基坑沉降监测实施方案
基坑水平位移与沉降监测方案
基坑水平位移与沉降监测方案1.概况1.1 工程概况这个项目是一项大型的建筑工程,旨在建造一座现代化的大楼。
该建筑将包括商业和住宅用途,是当地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1.2 基坑概况该项目需要进行基坑开挖,以便为建筑物的地基做好准备工作。
基坑的深度将达到20米左右,需要进行支护工作以确保工人的安全。
1.3 工程地质概况该项目的地质条件复杂,地下水位较高,土质较软,需要采取特殊的施工方法来确保基坑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此外,还需要进行地质勘探和监测工作,以确保施工过程中不会对周围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1.4 环境概况该项目位于城市中心,周围有许多居民和商业企业,需要采取特殊的措施来减少施工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此外,还需要进行噪音、粉尘和污水处理等工作,以确保施工过程中不会对周围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2.基坑支护及施工方案为确保基坑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我们采取了多种支护措施,包括钢支撑、混凝土墙和土钉墙等。
此外,我们还采用了先进的施工技术,如挖孔桩、土钉墙和钻孔灌注桩等,以确保基坑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我们还将采取噪音、粉尘和污水处理等措施,以确保施工过程中不会对周围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3、监测目的、范围、依据、原则及监测内容3.1 监测目的:本次监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公司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的环境污染问题,以及对环境影响的评估。
3.2 监测范围:本次监测的范围包括公司生产厂区及周边区域,主要监测点包括废水排放口、废气排放口、噪声等。
3.3 监测依据:本次监测的依据主要包括国家环境保护法规、公司环境保护标准以及国家环境监测标准等。
3.4 编制原则:本次监测的编制原则主要包括科学性、规范性、客观性、可比性等原则。
同时,为了保证监测结果的准确性,我们将采用多种监测方法,包括现场监测、实验室分析等。
以上是本次监测的目的、范围、依据、原则及监测内容的简要介绍。
我们将严格按照以上要求进行监测,确保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5 监测内容64、基坑监测项目和监测方法要求汇总表75、监测方法5.1 水平位移观测:水平位移观测是指对基坑周边建筑物、道路等进行水平位移监测。
沉降监测项目实施方案
沉降监测项目实施方案一、项目背景。
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地下管线的建设和使用也日益频繁。
在这个过程中,地下管线沉降成为了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沉降不仅会影响地面的平整度和美观度,还可能导致地下管线的破裂和泄漏,给城市的安全和稳定带来潜在风险。
因此,对地下管线的沉降进行监测成为了一项必要的工作。
二、监测目的。
本项目的监测目的是为了及时掌握地下管线的沉降情况,预警可能出现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修复和加固,保障城市地下管线的安全和稳定。
三、监测内容。
1. 地下管线的沉降监测点的确定,根据地下管线的走向和重要程度,确定监测点的位置,确保监测的全面性和有效性。
2. 监测设备的选择,选择适合的监测设备,包括但不限于测量仪器、传感器等,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监测频率的确定,根据地下管线的使用情况和环境变化,确定监测的频率,一般情况下,每季度进行一次监测。
4. 监测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对监测获得的数据进行及时处理和分析,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预警。
5. 监测报告的编制,根据监测数据,编制监测报告,对监测结果进行评估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措施。
四、监测方案。
1. 确定监测点的位置,根据地下管线的走向和重要程度,确定监测点的位置,一般情况下,监测点距离管线两侧各不超过10米。
2. 选择监测设备,选择高精度的测量仪器和传感器,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确定监测频率,根据地下管线的使用情况和环境变化,确定监测的频率,一般情况下,每季度进行一次监测。
4. 监测数据处理和分析,监测数据采集后,及时进行处理和分析,对监测结果进行评估和预警。
5. 编制监测报告,根据监测数据,编制监测报告,对监测结果进行评估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措施。
五、实施步骤。
1. 确定监测点的位置,并进行标记。
2. 安装监测设备,进行校准和测试。
3. 进行监测数据的采集和处理。
4. 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预警。
基坑监测实施方案
基坑监测实施方案基坑工程是指在城市建设中,为了建造地下建筑或者地下结构,需要对地表进行开挖,形成的一种临时性的土木工程。
在基坑工程中,基坑监测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它可以有效地监测基坑周围的地表和建筑物的变化情况,保障基坑工程的安全进行。
基坑监测实施方案是指对基坑工程进行监测时所采取的具体措施和方法。
一个科学合理的基坑监测实施方案,可以有效地保障基坑工程的安全进行,避免因地表变化引起的安全事故。
首先,基坑监测实施方案需要确定监测的内容和监测的对象。
监测的内容包括地表沉降、地下水位、地下管线等,监测的对象包括基坑周围的建筑物、道路和地下管线等。
通过对监测内容和监测对象的确定,可以明确监测的重点和监测的范围。
其次,基坑监测实施方案需要确定监测的方法和监测的周期。
监测的方法可以采用传统的测量方法,也可以采用现代化的监测设备,如全站仪、GPS等。
监测的周期可以根据基坑工程的施工进度和周围环境的变化情况来确定,一般来说,监测周期应该是连续的,并且要求实时监测。
最后,基坑监测实施方案需要确定监测的责任人和监测的报告。
监测的责任人应该是具有相关资质和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他们负责监测数据的采集和分析。
监测的报告应该及时提交,内容应该真实可靠,对监测结果进行科学分析和评价,为基坑工程的安全进行提供参考依据。
总之,基坑监测实施方案是基坑工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可以保障基坑工程的安全进行,避免因地表变化引起的安全事故。
一个科学合理的基坑监测实施方案,需要明确监测的内容和对象、确定监测的方法和周期、确定监测的责任人和报告。
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保障基坑工程的安全进行。
沉降观测施工方案(待打印)
沉降观测施工方案(待打印)
在工程监测中,沉降观测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它能够及时准确地监测工程
地基的沉降情况,从而为工程安全提供重要参考。
本文将介绍沉降观测施工方案,包括观测方法、仪器设备、观测点设置、数据处理等内容。
1. 观测方法
沉降观测一般采用水准仪法和全站仪法两种方法进行。
水准仪法适用于平面小
面积的场地,全站仪法适用于大面积地域,且具有较高的精度。
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观测方法进行沉降观测。
2. 仪器设备
进行沉降观测需要使用水准仪、全站仪、测量杆等仪器设备。
对于高要求的沉
降观测,应选择精确度高、稳定性好的仪器设备,确保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观测点设置
在选择观测点时,应根据工程地基的实际情况确定观测点的位置和数量。
观测
点的设置应覆盖整个工程地基区域,保证对工程地基沉降情况的全面监测。
4. 数据处理
在沉降观测数据处理过程中,应注意对观测数据进行质量控制和分析。
通过数
据处理,可以得到工程地基的沉降速率、趋势等关键信息,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重要参考。
结语
沉降观测施工方案是工程监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科学合理的观测方法和
数据处理,能够有效监测工程地基的沉降情况。
在实际施工中,应严格按照施工方案进行操作,确保沉降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工程的安全与稳定提供保障。
沉降观测qc实施方案
沉降观测qc实施方案沉降观测QC实施方案。
一、前言。
沉降观测是土木工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它可以帮助工程师监测土地或建筑物的沉降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为了确保沉降观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我们需要实施严格的QC(Quality Control)措施,以确保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二、实施方案。
1. 观测设备选择。
在进行沉降观测之前,我们首先需要选择合适的观测设备。
一般情况下,我们会选择高精度的水准仪、测距仪和GPS定位设备,以确保观测数据的精准度和可靠性。
2. 观测点设置。
在选择观测点时,我们需要考虑到地形、建筑物布局等因素,以确保观测点的选择能够全面、准确地反映土地或建筑物的沉降情况。
同时,我们还需要根据工程要求确定观测点的数量和布设方式,以确保观测数据的全面性和代表性。
3. 观测数据采集。
在进行沉降观测时,我们需要严格按照规定的时间间隔和方法进行数据采集,确保观测数据的连续性和一致性。
同时,我们还需要对观测数据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4. 数据处理和分析。
在完成观测数据的采集后,我们需要对数据进行严格的处理和分析,确保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同时,我们还需要对观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以得出准确的沉降情况和趋势。
5. 报告编制。
最后,我们需要编制沉降观测报告,将观测数据、处理分析结果以及相关结论进行详细的记录和总结,以便工程师和相关人员进行参考和决策。
三、总结。
通过严格的沉降观测QC实施方案,可以确保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工程建设提供可靠的依据和参考。
因此,在进行沉降观测时,我们需要严格按照上述实施方案进行操作,以确保观测工作的顺利进行和观测数据的准确可靠。
基坑边坡沉降观测方案
基坑边坡沉降观测方案一、前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高层建筑和地下工程项目不断涌现,而基坑边坡沉降是这些工程项目中常见的问题之一、对基坑边坡沉降的观测可以帮助工程师及时发现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保证工程项目的安全运行。
本文针对基坑边坡沉降观测方案进行详细介绍,以便于工程师们在实际项目中能够合理、准确地进行观测工作。
1.观测方法基坑边坡沉降的观测方法主要包括定点法、集中法和连续法。
其中,定点法是指选取特定位置的标志物进行测量,适用于较小规模的基坑工程;集中法是指在基坑周边设置多个观测点,进行统一的监测管理,适用于中等规模的基坑工程;连续法是指通过连续监测系统对基坑周边的变化进行实时监测,适用于大型基坑工程。
在实际项目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观测方法。
2.观测设备基坑边坡沉降的观测设备主要包括测距仪、水准仪、GPS等。
其中,测距仪用于测量标志物的位移变化;水准仪用于测量地面高程变化;GPS用于实现定位和测量控制点的坐标。
在采购观测设备时,需要选择品质优良、准确可靠的产品,确保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观测频率4.观测内容基坑边坡沉降的观测内容主要包括地面高程变化、标志物位移变化等。
具体来说,观测应包括基坑周边的固定点和控制点,在不同时间段内进行测量,得出相应的数据结果。
观测数据应进行分析比对,及时掌握基坑边坡的沉降情况。
5.数据处理基坑边坡沉降的观测数据需要进行科学处理和分析,在确保数据准确的前提下,得出科学可靠的结论。
数据处理的主要内容包括数据录入、数据校核、数据计算、数据分析等,通过对数据的综合分析,得出基坑边坡沉降的具体情况,为工程项目提供科学依据。
6.报告编制三、总结基坑边坡沉降观测是工程项目管理中重要的一环,通过科学合理地进行观测工作,可以及时发现问题、预防事故,确保工程项目的安全运行。
本文对基坑边坡沉降观测方案进行了详细介绍,希望可以为工程师们在实际项目中提供参考。
在实际工作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合理选择观测方法和设备,严格执行观测方案,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最终达到确保工程项目安全的目的。
基坑工程监测检测方案
基坑工程监测检测方案一、前言基坑工程是城市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安全施工和监测检测工作至关重要。
在建设过程中,需要对基坑工程进行监测检测,以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安全以及结构稳定。
本文将针对基坑工程的监测检测方案进行详细的介绍。
二、监测检测的目的基坑工程监测检测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掌握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变形和变化规律,对施工现场的安全进行有效监控和控制;同时也是为了对基坑支护结构的受力进行实时监测,保证基坑支护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对基坑周边环境进行监测,以保护周边建筑和地下管线的安全。
三、监测检测的内容1. 地表沉降监测:通过设置地表沉降监测点,进行实时监测,了解地表变形情况。
可以采用测量仪器,如沉降仪、倾斜仪等进行监测,并采用自动化数据采集系统进行数据存储和分析。
2. 基坑轴线监测:针对基坑的变形情况进行监测,了解基坑结构的稳定性。
可以采用全站仪、GPS等工具进行轴线监测,实时记录基坑的变形情况。
3. 支护结构受力监测:对基坑支护结构的受力情况进行监测,确保支护结构的安全性。
可以采用应变计、位移计等仪器进行实时监测。
4. 地下水位监测:对基坑附近地下水位进行监测,了解地下水位的变化情况。
可以通过长期监测和数据分析,掌握地下水位的变化规律。
5. 基坑周边环境监测:对基坑周边建筑和地下管线进行监测,确保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安全。
可以采用地质雷达、声波检测等技术进行监测,确保基坑工程对周边环境的影响最小化。
四、监测检测方法1. 传统监测方法:采用常规测量仪器进行监测,如全站仪、GPS、沉降仪、倾斜仪、应变计等。
这些仪器可以准确监测基坑工程的变形情况,并且数据可以实时采集分析。
2. 自动化监测系统:采用自动化监测系统进行监测,实现数据实时采集和存储。
可以采用传感器、数据采集器、数据传输设备等进行布设,实现对基坑工程的全方位监测。
3. 遥感监测技术:利用遥感技术进行基坑工程的监测,减少人工操作和提高监测效率。
可以采用卫星遥感、无人机等技术进行监测,实现对基坑工程的大范围监测。
建筑基坑沉降方案
建筑基坑沉降方案建筑基坑的沉降方案是指在建筑基坑施工过程中,为了保证周边建筑物和地下管线的安全,充分考虑地基工程的特点和影响因素,制定的一套沉降控制方案。
本文旨在讨论建筑基坑沉降方案的编制内容和实施步骤,以确保工程安全性和可持续发展。
一、沉降控制目标在编制建筑基坑沉降方案之前,首先需要明确沉降控制的目标。
一般来说,沉降控制的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保护周边建筑物的安全。
基坑施工期间的沉降会对周边建筑物造成一定的影响,目标是确保这种影响在可接受范围内。
2. 保护地下管线的安全。
沉降会对地下管线施加压力,导致破裂或变形,需要制定相应的措施来保护地下管线的完整性。
3. 确保地下水位变化的合理性。
基坑施工过程中,地下水位可能会发生变化,需要合理控制,以避免对周边地下水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二、影响因素分析在制定沉降方案之前,需要对影响基坑沉降的因素进行详细的分析。
一般来说,影响基坑沉降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基坑的深度。
基坑深度的增加会直接导致基坑沉降量的增加,在制定沉降方案时需要充分考虑基坑的实际深度情况。
2. 深层土层的性质。
深层土层的性质会直接影响基坑的沉降性质,需要通过现场调查和试验数据来确定。
3. 基坑支护结构的稳定性。
基坑支护结构的稳定性直接影响基坑沉降的情况,需要制定相应的支护方案。
4. 周边建筑物和地下管线的情况。
周边建筑物和地下管线的位置和强度会直接影响基坑施工期间沉降的控制。
三、沉降方案编制步骤在明确沉降控制目标和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制定建筑基坑沉降方案的具体步骤如下:1. 确定沉降监测方案。
根据基坑的具体情况,确定沉降监测的位置、设备和周期,确保能够及时监测和评估沉降情况。
2. 制定基坑支护方案。
根据基坑的深度和土层性质,选择适当的基坑支护结构,确保基坑施工期间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3. 制定沉降控制措施。
根据周边建筑物和地下管线的情况,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包括加固周边建筑物、埋设管线保护、调整地下水位等。
基坑工程监测方案完整版
基坑工程监测方案完整版一:(详细版)基坑工程监测方案完整版一、前言本旨在规划基坑工程的监测方案,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安全和质量。
本方案详细介绍了监测的目的、内容、方法及具体实施步骤,以供参考。
二、监测目的基坑工程的监测目的是为了及时掌握基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变形和破坏情况,预测和评估可能带来的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以确保工程的顺利进行。
三、监测内容1. 地面沉降监测地面沉降监测旨在记录基坑周围地面的垂直位移情况,以评估基坑开挖对周边建造物和地下管线的影响。
2. 基坑顶部水平位移监测基坑顶部水平位移监测旨在记录基坑各个部位的水平位移情况,以评估基坑结构的稳定性。
3. 地下水位监测地下水位监测旨在记录基坑周围地下水位的变化情况,以评估基坑排水系统的效果。
4. 基坑支护结构变形监测基坑支护结构变形监测旨在记录基坑支护结构的变形情况,以评估支护结构的稳定性。
五、实施步骤1. 建立监测点根据监测内容确定监测点的位置,并进行标记和记录。
2. 部署监测仪器根据监测内容选择合适的监测仪器,并按照要求进行部署和安装。
3. 数据采集和处理定期对监测仪器进行数据采集,并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监测报告。
4. 监测报告及时反馈及时将监测报告反馈给相关责任方,并提供相应的建议和措施。
六、附件本所涉及附件如下:1. 基坑工程监测点位置图2. 基坑工程监测仪器说明书3. 基坑工程监测数据报告样本七、法律名词及注释1.《建造法》: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建造领域的专门法律法规。
2.《施工安全管理条例》:指中华人民共和国施工领域的专门法律法规。
二:(简洁版)基坑工程监测方案完整版一、前言本为基坑工程监测方案,旨在确保工程施工过程的安全和质量。
详细介绍了监测的目的、内容、方法及实施步骤。
二、监测目的基坑工程监测的目的是为了及时掌握工程变形和破坏情况,预测风险并采取措施,确保工程顺利进行。
三、监测内容1. 地面沉降监测2. 基坑顶部水平位移监测3. 地下水位监测4. 基坑支护结构变形监测五、实施步骤1. 建立监测点2. 部署监测仪器3. 数据采集和处理4. 监测报告及时反馈六、附件1. 基坑工程监测点位置图2. 基坑工程监测仪器说明书3. 基坑工程监测数据报告样本七、法律名词及注释1.《建造法》2.《施工安全管理条例》。
基坑监测专项方案
基坑监测专项方案
一、前言
基坑的开挖、支撑和加固是建筑工程中十分重要的一环,而基
坑的稳定与否会直接影响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
基坑监测是在基坑
开挖、支护和加固期间,对基坑周边环境及基坑本体进行监测,以
发现和预防基坑变形、破坏或诱发地面沉降等不良现象的一项综合
性工作。
为了做好基坑监测工作,制定基坑监测专项方案是至关重
要的。
二、基本内容
1.监测目标:明确监测对象和监测目的,包括基坑周边地面沉降、基坑开挖及支护作业过程中的变形、周边管线变形及沉降等。
2.监测方案:制定专门的监测方案,包括监测方法、监测设备
及工具的选用、监测周期及精度等内容。
监测方案应符合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及相关规定,并且应充分考虑周边环境变化因素,确保监
测数据准确可靠。
3.监测设备:根据监测方案,选择适当的监测设备,包括测斜仪、水准仪、位移计、压力计、温度计、土压力计、超声波测量仪等。
所选设备应符合国家标准或相关规定,并通过校准检测。
4.监测基准:明确监测基准,包括水准基准和坐标基准,并按
国家标准及相关规定建立和确定监测基准点。
监测期间应保持监测
基准点的稳定性。
深基坑监测方案
深基坑监测方案深基坑监测是建设工程中非常关键的一项工作,目的是确保基坑施工的安全和稳定。
下面给出了一个深基坑监测方案的示例,以供参考。
一、监测目标:1. 监测基坑变形和沉降情况,包括水平位移、垂直变形和沉降速度等参数。
2. 监测基坑周边的地面沉降情况,包括径向沉降和破坏区域的扩展情况。
3. 监测基坑周围的建筑物和地下管线的变形情况,确保安全运营。
二、监测方法:1. 使用水平位移监测仪器对基坑周边的地面进行实时监测,记录并分析监测数据,发现任何异常变化。
2. 使用测斜仪对基坑内部的土体进行定期监测,分析土体的变形和沉降情况。
3. 使用沉降观测点和标高测量方法来监测基坑和周边地面的沉降情况。
4. 使用全站仪对基坑周边的建筑物进行定期监测,记录建筑物的变形情况。
5. 使用地下雷达和超声波探测仪对基坑周边地下管线进行定期监测,确保管线的完整性。
三、监测频率:1. 地面监测:每日监测一次,记录并分析数据。
2. 测斜监测:每周监测一次,记录并分析数据。
3. 沉降监测:每周监测一次,记录并分析数据。
4. 建筑物监测:每月监测一次,记录并分析数据。
5. 管线监测:每季度监测一次,记录并分析数据。
四、监测报告:1. 每次监测后,需要生成监测报告,记录监测数据和分析结果。
2. 每周整理一次监测报告,总结监测情况,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措施。
五、紧急预警和应急响应:1. 如果监测发现有任何异常情况,需要立即发出预警,并采取相应的紧急措施。
2. 监测人员需要有相应的培训和技能,能够在紧急情况下做出正确的应急响应。
六、监测人员:1. 由专业的监测公司派遣监测人员进行监测工作。
2. 监测人员应具备相关的专业背景和技能,能够熟练操作监测仪器设备,并能准确分析监测数据。
七、监测费用:1. 监测费用由施工单位承担,包括监测仪器设备的购买和维护,以及监测人员的人力成本。
2. 监测费用应计入工程造价。
以上是一个深基坑监测方案的示例,具体实施方案需要根据具体的工程要求进行调整和补充。
基坑沉降观测方案
基坑沉降观测方案一、背景介绍基坑工程是近年来城市建设的常见项目,为了保证基坑的稳定和安全,进行沉降观测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沉降观测旨在监测基坑四周地面的沉降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沉降异常,确保工程的施工质量和安全性。
二、观测目标1.监测基坑施工前后地面的沉降情况。
2.发现并记录基坑施工期间可能导致沉降的因素。
3.提供数据参考,评估和优化基坑工程设计。
三、观测内容1.建立观测控制点:在基坑周边区域设置稳定的观测控制点,定期进行高程、平面测量,并记录与基准点的变化。
2.监测沉降井:沉降井是一种常用的观测沉降的设备,沉降井设置在基坑地面周围固定位置,通过观察沉降井插入的测量管与地面之间的高差变化,得出沉降情况。
3.监测测量管:在基坑边缘设置多个钢筋混凝土立管,通过测量管内的测点位置变化,监测周围土体的沉降情况。
4.观测地下水位:设置地下水位观测点,定期测量地下水位的变化情况,地下水位的变化与基坑周围土体的沉降有一定的关联,能够辅助评估基坑施工过程中土体的变化情况。
四、观测方法1.建立起点:在基坑周边选择适宜的点位,进行高程测量,建立起点控制标志物,将其作为测量的基准点。
2.定期测量:根据工期安排,在工程施工前、施工中和施工后的不同阶段,定期进行测量观测。
观测频率视基坑施工情况而定,通常为每两周至一个月测量一次。
3.测量方法:使用全站仪进行高程测量与平面测量,使用水准仪进行高程测量,使用测量工具进行地下水位测量。
4.数据记录:将测量得到的数据记录在观测记录表中,包括观测时间、观测点位、测量数值等信息。
5.数据处理与分析:将测得的观测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对比不同时间点的测量结果,计算出各个观测点的沉降量,并绘制沉降曲线图。
五、观测异常处理1.对于出现异常的观测点,及时停止施工并进行检查,找出产生异常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
2.检查施工工艺和材料,排除施工因素导致的异常。
3.如发现地下水位异常变化,应及时对水源进行调查,是否与近期的污水排放、地下管道施工等有关。
基坑沉降观测实施方案
基坑沉降观测实施方案一、前言。
基坑工程是城市建设中常见的工程类型,其施工过程中,基坑沉降是一个重要的监测指标。
合理的沉降观测方案不仅可以及时发现基坑沉降情况,还可以为工程安全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持。
因此,本文将就基坑沉降观测实施方案进行详细介绍。
二、基坑沉降观测实施方案。
1. 观测点设置。
在进行基坑沉降观测时,首先需要确定观测点的设置。
一般来说,应选择在基坑周边范围内,分布均匀的地点进行观测,以确保能够全面、准确地监测基坑的沉降情况。
观测点的设置应考虑基坑的大小、周边环境、地质条件等因素,以确保观测数据的可靠性。
2. 观测方法选择。
基坑沉降的观测方法有多种,包括测量法、遥感法、地面变形法等。
在选择观测方法时,需要根据基坑的具体情况和监测要求进行综合考虑。
一般来说,可以采用多种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观测,以获取更加全面、准确的数据。
3. 观测频次确定。
观测频次的确定是基坑沉降观测中的关键环节。
一般来说,观测频次应根据基坑的施工进度、地质条件、监测要求等因素进行合理确定。
在基坑施工初期,观测频次可以适当增加,以及时发现问题;而在基坑施工后期,观测频次可以适当减少,以节约成本。
4. 数据分析与报告编制。
观测数据的分析与报告编制是基坑沉降观测的最后一步。
在获取观测数据后,需要对数据进行科学分析,得出结论并编制观测报告。
观测报告应包括观测数据的详细情况、分析结果、存在的问题及建议等内容,以便工程管理人员及时了解基坑沉降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三、结语。
基坑沉降观测是基坑工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合理的观测方案能够为工程安全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持。
因此,在进行基坑沉降观测时,需要充分考虑观测点设置、观测方法选择、观测频次确定以及数据分析与报告编制等方面的问题,以确保观测工作的科学性、准确性和及时性。
希望本文所述的基坑沉降观测实施方案能够为相关工程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基坑监测工程专项施工方案
基坑监测工程专项施工方案一、项目概况基坑监测工程是指在基坑施工过程中,针对基坑周边环境和周边建筑物进行监测,以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本方案适用于城市居民区、商业中心、文化遗产保护区等地区的基坑开挖施工监测。
二、项目背景基坑开挖施工过程中,周边环境和周边建筑物可能受到影响,为了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性和稳定性,需要进行专项监测。
监测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地表变位监测、地下建筑物位移和沉降监测、地下水位监测等。
三、监测范围本次基坑监测工程的监测范围为基坑开挖范围及周边建筑物的一定范围,具体范围详见监测图纸。
四、监测内容1. 地表变位监测:通过使用高精度全站仪或GNSS定位技术,对基坑周边地表进行变位监测,及时发现地表沉降变形情况。
2. 地下建筑物位移和沉降监测:通过测斜仪、裂缝计等设备,对地下建筑物进行位移和沉降监测,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预警。
3. 地下水位监测:通过设置水位计、流量计等设备,对基坑周边地下水位进行监测,确保开挖和抗浮承载力。
4. 其他:根据实际情况,可视需要对周围环境进行噪声、振动、空气质量等相关监测。
五、监测方案1.监测点设置根据监测内容和施工现场实际情况,合理设置监测点位,保证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2.监测设备和方法选用先进的监测设备,如高精度全站仪、GNSS定位技术、测斜仪、裂缝计、水位计等设备,结合传统的测量方法和现代化的数据处理技术,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3.监测频次根据工程进度和周边环境情况,合理设置监测频次,一般情况下,每日监测一次,特殊情况下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增加监测频次。
4.数据分析和处理对监测数据进行及时处理和分析,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预警,并制定应对措施。
5.监测报告每周提交一份监测报告,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报告监测结果和发现的问题,并提出相关的处理建议。
六、安全措施1. 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和标准进行施工,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安全。
2. 合理布置现场监测设备,确保监测设备不受施工影响。
沉降监测方案
沉降监测方案一、引言沉降监测是指对建筑物、地基或其他结构物在使用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沉降进行定期观测和记录的过程。
沉降是指地基或土壤在承受荷载作用下产生的垂直位移。
准确监测沉降情况对于保护建筑物的安全性和预防灾害事故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沉降监测方案的设计和实施。
二、监测目标1. 监测对象:建筑物、地基或其他结构物。
2. 监测参数:沉降速率、沉降量。
3. 监测时间:从建筑物或地基完工启用之日起,每年进行一次监测。
三、监测方法1. 基准点的选择:选择稳定、易于固定的基准点作为监测点,如建筑物角点、地面固定标志物等。
2. 监测设备:使用高精度测量仪器进行监测,如全站仪、水准仪等。
3. 监测方位:根据建筑物或地基的不同,确定监测的方位,分为平面监测和垂直监测。
4. 监测周期:每年进行一次监测,监测时间一般选择在早晨或晚上,以避免气温变化和人员活动对监测结果的影响。
5. 数据处理:根据监测数据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计算出沉降速率和沉降量。
四、监测方案的实施1. 准备工作:确定监测的目标和具体地点,编制监测计划,并准备好所需的测量仪器。
2. 基准点的安装:在监测地点选择合适的基准点,进行基准点的安装和固定。
3. 监测数据的采集:使用测量仪器对基准点和监测点进行测量,记录下测量结果。
4. 数据处理:将采集到的监测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计算出沉降速率和沉降量。
5. 结果分析:对计算得到的沉降速率和沉降量进行分析,判断监测结果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6. 结果报告:将监测结果编制成报告,提供给相关部门和人员,用于建筑物的维护和管理。
五、沉降监测的意义1. 提前发现问题:沉降监测可以及时发现建筑物或地基的沉降问题,避免由于沉降引起的结构损坏和安全事故。
2. 评估设计效果:通过沉降监测,可以对建筑物或地基的设计效果进行评估,为后续的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3. 制定措施:根据沉降监测结果,可以制定相应的维修和加固措施,确保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沉降观测施工方案
沉降观测施工方案一、引言随着城市建设和土地利用的不断扩展,地下工程在城市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而沉降观测作为地下工程施工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环节,旨在监测土地沉降情况,评估地下工程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确保工程施工的安全进行。
本文将针对沉降观测施工方案进行详细的论述。
二、施工前准备1. 确定观测点的选取在施工前,需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确定沉降观测的目标及观测点的选取。
观测点的选取应涵盖工程的主要区域,并结合工程所处地质环境及地下水位等因素,合理安排观测点的位置和数量。
2. 安装沉降观测仪器在选定观测点后,需要进行观测仪器的安装工作。
具体步骤包括选择适合的观测仪器、确保仪器的准确性和稳定性,并按照仪器操作手册进行仔细的安装和调试。
三、施工过程1. 施工时观测数据的采集在施工过程中,需不断对观测点的数据进行采集。
通常采用定期或连续观测两种方式。
定期观测是在固定的时间点进行一次观测,连续观测则是通过实时监测系统对数据进行连续采集。
2. 观测数据的处理和分析采集到的数据需要进行处理和分析,以判断地下工程的沉降情况。
处理和分析的方法包括数据归一化或背景差值法,并结合地下工程的设计参数进行比对和评估。
四、施工后工作1. 编制施工报告根据观测数据的分析结果,编制施工报告。
报告要详细记录施工过程中的观测数据、数据处理方法和结果等内容,并对地下工程的施工情况进行评估和总结。
2. 提出相关建议和措施根据施工报告的分析结果,提出相关建议和措施,以避免或减轻地下工程对周围环境造成的不良影响。
建议和措施应针对具体工程情况,具备可操作性和有效性。
五、总结沉降观测施工方案对于地下工程的施工过程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合理的观测点选取、仪器安装和数据处理等工作,能为工程的顺利进行提供保障,并有效评估施工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因此,在实际工程中,我们应当充分重视沉降观测施工方案的制定和实施。
六、参考文献(根据实际情况,列出参考文献,不写网址链接)以上就是沉降观测施工方案的文章内容,我们在引言部分简要介绍了沉降观测的重要性,然后分别论述了施工前准备、施工过程和施工后工作等几个方面。
基坑主体沉降观测施工方案
基坑主体沉降观测施工方案一、沉降观测目的和原理1.沉降观测目的沉降观测的目的是监测基坑主体的沉降情况,及时发现变形情况,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确保工程安全和稳定。
2.沉降观测原理沉降观测通过在基坑主体上设置水平基准点,测量基准点沉降的高差,根据沉降量的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和判断。
二、观测设备和工具1.观测设备(1)水平仪:用于测量基准点的沉降高差。
(2)经纬仪:用于确定基准点的坐标位置。
(3)GPS定位仪:用于测量基准点的纵向和横向位移。
2.观测工具(1)量程尺:用于测量沉降点的高差。
(2)水平尺:用于调平水平仪和经纬仪。
三、观测点的选择和设置1.观测点选择观测点应选择在基坑主体的四个角和中心位置处,以全面反映基坑沉降情况。
2.观测点设置(1)确定基准点:在基坑主体中心位置选取一个稳定的基准点,进行固定设置,作为测量的基准。
(2)设置观测点:在基坑主体的四个角和中心位置处,以基准点为参照点,测量其高差,并记录下来。
四、观测方法和流程1.观测前准备(1)确定观测周期:根据工程条件和要求,确定每次观测的时间间隔。
(2)清理观测点:在进行观测前,清理观测点及周围环境,确保观测点的稳定性和可读性。
2.观测方法(1)调平水平仪:在基准点处设置水平仪,通过调平水平仪,保证测量的准确性。
(2)测量高差:使用量程尺在观测点处测量高差,记录下来。
(3)测量坐标位置:使用经纬仪和GPS定位仪,对基准点和观测点进行坐标测量,并记录下来。
3.观测流程(1)每次观测前,先调平水平仪和经纬仪。
(2)开始观测后,先测量基准点的高差,再测量观测点的高差。
(3)记录观测数据,并进行分析和判断。
五、观测数据的处理和分析1.数据处理(1)收集观测数据,并整理记录。
(2)计算观测点的沉降量和变形速率。
2.数据分析(1)根据观测数据分析沉降量和变形速率的变化趋势。
(2)判断是否存在异常情况,并进行相应的处理和措施。
六、观测报告和总结1.观测报告每次观测完成后,编写观测报告,包括观测数据、沉降量和变形速率的分析结果,以及可能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基坑监测周围建筑沉降观测方案
基坑监测周围建筑沉降观测方案为了监测基坑周围建筑的沉降情况,需要制定一个观测方案,下面是一个较为完整的观测方案,以确保监测的准确性和及时性:1.监测区域划分:根据基坑周围建筑的布局和相关要求,确定监测区域的边界和重点监测区域。
2.建立测点网格:确定监测区域内合适的测点位置,按照规定的间距建立测点网格。
网格的密度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增加或减少。
3.建立参考基准:确立监测的参考基准,可以选择周围没有重大建筑活动且地质条件稳定的区域作为参考。
4.安装测点设备:在确定的测点位置上,安装测点设备。
测点设备可以包括传感器仪器、测量杆、标尺等。
5.测点设备校准:在安装设备前,对测点设备进行校准以确保其精度和稳定性。
6.监测频率和时间: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监测的频率和时间,可以选择每天、每周、每月进行观测,以及白天或夜间进行观测。
7.数据采集和记录:在每次观测时,对测点设备的数据进行采集,并记录下来。
可以使用数据采集仪器和数据库系统进行数据记录。
8.数据分析和处理: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可以使用专业的软件或算法进行数据分析,以得到沉降情况的具体数值和变化趋势。
9.报告和沟通:根据观测数据,及时撰写监测报告,并向相关部门和设计、施工方进行沟通和汇报,以便及时采取必要的措施。
10.监测措施:根据观测数据的结果,确定基坑周围建筑的沉降情况是否达到安全限值,如有需要,及时采取相应的监测措施,如加固、支护等。
11.回顾和总结:在工程结束后,进行观测方案的回顾和总结,总结经验教训,为以后的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以上是一个基坑监测周围建筑沉降观测方案的大致内容。
根据实际情况,方案的细节可能有所不同,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同时,在执行方案的过程中,需要确保操作人员的资质和相关设备的质量,以确保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坑沉降监测方案————————————————————————————————作者:————————————————————————————————日期:北京市轨道交通指挥中心二期工程基坑支护、土方开挖、基坑截水监测方案北京城建道桥建设集团有限公司2011年2月14日北京市轨道交通指挥中心二期工程基坑支护、土方开挖、基坑截水监测方案编制:审核:审批:北京城建道桥建设集团有限公司2011年2月14日目录第1章工程概况 (7)1.1工程环境及施工条件 (7)1.2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 (8)2.3本基坑工程概况 (9)第2章施工监测方案 (10)2.1信息化施工和组织措施 (10)2.2施工对周围建筑物及管线的影响 (10)2.3变形监控值及预警值 (10)2.4施工监测项目 (11)2.5监测点布置 (11)9.6 测点保护 (13)9.7监控量测管理体系的保证措施 (13)第1章工程概况1.1工程环境及施工条件1.1.1地理位置及周边建筑本工程位于北京市朝阳区小营北路6号,东临鼎成西路,西临育慧北路,北侧为小营北路。
基坑南侧紧邻北京市轨道交通指挥中心一期建筑(最近处仅19m),西侧北侧较远处为现况住宅及商业楼区,东侧无明显建筑。
1.2.2地下管线状况从现有资料看,基坑周边的现状管线较多,具体位置及需拆改的管线如下表所示。
【表2.1-1 基坑周边管线现况表】部位与结构边线关系现况管线规格埋深(m)是否受影响北侧30m以外其中现况燃气距离30m 否西侧6m处中水φ150 1.7 是南侧阳角处边线上电力2φ30 0.6 是南侧阳角处基坑内电力2φ30 0.5 是南侧阳角处基坑内电力不详0.4 是南侧阳角处2.6m处电力φ80 1.1 是南侧阳角处6.7m处电信60×40 1.4~1.5 是南侧 6.7m处电信60×40 1.6 是东侧边线上电力不详0.4 是东侧边线上中水φ150 1.2 是东侧 1.5m处雨水φ400 0.9~1.9~2.1 是东侧 4.1m处中水φ150 1.0~1.3 是东侧 5.6m处上水φ150 1.2 是一二期连通通道部位现有管线较复杂,通道范围内共分布着电信、电力、雨水、污水、中水、给水等6条管线,条件允许的管线改移后,对剩余管线采取悬吊保护,保证管线安全,确保基坑安全施工。
1.2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1.2.1工程地质情况拟建场地目前为景观草坪,东南侧现为微地貌小山丘。
根据《北京市轨道交通指挥中心二期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本次岩土工程勘察的勘探深度范围内(最深28.00m)的地层,按成因类型、沉积年代可划分为人工堆积层和第四纪沉积层两大类,并按岩性及工程特性划分为7个大层及亚层,现分述如下:表层为人工堆积之一般厚度为 1.30~2.40m(局部31#钻孔附近厚约6.00m,应为一期施工肥槽)的粉质粘土素填土、粘质粉土素填土①及房渣土、碎石填土①1层。
人工堆积层以下为第四纪沉积的粘质粉土、砂质粉土②层,粉质粘土、粘质粉土②1层,粘土、重粉质粘土②2层,砂质粉土、粘质粉土②3层及粉砂、细砂②4层;粘土、重粉质粘土③层,粉质粘土、粘质粉土③1层,砂质粉土③2层及粉砂、细砂③3层;细砂、中砂④层;粘质粉土、粉质粘土⑤层,砂质粉土⑤1层及粘土、重粉质粘土⑤2层;粘质粉土、粉质粘土⑥层,砂质粉土⑥1层,粘土、重粉质粘土⑥2层及粉砂、细砂⑥3层;细砂、中砂⑦层。
1.2.2工程水文情况1. 勘探期间地下水水位实测结果本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期间(2010年7月上旬)于钻孔深度范围内(最深28.00m)实测到3层地下水,现场实测的各层地下水水位情况及类型参见下表:【表2.3-1 地下水水位量测情况一览表】序号地下水类型地下水静止水位埋深(m)标高1 台地潜水 2.80~6.80 33.95~37.662 层间水8.10~10.30 30.29~32.583 层间水14.50~15.00 25.47~26.11 2. 浅层地下水动态工程场区台地潜水天然动态类型属渗入-蒸发、迳流型,主要接受大气降水入渗、地下水侧向迳流及管道渗漏等方式补给,以蒸发及地下水侧向迳流为主要排泄方式;其水位年动态变化规律一般为:6月份~9月份水位较高,其它月份水位相对较低,其水位年变化幅度一般为1~2m。
拟建场区层间水天然动态类型属渗入-迳流型,主要接受地下水侧向迳流及越流等方式补给,以地下水侧向迳流及越流为主要排泄方式;其水位年变化幅度一般为1~3m。
3. 历史高水位调查拟建场区1959年最高地下水位接近自然地面,近3~5年最高地下水位标高为39.40m左右。
2.3本基坑工程概况本工程±0=41.10m,槽底标高为-13.25、-14.15m。
原地面平均标高40.55m (暂定),基坑槽深12.7m、13.6m。
第2章施工监测方案本工程基坑深度大,最深处13.60m。
基坑东南侧阳角处及南侧为轨道交通Ⅰ期建筑,东侧、西侧、北侧为市政道路,地下管线复杂,结构重要影响大,且轨道交通Ⅰ期结构与本工程结构最近距离19m,所以做好基坑支护相关的各项变形监测工作尤为重要,本工程重点做好支护结构自身的变形观测、地表沉降观测、周边建筑物变形观测,使得各项变形信息处于受控状态之内,确保基坑自身安全,确保周边建筑物及管线安全,确保工程顺利进行。
2.1信息化施工和组织措施施工监测是施工决策的信息来源与施工管理的控制对象。
通过测量收集到必要的数据,绘制各种时态关系图,进行回归分析,对支护的受力状况和施工安全做出综合判断,并及时反馈于施工中,调整施工措施,使施工过程完全进入信息化控制中。
根据本工程规模和监测任务,甲方应委托具有相关资质的第三方,明确检测要求,确定具体的检测工期安排。
成立专业监测组,负责监测点设计、布置和量测操作以及数据处理,并将监测信息及时反馈给项目总工程师。
2.2施工对周围建筑物及管线的影响在基坑施工过程中,由于地层中土体、地下水的变化,造成土体的内应力发生变化,破坏了地层原有的稳定,施工现场周围一定范围内的地表会产生不均匀沉降,从而对这个范围内的建筑物、地下管线等构成危害,致使建筑物、地下管线会发生沉降、倾斜甚至产生裂缝。
及时、有效地对这些它们进行监测,调整基坑的支护形式,可以减小对它们的影响。
2.3变形监控值及预警值1.沉降观测累积值的监控值,根据《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确定沉降监控值,预警值取监测值的2/3,具体数值如下:确定为27mm;对于速率监控值,确定为3mm/d。
2.水平位移累积值的监控值,根据《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确定沉降监控值如下,对于速率监控值,根据经验确定为3mm/d。
2.4施工监测项目1、建筑物及构筑物的沉降和倾斜观测2、重要管线监测3、护坡桩变形监测4、土钉墙位移的监测5、地表监测6、周边环境描述2.5监测点布置具体布置见附图2.5.1护坡桩变形监测(1)监测仪器设备采用经纬仪、全站仪。
(2)水平变形观测点及导管埋设桩顶变形:水平变形观测点使用第三方监测单位所布置的观测点。
(3)监测频率土方开挖深度≤5米时,监测频率为1次/2d;当开挖深度在5~10米时,监测频率为1次/1d;开挖深度≥10时,监测频率为2次/1d。
土方开挖后、锚杆张拉锁定前后、下中大雪后均需测量。
平常测量频率根据变形速度确定,当变形速度v>10mm/d时,1~2次/日;v=5~10mm/d时,1次/日;v=1~5mm/d时,1次/2日;v<1mm/d时,1次/周。
(4)观测资料的整理每次监测完毕后必须将现场实测数据立即分析整理出报告,及时汇报,便于对出现的问题能及时得到处理。
2.5.2土钉墙位移的监测1、监测点的设置(1)监测点包括观测基点和观测点。
监测点的设置采用“视准线法”,即在土钉墙坡顶散水或护坡桩冠梁上设置一条视准线,监测点布在视准线上。
(2)观测点距离宜为15~20m;观测基点包括下视基点和远视基点分别位于视准线的两端,距基坑距离宜为3~5m。
(3)观测点应保证其位置固定。
下视基点可采用长钢筋垂直击入地面,周围用混凝土硬化固定;远视基点可用设在地面(同下视基点)或稳定的建筑物上;观测点可用水泥钢钉钉在散水混凝土中。
(4)监测点应用红油漆圈出标示,在施工过程中加强对监测点的保护,不得随意扰动或破坏,以保持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连续性。
2、监测方法周期(1)监测方法A、采用电子经纬仪来进行观测,监测方法亦采用“视准线法”。
B、测量读取视准线与钢钉的垂直距离,定为初始值(一般用经纬仪正倒镜4次读数取中数,初始值应测2次以上,以保证无误)。
C、以后每次测值(即视准线与钢钉的垂直距离)与初始值的差值即为基坑边坡水平位移量值。
(2)监测周期基坑开挖前建立监测点,确定初始值。
开挖过程中,每天定时观测1~2次。
如发现位移量较大或有突变时,应每隔数小时观测1次。
基坑开挖至槽底1月后基坑位移变化不大,可每周观测一次。
(3)位移监测预警发现坡顶位移与当时基坑开挖深度之比超过下列数值时及时采取措施处理:2‰本工程基坑土钉墙的水平位移预警值为35mm;支护桩水平位移预警值为20mm。
2.5.3地下水位观测(1)测量仪器钢卷尺、无沙井管。
(2)测点设置基坑的四角点布置测点,测点距基坑围护结构距离为3~5m左右,测管用Ф40mm的无沙井管。
测管的外面用过滤布裹好,在观测井四周用0.5mm的碎石填充。
测管的上端要设立封闭盖。
(3)测量方法用水准仪测量出观测口的高程。
观测时,将钢卷尺或测绳沿测管缓慢下放,记录读数。
(4)观测频率每2天观测1次。
(5) 数据处理根据观测收集到的资料,及时绘制每个观测孔的水位---时间的变化曲线;水位---工作面距离的变化曲线。
2.5.4周边环境描述观察记录开挖后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支护间隙和拱架支护状态、临近建筑物及地面的变形和裂缝等。
根据这些状态分析沉降来源和处理措施。
监测频率为基坑开挖后1次/1天2.6 测点保护监测点是一切测试工作的基础,因此特别加强对各监测点的保护工作,完善检查和验收措施,在每个监测点埋设完成后,立即检查埋设质量,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对于所有埋设监测点的实地位置做好记录,露出地坪的应做出醒目标志,并设保护装置;加强和施工现场的联系,做好双方的配合工作。
2.7监控量测管理体系的保证措施监测组与监理工程师密切配合工作,及时报告情况和问题,并提供可靠的数据记录;制定切实可行的监测实施方案和相应的测点埋设保护措施,并将其纳入工程的施工进度控制计划中;量测项目人员要相对固定,保证数据资料的连续性;量测仪器采用专人使用和保养、专人检校的管理;量测设备、元器件等在使用前均应经过检校,合格后方可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