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基坑监测周围建筑沉降观测方案

合集下载

沉降观测检测方案

沉降观测检测方案
2.建筑物倾斜观测:采用全站仪进行角度和距离测量。
3.基坑周边环境变形观测:采用全站仪或激光测距仪进行监测。
4.地下水位变化观测:采用水位计进行实时监测。
六、观测点布置
1.沉降观测点:沿建筑物四周及主要承重部位均匀布置,每侧不少于3个点,共计不少于12个观测点。
2.倾斜观测点:建筑物四角及主要受力部位均匀布置,每侧不少于2个点,共计不少于8个观测点。
3.基坑支护结构变形观测点:根据支护结构形式及设计要求进行布置。
4.地下水位观测点:在基坑周围均匀布置,数量根据基坑大小及设计要求确定。
七、观测周期及频率
1.沉降观测:施工期间,每完成一个施工阶段进行一次观测;工程完工后,每季度进行一次观测。
2.倾斜观测:施工期间,每完成一个施工阶段进行一次观测;工程完工后,每年进行一次观测。
1.掌握建筑物及地基在施工过程中的沉降变化情况,及时发现异常情况,防止工程质量事故的发生。
2.分析沉降原因,为调整施工方案和采取相应措施提供依据。
3.为建筑物后期使用和维护提供基础数据。
三、观测依据
1.《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
2.《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16)
2.全站仪测量法:采用全站仪进行建筑物及周围环境的倾斜观测。
3.基坑支护结构变形观测:采用全站仪或激光测距仪进行观测。
4.地下水位观测:采用水位计进行观测。
六、观测点布置
1.沉降观测点:沿建筑物四周及中间均匀布置,每边不少于3个,共计不少于12个观测点。
2.倾斜观测点:在建筑物四角及中间均匀布置,每边不少于2个,共计不少于观测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采取的措施进行总结,形成观测总结报告。
本沉降观测检测方案旨在确保工程质量和建筑物使用安全,观测过程中如遇特殊情况,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观测方案。在观测过程中,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确保观测工作的合法合规。

基坑监测周围建筑沉降观测方案

基坑监测周围建筑沉降观测方案

基坑监测周围建筑沉降观测方案为了监测基坑周围建筑的沉降情况,需要制定一个观测方案,下面是一个较为完整的观测方案,以确保监测的准确性和及时性:1.监测区域划分:根据基坑周围建筑的布局和相关要求,确定监测区域的边界和重点监测区域。

2.建立测点网格:确定监测区域内合适的测点位置,按照规定的间距建立测点网格。

网格的密度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增加或减少。

3.建立参考基准:确立监测的参考基准,可以选择周围没有重大建筑活动且地质条件稳定的区域作为参考。

4.安装测点设备:在确定的测点位置上,安装测点设备。

测点设备可以包括传感器仪器、测量杆、标尺等。

5.测点设备校准:在安装设备前,对测点设备进行校准以确保其精度和稳定性。

6.监测频率和时间: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监测的频率和时间,可以选择每天、每周、每月进行观测,以及白天或夜间进行观测。

7.数据采集和记录:在每次观测时,对测点设备的数据进行采集,并记录下来。

可以使用数据采集仪器和数据库系统进行数据记录。

8.数据分析和处理: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可以使用专业的软件或算法进行数据分析,以得到沉降情况的具体数值和变化趋势。

9.报告和沟通:根据观测数据,及时撰写监测报告,并向相关部门和设计、施工方进行沟通和汇报,以便及时采取必要的措施。

10.监测措施:根据观测数据的结果,确定基坑周围建筑的沉降情况是否达到安全限值,如有需要,及时采取相应的监测措施,如加固、支护等。

11.回顾和总结:在工程结束后,进行观测方案的回顾和总结,总结经验教训,为以后的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以上是一个基坑监测周围建筑沉降观测方案的大致内容。

根据实际情况,方案的细节可能有所不同,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同时,在执行方案的过程中,需要确保操作人员的资质和相关设备的质量,以确保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基坑水平位移与沉降监测方案

基坑水平位移与沉降监测方案

基坑水平位移与沉降监测方案1.概况1.1 工程概况这个项目是一项大型的建筑工程,旨在建造一座现代化的大楼。

该建筑将包括商业和住宅用途,是当地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1.2 基坑概况该项目需要进行基坑开挖,以便为建筑物的地基做好准备工作。

基坑的深度将达到20米左右,需要进行支护工作以确保工人的安全。

1.3 工程地质概况该项目的地质条件复杂,地下水位较高,土质较软,需要采取特殊的施工方法来确保基坑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此外,还需要进行地质勘探和监测工作,以确保施工过程中不会对周围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1.4 环境概况该项目位于城市中心,周围有许多居民和商业企业,需要采取特殊的措施来减少施工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此外,还需要进行噪音、粉尘和污水处理等工作,以确保施工过程中不会对周围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2.基坑支护及施工方案为确保基坑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我们采取了多种支护措施,包括钢支撑、混凝土墙和土钉墙等。

此外,我们还采用了先进的施工技术,如挖孔桩、土钉墙和钻孔灌注桩等,以确保基坑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我们还将采取噪音、粉尘和污水处理等措施,以确保施工过程中不会对周围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3、监测目的、范围、依据、原则及监测内容3.1 监测目的:本次监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公司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的环境污染问题,以及对环境影响的评估。

3.2 监测范围:本次监测的范围包括公司生产厂区及周边区域,主要监测点包括废水排放口、废气排放口、噪声等。

3.3 监测依据:本次监测的依据主要包括国家环境保护法规、公司环境保护标准以及国家环境监测标准等。

3.4 编制原则:本次监测的编制原则主要包括科学性、规范性、客观性、可比性等原则。

同时,为了保证监测结果的准确性,我们将采用多种监测方法,包括现场监测、实验室分析等。

以上是本次监测的目的、范围、依据、原则及监测内容的简要介绍。

我们将严格按照以上要求进行监测,确保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5 监测内容64、基坑监测项目和监测方法要求汇总表75、监测方法5.1 水平位移观测:水平位移观测是指对基坑周边建筑物、道路等进行水平位移监测。

内容详细基坑沉降监测方案

内容详细基坑沉降监测方案

基坑沉降监测方案篇一:基坑沉降监测方案(2495字)一、监测意义:在基坑开挖期间,随着取土的深入,支护结构由于受到土压力和道路动载的作用,会产生比较明显的变形,如果超过一定范围,甚至会出现失稳情况,引起周围道路和建筑物的破坏。

因此,应配备高精度的施工监测队伍,及时提供变形数据,指导施工的顺利进行,保证施工的安全。

二、监测内容:几何变形监测部分:1)周围管线位移监测2)支护结构顶部水平位移3)支护桩桩体位移(倾斜)监测应力监测部分:4)支护桩桩体应力监测5)人字梁(3-3、4-4、4’-4’剖面)应力监测6)水平支撑5-5剖面轴力监测地下水位监测部分:7)水位监测三、监测实施方案:1)周围管线位移监测:在基坑北侧的蒸汽凝水管和蒸汽管上,每隔约12米布设一个监测点,进行水平位移和沉降(竖向位移)监测。

自基坑开挖时起,每隔1~2天监测一次,在挖土高峰期,若位移速率变化异常或位移量过大可适当加密周期,增加监测次数。

当大规模取土期过后且位移基本稳定,则监测周期可视位移速率的大小合理安排,直至主体施工至±0为止,监测约20次。

沉降监测采用二等精密水准测量,其基本思想为:在施工区域外建立基准点,基准点必须牢固稳定,基准点布设以三个点为宜,且构成一个基准网,通过对基准网的定期检测可得知各基准点的稳定情况,从而对不稳定的基准点剔除或进行修正。

每次监测时,通过精密水准测量将基准点的高程采用闭合水准测量引测到各监测点上,从而得到各监测点的绝对高程,根据监测点两次所测得高程之差即可得知监测点在这两次期间的沉降量。

监测过程中的限差要求、测量步骤、手簿记录和计算均按照国家二等水准测量规范的规定进行。

在基坑开挖前布设监测点并进行首次监测,挖土期每隔1~2天监测一次,若沉降速率变化异常或沉降量过大可适当加密周期,增加监测次数。

当大规模取土期过后且沉降基本稳定,则监测周期可视沉降速率的大小合理安排,直至主体施工至±0为止,监测约20次。

基坑边坡沉降观测方案

基坑边坡沉降观测方案

基坑边坡沉降观测方案一、前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高层建筑和地下工程项目不断涌现,而基坑边坡沉降是这些工程项目中常见的问题之一、对基坑边坡沉降的观测可以帮助工程师及时发现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保证工程项目的安全运行。

本文针对基坑边坡沉降观测方案进行详细介绍,以便于工程师们在实际项目中能够合理、准确地进行观测工作。

1.观测方法基坑边坡沉降的观测方法主要包括定点法、集中法和连续法。

其中,定点法是指选取特定位置的标志物进行测量,适用于较小规模的基坑工程;集中法是指在基坑周边设置多个观测点,进行统一的监测管理,适用于中等规模的基坑工程;连续法是指通过连续监测系统对基坑周边的变化进行实时监测,适用于大型基坑工程。

在实际项目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观测方法。

2.观测设备基坑边坡沉降的观测设备主要包括测距仪、水准仪、GPS等。

其中,测距仪用于测量标志物的位移变化;水准仪用于测量地面高程变化;GPS用于实现定位和测量控制点的坐标。

在采购观测设备时,需要选择品质优良、准确可靠的产品,确保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观测频率4.观测内容基坑边坡沉降的观测内容主要包括地面高程变化、标志物位移变化等。

具体来说,观测应包括基坑周边的固定点和控制点,在不同时间段内进行测量,得出相应的数据结果。

观测数据应进行分析比对,及时掌握基坑边坡的沉降情况。

5.数据处理基坑边坡沉降的观测数据需要进行科学处理和分析,在确保数据准确的前提下,得出科学可靠的结论。

数据处理的主要内容包括数据录入、数据校核、数据计算、数据分析等,通过对数据的综合分析,得出基坑边坡沉降的具体情况,为工程项目提供科学依据。

6.报告编制三、总结基坑边坡沉降观测是工程项目管理中重要的一环,通过科学合理地进行观测工作,可以及时发现问题、预防事故,确保工程项目的安全运行。

本文对基坑边坡沉降观测方案进行了详细介绍,希望可以为工程师们在实际项目中提供参考。

在实际工作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合理选择观测方法和设备,严格执行观测方案,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最终达到确保工程项目安全的目的。

基坑监测监控方案

基坑监测监控方案

基坑监测监控方案土方开挖施工期间,应对基坑支护结构受力和变形、周边建筑物、重要道路及地下管线等保护对象进行系统的监测。

通过监测,可以及时掌握基坑开挖过程中支护结构的实际状态及周边环境的变化情况,做到及时预报,为基坑边坡和周边环境的安全与稳定提供监控数据,防患于未然;通过监测数据与设计参数的对比,可以分析设计的正确性与合理性,科学合理地安排下一步工序,必要时及时修改设计,使设计更加合理,施工更加安全。

一.监测频率1坡顶水平位移监测:基坑开挖前3步深度在5m以内,可每2d观测一次,基坑开挖至5m以下及基坑开挖完成后一周内,每天观测一次。

基坑开挖至基底后一周后无明显位移时,可适当延长观测周期,每5~IOd 观测一次。

2、坡顶垂直位移及建筑物沉降观测:在基坑降水时和在基坑土开挖过程中应每天观测一次。

混凝土底板浇完IOd以后,可每2~3d观测一次,直至地下室顶板完工和水位恢复。

此后可每周观测一次至回填土完工。

3、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进一步加强监测,缩短监测时间间隔加密观测次数,并及时向施工、监理和设计人员报告监测结果:(1)监测项目的监测值达到报警标准;(2)基坑及周围环境中大量积水、长时间连续降雨、市政管线出现泄漏;(3)基坑附近地面荷载突然加大;(4)临近的建筑物或地面突然出现大量沉降、不均匀沉降或严重开裂。

4、当有危险事故征兆时,应连续监测。

二、监控报警1基坑及支护结构监控报警值以累计变化量和变化速率两个值控制,累计变化量的报警指标不应超过设计限制。

2、本基坑坡顶水平位移报警值设为25mm,水平位移速率报警值设为连续三日大于2mm∕d o3、周围建筑物报警值以累计变形量、变形速率、差异变形量并结合裂缝观测确定。

4、本基坑周围建筑物沉降报警值设为15mm,倾斜报警值设为IOmm,倾斜速率报警值设为连续三日大于Imm/55、当出现下列情况时,应立即报警:6、周围建筑物砌体部分出现宽度大于15mm的变形裂缝;7、附近地面出现宽度大于IOmm的裂缝;三、紧急预案1基坑开挖和喷锚支护施工过程中,由于破坏了土层中的原有的应力平衡,坡面肯定会发生变形,直到达到新的平衡。

深基坑监测方案

深基坑监测方案

深基坑监测方案深基坑监测是建设工程中非常关键的一项工作,目的是确保基坑施工的安全和稳定。

下面给出了一个深基坑监测方案的示例,以供参考。

一、监测目标:1. 监测基坑变形和沉降情况,包括水平位移、垂直变形和沉降速度等参数。

2. 监测基坑周边的地面沉降情况,包括径向沉降和破坏区域的扩展情况。

3. 监测基坑周围的建筑物和地下管线的变形情况,确保安全运营。

二、监测方法:1. 使用水平位移监测仪器对基坑周边的地面进行实时监测,记录并分析监测数据,发现任何异常变化。

2. 使用测斜仪对基坑内部的土体进行定期监测,分析土体的变形和沉降情况。

3. 使用沉降观测点和标高测量方法来监测基坑和周边地面的沉降情况。

4. 使用全站仪对基坑周边的建筑物进行定期监测,记录建筑物的变形情况。

5. 使用地下雷达和超声波探测仪对基坑周边地下管线进行定期监测,确保管线的完整性。

三、监测频率:1. 地面监测:每日监测一次,记录并分析数据。

2. 测斜监测:每周监测一次,记录并分析数据。

3. 沉降监测:每周监测一次,记录并分析数据。

4. 建筑物监测:每月监测一次,记录并分析数据。

5. 管线监测:每季度监测一次,记录并分析数据。

四、监测报告:1. 每次监测后,需要生成监测报告,记录监测数据和分析结果。

2. 每周整理一次监测报告,总结监测情况,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措施。

五、紧急预警和应急响应:1. 如果监测发现有任何异常情况,需要立即发出预警,并采取相应的紧急措施。

2. 监测人员需要有相应的培训和技能,能够在紧急情况下做出正确的应急响应。

六、监测人员:1. 由专业的监测公司派遣监测人员进行监测工作。

2. 监测人员应具备相关的专业背景和技能,能够熟练操作监测仪器设备,并能准确分析监测数据。

七、监测费用:1. 监测费用由施工单位承担,包括监测仪器设备的购买和维护,以及监测人员的人力成本。

2. 监测费用应计入工程造价。

以上是一个深基坑监测方案的示例,具体实施方案需要根据具体的工程要求进行调整和补充。

基坑沉降观测方案

基坑沉降观测方案

基坑沉降观测方案一、背景介绍基坑工程是近年来城市建设的常见项目,为了保证基坑的稳定和安全,进行沉降观测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沉降观测旨在监测基坑四周地面的沉降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沉降异常,确保工程的施工质量和安全性。

二、观测目标1.监测基坑施工前后地面的沉降情况。

2.发现并记录基坑施工期间可能导致沉降的因素。

3.提供数据参考,评估和优化基坑工程设计。

三、观测内容1.建立观测控制点:在基坑周边区域设置稳定的观测控制点,定期进行高程、平面测量,并记录与基准点的变化。

2.监测沉降井:沉降井是一种常用的观测沉降的设备,沉降井设置在基坑地面周围固定位置,通过观察沉降井插入的测量管与地面之间的高差变化,得出沉降情况。

3.监测测量管:在基坑边缘设置多个钢筋混凝土立管,通过测量管内的测点位置变化,监测周围土体的沉降情况。

4.观测地下水位:设置地下水位观测点,定期测量地下水位的变化情况,地下水位的变化与基坑周围土体的沉降有一定的关联,能够辅助评估基坑施工过程中土体的变化情况。

四、观测方法1.建立起点:在基坑周边选择适宜的点位,进行高程测量,建立起点控制标志物,将其作为测量的基准点。

2.定期测量:根据工期安排,在工程施工前、施工中和施工后的不同阶段,定期进行测量观测。

观测频率视基坑施工情况而定,通常为每两周至一个月测量一次。

3.测量方法:使用全站仪进行高程测量与平面测量,使用水准仪进行高程测量,使用测量工具进行地下水位测量。

4.数据记录:将测量得到的数据记录在观测记录表中,包括观测时间、观测点位、测量数值等信息。

5.数据处理与分析:将测得的观测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对比不同时间点的测量结果,计算出各个观测点的沉降量,并绘制沉降曲线图。

五、观测异常处理1.对于出现异常的观测点,及时停止施工并进行检查,找出产生异常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

2.检查施工工艺和材料,排除施工因素导致的异常。

3.如发现地下水位异常变化,应及时对水源进行调查,是否与近期的污水排放、地下管道施工等有关。

基坑及周边建筑物工程监测项目监测实施方案

基坑及周边建筑物工程监测项目监测实施方案

XX 基坑及周边建筑物工程监测项目监测实施方案XX 研究院YY 基坑及周边建筑物工程监测项目实施方案审批: 审定:编写:20 年月目录1.工程概况 (5)1.1.基坑周边环境状况 (6)2.监测目的和依据 (6)2.1.监测目的 (6)2.2.监测依据 (7)3.监测内容及项目 (8)3.1.监测范围 (8)3.2.监测内容 (8)3.3.基准点、监测点的布设 (10)3.4.监测点的保护措施 (13)4.监测方法及精度 (16)4.1.基坑内外情况观察方法 (16)4.2.水位监测方法 (16)4.3.深层水平位移监测(测斜) (16)4.4.基坑顶部及围护墙顶水平、垂直位移监测 (17)4.5.周边建筑垂直位移监测 (18)4.6.周边建筑物倾斜监测 (18)4.7.支护桩内力监测方法 (19)4.8.支撑应力监测方法 (19)5.监测期及监测频率 (20)5.1.监测期 (20)5.2.监测频率 (20)6.监测报警(应急预案)及异常情况监测措施 (21)6.1.监测报警值 (21)6.2.异常情况下的监测措施 (24)7.监测数据处理及信息反馈 (25)7.1.监测数据记录、分析与处理 (25)7.2.监测报表和信息反馈系统 (25)8.监测人员的配备及现场组织机构 (26)8.1.现场组织机构 (26)8.2.现场组织机构图的描述 (26)8.3.现场项目部各成员的职责与权限 (27)8.4.现场人员配备 (28)9.监测仪器设备及检定要求 (29)9.1.仪器设备选型 (29)9.2.仪器设备采购 (30)9.3.监测仪器设备的检验和率定 (30)9.4.监测仪器安装和埋设 (30)10.监测工作实施步骤安排 (32)10.1.前期准备阶段 (32)10.2.测试仪器、设备的现场埋设、安装阶段 (32)10.3.初始数据采集阶段 (32)10.4.深基坑施工的安全监测阶段 (32)10.5.监测的成果资料及提交 (33)11.安全及现场管理制度、质量保证措施 (34)11.1.作业安全 (34)11.2.质量保证体系 (35)11.3.关键工程部位的监测措施 (35)12.质量保证措施 (36)13.监测单位的责任 (37)14.附录:I (37)15.附录:II (37)16.附录:材料清单 (37)1.工程概况据规划总平面图,本地块规划总用地面积㎡,净用地面积㎡。

基坑沉降观测实施方案

基坑沉降观测实施方案

基坑沉降观测实施方案一、前言。

基坑工程是城市建设中常见的工程类型,其施工过程中,基坑沉降是一个重要的监测指标。

合理的沉降观测方案不仅可以及时发现基坑沉降情况,还可以为工程安全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持。

因此,本文将就基坑沉降观测实施方案进行详细介绍。

二、基坑沉降观测实施方案。

1. 观测点设置。

在进行基坑沉降观测时,首先需要确定观测点的设置。

一般来说,应选择在基坑周边范围内,分布均匀的地点进行观测,以确保能够全面、准确地监测基坑的沉降情况。

观测点的设置应考虑基坑的大小、周边环境、地质条件等因素,以确保观测数据的可靠性。

2. 观测方法选择。

基坑沉降的观测方法有多种,包括测量法、遥感法、地面变形法等。

在选择观测方法时,需要根据基坑的具体情况和监测要求进行综合考虑。

一般来说,可以采用多种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观测,以获取更加全面、准确的数据。

3. 观测频次确定。

观测频次的确定是基坑沉降观测中的关键环节。

一般来说,观测频次应根据基坑的施工进度、地质条件、监测要求等因素进行合理确定。

在基坑施工初期,观测频次可以适当增加,以及时发现问题;而在基坑施工后期,观测频次可以适当减少,以节约成本。

4. 数据分析与报告编制。

观测数据的分析与报告编制是基坑沉降观测的最后一步。

在获取观测数据后,需要对数据进行科学分析,得出结论并编制观测报告。

观测报告应包括观测数据的详细情况、分析结果、存在的问题及建议等内容,以便工程管理人员及时了解基坑沉降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三、结语。

基坑沉降观测是基坑工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合理的观测方案能够为工程安全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持。

因此,在进行基坑沉降观测时,需要充分考虑观测点设置、观测方法选择、观测频次确定以及数据分析与报告编制等方面的问题,以确保观测工作的科学性、准确性和及时性。

希望本文所述的基坑沉降观测实施方案能够为相关工程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沉降监测方案

沉降监测方案

沉降监测方案一、引言沉降监测是指对建筑物、地基或其他结构物在使用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沉降进行定期观测和记录的过程。

沉降是指地基或土壤在承受荷载作用下产生的垂直位移。

准确监测沉降情况对于保护建筑物的安全性和预防灾害事故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沉降监测方案的设计和实施。

二、监测目标1. 监测对象:建筑物、地基或其他结构物。

2. 监测参数:沉降速率、沉降量。

3. 监测时间:从建筑物或地基完工启用之日起,每年进行一次监测。

三、监测方法1. 基准点的选择:选择稳定、易于固定的基准点作为监测点,如建筑物角点、地面固定标志物等。

2. 监测设备:使用高精度测量仪器进行监测,如全站仪、水准仪等。

3. 监测方位:根据建筑物或地基的不同,确定监测的方位,分为平面监测和垂直监测。

4. 监测周期:每年进行一次监测,监测时间一般选择在早晨或晚上,以避免气温变化和人员活动对监测结果的影响。

5. 数据处理:根据监测数据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计算出沉降速率和沉降量。

四、监测方案的实施1. 准备工作:确定监测的目标和具体地点,编制监测计划,并准备好所需的测量仪器。

2. 基准点的安装:在监测地点选择合适的基准点,进行基准点的安装和固定。

3. 监测数据的采集:使用测量仪器对基准点和监测点进行测量,记录下测量结果。

4. 数据处理:将采集到的监测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计算出沉降速率和沉降量。

5. 结果分析:对计算得到的沉降速率和沉降量进行分析,判断监测结果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6. 结果报告:将监测结果编制成报告,提供给相关部门和人员,用于建筑物的维护和管理。

五、沉降监测的意义1. 提前发现问题:沉降监测可以及时发现建筑物或地基的沉降问题,避免由于沉降引起的结构损坏和安全事故。

2. 评估设计效果:通过沉降监测,可以对建筑物或地基的设计效果进行评估,为后续的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3. 制定措施:根据沉降监测结果,可以制定相应的维修和加固措施,确保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基坑周边地面沉降观测方案

基坑周边地面沉降观测方案

基坑周边地面沉降观测方案沉降观测依据《建筑变形测量规程》实施,观测等级为二级。

仪器采用索佳自动安平水准仪,型号为SDL30o该仪器有优越的水平稳定性、耐寒、耐热性,是一种高精度水准测量仪器,每公里往返中误差为:±0.4mm0与水准仪配合使用的是高精度锢瓦水准尺。

它是施测国家一、二等水准网的专用标尺,具有很高的稳定性,完全适用于建筑物的变形监测。

1.基准点及测点设置:远离工程区域以外稳定地段设置三个沉降观测基准点,观测时利用其中一点作为基准点,另两点作为校核。

在近测点处均匀布设若干工作基点,以方便观测和保证精度。

测点应布设在对沉降反应敏感部位;2、测标埋设:沉降监测的标志,根据不同监测对象的建筑结构类型和建筑材料,采用墙(柱)标志、基础(地基)标志和隐蔽式标志(用于宾馆等高级建筑物)等型式。

各类标志的立尺部位加工成半球形或有明显的突出点。

对于建(构)筑物,沉降点设置在房脚、角点等;对于道路(地下管线),沉降观测点布置在其正上方;对于基坑坡顶、地表,采用普通地面沉降标。

3、观测实施:1)沉降观测点的观测,每次均由工作基点出发,尽可能一站直接观测,以减少转站误差。

在第一次观测时,应对仪器架站处、水准尺立尺处做以标记,在以后观测时严格做到一致,以减少水准仪i角等引起的固定误差;2)工作基点的校测:每次沉降观测前,应对工作基点进行校测,校测工作基点由基准点出发作往返测,检测已测测段高差之差不得大于0.4∖Rι三,n为测站数。

同样要在每次观测中做到架站处立尺处一致。

如果发现某个工作基点高程异常,则需对该工作基点进行高程改正;4、观测精度:沉降观测基准点的观测按二等水准测量执行,采用闭合水准路线,闭合差限差为0.30、R刖(门为测站数)。

基坑工程监测方案

基坑工程监测方案

基坑工程监测方案本工程属于超过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分部分项工程范围,按照《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规定》住建部令第37号文件要求,建设单位应委托第三方对基坑工程监测,总包单位和专业施工单位也应该对基坑进行监测和安全巡视工作,主要包括监测项目、监测频率和监测报警值等。

一、设计要求的施工监测(1)周围环境的监测:道路路面的沉降、倾斜、裂缝的产生和开展情况,以及地下管线设施的沉降变形等。

(2)围护体后侧土体沿深度的侧向位移的大小和随时间的变化情况。

(3)压顶梁及围护桩后侧土体的沉降观察。

(4)钢筋混凝土水平内支撑的轴力随土方开挖的变化情况。

二、周围建筑及管线监测(1)地下管线变形(沉降、位移1(2)周边建筑物变形及沉降监测,周边建筑物应设监测点,基坑施工周期内定期对周边建筑物进行监测。

(3)周边道路的沉降监测(坑外地面沉降\三、监测要求(1)基坑监测应委托有丰富经验的专业监测单位实施。

监测单位根据设计文件和周围环境特点编制监测方案。

监测单位应经建设单位、设计单位认可。

(2)各监测点布置在开挖之前全部完成,并加以妥善保护。

对于测斜孔口和沉降观测点,可以砌砖保护。

(3)挖土前,对周边环境作一次全面调查,记录不少于两次观测数据初始值。

(4)开挖过程中,根据基坑分区分层开挖的特点,可以相应的采取不同的监测频率:在开挖土方时正常情况下每天观测一次;观测点附近的土方开挖后,应立即监测;支撑拆除时应加强观测;监测数据达到预警值附近时,应加密观测次数;基坑出现险情时,必须随时观测;地下室底板完成后,可以酌情减少监测频率。

(5)监测数据一般应当天填入规定的表格,并及时提供给建设、监理和施工等单位。

数据报告要求每次监测完成后,监测单位必须立即将结果口头通知业主、设计、监理、施工单位;第二天及时将书面监测报告反馈给建设、设计、监理、施工等单位,以便及时分析处理。

基坑施工土方回填完成后,提交完整的监测报告。

(6)每天的数据应整理成有关表格并绘制成相关的曲线,如位移沿深度的变化曲线,位移及沉降E时间的变化曲线,支撑轴力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深基坑及周边建筑物沉降观测

深基坑及周边建筑物沉降观测

浅析深基坑及周边建筑物沉降观测摘要: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扩大,城市中开挖深基坑成为普遍现象,然而会对深基坑周围的建筑物造成沉降的影响。

本文以某高层住宅楼的基坑挖掘过程为研究对象,对其周围建筑物进行沉降观测,详细描述了所使用的观测方法及观测方案。

关键词:深基坑;沉降观测;观测方法1 工程概况1.1 工程简介某高层住宅楼所处位置为郊区空旷地区,南侧5m处为一栋7层民房,基坑开挖深度约为9米。

基坑采用围护桩+锚索支护方式,围护桩外围为止水帷幕墙。

本次监测工作始于2011年7月26日,结束于2011年10月26日,共历时90天。

根据本次工程的监测要求,需要对基坑南侧相距5m的民房进行竖向位移监测。

1.2 工程地质根据钻探结果显示,该高层住宅楼覆土表层是第四系的人工填筑杂填土与素填土,下面是冲洪积粘性土、砂层及残积粘性土,其下伏基岩是第三系泥岩。

1.3 水文地质由地下水赋存条件可知,高层住宅楼地下水是松散土层的孔隙水。

主要分布于第四系的砂层中。

砂层的连通性较好,水量较大,呈现断续分布;而残积层由于粘粒的含量不均,其透水性及含水性均存在差异,并且局部水量可能较大。

总体来说,残积层的水量不大,富水性与透水性均较弱。

2 监测目的和依据2.1 监测目的本次监测通过对基坑现场的观测,掌握基坑周围建筑物的垂直变形情况,如果变形增量超过了允许值,要及时预警,从而确保基坑邻近建筑物的安全,采集数据信息,为基坑挖掘施工提供信息化依据。

2.2 监测依据施工单位与设计单位要求、《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 8-2007)、《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和《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 2009)。

3 监测方案3.1 布置工作基点根据现场的工作条件,要将工作基点布置在利于监测的地方,并且不能受到基坑的影响范围,根据场地的观测条件,设置1个沉降观测的水准网,每个网内设置3个观测基点。

3.2 监测内容基坑周边建筑物竖向位移监测。

基坑监测及建筑物沉降监测方案

基坑监测及建筑物沉降监测方案

牛顿运动定律与直线运动一、单选题(共20小题,每小题3.0分,共60分)1.我国宇航员王亚平在天宫授课时,利用质量测量仪粗略测出了聂海胜的质量。

若聂海胜受到恒力F从静止开始运动,如图,经时间t移动的位移为S,则聂海胜的质量为( )A.B.C.D.2.如图,一水平传送带匀速运动,在A处把工作轻轻放到传送带上,经过一段时间工件便被送到B处,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工件在传送带上可能一直做匀速运动B.工件在传送带上可能一直匀加速运动C.提高传送带的运动速度,一定能缩短工件的运送时间D.不管传送带的速度为多大,工件的运送时间是一样的3.对下列各图中蕴含信息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图甲的重力—质量图像说明同一地点的重力加速度保持不变B.图乙的位移—时间图像表示该物体受力平衡C.图丙的动能—时间图像表示该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D.图丁的速度—时间图像表示该物体的合力随时间减小4.如图所示,三个物体质量分别为=1.0kg,=2.0kg,=3.0kg ,已知斜面上表面光滑,斜面倾角,和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8。

不计绳和滑轮的质量和摩擦。

初始用外力使整个系统静止,当撤掉外力时,将(g=10m/s2,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 )A.和一起沿斜面下滑B.和一起沿斜面上滑C.相对于下滑D.相对于上滑5.如图所示,Pa,Pb,Pc是竖直面内三根固定的光滑细杆,P,a,b,c位于同一圆周上,点d为圆周的最高点,c点为最低点。

每根杆上都套着一个小滑环(图中未画出),三个滑环分别从P处释放(初速为0),用t1,t2,t3依次表示各滑环到达a,b,c所用.的时间,则()A.t1<t2<t3B.t1>t2>t3C.t3>t1>t2,D.t1=t2=t36.为了让乘客乘车更为舒适,某探究小组设计了一种新的交通工具,乘客的座椅能随着坡度的变化而自动调整,使座椅始终保持水平,如图所示。

基坑主体沉降观测施工方案

基坑主体沉降观测施工方案

基坑主体沉降观测施工方案一、沉降观测目的和原理1.沉降观测目的沉降观测的目的是监测基坑主体的沉降情况,及时发现变形情况,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确保工程安全和稳定。

2.沉降观测原理沉降观测通过在基坑主体上设置水平基准点,测量基准点沉降的高差,根据沉降量的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和判断。

二、观测设备和工具1.观测设备(1)水平仪:用于测量基准点的沉降高差。

(2)经纬仪:用于确定基准点的坐标位置。

(3)GPS定位仪:用于测量基准点的纵向和横向位移。

2.观测工具(1)量程尺:用于测量沉降点的高差。

(2)水平尺:用于调平水平仪和经纬仪。

三、观测点的选择和设置1.观测点选择观测点应选择在基坑主体的四个角和中心位置处,以全面反映基坑沉降情况。

2.观测点设置(1)确定基准点:在基坑主体中心位置选取一个稳定的基准点,进行固定设置,作为测量的基准。

(2)设置观测点:在基坑主体的四个角和中心位置处,以基准点为参照点,测量其高差,并记录下来。

四、观测方法和流程1.观测前准备(1)确定观测周期:根据工程条件和要求,确定每次观测的时间间隔。

(2)清理观测点:在进行观测前,清理观测点及周围环境,确保观测点的稳定性和可读性。

2.观测方法(1)调平水平仪:在基准点处设置水平仪,通过调平水平仪,保证测量的准确性。

(2)测量高差:使用量程尺在观测点处测量高差,记录下来。

(3)测量坐标位置:使用经纬仪和GPS定位仪,对基准点和观测点进行坐标测量,并记录下来。

3.观测流程(1)每次观测前,先调平水平仪和经纬仪。

(2)开始观测后,先测量基准点的高差,再测量观测点的高差。

(3)记录观测数据,并进行分析和判断。

五、观测数据的处理和分析1.数据处理(1)收集观测数据,并整理记录。

(2)计算观测点的沉降量和变形速率。

2.数据分析(1)根据观测数据分析沉降量和变形速率的变化趋势。

(2)判断是否存在异常情况,并进行相应的处理和措施。

六、观测报告和总结1.观测报告每次观测完成后,编写观测报告,包括观测数据、沉降量和变形速率的分析结果,以及可能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沉降观测专项施工方案

沉降观测专项施工方案

沉降观测专项施工方案
一、工程背景
城市建设与发展中,土地利用日益增多,工程建设项目的密集开展导致地基沉
降问题日益凸显。

为保障工程质量及周边环境安全,沉降观测成为必不可少的环节。

二、施工目的
本专项施工方案旨在对工程施工区域内的地表沉降情况进行监测与评估,及时
掌握地表变形情况,为工程安全施工提供数据支撑。

三、施工方案
1. 测点布设
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和地质特征,合理布设观测测点,保证测点分布均匀、覆盖
面广。

2. 仪器选择
选用精度高、稳定性好的沉降仪器,保证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观测频次
制定合理的观测频次,一般选择每天定时观测一次,突发情况下可随时增加观
测频次。

4. 数据处理
观测数据需及时上传至数据中心进行处理分析,定期制作观测报告,做好数据
备份与归档工作。

四、施工流程
1.勘察测量
2.测点布设
3.仪器调试
4.数据采集
5.数据传输与处理
五、质量控制
1.严格遵守观测操作规程
2.定期对仪器进行校准和检定
3.观测数据交叉验证
六、安全措施
1.观测人员需经过专业培训
2.观测场地需设置警示标志
3.遇到雷雨等恶劣气象情况需及时撤离
七、验收标准
1.观测数据准确,符合规定精度要求
2.观测报告清晰明了,数据可靠
3.施工过程中无影响观测的意外事件发生
结语
沉降观测是保障工程安全的重要手段,合理的施工方案和严格的质量控制能够有效地提高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信度,为工程的顺利施工提供重要保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活后勤综合用房基坑支护工程安全监测方案一、工程概况该场地整平标高为5.80m,设计±0.00=6.40m。

拟建两层地下停车场,基坑总面积约为3748㎡,周长约253m。

地下一层底板板面标高为-3.85m,二层底板板面标高-7.85m,开挖面标高为-9.05m,基坑实际挖深为8.45m左右。

本工程采用排桩加一道支撑的挡土形式,止水结构采用双排深搅桩,坑内布置8口管井进行降水。

二、监测目的及监测项目一)、监测目的:1.保证基坑支护结构的稳定和安全;2.保护基坑周边环境(周边建筑物、道路管线等)根据设计要求监测项目如下:1.基坑周边水平垂直位移监测2.周围建筑物、构筑物、管线、道路沉降监测3.深层水平位移监测4.水位监测5.支撑轴力量测二)、点位布设:1.沿圈梁顶每15m左右设位移监测点,共布设15个;2.周围建筑物、构筑物、管线、道路共布设约30个沉降监测点;3.基坑周边共布设8个深层水平位移监测管,孔深15.0m;4.支撑轴力监测,布设4个断面,每个断面4个应变计;5.设4个水位监测管,孔深8.0m。

具体监测点点位见后附平面位置示意图。

三、监测依据的技术标准及监测方法(一)、监测依据的技术标准:《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T8-97)《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建筑基坑设计规范》(JGJ120-99)《城市测量规范》(CJJ8-99)《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城市地下水动态观测规程》(CJJ/T76-98)(二)、监测方法:表面变形观测:包括水平位移和沉降观测,使用精密经纬仪和精密水准仪进行观测。

水平位移采用测小角法,角度观测一测回,距离按1/2000的精度测量,测小角法是利用精密经纬仪精确地测出基准线与置镜点到观测点视线之间所夹地微小角度αi(如图所示),并按下式计算偏移值:l i=αi.S i/ρ式中S i为端点A到观测点P i的距离,ρ’’=206265’’;2)沉降观测采用精密水准仪进行观测,按二级变形等级或二等水准测量要求执行;支撑轴力监测:支撑轴力监测采用阵弦式频率测定仪,这种仪器的传感器是利用钢弦的振动频率将物理量转变为电量,实施远距离电子测量。

在传感器内有一块电磁铁,通过激振使钢弦振动。

因钢弦的自振频率和钢弦应力值的平方根成正比,传感器所受压力值与钢弦频度成一定的比例关系:ΔP=K(f2-f20)式中 K——传感器常数;f——传感器变形后钢弦自振频率;f0——传感器变形前钢弦自振频率。

地下水位测量:地下水位测量是采用水位计测量地下水和测水管管口的距离,即水深;水位计一端接有探头,另一端接有指示表,两者通过钢尺连接,钢尺上有长度尺寸,当探头接触到水时指示表会有变化,可以从钢尺上可以读出尺寸,即水深。

四、监测测点的埋设1. 基本水准点在远离本基坑(40m外)的地方设置基本水准点BM1~BM3;基本方位控制点,设置PG1~PG4。

2. 支护结构水平位移监测点测点布置沿支护结构体延伸方向每15米左右布置一个观测点。

在水平位移布设时建立初始读数,在基坑开挖当日起实施监测。

3. 周围建筑物、构筑物、管道沉降观测点沉降观测点标志为长度12cm,直径16mm膨胀螺栓,采用冲击电钻钻孔,将膨胀螺栓埋入其中。

4. 支撑轴力监测点支撑轴力监测采用钢弦式钢筋应力计并配合频率巡检仪进行监测。

在绑扎支撑钢筋时将应力计埋设在其中浇筑支撑混凝土时将其覆盖并将其上电线拉出。

5. 水位观测点在埋设点上用钻机钻孔,达到设计深度后,逐段安放水位观测管,顶底密封,接头处用自攻螺丝拧紧,并用胶布密封。

安放完毕后用粗沙和碎石子回填,直到钻孔孔隙密实为止并用混凝土封口。

水位观测管采用外径50mm,内径8mmPVC管。

孔深8m。

水位观测点共布设4个,用水位计观测。

6深层位移监测点在埋设点逐段安放测斜管,顶底密封,接头处用自攻螺丝拧紧,并用胶布密封。

测斜管采用外径60mm,内径8mmPVC测斜管。

孔深为15m。

五、监测精度及所采取的措施基准点观测及沉降观测点采用DSZ2(编号CS001)精密水准仪及配套的2M因瓦水准尺,水平位移观测点采用Leica Tc402型全站仪(编号CQZ001),支撑轴力监测采用WW-1型振弦读数仪(CPL001),水位观测点采用SWJ型钢尺水位计(编号CSW001),深层水平位移采用ZW2000电阻式位移计。

1.监测精度本次监测精度按二级变形测量等级要求执行,其精度为:a.水准测量每站观测高差中误差M0=±0.5㎜b.水准闭合路线,闭合差f w=±1.0n(n为测站数)c.垂直变形监测精度(最弱点中误差):M弱=±2.0㎜2.技术措施(1)为了确保各项监测项目的精度,投产的仪器必须按规定内容检查标定其主要技术指标,仪器检查合格后方能使用,并做记录归档。

遇特殊情况(如受震、受损)随时检查、标定。

不合格仪器坚决不能投产使用。

(2)水准测量采用闭合环或往返闭合观测方法。

(3)观测数据不能随意涂改。

(4)各监测项目变形量或测量值接近报警值时,及时报警,并提醒业主及有关单位注意。

六、监测频率及监测预警1.监测频率基坑安全监测时间为,开挖前一周至地下室建成土体回填后一周止。

监测时间间隔要求:1开挖过程开挖深度至第二层支撑底面,即设置第二层支撑时,监测时间间隔为3d;开挖深度至基坑底面时,监测时间间隔为1d~2d;1.开挖完成以后小于15d,监测时间间隔为1~2d;15~30d,监测时间间隔为2~3d;大于30d,监测时间间隔为3d遇超过警戒值时,应根据具体情况及时调整监测时间间隔直至跟踪监测,以保证及时反馈信息。

2.预警值a支护桩变形预警值:变形速率2mm/d,位移总量小于0.5%挖深;b支撑立柱及建筑沉降速度不超过1mm/d,沉降总量小于15mm;支撑立柱沉降总量小于10mm;房屋差异沉降不超过1/1000。

c立柱桩差异隆沉:立柱桩隆起或沉降量10mm,速率10mm/d。

d支撑轴力:不超过设计值的80%。

七、监测人员安排及数据传递方式及时提交观测数据, 如有特殊情况需召开现场办公会,全体人员参加。

试题1、某沉降观测记录手簿,补全相关的内容。

往测测站编号后尺上丝下丝前尺上丝下丝方向及尺号标尺读数基加K减辅(一减二)观测顺序后距前距基本分划(一次)辅助分划(二次)视距差d ∑d(1)(5)后(3)(8)(14)(2)(6)前(4)(7)(13)(9)(10)后—前(15)(11)(12)h1 1556 1928 后145 49 145 48 +1后前前后1353 1723 前182 55 182 56 -1203205后—前-37 06 -37 08 +2-0.2 -0.2 h -0.3707 m2 1412 1499 后125 91 125 92 -1前后后前1106 1192 前134 55 134 54 +1306 307 后—前-8 64 -8 62 -2-0.1 -0.3 h -0.0863 m2、某基坑开挖需作降水处理,在其周围有一砖混丙级建筑,长53 m,宽23 m,需对其作沉降监测,问需要布置多少个基准点和工作基点。

并在该建筑平面图上画出工作基点布置图。

答:需要3个基准点和10个工作基点。

3、试根据某建筑物的最终沉降观测数据平面图绘制建筑等沉降曲线示意图(单位:mm)答案:4、某二级基坑,采用桩径800 mm 灌注桩作支护结构,若监测采用测小角法进行视准线测量监测点的水平位移线,若两次测得观测点偏离视准线的偏角分别51'',02''两次观测的时间间隔为1天,P 到A 点的距离为100米,问是否发出预警。

解:D d •=ρα/mm D d 3.71000100206265/15/11=⨯⨯=•=ρα mm D d 1.121000*********/25/22=⨯⨯=•=ρα天/8.43.71.12mm d =-=∆,应预警。

5、某二级基坑,采用桩径800 mm 灌注桩作支护结构,受场地条件制约,采用前方交会法进行监测点的水平位移测量,若两次测得的角度分别为51532501'''=α,51214501'''=β50532502'''=α,50214502'''=β,两次观测的时间间隔为1天,A 、B 两点的坐标分别为(500.000,500.000)、(600.000,600.000),问是否发出预警。

解:由前方交会公式:βααβctg ctg y y ctg x ctg x x A B B A p +-++=βααβctg ctg x x ctg y ctg y y B A B Ap +-++= 2305.6001=+-++=βααβctg ctg y y ctg x ctg x x AB B A p3213.5351=+-++=βααβctg ctg x x ctg y ctg y y BA B A p2273.6002=+-++=βααβctg ctg y y ctg x ctg x x AB B A p3257.5352=+-++=βααβctg ctg x x ctg y ctg y y BA B A pmm m y x s 4.50054.022==∆+∆=∆,应预警。

6、某建筑沉降观测,布设6个工作基点形成一闭合环,采用二级水准观测路线,计算环线闭合差,并判断是否超限。

假定1号点的高程为5.0000m,推算其它各点的高程。

解:闭合差:mm 5.20025.02664.01930.01378.02362.01458.01523.0-=-=+---+=ω限差mm n 2.3100.10.1=±=±=,没有超限。

改正数mm i 4.05.2122=⨯=υ1527.50004.01523.00000.51112=++=++=υh H H ;2989.50004.01458.01527.52223=++=++=υh H H0631.50004.02362.02989.53334=+-=++=υh H H 9257.40004.01378.00631.54445=+-=++=υh H H 7331.40004.01930.09257.45556=+-=++=υh H H。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