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德职业教育比较与思考
中德职业教育对比研究
中德职业教育对比研究中德两国在职业教育领域有着深厚的历史和独特的教育体系。
职业教育在两国的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学生提供了多样化的就业和职业发展机会。
本文将对中德两国的职业教育进行对比研究,探讨其在教育理念、课程设置、实习模式等方面的差异和共同点。
一、教育理念中德两国的职业教育在教育理念上存在显著的差异。
在德国,职业教育被视为一种与学术教育同等重要的教育形式,其目标是通过为学生提供实用的技能和知识,为他们未来的就业和职业发展做准备。
与之不同的是,中国的职业教育长期以来被较为忽视,被认为是学术教育的替补品,导致了职业教育地位较低、社会认可度不高的现象。
二、课程设置在课程设置方面,德国的职业教育注重实践与理论的结合,学生既会接受相关专业知识的培训,也会参与企业实习,从而提升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
而中国的职业教育则相对偏重理论教育,许多学生在校期间缺乏实际操作的机会,导致了在毕业后缺乏实际工作经验的问题。
三、实习模式在实习模式上,德国的职业教育注重学生参与企业实践,学生在校期间大部分时间都会在企业中进行实习,这种实习模式有助于学生早期接触实际工作环境,为他们未来的就业做好准备。
而中国的职业教育实习模式相对薄弱,虽然很多学校也会组织学生进行实习,但实际操作中学生参与实习的机会相对较少,而且实习周期也不够长,无法达到应有的效果。
中德两国在职业教育方面存在着诸多差异和共同点。
在教育理念、课程设置和实习模式等方面,德国的职业教育更注重实践与理论的结合,学生接受的是一种全面的教育;而中国的职业教育仍然偏向于理论教育,缺乏实际操作的机会。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对技术型人才需求的增加,职业教育的地位和社会认可度也在逐渐提升,相信通过对比研究,可以为两国的职业教育提供更多的借鉴和交流的机会。
中德职业教育比较
中德职业教育比较摘要:德国的职业教育世界领先,以“双元制”为代表的德国职业教育是成就德国世界强国地位和保持富裕水平最为重要的手段。
近年来,中国职业教育在积极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模式,通过学习先进的德国“双元制”模式和教学方理念是促进中国职教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中德职业教育比较借鉴德国职业教育世界领先。
十九世纪末期德国工业化之时,主要凭借的就是发展职业教育,大批高素质的技能人才,使得德国在工业化进程远远落后于英法等国的情况下,能够实现快速赶超并跻身于发达国家行列。
二战后,德国能够从废墟上重新崛起,职业教育同样功不可没。
现如今,在德国,不论是第一、第二产业还是服务业,对于工作人员的素质要求都很高,即使是农民也要求持证上岗,所以职业教育为德国输送了大量实践能力强、技术水平高的技能型人才。
通过在德国慕尼黑三个月的课堂学习和到三所职业学校的观摩,发现中德职业教育在以下几方面存在差异:一、中德职业教育体系不同1、职业教育是德国义务教育一部分。
德国的教育体系由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和继续教育组成,职业教育在整个体系中占据着重要位置,是与经济界联系最紧密、对学生就业有着最直接影响的教育环节,它在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之间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并一直延续到继续教育领域。
基础教育和我们的小学一样,属于义务性教育,在大部份的联邦州里,小学为四年制,只有柏林与勃兰登堡为六年,学生小学毕业后,依据综合评价、教师推荐,和个人兴趣爱好等选择进入中学阶段,即主体中学,实科中学或文理中学学习。
多数小学毕业生进入学制为5年的主体中学,以全日制的职业教育为主,强调实务性与方法操作的面向,学校培养的职业技能以零售业,美容美发等为主,学生文化成绩相对较弱;实科中学的学制为5到6年,它是应相对高等的职业教育需求而生,成绩中等的学生一般进入到实科中学,毕业后学生可获得中级文凭,并具有许多选择发展的可能: 可以选择较高等的职业发展,进入“双元制”职业学校;也可以继续升学,进入文理中学,从而向高等教育体制迈进。
中德职业教育对比研究
中德职业教育对比研究引言中德作为两个世界经济强国,其职业教育体系一直备受关注。
中德职业教育的对比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深入了解两国的教育体系,找出各自的优缺点,并进行经验交流和借鉴。
本文将从历史渊源、制度建立、教学内容、实习培训、学生认知等方面对中德职业教育进行对比研究。
一、历史渊源中德职业教育体系的历史渊源有着悠久的传统。
德国的职业教育可以追溯到中世纪,当时德国手工业和商业的兴起催生了一批熟练的工匠和商人,因此德国政府开始对职业教育进行组织和管理。
而中国的职业教育则起源于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的新式职业教育运动,主要是受到西方工业化发展影响,中国开始引进西方职业教育模式。
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中德两国的职业教育均得到了相当长时间的积累和发展,皆能够为其现代的职业教育制度奠定基础。
二、制度建立中德两国在职业教育的制度建立方面有着较大的差异。
德国的职业教育主要由政府和企业共同承担,形成了一个职业教育三位一体的体制。
政府负责制定法律法规和政策,保障职业教育的质量和地位。
企业在职业教育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既提供实习机会,也参与教学内容的制定和课程的实施。
学校则是培养学生的基地,负责理论教育和基本技能的传授。
而中国的职业教育则主要由政府和学校承担,企业的参与度相对较低。
政府在职业教育中扮演着主导角色,学校则是职业教育的主要承办方。
中国的职业教育体系在制度建立上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政策法规不够完善、教学资源不足等问题。
三、教学内容中德在职业教育的教学内容上也存在一些差异。
德国的职业教育注重学生的实际能力培养,以满足市场需求为目标,教学内容贴近实际工作,注重学生的实操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
而中国的职业教育则偏重于理论教育,学生学习的知识和技能较为理论化,与市场需求的结合度不够高。
德国的职业教育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道德。
而中国的职业教育则偏向于技能培训和就业导向,学校侧重于学生的就业率和社会认可度。
中德职业教育对比研究
中德职业教育对比研究
随着全球化的推进,职业教育已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而在德国和中国,职业教育也在不断的改进与发展。
首先,德国职业教育的核心在于企业实践,通过企业与学校的合作,实现对学生的培养。
德国有很多中小企业,它们提供了大量的工作岗位,并帮助教育机构培养学生,这种高度互动的模式有助于学生更好地适应职场环境。
与此相反,中国职业教育的核心则更多地依赖于考试,学习内容大多局限于理论,反而缺乏实践经验,这使得学生缺乏与职业领域所需技能相匹配的可观的实践经验。
其次,德国职业教育更加多元化。
国家职业教育和培训系统(BBiG)对考生并没有强制要求高中毕业或者大学毕业,只需要学生年满十六岁,参加综合性考试,并通过考试即可获得职业教育和培训资格证书。
而中国职业教育的入学标准则相对更为单一,普遍要求高中毕业生或大学毕业生以及其他的学历证书。
第三,德国职业教育方向也更加多样化。
在德国,学生可以选择四种不同类型的职业教育:一是职业学校;二是企业培训;三是双重系统(即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教育方式),四是高等职业院校。
中国则相对单一,职业教育主要依靠职业技能培训与职业学校进行。
最后,德国职业教育的学习期限相对较短,仅仅两年或者三年就能完成职业教育的课程,而且学生有机会在职场积累实践经验。
反之,在中国,职业教育的学习时间要更长一些,一些职业学校的学生可能需要四年或者五年才能获得证书。
综上所述,德国与中国的职业教育虽然各自有着不同的优势与劣势,但两国都在不断探索创新,以期培养更多优秀的职业人才。
因此,在未来的发展中,这两个国家应该互相学习,共同探讨如何更好的发展职业教育。
中德职业教育的对比与借鉴
中德职业教育的对比与借鉴随着科学技术迅猛快速的发展,企业对现代技术工人的职业能力不断提出新的要求,我国企业对高级技术工人的需求逐年递增,面对我国技术工人严重紧缺的现状。
党中央国务院多次下发重要文件,强调指出职业教育事业的发展对于国家、社会的重要意义,并着力强调要“把发展职业教育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要“加快发展职业教育”,并加大对职业教育领域的投入,大力支持引进和借鉴发达国家职业教育的先进思想和经验。
德国是世界上职业教育研究最发达的国家之一,职业教育曾被誉为是德国二战后“经济腾飞的秘密武器”。
德国不仅建立起以“双元制”为核心的宏观职业教育体系,而且在研究职业教育课程与教学等微观领域取得了重要成果,对其他国家的职业教育研究具有较高的借鉴价值。
下面就中德两国职业教育经行简单分析。
一、德国职业教育(一)重视职业教育立法德国是一个法制健全的国家,政府十分重视立法,特别是职业教育的立法。
1969年颁布的《联邦职业教育法》是德国职业教育最基本、最权威性的法规,它规定了职前和职后培训的目的,职业训练内容、方法、期限,以及培训企业与受培训者的关系和双方的权利与义务、培训机构和人员的资格、实施培训的监督和考试、职业教育的组织管理和职业教育的研究等等。
《联邦职业教育法》对德国的职业教育起了极大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之后德国又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与《联邦职业教育法》相配套的法律。
德国的职业教育在学校名称、培养目标、专业设置、学制长短、办学条件、经费来源、教师资格、教师进修、考试办法、管理制度等方面,都是依照有关法律,有明确而具体的要求,同时还有一套包括立法监督、司法监督、行政监督、社会监督在内的职业教育实施监督系统,使职业教育真正构建了有法可依、依法治教、违法必究的法制体系,这一体系为完善职业教育的管理,促进职业教育健康有序地发展奠定了法律基础。
(二)企业主导的“双元制”职业教育德国是一个非常重视职业教育的国度,“双元制”职业教育是德国职业教育最主要的特点,也是德国推行职业教育最成功的关键。
中德职业教育课程模式比较研究
中德职业教育课程模式比较研究引言中德两国都是世界经济强国,其职业教育体系备受国际瞩目。
在职业教育课程方面,中德两国有着各自独特的教育模式和理念。
本文旨在比较中德两国职业教育课程模式的异同,探讨各自的优势和不足,为促进中德职业教育的交流与合作提供参考。
一、课程设置中德两国的职业教育在课程设置上存在显著差异。
在德国,职业教育课程设置非常注重学生的实际技能培养,学校与企业合作共同设计职业教育课程,确保学生毕业后能够胜任实际工作。
而在中国,职业教育课程设置相对较为死板,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对实际技能的培养偏少。
在课程设置上,德国职业教育更加贴近市场需求,更注重学生的实际技能培养。
二、实习机会在德国,职业教育与企业合作十分密切,学生在校期间会有大量实习机会,能够将所学知识立即应用于实际工作中,从而提升自己的实际技能。
而在中国,职业教育与企业合作的机会相对较少,学生缺乏实践经验,毕业后往往需要较长时间适应工作环境。
德国职业教育的实习机会更为丰富,学生能够更快地适应职场。
三、师资力量在德国,职业教育的师资力量相对较强,教师都是经验丰富、具有实际工作经验的专业人士,能够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职业技能培训。
而中国职业教育的师资力量相对薄弱,教师普遍缺乏实际工作经验,很难为学生提供真正的职业技能培训。
在师资力量方面,德国职业教育更具优势。
四、学制与学位在德国,职业教育的学制通常较短,学生毕业后会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能够迅速投入工作。
而中国职业教育的学制相对较长,学生毕业后通常会获得相应的学士学位,但因实际技能培养偏少,往往需要一段时间适应工作。
德国职业教育的学制与学位设置更贴近市场需求,更有利于学生进入职场。
结论通过对中德两国职业教育课程模式的比较研究,可以看出德国职业教育在课程设置、实习机会、师资力量和学制与学位方面具有一定优势。
在未来的发展中,中德两国可以在职业教育领域加强交流与合作,借鉴德国职业教育的优势,优化中国的职业教育体系,打造更贴近市场需求的职业教育课程模式,为培养更多的高素质技术人才做出更大的贡献。
中德两国职业教育法的内容比较及启示
中德两国职业教育法的内容比较及启示中德两国在职业教育方面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和成功经验。
两国的职业教育法律体系也有着一些相似之处,但也存在一些不同之处。
本文将对中德两国职业教育法的内容进行比较,并探讨其启示。
一、中德两国职业教育法的相似之处1. 职业教育的目的和原则中德两国的职业教育法都明确规定了职业教育的目的和原则。
两国都将职业教育视为提高劳动者技能水平、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手段。
同时,两国的职业教育法都强调了职业教育的实用性和职业素质的培养。
2. 职业教育的组织和管理中德两国的职业教育法都规定了职业教育的组织和管理。
两国都设立了专门的职业教育机构,负责职业教育的规划、组织、实施和管理。
同时,两国的职业教育法都规定了职业教育的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等方面的要求。
3. 职业教育的质量保障中德两国的职业教育法都强调了职业教育的质量保障。
两国都建立了职业教育质量监测和评估机制,对职业教育机构和教育质量进行监督和评估。
同时,两国的职业教育法都规定了职业教育机构和教师的资质要求,保障了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
二、中德两国职业教育法的不同之处1. 职业教育的法律地位在德国,职业教育法具有宪法地位,职业教育被视为一项公共任务。
而在中国,职业教育法并没有具体规定职业教育的法律地位,职业教育的地位相对较低。
2. 职业教育的课程设置在德国,职业教育的课程设置非常灵活,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职业规划选择不同的课程。
而在中国,职业教育的课程设置相对固定,学生的选择空间较小。
3. 职业教育的教师队伍在德国,职业教育的教师队伍非常专业化,教师需要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职业技能。
而在中国,职业教育的教师队伍相对薄弱,教师的职业素质和实践经验需要进一步提高。
三、中德两国职业教育法的启示1. 提高职业教育的法律地位职业教育是提高劳动者技能水平、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手段,应该在法律上得到充分的保障和支持。
中国可以借鉴德国的做法,将职业教育法的地位提高到宪法级别,使职业教育得到更好的发展和保障。
中德职业教育之比较
代 职业教 育 的遗 产 。 明代 中叶 ,资 本 主义萌 芽 在江 南各 地 陆续 出现 , 生 了实业 教 育 。2 世 纪 5 产 0 0年代 , 曾经有 过 “ 双 元制 ” 的影子 , 多 国有 大 中型企 业都 办有 职业 技术 学校 , 许 来 适 应大 规模 经 济建 设 的需 要 ,在企 业 中 ,有指 定 的师 傅 带 教 ,学 生享 有一 定 的经 济 补贴 ,课 程设 置 中理 论 和实 践
入 理 论研 究 的道路 。一些 在完 全 中学接 受普 通教 育 的学 生
究与合作 。如利用企业场所进行实践教学, 聘请行业专家 、
高 级技 师 等为指 导 委员会 成 员或 兼职 教师 ,与企业 签订 专 业 实 习协议 ,逐 步形 成 产学 合作 实体 ; 对企 业 的发展 需 针 要设 定 科研 攻关 项 目和 技术 研究 方 向 ,并 将研 究成 果转 化 为 工艺 技能 、物 化产 品 ,提 高双 方效 益 ,建 立双 赢局 面 。 三 、职 业 教 育 实 施 模 式 不 同 。德 国双 元 制 教 育 的 实
入一 个新 的 发展 阶段 。
中国与德 国职业教育 的差异及启示
一
、
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衔接不同。德 国的职业技术
教 育在 世 界上 处 于领 先地 位 ,其 成 功之 处就 在 于有一 个 完 整 的从 中级到 高 级 的职业 教 育 系统 。德 国 的教育 体 系主 要 分 三个 阶段 : — 4年级 的小 学教 育 为第一 阶段 ; 二 阶段 1 第 为初 、中等 教 育 ,学 生在 初 中毕 业后 ,根 据 不 同职业 要求 和学 生及 其 家 长 的意愿 ,进入 职 业学 校接 受 职业 技术 教 育
中德职业教育对比研究
中德职业教育对比研究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和科技的飞速发展,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也变得更加密切。
在这种趋势下,职业教育作为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受到了越来越多国家的重视与关注。
而中德两国作为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国家之一,其职业教育体系的对比研究备受关注。
本文将对中德两国的职业教育体系进行对比研究,分析其特点与差异,为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借鉴与启示。
一、中德职业教育体系概况我国的职业教育体系是在国家宏观政策的指导下逐步建立起来的,其发展历史较短。
截至目前,我国的职业教育体系主要包括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两个层次。
中等职业教育主要是面向初中毕业生,培养各类技能型人才;高等职业教育则是为了培养高级技术人才和应用型人才。
我国的职业教育体系还包括了技工教育、成人教育和继续教育等多种形式。
德国的职业教育体系源远流长,形成了比较完善的体系。
德国的职业教育体系主要由双轨制组成,即学院制和技工制。
学院制主要培养高级技术人才,注重理论学习和科学研究;技工制则主要培养实用型技能人才,注重实践操作和工匠精神。
德国的职业教育还注重与企业的紧密合作,鼓励学生在企业中进行实习和实践,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1. 教育理念的差异中德两国的教育理念存在明显的差异。
在中国,教育更多地被视为提升社会地位和获取知识技能的手段,注重对学术知识的传授和培养学生的理论能力。
而在德国,教育被看作是培养技能人才和社会实用性能力的重要途径,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专业技能。
2. 招生机制的差异在中德两国的职业教育体系中,招生机制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在中国,学生可通过高考后,选择报考普通高校或职业院校,而职业院校的学生招生主要以考试分数为依据。
而在德国,学生可以通过学习绩点、练习技能等方式来报考技工学校,学校会根据学生的成绩和技能水平来招收学生。
3. 企业合作的程度在职业教育的发展过程中,与企业的合作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德国的职业教育体系中,学校与企业的合作程度非常高,学生很容易找到在企业进行实习和实践的机会,实践教育与理论教育相辅相成。
中德职业教育比较与思考
中德职业教育比较与思考摘要:与中国职业教育相比,德国职业教育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
如何学习德国优秀的职业教育经验,对于今天中国的职业教育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试图通过两国职业教育理念、教育设计以及教育受众等方面的横向比较研究,找到两国职业教育的异同,从而更加有针对性地吸取德国职业教育的优点,应用于我们的实际教学中。
关键词:职业教育教育受众教育设计教育观念当今世界中,德国是一个工业化程度非常高的国家。
目前,德国经济实力位居欧洲首位,是世界第四大经济体、第二大商品出口国和第三大商品进口国,有人说德国工业与经济的繁荣,得益于德国对职业教育的重视与发展。
其中,享誉国际的双元制职业教育在德国已有125年的历史。
双元制教育模式主要在德语区的德国、瑞士等国家广泛推广。
无论是哪一个国家哪一个时代,教育都是民族和国家命运发展的关键。
一种教育制度的出现与其社会进步总是一脉相承的,社会结构决定着一个国家教育制度的设计与制定。
一个良好的教育体系设计,必须是一个横向与纵向社会结构协调搭配的设计结果。
反过来说,一个民族的社会发展状况与传统习俗、价值观念,决定了一个国家的教育设计、方针和政策。
因而,国家与国家间的教育布局没有先进与落后之说,只有合理与不合理之别。
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大规模引进德国双元制教育模式,并以国家政策作为保障进行广泛推广,据统计,到目前为止,中国职业教育领域已累计派出赴德职业培训团体上百次,培训总人数上千人。
作为受训人员之一,在德期间,笔者不仅完成了具体的课程(情景教学设计)设计,而且在德学习期间的亲身见闻,使笔者对于中国职业教育,从教育现状、教育保障制度与良性循环以及教育传统的连续性方面,进行了分析与反思。
19世纪德国著名教育学家第斯多惠说过:“一个差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
”笔者常常提醒自己,作为一名教师,在学习德国职业教育成功之“果”的同时,更应该学习其成功的“因”。
因为一种合理的教育制度或教育方式,永远是和其社会制度与文化相结合的,就像我们通常所说的“因材施教”一样,不同的人需要不同的教育方法,不同的社会状况与文化也需要与之相适应的教育制度。
中德职业教育差异 书 -回复
中德职业教育差异书-回复标题:中德职业教育差异引言:职业教育是培养国家人力资源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全球范围内,中德两国的职业教育一直备受关注,因为两国在这方面的实践和经验可以为其他国家提供宝贵的借鉴。
本文将深入探讨中德职业教育的差异,从制度、教学内容、师资培养、学生选择和产业对接等多个方面进行比较。
一、制度差异:在制度层面上,中德职业教育存在明显的差异。
在德国,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并驾齐驱,拥有完善的法律法规与机构支持。
而在中国,虽然也有职业学校和相关法规,但职业教育仍然被许多社会群体低估并不被广泛认可。
二、教学内容差异:中德职业教育的教学内容也存在一定差异。
中方更加注重技能培训,传授实际技能操作,强调工匠精神;而德方更加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课程设置更加全面,包含了一定的通识教育。
三、师资培养差异:师资培养是职业教育的重要保障。
在中国,职业学校的教师普遍缺乏实践经验,更多是从普通高校毕业后选择进入职业教育领域。
而在德国,职业教育的教师要参加长期的专业培训,并且大部分教师必须具备在业界连续工作数年的实践经验。
四、学生选择差异:在学生选择方面,中德职业教育存在明显的差异。
在中国,选择职业教育的学生大多是成绩较差的学生,而在德国,学生对职业教育持有积极态度,德国职业教育可以提供全面培养方案,吸引不同成绩学生参与。
五、产业对接差异:中德职业教育在产业对接方面也存在差异。
在德国,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非常紧密,有着完善的学徒制度,学生通过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实习,获得与市场需求更贴合的实践经验。
而在中国,学校与企业之间合作相对较少,学生的实习机会较少,导致实践能力相对薄弱。
结论:中德职业教育存在明显的差异,这体现在制度、教学内容、师资培养、学生选择和产业对接等多个方面。
德国职业教育模式值得借鉴,需要加强对职业教育的认可和投入,提升师资队伍水平,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形成完善的学徒制度。
同时,中方也应借鉴德国的经验,更加注重职业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加强与企业的合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中德职业教育对比研究
中德职业教育对比研究
中德两国的职业教育体系具有一定的相似之处,也存在一些差异。
本文将从教育理念、课程设置、教师培训和产业合作等方面进行对比研究。
中德两国的职业教育理念存在差异。
在德国,职业教育被视为一种与高等教育同等重
要的教育路径,德国政府强调职业教育的地位,不仅提供丰富的职业教育选择,还提供大
量的职业教育机构。
而在中国,对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相对较低,往往被视为“剩学生”
的选择,其地位与高等教育存在一定的差距。
中德两国的课程设置也存在差异。
德国的职业教育注重实践和技能培养,课程设置与
实际工作相结合,使学生在学习中掌握实际工作所需的技能和知识。
而中国的职业教育课
程设置较为丰富,涵盖了广泛的专业方向,但实践环节较少,学生缺乏实际操作能力。
中德两国的教师培训存在一定的差异。
在德国,职业教育教师需要经过严格的培训,
在实习和工作经验方面有较高要求,以确保其具备教学和实践能力。
而中国的职业教育教
师培训存在一定程度的不足,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实践经验相对较低,影响了学生的教育质量。
中德两国的职业教育在产业合作方面也存在差异。
德国的职业教育与产业紧密结合,
通过与企业合作,为学生提供实习和就业机会,使学生在实践中获取工作经验。
中国的职
业教育与产业合作仍然存在一定的脱节,学生往往难以获得实际工作经验,影响了其就业
竞争力。
中德职业教育对比研究
中德职业教育对比研究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中德两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也越来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作为世界经济体量最大的国家,中国的劳动力市场一直备受国际关注。
而德国作为世界工业强国,其职业教育体系在全球范围内也备受瞩目。
中德两国各自的职业教育体系与模式有着不同的特点和优势,本文将对这两国的职业教育进行对比研究,探讨其异同之处,并分析其各自的优点和局限性。
1. 教育体制与职业教育政策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中德两国的教育体制和职业教育政策。
在中国,教育体制分为九年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和高等教育。
而职业教育则包括中等职业学校和高等职业院校两个阶段。
中等职业学校包括中职学校和技工学校,学制为3-4年。
高等职业院校则包括职业技术学院和高等专科学校,学制为2-3年。
在德国,教育体系分为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三个阶段。
职业教育分为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两个阶段。
中等职业教育包括双系统和学校系统,学制为2-3年。
高等职业教育包括工程学院和应用科学大专学校,学制为3-4年。
在职业教育政策上,中国政府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出了一系列支持政策,如鼓励企业和学校合作开展双师型人才培养、推进技能人才评价认证改革、加大职业教育经费投入等。
而德国则实行了双系统职业教育模式,即学校和企业联合培养学生,学生在学校学习理论知识,在企业进行实习培训。
德国还建立了完善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对职业教育进行了多方面的支持和保障。
2. 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中德两国的职业教育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也有所不同。
在教学内容方面,中国的职业教育主要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尤其是对技术知识和实用技能的培养。
而德国的职业教育则更加注重实践技能的培养,培养学生具有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方法方面,中国的职业教育侧重于教师授课和学生听讲的传统模式,而德国的职业教育更加注重师徒制的传统手艺传承和各种实践技能的培养。
3. 师资队伍与学生素质中德两国的职业教育在师资队伍和学生素质上也存在一定差异。
中德职业教育对比与思考
中德职业教育对比与思考[摘要]德国职业教育有其独特的特点和优势,本文通过与德国职业教育的对比,结合我国职业教育的现状,进而对中国职业教育进行反思,提出德国职业教育的可借鉴之处,思考我国职业教育改革之路,并提出了一些改革设想。
[关键词]职业教育对比思考德国的职业教育是德国工业发展的秘密武器。
德国和中国的职业教育,无论从社会地位、办学理念和体制上都有着很大的不同。
但随着国内职业教育改革的呼声日渐高涨、改革的紧迫性日益强烈,比较中德职业教育、思考国内职业教育的改革将有助于积极探索中国的职业教育改革之路。
一、中德职业教育之比较(一)中德职业教育对职业的理解不同职业不仅是一个与企业相关的复合性工作任务,在德国,职业这一概念也意味着个人有机会在与其相关的工作领域里个人能力能够得到发挥,决定着以何种形式实现就业。
在中国同样也具有这样一层含义,但在中国人的理解中,不是每个人都能体现对职业深层含义的理解,更多的人则更关注以实现何种形式实现就业。
相当多的人,从事着与自己的能力和兴趣不相关的工作。
(二)中德职业教育的体系不同德国的职业教育是真正意义上的职业教育,是以“职业”为核心展开的教育。
中国的职业教育是以“学历教育”为核心展开的教育。
德国职业教育包括职前教育和职后教育,职前教育又包括职业预备教育和职业培训,职后教育包括职业进修和转行培训两个方面。
其中职业预备教育是以获得职业行动能力为基础,职业培训是使学生获得相关知识、技能和能力及职业经验;职业进修主要是为了保持、适应和扩展职业行为能力,并为职业升迁准备,而转行培训是为其传授从事另一职业的能力。
中国的职业教育是整个教育体系中的一部分,是学历教育的一个层级,是学生从初中、高中(中职)、高职、专科、本科、研究生到博士生这样一个学历教育中的一个环节和层次。
因此无论从入学到教学、从招生到就业,他所遵循的模式都是学历教育的模式。
德国职业教育体系的参与者:政府、商会、业主联合会、工会。
从中德职业教育的差异看中德职业教育的差距10页word
从中德职业教育的差异看中德职业教育的差距武汉市新洲高级职业中学童西元⏹2010年1月18日至2月8日,来自武汉市各中职学校的23名双师型教师,在市××局陈处长、张处长的带领下,在德国进行了职业教育培训和考察。
虽然时间较短,但感触较深、收获较大。
⏹中德两国由于政治、经济、文化、历史等方面的原因,在教育方面存在着很多的差异。
通过20天的培训学习,我们感到的不仅仅是差异,更多的是差距。
⏹由于时间较短,语言不通,有些问题还学习研究得不够、不透,有些问题只能看到一些表象,因此,有些看法和想法不尽正确。
一、从教育体制结构看职业教育的地位⏹德国是世界上最早开展职业教育的国家之一。
早在12世纪,手工业行会中就出现了“学徒式”的职业教育,经过数百年的演变,这一传统在100年前就基本形成了类似于今天的政府与企业合作的职业教育模式,虽然第二次世界大战给德国带来了毁灭性的破坏,但战后的德国职业教育及其设施很快得到了重建与恢复,并在原来基础上进行了不断的完善和发展,德国目前有各种职业学校9000多所,专业多达350多个。
⏹德国是联邦制国家,除职业教育和义务教育的原则框架由联邦立法规范外,其余各教育法律法规则由各州立法,因此,只有职业教育是在全德统一实施。
⏹上世纪60年代以来是德国职业教育发展最快的时期,1969年德国颁布了《职业教育法》,之后又相继出台了与之相配套的法律法规,如《职业教育促进法》、《手工业条例》、《实训教师资格条例》、《企业基本法》、《青年劳动保护法》等,2019年通过新的《职业教育法》把原来的两法(1969年的《职业教育法》和1981年的《职业教育促进法》)全新修订合而为一。
这些法律法规包括了上岗前和上岗后培训(转岗培训);培训企业和受培训者的关系,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对培训机构与人员资格的规定;对实施培训条例的监督和考试;对职业教育的组织管理和职业教育研究的规定等。
以法律形式完善了职业教育的管理和运行,使职业教育真正纳入了有法可依、依法治教的法律体系,促进了职业教育健康有序地发展。
中德职业教育比较与思考
职业教育体制和现状有 了切 身体会和感受 。
l 重 新 认 识 双 元 制
2 . 5 教 学方法和教学 内容不 同。 德 国教育方法先进 , 如著名 的项 目教学法 、 以工作过程 为导 向的行为教学法等。因为德 国的职业
德国的职业教育有双元制和全 1 3 制两 种。双元制可简单理 教育对社会经济发 展有重要作用 。所 以对学校要求 :①面对现 解为两个 管理部分 : 一是学校 和企业 , 二是两 套教学计 划 : 学校 实 , 跟上时代发 展 , 教 学计划和培训规划 3 到5 年 内要重新修
专业 能力指的是加工技术 , 核 心能力是指任务和功能 现事故 , 由保险公司进行赔偿 。德 国学校没有宿 舍 , 学生 自己在 两个方面 ,
学校 周边租房子 , 学校不 会对住宿生进 行管理 , 有 问题找警 察 。 分析能力 , 制定工作过程能力 、 沟通能力 、 团队协 作能 力等 。 德国
间、 外部培训 事宜 、 试 用期 、 辞退条件 、 付费事 宜等 , 然后 进入双 2 . 6 考试方式 和证 书。 德国的职业教育是考教 分离 , 考试 由 I H K
元制学校学习 。落选后进入职业 等待年 ,或转 入全 1 3制学校学 习, 等待第二年企业招工 。
( 德国工商大会 ) 和t 4 WX (  ̄I业大会) 组织 , 制 定考试规则 、 考官 手册 , 负责组织考试和评估 。聘请 学校老师 , 跨企业培训 中心的
2 . 3 学生管理方面 。德国的学校没有政教处 、 德育处 , 学生在校 3 . 2 要重素质重能力。德 国的教育 内容和考试包含 : 社会公德 、 违纪老师会通知家长 , 让家长去教育 自己的孩子 ; 学生在学校 出 法律制度 、 环保 意识 、 经济学 。专业考试有专 业能 力和核 心能力
中德两国职业教育的几点比较研究及启示
中德两国职业教育的几点比较研究及启示摘要:德国职业教育,尤其是“双元制”模式的巨大成功,推动了德国经济的腾飞。
我国职业教育起步晚,很多问题有待解决。
本文拟通过中德两国职业教育的分析比较得出启示,为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参考性的经验。
关键词:德国职业教育中国职业教育比较启示2012年10月,笔者参加了由教育部职业教育司组织的中等职业学校骨干教师赴德国的培训,培训时间为两个月,既有理论学习,也有企业参观。
通过这次培训,我对德国的职业教育有了较深的认识和感受,开阔了眼界,观念和信息得到更新,并从中得到不少有益的启示。
一、德国职业教育1.重视职业教育立法。
德国政府十分重视职业教育的立法。
《联邦职业教育法》是德国职业教育最基本、最权威性的法规,它规定了职业训练内容、方法、期限,以及培训企业与受培训者的关系和双方的权利与义务、培训机构和人员的资格、实施培训的监督和考试、职业教育的组织管理和职业教育的研究等等,对德国的职业教育起到了极大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德国的职业教育在学校名称、培养目标、专业设置、学制长短、办学条件、经费来源、教师资格、教师进修、考试办法、管理制度等方面都是依照有关法律,有明确而具体的要求,同时还有一套包括立法监督、司法监督、行政监督、社会监督在内的职业教育实施监督系统,使职业教育真正构建了有法可依、依法治教、违法必究的法制体系。
2.学生学习目的性强。
学生先选定企业及岗位,然后再选择合适的职业学校接受职业教育,学生学习的目的性很强;同时企业的目的也很明确,就是要培养本企业所需求的人才。
并且学生在就业前必须取得职业资格证才能成为正式员工。
3.企业积极参与。
德国大企业多数拥有自己的培训中心和培训人员。
没有能力的中小企业,如手工业,可通过手工业协会下属的培训中心对所需求的学生进行职业培训。
企业会根据学生学习的进度,安排学生在不同的岗位进行实践性操作。
学生在企业跟着师傅参与一线岗位的工作,接触的是企业目前使用的设备和技术。
中德职业教育体系比较
中德职业教育体系比较摘要:2022年5月我国职业教育法的修订实施,标志着我国已经建立起完备的职业教育体系,职业教育在国民教育体系中的地位得到法律的确认和提高,我国的职业教育发展进入了一个快车道。
在我国职业教育实践过程中,学习德国的职业教育实践一直是一个重要的环节,本文从中德两国各自的职业教育体系构成方面进行了初步的比较和研究。
关键词:职业教育,职业教育体系,职业教育法一、中国的职业教育体系我国职业教育法第三条规定:职业教育是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教育类型,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途径。
由此可以看出,我国在法律层面上确定了职业教育的重要地位,为职业教育体系的完善和发展奠定了法律基础。
并且在职业教育法专列第二章(第十四条至第十九条)为“职业教育体系”,系统的规定了我国的职业教育体系。
1、我国的职业教育分为职业学校教育和职业培训,二者并重,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融通,并非泾渭分明的关系,强调两种类型的协调发展。
强调以学校为载体的职业学校教育和以其他组织架构为载体的职业培训协调发展,为完善职工的终身教育培训奠定法律基础。
2、我国的职业学校教育分为中等职业学校教育、高等职业学校教育。
中等职业学校教育由高级中等教育层次的中等职业学校(含技工学校)实施。
我国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从小学一年级到初中毕业(根据地区不同,有地方小学五年,初中四年,我国大部分地区小学六年,初中三年)。
在完成九年义务教育之前,学生们学习的科目基本相同。
完成义务教育后,一部分学生进入普通高中学习,为进入更高一级学校进行为期三年的高中学习,另一部分不能够进入普通高中学习的初中毕业生将会进入中等职业学校(含技工学校),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普职分流”,可以看成是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的第一次分流,这也是最近几年初中毕业生家长普遍感到焦虑的事情,由于当前中职教育的现状以及国人根深蒂固的执念,造成了中考堪比高考的现状,几乎没有多少家长心甘情愿让孩子读中职,这也是当前我国中等职业教育面临的极大困境之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e i j i n g v o c a t i o n a l c o l l e g e o f f i n a n c e a n d c o n l r f l e r c e , B e i j i n g , 1 0 1 1 0 1 , C h i n a
2 0 1 3 年第1 期
总 第 1 6 1 期
中 国 砚代 孝 装 备
l S C S N N 1 1 6 7 2 — 1 4 3 8 49 94 / ' 1 "
-
中德职业教育比较与思考
何先球
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广告艺术学院 北 京 1 0 1 1 0 1
摘 要 :与 中国职业教育相 比,德 国职 业教育有着非 常悠 久的历史 。如何 学习德 国优秀 的职 业教育经验 ,对于今天 中国的 职业教育发展具有 非常重要的意义 。试 图通 过两 国职业教 育理念、教育设计 以及教育受众等方面 的横 向比较研究 ,找到 两
e d uc a t i o n i n bo t h he t s i mi l a r i t i e s a n d d i fe r e nc e s ,t hu s mo r e t a r g e t e d t o d r a w Ge m a r n oc c u pa t i o n e d uc a t i o n a l a dv a n t a ge s ,a p p l i e d i n o ur p r a c t i c a l t e a c hi n g. Ke y wo  ̄s : o c c u p a t i o n e d uc a t i o n; e d u c a t i o n a l ; e d u c a t i on ̄ s i g n; e d u c a t i o n c o nc e p t
当今 世界中,德 国是一个工业化程度非常高的 国 家 。 目前,德国经济实力位 居欧洲首位 ,是世界第 四 大经济 体、第 二大商品出 口国和第 三大商品进 口国 , 有 人 说 德 国 工 业 与 经 济 的 繁 荣 ,得 益 于 德 国 对 职 业 教 育的重 视与发展 。其中,享誉 国际的双元制职业教育 在 德 国已有 1 2 5 年 的历史 。双 元制教育模 式主要 在德 语 区的德国、瑞士等国家广泛推广。 无 论是哪一个 国家哪一个时代 ,教育都是民族和 国家命运 发展 的关键 。一种 教育制度的出现与其社会 进步总 是一脉相承 的,社会 结构决定着 一个国家教育 制度 的设计与制定 。一个 良好 的教 育体系设计,必须 是一个横 向与纵 向社会 结构协调搭配 的设计结果。反 过来说 ,一个 民族 的社会发 展状况 与传 统习俗 、价值 观念 ,决定了一个 国家 的教育 设计 、方针 和政策 。因 而 , 国家 与 国家 间 的教 育 布 局 没 有 先 进 与 落后 之 说 ,
只 有 合 理 与不 合 理 之 别 。我 国从 2 0 世纪9 0 年代 开 始 大
连续性方面 ,进行 了分析与反思。 l 9 世 纪 德 国著名 教育 学家 第斯 多惠 说过 : “ 一 个 差 的教师 奉送 真理 ,一个好 的教 师则 教人 发现 真 理 。 ”笔者常常提醒 自己,作为一名教师,在学习德 国职业 教育成功之 “ 果 ”的同时,更应该学习其成功 的 “ 因”。因为一种合 理的教育制度 或教育方式,永 远是和其社会制度 与文 化相 结合的,就像我们通 常所 说的 “ 因材施 教 ”一样 ,不同的人需要不同的教育方
Ab s t r a c t : Co mp re a wi t h t h e Ch i n e s e o c c u p a t i o n e d u c a t i o n , Ge r ma n o c c u p a t i o n e d u c a t i o n h a s a v e r y l o n g h i s t o y. r Ho w t o l加有针对性地吸取德 国职业教育 的优点 ,应用于我们 的实际教学中。
关键 词:职业教育 教育受众 教育设计 教育观念
Co mp a r e a n d t hi n k b e t we e n Ch i n e s e a n d Ge r ma n o c c u p a t i o n e d u c a t i o n
e x c e l l e nt o c c u pa t i o n e d uc a t i o n h a s v e y r i mpo r t a n t s i g ni ic f a nc e f o r Chi n e s e o c c u p a t i o n e d uc a t i o n d e v e l o pme n t . Th i s a r t i c l e a t t e mp t s f r o m t wo
c o u n t r i e s t o o c c u p a t i o n e d u c a t i o n i d e a , e d u c a t i o n a n d e d u c a t i o n a l a s p e c t s o f h o r i z o n t a l c o mp a r a t i v e s t u d y me ho t d , f o nd u o n he t o c c u p a t i o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