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4 2-2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1]

合集下载

医院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

医院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

医院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1)目的为发现医疗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防范医疗事故、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安全促进核心制度落实,依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和《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和医疗事故报告制度的规定》等,制定本制度。

规范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主动报告,对不良事件进行全面报告,可增强全院内职工风险防范意识,及时发现不良事件和安全隐患,及时并效避免医疗差错与纠纷,保障患者安全;通过将获取的医疗安全信息、不良事件进行分析,有利于发现存在的不足,提出改进措施,从院内管理体系、运行机制与规章制度上进行有针对性的持续改进;提高对错误的识别能力,不断吸取经验教训,避免此类事件的再次发生。

(二)定义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指临床诊疗活动中以及医院运行过程中,任何可能影响患者的诊疗结果、增加患者痛苦和负担,并可能引发医疗纠纷或医疗事故,以及影响医疗工作正常进行和医务人员安全的因素和事件。

针对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管理制度称为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管理制度。

1.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分级Ⅰ级:警告事件。

非预期的死亡,或是非疾病自然进展过程中造成永久性功能丧失。

Ⅱ级:不良后果事件。

在医疗过程中因诊疗活动而非疾病本身造成机体与功能损害。

Ⅲ级:未造成后果事件。

虽然发生了错误事实,但未给机体与功能造成任何损害,或有轻微后果而不需任何处理可完全康复。

Ⅳ级:隐患事件。

由于及时发现,错误在实施之前被发现并得到纠正,未造成危害。

2.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分类压力性损伤不良事件、跌倒不良事件、坠床不良事件、药物相关不良事件、医疗器械相关不良事件、用血相关不良事件、手术麻醉相关不良事件、标本相关不良事件、管路相关不良事件、自杀走失不良事件、医院感染不良事件、其他不良事件。

(三)基本要求1.I、Ⅱ级事件属于强制性报告范畴,要求医务人员必须按规定及时上报。

2.Ⅲ、Ⅳ级事件属于自愿报告系统范围,是强制报告系统的补充,鼓励医务人员积极、主动上报。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
1、定义:不良事件是指临床诊疗活动中以及医院运行过程中,任何可能影响病人的诊疗结果、增加病人的痛苦和负担并可能引发医疗纠纷或医疗事故,以及影响医疗工作的正常运行和医务人员人身安全的因素和事件。

2、等级划分: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按事件的严重程度分4个等级
(1)I级事件(警告事件)——非预期的死亡,或是非疾病自然进展过程中造成永久性功能丧失。

(2)II级事件(不良后果事件)——在疾病医疗过程中是因诊疗活动而非疾病本身造成的病人机体与功能损害。

(3)Ⅲ级事件(未造成后果事件)——虽然发生了错误事实,但未给病人机体与功能造成任何损害,或有轻微后果而不需任何处理可完全康复。

(4)Ⅳ级事件(隐患事件)——由于及时发现错误,但未形成事实。

3、适用范围:适用于在医院发生的与患者安全相关的不良事件与隐患、缺陷、凡医院内与患者安全相关的部门、科室、人员均适用。

医院鼓励医务人员主动、自愿报告不良事件。

4、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的原则
(1)I级和II级事件属于强制性报告范畴。

(2)Ⅲ、IV级事件属于自愿报告系统范围,是强制报告系统的补充,具有自愿性、保密性、非处罚性和公开性的特点。

5、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报告内容
(1)报告事件资料(事件发生时间、地点、受影响的对象、相关人员、事件发生后的不良后果)。

(2)报告事件类别(如治疗、护理、药物、跌倒、感染、公共意外、治安及其它意外事件等)。

(3)事件发生后立即采取的处理措施。

(4)上报相关部门立即处置。

6、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上报
(1)报告形式。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为了更好地保障医疗安全,减少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确保患者安全,特制定医院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具体如下:一、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定义本制度所称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指在临床诊疗活动中以及医院运行过程中,任何可能影响患者的诊疗结果、增加患者的痛苦和负担并可能引发医疗纠纷或医疗事故,以及影响医疗工作的正常运行和医务人员人身安全的因素和事件。

二、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类别根据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所属类别不同,我院划分为7类:1、病房诊治问题:包括错误诊断、严重漏诊、错误治疗、治疗不及时、院内感染等。

2、不良治疗:包括错用药、多用药、漏用药、药物不良反应、输液反应、输血反应等。

3、意外事件:包括跌倒、坠床、烫伤、自残、自杀、失踪、猝死等。

4、辅助诊查问题:包括报告错误、标本丢失、标本错误、检查过程中出现严重并发症等。

5、手术相关问题:如手术患者、部位和术式选择错误、患者术中死亡、术中术后出现并发症、手术器械遗留在体内、住院期间同一手术的再次手术、麻醉相关事件等。

6、医患沟通:包括医患沟通不良、医患语言冲突、医患行为冲突等。

7、其他非上列导致医疗不良后果的事件。

三、接收报告部门1、医疗不良事件尚未发生纠纷的上报医务科,已有纠纷苗头的上报安全医疗办。

2、护理不良事件上报护理部。

3、感染相关不良事件上报院感科。

4、药品不良事件上报药剂科。

5、器械不良事件上报设备科。

6、设施不良事件上报总务后勤科。

7、服务及行风不良事件上报纪检办。

8安全不良事件上报保卫科。

四、报告形式(一)书面报告。

护理不良事件报告按护理部规定执行。

(二)紧急电话报告,仅限于在不良事件可能迅速引发严重后果的(如意外坠楼、术中死亡、住院期间意外死亡等)紧急情况使用。

五、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处理流程:医院个人或科室具名或匿名报告不良事件职能科室(医务、护理、后勤、保卫、设备、院感、药剂)J f提出一般实施意见分管领导-组织相关委员会讨论J J提出重大实施意见院领导、党委会・J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1、当发生不良事件后,当事人填写书面《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表》,记录事件发生的具体时间、地点、过程、米取的措施等内容,一一般不良事件要求24〜48h内报告,重大事件、情况紧急者应在处理的同时口头或电话上报告职能科,由其核实结果后再上报分管院领导。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及工作流程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及工作流程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及工作流程
简介
医疗安全是保障患者权益和生命安全的重要方面。

为了及时发现和处理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建立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及工作流程非常必要。

制度建立
1. 制定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的目的、原则和要求,明确责任部门和人员。

2. 设立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的渠道和方式,确保报告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3. 指定专责人员负责统计和分析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数据,提供定期报告和分析结果。

工作流程
1. 发现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医院所有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如发现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应立即上报。

2.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各部门设立专人负责收集、整理和报告不良事件信息。

3. 事件调查和分析:医院成立医疗安全管理委员会负责对报告的不良事件进行调查和分析,确定原因和责任。

4. 处理和改进措施:根据调查和分析结果,采取相应的处理和改进措施,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5. 审核和监督:建立评审机制,定期对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及工作流程进行审核和监督,确保制度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以上是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及工作流程的简要介绍,该制度的建立和执行对于提升医疗安全的水平至关重要。

通过及时报告和分析不良事件,可以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改进,更好地保障患者的安全和权益。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第一条为加强医疗安全管理,防范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及时处理、分析与不断改进医疗质量,根据相关规定,制定本制度。

本制度适用于医院所有临床科室、辅助科室。

第二条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是指在医院运行过程中,任何因诊疗活动而非疾病本身造成的病人机体与功能损害,以及影响医疗工作正常运行、影响医务人员人身安全的因素和事件。

第三条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根据性质分为强制报告事件和普通报告事件两类。

(一)强制报告事件:(1)患者自杀;(2)新生儿遗失;(3)输血溶血反应;(4)手术患者或部位错误;(5)手术后异物残留;(6)放射线过量以及核泄漏;(7)过失导致患者非正常死亡、严重功能障碍或住院时间延长;(8)规范诊疗过程中患者出现严重并发症或死亡;(9)严重药物不良反应;(10)严重院内感染事件;(11)影响医疗工作正常运行的群体性事件。

(二)普通报告事件:(1)不适当或过失诊疗措施,包括医嘱、诊疗操作、药物不良反应等问题。

(2)不适当或过失服务措施,包括医患沟通不良、优质服务措施不到位等问题。

(3)可能导致医疗隐患事件发生的设备、药物及器械问题。

(4)不规范的医疗文书记录,包括申请单、报告单、病历记录、知情同意书等问题。

(5)不规范的医疗行为,包括违反法律法规、行政规章、诊疗护理规范等问题。

(6)其他可能造成患者身心健康损害或不满意的问题。

第四条报告程序:(1)紧急报告程序:发生强制报告事件后,当事人可立即采取电话等一切可利用的形式,将不良事件的情况通知医疗科或医务部值班室,由接报人员做好记录并立即处理,事后由报告人通过电子政务系统补填医疗不良事件报告表。

(2)普通报告程序:当事人可通过电子政务系统填报医疗不良事件报告表。

第五条处理程序:(1)紧急处理程序:医疗科或医务部值班人员在接到强制报告事件后,立即向上逐级报告,同时在30分钟内赶到现场,研究解决办法,避免不良事件的进一步升级,最大程度的减少损失,保护医患双方的利益。

主动报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制度

主动报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制度

主动报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制度
[定义]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是指获准上市、合格的医疗器械或药品在正常使用的情况下发生的导致或可能导致人体伤害的任何与医疗器械或药物预期使用效果无关的有害事件,或正常诊疗过程中发生的危害事件。

(一)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
报告的形式包括:网络报告、电话报告、书面报告、口头报告等。

报告者可以报告自己发生的问题,也可以报告所见他人发生的问题。

自愿报告系统采取匿名的形式,对报告人严格保密。

医疗安全事件通报系统包括药物不良事件报告;医疗器械(含设备)不良事件报告;针刺伤报告;跌倒/坠床、坠楼/触电等意外事件报告;管道滑脱报告;病人外出报告;压疮报告;输血、输液反应报告;化疗药物外渗报告;护理过失报告;非计划性二次手术;一类切口感染;麻醉相关不良事件等。

各科室可根据临床需求,增加报告项目。

(二)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处理流程
(三)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的对应部门:
1.药物不良事件:报告给药学部、护理部、医务处
2 .医疗器械(设备)不良事件:报告给设备科(维修部)、医务处
3 .针刺伤事件:报告给护理部、防保科
4,跌倒/坠床事件:报告给护理部、医务处
5 .管道滑脱事件:报告给护理部、医务处
6 .病人外出和坠楼/触电等事件:报告给护理部、医患沟通办公室、保卫科
7 .压疮事件:报告给护理部
8,输血不良事件:报告给护理部、医务处、输血科
9 .输液不良事件:报告给护理部、医务处、药学部
10 .化疗药物外渗不良事件:报告给护理部
IL其他护理不良事件:报告给护理部。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管理制度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管理制度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管理制度为了加强医疗安全管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保障患者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质量安全事件报告暂行规定》等法律法规,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一、目的建立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管理制度,旨在及时发现、报告、处理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分析事件原因,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包括综合医院、专科医院、中医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等。

三、定义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是指在医疗活动中,由于医疗设备、药品、技术操作、护理服务等原因,导致患者出现意外伤害、疾病恶化、死亡等不良后果的事件。

四、报告原则1. 及时性: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发生后,医疗机构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事件扩大,并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

2. 真实性:报告内容应真实、客观、完整,不得隐瞒、虚报、漏报。

3. 保密性:对报告人及事件相关人员的个人信息进行保密,不得泄露。

4. 分析性:医疗机构应对报告的医疗安全不良事件进行深入分析,查找原因,提出整改措施。

五、报告流程1. 事件发生: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发生后,医疗机构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事件影响。

2. 事件报告:医疗机构应按照报告原则,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事件情况,并按要求填写《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表》。

3. 事件调查:上级主管部门接到报告后,应组织专家对事件进行调查,查明事件原因,提出整改措施。

4. 整改落实:医疗机构应根据调查结果,采取有效措施,整改存在的问题,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5. 信息反馈:医疗机构应将整改落实情况及时反馈给上级主管部门。

六、监督管理1. 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管理制度,制定相关应急预案,确保制度落实。

2. 上级主管部门应加强对医疗机构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工作的监督检查,对违反本制度的行为进行查处。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医疗安全是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医院的正常运营。

为了加强医疗安全管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保障患者权益,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医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一、目的本制度旨在规范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报告、处理、分析、反馈和持续改进工作,提高医院对医疗安全事件的识别、预防和控制能力,降低医疗风险,保障患者安全。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院各临床、医技、护理、后勤等与患者安全有关的部门和人员。

三、报告原则1. 行业性:本制度仅限于医院内与患者安全有关的部门,如临床医技、护理、后勤等。

2. 无责性:实行医院各科室、部门和个人无责主动报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制度,提高信息报告人的自觉行为,保证信息的及时性与可靠性。

3. 保密性:对报告人主动报告中涉及的其他人和部门的信息完全保密,报告人可通过网络、信件等多种形式具名或匿名报告,医务科等专人专职受理,部门和管理人员将严格保密。

4. 非处罚性:凡主动报告者为无责非追究性,报告内容不作为责任追究的依据。

四、报告内容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1. 病房诊治问题:错误诊断、严重漏诊、错误治疗、治疗不及时、院内感染等。

2. 不良治疗:错用药、多用药、漏用药、药物不良反应、输液反应、输血反应等。

3. 意外事件:跌倒、坠床、烫伤、自残、自杀、失踪、猝死等。

4. 辅助检查问题:报告错误、标本丢失、标本错误、检查过程错误等。

5. 设备故障:医疗设备故障、停电、停水等影响医疗安全的事件。

6. 医患纠纷:医疗纠纷、投诉、抗议等影响医疗安全的事件。

7. 其他:影响患者安全、医疗秩序、医院形象的事件。

五、报告程序1. 发现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后,当事人或目击者应在第一时间内采取措施,尽力减轻或消除事件对患者的影响。

2. 当事人或目击者应在事发后24小时内向所在科室负责人报告,并填写《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表》。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上报制度范本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上报制度范本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上报制度范本一、引言医疗安全是保障患者生命和身体健康的重要工作,而及时、准确地上报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是保障医疗质量和安全的关键环节。

为了规范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上报工作,提高事故上报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建立科学的医疗安全管理机制,特编制本制度。

二、定义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上报制度是指医疗机构建立的针对医疗安全不良事件进行上报的规范性制度。

该制度规定了医务人员在发生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后应如何进行上报,以确保及时采取措施进行事故处理和风险控制。

三、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所有医疗机构及其从业人员,包括医生、护士、技师等。

四、上报程序1. 任何医疗机构内发生的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均应由目击者或相关责任人员立即采取措施并予以上报。

2. 上报人员应通过内部上报平台或向医疗安全管理部门进行书面报告,提供事件发生的详细情况、时间、地点、当时参与人员、伤害情况等。

3. 医疗安全管理部门收到上报后,应立即进行初步核实,并采取必要的应急措施进行事故处理。

4. 医疗安全管理部门应尽快组织相关人员进行事故调查和分析,确定事故的原因和责任,并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

五、上报要求1. 上报人员应按照真实性原则提供准确、详尽的信息,不得故意隐瞒或歪曲事实。

2. 上报人员应以客观、中立的态度进行事件描述,不得夸大或缩小事故的影响。

3. 医疗安全管理部门应主动与上报人员沟通,及时获取并确认相关信息的准确性。

六、保密与保护1.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上报信息属于保密范畴,上报人员有义务保守相关信息,并不得随意泄露给外部人员。

2. 医疗机构应建立相应的信息安全管理机制,确保上报信息不被非法获取或窃取。

3. 医疗机构应对于上报人员给予必要的保护与激励,鼓励医务人员主动上报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共同提升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安全。

七、监督与评估1. 医疗机构应定期组织针对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上报工作的专项检查和评估,以确保上报制度的执行情况。

2. 医疗机构应建立信息反馈机制,向上报人员及时通报上报事故的处理情况和改进措施的实施进展。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范文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范文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范文1. 背景介绍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是医疗机构为了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安全而建立的重要制度。

该制度鼓励医务人员和相关人员主动报告和记录医疗过程中的安全问题和不良事件,以便及时发现、分析和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2. 目的和意义通过建立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可以有效地改善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具体目的和意义包括:- 及时发现和修正医疗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减少医疗风险;- 促进医务人员间的交流和学习,提高医疗技术和服务水平;- 充分借鉴报告中的信息和经验教训,加强医疗安全管理;- 保护患者权益,提升医疗机构的公信力和声誉。

3. 制度内容和流程(1) 报告范围: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包括但不限于手术事故、药物错误、感染控制失败、医疗设备故障、护理事故等。

(2) 报告人员:所有医务人员、护理人员和相关管理人员都应当主动参与并积极报告。

(3) 报告渠道:设立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专用渠道和平台,包括线上和线下的报告方式。

(4) 报告流程:发现事件后,报告人员应当迅速向医疗机构的医疗安全管理部门进行报告,包括事件的基本情况、原因分析和处理措施。

(5) 保密原则:医疗机构应当对报告人员的身份进行保密,以避免因报告而引发的不良后果。

4. 信息处理与分析(1) 信息收集: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信息收集系统,将报告的事件进行分类、汇总和分析。

(2) 问题分析:对每个事件进行深入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原因和责任,并提出改进措施。

(3) 信息共享:医疗机构应当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将分析结果和改进措施在内部广泛传播,以便其他人员借鉴和学习。

(4) 追踪反馈:医疗机构应当追踪和记录改进措施的实施效果,并及时向报告人员和相关人员反馈。

5. 监督与评估(1) 监督机构:设立医疗安全监督机构,对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和评估。

(2) 效果评估:定期对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的效果进行评估,评估结果作为改进制度和提升医疗质量的依据。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为了提高医疗安全,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并及时处理已发生的不良事件,各国纷纷建立了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

这一制度使医护人员和患者能够更加积极地参与医疗安全的管理与改进,从而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本文将从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的定义、特点、实施过程和效果等几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首先,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是指医疗机构建立起来的一套规范化的不良事件报告机制,旨在及时发现、记录和报告医疗过程中的各类不良事件,包括医疗差错、医疗事故等。

这一制度的核心是要求医护人员在发生不良事件后能够立即向相关部门汇报,并按规定程序进行处理,以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其次,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强调全员参与,包括医务人员、患者及其家属等各方面,都有权利和义务参与到医疗安全管理中来;二是注重及时反馈,及时处理不良事件可以避免事件的扩大和重复,对于减少事故损失具有显著作用;三是便捷流畅,医疗机构要建立便捷高效的不良事件报告渠道,避免繁琐的程序和冗长的流程影响医疗安全的管理。

再次,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的实施过程需包括以下几个步骤:一是明确责任,医疗机构要设立专门的医疗安全管理部门负责制定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并落实到位;二是建立培训机制,医护人员要加强医疗安全意识培训,提高不良事件的识别和报告能力;三是建立激励机制,对于及时发现、报告和处理不良事件的个人或团队要给予适当的表彰和奖励,激励医护人员更加积极地参与医疗安全管理。

最后,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的实施效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率,通过及时报告和处理不良事件可以有效地避免事态的扩大和加重;二是提高医疗质量,不良事件的报告可以促使医疗机构及时改进和完善工作流程,提高医疗质量;三是增强患者信任,医疗机构积极主动地主动报告不良事件可以增加患者对医院的信任感,提高医院的品牌形象。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一、引言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是指在医疗活动中,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患者受到伤害或死亡的突发事件。

为了保障患者的安全和提高医疗质量,医院必须建立一套完善的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不良事件,防止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

二、定义与范围1. 定义: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是指在医疗活动中,由于医疗行为、医疗设备、药品使用等原因,导致患者受到伤害或死亡的突发事件。

2. 范围: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包括患者在医院内因医疗行为导致的伤害或死亡,以及患者在医院外因医疗行为导致的伤害或死亡。

三、报告制度1. 报告原则: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应遵循及时、准确、完整、保密的原则。

2. 报告对象: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对象包括医院领导、医务部门、护理部门、药品管理部门、设备管理部门等相关部门。

3. 报告流程: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发生后,当事人或知情人员应立即向所在科室负责人报告,科室负责人应在2小时内向医务部门报告,医务部门应在2小时内向医院领导报告。

4. 报告内容: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应包括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当事人、患者情况、事件经过、事件原因、事件后果、已采取的措施等详细信息。

四、处理与改进1. 处理措施: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发生后,医院应立即采取措施,防止损害扩大,并根据事件情况,对患者进行救治。

2. 调查与分析:医院应组织相关部门对医疗安全不良事件进行调查与分析,查明事件原因,明确责任。

3. 改进措施:根据调查与分析结果,医院应制定针对性的改进措施,防止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

五、培训与教育1. 培训内容: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的培训内容包括报告制度的建立、报告流程、报告内容、处理与改进措施等。

2. 培训对象: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的培训对象包括医院全体职工,特别是临床科室的医护人员。

3. 培训方式: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的培训方式包括内部培训、外部培训、网络培训等。

六、监督与考核1. 监督:医院应建立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的监督机制,对报告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估。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上报制度范本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上报制度范本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上报制度范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医疗安全工作,促进医院医疗质量的持续提升,建立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上报制度,保障患者的合法权益和医务人员的合法权益,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医院内所有医务人员。

医务人员应当按照本制度的规定,主动上报医院内发生的与医疗安全相关的不良事件。

第三条不良事件上报是指医务人员将医疗安全相关的不良事件实时、真实地上报给医院,包括不良事件的发生、原因、处理过程和处理结果等信息。

第四条所有医务人员都有责任参与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上报和调查工作,任何人不得隐瞒、篡改或故意掩盖医疗安全不良事件。

第五条医院应当建立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上报的组织机构和工作流程,健全医疗安全管理体系,加强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上报和处理工作。

第二章上报程序第六条医务人员在发现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后应立即向所在科室、院办公室或者医疗安全管理部门进行上报。

上报内容应覆盖不良事件的具体情况、原因、影响范围和可能的改进措施等。

第七条医院应在收到医务人员上报的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后,及时成立不良事件调查小组进行核实与调查,并将调查结果报告给医务人员。

第八条医务人员上报的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必须保证真实、准确、完整。

不得捏造或故意夸大不良事件的情况。

如有故意歪曲事实或者隐瞒真相,将依法追究相应责任。

第九条医务人员上报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应当及时完成,一般要求在发生后24小时内上报。

对于重大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应立即上报,并按照规定的程序展开调查和处理。

第十条医务人员上报的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医院应予以保密,不得泄露其个人信息和相关事实。

对于上报的不良事件,医院将保护医务人员的合法权益,同时对不良事件的处理结果应及时通知医务人员。

第十一条医务人员上报的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必须经过医院的调查和处理程序,调查结果将以书面形式告知医务人员,并将有关不良事件的处理结果及时反馈给患者或者患者的家属。

第三章保障措施第十二条医院应加强医务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医疗安全管理水平。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范文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范文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范文《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第一条为加强医疗安全管理,及时发现、纠正和防止医疗行为中发生的不良事件,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医疗机构内发生的不良事件的报告、调查、处理和风险防范等工作。

第三条不良事件是指医疗活动中可能影响患者安全,使患者遭受或可能遭受身体伤害或其他不良后果的事件。

第四条各医疗机构应建立不良事件报告制度,明确不良事件的报告程序和责任人员。

第五条不良事件的报告程序如下:(一)发现不良事件后,责任人员应立即向医疗机构安全管理职责部门报告,并详细记录事件、时间、地点、责任人等相关信息。

(二)医疗机构安全管理职责部门应在接到报告后,及时成立专门的调查组或委派相关人员进行调查,并制定调查方案。

(三)调查组或相关人员应按照调查方案,尽快开展调查工作,并汇报调查进展和发现的问题。

(四)医疗机构安全管理职责部门应对调查结果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提出处理意见。

(五)医疗机构应立即采取措施纠正错误,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第六条医疗机构应建立不良事件报告档案,并定期进行分析和总结,形成报告。

第七条医疗机构应严格保护不良事件报告人的隐私,不得泄露其个人信息。

第八条医疗机构应根据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定,及时向相关部门报告不良事件,并配合相关部门开展调查。

第九条医疗机构应定期开展医疗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对不良事件报告制度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第十条对于故意或严重失职导致的不良事件,医疗机构应依法追究责任人员的法律责任。

第十一条本制度由医疗机构安全管理职责部门负责解释和修改。

第十二条本制度自批准之日起正式实施。

医疗机构:_________日期:_________。

医院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

医院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

医院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医院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为加强医疗安全管理,鼓励并规范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报告与管理,促进持续改进,结合医院实际,经研究修订印发本制度。

1、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定义及范围所谓医疗不良事件是指临床诊疗活动中以及医院运行过程中,任何可能影响病人的诊疗结果、增加病人的痛苦和负担并可能引发医疗纠纷或医疗事故,以及影响医疗工作的正常运行和医务人员人身安全的因素和事件。

包括:1.1可能损害患者健康或延长患者住院时间的事件;1.2可能导致患者残疾或死亡的事件:1.3各类可能引发医疗纠纷的事件;1.4不符合临床诊疗规范的操作;1.5可能引起患者额外经济损失的事件;1.6可能给医院带来经济损失的事件;1.7可能给医务人员带来人身损害或经济损失的事件;1.8可能给医院带来信誉等各种损失的事件;1.9其他可能导致不良后果的事件或隐患。

2、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分级2.11级:警告事件一一非预期的死亡,或是非疾病自然进展过程中造成永久性功能丧失。

2.2H级:不良事件一一在疾病医疗过程中是因诊疗活动而非疾病本身造成的患者机体与功能损害。

2.3川级:未造成后果事件——虽然发生的错误事实,未给患者机体与功能造成任何损害,或有轻微后果而不需任何处理可完全康复。

2.4 W级:隐患事件一一由于及时发现错误,未形成事实。

3、收集核查与汇总规定涉及医疗的不良事件报医务科,涉及护理的不良事件报护理部,涉及药品的不良事件报药剂科,涉及输血的不良事件报输血科,涉及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的报设备科,涉及医院感染的不良事件报感染管理科,涉及医疗纠纷的不良事件同时报医疗纠纷预警。

医务科是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统一管理部门,其他各职能部门接到通知后,立即报告医务科。

4、上报时限与流程医疗安全(不良)事件,I、□级事件48小时内,川、W级事件5个工作日内,通过以下三种形式上报。

4.1书面报告当事人或其他发现人员按照要求填写书面《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表》,可直接纸质版上报至各归口科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
海门港新区(包场镇)卫生院
为了更好地保障医疗安全,减少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确保患者安全,特制定医院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具体如下:
一、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定义
本制度所称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指在临床诊疗活动中以及医院运行过程中,任何可能影响患者的诊疗结果、增加患者的痛苦和负担并可能引发医疗纠纷或医疗事故,以及影响医疗工作的正常运行和医务人员人身安全的因素和事件。

二、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类别
根据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所属类别不同,我院划分为7类:
1、病房诊治问题:包括错误诊断、严重漏诊、错误治疗、治疗不及时、院内感染等。

2、不良治疗:包括错用药、多用药、漏用药、药物不良反应、输液反应、输血反应等。

3、意外事件:包括跌倒、坠床、烫伤、自残、自杀、失踪、猝死等。

4、辅助诊查问题:包括报告错误、标本丢失、标本错误、检查过程中出现严重并发症等。

5、手术相关问题:如手术患者、部位和术式选择错误、患者术中死亡、术中术后出现并发症、手术器械遗留在体内、住院期间同一手术的再次手术、麻醉相关事件等。

6、医患沟通:包括医患沟通不良、医患语言冲突、医患行为冲突等。

7、其他非上列导致医疗不良后果的事件。

三、接收报告部门
1、医疗不良事件尚未发生纠纷的上报医务科,已有纠纷苗头的上报安全医疗办。

2、护理不良事件上报护理部。

3、感染相关不良事件上报院感科。

4、药品不良事件上报药剂科。

5、器械不良事件上报设备科。

6、设施不良事件上报总务后勤科。

7、服务及行风不良事件上报纪检办。

8、安全不良事件上报保卫科。

四、报告形式
(一)书面报告。

护理不良事件报告按护理部规定执行。

(二)紧急电话报告,仅限于在不良事件可能迅速引发严重后果的(如意外坠楼、术中死亡、住院期间意外死亡等)紧急情况使用。

五、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处理流程
1、当发生不良事件后,当事人填写书面《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表》,记录事件发生的具体时间、地点、过程、采取的措施等内容,一般不良事件要求24~48h内报告,重大事件、情况紧急者应在处理的同时口头或电话上报告职能科,由其核实结果后再上报分管院领导。

2、职能科室接到报告后立即调查分析事件发生的原因、影响因素及管理等各个环节,制定对策及整改措施,督促相关科室限期整改,及时消除不良事件造成的影响,尽量将医疗纠纷消灭在萌芽状态。

3、涉及药物不良反应、院内感染、输血反应的实行双重填报。

4、以上处理结果(《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表》)最后统一报医患关系协调办备案。

六、奖罚机制
1、鼓励自愿报告,对主动报告且积极整改者,视情节轻重可减轻或免于处罚。

对阻止重大安全事故发生的报告者予以200~500元现金奖励。

2、隐瞒不报经查实,视情节轻重给予50-2000元的处罚;由此引发纠纷或事故的另按本院医疗纠纷处置办法处罚。

3、医患关系办每季度对收集到的不良事件报告进行分析,公示处理结果及有关的好建议,跟踪处理、整改意见的落实情况。

4、每年由院医疗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对不良事件报告中的突出个人和集体提出奖励建议并报请院务会通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