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齿移动机制的实验研究
正畸牙移动的生物学基础
正畸牙移动的生物学基础
正畸牙移动是通过施加适当的力量,引起牙齿在齿槽骨中的位置变化,以改善咬合和牙齿的美观。
这个过程涉及到多种生物学基础和生理学机制。
以下是正畸牙移动的主要生物学基础:
1.骨吸收与沉积:正畸治疗中,施加在牙齿上的力量可以引起齿槽骨的吸收和沉积。
在受到压力的一侧,骨组织受到刺激,发生吸收;而在拉力的一侧,骨组织则发生沉积,从而实现牙齿位置的变化。
2.牙周膜的改变:牙齿周围有一层被称为牙周膜的组织,它包括纤维组织和血管。
在正畸治疗中,通过施加适当的力量,可以引起牙周膜的拉伸和压缩,从而促使齿槽骨的改变。
3.炎症与修复过程:牙齿移动可能引起局部炎症反应,包括局部的血液供应和细胞活性的改变。
这些炎症反应是正常的生理过程,有助于促使骨组织的改变和修复。
4.牙周膜细胞的活动:牙周膜中的成纤维细胞和骨吸收细胞对牙齿移动起着关键作用。
它们在受到力量刺激时会释放一些信号分子,如细胞因子,影响附近骨组织的代谢活动。
5.血液供应:牙齿的正常移动需要充足的血液供应,以确保细胞的新陈代谢和骨组织的生长。
血管的扩张和收缩对于维持正常的牙齿移动过程至关重要。
6.神经调控:牙齿的移动受到神经系统的调控。
神经元的活动可以影响血管舒缩和细胞活动,从而影响牙齿移动的速度和方向。
总体而言,正畸牙移动是一个复杂的生物学过程,涉及到多种组织和生理学机制的相互作用。
正畸治疗的成功需要综合考虑这些生物学基础,以确保对牙齿的适度力量施加,促使良好的移动和稳定的咬合关系。
两步法远中移动磨牙技术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两步法远中移动磨牙技术的研究的开题报告题目:两步法远中移动磨牙技术的研究一、研究背景与意义随着人们对口腔美容的需求不断增加,磨牙成为了一种常见的矫正需求。
而传统的磨牙矫正技术一般采取的是拔牙状态下,将其他牙齿移动到磨牙的位置上。
但这种方法存在许多弊端,比如疼痛、时间长等。
因此,近年来,人们开始探索更为精准、安全、效率高的磨牙矫正技术。
两步法远中移动磨牙技术便应运而生。
目前已有一些研究指出,两步法远中移动磨牙技术相比传统技术具有显著优势。
但该技术在实际应用中仍存在一些问题,比如选择合适的力度和角度、控制牙冠倾斜等。
因此,对该技术进行进一步探究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内容本文拟对两步法远中移动磨牙技术进行研究。
具体包括以下方面:1.两步法远中移动磨牙技术的概述。
本部分将介绍该技术的原理、特点、应用范围等。
2.两步法远中移动磨牙技术的操作流程。
本部分将介绍该技术的具体操作步骤,包括模型扫描、模拟矫治、模拟设计等。
3.两步法远中移动磨牙技术的矫治效果。
本部分将介绍该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矫治效果,比如磨牙位置的精准度、矫治时间等。
4.两步法远中移动磨牙技术的争议点。
本部分将介绍该技术在应用中可能存在的争议点,比如磨牙移动后的稳定性、矫治效果的客观评估等。
5.两步法远中移动磨牙技术的未来展望。
本部分将介绍该技术在未来的应用前景和发展趋势等。
三、研究方法本文将采用综述法和实验法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
具体步骤包括:1.对相关文献进行综述,对两步法远中移动磨牙技术的操作流程、矫治效果等进行收集和分析。
2.开展实验研究,在实验中选取一组磨牙矫正案例,分别采用传统的磨牙矫正技术和两步法远中移动磨牙技术进行矫治,并比较两种矫治方法的矫正效果、过程中的疼痛程度、矫治时间等。
四、预期成果本文将基于两步法远中移动磨牙技术,对其原理、操作流程、矫正效果等进行深入研究,发掘其优缺点、争议点、未来发展趋势等。
预计将为磨牙矫正领域的医生和患者提供重要参考依据,同时促进该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牙齿移动原理
牙齿移动原理牙齿移动原理是指在正畸治疗过程中,通过施加一定的力量,使牙齿在牙槽骨内发生移动,从而达到矫正牙齿的效果。
牙齿移动原理是牙齿正畸治疗的核心,了解其原理对于理解正畸治疗的过程和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正畸治疗的基本原理是通过施加外力,使牙齿在牙槽骨内发生移动,最终达到矫正牙齿的目的。
在正畸治疗中,常用的外力包括牙箍、弹簧、橡皮圈等。
这些外力作用在牙齿上,通过对牙齿施加一定的压力,使牙齿在牙槽骨内发生移动。
牙齿移动的过程是一个复杂的生物学过程,主要包括牙周膜的改建和牙槽骨的重塑。
在牙齿移动过程中,牙周膜的改建是至关重要的。
牙周膜是连接牙齿和牙槽骨的重要组织,它具有一定的弹性和可塑性。
当外力作用在牙齿上时,牙周膜会受到一定程度的拉伸和压缩,从而引起牙周膜细胞的活化和分泌,促进牙周膜的改建和再生,从而推动牙齿在牙槽骨内发生移动。
牙槽骨的重塑也是牙齿移动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牙槽骨是支持牙齿的重要组织,它具有一定的可塑性和可重塑性。
当外力作用在牙齿上时,牙槽骨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压力和张力,从而引起牙槽骨细胞的活化和吸收,促进牙槽骨的重塑和再生,从而为牙齿的移动提供支持和保障。
总的来说,牙齿移动原理是一个复杂的生物学过程,它涉及到牙周膜的改建和牙槽骨的重塑,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过程。
在正畸治疗中,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包括施加何种外力、施加多长时间、施加多大力量等,以达到最佳的矫正效果。
综上所述,牙齿移动原理是牙齿正畸治疗的核心,了解其原理对于理解正畸治疗的过程和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牙齿移动的过程涉及到牙周膜的改建和牙槽骨的重塑,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过程。
在正畸治疗中,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以达到最佳的矫正效果。
牙齿移动生物力学
高效矫治理论与实践牙齿移动和关闭间隙的生物力学分析及临床应用张栋梁医学博士,教授,主任医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口腔医院正畸科这题目听着就头疼,我努力把她写成寓教于乐的状态。
先说啥是牙齿的阻抗中心,简单地说阻抗中心就是牙齿上的一点,类似牙齿的重心,物理学上,整个牙齿可以浓缩到这一点。
这一点的位置不仅和牙齿的形态有关系,还和包裹牙齿的牙槽骨的高度密度,牙周组织结构,牙周膜结构等因素有关系。
阻抗中心到底在哪?这个问题产生很多博士,说明,谁都没搞清楚。
大体上的位置倒是知道,单根牙的阻抗中心位于釉牙本质界到根尖,牙根长軸的靠近根尖的1/3 。
磨牙的阻抗中心位于根分叉区。
其次我们简单回忆一下物理学上的合力的分力。
没啥说的就是平行四边形法则。
通过牙齿阻抗中心的力量可以使牙齿产生整体移动。
很可惜,我们只能远离阻抗中心在牙冠的托槽上施加力量,由此会产生力距,总之如果不施加额外的控制,我们施加到牙齿的力量会使牙齿产生倾斜。
而不是我们更多时候期望的整体移动。
这就是另一种人生魅力:事与愿违。
为了使牙齿整体移动:我们得在托槽里面施加转矩。
理论计算中,转矩和力量之间的比值决定着牙齿移动的状态。
转矩是M,力量是F牙齿移动的种类:非控制性倾斜移动,uncontrol tipping:当M/F《5:1 的时候,牙齿发生倾斜移动。
牙齿的旋转中心接近牙齿的阻抗中心。
控制性倾斜移动,control tipping:当M/F=7:1的时候牙齿出现控制性倾斜移动,此时的牙齿旋转中心位于牙齿的根尖区。
整体移动:translation: 当M/F=10:1的时候牙齿的旋转中心位于无限远,牙齿出现整体移动控根移动:root correction: 当M/F=12:1 的时候,牙齿的旋转中心位于牙冠,冠不动根动。
如此复杂抽象的理论比值,怎么体会临床应用呢?M 是什么?对于前牙,M就是托槽槽沟里的转矩,比如MBT数据,厂家给预设置的转矩,中切牙是17度,侧切牙是10度。
有关正畸牙移动力学作用的研究进展
肖轺穆 潘 晓岗
( 海 交通 大学 医学 院附属 第九人 民 医院 口腔 正畸科 , 上
上 海 市 口腔 医学重点 实验 室 , 海 上
【 摘
20 1 ) 0 0 1
要 】 正 畸治疗通 过对 牙齿施 加矫 治力 使牙 齿移 动 。近年 来 , 着新 材料 新 技术 应用 , 畸的加 力 随 正
而对 后 部 骨 缝 宽 度 的 影 响 很 小 。We se r A i hi s me
动 ; 整好 矫 治 系统 的挠 曲强 度/ 调 净力 比值 ( IP , E/ )
有 利于实现尖牙 整体 移动 。 1 3 2 前 牙 整体 内收 .. 前牙 整 体 内收 和分 段 内收
对后牙支抗要 求 相似 , 导致 的牙 根 吸 收程度 也 相似 ,
弓宽 度是一 个有 效 的方 法 , 由于青 少 年 腭 中缝 尚未 钙化 , ME的骨 性 扩 弓量 大 于牙 性 扩 弓量 , 弓 的 R 扩 稳定 性也 直接 影 响 矫 正效 果 。G oem hniaA等 ¨ 进 行影 像学 研究 发现 R ME主要 增加 前面部 骨缝 宽度 ,
口腔 材 料 器 械 2 1 0 2年第 2 1卷 第 3期
・
13 - 5
有 关 正 畸 牙 移 动 力 学 作 用 的 研 究 进 展
R e e r h pr g e s o he m e ha c le f c so r ho o i o t o e e s a c o r s f t c ni a fe t n o t d ntc t o h m v m nt
拔 牙 病例 的间 隙 关 闭有 两 种 方 法 , 牙 分 段 内 前 收 ( -e t co ) 整体 内收 (nm s) 2s pr r tn 和 t ea i e as 。分 段 内 收是指 先 内收尖 牙 , 内收切 牙 , 体 内收是指 6颗 再 整
龅牙矫正移动的原理
龅牙矫正移动的原理
牙齿矫正移动的原理是通过施加适当的力量来改变牙齿的位置和角度,使它们逐渐移动到正确的位置。
在矫正治疗中,牙齿的移动是通过牙齿与牙齿之间以及牙齿与托槽之间的作用力来实现的。
在矫正治疗中,矫治器(如矫治托槽和牙弓)被用于施加适当的力量,这些力量作用于牙齿的表面,从而促进牙齿的移动。
这些力量可能是拉力或压力。
拉力的作用是使牙齿向外移动,而压力的作用是使牙齿向内移动。
矫治器的形状和材料也会影响牙齿移动的速度和方向。
一般来说,矫治器越紧密贴合牙齿,施加的力量越大,牙齿的移动也会更快。
此外,矫治器中某些区域的形状可以施加不同方向的力量,从而影响牙齿的移动方向。
总之,牙齿矫正移动的原理是通过牙齿与矫治器之间的适当力量作用来改变牙齿位置和角度,从而实现矫正效果。
正畸牙移动的实验模型研究进展
遵义医学院学Vol.42No.2Journal of Zunyi Medici University Apr.2019正畸牙移动的实验模型研究进展龙茜1,晓燕1,刘2(1.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贵州遵义563099;2.贵州省普通高等学校口腔疾病研究特色重点实验室暨遵义市口腔病研究重点实验室,贵州遵义563006)[摘要]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开始关注口腔健康,选择正畸的患者也随之增加。
正畸不仅改变美观,而且能解决口腔中存在的潜在危险,因此,对正畸牙移动进,探索正畸牙移,为临床提供参考。
正牙移动的实验模型分为模型元模型分析。
模型在牙周组织改建、牙、正牙移动及药物对正畸牙的作用面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元分析则是计算机建立个性化模型,矫治原理、弓丝、种植钉力学分析等内容。
的不一样,方法选择亦不同,本文种正畸牙移动实验模型进展进述望。
[关键词]正畸牙;动物模型;三维立体有限元模型分析[中图法分类号]R783.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2715(2019)02-0227-5Model establishment of orthodontic tooth movementLong Qian1,Guan Xiaoyan1,Liu Jianguo1,2(1.The Affiliated Stomatological Hospital of Zunyi Medical University,Zunyi Guizhou563099,China; 2.The Special Key Laboratory of Oral Diseases Research,Institu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in Guizhou Province,The Key Laborato/of Oral Diseases Research of Zunyi City,Zunyi Guizhou563006,China)[Abstract]With the imp/emnt of living standards,people be/an to pay attenUon to oral health and the number of orthodontic patients increased.Orthodontici coulg not only change the beauty,but also solve the potential /sk factors in the oral cavity.Therefore,the study of orthodontic tooth movement explored the re/ularity of orthodontic tooth movement,which proviOed reference for clinical practice.The expe/mentaf models of orthodontic tooth movement were divided into anOnai model and finite element model g/ups.AnOnai models played an impvr-tanteoaein studyingpeeiodontaati s ueeemodeaing,eooteesoeption,aaaeaeeatingoethodontiatooth moeementand the elects of drugs on orthodontic teeth.Finite element analysis relied on computer to build personalized model to study orthodontic mechanism,archwire pe/ormanco and mechanical analysis of anchorage irnpCnt nails.The purpose of the study was dLferent,and the method of selection was also dLferent.In this paper,the research progres s of these tuo experiLentaf models of orthodontic tooth movement was reviewed and prospected.[Key do(S]Orthodontic teeth;animal model;three-dimensional finite element model analysis错牙合畸形是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口腔三大疾病之一,在我国,乳牙期的错形约占51.84%,牙约占72.92%,恒牙期约占71.21%(1],影响口腔健康和容观,重影响身心健康,大大质量。
正畸牙移动中骨吸收机制及其调控的研究进展_0
正畸牙移动中骨吸收机制及其调控的研究进展破骨细胞在正畸牙移动压力侧骨吸收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针对破骨细胞分化成熟及其发挥功能的调控研究,能为正畸治疗中控制牙齿移动提供新的思路,同时有助于防治正畸治疗中出现的牙根外吸收等。
标签:正畸牙移动;破骨细胞;牙根外吸收Research progress on mechanisms and regulations of bone resorption in orthodontic tooth movement Bao Xingfu, Hu Min.(Dept. of Orthodontics, Hospital of Stomatology, Jilin University, Changchun 130021, China)[Abstract]Osteoclast is responsible for bone resorption in the compression side of orthodontic tooth movement. Regulations to differentiation and mature of osteoclast may provide new horizons of tooth movement control in orthodontic treatment. At the same time, it is helpful to know the similar mechanisms of root resorption.[Key words]orthodontic tooth movement;osteoclast;external root resorption正畸牙移动依赖于压力侧的骨改建,破骨细胞主导的骨吸收过程是其过程之一。
同时牙根外吸收与骨吸收机制相似。
调节破骨细胞分化成熟及功能为调节正畸牙移动,防治牙根外吸收提供了新的可能。
实验性正畸牙齿移动距离测量方法的对比研究
实验性正畸牙齿移动距离测量方法的对比研究李高华;彭菊香;钟建莉;刘建国;管晓燕;徐宇红;丰雷;苏牧;黄瑾【摘要】目的比较游标卡尺测量法和体视显微镜测量法检测SD大鼠正畸牙齿移动距离的优劣.方法 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12只,建立实验性SD 大鼠正畸移动模型,于加力1、4、7、10和14 d处死1组大鼠,术前、术后灌制正畸牙齿的精确模型.分别采用游标卡尺测量法和体视显微镜测量法对不同时间点正畸牙齿移动的距离进行测量,并进行比较和统计学分析.结果 2种测量方法在1和4 d组的测量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余3组的测量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体视显微镜测量法检测结果的标准差和变异系数均较游标卡尺测量法明显偏小.结论体视显微镜测量法是一种较精确、快速地测定实验性正畸牙齿移动距离的方法.【期刊名称】《国际口腔医学杂志》【年(卷),期】2010(037)004【总页数】4页(P400-402,405)【关键词】体视显微镜;游标卡尺;牙齿移动;正畸;大鼠【作者】李高华;彭菊香;钟建莉;刘建国;管晓燕;徐宇红;丰雷;苏牧;黄瑾【作者单位】遵义医学院口腔医学院正畸学教研室,贵州,遵义,563003;遵义医学院口腔医学院正畸学教研室,贵州,遵义,563003;遵义医学院口腔医学院正畸学教研室,贵州,遵义,563003;遵义医学院口腔医学院正畸学教研室,贵州,遵义,563003;遵义医学院口腔医学院正畸学教研室,贵州,遵义,563003;遵义医学院口腔医学院正畸学教研室,贵州,遵义,563003;遵义医学院口腔医学院正畸学教研室,贵州,遵义,563003;遵义医学院口腔医学院正畸学教研室,贵州,遵义,563003;遵义医学院口腔医学院正畸学教研室,贵州,遵义,56300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83.5正畸治疗过程中,牙齿移动的距离是一个常规观察指标。
在动物实验中,需要测量牙齿移动的距离来分析不同正畸方法移动牙齿的效率,通常使用游标卡尺测量法来进行直接测量。
正畸牙齿移动的生物学的理解
正畸牙齿移动的生物学的理解正畸牙齿移动的生物学其实挺有意思的。
想象一下,嘴里那一排整齐的牙齿就像是一群小士兵,整齐划一地站在战场上。
它们在队列中互相挤来挤去,努力保持阵形。
可是,谁说这群小士兵不可以换个地方呢?这就是正畸的奥秘所在。
我们要把它们移到更理想的位置,听起来是不是有点像魔法?这背后有不少生物学的小秘密。
先来聊聊牙齿的构造。
牙齿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周围有一层叫做牙周膜的东西,像个温柔的护卫。
这个膜里有各种神经和血管,就像牙齿的“生命线”。
每当我们用力咬东西,这层膜就会感受到压力,然后把信号传给我们的牙槽骨,告诉它“嘿,来点变化吧!”于是,牙槽骨就开始忙着工作,按照需要重新塑形,给牙齿腾出空间。
简直就像是在为小士兵们铺路,让他们在战场上自由驰骋。
说到这里,不得不提到牙齿移动的力量。
这可不是凭空而来的。
得益于正畸器械的帮助,比如牙套、隐形矫正器等等。
牙套就像是一位耐心的老师,默默地教导牙齿,告诉它们如何排列得更加整齐。
每当施加一定的力量,牙齿就会慢慢朝着新的方向移动。
可能一开始它们会有点抗拒,甚至会有些不舒服,但慢慢地,它们就会适应这种新变化,就像小孩子接受新知识一样。
牙齿的移动可不是说动就能动的。
这个过程需要时间,正如“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牙齿的移动也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每一次调整都是在给牙齿重新定位,既要考虑到整体的美观,也要兼顾咬合的功能。
牙齿不是单打独斗的,它们是一支团队,得齐心协力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身体也在默默奉献。
骨头会根据压力变化重新塑造,甚至会生成新的骨质。
听起来是不是有点像科幻片里的情节?实际上,生物学真的是很神奇的。
我们的身体有自我调节的能力,牙齿在移动时,牙周膜的细胞会不断再生,保持牙齿的健康。
就像是给牙齿开了一扇新窗,让它们可以享受更好的生活。
有些朋友可能会好奇,为什么有些人做正畸后效果特别好,而有些人却需要很长时间才能见到效果。
这其实和每个人的生理结构、年龄、牙齿状况等等都有关系。
红花加速正畸牙齿移动相关机制的初步研究
红花加速正畸牙齿移动相关机制的初步研究徐建光;沈军;杨梓;谢晋;祝小鹏【摘要】选取48只8周龄雌性SPF级Wister大鼠,建立大鼠正畸牙移动实验动物模型,随机分为红花组和对照组,红花组每日灌服6 g/kg红花水煎剂,对照组每日灌服3 ml生理盐水,每周加力一次,4周后处死所有实验大鼠,分离大鼠上、下颌骨,测量上颌第一磨牙近中移动距离,并制作第一磨牙及相关牙周组织切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牙周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的表达,并采用计算机图像分析方法对各组VEGF 的表达强度进行半定量分析,同时测量下颌第一磨牙根尖区的骨密度,对所得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红花组第一磨牙近中移动距离以及破骨细胞数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VEGF在红花组大鼠牙周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两组下颌第一磨牙区的骨密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Forty-eight 8-week-old SPF female Wister rats were chosen in the experiment. They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Safflower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randomly. In the Safflower group, each rat was drenched with Safflow-er decoction every day (6 g/kg);and in the control group, each rat was given 3 ml NS every day. The force of or-thodontic appliances was enhanced every week. All rats were executed 4 weeks later and jaws were separated. The distances of the tooth movement were measured and slices from the periodontal tissue of the maxillary first molars were observed under the optical microscope. Immunohistochemical method was used to examine the expression of VEGF in the periodontal tissue. At the same time, the bone density of the apical area of the first molars was meas-ured. Data were analyzed using method of statistics. The distances ofthe tooth movement in the Safflower group were grea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The number of osteoclasters in the Safflower group was more than the control group ( P<0 . 05 ) . The expression of VEGF in the group of Safflower was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P<0.05);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bone density (P>0. 05).【期刊名称】《安徽医科大学学报》【年(卷),期】2014(000)009【总页数】3页(P1333-1335)【关键词】红花;牙移动;Wister大鼠【作者】徐建光;沈军;杨梓;谢晋;祝小鹏【作者单位】安徽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安徽省口腔疾病研究中心实验室,合肥 230032;安徽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安徽省口腔疾病研究中心实验室,合肥 230032;安徽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安徽省口腔疾病研究中心实验室,合肥230032;安徽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安徽省口腔疾病研究中心实验室,合肥 230032;安徽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安徽省口腔疾病研究中心实验室,合肥 23003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83.5如何在生理允许范围内加速正畸牙齿移动,缩短疗程,是口腔正畸医师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
正畸牙齿移动过程中破骨细胞表达的动物实验研究的开题报告
正畸牙齿移动过程中破骨细胞表达的动物实验研究的开题
报告
题目:正畸牙齿移动过程中破骨细胞表达的动物实验研究
一、研究背景
正畸治疗是修正牙齿错位、咬合异常的非手术治疗方法,能够改善口腔健康和外观,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正畸治疗需要通过施加力量使牙齿移动,这个过程需要破
骨细胞来吸收骨质并为新骨质的形成提供条件。
因此,研究正畸治疗过程中破骨细胞
表达的变化,对于解释牙齿移动机制、改进治疗方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应用价值。
二、研究内容及方法
1. 研究内容
(1)确定应用动物模型(实验鼠)对正畸治疗过程中破骨细胞表达的研究中的适用性,比较不同实验鼠的研究效果差异;
(2)判断破骨细胞数目的变化和活性的改变是否与正畸治疗过程具有相关性;
(3)分析治疗时间长短对破骨细胞表达的影响;
(4)探究正畸治疗过程中破骨细胞的来源和作用机制。
2. 研究方法
(1)动物模型建立:选用健康雄性SD大鼠(6周龄),分为正畸组和对照组,正畸组施行矫治器,对照组不施行矫治器;
(2)镜下观察鼠牙的形态变化,研究正畸治疗过程中牙齿移动的情况;
(3)用组织学染色、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和免疫组化学方法检测破骨细胞数目、活性和表达的因子;
(4)分析数据并探讨破骨细胞表达的变化与正畸治疗过程的相关性。
三、研究意义及预期结果
本研究能够深入探究正畸治疗过程中破骨细胞表达的变化以及其作用机制,为正畸治疗提供理论依据和实验基础。
预期结果能够发现破骨细胞数目和活性的改变,发
现不同破骨细胞来源的机制不同,从而为正畸治疗过程的进一步优化以及相关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思路和方向。
牙齿会移动的原理是
牙齿会移动的原理是牙齿会移动的原理可以从牙槽骨、牙周组织、牙齿根尖的改变等多个方面来解释。
下面将就这些方面逐一展开介绍。
首先,牙槽骨是决定牙齿位置的重要因素之一。
正常情况下,上、下颌骨之间形成密合的牙槽骨,将牙齿安稳地固定在颌骨上。
然而,牙齿移动时,压力和张力的差异会激活牙槽骨内的骨吸收和骨生成过程。
当牙齿受到压力时,骨吸收过程会发生在牙齿向移动的一侧;而当牙齿受到张力时,骨生成过程会发生在牙齿背后的一侧。
通过这种不断的骨吸收和骨生成,牙齿就能够逐渐移动到所需的位置。
其次,牙周组织的改变也对牙齿移动起到了重要作用。
牙周组织是指包括牙龈、牙槽骨、牙骨膜在内的组织。
在牙齿移动过程中,由于牙齿位置的改变,牙周组织也会随之发生一系列的变化。
例如,当牙齿受到压力时,牙骨膜会吸收,牙周韧带会拉长,这就使得牙齿能够向相反方向移动。
相反,当牙齿受到张力时,牙骨膜会生成,牙周韧带会缩短,这就有助于牙齿向预定位置移动。
此外,牙周组织的改变还包括牙龈的形态改变,比如移动的牙齿周围的牙龈可能会出现萎缩或肥厚等现象。
最后,牙齿根尖的改变对牙齿移动也有影响。
在牙齿移动过程中,牙齿根尖附近的根尖囊会发生改变。
当牙齿受到压力时,根尖囊会被压缩,从而引起根尖周围牙槽骨的吸收。
而当牙齿受到张力时,根尖囊会被牵拉,从而刺激根尖周围的牙槽骨生成。
总结起来,牙齿移动的原理主要涉及牙槽骨、牙周组织以及牙齿根尖的改变。
这些变化是由于牙齿受到压力和张力的作用,进而激活相应的生物学过程。
通过不断的骨吸收和骨生成、牙周组织的改变、根尖囊的变化,牙齿就能够逐渐移动到所需的位置。
这一过程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由专业的正畸医生根据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治疗和调整。
维生素D加速兔牙移动的实验研究
维生素D加速兔牙移动的实验研究
李东;陈华
【期刊名称】《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年(卷),期】1991(9)2
【摘要】用家兔16只,分成二组。
一组注射维生素 D,一组为对照组。
组织学观察未见 VD 组牙周组织有异常改变。
通过 VD 组与对照组二组牙齿移动距离测量和组织学观察表明:VD 可以加速正畸牙齿移动速度。
本文还介绍了一种制做动物实验用的钉管装置做为代替传统带环的尝试,实验证明是成功的。
【总页数】3页(P105-107)
【作者】李东;陈华
【作者单位】不详;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83.5
【相关文献】
1.离子导入与局部注射复方灯盏花加速兔牙移动的实验研究 [J], 刘泓虎
2.前列腺素E 2加速兔牙移动的实验研究 [J], 李东
3.旋转脉动磁场加速兔正畸牙移动的实验研究 [J], 黄生高;康祖铭;张建兴;熊培颖
4.TRAF6/c-fos在PTH加速兔下颌骨截骨术后正畸牙移动机制的初步研究 [J], 雷远腾;李耀;唐正龙;王冬香;陈友利
5.离子导入复方灯盏花加速兔牙移动的实验研究 [J], 刘侃;沈刚;刘泓虎;翁思恩;周蕾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正畸牙齿移动刺激信息传导通路的动物实验研究
正畸牙齿移动刺激信息传导通路的动物实验研究冯雪;王凌;林珠;段银钟【期刊名称】《华西口腔医学杂志》【年(卷),期】2000(018)003【摘要】目的:研究丘脑腹后内侧核(VPM)是否接受来自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Vc)传入的牙齿移动性刺激信息,从而探讨牙齿移动引起的伤害性刺激信息在中枢神经系统内的感觉传导通路.方法:用微量注射器将2%荧光金(FG)注入大鼠VPM4~6 d后,进行对侧的实验性牙齿移动2 h,用FOS蛋白免疫组化方法观察Vc 内神经元对c-fos的表达以及是否存在FG与FOS双重阳性的神经元.结果:FOS阳性神经元密集分布于同侧Vc浅层,呈带状,背外侧居多;FG逆行标记的神经元主要见于对侧三叉神经感觉核簇的脊束核及感觉主核,Vc的全长均有FG标记细胞,主要分布于Ⅰ层、I-Ⅱ层交界处.在Vc各层内均有FG与FOS的双标记细胞,约占Vc内FG逆行标记细胞总数的5%.结论:牙齿移动性刺激信息在Vc内中继,Vc向VPM有投射神经元,VPM可能是牙齿移动性刺激信息由Vc上行传递的一个中继站.【总页数】3页(P153-155)【作者】冯雪;王凌;林珠;段银钟【作者单位】第四军医大学秦都口腔医院正畸科,710032;第四军医大学秦都口腔医院正畸科,710032;第四军医大学秦都口腔医院正畸科,710032;第四军医大学秦都口腔医院正畸科,71003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8【相关文献】1.国产微螺钉种植体支抗远中移动牙齿动物实验研究 [J], 曾晨光;周彦恒;林久祥;丁鹏2.正畸牙齿移动过程中Follistatin在牙周组织中表达的动物实验研究 [J], 闫欣; 王明锋3.骨皮质切开加速正畸牙齿移动对牙根吸收的影响 [J], 杨雨卉;黄一平;李巍然4.微波照射对正畸牙远中移动速度的动物实验研究 [J], 崔言森;潘淑勤5.牙周病正畸牙齿移动的动物实验研究 [J], 薛欣;高光明;刘英群;王锐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箍牙是怎么实现移动的原理
箍牙是怎么实现移动的原理
箍牙的移动原理是依靠施加外力,通过牙齿的骨质吸收和重建来达到移动牙齿的目的。
具体实现移动的原理如下:
1. 牙齿骨质吸收:当施加一定方向的力矩时,牙齿周围的骨骼组织会通过骨质吸收的过程逐渐减少。
这会导致牙齿周围的骨骼组织变薄,从而使牙齿在该方向上移动。
2. 牙齿骨质重建:随着骨质吸收的发生,牙齿周围的骨骼组织会产生新的生长来填补被吸收的空隙。
这个过程称为骨质重建。
通过施加持续的外力,在牙齿周围的骨骼组织中促使新的骨质生长,从而保持牙齿的稳定性。
3. 粘附:箍牙的矫正器通常由金属或陶瓷制成,被粘附在牙齿表面。
通过在牙齿上施加力来改变牙齿位置,矫正器会通过摩擦和牙齿的粘附力将力传递给牙齿。
这种力的作用会导致牙齿在骨骼周围移动。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箍牙需要进行定期调整和监测,以确保牙齿移动的方向和速度符合矫正计划,以及避免潜在的牙齿损伤。
箍牙过程的设计和调整由专业的正畸医生进行,并且需要根据每个人的牙齿状况和需求进行个性化的处理。
正畸牙移动过程中骨形成蛋白-7在牙周组织内的表达的开题报告
正畸牙移动过程中骨形成蛋白-7在牙周组织内的表达的开
题报告
最近几十年来,随着医学科技的不断发展,牙科医生已经能够更好地纠正牙齿不正常的生长和排列,这就是所谓的正畸治疗。
在整个治疗过程中,骨形成蛋白-7(BMP-7)作为一种重要的分子信号,在牙周组织内广泛存在,并发挥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之前的一些研究已经表明,BMP-7可以促进骨组织的生成和再生,而且在牙周组织钙化过程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目前对于 BMP-7 在正畸牙移动过程中的角色和表达机制还不够清楚,这也是目前研究的热点和难点之一。
因此,本篇研究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探讨 BMP-7 的表达水平与牙齿移动的关系。
首先,我们将选择一些通过正畸治疗进行矫正的患者,将其牙龈组织、牙槽骨和牙周膜进行采集,并测量这些组织中 BMP-7 的 mRNA 和蛋白表达水平。
其次,通过统计分析,对比分析 BMP-7 的表达水平与不同矫正期间的牙齿移动速度,以及移动过程中龈下口腔微生物的变化。
最后,还将着重研究 BMP-7 在各个移动阶段的表达,通过观察牙周组织中细胞的变化和活性的检测,探寻 BMP-7 的作用和机制。
这项研究可以合理解释 BMP-7 在正畸治疗过程中的作用机制,为全面掌握 BMP-7 的生物学特性和应用提供基础支持,同时也为更好地优化正畸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保障患者健康提供有益的理论依据。
牵张成骨快速正畸牙齿移动的实验与应用研究的开题报告
牵张成骨快速正畸牙齿移动的实验与应用研究的开题报告题目:牵张成骨快速正畸牙齿移动的实验与应用研究一、研究背景和意义牙齿拥挤、错位、牙列不齐等牙齿问题是许多人的困扰,影响了口腔健康和美观。
传统的正畸治疗需要耗费数年时间,而且需要采用牙套等辅助器械。
牵张成骨(Distraction Osteogenesis)是一种生物学原理,可以通过外力作用促进骨骼生长,已经在颅颌面畸形、骨折等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
因此,将牵张成骨技术应用到牙齿移动的治疗上,可以达到快速、有效、无创的效果。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1. 研究内容本研究旨在探索牵张成骨技术在快速正畸牙齿移动方面的应用,并对其进行实验验证。
具体内容包括:(1)制作牵张成骨装置进行实验验证;(2)对照实验组和实验组进行实验设计;(3)观察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效果和变化。
2.研究方法(1)制作牵张成骨装置:选取适当的材料制作符合生物力学原理的装置,进行实验验证。
(2)实验设计:选取合适的动物模型,按照随机分组的方法,将动物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实验组进行牵张成骨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正畸治疗。
(3)观察效果和变化:通过多种方法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观察和比较,包括X线片、三维扫描等方法,得出牵张成骨技术的治疗效果。
三、研究预期结果通过实验验证,将牵张成骨技术应用于快速正畸牙齿移动的治疗中,并与传统正畸治疗进行对比,得出以下预期结果:(1)牵张成骨技术可以在短时间内有效地恢复牙齿错位和拥挤等问题;(2)牵张成骨技术在治疗牙齿问题上具有一定的优势和应用前景;(3)牵张成骨技术可以为快速正畸牙齿移动提供新的治疗思路和方法。
四、研究进度安排本研究预计在两年内完成,初步进度安排如下:1. 第一年(1)完成相关文献调查和研究背景分析的工作;(2)设计制作牵张成骨装置,并进行实验验证;(3)选取合适的动物模型,设计和完善实验方案和流程。
2. 第二年(1)开始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2)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得出实验结论和观点;(3)撰写论文及相关成果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牙齿移动机制的实验研究刘秀丽,陈 曦,林 洪,李方萍(西安交通大学第一医院口腔科,陕西西安 710061)摘要:目的 通过模型测量和组织学观察,探讨牙齿移动发生的机制。
方法 以犬的下颌第二前磨牙为实验对象,采用模型测量分析试验牙的移动情况;通过HE 染色和改良三色染色进行组织学观察。
结果 无前后邻牙及有无对牙合的试验牙,6周时向近中的移动量分别是1.17mm 、0.69mm ;无远中有近中邻牙及有无对牙合的试验牙,6周时向远中的移动量分别是0.94mm 、0.54mm ;组织学观察显示各实验组的实验牙向移动方向侧的牙周组织结构无明显差异,向移动方向相反侧的固有牙槽骨表面均有不同程度的新生骨生成。
结论 牙齿移动的量、方向与颌骨内应力的分布、越隔纤维存在与否及牙齿移动方向上的阻力有无均有密切的关系;牙槽骨改建的量与牙齿移动的量呈正相关。
关键词:牙齿移动;牙槽骨;牙骨质;犬中图分类号:R78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8259(2003)0520510203An experimental study of tooth movementLu Xiuli ,Chen Xi ,Lin Hong ,Li Fangping(Department of Stomatology ,First Hospital of Xi πan Jiaotong University ,Xi πan 710061,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 he mechanism of t oot h movement by model measurement and hist ologicalobservation.Methods The second p remolar teet h of 9heat hy hybrid dogs were used as exp eriment teet h.Thesecond p remolar movement distance was calculated and analysed by measuring t he models.We observed H E and t richrome stain hist ological changes of t he exp erimental teet h by light microscop e.Re sults The exp erimentalteet h wit h no neighbor teet h and wit h or wit hout antagonist teet h migrated mesially 1.17and 0.69,resp ectively at week 6;The exp erimental teet h wit h no distal neighbor but wit h or wit hout antagonist teet h migrated distally 0.94and 0.61,resp ectively ,at week 6.There were no obvious diff erences f or p eriodontal tissues in all t he groups ,and t here were newly bor n on p rop er alveolar bone surf ace.Conclusion The direction and t he movement distance ofexp erimental teet h were closely related wit h oral inter nal st ress ,t ranssep tal fibers and resistance f orce ;t he migration of teet h is related wit h t he reconst ruction of alveolar bones and t he st ress dist ribution in t he bone.KE Y WOR DS :t oot h movement ;alveolar bone ;cementum ;dog收稿日期:2003205206 修回日期:2003206218作者简介:刘秀丽(19612),女(汉族),主治医师. 在口腔临床治疗过程中,常常会遇到因各种原因拔除牙齿后,邻牙发生近中或远中移动的现象。
关于其发生机制主要有以下几种学说1:①牙合力的作用导致了牙齿的移动;②颊舌肌的作用使牙齿发生移动;③萌出力的作用引起牙齿的近中移动;④越隔纤维的作用是牙齿移动的原因。
在本实验中,我们以犬为实验对象,通过模型测量和组织学观察的方法,对牙齿移动发生的机制进行探讨。
1 材料和方法1.1 材料 9只试验动物犬由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
犬龄9月~1.5岁,体重12~15kg ,雌犬4只,雄犬5只。
健康状况良好,无牙周病发生。
1.2 方法1.2.1 实验动物分组 9只试验动物随机选择其中一只的下颌第二前磨牙为对照,不做任何处理。
其余8只随机分为实验1、2组两组。
实验1组:拔除4只犬的下颌双侧第一和第三前磨牙,拔除上颌左侧第一和第二前磨牙,观察实验动物下颌第二前磨牙的移动情况。
其中下颌左侧第二前磨牙无对牙合牙,右侧有对牙合牙,它们均无前后邻牙。
实验2组:拔除4只犬的下颌双侧第三前磨牙,拔除上颌左侧第一和第二前磨牙,观察实验动物下颌第二前磨牙移动情况。
其中下颌左侧第二前磨牙无对牙合牙,右侧有对牙合牙,它们均有近中邻牙但无远中邻牙。
1.2.2 牙移动距离的测量 试验动物均实施肌注846合剂,按1mg ・kg -1静脉注射30g ・L -1(3%)戊巴比妥钠进行全身麻醉。
制作上下颌个别托盘,每隔3周,用海藻酸钠材料制取试验动物上下颌模型,石第24卷第5期2003年10月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J our nal of Xi πan J iaot ong U niversity (Medical Sciences )V ol.24N o.5Oct.2003膏灌注。
在石膏模型上确立标记点,用游标卡尺测量各组中第二前磨牙的移动量。
以犬尖牙远中牙嵴与牙龈交界处为起始点,以第二前磨牙近中牙颈部裂钻所作标记点为终点,用游标卡尺分别测量试验前、试验3周、6周时第二前磨牙的位置(每次测量3次,取平均值),计算出1~3周、4~6周第二前磨牙移动的距离,记录测量结果。
1.2.3 实验标本的制作 6周后取双侧下颌第二前磨牙及前后邻牙牙槽骨,立即放入10倍于组织块体积的4%(体积分数)甲醛固定缓冲液中固定7d ,常规脱钙,逐级脱水,浸蜡包埋。
切片,片厚5μm 。
常规HE 、改良三色法染色,每10张片子中取4张按序排列进行观察。
1.2.4 统计学处理 数据用 x ±s 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 检验。
2 结 果2.1 第二前磨牙移动距离 见表1。
表1 第二前磨牙移动量Table 1 The distance of second premolar teeth in groups 1and 2( x ±s ,n =4,mm )Group Weeks 1~3Weeks 4~6Total Group 1Left 0.430.260.69Right 0.790.38 1.17Group 2Left-0.32-0.22-0.54Right -0.55-0.39-0.94①Positive value indicated medial tooth movement ,while negative value indicated distal tooth movement ;②The second premolar teeth of controlled trial animal had no changes at 3and 6weeks ;③Com 2parison between the left and the right in groups 1and 2P <0.05;Comparison between groups 1and 2P <0.05;Comparison between weeks 1~3and weeks 4~6,P <0.05. 结果显示,有对牙合牙齿的移动距离明显大于无对牙合牙齿的移动距离,无近远中邻牙的移动距离大于有近中邻牙、无远中邻牙的移动距离;在同样情况下,有邻牙的移动距离小于无近远中邻牙的移动距离。
第二前磨牙移动方向不同,无近远中邻牙的移动方向是向近中,无远中邻牙有近中邻牙的移动方向是向远中。
实验1、2第二前磨牙1~3周的移动距离大于4~6周的移动距离。
2.2 组织学观察2.2.1 改良三色染色法着色指标 骨样组织呈深蓝色,骨基质为砖红色,骨细胞呈桔黄色或红色,骨小梁呈红或蓝色,钙化骨为桔黄色,结缔组织为蓝色,成骨细胞及破骨细胞为桔黄或红色。
2.2.2 正常对照牙周组织的组织学表现 近远中牙周膜内,成束的胶原纤维按一定的方向排列;固有牙槽骨和牙骨质表面分别可见成排的成骨细胞,成牙骨质细胞;血管结构完整,未见血管扩张及充血表现。
改良三色染色显示牙周膜呈蓝色,血管内的血细胞呈黄色,骨基质呈砖红色。
2.2.3 第二前磨牙移动方向侧牙周组织的变化 各实验组牙周组织的表现无显著差异,与正常对照牙周结构亦无明显差异。
HE 染色显示固有牙槽骨表面未见明显的新生骨,可见微小的骨吸收陷窝,未见明显的多核破骨细胞,可见少数的成骨细胞(图1);牙骨质未见明显改变,改良三色显示牙周膜宽度不均匀,固有牙槽骨呈砖红色与深层骨组织无明显差异,部分区域可见微小的骨吸收陷窝,无明显的新骨形成(图2)。
图1 实验1组右第二前磨牙移动方向侧牙周组织Fig.1The periodontal tissues on the side of movement of second right premolar teeth in group 1(HE ,×40)图2 实验1组右第二前磨牙移动方向侧牙周组织(改良三色)Fig.2The periodontal tissues on the side of movement of second right premolar teeth in group 1(3modified colors ,×40)2.2.4 第二前磨牙与移动方向相反侧牙周组织的变化 HE 染色显示各组牙周膜内的结缔组织与另一侧无明显差异;各组固有牙槽骨表面可见一层排列整齐的成骨细胞,成骨较明显,新生骨的厚度各组不同,与牙齿移动量呈正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