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花淀》教材分析与教学设计
《荷花淀》优秀教学设计(3篇)
《荷花淀》优秀教学设计(3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演讲发言、策划方案、合同协议、心得体会、计划规划、应急预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speeches, planning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insights, planning, emergency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荷花淀》优秀教学设计(3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荷花淀》教材分析与教学设计
荷花淀》教材分析与教学设计荷花淀》教材分析与教学设计Post By:2004-8-13 23:29:00 教材分析一、主题主题思想是文艺作品通过描绘现实生活和塑造艺术形象所揭示出来的问题,表现出来的中心思想。
人教版《自学辅导》书指出,《荷花淀》“表现了根据地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我们认为这个主题太笼统、不确切。
主题常通过题材、情节或人物等表现出来。
分析和发掘主题必须从具体作品入手。
就《荷花淀》而言,情节始终围绕妇女展开。
全篇有八个人物,妇女就占五个;男人中的父亲和小队长仅为四处对话描写,着墨极少。
因此,作品主题的归结应以妇女为中心,即“重在讴歌冀中根据地妇女识大体、爱祖国的高贵品质和大无畏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正如孙犁所言:妇女“使我衷心敬佩到五体投地的程度”,“所以常常以崇拜的心情写到她们。
”至于读者,“对这篇小说发生了喜爱的心”,那是因为他们看到“妇女们的抗日情绪也如此令人鼓舞”。
以妇女为中心总结主题思想,从文学鉴赏的角度讲叫“紧扣作品”;另一方面,以妇女为中心,较之以男人为中心,主题更为深刻,更具时代性,更能使作品透露出一股清新,更能激动千万名读者,因为“全国妇女起来之日,就是中国革命胜利之时”。
(毛泽东语)二、人物这部作品的主要人物是妇女,又以水生嫂为核心。
她热爱劳动,有娴熟的劳动技能;她体贴丈夫,温柔细心;她开明稳重,刚毅勇敢;她关心国家兴亡,最终投身抗日洪流。
她不愧为我国现代文学史上具有独特魅力的典型人物。
她与鲁迅笔下的祥林嫂性格有相同之处:热爱劳动,勇于反抗;但又有很大不同:乐观开朗,积极向上。
《荷花淀》优秀教学设计
《荷花淀》优秀教学设计(精选 5 篇)1、知识与技能:了解以孙犁为代表的荷花淀派。
把握课文以富有感情色采的人物对话、细节描写,展示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的方法;理解充满诗情画意的景物描写、传神的对话对、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
培养学生运用联想和想象阅读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诵读法,体味孙犁小说诗化的特点。
研讨探索法,充分运用联想和想象为突破口,训练学生进行文学作品的鉴赏。
采用“引疑——议疑——释疑”的基本方式进行师生双向交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整体领略小说充满诗情画意的意境美和人物形象的人情美;领略冀中抗日根据地人民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热忱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理解景物描写和人物对话的作用。
通过诵读品味语言,以充分运用联想和想象为突破口,提高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1、诵读法。
体味孙犁小说诗化的特点。
2、研讨探索法。
充分运用联想和想象为突破口,训练学生进行文学作品的鉴赏。
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提起战争,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炮火纷飞,硝烟弥漫的战场,尸横遍野、血流成河的凄惨,战争总是充满了血腥味读了孙犁的《荷花淀》后,他笔下的战争是什么样的?《荷花淀》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学生思量回答)二、作家、作品简介:孙犁(1913 ――1996),原名孙树勋,河北安平县人,现代作家。
抗日战争爆发后,在晋察冀根据地从事革命文化工作。
1944 年去延安鲁迅艺术学院工作。
解放后,在《天津日报》工作,注重发现和培养文学新人,并坚持写作。
曾经任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理事。
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风云初记》,中篇小说《铁木前传》,短篇小说集《白洋淀》、《荷花淀》、《采蒲台》、《叮嘱》,小说散文集《白洋淀纪事》等。
孙犁小说:语言清新自然、朴素洗炼,笔调婉约而流畅,风格秀雅隽永。
感情的抒发和人物感情的叙写,都同景物与人物的描绘自然地融合,篇篇作品都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采和抒情诗的韵致,追求散文式的格调,追求诗歌般的意境,被称为“诗体小说”。
《荷花淀》教学设计
《荷花淀》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荷花淀》,了解荷花生态环境和文化内涵。
2.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情感体验能力。
3.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
4.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荷花的特点及其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2.诗歌中的形象描写和意境表达。
3.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情感表达。
教学难点:1.通过古人的诗歌作品感受荷花的美和诗人的情感内涵。
2.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情感体验能力。
教学准备:1.诗歌《荷花淀》的解读和注解。
2.课堂展示用的荷花图片、音频、视频等。
3.学生提前准备的荷花描写作品。
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10分钟)引导学生观察展示区的荷花图片,询问学生对荷花的了解和感受,激发学生的兴趣与想象力。
Step 2 阅读与欣赏(15分钟)教师朗读诗歌《荷花淀》,学生跟读。
然后解读诗歌的主题、意境、形象描写等,帮助学生理解诗歌中荷花的美和诗人的情感内涵。
Step 3 观察与描述(15分钟)学生观察展示区的荷花图片,并形容荷花的特点和生态环境,共同营造出荷花美景。
学生可以用词语、声音、肢体语言等多种方式进行描述。
Step 4 创作与分享(20分钟)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图片、听音频、查阅资料等多种途径,自由创作一段荷花描写作品。
然后学生依次分享自己的作品,让其他同学参与评价和欣赏。
Step 5 整合与评价(20分钟)教师与学生共同回顾课堂上学到的荷花知识和诗歌情感表达,并总结出学生关于荷花的特点、美感以及其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通过小组讨论,学生共同设计一个保护荷花的方案,并以小组展示的形式呈现出来。
Step 6 反思与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学习过程中的收获与感受,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保护环境、保护荷花的实际行动。
教学延伸:1.给学生布置观察荷花实地考察任务,通过亲身体验加深对荷花的理解。
2.鼓励学生进行更多的文学创作,如写荷花的诗歌、散文、小说等,提高学生的文学表达能力。
教学评价:1.课堂观察: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表达能力和情感体验情况。
《荷花淀》教材分析与教学设计
《荷花淀》教材分析与教学设计《荷花淀》是一本以“荷花淀”为主题的语文课本教材,适用于小学生。
该教材以荷花淀这一优美的自然景观为背景,通过各种故事和课文,展现了荷花淀的美丽与神秘。
本文将对《荷花淀》这本教材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教学设计建议。
首先,教材中的课文内容丰富多彩,从讲述荷花淀的形成过程,到讲解荷花淀的生态环境,再到描绘荷花淀的美景,各个篇章都展现了作者对荷花淀的深厚感情。
这样的内容设计,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对自然的热爱和探索欲望。
教师可以通过这些课文,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和生态保护意识。
其次,教材中的题材广泛,不仅有荷花淀的自然景观,还包括了与荷花淀相关的传说故事、荷花淀的历史渊源等。
这样的设计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荷花淀的文化内涵,了解荷花淀在当地人们心中的地位和意义。
教师可以借助这些内容,拓展学生的文化知识,培养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另外,教材中的语言简洁明了,通俗易懂,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语言水平。
这样的编排风格有利于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
教师可以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引导他们通过阅读课文,感受语言之美,提高写作和口语表达能力。
最后,针对《荷花淀》这本教材,教师在教学设计上可以结合实际教学情况,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比如,可以组织学生到自然景区实地考察荷花淀,或者开展小组讨论,以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和合作能力。
此外,教师还可以结合《荷花淀》教材中的课文内容,设计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如课堂演讲、小品表演等,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综上所述,《荷花淀》这本教材内容丰富多彩,设计合理贴近学生生活,适合小学生使用。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结合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和手段,引导学生全面发展,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相信通过教师的精心设计和指导,学生们一定能够领略到荷花淀的美丽与神秘,感受到大自然的奥秘与魅力,实现个人的全面发展和提升。
课文《荷花淀》教案
课文《荷花淀》教案课文《荷花淀》教案「篇一」【设计理念】阅读教学的紧要任务是引导学生学习语言,发展语感。
因此,阅读教学的整体构架必须以培养学生的语感为核心,以指导读书活动为“经”,以字词句的训练为“纬”;阅读教学的基本策略必须坚持“重感悟、重积累、重运用”。
《荷花》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力图落实和体现上述教学理念。
【设计特色】以“读”为经,以“练”为纬,培养学生的语感。
【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一、设境激趣,触发语感创设语境。
学生齐读课题后,教师问:“哪些同学看过荷花?请你用一个词来形容自己看过的荷花。
”(亭亭玉立的荷花、婀娜多姿的荷花、千姿百态的荷花)教师引入:“这样的荷花,同学们还想看吗?请大家边看边想,你看到了什么。
看的时候,同桌之间可以交头接耳、指指点点。
”随后用课件呈现多幅荷花照片并伴随播放背景音乐。
教师作随机点评,并相机教学部分生字新词。
二、充分诵读,激活语感在读中揣摩思路。
学生交流后,教师引入:“同学们是这样看荷花的,作者又是怎样看荷花的呢?请大家自由读课文。
边读边想,作者是怎样看荷花的,你是从哪儿体会到这一点的。
”学生读完全文后,教师组织全班交流。
(例如:作者迫不及待地看荷花、作者津津有味地看荷花)在读中整体感知。
当学生体会到作者是这样看荷花时,教师要趁势引导学生说出自己是从哪段课文中体会到这一点的。
然后组织学生反复诵读相应的段落。
课文第2段可组织学生进行发散性诵读,鼓励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出不同的感受和情味;课文第3段可组织学生进行竞赛性诵读,鼓励学生一个比一个读得好;课文第4段可组织学生进行示范性诵读,以优生的朗读为样板,鼓励学生向优生学习朗读。
在学生的诵读过程中,教师随机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闻到清香——观察形状——欣赏姿势——想象情景——回到现实)进行整体感知。
三、潜心品读,领悟语感在读中有所感悟。
在学生充分诵读,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教师引入:“作者是这样看荷花的,作者又是怎样写荷花的呢?请同学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第2段课文。
《荷花淀》的教案(6篇)
《荷花淀》的教案(6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作者分享了6篇《荷花淀》的教案,希望对于您更好的写作荷花淀教案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荷花淀教案篇一《泊船瓜洲》【宋】王安石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晓出净慈送林子方》【南宋】杨万里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荷花》【清】石涛荷叶五寸荷花娇,贴波不碍画船摇。
相到薰风四五月,也能遮却美人腰。
《采莲曲》【唐】王昌龄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荷花淀教案篇二《荷花》是苏教版教材第6册第4单元的第2篇课文。
它是一篇写景记叙文,写了“我”在公园的荷花池边观赏荷花并展开想象的事。
赞美了荷花婀娜多姿、生机盎然的美。
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全文分两部分,第1部分(1~3)自然段,直接赞美了荷花的清香、形状、姿势。
第2部分(第4自然段)通过想象进一步描绘了荷花的美丽。
根据本课以上特点,我制订了以下教学目标:语文基础知识方面: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新词语意思。
培养学生能力方面:能背诵2、4自然段。
思想感情方面:了解荷花的美丽,感受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为了顺利达成目标,我分2课时进行教学:第1课时初读课文,了解大意,学会生字新词和1至3自然段。
第2课时学习4、5自然段,背诵2、4自然段,总结全文。
下面,我简要讲一讲第1课时的教学。
教学目标:1、能正确读写生字,理解“挨挨挤挤”、“饱胀”等词语意思;2、学习1—3自然段,能用能用“有的……有的……有的……”说话、写话;展开想象说话。
3、能有感情朗读2、3自然段,感受荷花的美。
教学重难点:感受荷花的美。
说教法:为了突破重点、解决难点,达到目标,我主要采用了以下两种主要教法:1.图文对照法:“图”是客观事物的描绘,“文”是语言文字对客观事物的记载。
《荷花淀》教材分析与教学设计
角色扮演,体验人物情感
选定角色
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荷花淀》中的一个人物进行角 色扮演。
准备道具
学生根据角色需要,准备相应的道具和服装,营造逼真的表演氛围 。
表演呈现
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角色扮演表演,通过语言和动作展现人物的性格特 点和内心世界,让观众更加深入地理解人物形象和情感。
难点三
如何理解小说的主题?
解决方法
在梳理情节、分析人物形象的基础上,引导学探讨小说 所表现的抗日斗争精神和民族精神。同时,结合时代背景 和社会现实,引导学生理解小说的现实意义。
04
教学策略与方法选择
创新导入方式,激发学生兴趣
情境导入
通过展示荷花淀的美丽风光和相 关的文化背景,创造出一个引人 入胜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 习兴趣和好奇心。
《荷花淀》教材分析与教学设计
$number {01} 汇报人:
2023-12-29
目录
• 教材背景与作者简介 • 文本解读与赏析 • 教学目标与重难点分析 • 教学策略与方法选择 • 课堂活动设计与实施 • 作业布置与课外拓展
01
教材背景与作者简介
教材背景
1 3
文学地位
《荷花淀》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被誉为“诗化 小说”的代表作,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
问答法
通过提问和回答的方式,引导学生 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检验学生的学 习效果和理解程度。
注重课堂互动,鼓励学生参与讨论
师生互动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鼓 励学生提出问题、发表见 解,教师进行及时的反馈 和指导。
生生互动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 习和交流,促进彼此之间 的思想碰撞和知识共享。
《荷花淀》教材分析与教学设计
《荷花淀》教材分析与教学设计1. 教材概述《荷花淀》是一本适用于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材,主要内容是通过描写荷花淀的景色和生态环境,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该教材共有十篇课文,涵盖生活化的话题和情感教育,适合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情感表达能力。
2. 教材目标本教材的教学目标包括: - 通过荷花淀的具体描写,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尊重; -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他们的阅读水平; - 通过情感教育,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 - 帮助学生了解周边的自然环境,培养环保意识。
3. 教学内容与方法3.1 教学内容根据教材的具体课文,通过引导学生理解与表达荷花淀的自然景观、生物特点和生态环境,培养学生的情感与审美能力。
具体课文包括: 1. 《荷花淀一年四季》:引导学生了解荷花淀的季节变化和景色特点; 2. 《荷花》:让学生了解荷花的特点和与人们的生活的关系; 3. 《莲花的样子》:通过描写莲花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4. 《清明时节雨纷纷》:通过描写荷花淀的雨天景色,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魅力。
3.2 教学方法•阅读理解:让学生阅读课文,通过问题解答、填空、判断等方式进行阅读理解。
•图片欣赏:通过展示荷花淀的图片,调动学生的情感,让他们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观察与描述:带领学生实地观察荷花淀,让他们亲身感受自然景观,并用适当的语言进行描述。
•组织讨论:分组讨论不同课文的主题和情感,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对荷花淀的感受和体验。
4. 教学设计4.1 第一课时:《荷花淀一年四季》4.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荷花淀的季节变化和景色特点;•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4.1.2 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放映荷花淀的图片,让学生对荷花淀有个初步了解。
2.阅读理解:让学生阅读课文《荷花淀一年四季》,回答相关问题。
3.小组讨论:学生分小组讨论荷花淀的特点和季节变化,并展示他们的讨论结果。
4.整理归纳:教师帮助学生整理归纳荷花淀的季节变化和景色特点,学生记录在笔记中。
《荷花淀》教学设计
荷花淀教学设计一、设计背景《荷花淀》是一首优美动人的诗歌作品,描述了荷花淀的美丽景色,以及对自然的赞美之情。
通过教学《荷花淀》,可以引导学生欣赏诗歌的美感,感受大自然的力量和魅力,培养学生对生态环境的关注和爱护意识。
二、教学目标1.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2.认识荷花淀的生态环境和文化内涵。
3.培养学生对自然和环境的观察和感受能力。
4.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内容1.诗歌鉴赏:学生通过阅读《荷花淀》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意境。
2.荷花淀介绍:介绍荷花淀的地理位置、植被、动物以及其文化内涵。
3.环境观察:学生在校园内或去实地观察,记录身边的自然环境,并感受其中的美。
4.创作表达:学生根据对荷花淀的了解和感受,进行诗歌或绘画创作,并进行展示。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诗歌鉴赏1.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荷花淀》诗歌,并解读其中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2.学生们跟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和美感。
3.分组讨论,就诗歌中的意象、押韵等要素展开交流和探讨。
4.邀请学生展示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第二课时:荷花淀介绍1.教师通过图片或视频,介绍荷花淀的地理位置和植被。
2.学生观看图片或视频,了解荷花淀的美景。
3.教师介绍荷花淀的动物资源和文化内涵。
4.学生分组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荷花淀的认识和想法。
第三课时:环境观察1.学生在校园内或实地观察自然环境,记录身边的植物、动物等资源。
2.学生利用手机或摄像机拍摄环境照片或视频,并记录相关观察数据。
3.学生返回教室,分组分享观察成果,交流对环境的感受和关注。
第四课时:创作表达1.学生根据对荷花淀的了解和感受,进行诗歌或绘画创作。
2.学生可以选择自由创作,也可以参考《荷花淀》诗歌进行改编。
3.学生将创作作品进行整理和展示,可以通过诗歌朗读、绘画展示等形式呈现。
五、教学评价1.利用课堂讨论、小组交流等形式,评价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2.观察学生在环境观察中的观察记录和交流情况,评价学生对环境的观察和感受能力。
《荷花淀》教材分析与教学设计-语文论文
细腻心理刻画技巧
内心独白
孙犁通过让人物直接倾诉内心的 方式,深入揭示人物隐秘的内心 世界,展现人物丰富而复杂的情
感。
动作暗示
作品中人物的动作往往蕴含着丰富 的心理内涵,孙犁通过精准的动作 描写,巧妙地暗示出人物内心的微 妙变化。
环境烘托
孙犁善于运用环境描写来烘托人物 心理,通过对周围环境的细腻刻画 ,营造出一种与人物内心情感相契 合的氛围。
增强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通过欣赏和分析小说中的语言、情节、人物等方面,提高学生的文 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锻炼学生的写作和表达能力
通过写作练习和课堂讨论等方式,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口头表达 能力,使其能够清晰、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通过介绍小说的历史背景和主题思想,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 感和责任感。
难点突破
针对小说中出现的方言、土语等难点,通过比较、分析等方 法进行解读,帮助学生理解文本的语言特色和地域文化。
学生活动安排及互动环节
01
小组讨论
02
角色扮演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小说中 的人物形象、情节发展及主题思想等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探究能力。
安排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或表演小说 片段,加深学生对人物形象和情节的 理解,提高学生的朗读和表演能力。
独特艺术构思展示
01 02
散文化的结构
孙犁在《荷花淀》中打破了传统小说以情节为中心的叙事模式,采用了 一种散文化的结构方式,以人物为中心,围绕人物的心灵世界进行叙述 。
诗化的意境
作品通过富有诗意的语言和生动的画面描绘,营造出一种优美的意境, 使读者在欣赏故事情节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一种美的享受。
八年级课文《荷花淀》教案
八年级课文《荷花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荷花淀》的主要内容,把握故事情节的发展。
(2)学习并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3)分析并欣赏作者运用景物描写表现人物心情的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通过分析人物形象、情节发展等方法,提升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抗日战争时期人民的抗日精神产生敬意。
(2)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1. 课文《荷花淀》的主要内容及其情节发展。
2. 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的理解和运用。
3. 分析并欣赏作者运用景物描写表现人物心情的手法。
三、教学难点1. 理解抗日战争时期人民的抗日精神。
2. 通过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四、教学准备1. 课文《荷花淀》的文本。
2. 与课文相关的背景资料。
3. 多媒体教学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抗日战争时期背景,引导学生了解那个特殊时期的民众生活。
(2)提问:同学们对抗日战争时期的英雄人物有什么了解?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荷花淀》,理解故事情节,感知人物形象。
(2)学生通过查找资料,了解作者孙犁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有哪些?它们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2)全班交流:各小组的合作探讨成果。
4. 景物描写分析(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景物描写,如“荷花淀”、“淀边的小屋”等。
(2)学生分享自己从景物描写中感受到的人物心情和情感变化。
5. 情感教育(1)教师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感受到抗日战争时期人民的抗日精神。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培养爱国情怀。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抗日战争时期人民的抗日精神和对家乡的热爱。
7. 作业布置(1)熟读课文,巩固重点词语和句式。
(2)写一篇关于抗日战争时期人民的抗日精神的心得体会。
《荷花淀》教学教案优秀10篇
《荷花淀》教学教案优秀10篇《荷花淀》教学设计篇一小学,中学,到大学,这是一条语文教学长河;大学是下游,中小学是上游。
上游能源源不断地供给清澈的河水,才能保证下游不但水质好,而且水流宽广。
而语文也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工具性和人文化的高度统一,它既要求我们在语文教学中,抓好学生的语文基本功——多思、多读、多写,又要进行文化思想的熏陶。
那么在日常的教学中怎样才能使两者和谐统一呢?现行教材中的绝大多数课文都来自作者的生活体验和心灵感悟,那么我们的教学应尽量还原生活,并尽量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将教学活动置于逼真的社会背景之中,从而激发学生听、说、读、写的强烈愿望,将教学的目的要求转化为学生的内在需要,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的生活。
为此,我在这方面有一些新的思考,抛砖引玉,以求指正。
我认为一个合格的语文教师应当是思想者,语文课应当担负思想启蒙的作用。
传统的语文教法没有很好地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师是注射器学生是接收容器,结果往往是事倍功半,教师教一篇课文常常是五大块:时代背景、作者简介、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写作特点。
这些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毫无关系,因此也就谈不上什么创新教育理念了。
《荷花淀》是高中语文课文久读不衰的传统名篇,在新中国成立以后的半个多世纪里,许多教师从读《荷花淀》到教《荷花淀》莫不沉醉在那飘着“新鲜的荷叶荷花香”的美妙意境中,但在我们的阅读过程中,偏偏遇到了新问题,许多学生提出了发人深思的“奇谈怪论”,比如:抗战时女人责任有多大?;妇女到前线探夫行吗?;打仗真的很轻松吗?于是我就放弃教学行程,让学生针对“打仗真的很轻松吗?”进行论说: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战争在历史课上有较多的了解,这些历史知识多是概略的史实介绍和抽象数字统计。
而对某一次决定国家民族命运的战争,作具体形象描写的,中学语文课本中只不过“老三篇”而已,即《荷花淀》、《百合花》、《谁是最可爱的人》。
《荷花淀》说课稿范文模板5篇(荷花淀说课稿范文模板获奖)
《荷花淀》说课稿范文模板5篇(荷花淀说课稿范文模板获奖)下面是分享的《荷花淀》说课稿5篇(荷花淀说课稿获奖),以供参考。
《荷花淀》说课稿1一、说教法:1、采用的教学方法及其依据(7分)1)朗读法:通过朗读来体会人物对话中潜藏的深层含义,把握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从而理解作品的人物形象,2)讨论法:通过课堂讨论,激发学生进行发散式思维训练,让学生思维的火花在讨论中碰撞,并且通过这样的合作学习可以加深对问题的理解。
3)练习法:学以致用,通过练习法,让学生对文章进行理性的分析,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准备使用的教具、学具和其他教学手段(3分)《荷花淀》是一篇意境优美、语言请丽的诗化了的小说,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特色,本课用AUTHORWARE软件制作课件。
通过展示白洋淀优美的风光,播放优美的乐曲把学生带入审美享受的境界,同时运用课件,可以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加大课堂容量,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
如果条件许可,可以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到INTER网上去浏览有关孙犁的生平、创作特色,《荷花淀》的评价、关于“诗体小说”等知识,然后在进行信息的筛选,从中选择有效信息,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制成POWERPOINT,用于课堂交流。
这样将会有助于文章的理解,同时也可让学生感觉到自主学习、资源共享的合作学习的乐趣。
三、说学法(10分)1、教给学生的学习方法及其依据(5分)现代社会是一个学习化的社会,学习化的社会要求每个人终身不断地学习,因此,学校教育决不是学习的终点。
学校教育需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受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因此本课主要教给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学习方法。
2、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和思维能力(5分)本课主要培养学生通过品味语言分析人物形象的操作技能,培养学生展开想象和联想,进行概括、归纳的思维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设计(40分)一)导入课文,创设情境(在优美的《高山流水》乐曲声中,徐徐展开白洋淀的风光图片,老师再用优美的语言导入课文,把学生带入美妙的境界,使学生进入审美享受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荷花淀》教学设计
8、《荷花淀》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其人及文章的写作背景,了解荷花淀派;2、梳理故事情节,品析人物形象,赏析环境描写,探究小说主旨;3、品味小说诗化的语言,了解以孙犁为代表的“荷花淀”派的创作风格;4、领略冀中抗日根据人民热爱生活、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热忱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重难点:品味小说诗化的语言,了品析人物形象,赏析环境描写,探究小说主旨孙犁(1913年5月11日—2002年7月11日),原名孙振海,后更名孙树勋。
河北安平人,中国现代作家、散文家,“荷花淀派”的创始人。
笔名有孙犁(孙犁"是于1938年开始使用的笔名。
)、力编、纵耕、余而立、土豹、原平、林冬苹、林冬平、芸夫、孙芸夫、耕堂、芸斋、姜化、庸庐、时限等职务历任天津日报社副刊科副科长、报社编委,中国作协天津分会主席,中国作协第四届顾问,第五、六届名誉副主席,中国文联荣誉委员。
作品长篇小说《风云初记》,中篇小说《铁木前传》,短篇小说集《白洋淀》《荷花淀》等小说散文集《白洋淀纪事》等艺术风格他的作品显示出作家成熟的独特的艺术风格:淡雅疏朗的诗情画意与朴素清新的泥土气息完美统一。
语言清新自然、朴素洗练,他的小说又被称为"诗体小说"。
这一独特风格对当代文学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形成了一个数量相当可观的作家群,他们在创作风格上有共同的特点:如荷花一样根植于水乡泥土,带着自然的清新纯朴,充满诗情画意,被当代文坛誉为"荷花淀派"。
与"山药蛋派"(赵树理风格)齐名维度荷花绽派群体形成20世纪50年代,京、津、保地区有一大批青年作者积极学习孙犁的小说《荷花淀》的创作风格进行小说创作,即通过描写儿女情、家务事反映时代变化。
流派得名主要作家有刘绍棠、丛维熙、韩映山、房树民等。
后来,人们把这个作家群体称之为"荷花淀派",也称"白洋淀派",孙犁被这一流派的作家视为领袖。
《荷花淀》教材分析与教学设计
《荷花淀》教材分析与教学设计
目标四:准确简练地给课文编写段落层次提纲。
这是本课教学的又一个次重点。
它既能提高学生分段分层的水平,又能督促他们在课外认真阅读理解课文,节省课堂教学时间。
教学方法可采用“评点法”。
点拨要点有:1.尽量用词和短语;2.格式对称工整;3.第三部分的层次划分。
(见“教材分析)
目标五:紧扣课文对作家作品及其创作风格进行简单的分析介绍。
时代背景、作者简介没必要篇篇都设、面面俱到,也不一定全放在讲读课的第一个环节由教师完成,这应该让未来园丁有一个明确认识。
本课我们放在最后:讲读完课文后让学生自己查阅工具书,紧扣这篇代表作总结孙犁先生“诗体小说”的创作风格;关于他的生平和著作不强求牢记在心。
下面是分课时教学内容安排:第一课时:目标一、四;第二课时:目标二、三;第三课时:目标五,当堂评议修改第一课时布置的仿写片断。
(注:引文多出自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孙犁文集》和《晚华集》。
)。
高二语文《荷花淀》教学设计 (3)
《荷花淀》教学设计【导入】同学们,经过预习课,我们肯定了作者孙犁笔下荷花淀的女性们稳后方、援前线,为抗战胜利所做的无可替代的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更是在今年发言中提到了新时代女性“半边天”的重要作用。
今天,让我们再学课文,加深对荷花淀女性形象的认识,并从中观照女性的审美意义与当代价值。
【学习目标】1.小组展示,同学点评:通过分析、演绎加深对荷花淀女性形象的认识;2.合作讨论,对比梳理:回忆已学典型女性主人公的相关作品,探讨女性审美主体的光辉形象;3.联系实际,感悟提升:论述女性的当代价值,培养发扬优秀精神文化力量的自觉性。
【难点重点】难点:通过赏析、演绎相关女性描写语句,学习从正、侧面描写相结合,尤其通过细节描写探究人物形象的方法;重点:对比探究不同时代女性形象,感受革命时代女性的觉醒与力量,领悟新时代女性的奋斗精神,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独立观。
【教学过程】一、《荷花淀》女性形象分析研习任务(一):通过对作者语言、动作、细节等描写方法的分析与演绎,加深对荷花淀女性形象刚柔并济、乐观向上等品质的认识。
为更好地进行分析,将情节大意重新概括为:第一部分 1-31段:送夫参军第二部分 32-61段:探夫遇敌第三部分 62-75段:助夫杀敌第四部分 76-85段:学夫卫国·分析问题1:老师将第一部分的概括稍作了改动,请思考变在哪里,并说说这么改的理由。
(学生分析)老师点评:改动是主语由夫妻变成了女性,好处是以女性视角再次品读课文,符合本节课的目标要求。
1·分析问题2:评论家说,在第一个“送夫参军”的情节中,水生嫂刚柔并济的性格体现得最为明确,老师通过水生嫂“织席”“端饭”等情节能感受到她的温柔与朴素,可是所谓刚强性格从何看出呢?有哪些同学能帮老师在文章里找一找?(学生分析)老师点评:15段细节描写:像是被划破了手,她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
刚强在坚强忍耐。
19段细节、语言描写:女人没有说话。
荷花淀教学设计
荷花淀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荷花淀,位于中国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县,是一个以荷花种植为主的风景区。
荷花淀周边环境独特,水质清澈,荷花花期长,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赏。
对于学生来说,了解和学习荷花的生长过程和生态环境是一次难得的体验和学习机会。
因此,本次教学设计将以荷花淀为背景,通过实地考察和生动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了解荷花的生长特点、环境要求,培养学生的实地观察和科学探究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学习和观察,学生能够了解荷花的生长过程,掌握荷花对光照、水质的要求。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实地观察和科学探究能力,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生态环保意识,尊重自然,保护环境。
三、教学内容和方法1. 教学内容:(1)荷花的生长过程:种子发芽、芽升华、蓬勃生长、开花结果等阶段。
(2)荷花的环境要求:光照适宜、水质清澈。
(3)荷花的品种和花色:通过观察荷花的形态和花色,了解不同品种的荷花。
2. 教学方法:(1)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前往荷花淀进行实地考察,观察和记录荷花的生长过程和环境要求。
(2)合作学习: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观察和记录一株荷花的生长情况,然后进行小组交流和总结。
(3)图文展示:学生可以通过绘制荷花生长过程的图文展示来表达自己的观察和理解。
(4)小品创作:鼓励学生进行小品创作,以荷花为主题,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保护。
四、教学过程(1)确定实地考察的时间和地点,确保考察的顺利进行。
(2)准备荷花相关的资料和图片,为学生提供参考和了解背景知识。
(3)组织小组,确保学生能够有良好的合作氛围。
2. 实地考察:(1)到达荷花淀后,首先观察和记录花朵的形态和颜色,了解不同品种的荷花。
(2)根据花朵的开放情况,观察荷花的生长阶段,记录并拍照。
(3)观察和记录荷花的生长环境,包括光照条件和水质情况。
3. 小组交流和展示:(1)每个小组将观察和记录的结果进行汇总和总结,讨论不同荷花生长的特点和环境要求。
《荷花淀》教案
《荷花淀》教案设计教材分析:《荷花淀》是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二单元中的一篇课文,该单元的主题聚焦于“昨日的战争”,旨在通过文学作品让学生了解历史,特别是抗日战争时期的人民生活与斗争精神。
教材背景与地位●作者与作品:《荷花淀》是现代著名作家孙犁的短篇小说代表作,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散文化、诗化的语言著称,展现了抗日战争时期白洋淀地区人民的生活面貌和斗争情景。
●单元主题:作为“昨日的战争”单元的一部分,《荷花淀》不仅讲述了战争故事,更深层次地展示了战争环境下的人性光辉、家庭情感以及民众的乐观主义和朴素的爱国主义精神。
学情分析:1.学生背景知识:○学生可能对历史背景有一定的了解,但对抗日战争时期白洋淀地区的具体历史和文化环境可能不熟悉,特别是对于生活在和平年代的学生来说,理解那个时代的苦难与抗争可能会有难度。
○对于孙犁及其作品风格,学生可能有所耳闻,但深入分析其文学特色和语言风格的能力需要培养。
2.认知水平与阅读能力:○高中阶段的学生具备了一定的文本分析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够理解故事情节和基本人物关系,但对于文中细腻的情感描写、对话的深层含义及象征意义等可能需要引导挖掘。
○学生的阅读速度和理解深度各异,部分学生可能在把握整体结构和细节分析上存在差异。
3.学习兴趣与动机:○文学作品尤其是经典文学如《荷花淀》,可能对一部分学生具有较高的吸引力,因为他们能从中感受到人性的光辉、历史的厚重以及文学的魅力。
○另一部分学生可能对这类题材不太感兴趣,认为其离自己的生活较远,因此激发这部分学生的兴趣,找到与他们生活的连接点变得尤为重要。
4.学习习惯与自主学习能力:○当前高中生普遍习惯使用电子资源进行学习,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和网络资源增强课堂互动,提高学习效率。
○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也非常重要,可以通过布置预习任务、小组讨论等形式,鼓励学生主动探索和思考。
5.预期困难与对策:○语言障碍:《荷花淀》的语言风格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和时代特征,可能给学生带来理解上的困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荷花淀》教材分析与教学设计
[作者]兰州师范学校王毓新吴小钢
[内容]
教材分析
这部作品的主要人物是妇女,又以水生嫂为核心。
她热爱劳动,有娴熟的劳动技能;她体贴丈夫,温柔细心;她开明稳重,刚毅勇敢;她关心国家兴亡,最终投身抗日洪流。
她不愧为我国现代文学史上具有独特魅力的典型人物。
她与鲁迅笔下的祥林嫂性格有相同之处:热爱劳动,勇于反抗;但又有很大不同:乐观开朗,积极向上。
加之生活在抗日根据地,这使她与祥林嫂的命运大相径庭。
与赵树理笔下的小芹相比,虽然生活在同一时代的同一环境,但水生嫂已不再是为争取个人婚姻自
主抗争,而是跻身抗日的行伍,勇敢地肩负起民族存亡的重荷。
即使在孙犁同类题材的作品中,她也堪称典型。
至于文中另外的四位妇女,她们的性格也各具特点,这集中反映在“寻夫”部分的对话描写上。
居于次要地位的男人系列,也有主次之分。
水生居主导地位。
他与父亲有相同之处:思想豁达开通。
大敌当前,没有过多地“惦记”家事,而以国事为重,毅然决然地去干“光荣事情”;他又有别
也要
去”,
第三,将一、二层合在一起,层意侧重于赞颂妇女配合部队打仗,否则,“伏击不会这么彻底”,(区小队长语)文章仍以妇女为中心。
这种划分方法才能准确体现作者的思想脉络,精确反映小说的主题。
四、语言
孙犁先生主张,文学语言应该“明朗而有含蓄,流畅而有余韵,于细腻之中,注意调节。
每一句的组织,无文法的疏略,每一段的组织,无浪费或枝蔓。
可以说字字锤炼,句句经营”。
他不仅这样要求别人,还自觉地在创作中实践着自己的理想。
《荷花淀》便是典范。
这部作品语言朴素自然、清新洗炼,显示出作者已熟练地掌握了一种充满诗情画意又精细传神的高超的白描手法,并能以此充分表现人物的时代气质。
根据本单元的教学要求,本课语言学习的
由悟法、试法到用法,由阅读理解到尝试写作,并注意从课内向课外延伸,最终彻底攻破教学重难点。
目标二:找出环境描写的语段并说明其积极作用。
这是本课教学的次重点,旨在让学生学习体会孙犁先生“诗体小说”的语言特色和乐观向上的创作风格。
环境描写的作用在《祝福》中已经做了介绍,本课应有所提高。
我们先让学生归纳总结其
积极作用——为情节的展开设下伏笔;缓和紧张气氛;表现乐观情趣。
然后请个别同学当堂指出每一处的具体作用,最后指导大家有感情地朗读、背诵“月下编席”和“阳光下的淀上风光”,加深理解,培养语感。
从具体到抽象再到具体,遵循学生的认知过程,体现了美国教育和心理学家本杰明S·布卢姆的“目标教学”思想。
前两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