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银行学试题及答案64587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货币和货币制度
第一部分填空题
1、铸币是国家权力进入货币流通领域的第一现象。
2、典型的表征货币是银行券
3、表征货币是由足值货币向现代信用货币发展的一种过渡性的货币形态。
4、在现代经济中,信用货币存在的主要形式是现金和存款。
5、电子货币是新型的信用货币形式,是高科技的信用货币。
6、国家发行的短期债券、银行签发的承兑汇票以及大额可转让存单等短期证券,可在货币市场上随时转让、贴现、抵押等多种形式变现,转化成现实的购买手段和支付手段,我们将它们成为准货币。
7、所谓“流通中的货币”,就是发挥流通手段职能的货币和发挥支付手段职能的货币的总和。
8、从货币制度诞生以来,经历了银本位制度、金银复本位制度、金本位制度和纸币本位制度五种主要货币制度形态。
9、金银复本位制主要有两种类型:平行本位制和双本位制。
10、在格雷欣法则中,实际价值高于法定比价的货币是良币。
11、在格雷欣法则中,实际价值低于法定比价的货币是劣币。
12、金本位制有三种形式:金币本位制、金块本位制、金汇兑本位制。
13、货币制度的四大构成要素:货币材料的确定、货币名称货币单位和价格标准、本位币辅币及其偿付能力、发行保证制度。
14、目前,世界各国普遍以金融资产流动性的强弱作为划分货币层次的主要依据。
15、狭义货币M1由现金和活期存款构成,广义货币M2由M1加准货币构成。
16、货币制度最基本的容是货币材料的确定。
17、足值货币货币既可以作为一般商品消费,也可以作为货币进行流通。
18、一个国家的基本通货和法定的计价结算货币称为本位币亦称主币。
19、在纸币制度下,如果在同一市场上出现两种以上纸币流通时,会出现货币的良币驱逐劣币。
20、现代经济用货币的发行主体是银行。
第二部分单项选择题
1、纸币的发行是建立在货币 B 职能基础上的。
A、价值尺度
B、流通手段
C、支付手段
D、储藏手段
2、历史上最早出现的货币形态是 A 。
A、实物货币
B、信用货币
C、表征货币
D、电子货币
3、典型的银行券属于 C 类型的货币。
A、实物货币
B、信用货币
C、表征货币
D、电子货币
4、我国M1层次的货币口径是 D 。
A、MI=流通中现金
B、MI=流通中现金+企业活期存款+企业定期存款
C、MI=流通中现金+企业活期存款+个人储蓄存款
D、MI=流通中现金+企业活期存款+农村存款+机关团体部队存款
5、用货币数量来解释货币属性、货币价值与商品价格的学说是 D 。
A、货币金属论
B、货币名目论
C、货币国定论
D、货币数量论
6、在西方经济学有关货币的观点中, A 把货币等同与贵金属,并认为只有金银才是一国的真正财富等。
A、货币金属论
B、货币名目论
C、货币国定论
D、货币数量论
7、在一国货币制度中, C 是不具有无限法偿能力的货币。
A、主币
B、本位币
C、辅币
D、都不是
8、格雷欣法则起作用于 B 。
A、平行本位制
B、双本位制
C、跛行本位制
D、单本位制
9、如果金银的法定比价位1:13,而市场比价位1:15,这时充斥市场的将是 A 。
A、银币
B、金币
C、金币银币同时
D、都不是
10、历史上最早的货币制度是 B 。
A、金本位制
B、银本位制
C、金银复本位制
D、金块本位制
11、在金属货币制度下,本位币的名义价值与实际价值是 C 。
A、呈正比
B、呈反比
C、相一致
D、无关
12、辅币的名义价值 A 其实际价值。
A、高于
B、低于
C、等于
D、不确定
13、最早实行金币本位制的国家是 B 。
A、美国
B、英国
C、法国
D、日本
14、商品价格与货币价值的大小成 C 关系,与单位货币即价格标准的含金量成关系。
A、反比正比
B、反比反比
C、正比反比
D、正比正比
15、现代经济中的信用货币是纸制的货币符号,货币所有者无论是手持现钞,还是把它存入银行,都发挥了 D 的作用。
A、储藏手段
B、价值尺度
C、世界货币
D、积累或储蓄手段
16、 A 是一种相对稳定的货币制度,对资本主义的发展曾起着积极的作用。
A、金币本位制
B、金汇兑本位制
C、金银复本位制
D、金块本位制
四、名词解释
1、信用货币:是以信用作为保证、通过一定信用程序发行、充当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货币形态,是货币发展中的现代形态。
2、表征货币:是指由足值货币的代表物,包括银行券、辅币等执行货币基本职能的货币形态。
3、本位币:亦称主币,是一个国家的基本通货和法定的计价结算货币。
1、辅币:是本位币以下的小额货币,主要提供小额零星交易和找零之用。
5、双本位制:是典型的金银复本位制,是指国家和法律规定金、银两种铸币的固定比价,
两种铸币按国家比价流通,而不是随着金、银市场比价的变动而变动。
6、金汇兑本位制:亦称虚金本位制,主要特点是:不铸造金币,没有金币流通,实际流通的是纸币—银行券;中央银行将黄金和外汇存入另一实行金本位制国家的中央银行,并规定本国货币与该国货币的兑换比率;银行券规定含金量,但不能直接兑换黄金,只能兑换外汇;政府或中央银行通过按固定比价买卖外汇的办法来稳定本国币值和汇率。
7、金块本位制:亦称生金本位制,主要特点是:不铸造金币,没有金币流通,实际流通的是纸币─银行券;银行券规定含金量,但不能自由兑换黄金,只能在规定的数额以上兑换金块;黄金集中由政府保管,作为银行券流通的保证金。
本位币是一个国家的基本通货和法定的计价结算货币;辅币是本位币以下的小额货币,主要提供小额零星交易和找零之用。
8、准货币:本身是潜在的货币而非现实的货币,一般由定期存款、储蓄存款、外币存款以及各种短期信用工具等构成。
9、无限法偿:是指无限的法定支付能力,不管是用本位币偿还债务或其他支付,也不管每次支付的本位币的数额大小,债权人和受款人都不得拒绝接受,否则视为。
10、有限法偿:即每次支付辅币的数量不能超过规定的额度,否则债权人或受款人有权拒收。
11、金融资产的流动性:是指金融资产能及时转变为现实购买力并不蒙受损失的能力。
12、货币制度:又称“币制”或“货币本位制”,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以法律形式确定的货币流通结构及其组织形式。
13、格雷欣法则:即“劣币驱逐良币”规律,当两种铸币在同一市场上流通时,实际价值高于法定价值的“良币”会被逐出流通,即被熔化或输出国外,导致实际价值低于法定价值的“劣币”充斥市场的现象。
五、简答题
1、什么是货币制度?其主要构成要素有哪些?
答案要点:货币制度又称“币制”或“货币本位制”,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以法律形式确定的货币流通结构及其组织形式。
其构成要素有:
(1)货币材料的确定。
(2)货币名称、货币单位和价格标准。
(3)本位币、辅币及其偿付能力。
(4)发行保证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