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声》教学设计
幼儿园托班语言教案:听声音
幼儿园托班语言教案:听声音教学目标:1. 培养幼儿的听觉观察能力,通过辨别不同声音的特点来认识事物。
2. 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通过描述声音的特征来表达自己的观察和感受。
3. 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意识,通过听声音的游戏来促进幼儿之间的合作和互动。
教学准备:1.不同的声音:鸟叫声、汽车喇叭声、风声、水流声等。
2.相应的图片或实物:鸟、汽车、树、河流等。
教学活动:活动一:引入新知1.引导幼儿回忆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声音,如妈妈的叫声、钟声等。
让幼儿逐个表达出来。
2.展示一张或几张不同声音的图片或实物,让幼儿猜出对应的声音。
活动二:观察声音1.播放一段声音,如鸟叫声,让幼儿闭上眼睛用耳朵去听,然后让幼儿描述声音的特点。
鼓励使用形容词如高、尖等。
2.逐渐增加难度,播放更多不同的声音,如汽车喇叭声、风声、水流声等,让幼儿逐一观察并描述。
活动三:辨认声音1.将不同的声音录制好,让幼儿再次闭上眼睛,听到对应的声音后,站起来或举手表示答案。
2.逐渐增加难度,让幼儿从几个声音中辨认出正确的声音。
活动四:声音游戏1.将幼儿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有一种声音。
2.教师发出“鸟叫声”指令后,相应小组的幼儿用手语表示鸟叫声并发出声音。
3.教师不断发出不同的指令,引导幼儿通过声音交互进行团队合作。
活动五:总结反思1.回顾当天的学习内容,让幼儿总结不同声音的特点和辨认方法。
2.引导幼儿思考一下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声音值得观察和辨认,鼓励幼儿说出自己对声音的感受和想法。
教学延伸:将声音与实物联系起来,引导幼儿亲自去感受声音产生的物体。
如前面提到的鸟叫声,可以带领幼儿到户外寻找鸟的身影并观察鸟叫声和鸟的声音产生的原因。
教科版科学四上《听听声音》备课教案
教科版科学四上《听听声音》备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听听声音》这一课是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的一部分,主要让学生通过各种活动,了解声音的产生、传播和特性的基本知识。
教材以实验和实践活动为主线,引导学生探究声音的奥秘,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一些关于声音的基础知识,如声音的产生、传播等,但对于声音的特性(如音调、响度、音色)可能还不是很清楚。
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有所提高,但在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上还需要加强。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声音的产生、传播和特性的基本知识。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声音的产生和传播2.声音的特性(音调、响度、音色)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探究法、小组合作法等,让学生在动手操作和实践中学习声音的基本知识。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振动的物体(如鼓、尺子)、声音传播的介质(如空气、水)、音叉、尺子等。
2.课件:关于声音的图片、视频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些声音的图片,让学生说出他们熟悉的声音,引出本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通过实验,让学生观察和感受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提问学生关于声音产生和传播的问题。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用振动的物体产生声音,并观察声音的传播。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
4.巩固(5分钟)教师提问学生关于声音的产生、传播和特性的问题,学生回答,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声音的利用,如电话、广播等,并让学生举例说明。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声音的产生、传播和特性的重要性。
7.家庭作业(5分钟)让学生回家后,观察和记录生活中的一些声音,并思考这些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8.板书(5分钟)教师在黑板上板书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方便学生复习。
《听听声音》教学设计
《听听声音》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听听声音》一、教学目标1. 能够听出不同的声音,进行简单的声音辨别。
2. 能够模仿和复述不同的声音,并加以描述。
3. 能够理解声音与环境的关系,了解声音的来源和产生方式。
二、教学准备1. 教学素材:包括不同的声音录音片段,如鸟叫声、汽车声等。
2. 教学工具:录音播放器、电脑或投影仪。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一段环境声音,让学生闭上眼睛,聆听并猜测声音来源。
引导学生思考声音与环境的关系。
2. 声音辨别(10分钟)播放不同的声音录音片段,如电话铃声、钟声、风声等。
让学生辨别声音来源,并与图片或实物进行匹配。
引导学生讨论每种声音的特点和使用场景。
3. 模仿和复述声音(15分钟)播放不同的声音录音片段,如动物叫声、交通工具声音等。
让学生模仿声音,并进行复述。
鼓励学生使用形容词和副词来描述声音的特点。
例如,柔和的声音、高亢的声音等。
4. 声音创作(15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声音创作活动。
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场景,通过身体动作和发声来模拟该场景中的声音。
例如,模拟火车经过时的轰鸣声、雨天的哗哗声等。
引导学生探索创造声音的方法和技巧。
5. 声音的来源和产生方式(1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声音的来源和产生方式。
通过图片、视频或实物展示不同的声音来源,如乐器、人声、自然界的声音等。
让学生讨论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如乐器的共鸣、人声的喉咙振动等。
6. 结束(5分钟)复习本节课的内容,并进行简单的回顾和总结。
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多加观察和记录不同的声音,并理解声音与环境的关系。
四、教学延伸1. 让学生制作声音画册,通过插图和文字描述不同声音的特点和来源。
2. 进一步讨论声音在不同场景中的应用和作用,如电影、广播、音乐等。
3. 鼓励学生进行声音收集活动,录制不同的声音并制作声音展示。
通过以上的教学设计,帮助学生在学习中培养对声音的敏感性和观察力,同时提高其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
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仅能够让学生在听力和口语方面得到提高,还能够激发他们对声音和音乐的兴趣,培养音乐素养。
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听声音编故事》
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听声音编故事》教学目标1.能够分辨出不同声音的名称和特点。
2.能够通过听觉刺激产生的联想发挥想象力,发挥创造力。
3.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
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听声音编故事》,主要包含以下内容:1.听课前介绍不同的声音并复习之前所学的相应知识。
2.播放一段声音,让幼儿自己联想出和声音有关的故事。
3.探究这个声音跟幼儿生活中的联系,并让幼儿描述这个声音。
4.组织幼儿以声音作为切入点编写故事,最后让幼儿朗读故事。
教学方法1.教师现场展示不同声音,让幼儿听到并描述声音。
2.播放声音并由幼儿自由联想编故事,以此激发想象力。
3.教师组织互动式探究,让幼儿理解声音与生活的相关性。
4.分组让幼儿以声音作为想象的开端编写故事。
5.引导幼儿自主练习,最后朗读故事。
教学过程1. 引导幼儿认识不同的声音教学准备准备一些声音,如汽车、鸟叫、婴儿哭声、钟表报时声等。
教学步骤•在引导幼儿听到不同的声音后,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幼儿认识这些声音,例如:“这是什么声音?”“这个声音有什么特点?”•通过多次的练习,让幼儿对声音及其特点进行较为深入的了解。
2. 播放声音,让幼儿自由联想编故事教学准备准备一些能够激发幼儿想象力的声音,并准备好纸和笔。
教学步骤•播放一段声音,让幼儿自由联想编故事。
•让幼儿用纸和笔记录下自己联想到的故事内容。
3. 探究声音与生活的联系教学准备准备一些幼儿经常接触的声音,如家庭电器、交通工具、自然环境等。
教学步骤•将不同的声音提供给幼儿观察和了解。
•引导幼儿思考这些声音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鼓励幼儿进行交流和讨论。
4. 组织幼儿编写故事教学准备准备一个幼儿阅读环节。
教学步骤•将幼儿分组,并鼓励幼儿以声音作为切入点编写故事。
•让幼儿朗读自己编写的故事,并帮助他们增强表达的自信和流畅性。
5. 引导幼儿自主练习教学准备准备一些有趣的声音,并根据教学内容进行分类。
教学步骤•给予幼儿自主练习的时间。
《听声音》教学设计
《听声音》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音版小学音乐教科书第十册第三单元《听声音》。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听、唱、奏、动等多种形式,感受音乐的节奏和旋律,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表现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通过听觉辨别各种乐器的声音,了解不同乐器的特点和演奏技巧。
2.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3. 引导学生通过音乐表达自己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合作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学生能够听懂并演奏出音乐的节奏和旋律。
难点:让学生能够通过音乐表达自己的情感,提高学生的音乐创新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钢琴、各种乐器(如吉他、小提琴、笛子等)、录音机、音响设备。
学具:乐谱、录音带、乐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听一段音乐,辨别出其中使用的乐器,并简单介绍这些乐器的特点和演奏技巧。
2. 讲解乐理知识:讲解音乐的节奏、旋律、和声等基本知识,让学生了解音乐的基本构成要素。
3. 示范演奏:教师或学生代表示范演奏乐谱,让学生听懂并模仿演奏。
4. 小组合作:让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乐器,根据乐谱进行演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5. 创作实践: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创作一段音乐,通过演奏、合唱等形式展示自己的创作成果。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包括音乐的节奏、旋律、和声等基本知识,乐器的特点和演奏技巧等内容。
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回家后,听一段音乐,辨别出其中使用的乐器,并简单介绍这些乐器的特点和演奏技巧。
答案:略2. 根据所学的乐理知识,创作一段音乐,通过演奏、合唱等形式展示自己的创作成果。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找出需要改进的地方,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拓展延伸:让学生课后参加音乐社团或音乐培训班,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技能水平。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的细节补充《听声音》这一章节的设计目的是让学生通过系统的训练,提高对不同乐器的辨识能力,并理解各种乐器的特性和表现力。
听听声音教学设计
听听声音教学设计《听听声音》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分辨不同的声音,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方式。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验、观察、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合作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声音的兴趣,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探索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分辨不同的声音,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方式。
教学难点:通过实验探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方式。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声音的相关知识。
实验法: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对声音的认识和理解。
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声音现象,加深对声音的认识。
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 (1)播放一段音乐,让学生感受声音的美妙。
(2)提问学生:你们听到了什么声音?声音是怎么产生的?讲授新课 (1)讲解声音的定义和分类。
(2)介绍声音的产生方式,如振动、摩擦等。
(3)讲解声音的传播方式,如空气传播、固体传播、液体传播等。
实验探究 (1)实验一:探究声音的产生准备实验器材:钢尺、橡皮筋、鼓、音叉等。
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使实验器材发出声音,观察实验现象。
引导学生思考:声音是怎么产生的? (2)实验二:探究声音的传播准备实验器材:闹钟、玻璃罩、抽气机等。
将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观察闹钟声音的变化。
引导学生思考:声音是怎么传播的?讨论交流 (1)组织学生讨论:生活中还有哪些声音现象?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有什么不同? (2)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实验结果和思考,交流对声音的认识和理解。
1. 2. 3. 1. 2. 1. 2. 3. 4. 1. 2. 3. ◦ ◦ ◦ ◦ ◦ ◦ 4.课堂总结 (1)回顾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强调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方式。
(2)鼓励学生在生活中继续观察和探索声音的奥秘。
布置作业 (1)让学生回家后,用不同的方法使身边的物体发出声音,并观察实验现象。
(2)让学生查阅资料,了解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语文课文《听声》教学设计
《听声》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认识本课的8个生字和1个部首,会写本课的“秋”字,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随文识字,在识字读文过程中体会作者的情感,并能跟随诗人一起感受四季之声。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热爱美丽的大自然,愿意探索自然界奇妙的声音。
教学重点:1、认识本课的8个生字,会写本课的“琴”字。
2、感受诗人笔下声音的奇妙。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发挥主观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信和自主识字的能力,发挥学生学习潜能。
教学准备:课件、字卡等教学过程:一、导入师:同学们生活中到处都有声音,我们一起来听一听这些分别都是什么声音?(播放生活中听到的声音(汽车鸣笛、上课铃声、孩子们母亲节问好的声音)生汇报师:你们听得可真认真,清代诗人张潮就把他听到的美妙的声音,写成了一首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听声》。
(伸出你的小手来跟着老师一起写一写,板书课题)师:题目中就有本节课要求我们掌握的生字,是哪个字呢?生:听师:你能给听组个词吗?生扩词师:你们说出的词语可真不错,现在请同学们跟老师一起读读课题——听声(齐读课题)二、初读古诗,随文识字师:你们想知道诗人都听到了哪些声音吗?生:想。
师:那就请你轻轻把书打开,翻到P82,听老师来读课文。
在老师读得过程中大家要做什么呢?生:把不认识的字圈出来,听准字音。
师:这里面有很多你们已经认识的字,你们想不想读读呢?那你们就跟着老师的节奏来读读这首诗吧!师:你们读的非常好,想不想自己读读呢?看到大家读的这么好,老师想跟大家一起做个游戏,好不好?你们看,诗里的字宝宝走丢了,你能帮它找到家吗?出示句子,学生利用手里的字卡举起来展示。
看来这些字放在文中你们都认识了,那老师把它们从文中请出来,你们还能认识它们吗?同桌之间互相考一考,如果遇到同桌不会的,可以教教他,如果两个人都不会了,可以一起想想办法。
都考会的同学就举手示意老师。
发放任务单。
小组长组织检查学习结果。
最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1.听听声音》教学设计
最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1.听听声音》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听听声音》是最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的第一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各种活动,了解声音的产生、传播和特性。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声音的特性三个部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能够通过空气传播,具有音调、响度和音色等特性。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对声音有一定的认识。
但他们对于声音的产生、传播和特性的理解还不够深入。
此外,学生对于实验操作也有一定的兴趣,可以通过实验活动,提高他们学习科学的积极性。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声音的产生、传播和特性。
2.培养学生通过实验探究科学现象的能力。
3.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
四. 教学重难点1.声音的产生。
2.声音的传播。
3.声音的特性。
五. 教学方法1.实验法:通过实验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声音的产生、传播和特性。
2.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生活实例法: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理解声音在生活中的应用。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扬声器、音叉、气球、尺子等。
2.教学课件:声音的产生、传播和特性的相关图片和视频。
3.教学记录表:用于记录实验结果和学生讨论情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声音的产生、传播和特性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关注声音现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声音的产生。
如:将扬声器放在气球上,气球会随着音乐的节奏振动;用尺子敲击桌子,桌子会发出声音。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
如:将音叉放在气球上,观察音叉振动时气球的运动;用尺子敲击桌子,观察桌子的振动情况。
4.巩固(5分钟)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点评并总结声音的产生原理。
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如:为什么说话时嘴唇会动?5.拓展(5分钟)讨论声音的传播和特性。
四年级科学第一单元第1课《听听声音》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第1课《听听声音》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引领学生用心去倾听、分辨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
2、学会倾听声音,学会对各种不同声音加以简单的区分和鉴别,对声音的高低、强弱加以适当地判别。
3、通过对声音的研究,培养学生探索声音的兴趣,热爱生活、大自然的情感。
【学习重点】能够区分、鉴别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并加以归类。
【学习难点】对声音的高低,强弱能加以区分和鉴别。
【学习流程】一、导入游戏"猜猜谁在说话?"1.师生互动:导言:今天有这么多的老师和我们一起上课,你们想不想认识一下这些老师?今天我就给同学们一个和老师交流的机会,所有同学趴在桌子上,老师请其中一位同学对在全班同学说一句"大家好!",其他同学听听是谁在说话?2.你猜出了他是谁吗?怎么猜出来的?3.板书课题:听听声音二、学程第一学程:听声音,描述声音。
学习任务主问题1:1.给声音分类。
出示 12 种声音:鸟叫声、汽车喇叭声、狗叫声、咳嗽声、雷声、下雨声、溪水声、马蹄声、敲门声、闹铃声、大鼓声、笛子声哪些是动物的声音?哪些是自然界的声音?哪些是人类生产生活发出的声音?学法指导第一步:自学要求独立思考,独立完成。
第二步:互学要求在小组内说一说你听到了哪些声音。
第三步:展学要求1.说清自己听到的声音。
2.说清自己对声音的分类。
主问题1设计意图:让学生有意识、有目的去倾听声音并简单描述声音,进行声音的初步感知。
通过有选择性的挑选音频素材,让学生对于不同声音变化有更多的认识,引导学生不再是用象声词去描述声音。
主问题1预设答案:动物的声音:鸟叫声、狗叫声、马蹄声自然界的声音:雷声、下雨声、溪水声人类生产生活发出的声音:汽车喇叭声、咳嗽声、敲门声、闹铃声、大鼓声、笛子声第二学程:再次听声音,描述声音。
学习任务主问题2:我们再来仔细听听这12种声音,用“高、低、强、弱、悦耳、刺耳”等科学词汇描述并记录听到的声音。
学法指导第一步:自学要求出示课本上的记录表范例,生听声音并记录。
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1.1《听听声音》教学设计
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1.1《听听声音》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听听声音》是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的第一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本课内容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教材中包含了丰富的图片和实例,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对声音有一定的认识。
但在声音传播方面,可能还存在一定的模糊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自主探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2.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分析等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积极探究的科学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
2.实验操作技能的掌握。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实验探究法、合作交流法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实验器材(如扬声器、纸盆、尺子等)、多媒体设备。
2.学具:实验记录、笔。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各种声音现象,引导学生关注声音,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提问:你们知道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吗?声音是如何传播的?2.呈现(5分钟)介绍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让学生初步了解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3.操练(10分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
实验一:让学生将纸盆放在扬声器上,观察纸盆的振动;实验二:让学生将尺子伸出桌外,拨动尺子,观察尺子的振动。
4.巩固(5分钟)讨论实验现象,引导学生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
提问:实验中你们发现了什么现象?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5.拓展(5分钟)让学生思考:声音可以在哪些介质中传播?在不同介质中,声音的传播速度一样吗?6.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
小学科学教育科学四年级上册声音《听听声音》教学设计
1、听听声音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知道我们周围充满着各种不同的声音,我们可以利用物体来制造出不同的声音。
二、过程与方法:1、让学生通过对声音的倾听,体验声音的多样性。
2、学生会运用语言描述和记录自己听到的声音,能根据声音的高、低、强、弱对听到的声音进行分类。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进一步提高学生对科学探究产生兴趣。
2、让学生逐步养成细致观察的习惯和态度,并乐于与同伴交流。
教学重点:知道我们周围充满着各种不同的声音,会运用语言描述声音的高、低、强、弱。
教学难点:会运用语言描述和记录听到的声音,能根据声音的高、低、强、弱对听到的声音进行分类。
教学理念:科学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科学学习以探究为核心,所以在设计这节课时,我处处着眼于以生为本,以探究活动为主的教学理念。
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在探究活动活动中自己感悟。
教学准备:自制课件、大小音叉、大小铁钉等。
教学过程:一、游戏激趣导入请几位同学到讲台上轮流发出声音,让其他同学猜猜说话的人是谁?(师生共同参与,游戏反复两三次)让学生感受游戏的快乐并思考:我们凭什么猜出了说话的同学?(声音)师:哦,同学们的耳朵真灵啊!都猜对了,接下来,老师给全班同学一分钟的时间,请大家安静的倾听一下周围的声音,看谁的耳朵最灵,听到的声音最多,并且还能说出这些是由什么物体发出来的。
倾听后,找学生回答所听到的声音,并说出发声的物体是什么?师总结:大家说得好,那么,在我们的生活中就只有这些声音吗?师:是啊,我们生活中到处都充满着声音,这节课老师将和你们一起去探索声音的奥秘!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奇妙的声音世界吧!(板书:听听声音)(设计意图:通过激趣导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学习目标“知道我们周围充满着各种不同的声音”照应。
初步感受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的不同。
)二、学习新课1、教师活动:播放几种常听到的、典型的声音---玻璃碎声、汽笛声、蟋蟀声、刮风声、雷声、流水声、照相声等。
科学《听听声音》教学设计
科学《听听声音》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关于声音的科学知识,旨在培养学生对声音的感知能力,认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规律,并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和实践,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掌握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受的原理;•了解声音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能力目标:•养成观察、思考和实验的习惯;•培养学生提取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3.情感目标:•增强学生的科学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对声音的敬畏之情;•培养学生积极合作和分享的态度。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受的原理;•声音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教学难点:•学生对声音的传播过程的理解;•声音在不同物质中的传播速度差异的解释。
四、教学准备1.教学用具:•单个铃铛、扬声器、音乐播放器等。
2.教学素材:•与声音相关的图片、视频和实验材料。
3.教学环境:•教室内保持安静。
五、教学步骤与内容第一步:导入(5分钟)1.利用图片或视频向学生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声音情境,引起学生的好奇和兴趣;2.向学生提问,激发学生的思考:“你知道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吗?”、“声音是如何传播的呢?”。
第二步:探究声音的产生(15分钟)1.分发铃铛给学生,让学生摇动铃铛并听到声音;2.引导学生观察铃铛的振动,提问:“铃铛为何会发出声音?”;3.学生们进行合作讨论,老师逐个点评。
第三步:探究声音的传播(15分钟)1.随机选取数名学生,站在教室不同位置;2.老师用扬声器或音乐播放器发出声音,让学生观察声音传播的路径;3.学生们进行合作讨论,总结声音的传播方式。
第四步:声音在不同物质中的传播速度(20分钟)1.老师用示波器或音叉演示声音在空气、水和固体中的传播速度差异;2.学生们观察示波器或音叉的振动,理解声音在不同媒质中的传播规律;3.学生们进行合作实验,尝试用不同物质传播声音,记录实验结果。
教科版科学四上《听听声音》教案 (2)
教科版科学四上《听听声音》教案 (2)一. 教材分析《听听声音》这一节内容,主要让学生通过各种实践活动,了解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的过程,培养学生对声音现象的探究能力。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的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实例和实验,引导学生认识声音的三个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以及影响这三个特性的因素。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对声音有一定的认识。
他们在课堂上能够积极参与讨论,动手实验,通过实践活动了解和掌握声音的相关知识。
但在音调和响度的区分上,学生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过程。
2.培养学生对声音现象的探究能力。
3.使学生掌握声音的三个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并了解影响这三个特性的因素。
四. 教学重难点1.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2.音调、响度和音色的区分和理解。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探究教学法”和“分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设置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分组合作,增强学生对声音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
2.实验器材:音叉、尺子、气球、盆子、毛巾等。
3.教学道具:图片、视频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感受声音的产生。
教师演示用尺子敲击桌子,让学生听声音,并引导学生思考:声音是如何产生的?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呈现声音的传播和接收过程,引导学生了解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可以在气体、固体和液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同时,让学生了解人的耳朵如何接收声音。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用音叉、气球、尺子等器材,探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教师提问:声音有哪些特性?引导学生回答:音调、响度和音色。
并让学生举例说明影响这三个特性的因素。
5.拓展(5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声音现象,如:回声、隔音等,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解释。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听听声音》教学设计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听听声音》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听听声音》是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各种活动让学生感受声音的产生、传播和特性。
教材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入手,引导学生关注声音,探究声音的奥秘。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活动,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动手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对声音有一定的认知。
但在课堂上,学生对声音的产生、传播和特性的理解还有待提高。
此外,学生对科学实验的兴趣浓厚,参与度较高,但部分学生在实验操作和观察方面还需要加强。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声音的产生、传播和特性,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
2.声音的三个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各种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声音的产生、传播和特性。
2.实验教学法:引导学生动手实验,观察和分析声音的现象。
3.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共同探究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声音的产生、传播和特性的相关图片、视频等。
2.实验器材:气球、尺子、乐高等。
3.学生分组: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4-5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各种声音现象,如雷声、鸟叫、音乐等,引导学生关注声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声音的产生、传播和特性。
通过讲解和演示,让学生初步了解声音的产生原理,如振动、介质等。
同时,介绍声音的传播方式,如空气、水等。
最后,讲解声音的三个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
3.操练(15分钟)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亲身感受声音的产生、传播和特性。
实验内容包括:a.声音的产生:用气球、尺子等器材,让学生观察和感受振动的产生。
b.声音的传播:将学生分成两组,一组在教室的一端,另一组在教室的另一端,通过振动手中的器材,观察声音的传播。
编教科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听听声音》教学设计
第1单元第1课《听听声音》(0.5-1 课时)【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我们周围充满着各种不同的声音,我们虽然看不见它,但可以感受它。
2.声音可以用高低,强弱,悦耳和刺耳等词语来进行描述。
科学探究目标运用语言描述听到的声音,并能给声音进行简单的分类。
科学态度目标1.在认识声音的活动中,逐步养成留心观察的习惯和态度,乐于与同伴交流。
2.对声音的知识产生浓厚的探究兴趣。
3.能对声音提出一些有意义的问题。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初步认识到声音是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他随时随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教学重点】用词语描述我们周围各种各样的声音,并提出一些有意义的问题。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包含各种声音的音频视频。
学生准备:用记录表记录并描绘听到的声音。
【教学流程】教学环节教师指导与评价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要点一、导入(2 分钟)观察图片,想象图片中事物发出的声音,将学生的注意力汇聚到声音这个问题学生进行交流讨论,用简单的词语描绘自己想象的声音是怎样的。
将注意力集中到声音上。
二、聚焦(3分钟)试着举例说一说你听到过的声音,用什么词语可以描述它。
学生交流与讨论。
聚焦声音的描述三、探索(25分钟)任务一:观看视频描述你听到的交通工具的声音。
提示:对听到的声音进行记录,描述。
任务二:描述你听到的动物发出的声音任务三:描述你听到的球类发出的声音。
任务四:描述你听到的生活中的声音。
研讨:讨论关于声音你知道些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学生记录自己听到的声音,并用词语进行描述。
说一说关于声音自己知道的知识。
提出一些关于声音有价值的问题。
学生能用简单的词语描述自己所听到的声音。
将听到的声音按简单的标准进行分类。
四、拓展给学生播放一段音乐,让学生感受音符的高低变化。
学生可以用手势来比划音乐的高低起伏。
体会声音的起伏变化,为后面的课做铺垫。
---------------------学习小技巧--------------- 小学生制定学习计划的好处小学生想要成绩特别的突出学习计划还是不能少的。
听听声音教学设计
听听声音教学设计《听听声音》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了解声音的产生原因和传播方式。
学生能够区分不同类型的声音,并描述它们的特点。
学生能够学会使用简单的工具来测量声音的强度和频率。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合作精神。
通过制作乐器、演奏音乐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声音的好奇心和兴趣,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
引导学生关注声音对环境和健康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健康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声音的产生原因和传播方式。
不同类型声音的特点和区分方法。
声音的强度和频率的测量方法。
教学难点:声音的产生原因和传播方式的理解。
声音的强度和频率的测量方法的掌握。
制作乐器和演奏音乐的实践操作。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声音的产生原因、传播方式、不同类型声音的特点和区分方法等知识。
实验法: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测量等过程,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声音对环境和健康的影响等问题,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健康意识。
制作法:让学生制作乐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演奏法:让学生演奏乐器,培养学生的审美水平和音乐素养。
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播放一段音乐,让学生感受声音的美妙。
提问学生:你们知道声音是怎么产生的吗?声音是怎么传播的吗?1. ◦ ◦ ◦2. ◦ ◦3. ◦ ◦ ◦ 1. ◦ ◦ ◦ 2. ◦ ◦ ◦ 1. 2. 3.4.5. 1. ◦ ◦讲授新课声音的产生原因。
讲解声音的产生原因,即物体的振动。
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物体的振动产生声音的过程。
声音的传播方式。
讲解声音的传播方式,即声音通过介质传播。
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和效果。
不同类型声音的特点和区分方法。
讲解不同类型声音的特点和区分方法,如乐音和噪音、高音和低音等。
小班音乐教案详案评价《听声音》
小班音乐教案详案评价《听声音》
《听声音》是一份小班音乐教案详案评价。
以下是对这个教案的一些评价:
1. 教案目标明确:《听声音》的教案目标明确而具体。
通过本课学习,学生能够听出不同的声音,并能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这些声音的特点。
这个目标与小班儿童的音乐发展特点相符合,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听觉辨别能力。
2. 教学内容合理:教案的教学内容有选择性地介绍了一些不同的声音,如动物叫声、自然声音、乐器声音等。
这样的内容既符合小班儿童的兴趣和认知水平,又能够增加他们对不同声音的理解和感知。
3. 教学策略多样:教案中使用了多种教学策略,如听音乐、观察图片、玩游戏等。
这样的策略多样性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参与度。
特别是音乐游戏和互动活动,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所学内容。
4. 教学步骤清晰:教案中的教学步骤清晰明了。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明确的引导和提示,能够帮助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
整个教学过程有循序渐进的逻辑,能够有效地引导学生的学习。
5. 教材资源丰富:教案中充分利用了各种教学资源,如音乐播放器、图片、卡片等。
这样的资源丰富性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感知和理解声音,增加他们的学习体验。
总的来说,《听声音》的教案设计合理,教学目标明确。
通过这个教案,学生能够提高对声音的感知和辨别能力。
同时,教案中多样的教学策略和丰富的教学资源,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所学内容。
一年级下册语文同步设计-8.5《听声》|长春版(2016)
一年级语文《听声》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听声》是长春版语文教材第二册第八板块的一首古诗。
诗的开篇按照春夏秋冬四季的顺序,描写出大自然中的鸟声、蝉声、虫声和雪声。
后面渲染了一种宁静幽远的意境,使人忘记生活中的喧嚣,配合涧边的瀑布、山中的松风,更使人浑然忘记了烦恼。
清朝诗人张潮不愧为听声大师,几句话写出了不同季节的听觉之别,不同环境中的听觉之异,充分调动了人的听觉经验和感受。
四季在他笔下不再是简单的季节轮换,而是一首拥有不同乐章、声情并茂的交响曲!教学目标:1认识7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随文识字,在识字读文中感受大自然各种声音的美,使学生热爱美丽的大自然,愿意探索自然界中各种奇妙的声音。
教学重点:1、认识7个生字,背诵诗文。
2、培养学生自信和自主识字的能力,体会作者的情感,并能跟诗人一起感受四季之声。
教学方法1.采用韵语识字的方法,将认识生字和认识事物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2.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突破重、难点。
教学过程:一、走进生活,静听自然之声(1)大自然是一座神奇的音乐厅,那里有各种美妙的声音。
你们听,放课件。
(2)你听到了什么?(3)你们的小耳朵可真灵,清朝有一位诗人张潮,他特别喜欢倾听大自然中的声音,他还把听到的写成了一首诗,叫做《听声》,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听声。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走进古诗,初读古诗1.下面请同学们认真听老师读这首诗,听清每个字的读音。
翻开书91页。
2诗人涨潮用了41个字就写出了自然界美妙的声音,下面请同学们自由地读一读,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谁愿意读给大家听?三、走进游戏,学习生字学习第一句诗:那么作者都听到了那些声音呢?课件出示第一句诗。
春天听到了什么声音?夏天听到了什么?1.学习生字蝉(1)学生汇报听到了蝉声。
出示生字卡拼读蝉是翘舌音,贴字卡。
(2)点课件,这就是蝉,它是一种昆虫,你有什么办法记住它?(3) 学习“单”字,出示生字卡,拼读反义词“双”,组词这两个字我们认识了,老师还给你们带来了一个新朋友,(点课件) 螳螂,关于这两个动物还有一个成语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听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子。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跟随诗人一起感受四季之声。
3、热爱美丽的大自然,愿意探索自然界奇妙的声音。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重、难点:
教学过程中,学生兴趣的激发和持久保持是重点。
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发挥主观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信和自主识字能力,发挥学生学习潜能是难点。
教学过程:
一、导课。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老师要带你们去看看美丽的大自然,老师这儿不光搜集到了大自然中的图像也搜集到了声音。
所以你们不仅要仔细看,还要认真听。
等会老师有问题要问。
(播放课件)出示问题:你们听到了哪些声音?。
(生回答)师:其实自然界中还有很多美妙的声音,我国清朝有位诗人,名叫张潮(板书:清张潮)。
人们称他为听声大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他写的《听声》这首诗,看诗中都写到了哪些声音。
二、新授。
1、师配乐范读古诗。
2、学生借助拼音自读古诗。
教师提出要求:(①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②找到诗中都写了哪些声音,画出来。
)
3、请学生在诗中圈出本课的生字。
然后读一读,记一记,等会老师要考考你们。
看谁记字最有方法,记住的字最多。
4、找生说记住了哪个字及记字方法。
师:同学们的识字方法都很好,像"松"字、"涧"字我们都可以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来记。
大家仔细观察"蝉、松、琴、箫、涧、瀑"这六个字。
它们都是形声字。
记住了字音字型,我们还要明白字义。
谁能用这些字组词,说话呢?
5、同学们说的真好,下面我们要把这些字放回到课文中,来进一步理解它们的意思。
三、利用多媒体进一步理解字义,感受古诗意境。
1、课件出示蝉的图片。
师:这就是蝉。
雄蝉一般在气温20℃以上开始鸣叫,在气温达到26℃以上时,雄蝉就一起叫起来,因为四季中最热的就是夏天,所以蝉声也就成了夏天特有的声音,再看看作者在其它三个季节找到的最有特点的声音又分别是什么呢?我们一起来读一下古诗的前两行就知道了。
(齐读前两行)
2、课件出示琴。
师:琴在诗中指"古琴"。
想听听它的声音吗?好,我们就一起来体会一下松下听琴的意境。
把自己想象成图片中的人物。
正坐下松树下,听着悠扬的琴声。
3、琴声是悠扬的、悦耳的,我们再来看看另一种乐器-箫。
课件出示箫的图片。
师:箫是用竹管做的直着吹的乐器,因此"箫"字为"竹"字头。
我们再来听听"箫"的声音,感受一下月下听箫的意境。
"松下听琴,月下听箫"多美的意境啊。
那我们就美美的把这句读一遍。
4、"松下听琴、月下听箫"感觉是那样的美,那么"涧边听瀑布,山中听松风"又将是一种怎样的感觉呢?下面老师就带着你们去听一下。
5、课件出示瀑布图片、视频。
师:谁能说说瀑布的声音是什么样的?(雄壮、宏大、有气势)那么这句我们应该怎样读呢?(读得稍重一些)
6、课件出示松林的图片。
师:好大一片松林啊!那当风吹过松林,我们又会听到什么样的声音呢?(课件播放)(声音很低沉、很宽广、似乎掩盖了一切)我们在读"山中听松风"这句时,要把"松风"这个词读得稍重一些。
师:涧边的瀑布、山中的松风。
声音是有气势的,是浑厚的。
我们就用稍重一些的语句读出这两句诗。
7、听这么多声音,看诗的最后一句,作者说什么?--觉耳中别
有不同。
是说春、夏、秋、冬,四季所听声音不同,在松下、月下、涧边、山中听到的声音也不相同。
那么老师要问了,在春、夏、秋、冬四个不同季节之中,你听到过大自然中的什么声音呢?师:看来,同学们都是用心之人。
在以后的生活中,相信你们会听到更多、更美的大自然之声。
四、巩固活动。
下面我们来休息一下,做一个小游戏。
(课件出示,听声读词)先听声齐读,在开火车读。
五、指导学生美美的读文,在赏心悦目的画面的陪伴下,走近大自然美妙的声音之中。
六、布置。
刚刚同学们已经说过了春、夏、秋、冬听到的大自然的声音,那么课后请你画一画春、夏、秋、冬你看到了哪些大自然中的景物,下节课我们来交流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