欠发达地区农村信用社改革效果评析_通辽市个案

合集下载

农村信用社改革现状评析与对策建议

农村信用社改革现状评析与对策建议

农村信用社改革现状评析与对策建议农村信用社是我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村金融的基础力量,特别是在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基层网点从农村部分撤出的新形势下,农村信用社在服务“三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方面的地位、功能和作用显得尤为突出。

自2003年下半年启动农村信用社改革以来,全国已有29个省(区、市)展开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工作。

准确了解农村信用社改革现状,针对改革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积极探索对策措施,对于发展农村金融以及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目标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农村信用社改革现状评析两年多来,通过充分调动地方政府、农村信用社、农民以及各方投资人的积极性,改革整体进展顺利,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1、支农力度有所加强,但追求效益与服务“三农”矛盾仍很突出。

通过改革,农村信用社能够坚持服务“三农”的宗旨,以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为基础,不断推出新的贷款品种,加大支农信贷资金投放力度,有力的支持了农村经济发展。

但由于农村信用社的组织形式可以“自主选择”,在股东追求利益最大化的情况下,农村信用社自发地向股份制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合作银行发展的商业化、城市化倾向开始显现,从而导致股东利益最大化和国家要求农村信用社支持“三农”建设的矛盾凸显出来。

这种倾向和矛盾的积累,不仅潜伏着金融风险,而且加重了支农融资难度,不利于农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从根本上有悖于农村信用社服务“三农”的宗旨。

2、产权和组织形式改革顺利推进,但产权关系仍然不够明晰。

不同地区、不同经济环境、不同经营状况的农村信用社,按照“明晰产权关系、强化约束机制”的总体目标和“因地制宜,区别对待,分类指导”的原则,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和外部条件,都基本找到了符合自身特点的产权模式和组织形式。

多数农村信用社组建了以县(市)为单位的统一法人机构,有条件的则组建了农村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银行。

但从掌握的情况看,农村信用社产权改革还停留在对旧体制上的修修补补上,“由谁出资、由谁管理、出了问题谁负责”的问题尚未真正解决。

金融支持欠发达地区 农牧业产业化的思考--通辽市个案实证

金融支持欠发达地区 农牧业产业化的思考--通辽市个案实证

融 无法 满 足农 牧业 龙 头企 业 的资 金需 求 。其 次 , 农 业 银行 在 收缩 网点 的过程 中 . 款审 批权 限 也逐 级 贷 上 收 , 级 以 下 网点 往 往 只 有 资 金组 织 权 、 款 调 县 贷 查权 和 回收 权 而无 审批 权 . 信贷 机 制 的不 完善 与集 权式 管 理 模 式 。使其 基 层 网点 成 为 “ 存 机 器 ” 吸 。
企 业 带 动 能力 显 著 增强 。 龙 头 企业 带 动 下 . 牧 在 农
化 龙头 企业 贷 款条 件 较苛 刻 , 求 其 资信 等 级在 A 要 级 以上 , 于 申请 中长期 贷 款 的龙 头企 业要 求 有不 对
低 于项 目投 资总 额 2 %的资 本金 。 由此 , 策性 金 0 政
市规 模 以上加 工企 业 销售 收入 的 5 .%。 75
f 1 辽 市金 融 部 门 对 农 牧 业 产 业 化 发 展 给 予 二 通
通 辽 市 农 牧 业 产 业 化 发 展 及 金 融 支 持 现 状
了很 大支持 . 尤其是 农 信社 在人 行 支农再 贷 款 的支 持 下. 农牧 业 产业 化贷 款 比重稳 步 增长 。 总 的看 , 但
审视
( 通辽 市 紧紧依托 本 地 区农 副产 品 的资 源优 一)
还存 在 一 些值得 注意 的 问题 : 是 支持 农村 经 济发 一
势 , 变原 来传 统 、 效 的种 养 方 式 , 出发展 优 势 改 低 突
主 导产 业 和特 色产 业 。 育 出 玉米 化 工 产 业 、 培 肉食 品加 工 产业 、 色产 业三 大优 势 产业 群 。一是 重 点 特
31 ・
I NNER M0NG0U A B ANKI NG RES EARCH

对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信用社发展问题的思考

对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信用社发展问题的思考

银行业金融机构 网点覆盖率和金 融供 给不 换现象越来越多 ,形成了较大的风险。如
二 是 采 取 多 种 办 法 ,有 效 化 解 历 史
三 金 融 服 务 公 司模 式 。承 担 对 基 层 法 人 社
的服务职能 ,如产 品开发 、网络建设 、信 息咨询 、资金清算 、人员培训等业务 。其 分 ,与其他农村金融机构相 比,农 信社有
深 厚 。农 信 社 从 成 立 到 现 在 已经 走 过 了 5 6 四联 合 银 行 模 式 。该 种 模 式 是 从 下 往 上 持
政 府 ,省 级政 府 对 全 辖 农 村 信 用 社 的 管 理 平 台 全部 建 立 ,并 且 出 现 了股 份 制 、股 份 合 作 制 、合 作 制 等 多种 组 织 形 式 。
对经济欠发达地 区 农村信用社发展 问题 的思考
口 朱学锋 /文
省联 社 改 革模 式 主体 方 向是 建立 现
必须 坚持 以服务 “ 三农” 为主线
村 金 融 体 制 改 革 已成 为 其 重 要 的 组 成 部
的健 全等项改革 ,资产质量 、盈 利能力 、
改变 ,有 的 自身生存还非 常的困难 ,就 目
前 的现 状 而 言 ,如 按 照现 代 金 融 企 业 的标
伴 随 着 新 农 村 建 设 的 不 断 推 进 ,农 服务水平有 了明显提高 。
代 金 融 企 业 。 目前 有 几 种 改 革 模 式 可 供 选 择 :其 一 持 股 公 司 模 式 。 由企 业 法 人 、 自
然人按照 《 司法 》的规定发起设立 ,按 公 股权 比例行使相应权力 。其二统一法人模
式 。 如 筹 备 中 的重 庆 市 农 村 商 业 银 行 。其

欠发达地区农村信用社改革效果评析——通辽市个案

欠发达地区农村信用社改革效果评析——通辽市个案
I NNE R MONGOLI A F NANCI I AL
2 1. 00 6 0
—区 农村信用社改革
通 辽 市 个案
包诺 民
f 国人 民银 行 通 辽 市 中 心 支行 中 通辽 0 80 ) 2 00

内 容 摘 要 : 村 信 用社 是 我 国金 融 体 系的 重 要 组 成部 分 , 农 村 金 融 的 基 础 力量 。 别 是 四 大 国有 商 业 农 是 特
作 为 传统 营销 渠道 的补 充 , 一 些 操 作 简单 、 险 把 风
人才 , 快造 就一 支 懂业 务 、 管 理 、 尽 会 善营 销 的复合 型的人 才 队伍 ,是 发展个 人 金融 业务 的首 选工 作 。
这 就要求 , 一是 做好 对客 户 经理( 营业 经理) 的培 训 。
应 个人金 融业 务发 展 的需要 。
的组合 , 针对 离退 休人 员 的零存 整取 和 养老保 险 如 组 合 。二要 加强 信贷 类产 品 与代 理类 产 品的组 合 ,
( 加 大 营销 力度 。 四) 首先 , 要确定 恰 当 的营销策
如住 房 贷款与 房屋 财产保 险 的组合 。 三要 加强将 传
瑟 用社 改革 中存 在 的 主要 问题 , 并针 对 性 地 提 出有 关 对策 建 议 。


关 键 词 : 融改 革 金
农 村信 用社
改革
评析
甍 毒≮ % 甍 臻 嚣译棼I 毫毽 ÷ 键赣 § 囊 譬键棼甏 罄《 蚤 薯| l 甏鬻 臻 疆 § 螽 甏 | 琶罄 蘩 弦羁 棼 | 露 ~ 鼍 稳 稳 l 赣臻 誓 l g |薯 叠 l 露 骥 魏 毽 尊 z 毪 s 鞔赣 琵 § 甍 甏 蛰 巷≈ 点 尊嚏糍| 罄 鼹 爨甍 冀 I 錾

欠发达地区农村信用社走出贷款利率旧模式的难点与策略

欠发达地区农村信用社走出贷款利率旧模式的难点与策略
难 点之 二 : 行政 手段 刚性 定 价 。在 实 际 工
广 角
率 旧模式 。农村信用社 如何合 理进行贷款定 价, 走 出贷款利率 旧模式 , 是农 村信用社改革 的关键 环节 , 需要 高度 关注 。 农 村信 用社 利率市 场化 的难 点 难 点之 一 : 利 率 市 场化 意 识 弱 。在 长期 的 利率管制条件下 , 农村信用社习惯 了服从上级
银行无法准确驶入健康发展的轨道。 所 以建议要适 当放宽对村镇银行 的规模 控制 ,给予村镇银行一个 良好的发展环境 , 让
村镇银行能够持续发展 , 发挥其新型农村金融 机构 的作用 , 致力于民生建设 。对改变农 村金 融环境 , 完善农 村金融体系 , 促进 当地经 济发
展 作 出应 有 的贡 献 。 ( 二) 再 贷款 应 多倾斜 村镇银 行 。村镇 银 行
内蒙古金 融研 究 2 0 1 3 . 0 2
据市场供求 、资信状况适 时做 出相应调整 , 使 其对利率敏感 的资产负债额与期 限匹配关 注 程度脱节 , 实际执行 利率与 当地经济发展水平 割裂 , 甚 至形成霸王条款 , 不 利 于 经 济 金 融 平 稳发 展 。 难点之三 : 利 率 定 价机 制 不 够 完善 。制 度 建设 明显滞后 于现在的农村信用社改革进程 , 自上而下没有设置贷款利率定价管理部 门。管 理机构 的缺失 ,在 主观上缺乏系统领导 和支
无 法 满足农 牧 区对 于资金 的需 求 ,更会 使 村镇
于上述诸 多原 因村镇银行存贷款增速缓慢 , 导 致 村 镇银 行 在 支 持农 牧 区经 济 遇 到许 多 困难 , 单 靠 村 镇 银 行 一 己之 力 无 法 改 变 农 牧 区金 融 环境 、 解决农牧 民贷款难 问题。人 民银行的再 贷 款政 策 应 多倾 向于 村 镇银 行 , 实行 再 贷 款 优 惠利率 ,不仅是加大对村镇银行 的扶持力度 , 同时也加 大了对农牧 民改善经 营和生活水平 的力度 。 ( 三) 加 快现 代化 基 础 设 施 建设 , 不断 壮 大 村镇银 行 发展 实力。 一是 在牧 区乡 、 苏 木金 融 空 白点地 区设 立 网点 ,扩 大服 务半 径 。二 是创新

对当前农村信用社改革发展中存在问题的分析

对当前农村信用社改革发展中存在问题的分析

对当前农村信用社改革发展中存在问题的分析第一篇:对当前农村信用社改革发展中存在问题的分析对当前农村信用社改革发展中存在问题的分析近几年来,农村信用社在改革发展中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由于受产权制度、管理体制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仍积累了大量的历史包袱,并日益表现出了一些问题,制约着农村信用社自身的改革发展。

因此,本人试结合湖南省靖州县农村信用联社的实际作如下分析,以正视问题,分析成因,探讨对策,促进工作。

一、存在的困难(一)资产质量差。

湖南省靖州为湘桂黔接边处的经济欠发达革命老区县,不良贷款居高不下始终是困扰农村信用社可持续发展的一大顽疾。

主要表现在:一是农村信用社进不了票据兑付条件“门槛”的不良贷款仍然沉积较多,票据兑付后历史包袱仍然较重,不良贷款总量仍然很大。

二是涉政类贷款因社会牵涉面广,情况复杂,清收困难。

如该县由政1府协调贷款支持的某水泥厂,长期拖欠信用社贷款2530万元,拒绝接受贷后检查,政1府出于维稳在未通知信用社参与的情况下,将其改制,造成债务悬空,使信用社处于被动尴尬局面。

三是贷款管理机制不合理,粗放型经营,形成不良贷款前清后增现象。

由于贷款调查不充分,信息采集不完全,存在项目评估凭经验和感觉,质量不高。

且抵押物变现和处臵难,潜在不良资产随时有可能出现反弹。

目前,该县信用社账面不良贷款余额占比高达16.71%,但不含正常贷款中潜在的不良贷款7182万元,不良贷款反弹的风险增加,清收的压力加大。

(二)历史包袱重。

2012年11月末,该县信用社有历年挂帐亏损余额1982万元,财务包袱800万元,拨备缺口为2418万元,拨备覆盖率仅为28%,资本充足率为2.21%,远低于银监部门监管标准。

其原因主要是因不良贷款清收和处臵难,导致经营效益上升难;其次是待处理财产损失和历史遗留应收款难收回,主要是垫付诉讼费和改制、倒闭企业应收利息等,无法收回。

(三)竞争实力弱。

农村信用社因主要从事涉农金融业务,比较效益低,且自负盈亏,靠自身积累难以在短时期内改变基础设施差、服务手段落后的状况,致使农村营业网点电子化程度不高,业务品种单一,技术含量低,创新能力弱,整体社会形象差,以致业务拓展难,优质客户流失多等问题。

农村信用社改革成效分析及存在问题的政策建议

农村信用社改革成效分析及存在问题的政策建议

银行系统调研报告:农村信用社改革成效分析及存在问题的政策建议农村信用社改革是农村金融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改进农村金融服务,直接关系到农村信用社的稳定健康发展,直接关系到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稳健运行,直接关系到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的大局。

当前,连云港市农村信用社正处于深化改革阶段,总体上看取得了一定的阶段性成果,但也存在许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亟待改进。

一、农村信用社改革的积极效应伴随着农村信用社改革,连云港市农村信用社全部实行了以县(区)为单位的农村信用社统一法人体制,取消了基层乡镇信用社的法人资格,整合成为5家联社。

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工作,政策支持很大,涉及到财政、税收、资金等方面,实施这么多扶持政策的一个主要目标是想“花钱买机制”,使农村信用社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法人企业。

在这个改革价值目标的导向下,实行扶持政策与改革的效果紧密挂钩,有力地促进了全市农村信用社管理体制的变革。

(一)法人治理结构逐步改善,经营机制得到转换。

一是法人治理框架初步建立。

各农联社已构建了以股东代表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及高级管理层(主任)为主体的法人治理结构,并明确了各自的职权范围和责任、运行程序及议事规则,股东大会、理事会、监事会召开比较正常,相关决策、执行和监督机构已投入运作。

二是产权关系基本明晰,资本补充机制得到健全。

全市农联社按照“股权结构多样化,投资主体多元化”原则,稳步推进增资扩股工作,以原有社员为基础,广泛吸收辖内农户、个体工商户、企业法人和其他经济组织入股,同时兼顾大股东、小股东、法人股东与自然人股东的权益,设置比较合理的股权种类、结构及投票权。

三是经营机制转换开始启动,内部改革取得一定进展。

各农联社对其分支机构进行重新整合布局,同时对原内设职能部门进行全面改革,合理设置了管理部门。

从全市各金融机构引进管理型人员,充实现有管理人员队伍。

(二)经营实力明显增强,竞争能力和抗风险能力不断提高。

通辽市农村信用社改制与发展问题研究

通辽市农村信用社改制与发展问题研究

通辽市农村信用社改制与发展问题研究摘要:通辽市是拥有内蒙古自治区重要牧区的地级市,农牧民人口占当地总人口及农牧业占当地产业总数的比重相对较大,信用社作为重要的农牧区金融服务力量,其金融服务提供能力的增强和自身的健康发展,对该地区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有着极大的影响。

近年来,通辽市农村信用社的改制深层次推进以及组建农村商业银行的目标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本文主要通过整理分析实地调研中所得到的通辽市农村信用社改制中所遇困难和阻力,针对性地给出推动通辽市信用社改制进程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通辽市农村信用合作社改制注:该论文受内蒙古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大学生科研奖励基金项目资助,课题号(2013J004)农村信用合作社作为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基础,是支撑我国农牧区经济发展的基础性金融力量。

因此,深化推进农村信用社改制工作,不仅关系到农信社自身稳定健康稳定的发展,还关系到我国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的大局。

通辽市作为拥有自治区重要牧区的地级市,农牧民人口占当地总人口及农牧业占当地产业总数的比重相对较大。

且近年来该地区以(肉牛羊)项目为特色的产业发展迅速,2012年通辽市农牧民人均纯收入8501元,增速为17.81%名列自治区榜首,但农牧民人均收入的绝对值并不是很高。

今后,随着该地区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的不断提高及农牧民收入水平的不断增长,农牧业产业和农牧民群众对金融服务的需求方向将会出现较大幅度的转变。

现阶段作为通辽市各旗县地区金融主力军的农村信用社将面临不断加大的全面性金融服务需求的压力,农村信用社改制问题不容忽视。

一、通辽市农村信用合作社发展现状在以上几家农村信用合作联社中,改制进程发展较快的为科尔沁区农村信用合作联社。

科尔沁区联社下辖营业机构100个,其中:信用社26家,营业部1个,信用分社36个,储蓄所37个;在编员工1108人。

截至2011年末,资产总额52.12亿元,负债总额49.55亿元;各项存款47.93亿元,各项贷款余额29.77亿元,不良贷款66.095万元,占比22.20%;所有者权益2.57亿元,其中:股本金1.79亿元;2011年实现营业收入3.8亿元,净利润4.300万元;五级分类不良贷款6.6亿元,不良贷款率22%,资本充足率7.17%,拨备覆盖率47.78%。

欠发达地区农信社信贷扩张问题个案研究

欠发达地区农信社信贷扩张问题个案研究
社提供 信贷 支持 。以 白城市 6年来 农业 生 产资 愿 , 入 大量缺 乏安 全保 证 的非农 贷 款 , 金 需求 和信 贷投放 比较 来看 ,农 业生 产 资金需 求 逐年 形成 的信 贷风 险 。 增 加 、 贷投 放随之 逐年 递增 , 贷资 金 占农业 总 投入 信 信
( ) 离支农 方 向 , 二 偏 导致 农 民贷 款难 。 在 市场 经济 条件 下 ,规模 对商 品 生产 者来 说 是一
只 但 由于 自有资 金不 足 , 只能 靠大 量外 拆 资金 投放 贷 款 , 个 十分重 要 的经 营理念 。从规模 报 酬论 的 角度来 说 ,
以增加 业务 收 入 ,增强 竞争 能力 ,改变 竞争 中被 动局 有达 到一 定 规模 , 能保证 获利 , 随 着规 模 的逐 步扩 才 并 面 。其 结 果高 风险 、 大额 度 信贷 投放 , 仅 改变 了农 村 大 , 不 收益 才 能逐渐 增 加 。但 是 , 村 信用 社 受资 本 充 足 农
设 社会 主义新 农村 的 目的 , 确保 农 民都 富裕起 来 ; 是 解 遇 抢 占信贷 市场 , 大市场 份额 , 扩 以谋 求 生存 : 目前 , 商 决 农 民种 地最 基本 的 问题 ,既是农 村信 用 社 的重要 职 业 银行 无论 是硬 件还 是软 件建 设都 远远 超 过农 村信 用 责, 也是农 村信 用社 的一项 政 治任务 。 由此 而 产生 了一 社 ,特 别是 电子 化 网络优 势使 其业 务 的拓 展能 力 大大 些 贷款 的发放具 有盲 目性 和扶 贫性 质 ,甚 至有 的贷 款 增 强 , 占据 了地 区存 款 和代 理 、 兑 、 算 等 中 间业 务 汇 结
基 础薄 弱 , 民 自筹 资金 和政 府 部 门投入 , 远不 能满 府将 目光 只能 瞄 向具 有地 方 性 、信贷 自主权 较 高 的农 农 远

欠发达地区农村信用社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欠发达地区农村信用社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欠发达地区农村信用社存在的问题及建议【摘要】欠发达地区农村信用社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已严重制约了信用社的生存和发展,形成了“一农”难以支“三农”的格局。

如何有效地改善经营状况,提高自身经营效益,更好地为农村经济发展服务,在当前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欠发达地区农村信用社经营问题建议近几年,随着国有商业银行基层机构逐步退出农村市场,农村信用社的地位日益提高,作用日益增强,已成为欠发达地区农村金融体系中最重要的正规金融机构。

但由于自然条件、经济基础和生产力水平等方面的制约,欠发达地区农村信用社在经营中遇到更大的困难。

提高欠发达地区农村信用社的经营效益对于农村信用社的稳健经营和良性发展、支农作用的充分发挥以及农业与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欠发达地区农村信用社经营中存在的问题1、存贷款余额规模较小一方面,经济欠发达地区经济基础薄弱,工业比较落后,农村经济主要以农业为主,农民收入水平低,农村信用社的存款余额较少。

另一方面,过小的权限明显束缚了基层信用社的手脚,联社把信用社资金调度、贷款发放、内部控制、固定资产购建、人事安排、劳资管理统统纳入其管理范围内。

同时,基层信用社领导的“惧贷”心理,使得贷款余额规模更小。

2、收益水平低且不稳定由于欠发达地区服务半径大,生产力不发达,以一家一户的传统种植业生产为主,农村信用社存贷款业务呈现出额度小、笔数多的特点,业务十分分散,导致经营成本相对较高。

信用社资金绝大部分来自居民储蓄存款,储蓄存款中定期存款又占相当比重,定期存款利率上调,资金成本大幅提高,加大了农村信用社经营成本。

在贷款结构中,对利率敏感的短期贷款占了绝对比重,其收益也必然降低。

再加上农业生产资金周转慢、风险大、贷款损失多,造成农信社收益水平低且不稳定。

3、放贷风险较大其一,为了扩大业务经营范围,信用社的代办点深入到村这一级。

信贷员大多没有受过专业培训,在无序竞争中不惜花血本组织存款,贷款则以对方所给好处的多少为准则,存在严重的“人情贷款”甚至“贷款回扣”现象,放出的贷款容易出现逆向选择。

欠发达地区农村信用社面临的困境与对策

欠发达地区农村信用社面临的困境与对策

欠发达地区农村信用社面临的困境与对策欠发达地区农村信用社面临的困境与对策摘要:目前,欠发达地区农信社面临的困境比较突出,已成为较为普遍的现象。

针对欠发达地区农信社存在的困境,分析产生的原因,提出有效解决的对策已经成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欠发达地区;农信社;困境;原因;对策目前,我国欠发达地区农村信用社(以下简称农信社)面临困境已经成为较为普遍的现象,已经严重影响到这些地区农村经济发展和农信社自身的发展。

如何化解欠发达地区农信社困境的问题,已经成为当前迫切解决的重大问题。

一、欠发达地区农信社面临的困境及原因分析(一)欠发达地区农信社面临的困境1. 资本金率低下,资金积累能力有限农信社是专门用于服务“三农”的集体性质、自负盈亏的金融企业。

用于信用放贷的资金来源主要是依靠农信社自身的积累、会员入股的股金、吸收的社会闲散存款。

农信社筹集的资金一般流动性比较差,如果在一定时期内找不到安全、盈利的贷款项目,则造成高成本和负债率高。

通过对欠发达地区――四川省达州市部分农信社的调查发现,农信社自有资金不足的占到该市全部农信社的85%以上。

其中,资本金率在4%以下的占全部农信社的70%左右,资金负债的占60%以上,95%左右的农信社不良贷款率没有达到银监会的规定要求。

2. 贷款资金严重不足,信用放贷规模萎缩由于农信社经营规模小,难以整体组合,使农村资金投放贷款严重不足,很难满足欠发达地区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大规模资金需求。

以四川省达州市农信社为例,2012年,农信社用于投放的贷款额只能满足贷款需求的20%左右,全市农村中只有10%左右的农户能够从农信社获得贷款,只能满足需求贷款额的50%左右,并且主要是5000元以下的贷款,10000元以上的贷款很少。

这种现状在欠发达地区农信社及农村中是普遍存在。

3. 农信社亏损严重,难以维持生存近些年,欠发达地区农信社亏损趋势日趋严重。

以达州市辖区的达县为例,近几年有1/3的农信社已经关闭,现有的24家农信社中50%左右的农信社亏损。

对欠发达地区农村信用社运行效率的分析

对欠发达地区农村信用社运行效率的分析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迁, 产权制度及治理 结构 问题 未能得到 有效解 决, 其运行 效率较低 。结合在江 西若干县 ( 的调 查, 区) 对欠发达
地 区农 村 信 用 社 运 行 效 率 进 行 了分 析 , 并提 出 了提 升 农 村 信 用社 运 行 效 率 的 对策 建议 。
关 键 词 : 村 信 用社 ; 权 制 度 ; 理 结 构 ; 行 效 率 农 产 治 运 中 图 分 类号 :3 3 9 F2 . 文 献 标识 码 : A
文章编 号 : 7 — 5320 )3 06 — 4 1 1 62 (06 0 — 02 0 6
对欠发达地 区农村信用社运行效率 的分析
吴 志 远
( 中共 江 西 省 委 党校 , 西 南 昌 3 0 0 ) 江 30 3 摘要 : 农村 信 用 社 改 革及 其 运 行 效 率是 当 前 中 国金 融界 的一 个 重要 课 题 , 村 信 用 社 运 行 效 率 的 高低 依 赖 于改 农 革 的主 导 力 量 及 其 模 式 的 具 体 选择 。 中 国农 村 信 用 社 已经 历 了 多次在 政 府 主 导 下 进 行 的 反 反 复 复 的体 制 性 变
点 , 今 已 在 全 国 范 围 内展 开 。 对 于 新 一 轮 农 信 社 改 革 至
供 求 缺 口 日益 扩 大 的 背 景 下 提 出 的 , 为 农 村 信 贷 市 场 作 主 力 军 的 农 村 信 用 社 必 然 成 为 了 改 革 的 焦 点 。江 西 是 首 批开展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 的省份之 一 , 自试 点 以来 , 我
维普资讯
第 5卷第 3期
20 0 6年 9月
江西农 业大 学学报 ( 会科 学版 ) 社

欠发达地区农信社中间业务分析

欠发达地区农信社中间业务分析

欠发达地区农信社中间业务分析在当前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推动下,中间业务已日益成为农村信用社增加经营收入的重要途径,其发展水平成为衡量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准。

但基层信用社创新品种少、速度慢、效益低,与商业银行相差较大。

如何针对农信社的经营状况,依托自身特点,在不脱离服务“三农”经济的基础上继续发展中间业务。

重点分析了贫困地区农信社中间业务发展趋缓的原因,并提出了拓展中间业务的对策。

标签:欠发达地区;农村信用社;中间业务1 欠发达地区农村信用社中间业务发展现状1.1 中间业务的共同特点所谓中间业务,是指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在资产业务和负债业务的基础上,不运用或较少运用其资产,以中间人或代理人的身份为客户办理委托、担保、租赁、代理融通、信息咨询、银行卡和资产交易等,并收取手续费的业务。

中间业务不等同于表外业务,它的外延比表外业务要广得多。

从种类划分上看,包括结算性中间业务、担保性中间业务、融资性中间业务、管理性中间业务、衍生金融工具业务和其他中间业务等。

其共同特点:一是不运用或不直接运用自己的资金,业务活动不涉及信用社资产负债总额的变动,只是利用在技术、管理、信息、机构网络和信誉等方面的优势开展业务;二是以接受客户委托方式开展业务。

在大多数情况下,中间业务是一种委托业务,而非自营业务;三是中间业务具有高盈利性和低风险性,收入来源于各种稳定的手续费和佣金;四是种类多、范围广,随着社会经济生活的变化和金融不断创新而增加。

1.2 中间业务的主要表现方式(1)代理业务。

一是代收付业务。

属于附加值较低的低端中间业务,业务量小,笔数多,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

但是农村信用社点多面广,在当地有很好的人力优势和地理环境。

欠发达地区农村信用社积极发展垄断性、行政性收费行业,代收税费、水电费、手机费等各类费用,为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和厂矿企业代发工资;二是代理证券和保险等业务。

部分农村信用社和证券公司合作开展证券转账业务,与保险公司合作,开发适合农村市场的险种。

西部欠发达地区农村信用社改革

西部欠发达地区农村信用社改革

西部欠发达地区农村信用社改革作者:张越来源:《时代金融》2013年第33期【摘要】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与发展过程中的不断改革,在我国的金融体系之中,农村信用社成为了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对于经济的发展尤其是西部欠发达地区经济的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但是,不可否认,在改革的过程中存在着很多的问题。

本文将对西部欠发达地区农村信用社改革中的问题以及对策进行阐述。

【关键词】西部欠发达地区农村信用社改革问题及对策近几十年以来,在西部欠发达地区,农村信用社一直深深地扎根于此,在西部欠发达地区的金融体系中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但是由于西部欠发达地区自身由于经济等各方面所存在的问题,也导致出现了农村信用社的存贷款余额没能够形成规模,此外,在西部欠发达地区的经验成本也是非常高的,不能够保持收益的稳定性,同时在西部欠发达地区人才的缺失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所在。

一、西部欠发达地区农村信用社改革中的问题(一)在信用社的存贷款余额方面,规模较小,放贷风险大导致出现此方面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第一,西部欠发达地区经济落后,发展模式单一,尤其是工商业比较落后,主要以农业、牧业为主,加之西部地区自然条件也较为复杂,所以致使人们的收入水平低,农村信用社的主要存款来源也只是以当地人们的存款为主,这一状况下的存款规模是较小的;第二,经济不发达,相应的会很大程度地影响教育,因此,西部欠发达地区人们的文化素质水平也是很低的,受传统思想的影响也是十分严重的,所以,人们思想中存在的“惧贷”心理无疑也会影响到贷款的规模。

据统计,在内蒙古地区的一千多个信用社以及联社营业部中,有二分之一的信用社的存额达不到500万元,三分之二的达不到1000万元,这使得信用社都不能够达到正常运转的水平。

正是由于西部欠发达地区的农村信用社的存款余额规模很小,并且缺乏多样化的补充渠道,少量的社员入股等方式也不能够弥补资本金不足的现状,大多数的农村信用社的资本金距离国际标准甚远。

对欠发达地区农村信用社体制改革问题的几点思考

对欠发达地区农村信用社体制改革问题的几点思考

作者: 洪汝亮;苏水生;于卉
作者机构: 人民银行万年县支行,江西,万年,335500;人民银行上饶县支行,江西,上饶,334100出版物刊名: 金融与经济
页码: 53-54页
主题词: 欠发达地区;农村信用社;金融体制改革;农村经济;法人模式
摘要: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金融体制怎么改,采取哪一种方式比较适宜?是当前经济和金融界人士关注的焦点.对此,我们在总结十几年工作经验的基础上,通过结合区域经济金融实际,对当前农村信用社尤其是欠发达地区信用社体制改革问题进行了探讨和研究,并就建立县一级农村信用社法人体制的可行性进行了系统分析.。

浅论经济落后地区农村信用社存在问题研究的论文-中国经济论文

浅论经济落后地区农村信用社存在问题研究的论文-中国经济论文

浅论经济落后地区农村信用社存在问题研究的论文中国经济论文论文关键词:农村信用社;农业产业结构;法人治理结构;内控制度;资本充足率;不良贷款论文摘要:由于所处客观经济环境和自然条件的差异,经济落后地区的农村信用社在发展过程中受到制约的因素及程度远远超过发达地区,以致出现发展缓慢、停滞不前的现象。

但是,在当前国有商业银行机构逐步向大中城市靠拢的情况下,经济落后地区又更加依赖于农村信用社对经济的支持。

本文通过对楚雄州农村信用社的调查研究,分析了制约落后地区农村信用社发展的主要问题。

农村信用社是我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村金融体系的基础,它点多面广,网点遍及广大农村,在经济建设中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但由于组织体系、管理体制、政策因素等诸多方面的不完善不配套,影响了农村信用社的发展。

现根据对楚雄州中支辖内10个县市农村信用社经营发展的调查,分析制约落后地区农村信用社发展的主要问题,供大家参考。

一、基本情况楚雄彝族自治州位于云南省中部,辖10个县(市)、128个乡(镇)全州总面积29258平方公里,总人口251万,其中农业人口217万,占86.5%,全州有27个少数民族,人口占31.3%,有3个省级贫困县和1个国家级贫困县,全区农民人均纯收人为1575元,经济以农业为主,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占65%左右。

受经济落后的影响,辖内门类齐全的国有商业银行机构业务发展缓慢,经济效益下滑,为减少亏损,近年来工、农、建三家银行撤销了部分机构网点,业务出现萎缩。

2002年,辖内四家国有商业银行机构贷款出现负增长,唯有农村信用社贷款增长较猛。

楚雄州农村信用社从1952年创办第一家农村信用社开始至1958年,机构、人员、存款、贷款、股金等发展异常迅猛。

但从1958年至1978年20年问,业务发展基本处于停滞状态,甚至出现倒退现象。

1978年以后,随着工作重心的转移,农村信用社进入恢复发展时期,速度较快。

至1990年,信用社股金、存款、贷款分别是1978年的3.7、3.6和15.2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户开发出交叉式或捆绑式的新产品来吸引更多的客户,为此,一要加强传统储蓄业务与代理类产品的组合,如针对离退休人员的零存整取和养老保险组合。

二要加强信贷类产品与代理类产品的组合,如住房贷款与房屋财产保险的组合。

三要加强将传统业务向新兴个人理财业务的转化,如个人理财业务与外汇、保险、基金、债券和股票等密切联系,真正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

此外,可以依靠网络技术加强对网上银行、电话银行、手机银行等电子金融产品的开发。

这种立体多角化的个人金融新产品有利于提高农信社在市场上的盈利能力,争取更大的市场份额,满足客户对金融产品多样化的需求。

(三)大力提高个人金融业务从业人员素质。

个人金融业务的发展离不开专业化的个人金融业务人才,尽快造就一支懂业务、会管理、善营销的复合型的人才队伍,是发展个人金融业务的首选工作。

这就要求,一是做好对客户经理(营业经理)的培训。

人力资源部门要和会计结算部门、内控管理部门配合,加大对客户经理的培训力度,提高客户经理的业务水平和营销技巧。

二是做好对一线员工的培训。

培训重点是提高一线柜员业务规范化操作水平及风险防范能力,健全激励约束机制,对员工进行有效的监督和考核,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以适应个人金融业务发展的需要。

(四)加大营销力度。

首先,要确定恰当的营销策略。

农信社在开展个人金融业务时,营销策略和手段的选择将变得尤为重要,通过对环境的客观分析和对客户的市场细分,选择适当的目标市场和发展战略,并针对不同的市场采用不同的产品定价和促销策略。

其次,建立个人金融业务营销网络。

对成熟型产品可以充分利用网点优势,持续、有效地开展产品营销活动;对成长型产品要把营销网点作为宣传的阵地,针对不同客户采取不同的广告投放方式,先在老客户中挖掘市场,打开销路,激发特定人群的兴趣,再向大众推广,努力提高新产品的知名度;对新开发的产品要不定期地进行宣传和促销,来吸引新客户。

另外,可以把电话银行和网上银行作为传统营销渠道的补充,把一些操作简单、风险不大的业务产品导向电话、互联网和自助机具设备受理。

第三,建立客户经理制度。

农信社可设立专门负责业务咨询、功能介绍、金融导储等工作的客户经理,有效推进个人金融业务营销管理。

(责任编辑:白莹)(校对:BY)内容摘要:农村信用社是我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村金融的基础力量,特别是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基层网点从农村部分撤出后,农村信用社在服务“三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方面的地位、功能和作用显得尤为突出。

自2003年下半年启动农村信用社改革以来,在明晰产权关系、法人治理结构、化解历史包袱、增强服务“三农”意识等方面均取得明显成效,但由于多方面因素的制约,使得改革成果明显低于预期目标,本文通过对通辽市辖区农村信用社改革工作的调查,在充分肯定信用社改革成果的同时,深入分析了农村信用社改革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有关对策建议。

关键词:金融改革农村信用社改革评析欠发达地区农村信用社改革效果评析———通辽市个案包诺民(中国人民银行通辽市中心支行通辽028000)一、农村信用社改革的积极效应通辽市辖区共有6家信用联社、1家农村合作银行,截至到2009年末,各项存款余额821342万元。

各项贷款余额641273万元,占全市金融机构存、贷款份额的21.57%和16.03%。

这次农村信用社改革,以央行票据为支点,2008年全市6家信用联社、1家农村合作银行共获得央行票据15620.85万元。

6年多来,农村信用社改革逐步深化,尤其是资金支持与改革效果挂钩的政策安排,对调动多方参与改革的积极性,促进信用社实现改革目标,发挥了重要的正面激励作用,改革成效初步显现,同时也为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创造了条件。

(一)法人治理结构日臻完善,管理体制渐趋理顺,经营管理逐步转型。

在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方面,通辽市辖区信用社(农村合作银行)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建立完善了社员代表大会、理事会、监事会和经营班子各负其责、相互配合的法人治理结构,初步建立了决策、执行、监督职能分工明确、权责统一、运作协调的运行机制,依法取消了基层信用社独立核算法人治理,合并为一个县级法人,有效解决了县级联社与基层信用社之间大小法人所形成的“不管失职、严管违法、不听不行、听了亏损”等体制不顺的问题,在理顺产权关系、完善管理体制、改进服务方式、减少管理环节、降低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效率等方面取得了明显进步。

经营粗放、管理薄弱的状况得到了明显改善。

(二)产权关系趋于明晰,扶持政策逐步到位,长期积累的历史包袱和经营风险得到初步化解,抗风险能力进一步增强。

一是初步建立起了较为明晰的产权关系,2004年通辽市辖区信用社组织人力,对老股金进行了清理和处置,重新募集了新股金。

在股权设置上,除社员股外,增设了具有风险度的投资股;股金结构分为法人股、社会自然人股和内部职工股,初步构建起了入股社员实行民主管理的股份合作制的产权关系。

二是人民银行、地方政府等有关部门认真落实改革政策,积极帮助农村信用社消化长期积累的历史包袱,扶持政策的落实取得了良好的政策效应。

首先,央行票据的发行、置换了农村信用社部分不良贷款和历年亏损挂账。

通辽市农村信用社获得的央行票据中,置换呆账贷款4834.45万元。

置换历年呆滞贷款6895.31万元,分别占比达到41.22%和58.78%。

其次,对亏损的信用社实行股金分红补贴政策,确保信用社股金及资本充足率的相对稳定。

再次,税收政策的支持效果明显,信用社保值储蓄贴补资金到位及时。

各级政府积极协助农村信用社清收不良贷款,帮助处置不良贷款。

到2008年末,处置已置换的不良贷款907.53万元,通过上述各方的共同努力,农村信用社长期积累的历史包袱得到初步缓解,信贷资产质量明显提高,抗风险能力进一步增强。

(三)经营机制开始转换,内控制度日趋完善,经营效益同比明显提高。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通辽市辖区信用联社建立了具有生机活力和行之有效的内部管理体系,包括法人治理、综合管理、人才资源、财务会计、信贷管理、稽核监察、安全保卫、资产保全等方面的规章制度、管理办法和业务操作流程,形成了相对完善的内部控制和激励制约机制,并在干部聘任、员工聘用、薪酬分配上引入了竞争机制,增强了经营活力。

另外,央行票据的成功发行兑付,使信用社的经营管理者和核算人员增强了成本核算意识,加强了财务管理,提高了核算质量,全体员工服务意识和经营意识有所增强,经营管理水平和经营效益明显提高。

(四)支农服务功能大大增强,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

深化改革使农村信用社的资金实力明显增强,大大提升了其支农实力,使农村信用社作为农村金融主力军和联系农民的金融纽带作用得到了更加充分的发挥。

截至2009年末,全市农村信用社农业贷款余额323821万元,比2003年增加222468万元,增长219.49%,占全市金融机构农业贷款余额的96.18%,农村信用支农服务功能的增强,有力促进了全市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2009年,全市农牧民人均收入达到5714元,同比增长14.07%。

二、当前农村信用社深化改革中面临的主要困难和问题(一)改革后的农村信用社存在“四不像”,其市场定位和经营行为使人“看不透”。

首先,改革后的农村信用社在性质上既像商业银行、又不是商业银行;在经营方式上,既不是政策性银行,又要办理相应的政策性业务;在内控制度上,参照商业银行制定但不完全参照;在市场定位上,既定位于“三农”又热衷办理城镇业务;农村信用社经营行为边缘化,信贷资金非农化现象非常严重。

其次,产权制度设计与实际情况相背离,2003年以来的信用社改革,是按照合作制或股份合作制产权形式,以县为单位统一法人分别组建县级联社或县级农村合作银行。

因此,无论是统一法人组建的县级联社或合作银行,其产权制度都是以合作制为基础的,所不同的是县级联社的产权制度在定义上是一种完全的合作制,而农村合作银行的产权制度设计是在原合作制的基础上加入了股份制成分,但这种“既是”、“又是”的设计,其实质是两个都不是,但无论是合作制还是股份合作制在改革后的实际运行中均未达到改革预想的效果。

再次,从多年“合作制”实际运作看,农村信用社系统“合作”属性基本失去。

从现实的出资人(股东)来看,入股的目的是为了保息分红,而信用社属于企业性质,商业化经营特征明显,目的是为了追逐利润。

这一点,从近年来人民银行制定的农村信用社贷款浮动利率以及部分地区信用社采取市场化利率定价方式上可以看出。

最后,农村合作银行的股份合作制产权制度设计存在着既要保证政策性支农方针又要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两难选择”在实际中难以操作,且与金融机构的企业属性和目前市场经济实际错位。

2003年6月27日国务院出台的《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方案》是指导性意见,相对宽松,强调因地制宜,强调市场风险,强调自我约束,强调明晰产权,对服务“三农”只规定了经营方向,所以一些信用社就片面理解政策,适合自身利益的就执行,不利于自身发展的就回避,当“三农”利益和自身利益发生冲突时,往往会打出“改革”的幌子。

(二)经营管理水平有待提高,“三会一层”管理模式流于形式。

一是社员代表大会作为信用社最高权力机构名不符实,社员代表大会按规定是一年召开一次,但由于对信用社管理经营情况了解不多,社员代表极少能对信用社存在的问题进行有价值的探讨和质询。

二是表现在用人机制上,联社理事长、监事长和经营主任等高管人员的产生,名义上是依法选出或按章聘任,但实际上是省联社任命产生的,选举流于形式。

三是经营情况和业绩缺乏股东和资本市场监督和审议,内部人控制现象突出。

四是监事会职责定位不清,履职乏力。

县级联社监事会由于没有常设机构,一般只设监事长,通常的做法是由稽核部门担任,由此带来的是稽核部门履行监事会职责,实质上监事会成了联社内部稽核审计的一个部门,无法有效履行监督职责。

五是“一长”独大现象普遍。

目前,农村信用社基本上都实行了理事长与主任分设,但是,部分联社仍然是理事长统管一切的“一长”独大。

六是理事长、监事长、主任三者之间的职责划分操作性差,表现为各自没有明确的议事规划和监督约束机制,在实际工作中职责不清。

七是对高管人员缺乏有效激励机制,易造成高层注重短期业绩,而忽视长期滞后风险。

(三)对信用社改革的认识存在偏差,套取央行票据兑付意向明显。

在个别地方,个别人或者个别领导,对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认识存在一定的偏差,有的甚至错误地认为,改革就是获得央行的资金支持,许多工作围绕票据兑付而开展,只要票据实现兑付,改革就大功告成。

客观上讲,农村信用社获得央行票据发行与兑付的过程,也是其化解历史包袱,完善治理结构,并最终实现改革目标的过程。

但这种正向激励政策在发挥积极作用的同时,资金支持的正向激励存在明显的消耗,相当部分地方政府和农村信用社为了达到央行票据发行和兑付的硬性指标,在通过正常手段难以取得实效的情况下,往住被迫采取降低,或异化执行质量的方式,致使相关指标水分增加,如增资扩股,不良贷款的真实性等,而对由此可能带来的新一轮风险的积累却很少关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