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性治理模式的组织创新
人工智能时代社会治理创新的理论依据
人工智能时代社会治理创新的理论依据一、整体性治理理论整体性治理最早是安德鲁·邓西尔提出来的,后来该理论的代表性人物英国学者佩里·希克斯在《整体性政府》、《圆桌中的治理——整体性政府的策略》、《迈向整体性治理》三本书中对该理论的发展脉络进行了梳理,并倡导整体性治理理念和提出整体性政府实践路径。
整体性治理的理论建立在两个背景之上:一是盛极一时的新公共管理的衰微;二是信息技术的发展,即数字时代的来临。
整体性治理理论的核心思想是整合和协调,它有效修正了新公共管理改革所造成的治理碎片化和分散化问题。
以公众为中心的治理价值取向、整体性的协同治理网络、全新的信息技术治理手段能够有效提高治理效率和效益。
整体性治理理论具有四大核心特征:第一,公共利益最大化的治理目标。
该理论倡导整合政府部门为公众提供有效便捷的公共服务,公平民主和公共利益是首要价值取向。
第二,整体性的网络状治理结构。
该理论强调在公共事务日益复杂的背景下条块状治理结构已经不能有效满足治理需求,政府、社会组织、公民个人等多元治理主体形成的网络状治理结构成为有效的治理结构,各个主体之间共享资源和团结合作从而发挥出整体性的治理优势。
第三,先进的技术治理方式。
整体性治理理论主张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作为治理手段,充分发挥技术治理的优势,促进多元治理主体间互联互通。
第四,协调、整合、信任的治理机制。
通过协调行动者之间的利益关系和合作关系来缓解矛盾冲突,推进大家对共同目标的认同,从而增强网络的凝聚力;通过整合不同治理主体、层级和功能,从而提升整体性治理水平和效益;通过增进不同行动者和组织机构之间的信任,从而促使他们联合起来共同处理治理难题。
概言之,整体性治理就是政府、社会组织、公民个人等多元治理主体在协调、整合和信任的治理机制下,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治理活动,提供便捷高效的公共服务,从而实现公共利益最大化的治理目标。
可见,整体性治理理论中所强调的公共利益最大化的治理目标、整体性的网络状治理结构、先进的技术治理方式以及协调、整合、信任的治理机制正是人工智能时代社会治理创新所追求的。
整体性治理与组织化发展:城乡结合部社会治理途径的新探索--以上海城郊S村违法建筑整治为例
一、问题提出与研究梳理
2015 年 7 月国家出台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ꎬ并于 2019 年 5 月进行了修订ꎬ该法案对城乡基层社会治理提出了明确的要求ꎻ而党的十八 大ꎬ尤其是十九大、十九届四中全会更是多次强调要建立科学化、规范化和 法制化的社会治理体系ꎮ 学界紧跟时代脉搏ꎬ顺应社会需求ꎬ展开基层社会 治理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ꎮ 对这些成果进行梳理ꎬ发现主要从社会治 理的主体内涵、社会治理的现实困境、社会治理的实现路径、社会治理的变 迁历程四个方面展开ꎮ
社会治理就是要提高社会治理水平ꎬ确保人民安 模式ꎮ 而且ꎬ当下的社会治理不再单单依靠发
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ꎻ要改进社会治理方式ꎬ激 发社会组织活力ꎬ健全公共安全体系( 十八届三
展这一前轮驱动ꎬ而是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 生态等五位一体的全面治理ꎮ[6]
中全会报告ꎬ2013)ꎮ 而对社会治理的主体研究ꎬ
具有重要意义ꎮ
运、科技创新中心ꎬ成为令人向往的创新之城、人
三、整体性治理:基层 社会治理结构的再造
文之城、生态之城ꎮ 很显然ꎬ这样的生态之城不仅 要中心城区的生态达标ꎬ城郊的生态环境综合整 治也要跟上ꎮ 另一方面ꎬ2017 年上海市的常住人
以 S 村的违法建筑综合整治为抓手进行田 口是 2302 万ꎬ离 2035 年 2500 万的人口底线只有
野观察ꎬ基层社会治理在结构上体现了明显的 200 万左右的空间ꎻ建设用地面积是 3120 平方公
整体性治理特征ꎮ 整体性治理是在对新公共管 理理论批判基础上提出的一种治理理论ꎬ针对
里ꎬ离 3200 平方公里的底线只有 80 平方公里的余 地[11] ꎮ 上海中心城区的建设用地基本开发完毕ꎬ
公共管理中存在的管理碎片化、孤岛化现象ꎬ整 只能是向存量要生存ꎬ向郊区农村要发展ꎮ 在这
整体性治理:一种新的治理机制
整体性治理:一种新的治理机制□ 费月*【摘要】摘要:整体性治理是对新公共管理理论反思和修正基础上提出的治理模式,是西方国家行政改革实践的最新成果,其核心目的在于跨越组织边界,整合各自独立的资源,实现政府的政策目标。
本文综合国内外学术界的观点,系统梳理了整体性治理理论的主要思想和框架,以期为我国地方政府公共服务改革提供参考。
【期刊名称】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年(卷),期】2010(030)001【总页数】6【关键词】官僚制;新公共管理;整体性治理众所周知,当代公共政策面临一个重大现实问题,即在政府日益依赖各种合作伙伴处理公共事务的时代,官员如何实现所期望的结果并且对公民负责,即如何实现“成本更小、服务更好”的问题。
也是从这个问题出发,英国前首相托尼·布莱尔签发的《现代化改革计划》中写道,“英国政府所面临的许多最艰巨挑战都无法轻松地适应我们传统的政府结构。
”因此“我们必须在政府之间或部门之间进行更好的协调和更多的团队合作,才能应对新世纪的挑战。
”①而新公共管理理论则正是试图去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
它追求经济、效率、效益的管理主义改革运动,极力推崇市场机制,通过借鉴私人部门的管理原则、工具和方法提高公共服务效率。
但是,在实践中,人们发现在这种以效率为导向的工具理性追求过程中“, 以自由、正义和公平等术语为代表的一些更广泛的人类价值问题正在失去它们作为评判标准的重要性,当效率的衡量成为唯一的讨论议题的时候,协商的、沟通的以及参与的功能都将失去它们的重要性”。
②本文所讨论的整体性治理(holistic governance) 则正是在批评和修正新公共管理理论的过程中发展出来的。
目前,西方公共管理学界尚未就整体性治理概念形成准确的概念界定。
作为整体性治理研究的代表人物,英国学者佩里·希克斯认为,整体性治理并不是一个新鲜的东西。
③ Perri 6.Holistic Government.London:Demos,1997;Governing in the round:strategies for Holistic Government.London:demos;1999;Towards Holistic Governance:The New Reform Agenda.New York:Palgrave,2002.政府机构之间的合作、协调和整合,不管它被叫作“协同性的、整体性的还是整合的或协调的,所有这些一直都是被政府组织看作是要追求的目标。
新时代国家安全学:构建和推动国家安全治理体系创新
新时代国家安全学:构建和推动国家安全治理体系创新国家安全是国家长期稳定发展的基石,同时也是国家政治、经济和军事等全方位发展的坚实保障。
在新时代背景下,国家安全形势更加复杂多变,安全风险日益凸显。
因此,构建和推动国家安全治理体系创新成为当前国家安全学研究的重要议题。
首先,构建国家安全治理体系需要从国家安全的本质和特征入手,把握国家安全的内涵,梳理出国家安全治理体系所要面对的具体问题和挑战。
国家安全治理体系是以党和政府为核心,整合各种安全资源、协调各方力量,建立统一的指挥调度、信息共享、联合行动、法治保障的系统工程,是保障国家安全的关键支撑。
当前,国家面临的安全问题种类繁多,内外交织,而且还存在很多新旧交替、快速变化的特征。
由此可见,构建国家安全治理体系的目标不仅是提高国家安全的水平,而且还要面对一系列挑战,以应对全球化、多极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的新形势,加强国家安全治理的适应性。
其次,推动国家安全治理体系创新需要在体制机制上进行重构,包括内部机制和外部机制,从而实现对于国家安全治理体系整体性、协订性、统筹性的提升。
内部机制包括政治机制、经济机制和文化机制,这些机制都应该要实现安全管理的目标和安全治理的要求,以保障国家安全制度运行的稳定性,建立国家安全管理体系与治理体系的统一体。
外部机制包括国际合作机制和制度机制。
相对于以往,了解国际安全形势、建立国际反恐合作机制和加强对重要国际机构的参与、提升国际社会对国家安全的认可度是摆在我们面前特别重要的任务,要及时更新自己的国家安全治理思路。
第三,我们要更好的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推动安全治理工作的变革和升级。
新时代需要推进以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云计算等新技术为核心的创新和应用。
安全治理领域里有很多具体的应用,例如减少人为错误和缩短决策响应时间长链条等都可以得到改善。
高科技手段应针对性地推广使用,加强各种安全管理模式和工作机制的创新改革,推动安全工作从传统模式转型到数字化时代。
整体性治理理论研究及应用
整体性治理理论研究及应用一、本文概述整体性治理理论作为一种新兴的公共管理理论,近年来在国内外学术界和实务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本文旨在全面系统地探讨整体性治理理论的基本内涵、发展历程、核心要素以及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分析。
通过对整体性治理理论的深入研究,本文期望为公共管理实践提供新的理论视角和指导,推动公共管理体系的创新与完善。
本文将简要介绍整体性治理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发展背景,阐述其产生的历史脉络和理论基础。
接着,本文将重点分析整体性治理理论的核心要素,包括治理主体、治理机制、治理工具以及治理目标等方面,揭示其独特的理论特点和优势。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通过案例分析,探讨整体性治理理论在公共服务、城市管理、环境保护等领域的实际应用情况,分析其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
本文还将对整体性治理理论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展望,探讨其在新时代背景下的创新方向和应用前景。
本文将对整体性治理理论进行总结和评价,提出相关建议和对策,以期为我国公共管理领域的改革和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二、整体性治理理论概述整体性治理理论,作为一种新兴的公共管理理论,其核心理念在于跨越组织边界,通过协调与整合的方式,实现政策、服务和管理的连贯性与一致性。
这一理论的核心要义在于解决碎片化问题,提升政府治理的效能与效率。
整体性治理理论强调,政府应超越传统的部门分割,构建一个全面、协调、整合的治理体系。
在这一体系中,各个政府部门和机构不再是孤立的个体,而是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共同为公众提供高效、优质的服务。
这一理论的提出,旨在解决传统政府治理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如政策冲突、资源浪费、服务碎片化等。
整体性治理理论的核心要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强调政府内部各部门之间的协调与合作,打破“各自为政”的局面;注重政策制定的整体性和连贯性,避免政策之间的冲突和矛盾;再次,强调以公众需求为导向,提供一体化、便捷的服务;通过整合政府资源,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节约。
区域公共事务整体性治理模式构建研究
区域公共事务整体性治理模式构建研究区域公共事务整体性治理模式构建研究是当前国内外学术研究热点之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区域公共事务治理问题已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而区域公共事务整体性治理模式构建研究可以提高社会管理效率,增强自治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从区域公共事务整体性治理的概念、特点和重要性以及构建研究的相关进展、存在的问题和改善建议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区域公共事务整体性治理的概念、特点和重要性区域公共事务凸显了多元化、相互依存和资源有限的特点,因此需要整体性治理。
区域公共事务整体性治理是指从贯彻整体性、统筹协调、制度完备等方面来规范管理区域公共事务。
整体性治理具有三个特点:一是涵盖两个及以上政治区域;二是涵盖有公共性质的事务或资源;三是涵盖多个政府、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之间的联合协作。
目前,区域公共事务整体性治理模式的构建已成为国内外重要学术研究热点之一。
区域公共事务整体性治理模式是对区域公共事务进行科学、全面、有效地管理的理论和实践。
区域公共事务整体性治理模式的构建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首先,区域公共事务整体性治理模式可以提高整体性的治理思维和能力。
因为只有全面了解区域公共事务的管理与发展状况,才能更全面、具体地构建整体性治理模式,避免盲目性与片面性。
其次,区域公共事务整体性治理模式可以优化公共资源配置。
整合社会各方力量,增加区域间协同合作,挖掘资源共享等潜力,更容易实现公共资源的更优化配置。
最后,区域公共事务整体性治理模式提高了区域经济、社会、人文发展的可持续性。
整合区域内各种资源及发展优势,增强政府和社会机构之间的协调合作,更有利于在经济和社会危机时期保持和提高稳定性。
二、区域公共事务整体性治理模式的构建研究进展目前,国内外学者对于区域公共事务整体性治理模式的构建研究已经取得了重要的成果。
关于区域公共事务整体性治理的构建,国内外的学者从政策意识的强化、经济协同的发展、制度创新的实验以及合作对话的开展等方面提出了相关思路和建议。
整体性治理模式的组织创新
( 组织创新 (r n aoa i oa o ) 二) o ai tn ln vtn g zi n i
一
般认 为 , 熊彼特是创新 理论的首创者 , 他认 为
创新是将一种从来没有过的 , 关于生产要素 的“ 组 新 合” 引入生产体 系。组 织创 新就 是其 中 的重要 内容
息时代相适应 的政府 治理 新模 式 , 即整体性 治理 , 它主要是针对新公共管理 带来 的碎 片化、 空心 化政府 等一系列 问题 而提 出, 强调整体与合作 , 不再 围绕特定功 能建 立组织, 而是 以结果和 目标进行组 织设 计与创 新。整 体性 治理模 式 的组 织创 新 主要体现在 以协 同为特征 的组织形态、 以结果为导 向的组 织 目标和 以整合 为核心 的运作机 制 , 同时 强调 官僚 制的组 织结
理模式 开始在西方国家复兴 。 “ 长达二十年之久 的新公共 管理改革之后 , 在 在
现在可能 已准备就绪 , 它是 2 世纪政府 改革 最鲜明 1 的特征 , 就象 2 0世纪末新公共 管理 和“ 造政府” 再 所
带来的变革一样 。
现代公共部 门 的第 二轮改 革 中, 改革 的重点 已经从 结构性 分权 、 机构裁减 和设立 单一 职能 的机 构转 向 整体政府 ( G w o fgvrm n ) WO - hl o oen et 。这一 趋 势 e
片化和政权 体系内部的分裂 等一 系列问题 , 于是 , 随
着信息化 、 数字化在西方 的普遍使用 , 兴起 了与信息
时代相适应 的新 的政 府 治理模 式 , 整体性 治 理模 式 开始在西方国家复兴。政府 治理理念 和模式 的变革 与创新必然导致 组织 形 态 、 目标 和 机制 的变 革 与创 新。整体性 治理模式 的组织创新 主要 体现在组织 形
整体性治理的理论基础及其实现策略
整体性治理需要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不断调整自身的结构和功能,以实现持续 的优化和发展。
网络化治理理论
网络化治理的优势
网络化治理能够发挥各主体的优势,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 补,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网络化治理的挑战
网络化治理需要解决主体间的利益冲突和协调问题,建立有 效的合作机制和信任关系。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理论
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
人力资源管理对于整体性治理的实现至关重要,通过合理的人力资源配置和激励机制,可以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 创造力,提高公共服务的水平。
人力资源管理的挑战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着诸多挑战,如员工招聘和培训、绩效评估和激励、员工关系和福利等问题,需要采 取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
整体性治理的理论基础及其 实现策略
汇报人: 2023-12-28
目录
• 整体性治理理论概述 • 理论基础 • 实现策略 • 实践案例分析 • 面临的挑战与未来发展
01
整体性治理理论概述
理论起源与发展
理论起源
整体性治理理论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 的英国,旨在解决政府机构间存在的 碎片化问题。
理论发展
认可度。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某省卫生健康系统的整体性治理实践
总结词:部分实现
详细描述:某省在卫生健康系统实施整体性治理后,医疗资源得到优化配置,医疗服务质量得到提升。但仍然存在部门间信 息共享不足、协调难度大的问题。
国际上整体性治理的实践与经验
总结词:值得借鉴
详细描述:国际上一些国家在整体性治理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如英国、澳大利亚等。这些国家的成 功经验为我国提供了宝贵的借鉴,有助于推动我国整体性治理的进一步发展。
基于整体性治理的地方政府组织规模优化新思路
务 等有形要素构 成 的规模 。缪 勒指 出 :“ 对 于合适 的政 府规模 问题 ,以及政府规模 增长 的原 因 ,无论 是 普通人还是 学术 界都 给予 了大量 的关 注 ” …。德
国学者瓦 格 纳通 过 对 美 国 、 1 3本 以 及 欧 洲 国 家 公
共 支 出 的 考 察 ,提 出 了 “ 公 共 支 出 不 断 增 长 法 则” ,或称 “ 政府 活 动 扩 张法 则 ” ,即著 名 的瓦 格
逼下 ,伴 随着 国家财税体制 的深入推进 ,加之政 府 存在 自身扩 张 的 内在 冲 动等 ,我 国地 方 政 府组 织 规模存 在着 职 能 繁 重 、支 出扩 张 、人 员 冗 余 等 问
题 ,对 地 方 经 济 社 会 发 展 产 生 着 重 大 影 响 。 孙 琳 ( 2 0 0 9 ) 等 人 用 地 方 政 府 财 政 支 出 占该 地 区 G D P的
2 0 1 3 / 0 4 总第4 3 2期
文 章 编号 :1 0 0 1—1 4 8 X( 2 0 1 3 )0 4-0 0 6 8— 0 5
商业研 究
C O 删 墼
垦 型
基于整体性治理的地方政府组织规模优化新思路
谭 英俊
( 广 西行 政 学 院 公 共 管理 教研 部 ,南 宁 5 3 0 0 2 1 )
基金项 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 目,项 目编 号:1 2 C Z Z 45 0 ;广西行政 学院校级课题 “ 整体性 治究 ”,项 目编号 :2 0 1 2 XS Y J 0 0 3 。
总第 4 3 2期
谭 英 俊 :基 于整 体 性 治 理 的 地 方 政 府 组 织规 模 优 化 新 思路
・6 9 ・
整体性治理模式的组织创新
本研究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项目批准号 06&ZD024,主持人 :王祥荣 、李瑞昌 )和上海教委科创基 金项目“垂直管理部门与地方政府关系治理 ”(项目批准号 09ZS06,主持人 :李瑞昌 )阶段性成果 。 收稿日期 : 2010 - 01 - 15 作者简介 :翁士洪 (1979 - ) ,男 ,江西人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行政管理专业研究生 ,研究方向 :政府治理 。
加拿大政府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就在技术创新领域反贫困领域和气候变化领域进行了横向管理的革新亚于2002年在国家安全反恐怖主义统计科学教育环境可持续发展能源农村与区域发展运输就业与家庭等领域也实行了类似的变革强化整体性治理模式的政府过程中也包括了程序性的改变
2010年 4月 山东行政学院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Ap r. 2010 第 2期 (总第 104期 ) Journal of Shandong Adm inistration Institute & Shandong Econom ic M anagement Personnel Institute NO. 2 Ser. No. 104
— 1 6 —
XU EBAO
2010年 4月 山东行政学院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Ap r. 2010 第 2期 (总第 104期 ) Journal of Shandong Adm inistration Institute & Shandong Econom ic M anagement Personnel Institute NO. 2 Ser. No. 104
(二 )组织创新 (organizational innovation) 一般认为 ,熊彼特是创新理论的首创者 ,他认为 创新是将一种从来没有过的 ,关于生产要素的“新组 合 ”引入生产体系 。[ 6 ]组织创新就是其中的重要内容 之一 ,但此前只是作为说明技术创新的辅助条件 ,直 到科斯特别是威廉姆森运用交易成本理论成功研究 了企业组织结构的演进 ,并与钱德勒等人的经验研 究紧密结合 ,才为理解组织创新行为提供了良好视 角和分析工具 。组织创新是组织采用了一种对相对 于其栖息的行业 、市场和一般环境来讲都是崭新的 某种构想行为 。[ 7 ]组织创新可分为三个主要类型 :组 织结构创新 ,组织过程创新 ,组织体系创新 。组织体 系创新是对组织的根本性变革 ,通常发生在外部环 境急剧变化的时候 。[ 8 ]但组织是由人以及人与人之 间的关系所构成的 ,战略 、结构 、技术和产品的创新 不会自动发生 ,这些领域的任何创新都同时涉及人 的创新 。最近出现的一些趋向 ,包括流程再造 、向横 向型组织模式转变 、全面质量管理及学习型组织等 , 通常都导致组织文化发生了显著变化 。[ 9 ] 因此 ,政府治理理念和模式的变革与创新必然 导致组织形态 、目标和机制的变革与创新 。传统公 共行政模式和新公共管理的功能性组织在现代公共 服务中产生了高消费 、短期思考 、缺乏协调与合作等 问题 。为了克服这些缺陷 ,“整体性政府 ”改革不再 围绕特定功能建立组织 ,而是以结果和目标进行组 织设计与创新 。[ 10 ] 二 、整体性治理模式的组织创新 (一 ) 整 体 性 治 理 模 式 的 组 织 形 态 : 以 协 同 ( jointed - up )为特征 传统公共行政模式和新公共管理都无法解决跨
整体性治理理论
整体性治理理论与实践启示发端于英国的整体性治理理论和以澳大利亚、新西兰为代表的整体政府建设实践,对于我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既要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伟大实践,也要吸收人类文明一切有益成果。
发端于英国的整体性治理理论和以澳大利亚、新西兰为代表的整体政府建设实践,对于我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整体性治理理论的提出及由来整体性治理理论是对19世纪末20世纪初传统官僚制政府以功能为导向而导致政府职能重复分散的批判,是对20世纪80年代新公共管理理论以客户需求为导向而导致公共服务碎片化的回应。
整体性治理理论由英国学者佩里·希克斯首倡。
1997年,佩里·希克斯在其《整体政府》一书中第一次提出整体性治理理念。
整体性治理就是以公众需求为治理导向,以信息技术为治理手段,以协调、整合和责任为治理机制,跨越组织功能边界,在政策、规章、服务、监督四个方面,对治理层级、功能、公私部门关系及信息系统等碎片化问题进行有机协调与整合,不断从分散走向集中,从部分走向整体,从破碎走向整合,为公众提供无缝隙、非分离的整体性服务,充分体现国家治理的包容性、整合性。
1997年,托尼·布莱尔执政的英国工党政府以整体性治理理论作为其政府改革纲领,并提出协同政府概念。
1999年,英国政府出版《现代化政府》白皮书,在对前两年工作进行总结基础上推行整体政府改革十年规划。
这一模式也迅速推广到经合组织诸多国家。
澳大利亚通过引入整体性治理理论,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作用,打造整体政府,是最早响应整体性治理的英联邦国家。
《澳大利亚联合政府报告》中对整体政府定义进行了说明:横向上,对国家安全、科学、统计、环境、区域发展、就业等领域进行革新,实现组织间跨部门合作;纵向上,强化总理在行政领域的主导地位,实行统一财政管理体制。
澳大利亚整体政府建设实践主要体现为在政府内部建立伙伴关系,整合自身资源;对外建立协同关系,拉近与服务对象之间的距离;建立“中央链接(Centre link)”,同一系统集结各种社会服务项目,提供“一站式”服务。
整体性治理的理论基础及其实现策略
整体性治理的理论基础及其实现策略整体性治理是一种综合的治理模式,它将不同层面、不同领域的政策和行动融合在一起,以达到一种更全面、更有效的治理目标。
整体性治理的理论基础在于系统思维和复杂性理论。
本文将通过对整体性治理的概念、组成要素、实现策略等方面的分析,简要介绍整体性治理的理论基础及其实现策略。
一、概念与组成要素整体性治理是指将社会、经济、政治、环境、文化等不同领域的政策和行动相结合,以达到一种更全面、更有效的治理目标的跨学科和综合的治理模式。
整体性治理需要遵循系统思维的方法,将治理对象分解为不同的系统,并使用系统性方法来实现治理目标。
整体性治理包括以下组成要素。
1. 系统性思维:即将治理对象分解为不同的系统,并使用系统性方法来实现治理目标。
在整体性治理中,系统性思维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它有助于分析复杂问题并找到解决方案。
2. 多元治理:即使用多种不同的方法和手段,包括法律、政策、技术、经济、社会和文化手段等,以满足各方的需求和利益,从而实现社会和谐与发展。
3. 社会参与:即社会各方面参与治理,促进治理的民主化和公正化,提高治理效率和效果。
4. 协调与合作:即各种机构、部门和利益相关方之间的协同合作,以实现共同的目标和利益。
5. 综合性指导:即在整个治理过程中使用综合性指导,整合不同领域的政策和行动,以实现整体性治理的目标。
二、实现策略实现整体性治理需要采取积极措施,包括以下策略。
1. 综合考虑:一个整体性治理的战略必须综合考虑各种不同的利益,以及其影响和相互作用。
2. 社会参与和协作:整体性治理包括社会各部门的参与和协作。
需要建立有效的合作机制,使得不同社会利益相关方可以参与到治理中来。
3. 协调各政策:治理措施需要考虑多元化的政策要求,并且协调这些措施以达到一个更广泛的治理目标。
4. 制定整体性指导:需要制定一个整体性的指导方案,以指导各部门和利益相关方协同工作,从而达到一个共同的治理目标。
5. 应用最新技术:要应用最先进的技术和方法,以改进整体性治理的效果和效率。
整体性治理模式的组织创新
e p ai si ert nadc riao .T einvt no vmac o e e bde ad i d—u gn— m hs e tg i o dnt n h oai g e nem l m oi m iya j n z n ao n i n of o d s I s oe po a i r
Th g n z to lI no a i n fHo itc Go e na e M o l e Or a i a i na n v t o o l i v r nc de s
W ENG h S i—h n og
(coli , u a nvri , hI i 0 43 hn ) Sho o t ai a R l i sadP b cA a s F d U i sy S a a 20 3 ,C ia I r o ao i r n e t I
t ee a e a s re fp b e ,s c s f g n e d h H w g v r me t e u t d f m M. Hoi i o e n c h r r e s o r l ms u h a a me td a o o o e n n ,rs e o NP i o r n l r l te g v r a e s n
浅谈中国现阶段社会治理创新途径
浅谈中国现阶段社会治理创新途径西南交通大学学年论文浅谈中国现阶段社会治理创新途径年级电气[国]2013-06班姓名张恒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指导老师杨会丽摘要在当今社会发展一日千里的新环境下,社会治理暴露出许多日益严重的问题。
社会治理创新是解决这些问题得主要途径,这样,我们的社会才能健康和谐的发展。
社会治理创新是党在治国理政理念升华后对社会建设提出的基本要求,是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途径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环节。
社会治理创新的主要任务就是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强社会发展活力,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社会治理体制创新途径主要为推行合作治理,实现多元主体的合作共治;还要求强调依法治理,善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进行治理。
在社会治理创新中尤其要重视社会治理主体制度、公开制度、社会协商制度和责任制度等制度的建构。
社会治理创新必须正确认识中国社会现阶段社会治理的主要问题,明确中国现阶段社会治理创新的任务及方向,开拓出社会治理创新的新途径,促进社会的和谐、健康发展。
关键词社会治理问题、治理创新途径、和谐发展目录第1章中国社会治理现阶段所存在的问题 (1)1.1 对社会治理理念认识不准确 (1)1.2 社会治理结构不合理 (1)1.3 社会治理方式及机制构建不完备 (2)1.4 社会治理技术手段落后 (2)第2章社会治理创新的主要任务、途径 (2)2.1 社会治理创新的主要任务 (2)2.2 社会治理创新的途径 (3)第3章社会治理创新的意义 (7)参考文献 (8)第1章中国社会治理现阶段所存在的问题1.1 对社会治理理念认识不准确社会治理是相对于国家治理和政府治理而言的,各有其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的主客体及其侧重点。
社会需要治理,社会决定治理,社会决定于治理。
中国特色社会治理的主要目的不在于谋求对社会的统治、管理甚至为治理而治理本身,而在于谋求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增强社会发展活力,全面推进社会建设,维护国家安全,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
整体性治理理论研究历程、现状及发展趋势
整体性治理理论研究历程、现状及发展趋势一、本文概述整体性治理理论,作为公共管理领域的新兴理论,旨在解决复杂社会问题和提高政府治理效能。
本文将对整体性治理理论的研究历程、现状进行梳理,并探讨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通过对该理论的深入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政府如何在日益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实现高效、协调的治理,为提升我国政府治理能力和水平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在研究历程方面,本文将回顾整体性治理理论的起源、发展和演变过程,分析该理论在不同历史阶段的主要观点和理论贡献。
在现状方面,本文将重点介绍整体性治理理论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包括理论应用、实践案例以及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在发展趋势方面,本文将探讨整体性治理理论未来的研究方向和可能的创新点,包括数字化、智能化等新技术对整体性治理的影响,以及整体性治理理论在全球治理、区域合作等领域的应用前景。
通过本文的阐述,我们期望能够为整体性治理理论的研究和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为推动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贡献力量。
二、整体性治理理论的起源与发展整体性治理理论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的英国,其背景是公共管理体系面临着一系列复杂的社会问题和政策挑战。
传统的官僚制治理模式已经无法满足这些需求,因此,学者们和政策制定者开始寻找新的理论框架来指导公共管理实践。
在这个背景下,整体性治理理论应运而生。
该理论的核心思想是通过协调与整合政府部门间的功能和资源,打破碎片化的治理局面,以实现政策目标的协同和公共服务的无缝隙提供。
整体性治理理论强调政府在治理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并提倡通过跨部门合作、信息共享、流程优化等手段来提高政府效能和回应性。
自整体性治理理论提出以来,其经历了不断的发展和完善。
早期的整体性治理理论主要关注政府内部的协调与整合,而随着研究的深入和实践的拓展,该理论逐渐扩展到了政府与社会、政府与市场等多个领域。
整体性治理理论开始强调政府与社会的互动合作,以及政府在市场监管和社会治理中的角色定位。
创新社会治理的措施有哪些
创新社会治理的措施有哪些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是为了进一步调整政府与社会的关系,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自我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增强社会发展活力,提高社会治理水平。
以下是店铺整理的创新社会治理的措施有哪些_创新社会治理的主要举措有什么资料,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创新社会治理的措施?◇◇?创新社会治理体制的必要性?◇◇?创新社会综合治理工作总结?◇◇?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学习心得?◇◇?创新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工作总结?◇创新社会治理的措施有哪些(1)改进社会治理方式。
坚持系统治理,加强党委领导,发挥政府主导作用,鼓励和支持社会各方面参与,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自我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
坚持依法治理,加强法治保障,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化解社会矛盾。
坚持综合治理,强化道德约束,规范社会行为,调节利益关系,协调社会关系,解决社会问题。
坚持源头治理,标本兼治、重在治本,以网格化管理、社会化服务为方向,健全基层综合服务管理平台,及时反映和协调人民群众各方面各层次利益诉求。
(2)激发社会组织活力。
正确处理政府和社会关系,加快实施政社分开,推进社会组织明确权责、依法自治、发挥作用。
适合由社会组织提供的公共服务和解决的事项,交由社会组织承担。
支持和发展志愿服务组织。
限期实现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真正脱钩,重点培育和优先发展行业协会商会类、科技类、公益慈善类、城乡社区服务类社会组织,成立时直接依法申请登记。
加强对社会组织和在华境外非政府组织的管理,引导它们依法开展活动。
(3)创新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体制。
健全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
建立畅通有序的诉求表达、心理干预、矛盾调处、权益保障机制,使群众问题能反映、矛盾能化解、权益有保障。
改革行政复议体制,健全行政复议案件审理机制,纠正违法或不当行政行为。
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动工作体系,建立调处化解矛盾纠纷综合机制。
改革信访工作制度,实行网上受理信访制度,健全及时就地解决群众合理诉求机制。
论整体性治理的本土化制度创新——一个基于行政生态的框架性考量
论整休牲治理的本土化制度创新
一
个 基 于行政 生 态 的框 架 性考 量
唐 庆 鹏 , 丽 丽 康
( 南京师范大学 泰州学院, 江苏 泰州 25 0 ) 2 30 摘 要: 整体 性治理是 一种新型的行政观和行政方法论 的统一, 其实质是为应对外部行政生态 的新发展 , 并基于 对传统 官僚制治理模 式和新公共管理模 式的深刻反思, 对政府 内部 治理资源配置优化的制度 性再调整。要实现整体 性 治理的本土化制度创新 , 必须对我国的现实行政 生态有清晰的认识。在此基础上 , 以遵循“ 可 外部行政生态——理
一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因而, 政府的治理模式必然要根据环境的变化而做出相 应的调整, 形成一种平衡关系。 理论上, 以理性官僚制为代表 的传统公共行政模式和新公共管理模式是迄今被广泛认可 的两大基本政府治理模式。作为西方工业社会产物的官僚 制, 提倡理性化的思维, 以严格等级制为组织基础, 以采取指 令式等非人格化的方式对政府内部治理资源的配置为基本 特征。0 2 世纪下半叶以来, 社会生活秩序的深刻变迁, 使得传 统的官僚制行政模式的现实合理性受到了广泛的质疑:工 业时代发展起来的官僚体制, 专注于各种规章制度及其层叠 的指挥系统, 已不能有效运转。 【 ”继官僚制之后, 新公共管理 模式正是通过在公共部门中引入市场机制和私营企业的组 织模式与管理方法, 重新优化配置政府内部治理资源 , 提高 了公共部门的服务质量, 从而满足公众多样化、个性化的需 求。但新公共管理模式本身的治理资源分散化问题凸显, 进 而衍生出诸如新的公共责任问题 、服务供给的分割化问题、 公共部门结构性分化问题等。 正是基于对政府治理两种主流 模式的深刻反思 , 为适应愈加复杂化的现代社会, 整体性治 理的倡导者们呼唤政府治理整体主义的复兴。 作为一种新型政府治理模式, 整体性治理的发生有着内 在而深刻的逻辑机理, 它是对政府内部治理资源配置优化的 制度性再调整, 是一种新型的政府治理观和政府治理方法论 的统一: 首先, 整体性治理提出了一种新型的治理观。 整体性 治理强调服务对象、 治理 目 标以及社会问题的完整性和有机 关联性, 认为政府的存在应该为社会提供无缝隙服务, 实现
迈向整体性治理_政府改革的整体性策略及在中国的适用性
迈向整体性治理:政府改革的整体性策略及在中国的适用性胡 佳(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博士 上海 200433)摘 要:整体性治理与协同型政府改革相互辉映,西方国家的协同型改革实践,逐渐完善了整体性治理的理论解释框架和制度化策略。
整体性治理下的政府改革,是政府再造过程的系统体现,包括政府的治理理念、组织结构、运行机制和服务方式等方面的整体性策略。
但是,其在中国的实践还应与中国政府改革的本土实际结合,以型构中国特色的整体性政府改革框架。
关键词:整体性治理;政府改革;策略;适用性中图分类号:D0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63(2010)05-0046-0620世纪70年代中期,受能源危机的影响,针对官僚制结构僵化和公共服务供给效率低下的弊端,西方国家先后开展了以 政府再造 为内容,以分权化、市场化、民营化为工具的新公共管理改革运动。
然而,新公共管理推进世界各国政府治理模式变革的同时也暴露出不少缺陷。
在美国,以登哈特为代表的新公共服务将政府改革的天平偏向民主行政一端;在英国,对新公共管理的批评为整体性治理的出现推波助澜。
作为一种新型的政府改革治理模式,整体性治理被视作 后新公共管理 的改革趋势,其价值在于对新公共管理理论批判和继承基础上架构起新的公共服务供给模式,以协调与整合为核心的治理方式为政府改革提供思路。
本文阐述了整体性治理在西方国家的缘起与实践,在总结西方学者对整体性治理的研究成果基础上,分析政府改革的整体性治理策略,构建整体性治理的制度化分析框架,探讨其对我国政府改革的适应性和启示。
一、整体性治理的兴起与西方政府改革的实践(一)整体性治理的兴起正如20世纪末新公共管理和!再造政府∀所带来的变革一样,整体性治理是21世纪政府改革最鲜明的特征,对它的探索现在可能已准备就绪。
#1.公共事务的复杂化在全球化、工业化、社会信息化、市场无界化等纷繁芜杂的动因影响下,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议题不断被强化。
治理创新政府部门的治理体系与机制创新
治理创新政府部门的治理体系与机制创新在现代社会中,政府对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随着社会的变革和发展,政府部门也面临着各种挑战和问题,例如信息不对称、决策滞后、效率低下等。
因此,治理创新成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重要途径。
本文将探讨治理创新政府部门的治理体系与机制创新。
一、治理体系的创新治理体系是指政府运行的组织结构和运行机制。
要实现治理创新,首先需要进行治理体系的创新。
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和改革。
1.平台式治理体系传统的政府治理模式通常是单一的、垂直的,各部门之间信息孤岛,缺乏协同合作。
而平台式治理体系通过搭建信息共享平台和协同工作平台,实现各个部门之间的互通有无,提升信息流通效率,促进跨部门协同工作。
2.权力下放与市场化在传统的治理体系中,政府部门通常承担着决策权和执行权,而治理创新需要将权力下放给市场和社会。
政府部门应该通过市场机制来调节资源配置,让市场发挥更大的作用。
同时,政府也应该注重职能转变,从“主政者”转变为“公共服务者”,更好地为社会公众提供服务。
3.网络化治理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化治理成为了一种新的治理模式。
政府部门可以通过建设电子政务平台,开展在线公共服务,提高政府决策的透明度和公正性。
同时,网络化治理还可以促进政府与民众之间的互动和参与,形成共治共建的局面。
二、机制创新的重要性治理体系的创新需要配套的机制创新来支撑。
机制创新是指在新的治理模式下,建立适合的运行机制,以提升治理效能和治理能力。
1.激励机制创新激励机制是指通过激励手段来推动政府部门的创新和改革。
传统的激励机制往往以考核为导向,而治理创新需要建立一套能够激励政府部门积极改革的机制。
例如,可以建立绩效考核制度,将治理创新与绩效挂钩,以激发政府部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2.风险防控机制创新在治理创新的过程中,风险是不可避免的。
政府部门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风险防控机制,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这包括建立健全的监督制度、完善的风险评估体系,以及及时、有效的应对措施。
整体性治理_超越新公共管理的治理理论_崔会敏
2011年第7期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No .7,2011(第13卷第7期)J ou rnal of L i aoning Adm i n istrati on C oll ege(Vo.l 13.No .7)公共管理整体性治理:超越新公共管理的治理理论崔会敏(河南大学,河南开封475004)[摘 要] 整体性治理是西方国家继新公共管理之后政府改革的新理论,是对新公共管理的修正,整体性治理理论以公众的需要为基础,内容包括重新整合与整体性治理方式,本文对整体性治理的兴起背景、组织基础和主要内容进行了分析,指出整体性治理理论以公众为中心,改进了 管理主义 的价值倾向;以整体性为取向,克服了碎片化管理的困境;以综合组织为载体,修正了过度分权带来的弊端。
[关键词] 整体性治理;新公共管理;重新整合[中图分类号]D03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 4053(2011)07 0020 03 西方国家自上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政府改革运动出现新的动向,形成了不同于新公共管理的整体性治理理论。
长达二十年之久的新公共管理改革之后,在现代公共部门的第二轮改革中。
改革的重点已经从结构性分权、机构裁减和设立单一职能的机构转向整体政府。
[1]对整体性治理的分析和研究将有助于我国政府改革顺利进行。
一、整体性治理的兴起整体性治理理论对新公共管理的一种修正。
新公共管理是从经济和社会的视角看待政府的管理,其背景是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推进对效率的要求,西方现代工业社会对公共服务提出的多元化的要求,以及官僚体制的结构和运作方式由于繁文缛节和低效率而遭到普遍诟病。
因此,新公共管理所采用的治理方式,比如强调绩效、结果、分权以及解制、效率、重塑政府等都反映了当时时代的要求。
而整体性治理理论则是以政府内部机构和部门的整体性运为出发点的,其背景是信息时代的来临。
20世纪90年代后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普遍应用,使新公共管理的一些治理方式被终止或被改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始在西方国家复兴 。 “在长达二十年之久的新公共管理改革之后 ,在
现代公共部门的第二轮改革中 ,改革的重点已经从 结构性分权 、机构裁减和设立单一职能的机构转向 整体政府 (WOG - whole of governm ent) 。这一趋势 不仅在英国 、澳大利亚和新西兰这些被称为新公共 管理改革先锋的盎格鲁 - 撒克逊国家非常明显 ,而 且在其它并没有致力于推行新公共管理改革的国家 也日益显现 。”[ 4 ]虽然 ,整体性治理是个仍处在发展 中的模式 ,并无统一定论 ,但它的出现有其必然性 , 正如一英国学者所言 :整体性治理的探索现在可能 已准备就绪 ,它是 21 世纪政府改革最鲜明的特征 , 就象 20世纪末新公共管理和“再造政府 ”所带来的 变革一样 。[ 5 ]
就等级式而言 ,政治与行政领导是同质的 ,在对 公共组织的设计和重组问题上容易达成一致 。因 此 ,关键就在于为整个政府组织建立相应的组织架 构 。整体性治理模式的选择之一是采取积极的自上 而下的方式推动整体性治理模式的政府改革 ,如布 莱尔政府在英国采取协同型政府 ( JUP)和整体政府 (WO G)的做法 [ 12 ] 。另一种选择是强化或恢复中央 的权力 ,这包括从横向与纵向两个维度 :纵向即中央 对更多的下属机构实施控制 ,横向即促进中央各部 门和专业机构的团结协作 。在整体政府改革中 ,两 种都是可能的选择 。通过等级形式加强中央权力的 等级式改革与新公共管理的分权 、自治等特征背道 而驰 ,却与强化政府决策的改革相一致 。等级式的 另一个做法是 ,由首相或内阁建立新的组织机构以 加强政府部门的合作 [ 13 ] ,如新内阁 /部委委员会 ,部 际 /内或局际合作机构 、府际委员会 、核心机构 ,联合 小组 、高层网络组织 、特别工作小组 、跨部门计划或 项目 [ 14 ]等 。整体性治理模式中相当重要的一点是 强调打破传统的组织界限 。加拿大政府自上世纪 90年代中期以来就在技术创新领域 、反贫困领域和 气候变化领域进行了横向管理的革新 [ 15 ] 。澳大利 亚于 2002 年在国家安全 、反恐怖主义 、统计 、科学 、 教育 、环境可持续发展 、能源 、农村与区域发展 、运 输 、就业与家庭等领域也实行了类似的变革 [ 16 ] 。在 强化整体性治理模式的政府过程中也包括了程序性 的改变 。如新西兰 ,与第一轮改革中强调短期的 、范 围较窄的“购买者 ”的效率和产出相比 ,整体政府的 政府改革非常强调效益 、范围更大的“所有者 ”的长 期利益和结果 。[ 17 ]
整体性治理模式的组织创新
翁士洪
(复旦大学 ,上海 200433)
摘 要 :创新政府治理模式 ,形成各种有效的管理与协调机制一直是政府和学界非常关注的问题 ,也是各 国政府改革的方向 。政府治理模式的创新必然导致组织的创新 。在西方 ,随着信息化 、数字化技术的普遍使 用 ,已经兴起了与信息时代相适应的政府治理新模式 ,即整体性治理 ,该模式的组织创新主要体现在以协同为 特征的组织形态 、以结果为导向的组织目标和以整合为核心的运作机制 ,同时强调官僚制的组织结构基础 。 这对于中国的行政改革具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 。
一 、基本概念 :整体性治理模式和组织创新 (一 )整体性治理模式 现代以来 ,西方国家的政府治理先后经历了两 种模式 ,即传统公共行政模式和新公共管理模式 。 但无论是传统公共行政模式还是新公共管理模式都
带来社会治理的碎片化和政权体系内部的分裂等一 系列问题 ,面对许多社会问题 ,如危机管理 、环境保 护 、青少年犯罪 、土地资源管理和健康等 ,它们无法 提供最佳方案 。因此 , 20 世纪 80 年代末 90 年代初 在英国即使保守党政府 也开 始寻求 协同 性运 作 。 1990年 Andrew Dunsire提出了整体性治理 ( holistic governance)概念 , [ 1 ]但最早公开表述论证整体性治 理的则是佩里 ·希克斯 。[ 2 ]此理论的提出主要是针 对新公共管理带来的碎片化 、空心化政府等一系列 问题而言 ,强调整体与合作和信息时代背景 。最近 西方国家尤其英美两国更多受整体观的影响 ,加上 社会现实需要 ,要求“从分散走向集中 ,从部分走向 整体 ,从破碎走向整合 。”[ 3 ]于是 ,整体性治理模式开
边界问题 ( cross - cutting issues) ,而这正是整体性 治理模式的优点所在 ,它所依赖的组织形态以协同 为特征 。从结构的或工具的角度看 ,整体政府一般 被看作是有意识的组织设计或机构重组 , [ 11 ]最终形 成了一种整体性运作的组织模式 。这一角度是基于 这样的假设 ,政治和行政领导往往把公共部门的结 构设计作为实现公共目标的工具 。就整体政府而 言 ,其目标就是促进各政府组织更好地团结协作 。 挪威学者 Tom Christensen和 Per Lgreid借用 A llison, M arch 和 O lsen关于组织的制度模式总结出整体性 治理模式的两种基本组织形态 ,即等级式和协商式 。
W ENG Shi - hong
( School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and Public Affairs, Fudan University, Shanghai 200433, China) Abstract: The innovation of governance model and form ing more effective mechanism of management and coordi2 nation is always a considerable issue, and it is the common target of governmental reform s around the world. And the innovation of governance model must result in the organizational innovation. In west, through traditional public ad2 m inistrative and NPM , a new governance model is rising—the holistic governance, which is brought mainly because there are a series of p roblem s, such as fragmented and hollow government, resulted from NPM. Holistic governance emphasizes integration and coordination. The innovation of governance model embodies mainly as joined - up organi2 zation - form , organizational target by outcomes - orientation and operational mechanism w ith integration as its core. A t the same time, it emphasizes the bureaucratic organizational structural foundation. Key words: Governance Model; O rganizational Innovation; Holistic Governance.
(二 )组织创新 (organizational innovation) 一般认为 ,熊彼特是创新理论的首创者 ,他认为 创新是将一种从来没有过的 ,关于生产要素的“新组 合 ”引入生产体系 。[ 6 ]组织创新就是其中的重要内容 之一 ,但此前只是作为说明技术创新的辅助条件 ,直 到科斯特别是威廉姆森运用交易成本理论成功研究 了企业组织结构的演进 ,并与钱德勒等人的经验研 究紧密结合 ,才为理解组织创新行为提供了良好视 角和分析工具 。组织创新是组织采用了一种对相对 于其栖息的行业 、市场和一般环境来讲都是崭新的 某种构想行为 。[ 7 ]组织创新可分为三个主要类型 :组 织结构创新 ,组织过程创新 ,组织体系创新 。组织体 系创新是对组织的根本性变革 ,通常发生在外部环 境急剧变化的时候 。[ 8 ]但组织是由人以及人与人之 间的关系所构成的 ,战略 、结构 、技术和产品的创新 不会自动发生 ,这些领域的任何创新都同时涉及人 的创新 。最近出现的一些趋向 ,包括流程再造 、向横 向型组织模式转变 、全面质量管理及学习型组织等 , 通常都导致组织文化发生了显著变化 。[ 9 ] 因此 ,政府治理理念和模式的变革与创新必然 导致组织形态 、目标和机制的变革与创新 。传统公 共行政模式和新公共管理的功能性组织在现代公共 服务中产生了高消费 、短期思考 、缺乏协调与合作等 问题 。为了克服这些缺陷 ,“整体性政府 ”改革不再 围绕特定功能建立组织 ,而是以结果和目标进行组 织设计与创新 。[ 10 ] 二 、整体性治理模式的组织创新 (一 ) 整 体 性 治 理 模 式 的 组 织 形 态 : 以 协 同 ( jointed - up )为特征 传统公共行政模式和新公共管理都无法解决跨
随着信息化 、数字化在西方的普遍使用 ,兴起 了与信息时代相适应的新的政府治理模式 —整体性 治理模式 。政府治理理念和模式的变革必然导致组 织形态 、目标和机制的变革与创新 。整体性治理模 式的组织创新主要体现在组织形态以协同 ( joined up )为特征 、组织目标以结果 (outcomes)为导向和组 织运作机制以整合 ( integration)为核心 ,同时 ,强调 官僚制的组织结构基础 。
— 1 6 —
XU EBAO
2010年 4月 山东行政学院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Ap r. 2010 第 2期 (总第 104期 ) Journal of Shandong Adm inistration Institute & Shandong Econom ic M anagement Personnel Institute NO. 2 Ser. No. 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