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诗经》专用语解读
《诗经》名句40题译释
《诗经》名句40题译释《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期(公元前11世纪)至春秋中叶(公元前6世纪)约五百余年间的诗歌305篇。
最初称《诗》,汉代儒者奉为经典,乃称《诗经》。
《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诗经》“六义”指的是风、雅、颂、赋、比、兴,后三者指的是诗的不同表现手法。
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诗经·周南·关雎》)释译:雎鸠关关相对唱,双栖河中小岛上。
纯洁美丽好姑娘,正是我心中的好对象。
2.死生契阔,与子成说。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诗经·邶风·击鼓》)释译:我曾紧紧握你手,对你誓言记心里,“死生永远不分离,和你到老在一起”。
3.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诗经·王风·采葛》)释译:一天不见心上人,就好像隔了三秋长啊!4.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诗经·秦风·蒹葭》)释译:河畔芦苇青苍苍,秋深露水凝成霜。
意中人儿在何处,就在河水那一方。
5.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诗经•卫风•淇奥》)释译:高雅先生是君子,学问切磋更精湛,品德琢磨更良善。
6.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诗经•小雅•鹤鸣》)释译:他方山上有佳石,可以用来磨玉英。
7.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诗经·大雅·抑》)释译:人家送我一篮桃,我以李子相回报。
8.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诗经•周南•桃夭》)释译:桃树茂盛嫩枝丫,开着鲜艳粉红花。
9.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诗经·王风·黍离》)释译:理解我的人,说我是心中忧愁;不理解我的人,问我把什么寻求。
10.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诗经•小雅•采薇》)释译:当初离家出征去,杨柳依依轻摇曳。
如今归来路途中,雪花纷纷漫天飞。
11.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诗经·郑风·子衿》)释译:你的衣领色青青,我心惦记总不停。
诗经名句集释
人之多言亦可畏也 《诗经·将仲子 》 言语,通常指流言蜚语。畏是怕。 解 释 言:言语,通常指流言蜚语。畏是怕。指流言 蜚语很可怕。 蜚语很可怕。 将仲子兮!无逾我里!无折我树杞!岂敢爱之, 将仲子兮!无逾我里!无折我树杞!岂敢爱之,畏 我父母。仲可怀也,父母之言亦可畏也。 我父母。仲可怀也,父母之言亦可畏也。 将仲子兮!无逾我墙!无折我树桑!岂敢爱之, 将仲子兮!无逾我墙!无折我树桑!岂敢爱之,畏 我诸兄。仲可怀也,诸兄之言亦可畏也。 我诸兄。仲可怀也,诸兄之言亦可畏也。 将仲子兮!无逾我园!无折我树檀!岂敢爱之, 将仲子兮!无逾我园!无折我树檀!岂敢爱之,畏 人之多言。仲可怀也,人之多言亦可畏也。 人之多言。仲可怀也,人之多言亦可畏也。 这是女子赠给所爱男子的情诗。封建社会中,婚姻 这是女子赠给所爱男子的情诗。封建社会中, 不能自主,给青年男女带来了巨大的痛苦。 不能自主,给青年男女带来了巨大的痛苦。这首诗中 的姑娘虽然热烈地爱着一个青年,但在父母、兄长、 的姑娘虽然热烈地爱着一个青年,但在父母、兄长、 社会舆论的巨大压力下,却又不敢和他在家中相会。 社会舆论的巨大压力下,却又不敢和他在家中相会。
“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诗·大雅·抑》 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投我以桃
意思是他送给我桃儿,我以李子回赠他。 意思是他送给我桃儿,我以李子回赠他。比喻友好 往来或互相赠送东西,礼尚往来。 往来或互相赠送东西,礼尚往来。
靡不有初,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解释〗靡:无;初:开始;鲜:少;克:能。 解释〗 开始; 事情都有个开头,但很少能到终了。 事情都有个开头,但很少能到终了。多用以告诫人 们为人做事要善始善终。 们为人做事要善始善终。 出处〗《诗经·大雅 〗《诗经 大雅·荡 荡荡上帝, 〖出处〗《诗经 大雅 荡》:“荡荡上帝,下民之 疾威上帝,其命多辟。天生烝民,其命匪谌。 辟。疾威上帝,其命多辟。天生烝民,其命匪谌。靡 不有初,鲜克有终。 不有初,鲜克有终。” 无处不在的上帝,是众生的主宰.威严的上帝, 无处不在的上帝,是众生的主宰.威严的上帝,本 来注定就是要做众生的主宰的.苍天创造的众生, 来注定就是要做众生的主宰的.苍天创造的众生,总是 不能真正相信和了解上天安排的命运, 不能真正相信和了解上天安排的命运,不是一开始就 不信,而是很少有人相信到底。 不信,而是很少有人相信到底。
《诗经》专用语解读
《诗经》专用语解读诗言志我国最早对于诗的解释。
意思是,诗歌是用来抒写人的志意、怀抱的。
源出于《尚书·尧典》:“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
”在《左传》中也有“诗以言志”的说法。
以后,汉朝人多训“诗”为“志”,如《说文》:“诗,志也。
志发于言,从言,寺声。
”“志”一般理解为人内心的志向、情感,所谓“蕴藏在心谓之心志”(《诗序疏》)。
“志”用言语表现出来,就成了诗。
所以《毛诗序》说:“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
”“诗言志”是我国儒家传统的文学观;它常同文学的社会作用联系在一起。
“志”,不仅仅是个人的思想感情,往往还包含着人们对社会生活的观点和态度,甚至同政治密切相关。
“诗言志”说,从朴素的唯物观点解释文学作品的本质,对我国古代文学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兴、观、群、怨这是孔子对于文学社会作用的一个概括性认识。
《论语·阳货》:“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迩(近)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兴,即“感发志意”(朱熹语)。
主要指文学的感发精神、振奋人心的作用。
观,即“观风俗之盛衰”(郑玄注),“考见得失”(朱熹注)。
指文学反映社会现实的认识作用。
群,即“群居相切磋”,指文学可以帮助人们互相切磋、共同提高,促进思想感情的交流。
怨,“怨刺上政”,针砭时弊。
指文学的批评不良时政的讽刺作用。
“兴观群怨”说,较全面系统地概括了文学的认识作用、教育作用和美感作用,在我国文学批评史上是一大贡献,对我国封建社会文学的发展,也产生过长远而重大的影响。
思无邪孔子对《诗经》思想内容的总括评价。
出自《论语·为政》:“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意思是,《诗经》三百篇,一句话概括起来说,就是思想内容没有邪恶的地方。
“思无邪”本是《鲁颂·駉篇》中的一句话。
其中句型相同的“思”字曾反复出现四次,故有人认为“思”字是句首的语气词,无实意(据陈奂《诗毛氏传疏》说)。
诗经名句及翻译赏析
诗经名句及翻译赏析1.诗经中的优美句子《诗经》经典名句集锦(43句)001 关关雎鸠,在河之州.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周南·关雎》002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诗经·周南·桃夭》003 赳赳武夫,公侯腹心.《诗经·周南·兔罝》004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诗经·周南·汉广》005 未见君子,我心伤悲.亦既见止,亦既觏止,我心则夷.《诗经·召南·草虫》006 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诗经·邶风·柏舟》007 静言思之,不能奋飞.008 我思古人,实获我心!《诗经·邶风·绿衣》009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诗经·邶风·击鼓010 凯风自南,吹彼棘薪.《诗经·邶风·凯风》011 胡为乎泥中!《诗经·邶风·式微》012 天实为之,谓之何哉!《诗经·邶风·北门》013 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诗经·邶风·静女》014 委委佗佗,如山如河.《诗经·鄘风·君子偕老》015 人而无仪,不死何为?《诗经·鄘风·相鼠》016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诗经·卫风·淇奥》017 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诗经·卫风·硕人》018 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019 淇则有岸,隰则有泮.《诗经.卫风.氓》020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诗经·卫风·木瓜021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诗经·王风·黍离》022 一日不见,如三秋兮!《诗经·王风·采葛》023 人之多言,亦可畏也.《诗经·郑风·将仲子》024 既见君子,云胡不喜.《诗经·郑风·风雨》025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诗经·郑风·子衿》026 河水清且涟猗.《诗经·魏风·伐檀》027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秦风·蒹葭》028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029 修我甲兵,与子偕行!《诗经·秦风·无衣》030 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诗经·陈风·月出》031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032 称彼兕觥:万寿无疆!《诗经·豳风·七月》033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诗经·小雅·鹿鸣》034 如月之恒,如日之升.《诗经·小雅·天保》035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036 乐只君子,万寿无疆.《诗经·小雅·南山有台》037 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诗经·小雅·鹤鸣》038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039 秩秩斯干,幽幽南山.如竹苞矣,如松茂矣.《诗经·小雅·斯干》040 高岸为谷,深谷为陵.《诗经·小雅·十月之交》041 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诗经·小雅·小旻》042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诗经·小雅·车辖》043 天步艰难,之子不犹.《诗经·小雅·白华》。
诗经名句及解释
诗经名句精选及翻译1.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诗经•大雅抑》)译:人家送我一篮桃子,我便以李子相回报。
2.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诗经•国风•周南•关雎》译:雎鸠关关相对唱,双栖河里小岛上。
纯洁美丽好姑娘,正是君子好(追求的)对象。
3.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诗经•周南•关雎•序》)译:指提意见的人只要是善意的,即使提得不正确,也是无罪的。
听取意见的人即使没有对方所提的缺点错误,也值得引以为戒。
4.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诗经•国风•周南•桃天》译:桃树蓓蕾缀满枝杈,鲜艳明丽一树桃花。
5.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诗经•国风•卫风•硕人》译:浅笑盈盈酒窝俏,晶莹如水眼波妙。
6.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诗经•国风•王风•黍离》译:了解我的人,能说出我心中忧愁;不了解我的人,以为我有什么要求。
高远的苍天啊,我怎么会是这样?7.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诗经•小雅•采薇》译:当初离家出征远方,杨柳飘扬春风荡。
如今归来路途中,雪花纷飞漫天扬。
8.风雨如晦,鸡鸣不已。
既见君子,云胡不喜?《诗经•国风•郑风•风雨》译:风雨天气阴又冷,雄鸡喔喔报五更。
丈夫已经归家来,我心哪能不安宁?9.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诗经•国风•郑风•子衿》译:你的衣领色青青,我心惦记总不停。
10.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诗经•国风•卫风•淇奥》译:美君子文采风流,似象牙经过切磋,如美玉经过琢磨。
11.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诗经•周南•关雎•序》译:指提意见的人只要是善意的,即使提得不正确,是无罪的。
听取意见的人即使没有对方所提的缺点错误,也值得引以为戒。
12.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诗经•小雅•鹤鸣》译:别的山上的石头,能够用来和玉器媲美。
13.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
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诗经•国风•卫风•木瓜》译:送我一只大木瓜,我以美玉来报答。
不仅仅是为报答,表示永远爱着她。
《诗经》六义名词解释
《诗经》六义名词解释
嘿,你知道不?那可是老厉害啦!里有个特别重要的东西,叫“六义”。
“风”就好比是老百姓的生活百态图。
比如说吧,就像咱平时在大街小巷里听到的那些家长里短、各种有趣的故事,那多有意思呀!它真实地反映了普通百姓的生活和情感。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这就是风的魅力呀,多生动!
“雅”呢,就像是贵族们在豪华大厅里的聚会。
像那些高雅的音乐、庄重的仪式,你能想象到不?它带着一种高贵和典雅的气息。
“呦呦鹿鸣,食野之芩”,这是多么有格调呀!
“颂”呀,那简直就是对伟大人物和伟大事件的赞歌!就像给英雄们戴上的闪耀光环,光芒万丈!比如祭祀时那庄严肃穆的场景,多震撼人心。
还有“赋”,这就像是直接给你拍一张照片,不加修饰,原原本本地把事情呈现出来。
“比”呢,就像是画画时候用的比喻手法,把一个东西比作另一个东西,让你一下子就明白它的特点。
“兴”就好像是一个神奇的引子,引出后面要说的内容,让你不知不觉就跟着走了进去。
的“六义”啊,那可真是太重要了!它们让变得丰富多彩,就像一个装满了奇珍异宝的宝库。
它们让我们能更好地理解古人的生活、情感和智慧。
你难道不想好好去探究一下吗?这“六义”就是的灵魂呀,没有它们,可就没那么迷人啦!。
高中语文《诗经》文化常识及翻译
高中语文《诗经》文化常识及翻译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合集,被誉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本文将介绍一些关于《诗经》的文化常识,并提供部分诗句的翻译,以供参考。
文化常识
1. 《诗经》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包含了从西周至春秋时期的诗歌作品,记录了当时社会、人生、情感等方面的真实写照。
这些诗歌反映了古代社会的伦理道德观念、政治风貌和人际关系等内容,具有丰富的历史价值和文化内涵。
2. 《诗经》由诗三百余篇组成,被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其中风是古代民歌,雅是宫廷音乐,颂是国家礼乐歌曲。
每篇诗歌都以五言或七言句式构成,形式简练而富有韵律感。
3. 《诗经》的语言使用较为古朴、朴实,给人一种优雅、明快的感觉。
通过阅读《诗经》,可以感受到古代人民的生活态度、情感表达方式以及文化传统等方面的特点。
部分诗句翻译
- 《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 翻译:关雎的鸟鸣响彻在河洲之间,那位窈窕的君子和美丽的妇人应该成为一对。
- 《卷耳》:采之苞兮,一日不見;采之盈筐,无所容。
- 翻译:采取它时还是花骨朵样子,再不去采就没有了;采取它时篮筐都装不下了。
- 《秋风辞》: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一萧一波,相继而来。
- 翻译:秋风凋零,波浪汹涌。
吹一阵风,涌起一波,相互接续。
总结
《诗经》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风格,成为了中华民族非常宝贵的文化遗产。
通过了解《诗经》的文化常识和一些诗句的翻译,我们可以更好地欣赏和理解这一传世之作。
诗经六义名词解释古代文学
诗经六义名词解释古代文学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的集成,共收集了305首诗歌,涉及了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各个方面,被誉为“中国民族诗歌的源头”。
《诗经》六义包括颂、雅、颐、赋、比、兴,分别代表了不同的诗歌类型和表现手法。
1.颂:颂扬国家和君主,表达对国家繁荣富强的美好愿景。
体裁较为正式,内容庄严肃穆。
2.雅:雅致高雅,主要描写日常生活中的美丽与和谐。
多为乐府体,诗歌形式简练优美。
3.颐:颐本指口齿清咽、快活的样子,诗歌表现了人们的欢乐和祝愿。
主要是民间音乐歌曲,常用短小而通俗的语言。
4.赋:赋是一种饱含情感的长篇叙事,旨在抒发作者的思想和感情。
较为自由的形式,可以自由发挥。
5.比:比典指比喻,用来表现生活中的典型情境和人物。
常采用对仗和押韵,让人印象深刻。
6.兴:兴歌即兴,以吟诵诗歌来表达对景物和人物的赞美和悲悯之情。
常使用韵脚,呈现出抒情和魅力的一面。
在古代文学中,《诗经》是至关重要的文化遗产,其中的六义
更是为后人奠定了诗歌表现形式和意义的基础,深刻地反映了古代社会中人们深刻而朴素的情感和思想。
诗经经典语录及解释
诗经经典语录及解释我的心不是圆圆的石头,不可任意转动呀! 以下是小编分享的诗经经典语录及解释,欢迎大家阅读!杲杲日出。
《诗经·伯兮》。
杲(gǎo搞):形容太阳的明亮。
本句大意是:明亮的太阳出来了。
这是古代诗歌中最早描绘出的句子,文字筒洁,又能给人以美好的想象。
可用以描写日出,也可以用来比喻刚刚诞生的充满了生命力的事物,还可用来比喻朝气蓬勃的人生。
之死矢靡它。
《诗经·柏舟》。
之死;到死。
矢:誓。
靡(mi米)它:没有别的心意,即没有二心。
本句大意是:(我只爱自己心爱的人)到死也不变心。
这首诗写一位青年女子找到了自己理想的对象,可是她的母亲却不谅察她的心,硬要拆散她的美满婚姻,逼嫁别人。
当时,礼教制度经形成,“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已成为套在青年男女身上的枷锁。
但这位女子却不顾礼教的藩篱,坚持自己所选择的对象。
她一面愤愤地呼喊:“母也天只!不谅人只!”一面誓死抗争:“之死矢靡它!”非他莫嫁,死不变心。
这铮铮誓言是对家长包办婚姻的挑战,是妇女自主意识觉醒的宣言。
以历史主义眼光来看,近代妇女解放运动的斗争精神,也可从几千年前这位无名女于身上找到原始的萌芽。
临其穴,惴惴其栗。
《诗经·黄鸟》。
穴:墓穴。
惴惴(zhuì坠):恐惧的样子。
栗:战栗。
这两句大意是:当临近墓穴将要被活埋时恐惧地战栗起来。
《黄鸟》是一首挽诗。
据《左传》记载:秦穆公死后,殉葬者一百七十七人,秦国子车氏三子奄息、仲行、鍼虎皆在殉葬行列。
~两句写殉葬者奄息等面临墓穴时惊恐战栗的样子。
“惴惴其栗”现己成为形容惊怕恐惧的常用语。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诗经·鹤鸣》。
它山:别的山。
攻玉;琢磨玉器。
本句大意是:别的山上的石头,可以用它来琢磨玉器。
此条以它山之石可用来琢玉为例,阐明借鉴、广取的重要意义。
石头是最普遍、最常见的物质,连它山之石都有“攻玉”的作用,其它鲜见的东西更可以想见。
此条通过比兴手法寄寓此意.使诗文含蓄蕴藉,令人寻味.具有很强的理喻力量,因此干百年来传诵不绝,直到改革开放的今天。
诗经的名词解释
诗经的名词解释诗经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部重要文献,流传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它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之一。
诗经共收集了305篇诗歌,涵盖了大量的主题和情感,描绘出了古代社会的风貌和人们的生活。
下面是一些诗经中常见名词的解释。
1. 君子君子指的是高尚的人、有志向的人。
在诗经中,君子往往被描述为品德高尚、德行崇高的人,是诗经作者向往的理想人物。
2. 少儿少儿指的是年轻人,尤其是青少年。
在诗经中,少儿常被提及,这些诗歌往往是关于夏天、春天、游戏和快乐的。
它们显示了古代少年儿童的天真和活泼。
3. 公侯公侯是古代的贵族,是指在封建社会中具有统治地位和特权的人。
诗经中的一些篇章讲述了公侯的故事,反映了古代社会的阶级和权力关系。
4. 岁月岁月是时间的流逝和人的成长。
在诗经中,岁月经常被提到,它代表着时光的变迁、人的成熟和生命的短暂。
岁月也常被用来表达作者对时光流逝和生命短暂的感慨。
5. 春天春天是四季之一,代表着新生和希望。
在诗经中,春天是一个重要的主题,它经常被用来表达作者对美好事物、生命和自然的赞美。
在古代社会,春天也被视为开始和希望的象征。
6. 秋天秋天是四季之一,是夏天过去之后、冬天来临之前的季节。
在诗经中,秋天常被用来描绘收获和丰收,也被用来表达作者对生命过去或老去的感慨。
7. 悲伤悲伤是人们在面对痛苦、失望和挫折时的情感体验。
在诗经中,悲伤是一个常见的主题,作者们经常表达自己的痛苦和忧伤。
悲伤的诗歌也是对生活中不如意和不幸事件的反思和宣泄。
8. 喜悦喜悦是人们在面对幸福、满足和成功时的情感体验。
在诗经中,喜悦的主题与春天、少年和美好事物相连,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和幸福的向往和祝愿。
诗经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珍贵遗产,它不仅反映了古代社会的风貌和人们的生活,更描绘了一幅丰富多彩的情感世界。
诗经中的这些名词是诗歌中的重要元素,通过对它们的解释和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部古老而美丽的文学作品。
诗经的六义名词解释
诗经的六义名词解释诗经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中所使用的语言也是古代汉语的一种形式,许多词汇和短语的含义在现代汉语中有所变化。
本文将对诗经中的六义名词进行解释,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诗经的内涵。
第一义:敦在诗经中,“敦”是一个常见的名词,它的含义具有广泛性。
在古代,敦被用来形容人的品德和心地,表示一个人诚实、善良、有德行。
而在诗经中,“敦”还可以表示物体的形状和颜色,具有团结、厚实、纯正的意味。
第二义:妩“妩”是诗经中常用的形容词,它既可以形容女性的美丽风姿,也可以形容自然景观的美感。
在描述女性时,妩的含义是指妇女的婉约、柔美和温柔的特质。
而在描绘自然景观时,妩则表示柔和、优美的状态。
第三义:婉“婉”是一个由“妩”演变而来的词语,具有委婉、隐晦的意味。
在诗经中,婉常常用来形容女性的言辞和言谈。
她们以温柔、细腻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心情,使人感到舒适和愉悦。
第四义:娈“娈”是一个用来形容女性的词语,意思是美丽、秀丽。
它常用于描绘女性的容貌和身姿。
娈还可以表示女性的高贵、优雅和迷人的特质,使人们感到心弦被牵动。
第五义:婉“婉”是一个多义词,在诗经中有两种不同的含义。
首先,婉可以表示女性的美丽和委婉的仪容。
其次,婉也可以表达温柔、善良的性情。
在古代社会中,女性被赋予了许多温暖的品质,她们以婉约的言语和态度给人以安慰和希望。
第六义:贲“贲”是一个多义的名词,在诗经中有不同的用法。
首先,贲可以表示光明和照耀,用来形容亮丽的光彩。
同时,贲也可以表示文辞的美丽和优秀,表达诗歌的华丽和精美。
综上所述,诗经中的六义名词是古代汉语中常用的词汇。
它们在描写人物和事物的美丽、善良、温柔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对这些名词的解释,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诗经。
这些名词带有深邃的内涵,丰富了诗经的语言表达和文化内涵,也让我们更深刻地感受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之处。
希望读者通过这篇文章对诗经的六义名词有更深入的理解和欣赏,能够从中汲取灵感,丰富自己的语言表达和文化素养。
《诗经》词语释义五则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它时代久远,语言艰涩,不少词语较难索解,本文试图运用《诗经》修辞同义词判定词义的方法,再结合其他相关文献,对其中的5组词语进行考释。
一、累、荒、萦《周南·樛木》三章,三章叠咏。
首章:南有樛木,葛藟累之。
二章:南有樛木,葛藟荒之。
三章:南有樛木,葛藟萦之。
对“累”和“萦”,一般大都注为“缠绕”,问题不大。
但对“荒”的注释,一般注本似欠妥帖。
毛传:“荒,奄也。
”朱熹《诗集传》:“荒,奄也。
”[1]程俊英、蒋见元注译《诗经》:“荒,掩盖。
”[2]盛广智《诗经三百首》:“荒,掩盖,遮盖。
”[3]袁愈荌译诗、唐莫尧注释《诗经全译》:“掩,盖,覆。
”[4]我们认为,“累、荒、萦”在这首诗中词义相同,均应为“缠绕”义。
这是一首叠咏体诗,“累、荒、萦”3词叠咏同义。
向熹先生把《诗经》中重章叠句体诗称为叠咏体诗,叠咏体诗包括完全叠咏体和不完全叠咏体,在《诗经》中有183篇,所占比例接近60%。
叠咏体诗是从《诗经》的章法上概括出来的,叠咏的“各章句式整齐一致,多用同语反复,只是其中一二词语有所变易”,这一二词语大多为修辞同义词,“意义上有的各章平列,有的前后互补,有的层层深进”[5],所以“累、荒、萦”3词叠咏同义。
唐·陆德明《经典释文》:“累,缠绕也。
”宋·严粲《诗缉》:“萦,绕也。
”朱熹《诗集传》:“累,犹系也。
”黄典诚《诗经通译新诠》:“累,缠绕上去。
”又曰:“荒,包荒的省略,今以为围绕。
”又曰:“萦,围绕。
”[6]在这首叠咏体诗中,“葛藟累之”“葛藟荒之”“葛藟萦之”3句结构相同,语义相近,在这3句中仅换一词“累、荒、萦”,根据叠咏体诗特点,这3个词语义相同,均为“缠绕”义。
黄典诚先生将3词释为“围绕”,已经注意到了叠咏体诗的特点。
“围绕”与“缠绕”义近,当为“缠绕义”更切合诗意。
从语境上看,3词换用避复。
二、干城、好仇、腹心《周南·兔罝》三章,三章叠咏。
诗经名词解释简答
诗经名词解释简答
诗经是中国古代文化宝库中的一部重要文献,它是中国现存最早的诗歌总集,共收录了305篇古体诗歌。
这些诗歌大多以民间民歌的形式存在,记录了春秋时期的社会风貌、人民生活和历史事件等。
在诗经中,有许多名词被频繁提及,这些名词具有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内涵,是了解古代中国社会、文化和思想的重要窗口。
以下是对一些常见诗经名词的简要解释:
1. 君子:君子是指尊贵的人,也是指有高尚品德和道德修养的人。
在诗经中,君子常常被用来形容有高尚品质的人。
2. 少妇:少妇指年轻的已婚女子。
在诗经中,少妇常常被用来形容美丽、温柔、贤良的女性形象。
3. 郎君:郎君指年轻的男子或丈夫。
在诗经中,郎君常常被用来形容有才华、英俊、豪爽的男性形象。
4. 青春:青春指年轻的时期,也指生机勃勃、活力四溢的状态。
在诗经中,青春常常被用来形容年轻人的朝气和活力。
5. 忧愁:忧愁指内心的痛苦、忧伤和不安。
在诗经中,忧愁常常被
用来形容人们面对困境或伤痛时的情感。
6. 悲哀:悲哀指内心的悲痛、悲伤和痛苦。
在诗经中,悲哀常常被用来形容人们面对失去亲人、遭受不幸时的悲痛情感。
7. 和谐:和谐指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互相合作的状态。
在诗经中,和谐常常被用来形容社会和家庭的和睦与安定。
诗经中的这些名词不仅仅是字面上的含义,更重要的是它们所蕴含的文化和情感内涵。
通过对这些名词的理解和解释,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中国人的思想、价值观和生活方式。
同时,诗经中的这些名词也对我们现代人的生活有所启示,提醒我们珍惜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追求和谐与幸福。
《诗经》里的成语
《诗经》里的成语,你不得不掌握《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同时也是一座博大精深的文学艺术宝库。
研读《诗经》不难发现,今天流行于世的不少成语,就源出于这部经典。
一种是直接从《诗经》中引用来的,比如“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出自《王风·采葛》。
这是一首爱情诗,诗人想像他所怀念的人在采葛、采萧、采艾。
诗分三章,其中一章写道:“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现在被用来形容思念之殷切,极为生动。
在引用时,又常常作“一日不见,如隔三秋”。
“兄弟阋于墙”这句成语则出自《小雅·常棣》,诗中写道:“兄弟阋于墙,外御其务。
”意思说,兄弟在家里相争,但对外侮却能同心抵抗,远比一般朋友要好。
后来就取“兄弟阋于墙”来形容兄弟不和。
其他直接出自《诗经》的成语还有“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溥天之下,奠非王土”、“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巧舌如簧”、“投畀豺虎”等等。
除了直接按照《诗经》原文流传下来成为成语的之外,还有根据《诗经》的诗句经过一定的简化而成为成语的。
如《豳风·伐柯》中有这样的诗句:“伐柯如何?匪斧不克。
取妻如何?匪媒不得。
”用伐柯需用斧子来比喻娶妻需有媒灼,后来就用前者借代后者,简化成为“作伐为媒”。
再如古代称生了男孩叫弄璋之喜,生了女孩称弄瓦之喜,其出典也自《诗经》。
《斯干》一诗说:“乃生男子,载寝之床,载衣之裳,载弄之璋”;“乃生女子,载寝之地,载衣之裼,载弄之瓦。
”璋乃玉器,瓦是陶器,指纺锤《斯干》是一首周王建筑宫室落成时的祝颂歌辞,上引两节是祝生贵男贤女的。
意思是生下男孩给他玩一块玉璋,以示将来作君子;生下女孩给她玩纺线用的陶锤,以示将来温顺无邪,善于料理内务。
后来就把祝贺别人生了男孩叫弄璋,生了女孩叫弄瓦。
以《诗经》的诗句加以缩写而成为成语的例子很多,如“哀哀父母,生我劬劳”(《蓼莪》)父母劬劳;“投我以桃,报之以李”(《抑》)投桃报李;“匪面命之,言提其耳”(《抑》)耳提面命;“不敢暴虎,不敢冯河”(《小旻》)暴虎冯河;“谓天盖高,不敢不跼,谓地盖厚,不敢不蹐”(《正月》)天高地厚,跼天蹐地;“维鹊有巢,维鸠居之”(《鹊巢》)鹊巢鸠占,等等。
诗经 名词解释
诗经名词解释《诗经》是中国古代文化宝库中的一颗明珠,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集。
它由石鼓文和殷商时代所作的乐府诗组成,内容丰富多样,主题涉及政治、社会、婚姻、家庭、宗教等方面,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诗经》以其深刻的思想和独特的艺术魅力,对后世影响深远。
《诗经》中的名词是对当时社会生活的具体描写,展现了古代人们的思想观念、道德价值观和社会文化发展状况。
下面对《诗经》中的一些名词进行解释:1. 民谣:民谣是古代民间有节奏、有韵脚的歌曲。
民谣体裁简短、精炼,通过歌颂英雄、记叙历史等方式,表达人民的愿望和情感。
2. 诗经:是古代音乐形式之一,主要是指歌颂君主或祝贺君主的诗歌。
它既是当时社会的重要文化活动,也是反映诸侯朝代兴亡的重要文献资料。
3. 赋诗:是指作诗的一种行为,以表达感情或表现各种事物。
赋诗通常带有一定的目的,有时用以总结某种意义上的人生经验或阐述某种社会道德规范。
4. 愁思:指思虑多而忧愁的心情。
在《诗经》中,愁思是一种普遍存在的情感,体现了古代人们对生活各个方面的思考和关注,以及对未来的愁虑和担心。
5. 辞章:是指辞藻华丽、修辞手法繁复的诗歌。
辞章通常运用比喻、夸张、补救等修辞手法,以增强表达的效果和感染力。
6. 寄托:寄托是将一种心理上的需求或情感挂念,用某种物品、行为或儿女来代表或表达的行为。
在诗经中,寄托是一种常见的表达方式,用以抒发对亲人、朋友或故乡的思念之情。
7. 屈原:屈原是战国时期的大文豪,他一生写下了许多优美的辞章,被誉为古代文学的巨擘。
他的作品多以爱情、忧愁、离别为主题,通过对民众的呼唤和悲叹等手法,表达自己对国事纷乱的忧虑和对人民疾苦的关怀。
8. 懿德:懿德是指尊贵、德行高尚的美称。
在《诗经》中,懿德通常用来形容君主或对方的儿女,以突出他们的高尚品质和卓越才能。
《诗经》作为我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反映了古代社会的政治、经济、道德、精神文化等方面,还蕴含了丰富的思想、情感和生活智慧。
诗经原文注释
诗经原文注释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最早的诗歌集之一。
它的诗歌体裁多样,内容涉及生活、爱情、政治、宗教等众多方面。
本文将对诗经原文进行注释,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部伟大的文化遗产。
1. 氓:最早的农民,一般意义是平民百姓。
2. 皇矣:这首诗控诉了当时的统治者对平民百姓的压迫和剥削。
诗中所用的“皇矣”一词是对统治者的称呼。
3. 执:持续不断。
4. 四国:指周边的四个国家,即齐、晋、楚、燕。
5. 衤:即衣服。
6. 黼:高级衣服上的装饰,用于表示身份地位。
7. 麻姑:一种叫做麻姑的草药。
8. 东篱:篱笆的方向,后指东方。
9. 蕙:指一种花卉,又称兰花。
10. 香:指蕙的香气。
11. 民女:指平民百姓的女性。
12. 曾参:一种草药。
13. 采绿:采摘青色的蔬菜,将其制作成菜肴。
14. 郑女:指当时的贵族女性。
15. 瑟:古代弦乐器。
16. 鸡鸣:指黎明时分。
17. 予:我。
18. 远图:看得远,有远见。
19. 虽:尽管。
20. 微:微小,不重要。
21. 辟:一种仪式性的动作,表示对神灵的尊重和供奉。
22. 瞻彼淇园:远远眺望彼岸的淇水之畔的花园之美。
23. 燕南:南方的燕国。
24. 烝:含义不明,可能指祭祀仪式中的一种动作。
25. 庶士:一般指平民百姓中的士人。
26. 建瓴:建造水瓶,指的是取水用具的制作。
27. 君子:指当时的贵族阶层。
以上是对诗经原文中的一些词语的注释。
这些注释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诗经的意义和内涵。
诗经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具有历史意义,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
希望本文的注释能够让更多的读者了解和欣赏诗经,感受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
诗经中的名言
诗经中的名言引言《诗经》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之一,被誉为“中华文化的第一座丰碑”。
它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自中国古代最早的时期到春秋战国时期的作品,记录了古代社会的风俗习惯、思想观念和人民的生活状况。
《诗经》中的名言,不仅是文学艺术的瑰宝,更是古代智慧与道德的结晶,对我们今天的生活和处世之道仍然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1. 名言解读与分析1.1 “有风终有谷,有谷终有冈。
”这句名言出自《周南·关雎》。
在古代社会,风是农作物生长的重要因素之一,而谷是粮食的象征,冈代表了稳定和成熟的象征。
这句歌词借助自然景物的变化揭示了人生的真谛。
它告诉我们,人生就像自然界的风谷和冈陵一样,有起有伏、有荣有辱。
不论遭遇何种困难和挫折,只要坚定信念,积极面对,艰难困苦也会迎刃而解。
这句名言告诉我们,无论人生处于何种境地,都要坚持下去,只有经历了风雨,才能看到彩虹。
1.2 “穆穆文王,于缉熙敬止。
”这句名言出自《周颂·文王》。
它是说周文王君临天下后,让周朝文化繁荣昌盛,周文王高尚的品德和仁义的治理方式深深感动了百姓,使得人民都对他敬重备至。
这句名言表达了人民对文王的敬仰与钦佩之情,同时也体现了人民对一个领袖的理想追求。
它告诉我们,作为一个领袖或者是一个普通人,在一切行动中始终保持高尚的品德和仁义的态度,才会引起人们的尊敬和推崇。
1.3 “孟懿子之车,三千维精神。
”这句名言出自《秦风·无衣》。
它强调的是精神的饱满和自律的态度,倡导人们要保持精神的充沛与专注。
在这句名言中,孟懿子是个虚拟的形象,但他的精神却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启示。
它告诉我们,人的精神状态直接影响着一个人的表现和成就,只有拥有充沛的精神,才能在事业上取得成功。
2. 名言的现实意义和适用性《诗经》中的名言虽然有着古代的痕迹,但它们仍然具有广泛的现实意义和适用性。
这些名言不论对于领导者还是个体来说,都能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首先,这些名言强调了积极的人生态度。
诗经的名词解释简短
诗经的名词解释简短诗经是中国古代文化瑰宝之一,也是世界上最早的诗歌总集。
它的内容广泛涉及到人民的生活、情感、道德等方面,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
诗经中的许多名词虽然在现代有着不同的解释,但仍然蕴含着深刻的内涵与价值。
在本文中,我们将对一些诗经中的名词进行简短解释。
首先,我们来说说“君子”。
诗经中经常提到君子一词,它并不是指统治者或贵族阶层的人,而是一种道德高尚、有品德的人。
在诗经中,君子被描绘为忠诚、正直、有责任感的人,他们以德行来影响和帮助身边的人。
君子的形象被视为理想的楷模,值得我们学习和崇敬。
其次,让我们来解释一下“卿”。
卿在古代指的是官员的称谓,尤其是贵族阶层的官员。
在诗经中,卿常常用来描述与君主有亲近关系的人,如国君的亲信、贵族家族中的子弟。
卿一词也有着一定的官员身份和权力的暗示,同时也意味着责任和义务。
接下来,我们来讨论一下“思”. 在诗经中,思一词多指思考、思念、思念之情等。
它揭示了古代人们对于感情和思维活动的关注。
在这些诗歌中,思的意象通常与伤感、渴望、忧愁等情感相关联,表达了人们内心的深沉思考和情感的表达。
还有一个重要的名词是“妇”。
妇在诗经中既指女性,也指已婚女性。
这个词虽然看似简单,却承载着妇女在古代社会中的角色和地位。
古代的妇女在家庭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她们负责照顾家务、养育子女,同时也以贞淑和纯洁的形象为人们所尊敬。
还有一个有趣的名词是“采薇”。
采薇来源于诗经《采薇》,指的是采摘薇草,也可引申为悠闲自得的行为。
薇草在古代被视为高雅的象征,采薇一词常常用来表达在大自然中寻求宁静与喜悦的情感。
它传达了对大自然和生命的热爱,并表达了人们追求内心宁静和自由的愿望。
最后,我们来探讨一下“晨风”。
晨风一词出自《诗经·牧风》,形容清晨的微风。
晨风给人一种清新、宁静的感觉,代表着新的一天的开始和希望。
它也暗示了朝阳和希望的到来,给人们一种美好、宽慰的感受。
以上只是对诗经中的一些名词的简短解释,诗经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其深远的影响不仅仅局限于古代,也渗透到了现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诗经》专用语解读
诗言志
我国最早对于诗的解释。
意思是,诗歌是用来抒写人的志意、怀抱的。
源出于《尚书·尧典》:“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
”在《左传》中也有“诗以言志”的说法。
以后,汉朝人多训“诗”为“志”,如《说文》:“诗,志也。
志发于言,从言,寺声。
”“志”一般理解为人内心的志向、情感,所谓“蕴藏在心谓之心志”(《诗序疏》)。
“志”用言语表现出来,就成了诗。
所以《毛诗序》说:“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
”“诗言志”是我国儒家传统的文学观;它常同文学的社会作用联系在一起。
“志”,不仅仅是个人的思想感情,往往还包含着人们对社会生活的观点和态度,甚至同政治密切相关。
“诗言志”说,从朴素的唯物观点解释文学作品的本质,对我国古代文学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兴、观、群、怨
这是孔子对于文学社会作用的一个概括性认识。
《论语·阳货》:“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兴,即“感发志意”(朱熹语)。
主要指文学的感发精神、振奋人心的作用。
观,即“观风俗之盛衰”(郑玄注),“考见得失”(朱熹注)。
指文学反映社会现实的认识作用。
群,即“群居相切磋”,指文学可以帮助人们互相切磋、共同提高,促进思想感情的交流。
怨,“怨刺上政”,针砭时弊。
指文学的批评不良时政的讽刺作用。
“兴观群怨”说,较全面系统地概括了文学的认识作用、教育作用和美感作用,在我国文学批评史上是一大贡献,对我国封建社会文学的发展,也产生过长远而重大的影响。
思无邪
孔子对《诗经》思想内容的总括评价。
出自《论语·为政》:“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意思是,《诗经》三百篇,一句话概括起来说,就是思想内容没有邪恶的地方。
“思无邪”本是《鲁颂·駉篇》中的一句话。
其中句型相同的“思”字曾反复出现四次,故有人认为“思”字是句首的语气词,无实意(据陈奂《诗毛氏传疏》说)。
不过,这并不影响对其总的意思的理解。
传说古诗原来流传有三千余篇,孔子用儒家的政治、道德观点加以删定,只留下三百零五篇。
“思无邪”即是孔子的选诗标准,即合乎礼义,没有异端邪说。
刘宝楠《论语正义》解释为“论功颂德,幽僻仿邪,大抵皆归于正,于此一句,可以当之”。
其实,“思无邪”的说法并不符合实际,综观《诗经》全部作品,其思想内容的高低、优劣很不平衡,其中既有反映劳动人民思想感情的优秀佳作(如“国风”中的大部分),也有宣扬反动统治阶级没落意识的平庸之作(如雅、颂中的大部分),不可一概而论。
发乎情,止乎礼义
儒家诗教的又一说法。
原是指《诗经》中的“变风”而言,出自《诗大序》:“变风发乎情,止乎礼义。
”“变风”一般是指周朝时世衰乱,纲纪、政教变坏时期出现的一些讽刺时政的作品。
所谓“王道衰、礼义废、政教失、国异政、家殊俗,而变风、变雅作矣。
”按《诗大序》作者的观点,“变风”、“变雅”的出现,是“伤人伦之废,哀刑政之苛”,是为了“吟咏情性”,意即对于黑暗现实的不满足是出于人的本性,所以他说:“发乎情,民之性也”;然而他又认为在批评时政时,仍要节制分寸、讽喻适度,要合乎先王制定的“礼义”标准,这就是所谓“止乎礼义,先王之泽也”。
这种说法同儒家“温柔敦厚”的诗教如出一辙。
同样是为调和阶级矛盾,维护封建统治服务的。
诗无达诂
我国古代阐释诗歌的一种主张。
意思是诗的含义不能照字面直解,可以允许有多种解释。
出自汉代学者董仲舒的《春秋繁露·精华》:“《诗》无达诂,《易》无达占,《春秋》无达辞。
”它原为汉儒随意解经制造理论根据。
目的在于便利他们断章取义,给古代经典著作加上符合儒家需要的解释。
按此,他们对《诗经》中的许多诗篇,都曲解原意,牵强附会。
例如,强把歌颂爱情的《关雎》,说成是赞美“后妃之德”。
然而,“诗无达诂”在诗歌的阐释和鉴赏上又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它完全符合“形象大于思想”的艺术规律,切中诗歌艺术的特点。
由于诗歌的表现手法一般比较含蓄、曲折,诗的内涵比较隐深、丰富,往往超出字面的意思,具有多义性。
加上读者本身因欣赏心理、艺术修养、趣味爱好等不同,对同一作品,常会产生各种迥然不同的理解,即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例如对杜甫诗,解之者不下数百余家,“兵家读之为兵,道家读之为道,治天下者读之为政,无往不可”(薛雪《一瓢诗话》)。
像这样作者无意,读者有心的现象是屡见不鲜的。
2.有关《秦风·无衣》的资料
《秦风》大多是东周时代秦国的诗。
西周孝王封其臣非子于秦(今甘肃清水县东北),以后疆土逐渐扩展。
西周末年,庄公迁都于犬丘(今陕西兴平县东南槐里城)。
后申候勾结犬戎灭西周,周平王东迁洛邑时秦襄公因护送有功,被封为诸侯,迁都沉城(今陕西陇县南),此时西周王畿和幽地(今陕西枸邑、邠县一带)皆归秦所有。
《汉书·地理志》称秦地“安定北地,上郡西河皆迫近戎狄,修习战备,高上气力,以射猎为先。
”朱熹在《诗集
传》中也说:“秦俗强悍,乐于战斗”,“秦人之俗,大抵尚气概,先勇力,忘生轻死。
”其实秦人尚武乃是时势使然。
秦国位于中国的西北边疆,和那时与华族关系最紧张的外患犬戎相邻,面对强敌的不断入侵,只能自己强大起来才能得以生存。
秦襄公那时对抵御犬戎是极有战功的,护送平王东迁后,平王一方面封他为诸候,另一方面命他攻逐犬戎,因是周天子之命,所以此诗便称“王于兴师”。
《秦风·无衣》这首诗的背景当如上述。
《左传·定公四年》记载:“申包胥如秦乞师……立,依于庭墙而哭,日夜不绝声;勺饮不入口七日。
秦哀公为之赋《无衣》。
”王夫之的《诗经稗疏》据《左传》此条推定此诗为秦哀公所作,其实秦哀公赋此诗是公元前505年,已是春秋之末了,此时的周王朝早已徒有虚名,不可能再“王于兴师”了。
况《左传》中赋诗之例大多都不过是借诗言志而非真是作诗,故王夫之的说法是不可靠的。
《秦风·无衣》为秦襄公时代的作品是王先谦在《诗三家义集疏》中提出的,他说“秦自襄公以来,受平王之命以伐西戎”,“西戎杀幽王,于是周室诸侯为不共戴天之仇,秦民敌王所忾,故曰同仇也”。
这里,王先谦进一步指出此诗为“秦民”所作,即老百姓中从军的士兵而非国君,这一点也是合理的。
《诗序》称“《无衣》刺用兵也,秦人刺其君好攻战,亟用兵而不与民同欲焉”。
这种解说显然与诗中的气氛不符。
其实,此诗的主旨并不是反对用兵,而正相反,它是一首慷慨激昂的从军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