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之赋比兴分析共28页

合集下载

浅论《诗经》中的艺术手法赋比兴

浅论《诗经》中的艺术手法赋比兴

三、兴
兴是《诗经》中最为独特的一种艺术表现手法,它通过借助自然景物或其它 场景的描写,来引出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和思想。例如《周南·桃夭》中的“桃 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通过描写桃花的盛开和美丽,引出 诗人对女子出嫁的祝福和美好愿景。这种手法能够让读者在感受自然美的基础上, 进一步理解诗人的情感和思想,从而增强诗歌的感染力和艺术性。
浅论《诗经》中的艺术手法赋 比兴
01 一、赋
03 三、兴
目录
02 二、比 04 参考内容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它反映了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约五百年 间的社会面貌。《诗经》的艺术手法,历来为人们所称道。本次演示试就《诗经》 中常见的艺术手法“赋”“比”“兴”作一简要阐述。
一、赋
“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即铺陈直叙,将所要叙述的事件、人物、 景物等,平铺直叙,不增减,不夸张,不隐匿,不修饰。如《七月》这首写农家 生活的长篇叙事诗,将农家的艰辛生活和一年四季的劳动过程,像串糖葫芦一样 地摆在读者面前。开头两章:“七月亨西星,八月剥枣栗。十月凿冰冲,……女 执筐,妇负筐,往拾田螺;谨夙夜,以饱我士女。”
三、兴
“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即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他 物”和所咏之辞必须是有某种或相关性的事物或情感。“兴”往往与“赋”一起 使用,共同形成诗歌的形象、情感意境。在《诗经》中以动物喻人、以物喻情的 情况随处可见。如《关雎》中“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以鸠鸟的和鸣声起兴引出对淑女的追求;《桃夭》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以桃花的盛开和鲜丽引出对新娘美丽贤淑的赞颂;《采 薇》中“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以野草的茂盛兴起士兵 思家的忧愁;《采采》中“采采卷耳,不盈顷筐。嗟我怀人,寘彼周行。”以采 摘不到筐子里的野菜兴起对丈夫的思念之情等等。《诗经》中的“兴”这种艺术 手法为后世诗歌创作提供了极大的借鉴和启示。

浅谈《诗经》中“赋”“比”“兴”艺术手法

浅谈《诗经》中“赋”“比”“兴”艺术手法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记录了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500多年间的礼乐文明的文学作品。

它不仅是礼乐文明的产物,而且还反映了远古时期人们的思想生活与情感生活。

马克思曾讲过:“内容是事物一切内在要素的总和。

形式是这些内在要素的结构和组织方式。

”如果《诗经》只是苍白无力地不借助任何艺术表现手法反映人们的思想生活与感情生活,那么它肯定是枯燥无味的。

而《诗经》之所以能被称为“经”,一方面固然跟它所反映的儒家的“礼乐教化”分不开,另一方面也与它用以反映思想内容的艺术表现手法有密切关系。

从艺术的角度研究《诗经》,它所用的“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是最值得注意的。

《周礼·春官·大师》中曾提到:“教六诗:曰风,曰赋,曰比,曰兴,曰雅,曰颂。

”这是最早提到“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的篇章。

紧接着,汉代的《毛诗序》又说:“《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

’”无论是《周礼》所说的“六诗”,还是《毛诗序》中的“六义”,他们所提到的“风、雅、颂”是从诗歌的文体角度进行分类,“赋”“比”“兴”则是指诗歌的艺术表现手法,而“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在《诗经》以前就有所运用。

例如,我国上古时期的歌谣《弹歌》:“断竹,续竹。

飞土,逐宍。

”就用了“赋”的艺术表现手法。

“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虽然不是最早起源于《诗经》,但《诗经》却炉火纯青地运用了“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来表达先秦时期先民的思想感情,为后世的诗歌创作奠定了基础。

更让人值得注意的是,在《诗经》的艺术世界中,“赋”“比”“兴”这三者的应用是完美结合在一起的,并不是截然分开、彼此之间毫无关系的。

正是它们之间的相互配合,才造就了《诗经》在艺术成就方面取得无与伦比的辉煌成绩。

一、赋汉代郑玄曾注:“赋之言铺,直铺陈今之政教善恶。

”认为“赋”这种艺术手法就是平铺直叙当时的政治教化好与不好,他更多强调的是政治思想方面的内容。

诗经中的赋比兴

诗经中的赋比兴

诗词曲中的赋比兴,一般来说,诗中赋比兴兼用,词中比兴多于赋,曲中赋比多于兴。

以下分别论述。

一、《诗经》中的赋《周南·芣苢》:采采芣苢,薄言采之。

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

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

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朱熹《诗集传》:赋也。

方玉润《诗经原始》:殊知此诗之妙,正在其无所指实而愈佳也。

夫佳诗不必尽皆征实,自鸣天籁,一片好音,尤足令人低回无限。

若实而按之,兴会索然矣。

读者试平心静气,涵咏此诗,恍听田家妇女,三三五五,于平原绣野、风和日丽中群歌互答,余音袅袅,若远若近,忽断忽续,不知其情之何以移,而神之何以旷,则此诗可不必细绎而自得其妙焉。

……今世南方妇女登山采茶,结伴讴歌,犹有此遗风云。

二、《诗经》中的比兴《卫风·硕人》:手如柔荑,肤如凝脂。

领如蝤蛴,齿如瓠犀。

《陈风·泽陂》:彼泽之陂,有蒲与荷。

有美一人,伤如之何!寤寐无为,涕泗滂沱。

郑玄《毛诗笺》:蒲以喻所说(悦)男之性,荷以喻所说(悦)女之容体也。

三,赋比兴表现手法的作用赋是最基本的,最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

它的特点就是敷陈、直言,即直接叙述事物,铺陈情节,抒发感情。

比分为比喻和比拟。

比体诗的特点是以彼物写此物,诗中所描写的事物并不是诗人真正要歌咏的对象,而是借用打比方的方法,来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

例如,《硕鼠》一诗中,就是运用了比的表现手法,通过描写令人憎恶的老鼠,将奴隶主贪婪残忍的本性表现的淋漓尽致。

为什么不直接表达而要用比呢?运用比拟表达喜爱的事物,可以使它栩栩如生,给人亲切之感;用它表现丑恶的事物,可以使它原形毕露,给人厌恶之感。

兴,即起兴,在一首诗的开头,或一章诗的开头。

先让我们来看一首诗。

《风雨》中运用兴的表现手法的句子是“风雨凄凄,鸡鸣喈喈;风雨萧萧,鸡鸣胶胶;风雨如悔,鸡鸣不已。

”为什么不直接说出要写的内容,而要先言他物呢?通过对《诗经》的研究,有些诗中的兴起到了渲染气氛的作用,例如,《风雨》写的是在傍晚时节,外面下班着小雨,刮着风,女主人公正在思念着自己的夫君,此时,听见了外面的鸡鸣声。

《诗经》中赋,比,兴艺术表现手法

《诗经》中赋,比,兴艺术表现手法

《诗经》中赋、比、兴艺术表现手法探析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上,《诗经》是一部具有极高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的文学巨著,它是我国古代赋、比、兴的代表作品,展现了古代诗歌的美学特征。

今天我们将一同探究《诗经》中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通过对其深度和广度的评估,带您领略古代诗歌的魅力。

一、赋的艺术表现手法1. [主题字1],古代《诗经》中的赋以古代社会生活为题材,通过对自然景物、人情世态和社会风尚的描写,展现了当时人的生活状态和思想感情,对古代社会风貌进行了真实生动的描绘。

2. [主题字2],赋的艺术表现手法主要通过形象生动的描写来展现古代社会的面貌和人们的情感。

通过对植物、动物、器物、人物等进行形象描绘,使抒情诗歌在形象上产生鲜明的视觉效果。

3. [主题字3],古代《诗经》中的赋通过对社会生活中各种事物和现象的具体描写,反映出了当时社会的风土人情、伦理道德和道德风尚,对于了解古代社会生活和文化传统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二、比的艺术表现手法1. [主题字1],古代《诗经》中的比多以自然景物和社会生活为比喻对象,通过对自然的描写和对日常事物的比方,反映了人们对自然、生活的感悟和认识。

2. [主题字2],比的艺术表现手法主要通过对景物、事物或者人物的比拟,来抒发诗人的感情,突出诗歌的意境和思想内涵,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3. [主题字3],《诗经》中的比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人物形象的比拟,将诗歌的主题和情感通过比喻的手法生动地表现出来,提高了诗歌的艺术价值和审美效果。

三、兴的艺术表现手法1. [主题字1],古代《诗经》中的兴以古代社会民俗、宗教仪式、节庆等为主题,通过对生活场景的生动描写,展现了古代社会的生活习俗和文化风貌,具有一定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2. [主题字2],兴的艺术表现手法主要通过对古代社会生活场景、宗教仪式、民间节庆等进行形象生动的描写,使诗歌在情感上产生共鸣,在意境上产生共鸣。

3. [主题字3],古代《诗经》中的兴通过对古人生活场景、宗教仪式、民间节庆等的形象描写和情感抒发,展现出了古代社会的文化底蕴和审美情趣,对于了解古代文化传统有着重要的历史价值。

诗经的赋比兴手法

诗经的赋比兴手法

诗经的赋比兴手法赋、比、兴是《诗经》中运用的三种主要表现手法,也是中国古代根据《诗经》的创作经验归纳出来的诗歌表现手法,它们对后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以下是对赋、比、兴手法的详细解释及举例:赋定义:赋就是铺陈直叙,是人把思想感情及其有关的事物平铺直叙地表达出来。

在篇幅较长的诗作中,铺陈与排比往往结合在一起用。

它可以淋漓尽致地细腻铺写,也可一气贯注、加强语势,还能渲染某种环境、气氛和情绪。

举例:《豳风・七月》集中运用了赋的手法,按照季节物候变化的顺序,铺叙了农家一年四季的生活,如“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一之日觱发,二之日栗烈。

无衣无褐,何以卒岁。

三之日于耜,四之日举趾。

同我妇子,馌彼南亩,田畯至喜”,详细描述了每个月的气候、人们的劳作以及生活状态。

《木兰诗》中,“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通过铺陈排比,细致地展现了木兰出征前的准备工作以及行军途中的情景。

比定义:比就是类比、比喻,以彼物比此物,诗人借助一个事物作类比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或观点。

用来作比的喻体事物比被比的本体事物更加生动具体、鲜明浅近,便于人们联想和想象,能使诗歌的语言更加生动传神。

举例:《卫风・硕人》中,“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连续用“柔荑”喻美人之手,“凝脂”喻美人之肤,“蝤蛴”喻美人之领,“瓠犀”喻美人之齿,“螓首蛾眉”喻美人之容貌,生动形象地描绘出庄姜的美丽。

《诗经・小雅・鹤鸣》中“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用别的山上的石头可以用来雕琢玉器,比喻借助外力来提高自己或帮助自己改正缺点。

兴定义:兴又多称为“起兴”,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

从特征上讲,有直接起兴、兴中含比两种情况;从使用上讲,有篇头起兴和兴起兴结两种形式。

兴一般用于诗歌的开头,所借之物与下文所咏内容有一定联系,可激发读者的联想,增强意蕴,产生形象鲜明、诗意盎然的艺术效果。

诗经中的赋比兴

诗经中的赋比兴

诗词曲中的赋比兴,一般来说,诗中赋比兴兼用,词中比兴多于赋,曲中赋比多于兴。

以下分别论述。

一、《诗经》中的赋《周南·芣苢》:采采芣苢,薄言采之。

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

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

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朱熹《诗集传》:赋也。

方玉润《诗经原始》:殊知此诗之妙,正在其无所指实而愈佳也。

夫佳诗不必尽皆征实,自鸣天籁,一片好音,尤足令人低回无限。

若实而按之,兴会索然矣。

读者试平心静气,涵咏此诗,恍听田家妇女,三三五五,于平原绣野、风和日丽中群歌互答,余音袅袅,若远若近,忽断忽续,不知其情之何以移,而神之何以旷,则此诗可不必细绎而自得其妙焉。

……今世南方妇女登山采茶,结伴讴歌,犹有此遗风云。

二、《诗经》中的比兴《卫风·硕人》:手如柔荑,肤如凝脂。

领如蝤蛴,齿如瓠犀。

《陈风·泽陂》:彼泽之陂,有蒲与荷。

有美一人,伤如之何!寤寐无为,涕泗滂沱。

郑玄《毛诗笺》:蒲以喻所说(悦)男之性,荷以喻所说(悦)女之容体也。

三,赋比兴表现手法的作用赋是最基本的,最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

它的特点就是敷陈、直言,即直接叙述事物,铺陈情节,抒发感情。

比分为比喻和比拟。

比体诗的特点是以彼物写此物,诗中所描写的事物并不是诗人真正要歌咏的对象,而是借用打比方的方法,来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

例如,《硕鼠》一诗中,就是运用了比的表现手法,通过描写令人憎恶的老鼠,将奴隶主贪婪残忍的本性表现的淋漓尽致。

为什么不直接表达而要用比呢?运用比拟表达喜爱的事物,可以使它栩栩如生,给人亲切之感;用它表现丑恶的事物,可以使它原形毕露,给人厌恶之感。

兴,即起兴,在一首诗的开头,或一章诗的开头。

先让我们来看一首诗。

《风雨》中运用兴的表现手法的句子是“风雨凄凄,鸡鸣喈喈;风雨萧萧,鸡鸣胶胶;风雨如悔,鸡鸣不已。

”为什么不直接说出要写的内容,而要先言他物呢?通过对《诗经》的研究,有些诗中的兴起到了渲染气氛的作用,例如,《风雨》写的是在傍晚时节,外面下班着小雨,刮着风,女主人公正在思念着自己的夫君,此时,听见了外面的鸡鸣声。

《诗经》赋比兴手法讲解

《诗经》赋比兴手法讲解

《题长安壁主人》张谓 世人交结须黄金,黄金不多交不深。 纵令然诺暂相许,终是悠悠行路人。 直接表达自己的观点,揭露金钱对人心 的侵蚀,势利对社会的污染。通篇议论, 纯用赋法。
《山居》 曲涧泉流满,轻岚石卧深。 晚风随意处,曾有数声琴。 直接描写山居的景物与相关联的事物, 让人感觉其中之美。而且此诗不仅状物, 还能做到由风声传琴声,改变前两句直 接状物的写法,做到起伏、曲折,给人 以美感。
《垓下歌》项羽 力拨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zhuī]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这是一首表现项羽决绝,敷陈其事的 悲歌,直抒胸臆,慷慨激昂。赋的要求 一是要交待清楚,明白;二是要讲究曲 折、起伏,不能平淡如水,没有诗味; 三是要有主线,尤其是叙事诗。
《乌江》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也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此诗,其实就是对项羽自刎乌江写实, 作者直抒胸臆,写出了自己的看法。
赋比兴手法
朱熹曰:“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 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 引起所咏之词也。”
按此理解,所谓赋,就是写实,平铺直叙, 直言其事;所谓比,就是比喻,比拟;所谓 兴,就是开头先写别的事物,引起下面所要 说的正文。

1、赋 赋法,即直接陈述,直描情状,直抒胸臆,直写
人物,直叙事伯,直写景物。是告诉我们“是什么” 的问题。唐以前的人们,赋比较多,后来越来越含 蓄,赋少也。如项羽的《垓下歌》:


3、兴 兴,作为艺术手法,主要用来渲染气氛,触影生
情,有时候也在音节上起到和谐的作用。往往说的 是“由什么想起什么”的问题。
▲兴者起也 即起发端的作用,以便为下文开头。朱熹云:“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
其三,借喻。是一种省略性的比喻,直接用比喻物来代替被比喻物。 如林岫的《母牛叹》:

《诗经》之赋比兴分析

《诗经》之赋比兴分析

镳biāo 。翟dí 茀fúí 以朝。大夫夙退,无使君劳。

鳣zhān鲔wěi发发。葭jiā菼tǎn揭揭,庶姜
孽孽,庶士有朅jié。
翻译原文

贵人身材修长,穿绣花衣裙披外罩。齐王的 女儿,卫王的妻子。齐太子的胞妹,邢王的 小姨子,谭王是她的妹夫。

手指像柔软的初生草芽,皮肤像凝结的油脂。 脖子像又白又长的小天牛,牙齿像洁白齐整
哪是舍不得檀树呵,我是害怕邻人的毁谗。仲子你实在让我
牵挂,但邻人的毁谗,也让我害怕。

这首诗是一个女子对她所爱之男子
的叮咛告诫之辞,并没有假借外物的形 象,而是直接所内心的感情表达出来,即
是“赋”的写法:不借外物,直物=心)
的,它所写出的形象本身就是作者心中的情
《诗经》之赋比兴
(二)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赋,即“铺叙”,是通过客观事物的直接描绘 与叙述以表达主观思想感情的一种方法。 比,即“比喻”,是借客观景物作比况,使要 说明的事理和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更具体形象。 兴,即“起兴”或“发端”,是用眼前景物为
比喻和象征,把它作为诗的开头,然后引出要歌咏
的本事。
谓为比,盖写物以附意,扬言以切事者也。”

“比”是“比喻”的意思,也就是用打比方的办法,
使抽象的事物具体化。

《诗经》里有的诗整体用比,以拟物的手法反映现 实生活,表达思相感情。如《魏风·硕鼠》。
《魏风.硕鼠》

《硕鼠》抒写农民不堪忍受重税,
对不讲仁义恩德,残酷无情的剥削者 的愤恨和抗议,表达了他们发誓离开 剥削者,而去追求美好快乐生活的愿 望。诗用硕鼠比喻剥削者,贴切生动,
既辛辣又含蓄,其中重章叠句式的表
达,正是一主题的反复申诉,增强了 情感的表达,

《诗经》之赋比兴分析

《诗经》之赋比兴分析

比“的方法,借物为喻,心在物先。第三是”兴
“的方法,因物起兴,物在心先。

但”赋“多用人事界的”事象“,”兴“多用
自然界的”物象“”比“则既可以是人事界的”
事象“,也可以是自然界的”物象“.______叶
嘉莹
事象“,也可以是自然界的”物象“.______叶
嘉莹


《毛诗正义》:“兴者,起也,取譬引类,发起己心。” 朱熹《诗集传》:“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刘勰《文心雕龙·比兴篇》:“兴者,起也,……情者依微 以拟议。” “兴”是说某种客观景物激发了诗人的思想感情,诗人就把 它的形象描写下来,作为诗的开端,以引出下面要咏唱的事 物来,又称“起兴”。 《诗经》中“兴”的运用,情况比较复杂。大多数兼有发端 和比喻、象征的作用,但有的只有发端的作用,有的仅与正 句有音律上的联系。所以对于兴,可根据诗的实际情况作具 体分析,才能作出较为准确的解释。
的瓠子。螓一样的头蚕蛾一样的眉,乖巧的
笑颜现出两个酒窝,秀丽的眼睛亮晶晶。

贵人身材高挑,停车休息在城郊。 硕人四匹
驾车的雄马高大,红色的衔巾飘飘,野鸡翎
装饰的轿车来朝见。大臣们该早些回去吧, 不要叫国公太操劳。

黄河水浩荡,向北流去响声哗哗。撒下鱼网 呼呼,鲤鱼、鲟鱼嘣嘣跳跃,芦苇荻花高扬。 陪嫁的姑娘衣饰华贵,护送的小伙子威武健 壮。
逾墙而会:《郑风·将仲子》


将仲子兮,无逾我里,无折我树杞。岂敢爱之,畏 我父母。仲可怀也,父母之言,亦可畏也。 将仲子兮,无逾我墙,无折我树桑。岂敢爱之,畏 我诸兄。仲可怀也,诸兄之言,亦可畏也。 将仲子兮,无逾我园,无折我树檀。岂敢爱之,畏 人之多言。仲可怀也,人之多言,亦可畏也。

《诗经》爱情诗中的赋、比、兴手法

《诗经》爱情诗中的赋、比、兴手法

简论《诗经》爱情诗中的赋、比、兴手法《诗经》中的风诗绝大部分是民间歌谣中又有很大一部分是反映爱情生活的篇章。

“无郎无姐不成歌”,这情形古今并无二致。

南宋朱熹曾经说过:“凡诗之所谓风者,多出于里巷歌谣之作,所谓男女相与歌咏,各言其情者也。

”(《诗集传序》)《诗经》中的许多爱情诗,生动地反映了当时青年男女在爱情发展道路上各种不同的典型情感,表现了他们对爱情的渴望与追求,写出了他们在热恋过程中的感情波澜,其中也有思妇之情,弃妇之怨,还有男女双方对亡夫亡妻的深沉悼念。

凡属青年男女在爱情中的忧喜得失,都在这些作品中得到了毫不掩饰的反映。

这些爱情诗,大都诚挚、朴素、健康,洋溢着浓郁的泥土芬芳,充满了热烈的生活气息,内容清晰,情思优美,两千多年来,一直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

这些原始牧歌式的爱情诗,或炽热、或倩巧、或凄惋、或柔媚、风格多样,秀姿纷呈,是《诗经》中最具异彩、最有美趣、最富魅力的篇章。

《诗经》中的爱情诗,因题材内容不同,表现角度不同,呈现出不同的艺术特色。

在相互自然的总风格之下,又有刚健直率、委婉含蓄、言约意远等多种风格,但其主要艺术特色是赋比兴手法的运用。

“赋”、“比”、“兴”是古代研究《诗经》,对《诗经》表现手法的概括总结,体现在爱情诗中也是如此。

但历来对这三种手法的解释区分,众说纷纭,似有看重比兴手法而轻赋体之意。

大概是因为照朱熹的解释:“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

”以为“直陈其事”不如比兴手法形象含蓄,具有某种象征意味,容易勾起读者的无限想象,能加强诗歌形象的空灵感。

其实,用现代眼光来看,“赋”本质上是一种铺陈,一种叙述,更带有散文化的特征。

在《诗经》爱情诗中,“赋”的手法用得较多,既直陈其事,也叙物言情,有的甚至通篇用“赋”,不借“比”“兴”。

《郑风·溱洧》生动地描绘了三月上已之辰,郑国青年男女在溱、洧河畔相约游春,嬉戏谈爱的情景。

全诗用赋的手法,写出了当时的地点、景物、对话和动作,形象生动,情节曲折。

浅论《诗经》中赋比兴手法的应用由

浅论《诗经》中赋比兴手法的应用由

浅论《诗经》中赋比兴手法的应用由诗经中的赋比兴手法运用的例子:1、赋是直铺陈叙述,是基本的表现手法。

如“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即是直接表达自己的感情。

2、比是“以彼物比此物”,是比喻之意。

《诗经》中的《氓》用桑树从繁茂到凋落的变化来比喻爱情的盛衰;《鹤鸣》用“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来比喻治国要用贤人;《硕人》连续用“葇荑”喻美人之手,“凝脂”喻美人之肤,“瓠犀”喻美人之齿,等都是《诗经》中用“比”的手法。

3、兴又多称为“起兴”是借助其他事物为所咏之内容作铺垫,对于诗歌中渲染气氛、创造意境起着重要的作用。

用于一首诗或一章诗的开头。

如《关雎》开头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是诗人借眼前景物以兴起下文“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关雎和鸣,也可以比喻男女求偶或男女间的和谐恩爱;《桃夭》开头的“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写出了春天桃花开放时的美丽氛围,也可以理解为对新娘美貌的暗喻,又可说这是在烘托结婚时的热烈气氛。

扩展资料:赋比兴是《诗经》的三种主要表现手法。

是中国古代对于诗歌表现方法的归纳。

它是根据《诗经》的创作经验总结出来的。

赋是与比兴并称的古代诗歌的基本手法。

赋陈,一作铺陈、铺排,是铺陈、排比的简称。

在篇幅较长的诗作中,铺陈与排比往往是结合在一起用的。

铺排系将一连串内容紧密关联的景观物象、事态现象、人物形象和性格行为,按照一定的顺序组成一组结构基本相同、语气基本一致的句群。

它既可以淋漓尽致地细腻铺写,又可以一气贯注、加强语势,还可以渲染某种环境、气氛和情绪.。

在赋体中,尤其是富丽华美的汉赋中,赋法被广泛地采用。

汉乐府和汉代某些五言诗也与汉赋互相影响,更将铺陈与排比相结合,相得益彰。

比即喻,是其中最基本的手法,用得最为普遍。

用来作比的喻体事物总比被比的本体事物更加生动具体、鲜明浅近而为人们所知,便于人们联想和想象。

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

从特征上讲,有直接起兴、兴中含比两种情况;从使用上讲,有篇头起兴和兴起兴结两种形式。

《诗经》中赋、比、兴艺术表现手法浅析

《诗经》中赋、比、兴艺术表现手法浅析

《诗经》中赋、比、兴艺术表现手法浅析摘要:《诗经》是我国古代最早的诗歌总集,总体上由风、雅、颂三部分组成。

他主要反映了人民大众苦于剥削和压迫、苦于战争和徭役;反映劳动、婚姻、生活、以及讽刺统治阶级的荒淫无耻等。

赋、比、兴是《诗经》独特的三种艺术表现手法,在《诗经》的许多篇章中都能够灵活自如地运用,同时赋、比、兴也体现了《诗经》的诗歌艺术,对构造诗歌意泉、创造诗歌意境、表达诗人情感起到很大作用。

赋、比、兴是《诗经》的三种艺术表现手法,而且是《诗经》中独特的表现手法,对于后世的影响颇大。

最早提到“ 赋、比、兴” 的是《周礼-春官》:“ 太师教六诗,日风、日赋、日比、曰兴、日雅、曰颂,以六德为之本,以六律为之音。

” 这里的“ 六诗” 指的是以音律配合的六类乐歌。

汉代《毛诗序》将“ 六诗” 改称“ 六义”。

后人将“ 赋、比、兴” 视为《诗经》的三种典型的表现方法 *1 。

一、《诗经》中赋比兴的概念及其演变。

“赋”、“比”、“兴”是《诗经》中常用的手法:(一)、“赋”的表现手法:赋的本义是贡赋,“ 赋为土地所生以供天子”。

诸侯向天子献上贡赋之时必须开具清单,面面俱到,清楚明了,以供天子接受时按清单点收。

贡赋的物品都是祭祀所用,必须一一铺陈,排列于神位之前。

后来,这种物质的排列逐渐转化成语言文字的排列。

从此,“ 赋” 成为一种语言文字的表达方式,以“ 直接铺陈” 的方式把人和事、情志和外物完整地表述出来。

郑玄注《周礼-春官-大师》之“ 六诗” 是将“ 赋” 解释为“ 铺” ,“ 直铺陈” 。

唐代学者孔颖达在疏解《毛诗》大序时认为“ 赋则直陈其事” ,“ 诗文直陈其事,不譬喻者,皆赋辞也” 。

(二)、“比”的表现手法:“比”,就是比喻,比拟,借代,夸张等,不是单纯的比喻,包括的面较宽,这就如朱熹所说的“以彼物比此物也”。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以桑叶之润泽有光,比喻女子的容颜亮丽。

另一说,用桑叶茂盛比喻男子对女方恩爱之浓。

浅谈《诗经》“赋”、“比”、“兴”对后世诗歌的影响

浅谈《诗经》“赋”、“比”、“兴”对后世诗歌的影响

浅谈《诗经》“赋”、“比”、“兴”对后世诗歌的影响任何一篇作品都有它的艺术表现形式,而“诗经”作品的艺术表现手法是“赋”“比”“兴”。

下面分别来说说它们的含义。

“赋”,朱熹说:“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郑玄在《周礼》注言:“赋之言铺,直铺陈今之政教善恶者。

凡言赋者,直陈君之善恶,更假外物为喻,故云铺陈者也。

”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赋就是直接叙述写作事物的方法,它不借助于更多形象化的修辞手段,而是直截了当地铺陈叙述,把要表达的内容有层次地叙述出来,给人们以明确、完整、清晰的印象。

“比”,朱熹说:“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

”比则是用其他的事物作比拟或譬喻的写作方法,它是用形象的事物来打比方,增强诗的感染力。

“兴”,朱熹说:“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兴是一种先借自然界的事物起个头,然后借以联想,写出诗人内心思想感情的表现方法。

《诗经》中运用兴的方法大致有三种:一是起象征联想比拟的作用如,《周南·桃夭》中用“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桃之夭夭,有蕡其实”“桃之夭夭,其叶蓁蓁”来比喻青春少女,赞美她的美貌,祝福她婚姻美满。

且又烘托出少女出嫁时的欢乐气氛。

二是起创造意境,烘托气象的作用如,《秦风·蒹葭》中用“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蒹葭凄凄,白露未晞”“蒹葭采采,白露未已”等景物渲染出一种凄远气象,以此来烘托所思不见的怅惘心情;写芦苇上霜露的变化来暗示时光的流逝,使人意会到他(她)已经在秋水畔徘徊了一个清晨。

三是起协调韵律的作用如,《秦风·黄鸟》中三章的开头都是“交交黄鸟,止于棘”“交交黄鸟,止于桑”“交交黄鸟,止于楚”,与下文控诉殉葬制度没有什么联系,它只起到协调韵律的作用。

这是对“兴”的浅析。

其实,《诗经》中的赋、比、兴往往都是结合使用的,有的一首诗赋比兴都有,有的一首诗或赋、比连用,或比、兴连用,或赋、兴连用。

它极大地丰富了我国诗歌的表现艺术,对后世诗歌的传承影响深远。

诗经的赋比兴

诗经的赋比兴

诗经的赋比兴嘿,大伙儿,今儿咱们聊聊那古时候的《诗经》,那可是咱们中华文化里的一块瑰宝,比现在的流行音乐还让人上头呢!不过啊,咱们不用那些文绉绉的话,就用咱们大白话,说说那“赋比兴”,看看老祖宗咋用这仨宝贝讲故事,传情意的。

先说“赋”吧,它就像咱们村里的大喇叭,有啥说啥,直截了当。

比如,“春日里,桃花笑,燕子归巢筑新巢。

”这句子,直接就把春天的景儿给咱摆眼前了,桃花开得欢,燕子忙着安家,多热闹,多喜庆!这不就是“赋”嘛,简单直接,让人一听就明白。

再瞧瞧“比”,这家伙,它可比喻高手,能把两件八竿子打不着的事儿,给扯到一块儿去,还让你觉得挺是那么回事儿。

比如,“你就像那月亮,照亮我心房。

”你说月亮跟人有啥关系?可这么一比,嘿,感情深了,意境也有了。

还有,“他干活勤快,就像那老黄牛,不知疲倦。

”老黄牛可是咱们庄稼人的好帮手,这么一说,那人的勤快劲儿,立马儿就生动起来了。

最后说说“兴”,这家伙有点儿意思,它不像“赋”那么直白,也不像“比”那么直接关联,它更像是开门见山前先哼个小曲儿,引你入情入境。

比如,“风起时,云涌动,想起了远方的你。

”这开头,没直接说想谁了,但风一吹,云一动,心里头那个人的影子就冒出来了,这不就是“兴”的魅力嘛,让人自己品,自己悟。

说起来,《诗经》里的诗啊,就像是咱们老邻居家的故事会,家长里短,喜怒哀乐,都藏在里头。

用“赋”,就是直接告诉你,今儿个天儿不错,心情也挺好;用“比”,就是给你打个比方,让你感受那份深情厚意;用“兴”,就是先给你营造个氛围,让你自个儿往里钻,体会那份细腻与微妙。

所以啊,咱们读《诗经》,别光想着它是多老多老的书,得想着它是怎么跟咱们的心,跟咱们的生活,搭上话的。

那些个描绘性的句子,就像是一幅幅画儿,在咱眼前展开;那些个情感,就像是老朋友在耳边低语,温暖又亲切。

咱们就这么聊着,笑着,就把那几千年的故事,给听进去了,心里头,也就有了那份传承与共鸣。

诗经中的赋比兴

诗经中的赋比兴

诗词曲中的赋比兴,一般来说,诗中赋比兴兼用,词中比兴多于赋,曲中赋比多于兴。

以下分别论述。

一、《诗经》中的赋《周南·芣苢》:采采芣苢,薄言采之。

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

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

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朱熹《诗集传》:赋也。

方玉润《诗经原始》:殊知此诗之妙,正在其无所指实而愈佳也。

夫佳诗不必尽皆征实,自鸣天籁,一片好音,尤足令人低回无限。

若实而按之,兴会索然矣。

读者试平心静气,涵咏此诗,恍听田家妇女,三三五五,于平原绣野、风和日丽中群歌互答,余音袅袅,若远若近,忽断忽续,不知其情之何以移,而神之何以旷,则此诗可不必细绎而自得其妙焉。

……今世南方妇女登山采茶,结伴讴歌,犹有此遗风云。

二、《诗经》中的比兴《卫风·硕人》:手如柔荑,肤如凝脂。

领如蝤蛴,齿如瓠犀。

《陈风·泽陂》:彼泽之陂,有蒲与荷。

有美一人,伤如之何!寤寐无为,涕泗滂沱。

郑玄《毛诗笺》:蒲以喻所说(悦)男之性,荷以喻所说(悦)女之容体也。

三,赋比兴表现手法的作用赋是最基本的,最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

它的特点就是敷陈、直言,即直接叙述事物,铺陈情节,抒发感情。

比分为比喻和比拟。

比体诗的特点是以彼物写此物,诗中所描写的事物并不是诗人真正要歌咏的对象,而是借用打比方的方法,来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

例如,《硕鼠》一诗中,就是运用了比的表现手法,通过描写令人憎恶的老鼠,将奴隶主贪婪残忍的本性表现的淋漓尽致。

为什么不直接表达而要用比呢?运用比拟表达喜爱的事物,可以使它栩栩如生,给人亲切之感;用它表现丑恶的事物,可以使它原形毕露,给人厌恶之感。

兴,即起兴,在一首诗的开头,或一章诗的开头。

先让我们来看一首诗。

《风雨》中运用兴的表现手法的句子是“风雨凄凄,鸡鸣喈喈;风雨萧萧,鸡鸣胶胶;风雨如悔,鸡鸣不已。

”为什么不直接说出要写的内容,而要先言他物呢?通过对《诗经》的研究,有些诗中的兴起到了渲染气氛的作用,例如,《风雨》写的是在傍晚时节,外面下班着小雨,刮着风,女主人公正在思念着自己的夫君,此时,听见了外面的鸡鸣声。

诗经中的赋比兴手法

诗经中的赋比兴手法


• “兴”一般用于诗歌的开头,诗经民歌中借以起兴 的物象大都是自然的花草树木、鸟兽虫鱼、山川 河流、日月星辰,
• 如烂漫的桃花(《桃夭》)、和鸣的雎鸠(《关 雎》)、猗猗的绿竹(《淇奥》)、皎洁的月亮 (《月出》)等.这些物象本身就使人感觉优美的 诗意。
• 而兴的妙处更在于借以起兴的物象和下文之间有 着一种若有若无的关联,它或衬托,或暗喻,给 读者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间。
这就是回环复沓的结构形式。这种形式是民歌中独有的。 民歌大多是即兴抒情之作,它全部的目的只在抒情。而 《诗经》民歌的语言是洗练的,往往寥寥几句就能表明主 题。
赋比兴的手法
• 后人曾经把诗经的艺术表现手法概括为赋、 比、兴三种,这三者也确实是《诗经》最基 本的艺术手法.
• 关于赋比兴的含义,历来众说纷纭,宋代 朱熹的解释是比较有代表性的,他说:
• “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 • “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 • “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 这首诗一唱三叹,诉说着对可望而不可及的“伊人” 的向往,而那用来起兴的苍苍蒹葭、清清白露,和 主人公忧伤怅惘的心情互相映衬,使全诗都笼着一 层淡淡的哀伤。王国维曾经赞誉它“最得风人深 致”,而 “比”在民歌中也俯拾皆是,比的运用使得诗 歌的语言更加生动传神,如硕人连用了六 个比喻来夸写女子的美貌:
• 国风民歌中还经常用比喻把抽象的心情甚至品德 具象化,像下面这样的句子:
• 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 心之忧矣,如匪浣衣。《邶风·柏舟》
• 未见君子,惄如朝饥。《周南·汝坟》
• 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有匪君子, 如金如锡,如圭如璧。《卫风·淇奥》
• 彼其之子,美如英。……彼其之子,美如玉。 《魏风·汾沮洳》

诗经中的赋比兴

诗经中的赋比兴

诗词曲中的赋比兴,一般来说,诗中赋比兴兼用,词中比兴多于赋,曲中赋比多于兴。

以下分别论述。

之蔡仲巾千创作一、《诗经》中的赋《周南·芣苢》:采采芣苢,薄言采之。

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

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

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朱熹《诗集传》:赋也。

方玉润《诗经原始》:殊知此诗之妙,正在其无所指实而愈佳也。

夫佳诗不必尽皆征实,自鸣天籁,一片好音,尤足令人低回无限。

若实而按之,兴会索然矣。

读者试平心静气,涵咏此诗,恍听田家妇女,三三五五,于平原绣野、风和日丽中群歌互答,余音袅袅,若远若近,忽断忽续,不知其情之何以移,而神之何以旷,则此诗可不必细绎而自得其妙焉。

……今世南方妇女登山采茶,结伴讴歌,犹有此遗风云。

二、《诗经》中的比兴《卫风·硕人》:手如柔荑,肤如凝脂。

领如蝤蛴,齿如瓠犀。

《陈风·泽陂》:彼泽之陂,有蒲与荷。

有美一人,伤如之何!寤寐无为,涕泗滂沱。

郑玄《毛诗笺》:蒲以喻所说(悦)男之性,荷以喻所说(悦)女之容体也。

三,赋比兴表示手法的作用赋是最基本的,最经常使用的一种表示手法。

它的特点就是敷陈、直言,即直接叙述事物,铺陈情节,抒发感情。

比分为比方和比较。

比体诗的特点是以彼物写此物,诗中所描写的事物其实不是诗人真正要歌咏的对象,而是借用打比方的方法,来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

例如,《硕鼠》一诗中,就是运用了比的表示手法,通过描写令人憎恶的老鼠,将奴隶主贪婪残暴的赋性表示的淋漓尽致。

为什么不直接表达而要用比呢?运用比较表达喜爱的事物,可以使它栩栩如生,给人亲切之感;用它表示丑恶的事物,可以使它原形毕露,给人厌恶之感。

兴,即起兴,在一首诗的开头,或一章诗的开头。

先让我们来看一首诗。

《风雨》中运用兴的表示手法的句子是“风雨凄凄,鸡鸣喈喈;风雨萧萧,鸡鸣胶胶;风雨如悔,鸡鸣不已。

”为什么不直接说出要写的内容,而要先言他物呢?通过对《诗经》的研究,有些诗中的兴起到了渲染气氛的作用,例如,《风雨》写的是在傍晚时节,外面下班着小雨,刮着风,女主人公正在思念着自己的夫君,此时,听见了外面的鸡鸣声。

诗经中的赋比兴

诗经中的赋比兴

诗经中的赋比兴诗经是古老的中国的第一本诗歌总集,记录了当时人们的生活,生产的方方面面,?《左传》中说“国之大事,唯祀与戎”。

但是《诗经》中记录的绝不仅仅是祭祀和战争,这里有大量的爱情、生活、劳动、宴飨、田猎等等的场景。

诗经中这样丰富的题材,是通过什么样的手法表现出来的呢?就是通过赋、比、兴三中表现手法。

赋比兴就是诗经的框架,用这样的框架,组织起过去生活的美好诗卷。

赋所谓“赋”,就是一种铺陈叙事的手法。

诗经中通过大量的铺陈,描绘了一幅幅生动的图景。

比如《诗经·大雅·生民》:厥初生民,时维姜嫄。

生民如何?克禋克祀,以弗无子。

履帝武敏歆,攸介攸止,载震载夙。

载生载育,时维后稷。

就是通过这样的铺陈叙述,将周的始祖“后稷”诞生是的神话传说描绘出来。

赋本身从贝从武,本意是赋税的意思,又引申为征敛的意思,征敛而积聚就变成了铺陈了。

所以赋一定是通过大量的言语词句,将事情表述清楚。

比所谓“比”,就是比拟,通过比喻和拟人等手法将一事物类比他物,而使诗句生动而活泼。

比如《诗经·卫风·硕人》: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就是通过比喻等手法,将美人身体各部分,进行了细致的描绘,让人在头脑中一下就形成了深刻的印象,灵活而俏皮。

比从人,二人并向向从为比。

所以比的本意就是亲近、靠近的意思。

进而延伸出类似的事物相互类比的意思,就有了比拟之意。

诗经中的比就是这样的手法。

兴所谓“兴”,就是起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

是通过“顾左右而言它”的方式,引出主题。

比如《诗经·周南·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小伙子明明想对姑娘说我爱你,但是不好意思啊,找一个话头吧,看那边有小鸟。

借以兴起一个话头,然后引出自己想表达的核心思想。

因为是为了引出主题。

所以这里言他的“他”一定是跟想言之物有相关性的,并不是胡乱的起兴。

兴,从舁从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