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力与权威_新的解释
中农《领导科学与艺术》思考题
![中农《领导科学与艺术》思考题](https://img.taocdn.com/s3/m/8f39866c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9eb9f03.png)
《领导科学与艺术》思考题一、简答题1、德鲁克的“五项主要习惯”的内容有哪些?答题要点:(1)善于利用有限的时间。
(2)注重贡献和工作绩效。
(3)善于发挥人之所长。
(4)集中精力于少数主要领域,建立有效的工作次序。
(5)有效的决策。
2、请对比“温和独裁式”和“协商式”之间的区别。
答题要点:“仁慈的命令式”和“商议的方式”之间的区别,对比不同的领导人对下属、采用的方法、决策权的归属、上下级的交往氛围等3、德鲁克、伯恩斯等人认为领导者无处不在,那么你是如何认识领导者这一概念的?领导者是在社会共同的生活中,经过选举、任命,或从群众中涌现出来的能够指导和协调组织成员向着既定方向努力的、具有影响力的个人或集体。
学生需要结合实际从三个方面进行解答。
(1)领导者就是一个组织正常运作和发展的发动者和推动者;(2)领导者通过计划、组织、指导和监督组织成员的活动,发展和维持组织成员之间的团结以及调动其工作积极性,使之成为一个有机整体;(3)领导者之所以能够指导和协调其组织成员,真正起作用的不是因为他被冠以某种头衔,而是因为他所具有的影响力。
4、在任何一个组织中,既存在着正式结构中展开的领导活动,也存在着在非正式结构中展开的领导活动,阐述非正式结构中展开的领导活动。
答题要点:非正式组织结构的作用(1)非正式组织结构的正向效用a.非正式组织结构与正式组织结构构成了一个有效能的总体组织系统,二者缺一不可b.可以减轻领导者的工作负担c.能够创造一种令人满意的稳定运行的工作团队d.“安全阀”的作用e.有效的信息沟通渠道(2)非正式组织结构的阻碍作用a.阻碍变革b.抵制组织的政策和目标c.限制成员个人自由,强迫一致5、权力的概念、权力的类型、权力与权威、权力的来源与获取。
答题要点:1.权力的概念权力是一种影响他人做某种事情的力量。
这种力量可能是强制性的(例如职权),也可能是来自领导者自身的人格感召力,它表现为下属的自愿服从与资源依归2.权力的类型职位权力:合法权、奖励权、惩罚权非职位权力:专长权、个人魅力、背景权、感情权3.权力与权威权威是一种以职位权力或个人特质为基础而形成的影响力。
权力关于权力与权利的思考
![权力关于权力与权利的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390a17a0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bd.png)
CATALOGUE目录•权力的定义与分类•权力与权威•权力与影响力•权力运用与道德伦理•权力与权利的平衡•权力的发展趋势与未来展望按照性质权力与权利的关系权力与权利相互关联01权力与权利的区别02权力与权利的平衡03指在某一领域或范围内具有的公认的、合法的或道德的领导地位或威望。
它通常是由社会、组织或个人所赋予的,代表着某种合法性或正当性。
权威权力来源权力通常是通过强制、诱导、奖惩等方式来实施;而权威则更注重自愿接受和自我约束。
实施方式影响范围对立关系在一些情况下,权力与权威之间也可能存在对立关系。
例如,在某些极权主义国家中,权力被滥用,导致法律权威无法正常行使。
相互依存在某些情况下,权力与权威是相互依存的。
例如,政治权力需要借助法律权威来巩固其合法性,而法律权威也需要政治权力来保证其执行。
互相转化在长期的社会发展过程中,权力与权威之间也可能互相转化。
例如,在某些文化中,家族权力逐渐转化为社会权威,形成了传统的社会地位和角色。
权力与权威的互动关系个人品质职位和地位财富和资源社会关系权力的影响力来源权力可以增强影响力影响力可以转化为权力影响力是权力的基础影响力与权力的关系建立良好的个人形象学习和提高技能建立网络和关系明确传达信息和愿景如何提高影响力公正与公平原则责任与义务透明与公开030201权力的道德伦理约束尊重人权避免伤害诚实守信权力运用的道德规范利益冲突压力与诱惑监督与制约权力运用的伦理困境与解决策略权力与权利的相互依存权力与权利的相对性权力与权利的平衡关系利益冲突权力与权利的冲突往往源于利益冲突。
当权力的行使与权利的保障发生矛盾时,就可能导致利益冲突。
例如,政府为了维护公共利益而采取的措施可能损害了个人的权利。
滥用权力滥用权力是导致权力与权利冲突的重要原因。
当权力被滥用时,它可能侵犯了个人的权利,破坏了社会的公平和正义。
权力与权利的冲突实现权力与权利的平衡的途径法律制度建设建立完善的法律制度是实现权力与权利平衡的基础。
行政管理学重要的名词解释
![行政管理学重要的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7d568877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e7.png)
行政管理学重要的名词解释行政管理学是管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它主要研究公共组织中的管理原理和方法,以及公共政策制定与执行的过程。
在这个领域中,有许多重要的名词需要我们加以解释。
本文将对其中一些重要名词进行解释和探讨,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行政管理学的理论。
一、目标管理目标管理是行政管理学中的一项基本理念和方法,它强调组织的各类活动都应该有明确的目标和方向。
目标管理的核心思想是通过设定明确的目标,制定相应的策略和计划,并通过有效的组织、领导和控制来实现这些目标。
目标管理有助于激励组织成员,推动组织向着预期结果迈进,并提高组织的绩效和竞争力。
二、决策模型决策模型是指在面对具体问题时,通过一系列的分析、推理和选择过程,确定最佳的行动方案的模型。
在行政管理学中,决策模型将决策过程简化为一系列步骤,并提供了一些常用的决策方法和工具。
常见的决策模型包括理性决策模型、行为决策模型和组织决策模型等。
理性决策模型着重于思维合理、信息完备和最大化效益;行为决策模型则关注个体行为和认知因素对决策的影响;组织决策模型则强调组织结构、文化和环境对决策的影响。
三、绩效评估绩效评估是对组织、个人或项目等表现进行定量或定性评价的过程。
在行政管理学中,绩效评估被广泛应用于公共管理领域,用于监督和改善政府机构的工作效率和效果。
绩效评估的核心是通过制定明确的评估标准和指标,收集、分析和解释相关数据,来评估和改善绩效。
不同的绩效评估方法包括基准比较法、绩效目标法、360度评估法等。
四、权力与权威权力与权威是行政管理学中经常讨论的重要概念。
权力是指对他人行为的影响能力,它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获得,如职位地位、信息掌握、专业知识等。
权力可以用于推动组织目标的实现,但也可能被滥用和产生负面影响。
权威是指在组织内部或特定领域中被认可和接受的权力,它给予人们依据规定或传统的权力。
权威的形成需要建立在合法、合理和合情的基础上,以保持组织内部的秩序、稳定和效能。
政治学名词解释
![政治学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12224826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08.png)
政治学名词解释1、政治政治就是人们围绕公共权力而展开的活动以及政府运用公共权力而进行的资源权威性分配过程。
对政治的定义难以统一,对政治含义的不同理解有:作为政府艺术的政治;作为公共事务的政治;作为妥协和共识的政治;作为权利和资源分配的政治。
2、权威权威可以简单地定义为“正当的权力”。
权力是影响他人行为的能力,而权威则是发挥此影响的权利。
因此,权威的基础是公认的必须服从的义务,而不是任何形式的强迫和控制。
根据服从形成的基础,韦伯区分了三种权威类型:传统型权威源于历史;克里斯玛型(超凡魅力)权威来自个人的非凡气质;合理-合法型权威则建立在一套非人格化的规则基础之上。
3、治理治理是比政府更为宽泛的术语。
治理广义上是指协调社会生活的各种方式,因此政府可视为参与治理的机构之一。
主要的治理渠道有市场、阶层和网络。
4、共识共识即一致,但通常指一种特定类型的一致。
它既可指广泛上许多个人或团体的接受,也可以是根本或基础性原则的一致。
人们在程序共识和实质共识两种意义上使用“共识政治”。
5、权力权力最宽泛的意义是指达到所期望结果的能力。
在政治学中,权力通常被视为一种关系,即以非他人选择的方式对其施加影响的能力。
6、政府政府是统治阶级行使国家权力和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
广义上包括维持有序通知的任何机构,核心特征是有能力制定和执行集体性决定。
7、乌托邦/乌托邦主义字面意思是理想或完美的社会,特征为消除欲求、华姐冲突及免于暴力和压迫。
乌托邦主义是一种政治理论化的形式,它构想出理想或完美的社会模式,以批判现存秩序。
8、专制主义专制主义是专制政府的理论与实践,常与专制君主相联系。
宣称拥有无限的通知权力,不受外部机构的制约。
9、极权主义极权主义是一种支配范围无所不包的政治统治体系,通常建立在渗透性的意识形态操纵以及公开的恐怖与残暴统治基础上。
10、意识形态意识形态是一套有或多或少内在一致性的思想观念,不管目的是维护、修正还是推翻现存的权力关系体系,它都提供了有组织政治行动的基础。
辩论中的个人权力与公共权威的冲突
![辩论中的个人权力与公共权威的冲突](https://img.taocdn.com/s3/m/4fcfbf99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e3f2ac6.png)
辩论中的个人权力与公共权威的冲突正方辩手角度:个人权力与公共权威的冲突是社会治理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个人权力是每个人天生具有的权利,包括言论自由、私人财产等,而公共权威则是政府或社会组织所拥有的权力,用于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
在实际社会中,个人权力和公共权威之间的冲突时常发生,需要进行平衡和调解。
首先,个人权力的存在是社会的基础,没有个人权力的保障,公共权威就会滥用权力,导致社会不公平和不稳定。
正如美国前总统林肯所说,“政府是人民、由人民、为人民所建立的。
”个人权力是民主社会的基石,必须得到尊重和保护。
其次,个人权力与公共权威的冲突也需要通过法律和制度来解决。
法律是公共权威的体现,它保障了每个人的权利和利益,同时也限制了公共权威的行为。
只有在法治的框架下,个人权力和公共权威才能和谐共处。
最后,个人权力和公共权威的冲突也需要通过民主参与和社会监督来解决。
民主参与可以让个人权力得到表达和实现,同时也可以让公共权威受到监督和制约。
唐纳德·特朗普曾说过,“民主不是一场选举,而是一场不断进行的辩论。
”只有通过民主参与和社会监督,个人权力和公共权威才能实现平衡和和谐。
总之,个人权力和公共权威的冲突是社会治理中的一个重要问题,需要通过法律、制度、民主参与和社会监督来解决。
只有在平衡和调解个人权力和公共权威的关系,才能实现社会的和谐和稳定。
反方辩手角度:个人权力与公共权威的冲突是社会治理中的一个重要问题,然而,个人权力的过度强调可能会对公共权威造成严重的破坏,导致社会秩序混乱,公共利益受损。
因此,个人权力和公共权威之间的关系需要进行平衡和调整。
首先,个人权力的过度强调可能会导致社会秩序的混乱。
如果每个人都只顾自己的个人权利,而不顾及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那么社会就会陷入无序和混乱之中。
正如英国哲学家约翰·洛克所说,“自由并不意味着可以为所欲为,而是应当受到法律的限制。
”个人权力必须在法律和制度的框架下得到保护和实现。
(领导管理技能)领导学基础简答题
![(领导管理技能)领导学基础简答题](https://img.taocdn.com/s3/m/290ac6ed0029bd64793e2c22.png)
1.简述领导的属性及其关系领导活动是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现象,领导的属性主要包括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两个方面。
(1)领导的自然属性产品于社会整体活动的自然需要,是由人们社会集体实践活动中的客观规律所决定的。
其一般标志,就是统一的意志和一定的权力,即任何社会与时代的领导都必须具有的共同的标志。
(2)领导不仅具有自然属性,更具有社会属性。
人们之间的政治关系与经济关系渗透于领导活动的全部过程之中,并规定着它们的社会性质,即领导的社会属性。
(3)在领导的双重属性中,社会属性占据着主导地位,决定甚至改变自然属性,使其发生某种形式上的变化。
2.按照领导的历史发展进程,领导可以划分为哪几种类型?(1)自然式领导(2)专制式领导(3)民主式领导(4)专家式领导也称专家辅佐式领导(5)专家集团式领导3.简述中国古代领导思想的主要流派及其基本观点。
(1)儒家。
儒家反对一味以刑杀治国,主张以“德治”和“仁政”维护政治统治。
(2)道家。
道家的政治思想是无为而治,主张“齐物论”和“道法自然”认为“道”的观点来看,万物一体,无是无非。
(3)法家。
法家主张“法治”、刑治、霸道。
其核心是依靠严刑峻法以力服人。
(4)兵家。
兵家以谋略著称。
4.简述中国共产党在领导思想与领导实践方面的主要贡献。
(1)决策与执行分工的领导观念(2)群众路线的领导方法(3)注重领导作风与素质的领导思想5.简述西方领导理论发展的一条基本线索、两个研究方向。
(1)一条基本线索:即由价值中立理论向非价值中立理论发展。
(2)两个研究方向:一是从研究者入手来研究领导理论,二是从研究领导活动入手来研究领导理论。
6.简述西方领导理论主要涉及的三个研究领域。
(1)政治与行政领导领域。
这主要体现为对政府首脑或领袖素质于行为的研究。
(2)企业领导领域。
西方一些经济管理学家普遍认为领导是管理的一部分,他们的领导学著作也往往冠以管理学的专业用语。
(3)军事领导领域。
这主要体现在对战争中的领导艺术的研究。
领导素养:权威是权力与威信的有机统一
![领导素养:权威是权力与威信的有机统一](https://img.taocdn.com/s3/m/a4c572e1910ef12d2af9e763.png)
领导素养:权威是权力与威信的有机统一日常生活中,人们习惯把权威和权力等同起来。
有人认为领导者的权威就是领导者的权力本身,有权就有威,无权就无威。
这种认识是片面的,当然也是不正确的。
有人认为权威等于权力加上威望,这种观点仍然是不正确的。
准确地讲,权威是权力和威望的有机统一,而不是二者简单的相加。
权威是以精神感召力、影响力、凝聚力等使人信服的威望为前提,通过社会或组织赋予的权力来影响和改变他人思想、行为的一种支配力量。
因此,离开了威望这个前提,就不可能有真正的领导权威。
同样,一个领导者如果仅有—定的威望,但没有相应的职位、职务、职权,或者有职无权,也不可能建立起真正的权威,必然会出现说话没人听、办事无人帮的状况。
所以,领导权力和威望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关联的。
领导权威发挥作用的形式也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不同时间、地点以及不同的环境、客观对象,侧重点也会不一样。
在实际工作中,领导者要善于巧妙地把二者结合起来,提高自身权威。
一、认识权威权威本质上是一种影响力,也是心理影响力的一种展现,权威的特点体现为自愿性、组织性和人格性。
所谓自愿性,是指被领导者的服从不是被强制的结果,人的行为特征具有自立性;所谓组织性,是指被领导者对于领导者的服从具有稳定性;所谓人格性,是指被领导者对于领导者的服从通常指向特定的个体。
这是领导权威区别于其他权威的特点,这些特点之所以产生,归根结底是因为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某种程度的目标一致性。
也就是说,领导者的行为目标也是被领导者的行为目标,但比后者更集中、更深刻、更有代表性。
正因为如此,被领导者才会自愿地追随领导者,系统地、有组织地服从领导者的要求,并对具体领导者形成稳定的意志服从关系。
领导权威形成的心理基础包括两方面。
一方面在于适度、理性的崇敬心理;另一方面在于领导者与追随者的心理互动。
从适度、理性的崇敬心理上讲,极具魅力的领导者在群众(下属)心中都具有英雄的形象,也正是这种对英雄的崇敬心理,才使领导者具备魅力的光环。
权力与权威
![权力与权威](https://img.taocdn.com/s3/m/b89206f8ce2f0066f53322b5.png)
2、权威与合法性都以权力为基础
(1)合法性是指一种被统治者内心的态度 ,即认为政府的统治是合法的和公正的: 所有的政权都有合法性问题,有的严重有 的轻微; (2)而权威是指领导者获得他人服从的心 理能力;
三、合法性(Legitimacy)的含义
1.马克斯·韦伯: 每一种真正的支配形式都包含着最起码的自愿服从 的成分。也就是对服从的利害关系的考虑,而这 种考虑可能是因为别有用心,也可能是基于真心 的诚服。 2.马丁· 李普塞特: 合法性是指政治系统使人们产生和坚持现存政治制 度是社会的最适宜制度之信仰的能力。
C.可以观察到的明显的或者隐蔽的议题
D.主观的利益,被看作是各种政策偏好或者愤恨
参考书目:Peter Bachrach & Morton S.Baratz:Two
Faces of Power
3.三维权力观
对于以行为为中心的权力观的批评 A.决策制定和对于政治议程的控制(并不必然通过各种决
第二部分 权威与政治合法性
焦点问题:我们为什么服从?
一、同意与服从的重要性
案例:美国建国历史与中国辛亥革命
二、权力、权威与合法性的区别
1、权威:披上正当性或合法性外衣的权力 (1)权威是合法化或正当化的权力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2)权威是排除了强制和交易成份的权力 (3)权威是一种反对者也内在服从和同意的权力 权威(Authority)的原型是“创始人”(Auctoritas)之意 ,指诗歌、家庭或城市的创始人,意指对创始人的尊敬而 使其表现出来的威信(Auctoritas).在古罗马,万物的创 始者是神,罗马城的创始者则为罗慕路斯。 简言之,权威是一种权力的统治对象从良心上服从,认为统 治者有理由统治的权力
第二讲权力与权威
![第二讲权力与权威](https://img.taocdn.com/s3/m/7c02564a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ca.png)
三、政治生活中的权力:三维权力观
1.从精英主义(elitism)谈起: 问:黑社会老大是精英吗? 帕累托:什么是精英? 莫斯卡:统治阶级与政治阶级(political class) 米歇尔斯:组织中的寡头统治铁律 米尔斯:美国的权力精英,托尔维尔以来发生了什么变化?
2.多元主义(pluralism)的反驳
1、权威:披上正当性或合法性外衣的权力 (1)权威是合法化或正当化的权力 (2)权威是排除了强制和交易成份的权力 (3)权威是一种反对者也内在服从和同意的权力 权威(Authority)的原型是“创始人”(Auctoritas)之意,
指诗歌、家庭或城市的创始人,意指对创始人的尊敬而使 其表现出来的威信(Auctoritas).在古罗马,万物的创始 者是神,罗马城的创始者则为罗慕路斯。 简言之,权威是一种权力的统治对象从良心上服从,认为统 治者有理由统治的权力
的成分。也就是对服从的利害关系的考虑,而这 种考虑可能是因为别有用心,也可能是基于真心 的诚服。 2.马丁·李普塞特: 合法性是指政治系统使人们产生和坚持现存政治制 度是社会的最适宜制度之信仰的能力。
四、合法性的政治意义:
1.政治分化 2.政治认同 3.政治判断 4.政治责任 (参考书目:《合法性与政治》,让—
一维权力观: A.权力的实际运作 B.决策制定 C.关键议题:两党的任命权,城市再造工程,公共教育 D.可以观察到的明显的冲突 E.主观的利益,被看作是通过政治参与揭示出来的政策偏好
参考书目:罗伯特·达尔:Who Governs?
2.二维权力观
A.决策制定和不决策 B.各项议题与潜在的议题 C.可以观察到的明显的或者隐蔽的议题 D.主观的利益,被看作是各种政策偏好或者愤恨
权利的名词解释
![权利的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64047e36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edb77f5.png)
权利的名词解释权利一词最早出现在希腊的一篇著作《论法律》中,其原意是“掌握在你手中”,后来指按自己的意志处理事情。
而权力则相反,最早是指一个部落首领或一个氏族的首领,因此引申为超出本部落、本氏族成员的范围,带有强制性的支配能力,如统治他人的权力等。
到现代,权利和权力常被当做同义词使用。
1、权利与权力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权利是一个政治学名词,是指人们在社会政治生活中依法享有的某种具有经济、政治性质并经主体的行为而具有的影响他人、要求他人为或不为一定行为的能力。
而权力是一个法律术语,是指政治权力,即国家机关及其他掌握公共权力的组织对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职权和管理职责。
权力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quan li,解释为拥有权力,主要是指掌握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等方面的权力。
中文名权利外文名Rights权利是政治学名词,权力是法律术语。
指拥有权力;权力是指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等方面的权力。
1、权利与权力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权利是一个政治学名词,是指人们在社会政治生活中依法享有的某种具有经济、政治性质并经主体的行为而具有的影响他人、要求他人为或不为一定行为的能力。
而权力是一个法律术语,是指政治权力,即国家机关及其他掌握公共权力的组织对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职权和管理职责。
在我国历史上,每当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的时候,伴随着帝王的权威逐渐增大,以至于凌驾于法律之上,皇帝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往往会使用非常手段,他不惜任何代价维护和巩固自己的权利。
皇帝就是权利的化身,所以说皇帝是最大的权利拥有者。
2、公民权利是公民根据自己的意愿,依照法律规定,参与国家管理的政治权利和其他权利。
公民权利包括:政治权利、人身权利、社会经济文化权利和特定的社会权利。
3、随着法制建设的深入和经济发展,人民群众不仅有了物质生活的需求,还有了精神生活的需求。
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人民群众更加迫切地希望有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
韦伯的权利论名词解释
![韦伯的权利论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e569485f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aaebbf5.png)
韦伯的权利论名词解释韦伯(Max Weber)是一位德国社会学家、法学家和经济学家,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社会科学思想家之一。
他的权利论对于我们理解现代社会中权力与影响力的运行机制至关重要。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对韦伯的权利论进行名词解释,探讨其核心概念和含义。
一、权力(Power)权力在韦伯的权利论中是一个核心概念,韦伯将其定义为“在某一社会关系中实现自己的意愿,即使有别于其他人的意愿也能实现”。
这个定义揭示了权力的本质,即能够影响和改变别人行为的能力。
权力可以通过各种途径获得,如物质资源、知识和技能、社会地位等。
韦伯将权力分为三种类型:传统权力、合法权力和魅力权力。
1. 传统权力(Traditional Authority)传统权力是建立在传统和惯例基础之上的一种权力形式。
它源自于个人、家族或群体在社会中长期保持的传统地位和权威性。
这种权力主要基于人们对传统的敬畏和习惯,而非来自法律或合同。
例如,君主制和宗教制度中的权威就属于传统权力。
2. 合法权力(Legal-rational Authority)合法权力是建立在法律和制度基础之上的一种权力形式。
它依靠人们对法律和规章制度的信任和遵守来实现其权力。
因此,合法权力的来源在于制度和规则,而非特定个人或群体。
例如,现代国家中政府的权威就是基于合法权力的。
3. 魅力权力(Charismatic Authority)魅力权力建立在个人吸引力和影响力之上。
这种权力形式不依赖于传统或合法的认可,而是取决于领导者的个人品质和能力。
领导者通过自身的魅力、个人特质和辩才能够影响和激励他人。
例如,一位具有魅力的演讲家或艺术家可以通过吸引人们的情感和共鸣来获得魅力权力。
二、权威(Authority)权威是指个人或机构在社会中拥有合法权力的能力。
在韦伯的权利论中,权威是与权力密切相关的概念。
虽然权力和权威有时被视为同义词,但韦伯将其区分开来。
权力可以通过各种手段获得,而权威则是通过正式或非正式的方式,基于社会对其合法性的认可而获得的。
辩论中的个人权力与公共权威的冲突
![辩论中的个人权力与公共权威的冲突](https://img.taocdn.com/s3/m/6e093520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b660ec6.png)
辩论中的个人权力与公共权威的冲突正方辩手:个人权力与公共权威的冲突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我们认为公共权威应该优先于个人权力。
首先,公共权威代表了整个社会的利益和秩序,是为了维护社会的稳定和公平而存在的。
而个人权力往往容易被滥用,导致社会的混乱和不公。
例如,历史上的独裁者往往是因为个人权力膨胀而导致了社会的动荡和灾难。
另外,公共权威的存在也可以保障个人权力的合法性和稳定性,只有在公共权威的框架下,个人权力才能得到保障和发挥。
正如英国哲学家霍布斯所说,“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只有在公共权威的统一管理下,才能实现个人权力的最大化。
此外,个人权力与公共权威的冲突也可以在法律和伦理层面得到解决。
法律是公共权威的表现,它规定了个人权力的边界和限制,保障了公共利益和个人权益的平衡。
例如,美国总统尼克松因滥用个人权力而引发的水门事件,最终被法律和公众舆论所制约,说明了公共权威的力量和重要性。
而在伦理层面,个人权力与公共权威的冲突也可以通过道德和良知得到解决。
名人名言中有一句“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表明了在公共权威的管理下,个人权力应该受到法律和伦理的约束,以保障社会的公平和正义。
综上所述,个人权力与公共权威的冲突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我们认为公共权威应该优先于个人权力。
只有在公共权威的管理下,个人权力才能得到保障和发挥,社会才能实现稳定和公平。
反方辩手:个人权力与公共权威的冲突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我们认为个人权力和公共权威应该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首先,个人权力的存在是社会多样性和个性化的体现,它能够为社会带来创新和进步。
例如,历史上的伟大发明家和思想家往往是凭借个人权力和创造力推动社会的发展。
而公共权威的存在往往会限制个人的创造力和表达,导致社会的僵化和停滞。
另外,公共权威的滥用也会导致对个人权力的侵犯和压制,例如历史上的专制政权往往会打压异见者和犯下不公正的行为。
因此,个人权力和公共权威应该是相辅相成的关系,相互制约和平衡。
第二讲 权力与权威
![第二讲 权力与权威](https://img.taocdn.com/s3/m/9cb172b3f90f76c661371aa1.png)
三、权力的定义、起源与历史
1.权力的定义: 词源:power一词来自法语的pouvoir,意 指能力,这两个词又同时来源于拉丁语的 potestas或potentia,意指一个人或物影响 他人或他物以达到某种目标的能力。
2、两位学者的观点
韦伯:权力意味着在一种社会关系内,自 己的意志即使遇到反对也能贯彻的任何机 会,而不管这些机会建立在什么基础上。 (《社会学的基本概念》)
指诗歌、家庭或城市的创始人,意指对创始人的尊敬而使 其表现出来的威信(Auctoritas).在古罗马,万物的创始 者是神,罗马城的创始者则为罗慕路斯。 简言之,权威是一种权力的统治对象从良心上服从,认为统 治者有理由统治的权力
2、权威与合法性都以权力为基础
(1)合法性是指一种被统治者内心的态度 ,即认为政府的统治是合法的和公正的: 所有的政权都有合法性问题,有的严重有 的轻微;
策的方式) B.各项议题与潜在的议题 C.可以观察到的明显的或者隐蔽的冲突,以及潜伏的冲突 参考书目:史蒂文·卢克斯:《权力:一种激进的观点》
四、日常生活中的权力与反抗:弱者的武器
1.从霸权(hegemony)概念谈起: 一个社会集团的霸权地位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即“统治”和“智识与道德的领导权”; 霸权是意识形态支配的政治过程与制度基础; 霸权理论认为,取得从属阶级的认同和被动顺从
权力与权威
主讲:李辉 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
第一部分 政治权力
一、人类追求权力的欲望
案例1:林彪事件 案例2:范进中举 案例3:希特勒发动二战 结论:权力是分析人类历史发展动力的基
本单位,是人之为人的核心要素。
二、对权力产生的诸种解释
1、生物学的:黑猩猩的政治 2、心理学的:Milgram实验 3、文化与人类学的: 4、理性的:霍布斯和洛克 5、非理性的:本·拉登与基地组织 6、合成的权力:
政治权力的权威性_来源、生成与限制
![政治权力的权威性_来源、生成与限制](https://img.taocdn.com/s3/m/c3aede7f011ca300a6c390b1.png)
政治权力的权威性:来源、生成与限制政治权威的建构政治权力的权威性:来源、生成与限制任剑涛[收稿日期]2016-04-22[作者简介]任剑涛,清华大学政治学系教授。
北京100084摘要:从政治视角看,权力并不自然而然具有权威。
分析权力与权威的描述关系和规范关系,可以确认权威乃是被认同的权力。
因此,权力与权威并不是包含的关系。
具有权威的权力必须捍卫集群成员的自由,即便其内含强制性,宗旨也必须是为了维护成员的自由。
权威与权威主义的旨趣迥异,不能混淆,即使是新权威主义的论说,也具有无法克服的缺陷。
具有权威的权力,有着限制易变性、维持稳定性的双重特点。
以现代立宪民主政治的严格限权而塑造的权威,方是足以维持稳定的权威,也才是值得人们期待的权威形式。
关键词:政治权力权威性权威主义来源生成限制权力与权威的关系,是一个所有社会科学学科都关注的问题。
在经济领域中,企业组织中的权力与权威问题,涉及的是经济指令的发出与执行问题,包含劳资合作与管工协调等问题。
在社会领域中,人与人之间发生关系的时候,谁发出指令,谁执行指令,也呈现出权力与权威的复杂关系。
在家庭生活中,父辈对子辈的权力与权威总是被人提及。
在惩罚犯罪上,惩教人员与犯罪者之间的权力与权威关系也为人所重视。
但在现代社会中,从政治生活的特定视角审视权力与权威的关系更应受到重视。
这是因为,政治领域中的权力与权威关系,对人们的社会生活所发生的影响更为重大和直接。
在现代政治所依托的现代国家中,由于政治权力构成的极端复杂,政治权力的权威性是否足够,关系到权力效用的高低、国家运转的顺畅、国家这一巨型建制的维系。
政治权力并不直通政治权威,需要在两者之间搭建相对精巧的对接机制,才能相互贯通。
否则,依靠横暴逻辑维持的权力,一旦丧失了权威性,会引发极为严重的政治危机,甚至导致国家的倾覆。
一、权力与权威:描述关系与规范关系权力,这里主要指的是政治权力,如何具有权威,一直是一个促人探究的政治哲学问题。
权利与权力概念及其关系之重构(PDF)
![权利与权力概念及其关系之重构(PDF)](https://img.taocdn.com/s3/m/a687d70f5f0e7cd1842536ab.png)
权利与权力概念及其关系之重构田杰1“权利和权力是法学和政治学中的两个最基本的概念,也是社会主义法律生活和政治生活运转所围绕的两个轴心”。
然而这两者之间的关系众说纷纭,没有人给出足以让他人承认的观点。
各种学说林林总总,蔚为壮观。
笔者试图对这一对关系暧昧的双方给予重新界定,并力图廓清彼此界限和联系。
首先从权力开始。
什么是权力?一、权力之传统解释首先来看看历史上的各家定义及中国学者的研究情况。
以下转引自吕世伦、文正邦先生合著《法哲学论》。
德国的学者马科斯.韦伯在其《社会和经济组织理论》一书中说:权力是一种社会关系中的某一行动者能处在某个尽管有反抗也要贯彻他自己的意志的地位上的概率。
R.H.陶奈在《平等》一书中说:权力可以被定义为一个人(或一群人)按照他所愿意的方式去改变其他人或群体的行为以及防止他自己的行为按照一种他所不愿意的方式被改变的能力。
美国的彼得。
布劳说:“权力它是个人或群体将其意志强加于其他人的能力,尽管有反抗,这些个人或群体也可以通过威慑这样做,威慑的形式是:撤销有规律地被提供的报酬或惩罚,因为事实上前者和后者都构成了一种消极的制裁。
”T.帕森斯则认为:权力的概念用来指一个人或群体反复地把它的意志强加于他人的能力,而不是指影响他们的一项决定的单个例子。
B.罗素也认为:权力可以定义为有意努力的产物。
再从一些词典上看。
英国 A.布洛克等编的《枫丹娜现代思潮词典》说:权力是指它的保持者在任何基础上强势其他个人屈从或服从与自己的意愿的能力。
《不列颠百科全书》说:权力就是一个人或许多人的行为使一个人或者其他许多人的行为发生改变的一种关系。
《牛津法律大辞典》则说权力是有权做具有法律效力或作用的事情的法律概念,如,立遗嘱;如果不还借款,债权人有权出卖抵押物……通常认为权力只是更广泛的“权利”概念的含义之一。
据以上材料,吕先生和文先生进行了分析得出如下结论:(1)权力的概念中,意志和行为也是必要的要素,只不过这种意志具有支配行或强迫性,即可以支配他人改变其行为,或使他人的行为服从与自己。
第十章 权力、制度与权威 《组织行为学》PPT课件
![第十章 权力、制度与权威 《组织行为学》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39e5dbe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a816731.png)
二、权威的主体
1.个人权威 个人权威是个体拥有的行为支配力,能够获得其他人的自愿服从。 首先,个人权威是个人能力和素质的体现,是在群体活动中展示能力和素 质的结果。 其次,个人权威附着于特定的个体,不能离开个体而存在。 最后,个人权威与地位有关,但地位不是决定因素。
2.制度权威 制度权威是规章制度对于人们行为的支配力,能够得到人们的自愿服从。 首先,制度权威以一般的行为规范为主体。 其次,制度权威具有稳定性和结构性。 最后,制度权威可以成为个体利用的工具。
2.权力获取
权力的基础在于掌握对方所需要的稀缺性资源,因此权力获取方式就是 如何占有这种稀缺性资源。
组织行为学:形成与发展
三、权力的类型
1.强制性权力 强制性权力(coercive power)建立在恐惧基础上。一个人如果不服从权力主 体的要求,会产生难以承受的负面后果,出于对这种后果的惧怕而服从权 力主体的要求。 2.奖赏性权力 奖赏性权力(reward power)是指,对于服从权力主体愿望或指示的行为,权 利主体能够给予相应的报酬。
组织行为学:形成与发展
3.制度的结构
由于制度是一种行为规范,是群体成员认同并且遵循的行为规范,因此从
行为科学的角度看,包含认知、规范、制约三个基本要素,三个要素从不
同角度发挥作用。
表10—3 制度的三个维度
制约(regulation) 规范(normative) 认知(cognitive)
服从的基础
组织行为学:形成与发展
三、制度的产生
1.制度化的过程 制度化是指制度的形成过程。
(1)制度维持 制度产生于行为规范。 (2)制度扩散 制度扩散是制度影响范围不断扩大的过程,其中制度传递者具有重要作 用,会在制度传递的过程中对制度进行修正、剪辑和转述。 一般认为制度扩散有三种不同的机制,即强制、规范和模仿。
辩论中的个人权力与公共权威的冲突
![辩论中的个人权力与公共权威的冲突](https://img.taocdn.com/s3/m/a23efb46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64bd380.png)
辩论中的个人权力与公共权威的冲突正方辩手:个人权力与公共权威的冲突是一个长期存在的社会问题。
个人权力在某种程度上是必要的,但当个人权力与公共权威发生冲突时,公共权威应当被优先考虑。
首先,个人权力可能会导致社会秩序的混乱。
如果每个人都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社会将陷入混乱状态。
例如,如果每个人都可以随意违反交通规则,道路交通将会陷入混乱,导致交通事故频发。
其次,个人权力可能会损害公共利益。
在一些情况下,个人的行为可能会对公共利益造成损害。
例如,个人的环境污染行为可能会对整个社会的环境造成影响。
因此,为了维护公共利益,个人权力应当受到限制。
另外,名人名句中有一句话是“个人的权利必须服从公众的权利”,这句话充分说明了个人权力与公共权威的冲突时,公共权威应当被优先考虑的道理。
因此,我们认为在个人权力与公共权威发生冲突时,公共权威应当被优先考虑。
反方辩手:在个人权力与公共权威的冲突中,个人权力也有其合理存在的理由。
首先,个人权力是每个人天生具有的权利。
作为社会的一员,每个人都有权利表达自己的意见和行使自己的权力。
如果个人权力受到过多限制,将会导致个人的自由受到侵犯。
其次,公共权威也不是绝对正确的。
在一些情况下,公共权威可能会滥用权力,对个人造成不公正的对待。
例如,一些政府部门可能会滥用职权,对个人进行违法违规的执法行为。
因此,个人权力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作为对公共权威的制约。
另外,经典案例中有一些个人通过行使自己的权力,成功制约了公共权威的不当行为,从而维护了自己的合法权益。
因此,我们认为在个人权力与公共权威发生冲突时,个人权力也应当得到应有的重视。
综上所述,个人权力与公共权威的冲突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需要在具体情况下进行权衡和处理。
在一些情况下,公共权威应当被优先考虑,以维护社会的秩序和公共利益;而在另一些情况下,个人权力也应当得到应有的重视,以保障个人的自由和权益。
只有在充分考虑了双方的利益和权利后,才能找到一个合理的解决方案。
权力与权威的区别
![权力与权威的区别](https://img.taocdn.com/s3/m/684cacdf89eb172ded63b77a.png)
权力与权威一、定义 11. 权力 12. 权威 13. 权力与权威的关系 1二、权力六种构成类型 11. 奖赏权力(Reward Power) 12. 强制权力(Coercive Power) 13. 法定权力(Legitimate Power) 24. 参照权力(Referent Power) 25. 专家权力(Expert Power) 26. 信息权力(Information Power)2三、权力来源 2四、领导权力 21. 定义 22. 职权 23. 权力与职权的区别有 2五、巴纳德权威接受论 21. 定义 22. 条件要点 23. 意义 2定义权力权力是指改变个人或团体行为的能力,是引起他人或团体采取与原来不同的行为的力量。
权威权威是权力在人的头脑中的主观反映形式。
权力是一种客观的、间接地价值形式,它必然会反映到人的主观意识之中,这就形成了权威。
权力与权威的关系权威与权力的关系实际上就是主观与客观的关系:一方面,权威以权力为基础上下波动,权力的大小在根本上决定着权威的大小,权力的发展方向与发展规模在根本上决定着权威的发展方向与发展规模,权力如果发生了变化,权威迟早会发生变化;另一方面,权威的大小可以在一定程度偏离权力的大小;第三方面,权威会对权力产生一定程度的反作用。
权力六种构成类型奖赏权力(Reward Power)这种权力基于给予正面有利结果,或去除负面不利结果所带来的力量。
强制权力(Coercive Power)这种权力是指对违背旨意的人进行惩戒的力量。
法定权力(Legitimate Power)这种权力是指通过选举或任命而担当一定职位所得到的行为力量,亦称组织权威(Organizational Authority)或规范权力(Normative Power)。
参照权力(Referent Power)这种权力是由于成为别人学习参照榜样所拥有的力量。
专家权力(Expert Power)这种权力来自于个人所拥有的专长、专门知识和特殊技能。
权威的名词解释
![权威的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9cdebc2d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705de5a.png)
权威的名词解释权威,这个词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
它既是一个常用的形容词,也是一个关键的名词。
然而,对于权威这个概念,我们可能对其真正含义并不十分清晰。
在本文中,我们将对权威进行深入的名词解释,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个重要的概念。
一、权威的定义权威指的是一个人或机构在特定领域内具有高度信赖和尊重的地位。
权威人士经过多年的学习和实践,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和经验,他们在专业领域内拥有独特的见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他们的观点和决策往往被广大人群所认同和接受。
与专家不同,权威人士不仅拥有专业知识,还拥有一种影响力,能够对他人的决策和行为起到指导和引导的作用。
他们的观点和意见往往被视为具有权威性,其话语具有影响力和可信度。
二、权威的来源权威的形成涉及多个因素,既包括个人的资历和经验,也包括社会的认可和支持。
以下是一些可能造成权威来源的因素:1.专业知识和经验:权威人士往往是某个特定领域内具有高度专业知识和经验的人。
他们通过多年的学习和实践,积累了深刻的洞见和卓越的技能。
这种专业知识和经验是其权威地位的核心基础。
2.成就和贡献:权威也可以通过其在特定领域所做出的成就和贡献而获得。
例如,一位科学家因为发现了重大的科学原理而成为权威人士;一位企业家因为成功创办了一家国际知名企业而赢得了权威地位。
3.社会认可和支持:权威也依赖于社会的认可和支持。
社会一般会对具备专业知识和经验的人表示敬重,赋予他们权威的地位。
同时,权威人士经常被媒体所引用和报道,这进一步加强了他们的声音和影响力。
三、权威的作用权威的存在对个人和社会起着重要的作用。
以下是一些权威的作用:1.指导决策:人们在面临重要决策时常常会倾听权威人士的意见和建议。
由于其专业知识和经验,权威人士能够提供有益的指导,帮助人们做出明智和正确的决策。
2.塑造价值观:权威人士的言行往往对人们的价值观产生影响。
他们的言辞和行为被视为标杆,影响着人们的思维和行为方式。
权威人士树立了一种积极的形象和道德标准,引导人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权力与权威——新的解释俞可平(大学讲席教授、政府管理学院院长中国政治学研究中心主任)权力与权威是政治学的核心畴。
从政治学的角度看,权力是迫使对方服从的制度性强制力量,权威是一种使对象因信服而顺从的影响力,两者的实质性区别是强制服从和自愿服从。
在中国的传统语境中,没有作为现代政治学核心畴的“权力”与“权威”概念,然而,中国传统政治哲学中的两个重要畴“霸道”(“以力服人”,常人治理国家的方式)和“王道”(“以德服人”,圣人治理国家的理想模式)与现代政治学中“权力”与“权威”概念极为相似。
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霸道”与“王道”的概念就是中国传统的“权力”与“权威”的概念。
现代政治区别于传统政治的本质特征,就是社会政治生活从官员的权力本位转向公民的权利本位。
这一实质性的转变,从根本上改变了权力和权威的合法性来源和整个制度环境,从而也改变了权力成为权威的机制。
只有沿着、法治和善治的道路,政治权威的增强才符合现代政治文明的要求和趋势。
权力与权威是政治学的核心畴。
这两个畴之于政治学的意义,犹如货币和资本两个畴之于经济学的意义。
然而,国政治学界对这两个核心畴,至今仍然缺乏系统而深入的研究。
权力与权威有许多相似之处,而且两者确实密不可分,因此,现实生活中人们通常不加区分地使用这两个概念,但实质上这两个概念有着重大的区别。
进而言之,不仅传统与现代的权力权威观有着实质性的不同,而且中西方不同语境对权力和权威的理解也有着重大区别。
本文将从政治哲学的角度,对权力与权威的概念作一较为系统的阐述,在此基础上对中国传统的权力权威观,即“霸道”与“王道”,以及化和网络化条件下的权力权威观,作一简要的分析。
权力与权威:古今中西的语义“权”在古汉语中为“權”,主要意思包括:(1)称锤,如《前汉·律历志上》说,“权者,铢、两、斤、钧、石也,所以称物平施,知轻重也”。
(2)称量,如《前汉·律历志上》“谨权量。
量多少者不失圭撮,权轻重者不失黍絫”。
又如,《孟子·梁惠王》,“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3)平衡,如《尚书》曰,“轻重诸罚有权。
刑罚世轻世重,惟齐非齐,有伦有要”。
(4)势,如《易经》有“巽以行权”。
(5)裁定,如《礼记·王制》曰“凡听五刑之讼,必原父子之亲,立君臣之义,以权之”。
(6)权谋,如《左传》曰“中权后劲”,即“中军制谋,精兵为殿”。
(7)权柄,如《庄子·天运》曰,“以富为是者,不能让禄;以显为是者,不能让名。
亲权者,不能与人柄”。
又如,《商君书·修权篇》有“权制独断于君则威。
”另(8)摄官,如《新唐书·西域传上·党项》曰,“﹝拓拔思恭﹞俄进四面都统,权知京兆”。
“力”的主要意义包括:(1)人之筋,如《说文》“筋也。
像人筋之形”;(2)体能,或身体的作用。
《说文》,“筋者其体,力者其用”。
如《礼记·聘义》“日几中而后礼成,非强有力者弗能行也”。
《孟子·梁惠王上》,“吾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足以举一羽”;“圣人既竭目力焉……既竭耳力焉”。
(3)强制,如《孟子·公丑上》,“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
(4)劳役,如《潜与子书》“今遣此力,助汝薪水之劳”。
(5)气势,《书·文学传·杜之伟》:“仆射徐勉尝见其文,重其有笔力”。
“威”的主要意义是:(1)尊严,如《周礼·天官》“刑赏以驭其威”;《诗·周颂》“畏天之威,于时保之”;(2)影响力,如《荀子·强国》“威动天下”;(3)震惊,如《国策·齐策》“吾三战而三胜,声威天下”;(4)刑罚或惩罚,如《非子·用人》“上无私威之毒”。
《尚书·大诰》“天威降,知我国有疵,民不康”。
(5)通“畏”,惧怕或可怕的事,如《老子》,“民不畏威,则大威至”。
古代汉语中的“权力”一词,大体有两种意义,一是权位,如唐柳宗元《司马孟公墓志铭》:“法制明具,权力无能移。
”一是权势,如《汉书·游侠传·万章》:“﹝万章﹞与中书令石显相善,亦得显权力,门车常接毂。
”古汉语中的“权威”一词,主要是指权势。
如《吕氏春秋·审分》:“若此则百官恫扰,少长相越,万邪并起,权威分移。
”《北史·周纪上论》:“昔者水运将终,羣凶放命,或权威震主,或衅逆滔天。
”现代汉语中,“权”、“力”、“威”、“权力”、“权威”等词的语义,一方面,基本上保留着古代汉语的原义;另一方面,又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
例如,《辞海》关于“权”的语义,增加了“权利”的新义;“力”在现代汉语中的首要意义,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威”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第一语义是:“表现出来的能压服人的力量或使人敬畏的态度”。
关于“权力”的两种语义,则完全是现代的:(1)政治上的强制力量;(2)职责围的支配力量。
“权威”的语义也在相当程度上不同于古代汉语:(1)使人信服的力量和威望;(2)在某种围最有威望和地位的人和事物。
“权力”的英文是power,,直接来源于法语的pouvoir,后者则起源于拉丁文的potestas或potentia。
意指一个人或物影响另一个人或物的“能力”。
但英文的power一词有众多的词义,《牛津英语大词典》总共列了16条语义,维基百科分别在数学、物理、计算机、社会科学等名下列了20多条语义。
其中与本文有关的语义主要有:(1)能力(the ability to do);(2)身体的机能或才智(a particular faculty of body or mind);(3)支配、影响或权威(government,influence or authority);(4)职权或权力(official or legal authority);(5)有影响力的个人或团体(an influential person or group);(6)军事力量(a military strength );(7)大国或强国(a state having international influence);(8)力量(a physical force or strength)。
“权威”的英文是authority,最初是从拉丁文autoritas 派生出来的。
它的原义是指威信、作者、创始人、财产权或所有权。
“权威”一词的常用语义有:(1)某个领域的专家(someone who is considered an expert in a particular subject);(2)当局或官方(official organizations with legal power);(3)管理机构(an organization or institution that controls something);(4)权力(the power to make decisions);(5)影响力(an influence exerted on opinion);(6)官方许可或权限(official permission)。
权力与权威:政治学的概念作为一个政治学的核心概念,“权力”通常有以下几种含义。
首先,权力是一种可以改变对方行为的强制力量。
这是最有代表性的权力观,在西方思想史上也源远流长,也是近代西方权力观的主流。
在当代政治学家中,罗伯特·达尔和斯蒂芬·卢克斯是持这种观点的代表性学者。
他们认为,“在下述意义上,A对B拥有权力,即A能让B做某些B可能不愿做的事情”。
进而言之,这种强制性作用力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纠正对方已经产生的行为结果;二是阻止对方正在发生的行为;三是防止对方尚未发生但可能发生的行为。
其次,权力是一种达到特定目标和获取利益的能力和资源。
这也是一种相当流行的权力观,它强调的是权力的合目的性和趋利性,认为权力就是占有社会资源的能力。
再次,权力就是国家政权,是维持统治阶级利益的国家强制力量。
这种权力观的主要代表是马克思主义,其主要特点是强调权力的阶级性和强制性。
权力既是阶级斗争的工具,也是阶级斗争或政治斗争的目标和结果。
最后,权力是一种约束和规制人的复杂网络和微观社会结构。
这是一种后现代的权力观,它强调权力的微观性和结构性特征,是对传统权力和主流权力的一种消解,其代表人物是福柯。
权力本质上是一种强制力量,而且首先是国家的强制力量。
行使这种强制力量的直接目的,是迫使对方服从掌权者的意志,但其最终目的是为了夺取或维护掌权者的利益。
然而,并非所有强制力量都是权力,没有制度授权的强制,是暴力;也并非所有获取利益的能力都是权力,通过交换获取利益的行为通常并不表现为权力。
迄今为止,权力的最高形态是国家权力,但除了国家权力之外,社会上还存在大量非国家形式的权力。
从政治学的角度看,质而言之,权力是迫使对方服从的制度性强制力量。
作为与权力紧密相联的政治学核心概念,权威也有三种基本意义。
其一,权威是使对象自愿服从的能力。
这是政治学关于权威的经典定义,它强调权威是一种个人或组织所拥有的使他人服从的能力,而且这种服从是出于对象的自愿。
与权力一样,权威也是一个关系概念,其直接后果也是对方的服从。
其二,权威是具有合法性的权力。
这也是西方政治学中极为流行的概念。
这一定义强调权威与权力不可分割的联系,权威基于权力之上,是对权力的自愿服从和接受。
其三,权威是使对方信从的影响力。
它也强调对象的自愿服从,但这种服从更多的是基于服从者对理性的力量认同,而不是基于他对权力的接受。
权威也与权力一样,均是使人顺从的力量,但权威导致的顺从还须经过对象的理性判断,它不像权力那样直接。
如果说权力是一种直接的强制力,那么权威则是一种间接的影响力。
从这个意义上说,权威是一种使对象因信服而顺从的影响力。
强制服从和自愿服从是权力与权威的实质性区别,这一区别进一步决定了权力与权威一系列其他方面的重大差别。
权威能使权力的作用和效果倍增。
没有权威的权力,其实际作用会受到极大的限制,不仅会把权力的正向作用降到最低点,有时甚至会导致负面的作用。
当权力不被对象服从时,权力的正面作用就会消失。
如果对象对施加其上的权力进而采取抵制的行为,那么权力就将产生负面的作用。
反之,如果权力转变成权威,从而得到对象的自愿服从,权力的正向作用会大大增强。
权威可以明显地降低权力行使的成本。
当权力不具备权威时,其成本会到达最高;而当权力转变成权威时,权力行使的成本会降至最低点。
权威越大,权力行使的成本就越小;反之,权威越小,权力行使的成本就越高。
当政府当局的行政成本过高时,通常意味着其权威的严重流失。
当政府失去足够的权威时,从掌权者到执行者都会在权力行使过程中,寻找自己的私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