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复习提纲 知识点
第16章 二次根式(单元复习课件)八年级数学上册(沪教版)
=8.
24. 已知a,b,c分别是△ABC的三边长,化简: ( − + )2 + ( − − )2 .
解:∵a,b,c分别是△ABC的三边长,
∴a-b+c>0,a-b-c<0.
∴原式=a-b+c-(a-b-c)
=a-b+c-a+b+c=2c.
分类讨论化简含有字母的二次根式
B.(- 5)2
C.(-1)0
D )
D.-32
解析:A.因为|-2|=2>0,所以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B.因为(- )2=5>0,所以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C.因为(-1)0=1>0,所以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D.因为-32=-9<0,所以此选项符合题意.故选D.
1
7
8 [2022·上海浦东新区模拟]计算
=|a|-|a+b|=-a-[-(a+b)]=-a+a+b=b.故选A.
.
根据隐含条件化简含有字母的二次根式
22.(一题多解)化简:(a-1)
1
.
1−a
解:由题意,得−>0,∴1-a>0,∴a<1,
∴原式=(a-1)
−
−
=
(−)
−
− =- − .
一题多解
1
1
由题意,得1−>0,∴a<1,∴a-1<0,∴原式=- (a − 1)2 · 1−a=- 1 − .
4−
4−
C.4
D.5
B )
3 类 运 算
考点08 二次根式的加减乘除运算
14 [2022·湖北仙桃中考]下列各式计算正确的是(
A. 2+ 3= 5
B.4 3-3 3=1
C. 2× 3= 6
沪科版数学八年级上册全册教案及单元知识点总结
【知识与技能】
在同一坐标系中,感受图形上的点的坐标与图形变化之间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经历图形在坐标系中的平移过程,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和数形结合意识.
【情感与态度】
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合作探究的意识,体会坐标系中的图形平移的实际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
重点是探究点或图形的平移引起的坐标变化的规律,另一个是研究图形上的点的坐标的某种变化引起的图形的平移变换.
选取直角坐标系的方法很多,在让学生充分交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选择最优方案,那就是:选学校所在位置为原点,分别取正东、正北方向为x轴、y轴正方向建立直角坐标系,并取比例尺1:10000(图中1cm相当于实际中10000cm即100m).依题目所给的已知条件,取得小刚家的位置是(150,200),类似地,小强和小敏家的位置分别是(-150,350)和(300,-175).
【教学说明】将上节知识点进行很好的回顾以加深学生的印象,同时使知识系统化.
二、范例学习,理解新知
例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描出下列各组点,并将各组内的点用线段顺次连接起来,说说你得到了什么图形,并计算它们的面积.
(1)A(5,2),B(2,2),C(2,-2).
(2)A(-1,2),B(-2,-1),C(2,-1),D(3,2).
【解】(1)得到的是一个直角三角形,如图①,它的面积是 ×3×4=6.
(2)得到的是一个平行四边形,如图②,它的面积是4×3=12.
【教学说明】教师给出规范解答步骤,学生模仿,便于今后在解决数学问题时有章可循.
例2如图(1),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4,请建立一个平面直角坐标系,并写出四边形的四个顶点A,B,C,D在这个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坐标.
沪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函数的概念
函数的概念知识点1:常量与变量在某一变化过程中,可以取不同数值的量,叫做变量;在某一变化过程中,始终保持不变的量叫做常量。
点拨:变量和常量最大的区别在于表示量的数值变还是不变,此外,还要注意,区分变量和常量,要结合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如在火车行驶的问题上,火车在启动阶段,速度v就不是常量,而是变量。
知识点2:在某个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和y,如果在x的允许范围内,变量y随着x的变化而变化,它们之间存在确定的依赖关系,那么变量y叫做变量x的函数,x叫做自变量,y叫做因变量。
理解函数的概念,要注意以下三点:其一:函数并不是数,它是指在一个变化过程中两个变量的一种对应关系,至于这两个变量是否一定要用字母x、y来表示,不一定。
其二:自变量x虽然可以任意取值,但在很多问题中,自变量x的取值是有范围的,如x表示时间则x一般在正数范围内取值;自变量允许取值的范围叫做函数的定义域。
其三:对自变量x在定义域内的每一个值,变量y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它对应。
这里确定与对应对理解函数概念是非常重要的关键词,至于唯一确定是中学阶段对函数概念的一种界定。
知识点3:函数的定义域与函数值函数的自变量允许取值的范围叫做这个函数的定义域。
如果y是x的函数,那么对于x在定义域内取定的一个值a,变量y的对应值叫做当x=a时的函数值。
符号“y=f(x)”表示y是x的函数,f表示y随x变化而变化的规律。
函数的自变量取定义域中的所有值,对应的函数值的全体叫做这个函数的值域。
如函数y=x+10(4<x<10),它的值域是14<y<20重点:函数概念,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
难点:函数概念,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
1、妈妈有7块糖,想平均分给三个孩子,但又不愿把余下的糖切开,妈妈怎么办好呢?例题一:(1)瓜子每千克12元,买x 千克瓜子需付款y 元,用x 的代数式表示y ,并指出这个问题中的变量和常量。
解:y=12x 。
在这个问题中,单价12元是常量,瓜子的重量x 千克、付款金额y 元是变量。
沪教版八年级数学第一学期18.1:函数的概念、正比例函数
第七讲 函数的概念、正比例函数函数的概念 一、知识点 1. 变量与常量在问题研究过程中,可以取不同数值的量叫做变量,保持数值不变的量叫做常量. 2. 函数的定义在某个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 和y ,如果在x 的允许取值范围内,变量y 随着x 的变化而变化,它们存在确定的依赖关系,那么变量y 叫做变量x 的函数,x 叫做自变量。
3. 函数的定义域与函数值函数的自变量允许取值的范围叫做这个函数的定义域. 如果y 是x 的函数,那么对于x 在定义域内取定的一个值a ,变量y 的对应值叫做当x a =时的函数值.符号“()y f x =”表示y 是x 的函数,f 表示y 随x 变化而变化的规律. 二、例题讲解例1 物体所受的重力与它的质量之间有如下的关系:G mg =,其中,m 表示质量,G 表示重力,9.8g =牛/千克,物体所受的重力G 是不是它的质量m 的函数?解:物体所受的重力G 随它的质量m 的变化而变化,由G mg =可知,这两个变量之间存在确定的依赖关系,所以物体所受的重力G 是它的质量m 的函数.例2 汽车的速度为50千米/时,写出汽车匀速运动时行驶的路程y (千米)关于时间x (时)的函数解析式及定义域.分析: 本题依据公式“路程=时间X速度”列出数量关系,因为时间为非负数,所以定义域为0x ≥. 解:函数解析式为50y x =,定义域为0x ≥. 例3 求下列函数的定义域:(1)23y x =+; (2)11y x =-; (3)y = 解:(1)对于整式23x +,无论x 取什么实数,它都有意义,所以函数23y x =+的定义域是一切实数;(2)对于分式11x -,当1x =时,它没有意义.所以函数11y x =-的定义域是1x ≠;(3,当12x ≥-时,它有意义,所以函数y = 域是12x ≥-.说明:求函数的定义域应该根据解析式的特征进行思考. 例4 已知()f x =12f ⎛⎫- ⎪⎝⎭的值. 分析:函数与函数值是不同的概念.函数是指两个变量之间的某种关系,而函数值指的是当自变量取某一数值时,函数的一个对应值.求12f ⎛⎫- ⎪⎝⎭的值,就是当12x =-时,求21y x =-+的值,只需要把12x =-代入后计算即可. 解:131322.241212f ⎛⎫⨯- ⎪⎛⎫⎝⎭-==- ⎪⎝⎭⎛⎫-⨯-+ ⎪⎝⎭例5 等腰三角形的周长等于20cm ,请写出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底边长()x cm 和腰长()y cm 之间的解析式. 分析 根据周长的定义,得220x y +=,整理得20220,2xy x y -=-=, 即 1102y x =-+.函数解析式就是一个等式,求函数解析式时,有时可以利用一些现成的等式或公式,比如周长公式、面积公式等等.答案:1102y x =-+ 说明:1. 变量2x +是不是变量x 的函数?解: 对于代数式2x +,给定x 的一个值,可以求出这个代数式的一个值.所以2x +与x 有着确定的依赖关系,可以把变量2x +看做y .由函数的概念:在某个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 和y ,如果在x 的允许取值范围内,变量y 随着x 的变化而变化,它们之间存在确定的依赖关系,那么变量y 叫做变量x 的2. 对于“”中的“f ”怎样理解?答:记号“()f x ”表示“y 是x 的函数”,这个记号比较抽象,“f ”并不是表示一个变量,()f x 也不是表示“f ”与“x ”的积,而是指明在变化过程中的自变量为x ,用f 表示变量y 随着x 的变化而变化的规律;在同时研究几个函数时,应选用不同字母表示不同函数变量间相互依赖的变化规律,如()()g x h x 、等,以免引起混乱.三、 巩固练习1. 说出下列变化过程中,哪些量是常量,哪些量是变量,变量之间是函数关系吗? (1)正方形的周长C 与它的边长a ;(2)银行一年定期存款的本金x 元与利息y 元; (3)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度数x 与底角的度数y ; (4)长方形的宽一定时,其长与面积; (5)等腰三角形的底边长与面积;(6)关系式y x=中的y 与x .答案:(1)变量是周长C 与边长a ,是函数关系;(2)变量是本金x 元与利息y 元,是函数关系; (3)变量是顶角的度数x 与底角的度数y ,是函数关系;(4)变量是长方形的宽与面积,是函数关系; (5)变量是等腰三角形的底边长与面积,不是函数关系;(6)变量是y 与x ,不是函数关系. 2. 写出下列个函数的定义域;(1)2y x =-; (2)y =答案: 一切实数 答案:1x ≥- (3)234y x x =+-; (4)11y x =-;答案:一切实数 答案:1x ≠(5)1y x x =+; (6)y =答案:0x ≠ 答案:0x ≥≠且x 23. 在ABC 中,它的底边长是a ,底边上的高是h ,则三角形面积12S ah=,当a 为定长时,在此式子中( A ).A. S 、h 是变量,a 是常量B. ,,S h a 是变量,12是常量 C. ,a h 是变量,1,2S 是常量 D. S 是变量,1,,2a h是常量4. 下列函数中,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113x <<的是( D ).A.y =B.y =C.y = D.y = 5. 如果()f x =()3f =___6. 已知()234x f x x +=+,则()0f =___34____,f=____814_____. 7. 若12y x y -=+,则y 用x 的代数式表示为y =___211x x+-___.8. 设某种电报收费标准是每个字0.1元,写出电报费y (元)与字数x (个)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求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答案:()0.10y x x x =≥且是整数 提高题1. 若函数2221x x y x --=-,则与函数值0y =对应的x 的值是( D ). A. 1x =-或2x =B. 1x =或2x =-C. 1x =-且2x =D. 2x = 2. 把一块边长为20厘米的正方形铁皮,四角各截去边长为x 厘米的小正方形后折成一个无盖盒子,则盒子的容积V (立方厘米)关于自变量x (厘米)的函数解析式为__()2202V x x =-__,定义域为_010x <<_. 3. 洗衣机在洗衣的过程中经历了进水、清洗、排水等过程.下图能反映洗衣机工作时的水量y (升)与时间x (分)之间关系的图像大致是( C )A.正比例函数 一、知识点1. 正比例函数的概念如果两个变量的每一组对应值的比值是一个非零常数,那么称两个变量成正比例.用数学符号语言记为yk x =或()0y kx k =≠.解析式形如()0y kx k =≠的函数叫做正比例函数,其中,常数k 叫做比例系数,正比例函数y kx =的定义域是一切实数.2. 正比例函数的图像和基本性质 XXX二、例题 例1 若函数()31m y m x -=-是正比例函数,则m =_________,函数的图像经过_________象限.分析 由正比例函数的解析式可知,31m -=,所以4m =.把4m =代入函数解析式,得3y x =,再由正比例函数的性质,得到它的图像经过第一、三象限. 解:4m =,图像经过第一、三象限. 例2 若y 与21x +成正比例,且函数图像经过点()3,1A -,求y 与x 的函数解析式. 分析 由y 与21x +成正比例,可以设()()210y k x k =+≠.再把点A 的坐标()3,1-代入函数解析式,即可求出k 的值,这种求函数解析式的方法叫做待定系数法.解:y 与21x +成正比例,∴ 设()()210y k x k =+≠.把点A()3,1-代入,得15k =-,()1215y x ∴=-+例3 已知点()11,x y 和()22,x y 在正比例函数()2y k x =-的图像上,当12x x >时,12y y <,那么k 的取值范围是多少? 分析 由条件当12x x >时,12y y <,联系正比例函数的图像和性质,可知函数值y 随着x 的值增大而减小,即比例系数小于零.解 :由题意,函数值y 的值随着x 的值增大而减小,0,2k k ∴<<例4 直角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是6,写出它的面积y 关于另一条直角边x 的函数关系式并画出这个函数的图像.解:由直角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得162x y ⨯=.()30y x x ∴=>说明:由于直角三角形的边长为正数,在画函数图像时要特别注意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因为定义域为X0x >,此时函数图像为一条射线,并且要除去端点.1. 如何理解正比例函数的性质:当0k >时,y 随着x 的值增大而逐渐增大,当0k <时,y 随着x 的值增大而逐渐减小?答:从解析式来看,当0k >时,若12x x <,由不等式的性质有12kx kx <,即12y y <;当0k <时,若12x x <由不等式的性质有12kx kx >,即12y y >;也可以结合正比例函数的图像去理解:当0k >时,从左往右看,直线上的点的横坐标从小到大逐渐变化,点的位置随着从低到高逐渐变化,说明此时函数值y 相应地从小到大逐渐变化.当0k <时类似.2. 学习函数的性质要掌握的一个重要数学思想是“数形结合”,学会利用函数的图像直观的研究函数的性质.三、 巩固练习 1. 填空:(1)如果正比例函数的图像过点(1,-2),那么它的解析式是_2y x =-__;函数的图像经过第__二、四__象限.(2)正比例函数2y x =-的图像上一点横坐标为2,纵坐标是__-4___, 函数值随x 的值增大而__减小___. (3)由图写直线PO 的解析式:___34y x =___. (4)某函数具有下列两条性质:① 它的图像是经过 原点(0,0)的一条直线;② y 的值随x 的值增大而增大.请你举出一个满足上述条件的函数:____2y x =_(答案不唯一)___. 2. 选择:(1)下列函数中,正比例函数的是( B )A.3y x =B. 32y x =- C.213x y += D. 2y x = (2)下列各点中,在直线2y x =上的点有( A ).A.21⎫-⎪⎪⎝⎭ B. (2,2 C. 5,10D. ()2,1-(3)函数y kx =的图像经过点(1,4),那么()2y k x=-的图像经过第( B )象限.P-3/2-20yXA. 一、三B. 二、四C. 一、二D. 三、四 3. 已知y 是x 的正比例函数,当2x =时,12y =(1)求y 与x 的函数解析式; (2)求当x =y 的值; (3)在直角坐标系内画出该函数的图像. 答案:(1)14y x =;(2)4y =;(3)略 4. 正比例函数2112y k x k ⎛⎫=++- ⎪⎝⎭的图像经过第二、四象限,求函数的解析式.答案:12y x =-5. 已知3y -与x 成正比例函数,且它的图像经过点(2,7) (1)求y 与x 的函数解析式; (2)求当4x =时,y 的值; (3)求当3y =-时,x 的值.答案:(1)23y x =+; (2)11; (3)-3 6. 如果28my mx -=是正比例函数,而且对于它的每一组非零的对应值(),x y ,有0xy <.求m 的值.答案:-37. 小明早上骑自行车离开家去学校,下图反映了小明离开家的距离y (米)与时间x (分)之间的关系.根据图像回答:(1) 小明家与学校的距离是___3000__米;(2) 小明骑自行车的平均速度是___200___米/分; (3) 写出小明汽车途中,离开家的距离y (米)与时间x (分)的函数关系式及定义域:___()200015y x x =≤≤提高题1. 正比例函数y kx =的图像上有一点A ,过点A 向x 轴作垂线,垂足为点B ,点B 的坐标为(2,0).若三角形OAB 的面积为6,试求k 的值. 答案:3或-32. 已知正比例函数的自变量x 减小2时,对应的函数值增加4.求该正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答案:2y x =-3. 已知点()()122,,1,A y B y -是正比例函数y kx =的图像上的两个点.若12y y >,试判断k 的取值范围. 答案:0k <家庭作业一、 填空题: 1. 若()21m y m x=+是正比例函数,则m =___1___.2. 已知函数()g x =,则()2g =___3___. 3. 在直角坐标系中,若点(),4M x -和点()3,N y 关于x 轴对称,则x y +=_7__.4. 如果正比例函数3xy =的图像过点()6,k ,那么k =___2___. 5. 已知矩形的周长为12,若矩形一边长为x ,面积为y ,则y 与x 的函数关系式及定义域是__()2606y x x x =-+<<___.6. 若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度数为y ,底角的度数为x ,则y 与x 的函数关系式及定义域是__()1802090y x x =-<<___.7. 若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20cm ,腰长与底边长分别是ycm 和xcm ,那么y 与x 的函数关系式为__102xy =-__,定义域为__010x <<__. 8. 若()25y a x b =+-+是正比例函数,且其图像恰为第二、四象限的角平分线,则a b +=__2__. 9. 若等腰梯形的周长为20cm ,上底长ycm ,底角为30,腰长xcm ,则y 与x 的函数关系式为__2102y x +=-__.10. 若y 成正比例,且当4x =时,3y =-则当32x =时,y =__-___. 二、选择题11. 若()2,P x y 是1P 关于y 轴的对称点,而点1P 在第三象限内,则( A )A. 0,0x y >>B. 0,0x y ><C. 0,0x y <<D. 0,0x y <> 12. 若点()111,P x y 与()222,P x y 在同一个正比例函数的图像上,则( D )A. 1212x x y y +=+;B. 1212x x y y -=-;C.1212y y x x =; D. 1221x y x y =. 13. 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有点()4,3A -,那么点A 到x 轴的距离是( A )A. 3 ;B. -3 ;C. 4 ;D. -4. 14. 点()11,A x y 与()11,B y y 之间的距离是( A )A. 11x y -;11y - ;C.D. 15. 下列问题中,两个变量成正比例的是( D ) A. 三角形的面积一定,它的底边与底边上的高; B. 等边三角形的面积与它的高;C. 长方形的一边长确定,它的周长与另一边长;D. 商品的价格确定时,销售额与销售量;E. 点到横坐标的距离确定时,它的纵坐标与横坐标;F. 商品的价格确定时,利润与成本. 三、 简答题16. 求下列函数的定义域:(1)322612y x x x =--+; (2)y =;答案:一切实数 答案:72x ≥(3)6y x =-; (3)y =答案:126x x ≥-≠且 答案:143x <17. 已知()225f x x =-+,求()()5+13f f a f a ⎛⎫- ⎪⎝⎭、、.答案:5539f ⎛⎫-=-⎪⎝⎭;()225f a a =-+;2243a a --+ 18. 已知正比例函数23y x =-. (1) 当x 取何值时,3y >-; (2) 当x 取何值时,3y =-; (3) 当x 取何值时,3y <-;(4) 画出图像,并结合图像说明理由. 答案:(1)()()999;2;3(4)222x x x <=>略 四、综合题已知函数()0y kx k =≠的图像与函数34y x =的图像关于y 轴对称,依照要求画图,并完成以下各 (1) 在函数34y x =的图像上取一点A (横坐标为4),点A 的坐标是__()4,3__;设点A 关于y 轴对称的点为A ’,那么A ’的坐标是__()4,3-__;(2) 过原点和点A ’画直线OA ’,它与直线34y x =关于y 轴对称吗?___对称____; (3) 如果在函数34y x =的图像上选取另一点B ,点B 关于y 轴对称的点B ’在直线OA ’上吗? ________在_______;(4) 已知函数()0y kx k =≠的图像与函数34y x =的图像关于y 轴对称,那么k 的值是多少? _____34y x =-____.x(分)。
沪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函数的概念
函数的概念知识点1:常量与变量在某一变化过程中,可以取不同数值的量,叫做变量;在某一变化过程中,始终保持不变的量叫做常量。
点拨:变量和常量最大的区别在于表示量的数值变还是不变,此外,还要注意,区分变量和常量,要结合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如在火车行驶的问题上,火车在启动阶段,速度v就不是常量,而是变量。
知识点2:在某个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和y,如果在x的允许范围内,变量y随着x的变化而变化,它们之间存在确定的依赖关系,那么变量y叫做变量x的函数,x 叫做自变量,y叫做因变量。
理解函数的概念,要注意以下三点:其一:函数并不是数,它是指在一个变化过程中两个变量的一种对应关系,至于这两个变量是否一定要用字母x、y来表示,不一定。
其二:自变量x虽然可以任意取值,但在很多问题中,自变量x的取值是有范围的,如x表示时间则x一般在正数范围内取值;自变量允许取值的范围叫做函数的定义域。
其三:对自变量x在定义域内的每一个值,变量y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它对应。
这里确定与对应对理解函数概念是非常重要的关键词,至于唯一确定是中学阶段对函数概念的一种界定。
知识点3:函数的定义域与函数值函数的自变量允许取值的范围叫做这个函数的定义域。
如果y是x的函数,那么对于x在定义域内取定的一个值a,变量y的对应值叫做当x=a时的函数值。
符号“y=f(x)”表示y是x的函数,f表示y随x变化而变化的规律。
函数的自变量取定义域中的所有值,对应的函数值的全体叫做这个函数的值域。
如函数y=x+10(4<x<10),它的值域是14<y<20重点:函数概念,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
难点:函数概念,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
1、妈妈有7块糖,想平均分给三个孩子,但又不愿把余下的糖切开,妈妈怎么办好呢?例题一:(1)瓜子每千克12元,买x 千克瓜子需付款y 元,用x 的代数式表示y ,并指出这个问题中的变量和常量。
解:y=12x 。
在这个问题中,单价12元是常量,瓜子的重量x 千克、付款金额y 元是变量。
上海沪教版八年级数学上下册知识点梳理完整版
上海沪教版八年级数学上下册知识点梳理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上海市沪教版八年级数学上下册知识点梳理第十六章 二次根式第一节 二次根式的概念和性质二次根式1.二次根式的概念: 式子)0(≥a a 叫做二次根式.注意被开方数只能是正数或0。
2.二次根式的性质 ①⎩⎨⎧≤-≥==)0()0(2a a a a a a ; ②)0()(2≥=a a a ③)0,0(≥≥⋅=b a b a ab ; ④)0,0(>≥=b a ba b a 最简二次根式与同类二次根式1. 被开方数所含因数是整数,因式是整式,不含能开得尽方的因数或因式的二次根式,叫做最简二次根式.2.化成最简二次根式后,被开方数相同的二次根式,叫做同类二次根式二次根式的运算1.二次根式的加减:先把各个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再把同类三次根式分别合并.2.二次根式的乘法:等于各个因式的被开方数的积的算术平方根,即 ).0,0(≥≥=⋅b a ab b a3.二次根式的和相乘,可参照多项式的乘法进行.两个含有二次根式的代数式相乘,如果它们的积不含有二次根式,那么这两个三次根式互为有理化因式.4.二次根式相除,通常先写成分式的形式,然后分子、分母都乘以分母的有理化因式,把分母的根号化去(或分子、分母约分).把分母的根号化去,叫做分母有理化.二次根式的运算法则:(c ≥0)=a ≥0,b>0)n =≥0)第十七章 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1.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的整式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2.一般形式y=ax2+bx+c (a ≠0),称为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式,ax 叫做二次项,a 是二次项系数;bx 叫做一次项,b 是一次项系数;c 叫做常数项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1.特殊的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开平方法,分解因式法2.一般的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配方法、求根公式法3.求根公式2b x a -±=:1222b b x x a a-+--= , = ; △=24b ac -≥0一元二次方程的判别式1.一元二次方程20(0)ax bx c a ++=≠:△>0时,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0时,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0时,方程没有实数根2.反过来说也是成立的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1.一般来说,如果二次三项式2ax bx c ++(0a ≠)通过因式分解得2ax bx c ++=12()()a x x x x --;1x 、2x 是一元二次方程20(0)ax bx c a ++=≠的根2.把二次三项式分解因式时;如果24b ac -≥0,那么先用公式法求出方程的两个实数根,再写出分解式如果24b ac -<0,那么方程没有实数根,那此二次三项式在实数范围内不能分解因式3.实际问题:设,列,解,答第十八章 正比例函数和反比例函数.函数的概念1.在问题研究过程中,可以取不同数值的量叫做变量;保持数值不变的量叫做常量2.在某个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设为x 和y ,如果在变量x 的允许取之范围内,变量y 随变量x 的变化而变化,他们之间存在确定的依赖关系,那么变量y 叫做变量x 的函数,x 叫做自变量3.表达两个变量之间依赖关系的数学是自称为函数解析式()y f x =4.函数的自变量允许取之的范围,叫做这个函数的定义域;如果变量y 是自变量x 的函数,那么对于x 在定义域内去顶的一个值a ,变量y 的对应值叫做当x=a 时的函数值正比例函数1. 如果两个变量每一组对应值的比是一个不等于零的常数,那么就说这两个变量成正比例2.正比例函数:解析式形如y=kx (k 是不等于零的常数)的函数叫做正比例函数,气质常数k 叫做比例系数;正比例函数的定义域是一切实数3.对于一个函数()y f x =,如果一个图形上任意一点的坐标都满足关系式()y f x =,同时以这个函数解析式所确定的x 与y 的任意一组对应值为坐标的点都在图形上,那么这个图形叫做函数()y f x =的图像4.一般地,正比例函数y kx =(0)k k ≠是常数且的图像时经过原点O (0,0)和点(1,k )的一条直线,我们把正比例函数y kx =的图像叫做直线y kx =5. 正比例函数y kx =(0)k k ≠是常数且有如下性质:(1)当k <0时,正比例函数的图像经过一、三象限,自变量x 的值逐渐增大时,y 的值也随着逐渐增大(2)当k <0时 ,正比例函数的图像经过二、四象限,自变量x 的值逐渐增大时,y 的值则随着逐渐减小反比例函数1.如果两个变量的每一组对应值的乘积是一个不等于零的常数,那么就说这两个变量成反比例2.解析式形如(0)k y k k x=≠是常数,的函数叫做反比例函数,其中k 也叫做反比例系数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域是不等于零的一切实数3.反比例函数(0)k y k k x=≠是常数,有如下性质: (1)当k >0时,函数图像的两支分别在第一、三象限,在每一个象限内,当自变量x 的值逐渐增大时,y 的值则随着逐渐减小(2)当k <0时 ,函数图像的两支分别在第二、四象限,在每一个象限内。
(完整word版)上海市沪教版八年级数学上下册知识点梳理
上海市沪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梳理第十六章 二次根式第一节 二次根式的概念和性质16.1 二次根式1. 二次根式的概念: 式子)0(≥a a 叫做二次根式.注意被开方数只能是正数或0。
2. 二次根式的性质 ①⎩⎨⎧≤-≥==)0()0(2a a a a a a ; ②)0()(2≥=a a a ③)0,0(≥≥⋅=b a b a ab ; ④)0,0(>≥=b a b a b a 16.2 最简二次根式与同类二次根式1. 被开方数所含因数是整数,因式是整式,不含能开得尽方的因数或因式的二次根式,叫做最简二次根式.2.化成最简二次根式后,被开方数相同的二次根式,叫做同类二次根式16.3 二次根式的运算1.二次根式的加减:先把各个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再把同类三次根式分别合并.2.二次根式的乘法:等于各个因式的被开方数的积的算术平方根,即 ).0,0(≥≥=⋅b a ab b a3.二次根式的和相乘,可参照多项式的乘法进行.两个含有二次根式的代数式相乘,如果它们的积不含有二次根式,那么这两个三次根式互为有理化因式.4.二次根式相除,通常先写成分式的形式,然后分子、分母都乘以分母的有理化因式,把分母的根号化去(或分子、分母约分).把分母的根号化去,叫做分母有理化.二次根式的运算法则:≥0) ).0,0(≥≥=⋅b a ab b a=a ≥0,b>0) n ≥0)第十七章 一元二次方程17.1 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1.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的整式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2.一般形式y=ax ²+bx+c (a ≠0),称为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式,ax 叫做二次项,a 是二次项系数;bx 叫做一次项,b 是一次项系数;c 叫做常数项17.2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1.特殊的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开平方法,分解因式法2.一般的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配方法、求根公式法3.求根公式2b x a -±=:1222b b x x a a---= , = ;△=24b ac -≥0 17.3 一元二次方程的判别式1.一元二次方程20(0)ax bx c a ++=≠:△>0时,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0时,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0时,方程没有实数根2.反过来说也是成立的17.4 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1.一般来说,如果二次三项式2ax bx c ++(0a ≠)通过因式分解得2ax bx c ++=12()()a x x x x --;1x 、2x 是一元二次方程20(0)ax bx c a ++=≠的根2.把二次三项式分解因式时;如果24b ac -≥0,那么先用公式法求出方程的两个实数根,再写出分解式如果24b ac -<0,那么方程没有实数根,那此二次三项式在实数范围内不能分解因式3. 实际问题:设,列,解,答第十八章 正比例函数和反比例函数18.1.函数的概念1.在问题研究过程中,可以取不同数值的量叫做变量;保持数值不变的量叫做常量2.在某个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设为x 和y ,如果在变量x 的允许取之范围内,变量y 随变量x 的变化而变化,他们之间存在确定的依赖关系,那么变量y 叫做变量x 的函数,x 叫做自变量3.表达两个变量之间依赖关系的数学是自称为函数解析式()y f x =4.函数的自变量允许取之的范围,叫做这个函数的定义域;如果变量y 是自变量x 的函数,那么对于x 在定义域内去顶的一个值a ,变量y 的对应值叫做当x=a 时的函数值18.2 正比例函数1. 如果两个变量每一组对应值的比是一个不等于零的常数,那么就说这两个变量成正比例2.正比例函数:解析式形如y=kx (k 是不等于零的常数)的函数叫做正比例函数,气质常数k 叫做比例系数;正比例函数的定义域是一切实数3.对于一个函数()y f x =,如果一个图形上任意一点的坐标都满足关系式()y f x =,同时以这个函数解析式所确定的x 与y 的任意一组对应值为坐标的点都在图形上,那么这个图形叫做函数()y f x =的图像4.一般地,正比例函数y kx =(0)k k ≠是常数且的图像时经过原点O (0,0)和点(1,k )的一条直线,我们把正比例函数y kx =的图像叫做直线y kx =5. 正比例函数y kx =(0)k k ≠是常数且有如下性质:(1)当k <0时,正比例函数的图像经过一、三象限,自变量x 的值逐渐增大时,y 的值也随着逐渐增大(2)当k <0时 ,正比例函数的图像经过二、四象限,自变量x 的值逐渐增大时,y 的值则随着逐渐减小18.3 反比例函数1.如果两个变量的每一组对应值的乘积是一个不等于零的常数,那么就说这两个变量成反比例2.解析式形如(0)k y k k x=≠是常数,的函数叫做反比例函数,其中k 也叫做反比例系数 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域是不等于零的一切实数 3.反比例函数(0)k y k k x =≠是常数,有如下性质: (1)当k >0时,函数图像的两支分别在第一、三象限,在每一个象限内,当自变量x 的值逐渐增大时,y 的值则随着逐渐减小(2)当k <0时 ,函数图像的两支分别在第二、四象限,在每一个象限内。
沪科版八年级上册数学复习提纲
沪科版八年级上册数学复习提纲数学是中考的重要科目,想要学好数学确定要找对〔学习〔方法〕〕,平常也要做好复习提纲,下面我给大家共享一些沪科版〔八年级〕上册数学复习提纲,希望能够关怀大家,欢迎阅读!沪科版八年级上册数学复习提纲全等三角形一.学问框架二.学问概念1.全等三角形:两个三角形的样子、大小、都一样时,其中一个可以经过平移、旋转、对称等运动(或称变换)使之与另一个重合,这两个三角形称为全等三角形。
2.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相等。
3.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公理及推论有:(1)“边角边”简称“SAS”(2)“角边角”简称“ASA”(3)“边边边”简称“SSS”(4)“角角边”简称“AAS”(5)斜边和直角边相等的两直角三角形(HL)。
4.角平分线推论:角的内部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的点在叫的平分线上。
5.证明两三角形全等或利用它证明线段或角的相等的基本方法步骤:①、确定已知条件(包括隐含条件,如公共边、公共角、对顶角、角平分线、中线、高、等腰三角形、等所隐含的边角关系),②、回顾三角形判定,搞清我们还需要什么,③、正确地书写证明格式(顺序和对应关系从已知推导出要证明的问题).在学习三角形的全等时,教师应当从实际生活中的图形出发,引出全等图形进而引出全等三角形。
通过直观的理解和比较觉察全等三角形的奥妙之处。
在经受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等探究中激发学生的集合思维,启发他们的灵感,使学生体会到集合的真正魅力。
轴对称一.学问框架二.学问概念1.对称轴:假如一个图形沿某条直线折叠后,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2.性质:(1)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2)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距离相等。
(3)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任意一点到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4)与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5)轴对称图形上对应线段相等、对应角相等。
沪教版八年级数学-一元二次方程的复习-教师版
一元二次方程的复习知识精要1.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的整式方程叫一元二次方程。
2. 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a x2+bx+c=0(a W0),其中a x2是二次项,a是二次项系数;bx是一次项,b是一次项系数;c是常数项。
3.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解法1:直接开平方法解法2:因式分解法:一般步骤:(1)将方程右边化为0(2)将方程左边的二次三项式分解为两个一元一次方程(3)令每一个因式分别为0,得到两个一元一次方程(4)分别解这两个一元一次方程,它们的解就是原方程的解解法3:配方法:一般步骤:(1)先把二次项系数化为1:方程两边同除以二次项的系数(2)移项:把常数项移到方程右边(3)配方:方程两边都加上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把方程化为x m 2 n当的形式(4)当n>0时,用直接开平方法解变形后的方程。
解法4:公式法:一般步骤是:(1)把方程化为一般形式,进而确定a、b, c的值.(注意符号)(2)求出b2-4ac的值.(先判别方程是否有根)c b b24ac ,,(3)在b2-4ac>0的前提下,把a、b、c的直代入求根公式,求出x= ------------------ 的值,取后与出2a方程的根.4、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 (aw0)的根的判别式△ =b2- 4ac.当△ >0时,?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H X 1= b 也 4ac , X 2=b心 4ac;当△ =0时,方程有两个相等实数根X 1=X 2=—上;当2a2a2a△ <0时,方程没有实数根. 5、二次三项式的因式分解:(1)形如ax 2+bx+c (a, b,c 都不为0)的多项式称为二次三项式。
(2)当^ = b 2-4ac>0,先用公式法求出方程ax 2+bx+c=0 (aw0)的两个实数根 x i, X 2再写出分解式ax 2+bx+c=a (x —xi) (x —x2).当^ = b 2-4ac<0,方程ax 2+bx+c=0 (aw0)没有实数根,ax 2+bx+c 在实数范围内不能分解因式。
八年级上册数学沪科版复习提纲
八年级上册数学沪科版复习提纲数学是三大主科之一,同时也是必考科目。
你知道怎么才能考好数学吗?做好复习提纲吧,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八年级上册数学沪科版复习提纲,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八年级上册数学沪科版复习提纲第一章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一、一般地,用符号(或),(或)连接的式子叫做不等式.能使不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值,叫做不等式的解. 不等式的解不,把所有满足不等式的解集合在一起,构成不等式的解集. 求不等式解集的过程叫解不等式.由几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所组成的不等式组叫做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不等式组的解集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各个不等式的解集的公共部分.等式基本性质1:在等式的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整式,所得的结果仍是等式. 基本性质2:在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数(除数不为0),所得的结果仍是等式.二、不等式的基本性质1:不等式的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整式,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注:移项要变号,但不等号不变.)性质2: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性质3: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改变.不等式的基本性质1、若ab, 则a+cb+c;2、若ab, c0 则acbc若c0, 则ac不等式的其他性质:反射性:若ab,则bb,且bc,则ac三、解不等式的步骤:1、去分母; 2、去括号; 3、移项合并同类项;4、系数化为1. 四、解不等式组的步骤:1、解出不等式的解集2、在同一数轴表示不等式的解集. 五、列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1) 审题;(2)设未知数,找(不等量)关系式;(3)设元,(根据不等量)关系式列不等式(组)(4)解不等式组;检验并作答.六、常考题型:1、求4x-6 7x-12的非负数解. 2、已知3(x-a)=x-a+1r的解适合2(x-5) 8a,求a 的范围.3、当m取何值时,3x+m-2(m+2)=3m+x的解在-5和5之间.第二章分解因式一、公式:1、ma+mb+mc=m(a+b+c)2、a2-b2=(a+b)(a-b)3、a22ab+b2=(ab)2 二、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这种变形叫做把这个多项式分解因式. 1、把几个整式的积化成一个多项式的形式,是乘法运算.2、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是因式分解.3、ma+mb+mc m(a+b+c)4、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是相反方向的变形.三、把多项式的各项都含有的相同因式,叫做这个多项式的各项的公因式.提公因式法分解因式就是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形式. 找公因式的一般步骤:(1)若各项系数是整系数,取系数的公约数;(2)取相同的字母,字母的指数取较低的;(3)取相同的多项式,多项式的指数取较低的.(4)所有这些因式的乘积即为公因式.四、分解因式的一般步骤为:(1)若有-先提取-,若多项式各项有公因式,则再提取公因式.(2)若多项式各项没有公因式,则根据多项式特点,选用平方差公式或完全平方公式.(3)每一个多项式都要分解到不能再分解为止.五、形如a2+2ab+b2或a2-2ab+b2的式子称为完全平方式. 分解因式的方法:1、提公因式法.2、运用公式法.第三章分式注:1对于任意一个分式,分母都不能为零.2分式与整式不同的是:分式的分母中含有字母,整式的分母中不含字母.3分式的值为零含两层意思:分母不等于零;分子等于零.( 中B0时,分式有意义;分式中,当B=0分式无意义;当A=0且B0时,分式的值为零.)常考知识点:1、分式的意义,分式的化简.2、分式的加减乘除运算.3、分式方程的解法及其利用分式方程解应用题.第四章相似图形一、定义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比例.如果a与b的比值和c与d的比值相等,那么或a∶b=c∶d,这时组成比例的四个数a,b,c,d叫做比例的项,两端的两项叫做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内项.即a、d为外项,c、b为内项. 如果选用同一个长度单位量得两条线段AB、CD的长度分别是m、n,那么就说这两条线段的比(ratio)AB∶CD=m∶n,或写成 = ,其中,线段AB、CD分别叫做这两个线段比的前项和后项.如果把表示成比值k,则=k或AB=kCD. 四条线段a,b,c,d中,如果a与b的比等于c 与d的比,即,那么这四条线段a,b,c,d叫做成比例线段,简称比例线段. 黄金分割的定义:在线段AB上,点C把线段AB分成两条线段AC和BC,如果,那么称线段AB被点C黄金分割(golden section),点C叫做线段AB的黄金分割点,AC与AB的比叫做黄金比.其中0.618. 引理:平行于三角形的一边,并且和其他两边相交的直线,所截得的三角形的三边与原三角形三边对应成比例. 相似多边形: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的两个多边形叫做相似多边形. 相似多边形:各角对应相等、各边对应成比例的两个多边形叫做相似多边形. 相似比:相似多边形对应边的比叫做相似比.二、比例的基本性质:1、若ad=bc(a,b,c,d都不等于0),那么 .如果(b,d都不为0),那么ad=bc.2、合比性质:如果,那么 .3、等比性质:如果 == (b+d++n0),那么 .4、更比性质:若那么 .5、反比性质:若那么三、求两条线段的比时要注意的问题:(1)两条线段的长度必须用同一长度单位表示,如果单位长度不同,应先化成同一单位,再求它们的比;(2)两条线段的比,没有长度单位,它与所采用的长度单位无关;(3)两条线段的长度都是正数,所以两条线段的比值总是正数.四、相似三角形(多边形)的性质:相似三角形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相似三角形对应高的比、对应角平分线的比和对应中线的比都等于相似比.相似多边形的周长比等于相似比,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五、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有:ASA,AAS,SAS,SSS,直角三角形除此之外再加HL六、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判断方法有:1.三边对应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相似;2.两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3.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4.定义法: 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相似.5、定理: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 在特殊的三角形中,有的相似,有的不相似.1、两个全等三角形一定相似.2、两个等腰直角三角形一定相似.3、两个等边三角形一定相似.4、两个直角三角形和两个等腰三角形不一定相似.七、位似图形上任意一对对应点到位似中心的距离之比等于位似比. 如果两个图形不仅是相似图形,而且每组对应点所在的直线都经过同一个点,那么这样的两个图形叫做位似图形,这个点叫位似中心,这时的相似比又称为位似比.八、常考知识点:1、比例的基本性质,黄金分割比,位似图形的性质.2、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及判定.相似多边形的性质.第五章数据的收集与处理(1)普查的定义:这种为了一定目的而对考察对象进行的全面调查,称为普查.(2)总体:其中所要考察对象的全体称为总体.(3)个体:组成总体的每个考察对象称为个体(4)抽样调查:(sampling investigation):从总体中抽取部分个体进行调查,这种调查称为抽样调查.(5)样本(sample):其中从总体中抽取的一部分个体叫做总体的一个样本.(6) 当总体中的个体数目较多时,为了节省时间、人力、物力,可采用抽样调查.为了获得较为准确的调查结果,抽样时要注意样本的代表性和广泛性.还要注意关注样本的大小. (7)我们称每个对象出现的次数为频数.而每个对象出现的次数与总次数的比值为频率.数据波动的统计量:极差:指一组数据中数据与最小数据的差.方差:是各个数据与平均数之差的平方的平均数.标准差:方差的算术平方根.识记其计算公式.一组数据的极差,方差或标准差越小,这组数据就越稳定.还要知平均数,众数,中位数的定义.刻画平均水平用:平均数,众数,中位数. 刻画离散程度用:极差,方差,标准差.常考知识点:1、作频数分布表,作频数分布直方图.2、利用方差比较数据的稳定性.3、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极差,方差,标准差的求法.3、频率,样本的定义第六章证明一、对事情作出判断的句子,就叫做命题. 即:命题是判断一件事情的句子.一般情况下:疑问句不是命题.图形的作法不是命题. 每个命题都有条件(condition)和结论(conclusion)两部分组成. 条件是已知的事项,结论是由已知事项推断出的事项. 一般地,命题都可以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其中如果引出的部分是条件,那么引出的部分是结论. 要说明一个命题是一个假命题,通常可以举出一个例子,使它具备命题的条件,而不具有命题的结论.这种例子称为反例.二、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度.1、证明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思路是将原三角形中的三个角凑到一起组成一个平角.一般需要作辅助线.既可以作平行线,也可以作一个角等于三角形中的一个角.2、三角形的外角与它相邻的内角是互为补角.三、三角形的外角与它不相邻的内角关系是:(1)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2)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四、证明一个命题是真命题的基本步骤是:(1)根据题意,画出图形.(2)根据条件、结论,结合图形,写出已知、求证.(3)经过分析,找出由已知推出求证的途径,写出证明过程. 在证明时需注意:(1)在一般情况下,分析的过程不要求写出来.(2)证明中的每一步推理都要有根据. 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相互平行.30.所对的直角边是斜边的一半.斜边上的高是斜边的一半.学好数学的方法有哪些1.学好初中数学课前预习是重点数学解题思路和能力的培养主要在于课堂上,所以想要学好初中数学一定要重视数学的学习效率和提前预习。
沪科版八年级数学(上)基础知识总结-八上沪科版数学知识点
沪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复习要点制作人:金勇第十一章平面直角坐标系小结一、平面内点的坐标特征1、各象限内点P(a ,b)的坐标特征:第一象限:a>0,b>0;第二象限:a<0,b>0;第三象限:a<0,b<0;第四象限:a>0,b<0(说明:一、三象限,横、纵坐标符号相同,即ab>0;二、四象限,横、纵坐标符号相反即ab<0。
)2、坐标轴上点P(a ,b)的坐标特征:x轴上:a为任意实数,b=0;y轴上:b为任意实数,a=0;坐标原点:a=0,b=0(说明:若P(a ,b)在坐标轴上,则ab=0;反之,若ab=0,则P(a ,b)在坐标轴上。
)3、两坐标轴夹角平分线上点P(a ,b)的坐标特征:一、三象限:a=b;二、四象限:a=-b二、对称点的坐标特征点P(a ,b)关于x轴的对称点是(a ,-b);关于y轴的对称点是(-a ,b);关于原点的对称点是(-a ,-b)三、点到坐标轴的距离点P(x ,y)到x轴距离为∣y∣,到y轴的距离为∣x∣四、(1)横坐标相同的两点所在直线垂直于x轴,平行于y轴;(2)纵坐标相同的两点所在直线垂直于y轴,平行于x轴。
五、点的平移坐标变化规律坐标平面内,点P(x ,y)向右(或左)平移a个单位后的对应点为(x+a,y)或(x-a,y);点P(x ,y)向上(或下)平移b个单位后的对应点为(x,y+b)或(x,y-b)。
(说明:左右平移,横变纵不变,向右平移,横坐标增加,向左平移,横坐标减小;上下平移,纵变横不变,向上平移,纵坐标增加,向下平移,纵坐标减小。
简记为“右加左减,上加下减”)第十二章一次函数一、确定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1、自变量以整式形式出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全体实数;2、自变量以分式形式出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使分母不为0的数;3、自变量以偶次方根形式出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使被开方数大于或等于0(即被开方数≥0)的数;自变量以奇次方根形式出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全体实数。
沪教版上海初二(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数学》(八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第一章 实数一、实数的概念及分类1、实数的分类 正有理数有理数 零 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 实数 负有理数 正无理数无理数 无限不循环小数 负无理数2、无理数:无限不循环小数叫做无理数。
在理解无理数时,要抓住“无限不循环”这一时之,归纳起来有四类: (1)开方开不尽的数,如32,7等;(2)有特定意义的数,如圆周率π,或化简后含有π的数,如3π+8等; (3)有特定结构的数,如0.1010010001…等; (4)某些三角函数值,如sin60o等 二、平方根、算数平方根和立方根1、算术平方根:一般地,如果一个正数x 的平方等于a ,即x 2=a ,那么这个正数x 就叫做a 的算术平方根。
特别地,0的算术平方根是0。
表示方法:记作“a ”,读作根号a 。
性质:正数和零的算术平方根都只有一个,零的算术平方根是零。
2、平方根:一般地,如果一个数x 的平方等于a ,即x 2=a ,那么这个数x 就叫做a 的平方根(或二次方根)。
表示方法:正数a 的平方根记做“a ±”,读作“正、负根号a ”。
性质:一个正数有两个平方根,它们互为相反数;零的平方根是零;负数没有平方根。
开平方:求一个数a 的平方根的运算,叫做开平方。
0≥a注意:a 的双重非负性:a ≥03、立方根一般地,如果一个数x 的立方等于a ,即x 3=a 那么这个数x 就叫做a 的立方根(或三次方根)。
表示方法:记作3a性质:一个正数有一个正的立方根;一个负数有一个负的立方根;零的立方根是零。
注意:33a a -=-,这说明三次根号内的负号可以移到根号外面。
三、二次根式计算1、含有二次根号“”;被开方数a 必须是非负数。
2、性质:(1))0()(2≥=a a a)0(≥a a(2)==a a 2)0(<-a a(3))0,0(≥≥•=b a b a ab ()0,0(≥≥=•b a ab b a )(4))0,0(>≥=b a bab a ()0,0(>≥=b a baba ) 3、化简二次根式:把二次根式被开方数的完全平方因式移到根号外。
八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沪教版初二上册数学复习提纲]
八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沪教版初二上册数学复习提纲]本章要掌握的知识:1、会推导整式乘除法的一些法则,会熟练的进行整式的乘除法。
2、会将多项式进行添括号和去括号。
3、会将多项式熟练的进行因式分解。
本章知识结构:1、整式的乘法幂的运算性质:同底数幂的乘法幂的乘方积的乘方单项式乘以单项式单项式乘以多项式多项式乘以多项式乘法公式2、整式的除法幂的运算性质:同底数幂的除法单项式除以单项式多项式除以单项式3、因式分解提公因式法公式法十字相乘法分组分解法【练习1】口答:(1)32=(103)5=(-3)3=(2)105、103、10=(am)2=(-5ab)2=(3)-y3y4=-(4)3=(y2)2=(4)m+2、3m=(a4)4=(-2y3z2)4=【练习2】计算(1)52y2(-32y)(2)(-2a2)2、(-3a2)3(3)5b2c。
(3ab-2b3)(4)(42-3+6)。
2(5)先化简,再求值:2(-1)-(2+2-6),其中=2【练习3】计算1、(4-y)-(2+y)(2-y)2、(a+2b)2+(a-2b)23、(a-b)2-(a+b)(a-b)4、(+y+z)(-y-z)5、(-y-z)2【练习4】计算【练习5】因式分解1、a2-ab2、3a3+12ab2-9a4b33、-84y+63y-22y4、m(4+y)-2mn(4+y)5、3a(a-2b)2-18b(2b-a)2 6。
2-817。
3-48。
25m2-10mn+n29。
4(-y)2+12(y-)+910。
2-4-5。
八年级上沪教版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八年级上沪教版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八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第一章有理数1. 有理数的概念:有理数是可以表示为两个整数之比的数,包括正整数、负整数、零以及分数。
2. 有理数的比较:可以通过比较分子和分母的大小来比较两个有理数的大小。
3. 有理数的加法和减法:有理数的加法和减法满足交换律和结合律,可以通过分数的通分和分子的加减来进行计算。
4. 有理数的乘法和除法:有理数的乘法和除法满足交换律和结合律,可以通过分数的相乘和相除来进行计算。
5. 有理数的绝对值:绝对值表示一个数与零的距离,可以用来表示一个数的大小。
6. 有理数的乘方:有理数的乘方是将一个数连乘若干次,可以通过将底数连乘若干次来计算。
第二章代数式与方程式1. 代数式的概念:代数式是由数、字母和运算符号组成的式子,可以进行运算。
2. 代数式的加减法:代数式的加减法可以通过将同类项合并来进行计算。
3. 方程式的概念:方程式是一个等式,其中包含有未知数,可以通过求解未知数的值使等式成立。
4. 解方程的基本方法:解方程可以通过逆运算的原理,将方程两边进行相同的运算,求解未知数的值。
5. 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方程是指未知数的最高次数为1的方程,可以通过移项和合并同类项来求解。
6. 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一元一次方程可以用来解决实际问题,如购物、时间等问题。
第三章图形的认识1. 图形的基本概念:包括点、线、面的概念,可以通过这些基本图形来构造其他图形。
2. 平行线和垂直线:平行线是指在同一个平面内永不相交的直线,垂直线是指相交成直角的直线。
3. 三角形的分类:根据边长和角度的大小,三角形可以分为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普通三角形。
4. 三角形的性质:包括三角形内角和为180度、等腰三角形的底角相等等性质。
5. 四边形的分类:根据边长和角度的大小,四边形可以分为正方形、长方形、菱形、平行四边形等。
6. 圆的基本概念:圆是由一条曲线上的所有点与一个确定的点的距离相等的点的集合。
八年级数学沪教版知识点
八年级数学沪教版知识点数学是一门基础科学,也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而在八年级数学沪教版中,也有着很多重要的知识点,下面我们就来一一了解。
一、有理数与整式有理数是数轴上的有理点,是整数和分数的集合。
它包括正有理数、负有理数和零。
而整式则是指由有理数和自变量乘幂乘积、常数乘积、常数连乘积的和组成的式子,其本质上就是代数式。
二、图形的认识与计算在八年级数学沪教版中,图形的认识与计算是非常重要的知识点。
这里我们需要了解各种图形的性质、特点以及计算其面积和周长的方法,比如长方形、正方形、圆、等腰三角形、梯形等等。
这些图形的认识和运算能力是后续学习的基础。
三、不等式不等式在数学中也是非常常见的知识点之一,同时也是十分重要的概念。
在八年级数学沪教版中,我们需要掌握不等式的表示方法、比较大小的方法、解不等式的方法以及运用不等式进行问题的求解等等。
四、二次根式二次根式是一个广泛的数学分支,也是八年级数学沪教版知识点之一。
它是指形如√a、a√b、a+b√c这样的代数式子。
我们需要掌握化简、比较大小、加减乘除等操作方法以及应用方法等。
五、线性方程组线性方程组也是八年级数学沪教版中的一个重要知识点,它由多个方程组成,包含多个未知数,并且方程中的每一个未知数的指数都是1。
我们需要掌握解线性方程组的方法,包括代入法、消元法等等,能够快速、准确地解答问题。
六、等差数列等差数列是数学中的一个常见概念,也是八年级数学沪教版的一个重要知识点。
它指的是数列中后一项与前一项之差等于一个常数d,即an-an-1=d。
我们需要掌握等差数列的定义、性质、通项公式等知识,同时也需要能够应用等差数列解答问题。
七、概率在数学中,概率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它是指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是一个介于0和1之间的实数。
在八年级数学沪教版中,我们需要掌握概率的表示方法、概率的运算方法、概率的性质以及混合事件、重复试验等概率相关问题的解法。
以上便是八年级数学沪教版的七个重要知识点,每一个都非常值得我们进行深入研究。
沪教版八年级数学知识点
沪教版八年级数学知识点(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演讲稿、总结报告、合同协议、方案大全、工作计划、学习计划、条据书信、致辞讲话、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peech draft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project plans, work plans, study plans, letter letter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Want to know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different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沪教版八年级数学知识点知识是一座宝库,而实践就是开启宝库的钥匙。
最新沪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 章末复习 (3)
章末复习【知识与技能】1.理解并掌握三角形及三角形的重要线段的概念;2.掌握三角形的三边间的关系;3.会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及外角公式计算角度.4.掌握证明命题的一般步骤.【过程与方法】理解并掌握三角形及三角形的重要线段的概念;掌握三角形的三边间的关系;会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及外角公式计算角度.掌握证明命题的一般步骤,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增强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情感与态度】培养合作交流、探索求实的思想.【教学重点】重点是会灵活运用内角和定理及外角公式计算角度.【教学难点】难点是证明命题推理分析的过程.一、知识框图,整体把握【教学说明】引导学生回顾本章知识点,展示本章知识框图,使学生系统地了解本章知识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教学时,边回顾边建立知识框图.二、典例精析,复习新知例1一个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2和9,第三边为奇数,则此三角形的周长是多少?(三边关系:判定能否成三角形;求线段的取值范围;证明线段的不等关系)【分析】根据在三角形中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即可得出第三边取值范围,再根据第三边为奇数得出第三边,最后根据周长公式即可得出答案.【解】设第三边长为x,根据三角形三边关系,∴9-2<x<2+9,即7<x<11,∵x为奇数,∴x=9,∴三角形的周长为2+9+9=20.针对性练习:若一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17cm,一边长为3cm,则它的另一边长是__________________.例2 如图,已知△ABC中,∠ABC和∠ACB的角平分线BD,CE相交于点O,且∠A=60°,求∠BOC的度数.(内角和定理)【分析】利用角平分线的性质求出∠2+∠4的度数,再由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便可求出∠BOC.【解】∵∠ABC和∠ACB的角平分线BD、CE相交于点O,∴∠1=∠2,∠3=∠4,故∠BOC=180°-(∠2+∠4)=180°-60°=120°.思考:若∠A=n°,则∠BOC的度数为多少?例3如图,已知AB∥CD,若∠A=20°,∠E=35°,求∠C.(三角形的外角)【分析】根据三角形的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以及平行线的性质进行求解.【解】∵∠A=20°,∠E=35°,∴∠EFB=∠A+∠E=55°,∵AB∥CD,∴∠C=∠EFB=55°.针对性练习:一个零件的形状如图所示,按规定∠A=90°,∠B、∠D分别是32°和21°,要测量这个零件是否合格,检验工人测量∠BCD的度数,如果∠BCD=150°,就判定这个零件不合格,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请说明原因.例4已知:如图,∠A=∠F,∠C=∠D.求证:BD∥CE.(证明思路)【分析】由∠A=∠F,根据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即可求得AC∥DF,即可得∠C=∠FEC,又由∠C=∠D,可得∠FEC=∠D则可根据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证得BD∥CE.【证明】∵∠A=∠F,∴AC∥DF,∴∠C=∠FEC,∵∠C=∠D,∴∠D=∠FEC,∴BD∥CE.针对性练习:如图,△ABC中,AB=AC,D是CA延长线上的一点,且∠B=∠DAM.求证:AM∥BC.三、复习训练,巩固提高1.下面四个图形中,线段BE是△ABC的高的图是()2.如图所示,在△ABC中,∠ACB=90°,把△ABC沿直线AC翻折180°,使点B落在点B′的位置,则线段AC具有性质( )A.是边BB′上的中线B.是边BB′上的高C.是∠BAB′的平分线D.以上三种3.有下列长度的三条线段,能组成三角形的是( )A.1cm,2cm,3cmB.1cm,2cm,4cmC.2cm,3cm,4cmD.2cm,3cm,6cm4.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3和6,则它的周长为( )A.9B.12C.15D.12或155.如果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度数比是2∶3∶4,则它是( )A.锐角三角形B.钝角三角形C.直角三角形D.钝角或直角三角形6.下列语句是命题的是()A.延长线段AB到CB.用量角器画∠AOB=90°C.两点之间线段最短D.任何数的平方都不小于0吗【参考答案】1.A 2.D 3.C 4.C 5.A 6.C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让学生口述本章的主要内容,教师帮助梳理成系统知识.1.课本第90页A组复习题4、5、6、7、8、9.2.完成练习册中相应的复习课练习.本节采用“知识框图,整体把握——典例精析,复习新知——复习训练,巩固提高”三个环节,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三角形及三角形的重要线段的概念;掌握三角形三边间的关系;会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及外角公式计算角度;掌握证明命题的一般步骤,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增强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六章 二次根式
第一节 二次根式的概念和性质
16.1 二次根式
1. 二次根式的概念: 式子)0(≥a a 叫做二次根式.注意被开方数只能是正数或0。
2. 二次根式的性质
①⎩⎨⎧≤-≥==)
0()0(2a a a a a a ; ②)0()(2≥=a a a
③)0,0(≥≥⋅=b a b a ab ; ④
16.2 最简二次根式与同类二次根式
1. 被开方数所含因数是整数,因式是整式,不含能开得尽方的因数或因式的二次根式,叫做最简二次根式.
2.化成最简二次根式后,被开方数相同的二次根式,叫做同类二次根式 16.3 二次根式的运算
1.二次根式的加减:先把各个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再把同类三次根式分别合并.
2.二次根式的乘法:等于各个因式的被开方数的积的算术平方根,
即 ).0,0(≥≥=⋅b a ab b a
3.二次根式的和相乘,可参照多项式的乘法进行.
两个含有二次根式的代数式相乘,如果它们的积不含有二次根式,那么这两个三次根式互为有理化因式.
4.二次根式相除,通常先写成分式的形式,然后分子、分母都乘以分母的有理化因式,把分母的根号化去(或分子、分母约分).把分母的根号化去,叫做分母有理化.
二次根式的运算法则:
c c c ≥0)
).0,0(≥≥=⋅b a ab b a
a a
b b
=a ≥0,b>0) ()n n a a =≥0)
第十七章 一元二次方程
17.1 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
1.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的整式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
2.一般形式y=ax ²+bx+c (a ≠0),称为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式,ax 叫做二次项,a 是二次项系数;bx 叫做一次项,b 是一次项系数;c 叫做常数项
17.2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1.特殊的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开平方法,分解因式法
2.一般的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配方法、求根公式法
3.求根公式x =:12x x ==; △=2
4b ac -≥0
17.3 一元二次方程的判别式
1.一元二次方程20(0)ax bx c a ++=≠:
△>0时,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0时,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0时,方程没有实数根
2.反过来说也是成立的
17.4 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
1.一般来说,如果二次三项式2ax bx c ++(0a ≠)通过因式分解得2ax bx c ++ =12()()a x x x x --;1x 、2x 是一元二次方程20(0)ax bx c a ++=≠的根
2.把二次三项式分解因式时;
如果2
4b ac -≥0,那么先用公式法求出方程的两个实数根,再写出分解式
如果24b ac -<0,那么方程没有实数根,那此二次三项式在实数范围内不能分解因式
3. 实际问题:设,列,解,答 第十八章 正比例函数和反比例函数
18.1.函数的概念
1.在问题研究过程中,可以取不同数值的量叫做变量;保持数值不变的量叫做常量
2.在某个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设为x 和y ,如果在变量x 的允许取之范围内,变量y 随变量x 的变化而变化,他们之间存在确定的依赖关系,那么变量y 叫做变量x 的函数,x 叫做自变量
3.表达两个变量之间依赖关系的数学是自称为函数解析式()y f x =
4.函数的自变量允许取之的范围,叫做这个函数的定义域;如果变量y 是自变量x 的函数,那么对于x 在定义域内去顶的一个值a ,变量y 的对应值叫做当x=a 时的函数值
18.2 正比例函数
1. 如果两个变量每一组对应值的比是一个不等于零的常数,那么就说这两个变量成正比例
2.正比例函数:解析式形如y=kx (k 是不等于零的常数)的函数叫做正比例函数,气质常数k 叫做比例系数;正比例函数的定义域是一切实数
3.对于一个函数()y f x =,如果一个图形上任意一点的坐标都满足关系式()y f x =,同时以这个函数解析式所确定的x 与y 的任意一组对应值为坐标的点都在图形上,那么这个图形叫做函数()y f x =的图像
4.一般地,正比例函数y kx =(0)k k ≠是常数且的图像时经过原点O (0,0)和点(1,k )的一条直线,我们把正比例函数y kx =的图像叫做直线y kx =
5. 正比例函数y kx =(0)k k ≠是常数且有如下性质:
(1)当k <0时,正比例函数的图像经过一、三象限,自变量x 的值逐渐增大时,y 的值也随着逐渐增大
(2)当k <0时 ,正比例函数的图像经过二、四象限,自变量x 的值逐渐增大时,y 的值则随着逐渐减小
18.3 反比例函数
1.如果两个变量的每一组对应值的乘积是一个不等于零的常数,那么就说这两个变量成反比例
2.解析式形如(0)k y k k x
=≠是常数,的函数叫做反比例函数,其中k 也叫做反比例系数 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域是不等于零的一切实数 3.反比例函数(0)k y k k x =
≠是常数,有如下性质: (1)当k >0时,函数图像的两支分别在第一、三象限,在每一个象限内,当自变量x 的值逐渐增大时,y 的值则随着逐渐减小
(2)当k <0时 ,函数图像的两支分别在第二、四象限,在每一个象限内。
自变量x 的值逐渐增大时,y 的值也随着逐渐增大
18.4函数的表示法
1.把两个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用数学式子来表达------解析法
2.把两个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用图像来表示------图像法
3.把两个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用表格来表示------列表法
第十九章 几何证明
19.1 命题和证明
1.我们现在学习的证明方式是演绎证明,简称证明
2.能界定某个对象含义的句子叫做定义
3.判断一件事情的句子叫做命题;其判断为正确的命题叫做真命题;其判断为错误的命题叫做假命题
4.数学命题通常由题设、结论两部分组成
5.命题可以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如果后是题设,那么后是结论
19.2 证明举例
1.平行的判定,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19.3 逆命题和逆定理
1.在两个命题中,如果第一个命题的题设是第二个命题的结论,二第一个命题的结论又是
第二个命题的题设,那么这两个命题叫做互逆命题,如果把其中一个命题叫做原命题,那么另一个命题叫做它的逆命题
2.如果一个定理的逆命题经过证明也是定理,那么这两个定理叫做互逆定理,其中一个叫做另一个的逆定理
19.4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1.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任意一点到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2、 逆定理:和一条线段的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19.5 角的平分线
1、角的平分线定理: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距离相等。
2、逆定理:在一个角的内部(包括顶点)且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19.6 轨迹
1、和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2、在一个叫的内部(包括顶点)且到角两边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这个角的平分线
3、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是以这个定点为圆心、定长为半径的圆
19.7 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1.定理1:如果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简记为H.L )
2.其他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对于直角三角形仍然适用
19.8 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1.定理2: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2.推论1: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3.推论2: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条之骄傲便等于斜边的一般,那么这条直角边所对的角等于30
19.9 勾股定理
1.定理:在直角三角形中,斜边大于直角边
2.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3.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的一条边的平方等于其他两条边的平方和,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19.10 两点间距离公式
1.如果直角坐标平面内有两点11(,)A x y 、22(,)B x y ,那么A 、B 两点的距离
A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