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简单机械 第3节 第1课时 认识机械效率 省优获奖教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第十二章第3节机械效率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第十二章第3节机械效率教案

教案: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第十二章第3节机械效率一、教学内容1. 机械效率的概念及其计算公式。

2. 机械效率的性质和提高方法。

3. 实例分析:简单机械的机械效率计算和提高。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机械效率的概念,掌握机械效率的计算方法。

2. 使学生能够分析实际问题,运用机械效率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3.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机械效率的计算方法和实际应用。

2. 教学重点:机械效率的概念和提高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实验器材(如滑轮组、钩码等)。

2. 学具:课本、练习册、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一个滑轮组实验,让学生观察和感受滑轮组在使用过程中,有用功和额外功的区分。

2. 知识讲解:(1)介绍机械效率的概念,解释机械效率的计算公式:η = W有用 / W总。

(2)讲解机械效率的性质,如:机械效率是有用功与总功的比值,有用功总是小于总功,所以机械效率总是小于1。

(3)讲解如何提高机械效率:减小额外功,增加有用功。

3. 例题讲解:举例讲解如何计算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以及如何根据机械效率的计算结果分析滑轮组的工作性能。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课本上的练习题,巩固机械效率的计算方法和应用。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提高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并分享各自的讨论成果。

6.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1. 机械效率的概念及其计算公式。

2. 机械效率的性质:有用功总是小于总功,所以机械效率总是小于1。

3. 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减小额外功,增加有用功。

七、作业设计1. 题目一:计算一个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并分析其工作性能。

答案:根据滑轮组的实验数据,计算出机械效率,分析滑轮组是否高效。

2. 题目二:思考如何提高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并给出具体的改进措施。

答案:根据讨论成果,提出改进措施,如增加滑轮的数量、减小摩擦等。

第十二章 简单机械 第3节 机械效率(C案)

第十二章 简单机械 第3节 机械效率(C案)
100 83% W总 120 W有
(2)如果用该滑轮组匀速提升1000牛 顿的重物,绳端的拉力
F G G 1000 100 275( N) n 4
滑轮组此时的效率
G 1000 , 91% η = G G 1000 100
图2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图3
s (m) W总(J) η
W有 G h
W总=Fs
测G、h、F、s
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
思考: 1. 斜面的额外功由什么引起? 2. Wf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3. f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图3
回答: 1.斜面的额外功由摩擦引起。 2.摩擦力f做额外功的路径与拉力F做总功的路径 相同,都是s,因此f的大小决定了Wf的大小。 3.f的大小与斜面的倾角和斜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提高滑轮组机械效率的方法有哪些? 1.减小动滑轮重(机械自重) 2.增加物重 3.减小摩擦ຫໍສະໝຸດ 图2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
提出问题: ①有用功、总功分别怎样 计算? ②要测定斜面的机械效率, 需要测定哪些物理量? ③如何设计记录表格? 学生回答:
次 数 1 2 3 G(N) H (m) W有 (J) F (N)
义 务 教 育 教 科 书 物理 八年级 下册(人教版)
第十二章 简单机械
第3节 机械效率
执 教: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贾素珍
复习引入
问题:
使用机械有的可以省力、 有的可以省距离,使用机械能 够省功吗?
F F
F1
G
机械效率
人若以最大的力气 250N匀速提升大米上升了 10m,下面两种工具你选 择哪一个?说出你的理由。 A.重力为2N的口袋。 B.重力为25N的金属桶。

初二物理(人教版)-机械效率-教案

初二物理(人教版)-机械效率-教案

教学设计
1.通过示意图引导学生理解有用功、额外功、总功的概念。

1.基于对有用功、额外功、总功的认识,重新审视之前的实验数据,指出其中的有用功、额外功、总功。

2.请学生从能量传递的角度比较不同机械性能的优劣。

3.出示新的实验数据,问学生是否还可以根据额外功来比较机械传递能量时性能的优劣?
4.再次用示意图引导学生审视使用机械做功的过程,并引导学生产生用“比例”来比较的意识。

5.出示两种比例,先承认两种比例的“可比较性”,然后从人类的思维习惯方面,交代人们实际上采用。

第十二章 简单机械 第3节 机械效率(A案)

第十二章 简单机械 第3节 机械效率(A案)
2、额外功 :人们不需要但又不得不做的功 .
W额(克服机械自重和摩擦力做的功)
3、总功 :有用功与额外功的总和 .(人对机械做的功 )
W总=W有+W额

W总=Fs
演示实验:
用一动滑轮、滑轮组分 别让重为1N钩码均上升0.2m, 记下测力计示数。 1.计算两种实验方法中有用 功、总功、额外功。 2.分析所做额外功的原因。
?。
?,
设计实验:探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物重的关系。
怎样改变物重?需测量的物理量?实验研究方法?实验器 材有哪些?
温馨提示:
1.测拉力时,应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 2.绳自由端的拉力方向以竖直向上。
记录、分析数据
次 钩码所受的 提升的 数 重力G/N 高度h/m 1 2 3 有用功 W有用/J 拉力 F/N 绳端移动 的距离s/m 总功 W总/J 机械效率
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机械效率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W有 W总
学点二:机械效率 1.机械效率有单位吗?
2.有没有机械效率为100%的机械,为什么?
3.某机械的机械效率为 75%,表示物理意义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学校的升旗仪式上,升旗手将重 15N的国旗升高 10m做了200J的功,则有用功为 J,机械效率 为 。
永远小于1 ∴
如何提高机械效率
作业
设计实验:探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 动滑轮重的关系。写出实验器材,实验步 骤。并设计记录数据的表格。
5. 小明用了下列三种方法把重 100N的沙子从一楼运到 三楼,请从做功的角度分析,人做的有用功一样多吗?总 功一样多吗?你认为哪种方式最好?说出你的理由。

第十二章简单机械教案

第十二章简单机械教案

第十二章简单机械教案.docx第十二章第1节杠杆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认识杠杆,知道杠杆的几个概念,会确认并画出力臂;2知道杠杆平衡条件;3了解杠杆的一些应用。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杠杆中的几个概念。

2经历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过程,进一步学会提出问题,分析归纳实验数据。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关心社会生产、生活,保持对自然的好奇心,并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2逐步建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二、学重难点重点:引导学生通过探究得出杠杆平衡条件。

难点:1理解力臂概念、画法。

2杠杆平衡条件的运用。

三、实验器材及教学媒体的选择与使用铁架台,木棍,砖块,绳子,弹簧测力计,钩码,杠杆原理演示器,三角板,多媒体设备等。

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1用古埃及人搬运巨石修建金字塔的故事导入;2出示砖块、铁架台、木棍、细绳等,请同学上台模拟古埃及人搬运巨石修建金字塔的情景。

(二)认识杠杆用同学上台模拟的实物,介绍支点O、动力F1、动力臂L1、阻力F2、阻力臂L2(三)杠杆力臂的画法:杠杆力臂的画法在中考中都偶有出现,因此有必要向学生讲明力臂画法。

首先从杠杆五要素中的力臂要素中找出力臂画法的关键字:点到线的距离然后总结出力臂的画法:1、点(找到支点O)2、线(找到力的作用线并考虑延长或反向延长)3、垂直(过支点O作力的作用线的垂线,垂线段即为力臂)。

练习1:羊角锤拔钉子收渔网天平(四)探究:杠杆平衡条件1用上图实物,演示并讲解什么叫杠杆平衡。

2提出问题:如果将支点右移,观察L1、L2如何变化?F1又会如何变化?反之,又会怎样变化呢?3探究:杠杆平衡条件(1)参照教材图1.21-2,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2)为什么要改变几次钩码重和位置(F1、F2以及L1、L2)?(3)分组合作探究,教师巡回指导。

(4)学生填写数据,并引导学生仔细分析实验数据,找出规律。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二章 简单机械》教案(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二章 简单机械》教案(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二章简单机械》教案(人教版)第一节杠杆一、创设情景,明确目标如果有一天,你和一个幼儿园的小朋友一起玩。

小朋友想跟你一起跷跷板,但他的体重比你的体重小得多,你能想出什么办法让他能够和你一起玩跷跷板吗?二、自主学习,指向目标学生自学教材第76页至第79页,完成学生用书自主研学部分的内容。

三、合作探究,达成目标1.杠杆仔细观察如下所示的几幅图,找出它们的共同特征。

【教师点拨】(1)如图所示的撬棒、跷跷板、抽水机的手柄,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征:一根硬棒,在__力的作用__下能绕着固定点__转动__,这根硬棒就叫杠杆。

(2)为了了解杠杆的作用,我们先对照图来熟悉几个名词。

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图中的__O__点;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图中的__F__;有时也用符号F1(或F动表示);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图中的__G__;有时也用符号F2(或F阻表示);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图中用__l1__表示;有时也用符号l动表示;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图中用__l2__表示。

有时也用符号l阻表示。

(3)通常我们把杠杆的__支点__、__动力__、__阻力__、__动力臂__和__阻力臂__称作为杠杆的五要素。

2.杠杆的平衡条件【学生阅读】课本中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的课文。

【学生思考讨论】步骤1,为什么调节杠杆两端的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步骤2,为什么在杠杆两边挂上不同数量的钩码,调节钩码位置,使杠杆在水平位置重新平衡?【教师点拨】(1)杠杆的平衡是指杠杆静止不转动或杠杆匀速转动。

杠杆只有在水平位置平衡,从支点到动(阻)力作用线的距离,即力臂的长度,才可从杠杆上的刻度值直接读出(如右图所示)。

(2)对照教材上的实验步骤,将实验数据填到表格中,对它们进行加、减、乘除等运算,找出它们之间的关系。

(3)杠杆的平衡条件是:动力×__动力臂__=阻力×__阻力臂__(或写作F1l1=F2l2)。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12章 《机械效率》教案 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12章 《机械效率》教案 新人教版
〔四〕在实验及分析的根底上,给出有用功、额外功、总功
的概念。
小试身手----稳固练习:
1用水桶从井中提水的时候,所做的功哪局部是有用功?哪局部是额外功?
2如果桶掉到井里,从井里捞桶的时候,捞上的桶里带了一些水,这种情况下哪局部是有用功,哪局部是额外功?
点拨:W总=W有+W额
〔五〕在上面实验、计算及分析的根底上,引领学生总结有用功、总功的计算 方法。
液体的压强
★整体设计说明★
通过复习放在水平面上的固体的压强产生的原因,提出新问题:液体也受重力,在容器中的液体对容器底有没有压强呢?继而用实验来直观地观察液体产生的压强,再对液体的压强产生的原因及影响液体压强大小的因素展开讨论与探究,最后进行整理总结。这样的安排使知识学习过程过渡自然,不是突兀地提出液体的压强,并能自然地了解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对影响液体压强大小的因素的实验探究,使学习过程成为在探究中学习的过程,既学到知识,又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和协作精神。
过渡语:既然使用各种机械做功时,不可防止的要做额外功,而人们又希望比拟有用功占总功的比例,因此引入了机械效率的概念。
1、组织学生看书“机械效率〞的概念及表达式。
点拨:〔1〕“机械效率〞的含义:机械效率反映的是有用功跟 总功的比值的上下,而不是有用功或总功的大小。并举例说明:
如:起重机的机械效率为40℅,抽水机的机械效率为60℅.也就是说1、起重机做功时有用功在总功中占有40%,另外的60%是额外功.抽水机做功时有用功在总功中占有60%,另外的40%是额外功.
总功W总/J
机械效率
1
2
3
注:学生实验过程中,将实验步骤及实验表格用大屏幕展示出来供学生参考。
小结:根据实验数据小结同一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并不是固定不变的,随所提升重力的增大而升高。

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十二章 简单机械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教案

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十二章 简单机械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教案

第十二章简单机械本章概述一、杠杆1.定义: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如果能绕着固定点转动,这根硬棒叫杠杆.2.五要素:一点、二力、两力臂.(1)“一点”即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用“O”表示.(2)“二力”即动力和阻力,它们的作用点都在杠杆上.动力是使杠杆转动的力,一般用“F1”表示,阻力是阻碍杠杆转动的力,一般用“F2”表示.(3)“两力臂”即动力臂和阻力臂,动力臂即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一般用“l1”表示,阻力臂即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一般用“l2”表示.3.杠杆的平衡(杠杆在动力和阻力作用下静止不动或匀速转动叫杠杆平衡)条件是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公式:F1l1=F2l2.(1)省力杠杆:l1>l2,F1<F2(省力费距离,如撬棒、铡刀、动滑轮、轮轴、羊角锤、钢丝钳、手推车、花枝剪刀).(2)费力杠杆:l1<l2,F1>F2(费力省距离,如人的前臂、理发剪刀、钓鱼竿).(3)等臂杠杆:l1=l2,F1=F2(不省力、不省距离,能改变力的方向.等臂杠杆的具体应用:天平.许多称质量的秤,如杆秤、案秤,都是根据杠杆原理制成的).二、滑轮1.滑轮是变形的杠杆.(1)定义:中间的轴固定不动的滑轮.(2)实质:等臂杠杆.(3)特点:使用定滑轮不能省力但是能改变动力的方向.(4)对理想的定滑轮(不计轮轴间摩擦)F=G物.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s F(或速度v F)=重物移动的距离s G(或速度v G)(1)定义:和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可上下移动,也可左右移动)(2)实质:动力臂为阻力臂2倍的省力杠杆.(3)特点:使用动滑轮能省一半的力,但不能改变动力的方向.(4)理想的动滑轮(不计轴间摩擦和动滑轮重力)则F=G物.只忽略轮轴间的摩擦则,拉力F=(G物+G动).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s F(或v F)=2倍的重物移动的距离s G(或v G).(1)定义:定滑轮、动滑轮组合成滑轮组.(2)特点:使用滑轮组既能省力又能改变动力的方向.(3)理想的滑轮组(不计轮轴间的摩擦和动滑轮的重力)拉力F=G物.只忽略轮轴间的摩擦,则拉力F=(G物+G 动).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s F(或v F)=n倍的重物移动的距离s G(或v G).(4)组装滑轮组方法:首先根据公式n=“奇动偶定”的原则.结合题目的具体要求组装滑轮.三、机械效率定义:对人们有用的功.公式:W有=Gh(提升重物)=W总-W额=ηW总.斜面:W有=Gh.定义:并非我们需要但又不得不做的功.公式:W额=W总-W有=G动h(忽略轮轴摩擦的动滑轮、滑轮组)斜面:W额=fL.定义:有用功加额外功或动力所做的功.公式:W总=W有+W额=Fs=.斜面:W总=fL+Gh=FL.定义: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公式:η=斜面:η=定滑轮:η===动滑轮:η===滑轮组:η===5.有用功总小于总功,所以机械效率总小于1.通常用百分数表示.某滑轮组机械效率为60%表示有用功占总功的60%.减小机械自重、减小机件间的摩擦.(1)原理:η==.(2)应测物理量:钩码重力G、钩码提升的高度h、拉力F、绳的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3)器材:除钩码、铁架台、滑轮、细线外还需刻度尺、弹簧测力计.(4)步骤:必须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使钩码升高,目的:保证测力计示数大小不变.(5)结论: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高低的主要因素有:①动滑轮越重,个数越多则额外功相对就多.②提升重物越重,做的有用功相对就多.③摩擦,若各种摩擦越大做的额外功就多.8.绕线方法和重物提升高度不影响滑轮机械效率.第1节杠杆1.认识杠杆,知道杠杆的几个概念,会确认并画出力臂.2.知道杠杆平衡条件.3.了解杠杆的一些应用.【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通过探究得出杠杆平衡条件.【教学难点】(1)通过实验,理解力臂概念.(2)杠杆平衡条件的运用.一、情境导入拔图钉:让班内力气最大的一名男生和班内力气最小的一名女生上台分别拔图钉. 男生:空手拔图钉,结果没拔出.女生:使用羊角锤拔图钉,结果图钉很容易拔出.二、新课教学讨论:下列工具工作时有什么共同特征?共同特征: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绕着固定点转动、硬棒.硬棒可以是直的,也可以是弯曲的,即硬棒可以是各种各样的形状.定义: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点O转动,这根硬棒就是杠杆.提问:在现实生活中,你还能举出哪些杠杆的实例呢?支点(O):杠杆绕着转动的点动力(F1):促使杠杆转动的力阻力(F2):阻碍杠杆转动的力动力臂(l1):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垂直距离阻力臂(l2):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垂直距离提问:什么是力臂?力臂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1)力臂是一定在杠杆上吗?答:不是.(2)杠杆是否都是直的?答:杠杆可以是直的,也可以是弯的.(3)若一力作用在杠杆上,作用点不变,但作用方向改变,力臂是否改变? 答:要改变.画力臂的方法是:(1)辨认杠杆,找出支点、动力和阻力;(2)过力的作用点沿力的方向画出力的作用线;(3)从支点作出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直线;(4)用大括号将力臂括上,并标上符号.画出图中杠杆各力的力臂讨论:体重不同的两人能不能让跷跷板稳定下来?杠杆平衡:杠杆在动力和阻力作用下静止或匀速转动时,我们就说杠杆平衡. 问题:杠杆在满足什么条件时才会平衡呢?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1)提出问题:杠杆平衡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2)猜想与假设:假设一:=.假设二:F1l1=F2l2.(3)测量的物理量:力、力臂.(4)实验器材:杠杆、钩码、铁架台、弹簧测力计.(5)实验操作①调节平衡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保证力臂沿杠杆,便于测量;消除杠杆自重对实验结果的影响).②1、阻力F2、动力臂l1、阻力臂l2记录在表格中.③改变阻力和阻力臂的大小,相应调节动力和动力臂的大小,再做几次实验.④1、阻力F2、动力臂l1、阻力臂l2记录在表格中.(1)省力杠杆:由F1l1=F2l2,因为l1>l2,所以F1<F2这是省力杠杆,省力杠杆的特点:省力、费距离.生活中的省力杠杆(2)费力杠杆:由F1l1=F2l2,l1<l2,得F1>F2,这是费力杠杆.费力杠杆的特点:费力、省距离.生活中的费力杠杆(3)等臂杠杆的特点:不省力、也不省距离.由F1l1=F2l2,l1=l2,得F1=F2,这是等臂杠杆.(4)三类杠杆的对比省力杠杆费力杠杆等臂杠杆概念动力臂大于阻力臂的杠杆动力臂小于阻力臂的杠杆动力臂小于阻力臂的杠杆特点省了力,但费了距离费了力,但省了距离不省力也不费力实例撬棒、铡刀、瓶起子、镊子、理发剪刀天平【课堂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有哪些收获?在实验探究中又存在哪些问题?还有什么想探究的问题?学生可以个别回答,或相互交流,在交流的基础上进行学习小结.第1节杠杆一、杠杆及杠杆的五要素二、杠杆的平衡条件:F1l1=F2l2三、生活中的杠杆四、杠杆的分类:省力杠杆、费力杠杆、等臂杠杆1.下列测量工具没有利用杠杆原理的是( A )2.下列杠杆平衡的是(杆重和摩擦均不计)( C )3.如图所示,在杠杆的a处悬挂两个相同的钩码,若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D )4.如图所示,作用在杠杆一端且始终与杠杆垂直的力F,将杠杆缓慢地由位置A拉至位置B,在这个过程中,力F的大小将( C )5.某同学分别用如图所示的a,b两种方法挑着同一个物体行走,a图中肩受到的压力小于b图中肩受到的压力;a图中手施加的动力小于b图中手施加的动力.(均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筷子,被外国人誉为“东方的文明”,是中华民族的国粹.它的使用,标志着中华民族文明的进步.美国哈佛大学一位人类学家认为,中国最古老的筷子的出现,大约是在公元前1 200多年以前,比西方人使用刀叉要早几百年.2.我国古代的简单机械(杠杆)我国古代的农业、手工业、建筑业和运输业是比较发达的,因此简单机械的成就也是辉煌的,杠杆的应用非常广泛.对于杠杆,在《墨经》中科学地叙述了其平衡原理,“相衡,则本短标长”.这里的“本”是指靠近支点一边的杆,“标”是指靠近重锤一边的杆.如果两边平衡,杠杆一定是水平的,被测重物一边杆短,重锤一边杆长.又说:“两加焉,重相若,则标必下,标得权也”,这就是说杠杆平衡后,两边加相等的重物,平衡会破坏,标这一边必然下降,这叫做“标得权”.从以上论述可以看出,墨家用确切的语言阐述了不等臂杠杆的科学原理.第2节滑轮1.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2.知道定滑轮、动滑轮和滑轮组的作用.3.会根据要求使用和组装滑轮.4.了解其他简单机械(轮轴、斜面等)的一些应用.【教学重点】探究定滑轮、动滑轮的特点及实质,滑轮组省力情况的判断.【教学难点】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是变形的杠杆.一、新课导入这个故事中起到关键作用的是哪个部件?你见到过吗?我们用力向下拉绳子,国旗上升,你知道旗杆的顶部有什么装置吗?以此引入新课.二、新课教学滑轮:主要部分是能绕轴转动的轮子.滑轮结构,如图所示.想想议议:(1)你知道为什么会这样吗?(2)下面两个滑轮在使用上有什么不同呢?国旗上升时,旗杆顶端的滑轮不随物体一起移动. 货物上升时,电动机下面的滑轮随物体一起移动. 滑轮的分类研究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播放多媒体视频定滑轮特点:(1)可以改变用力方向.(2)既不省力也不费力,也不省距离.(3)本质上,相当于一个等臂杠杆.动滑轮特点:(1)可以省一半的力,但不改变力的方向.(2)力的关系:F=.(3)距离关系:s=2h.(4)实质上是一个动力臂为阻力臂2倍的省力杠杆.思考1:动滑轮中,若拉力F沿斜上方拉,F=G吗?因为动力臂l1减小,所以动力F增大要使动滑轮省一半的力(省力最多),必须使绳子沿竖直方向拉.思考2:使用定滑轮能改变力的方向,但不能省力;使用动滑轮能省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那我们能不能把两者结合起来,组成滑轮组,使其既可以改变力的方向,又能省力?用以下的动滑轮和定滑轮,可以组成怎样的滑轮组呢?播放滑轮组实验视频展示滑轮组动画(1)滑轮组用几段绳子吊起物体.将物体提升的力等于物重的几分之一,即F=.(2)手拉绳子通过的距离等于物体上升的距离的n倍,即s=nh.(忽略绳重与摩擦)滑轮组小结:①有几段绳子与动滑轮相连,n就为几;②重物上升h高度,绳子自由端要移动nh距离s=nh;③力的关系:F=G物(不计摩擦、绳重和动滑轮重).F=(G物+G动)(不计摩擦、绳重).(3)轮轴与斜面几种轮轴①井上的辘轳从右边看过去,可画成下图:动力臂大于阻力臂——省力杠杆.②汽车方向盘③水龙头动力臂大于阻力臂——省力杠杆.(4)其他轮轴轮轴:省力、费距离.(5)斜面也是一种省力机械斜面:省力、费距离.【课堂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有哪些收获?在实验探究中又存在哪些问题?还有什么想探究的问题? 学生可以个别回答,或相互交流,在交流的基础上进行学习小结.第2节滑轮1.定滑轮:转轴固定不动的滑轮.特点:不能省力,但可以改变力的方向.实质:等臂杠杆.2.动滑轮:转动轴与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特点:能省力一半,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实质:动力臂是阻力臂两倍的杠杆.特点:使用滑轮组时,动滑轮被几股绳子吊起,所用力就是物重和动滑轮的几分之一.1.如图所示的是利用定滑轮匀速提升物体的三种方法,所用拉力分别是F1,F2和F3,下列式子中正确的是( C )1>F2>F31<F2<F31=F2=F32>F1>F32.如图所示,不考虑滑轮与轻绳之间的摩擦,米袋总重为800 N,而绳上吊着的静止的“绅士”重500 N,则米袋对地面的压力为( C )A.500 NB.250 NC.300 ND.800 N3.工人们为了搬运一个笨重的机器进入厂房,他们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四种方案(机器下方的小圆表示并排放置的圆形钢管的横截面),其中最省力的方案是( C )4.小汉同学在“研究动滑轮特点”的实验时,进行了正确操作,并记录数据如下表,分析数据后发现,实验结果与课本中“使用动滑轮能省一半力”的结论不符.面对这一事实,下列做法中最不可取的是( B ) 实验次数物重G/N 拉力F/N123B.实验失败,停止实验C.改进实验条件,重新实验D.查阅资料,了解结论的适用条件1.我国古代的简单机械——辘轳辘轳的制造和应用,在古代是和农业的发展紧密结合的,它广泛地应用在农业灌溉上.我国在公元前1100年以前就发明了辘轳,根据《物原》记载:“史佚始作辘轳”(史佚是周代初期的史官).辘轳的应用在我国时间较长,虽经改进,但大体保持了原形,说明在3 000年前我们的祖先就设计了结构很合理的辘轳.解放前在我国的北方缺水地区,仍在使用辘轳提水灌溉小片土地.汽车起重机是装在普通汽车底盘或特制汽车底盘上的一种起重机,其行驶驾驶室与起重操纵室分开设置.这种起重机的优点是机动性好,转移迅速.缺点是工作时须支腿,不能负荷行驶,也不适合在松软或泥泞的场地上工作.汽车起重机的底盘性能等同于同样整车总重的载重汽车,符合公路车辆的技术要求,因而可在各类公路上通行无阻.此种起重机一般备有上、下车两个操纵室,作业时必需伸出支腿保持稳定.起重量的X围很大,可从8吨~1 000吨,底盘的车轴数,可从2~10根.是产量最大,使用最广泛的起重机类型.在起重臂里面的下面有一个转动卷筒,上面绕钢丝绳,钢丝绳通过在下一节臂顶端上的滑轮,将上一节起重臂拉出去,依此类推.缩回时,卷筒倒转回收钢丝绳,起重臂在自重作用下回缩.这个转动卷筒采用液压马达驱动,因此能看到两根油管,但不是油缸.第3节机械效率1.了解什么是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2.理解什么是机械效率.【教学重点】知道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理解机械效率.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教学难点】测量简单机械的机械效率.一、新课导入直接提升物体做功,与使用机械提升物体做功相同吗?二、新课教学实验演示:使用动滑轮是否省功?(1)如图(甲),用弹簧测力计将钩码缓慢地提升一定的高度,计算拉力所做的功.(2)如图(乙),用弹簧测力计并借助一个动滑轮将同样的钩码缓慢地提升相同的高度,再次计算拉力所做的功.这两次拉力所做的功一样吗?为什么?(甲)图中拉力所做的功:W甲=F甲s甲=2 N×h(乙)图中拉力所做的功:W乙=F乙s乙=1.2 N×2h所以W甲<W乙实验结果表明,虽然在两次实验中钩码被提升了相同的高度,但第二次拉力做功反而多一些.这说明,使用动滑轮省力,但由于滑轮本身所受的重力以及摩擦等因素的影响,我们要多做功.有用功:对人们有用的功.额外功:人们不需要而又不得不做的功.总功:有用功与额外功之和.W总=W有+W额.思考一:用水桶从井中提水的时候,所做的功哪部分是有用功,哪部分是额外功?提水所做的功是有用功;提水桶所做的功是额外功.思考二:如果桶掉到井里,从井里捞桶的时候,捞上的桶里带了一些水,这种情况下哪部分是有用功,哪部分是额外功?捞桶做的功是有用功,提水做的功是额外功.(1)定义: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2)公式:η==.讨论:W额>0,W总>W有,所以η<1.W额=0,W总=W有所以η=1(理想状态).注:机械效率常用百分数来表示.×104 J,起重机的机械效率是多少?g取10 N/kg.解析:重物的重力×103 kg×10 N/kg=5×103 N起重机提升重物所做的有用功W有=Gh=5×103 N××104J起重机的机械效率η===44%.答案:44%【巩固练习】一台起重机将重3 600 N的货物提高4 m.如果额外功是9 600 J,起重机做的有用功是多少?总功是多少?机械效率是多少?解析:起重机做的有用功、总功为W有=Gh=3 600 N××104JW总=W有+W额×104×104 J机械效率η===60%.×104×104 J 60%小资料起重机的机械效率一般为40%~50%;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一般为50%~70%.抽水机的机械效率为60%~80%.【实验目的】(1)学习安装滑轮组.(2)学习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3)分析得出提高滑轮组机械效率的方法.【实验原理】η==.讨论:为得出滑轮组的机械效率,需要求出有用功和总功,为此需要测出哪些物理量?钩码重G,拉力F,钩码上升的高度h,拉力通过的距离s.【实验器材】刻度尺、钩码、弹簧测力计、滑轮组两个、铁架台、长约2 m的细绳.播放测量滑轮组实验视频,播放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视频.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1)减小机械间的摩擦力.例如加强机械运动部位的润滑.(2)改进机械的结构,减小机械自重,例如动滑轮太重,使滑轮组机械效率很低,换用较轻滑轮就可提高其机械效率.(3)增加物重.【知识拓展】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提出猜想】斜面的机械效率可能和斜面的倾斜程度有关.【实验器材】长木板、小车、弹簧测力计、刻度尺.【实验装置】【实验过程】(1)测量小车的重量,记录数据.(2)把小车用弹簧测力计沿斜面匀速向上拉;分别记录拉力F、小车沿斜面移动的距离s、小车上升的高度h.(3)改变斜面的倾斜程度,重复步骤(2).注意事项要匀速拉动物体;拉力要与斜面平行;及时记录数据.记录表格斜面倾斜程度小车质量G/N斜面高度h/m拉力F/N斜面长s/m有用功W有/J总功W总/J机械效率η%较缓较陡很陡结论:光滑程度相同的斜面,斜面越倾斜,越费力,机械效率越高.分析:当斜面长度、高度、物重都相同时,斜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拉力越大,总功越大,有用功不变,机械效率越低.结论:斜面越粗糙,机械效率越低.【课堂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有哪些收获?在实验探究中又存在哪些问题?还有什么想探究的问题?学生可以个别回答,或相互交流,在交流的基础上进行学习小结.第3节机械效率一、有用功:对人们有用的功额外功:人们不需要而又不得不做的功.总功:有用功与额外功之和.二、机械效率: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公式:η==三、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四、测量斜面的机械效率1.某同学不小心把水桶掉进井里,当他把桶从井里捞上来时,桶里带了一些水,下列有关有用功、额外功、总功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C )2.小文同学采用如图所示的两种不同的方式将同一货物搬运到同一辆汽车上,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C )C.两种情况下,小文做的有用功一样多3.如图所示,用拉力F使物体竖直匀速上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word4.如图所示,X伟同学通过斜面用平行于斜面F=200 N的推力,将质量为30 kg的物体在5 s时间内匀速推到1 m高的平台上,斜面长s=2 m.则(g取10 N/kg)( B )A.推力的功率为40 WB.斜面的机械效率为75%C.推力做的总功300 JD.斜面对物体的摩擦力为100 N5.一斜面长4.8 m、高1.2 m,把重为1 200 N的物体沿斜面从底端匀速拉到顶端,沿斜面的拉力为400 N,则总功为 1 920 J,有用功为 1 440 J,额外功为480 J.力(填“力”“功”或“距离”).用重为2 N的动滑轮匀速提升一个重物时,动滑轮的机械效率为75%;若改用重为1.5 N的动滑轮匀速提升同一重物,此动滑轮的机械效率为80% .(不计绳重和摩擦)机械效率与机械效益的联系和区别机械效率与机械效益是两个比较类同的概念,使用时稍不留心就要混淆.经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两点:(1)机械效率是描写机械做功本领程度的一个物理量,它研究机械做功情况时引出;机械效益是描述机械省力程度的一个物理量,它研究机械省力情况时引出.(2)机械效率与机械效益都是一个无单位的纯数,机械效率η总是小于1,而机械效益A可以小于1,也可以等于1或大于1.21 / 21。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二章第3节《机械效率》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二章第3节《机械效率》教学设计

机械效率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机械效率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理解机械效率与摩擦等因素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分析和问题解决,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工科思维,注重实践操作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勇于探索和创新。

二、教学重点1.掌握机械效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理解机械效率与摩擦等因素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理解机械效率与摩擦等因素的关系。

四、教学过程1. 导入与引入通过问问题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一辆机动车在行驶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燃料?这是否与摩擦有关?并让学生自由发言。

2. 概念解释与示意图展示教师以简单明了的语言解释机械效率的概念:机械效率是指机械设备在实际工作中所做的有用功与所消耗的总能量之比。

并通过示意图展示机械效率的概念。

3. 公式推导与计算练习3.1 教师通过搭建实验装置,展示机械效率的计算方法。

并引导学生分析实验过程和数据,从中推导出机械效率的计算公式。

3.2 让学生结合实例进行计算练习,巩固机械效率的计算方法。

4. 讨论与分析让学生结合实例,通过讨论与分析,探究机械效率与摩擦等因素的关系。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提高机械效率?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并对他人观点进行评价。

5. 实践操作与设计5.1 教师设计一个实践操作任务:利用给定的材料和设备,设计一个能够提高机械效率的简易机械装置。

让学生充分发挥创造力和实践操作能力,通过设计和优化,最大限度地提高机械效率。

5.2 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每组选择一位代表展示并介绍设计的装置。

其他组进行观摩和评价,以促进思维的交流与碰撞。

6. 归纳与总结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并进行归纳总结。

强调机械效率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将机械效率的概念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7. 提问与答疑教师在课堂结束前,提出几个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和解释。

并给予必要的指导和解答。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理论讲解、示意图展示、实践操作等多种教学方法,旨在提高学生对机械效率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第十二章 简单机械 第3节 机械效率 第1课时 机械效率的计算

第十二章 简单机械 第3节 机械效率  第1课时 机械效率的计算

第十二章简单机械第3节机械效率第1课时机械效率的计算1.做值日时,小阳将一桶水从一楼提到二楼.此过程中,关于做功的说法正确的是().A.对桶做的功是有用功B.对水做的功是有用功C.对水做的功是额外功D.克服自身重力做的功是总功2.机械甲的机械效率比机械乙的机械效率高,这表明().A.甲做的有用功比乙做的有用功多B.甲做的总功比乙做的总功少C.做相同的总功,甲做的有用功比乙做的有用功多D.做相同的总功,甲做的有用功比乙做的有用功少3.甲、乙两种机械的效率分别是70%和50%,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使用甲机械省力B.使用甲机械做功快C.在相同的时间内,使用甲机械完成的功多D.乙机械的额外功在总功中占的比例大4.工人用如图所示的机械将物体匀速提升到某一高度,若物体的重力与滑轮的重力之比为G物∶G滑轮=3∶2,忽略绳重与摩擦的影响,则机械效率为().A.80%B.67%C.60%D.40%(第4题)(第5题)5.如图所示,用滑轮组提升重100N的物体时,在10s内绳子自由端被匀速拉下6m.已知拉绳子的力F为60N,不计绳重和摩擦,则在此过程中下列选项错误的是().A.动滑轮重为20NB.所做的有用功是300JC.拉力F的功率是36WD.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55.6%6.如图所示,某工人利用滑轮组将一个重为900N的货箱在6s内匀速提升了3m.此过程中,绳子自由端所受的拉力F为400N,求:(1)工人做的有用功;(2)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第6题)答案1.B [解析]小阳的目的是提水,对水做的功为有用功,故B 正确,C 错误;对桶做的功为额外功,故A 错误;小阳把水、桶、自身提升做的功为总功,故D 错误.故选B.2.C[解析]根据机械效率的定义可知:在没有确定总功或有用功两个量中一个相等时,没法比较另一个的大小,故A 、B 选项不对;而C 、D 选项总功相等,甲的机械效率高,则可知机械甲做的有用功多.故选C.3.D[解析]机械是否省力与机械效率的高低无关,故A 错误;做功多少与机械效率无关,故B错误;相同时间,甲机械完成的功多,说明做功快,即功率大,与机械效率无关,故C 错误;额外功在总功中占的比例大,说明有用功在总功中占的比例小,则机械效率就较小,故D 正确,故选D.4.C[解析]由题中信息可知G 物∶G 滑轮=3∶2,所以G 物=1.5G 滑轮,不计绳重和摩擦,则动滑轮的机械效率为605.15.1=+=+=+=+==滑轮滑轮滑轮滑轮物物滑轮物物额有有总有G G G G G G hG h G h G W W W W W η%,故C正确.5.D[解析]由题图可知n =2,由s =2h 可得,物体被提升的高度h =2m6=3m ,所做的有用功为W 有用=Gh =100N ×3m =300J ,拉力做的总功为W 总=Fs =60N ×6m =360J ,则额外功W 额=W 总-W 有用=360J -300J=60J ,不计绳重和摩擦,只对动滑轮做额外功,动滑轮重G 动=hW 额=m3J60=20N ,拉力做功的功率s 10J 360==t W P 总=36W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3.83J360J300≈==总有用W W η%,则A 、B 、C 正确,D 错误,故选D.6.(1)2700J(2)%75[解析](1)由题意可得,工人做的有用功是==Gh W 有900N ×3m=2700J;(2)由题意可得,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75%100m9 400m 3 900%100%100=⨯⨯N ⨯N =⨯=⨯=Fs Gh W W 总有η.。

第十二章简单机械 第3节 机械效率(第1课时)

第十二章简单机械 第3节 机械效率(第1课时)
C、当额外功一定时,总功越多或有用功越多,机械效率越高。
D、使用机械时,越省力、功率越大,则机械效率大
8、如图,动滑轮重1N,在竖直向上的拉力F=4N作用下,物体G随滑轮一起匀速上升0.5m,由此可知(不计摩擦)
A、物体G重8N,拉力F做功是4J
B、物体G重8N,拉力F做功是2J
C、物体G重7N,拉力F做功是4J
C.有用功一定,减小总功D.额外功一定,减小有用功
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机械的功率越大,做功一定越多B.使用任何简单机械都不能省功
C.效率低的机械做功少D.效率高的机械一定省力
7、下列关于机械效率的说法错误( )
A、当总功一定时,有用功越多或额外功越少,机械效率越高。
B、当有用功一定时,总功越少或额外功越少,机械效率越高。
四、当堂检测
1、用水桶从井里把水提上来时,克服水重做的功是功,克服桶重做的功是功,克服绳子的重所的功是,克服绳子和手之间的摩擦所的功是,作用在绳子自由端的拉力做的功是。
2、重力为200牛的小明把500牛的米装在10牛的口袋中,扛上每层楼高3米的4楼上,他所做的有用功为焦,额外功为焦耳,总功为焦耳;小明的机械效率为。
第五中学备课专用稿
八学年物理组第1课时总3课时
课题
第十二章简单机械Βιβλιοθήκη 第3节机械效率集体备课时间:月日第周
授课时间:月日第周
主备人
刘晓东
审核人
物理教研组
学习目标
1、通过对事例的分析,了解什么是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
2、理解什么是机械效率。
学习重点
通过探究加深对机械效率的理解。
学习难点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后,要让学生独立完成探究过程。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二章第3节机械效率第1课时认识机械效率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二章第3节机械效率第1课时认识机械效率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第3节机械效率第1课时认识机械效率知识与技能1.知道有用功、额外功、总功的含义,知道三者之间的关系。

2.知道机械效率的概念,能结合具体实例认识什么是有用功、额外功、总功,会计算机械效率。

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究滑轮组机械效率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探究活动增强与其他同学合作的意识,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2.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同时,体会成功的喜悦,激发探索科学的求知欲。

3.关注生产、生活中的各种机械的机械效率,具有用机械效率来评价机械的意识。

教学重点1.理解机械效率。

2.探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教学难点理解机械效率。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等。

一、情景引入小明家最近买了一套新房,家在三楼。

想把洗手间、厨房装修一下,需把沙子运到三楼。

请同学们根据需要,选择机械帮助小明家解决这个问题,看看哪个小组的办法最好?如图所示的三种方法可供参考:第1种是人直接提着沙子上楼;第2种是把沙子放进桶里,人通过动滑轮把沙子拉上楼;第3种是把沙子放进质量较小的袋子里,人通过动滑轮把沙子拉上楼。

请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提出各种方案。

并对各个方案进行讨论,比较优缺点。

二、新课教学探究点一: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结合用动滑轮提升沙子,请同学们观看提沙子过程的视频。

思考:(1)在把沙子从一楼运上三楼的过程中,每种方法中各对哪些物体做了功?(2)无论他采取哪种方法都必须做的功是他对什么做的功?(3)在几种不同的方法中他不愿做但又不得不做的功分别是什么?板书:一般来说,必须要做的功为有用功,克服机械自身部件的重力和摩擦力不得不做的功为额外功,有用功和额外功之和为总功。

指出:前面实验中,第三种方法最好,因为第三种方法做的额外功最少,总功最少。

探究点二:机械效率工作中,我们总是希望额外功越少越好,也就是有用功在总功中所占的比例越大越好。

在物理学中,用机械效率表示有用功在总功中所占的比例。

机械效率=有用功总功×100% 计算公式:η=W 有用W 总×100% 注意:对于实际机械,由于总是有额外功存在,一定有η <1。

机械效率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模版

机械效率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模版

机械效率教案模版一、教学目标:1. 了解机械效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2. 掌握机械效率的影响因素;3. 能够应用机械效率的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1. 机械效率的定义和计算方法;2. 影响机械效率的因素;3. 如何应用机械效率解决问题。

三、教学难点:1. 理解机械效率的概念和意义;2. 计算机械效率时的注意事项;3. 分析机械效率受影响的因素。

四、教学准备:1. 教学PPT;2. 教学实例;3. 案例分析题目及材料。

五、教学过程:【引入】1.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机械效率?为什么我们要关注机械效率?(5分钟)- 引导学生回忆曾经使用过的一些机械设备,如何评价这些设备的性能?- 分析一个简单机械设备的效能:输入能量和输出能量之间的关系,引出机械效率的概念。

【导入】2. 讲解机械效率的定义和计算方法(10分钟)- 定义机械效率:机械设备输出的实际功率与输入的功率之比;- 计算机械效率的公式:η = 输出功率 / 输入功率。

【展示】3. 案例分析:应用机械效率解决问题(15分钟)- 展示一个案例分析题目,要求学生根据提供的数据计算机械效率,并分析该机械效率的意义和影响因素;- 带领学生分析案例,解决问题。

【讨论】4. 影响机械效率的因素分析(15分钟)- 引导学生思考:机械效率的高低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探讨影响机械效率的因素,总结报告。

【总结】5. 总结机械效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5分钟)- 要点回顾:机械效率的定义,计算公式等;- 强调机械效率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拓展】6. 拓展应用:机械效率在工程中的实际应用(10分钟)- 分析一些实际工程案例,介绍机械效率的应用和重要性;- 鼓励学生自主探索机械效率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展示并讨论。

六、总结与评价: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机械效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掌握机械效率的影响因素,并能够应用机械效率的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二章简单机械第3节机械效率第1课时认识机械效率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二章简单机械第3节机械效率第1课时认识机械效率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3. 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在理解机械效率的概念上,学生可能会感到困惑,特别是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之间的关系。此外,学生可能对如何提高机械效率的实际应用遇到困难。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可能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
四、教学资源
软硬件资源:实验室、实验桌、铁架台、弹簧测力计、钩码、皮筋、滑轮组、计时器、计算器。
-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 作用与目的: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机械效率的知识点,掌握提高机械效率的技能。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3. 课后拓展应用
教师活动:
- 布置作业:根据“机械效率”课题,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学生活动:
- 听讲并思考:认真听讲,积极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 参与课堂活动: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实验等活动,体验机械效率的实际应用。
- 提问与讨论:针对不懂的问题或新的想法,勇敢提问并参与讨论。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 讲授法:通过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机械效率的基本概念。
- 实践活动法:设计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
C. 增加滑轮的数量
D. 提高滑轮的材质
(2)在使用机械时,下列哪项是额外功?()
A. 提升物体所需的功
B. 克服摩擦所需的功
C. 提升物体超过目标高度所需的功
D. 以上都是
3. 简答题:
(1)请简要解释机械效率的概念。
(2)请列举两种提高滑轮组机械效率的方法。
4. 实验报告:
请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实验中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并分析可能影响机械效率的因素。
- 提供拓展资源:提供与“机械效率”相关的拓展资源(如书籍、网站、视频等),供学生进一步学习。

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十二章 简单机械 第三节 机械效率教案

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十二章 简单机械 第三节 机械效率教案

第三节机械效率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1)了解什么是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

(2)理解什么是机械效率。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参与探究斜面机械效率的活动,学习拟定简单的科学探究计划和实验方案。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实验中培养合作精神,养成实事求是、尊重实验结果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知道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理解机构效率。

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

●教学难点:测量简单机械的机械效率。

●教具:弹簧秤、小车、长木板、铁架台。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引导:课文中的各种方法都能把沙子运到楼上,同学们由此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总共做了多少功?克服沙子重力做多少功?各种方法做功是否同样多等问题。


2.引入课题:机械效率。

二、新课教学:
(一)机械效率
1.组织讨论。

找出各种方法中的共同点和不同之处。

[用不同方法,人所做的
和总功的含义了吗?
??.机械效率
January。


二、斜面的机械效率
验装置和实验过程。

三、课堂小结。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二章简单机械第3节机械效率第1课时认识机械效率教案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二章简单机械第3节机械效率第1课时认识机械效率教案

第3节 机械效率第1课时 认识机械效率【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

能结合实例了解什么是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2。

理解什么是机械效率。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思考和讨论,知道W 有用,W 额外,W 总的含义并清楚它们之间的关系.2。

通过观察、分析和讨论,理解额外功产生的原因,知道机械效率η<1。

3。

会正确进行有用功、总功、机械效率的计算。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分析问题和归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教学重点】理解机械效率的概念,理解额外功产生的原因,并能运用公式100%W W η=⨯有用总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知道机械效率η<1,理解有用功、额外功、总功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教具准备】沙子、塑料桶、方便袋、细绳、弹簧测力计、滑轮、刻度尺、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课时】1课时【巩固复习】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上一节的内容,并讲解学生所做的课后作业,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巩固.【新课引入】师房屋装修时,要把一堆沙子运到楼上,你有哪些方法?请同学们思考讨论,将讨论结果记录下来,看哪一组同学想的办法最多?学生发表各自的看法.师同学们说得很好,下面我们就以一个实验来探讨这个问题.【进行新课】活动探究教师选取动滑轮、塑料桶、方便袋(重力忽略不计)提起沙子进行实验(可让学生实验):第一次用塑料桶盛装一定重力的沙子进行实验,如图甲;第二次用塑料袋盛装相同重力的沙子提起相同高度进行实验,如图乙.把记录结果填在设计的表格中。

师巡视指导,对动手能力弱的同学给予适当的帮助,师可参与一起实验,并提醒学生在拉动弹簧测力计时要注意匀速竖直向上缓慢拉动,并在拉动过程中读数。

用刻度尺测量沙子上升的高度和手移动的距离(这个也可以不测量,动滑轮自由端移动距离是物体上升高度的2倍)。

知识点1 有用功、额外功、总功师请同学们说出你们探究的结果,哪种情况下做功多些?生:(齐声回答)当然用塑料桶装提起时做功多些.师为什么呢?生:塑料桶重些,塑料袋轻些。

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十二章简单机械第3节机械效率教案

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十二章简单机械第3节机械效率教案

第3节机械效率【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什么是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

理解什么是机械效率。

2、过程与方法通过参与探究斜面机械效率的活动,学习拟定简单的科学探究计划和实验方案。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实验中培养合作精神,养成实事求是、尊重实验结果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知道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理解机械效率。

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教学难点】测量简单机械的机械效率。

【教学方法】演示法探究交流【教学用具】砝码一盒、弹簧测力计、滑轮、细线、刻度尺、多媒体课件等。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知识巩固1、什么是功?功等于力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距离的乘积。

2、功的计算式是什么?W=Fs3、使用动滑轮的优缺点是什么?省力但费距离从生活中遇到的效率引入物理学中的机械效率,从而引入新课。

二、探究新知(一)有用功和额外功实验演示:使用动滑轮是否省功1、如图甲,用弹簧测力计将钩码缓慢地提升一定的高度,计算拉力所做的功。

2、如图乙,用弹簧测力计并借助一个动滑轮将同样的钩码缓慢地提升相同的高度,再次计算拉力所做的功。

甲 乙这两次拉力所做的功一样吗?为什么?甲图中拉力所做的功:W 甲=F 甲s 甲=2N ×h乙图中拉力所做的功:W 乙=F 乙s 乙=1.2N ×2h所以W 甲>W 乙 实验结果表明,虽然在两次实验中钩码被提升了相同的高度,但第二次拉力做功反而多一些。

这说明,使用动滑轮省力,但由于滑轮本身所受的重力以及摩擦等因素的影响,我们要多做功。

有用功:对人们有用的功。

额外功:人们不需要而又不得不做的功。

总 功:有用功加额外功。

W 总=W 有+W 额思考一用水桶从井中提水的时候,所做的功哪部分是有用功,哪部分是额外功? 提水所做的功是有用功;提水桶所做的功是额外功。

思考二如果桶掉到井里,从井里捞桶的时候,捞上的桶里带了一些水,这种情况下哪部分是有用功,哪部分是额外功?二、机械效率1、定义: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2、公式:η=额有有总有W W W W W +=讨论:W额>0,W总>W有 所以η<1W额=0,W总=W有 所以η=1(理想状态)注:机械效率常用百分数来表示。

最新部编人教版初中八年级物理下册十二章《机械效率》教案

最新部编人教版初中八年级物理下册十二章《机械效率》教案

教学过程
方法,学生讨论:哪种办法最好,哪种办法最不
好,为什么?
板书
一、有用功和额外功
1、有用功(W有):必须要做的功
2、额外功(W额):不得不做的功
3、总功(W总):有用功和额外功的总和
5.巩固练习
小华不小心把水桶掉进井里,当他把桶从井里捞上来的时候,桶里带了一些水,下列有关三种功说法正确的是()
A.克服桶的重力做的功是总功B.克服桶内水的重力做的功是有用功C.克服桶的重力做的功是有用功D.克服桶加水的重力做的功是额外功
二、机械效率
1.学生思考:
在有用功一定的情况下,额外功在总功的比例中越多越好,还是越少越好?2.自主学习:
阅读P86机械效率部分,完成下列问题:
①机械效率的定义及公式:
②机械效率有单位吗?
③有没有机械效率为100%的机械?为什么?
板书
二、机械效率
1.定义: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

2.公式:
3.用百分数表示,总小于1
3.例题讲解
起重机把质量为0.5t的重物匀速提升了3m,而它的电动机所做的功是
W
W
η=有
总。

机械效率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模板

机械效率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模板

机械效率教案模板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机械效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掌握如何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理解机械效率对机械设备的重要性。

2. 能力目标:能够分析和评价机械设备的机械效率;能够提出提高机械效率的具体建议和措施。

二、教学内容1. 机械效率的概念介绍- 机械效率定义- 机械效率的计算公式2. 机械效率的影响因素- 摩擦损失- 输运损失- 内部损耗3. 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 降低摩擦损失- 减少输运损失- 优化机械设备结构- 选用合适的能源4. 机械效率对机械设备的重要性- 节约能源- 增加生产效率- 增加设备使用寿命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引入实际问题,引发学生对机械效率的思考,增加学习的兴趣。

2. 理论讲解(20分钟)通过讲解机械效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机械效率的基本知识。

3. 影响因素分析(20分钟)结合实际案例,分析影响机械效率的三个主要因素:摩擦损失、输运损失和内部损耗,并讨论如何减少这些损失。

4. 方法介绍(20分钟)介绍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包括降低摩擦损失、减少输运损失、优化机械设备结构和选用合适的能源等,并引导学生讨论和分享实际操作经验。

5. 效果分析(15分钟)分析机械效率对机械设备的重要性,包括节约能源、增加生产效率和增加设备使用寿命等,引导学生思考并提出建议。

6. 总结和讨论(10分钟)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检查学生对机械效率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并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互相讨论。

四、教学评估1. 口头提问通过对学生进行口头提问,检查他们对机械效率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2.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共同分析和评价机械设备的机械效率,并提出提高机械效率的具体建议和措施。

3.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和探究任务,让学生在课后巩固和拓展所学知识。

五、教学资源1. 教学课件和讲义2. 实例案例和相关资料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针对机械效率的教学通过理论讲解、分析案例、方法介绍和效果分析等多种教学方法,既注重学生的知识学习,又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课时认识机械效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有用功、额外功、总功的含义,知道三者之间的关系。

2.知道机械效率的概念,能结合具体实例认识什么是有用功、额外功、总功,会计算机械效率。

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究滑轮组机械效率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探究活动增强与其他同学合作的意识,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2.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同时,体会成功的喜悦,激发探索科学的求知欲。

3.关注生产、生活中的各种机械的机械效率,具有用机械效率来评价机械的意识。

教学重点
1.理解机械效率。

2.探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教学难点
理解机械效率。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等。

一、情景引入
小明家最近买了一套新房,家在三楼。

想把洗手间、厨房装修一下,需把沙子运到三楼。

请同学们根据需要,选择机械帮助小明家解决这个问题,看看哪个小组的办法最好?
如图所示的三种方法可供参考:第1种是人直接提着沙子上楼;第2种是把沙子放进桶里,人通过动滑轮把沙子拉上楼;第3种是把沙子放进质量较小的袋子里,人通过动滑轮把沙子拉上楼。

请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提出各种方案。

并对各个方案进行讨论,比较优缺点。

二、新课教学
探究点一: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
结合用动滑轮提升沙子,请同学们观看提沙子过程的视频。

思考:
(1)在把沙子从一楼运上三楼的过程中,每种方法中各对哪些物体做了功?
(2)无论他采取哪种方法都必须做的功是他对什么做的功?
(3)在几种不同的方法中他不愿做但又不得不做的功分别是什么?
板书:一般来说,必须要做的功为有用功,克服机械自身部件的重力和摩擦力不得不做的功为额外功,有用功和额外功之和为总功。

指出:前面实验中,第三种方法最好,因为第三种方法做的额外功最少,总功最少。

探究点二:机械效率
工作中,我们总是希望额外功越少越好,也就是有用功在总功中所占的比例越大越好。

在物理学中,用机械效率表示有用功在总功中所占的比例。

机械效率=有用功总功
×100% 计算公式:η=W 有用W 总
×100% 注意:对于实际机械,由于总是有额外功存在,一定有η <1。

组织学生讨论:
(1)机械效率有单位吗?
(2)为什么机械效率没有大于1的?
(3)用小数和百分数来表示机械效率,你认为哪种表达更好?
学生经过讨论回答:机械效率没有单位,总小于1,用百分数表示更好。

多媒体展示例题:
利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在F =80N 的拉力作用下,将一个重为180N 的物体匀速提高1m ,绳重、摩擦不计。

求:总功、有用功、额外功和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1)组织学生分析、讨论、计算;
(2)展示学生解题过程;
(3)总结、评价。

三、板书设计
第3节 机械效率
第1课时 认识机械效率
1.有用功、额外功、总功:
(1)有用功:为达到目的必须要做的功
(2)额外功:我们不需要但是又不得不做的功
(3)总功:有用功和额外功的总和
W 总=W 有+W 额
2.机械效率:
(1)有用功与总功的比值叫作机械效率
(2)η=W 有W 总
×100%
常用百分数表示,η <1
《机械效率》一节主要讲述有用功、额外功、总功和机械效率等方面的内容。

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功的基本概念,而引入这些物理概念的目的就在于要研究机械做功的问题。

一谈到机械做功就不得不谈到机械效率的问题,所以这节课将更多地与我们的实际生活相联系。

在上课时注重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让学生通过学习,明确机械的使用就是为了代替人力做功,鼓励学生认真了解和认识身边的机械,而且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自己动手探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第2课时杠杆的类别与应用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杠杆种类及三种杠杆的特点;能从常见工具和简单机械中识别出杠杆并能进行分类。

2.知道杠杆的平衡条件。

3.会画力臂;能用杠杆平衡条件进行计算。

过程与方法
1.经历绘制杠杆示意图的过程,体会科学抽象的方法。

2.练习使用杠杆,体会杠杆的作用,提高观察力、抽象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关心生活、生产和自然现象中杠杆的使用,体验科学源自生活,提高对生活的关注和对科学的学习兴趣。

2.乐于在周围生活中发现和分析各种杠杆,具有利用杠杆方便自己工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
杠杆种类及特点,杠杆平衡条件的应用。

教学难点
画力臂,识别杠杆。

教具准备
筷子、镊子、多媒体课件等。

一、情景引入
我们先来听一个小故事:“只要您让我有一个地方站着,我就可以把地球推动起来。

”古希腊物理学家阿基米德对国王说。

“哈哈!你太会吹牛了!”国王大笑着说,“你先给我推动一样东西看看,看你讲的话怎么样!”当时,国王造了一只很大的船,可是没有办法推到水里去。

即使把全城的人都集合起来,恐怕也不能推动。

国王对阿基米德说:“那么,就
请你来帮忙吧,把这条船推动到水里去吧,我的吹牛家!”阿基米德满口答应。

他精心设计了一套复杂的杠杆和滑轮组合成的机械,末端留了一条拉绳,然后请国王来看表演。

这一天,海边人山人海。

那艘大船,长十几丈,高几层楼,确实是一个庞然大物。

阿基米德将那一条小绳交给了国王,说:“请你拉一下吧,一切就都解决了。

”国王半信半疑,手里拿着绳子,先看了看,然后轻轻一拉,奇迹出现了:大船移动起来,渐渐地向海里滑去,就像变魔术一样。

国王瞪大了眼睛,张着嘴半天才说:“这,这是怎么回事,莫非有上帝在相助?”顿时,岸上爆发出一阵欢呼声。

在这个小故事里,聪明的阿基米德巧妙地运用了杠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杠杆的应用。

二、新课教学
探究点:杠杆的类别及应用
多媒体展示:跷跷板。

从幼儿园放学后的小明、小伟和大勇正在玩跷跷板,他们三人一起站在跷跷板上,站在同一边的小明、小伟一下子将大勇翘了起来,大勇怎样才能将他们两人翘起来呢?
大勇迅速滑向跷跷板的外端,也就是增加大勇的重力的力臂,这样大勇一个人就可以将他们两个人翘起来。

对于大勇来说跷跷板这时候就是一个省力杠杆。

那么小明、小伟怎样才能将大勇再次翘起来?坐在哪里才能使跷跷板平衡?他们可以像大勇一样,通过增加力臂的方法,滑向跷跷板的外端;还可以再加上一个人,通过三个人的力量将大勇翘起来。

这时对于他们三人来说,跷跷板就是一个费力杠杆。

通过上面的动画可知,杠杆可以分为省力杠杆、费力杠杆,另外还有一种等臂杠杆。

下面请同学通过列举事例或实验说明日常生活中一些杠杆的作用,并加以区分。

1.省力杠杆
多媒体展示:压水机的手柄杠杆示意图。

请同学们根据杠杆示意图发现它有什么特点?再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判断一下。

归纳总结:省力杠杆:动力臂大于阻力臂,动力小于阻力,省力但费距离。

请同学们回答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省力杠杆?
多媒体展示省力杠杆如:铡刀(图甲)、瓶盖起子(图乙)、独轮车(图丙)。

2.费力杠杆
多媒体展示:铁锹挖土。

请同学们根据杠杆示意图发现它们有什么特点?再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判断一下。

归纳总结:费力杠杆:动力臂小于阻力臂,动力大于阻力,费力但省距离。

请同学们回答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费力杠杆?
展示费力杠杆,如筷子、镊子等。

筷子简介:筷子,被外国人誉为“东方的文明”。

它的使用,标志着中华民族文明的进步。

美国哈佛大学一位人类学家认为,中国最古老的筷子的出现,大约是在公元前1200多年以前,比西方人使用刀叉要早几百年。

3.等臂杠杆
多媒体展示:天平。

特点:动力臂等于阻力臂,动力等于阻力。

等臂杠杆最重要的应用是天平,天平是支点在中间的等臂杠杆。

多媒体展示:人体内有许多骨骼、关节构成的杠杆。

教师结合一些具体的动作(例如举、拿、抬、踢等)来讲解这些杠杆是如何工作的。

三、板书设计
第1节杠杆
第2课时杠杆的类别与应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领悟到杠杆的理论知识来源于实践,反过来又指导实践;并且让他们知道杠杆在我国古代就有了许多巧妙应用,大约在三千多年前就有用来捣谷的舂,用来井上汲水的桔槔,还有能够做精确称量的天平和杆秤。

这些在古书《墨经》中就有相关记载,同学们应该为祖国悠久的文化历史感到自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