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教学中人性美的探究
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人性之美
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人性之美中国古代文学以其独特的风貌和丰富的内涵吸引着世人的目光,其中人性之美更是成为了古代文学的一大特点。
在古代文学作品中,人性之美不仅是作者对人性价值的探讨和颂扬,也是对中国传统文化和道德观念的体现。
本文将就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人性之美进行详细探讨。
一、古代文学——人性之美的天然载体中国古代文学的历史悠久,文学作品流传至今,成为了人们了解古代社会风貌和思想观念的重要途径。
在这些作品中,我们能够看到古代人性之美的真实写照。
首先,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描绘了丰富多样的人物形象,展示了人们的善良、智慧和勇敢。
例如《红楼梦》中的贾宝玉、林黛玉等人物,他们勇于追求自己的幸福,对待亲情、友情和爱情持有真挚的情感。
在《西游记》中,孙悟空身怀绝技,无所不能,他以其豪爽的个性和善良的心灵,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经典形象。
其次,古代文学作品中常常通过描写人物的遭遇和奋斗,展现了人性之美的独特魅力。
《水浒传》以宋江等梁山好汉为主要人物,通过他们群策群力、互相帮助的故事情节,彰显了人性中的正直、勇敢和善良。
这些形象让人感受到了人性力量的无穷能量,也启发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最后,中国古代文学中的散文和诗词也表现出浓厚的人性之美。
唐诗宋词中的意境优美,语言婉转,诗人对自然和人生的真挚感悟赋予了作品深刻而动人的情感。
这些诗词既抒发了诗人个人的情感与愿景,也反映了古代文人士人性追求与人生理想。
二、中国古代文学中人性之美的意义人性之美在古代文学中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但它们都体现出了中国传统文化和道德观念的特点。
首先,人性之美让人产生共鸣,并激发人们的正面情感。
古代文学作品中那些善良、勇敢、聪明才智的形象给人以正能量,让人感到温暖和安慰。
这些形象激励着人们追求更好的自己,努力拥抱美好的人性。
其次,人性之美还传递了积极的道德理念和价值观念。
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人物形象常常代表着一种美德或者道德规范,例如孝顺、忠诚、友善等。
浅谈古诗词教学中的美学教育
浅谈古诗词教学中的美学教育十八里镇初级中学孙健峰语文,作为素质教育的一门主要学科,除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培养外,还应该利用它得天独厚的优势,对学生更行审美教育。
一、古诗词教学中的美育因素审美教育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的重要渠道。
语文教育中的美育应渗透于语文教育的全过程。
它必须通过语言文字的教学对学生进行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等方面的教育,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净化他们的心灵,陶冶他们的情操,激发他们热爱生活的热情。
这对青少年学生的成长实在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语文教材中的许多古诗词,都是千古传诵的名篇,是高度思想性和完美艺术结合。
其本身就是一种美的化身,美的体现。
古诗词由于其本身的特点,它在陶冶人们的情操,美化人们的心灵,培养审美情趣方面,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
普希金说,诗人“用诗词把人心照亮”唤起人们的“善良的情感”。
雪莱说:“诗人的想像和热情启发人类向善,所以一首好诗词都与卑鄙的情感不相容。
”我国古诗词言简意赅,充满了诗情画意的美感,更具有艺术魅力,深受学生的喜爱。
二、古诗词教学中的美育内容古诗词教学中的美育内容是极其丰富的。
只要教师结合教材恰当加以点拨、讲解,就会给学生一双发现美的眼睛,激起其对传统文化的喜爱,达到净化心灵、陶冶情操的目的。
在古诗词中,有长江的雄浑——“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黄河的壮丽——“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洞庭湖的壮阔“衔远山,吞长江,浩浩荡荡,横无际涯”;也有“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细腻;“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的田园乡村的恬静;更有那春的妩媚“日出江花红似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夏的绚丽“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冬的宁静“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其自然美的魅力真是无处不在。
古诗词中的自然美无处不入画,无处没有美,读这样的诗词,怎能不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趣呢?学生又怎么会不去发现生活中的美、捕捉生活中的美呢?不仅如此,古诗词中的社会美、艺术美也无时无刻不在打动着每一位读者的心。
小学古诗词教学中实施美育教育,升华学生的人格
小学古诗词教学中实施美育教育,升华学生的人格古诗词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是中华文化的一朵奇葩。
通过古诗词的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对中华文化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塑造学生的优美人格。
在小学古诗词教学中实施美育教育,不仅可以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更可以在诗词中寻找美的熏陶和内心的陶冶,提升学生的情感修养和审美情趣,从而达到升华学生的人格的目的。
小学古诗词教学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
古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它不仅是语言文字的艺术表达,更是中国文化的精髓。
通过学习古诗词,学生可以了解古人的思想和情感,感受古人的生活和情境,领略古人的情怀和境界。
比如《静夜思》这首古诗表达出了李白对故乡的思念之情,通过这首诗的教学,学生可以了解到李白对故乡的眷恋之情,了解到古人对家国情怀的表达,从而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这种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可以让学生树立正确的文化自信心,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
小学古诗词教学可以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古诗词作为中国文化的瑰宝,其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艺术价值。
通过学习古诗词,学生可以接触到优美的语言和深刻的思想,感受到美的力量和人文的魅力。
比如《将进酒》这首古诗以雄浑的气势,豪放的情感,激昂的节奏,描绘出了李白豪迈奔放的形象和不屈不挠的气节,通过这首诗的教学,可以让学生感受到这种豪放的情感和不屈的气节,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这种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可以让学生更加善于欣赏和理解美,更加善于感悟和体味人生,从而提升学生的情感修养和文化修养。
小学古诗词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
古诗词以其感情真挚、意境优美、表达含蓄,对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有很好的熏陶作用。
通过学习古诗词,学生可以感受到古人的情感,领悟到诗词背后的情感寓意,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情感表达能力。
小学古诗词教学中实施美育教育,升华学生的人格
小学古诗词教学中实施美育教育,升华学生的人格
古诗词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它不仅是一种文学表达形式,更是一种具有深厚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的艺术形态。
在小学古诗词教学中,实施美育教育能够升华学生的人格,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和情感情操,使他们在欣赏古诗词的意识到美的重要性,并将其融入到自己的成长过程中。
实施美育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情感情操。
古诗词往往表达着作者内心的情感,对于学生来说,通过古诗词的学习可以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表达自己的情感。
通过分析古诗词的语言、节奏和意象,可以引导学生感受其中蕴含的情感,从而培养起学生对于表达情感的能力。
古诗词中丰富的情感体验也能够激发学生内心的感悟和思考,让他们更加主动地去关注和体验生活中的情感,从而提高他们的情感情操。
实施美育教育能够塑造学生的人格。
古诗词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代表着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和价值观念。
通过学习古诗词,可以让学生接触到传统文化中丰富的人生智慧和价值观念,激发和塑造他们的人格。
比如《登鹳雀楼》中的“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表达了对自然美的赞美和对平凡生活的热爱;《边城》中的“为官当堂依青竹,饮酒悠悠数白头”,表达了对人生经历的淡然和对生命的珍惜。
通过这些古诗词的学习与欣赏,学生不仅能够感受到美的力量,也能够受到美的塑造和熏陶,逐渐形成积极向上、乐观奋进的人格。
实施美育教育对于小学古诗词教学来说是十分必要的。
通过美育教育,我们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他们的情感情操,同时也能够塑造和升华他们的人格。
在小学古诗词教学中实施美育教育,可以让学生在古诗词的海洋中享受美的熏陶,让美国际化教育成为学生人格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古诗词教学中的审美提升与人格塑造
比较教学法,让学生了解它们的共同情感。如 学习杜甫《蜀相》一课时,教师让学生结合杜甫 同期作品《登高》来对比,看到的是杜甫对现实 的无奈,以及报国无门和颠沛流离的苦闷。教 师把诗歌鉴赏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在对比中理 解诗歌的内涵,加深学生对作者思想情感的理 解,进而分析作者表达的积极人生态度,最终形 成完善的人生观,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康成长。
短,也是情 感 距 离 的 再 拉 近,写 出 女 子 对 男 子 心理上 的 接 纳。 正 是 这 样,才 有 了 女 子 “以 尔 车来,以 我 贿 迁 ”的 迫 切 和 果 敢。 然 而 一 旦 婚 变,女子便用“士”来称男方。“士”是男子的通 称。一个“士”字的称呼,说明两个人的心理距 离开始拉 长,感 情 开 始 出 现 裂 痕;这 个 称 谓 也 说明女子对自己曾经热恋的男人已经失望,对 自己苦苦 支 撑 的 婚 姻 已 经 心 力 憔 悴;同 时,这 个称谓也把女子对男子的指责和批判由个体 指向了像氓一样“士贰其行,二三其德”的一类 人,这使诗歌的现实意义得到了升华。从称呼 的变化分析人物情感的转变,看到了中国古代 文化的博大精深。
另外,诗中的“媒”“卜筮”等词语,与古代 婚俗有关;“总 角 ”与 古 代 年 龄 称 谓 有 关,对 这 些古代文化知识的分析有助于学生理解诗中 的人物形象和作品的主旨。
作者单位:江苏省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高级中学(215301)
39
2019·2
文言文教学
者气吞山河的豪情有了深入了解!通过这种 方式让学生感知文字中的诗意和情感,获得感 情熏陶,进 而 内 化 为 自 己 的 品 质,这 是 提 高 学 生审美能力的基础。
第二,学生多元理解是提高审美的方法。 古诗词 是 含 蓄 缠 绵、回 味 无 穷 的,如 果 没 有想象力的积极参与,如何能够体会到古诗词 “意在言外”的美妙之感?在古诗词教学中,丰 富的联想和想象至关重要,进入诗歌的意境要 靠它,充实 作 品 “留 白 ”要 靠 它,这 样 更 容 易 让 学生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如在讲柳永的“今 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这句时,引导 学生想象 相 关 的 情 境,充 分 发 挥 自 己 的 想 象 力,感受诗 歌 作 品 中 的 美 感 要 素,这 样 可 以 为 学生审美能力的发展奠定基础,从而促进学生 审美能力的进一步提升。 第三,审“悲”是提高审美的突破口。 “悲”情经常出现在古诗词中,诗人黯然神 伤、凄凄而泣,或感怀伤己、或怀乡悲国。柳永 的《雨淋铃》写的是肝肠寸断、相见无期的离别 之愁。苏轼的《念奴娇》写的是请缨无路、壮志 难酬的苦 闷 之 情。 李 清 照 的 《声 慢 慢 》则 将 丧 夫孀居之苦和国破家亡之悲缠绕在一起,怎一 个愁字了得!但作者在诗中所描绘的悲情,并 非是消极 抱 怨,而 是 自 我 鼓 舞 的 抒 志,面 对 困 境、失意,不愿屈服,蓄力再博。我们要正确理 解“悲”这种审美内涵,让学生体验比苦难还要 坚强的灵 魂,体 验 与 困 难 抗 争 的 勇 气,激 发 学 生振作精神,提升自己的人格高度。 二、古诗词教学中的人格塑造 学生的人格教育是一个长时间的内化过 程,而审美 情 感 是 实 施 人 格 教 育 的 基 础,学 生 通过发展 自 己 的 审 美 能 力,通 过 深 入 理 解 领 悟,逐渐内 化 诗 歌 中 的 正 面 内 容,形 成 自 己 健 康人格的一部分,在审美中正确认识人生和社 会,并且在领悟中把握做人的道理和真谛。 第一,用情感相似的诗歌实施人格教育。 教师可以寻找情感相近的诗歌作品,引入
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中的美育探索
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中的美育探索古诗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朵奇葩。
古代的贤达之士用诗歌的形式,将他们对人生的体验和情感流传下来。
通过对古诗的学习,我们可以体会到古人的喜怒哀乐;可以品味他们跌宕起伏的人生;可以欣赏到属于他们那个时代所特有的美。
小学生对于古诗的含义、美感和韵律具有独特的认识,稍加引导就能取得非常好的学习效果。
一、引导学生通过古诗朗读欣赏古诗的语言美在小学语文课本中所选用的古诗多是五言诗或者是七言绝句。
古诗字数较少,篇幅较短,但每首古诗都独具语言魅力。
这种语言魅力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古诗语言形式上排列整齐,具有一种整齐美的效果。
2.在古诗的语言应用方面,多讲究押韵和对仗。
古诗词的语言有着严格的声调排列准则,每一句话的最后一个字都遵循押韵规则,因此古诗读起来抑扬顿挫,极富旋律美和整齐美的效果。
因此,在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方式体会到这种韵律美和整齐美。
通过引导学生朗读,使学生感受到古诗语言的韵味与魅力。
引导学生在朗读的基础上,理解体味古诗语言背后的含义,体味古诗语言中蕴含的感情。
3.古诗语言讲解练字,有些字用得非常生动和贴切,能够传达出整首诗的情志,这就是所谓的字眼。
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古诗中的一些言简意赅、言近旨远的字进行分析研究,使学生深入体会到古诗的语言魅力。
二、引导学生体味分析,品味古诗的色彩美、图画美我国的古典诗歌都具有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特点,几乎每首诗歌都是一幅美丽的图画。
诗人是用语言作为调色板,为读者呈现出来一幅幅绚丽多彩的图画。
因此,在古诗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古诗,通过对比分析,使学生感知到古诗的色彩美与图画美。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选择一些富有色彩美和画面美的诗歌,使学生通过朗读品味、体味诗歌的魅力。
如,可以引导学生欣赏品味白居易的《暮江吟》,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等,引导学生直观地感受诗歌中的美学色彩,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使学生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出诗歌的画面。
古诗文教学中的“三美”
古诗文教学中的“三美”康志国刘静素质教育主要以培养学生能力为最终目的,古诗文教学中,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即通过对古诗文中的形象美、音乐美、情感美的感觉与体验,来理解古诗文的主旨,感悟其意境。
一、形象美。
古代诗人将“诗中有画”作为艺术追求,许多大诗人简直就是技艺高超的画家和摄影师,他们用精炼的语言塑造了一幅幅美丽生动的形象,其中有巧妙的构思,有绚丽的色彩,有生动多变的形态……在古诗文教学中,教师就要引导学生感知其形象美,使其身临其境,真正达到物我双全、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从而引起学生的审美情趣,主动去感受古诗文的艺术魅力。
教师就是学生走进这艺术氛围的向导。
在《石壕吏》一文中,作者用寥寥数笔,淋漓尽致地刻画了几幅生动逼真的形象。
文中通过吏“一何怒”、妇“一何苦”的鲜明对比,一个暴、蛮、悍的差吏形象跃然纸上,同时也看到一位凄苦、无耐的老妇人:“出入无完裙”让读者看到了一个衣不蔽体、食不裹腹、忍饥挨饿的农村妇女;“独与老翁别”一个孤苦伶仃、无衣无助的老翁出现在读者面前。
同学们通过对文中形象的理解,不难发现“安史之乱”给人民带来的深重苦难,同时也看到了当时社会的黑暗,流露出诗人对人民苦难无限的同情和关注。
古诗文成功地塑造了一些典型形象,同学们深入理解,透彻分析,如此来进一步透晰全文。
二、音乐美“诗歌讲节奏,讲音调的和谐,要求下字如珠落玉盘,流转自如;读起来铿锵有力,顿挫有致”。
如刘禹锡《陋室铭》一文,句式整齐,对仗工巧,节奏分明,音韵谐美,而又变化有致,不拘一格,读起来抑扬顿挫,毫无呆板之感,表现了一种整齐美与错综美相结合的和谐美、音乐美。
除末句外,都在偶句压韵,其韵脚为:名、灵、馨、青、丁、经、形、亭,同是骈句,有对偶句,有排比句,又有四言、五言、六言之分。
结尾一句虽不是骈句,但给人一语千钧的突兀语感。
从而很好地突出文章的主旨,教学时,要让学生反复阅读,在阅读中细细体味这种外在和内在的韵律之美。
三、情感美王国维是《人间词语》中说:“境非独谓景物也。
小学古诗词教学中实施美育教育,升华学生的人格
小学古诗词教学中实施美育教育,升华学生的人格古诗词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承载着民族的情感、智慧和审美情趣。
古诗词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古诗词教学,可以让学生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实施美育教育,升华学生的人格。
古诗词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古诗词以其细腻的情感、优美的形式、深刻的内涵吸引着人们的目光。
通过学习古诗词,学生可以领略到古人的情感和智慧,感受到古诗词中蕴含的精神世界和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美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古诗词的艺术特点,引导学生欣赏古诗词的音韵美、形象美,感受其中的意境和情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升他们的艺术修养。
古诗词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情感表达能力。
古诗词以情感为纽带,表达了古人对生活、对美好的向往和感悟。
学生通过学习古诗词,可以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深刻情感,体验到其中的情感共鸣。
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情感体验和情感表达,让学生在理解古诗词的基础上,通过朗诵、演讲、写作等形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感悟,使学生的情感得到发泄和宣泄,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情感表达能力,增强学生的情感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古诗词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情操。
古诗词是中国文化的瑰宝,蕴含着深厚的人文精神和民族情感。
通过学习古诗词,可以让学生了解并感悟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和文化自信。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古诗词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体会其中包含的传统道德观念、人生哲理和审美观念,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情操,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而且,古诗词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古诗词以其丰富的想象、奇特的意境激发着人们的想象力。
在古诗词教学中,可以鼓励学生通过诗歌、绘画等形式,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创作自己的古诗词作品,让学生在创作中感受到内心的力量和情感的升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拓展学生的艺术天地,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
诗词中的人性探索与人生思考
诗词中的人性探索与人生思考诗词源远流长,自古以来一直是人们表达内心情感、探索人性的重要媒介。
在这些优美的文字背后,蕴藏着人们对于自身存在、人生意义的深刻思考。
通过诗词中的人性探索,我们不仅可以了解古人的心境,也可以启迪自己的人生思考。
人性是永恒的话题,同时也是复杂的。
古代诗词中反映了不同人性特质与面貌的形象,给我们提供了深入思考的角度。
有的诗歌表达了人性中的善良和慈悲,如杜甫的《月夜忆舍弟》中写道:“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这首诗表达了杜甫对战乱时期的思念之情,展现出他内心深处的同情和感伤。
另一些诗词则通过揭示人性的阴暗面来促使人们深思。
例如李白的《长干行》中暗示了人性的荒诞和虚无:“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这首诗描绘了激情与追求的无常,提醒了读者对于人生价值的思考。
诗词作品中对于人性的探索,同时也对于人生意义提出了值得深思的问题。
在苏轼的《赤壁赋》中,他描写了三国时期的英雄豪情,通过对于人性的独立思考,他探讨了个体在历史背景下的存在意义:“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这两句表达了个体在历史变迁中的微小和渺茫,引发了人们对于自我意义和命运的思考。
正所谓“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诗词中的人性探索和人生思考是人们内心的一片净土。
通过阅读这些作品,我们能够了解古人对于人性的思考,同时也可以启示自身对于人生意义的思索。
除了传统的古代诗词,当代的文学作品同样对于人性和人生思考进行了深入的探索。
例如鲁迅的《狂人日记》通过主人公的内心独白,对于封建社会的人性问题进行了犀利的揭示。
他指出:“我绝不是故态复萌,我是再世了的秦始皇。
”通过对比主人公与春秋战国时期的背景,他对于人性中的腐朽和权力的执着表达了深刻思考。
总的来说,诗词中的人性探索与人生思考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
诗词中的人性揭示
诗词中的人性揭示诗词是一种美丽的艺术形式,其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性揭示。
每一首好的诗词都能够深入人心,不仅仅是因为其美丽的形象和动人的音韵,更因为它们揭示了人性的种种情感和思考。
首先,诗词中的人性揭示常常表现为对于人类情感的深刻洞察。
古人悲欢离合,喜怒哀乐,都通过诗词得以抒发。
例如,李白的《静夜思》中写到“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这时作者正身处他乡,对于远离家园的思念借助诗词表达出来。
这首诗短小精悍,却触动了无数人的心弦,使人们对于人物内心的感受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其次,在诗词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对于人性的独特理解。
有些诗人通过自然景观来揭示人性,诗中的风景成为了对于人性情感的投射。
例如,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中将寒冷的冬天与自己内心的孤寂相映成趣,以此来表达他对于现实生活的厌倦和对于人际关系的无奈。
这种通过景物来表达人性情感的方式,使得诗词能够更具有共鸣力,也更具有思考的深度。
另外,诗词中也展现出人性的善良和高尚。
有些诗人通过描写英雄人物来展现人性的美好一面。
在《木兰诗》中,木兰为了替父从军,舍弃了女儿身份,秉持着对家庭和国家的责任感,展现出了个人勇敢、坚定的人性。
这种对于英雄人物的赞美,实际上也是对于人性善良的赞美,让人们对于自己内心中的可能性有了更深层次的思考。
最后,诗词中也揭示出人性的弱点和缺陷。
有时候,诗人用残酷的现实和丑陋的情景来表达对于人性的失望和痛心。
例如,在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中揭示了人性的贪婪和虚伪,以及对于道德失范的愤怒。
这种揭示人性弱点的方式,不仅仅是对于现实的批判,更是对于人性内在悖逆和矛盾的思考,让读者感受到人性的复杂性和脆弱性。
总的来说,诗词中的人性揭示是多方面的,既有对于情感的剖析,也有对于人性精神的赞美和思考,更有对于人性缺陷的揭示和对于现实社会的批判。
诗词以其典雅的艺术形式和深刻的内涵,让我们对于人性有了更加全面和多角度的认识。
希望今后能够阅读更多的优秀诗词作品,从中不断发现人性的美妙和矛盾。
小学古诗词教学中实施美育教育,升华学生的人格
小学古诗词教学中实施美育教育,升华学生的人格在小学古诗词教学中实施美育教育,可以有效地升华学生的人格。
通过引导学生欣赏古代文学作品,培养审美情趣和美好品质,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和人文修养。
以下是一些实施美育教育的方法和措施。
引导学生感悟古诗词中的情感和思想内涵。
古诗词作为文学艺术的瑰宝,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和深邃的思想。
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一起品味诗句中的美丽意象、优美节奏和婉约情感,通过诗词中所表达的情感和意义,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和情商,并引导学生思考诗句背后的深刻哲理。
在学习《静夜思》这首诗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体会到“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的诗意美,引导学生感受作者的孤独清冷之情,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的感悟和审美能力。
通过学习古诗词的演唱和朗诵,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表演能力。
古诗词中的音韵和节奏往往具有独特的美感,可以通过演唱和朗诵来展现出来。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习古代诗词的曲调和韵律,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把握古诗词的演唱技巧,培养学生的音乐表演能力和自信心。
学生可以通过演唱和朗诵,表达自己对古诗词的情感和理解,体验到音乐带来的美妙和快乐。
通过创作和赏析古诗词的绘画作品,培养学生的美术素养和创新能力。
古诗词中的意境和图像往往给人以美的感受和想象空间。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绘画来表达自己对古诗词意境的理解和感受,培养学生的美术创造力和表现力。
学生可以用画笔描绘出诗中情感、景色和意象,通过绘画作品来展示古诗词的美丽和魅力。
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欣赏经典的古代绘画作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欣赏水平,提高他们对美的理解和欣赏的能力。
小学古诗词教学中实施美育教育,可以从多个方面提升学生的人格。
通过欣赏古诗词中的情感和思想内涵,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和思考能力;通过音乐演唱和朗诵,培养学生的音乐表演能力和自信心;通过绘画创作和赏析,培养学生的美术素养和创造能力;通过舞蹈和戏剧表演,培养学生的舞蹈和表演艺术能力。
小学生如何在古诗中感受人性的美好
小学生如何在古诗中感受人性的美好古诗,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蕴含着丰富的人生智慧和人性的美好。
对于小学生来说,通过学习古诗,不仅能够提高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还能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人性的美好,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那么,小学生应该如何在古诗中感受人性的美好呢?首先,要理解古诗的背景和作者的经历。
每一首古诗都有其创作的背景和作者独特的经历,这些因素都会影响诗歌所表达的情感和主题。
比如,李白的《静夜思》,创作于他远离家乡、漂泊在外之时,诗中“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表达了对家乡的深深思念之情,这种思乡之情体现了人性中对亲情、对家乡的眷恋和热爱。
再如,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写于他晚年贫困潦倒之际,却仍心系天下苍生,发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呼喊,展现了他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怀。
当小学生了解了这些背景和经历,就能更好地理解诗人的情感,从而感受到人性中的善良、关怀和担当。
其次,要细细品味古诗中的意象和意境。
古诗常常通过意象来表达情感和思想,比如明月、梅花、杨柳等。
以明月为例,它在古诗中常常象征着团圆、思念和美好的向往。
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借助明月表达了对亲人的美好祝愿和对人间团圆的期待。
小学生在学习古诗时,要学会分析这些意象所蕴含的意义,从而走进古诗所营造的意境之中,感受其中的美好情感。
再者,要注重朗读和背诵。
朗读和背诵是学习古诗的重要方法,通过反复朗读和背诵,能够更好地体会古诗的韵律之美和情感之深。
在朗读的过程中,要注意语调的抑扬顿挫、节奏的快慢变化,感受古诗的韵味。
当一首古诗深深地印在脑海中时,小学生会在不经意间想起,进而更加深入地理解其中的人性美好。
同时,要引导小学生进行思考和联想。
读完一首古诗后,可以让他们想一想自己在生活中有没有类似的感受,或者有没有遇到过体现同样美好人性的事情。
比如,读了孟郊的《游子吟》“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可以让孩子们回忆父母对自己的关爱,从而更加懂得感恩。
小学生如何在古诗中感受人性的美好
小学生如何在古诗中感受人性的美好古诗,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璀璨明珠,它们不仅有着优美的语言、独特的韵律,还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人生哲理。
对于小学生来说,通过阅读古诗,能够感受到人性的美好,培养良好的品德和价值观。
那么,小学生应该如何在古诗中去感受这份美好呢?首先,小学生要学会理解古诗的意思。
由于古诗的语言较为凝练,与现代白话文有所不同,因此在理解上可能会存在一定的难度。
这时候,老师和家长可以帮助孩子们借助注释、译文以及相关的故事背景资料,让孩子们了解古诗所表达的基本内容。
比如,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首诗语言简洁明了,孩子们通过了解,可以知道这是诗人在寂静的月夜思念家乡的情感表达。
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孩子们要去感受诗人所传递的情感。
古诗中蕴含着各种各样的情感,有思乡之情、爱国之情、友爱之情等等。
例如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诗人独自一人在他乡,每逢重阳节就格外思念亲人,这种对亲人的深深牵挂和思念之情,能让孩子们体会到亲情的珍贵和温暖。
同时,古诗中还描绘了许多美好的人物形象。
这些人物有的善良、有的勇敢、有的正直。
比如王昌龄的《出塞》:“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诗中提到的“飞将”李广,就是一位英勇善战、保卫国家的英雄形象。
通过对这些人物形象的了解,孩子们可以从他们身上学到勇敢、正义等优秀品质。
小学生还可以从古诗所描绘的场景中感受人性的美好。
很多古诗都会描绘美丽的自然风光、和谐的社会场景等。
像孟浩然的《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和谐的田园生活画面,展现了人与人之间真挚的友情和淳朴的民风。
此外,反复诵读古诗也是感受人性美好的重要方式。
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孩子们能够更好地体会古诗的韵律之美和情感之深。
诗词中的灵魂与人性意境探究
诗词中的灵魂与人性意境探究诗词是中华文化瑰宝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简练的语言、深刻的意境和富有感情的表达,展现出灵魂与人性的美妙融合。
诗词的灵魂和人性意境是诗人们通过文字表达内心感受、展现情感世界的重要方式。
本文将探究诗词作品中的灵魂与人性意境,以进一步理解中国古典文化的精髓和诗词艺术的辐射力。
首先,诗词作品中的灵魂体现在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上。
诗词以其独特的韵律、押韵和格律等形式,展现出一种无形的艺术力量。
例如,杜甫的《春望》中写道:“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这首诗通过押韵和平仄的巧妙运用,使读者能够感受到作者内心的无尽哀愁和对国家沉浸在亡国之痛的深切思念之情。
这种独特的诗词形式,使得诗词作品超越了平凡的文字表达,给人以灵魂的共鸣。
其次,诗词作品中的灵魂还体现在其深邃的主题和内涵上。
诗词作品往往通过对自然、人生、爱情等话题的卓越描绘,传达出诗人们独特的情感与思考。
例如,苏轼的《水调歌头》中写道:“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这句简短而精致的诗句,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无奈和对天地间无尽的疑问。
诗词作品以其独特的主题和内涵,引导读者进入诗人的情感世界,引发灵魂的共鸣。
最后,诗词作品中的人性意境体现出人类内心世界的纯真和美好。
诗词作品常常以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理想的追求为主题,展现出人性中美丽的一面。
例如,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中写道:“而今年欲自由,脱胎换骨生天子。
”这首词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美好向往和对个人奋斗的坚定信念。
人性意境在诗词作品中充分体现,使读者能够感受到一种纯真和向往的情感,激发内心的美好和追求。
综上所述,诗词作品中的灵魂与人性意境表现在其独特的艺术形式、深邃的主题和内涵,以及人性中美好的一面。
这些诗词之美不仅展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同时也启迪了当代人们内心深处的情感和思考。
通过进一步探究诗词中的灵魂和人性意境,我们不仅能更好地理解古代文化的精髓,还能体验到诗词所带来的独特艺术魅力。
小学生如何在古诗中感受人性的崇高
小学生如何在古诗中感受人性的崇高对于小学生来说,古诗就像是一扇通往古代世界的神秘窗户,透过它,不仅能领略到优美的语言和动人的意境,还能感受到人性的崇高。
那么,小学生要如何才能在古诗中体会到这种崇高呢?首先,要理解古诗的背景和作者的经历。
每一首古诗都诞生于特定的时代和环境,作者在创作时往往融入了自己的情感和价值观。
比如,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时期,他的诗作中充满了对百姓疾苦的同情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小学生在学习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时,如果了解到杜甫自己身处困境,却还心系天下寒士,希望能有“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就能够深刻地感受到他那种博大的胸怀和崇高的人道主义精神。
其次,要仔细品味古诗中的意象和意境。
意象是古诗中用来寄托作者情感的具体事物,而意境则是由这些意象共同营造出的一种氛围和情境。
例如,王维的《山居秋暝》中,“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通过明月、青松、清泉等意象,营造出了一种宁静、清幽的意境,让人感受到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追求。
这种对美好事物的热爱和追求,也是人性中崇高的一面。
再者,通过朗读来感受古诗的韵律和节奏。
古诗往往有着独特的韵律和节奏,朗读时能够体会到语言的音乐美。
当小学生大声朗读李白的《将进酒》时,“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那种豪迈奔放的气势会扑面而来,让人感受到诗人对自身价值的坚定信念和豁达的人生态度,这无疑是一种崇高的人性表现。
此外,要学会联想和想象。
古诗的语言往往简洁而含蓄,需要小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在脑海中构建出诗人所描绘的画面。
比如读杜牧的《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可以想象自己置身于江南的春天,看到莺歌燕舞、绿树红花、酒旗飘扬的美景,从而更好地理解诗人对江南的赞美之情,以及对生活的热爱。
这种对生活的热爱,就是人性中的崇高之处。
在学习古诗的过程中,老师和家长的引导也非常重要。
老师可以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和讲解,帮助小学生理解古诗的内涵。
小学古诗词教学中实施美育教育,升华学生的人格
小学古诗词教学中实施美育教育,升华学生的人格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植根于人民的日常生活和社会风俗中,充满了感性美和思想深度。
在小学古诗词教学中,实施美育教育不仅有利于学生的文学素养的提升,更重要的是,能够升华学生的人格,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的美好品质和道德情操。
首先,实施美育教育能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古诗词是中国民族文化的杰出代表,它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和优美的诗意,融合了诗歌、音乐、绘画、舞蹈等多种艺术形式,使人对美的感悟更加深刻。
通过指导学生对古诗词进行欣赏、朗诵和创作,能够让学生逐渐理解和感悟古诗词的深刻内涵,提高个人的艺术鉴赏水平。
其次,实施美育教育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感和道德情操。
在古诗词中,有着丰富的情感和人生哲理,如《静夜思》中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些深情的句子,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家乡的思念和对生活的热爱。
同时,古诗词中的高尚情操,如《观书有感》中的“群书何以敌忙忙?唯有读书能快乐。
”等,也可以引导学生塑造良好的心灵,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
最后,实施美育教育能够促进学生的自我认知和个性发展。
古诗词教育可以激发学生内在美的自觉性,引导他们在美的体验中发现自我、认识自我、实现自我。
例如,在《登高》中,杜甫写道:“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这句诗告诉学生只有勇于超越自我,不断追求卓越,才能实现个人的价值和追求生命的意义。
综上所述,实施美育教育对小学古诗词教学是非常必要的。
通过古诗词的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陶冶学生的情感和道德情操,促进学生的自我认知和个性发展,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的教育目的。
何以“诗美”塑“人美”——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审美教育
何以“诗美”塑“人美”——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审美教育摘要:古诗词是传统民族文化的智慧,作为重要的传承载体其所蕴含的美学价值以及欣赏功能比较突出。
在新时代的育人环境下,以美育人逐渐成为重要的教改工作要务。
作为语文教师在落实古诗词教学期间,需遵循“诗美”塑“人美”的战略准则加强诗词的审美教育。
以培育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观,提升整体的审美素养。
下面,主要分析小学古诗词的审美价值,并从文化导入、情景创设、深入鉴赏、拓展迁移、由美进德几个层面就审美教育的实践路径展开分析。
关键词:小学;古诗词;审美教育前言:美育在当前的素质改革背景下所呈现的教育辅助和推进作用比较突出。
加强美育与智育的深度结合,能够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强化审美思维和综合文化素养的建设与提升,以支撑学生的素质品格实现良好的发展。
在小学语文课程中,古诗词是传统文化的重要体现形式,同时所具有的内涵以及审美功能也比较突出。
教师在授课时加强审美教育的深化落实,能够引领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思维,并提升整综合的人文修养。
1.小学古诗词的审美价值分析古诗词作为民族智慧的结晶以及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所呈现的特征和审美特性比较突出。
首先,在形式方面具有一定的特色美[1]。
在古代,大多数的诗词都表现的比较工整,长短句相对比较整齐,且在诗词吟诵的时候能够给人一种朗朗上口的感觉。
其次,诗词的整体意境也比较优美。
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让学生深入的想象、思考一些诗词所描绘的意境和氛围,切实感受是诗人所诠释的情感。
并在大深入联想和思考的过程中与诗人之间建立起良好的情感共鸣,从而吸引小学生的整体学习兴趣。
也能够让其在诗词情景感受的过程中建立良好的思想意识,加深对诗词文化的理解。
同时,在古代诗词中所传递的思想价值观具有一定的积极性和向上性特征。
能够实现学生思想启蒙和价值观的有效塑造,促使其在今后的成长中也能够弘扬诗词中所传递的优秀人生理念和道德观念,真正实现学生的德美智全面培育。
小学古诗词教学中实施美育教育,升华学生的人格
小学古诗词教学中实施美育教育,升华学生的人格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具有浓郁的文化底蕴和深远的历史渊源。
在小学古诗词教学中,实施美育教育,不仅可以广泛传播中华文化,陶冶学生的情操,更可以升华学生的人格,使其具备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
古诗词教学中的美育教育,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品味能力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朗读、赏析古诗词等方式,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意境和美感。
通过对诗歌艺术形式、语言艺术和思想意境等方面的分析,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品味能力。
学生应该从中领悟到美的本质与特点,培养对美的感知和鉴别能力,形成自己独特的审美品味,从而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
二、鼓励学生创造和表现自己的情感古诗词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和情绪,如赞美、思乡、怀旧、哀思等。
让学生在赏析古诗词的同时,感受到诗歌中所表达的情感和情绪,激发他们自己的情感和情绪,鼓励他们积极地表达自己的情感。
比如,可以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感悟和体验,写一篇赋、绝句或词,自由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感受。
通过对诗歌的创作和表现,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体验诗歌的意境和美感,完善自己的内心世界。
三、传承弘扬中华文化,发扬爱国精神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
在古诗词教学中,应该注重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鼓励学生积极传承中华文化。
教师可以通过介绍古代文士的事迹和作品,让学生深入了解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爱国意识。
同时,学生也应该通过学习和赏析古诗词,培养对中华文化的热爱和认同,从而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
四、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古诗词作为文学的一种表现形式,其艺术魅力和意境遥远而神秘。
通过古诗词的学习和赏析,可以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师可以要求学生绘画、讲故事、编曲等方式,表达自己对古诗词的感悟和理解。
通过对诗歌的创作和表现,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和形象地感受和理解诗歌的意境和美感,培养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通过美育教育的实施,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和文化素养,更可以升华学生的人格,使其具备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
从诗情中探究人性 塑造学生的人格
从诗情中探究人性塑造学生的人格摘要《虞书》云“诗言志”,古诗文大多讲修身、为人、治学、交友等方面的道理,因此,学生长期学习对于人格的影响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所以从古诗词的诗情中探究人性应是培养学生的人格的一条重要的途径。
关键词古诗词人性人格从古诗词的诗情中探究人性应是培养学生的人格的一条重要的途径:一:从豪情中塑造自信的人格二:从闲适的情调中塑造放松的人格三:从愁情中塑造善感的人格四:从思考中塑造理性的人格五:从爱国情中塑造奉献的人格六:从友情中塑造善于交往的人格七:从劝勉中塑造进取的人格社会因个体不同的人格存在,形成了丰富多彩的世界。
每个个体又存在着不同面的特点,或刚毅、或柔软、或豪情、或愁绪。
初中生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形成期,因此,注重学生人格的塑造,健全学生的人格,在教学中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虞书》云“诗言志”,古诗文大多讲修身、为人、治学、交友等方面的道理,因此,学生长期学习对于人格的影响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所以从古诗词的诗情中探究人性应是培养学生的人格的一条重要的途径。
一、从豪情中塑造自信的人格诵读古诗词会发现:诗情豪情万丈、气冲云宵有的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那种勇于攀登高峰的意志,那种藐视群雄、征服万难的气概,确实令人折服。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气吞寰宇、胸怀宇宙的胸襟使人赞叹。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张显了豪放派胸中充斥着自信的正气。
挖豪情、树正气,自信的人格在潜移默化中形成。
二、从闲适的情调中塑造放松的人格竞争中积极进取,显示出昂扬的斗志。
胜利者令人敬佩,但失败者总要生活,适时放松,乃是健康的心态,这里提及的放松并不是阿Q的精神胜利的消极。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彭泽县令尚且不做,去“夕露沾我衣”去“结庐在人境”而“心远地自偏”。
我们又有何不能在分数竞争失败时适时放松呢。
“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去“故人庄”饱受自然的馈赠吧。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在徐徐的夜风中放松一下自己的心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勃) 唐 王 城 阙辅 三 秦 , 烟 望 五 津 。 风 与君 离别 意 , 同是 宦 游 人 。 海 内存 知 己, 涯 若 比邻 。 天 无 为 在 歧 路 , 女 共 沾 巾。 儿
养, 高雅 的文化氛 围陶冶 , 优秀的 文化传 统熏染等 。这对提 高学生 语文素养 , 培养高 尚思想情 操 , 具
隐)
大, 表达了游子的感 恩之心 。这是
一
君 问归 期 未 有 期 ,
巴 山夜 雨 涨秋 池 。
篇 充满 淳真感情 的诗作。
其 二 : 九 月 九 日忆 山 东 兄 《
及 ” 好就好在 不用 比喻 而用 比物 ,
手 法 ,变 无 形 的情 谊 为 生 动 的 形
何 当共剪西窗烛,
水, 而情感 交 流 , 如 比邻 一 样 , 就 不要 因为离别就 为儿女之情 流泪 伤心。挚友情深 , 自然流露 。而诗 人在激 昂豪迈 中唱出的 “ 内存 海 知己, 天涯 若 比邻 ” 旋律 , 化惜 别 为勉励 ,改无奈作有 为 ,意气 高
远 , 愧为千古名句。 不 3纯 真 的爱 情 . 爱 情 的纯 真 程 度 可 以说 是 衡
这 首留别诗前 半叙 事 ,先写 要 离 去 者 , 写 送 行 者 , 示 一 幅 继 展
离 别 的 画 面 。 临行 村 人 踏 地 为 节
量人性 的尺度 。因此 , 爱情才成 了 诗歌永恒 的主题之一 。因为爱 情 与人类共存 , 与诗歌共存 , 与人 性
之 美共 存 。
拍 ,前 来送行 ,忽 闻”似出乎意 “ 外, 也显 出人缘好 。诗的后半是抒 情, 潭水 深千尺 , 水深情 深 自然联
有 重 要作 用 。 就 大 的题 材 范 围 讲 ,诗 人 在
处 异乡 , 而诗人遥 想的却是 : 在 远 故 乡的兄弟今 天登高 时 ,身上都 佩 上 了茱萸 ,却发现少 了一位 兄 弟, 好像 遗憾 的人 不是 自己 , 反倒 是 兄弟们感 到佳节未能 完全 团聚 的缺憾 。这就 曲折有致 ,出乎 常
却 话 巴 山夜 雨 时 。
弟》 唐 ・ ( 王维 )
独 在 异 乡为 异客 , 每 逢佳 节倍 思 亲 。 遥 知 兄 弟登 高处 , 遍插 茱 萸少 一人 。
象 ,空灵而有余 味 ,自然 而又情
真, 深为后人赞赏 。“ 桃花潭水 ” 就 成 为 人 们 抒 写 友 人 别 情 的 常 用
语。
这是李商 隐身居遥 远异 乡巴 蜀 ,写给在长 安妻子 的抒 情七 言 绝句 , 表达了对妻 子的挚爱 。诗的 首句写思 念 , 句写寂寞 ( 二 秋风 秋
其 二 : 送杜 少府 之 任蜀 州 》 《
学 教 育
雨 愁 煞 人 ) 是 现 实 之 情 景 ; 三 , 第
其二 :满江红 ・ 《 写怀》 宋 ・ ( 岳
情 , 亲 之情 跃 然 纸 上 。 思 2真 挚 的 友情 .
古代许多送别诗 , 大都表现 r
“ 然 销 魂 ” 情 , 本 诗 虽 表 现 黯 之 而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依依惜 别 , 不作悲 酸伤感之语 。 但
作 者 在 临 别 劝 慰 友 人 ,只 要 彼 此 了解 ,心 心 相 连 ,虽 远 隔 千 山 万
以下几 个方面是最 能倾注全 部感 情并 且充分体 现其人性之美的 : 1 . 的亲情 深挚 其一 :游 子吟》 ( ・ 《 唐 孟郊)
慈 母 手 中线 , 子 身 上 衣 。 游 临行密密缝, 恐迟迟归。 意 谁言寸草心, 得三春晖。 报 这 首 诗 前 二 句 共 有 两 个 意 象 :线 ” “ ” 二 、 句 写 两种 状 “ 、衣 ; 四
I) 兰 I
白)
日照香 炉 生 紫烟 ,
句 写剪 烛花 ( 明 时间 长 )第 四 表 , 句 写夜 话 ( 别 的情 怀 ) 是想 象 离 ,
之情景 。
怒 发 冲 冠 ,凭 栏 处 , 潇 潇 雨 歇 。抬 望 眼 , 仰天 长 啸 , 怀 激 烈 。 壮 三 十 功 名 尘 与 土 , 八 千 里 路 云 和
系 起 来 , 人 的情 谊 更 有 多 深 呢 。 友 “ 及汪 伦送 我情 ” 就 妙在 “ 不 妙 不
心 )“ , 二春晖 ” 母亲恩情 ) ( ,以孝 心之渺 小 与母 爱博 大形 成 对 比 、
衬 托 。这 首 诗 写 出母 爱 的温 暖 、 博
其一 : 夜 雨寄 北》 唐 ・ 商 《 ( 李
其一 :赠汪伦》 唐 ・ 白) 《 ( 李
李 白乘舟将欲行 ,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 花 潭水 深 千 尺 ,
不及 汪伦 送 我 情 。
态 : 亲动作 : 密密缝 ” 母亲 心 母 “ , 理 :意 恐 ” 迟 迟 归 ” 五 、 句 : “ “ ; 六 用
了 两 个 比 喻 : 寸 草 心 ” 游 子 孝 “ (
古诗词 中的人 性美 ,是诗人 在其作 品 中所表 现的真善美 的品
质 和思 想 内涵 。 古 诗 词 教 学 中对 人 性 美 的 探 究 ,其 核 心 是 涵 养 人 文 精 神 ,包 括 广 博 的 文 化 知 识 滋
这 首抒 情小 诗 写得 很 朴 素 , 但 千百年来 ,人们在作 客他 乡时 读 这首诗 ,却 都能强烈 感受 到它 的艺术力量 。其独到之处 , 不是一
学教 育
古诗词教 学 中人性美 的探 究
圃 余 昌江 余 秋 风
内容摘 要: 古诗词 中的人性美 , 是诗人在其作 品中所表现 的真善美 的品质和 思想 内涵。古诗词人性美 的丰 富内涵 , 主要表 现在 亲情 、 友情、 爱情 、 爱国情和生活情趣诸多方面。 在古诗词鉴赏学 习中, 深入探究其人性美 丰 富内涵 , 对培养 学生的人文素养 、 尚情操和健康审美情趣具有 重要意义。 高 关键词 : 古诗词 教学 人性美 探 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