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20年最新(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全套)实用精品教案【含序号单元复习计划和反思】

合集下载

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案全册

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案全册

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案全册第一章:隋唐时期的文化与科技一、教学目标:1. 了解隋唐时期的文化与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

2. 认识隋唐时期的文化与科技对后世的影响。

3.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历史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隋唐时期的文学艺术:唐诗、书法、绘画等。

2. 隋唐时期的科技进步:科举制度、农业技术、医药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隋唐时期的文化与科技的主要成就。

2. 难点:隋唐时期的文化与科技对后世的影响。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介绍隋唐时期的历史背景,引起学生对文化与科技发展的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隋唐时期的文化与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引导学生理解其对后世的影响。

3. 互动:组织学生讨论隋唐时期的文化与科技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第二章:宋元时期的文化与科技一、教学目标:1. 了解宋元时期的文化与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

2. 认识宋元时期的文化与科技对后世的影响。

3.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国际视野。

1. 宋元时期的文学艺术:宋词、元曲、书法、绘画等。

2. 宋元时期的科技进步:四大发明、印刷术、航海技术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宋元时期的文化与科技的主要成就。

2. 难点:宋元时期的文化与科技对后世的影响。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介绍宋元时期的历史背景,引起学生对文化与科技发展的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宋元时期的文化与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引导学生理解其对后世的影响。

3. 互动:组织学生讨论宋元时期的文化与科技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第三章:明清时期的经济与文化一、教学目标:1. 了解明清时期的经济发展特点和文化成就。

2. 认识明清时期经济发展和文化对后世的影响。

3. 培养学生的经济观念和文化素养。

二、教学内容:1. 明清时期的经济发展:商业繁荣、海外贸易、资本主义萌芽等。

2. 明清时期的文化成就:小说、戏剧、书画、科技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明清时期的经济发展特点和文化成就。

七年级历史下册(全册教案)

七年级历史下册(全册教案)

七年级历史下册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七年级历史下册的相关史实,掌握重点知识,提高历史素养。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分析归纳等方法,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责任感及爱国主义情感。

二、教学内容:1. 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课时安排:2课时2. 第二单元:国家的统一与民族的融合课时安排:2课时3. 第三单元:盛唐气象课时安排:2课时4. 第四单元:voice课时安排:2课时5. 第五单元:voice课时安排:2课时三、教学方法:1. 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2. 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3. 分析归纳法: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分析,帮助学生归纳总结,形成系统的历史知识体系。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评价:检查学生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3. 单元测试评价:通过单元测试,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为下一步教学提供依据。

五、教学资源:1. 教材: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材2. 辅助资料:历史图片、地图、视频等3. 网络资源:相关历史网站、在线视频等六、教学内容:1. 第六单元:voice课时安排:2课时2. 第七单元:voice课时安排:2课时3. 第八单元:voice课时安排:2课时4. 第九单元:voice课时安排:2课时5. 第十单元:voice课时安排:2课时七、教学方法:1. 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2. 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3. 分析归纳法: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分析,帮助学生归纳总结,形成系统的历史知识体系。

八、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新版人教新版七年级下册历史全册教案(2018新教材精编版)

新版人教新版七年级下册历史全册教案(2018新教材精编版)

2018年最新编辑新版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全册教案教案说明:本教案新版教材全册教案。

本教案严格按照高效课堂模式进行编写,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环节齐全、内容详细,可以A4纸直接打印。

教案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望广大网友谨慎下载。

学科:;任课班级:;任课教师:;2018年月日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学习目标:1.知道隋朝建立、统一与灭亡的史实,了解隋朝灭亡的原因;2.掌握隋朝大运河开通的目的,大运河的概况、地位和作用(重点)能够辩证地评价大运河的开通(难点)3.知道科举制创建的史实,理解科举制开创的影响(重点)学习过程一、隋朝的统一1、在方框内填写好隋朝统一的进程2、我们学习过的完成了国家大一统的封建王朝除了隋朝以外,还有和3、从以下三则材料分析隋能完成统一大业的原因(要求:在材料中找出答案并分点归纳)材料一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人民饱受战争之苦,迫切要求统一;从社会矛盾看,北方民族大融合,使南北对峙的民族矛盾逐步缓和并趋于消失;从南北方经济状况看,北周、隋以及北周之前各朝均采取了恢复经济的措施,江南也因为大批北方农民南迁等因素,经济得到开发。

材料二隋文帝即位后,“勤劳思政”,进行了一系列改革,特别是加强军队建设,为灭陈做了充分准备。

材料三南陈皇帝陈叔宝深居高阁,整日里花天酒地,荒废朝政。

他喜爱诗文,在他周围聚集了一批文人骚客,君臣酣歌,连夕达旦,并以此为常,所有军国政事,皆置不同。

答:原因:①②③④⑤4、观察下列表格,回答问题(隋文帝末年) “计天下储积,得供五六十年”—《唐贞观政要》(1)以上表格及材料说明了什么?(2)在书本P2找到隋统一之后采取的发展经济的措施:①(方面):发展经济,编辑户籍,统一和②(方面):加强,提高行政效率。

二、开通大运河1、隋朝大运河2、大运河与世界上著名人工运河进行比较从以上表中格,你得出的结论是:隋朝大运河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

银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全册教案【新教材】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全册教案【新教材】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全册教案一、教材编写思路伴随着学生身体和心理的迅速发育,独立意识逐渐增强,生活矛盾也开始凸显。

七年级下册教材在设计中遵循学生的成长规律,以学生成长中的问题与矛盾为基础,突出“成长的不仅是身体”的基本观点,提炼确定了青春时光、做情绪情感的主人、在集体中成长、走进法治天地四个学习主题。

在具体设计中,首先致力于帮助学生开启一扇洋溢积极向上的青春气息和充满各种发展可能的青春之门,引领学生步入青春时光,体会成长的喜悦,积极面对成长中的烦恼;继而引导和鼓励学生珍惜青春,积极作为,在学校生活中,主动参与集体建设,在集体中成长;在社会生活中,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培育积极情感,遵法行事。

本册教材设计突出体现了初中学生的青春文化色彩,关照到初中生进入青春期的自我认识自我发展情绪管理情感发展集体生活法治信仰自觉学法尊法守法用法。

二、教材编写原则与特点(一)全书贯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专题内容:“共奏和谐乐章”“走进法治天地”●部分落实或渗透:“青春时光”——文明、自由、爱国等“做情绪情感的主人”——友善、文明、和谐等“在集体中成长”——公正、平等、敬业、友善等“走进法治天地”——公正、自由、和谐等(二)凸显生命教育底色,隐含公民意识教育,加强法治教育。

●关注青春生命,凸显生命教育底色。

●隐含公民意识教育:一方面,主题内容设计逐步从共同生活中渗入公共生活的要素(如“我与集体共成长”关涉共建、自治);另一方面,教材活动设计着力搭建平等对话的脚手架,留有对话、探讨、磋商空间。

●拓展生活内容领域,加强法治教育。

(三)注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

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落实到每一单元,着力于中华优秀传统对学生精神人格的引领。

无论是教材正文,还是阅读感悟、相关链接、探究与分享等辅助文,都注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

教材语言:《孟子》《大学》等。

阅读感悟:“鲁班的创造”等。

相关链接:“慎独”“和而不同、周而不比”等。

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案

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案

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案(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工作计划、工作报告、方案大全、心得体会、随笔大全、诗词歌赋、教学教案、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work reports, comprehensive plans, personal experiences, essays, poetry, song and fu, teaching plans,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案关于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案(5篇)历史,简称史,一般指人类社会历史,它是记载和解释一系列人类活动进程的历史事件的一门学科。

最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全册精品教案(全册)

最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全册精品教案(全册)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全册精品教案(全册)《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材分析本课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的第一课。

本课介绍了隋朝建立后统一南北结束了长达300多年政权分立的局面,开通大运河在中国古代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掌握隋朝的建立、统一及灭亡的基本史实。

2、掌握隋朝创立科举制的相关史实。

3、掌握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的基本概况及影响。

【过程与方法目标】1、培养正确认识和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2、培养和提高识读历史地图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隋朝大运河的开通和科举制的兴起的积极历史作用,显示了中华民族的勤劳和智慧。

通过这种人文精神的感染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复兴中华的情愫。

【教学重点】隋朝大运河开通的目的,大运河的概况、地位和作用;开创科举制度【教学难点】能够辩证地评价大运河的开通PPT课件,收集有关大运河的历史故事等一、导入新课“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这是盛唐诗人皮日休的诗《汴河怀古》,诗中论及的是隋朝大运河和隋炀帝。

那么,隋朝是如何统一全国的?有哪些建树?它为什么仅存在38年就灭亡了?二、新课讲授(一)隋朝的统一1、隋朝的建立。

(多媒体出示中国历史纪年表,让学生了解朝代的更迭,隋朝建立的基本情况)教师讲述:581年,杨坚建立隋朝,以长安为都城,杨坚就是隋文帝。

2、隋朝的统一。

589年,隋文帝灭掉陈朝,统一全国。

3、隋朝巩固统一的措施。

让学生结合材料“计天下储积,得供五六十年—《贞观政要》”思考“隋文帝采取了那些措施以巩固统治”?PPT给出:发展经济,编订户籍,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

并出示隋朝疆域图,感受这些措施带来的影响。

(二)开通大运河1、目的出示琼花图片和以下民谣:"运河水,荡悠悠,隋炀皇帝下扬州。

一心只把琼花看,万里江山一旦丢。

" 隋炀帝真的为了看到绮丽的琼花而开凿长达两千多公里的大运河吗?修大运河的目的是: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七年级历史下册(全册教案)

七年级历史下册(全册教案)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章:隋唐时期的文化与科技【教学目标】1. 了解隋唐时期的文化与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

2. 掌握隋唐时期的书法、绘画、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的特点。

3. 了解隋唐时期的科学技术发展及其影响。

【教学内容】1. 隋唐时期的书法与绘画:掌握隋唐时期的书法风格,如楷书、行书、草书等;了解绘画艺术的发展,如山水画、人物画等。

2. 隋唐时期的音乐与舞蹈:掌握隋唐时期的音乐形式,如燕乐、词调等;了解舞蹈艺术的特点,如软舞、剑舞等。

3. 隋唐时期的科学技术:了解农业生产技术的发展,如曲辕犁、灌溉技术等;掌握天文历法、医学等方面的成就。

【教学重点】1. 隋唐时期的书法与绘画艺术。

2. 隋唐时期的音乐与舞蹈艺术。

3. 隋唐时期的科学技术成就。

【教学难点】1. 书法艺术的发展及特点。

2. 音乐与舞蹈艺术的形式及特点。

3. 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及意义。

第二章:宋元时期的文化与科技【教学目标】1. 了解宋元时期的文化与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

2. 掌握宋元时期的书法、绘画、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的特点。

3. 了解宋元时期的科学技术发展及其影响。

【教学内容】1. 宋元时期的书法与绘画:掌握宋元时期的书法风格,如宋体、行书等;了解绘画艺术的发展,如山水画、人物画等。

2. 宋元时期的音乐与舞蹈:掌握宋元时期的音乐形式,如词调、南戏等;了解舞蹈艺术的特点,如剑舞、鼓舞等。

3. 宋元时期的科学技术:了解农业生产技术的发展,如火药、印刷术等;掌握天文历法、医学等方面的成就。

【教学重点】1. 宋元时期的书法与绘画艺术。

2. 宋元时期的音乐与舞蹈艺术。

3. 宋元时期的科学技术成就。

【教学难点】1. 书法艺术的发展及特点。

2. 音乐与舞蹈艺术的形式及特点。

3. 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及意义。

第三章:明清时期的文化与科技【教学目标】1. 了解明清时期的文化与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

2. 掌握明清时期的书法、绘画、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的特点。

3. 了解明清时期的科学技术发展及其影响。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全册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全册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全册·最新说明:本文档整理了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全册的教案,内容涵盖每个单元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单元复习等,内容来源多年工作沉淀的精髓部分,望对同仁有所帮助。

目录第1课时: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3)第2课时: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5)第3课时:盛唐气象 (7)第4课时: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10)第5课时:安史之乱与唐朝灭亡 (12)第5课时:安史之乱与唐朝灭亡 (14)第6课时:北宋的政治 (16)第7课时: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19)第8课时:金与南宋的对峙 (21)第9课时:宋代经济的发展 (23)第10课时: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 (25)第11课时:元朝的统治 (27)第12课时:宋元时期的都市与文化 (29)第13课时:宋元时期的都市与文化 (31)第14课时:明朝的统治 (33)第15课时:明朝的对外关系 (35)第16课时: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37)第17课时:明朝的灭亡 (39)第18课时: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41)第19课时: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教学设计 (43)第20课时: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1) (46)第20课时: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2) (48)第1课时:隋朝的统一与灭亡备课人:授课时间月日计导第2课时: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备课人:授课时间:计导我们知道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全盛时期,出现这个局面与唐初统治者知人善用分不开的。

第3课时:盛唐气象备课人:授课时间:计导第4课时: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备课人:授课时间:计导第5课时:安史之乱与唐朝灭亡备课人:授课时间:计导本课主要再现了唐朝由盛世到衰败的过程,在本课中,充分展示了唐玄宗统治后期的腐化,第5课时:安史之乱与唐朝灭亡备课人:授课时间:计导本课主要再现了唐朝由盛世到衰败的过程,在本课中,充分展示了唐玄宗统治后期的腐化,第6课时:北宋的政治备课人:授课时间:计导本课主要再现了宋朝的建立和建立后采取的一些政策措施,及其造成了严重的社会后果,第7课时: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备课人:授课时间:计导我们这一节课讲了辽、宋、夏几个朝代。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整套教案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整套教案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整套教案一、教材分析本教案是针对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而设计的教学计划。

该教材涵盖了丰富的历史知识和概念,旨在帮助学生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和历史事件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历史的基本概念,如时代、文明、朝代等;2. 掌握历史知识的基本要点,包括古代社会形态、科技发展、政治制度等;3. 能够运用历史知识分析和解读历史事件,培养历史思维和分析能力;4. 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研究动力。

三、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模块:1. 第一章:人类社会的起源-早期人类的生活;2. 第二章:古代文明的兴起-农业革命和城市文明的形成;3. 第三章:古代帝国的崛起-埃及文明和汉朝的兴衰;4. 第四章:古代科技的进步-火药和造纸的发明;5. 第五章:古代政治制度-帝王制和奴隶制度的演变。

四、教学方法为了培养学生的主动研究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本教案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包括:1. 阅读教材,让学生了解基本知识和概念;2. 课堂讨论和小组活动,促进学生的思辨和合作能力;3. 观看历史纪录片,加深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理解;4. 制作历史展板或口头报告,展示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研究能力。

五、教学评估为了评估学生的研究情况和教学效果,本教案设计了以下几种评估方式:1. 课堂小测验,测试学生对教材内容的掌握情况;2. 项目作业,要求学生展示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和研究成果;3. 期末考试,评估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

六、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过程,本教案提供了以下教学资源:1. 教材课件,包括教材内容的图文解析和案例分析;2. 多媒体设备,用于播放历史纪录片和展示学生作品;3. 图书馆资源,提供相关历史书籍供学生参考。

七、教学计划根据教学内容和目标,本教案设计了详细的教学计划,包括每个教学模块的重点内容、教学活动和评估方式。

八、教学反思在教学结束后,教师将进行教学反思,总结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并进行教学改进。

七年级历史下册(全册教案)

七年级历史下册(全册教案)

七年级历史下册一、第一章《隋的统一与大运河的开通》1. 教学目标(1)了解隋朝的建立和统一过程。

(2)认识大运河的地理位置、结构和作用。

(3)了解隋朝巩固统一的措施。

2. 教学内容(1)隋朝的建立和统一:隋文帝的崛起、隋朝的建立、隋朝统一南北。

(2)大运河的开通:大运河的地理位置、大运河的结构、大运河的作用。

(3)隋朝巩固统一的措施:推行均田制、改革官制、实行科举制度。

3. 教学方法(1)采用多媒体展示大运河的图像和地图,帮助学生直观了解大运河的地理位置和结构。

(2)组织学生讨论隋朝统一南北的意义和影响。

(3)运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大运河对隋朝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

二、第二章《唐朝的繁荣与衰落》1. 教学目标(1)了解唐朝的繁荣时期及其原因。

(2)认识唐朝的衰落过程及其原因。

(3)了解唐朝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

2. 教学内容(1)唐朝的繁荣时期:贞观之治、开元盛世。

(2)唐朝的衰落:安史之乱、藩镇割据、唐朝灭亡。

(3)唐朝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玄武门之变、女皇武则天、杜甫、白居易等。

3. 教学方法(1)采用多媒体展示唐朝繁荣时期的图像和地图,帮助学生直观了解唐朝的繁荣。

(2)组织学生讨论唐朝衰落的原因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3)运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唐朝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对国家发展的影响。

三、第三章《五代十国的分裂与统一》1. 教学目标(1)了解五代十国的分裂和统一过程。

(2)认识五代十国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

(3)了解宋朝的建立和统一过程。

2. 教学内容(1)五代十国的分裂: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

(2)五代十国时期的统一:赵匡胤建立宋朝、统一南北。

(3)宋朝的建立和统一:宋太祖、宋太宗、宋朝的政治制度。

3. 教学方法(1)采用多媒体展示五代十国的分裂和统一过程的图像和地图,帮助学生直观了解历史发展脉络。

(2)组织学生讨论五代十国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对国家发展的影响。

(3)运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宋朝的建立和统一过程及其意义。

七年级下册历史及社会全册教案新版

七年级下册历史及社会全册教案新版

七年级下册历史及社会全册教案新版第一章:繁荣与开放的社会【教学目标】1. 了解隋唐时期的社会繁荣和开放特点。

2. 掌握隋唐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历史人物。

3. 认识隋唐时期的科学技术和文化成就。

【教学内容】1. 隋唐时期的繁荣与开放。

2. 隋唐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隋朝的建立与灭亡、唐朝的建立与繁荣。

3. 隋唐时期的重要历史人物:隋文帝、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等。

4. 隋唐时期的科学技术:造纸术、火药、印刷术等。

5. 隋唐时期的文化成就:唐诗、书法、绘画等。

【教学重点】1. 隋唐时期的繁荣与开放特点。

2. 隋唐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历史人物。

3. 隋唐时期的科学技术和文化成就。

【教学难点】1. 隋唐时期的繁荣与开放原因。

2. 隋唐时期的科学技术和文化成就的背景。

【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教学,展示隋唐时期的图片和视频资料。

2. 采用案例教学法,分析隋唐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历史人物。

3. 采用比较教学法,对比分析隋唐时期与其他时期的差异。

【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介绍隋唐时期的社会背景,引发学生兴趣。

2. 讲解隋唐时期的繁荣与开放特点。

3. 分析隋唐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历史人物。

4. 讲解隋唐时期的科学技术和文化成就。

5. 课堂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隋唐时期的认识和感受。

6. 总结课堂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第二章:统一国家的建立【教学目标】1. 了解秦朝的统一和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2. 掌握秦朝的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历史人物。

3. 认识秦朝的法律法规和对内对外政策。

【教学内容】1. 秦朝的统一:六国的兼并、秦朝的建立。

2. 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三公九卿、郡县制。

3. 秦朝的重大历史事件:统一度量衡、统一货币、修筑万里长城。

4. 秦朝的重要历史人物:秦始皇、李斯、蒙恬等。

5. 秦朝的法律法规:法家思想、法律制度。

6. 秦朝的对内对外政策:焚书坑儒、统一文字、抗击匈奴等。

【教学重点】1. 秦朝的统一和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全册教案全集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全册教案全集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全册教案全集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目标(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隋朝的建立和统一、社会经济的繁荣、大运河的开通及其作用、科举制的创立等基本史实。

(2)通过引导学生思考与探索“隋炀帝为什么要开通纵贯南北的大运河”“隋朝开通运河是好事还是坏事”等问题,培养学生从特定的历史条件观察问题和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安定,是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和重要保障;隋朝大运河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是与长城齐名的世界上最伟大的工程之一,大运河的开通显示了中华民族的勤劳和智慧。

通过这种人文精神的感染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复兴中华的情。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大运河的开通及其作用;科举制的创立及其影响。

教学难点对开凿大运河的目的和作用,要引导七年级的学生辨证地、全面地去分析和评价,有一定难度。

【教法学法】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

【方式方法】综合启发式教学。

【课时】1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具】地图册、大运河图、隋朝相关多媒体资料【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可利用P4“相关史事”中“罄竹难书”的成语,激发学生的兴趣。

B、讲授新课(一)隋的统一1.“隋朝的建立”可由教师讲述,但切勿补充过多史料。

581年北周外戚杨坚夺取政权,建立隋朝,都城长安,杨坚就是隋文帝。

2.讲述“隋朝的统一”,教师可制作一幅地图,展现“北周与陈对峙!隋与陈对峙!隋灭陈,南北重归统一”的演变,帮助学生形成应有的空间观念。

589年,隋灭陈,统一全国。

3.“隋初经济的繁荣”(1)隋文帝即位后,发展经济。

隋文帝在位期间国力强盛,称为“开皇之治”。

(2)引导学生探究“隋朝经济繁荣出现的原因?”可从课文中找,也可互相议论,大体上可归纳出两点)①国家统一,社会安定;②隋文帝励精图治,发展生产。

(二)开通大运河1.大运河的开通(1)隋炀帝为什么要开凿大运河?①经济原因:加强南北交通(南粮北运)②政治原因: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七年级历史下册全册教案

七年级历史下册全册教案

七年级历史下册全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七年级历史下册的主要内容,掌握相关的历史事实和概念。

(2)通过学习,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如图片、地图、视频等,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历史事件。

(2)组织课堂讨论,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历史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和热爱,激发学生探索历史的热情。

(2)通过历史学习,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第1课大变革的时代第2课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第3课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第二单元:内忧外患第4课土地改革与农业合作化第5课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第6课文化大革命第三单元: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第7课改革开放第8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第9课建设的成就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事件。

2. 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3. 小组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给予相应的评价。

2. 作业评价:对学生的历史作业进行定期检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3. 考试成绩评价:定期进行历史考试,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

五、教学时间安排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合理分配每个章节的教学时间,确保每个章节都有足够的教学时间进行深入学习和讨论。

要预留一定的机动时间,以应对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六、教学策略1. 结合实际案例:通过分析历史事件的具体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概念和事实。

2. 比较分析法:引导学生对不同历史事件进行比较分析,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3. 跨学科学习:结合地理、语文等学科,为学生提供全面的历史学习视角。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全套教案(精编版)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全套教案(精编版)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全套教案(精编版)
目标
本套教案的目标是帮助七年级学生研究历史下册的内容,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

教案列表
教案说明
本套教案是精编版的,经过精心整理和设计,重点突出,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每节课的教案包括教学目标、教学步骤、教学内容和教学评价等内容,以帮助教师有效地组织教学活动,并使学生获得最大的研究效果。

使用方法
教师可以根据教案的内容和教学目标,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准备和教学实施。

同时,教
师也可以根据需要对教案进行适当的调整和修改,以满足教学的要求和学生的研究需求。

注意事项
教师在使用教案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 确保教案内容与教材要求一致,避免内容错误或遗漏。

- 确保教学步骤合理有序,引导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知识。

- 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鼓励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 及时进行教学评价,了解学生的研究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结束语
本套教案是一份有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强的教学辅助材料,希望能对七年级历史下册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并使学生在研究历史知识时能够更加轻松和愉快。

2018年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全册教案

2018年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全册教案

2018年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全册教案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❶教学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掌握隋朝的建立与统一;掌握大运河的开通及意义;掌握科举制的创立过程和影响;从隋朝灭亡的原因中得到启示。

过程与方法讲述课文知识,让学生了解隋朝建立的基本概况;仔细地讲解大运河的基础知识,要求学生会识图看图;探讨隋朝的灭亡,培养学生从历史教训中得出正确的历史启示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隋朝大运河的开通和科举制的兴起的积极历史作用,显示了中华民族的勤劳和智慧。

通过这种人文精神的感染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复兴中华的情愫。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大运河的开通;科举制的兴起及影响。

教学难点:通过学习探讨从隋朝灭亡中得到的正确启示。

❷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隋炀帝下江南》)同学们,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课本上导入框中的这个故事:相传,隋朝时扬州出现了一种绮丽的花,名叫琼花。

隋炀帝知道后,急切地要到扬州去观赏。

长安、洛阳到扬州路途遥远,那时陆路交通很不方便,他就发动数百万民工开通了一条大运河。

隋炀帝乘着龙舟从洛阳直通扬州。

龙舟有四层楼高,一百多个房间,还有宽敞的大殿。

但到扬州后,他并没有看到琼花。

通人性的琼花讨厌这个暴虐的君主,自行败落了,不让他看。

隋炀帝大失所望。

那么,隋炀帝专门为看琼花开通大运河可信不可信?但大运河又确实是在隋炀帝时开凿成功的,隋朝为什么能够完成这样大的工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隋朝的历史。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隋朝的建立和统一(多媒体出示问题:隋朝建立的基本情况)教师讲述:隋朝建立和重新统一?(581年,杨坚建立隋朝,以长安为都城,杨坚就是隋文帝。

589年,隋文帝灭掉陈朝,统一全国。

)2(多媒体展示隋炀帝的画像,出示问题:隋文帝的创举)读教材,说说隋文帝采取了那些措施以巩固统治(1)经济:发展经济,编订户籍,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全部教案)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全部教案)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全部教案)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1—9课)[知识与能力]以教材中课文出现的基本人物、事件、时间和提示为对学生应掌握知识的要求;其他只要求一般了解。

[过程与方法]1、以多种角度来训练学生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方法的初步运用能力;2、将阅读、听讲、识记三方面材料综合起来的思维能力及独创、灵敏是思维品质的培养;3、口头表达能力的锻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安定,是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和重要保障;2、了解国家兴衰、个人成就、个人成败的原因。

[重点] 我国的原始人类[难点]历史人物的作用与人民是创造历史的动力相互关系。

[课时]11课时[课型] 新授课、活动课、讲评课[方式与方法] 综合启发式教学[教具]地图册、我国原始人类相关多媒体、考古新发现图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隋朝的建立和统一,社会经济的繁荣,大运河的开通及其作用等基本史实。

通过引导学生思考与探索“隋朝开通运河是好事还是坏事”等问题,培养学生从特定的历史条件观察问题和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安定,是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和重要保障;大运河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是与长城齐名的世界上最伟大的工程之一。

[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为大运河的开通及其作用。

本课的难点是对开凿大运河的目的和作用,要引导初一的学生辩证地、全面地去分析和评价,有一定难度。

[教法、学法]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

[方式与方法]综合启发式教学[课时]1课时----1----[课型]新授课[教具]地图册、隋朝相关多媒体、大运河图[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可利用“导入框”中讲述的“隋炀帝赏琼花”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由此导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1、“隋朝的建立”可由教师讲述,但切勿补充过多史料。

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案全册

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案全册

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案全册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七年级历史下册的主要内容,掌握重点历史知识,提高历史素养。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分析归纳等方法,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内容1. 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第一课:铁器牛耕引发的社会变革第二课:秦统一中国第三课:大一统汉朝与丝绸之路2. 第二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更替第一课:三国鼎立第二课:西晋东晋的更替第三课:南北朝的更替3. 第三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第一课:隋朝的统一与大运河第二课:唐代的政治与经济第三课:盛唐文化4. 第四单元: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第一课:五代十国的更替第二课:宋元两代的更替第三课: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5. 第五单元:明清帝国的兴衰第一课:明朝的建立与繁盛第二课:清朝的建立与繁盛第三课:明清帝国的兴衰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本册重点是使学生了解我国历史上的重要事件、人物和现象,掌握历史发展的脉络。

2. 教学难点:对于一些历史事件、人物和现象的理解和评价,以及历史发展的内在联系。

四、教学方法1. 自主学习: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2. 合作探讨:组织学生进行合作探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3. 分析归纳:引导学生对历史事件、人物和现象进行深入分析,归纳总结历史规律。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2. 作业与测验:通过作业和测验检验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

3. 综合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参与综合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六、教学内容第六单元:近代化的探索第一课:鸦片战争与近代化的开启第二课:洋务运动与近代化的探索第三课:戊戌变法与近代化的探索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使学生了解我国近代化的探索过程,掌握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

部编版初一下册历史教案(精编版)

部编版初一下册历史教案(精编版)

部编版初一下册历史教案教案不能面面俱到、大而全,而应该是在学科基本的知识框架基础上,对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进行研究、探索、阐述,能够体现教师对相关学科有价值的学术观点及研究心得。

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部编版初一下册历史教案,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部编版初一下册历史教案1一、教材分析1、课题:《元朝的统治》2、本节课的地位和作用:元朝是我国历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的封建王朝。

元朝的建立促进了民族融合,促进了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基本上奠定了我国疆域的基础,元朝行省制度的建立对明、清乃至后来的政治制度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根据历史课程标准及初一学生的认知水平,我将本节课的课程目标及重、难点分别设置为:3、目标是:①知识与能力:了解蒙古族的兴起,识记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和忽必烈建立元朝并统一全国、行省制度的建立,理解元朝统一促进了民族融合;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客观地评价元朝统一和文天祥抗元等历史事件。

②过程与方法:通过收集、整理资料,从多方提供的历史资料中获取有效信息。

③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文天祥抗元的事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使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元朝统一和施行行省制度的学习,使学生肯定元朝的历史地位。

4、重点: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元朝的统一、行省制度和民族融合。

5、难点:对元朝统一意义的认识与对文天祥抗元斗争的评价。

二、教法:根据本节课的特点及初一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年龄特点,我主要采用盘锦三段六步教学模式,三段即:自学、导学、测评阶段,六步指:定向示标、自学指导、自学督查、导学释疑、合作探究和自主测评。

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我利用自制的简单课件适当点拨,使学生的视觉、听觉相结合,并密切联系旧知和现实生活实际。

三、学法:1、指导学生阅读课本插图和史料,学会感知历史。

引导学生注意前后知识之间的联系。

2、元朝的统一和行省制度,充分利用《元朝疆域》图,增强学生的空间地理概念,把握行省制度的三步曲(目的、内容、影响)。

最新2018年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全册教案

最新2018年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全册教案
三、课堂总结
隋朝是一个短暂而辉煌的朝代,一统中华。开凿大运河,成为中国南北交通的大动脉,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维护和加强国家政治的统一,都有重要的作用。大运河是隋代劳动人民对中国历史的伟大贡献。本课还学了科举制这一专题,它从隋朝创立,唐朝完善,明清衰落,到1905年废除,共1300多年的历史。隋唐的科举制是今天考试制度的起源,它的创立目的是为了选官。今天的考试,有的仍是为了选官,比如“公务员考试”;有的是为了选拔人才,如“高考”、“中考”;更主要的是演化成为一种评价我们知识能力态度的手段,时时刻刻在发挥作用。
1.图片展示(多媒体展示大运河的示意图)
2.提出问题:大家仔细看图,说说大运河的最北端是哪一座城镇?大运河的中心那里?最南端是哪座城镇?
师生一起回答:涿郡,洛阳,余杭。
3.继续提出问题:大家可以依次说出大运河的四段河流的名称吗?
师生一起回答: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4.继续提出问题:联系所学,说说大运河联通了哪几大流域?
答案提示:(1)权贵子弟无论优劣,都有机会做官。出身低微、有真才实学的人,却不能到中央和地方担任高官,老百姓更没有机会做官。
(2)这种制度选拔上来的人没有才能,不利于国家的长治久安。
3.(多媒体出示问题:科举制出现的原因)学生分组讨论科举制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提示:(1)中小地主的经济实力不断加强,他们积极要求参政,希冀通过某种形式改变政治地位不高的现状。(2)魏晋南北朝以来形成的士族豪门的经济实力和政治地位有明显的减弱和下降。(3)统一的隋朝,需要加强皇权,巩固中央集权的目的。
(2)客观措施:①任用贤能。唐太宗广纳贤才,有敢于直言的魏征;知人善任,房玄龄善于谋略,杜如晦敢于决断,他们都是贞观时期著名的宰相。

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全册教学案

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全册教学案

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导学案)班级_______ 小组______ 姓名________【学习目标】1.了解隋朝的建立和统一,社会经济的繁荣,掌握大运河的开通及其作用等基本史实。

2.掌握科学制的诞生,理解科举制的影响。

3.了解隋炀帝的残暴统治是导致隋朝灭亡的重要原因。

学习重点:隋朝大运河与科举制的创立。

学习难点:对隋炀帝的评价。

【自主学习】●知识梳理(将学习内容在书中画线和标记)一、隋的统一1.隋朝的建立:时间________年;建立者:________;都城:________。

2.隋朝统一南北:________年。

3.隋朝经济:隋统一后采取一系列措施,隋朝成为国力________的王朝。

二、开通大运河1.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时间:_________年开始3.皇帝:__________4.概况:大运河以_______为中心,北至_______,南到_______,全长_______千米。

5.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开创科举取士制度1.隋文帝初步建立起______________抗选拔人才的制度。

2.隋炀帝创立___________,标志着__________的正式确立。

四、隋朝的灭亡1.__________的残暴统治,导致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2._______年,盛极一时的隋朝灭亡。

●合作探究(集体的智慧是无穷的,携手解决下面问题吧!)1.科举制度的确立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订正后在书中标记)2.隋朝灭亡的原因是什么?(订正后在书中标记)3.你如何评价隋炀帝?【达标检测】(我达标我快乐)一、选择题1.隋朝的建立者是:( )A.杨广B.杨勇C.杨业D.杨坚2.隋朝最终完成国家统一是在: ( )A.581年B.589年C.605年D.608年3.正式设置进士科以选拔人才的皇帝是()A.隋文帝 B.隋炀帝C.唐太宗 D.武则天4.“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年上期七年级历史电子教案备课教师:中学_中学七年级班历史学科教学工作计划任课教师五、教学进度和重大活动安排:总序第 1 课时备课时间201 年月日执行时间201 年月日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❶教学分析➷知识与能力掌握隋朝的建立与统一;掌握大运河的开通及意义;掌握科举制的创立过程和影响;从隋朝灭亡的原因中得到启示。

过程与方法讲述课文知识,让学生了解隋朝建立的基本概况;仔细地讲解大运河的基础知识,要求学生会识图看图;探讨隋朝的灭亡,培养学生从历史教训中得出正确的历史启示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隋朝大运河的开通和科举制的兴起的积极历史作用,显示了中华民族的勤劳和智慧。

通过这种人文精神的感染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复兴中华的情愫。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大运河的开通;科举制的兴起及影响。

教学难点:通过学习探讨从隋朝灭亡中得到的正确启示。

❷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隋炀帝下江南》)同学们,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课本上导入框中的这个故事:相传,隋朝时扬州出现了一种绮丽的花,名叫琼花。

隋炀帝知道后,急切地要到扬州去观赏。

长安、洛阳到扬州路途遥远,那时陆路交通很不方便,他就发动数百万民工开通了一条大运河。

隋炀帝乘着龙舟从洛阳直通扬州。

龙舟有四层楼高,一百多个房间,还有宽敞的大殿。

但到扬州后,他并没有看到琼花。

通人性的琼花讨厌这个暴虐的君主,自行败落了,不让他看。

隋炀帝大失所望。

那么,隋炀帝专门为看琼花开通大运河可信不可信?但大运河又确实是在隋炀帝时开凿成功的,隋朝为什么能够完成这样大的工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隋朝的历史。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隋朝的建立和统一1.(多媒体出示问题:隋朝建立的基本情况)教师讲述:隋朝建立和重新统一?(581年,杨坚建立隋朝,以长安为都城,杨坚就是隋文帝。

589年,隋文帝灭掉陈朝,统一全国。

)2.(多媒体展示隋炀帝的画像,出示问题:隋文帝的创举)读教材,说说隋文帝采取了那些措施以巩固统治(1)经济:发展经济,编订户籍,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

(2)政治: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

(3)影响: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使人口数量和垦田面积大幅度增长,隋朝成为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的王朝。

目标导学二大运河的开凿(一)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二)基本概况:从605年起,陆续开凿了一条贯通南北的大运河。

1.图片展示(多媒体展示大运河的示意图)2.提出问题:大家仔细看图,说说大运河的最北端是哪一座城镇?大运河的中心那里?最南端是哪座城镇?师生一起回答:涿郡,洛阳,余杭。

3.继续提出问题:大家可以依次说出大运河的四段河流的名称吗?师生一起回答: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4.继续提出问题:联系所学,说说大运河联通了哪几大流域?师生一起回答: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5.继续提出问题:大运河的修筑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师生一起回答: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目标导学三科举制的创立1.(多媒体展示以下两则材料)史料解读材料一:魏晋的九品中正制——九品中正制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一种重要的官吏选拔制度,又名九品官人法。

先在各郡设置中正,稍后又在各州设置大中正。

中正的职权主要是评议人物,其标准有三:家世﹑道德﹑才能。

中正根据家世、才德的评论,对人物作出高下的品定,称为“品”。

品共分为九等,即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

但由于魏晋时充当中正者一般是二品,二品又有参预中正推举之权,而获得二品者几乎全部是门阀世族,故门阀世族就完全把持了官吏选拔之权。

于是在中正品第过程中,才德标准逐渐被忽视,家世则越来越重要,甚至成为唯一的标准,到西晋时终于形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的局面。

材料二:隋唐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重新走向统一和空前繁荣昌盛的时期。

从统治阶级内部的关系来看,中小地主的经济实力不断加强,他们积极要求参政,希冀通过某种形式改变政治地位不高的现状。

魏晋南北朝以来形成的士族豪门的经济实力和政治地位有明显的减弱和下降。

在社会政治、经济生活中逐渐失去了原有的垄断地位。

统一的中央集权官僚体制的确立又急需要一大批高素质的官吏充实到政府各级行政机构中去,从而使政令畅通,官僚机构得以正常运转,实现进一步遏制地方割据势力,加强皇权,巩固中央集权的目的。

在这种情况下,九品中正制已经不能满足需要。

因为它不利于皇权加强和中央集权,又不利于笼络和控制中小地主阶级知识分子。

在这种情况下,科举制应运而生。

2.(多媒体出示问题:科举制产生前,古代中国的举人制度)根据材料一讨论科举制产生前的举人制度及其影响答案提示:(1)权贵子弟无论优劣,都有机会做官。

出身低微、有真才实学的人,却不能到中央和地方担任高官,老百姓更没有机会做官。

(2)这种制度选拔上来的人没有才能,不利于国家的长治久安。

3.(多媒体出示问题:科举制出现的原因)学生分组讨论科举制出现的原因是什么?答案提示:(1)中小地主的经济实力不断加强,他们积极要求参政,希冀通过某种形式改变政治地位不高的现状。

(2)魏晋南北朝以来形成的士族豪门的经济实力和政治地位有明显的减弱和下降。

(3)统一的隋朝,需要加强皇权,巩固中央集权的目的。

4.(多媒体出示问题:科举制创立的基本情况)回归课本知识:科举制创立的基本情况。

答案提示:①隋文帝即位后,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

②隋炀帝时,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

5.(多媒体出示问题:科举制创立的影响)总结历史认识:科举制创立的影响。

答案提示:①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②科举制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一直维持了 1 300多年。

三、课堂总结隋朝是一个短暂而辉煌的朝代,一统中华。

开凿大运河,成为中国南北交通的大动脉,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维护和加强国家政治的统一,都有重要的作用。

大运河是隋代劳动人民对中国历史的伟大贡献。

本课还学了科举制这一专题,它从隋朝创立,唐朝完善,明清衰落,到1905年废除,共1300多年的历史。

隋唐的科举制是今天考试制度的起源,它的创立目的是为了选官。

今天的考试,有的仍是为了选官,比如“公务员考试”;有的是为了选拔人才,如“高考”、“中考”;更主要的是演化成为一种评价我们知识能力态度的手段,时时刻刻在发挥作用。

❸板书设计➷❹教学反思➷通过课堂归纳总结,从隋朝的兴亡中得出作为统治者应该如何施政和做人;引导学生了解科举制的诞生、完善、废除的过程,体会科举制的积极影响与消极影响,体会科举制对古代、对今天的现实意义,对中国、对世界产生的深远影响,引导学生认识到不管是古代的科举制,还是今天的高考、公务员考试,都是为了更好的选拔人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才观、人生观和价值取向。

总序第 2 课时备课时间201 年月日执行时间201 年月日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❶教学分析➷【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形成的原因教学难点:如何帮助对学生正确的评价唐太宗。

❷教学过程➷(1)主观原因:他吸取隋朝速亡的历史教训,因此,他勤于政事,虚心纳谏,从善如流。

(2)客观措施:①任用贤能。

唐太宗广纳贤才,有敢于直言的魏征;知人善任,房玄龄善于谋略,杜如晦敢于决断,他们都是贞观时期著名的宰相。

②政治方面。

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制定法律,减省刑罚;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严格考查各级官吏的政绩。

③经济方面。

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④边疆管理。

唐太宗时期先后击败东、西突厥,加强了对西域的统治。

4.(多媒体展示以下两则材料)史料解读材料一:“(贞观)初期,茫茫千里,人烟断绝,鸡犬不闻,道路萧条。

”材料二:昔者唐之太宗,以神武之略起定祸乱,以王天下,威加四海矣。

然所谓固天下之势,以遗诸子孙者,盖未立也。

于是乎藉兵于府,置将于卫,据关而临制之。

处兵于府,则将无内专之权;处将于卫,则兵无外擅之患。

然犹以为未也,乃大诛四夷之侵侮者:破突厥,夷吐浑,平高昌,灭焉耆,皆俘其王,亲驾辽左而残其国。

凡此者,非以黩武也,皆所以立权而固天下之势者也。

”。

5.(多媒体出示问题:贞观之治的影响)根据材料讨论唐太宗采取这些措施的结果如何?答案提示: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历史上称之为“贞观之治”目标导学二女皇武则天1.图片展示(多媒体展示武则天画像)2.教师只简要介绍武则天的情况即可。

(多媒体链接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机的故事)教师概要:武则天成为皇后以后,与唐高宗共掌朝政。

高宗去世后,武则天相继废掉两个已经做了皇帝的儿子,自己取而代之,改国号为周。

她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目标导学三开元盛世的开创1.(多媒体展示以下两则材料)史料解读材料一:至(开元)十三年封泰山,米斗至十三文,青齐谷斗至五文。

自后天下无贵物,两京米斗不至二十文,面三十二文,绢一匹二百一十文。

东至宋(今河南商丘南)汴(今河南开封),西至岐州(今陕西凤翔),夹路列店肆待客,酒馔丰溢。

每店皆有驴赁客乘,倏忽数十里,谓之驿驴。

南诣荆襄(今湖北江陵﹑襄樊),北至太原﹑范阳(今北京),西至蜀川(今四川成都)﹑凉府(即凉州,今甘肃武威),皆有店肆,以供商旅,远适数千里,不持寸刃。

”可见当时粮食布帛产量丰富,物价低廉,商业繁茂,道路畅通,行旅安全。

到开元二十年,全国有民户七百八十六万一千二百三十六(最多时逾千万),人口四千五百四十三万一千二百六十五,比之唐初户口增加一倍半以上。

材料二:唐玄宗时期全国耕地面积6.6亿亩。

唐朝的版图,比之于汉代,有新的拓展;大运河把黄河流域与长江流域更密切地联系在一起,促进了全国经济的增长。

史称:“开元、天宝之际,耕者益力,高山绝壑,耒耜亦满”。

根据现有史料推算,当时全国实际耕地面积约八百五十万顷,折合今亩达6.6亿亩(当下的中国为18亿亩),人均占有达9亩多。

远远超过中国今日的平均数(1.4亩)。

2.(多媒体出示问题:工业革命的影响)根据材料讨论开元盛世的表现答案提示:物美价廉;商业繁盛;人口增长;耕地面积扩大等。

教师引导:为什么在唐玄宗统治时期,出现了如此繁盛的局面。

分组讨论开元盛世出现的原因。

3.(多媒体出示问题:材料中出现的盛世出现的原因)学生分组讨论唐玄宗采取了那些政策措施?(1)主要措施:稳定政局,励精图治,重用贤能。

(2)客观措施:①任用贤能。

任用贤相姚崇和宋璟,实施了一系列改革。

②政治方面。

整顿吏治,裁减冗员。

③经济方面。

发展经济,改革税制。

④文化方面。

注重文教,编修经籍。

(3)结果。

当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国库充盈,民众生活安定,唐朝的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大,进人了鼎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