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七上第16课《秦汉开拓西域和丝绸之路》word教案[教案设计doc]
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秦汉开拓西域和丝绸之路-教学案例
七年级上册第16课《秦汉开拓西域和丝绸之路》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西域都护的设置,丝绸之路开通后中外交流等基本史实;能够正确识读“张骞通西域路线图”和“丝绸之路示意图”,初步掌握识别历史地图的基本技能;能够正确认识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识读“张骞通西域路线图”和“丝绸之路示意图”,学习借助地图学习历史的方法;讲述张骞通西域的小故事,学习讲述历史故事的方法;通过分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探究丝绸之路在中外交往中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张骞克服困难、不辱使命等内容的学习,培养不畏艰难险阻、勇于开拓的精神和坚强意志。
通过丝绸之路开通后中外交往的事实,认识开放的重要作用,认识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张骞通西域的艰辛历程及作用难点:认识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三、教学过程:(一)游戏导入:在课前,引领学生进行填成语游戏。
激发学生兴趣,迅速进入历史情境。
锦锦锦锦师:引导学生找出这几个成语的特点,了解“锦”的原意。
“锦”代表着精美华贵的丝织品,中国人喜爱丝绸,往往将丝绸与美好的事物联系起来,而且,外国人也喜爱丝绸,他们称中国为“丝绸之国”。
中国早期,丝绸等商品就是因为秦汉王朝开拓西域,成就了丝绸之路,才走出国门,远销世界的。
今天就让我们追溯历史足迹,共同学习《秦汉开拓西域和丝绸之路》这一课。
(二)探究新课1。
中原王朝与匈奴的和战关系师:说起开拓西域,这就和我国北方的一个强悍的游牧民族—匈奴有着很大的关系,请大家打开书16课,阅读秦汉与匈奴的和战关系这一子目,了解一下,自战国以来,都发生过哪些事,并参照大屏幕,将这些史实一一连线,对号入座。
指导学生先浏览教材,然后根据提示,了解匈奴与中原王朝之间的和战关系,明白和是中华民族发展的主流。
师:通过这些事,我们了解到,匈奴与中原王朝的关系,时而战,时而和。
其实,古代中国中原王朝与周边各族之间就是这样交融发展的。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6课 秦汉开拓西域和丝绸之路学案 北师大版-北师大版初中七年级上册历史学案
第16课秦汉开拓西域和丝绸之路学习目标:1.了解了X骞两次出使西域(路途的艰险与通西域的线路)2.了解了公元前60年西域都护的设置与丝绸之路(含义与线路)3.理解了X骞通西域与丝绸之路在中西文化交流中的作用。
课堂导学:一、中原王朝与匈奴的和战关系。
1、匈奴的概况2、秦与匈奴的关系:秦始皇派________北伐匈奴。
3、汉与匈奴的和与战:西汉初期,无力抵御匈奴进攻,汉高祖采取______ 政策,把公主嫁给单于为妻。
汉武帝相继起用______ 、_______ 等将领击败匈奴。
呼韩邪单于率部归汉,汉元帝将宫女_______ 嫁给他。
_______ 成为千古流传的佳话。
问题探究1:秦、汉和匈奴的关系主要是什么样的?中原王朝与匈奴的和战给双方带来什么影响?二、X骞通西域。
1.西域的概念:汉朝把_____ 和______以西,包括今_______ 和中亚以至更远的广大地区。
2、目的:3、过程:(1)公元前___年,汉武帝派X骞第一次出使西域。
(2)公元前___年,___再派X骞出使西域。
4、意义:开辟了,加强了。
5、西域都护:公元前___年,西汉王朝在西域设置西域都护,这是今___地区正式归属中央统辖的开始。
问题探究2:X骞为什么出使西域?起作用是什么?三、丝绸之路:1、路线:从___经河西走廊、今___、通往___、___直到___问题探究3:从地图上找到X骞出使西域路线与丝绸之路的路线图,比较异同。
2、作用:中国的___以及___、___、___等技术相继西传,西方的___、___以及佛教、___、___、雕塑等纷纷东来。
“丝绸之路”成为___的桥梁。
问题探究4、为什么叫丝绸之路呢?这条路开辟的意义如何?随堂练习一、选择题1.单于是我国古代哪一少数民族最高首领的称号?()A.匈奴 B.契丹 C.女真 D.蒙古“昭君出塞”,这说明匈奴与西汉实行过什么政策3、汉初的"西域"是指现在的:()A.某某河西走廊B.某某、某某C.某某和更西的地方D.某某地区4、西汉X骞出使西域带来的直接后果是()5.今某某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府管辖始于A.X骞出使西域B.丝绸之路的开辟6.我国的丝绸在西汉时期,通过横穿欧亚大陆的商路,源源不断的运送到中亚和欧洲各地。
历史初一上北师大版第16课秦汉开拓西域和丝绸之路教案
2、你知道新疆地区古代被称作什么吗?新疆正式归属于中央政权的统治之下并成为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
本环节教师个人教学设计:
〔四〕【拓展提升】〔5分钟〕
有一部关于秦朝的电视剧中,有这样一个镜头:秦始皇和大臣李斯一边谈论政事一边吃着葡萄、石榴,旁边还摆放着一壶茶。请你根据所学的知识来说一说,这个情节是真是假?为什么?
目的:
时间:年和年,帝派张骞两次出使西域。
作用〔意义〕:
3、今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管辖的时间、标志分别是什么?
时间:公元前年;标志:西汉设置。
4、东汉时,派出使西域,进一步加强了对西域的管辖。
5、丝绸之路形成于何时?请依次写出丝绸之路的起点、经过和最终到达的地区,并在“丝绸之路示意图”上找出长安、河西走廊、安息、大秦。
历史初一上北师大版第16课秦汉开拓西域和丝绸之路教案
主备教师
邓丽娟
参与教师
刘永春许卫红邓丽娟
审核人
王艳玲
课时
1课时
授课时间
教
学
目
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张骞出使西域的史实,学习张骞不畏艰难险阻、勇于开拓的精神和坚强意志。了解西域都护的设置、丝绸之路经过的地点;认识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
2、呼韩邪单于率部归汉,汉元帝将宫女嫁给他。成为千古流传的佳话。
二、请看课文第81-84页“张骞通西域”“和以西,包括今和中亚以至更远的广大地区,称为西域。(看“张骞通西域路线图”,找到西域的大致范围)。
2张骞通西域的目的、时间、作用分别是什么?:
本环节教师个人教学设计:
(5)【当堂检测】〔3分钟〕
北师大版七上第16课秦汉开拓西域和丝绸之路word教案2
第16课秦汉开拓西域和丝绸之路教学设计所属学科:历史适于的年级: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一、教材分析本课选自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第16课。
本课是一节重要的介绍秦汉民族关系和对外交往史实的课文,要紧讲述“张骞通西域”和“丝绸之路”的内容。
在本单元中,这节课是在继对秦汉政治制度加以介绍后,从民族关系和经济进展的角度对秦汉两朝的内容作了补充。
从而使学生更全面的了解秦汉两朝的历史。
本课共有三目,即“中原王朝与匈奴的核战关系”、“张骞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第一子目是小字部份,对后两个子目的展开起到了铺垫作用。
第二子目是第三子目的前提,第三子目是第二子目的进展延续。
三个子目内容相互联系,缺一不可。
本课中的小字部份、“每课一得”、“材料阅读”和十幅图片、示用意等内容对学生的学习起到了补充作用,可指导学生在进程中阅读。
本课的重点是张骞通西域的史实,丝绸之路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的作用。
本课的难点是张骞通西域。
那个地址包括较多的较生疏的地域名和行走线路的复杂。
另外,张骞出使西域带来的阻碍和意义是深远的。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对秦汉大一统方法的具体学习后,对现在期的民族交往、经济进展的学习易于同意。
另外,初一学生感性熟悉是较强烈的,讲课进程中应把更多理性的东西,转化为学生们易同意的、明白的知识来教授。
可通过量媒体投影演示大量的线路图、示用意和人物肖像图,帮忙学生有趣而有效的学习。
三、教学目标及其对应的课程标准课标要求讲述张骞通西域等史实,熟悉丝绸之路在中外历史交流中的作用。
知识与能力:明白西域的概念。
讲述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史实,了解西域都护府的设置情形。
明白丝绸之路的线路。
通过正确识读“张骞通西域线路图”和“丝绸之路示用意”初步把握识别和利用历史地图的技术。
能正确熟悉张骞在西汉民族交往中的作用和丝绸之路在中外交往中的地位。
进程与方式:课前要求学生搜集张骞通西域的历史故事和搜集中原王朝通西域相互输出的物品、技术、艺术等史实,以此培育通过量种途径搜集资料获取知识的方式。
历史初一上北师大版第16课秦汉开拓西域和丝绸之路教案
历史初一上北师大版第16课秦汉开拓西域和丝绸之路教案2、过程与方法通过识读“张骞通西域路线图”和“丝绸之路示意图”;创设情境,以“揭皇榜”“时光隧道”等方式,让学生在亲历过程中走近历史,对历史产生认同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认识到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走向世界之路,它是中华民族向全世界展示其伟大创造力和灿烂文明的门户,也是古代中国得以与西方文明交融交汇、共同促进世界文明进程的合璧之路,从而增强民族自豪感。
通过对张骞克服困难、不辱使命等内容的学习,培养不畏艰难险阻、勇于开拓的精神和坚强意志。
使学生认识到祖国境内各族人民共同发展了中华文明,共同缔造了中国历史。
两汉时,加强了对边疆一些地区的管辖,密切了和少数民族的联系,促进了中国古代文明的进步。
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
强调历史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发展,懂得学以致用。
教学重点:张骞通西域、丝绸之路教学难点:如何正确认识丝绸之路的文化内涵及其在中西方交流史上的重要地位。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分钟〕播放视频《汉武大帝》,导入:同学们,汉武帝通过加强中央集权、实行“大一统”政策,稳定了西汉的内政,凭借“文景之治”时期打下的雄厚物质基础,他的雄才大略开始尽情的施展。
汉武帝时期,西汉的势力开始向中国的西部拓展,对外交往变得活跃起来。
那么,你们知道谁是中原和西域交通的开拓者吗?是谁勇敢的揭开了笼罩在中国西部地区的神秘面纱?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又是怎样的一番瑰丽景象呢?怀着一系列的疑问,今天,让我们走进西域,踏上丝绸之路,去感受岁月的沧桑,了解在那发生的许许多多动人的传说和故事。
【二】探求新知〔25分钟〕(一)中原王朝与匈奴的和战关系匈奴是一个怎样的民族?秦已并天下,乃使蒙恬将〔统领〕三十万众北逐戎狄,收河南〔指河套地区〕;筑长城,因地形,用(控)制险塞,起临洮,至辽东,延袤万余里。
……是时蒙恬威振匈奴。
——《史记·蒙恬列传》昭君出塞图答:取决于国力的强盛与否。
历史初一上北师大版第16课秦汉开拓西域和丝绸之路学案
历史初一上北师大版第16课秦汉开拓西域和丝绸之路学案班级姓名授课时间授课人【学习目标】1、了解张骞出使西域、西域都护设置的经过及意义。
2、学习张骞不怕艰难险阻、勇于开拓的精神和坚强意志。
重点:张骞出使西域;西域都护的设置。
难点:西域的概念。
【学习过程】【一】预习导学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文第79--821、秦朝,秦始皇派北伐匈奴。
2、时,开始对匈奴采取攻势,先后派、北击匈奴,此后双方和睦安宁。
成为千古流传的佳话。
3、汉朝时,人们把和以西的地区称为西域。
4、公元前138年,汉武帝为了联合西域的大月氏夹击匈奴,派出使西域,他成为中原和西域交通的开拓者。
5、公元前60年,西汉王朝在西域设置,这是今地区正式归属中央统辖的开始。
【二】课堂研讨阅读以下材料:“汉武雄图载史篇,长城万里遍烽烟。
何如一曲琵琶好,鸣镝无声五十年。
”——翦伯赞请回答:1、这首诗的前两句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有何影响?2、后两句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这个事件中“一曲琵琶好”的人物,为什么能得到人民的肯定和赞扬?【三】拓展延伸阅读以下材料:中新社乌鲁木齐2005年9月30日电:今天上午,“庆祝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五十周年干部大会”在乌鲁木齐的新疆人民会堂举行。
中央代表团团长、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政法委书记罗干率中央代表团全体成员出席,代表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中央军委,向新疆各族干部群众及各界人士致以节日的祝贺和亲切的问候。
2005年10月1日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五十周年的日子。
请回答:1、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你知道新疆古代称什么吗?2、新疆地区正式归属在中央政权的管辖之下,并成为中国领土的一部分是在什么时候?3、党中央派代表团庆贺新疆成立50周年,这充分显示了对自治区的高度关心,你知道还有哪些重大意义?【课堂检测】【一】选择题1.汉武帝第一次派张骞出使西域的目的是()A、加强对西域的统治B、为了促进西域经济的发展C、为了获得西域丰富的物产D、为了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2.在以下人物中,为汉匈的友好相处和文化交流作出了重大贡献的是()A、冒顿单于B、汉武帝C、卫青、霍去病D、王昭君3.西汉张骞出使西域带来的直接后果是()A、丰富了当时汉朝的经济生活B、促进了西域经济的发展C、开辟了东西交通的重要通道D、设置了管理西域的行政机构4.我国最早对西北地区进行有效管辖的朝代和机构是()A、西汉、西域都护B、东汉、西域都护府C、唐朝、安西都护府D、唐朝、北庭都护府5.以下哪一项内容最能充分说明新疆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领土()A、张骞通西域B、西域各国归附汉朝C、丝绸之路的开通D、西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护【二】非选择题6.阅读以下材料:“不是张骞通西域,安有佳种自西来。
历史七年级上册 第16课 秦汉开拓西域和丝绸之路教案 北师大版
第16课秦汉开拓西域和丝绸之路二、重点:张骞通西域和丝绸之路三、难点:张骞出使西域和丝绸之路在东西方交流史上的重要地位四、课堂自主学习1、中原王朝与匈奴的各战关系(1)匈奴是生活在高原上的古老民族,时期逐渐兴起。
(2)中原王朝与匈奴的和战关系战:①秦始皇统一天下后派攻打匈奴,收复河套地区。
②汉武帝时期,相继派、等将领攻打匈奴,大败匈奴。
和:①统治时期,采取和亲政策把公主嫁给单于。
②汉元帝时期,将宫女嫁给匈奴的呼韩邪单于,这就是千古流传的佳话。
和战关系的作用和:有利于双方经济文化的交流战:给双方带来巨大损失。
2、张骞通西域(1)西域:西汉时期,人们把现今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也就是今天的地区,称为西域。
(2)目的:联络被匈奴从河西走廊赶到西域的大月氏,共同。
(3)经过:公元前138年,带着百余名随从从长安西行,在途中被匈奴人扣留,后设法逃脱,辗转来到大月氏。
回来后向汉武帝报告了西域的见闻,他们无意与匈奴打仗,以及他们想和汉朝往来的愿望。
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和西域的交往从此日益频繁。
(4)西域都护府的设置: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立,总管西域事务。
从此,今地区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的管辖,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5)班超经营西域:西汉初年,北匈奴重新控制西域。
为了恢复对的管辖,公元73年,东汉政府派出使西域。
班超用智慧和谋略帮助西域各国摆脱了的控制,被东汉政府任命为。
他在西域经营三十来年,进一步加强了的联系。
3、丝绸之路张骞出使西域后,汉朝的使者、商人接踵西行,西域的使者、商人也纷纷东来,他们把中国的,从长安通过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运往,再转运到,又把西域各国的奇珍异宝输入中国内地。
这条沟通中西交通的陆上要道,就是历史上著名的。
汉武帝以后,又开通了海上丝绸之路。
五、课堂合作探究()1、“边城晏闭,牛马布野,三世无犬吠之警,黎庶无干戈之役。
”这是下列哪一历史事件的直接结果A、张骞出使西域B、丝绸之路的开辟C、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D、昭君出塞()2、呼韩邪单于向汉朝提出“和亲”,下列关于“和亲”的看法中正确的一项是A、汉朝同意和亲是被迫的B、和亲是汉朝暂求避免匈奴骚扰的行为C、和亲是汉、匈民族间的友好相处D、和亲牟汉而言是屈辱的()3、汉武帝第一次派张骞出使西域的目的是A、加强对西域的统治B、为了获得西域丰富的物产C、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D、促进西域经济的发展()4、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的目的是A、加强对西域的统治B、为了获得西域丰富的物产C、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D、加强同西域各族的交往()5、西域地区(今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权开始于A、西域各国使节回访长安B、张骞两次出使西域C、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D、东汉政府任命班超为西域都护()6、新疆正式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在A、秦朝B、西汉C、唐朝D、元朝()7、下列选项中,不属于陆上丝绸之路经过的地区是A、河西走廊B、西亚C、欧洲D、斯里兰卡岛()8、西域都护的建立,标志着西域正式归属汉朝版图。
第16课 秦汉开拓西域和丝绸之路教案
第16课秦汉开拓西域和丝绸之路遵义县第七中学郑义群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掌握张骞出使西域,西汉设西域都护,西域和丝绸之路的概念。
正确认识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识读“张骞通西域路线图”和“丝绸之路示意图”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张骞克服困难、不辱使命的学习,培养不怕艰难险阻、勇于开拓的精神和坚强意志。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丝绸之路和班超经营西域。
2.难点:丝绸之路在中西文化交流中的作用教具准备:课件、导学案、地图教学过程导入:以2014APEC会议领导人全家福所穿衣服面料导入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一:中原王朝与匈奴的和战关系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这部分内容,然后填表时代和战关系战国秦汉汉高祖汉武帝汉元帝二:张骞通西域(观看视频并结合书本知识回答以下问题)1 西域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公元前______,__________派张骞出使西域,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张骞此行历时多少年?3 张骞出使西域有什么意义?(a.开辟了通往西域的道路,加强了汉朝与西域各国的联系,沟通了西域与内地的经济文化交流,丰富了汉族和西域各族人民的生活。
b.奠定了我国对西域今新疆地区管辖和开发的基础。
公元前___西汉政府设置_____今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统辖的开始。
c.丝绸之路的开通,中国同中亚、欧洲的通商关系发展起来,丝绸之路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互相传递着文明信息。
)4除张骞外,你知道的外交家还有谁?5从张骞、班超身上你能学习到什么精神?三:丝绸之路(一)学生分组合作探究1你能说出丝绸之路的路线吗?从___出发经____,今____,通往__、__,直到____2你知道哪些物产、艺术是从西域传入的?如果没有这些东西,今天的生活会怎样?3丝绸之路在东西方交流中有什么作用?4每课一得:你知道汉族名称的来历吗?(二)拓展延伸丝绸之路申遗成功四、课堂演练五、课堂小结(你学习了什么,收获了什么?)。
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6课《秦汉开拓西域和丝绸之路》教案
第16课秦汉开拓西域和丝绸之路课程标准:讲述张骞通西域等史实;认识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西域都护的设置、丝绸之路开通以后中外交流等基本史实;能够正确识读“张骞通西域路线图”和“丝绸之路示意图”,初步掌握识别历史地图的基本技能;能够正确认识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识读“张骞通西域路线图”和“丝绸之路示意图”;收集从西域传来的食物和生活用品,了解西域与中原经济文化交流的史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张骞克服困难、不辱使命等内容的学习,培养不畏艰难险阻、勇于开拓的精神和坚强意志;通过丝绸之路开通后东西方频繁经济文化交流的事实,认识丝绸之路在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张骞通西域;丝绸之路在中西交流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张骞通西域的意义;活动课的组织教学问题。
教学方法和手段:多媒体教学、学生自主性探究学习、教师指导点评。
教学工具:幻灯片、投影仪、背投、联网电脑等多媒体设备。
板书设计一、中原王朝与匈奴的和、战1、汉初与匈奴的和亲政策2、汉武帝对匈奴的战争3、昭君出塞二、张骞出使西域1、西域的地理位置2、出使西域的原因3、两次出使西域的过程4、西汉对西域的统治三、丝绸之路的开辟1、丝绸之路是如何形成的?2、丝绸之路的地理位置3、丝绸之路的意义和作用教学过程设计导入新课同学们,汉武帝通过加强中央集权、实行“大一统”政策,稳定了西汉的内政,凭借“文景之治”时期打下的雄厚物质基础,他的雄才大略开始得以尽情的施展。
汉武帝时期,西汉的势力开始向中国的西部拓展,对外交往变的活跃起来了。
那么,你们知道谁是中原和西域交通的开拓者吗?是谁勇敢的揭开了笼罩在中国西部地区的神秘面纱呢?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又是怎样的一番瑰丽的景象呢?怀着一系列的疑问,今天,让我们走进西域,踏上丝绸之路,去感受岁月的沧桑,了解在那发生的许许多多动人的传说和故事。
讲授新课一、中原王朝与匈奴的和、战关系关于战国时期的匈奴,指导学生阅读课文79页的小字内容。
初中七年级历史上册 3.16《秦汉开拓西域和丝绸之路》名师教案 北师大版
第16课秦汉开拓西域和丝绸之路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掌握张骞出使西域,西汉设西域都护,西域和丝绸之路的概念;班超经营西域;甘英出使大秦,大秦使臣来东汉。
2.了解秦汉和朝鲜、日本的交往。
(二)能力目标1.通过指导学生看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识图能力。
2.通过引导学生讨论和回答问题,培养学生表述、归纳史实和认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1.两汉通使西域,沟通了中原和西域的联系,奠定了我国对新疆管辖的基础。
2.张骞和班超出使西域,是古代历史上的创举。
以他们所表现的精神教育学生,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品格。
3.丝绸之路的开通和东汉与大秦的往来,促进了东西方的经济文化联系;古代中国丝织品在国际上享有的盛誉和先进文化对东亚邻国的影响,是炎黄子孙的骄傲。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丝绸之路和班超经营西域。
2.难点:丝绸之路。
教学手段1.数字投影仪。
2.电脑及自制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投影图片:秦始皇端坐在宝座上,一名跪着的侍从双手举着盛满葡萄的托盘献给他)同学们请看,这是一位同学画的想象画。
他参照教材,把秦始皇画得十分传神,葡萄画得也非常逼真,可是,这幅画有一个“历史”错误,你知道错在哪儿吗?尽管秦始皇唯我独尊,富有四海,但当年的他却吃不到我们今天常吃的水果——葡萄。
因为葡萄是从西域传来的,而西域与中原的交通是在西汉时开通的。
那么,西域在何方?是谁开辟了中原和西域交往的道路?丝绸之路是怎样闻名于世的?秦汉时期,我国同哪些国家有着友好交往?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来学习第16课:秦汉开拓西域和丝绸之路(板书)。
(二)讲授新课我们先学习中原王朝与匈奴的和战关系(板书)。
首先请一位同学给大家介绍一下匈奴这个古代的民族。
秦汉时期匈奴不断南侵,中原王朝与匈奴时战时和,这就直接影响到了河套与西域等地区的发展。
侵同学们仔细阅读这部分内容,然后填表时代战和秦始皇蒙恬收复河套,移民戍边汉高祖“白登之围”,战败和亲政策文帝、景帝和亲政策汉武帝卫青、霍去病北伐匈奴汉元帝和亲政策(昭君出塞) 总的说来,中原和匈奴的战争并不能阻止双方的经济文化的交往,而双方的和平共处更是促进了各自的社会发展。
初中历史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6课秦汉开拓西域和丝绸之路教案模板范文
初中历史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6课秦汉开拓西
域和丝绸之路教案模板范文
1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西域都护的设置、丝绸之路开通后中外交流等基本史实;能够正确识读“张骞通西域路线图”和“丝绸之路示意图”,初步掌握识别历史地图的基本技能,能够正确认识丝绸之路在中西文化交流中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
通过教师设置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了解张骞出使西域史实,运用史料对张骞进行评价,认识张骞出使西域的影响。
通过设置问题情境想象、展示图片及播放录象来理解丝绸之路是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
联系西部大开发,拉近历史和现实的距离。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张骞克服困难,不辱使命等内容的学习,培养不畏艰险、勇于开拓的精神和意志。
通过丝绸之路开通后东西方频繁进行经济文化交流的史实,认识丝绸之路在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中的桥梁作用。
2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具有初步的文言文阅读能力、识图绘图能力、归纳能力,大部分学生对历史知识具有较浓厚兴趣。
但初一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以学生为主体,组织学生采用阅读、思考、绘图等探究方式,尽可能让每位学生在整节课上处于积极探究状态,发挥其教学主体作用。
3重点难点
重点
丝绸之路在中西文化交流中的作用。
难点:
张骞出使西域。
4教学过程
4.1.1教学活动。
《秦汉开拓西域和丝绸之路》说课设计
《秦汉开拓西域和丝绸之路》说课设计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与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一、说教材(一)教材分析:本课选自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材第三单元第16课,内容分三部分:中原王朝与匈奴的和战关系、张骞通西域、丝绸之路。
三者之间因果相联,体现了中原王朝、匈奴族和西域各族之间的民族关系。
本课还与第19课寻访“丝绸之路”前后呼应,在第三单元《大一统的秦汉帝国》中处于重要地位。
丝绸之路是中国古代文明向外传播的重要通道。
从世界范围来说,它是地理大发现之前一条世界文化交流的主要通道,可以与欧洲开辟新航路之举齐名并重,所以本课在整个中国古代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二)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西域都护的设置、丝绸之路开通后中外交流等基本史实;能够正确识读“张骞通西域路线图”和“丝绸之路示意图”,初步掌握识别历史地图的基本技能;能够正确认识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识读“张骞通西域路线图”和“丝绸之路示意图”;收集从西域传来的食物和生活用品,了解西域与中原经济文化交流的史实;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来了解张骞出使西域的情况;通过讨论、探究的方式来分析丝绸之路的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张骞克服困难、不辱使命等内容的学习,培养不畏艰难险阻、勇于开拓的精神和坚强意志;通过丝绸之路开通后东西方频繁进行经济文化交流的事实,认识丝绸之路在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中的桥梁作用。
(三)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丝绸之路在中西文化交流中的作用。
依据:丝绸之路是本课的重心,在整个中国古代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它的开通对民族关系的发展和中西方的交往产生了深远影响,丝绸之路成为当时和以后对外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
难点:张骞通西域。
依据:学生对西域的地理概念陌生;识图难,地名生疏,读音书写难度大,且地名多;张骞出使西域所走的路线曲折复杂,地形地貌多样;两次出使时间长,所经过、出访的国家多,过程复杂。
总之,这对七年级的学生理解起来非常困难。
秦汉开拓西域和丝绸之路教学设计
秦汉开拓西域和丝绸之路教学设计《秦汉开拓西域和丝绸之路》是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的内容,本节课主要介绍了秦汉民族关系和对外交往史实,讲述“张骞通西域”和“丝绸之路”的内容。
以下是本人为你整理的秦汉开拓西域和丝绸之路教学设计,希望能帮到你。
《秦汉开拓西域和丝绸之路》教学设计课程标准:讲述张骞通西域等史实;认识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西域都护的设置、丝绸之路开通以后中外交流等基本史实;能够正确识读“张骞通西域路线图”和“丝绸之路示意图”,初步掌握识别历史地图的基本技能;能够正确认识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识读“张骞通西域路线图”和“丝绸之路示意图”;收集从西域传来的食物和生活用品,了解西域与中原经济文化交流的史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张骞克服困难、不辱使命等内容的学习,培养不畏艰难险阻、勇于开拓的精神和坚强意志;通过丝绸之路开通后东西方频繁经济文化交流的事实,认识丝绸之路在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张骞通西域;丝绸之路在中西交流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张骞通西域的作用。
教学方法和手段:多媒体教学、学生自主性探究学习、教师指导点评。
教学工具:幻灯片、投影仪、背投、联网电脑等多媒体设备。
板书设计一、中原王朝与匈奴的和战关系:二、张骞通西域:1、第一次通西域:前138年2、第二次通西域:前119年3、张骞通西域的深远影响:西域都护的设置(前60年)三、丝绸之路:路线:长安→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中亚→欧洲西亚教学过程设计导入新课同学们,汉武帝通过加强中央集权、实行“大一统”政策,稳定了西汉的内政,凭借“文景之治”时期打下的雄厚物质基础,他的雄才大略开始得以尽情的施展。
汉武帝时期,西汉的势力开始向中国的西部拓展,对外交往变的活跃起来了。
那么,你们知道谁是中原和西域交通的开拓者吗?是谁勇敢的揭开了笼罩在中国西部地区的神秘面纱呢?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又是怎样的一番瑰丽的景象呢?怀着一系列的疑问,今天,让我们走进西域,踏上丝绸之路,去感受岁月的沧桑,了解在那里发生的许许多多动人的传说和故事。
北师大版七上第16课《秦汉开拓西域和丝绸之路》word教案1
第16课秦汉开拓西域和丝绸之路教案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掌握张骞出使西域,西汉设西域都护,西域和丝绸之路的概念。
正确认识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
2 过程与方法:识读“张骞通西域路线图”和“丝绸之路示意图”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张骞克服困难、不辱使命的学习,培养不怕艰难险阻、勇于开拓的精神和坚强意志。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丝绸之路在中西文化交流中的作用2.难点:张骞出使西域教学过程导入: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一:中原王朝与匈奴的和战关系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这部分内容,然后填表1 西域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公元前______,__________派张骞出使西域,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张骞此行历时多少年?3 张骞出使西域有什么意义?(a.开辟了通往西域的道路,加强了汉朝与西域各国的联系,沟通了西域与内地的经济文化交流,丰富了汉族和西域各族人民的生活。
b.奠定了我国对西域今新疆地区管辖和开发的基础。
公元前___西汉政府设置_____今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统辖的开始。
c.丝绸之路的开通,中国同中亚、欧洲的通商关系发展起来,丝绸之路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互相传递着文明信息。
)4张骞的个人品质,你最敬佩哪一点?5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是什么时间?6除张骞外,你知道的外交家还有谁?三:丝绸之路阅读丝绸之路示意图1你能说出丝绸之路的路线吗?从___出发经____,今____,通往__、__,直到____2这条线路为什么称为丝绸之路?3丝绸之路畅通的原因是什么?4你知道哪些物产、艺术是从西域传入的?如果没有这些东西,今天的生活会怎样?5丝绸之路在东西方交流中有什么作用?每课一得:你知道汉族名称的来历吗?重点讲解:二:张骞通西域:1、西域玉门关和阳关以西,包括今新疆和中亚以至更远的广大地区2、第一次(公元前138年)3、第二次(公元前119年)4、西域都护的设置(公元60年)三、丝绸之路1、美丽名称的由来2、路线3、作用材料阅读P85 有人说长城是封闭保守的象征,有人认为长城在秦汉帝国向西开拓推进的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历史初一上北师大版第16课秦汉开拓西域和丝绸之路说课稿
历史初一上北师大版第16课秦汉开拓西域和丝绸之路说课稿【一】说教学理念与目标有关教学理念结合结合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基本精神和初一学生的认知特点,本节课我力求用新课程理念来统领全课,本着促进学生发展的基本原那么,尊重学生的主体作用,力求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旧模式,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学习方式的转变,积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合作探究,独立思考,团结协作,努力培养学生收集资料,分析、整合历史资料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评价中,采取灵活多样的评价方式,注重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的全程评价,充分发挥历史教学评价的功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
有关教学目标新课程改革将目标指向学生发展的方向,指向以能力和个性为核心的发展。
依据《历史课程标准》,结合本课的内容和授课学生的具体情况,本课教学目标分为以下三点:1.知识与能力;2.过程与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知识与能力的目标中,要求使学生了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西域都护的设置、丝绸之路开通后中外交流等基本史实;能够正确识读“张骞通西域路线图”和“丝绸之路示意图”,初步掌握识别历史地图的基本技能;能够正确认识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
关于过程与方法的目标,要求识读“张骞通西域路线图”和“丝绸之路示意图”。
通过收集历史资料并处理展示的过程,学习从多种途径获取历史资料并分析、整合历史信息的方法,并初步掌握探究学习的方法。
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学法的指导,不仅学会而且会学。
课堂进程中自始至终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升华,通过对张骞克服困难、不辱使命等内容的学习,培养不畏艰难险阻、勇于开拓的精神和坚强意志;通过丝绸之路开通后东西方频繁进行经济文化交流的事实,认识丝绸之路在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中的桥梁作用;在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与合作意识。
【二】说教学内容和过程〔一〕有关教材的内容、地位和作用本课是中国古代史内容。
(七年级历史教案)《秦汉开拓西域和丝绸之路》教学设计
《秦汉开拓西域和丝绸之路》教学设计七年级历史教案●一、课标要求讲述张骞通西域等史实;认识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了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西域都护的设置、丝绸之路开通以后中外交流等基本史实;能够正确识读“张骞通西域路线图”和“丝绸之路示意图”,初步掌握识别历史地图的基本技能;能够正确认识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识读“张骞通西域路线图”和“丝绸之路示意图”;通过课本剧的编演,了解西域与中原经济文化交流的史实。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张骞克服困难、不辱使命等内容的学习,培养不畏艰难险阻、勇于开拓的精神和坚强意志;通过丝绸之路开通后东西方频繁经济文化交流的事实,认识丝绸之路在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中的作用。
从而进一步认识到开放交流对于国家和个人的重要性。
●三、重难点重点:丝绸之路在中西文化交流中的作用。
难点:张骞出使西域。
●四、教学过程●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教师:(出示石榴、核桃、芝麻、葡萄、胡萝卜等图片),这些食品是我们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但是大家知道吗?这些好吃的东西可不是我们本地土生土长的,它们是在二千多年前,从遥远神秘的西域传过来的,那么大家知道西域在哪儿吗?又是谁开拓了通往西域的通道呢?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又是怎样的一番瑰丽的景象呢?请看第16课,这些疑问自然就有答案。
环节一:预习检测教师:阅读历史材料,并能从中获取重要的历史信息,是我们学习历史的一个重要能力,(出示知识填空)1、汉朝把和以西,包括今和中亚以至更远的广大的地区,称为西域。
2、汉武帝之前,由于道路的艰险和族的阻隔,西域和汉朝几乎处于隔绝状态。
3、秦汉时期,中原王朝与匈奴是关系,直接影响到河套与西域等地区的安定和发展。
4、汉武帝时,派两次出使西域。
5、西域开通之后,一条横穿欧亚的路上通道产生了。
环节二:体验探究,理解历史a、中原王朝与匈奴的和战关系1、西域这个古地名的具体位置请同学们看西域地图,找出阳关、玉门关,并说出和阳光玉门关有关的诗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6课秦汉开拓西域和丝绸之路
课前预习预习时顺带把这些题给做了,试试你的身手呀!
1.汉代对匈奴实行大规模反击始于( )
A.汉高祖 B.汉文帝 C.汉景帝 D.汉武帝
2.公元前年,西汉政府在西域设置,标志着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统辖。
3.想一想,张骞出使西域有什么重要作用?
课堂练习重点难点都在这里了,课堂上就把它们解决吧。
4.汉武帝时,反击匈奴的杰出将领有( )
①卫青②霍去病③窦固④窦宪
A.①② B.①③ C.②③D.②④
5.时,王昭君嫁给了,为汉匈友好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6.汉朝时,人们把和以西的地区称为西域。
7.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目的是( )
A.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 B.与西域各族通好
C.准备设立西域都护 D.开通丝绸之路
8.看图回答:
(1)图中拜别汉武帝的使者是。
(2)出使的目的地是。
(3)出使的地区就是今天的。
(4)西汉管理上述地区的机构是。
9.阅读下列材料:
张骞始开西域之迹。
——《汉书》
请回答:
(1)西域的地理范围是指。
(2)张骞生活在 (皇帝)在位时期。
(3)张骞出使西域成功的同时,也沟通了哪条中西交通要道?
10.昭君出塞,为什么能得到人们的肯定和赞扬?
11.有人说,汉初对匈奴实行的“和亲政策”与汉元帝实行的“和亲政策”是一样的,都从根本上解除了匈奴的威胁。
你同意这种看法吗?请说明原因。
12.简单介绍汉代丝绸之路的主要路线。
课后测试走出教材,迁移发散,你的能耐是不是真的有长进了?
一、单项选择题
13.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时间是( )
①公元前l38年②公元前119年③公元前60年④公元73年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14.我国最早享有国际盛誉的物品是( )
A.丝织品 B.瓷器 C.茶叶 D.青铜器
二、填空题
15.汉代丝绸之路的起点是,终点是。
三、历史谜语
16.保护幼苗(猜一古代历史人物)
17.妙手回春(猜一古代历史人物)
四、活动与探究
18.有人认为,汉武帝以前的皇帝软弱,对匈奴只能退让和亲,汉武帝雄才大略,敢于反击匈奴,所以解除了匈奴的威胁。
你的看法如何?请说明原因。
19.我国中原地区种植葡萄、石榴、核桃等植物的历史,有人说始于汉代,有人说始于秦代。
你认为哪一种说法对?请说明原因。
20.画一画汉朝丝绸之路示意图,了解丝绸之路的路线。
答案:
第16课
1.D 2.60西域都护3.开辟了通往西域的道路,加强了汉朝与西域各国的联系。
此后,汉朝与西域诸国互派使节,互通商旅。
4.A 5.汉元帝呼韩邪单于6.玉门关阳关7.A 8.(1)张骞 (2)西域 (3)新疆 (4)西域都护府9.(1)玉门关和阳关以茜,包括今天新疆和中亚以至更远的地方 (2)汉武帝 (3)丝绸之路 l0.昭君出塞和呼韩邪单于和亲,使北部边疆出现了几十年的和睦安定,这为加强汉匈两大民族的友好相处和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
所以受到后人的尊敬。
11.不同意这种看法。
汉初因为国力不足,被迫对匈奴实行“和亲政策”,但未能从根本上解除匈奴的威胁。
而汉元帝时的“和亲’’是在匈奴已无力对抗西汉,匈奴呼韩邪单于归顺汉朝的情况下出现的,体现了汉匈友好。
12.汉代的丝绸之路从长安出发,经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通往中亚、西亚,直到欧洲。
13.A l4.A l5.长安欧洲 16.卫青 17.霍去病 l8.上述说法是错误的。
西汉对匈奴政策的变化固然与帝王的
个人性格有一定关系,但却不是决定关系。
国策的变化归根到底与国力强弱有关,汉初因国力不足,只好采取和亲政策;汉武帝时国力强大,决定了他可以对匈奴大规模用兵并取得胜利。
19.应该是始于汉代,因为葡萄、石榴、核桃等植物原产于西域。
汉代张骞通西域后,这些植物才在中原引种。
20.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