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一 第一章 第四节 地球的公转运动及其地理意义

合集下载

高一地理必修一《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知识总结

高一地理必修一《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知识总结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地理意义》规律总结与补充(说明:此内容主要是对课本内容的深化与补充,有些课本上非常明确的基本知识没有体现,所以不代表全部内容。

大家还应结合课本进行复习,并认真理解每一道习题,通过习题巩固这些规律。

)本节知识逻辑关系示意一、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1.昼夜交替(1)区分两个词语:昼夜现象....的原因: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可以再加上:有且只有一个太阳照射地球),所以在同一时间内,太阳只能照亮地球表面的一半。

昼夜交替....的原因:昼夜现象+地球自转。

只要有昼和夜的存在,就是“昼夜现象”;而“昼夜交替”则增加了动态的过程。

(晨昏线举例:2.时差(1)地方时概念:同一时刻,由于经度不同而不同的时间称为地方时。

(同一经线上具有相同的地方时)计时依据:一个地方太阳升到最高时,把这个时刻记为当地的地方时12点。

地方时的计算方法:(已知某地地方时,求另一地地方时)①计算经度差:如果两地同为东经或者同为西经,则用减法计算经度差;如果两地一地为东经、一地为西经,则用加法计算经度差。

②将经度差转化为时间差。

经度相差15°,地方时相差1小时;经度相差1°,地方时相差4分钟。

③“东加西减”原则:所求地点在东,用已知时间加上两地的时间差;所求地点在西,用已知时间减去两地的时间差。

(2)时区和区时a.时区相关计算:①某一个时区的中央经线计算方法为:时区号数× 15°②某一时区的范围:中央经线度数分别加、减7.5 °,即为时区的两条边界线。

(东西十二区除外)③已知经度求时区,用经度除以15度,结果四舍五入。

b.区时相关计算:①计算时区之间的时差:如果两地同为东时区或者同为西时区,则用减法计算时差;如果两地一地为东时区一地为西时区,则用加法计算时差。

②“东加西减”原则:所求地点在东,用已知时间加上时差;所求地点在西,用已知时间减去时差。

c.“北京时间”不等于“北京的地方时”。

必修1第1章第4讲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

必修1第1章第4讲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

必修1第1章第4讲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右图中GH⊥PQ,据此完成1~3题。

1.若PQ为地轴,一年中太阳直射点总是在图中MN所示平面上,则角②的度数是A.23°26′B.46°52′C.66°34′D.不能确定2.若PQ为地轴,一年中太阳直射点总是在图中GH所示平面上,下列变化可信的是A.全球极夜范围扩大B.全球极昼范围扩大C.春节时北京均温升高D.里约热内卢气温的年际变化增大3.若GP弧表示夜弧,则H点的日出时间为A.21时B.4时C.9时D.3时根据我国日历反映的信息,回答4~5题。

4.日历中立秋时,太阳直射点的经度约为A.59°15′EB.44°45′WC.59°45′ED.128°15′W5.关于此时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及其移动方向的说法正确的是A.直射赤道并向南移动B.在赤道以南并向南移动C.在赤道以北并向南移动D.直射赤道并向北移动杭州(120.2°E,30.3°N)一学生对太阳能热水器进行了改造,把热水器装在一个大玻璃箱中,并将支架改造成活动方式。

据图回答6~8题。

6.9月23日,为使热水器有最好的吸热效果,应调节支架使热水器吸热面与地面的夹角为A.23°26′B.30.3°C.66°34′D.59.7°7.下列地区中,使用太阳能热水器效果最好的是A.海口B.重庆C.拉萨D.吐鲁番8.当热水器吸热面与地面夹角调节到最大值时A.南太平洋漂浮的冰山较多B.松花江正值一年中的第一次汛期C.黄土高原上流水的侵蚀作用最为强烈D.澳大利亚农田中的小麦开始返青右图为经纬网图。

图中A点位于南纬68度,AB为晨昏线的一段;此刻,北京处于白昼;近期,C地日出时刻越来越早。

据题设条件回答9~10题。

9.此刻,与北京日期不相同的是A.圣保罗B.华盛顿C.开普敦D.莫斯科10.下列推断正确的是A.该日,大约在7月中旬B.该日,C地太阳从东南方向升起C.该季节,正值尼罗河枯水期D.该季节,马达加斯加岛白昼比塔斯马尼亚岛长右图为我国北京、广州、武汉、哈尔滨四个城市的季节分配示意图。

高中地理必修一+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高中地理必修一+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四季变化
四季变化的规律
四季的变化是有规律的,每年3月到5月是春季,6月到8月是 夏季,9月到11月是秋季,12月到来年2月是冬季。在地球上 不同地区,由于纬度和地理位置等因素的影响,四季变化的 规律和特点略有不同。
四季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四季变化对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活动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例如 ,农业生产需要遵循四季变化的规律,合理安排农作物的种 植和收割时间;人们也需要根据四季的变化来调整衣物和作 息时间,以适应不同的气候条件。
THANKS
感谢观看
电脑、相关软件(例如Google Earth)
操作步骤
打开软件,调整视角,模拟从太空 中观察地球。然后观察地球的自转 和公转,特别关注地球公转时昼夜 的变化。
实验结论
通过软件模拟,可以更加清晰地观 察到地球公转时昼夜的变化,加深 对地球公转意义的理解。
实地观察和测量
准备材料
望远镜、记录本、测量工具
太阳辐射的分布
太阳辐射分布规律
在地球上不同地区,太阳辐射的分布是不均匀的。赤道地区接收到的太阳辐射能 量最多,随着纬度的增加,太阳辐射能量逐渐减少。此外,太阳辐射能量还受到 地形、大气条件等因素的影响。
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太阳辐射是地球表面最主要的能量来源,对地球的气候、生态系统和人类生活等 方面产生了重要影响。例如,太阳能的利用已经成为人类重要的能源来源之一, 同时太阳辐射也是大气循环和水循环的主要驱动力之一。
03
地球公转的探究实验
利用模型演示地球公转
准备材料
一个地球仪、台灯
操作步骤
将地球仪放置在台灯前,调整地球仪的位置,使其面对台灯,模拟 太阳的位置。然后自西向东慢慢转动地球仪,观察昼夜交替的现象 。

高中地理必修一地球运动知识点

高中地理必修一地球运动知识点

高中地理必修一地球运动知识点知识是静态的,人有了知识,还应该明白如何正确地将所掌握的知识在实践中加以应用,没有智慧,充其量不过是一本记载着知识的书。

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高中地理必修一地球运动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高中地理必修一地球运动知识1(一)地球的自转1.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1)昼夜更替。

(2)产生时差,经度不同,地方时不同,时间上东早西晚。

(3)水平运动物体在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不偏转。

2.判断晨昏线的三大技法(1)利用自转方向判断:顺自转方向将要进入白天的为晨线,将要进入黑夜的为昏线。

(2)利用地方时判断:赤道上地方时为6时的点所在为晨线,为18时的点所在为昏线。

(3)利用昼夜半球位置判断:昼半球西侧为晨线,东侧为昏线;夜半球则相反。

(二)地球的公转1.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1)方向: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从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

(2)速度:近日点(1月初)附近公转速度快,远日点(7月初)附近公转速度慢。

2.正午太阳高度(1)判断正午太阳高度的两大技巧:①“来增去减”:太阳直射点向某地所在方向移来,则正午太阳高度增大,移去则减小。

②“远小近大”:距离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纬线越远,正午太阳高度越小,反之越大。

(2)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正午太阳高度=90°-两点纬度差。

其中,当所求地点与太阳直射点在同一半球时,该纬度差即为所求点与直射点纬度差的绝对值;不在同一半球时,该纬度差为二者纬度数之和。

3.日出、日落方位的判定(1)当太阳直射赤道时(春分日、秋分日),南、北极点除外,全球各地正东日出、正西日落。

(2)当太阳直射北半球时,除极昼、极夜地区外,全球各地东北日出、西北日落;且太阳直射纬度越高,太阳升落的方位越偏北。

(3)南半球刚刚结束极夜的地点,其日出、日落方位均为正北;北半球刚刚结束极夜的地点,其日出、日落方位均为正南。

4.昼夜长短(2)纬度分布规律:太阳直射点所在半球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越长;另一半球相反。

高中地理《地球的运动及其地理意义》

高中地理《地球的运动及其地理意义》

地球的运动及其地理意义一、地球自转及其意义地球绕地轴进行自西向东的旋转称为地球自转。

在北极上空观察,地球逆时针方向旋转,在南极上空观察,地球顺时针方向旋转。

地球自转一周为1日,但对于不同的参照物,1日的时长略有差别。

若以距离地球非常遥远的恒星为参照点,1日时长为23时56分4秒,称恒星日,是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一个恒星日内地球绕地轴旋转360度。

若以太阳为参照点,1日时长为24时,称太阳日,也是我们在地球上感受到的一天变化。

一个太阳日内,地球绕地轴旋转略大于360度(即360°59′)。

我们生活中常用的自转周期是24小时(太阳日)。

地球的自转将造成昼夜更替,形成“北半球向右,南半球向左”的地转偏向力,形成地方时和时差。

由于地球的自转运动,同一纬度位置较东的地区能较早看到太阳的升起。

而各地的时刻又要参照太阳的位置,因此同一时刻经度不同的地区时刻不同,而地方时就是指因经度不同而不同的时刻。

经度每隔15度,地方时相差1小时,经度每隔1度,地方时相差4分钟。

为了解决地方时不同带来的不便,人们将全球划分为24个时区,各时区将本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区时。

同时,人们还设定了国际日期变更线(即日界线,与180度经线大致重合,但并非完全重合),用来作为日期的分界线。

日界线东侧的西十二区和西侧的东十二区时刻相同,但日期上东十二区要比西十二区早一天,东十二区是世界上时间最早的地方。

二、地球公转及其意义地球按其轨道围绕太阳自西向东运动称为地球公转。

地球公转一周为1年。

公转一周的真正周期是恒星年(以遥远的恒星为参考系),共365天6时9分10秒。

而我们常用的周期是回归年(即太阳连续两次直射北回归线的间隔),共365天5时48分46秒。

由于赤道平面和黄道平面间存在23°26′的黄赤交角,因此地球公转过程中,太阳直射点会发生变化,在地球南北回归线之间做回归运动,于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分别直射赤道、北回归线、赤道、南回归线。

高中地理基础知识复习-第一章行星地球-第四节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一)——基本特征及昼夜长短的变化

高中地理基础知识复习-第一章行星地球-第四节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一)——基本特征及昼夜长短的变化

B.东南 D.西南
()
6.北京下一次 06:42(北京时间)日出时,最接近下列哪个节日
()
A.中秋节
B.植树节
C.端午节
D.国庆节
解析:第 5 题,根据两地日出时间判断,甲地比北京更晚日出,故甲地位
于北京的西面。10 月 31 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除出现极昼极夜的
地区外,昼长由北向南逐渐变长;此时,北京昼长 10 小时 31 分,甲地昼
3.对称性规律 在太阳直射同一纬度的两个日期时,昼夜长短状况相同。这
时间 两个日期是关于夏至日或冬至日是对称的。如 6 月 12 日(夏 对称 至日前 10 天)与 7 月 2 日(夏至日后 10 天)的两天中,某地的
昼夜长短状况相同 南北半球纬度数相同的地区昼夜长短“对称”分布,即北半 空间 球各地的昼长与南半球相同纬度的夜长相等。例如,23°26′N 对称 的昼长等于 23°26′S 的夜长
机的正上方,C 错,D 正确。 [答案] (1)A (2)D
题点(一) 昼夜长短分布规律
如图为某一日期甲、乙、丙、丁四个地点的昼长状况
图。读图完成 1~2 题。
1.从南北半球来看,甲、乙、丙、丁四个地点中
A.甲位于南半球,乙位于北半球
()
B.乙与丙位于同一半球
C.丙位于北半球,丁位于南半球
D.甲与丁不在同一半球
a 与 b 两个时间的昼长、夜长是相同的,c 与 d 两个时间的昼长、夜长也 是相同的;b 与 c 两个时间中,b 时间的昼长等于 c 时间的夜长。
[典题例析]
(2021 年 1 月新高考 8 省联考·河北卷)飞机于地方时 5 时
30 分日出时刻从甲地出发,匀速飞行,降落乙地时正值日落,

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

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

0
北温带 北 回 归 线 热 赤 带

0
0
66.5 S
0
南 回 归 线 南温带 南 极 圈 南寒带 0 90 S
雨林风光 (热带)
南极风光
(寒带)
长城风光(温带)
四 季 的 划 分
北温带许多国家实际划分方法:
_、_、_ 月为春季; 3 4 5 _、_、_ 月为夏季; 6 7 8 _ 、_、_月为秋季; 9 10 11 _、_、_ 月为冬季。 12 1 2
会怎样变化? 请注意观察特殊日期与直 射点的位置及其移动方向。
二分二至日的太阳直射点位置
节气
时间(前后) 直射点位置
春分 夏至 秋分
冬至
3月21日 6月22日 9月23日 12月22日
赤道 北回归线 赤道
南回归线
6.太阳直射点向北最多到 达的位置:北回归线
该纬度为 :
23.5˚N
太阳直射点向南最多到 达的位置:南回归线

A热带



1.下列地区有阳光直射的是(A )
B寒带
C温带
2.下列地区有极昼极夜的是( B)
A热带 B寒带
C温带
3.产生四季的根本原因是地球公 转时(C) A沿着近似圆形的轨道运动 B保持自西向东的方向
C地轴始终倾斜于公转轨道平面 D地轴始终垂直于公转轨道平面
4.地球上五带划分的依据是(D)
一年中白 昼的长短 变化 夏季较长, 冬季较短。
地面得到太 阳光热的多 少
夏季较多, 冬季较少。
四季 变化
夏季较热, 冬季较冷。

堂 小 结
1.地球公转的定义、方向、周期。
2.五条重要的纬线:赤道、南回归线北 回归线、南北极圈。 3.二分二至日日期以及太阳直射点的 位置。 4.极昼与极夜。 5.五带与四季的划分。

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

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

太阳直射点每个月移动纬度约为8°,每移动1°约需4天
•四季的更替
春分
夏至 秋分
冬至
1回归年=365日5时48分46秒
23°26′ N 次年春分 赤道
23°26′ S
地球公转特征及其应用
在地球公转过程中,若以地球为参 6月初,太阳在黄道的位置是 照系,可看到太阳在黄道上运行。 A.甲 B.乙 C.丙 D.丁
一艘海轮从上海出发驶向美国旧金山。当 海轮途经图中P点时正值日出,图中EF线 表示晨昏线。 下列现象发生时间与海轮途经P点
的日期相近的是 A.江淮平原地区正播种冬小麦 B.长江中下游地区正值梅雨季节 C.北京一年中昼长最短 D.塔里木河一年中流量最大
• 答案详解
• 1. B 2. A
• 解析:
• 1. 本题主要考查地球运动的知识。
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及其计算
一.昼夜长短变化的原因
昼夜更替与昼夜长短变化的区别
同一纬圈上,昼弧+夜弧=24小时
昼弧=夜弧,则昼夜等长 昼弧<夜弧,则昼短夜长 昼弧>夜弧,则昼长夜短
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地球公转过程中太 阳直射点会南北移动, 引起昼弧、夜弧的 长短变化,从而导致昼夜长短的变化。
31
春分
以春分点为参考点,在一个回归年期间,从太阳中心上看,地球中心连续 两次过春分点,从地球中心上看,太阳中心连续两次过春分点。 359°59′9″.71=365.2422日,即365日5小时48分46秒
春分
3.地球公转的周期: 1恒星年
以相对不动的恒星为参考点,它是地球公转360°的时间,是地球 公转的真正周期。恒星年长度为365.2564日,即365日6小时9分 10秒。
图1是天赤道与黄道的示意图,图

【自然地理】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是啥

【自然地理】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是啥

【自然地理】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是啥主要概念地球自转是地球本身以地轴为旋转轴中心旋转。

自转的方向为自西向东;自转周期按照参考点的不同,分为恒星日、太阳日和太阴日,其真正周期是一恒星日;自转的速度分为角速度和线速度。

地球公转是地球以太阳为中心进行绕转。

公转方向与自转方向一致,为自西向东;地球公转轨道为椭圆轨道,随着地球公转,日地距离会发生变化,地球于每年 1 月初经过近日点,7 月初经过远日点;地球公转的周期由于参考点不同分为恒星年和回归年,其真正周期是恒星年;太阳公转的速度分为角速度与线速度,日地距离变化造成太阳对地球的引力的变化,地球离太阳近时,受太阳的引力大,角速度和线速度都变快,远离太阳时,角速度和线速度变慢。

黄赤交角是指地球公转轨道面(黄道面)与赤道面(天赤道面)的交角,为23°26′。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是由于地球自转与公转和黄赤交角的存在,产生的地理现象,包括昼夜交替与时差、地转偏向力、昼夜长短变化、四季变化、五个自然带的划分等。

解读地球运动及其地理意义是本模块内容的重要基础,对于认识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与能量交换、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都要着重要意义。

本条要求中的行为动词用“说明”,表明对本条要求从义务教育阶段了解现象的层面上升为理解规律和成因的层面。

地球同时存在着不同的运动形式,如绕地轴自转、绕太阳公转、随太阳参与银河系的运动等。

即使是公转也不只是简单地绕太阳进行椭圆运动,而是绕日地质心运动,同时也绕月地质心运动。

在中学阶段,一般只研究地球的两种基本运动形式——绕地轴的自转和绕日的公转,并且对运动做了简化处理,如地球的公转就是围绕太阳的运转,教师在教学中不用详细讲述。

要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需要认识地球的运动规律。

一方面,根据不同的参照系,地球运动有真运动和视运动的不同,要加以区别。

一般在讲运动规律的时候参照真运动,如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在讲人们看到的一些运动现象的时候参照视运动,如人们看到太阳东升西落。

高中_地理_必修一_地球的公转

高中_地理_必修一_地球的公转

日期
太阳直射 纬线
正午太 阳高度 为90º的 纬线
正午太阳 高度达一 年中最大 值的地区 北回归线 及其以北 地区
正午太阳 高度达一 年中最小 值的地区
北半 球夏 至日
北回 归线
北回 归线
南半球
北半 球冬 至日
南回 归线
南回 归线
南回归线 及其以南 地区
北半球
三、四季和五带的划分
1. 四季变化的原因
南半球各 地昼夜变 化情况 昼渐短 夜渐长 昼渐长 夜渐短 昼渐长 夜渐短 昼渐短 夜渐长
赤道上的 昼夜情况
3月21日~6月22日 21日 22日
昼夜等长
6月22日~9月23日 22日 23日
昼夜等长
9月23日~12月22日 23日 12月22日
昼夜等长 昼夜等长
12月22日 12月22日~3月21日 21日
1、昼夜长短的变化 、
(1)原因:黄赤交角的存在 原因:黄赤交角的存在
1、昼夜长短的变化 、
(1)原因:黄赤交角的存在 原因:黄赤交角的存在 (2)规律 )
①二分日:全球昼夜等长 二分日: ②春分—秋分:北半球昼长夜短,南半球 秋分: 春分 秋分 北半球昼长夜短, 昼短夜长;越往北,白昼越长, 昼短夜长;越往北,白昼越长,黑夜越短 春分: ③秋分—春分:北半球昼短夜长,南半球 秋分 春分 北半球昼短夜长, 昼长夜短;越往南,白昼越长, 昼长夜短;越往南,白昼越长,黑夜越短 ④赤道:全年昼夜等长 赤道:
B地
70°S 30°E 高纬 南半球 东半球 南寒带 无 有
二十四节气
立春、雨水、惊蛰、春分、 清明、谷雨、立夏、小满、 芒种、夏至、小暑、大暑、 立秋、处暑、白露、秋分、 寒露、霜降、立冬、小雪、 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地球的公转运动特征及其地理意义

地球的公转运动特征及其地理意义

23026N 3.21 00
23026S
S
太阳直射点:地表接受太阳垂直照射的点
三.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公转轨道面




夹角为23°26′

黄赤交角



自转轨道面

回归年:365天5时48分46秒
画对了吗?
夏至(6.22)


春分 (3.21)
23 。26 ' N
●秋分 (9.23)
春分 ●(3.21)
0。

冬至 (12.22)
23 。26 ' S
“太阳直射点位移简图”的用途
判断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及移动方向
例:当地球位于公转轨道的远日点时,太阳光在地球表面直射点的位置 是: A.在北回归线以南,并向北移动 B.在北回归线上 C在北回归线以南,并向南移动. D.在北回归线以北,并向北移动6源自22 远日点 9.233.21
12.22
远小近大
二、黄赤交角
1.黄赤交角的形成
①什么是黄 赤交角?
②黄赤交角 是怎样形成 的?
③目前黄赤 交角的度数 是多少?
2.黄赤交角的特点
“一轴”指地轴; “两面”指黄道平面和赤道平面; “三角度”指黄道平面和赤道平面的交角为2326;地轴与 黄道平面的夹角为6634;地轴与赤道平面的夹角为90。
时间
日地距离
一月初(近日点) 1.471亿km
七月初(远日点) 1.521亿 km
角速度 61'/d 57'/d
线速度 30.3km /s 29.3km /s
地球的公转特征
1.方向:自西向东 2.轨道:近似正圆的椭圆,太阳位于其中的一个焦点上 3.周期:恒星年:365天6时9分10秒;回归年:

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

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

S 夏
公转方向

相同点:自转方向与公转方向一致 不同点: 1.公转方向“相反”:北“逆”南 “顺”
例题1、某物体随地球公转从5月1日运行到10 月1日,公转的线速度怎么变化? 例题2、二分二至日
3、右图为地球公转及其轨道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 的是: D A、公转轨道是正圆 B、地球运行至A点时大约是每年的1月初 C、地球公转方向为自东向西 D、地球过A点时的运动速度略小于B点
2.对图中此时甲、乙、丙、丁各地情况叙述 正确的是 AC A.甲地白昼时间比乙地长 B.甲地正午太阳高度角可达90° C.各地夜长乙>丙>丁 D.各地日出的先后顺序是甲、乙、丙
3.此时,下列各地情况可信的是 BC A.郑州市(约35°N,114°E)的中 学生正在上学路上 B.南京市正处于一年中的高温季节 C.雅库茨克(约62°N,130°E)已是白昼 D.澳大利亚某地房屋朝北窗户阳光射入室内面
A:25°S
B:25°N
30°W
25°E
C
C:20°N
30°E
60°W
D:23.5°S
例3:每年的儿童节至国庆节期间太阳直射点移动 的情况为:
先向北移,再向南移 2、产生五带 图: 例4:假如黄赤交角的度数变为20°,热带、温带、 寒带范围怎么变化?若黄赤交角度数为30°,又怎 么变化?
黄赤交角的本质:地球(地轴)倾斜
夏至日
冬至日
北回归线
南回归线
缩记: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纬线正午太阳 高度最大,从此条纬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4)、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规律:
春秋分(直射赤道):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
夏至日(直射北回归线):北回归线及以北地区,
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南半球各 地的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

高中地理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共74张PPT)

高中地理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共74张PPT)
(1)黄赤交角
基础梳理
黄赤交角
考点一 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
基础梳理
2.黄赤交角及其影响
(2)影响:引起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运动
考点一 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
基础梳理
太阳直射点往返运动示意图
春分日
夏至日
冬至日
夏至日 (6月22日前后) 北回归线
赤道
春分日 (3月21日前后)
南回归线
秋分日
秋分日 (9月23日前后)
春分日 (3月21日前后)
冬至日 (12月22日前后)
考点一 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
深化探究
1.黄赤交角及其影响
黄赤交角的产生原因 :
地球在公转时,总是斜着绕太阳转,即地轴与黄道(地球公转轨道)之间 不垂直,而是有一个小于90°的夹角,使黄道平面与赤道平面之间产生 了一个23°26′的夹角,即黄赤交角。 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任何地点地轴的倾斜方向都保持不变,使黄赤交角 始终存在。黄赤交角产生的地理意义是导致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
考点三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试题调研
(2013•山东文综)气温的日变化一般表 现为最高值出现在14时左右,最低值 出现在日出前后。右图示意某区域某日
某时刻的等温线分布,该日丙地的正午
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读图回答第 2题。 2.该日( B ) A.日落时刻甲地早于乙地 B.日落时刻甲地晚于乙地 C.正午太阳高度甲地大于乙地 D.正午太阳高度甲地小于乙地
考点一 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
深化探究
2.黄赤交角的大小变化及其影响
(1)与黄赤交角相关的几组数据关系
黄赤交角=回归线的度数。
o/
23 26 N
黄赤交角与极圈度数互余。

《地球的公转运动及其地理意义》

《地球的公转运动及其地理意义》

考点一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1.太阳高度与正午太阳高度 (1)太阳高度:太阳光线与地平面之间的夹角,叫做
太阳高度角(如图所示),简称太阳高度。 (2)正午太阳高度:一天中太阳高度最大值出现在正
午,称为正午太阳高度。(如图所示)
正午太阳高度图
正午太阳高度(H)的计算方法: H = 90°- (直射点纬度 ± 当地纬度)
定义:公转是指地球围绕太阳的运动
地 方向:自西向东 球
北极空俯:逆时针方向 南极空俯:顺时针方向
的 周期:365天6时9分10秒(恒星年)
公 轨道:近似于圆形的椭圆形
转 运 速度 动
①近日点(1月初)较快,远日点(7月初)较慢
②平均速度 平均角速度:1°/天 平均线速度:30千米/秒
定义:公转是指地球围绕太阳的运动
A.其国土东南为广阔的热带雨林
B.人口和城市主要分布在北部平原
C.首都作为港口,海运交通便利
D.人口过亿,是其所在大洲面积最大的国家
【例题】下图反映了6月22日和12月22日某地太阳高度 角日变化情况,读图回答下列问题。Biblioteka 90°12月22日
6 月22日
h
P
r
23:20
s
q 北京时间
4.该地太阳高度达90°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B )
冬至日
两分日
两分日:从赤道向南北两极递减
地 球 公 转
①正午 太阳高 度变化
随纬度变化 随季节变化
夏至日:从北回归线向两侧递减 冬至日:从南回归线向两侧递减





6月22日(夏至日)
北回归线
意 义
3月21日(春分日)

湘教版必修一《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教案及教学反思

湘教版必修一《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教案及教学反思

湘教版必修一《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案设计1.1 教学目标1.了解地球的公转运动及其地理意义;2.了解不同时区时间的相差;3.学会运用太阳高度角和区位法等工具,确定地理位置。

1.2 教学重点1.地球的公转运动;2.不同时区时间的计算;3.太阳高度角和区位法的运用。

1.3 教学难点1.不同时区时间的计算;2.太阳高度角和区位法的运用。

1.4 教学方法1.形象化教学法;2.情景教学法;3.加强讨论,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1.5 教学内容1.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2.地球公转所形成的地球自转;3.太阳高度角和区位法的运用。

1.6 教学过程1.6.1 导入环节通过播放一个有趣的视频,激发学生对于地球公转运动的兴趣。

引导他们思考地球公转的运动特点以及对于人类文明的影响。

1.6.2 正文环节1.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1.地球的公转定义;2.什么是黄道和赤道;3.地球公转对于季节的影响。

2.地球公转所形成的地球自转1.地球自转定义;2.球面角的概念;3.地球自转对于日照时间的影响。

3.太阳高度角和区位法的运用1.太阳高度角的定义;2.区位法的原理;3.太阳高度角和区位法在定位上的应用。

1.6.3 结束环节通过讨论差异,总结地球公转对于人类文明的重要性。

检查学生对于本节课的掌握程度。

1.7 教学评估1.绘制一张简单地球公转示意图;2.计算某个城市与北京的时差;3.查找当天某个城市的日出和日落时间。

二、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我认为课堂气氛活跃,学生们的注意力十分集中并且参与度较高。

在教学中我有以下反思。

2.1 教学方法方面我在教学中采用的方法是比较传统的,而在现在这个信息高速发展的社会,学生对于信息的获取不一定局限于教学中。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注重多媒体的应用,会尝试用更多的图片和视频,来使课程更加生动有趣。

此外,在设计教案时要注重情境教学的设计,用生活中的场景来引导学生思考,这样可以更加接近学生的生活,便于学生理解。

高一地理必修1单元重点解析: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鲁教版)

高一地理必修1单元重点解析: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鲁教版)

高一地理必修1单元重点解析: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鲁教版)高一地理必修1单元重点解析: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鲁教版)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知识点一、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1、度变化规律夏半年后,从低纬到高纬昼越来越长,夜越来越短,至极点周围出现极昼现象冬半年,从低纬到高纬昼越来越短,夜越来越长,至极点周围出现极夜现象即: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则越往这一侧昼越长,如,3月21到9月23,太阳直射北半球,则越往北昼越长。

北极点附近出现极昼,且随着直射点北移,北极点附近极昼范围不断扩大赤道地区终年昼夜平分,昼长为12小时,因此晨线与赤道交点的地方时为6点,昏线与赤道交点的地方时为18点。

纬度数越大,昼长的变化幅度越大2、季节变化规律春分秋分直射赤道,全球各地昼夜平分,昼长皆为12小时,各地日出的地方时均为6点,日落的地方时为18点。

夏半年(北半球是3月21到9月23日),昼长大于夜长,北半球各地在夏至日那天昼最长,夜最短,北极极昼范围扩大到北极圈。

即从3月21日到6月22日,北极附近极昼范围不断扩大,6月22日到9月23日,北极附近极昼范围不断缩小。

冬半年(北半球是9月23到3月21日),昼长小于夜长,北半球各地在冬至日那天昼最短,夜最长,北极极夜范围扩大到北极圈。

即从9月23日到12月22日,北极附近极夜范围不断扩大,12月22日到次年3月21日,北极附近极夜范围不断缩小。

南半球则相反,即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哪个半球昼长夜短,北半球夏季,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北半球的昼长夜短。

3、北半球夏至日时各地的昼长=冬至日时该地的夜长如:6.22时40°N的昼长=12.22日的夜长=14时51分同理,北半球冬至日时各地的昼长=夏至日时该地的夜长如:12.22时40°的昼长=6.22时的夜长=9时09分4、同一天,南北纬纬度相同的地方,昼长相加=24小时或某地的昼长等于另一半球同纬度的夜长如:6.22时20°N的昼长+20°S的昼长=24小时或20°N的昼长=20°S的夜长=13时13分5、在某地,与夏至日(或冬至日)相差多少天,夏至日(或冬至日)前的这一天和夏至日(或冬至日)后的这一天昼夜长短大致相等,日出日落时间,正午太阳高度角也大致相等.如:在摩尔曼斯克,4月21日与夏至相差约两个月,则夏至后的两个月8月23日,那么4月21日与8月23日这两天的日出日落时间,昼夜长短,正午太阳高度都大致相等.这两天约2点日出,22点日落,昼长20小时,夜长2小时.同理,在某地,与春分(或秋分)相差多少天,春分(或秋分)前多少天与秋分(或春分)后多少天的昼夜长短,日出日落时间,正午太阳高度大致相等.6、极昼,极夜的纬度分布规律:极昼,极夜的起始纬度=90°-太阳直射点的纬度.纬度越高,极昼,极夜的天数最多.南北极点除两分外,要么是极昼,要么是极夜.即几乎半年极昼,半年极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材基础回顾
图说高频考点
挑战高分秘笈
创新备考设计
活页规范训练
针对训练
2.读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甲、乙两处的昼夜分布放大图, 回答下列问题。
教材基础回顾
图说高频考点
挑战高分秘笈
创新备考设计
活页规范训练
(1)在甲处放大图上画出地球自转方向。 (2)地球公转到甲处时,①摩尔曼斯克港、②开普敦、③ 开罗、④北京四城市白昼由长到短的排序为________;由 甲处公转到乙处过程中,②、④两城市昼夜长短的变化分 别是________、________。 (3)地球公转到乙处时,C点的日出、日落时刻分别是 ________、________。 (4)地球公转到甲处时,A、B两点的昼长分别约是 ________、________。
创新备考设计
活页规范训练
三、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长短的变化
教材基础回顾
图说高频考点
挑战高分秘笈
创新备考设计
活页规范训练
时间
变化特点
昼长大于夜长 北半球各纬度_____________,纬度越 昼越长,夜越短 高,______________。图1代表日期是 北半球夏半年 ____________,此时北半球各地昼长 6月22日前后 (春分日至秋分日) 最大值 达到一年中_______,北极圈及其以内 出现极昼现象
教材基础回顾
图说高频考点
挑战高分秘笈
创新备考设计
活页规范训练
解析 第(1)题,甲处在公转轨道的远日点附近,北极点 周围出现极昼,应呈逆时针方向旋转。第(2)题,地球公 转到甲处时,太阳直射北半球,越往北昼越长。地球公转 由甲到乙处的过程中,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开普敦昼变 长夜变短,而北京则昼变短夜变长。第(3)题,读图可判 断出C点的昼长为8小时,日出时间为8时,日落时间为16 时。第(4)题,读图可推算出A点昼长为14小时,B点昼长 为12小时。 答案 (1)画图略。(逆时针方向画箭头) (2)①④③② 昼变长夜变短 昼变短夜变长 (3)8:00 16:00 (4)14小时 12小时
(2)正午太阳高度:一天中太阳高度最大值出现在正午, 称为正午太阳高度。(如图所示)
正午太阳高度图
教材基础回顾
图说高频考点
挑战高分秘笈
创新备考设计
活页规范训练
用原理示意图动态理解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1)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如图)
教材基础回顾
图说高频考点
挑战高分秘笈
创新备考设计
活页规范训练
图示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
(1)A地:位于北回归线以北,正午太阳高度从冬至→ 二分→夏至逐渐增大,夏至日达一年中最大。 (2)B地:位于南回归线以南,正午太阳高度从夏至→ 二分→冬至逐渐增大,冬至日达一年中最大。
教材基础回顾
图说高频考点
挑战高分秘笈
创新备考设计
活页规范训练
教材基础回顾
图说高频考点
挑战高分秘笈
教材基础回顾 图说高频考点 挑战高分秘笈 创新备考设计 活页规范训练
误区警示
近、远日点与冬、夏至日的区别
(1)时间上的区别:近日点为1月初,冬至日为12月22 日左右;远日点为7月初,夏至日为6月22日左右。 (2)在公转轨道上的区别:近日点的位置较冬至日靠 东,远日点位置较夏至日靠东。
教材基础回顾
(2)四季的划分
(3)五带的划分
界线: 回归线 ______和极圈 热带 五带:南北寒带、南北温带、 ____
教材基础回顾
图说高频考点
挑战高分秘笈
创新备考设计
活页规范训练
自学指导
1.注意基础知识的掌握,对于本知识点,高考多在地球自 转和公转等基础知识扩展上来考查。 2.在地球公转示意图中,除非有特殊说明,一般默认为地 球公转为逆时针,地轴的上端为北,下端为南。 3.任意一天,距离直射点所在纬线的纬度差相等的点的正 午太阳高度相等。 4.一定要抓住昼夜的实质,充分理解昼夜出现的原因,能 够灵活通过昼弧和夜弧所跨的经度来计算昼夜长短。 5.在利用昼弧和夜弧所跨经度计算昼夜长短时,一定要注 意相邻两条经线之间的经度间隔是多少,而不能习惯性 地以为是30°或者45°。 6.正午太阳高度最大不代表昼长最长。
昼长小于夜长 北半球各纬度_____________,纬度越 昼越短,夜越长 高,_______________。图2代表日期 12月22日前后 是_____________,此时北半球各地昼 长达到一年中______,南极圈及其以 最小值 内出现极昼现象 昼夜等长 全球各地_________ (如图3所示)
教材基础回顾 图说高频考点 挑战高分秘笈 创新备考设计 活页规范训练
③同一纬线的昼夜长短在一年中有两个日期相同(除二至 日外),且这两个日期近似关于二至日对称。 【指点迷津】 地球上偏东的地点一定早 看到日出这种认识是错误的。由于地球自 西向东自转,在同一纬度地区,相对位置 偏东的地点,要比位置偏西的地点先看到 日出,偏东的钟表时刻要提早一些。例 如,当60°E的地方时是9时时,61°E的 地方时为9时04分,75°E地方时为10时 整。但如果不是同纬度地区,情况就不一定了。如右图中的 B点较A点位置偏东,但A点早已日出,而B点仍处于黑夜。
教材基础回顾
图说高频考点
挑战高分秘笈
创新备考设计
活页规范训练
3. 四季更替和五带 昼夜长短 正午太阳高度 (1)形成原因: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的季节变化,导 太阳辐射 致_________随季节有规律的变化。 白昼最长 太阳高度 天文四季:把一年中_________,________ 最高 ____的季节定为夏季 3、4、5 北温带国家四季: ________月为春季,依 次每3个月为一个季节
图说高频考点
挑战高分秘笈
创新备考设计
活页规范训练
二、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关系 1.黄赤交角 赤道面与黄道面的夹角。
教材基础回顾
图说高频考点
挑战高分秘笈
创新备考设计
活页规范训练
影响 2. 南北回归线 引起太阳直射点在___________之间往返运动,并且有如 下规律:
教材基础回顾
图说高频考点
挑战高分秘笈
创新备考设计
活页规范训练
考点一
黄赤交角变化带来的影响
图说考点
用示意图理解黄赤交角变化带来的影响,弄清几种数据间 的关系,如图所示
教材基础回顾
图说高频考点
挑战高分秘笈
创新备考设计
活页规范训练
(1)黄赤交角=回归线的度数。 (2)黄赤交角与极圈度数互余。 (3)黄赤交角=晨昏线与地轴的最大夹角。 黄赤交角变化带来的具体影响 影响的方面 太阳直射范围 黄赤交角变大(小) 扩大(缩小)
教材基础回顾
图说高频考点
挑战高分秘笈
创新备考设计
活页规范训练
解析 第(1)题,过O点,垂直于地轴PQ作出地球赤道平 面,赤道平面与黄道平面之间的夹角即为黄赤交角;根据 图中的信息可以判断出黄赤交角为20°。第(2)题,当黄 赤交角减小到20°时,太阳只能直射在南、北纬20°之 间,因而福州冬至日时的正午太阳高度比现在大,冬季地 面获得的太阳辐射能相应增加,均温将升高。 答案 (1)标注略 20° (2)A
挑战高分秘笈
创新备考设计
活页规范训练
图解法动态理解昼夜长短变化规律
太阳直射点向哪个半球移动,哪个半球昼变长夜变短,且 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大。由此可见,太阳直射点 移动方向决定昼夜长短变化情况,与直射点位置无关。如 下图:
教材基础回顾
图说高频考点
挑战高分秘笈
创新备考设计
活页规范训练
图示昼夜长短的计算方法
若图中EF为地球公转轨道平面,PQ 1. 为地轴,读图完成(1)~(2)题。 (1)结合题意请在图中标出黄赤交角, 黄赤交角的度数为________。 (2)当黄赤交角为上题中的数值时, 下列变化可信的是 ( )。 A.福州冬季均温升高 B.北温带范围变小 C.全球极夜范围扩大 D.悉尼(约34°S)夏季昼变长
北半球冬半 年(秋分日至 次年春分日)
春、秋分日
教材基础回顾
图说高频考点
挑战高分秘笈
创新备考设计
活页规范训练
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递减 (1)纬度变化: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_____。 (2)季节变化 北半球节气 夏至日 冬至日 二分日 达最大值的地区 北回归线 ________及其以北各纬度 南回归线 ________及其以南各纬度 赤道 达最小值的地区 南半球 ______各纬度 北半球 ______各纬度 —
极昼和极夜现象范围
五带的范围 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年变化 昼和寒带的范围扩大(缩小) 温带的范围缩小(扩大) 年变化幅度增大(减小) 年变化幅度增大(减小) (赤道与寒带除外)
季节的变化
教材基础回顾 图说高频考点
变化明显(不明显)
挑战高分秘笈 创新备考设计 活页规范训练
针对训练
教材基础回顾 图说高频考点 挑战高分秘笈 创新备考设计 活页规范训练
考点三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计算及其应用
图说考点
图示法理解太阳高度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区别
(1)太阳高度:太阳光线与地平面之间的夹角,叫做太阳 高度角(如图所示),简称太阳高度。
教材基础回顾
图说高频考点
挑战高分秘笈
创新备考设计
活页规范训练
图说高频考点
挑战高分秘笈
创新备考设计
活页规范训练
巧学易记
歌诀记忆北半球的夏半年昼夜长短 北半球上,昼长夜短,纬度越高,黑夜越短。 夏至直射,北回归线,白昼最长,黑夜最短。 北极圈内,极昼出现,南半球上,正好相反。 (注:冬半年与之相反)
教材基础回顾
图说高频考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