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导论 经济学
1 经济学导论
第一章经济学导论Introduction to Economics一、什么是经济学?每个学科都有每个学科的定义。
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
物理学,是研究物质运动的最一般规律和物质的基本结构的科学。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规律的科学。
什么是经济学呢?说法很多。
有代表性的是,经济学(economics)是研究人们如何选择以及人们的选择如何影响资源使用的科学。
上述可见,各学科的不同,主要决定于研究对象或研究内容的不同。
二、什么是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从今天开始,我们所要学习的《微观经济学》课程,属于经济学原理课程。
整个经济学原理课程,按研究对象或研究内容的不同,可以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是微观经济学(Microeconomics);一部分是宏观经济学(Macroeconomics)。
微观经济学所研究的是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如单个的消费者(家庭)和单个的生产者(厂商)的行为;单个经济变量的决定和变动,如单个产品的需求,单个产品的供给,单个产品的价格;单个市场的运行,如小麦市场,汽车市场,劳动市场,土地市场,等等。
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是经济总体,即the economy as the whole,因而所涉及的经济单位都是总体(例如消费者总体,生产者总体),所涉及的经济变量都是总量(aggregates),如总需求,总供给,价格总水平,总产出,总消费,总投资,等等。
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关系,可以打这样一个比方:微观经济学所研究的是一棵一棵的树木,宏观经济学所研究的是由一棵一棵的树木所构成的一片森林。
这一学期,我们集中学习《微观经济学》,下一学期集中学习《宏观经济学》。
三、稀缺性——经济学的事实基础上面提到,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人们如何选择的科学。
人们之所以要进行选择,是因为我们所处世界是一个相对稀缺的世界。
也就是说,在我们所处的世界中,我们面临这样一个基本的事实:资源相对于我们的需要而言是有限的。
经济学原理(微观部分)
经济学原理(微观部分)第一章导论(包括教材第1章和第1章附录)本章重点:一、经济及经济学的定义二、经济学的双重主题:稀缺性和效率三、经济社会的三个基本问题四、经济制度五、生产可能性边界六、经济学的分类七、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八、进行经济思考时经常出现的一些错误一、经济及经济学的定义经济(economy)西方经济学中的“经济”(economy)一词,是由希腊文0’ikos(家产)和n’emein(管理)合成的oikonomia演变来的。
意思是管理一个家庭的人在我国古代,“经济”一词是指“经国济民”。
现代社会“经济”一词主要有以下四种含义:①物质资料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活动;③社会的经济基础,即生产关系的总和;③节约④国民经济或国民经济各部门(如工业经济、农业经济等)。
经济学economics最近几十年来,经济学覆盖了各种各样的论题。
如何定义这一成长中的学科?重要的定义包括,经济学是:●研究在经济活动中如何确定劳动、资本和土地的价格,以及如何运用这些价格配置资源;●考察金融市场行为,分析金融市场如何将资本配置到其他经济部门;●考察收入分配及如何在不损害经济运行的前提下对穷人给予帮助;●考察政府支出、税收、预算赤字对经济增长有何影响;●考察经济周期中失业与生产的波动,并提出改善经济增长的政策;●考察各国贸易模式并分析贸易壁垒有何影响;●观察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并对鼓励资源有效利用的方式提出建议。
如果我们将所有这些定义加以提炼的话,我们就会发现一个共同主题:经济学的定义经济学研究的是社会如何利用稀缺的资源以生产有价值的商品,并将它们分配给不同的个人。
二、经济学的双重主题:稀缺与效率(一)稀缺1、稀缺scarcity稀缺即有限,相对于人类社会的无穷欲望而言,物品或者说生产这些物品所需要的资源总是不足的。
在经济学中,这种资源或物品的相对有限性被称为稀缺性。
教师设问:为什么存在稀缺性呢?❖一定时期内,物品本身是有限的❖一定时期内,利用物品进行生产的技术条件是有限的❖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如何理解稀缺性呢?❖稀缺性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
经济学原理 第一章-导论
经济学基础
Fundamental Economics
课程主讲人:朱晓敏 课程性质: 全校任选课 学时: 36学时 先修课程: 高等数学
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方法
• 成绩评定方式采用优、良、中、及格和 不及格五级分制。平时成绩(作业、考勤等) 占总成绩20%;学期期末考试成绩占总成 绩的80%。期末考试方式为闭卷笔试。
文字描述 表格
几何图形
数学函数关系
1、完全理性 ( 经济人) 由利己的动机(即理性动机)驱使,趋利避害, 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 这是经济学最基本的假设,经济学的一切结 论都是建立在理性假设这一基石之上的。 2、完全信息 (充分、对称) 人们拥有理性决策所需的全部信息,知识是 完全的,且不存在交易成本、制度与技术不变等。
how many when
机会成本: 把某资源投入某一特定用途以后,所放弃的在其他用途中 所能得到的最大利益。
机器
15 A B 12 9 6 ABCDEF
各点的组 3 合怎样?
从理论上说,机会成本是某资源改
C
D
E
作它用的各种可能中最优的选择; 但由于信息不完全,只能是其它使 用中能够获得的比较满意的选择。
重商主义是最早为发展市场经济而呼吁与论证 的西方经济学说。 1、产生的历史时间:16---17世纪 2、产生的历史背景:
西欧封建制度逐渐解体,并开始向资本主义制
度过渡,创立西方经济学说的任务就是要为资本主
义生产方式的确立提供理论依据。
3、研究领域——流通领域 由于当时经济发展较快的领域是商品流通领域 ,在经济中最活跃的是商人资本,所以重商主义的
四、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的建立与发展
第一章经济学导论_教案
教学内容:§1-1 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1-2 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1-3经济学的研究方法§2-1 需求理论目标和要求:了解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掌握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方法,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内容。
掌握需求的概念及影响因素。
导入:效用最大化——消费者均衡理论现有的收入和储蓄:买房还是买车?超市、服装店?消费者剩余:值或不值?§1-1 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1. 经济学的萌芽“经济”这一概念的出现,大约在3000多年前,古希腊的哲学家、历史学家色诺芬(前430—前355)约于前387—前371年间写了《经济论》一书,在书中最早使用了“经济”一词,它的原意是“家庭管理”。
色诺芬强调,家庭管理应该成为一门学问,这门学问研究的是主人如何管理好自己的财产,使财富不断增加。
我国古代汉语中原有的“经济”一词,具有“经邦济世”“经国济民”的含义。
19世纪后半期,日本学者翻译西方著作,借用古代汉语中“经济”这个词。
我国学者在翻译西方著作时最初是译“富国”“生计”等,后来,逐渐采用了“经济”这一译法.古代经济学只是形成了经济学知识的某些要素,还未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
系统的经济学说开始于重商主义,然后是重农学派,古典政治经济学阶段,边际革命,新古典经济学阶段,凯恩斯革命,新古典综合阶段和当代西方经济学流派阶段。
最早的成系统的经济学说是重商主义学说(15世纪末——17世纪中叶)。
重商主义简单地讲就是重视商业,准确地讲是重视国际贸易,该学说认为金银是财富的唯一形式,要增加一国的财富主要依赖对外贸易,而且在国际贸易中强调多卖少买,这样才能使国家富强。
重商主义在英国获得了巨大成功,而在法国遭遇了挫折,由于重商主义严重损害了农业的发展,法国兴起了重农主义学派,代表人物是魁奈。
他强调发展资本主义大农业才能更好的增加国家的财富。
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1723—1790),在1776年发表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这就是著名的《国富论》,它标志着经济学的诞生。
经济学基础课后习题与答案分析详解
第1章导论:经济学基本知识第1章导论:经济学基本知识1.1 知识要点本章的目的是引领初学者走进经济科学的殿堂,并解释经济学是怎么产生的,经济学研究什么,用什么方法来研究经济学,经济思维是怎么回事……这些都是我们在学习这门课程之前需要弄清的问题。
通过对本章的学习,可以对这门学科有个整体、框架性的认识,能结合具体的例子和实际生活现象加深理解和认识。
1、经济学的产生源于经济资源的稀缺性,稀缺性导致人们把资源用在一种用途时会有机会成本,人们在理性人的原则下权衡成本和收益做出经济选择。
研究如何合理地配置和充分利用稀缺资源于诸多用途以满足人类需要的科学就是经济学。
(1)稀缺性:相对于人类无穷无尽的欲望而言,经济资源总是稀缺的。
(2)机会成本:某种资源用于一种经济活动而放弃的用于其他经济活动而创造的最大价值。
(3)理性人假定:在经济分析中,需要假定进行经济决策的主体(居民户、厂商、政府)都遵循一定行为准则,这一行为准则是既定目标的最优化。
2、资源配置和利用在不同经济制度中有着不同解决方式。
世界上主要有三种经济制度:(1)计划经济制度,即生产和消费都由政府计划部门决定的制度;(2)市场经济制度,即资源配置和利用都由市场价格决定;(3)混合经济制度,即计划与市场有不同程度结合的制度。
3、经济学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许多具体的研究方法。
(1)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
实证分析法不带价值判断,所表述的问题可以用事实、证据,或者从逻辑上加以证明或证伪;规范分析法是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基础,提出分析问题的理论标准,并研究如何才能符合这些标准。
(2)最优化与均衡分析。
最优化分析指借助最优化理论分析个体面临决策的时候,从各种可能中选择达到某一目标的最佳行为;均衡分析所要解决的问题是:经济个体各自在作最优决策时,他们之间是如何互相影响、互相约束而达到一定的平衡的。
(3)边际分析:指增加最后一单位自变量时所带来的因变量的变动量。
(4)经济模型。
微观经济学第1章经济学导论
2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
•规范经济学与实证经济学
Normative vs. positive economics
规范经济学以价值判断为基础, 回答“应该是什么” (what ought to be)的问
• 2.完全理性 • 3.完全信息
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内容
• 1.均衡价格理论 • 2.消费者行为理论 • 3.生产理论 • 4.分配理论 • 5.一般均衡理论与福利经济学 • 6.市场失灵与微观经济政策
二、宏观经济学Macroeconomics
宏观经济学:
研究对象是整个经济。(政府的行为)
以整个国民 经济为研究对 象,通过研究 经济中各有关 总量的决定及 其变化,来说 明资源如何才 能得到充分利 用.
微观经济学的基本框架
供求理论
消费者理论(效用论)
厂商理论
生产理论 成本理论
产品市场理论(交换) 一
般
均
衡
完全竞争市场
不完全竞争市场
理
论
要素市场理论(分配)
福
利
需求方面
供给方面
经
济
学
市场失灵和微观经济政策
三, 经济学的主要分析方法
任何一门学科都有一定的研究和分析方法。
1. 边际分析法:运用微分方法研究经济运行中的增量变化,用 以分析各经济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变化过程。
边际即“额外的”、“追加”的意思,指处在边缘上的“已 经追加上的最后一个单位”,或“可能追加的下一个单位”, 属于导数和微分的概念。
经济学第一章
3.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关系
两者互相补充, 资源充分利用和合理配置是经济学的两个方面。 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 两者都是实证分析。 微观经济学的本质:市场有效,市场万能
联 系
区 别 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是市场失灵,市场不完善,
政府有能力。
二、现代经济学的由来和演变
1.经济学说简史
经济制度的变革。Economic
原子弹
Institutions
当前世界上解决资源配置和
15
12
A
B
C D E F 1 2 3 4 5
粮食
H
资源利用的两种基本经济制度: 市场经济制度 计划经济制度
9 6 3 0
四、 经济学的主要分析方法
1.手段:边际分析法
(1) 边际分析法:运用微分方法研究经济中的增量变化,
哈佛大学文学硕士,哈佛大学经济学博士。
1970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从1940年起,萨谬尔森一直执教于麻省理工学院。 萨谬尔森在经济学领域中可以说是无处不在。进入大学
一开始学习经济学便遇到萨谬尔森的《经济学》教科书。
三、 经济学研究的两大基本问题
1.资源配置问题
举例:
原子弹与粮食生产
组合 方式 A B C D E F 粮食 亿吨 0 1 2 3 4 5 原子弹 个 15 14 12 9 5 0 (1)生产可能线(生产可能性边界 或生产转换线) PPF: 原子弹 Production Possibility Frontier
亚当.斯密献给女王陛下的一本书中写道: 女王陛下: “请你不要干预经济,回家去吧!国家做什么? 就做守夜人。当夜晚来临的时候你去敲钟。你只 要看街上没有愉盗行为,你就回家,只要你不管 经济,经济就能发展”。
经济学导论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1.3经济学十大原理
(2)正值上大学年龄的体育明星,他们深知,上大学的机会 成木很高,因为他们一年能挣几百万元,所以他们都是在退 役以后再去上大学。
第一章 经济学导论
1.1什么是经济学 1.2为什么要学习经济学 1.3经济学十大原理 1.4现代西方经济学的由来和演变 本章小结
1.1什么是经济学
一、经济学的定义
经济学作为一门学科,虽然只有200年的历史,但它既是一 门发展最为迅速的科学,又是一门非常贴近现实生活的科学, 因此,被称为我们考虑一个大学生必须决定如何配置他最宝贵的 资源—时间。
(2)还可以考虑一个家庭如何使用家庭收入。
下一页 返回
1.3经济学十大原理
(3)经济学中典型的交替关系是“大炮与黄油”之间的替代。 (4)效率与平等也存在着交替关系。
二、机会成本原理
机会成木(opportunity cost)是指作出选择时所放弃的其 他可供选择的资源运用带来的潜在效益。也就是说为了得到 某种东西所放弃的其他东西的价值。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1.3经济学十大原理
(2)我国改革开放初期追求产量最大化这一粗放型经济形式, 因为那时处于经济短缺时代,边际问题是解决温饱问题。现 在我们考虑的是资源的充分利用,追求的是效益和效率,而 向集约型经济发展,“两型社会”成为边际问题。(3)考虑 一家航空公司决定对等待退票的乘客收取多高价格。假如一 架200座的飞机横跨国内一次,航空公司的成木是40万儿。 在这种情况下,何个座位平均成木是400 000/200 =2 000元,有人会得出结论:航空公司的票价不应该低于2 000元。但航空公司可以通过考虑边际量增加利润。如果飞 机即将起飞时仍有10个空位,而在登机口等待机票的乘客愿 息支付1 400元买一张票。
第一章经济学导论
2.经济学的稀缺性
意思是说,社会拥有有限的资源,不能生产出人们 想要的所有物品与劳务。(汽车,房子)
(1)资源的分类。生产资源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有不 同的分类:从生产过程所使用的投入,可分为:劳动 (L)、资本 (K)、 土地 (N) 、企业家才能(E)。
(2)资源的稀缺性。主要体现在:相对性,相对于人类 社会的无限需求而言,资源总是不足的;绝对性:资源稀 缺问题存在于人类社会的任何社会时代。
但有时规范结论或政策并不能仅仅根据实证分析, 有时既需要实证分析,又需要价值判断。
经济学往往是要努力解释世界的运行,但经济学的 目标往往是帮助改善世界的运行。当经济学家做出 规范表述时,他们已经从科学家变成了政策顾问。
第三、做一个精明的“智慧者”,这样下次你在遇到类似问题时, 你可以自豪的说:“想骗我,没有那么容易,我是超级无敌神勇 的***!”
机会成本是重要的!
三、市场经济、计划经济和混合经济 市场经济 计划经济 混合经济
第2节 经济学的基本内容
微观经济学
研究的对象——单个经 济单位的经济行为
宏观经济学
(eg农民问题)
时间就是金钱,和时间赛跑
——分析上网的机会成本(cost)
1、开动脑筋的时间
想一想? 如果不上网玩游戏,你会把剩余的时间
花在哪里?如果时间是有价的,那么你觉得你
花一个小时玩游戏所耗费的钱是不是大于上
网的两块钱?
2、机会成本
机会成本: 你选择某个东西所花的金钱和时间!
黑色的部分是金钱,也就是 大家通常看到的上网花费
(2)特点
①规范方法则从一定的价值判断来研究经济问题,即判断某一具 体经济问题的是与非,带有一定的主观性和阶级性。
②规范方法要解决 “应该是什么”的问题,即要说明事物本身的 好坏、是非以及社会意义等。
第一章 经济学导论《经济学》PPT课件
方面的需要;②安全需要,即希望未来生活有保障,如免于失
业、免于受伤害等;③社会需要,即感情、爱、归属感的需要
等;④尊重需要,即需要有名誉、威望和地位等;⑤自我实现
的需要,即实现个人价值和理想等。这些欲望从低到高依次排
列,当前一种比较低层次的欲望得到满足或部分满足后,后一
种更高层次的欲望便会产生,因此,人类的欲望是无限的。
宏观经济学主要包括: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就业理论、通货膨 胀理论、经济周期理论、经济增长理论、财政与货币政策理论 等内容。
1.2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 1.2.3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关系
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是经济学中互为前提、彼此补充的两个分 支学科,经济学之所以有宏观与微观之分,主要是因为研究对象与 方法有着明显的差异。微观经济学以资源配置为研究对象,采用个 量分析方法,而假定资源利用问题已经解决;宏观经济学以资源利 用为研究对象,采用总量分析方法,而假定资源配置问题已经解决。
微观经济学主要包括:价格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理论、 成本理论、厂商均衡理论、收入分配理论、市场失灵与微观经济 政策以及福利经济学和一般均衡分析等内容。
1.2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 1.2.2 宏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以整个国民经济活动作为考察对象,研究社会总体 经济问题和相应的经济变量的总量是如何决定的及其相互关系 如何。
经济学作为一门社会科学,主要研究人类的行为,尤其是市场 体系中人的行为,而市场经济则是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兴 起而产生的,因而在历史上的绝大部分时间里,经济学不是脱 离一般社会思想的独立体系,甚至到了18世纪晚期,经济学的 创造人亚当·斯密还把经济学看作法律学的一个分支。
根据不同历史时期经济学思想与理论的发展特点,经济学可以 分为这样几个阶段:前古典经济学、古典经济学、新古典经济 学、当代经济学。
经济学第一章 导论
(二)经济资源的分类
1.土地 经济学中所说的土地(land)是一个广泛意义 上的概念,它是指大自然赋予人类的一切有助 于进行生产活动的自然条件。 土地主要包括矿藏、森林、陆地、海洋、河流 等。 对于渔民,他们的土地是海洋;对于山民,他 们的土地是高山;对于牧民,他们的土地是草 原;而对于企业,他们的土地则可能是企业的 占地。
什么是经济?
经济(economy)的含义 家产管理→经国济民 →取得经济品的一切活动
经济现象种种:你能列举出发生在身边的哪些现 象是经济现象吗? 经济现象与社会现象有怎样的关系? 你最想得到的是什么? 你想得到的是你最缺的吗? 你来上大学的目的是什么?
二、对经济学的认识
1.“经济学是一门使人幸福的科学” 2.是社会科学的皇后
马斯洛理论把需求分 成生理需求、安全需 求、社交需求、尊重 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 五类,依次由较低层 次到较高层次。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生理需求 对食物、水、空气和住房等需求都是生理需求,这类需求的级别最低, 人们在转向较高层次的需求之前,总是尽力满足这类需求。
安全需求 安全需求包括对人身安全、生活稳定以及免遭痛苦、威胁或疾病等的 需求。和生理需求一样,在安全需求没有得到满足之前,人们唯一关 心的就是这种需求。
5.经济学的研究范围
传统的新古典经济学
主要研究经济物品,即研究经济物品的 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行为,这些经 济活动中蕴含着深刻的经济学道理。
新制度经济学
对于有害物品的处置也是一个经济问题, 特别是涉及到制度安排,因此,有害物 品常常是新制度经济学的重要研究对象。
二、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缺性
经济物品的基本特征决定了经济物品的稀缺性。 1.稀缺性的定义:
第一章经济学导论
第一章经济学导论我国有一位年青的经济学人写了一本名为《人人都爱经济学》的书。
我觉得书名取得很好,符合经济学的目的。
因为经济学追求的就是经世济民,国强民富,使人幸福、快乐,社会福利得到不断的提高。
这样的一门学科有谁不喜欢不热爱的呢?带着这样美好的感觉我们开始学习经济学,首先遇到的问题是经济学研究什么?第一节经济学研究什么现代经济学的发展历史并不久长,从其产生至今也不过三百多年的历史。
在美国大革命爆发的那一年,1776年英国有位名叫亚当斯密的人出版了一本书:《对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俗称《国富论》。
这部不朽的名著,开创了一门完整的学科----经济学,同时也确立了亚当斯密在经济学发展史中的地位:尊称为“现代经济学之父”。
此后,经济学登堂入室,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历久不衰,甚至被称为所有社会科学的“皇后”。
因此,在经济学的开篇我们有必要首先就《国富论》中的主要经济思想作一简单的介绍。
一、论亚当·斯密的《国富论》第一,就亚当斯密看来,国民财富指的是“社会劳动每年再生产出来的可供消费的商品”,这种财富的增长依赖于两个方面:劳动分工和资本积累。
这既不同于重商主义的观点:认为一国财富增长源于商品交换或贸易,也不同于重农主义所认为农业生产才是财富增长的源泉。
图示法说明亚当斯密的经济发展理论。
()其次,史密斯认为,经济活动中的每个人,包括制造商,都是自利的,在给定的约束条件下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例如,商人追求利润:“我们每天需要的食物和饮料不是来自屠夫、酿酒师或面包师的仁慈,而是来自他们的自利计划”。
当商品数量固定时,消费者希望以最低的价格购买。
工人们试图找到最高的工资——我们称之为经济人。
或者理性的人。
经济人或理性人假设是经济学建构的基石。
在我们未来的研究中,请记住这个假设。
第三,人人都是自利的,呈现出的经济活动岂不一片混乱?但亚当斯密却指出,隐藏在经济活动表面的混乱之中的是一种自然秩序,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市场)引导着个人的自利行为,在他们追求自己利益的过程中,去实现他人或公众的利益,达到一种个人利益和他人利益或社会利益的和谐,尽管这不是他的本意。
第1章经济学导论(经济学原理-东北财经大学,唐树伶)
• (4)混合经济
• 基本特征是生产资料的私人所有和国家所有相 结合,自由竞争和政府干预相结合,因而也是 垄断和竞争相混合的制度。所谓混合经济是指 既有市场调节,又有政府干预的经济制度。
• 当今世界上经济比较发达的国家如美国、日本 和欧盟国家等都采用了这种经济制度,我国经 济体制改革的目标也是朝着这个方向进行的。
1.3经济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 人们在研究经济学时,会有两种态度和方法, 一种是只考察经济现象是什么,即经济现状如 何,为何会如此,其发展趋势如何,至于这种 经济现象好不好,该不该如此,则不作评价。 这种研究方法称为实证分析方法,也称实证经 济学。另一种是对经济现状及变化作出好与不 好的评价,或是该与不该的判断,这种研究方 法被称为规范分析方法,也称是规范经济学。
• 前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制度和我国 未改革开放前的经济制度均属于这种类型。
• (3)自由市场经济
• 基本特征是产权明晰,经济决定高度分 散。这种经济制度为一只“看不见的手” 所指引,资源的配置和利用由自由竞争 的市场中的价格机制解决。
• 当然,在现实社会中,纯粹的自由市场 经济国家是不存在的,每个市场经济国 家或多或少的都存在着政府干预的情况, 也就是下面要讨论的混合经济。
1.4.1前古典经济学
• 重商主义是产生于15世纪,终止于17世纪中期,其代 表人物包括英国人约翰·海尔斯、托马斯·曼,法国人 安·德·孟克列钦和德国人让·巴蒂斯特·柯尔培尔等。重 商主义体系的基本内容是国家干预主义、贸易顺差和 外汇管制。他们认为金银形态的货币是财富的唯一形 态,一国增加财富的唯一手段就是发展对外贸易,因 此,重商主义非常重视对外贸易。他们主张国家采取 各种措施和政策鼓励出口、限制或禁止进口,通过贸 易顺差来使一国积累大量财富,同时对外汇进行管制, 不让货币外流。
第一章 经济学导论
3. 提供生产动力和促使企业竞争的功能 4. 影响或决定收入分配和收入水平的功能
知识框架 一、经济学家的 思考方式
(一)交替关系原理 (二)机会成本原理 (三)边际决策原理 (四)激励反应原理 (五)比较优势原理 (六)“看不见的手”原理 (七)“看得见的手”原理 (八)生产率差异原理 (九)通货膨胀与失业短期交替关系原理 (十)收益递减原理 (一)微观经济学 (二)现代经济学
图1—3 学习、工作和消遣的选择
● 经济发展与经济繁荣
处于较低发展阶段的贫穷国家,资源
主要用于生产食品。
经济发展到较高阶段后,以及随着发
图1—4经济发展使生产可能性曲线外移
达国家的食品消费与生产的减少,奢侈 品的生产与消费增加(曲线外移且组合 点上移)。 (见图1—4)
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国民贫穷且居
(二)价格机制 市场机制中价格机制处于核心地位。价格机制是指商品或资源的供给与需 求同价格变化诸因素之间的有机联系。 市场经济中,价格机制有四大功能(作用): 1. 传递信息的功能
2. 合理配臵资源的功能 (合理配臵社会资源,是指对各种有限资源按照社会生产的内在联系, 进行各种用途的分配,并取得最佳社会经济效益)
第一章经济学导论ppt课件
第一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定义
一、人类社会所面临的基本经济问题
1.生产什么?生产多少?这个问题的实质是 效益问题。
萨缪尔森:经济学研究人和社会如何
作出最终选择,在使用或不使用货币的条 件下来使用可以由其他用途的稀缺的生产 资源,在现在或将来生产各种商品,并把 商品分配给社会的各个成员或集团以供消 费之用。
经济学是研究如何实现资源的最佳配 置以使 人类需要 得到最 大限度 满足的科 学。
有限的资源和无限的欲望形成资源的
2.微观经济学二个基本假设 :
(1)理性人假设。理性人又称为‘ 经济 人’。
1)消费者:花费一定的收入进行消费,使自 己获得最大的满足。即效用最大化。
2)生产者;在向社会提供产品和服务时,为 使自己获取利润最大化。
例如:某位华侨捐资兴建一所学校,是否符合 “经济人”假设?这种行为也是合乎理性的。因 为每个人追求的个人利益,不仅包括物质利益, 同样也有精神利益,他捐资兴建学校,虽然未获 经济利益,但精神上得到了满足,也是合乎理性 的。理性行为的含义可以延伸为:人在经济生活 中不会做与己无利(更准确地说是无益)的事。
2.如何生产?这个问题的实质是效率问题。 3.为谁生产?这个问题实质是社会公平问
题。
二、由基本问题引申出的重要问题
1.全社会的资源是否充分利用? 2.货币购买力是否发生变化?这是通货膨胀
问题。 3.生产能力是否增长?是经济增长问题,在
长期内,产品与劳务的生产能力是否增长 了。这些问题的实质是资源使用的问题。 基本问题的产生源于资源稀缺
经济学基础相关知识点
经济学基础名词解释第一章经济学导论1、资源的稀缺性相对于人的无穷无尽的欲望而言,生产人类所需物品的资源总是不足的.2、市场经济一种主要由个人和私人企业决定生产和消费的经济制度.3、微观经济学以单个经济单位(居民户、厂商)为考察对象,研究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以及相应的经济变量的单项数值如何决定.4、宏观经济学以整个国民经济活动作为考察对象,研究社会总体问题以及相应的经济变量的总量如何决定及其相互关系.5、经济学研究人们和社会如何做出选择,来使用可以有其他用途的稀缺的经济资源,在现在或将来生产各种商品,并把商品分配给社会的各个成员或集团以供消费之用的一门社会科学.第二章供给与需求1、需求量买者在给定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某种物品的数量.2、供给量卖者在给定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出售的某种物品的数量.3、均衡价格当商品达到供求均衡时所对应的价格4、需求价格弹性一种物品需求量对其价格变动反应程度的衡量,用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除以价格变动的百分比来计算.5、供给价格弹性一种物品供给量对其价格变动反应程度的衡量,用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除以价格变动的百分比来计算.第三章消费者行为理论1.效用物品能够满足人们欲望的能力2.无差异曲线表示能给消费者带来相同的效用水平或满足程度的两种商品的不同数量的各种组合.3.商品的边际替代率在维持效用水平或满足程度不变的前提下,消费者增加一单位的某种商品的消费所必须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4、预算线在消费收入和商品价格既定的条件下,消费者的全部收入所能购买的两种商品的不同数量的各种组合.5、消费者剩余消费者在购买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时愿意支付的货币额和实际支付的货币额之间的差额.第四章生产与成本分析1、等产量曲线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生产同一产量的两种生产要素投入量的各种不同组合的轨迹.2、边际技术替代率在维持产量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增加一个单位的某种要素投入量时所减少的另一种要素的投入数量.3、等成本线在既定的成本和生产要素价格条件下生产者可以购买到的两种生产要素的各种不同数量组合的轨迹4、企业生产的隐成本企业本身所拥有的且被用于该企业生产过程的那些生产要素的总价格.5、企业生产的边际成本在短期内增加一单位产品时所增加的成本.第五章市场理论1、边际收益厂商增加一单位产品销售所获得的总收益的增加量.2、垄断竞争由许多生产和销售相似而不同的产品的企业所组成的市场结构.3、寡头市场少数几家厂商控制整个市场的产品生产和销售的市场组织.4、不完全竞争市场泛指垄断市场和垄断竞争市场.第八章宏观经济主要变量及其衡量1、国内生产总值在某一既定时期一国国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与劳动的市场价值.2、名义GDP用生产物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3、实际GDP用以前某一年作为基期的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4、GDP折算数名义GDP和实际GDP的比率.5、通货膨胀一国价格水平持续而普遍的上涨.6、失业率失业者在劳动力中所占的百分比.第十章失业与通货膨胀1、周期性失业指经济周期中的衰退或萧条时,因需求下降造成的失业,这种失业是由整个经济的支出和产出下降造成的.2、自然失业率经济社会在正常情况下的失业率,它是劳动市场处于供求稳定状态时的失业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
例如:一个学生即将参加三门课程的考试,他能够用来 复习的时间只有6小时。已知每门课占用的 复习时间和相应 会有的成绩如下表。为了使这三门课程的成绩总和尽可能 高,每门课的复习时间各是多少?
经济学 数学 统计学
小时 0 1 2 3 4 5 6
分数 40 54 65 75 83 88 90
小时 0 1 2 3 4 5 6
18
二、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的学科体系
微观经济学 基本经济理论 西方经济学 经济学流派 发展经济学 比较经济学 数理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国际经济学 凯恩斯 货币主义 福利经济 供给
国际金融 国际贸易
19
宏观经济学(Macroeconomics)——把整个经济总 体(通常是一个国家)作为考察对象,研究其经济活动 的现象和规律。 •起源:17世纪中叶,威廉·配第的《赋税论》 •开端:1936年,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别称:收入理论,大经济学,总体经济学
26
二、总量分析法和个量分析法
宏观经济学采用的是总量分析法。它分析经济的总体运 行过程中经济变量、经济运动和经济现象,即经济总体运动 规律。比如考察国民生产总值、国民收入、总投资、总消费 支出、总就业量、货币发行量、一般物价水平等等。 微观经济学采取的是个量分析法。它分析单个经济单位 的经济活动、单个市场的价格和供求变动等。例如考察消费 者、生产厂商、劳动者、资源拥有者等等。
28
局部均衡和一般均衡: 局部均衡----是指在假定其他全部产品和要素价格不 变的前提下对一种产品(或要素)市场的供给与需求 的均衡分析。 一般均衡----是指全部产品和要素同时达到市场均衡 状态的分析。
29
(二)过程分析 过程分析----是论述实现均衡的过程或经济变量发展变化 的实际过程。例如:蛛网理论。
15
为什么学习西方经济学
一、无论是马列主义的经典作家,还是西方经济学者,对经济理 论都非常重视。 二、以西方经济学中的有用部分而论,它是否真正有用还要看它 是否适合我国的国情。 三、随着改革开放的进展,我国与西方的交往日益频繁。 四、西方经济学在不同的程度上购成了许多西方经济学科和课程 的理论基础。
2
(二)资源(resource)——用以提供满足人们需要的产
品和劳务的一切要素。 包括:①劳动:体力/脑力 ②土地、矿藏、森林、水域等自然资源 ③资本、机器设备、原材料等 ④企业家才能 资源的主要特点:稀缺性、多用性 自由物品(free goods):指人类无需通过努力就能自由取用的 物品,如阳光、空气等,其数量是无限的 。 经济物品(economic goods):指人类必须付出代价方可得到 的物品,即必须借助生产资源通过人类加工出来的物品。
34
3
(三)稀缺性(scarcity)
资源的稀缺性不仅是指资源在绝对数量上的稀缺,而且是相 对于人们的欲望而言的。资源的稀缺性的假定隐含着两方面的 含义:一方面,资源的数量是有限的;另一方面,这种资源对 人具有有用性,即可以满足人们的欲望。
4
(四)选择(Choice) 因为稀缺,人们不能得到所有想要的东西,不得不在有限 的资源下作出选择。这是稀缺的结果。 (五)机会成本(Opportunity Cost) 在存在稀缺的世界上,选择一样东西意味着需要放弃其他 一些东西,这是选择的结果。一项选择的机会成本是相应的 所放弃的物品或劳务的价值。
22
三、实证经济学与规范经济学
(一) 实证经济学(Positive Economics) ——主要回答经济现象是什么,它怎样以及为什么变 化,其后果是什么这一类问题。描述经济社会的事实,回 答“是什么”。 如:政府采取什么样的政策将会降低失业率?什么样 的政策将会防止发生通货膨胀? (二) 规范经济学(Normative Economics) ——研究判别事件优劣的标准,涉及伦理信条和价值判断, 回答“好不好”。 如:政府应该更关注通货膨胀还是应该更注重降低失业率?
11
三、不同经济体制如何解决资源配置问题
经济体制大体上分为四种类型: 自给经济 计划经济(命令经济) 市场经济 混合经济
12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A、集中决策体制(计划经济)由决策部门决定资源的配置 B、分散决策体制(市场经济)由市场决定资源配置
13
第二节 经济学的定义和结构
(一)经济学的由来
1776年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提出“一只看不见手”的 理论,他成为经济学的鼻祖。1776年英国亚当·斯密的《国 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简称《国富论》)问世,标 志着古典经济学出现。研究中心从流通领域转向生产领域。 一、微观经济学产生和发展.1890年马歇尔的《经济学原 理》问世,以均衡价格论为微观经济学搭起了基本框架。 二、宏观经济学产生和发展. 1936年凯恩斯《通论》中的 有效需求原理的创立,标志着宏观经济学的诞生。 三、西方经济学产生和发展.二次战后以萨缪尔森为首建立 的新古典综合派的理论体系《经济学》,构成了现代西方经 济学的基本原理。
30
四、经济模型
(一)经济模型的定义 ----用来描述所研究的经济事物的有关经济变量之间 相互关系的理论结构。 经济模型可以用文字语言或数学的形式(包括几何 图形和方程式等)来表示。例如:
Q
Q
d
P
P
s
Qd Qs
31
模型的科学性可以从三方面验证: ---模型内部的逻辑演绎是否正确无误。 ---模型是否具有解释功能。 ---模型是否具有预测功能。 一个模型,兼有解释、预测功能,其科学性最高; 仅具有预测功能,其科学性次之。仅具有解释功能, 其科学性再次之。
最优时间配置:经济学3,数学2,统计学1,总分最高217。
7
资源配置——是指一定量的资源按某种规则分配到不同 产品的生产中,以满足不同的需要。
生产可能性曲线( 产品转换曲线、生 产可能性边界)(Production Possibility Curve,PPC)——表示在资源与技术 既定的条件下,所能生产各种产品(包 括劳务)的最大数量组合。
16
(二)经济学的定义
“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人类一般生活事务的学问”。(阿尔
弗雷德·马歇尔《经济学原理》)
“经济学研究的是社会如何利用稀缺的资源以生产有价 值的商品,并将它们分配给不同的个人”(萨缪尔森《经济
学》
“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人们怎样选择的科学” (海闻,“经
济学基础”课堂讲义)
17
经济学是研究人和社会对有不同用途的稀缺资源利用 加以选择的科学;其目标是有效配置稀缺资源以生产商品 和劳务,并在现在或将来把它们合理地分配给社会成员或 集团以供消费之用。 简言之,经济学是研究如何有效配置资源的一门学科。
23
第三节
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一、经济学的若干基本假设
A 完全理性 经济理性主义的假定(经济人假定、理性人假定) ----在经济活动中,经济主体(居民户、厂商或政 府)所追求的唯一目标是自身经济利益的最优化。
24
B完全信息
经济活动的所有当事人都拥有充分的和相同的信息, 而且获取信息不需要支付任何成本。 所以,经济活动中不存在任何不确定性。
20
微观经济学(Microeconomics) ——以单个经济单位 (单个消费者、单个生产者和单个市场)为考察对象,研 究在市场经济制度下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以及相应的 经济变量的单项数值如何决定。 •开端:1790年,奥地利学派的边际效用价值论。 •形成:1890年,马歇尔的《经济学原理》 •别称:价格理论,小经济学,个体经济学
C市场出清
1.市场的定义——买卖双方的有机构成或相互作用。 2.市场的类型(了解,以后专章研究) 1)完全竞争 2)完全垄断 3)垄断竞争 4)寡头垄断
25
对基本假设的质疑
对于上述基本假设,就是西方经济学家,也承认它们 是不完善的,并且与实际经济生活存在很大的差距。 例如,工商企业内存在不同的利益集团,决定其目标 是多元的; 人的理性是有限的(主观上追求理性,但客观上只能 有限地做到这一点)。 完全信息在现实生活中是达不到的; 西方经济学的思想方法:给定假定,简化关系;放松 假定,逼近现实。
32
(二)内生变量、外生变量和参数 •内生变量指该模型所要决定的变量。 •外生变量指由模型以外的因素所决定的已知变量。 •参数指数值通常不变的变量,也可以理解为可变的常数,通 常是由模型以外的因素决定的,也往往被看成是外生变量。
33
教学参考资料:
•保罗·萨缪尔森,威廉·诺德豪斯:《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 学》(第18版),人民邮电出版社,2008年。 •高鸿业主编:《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宏观部分,第五 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 •刘东:《微观经济学教程》 (第二版) ,科学出版社,2010年。 •曼昆著:《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宏观经济学分册, 第5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
21
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之间的联系: 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是西方经济学中互为前提、彼此 补充的两个分支学科。 微观经济学以经济资源的最佳配置为目标,采取个量分析 方法,而假定资源利用已经解决; 宏观经济学以经济资源的有效利用为目标,采取总量的分 析方法,而假定资源配置已经解决。 所以宏观和微观经济学互相把对方所考察的对象作为自己 的理论前提,互相把对方的理论前提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
27
三、均衡分析与过程分析 (一)均衡分析
静态、比较静态和动态均衡: 静态均衡分析----是指对均衡状态本身及实现条件 的分析。 比较静态均衡分析----是对两个均衡状态的比较分 析。例如:由于条件改变了,均衡状态发生改变。新 均衡状态与原均衡状态之间有什么关系分析。 动态均衡分析----从时间序列角度对经济现象的分 析(即过程分析)
14
我国大学里的经济学教学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