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光合作用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第三节_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课件
(二)指导自学:学生完成学导案中的“导 学”部分。
• • • • • • • • “导学”练习: 叶绿体 光能 二氧化碳 水 1.绿色植物通过______,利用______,把__________和______合成储存能 淀粉 氧气 量的________(主要是_______)并释放出________的过程,叫做光合作 有机物 用。 二氧化碳和水 光 叶绿体 2.光合作用的原料是__________,动力是_______,场所是________,产 有机物和氧气 物是__________。 物质转变 3.实质:光合作用包含两种变化:一是_________,即二氧化碳和水等简单 的_______,转变成淀粉等复杂的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即 无机物 有机物 光能 _________转化为储存在有机物中的_________。 化学能 4.1)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不仅为自身的生长发育提供了营养物质,而且 也是动物和人的______来源。 食物 2)光合作用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是动物、植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 能量 ________来源。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燃料里的能量也是植物亿万年前通过 光合作用积蓄的。 二氧化碳 氧气 3)光合作用吸收__________释放________,维持了大气中的氧气和二氧化 碳的平衡。 检查学生自学的成果,及时发现学生中存在的问题,如:学生容易混淆转变 和转化,叶绿体和叶绿素,无机盐和无机物等。
4 松开拇指,把带火星的细条插入试管内。 5 观察发生的现象。
这说明了什么?
结论
带火星的木 条插入试管 内能够重新 燃烧起来
说明植物光合作用 能产生氧气
释放氧气
绿色植物 光合作用
地球大气中的氧气主要来自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第三节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请你来总结„„„
练 兵台
1.在“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中,将天竺葵黑暗饥饿处理一昼夜后,用黑纸 对 叶片的一部分进行两面遮盖,光照一段时间,经酒精脱色处理后滴加碘液,变蓝 的部位是 ( ) A.被遮光的部分 B.见光的部分 C.只是叶片的边缘变蓝 D.整个叶片都变蓝 2. 在金鱼缸内放些新鲜的水草,对金鱼的意义是( )。 A. 美观 B. 为金鱼提供营养C. 增加水中二氧化碳浓度 D. 增加水中氧气浓度 3.要检测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最方便的方法是检测( )。 A. 氧气的释放量 B. 二氧化碳的释放量 C.,提高光合效率,下列哪些做法是可取的?( ) ① 合理密植 ② 尽量密植 ③ 间作套种 ④ 大面积单一作物种植 A. ①④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第三节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学习目标:
• 通过分组实验和探究活动等说明绿色植物 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 列举光合作用的原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 用举例。 • 认同绿色植物在光下能够吸收二氧化碳并 释放氧气。
光照 二氧化碳+水 有机物(储存能量)+氧气 叶绿体
探究光合作用的产物与条件
• 仔细观察,认真思考: 实验变量:————————。 提出问题:————————? 实验结果:————————。 实验结论:————————。
验证光合作用产生氧气
• 仔细观察,认真思考: 1.该实验是对照实验吗?为什么? 2.实验的结论是:————————。
探究光合作用的原料
A 友情提示:
B
碳酸氢钠可增加水中二氧化碳
请同学们开动脑筋,自己设计一 个实验来证明光合作用需要水……
开拓视野:光合作用在生产中的应用
间作套种
合理密植
公式
第三章 光合作用(3-5)
B.过渡阶段
C.饱和阶段
表观量子产额比理论值低,主要原因是:
①光没有全部被叶片吸收,存在反射和透射损失; ②非光合色素吸收了部分光能; ③光呼吸和暗呼吸对光合的负效应; ④形成的同化力(ATP、NADPH)没有全部用于CO2的还原; ⑤没有在饱和CO2浓度和最适温度下测定, 存在CO2扩散和 固定速率的限制等。
(4)消除乙醇酸
乙醇酸对细胞有毒害作用,它的产生在代谢 中是不可避免的。• 呼吸消除乙醇酸的代谢, 光 使细胞免受伤害。另外,光呼吸代谢中涉及 多种氨基酸的转化过程,它可能对绿色细胞 的氮代谢有利。
五、C3植物和C4植物的光合特征
C4植物比C3植物具有较强的光合作用,这与其结构特征 和生理特性有关。 (一)解剖结构特点
1.光强(light)
(1)光强-光合曲线 光补偿点(Light Compensation Point,LCP): 随着光强的增高,光合速率相应提高,当达到某一光强时,叶片 的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 ,净光合速率为零时的光强称为光补偿 点。 光饱和点(Light Saturation Point,LSP):
利用植物的需光特性确定合理的叶面积系数 (leaf area index, LAI)
单位土地面积上的叶面积
LAI= 单位土地面积
LAI是表示作物群体大小状况的一个指标。合理的LAI应 以作物的需光特性为标准,以最大限度的利用光能、地力为 原则,以高产、优质、低消耗为目的。从作物的需光特性上 讲,应使上部叶片处于光饱和点,中下部叶片处于光补偿点 的两倍以上,以保证下部叶片及根系的正常生长。
在叶绿体与过氧化体中吸收氧气,在线粒体中放出CO2
二、光呼吸的生化历程
叶绿体 3-PGA + 磷酸乙醇酸 乙醇酸 C3—cycle C2—cycle [O2] Rubisco RUBP 2 3—PGA [CO2] 过氧化体
2024年冀少版八年级生物上册教学第三单元 植物的生活第三章 叶的光合作用第三节 光合作用的场所
光合作用的场所课时目标1.概述叶片的结构特点,解释其与光合作用相适应的功能,树立植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命观念。
2.探究光合作用的场所,阐明光合作用的实质和意义。
3.举例说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原理在生产上的应用。
学习重点:光合作用的概念和实质,叶片的结构与功能。
学习难点:探究叶片的结构的实验。
课时活动设计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讲述故事:《我要的是葫芦》。
提出问题:叶在植物的生长过程中有什么重要作用呢?叶片有什么样的结构?学生活动:思考讨论,各抒己见。
设计意图:通过讲故事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求知欲,明确学习任务。
探究实验:制作临时切片,观察叶片的结构。
教师活动:1.给出实验目的:①制作叶的横切临时切片;②使用显微镜观察叶片的结构;③理解叶片适于光合作用的结构特点。
2.给出材料用具:新鲜叶片(菠菜、大叶黄杨等)、清水、显微镜、双面刀片、镊子、载玻片、盖玻片、培养皿、叶片横切永久切片、滴管、吸水纸。
3.播放视频:叶片的临时切片的制作方法和步骤,提出问题——①叶片有哪些适应光合作用的结构特点?②光合作用只能在叶片中进行吗?学生活动:1.观看视频,动手操作,在显微镜下观察叶片的横切面结构。
2.对照课本中叶片的横切面结构示意图,认识叶片的结构名称,分析各部分结构的特点。
3.小组讨论,总结出叶片利于进行光合作用的结构特点。
得出结论:叶是植物体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
教师活动:知识拓展,讲述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
学生活动:分析得出——植物体中有叶绿体的细胞,见光就能进行光合作用,如植物细嫩的茎也能进行光合作用。
设计意图:在动手实验和分析总结结构特点的过程中,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树立了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命观念。
光合作用的表达式及概念。
教师活动:提出问题——光合作用的条件、原料、产物和场所分别是什么?学生活动:回忆学过的内容,一一回答,理解光合作用的过程是一个化学反应过程,最后总结出光合作用的表达式。
第三节光合作用的场所
一是物质转化,即把简单的无机物转化成复杂的 有机物,并释放氧气; 二是能量转化,即把光能转变为贮存在有机物中 的化学能 。
1.银边天竺葵叶片经过光照、脱色,滴上碘液后的现
象是 ( C )
A.整个叶片变蓝
B.整个叶片不变蓝
C.叶片边缘不变蓝,其他部位变蓝
D.叶片边缘变蓝,其他部位不变蓝
2.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具体场所是( B ) A.叶绿素 B.叶绿体 C.表皮细胞 D.栅栏组织
3.下列各项不是光合作用中的变化的是 ( C )
A.把无机物转变成有机物 B.把光能转变成贮藏在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C.能量在有机物分解时释放出来 D.消耗二氧化碳,放出氧气
4.杨树叶片的正面绿色深,而背面绿色浅一些,
C.表皮层细胞都不进行光合作用
D.含叶绿体的细胞进行光合作用
这是因为
( B)
A.海绵组织含叶绿体较多
B.栅栏组织含叶绿体较多
C.上表皮细胞含叶绿体较多
D.下表皮细胞含叶绿体较多
5.将下面叶片的结构和相应的功能用线连接起来
(1)表皮
A.进行光合作用
(2)气孔
B. 输导作用
(3)叶肉
C.气体进出的门户
(4)叶脉
D.保护作用
6.绿色植物叶片的主要结构是
( B)
A.上表皮、下表皮、气孔 B.表皮、叶肉、叶脉
下表皮,由一层排列紧密、无色透明的 细胞组成。表皮上分布着一些 气孔 ,
保护组织
气孔是气体进出叶片的门户。
叶肉细胞中含有绿色颗粒状叶绿体,叶
绿体中含有叶绿素。绿色植物光合作用 就是在叶绿体中进行的。
叶肉属于营养组织,分为栅栏组织和海 营养组织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章第三节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Image
12/12/2021
第十六页,共十六页。
C.不扔垃圾
D.多植草坪多种树
第十一页,共十六页。
3.光合作用(guānghé-zuòyòng)的C场所是( )
A.绿叶
B.叶片
C.叶绿体
D.叶肉细胞
4.把叶片放入酒精隔水加热的目的是( ) C
A.溶解淀粉
B.将淀粉煮熟
C.把叶绿素溶解到酒精中
D.使淀粉分解
第十二页,共十六页。
5.光合作用(guānghé-zuòyòng)进行的时C 间是( )
A.白天
B.白天和黑夜
C.有光时
D.黑夜
6.在做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中,要将天竺葵放在黑暗
中一昼夜,目的是( )A A.消耗叶片中的淀粉
B.使叶肉中的淀粉到叶片上
C.停止光合作用,使淀粉到叶肉细胞
D.储备养料,准备进行光合作用
第十三页,共十六页。
7.17世纪,比利时科学家范•海尔蒙特将一棵柳树幼苗栽入装有
12/12/2021
第十五页,共十六页。
内容(nèiróng)总结
第三节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二百多年以前,有位科学家做过这样的实验:他把一支 燃着的蜡烛,放进玻璃罩里,由于蜡烛燃烧不断消耗氧气,一会的功夫,罩里的氧气耗尽
No (hào jìn),蜡烛便熄灭了。可是,当他在玻璃罩下放上一棵长满绿叶的薄荷,并受到阳光的
第三节 绿色植物(lǜsè zhíwù)的光合作用
第一页,共十六页。
七年级(初一)生物 生物 第3章植物的光合作用
一、光反应和碳反应
光合作用的过程可分为3大步骤:1)原初反应(光能的吸收、传递和转换过程);2)电子传递和光合磷酸化(电能转化为活跃的化学能过程);3)碳同化(活跃的化学能转变为稳定的化学能过程)。第一、二个大步骤基本属于光反应,第三个大步骤属于暗反应(表3-2)。
2.C4途径的类型
根据运入维管束鞘细胞的C4化合物和脱羧反应的不同,C4途径有3种类型(表3-3,图3-18)。
3.C4植物的光合特征
C4植物比C3植物具有较强的光合作用,其原因可从结构和生理两方面来探讨。
①结构与功能是有密切关系的,是统一的。C4植物叶片有“花环型”结构。
②在生理上,
C4植物的叶肉细胞中的PEPC对底物HCO3-的亲和力极高(是Rubisco60倍);极低的CO2供应就可满足它的需要。
②已从叶绿体分离出两个光系统,每一个光系统具有特殊的色素复合体及一些物质。光系统I(简称PSI)的颗粒较小,直径约11nm,主要分布在类囊体膜的非叠合部分;光系统Ⅱ(简称PSⅡ)的颗粒较大,直径约17.5nm,主要分布在类囊体膜的叠合部。光合作用的光化学反应就在.这两个光系统中进行。
二、电子传递体及其功能
C4植物由于有“CO2泵”浓缩CO2的机制,降低了光呼吸;提高了BSC的CO2浓度,抑制了RuBisco氧化反应,降低了光呼吸;光呼吸酶主要分布在BSC细胞,即便是有CO2放出,也易被PEPC再固定。
第二节叶绿体及光合作用色素(chloroplastandchloroplastpigments) )
叶片是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而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细胞器。
一、叶绿体的结构和成分
(一)叶绿体的结构(Struture ofchloroplast)
第三节 光合作用
返回
发 现 场 所
光合作用的出现为有氧呼吸的出现 创造了条件
在蓝藻出现以前,地球的大气并没有 氧。只是在距今30~20亿年以前,蓝藻在地 为陆生生物的出现创造了条件 球上出现以后,地球的大气中才逐渐含有 (多余的游离氧变成了臭氧,阻挡紫外线) 氧,从而使地球球上其他进行有氧呼吸的 生物得以发生和发展。
(2)、温度
温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主要是因为影响了酶的活性。但 温度在影响光合作用的同时也影响了呼吸作用。 真正光合作用 合 成 有 机 物 量 温度 呼吸作用 表观光合作用
(3)二氧化碳浓度 光
合 作 用 强 度
CO2的浓度 O A B OA表示: 在一定范围内,随CO2的浓度的增加,光合作用增强。 AB表示: 当CO2的浓度达到一定时,光合作用不再增强
基 粒 (色素) 功能: 吸收 传递 转化 光能, 用于 光合 作用.
叶绿素
(含量占 3/4)
叶绿素色素
吸收可见 的太阳光
叶绿素主要吸收 红橙光和蓝紫光
类胡萝卜素主 要吸收蓝紫光
讨论回答:
为什么春夏两季植物的叶子翠绿醉人, 而深秋树叶则金黄斑斓呢?
叶绿体中的色素分为两大类: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由 于叶绿素含量约占总量的四分之三,而类胡萝卜素仅占四 分之一,所以通常植物的叶子总是翠绿醉人的。这是由于 叶绿素掩盖了类胡萝卜素颜色的缘故。 但是,叶绿素很容易被破坏。秋天叶绿素会因为“忍受 ”不了气温下降等因素的影响而分解消失;胡萝卜素和叶 黄素则比较稳定,终于在没有叶绿素干扰时“重见天日”
过 程
意 义 应 用
返回
7、化能合成作用
——能够利用体外环境中的某些无机物氧化 时所释放的能量来制造有机物的合成作用 例如:硝化细菌、硫细菌、铁细菌等少数种类的细菌
第三节 光合作用
一 光合作用的发现 二 叶绿体中的色素
三 光合作用的过程
最后,可以简单介绍植物的栽培和光能的合理利 用,让学生知道合理利用光能有两种方法:延长 光合作用时间和增加光合作用面积。最后以课后 复习题作为巩固知识的练习题,先让学生做完, 之后一一讲解。最后,可以简单介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植物的栽培 和光能的合理利用,让学生知道合理利用光能有 两种方法:延长光合作用时间和增加光合作用面 积。最后以课后复习题作为巩固知识的练习题, 先让学生做完,之后一一讲解。
第三节
光合作用
一 教材分析
光合作用在绿色植物的新陈代谢及整个生 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中具有十分 重要的意义。它的发现经历了二百多年的 历史,渗透着科学研究的方法,并且,光 合作用与当今世界面临的粮食、能源、环 境等问题关系十分密切,因此,学习本节 知识非常重要。
二 教学目标及确立目标的依据
2 能力目标
2 能力目标 (1)通过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的几 个问题,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探究 能力。 (2)通过光合作用过程的学习培养学生 自己总结归纳知识的能力。
3情感目标
(1) 通过光合作用意义来理解当今世界面临的一 些重大问题,如粮食、能源、环境污染等,引起 学生对世界未来的关注。 (2)通过光合作用发现过程的学习,使学生认识 到科学发展的艰辛,科学研究方法的重要,进而 说明学习方法的重要。 (3)通过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的几个问题的 探讨,建造学生与老师之间平等交流的机会。
(2)学法:
四 教学手段
板书、多媒体相结合
五 教学程序
导言:以进化的观点讲解光合作用的意义。在蓝 藻出现以前,地球大气中并没有氧,蓝藻的光合 作用使地球上有了氧气,进而才出现广泛分布在 自然界的各种生物。光合作用使得这些生物有了 赖以生存的有机物,并且维持了大气中氧气和二 氧化碳的相对稳定。但是,在今天,由于绿色植 物的减少,使得地球出现了粮食危机,同时,二 氧化碳的增多,造成的温室效应正在威胁着人类 的生存,所以,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对人类有这 很重要的作用。下面,就让我们来认识光合作用。
植物生理第三章
(二)原初反应的过程 —光能的吸收、传递和光化学反应
1.天线色素接受光能,以诱导共振方式 将能量传递到光合反应中心。
能量传递效率: Chla,b几乎100%传给反应中心色素, 类胡萝卜素 约90%传给反应中心色素。
42
2.光合反应中心发生光化学反应
hυ ┋ D P A → D P* A → D P+ A- → D+ P A①特殊叶绿素a ②高能电子脱离,
9
外被膜
被膜 (envelop)
内被膜 选择透性
叶绿体
(Chloroplast)
膜—光合色素、光合链——原初反应、 电子传递和光合磷酸化(光合膜 ) (thylacoid) 类囊体 腔—光合放O2 间质(stroma)——光合碳循环酶(Rubisco), CO2固定(同化); DNA,RNA,核糖体70S——部 分遗传自主
醛基(CHO)
14
1.叶绿素的结构:
②双羧酸尾部:
1个羧基在副环(V)上 以酯键与甲基结合 --甲基酯化; 另一个羧基(丙酸) 在IV环上与植醇 (叶绿醇)结合- -植醇基酯化; 非极性,亲脂,插 入类囊体的疏水区, 起定位作用。
15
2.叶绿素的作用:
收集和传递光能 (大部分Chl a和全部Chl b) 将光能转换为电能(少数特殊Chl a)
2.类胡萝卜素
强吸收区: 400-500 (蓝紫); 不吸收区: 500以上
25
(二)光能的吸收和释放
物质吸收光子,其原子中的e 重新排列,分子从基态(最 低、最稳定)跃迁到激发态 (高能、不稳定)
Chl+ hγ= Chl* 处于激发态的分子,趋 于释放能量回到基态
26
植物生理学003 植物的光合作用2
2020/10/27
2020/10/27
➢ 铁氧还蛋白(Fd)和铁氧还蛋白-NADP+还原酶(FNR 、Fp)都是存在类囊体膜表面的蛋白质。
➢ Fd是通过它的2铁-2硫活性中心中的铁离子的氧化还 原传递电子的。
➢ FNR(Fp) 含1分子的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FAD),依 靠核黄素的氧化还原来传递H+。FNR(Fp)是光合电 子传递链的末端氧化酶,接收Fd传来的电子和基质 中的H+,还原NADP+为NADPH,反应式可用下 式表示:
网络式地进行。
➢ 质体醌是双电子、双质子传
Cytb6/f
递体,对类囊体膜内外建立
质子梯度起着重要的作用。
2020/10/27
质蓝素
➢ 质蓝素(PC)是位于类囊体膜内侧表面的含铜的蛋白 质,氧化时呈蓝色。它是介于Cyt b6/f复合体与 PSⅠ之间的电子传递成员。通过蛋白质中铜离子的 氧化还原变化来传递电子。
第三节 光合作用的机理
通过小球藻闪光实验发现,同等光强相同时间下,连续照射, 光合效率 小,放氧少;间歇照射(每次闪光0.0034S,间歇 0.0166S,每秒50次), 光合效率高,放氧多——说明光合作用需要光照,但并不是任何过程都 需要光照。
因此提出光反应(light reaction)和暗反应(dark reaction)的概念。 光反应是必须在光下才能进行的、由光所引起的光化学反应;暗反应是 在暗处(也可在光下)进行的,由若干酶所催化的化学反应。光反应是 在类囊体(光合膜)上进行的,而暗反应是在叶绿体的基质中进行的。
3、光能的吸收与传递
光照到叶绿体上时,类囊体膜上的叶绿体色素吸收光能而激发,由于色素分子 排列紧密及其特殊的共轭体系,激发能可在相同色素分子间(2nm)以激子传递 (exciton transfer)或相同及不同色素分子间(>2nm)共振传递(resonance transfer)的方式传递,最后传给反应中心的中心色素(chla)。 激发能的传递速度及效率很高,一个红光量子可传过几百个chla分子(30ps/个), 效率达90~100%。
光合作用的发现
植物更新的是空气中的哪种成分呢? 1782年,瑞士科学家森尼别通过实验证明了植物在 光合作用的过程中吸收了CO2,释放出了O2.
1864年,德国科学家萨克斯实验
提出问题 作出假设 设计实验 结果分析
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除氧气之外还有什么? 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还有淀粉。 暗处理 漂洗 遮光 光照 脱色 观察
思考并讨论:恩格尔曼的实验有什么巧妙之处?
思考并讨论:恩格尔曼的实验有什么巧妙之处? 选材。水绵的叶绿体细而长,且螺旋状分布 观察. 便于
思考并讨论:恩格尔曼的实验有什么巧妙之处?
临时装片放在黑暗、没有空气的环境 排除环境中光 线和氧气的影响(排除无关变量的影响).
思考并讨论:恩格尔曼的实验有什么巧妙之处?
光合作用的反应式:
CO2+ H2O
光能 叶绿体
(CH2O)+ O2
20世纪30年代,美国科学家鲁宾和卡门实验
提出问题 作出假设 设计实验 结果分析
光合作用释放出的氧气是来自于水还是二氧化碳?
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是来自于水(或二氧化碳)。
气体A无放射性, 气体B有放射性,且等体积二者 18 质量比为8:9。 A为O2, B为 O2 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全部来自于水。
提出问题
作出假设 设计实验 结果分析
略
碘处理,观察颜 色变化 植物在光合作用 中产生了淀粉。 细菌集中在被光 束照射到的叶绿 体部位 测放射性或气体质 量比值
得出结论
氧气是由叶绿体 光合作用产生的氧 释放的,叶绿体是 气来自于水 光合作用的场所.
碘液处理
曝光一侧的叶片碘液处理后变成蓝紫色, 遮光一侧的叶片碘液处理后不变蓝紫色。
得出结论
植物在光合作用中产生了淀粉。
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教案
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教材《生物学》第五章第三节“光合作用”,具体内容包括:光合作用的概念、原理、过程以及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光合作用的概念、原理和过程,理解光合作用在生物圈中的重要性。
2. 掌握光合作用的反应式,了解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
3. 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光合作用现象,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光合作用的反应式及其应用。
教学重点:光合作用的概念、原理和过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模型、实验器材。
学具:笔记本、教材、实验报告册。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植物生长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植物是如何进行生长的,进而引出光合作用的概念。
2. 基本概念:介绍光合作用的定义,让学生了解光合作用的基本原理。
3.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实验装置,让学生观察植物在光照下的变化,激发学生的兴趣。
4. 例题讲解:讲解光合作用的反应式,分析反应式中的物质变化。
5.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反应式计算光合作用的产物,巩固所学知识。
6. 重点讲解:详细讲解光合作用的过程,包括光反应和暗反应。
7. 教学难点突破:通过模型演示和实例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光合作用反应式的应用。
8. 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介绍光合作用在提高作物产量、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应用。
六、板书设计1. 光合作用的概念2. 光合作用反应式3. 光合作用的过程4. 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光合作用的概念及反应式。
(2)举例说明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2. 答案:(1)光合作用是植物在光照下,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和氧气的过程。
反应式为:6CO2 + 6H2O + 光能→ C6H12O6 + 6O2。
(2)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有:提高作物产量、改善生态环境、促进植物生长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等方法,帮助学生掌握了光合作用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
2024年初一生物光合作用教案
2024年初一生物光合作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初一生物教材第三章第三节《光合作用》,内容包括:光合作用的定义、过程、意义以及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光合作用的定义、过程和意义。
2. 掌握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光合作用的过程及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
重点:光合作用的定义、意义以及实验操作。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植物、光源、二氧化碳发生器等)。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报告单。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植物生长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植物是如何生长的?光在这个过程中起到了什么作用?2. 新课导入:讲解光合作用的定义、过程和意义。
(1)定义:光合作用是植物在光的作用下,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和氧气的过程。
(2)过程:光反应、暗反应。
(3)意义:光合作用是生物圈中最重要的能量转换过程,是生态系统的基础。
3. 实践情景引入:进行光合作用实验。
(1)实验目的:验证光合作用的产物为氧气。
(2)实验步骤:①准备实验器材;②将植物放入实验装置;③观察氧气产生;④收集氧气。
(3)实验结果:植物在光的作用下产生氧气。
4. 例题讲解:分析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
(1)光照强度:在一定范围内,光照强度越大,光合作用速率越快。
(2)二氧化碳浓度:在一定范围内,二氧化碳浓度越大,光合作用速率越快。
(3)温度:在一定范围内,温度越高,光合作用速率越快。
5. 随堂练习:分析生活中影响光合作用的现象。
六、板书设计1. 光合作用的定义、过程、意义。
2. 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
七、作业设计(1)为什么在夏季,植物生长得更快?(2)为什么在温室中种植蔬菜,要增施二氧化碳?2. 答案:(1)夏季光照强度大、温度高,有利于光合作用的进行。
(2)增施二氧化碳可以提高温室内的二氧化碳浓度,从而提高光合作用速率。
叶的光合作用
7、怎样在农业生产中充分的利 用光能?
1、延长光合作用的时间------提高 复种指数.例如将一年一熟制改为 一年二熟制。
2、增加光合作用的有效面积-----合理密植。
2019/8/21
作业布置
1、举例说明农业生产中哪些措
施是为了充分利用光能?
2、58页第三题。 3、在农业生产中为什么要摘除 衰老叶及非绿色叶片?
叶黄素 (黄色)
功能:
叶绿素a
外内 基 膜膜 质
吸收 光能, 用于 光合 作用.
叶绿素
(含量占 3/4)
(蓝绿色)
叶绿素b (黄绿色)
叶绿体结构模式图
2019/8/21
返回
四、光合作用的过程
光能
O2
H2O
水在光下分解
[H] 供氢
2c3 固
叶绿体 中的色
素
还
ATP 供能 原
定 多种酶
参加催化 C5
酶
模拟实验二 •结论:光合作用产生了氧气。
2019/8/21
返回
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叶片通过 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 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 机物(淀粉),并且释放出氧 的过程。
想一想,光合作用与 我们人类生活的那 些方面是息息相关 的?
2019/8/21
返回
二、光合作用所需的主要原料 及来源
ATP
ATP 糖类 糖类
2019/8/21
3、在光合作用中,需消耗ATP的是( A )
A、三碳化合物的还原 B、CO2的固定 C、水在光下分解 D、 叶绿素吸收光能
4、光合作用过程中,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的物
质是( A )
A、[H]和ATP C、O2和ATP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为什么选用黑暗并且没有空气的环境?
先选用黑暗并且没有空气的环境,是为了 排除实验中光线和氧的影响,确保实验的准 确性。
3 恩格尔曼的实验(1880年)
3.为什么先用极细光束照射水绵,而后 又让水绵完全曝露在光下?
能准确判断水绵细胞中释放氧的部位;而 后用完全曝光的水绵与之做对照,从而证明 了实验结果完全是光照引起的,并且氧是由 释放出叶来绿的体。
光合作用与生产生活
增加光照面积
合理密植 立体种植 改变株形
大棚人工光照 延长光照时间
一年一熟改为一年多熟
增加二氧化碳浓度
施用NH4HCO3(大田) 施用农家肥
Thank You!
实验结论—— 植物的物质积累
来自于水!
ⅰ
光合作用的发现
1
普里斯特利的实验
2
萨克斯的实验
3
恩格尔曼的实验
4
鲁宾和卡门的实验
1 普利斯特利的实验(1771年)
A
B
在AB两个钟罩内各放入一只活老鼠, A内放一盆绿色植物,均放到阳光下。
1 普利斯特利的实验(1771年)
A
B
想一想:死的为什么死了?活的为什么还 活着?
第三节
光合作用
第三节 光合作用
ⅰ
光合作用的发现
ⅱ
叶绿体中的色素
ⅲ
光合作用的过程
ⅳ
光合作用的意义
ⅰ
光合作用的发现
• 公元前3世纪,亚里士多德提出——植物生 长在土壤中,土壤是构成植物体的原材料。
• 17世纪初: 海尔蒙特
“柳树的生长”
ⅰ
光合作用的发现
2.3 kg 90.8 kg 76.7 kg - 57g
光反应和暗反应过程比较
反应场所 反应条件
物质变化
能量变化 联系 实质
光反应 片层结构薄膜 光、色素、 酶
暗反应 叶绿体基质 酶、ATP、[H]
水的光解 ATP的形成
CO2固定 C3还原 ATP的水解
光能
活跃化学能 稳定化学能
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能量和还原剂 暗反应为光反应补充原料
无机物合成有机物,光能转变为化学能
实验结论,绿色植物能净化空气。
2 萨克斯的实验(1864年)
绿色植物 的叶片在光合
作用中产生 了淀粉
3 恩格尔曼的实验(1880年)
实验
将水绵和好氧细菌放在 无空气的黑暗环境中, 细光束照射水绵
将水绵和好氧细菌暴露
对照 在光下,好氧细菌集中在
叶绿体所有受光部位
3 恩格尔曼的实验(1880年)
1、为什么选用水绵做为实验材料? 是因为水绵不仅有细而长的带状叶绿体,
ⅱ
叶绿体 色素
叶绿体中的色素
吸收可见 的太阳光
叶绿素主要吸收 红橙光和蓝紫光
类胡萝卜素主要吸 收蓝紫光
胡 黄 a b
ⅲ 光合作用的过程
H2O
O2
2C3
吸收
光解
色素 分子
酶
[H]
还多
ATP
能原
种 酶
酶
ADP+Pi
固定
CO2
C5
C6H12O6
光反应
暗绿体 C6H12O6+6H2O+6O2
ⅳ
光合作用的意义
1、生物界中有机物的来源 2、维持大气中氧和二氧化碳的相对稳定 3、对生物的进化具有重要作用 4、生物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最终来源
光合作用与生产生活
在生活中的应用: 清晨或夜间不在密林中锻炼
在农业生产上应用—— (如何增加作用单位面积的产量)
增加光照面积 延长光照时间
适当增加二氧化碳浓度
• 结论——氧是由叶绿体释放出来的,叶绿 体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这个 过程需要光的照射。
4 鲁宾和卡门的实验(20世纪30年代)
• (知识点:同位素标记法,示踪元素)
用氧的同位素18O分别标记H2O和CO2 , 进行两 组实验:
H218O
H2O
18O2
O2
CO2
C18O2
光合作用释放的O2全部来自于H2O
光合作用的概念
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 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 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的过程。
CO2+H2O*
光能
叶绿体
(CH2O)+O*2
ⅱ
叶绿体中的色素
基粒(囊状结构薄膜)
叶绿体中 的色素
叶绿素 类胡萝卜素
叶绿素a(呈蓝绿色) 叶绿素b(呈黄绿色)
胡萝卜素(呈橙黄色) 叶黄素(呈黄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