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中考科学复习 第2部分 物质科学(一)第20课时 力学实验探究专题(精练)试题

合集下载

浙江省中考科学复习知识点总结归纳

浙江省中考科学复习知识点总结归纳

液体对容器底和侧壁都有压强,液体内部各个方向都有压强。液体内部压强随深度增 加而增大。在同一深度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液体的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3、浮力
定义:浸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或气体)向上托的力。
方向:竖直向上
F 浮 = G 空-G 液——称量法
浮力
大小
(G 空、G 液分别为物体用弹簧秤称得空中和液体中的力) F 浮 = F 上-F 下——压力差法
第二册第一章
声波
1、波
波的存在 电磁波 光波
波的作用:传播信息 特点:(1)光的传播不需依赖于一定的物质,在真空中也能传播。
2、光的传播
(2)在同一种物质中沿直线传播,在两种不同物质界面上会发生 在传播过程中光的路线是可逆的。
速度:在不同物质中传播速度不同。
在真空中光速最大,数值为 3×108 米/秒。
滑轮组
F = 1/nG
既能改变力的大 S= nh
小,又能改变力的
方向
(n 为与动滑轮相连
的绳子条数)
注意:滑轮组绕线法则:奇动偶定(与动滑轮相连后的绳子条数 n 为奇数时,绳子起 点在定滑轮上,n 为偶时起点在动滑轮上),先内后外(从里面的小滑轮逐步向 外绕线,不得重复与交叉)。 8 / 82
浙江省中考科学复习知识点总结归纳
所处状态
通路 开路
(1)电路
表示方法
短路 电路图
部分短路 全短路 ——危险,应当避免
实物图
连接方式
串联 并联
(2)串、并联电路的比较 项目 电 路 用电器连接方法
串联电路 逐个顺次地连接
并联电路 并列地连接
用电器间的 相互关系
用电器相互影响,一个用电器损所有用电器不关联,即任何一个

浙江二次选考物理总复习:第二十讲 力学实验考法全通关

浙江二次选考物理总复习:第二十讲 力学实验考法全通关

结束
[变式训练] 1.(2017·浙江宁波三中期末)如图所示是三个涉及纸带和打点计时
器的实验装置图。
结束
(1) 如 图 三 个 实 验 装 置 中 , 摩 擦 力 对 实 验 结 果 没 有 影 响 的 是 ________(填“A”“B”或“C”)。 (2)若某同学实验时所用的电源如图甲所示,则打点计时器应选图 乙中的________(填“A”或“B”)。
结束
(1)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________(多选)。 A.实验时,应先释放小车,然后接通电源 B.增加橡皮筋条数时,应选取相同的橡皮筋 C.每次应将小车拉到相同的位置由静止释放 D.实验前应平衡小车在木板上所受的摩擦力 (2)图乙是实验中某条纸带的一部分,相邻计数点间时间间隔 T=0.1 s。为探究橡皮筋弹力做的功 W 与小车动能变化 ΔEk 间的 关系,小明用 v=s12+Ts2=1.328×+01.1.52 cm/s 来计算小车的速度。你 认为他的算法是否正确?________(填“正确”或“不正确”), 你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束
(1)以下说法正确的是______(多选)。 A.用此装置“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时,必须设法消除小 车和木板间的摩擦阻力的影响 B.用此装置“探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 每次改变砝码及 砝码盘总质量之后,不需要重新平衡摩擦力 C.在用此装置“探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时,应使小盘和 盘内砝码的总质量远小于小车的质量 D.用此装置“探究做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实验时, 不需要平衡小车运动中所受的摩擦力
结束
(1)计算滑块离开弹簧时速度大小的表达式是________。
(2)为求出弹簧的弹性势能,还需要测量________。

浙教版初中科学中考复习:物理实验专题 (共39张PPT)【完美版】

浙教版初中科学中考复习:物理实验专题 (共39张PPT)【完美版】

2、探究晶体熔化(凝固)特点的实验
重点掌握知识:温度计的使用、各仪器的作用、晶体熔化图像的画法及分析、晶体熔化条件及特点。
(1)实验器材:铁架台、酒精灯、石棉网、盛水的烧杯、试管(装有蜡或海波)、温度计、搅拌器、秒表、(火柴)。(2)
实验表格 (3)实验注意事项:
时间/min 海波的温度/℃
蜡的温度/℃
(2)此物质的熔点是 ,在第10min时,物质处于 .(选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态”)
(3)此物质的温度达到72℃时,物质处于 .(选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态”)
(4)将温度计插入试管中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插入固体粉末中,不要碰到试管底或 .
(5)把试管放在有水的烧杯中加热是为了使固体粉末受热 物质的上表面.
(3)移去后面的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 (选填“能”或“不能”)接收到蜡烛烛焰的像.
(4)为证实上述有关成像特点是否可靠,你认为应采取下列哪一项 操作?
浙教版初中科学中考复习:物理实验 专题 (共39张PPT)【完美版】
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m1(g)
烧杯和杯内剩余盐水的质量m2(g) 量筒中盐水的质量m = m1 — m2(g) 量筒中盐水的体积v(cm3) 盐水的密度(g/cm3)
浙教版初中科学中考复习:物理实验 专题 (共39张PPT)【完美版】
10
浙教版初中科学中考复习:物理实验 专题 (共39张PPT)【完美版】
针对训练
4、如图甲是“探究冰的熔化特点”实验的装置示意图。
(1)该实验装置中各部分的安装顺序是 (选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
(2)实验时应该选择颗粒 的冰块进行实验(选填“较大”或“较小”).
(3)小明根据实验数据作出冰加热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分析图象可知,冰的熔点是 ℃,其熔化过程的 特点是 ,在第6min该物质处于 (选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状态”),熔化过程用了 分钟.

浙教版中考科学必考知识点

浙教版中考科学必考知识点

浙教版中考科学必考知识点一、物理部分。

1. 力学。

- 运动和力。

- 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理解惯性概念,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

- 二力平衡:物体在受到两个力作用时,如果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两个力平衡。

二力平衡的条件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

- 压强。

- 固体压强:p = F/S(p是压强,F是压力,S是受力面积)。

在计算固体压强时,要注意压力与重力的区别,当物体放在水平面上时,压力等于重力。

- 液体压强:p=ρ gh(ρ是液体密度,g = 9.8N/kg,h是液体深度)。

液体压强只与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有关,与液体的质量、体积等无关。

- 大气压强:大气压强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

1标准大气压p_0 =1.013×10^5Pa,生活中的吸盘、吸管等都是利用大气压强工作的。

- 浮力。

- 阿基米德原理:F_浮=G_排=ρ_液gV_排。

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

- 物体的浮沉条件:当F_浮>G时,物体上浮;当F_浮 = G时,物体悬浮;当F_浮时,物体下沉。

对于实心物体,还可以通过比较物体密度ρ_物和液体密度ρ_液来判断浮沉,当ρ_物<ρ_液时,物体上浮;当ρ_物=ρ_液时,物体悬浮;当ρ_物>ρ_液时,物体下沉。

2. 电学。

- 电路。

- 电路的组成:电源、用电器、开关和导线。

电路有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两种基本连接方式。

串联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电压之和;并联电路中各支路电压相等,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 欧姆定律:I = U/R(I是电流,U是电压,R是电阻)。

可以通过该定律计算电路中的电流、电压和电阻。

- 电功和电功率。

- 电功:W = UIt,在纯电阻电路中W = I^2Rt=frac{U^2t}{R}。

单位是焦耳(J),生活中常用的单位是千瓦时(kW· h),1kW· h = 3.6×10^6J。

浙江省中考科学复习课件专题三 力学实验探究(课件34张)

浙江省中考科学复习课件专题三 力学实验探究(课件34张)
(5)根据你在本实验中的收获,请写出一种避免汽车在 冰雪路面上行驶时出现打滑现象的具体做法:
在路面上撒炉渣;在路面上撒盐加速雪的融化; 换防滑轮;安装防滑链;在车上放重物等 。
考点精讲
对应训练
3.某兴趣小组在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时,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
实验一:将长方体木块平放在长木板上,用力F拉长木 板,当长木板与木块产生相对滑动后,记录弹簧秤的 示数于表一。再将木块分别侧放、竖放,重复实验。
考点精讲
对应训练
(2)通过分析比较第 3、4 次实验数据,能够说明 小华同学的猜想是正确的;分析比较第 1、2、次3 实验 数据,能够说明小红同学的猜想是正确的;
(3)为了验证冬冬同学的猜想,他们选择了第 4、5 次 实验数据,他们发现浮力大小与物体所受的重力无__关__( 选填“无关”或“有关”);
①实验前要先调节杠杆两端平衡螺母,使杠杆在水平 位置平衡。
②在实验时不能移动平衡螺母。
③在加减或移动钩码时,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④实验不能只凭一组数据得到结论,必须在多次实验 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才能得出结论。
考点精讲
对应训练
7.如图所示,一根质量散布均匀的木棒,能绕O处转 轴自由转动(不计摩擦)。在木棒最下端用力,使之由A 处缓慢地抬升到B处。
对应训练
表二
实验次数 1 2
3
压力大小 木块的重 木块和一个 砝码的总重 木块和二个 砝码的总重
木块放置情况 弹簧秤示数/牛
平放
1.0
平放
1.5
平放
2.0
考点精讲
对应训练
(1)实验一的第3次实验时,木块与长木板之间的滑动 摩擦力为 1.0 牛;
(2)实验一探究的问题是

浙教版中考科学必考知识点

浙教版中考科学必考知识点

浙教版中考科学必考知识点一、物理部分。

1. 力学。

- 运动和力。

- 机械运动:参照物的选取,速度的计算(v = s/t),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

- 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力的作用效果(改变物体的形状、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 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惯性是物体保持原有运动状态的性质,其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

- 二力平衡:条件为同体、等值、反向、共线,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的区别。

- 摩擦力: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f=μ N),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

- 压强和浮力。

- 压强:固体压强p = F/S,液体压强p=ρ gh(h是深度),大气压强的存在和测量(托里拆利实验),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

- 浮力:阿基米德原理F_浮 = G_排=ρ_液gV_排,物体的浮沉条件(比较F_浮和G的大小),浮力的计算(称重法F_浮 = G - F、阿基米德原理法、平衡法等)。

2. 电学。

- 电路。

- 电路的组成(电源、用电器、开关、导线),电路的三种状态(通路、断路、短路)。

-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特点:电流、电压、电阻的关系。

串联电路I =I_1=I_2,U = U_1 + U_2,R=R_1 + R_2;并联电路I = I_1+I_2,U = U_1 = U_2,1/R = 1/R_1+1/R_2。

- 电流表和电压表的使用:电流表串联在电路中,电压表并联在电路中,读数方法。

- 欧姆定律。

- 欧姆定律I=(U)/(R),变形公式U = IR和R=(U)/(I),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原理、电路图、实验步骤和数据处理。

- 电功率。

- 电能W = UIt,单位有焦耳(J)和千瓦时(kW·h),1kW·h =3.6×10^6J。

- 电功率P=(W)/(t)=UI,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的概念,用电器的铭牌标识。

浙教版初中科学中考复习:物理实验专题 (共39张PPT)【完美版】

浙教版初中科学中考复习:物理实验专题 (共39张PPT)【完美版】

(3)实验注意事项:
(4)实验结论:(等大、等距、垂直、正立、虚像,左右对称)
a.光学实验应在光线较暗的环境下进行
①像与物的大小相同
b.玻璃板应与镜面垂直。
②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③像与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④平面镜所成的像是正立的虚像
7
浙教版初中科学中考复习:物理实验 专题 (共39张PPT)【完美版】
针对训练
1、实验题目:测量平均速度.
实验仪器:斜面、上车、金属片还有 、

A、使斜面保持很小的坡度,是为了让上车运行的时间 , 如图所示;
B、把上车放在斜面的顶端,用 片的长度,即通过的路程;
测出上车到斜面底端金属
C、用 测上车从斜面顶端下滑到撞击金属片C所用的时间;
D、再将上车从A运动到B时,测出路程和时间;
6
4、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
重点掌握知识:等效替代法、成像特点的应用。 c.直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物与像的距离关系;两段等长的蜡烛
(1)实验原理:光的反射
是为了比较大小关系;
(2)实验器材:两只完全相同的蜡烛、透明玻璃 (茶色)、白纸、刻度尺、支架、火柴。
d.多次测量距离的目的:多次实验寻找普遍规律,防止结论的 偶然性。
5、探究凸透镜成像特点的实验
重点掌握知识: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成像原理的作图。易错点为:物距为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 (1)实验原理:光的折射 (2)实验器材:凸透镜、光屏、蜡烛、光具座 (3)实验注意事项: a.点燃蜡烛,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目的是使像成在光屏中央. b实验过程中将蜡烛从耳背焦距的位置逐渐移近凸透镜 (4)实验表格:
浙教版初中科学中考复习:物理实验 专题 (共39张PPT)【完美版】

浙教版中考科学必考知识点

浙教版中考科学必考知识点

浙教版中考科学必考知识点一、物理部分。

1. 力学。

- 力与运动。

- 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理解惯性概念,惯性是物体保持原有运动状态的性质,只与物体质量有关。

- 二力平衡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条直线上,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

会分析物体在平衡力作用下的运动状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 压强。

- 固体压强公式p = (F)/(S)(F是压力,S是受力面积)。

压力不一定等于重力,要根据物体的受力情况分析。

- 液体压强公式p=ρ gh(ρ是液体密度,h是液体深度)。

连通器原理:连通器里的同一种液体不流动时,各容器中的液面高度总是相同的。

- 浮力。

- 阿基米德原理F_浮 = G_排=ρ_液gV_排。

物体的浮沉条件:当F_浮>G (G为物体重力)时,物体上浮;当F_浮 = G时,物体悬浮;当F_浮时,物体下沉。

- 简单机械。

- 杠杆平衡条件F_1l_1 = F_2l_2(F_1、F_2是动力和阻力,l_1、l_2是动力臂和阻力臂)。

定滑轮实质是等臂杠杆,不省力但能改变力的方向;动滑轮实质是动力臂为阻力臂两倍的杠杆,能省一半力。

- 机械效率eta=frac{W_有用}{W_总}×100%(W_有用是有用功,W_总是总功)。

对于滑轮组W_有用=Gh(G是被提升物体重力,h是物体提升高度),W_总=Fs(F是拉力,s是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s = nh,n是承担物重的绳子段数)。

2. 电学。

- 电路基础。

- 电路的组成:电源、用电器、开关和导线。

会识别串联电路(电路中各元件逐个顺次连接)和并联电路(各元件并列地连接在电路两点间)。

- 电流I=(Q)/(t)(Q是电荷量,t是时间),单位是安培(A)。

电压U是使电路中形成电流的原因,单位是伏特(V)。

电阻R表示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单位是欧姆(Ω)。

浙江省中考科学第一轮总复习 第二篇 物质科学(一)第18课时 浮力作业-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全册自然科学

浙江省中考科学第一轮总复习 第二篇 物质科学(一)第18课时 浮力作业-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全册自然科学

浮力★1.(2015·某某)2015年3月19日,我国首次用水下机器人在南海3000 m深的海底插上国旗。

若不计海水密度的变化及水的阻力,机器人在下潜过程中()A.受到的重力逐渐减小B.受到海水的浮力逐渐减小C.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D.受到海水的压强逐渐增大第2题图2.(2014·某某)如图所示是中国航母“某某号”训练时舰载飞机飞行的图片。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飞机飞离航母后,航母始终漂浮,航母所受浮力的大小不变B.飞机飞行时能获得向上的压强差,是因为机翼上方空气流速大于机翼下方空气流速C.飞机在航母甲板上加速飞行时,受到平衡力D.飞机在起飞过程中,惯性将消失第3题图3.(2014·某某)放在同一水平桌面上的甲、乙两个相同的容器盛有不同的液体,现将两个相同的物块分别放入两容器中。

当两物块静止时,两容器中液面恰好相平,两物块所处的位置如图所示。

则()A.甲容器中液体的密度较大B.乙容器底部受到液体的压强较大C.甲容器中物块排开液体的重力较大D.乙容器中物块受到液体的浮力较大★4.(2015·某某)如图甲所示,烧杯里盛有6℃的水,小球在水中恰好悬浮。

经研究发现,水的密度随温度的变化如图乙所示。

现在烧杯四周放上大量的冰块,在烧杯内水的温度下降到0℃的过程中,假设小球的体积始终不变,关于小球的浮沉情况判断正确的是()第4题图A.先下沉然后上浮 B.浮力变小,一直下沉C.先上浮然后下沉 D.浮力变大,一直上浮★5.(2015·东营)如图所示,相同的小球在盛有不同液体的容器中保持静止,四个容器中的液面到容器底的距离相同,则容器底受到的液体压强最大的是()第6题图6.(2014·某某)物块在空气中和浸没在水中时,弹簧测力计示数如图。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物块受到的浮力是1牛B.物块的体积是2×10-4米3C.物块的密度是3×103千克∕米3D.物块浸没在水中时,所受浮力随深度增加而增大★7.(2015·某某)甲、乙两只完全相同的杯子盛有密度和体积都不同的盐水,将同一个小球先后放入杯中,当小球在盐水中静止时两杯中的液面相平,如图所示。

浙江省2021届中考科学复习第2部分物质科学一第20课时力学实验探

浙江省2021届中考科学复习第2部分物质科学一第20课时力学实验探

浙江省2021届中考科学复习第2部分物质科学一第20课时力学实验探第20课时力学实验探究专题1.(2022年德阳高中入学考试)为了探索“运动与力的关系”,刘伟设计了一个斜面实验,如图所示。

(1)为了使小车在滑到水平面时的初速度相同,在实验中刘伟让小车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静止开始滑下,刘伟采用的研究问题的方法是__控制变量法__。

(2)从三辆实验车a、B和C______;的停车位置来看,图中的小车承受的阻力最大。

(3)刘伟从实验推理可知,若水平面绝对光滑,则运动的小车会在水平面上做__匀速直线__运动。

(4)牛顿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总结了牛顿第一定律。

其内容如下:_;当没有外力作用于所有物体时,它们总是保持静止或以匀速直线运动_;。

2.(2021扬州中考)在“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活动中。

(1)如果只有两个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表明这两个力相互平衡。

因此,小明提出,我们可以使用图a所示的实验装置来探索两种力平衡的条件吗?(2)小华认为,若采用小明的方案,必须测出物体所受的__拉力__和__重力__的大小来进行比较。

研究发现,在小明的方案中,只能根据相互作用的关系直接测出__拉力__的大小,在未知二力平衡条件的前提下,另一个力无法直接测量,所以这一方案无法实施下去。

(3)为此,两名学生不断改进,先后设计了三个实验方案,如图B所示。

请判断他们改进的顺序:_uuB、a、c_uuu(字母),这种改进是为了减少摩擦对实验的影响。

(4)如图丙,是最终确认的实验方案。

此方案中,由于__卡片的重力远小于钩码的重力__,故卡片的重力可忽略不计。

3.(2022年大连高中入学考试)在探索液体压力大小、液体深度和液体密度之间关系的实验中,小明使用了以下设备:U形管压力计、烧杯、天平和足够的酒图1浓缩水和盐水,已知ρ酒精<ρ水<ρ盐水。

(1)如图1是u形管压强计。

实验前,为了检查探头与u形管之间是否漏气,小明用手轻压探头的橡皮膜,同时观察u形管两侧液面__是否出现高度差__。

【精选】浙江省中考科学复习第2部分物质科学一第20课时力学实验探究专题精练试题

【精选】浙江省中考科学复习第2部分物质科学一第20课时力学实验探究专题精练试题

第20课时力学实验探究专题1.(2017德阳中考)刘伟同学为了探究“运动和力的关系”,设计了如图所示的斜面实验。

(1)为了使小车在滑到水平面时的初速度相同,在实验中刘伟让小车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静止开始滑下,刘伟采用的研究问题的方法是__控制变量法__。

(2)从甲、乙、丙三次实验小车所停位置情况看,__甲__图中小车所受阻力最大。

(3)刘伟从实验推理可知,若水平面绝对光滑,则运动的小车会在水平面上做__匀速直线__运动。

(4)牛顿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总结出牛顿第一定律,它的内容是:__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__。

2.(2017扬州中考)在“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活动中。

(1)如果物体只受到两个力的作用,且处于__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__状态,说明这两个力是相互平衡的。

由此,小明提出,能否利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来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2)小华认为,若采用小明的方案,必须测出物体所受的__拉力__和__重力__的大小来进行比较。

研究发现,在小明的方案中,只能根据相互作用的关系直接测出__拉力__的大小,在未知二力平衡条件的前提下,另一个力无法直接测量,所以这一方案无法实施下去。

(3)为此,两位同学不断改进并先后设计了三个实验方案,如图乙所示,请你判断出他们改进的先后顺序:__B、A、C__(用字母表示),这样的改进是为了减小__摩擦力__对实验的影响。

(4)如图丙,是最终确认的实验方案。

此方案中,由于__卡片的重力远小于钩码的重力__,故卡片的重力可忽略不计。

3.(2017大连中考)小明在探究“液体压强的大小与液体深度和液体密度的关系”实验中,所用的器材有:U 形管压强计、烧杯、刻度尺,足量的酒图1精、水和盐水,已知ρ酒精<ρ水<ρ盐水。

(1)如图1是U形管压强计。

实验前,为了检查探头与U形管之间是否漏气,小明用手轻压探头的橡皮膜,同时观察U形管两侧液面__是否出现高度差__。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0课时力学实验探究专题
1.(2017德阳中考)刘伟同学为了探究“运动和力的关系”,设计了如图所示的斜面实验。

(1)为了使小车在滑到水平面时的初速度相同,在实验中刘伟让小车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静止开始滑下,刘伟采用的研究问题的方法是__控制变量法__。

(2)从甲、乙、丙三次实验小车所停位置情况看,__甲__图中小车所受阻力最大。

(3)刘伟从实验推理可知,若水平面绝对光滑,则运动的小车会在水平面上做__匀速直线__运动。

(4)牛顿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总结出牛顿第一定律,它的内容是:__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__。

2.(2017扬州中考)在“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活动中。

(1)如果物体只受到两个力的作用,且处于__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__状态,说明这两个力是相互平衡的。

由此,小明提出,能否利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来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
(2)小华认为,若采用小明的方案,必须测出物体所受的__拉力__和__重力__的大小来进行比较。

研究发现,在小明的方案中,只能根据相互作用的关系直接测出__拉力__的大小,在未知二力平衡条件的前提下,另一个力无法直接测量,所以这一方案无法实施下去。

(3)为此,两位同学不断改进并先后设计了三个实验方案,如图乙所示,请你判断出他们改进的先后顺序:__B、A、C__(用字母表示),这样的改进是为了减小__摩擦力__对实验的影响。

(4)如图丙,是最终确认的实验方案。

此方案中,由于__卡片的重力远小于钩码的重力__,故卡片的重力可忽略不计。

3.(2017大连中考)小明在探究“液体压强的大小与液体深度和液体密度的关系”实验中,所用的器材有:U 形管压强计、烧杯、刻度尺,足量的酒
图1
精、水和盐水,已知ρ酒精<ρ水<ρ盐水。

(1)如图1是U形管压强计。

实验前,为了检查探头与U形管之间是否漏气,小明用手轻压探头的橡皮膜,同时观察U形管两侧液面__是否出现高度差__。

(2)在探究“液体压强的大小与液体深度的关系”时,记录的部分实验信息如表:
①请将表格中a、b、c三处空缺的信息补充完整:a、__小__;b、__中__;c、__大__。

②根据表中信息可得出的探究结论是__液体密度一定时,深度越大,压强越大__。

(3)在探究“液体压强的大小与液体密度的关系”时,三次实验现象如图2所示。

三个烧杯中的液面相平,U 形管两侧液面的高度差相同,探头在液体中的深度不同。

图2
小明根据三次实验现象,并结合(2)中②的结论,得出了该探究结论。

请你简要说明他分析实验信息得出该探究结论的过程__在密度不同的液体中,压强相同时,密度越大,液体深度越小,由此可推出:深度相同时,密度越大,压强越大__。

4.(2017宿迁中考)在“探究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实验中,如图a、b、c所示,让质量为m、2m的两个小球分别从斜面上由静止滚下,小球撞击放在水平木板上的木块,使木块滑动,虚线位置为木块滑动一段距离后停止的位置。

(1)小球动能是由__重力势能__(填某种能量)转化来的。

(2)实验中通过__木块滑动的距离__反映小球动能的大小。

(3)比较__a、c__两图进行的实验,可以探究小球的动能与速度的关系。

(4)比较a、b两图进行的实验,可以得到小球的动能随质量增大而__增大__。

5.(2017兰州中考)为了探究物体所受重力与质量的关系,某实验小组进行了实验:
(1)钩码所受重力的大小用__弹簧测力计__进行测量,测量时钩码必须处于__静止(平衡)__状态。

(2)他们将测出的数据记录在表格中并进行了处理,通过分析发现有一次测量数据存在问题,这个数据是__1.5__N__;重新测量并进一步分析数据,得出的结论是:__在同一地点,物体所受重力与质量成正比__。

6.(2017河南中考)小明发现橙子放入水中会下沉,于是想办法测量它的密度。

(1)将托盘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标尺上的游码移至零刻度线处,调节平衡螺母,直到指针在__分度盘的中央__,表示天平平衡。

(2)用天平测量橙子的质量,天平平衡时砝码和游码的示数如图所示,橙子的质量为__162__g。

小明利用排水法测得橙子的体积为150 cm3,则橙子的密度是__1.08×103__kg/m3。

(3)做实验时,小明若先用排水法测出橙子的体积,接着用天平测出橙子的质量,这样测得的密度值将比真实值__偏大__。

(选填“偏大”或“偏小”)
(4)小亮不用天平,利用弹簧测力计、细线、盛有水的大烧杯等器材,也巧妙测出了橙子的密度。

请你将他的测量步骤补充完整,已知水的密度为ρ水。

①用弹簧测力计测出橙子的重力G;
②__将橙子浸没在水中,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__;
③橙子密度的表达式为:ρ橙=__G
G-F
·ρ水__(用测出的物理量和已知量的字母表示)。

7.(2017怀化中考)某同学按照如图所示的操作,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

(1)物体受到的重力为__4__N。

(2)物体全部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是__1__N。

(3)由__B、C__两图可得出结论: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

(4)由__C、D__两图可得出结论: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与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无关。

(5)由C、E两图可得出结论: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与液体的__密度__有关。

(6)实验中采用了__控制变量法__的研究方法,下列问题的研究中,也用到这种方法的有__C__。

A.将乒乓球靠近发声的音叉,通过乒乓球被弹开显示音叉在振动
B.在研究磁场时,引入“磁感线”的概念
C.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D.用合力代替同一物体上所受到的几个力
8.某同学用定滑轮和弹簧测力计完成了以下几个实验:
,图1),图2),图3),图4)
(1)如图1所示,甲物体重3 N,乙物体重10 N,用绳绕过定滑轮相连(不计绳重与摩擦)。

乙静止于水平地面上,则a绳对甲的拉力为__3__N。

(2)在分析b绳对乙的拉力时,小明认为是3 N,小慧认为是7 N。

①小明做了以下实验:用弹簧测力计测出某物体的重力(如图2);然后将绳子靠着定滑轮(不计绳重与摩擦),如图3所示,弹簧测力计依次放在A、B、C、D位置时,其示数保持不变。

由此可见,定滑轮只改变了力的__方向__,不改变力的__大小__(均选填“大小”或“方向”)。

所以,小明认为图1中b绳对乙的拉力为3 N。

②图1中b绳对乙的拉力和乙对b绳的拉力是一对__相互作用力__(选填“相互作用力”或“平衡力”)。

为了探究这两个力的大小关系,再做如图4的实验:将弹簧测力计丙与丁相互对拉,它们的示数相等。

于是可以得出,b绳对乙的拉力__等于__(选填“等于”或“不等于”)乙对b绳的拉力。

由此可知,图1中b绳对乙的拉力为__3__N。

(3)再通过受力分析可得,图1中地面对乙有__7__N的支持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