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下册最大的麦穗时教案分析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最大的麦穗》教案及教学反思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最大的麦穗》教案及教学反思1. 教案1.1 教学内容•阅读理解《最大的麦穗》一文。
•掌握词语:稻谷、麦穗、迫不及待、丰收。
•学习写作:以我想……为开头,写一篇关于自己最喜欢的事物的小短文。
1.2 教学目标•了解并学习了课文《最大的麦穗》,理解文章大意。
•能够拼读并理解掌握稻谷、麦穗、迫不及待、丰收等新词汇,提高词汇量。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写出自己的小短文。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能够爱读书、爱学习、爱生活、爱祖国的情感。
1.3 教学步骤1.3.1 生词导入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新课是《最大的麦穗》。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会学习到一些新词汇,先请大家来读一读这些词汇:稻谷、麦穗、迫不及待、丰收。
1.3.2 教师讲解•请同学们打开自己的语文书,一起来读一下这篇文章《最大的麦穗》。
•给学生时间静读课文,并听写重点涂线词汇。
•请学生跟我一起来读这些涂线词汇。
•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出每个单词的意思。
•教师用简单的语言讲解每个单词的概念,并且给出示例。
•请学生跟着老师的提示,读出每个涂线词汇的单词。
•模仿老师的确切发音,重复读出每个单词。
1.3.3 阅读理解•让学生们带着问题来阅读一遍课文,询问学生们是否意识到问题的答案。
•在阅读完整篇文章后,询问学生们以上学过的知识和故事是否有新的认识。
•根据课文内容,列出一些理解性问题,了解学生是否已经理解文章。
1.3.4 语文书本的写作框架提供•引导学生注意语文书本的写作框架,并且让学生将注意力放在如何根据这一写作框架,写出自己想表达的内容。
•授予学生独立写作的机会,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性格和兴趣,写出自己想要分享的小短文。
•引导学生们写作,将他们的思路整理出来,了解如何组织句子和段落。
•教师要及时点评学生的作品,指出学生作品中出现的错误,并鼓励学生继续努力。
1.4 教学反思这节语文课我采用了多种方式来教授课文《最大的麦穗》。
首先,我让学生们打开自己的语文书籍,跟我一起来指出重点及涂线的单词,这种方法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记住生词,提高词汇量;其次,我让学生带着问题再度读一遍课文,这有助于学生理解文章;最后,我鼓励学生们用他们自己的语言写出掌握的知识和感受,这有助于培养学生写作能力和创造力。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最大的麦穗》教案及反思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最大的麦穗》教案及反思一、教案1.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最大的麦穗》故事情节和情感。
(2)能力目标:能够说出故事的主人公、环境和情节,理解故事的主旨。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们的美好情感,如信任、团结、感恩等。
2.教学重点:(1)故事情节的讲述和理解。
(2)教育学生一些美好情感。
3.教学难点:如何激发学生的情感,让他们对美好情感进行体验和感受。
4.教学方法:讲授课文、讨论互动、情感教育等。
5.教学过程:(1)引入:与学生们一起回忆拾穗的经历,让学生轮流用口语描述自己的拾穗体验。
(2)讲述故事:讲述《最大的麦穗》的故事情节。
让学生们听故事的时候,感受故事中的人物性格和情感变化。
(3)讨论互动:跟学生们一起分享故事中的启示,让他们开口说说自己的看法。
(4)情感教育:鼓励学生们发现自己身边的美好事物,体会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团结、感恩等。
(5)总结:教师带领学生总结今天的学习,让学生们对课堂的收获进行回顾。
6.教学评价:在调研过程中,学生们通过小组互动、课堂讨论和游戏等形式,互帮互助,逐渐明白了团结合作和信任的重要性,大家在教室里的氛围也变得更加和谐。
经过这一步步的学习和实践,学生们受益匪浅。
二、反思本次教学过程中,我认为做得不够好的地方主要有以下几点:1.引入部分不够生动引入环节并没有很好地引发学生们的兴趣,有的学生甚至表现出了不耐烦的情绪。
对于这一点,我应该多思考如何结合学生们的生活场景,增加一些具体的例子和有趣的游戏,以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
2.故事讲述过程中略有疏漏在讲述故事的过程中,有一些关键情节没有讲的很清楚,学生们可能会觉得理解起来有些困难。
我应该在讲述故事之前,将故事的结构和重点情节做一个梳理和准备,以保证故事的流畅性和连贯性。
3.情感教育反思在情感教育环节,我提出的问题可能有些抽象,导致学生们说话不是很自如。
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应该更加具体地引导学生们谈论自己身边的美好经历和感受,让他们感受到情感教育的真实意义。
最大的麦穗·教案(通用9篇)
最大的麦穗·教案(通用9篇)最大的麦穗·教案篇1一、教学要求: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3、通过语言文字,领悟必须善于抓住机遇,不能东张西望,错失良机的道理。
二、教学重点、难点:内外能够联系实际,说出自己对“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受中,这才识实实在在的”这句话的理解。
三、教学时间:二课时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以及脉络,学习第一段内容,揣摩人物说话的语气。
二、教学重点、难点: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以及脉络,学习第一段内容,揣摩人物说话的语气。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1、板书课题。
2、启发谈话:苏格拉底是古希腊的大哲学家。
有一天,他让他的学生们到麦田里去找最大的麦穗,想通过这件事教育他的学生们,那么,学生们是怎样摘最大的麦穗的?苏格拉底想教育他的学生懂得什么呢?这些问题大家肯定想弄明白,是不是?二、自由轻声读课文要求: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边读边想,争取弄清上面的问题。
3、遇到比较难读的句子、难懂的句子,多读几遍。
三、检查自学情况1、指名读课文,注意纠正学生读错的字音、读得不准的字音。
找出下列词语所在的句子读一读,说说词语的意思。
定夺:对事情做可否或取舍的决定。
嘲笑:用言语挖苦、取消人。
苍老:这里指声音显得老态。
错失良机:错误地失去了良好的机会。
2、指名回答问题。
四、再读课文,理清脉络1、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可分几段,每段讲了什么?组成四人小组边读边议。
2、指名说。
第一段(1):写苏格拉底要弟子们去麦地里摘一个最大的麦穗。
第二段(2~~6):写弟子们摘麦穗的经过和苏格拉底对他们的教育。
第三段(7):写弟子们从苏格拉底的话中悟出了做人的道理。
3、指名朗读课文五、精读课文第一段1、自由读课文第一段,想一想“苏格拉底”与“弟子们”说话用了什么样的语气。
小学语文《最大的麦穗》教案
小学语文《最大的麦穗》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理解课文中的比喻和拟人修辞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2)学会通过课文内容进行推理和想象,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学会用课文中的句子结构进行造句。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粮食的美好情感。
(2)培养学生勇敢面对困难、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
(3)培养学生懂得分享、乐于助人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习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的比喻和拟人修辞手法的理解与运用。
(2)引导学生进行推理和想象,理解课文深层含义。
三、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生字词卡片。
3. 课文相关图片或视频资料。
4. 作业本或练习册。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或视频资料,引导学生关注麦穗,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简介课文作者及其背景。
2. 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的准确性。
3. 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4. 理解课文:(1)学生讲述课文内容,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推理和想象。
(2)讨论课文中的比喻和拟人修辞手法,引导学生理解深层含义。
5. 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学习收获。
五、作业设计1. 家庭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小练笔。
2. 课后拓展作业:(1)观察身边的植物,了解它们的生长过程。
(2)搜集有关农业生产的资料,了解我国农业发展现状。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课堂参与度、知识掌握程度以及情感态度的培养等方面。
小学语文_16.《最大的麦穗》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凭借课文语言材料,领悟必须善于抓住机遇,不能东张西望,错失良机的道理。
3、能联系实际说出自己对"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
"这句话的感受。
【教学重点】紧紧抓住苏格拉底的三段话引导学生层层深入地理解,领悟必须善于抓住机遇,不能东张西望,错失良机的道理。
【教学难点】能够联系实际,理解"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这句话的意思。
【教学流程】一、谈话导入,直奔主题这节课,就让我们继续穿越时空,与古希腊哲学大师苏格拉底进行对话,聆听他的教诲,感受他的智慧,一起到麦田去寻找那——(齐读)最大的麦穗。
过渡:有人说:哲学家的语言是深邃的语言,是智慧的语言。
我们今天就从苏格拉底的语言入手,去领略他的风采。
二、活动导学,精讲点拨(一)活动一:1、出示要求:读课文思考问题:①读课文,画出苏格拉底说的话,想想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②弟子们从他的话语中分别知道了些什么?③弟子们是又是如何想、如何做的?2、交流:同学们划得认真,读得用心,一共找出了几句话?谁来读第一句?(一)第一句话课件出示:“你们去麦地里摘一个最大的麦穗,只许进不许退,我在麦地的尽头等你们。
”1. 指名读。
相机评价:读得正确、流利。
2、提问:你们听懂苏格拉底的话了吗,他对弟子们提了什么要求?【相机点红:最大的只许进不许退】”只许进不许退”意味着什么?(要求弟子们一直往前走,没有回头重新选择的机会。
)3.苏格拉底会以怎样的语气跟弟子们说这一句话呢?(严肃地、郑重地、不容置疑……)指名朗读。
(评价:严肃的苏格拉底!)(评价:你是温柔派的苏格拉底!)(评价:郑重其事!)4、一起来当一回苏格拉底,齐读第一句话。
(二)、第二句【课件出示:“你们已经到头了。
”】1.谁来读?2.这七个字告诉弟子们什么?3. 你从中还读出了什么?((时间到头了,机遇没有了……)4、此时,苏格拉底会带着怎样的表情或语气来说这句话?(惋惜、遗憾、失望……)(苍老的如同洪钟一般的声音)带着自己的理解好好读读这句话。
《最大的麦穗》优质教学设计(通用10篇)
《最大的麦穗》优质教学设计(通用10篇)《最大的麦穗》优质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与课文中一些重点词语;3、能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脉络;4、解决课后练习第二题。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脉络;教学重点:课后练习第二题教学准备:PPT课件、苏格拉底的资料教学过程:一、激情导课1、交流组织:问好!谈话:同学们爱听故事吗?看来大家都抵挡不住故事的诱惑,那老师就讲一个故事给大家听: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人问一个大学者:“嗯,听说您是世界上最有学问的人了……”同学们,猜一猜这个大学者是谁呀?(板书:苏格拉底)今天就让我们学习一篇关于他的课文。
好!上课!2、板书课题,强调“穗”字的音、形。
齐读课题。
3、交流资料。
谁知道苏格拉底的资料?指名说。
老师也准备了一些。
出示。
指名读。
谁知道老师是从哪些方面收集的?不看大屏幕再试着说一遍,指名说。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过渡:接下来就请大家用“最优秀的人其实就是你自己”的态度来完成这节课的学习好吗?1、按要求初读过渡:现在请同学们打开课本82页,自由地轻声地朗读一遍课文。
要求:读准音、读通句、读顺文,遇到不认识的字一定要解决掉再走。
2、检查初读过渡:刚才看见大家读得都特别认真,相信同学们一定也做到胸有成竹了,现在谁愿意站起来把你的读展现给大家呢?(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出示“沉甸甸”(正音,积累ABB式的词语)(2)指名读第二至三自然段(3)指名读第四、五、六自然段出示“挑挑拣拣”(积累AABB式的词语)“两手空空”(积累ABCC式的词语)“麦垄”(识记字音、分辨字形、了解字义、进行描红)“如梦初醒”(四)指名读第七自然段出示“不失时机”、“错失良机”(释义,明白这是一组反义词)出示所有词语,指名全读、齐读三、再读课文、整体把握1、按要求默读过渡:同学们的字、词都过关了,老师相信,通过再一次读课文,你会对这些词语有更深地了解的,请同学们再次默读课文,思考一下: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2、检查默读过渡:同学们读得真专注。
小学语文公开课优秀教案《最大的麦穗》教学设计与课后反思
《最大的麦穗》教学设计与课后反思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课文《最大的麦穗》的主要内容,体会课文中父亲的教育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培养学生提取信息、概括总结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懂得珍惜眼前的机会,培养积极向上的心态。
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父亲的教育方法。
2. 培养学生提取信息、概括总结的能力。
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比喻和象征意义。
2. 引导学生将课文内容与自身生活相结合,进行情感体验。
教学准备:1. 课文《最大的麦穗》的PPT或黑板。
2. 相关参考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图片,引发对麦穗的思考。
2. 学生分享对麦穗的认识和印象。
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最大的麦穗》,理解课文内容。
2. 学生结合课文内容,思考问题:父亲的教育方法是什么?自己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三、合作交流(10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思考和感悟。
2. 各组选代表进行汇报,总结讨论成果。
四、教师讲解与解析(10分钟)1. 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讲解和解析,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
2.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的比喻和象征意义。
五、情感体验与表达(5分钟)1. 学生分享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类似情境,进行情感体验。
2. 学生用口头表达或写作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感悟和思考。
课后反思:1. 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是否掌握了课文内容,理解了父亲的教育方法?2. 学生在合作交流中,是否能够积极思考、分享自己的观点?3. 学生是否能够将课文内容与自身生活相结合,进行情感体验?4. 针对本节课的教学,有哪些不足之处需要改进?如何提高教学效果?六、课堂实践(10分钟)活动设计:1. 学生根据之前的讨论和教师的讲解,进行小组内的角色扮演,模拟文中的场景,体会文中人物的情感变化。
2. 各小组进行展示,其他学生和教师进行评价和反馈。
小学语文_最大的麦穗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最大的麦穗》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材简析:本文是一篇借事说理的散文,富有哲理。
叙述古希腊学者苏格拉底让弟子们在有限的时间内到麦地里摘一个最大的麦穗的事,揭示了人的一生必须实实在在地抓住眼前的机遇,而不能东张西望,错失良机的道理。
课文叙事简洁,说理深刻,围绕“最大的麦穗”,按照“事情起因→经过结果→即事明理”的顺序安排结构。
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是本课学习的难点和重点。
因此,要通过反复地朗读课文,抓主要的问题去理解,在此基础上,有效提取学生已由的经验,让孩子用自己的经验去感悟文中的道理。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凭借课文语言材料,领悟必须善于抓住机遇,不能东张西望,错失良机的道理。
3、能联系实际,说说自己对"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这句话的理解与感悟。
教学重点、难点:能够联系实际,理解“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这句话的意思。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最大的麦穗》一文,谁来说一说本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学生汇报很高兴,你们说的这么好,看来同学们已经初步掌握了本文的主要内容。
这节课,我们继续快乐地走进那块麦地,与两千多年前的哲学大师苏格拉底进行真诚的对话,去聆听他的声音,去感受他的智慧,去寻找那——(齐读)最大的麦穗。
二、出示学习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凭借课文语言材料,领悟必须善于抓住机遇,不能东张西望、错失良机的道理。
3、联系实际,说说自己对“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这句话的理解与感悟。
三、出示学习任务1、文中,苏格拉底一共说了哪几句话?2、弟子们到底是怎样寻找最大的麦穗的呢?自由朗读课文,从文中标画出相关语句,用心体会,写出自己的感受。
指生读。
四、解决学习任务同学们,和别人分享你的知识,那才是永恒之道。
小学语文_最大的麦穗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最大的麦穗》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着重读好苏格拉底的话,体会弟子们所悟出的道理。
2、领悟必须善于抓住机遇,不能东张西望、错失良机的道理。
3、联系实际,说出自己对“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那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
”这句话的感悟。
过程与方法采用分组讨论、举事例等方法说明读课文的感受。
教学重点抓住苏格拉底的三段话引导学生层层深入地理解,领悟必须善于抓住机遇,不能东张西望,错失良机的道理。
教学难点联系实际,说出自己对“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那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
”的理解。
课时安排本课共两课时,本节讲的第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谈话入题自然过渡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读通了课文,也简单解了这篇课文。
这节课我们继续续穿越时空,与古希腊哲学大师苏格拉底进行对话,一起聆听他的教诲,感受他的智慧,一起到麦田去寻找那——(齐读)最大的麦穗。
过渡:哲学家的语言是深邃的语言,智慧的语言,今天我们就从苏格拉底的话语话入手,去感受他的智慧。
二、研读文本整体感悟快速浏览课文,画出苏格拉底一共说了几句话,。
想一下这些话该分别用什么语气读?根据学生回答出示(一)品读第一句话出示苏格拉底的第一句话1、指名读2、这句话里苏格拉底对弟子们有什么要求?只许进不许退”意味着什么?表面上苏格拉底提的是要求,实际是告诉弟子们什么?4、苏格拉底会用怎样的语气跟弟子们说这一句话呢?5、一起来当一回苏格拉底,齐读第一句话(二)品读第二句出示苏格拉底的第二句话1、指名读2、.这七个字告诉弟子们什么?(走到麦地的尽头)3. 你从中还读出了什么?((时间到头了,机遇没有了……)4、带着自己的理解齐读这句话4、听了苏格拉底的话,这时,两手空空的弟子们——(引读句子)5、联系上下文想一想:造成弟子们最后两手空空是因为弟子们没有认真地对待吗?6、默读课文2-4自然段,找出弟子们寻找麦穗时的动作、心理描写的句子。
思考:你从中体会出什么?过渡:是呀,机会就这样在犹豫不决中悄悄溜走了。
《最大的麦穗》优秀教案优秀6篇
《最大的麦穗》优秀教案优秀6篇最大的麦穗教案篇一设计理念: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能动性和自主性,为学生提供一个有利于沟通与合作的良好空间,学生在研读过程中学会交流,读懂课文。
教学要求: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一节。
2、能前后联系,领悟最后一节语言文字,明白必须善于抓住机遇,不能东张西望、错失良机的道理。
3、能联系实际,谈谈对“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这句话的理解。
教学重点:着重读好苏格拉底说的话,体会弟子们所悟出的道理。
教学过程:课前谈话,复习名言。
1、好多同学喜欢读名人名言,谁愿意来交流交流你喜欢的名言。
2、名人名言都给人一定的启示,让人感到回味。
老师也把自己喜欢的一句名言送给大家:机会是每个人都有的,但许多人不知道他们已经碰到它。
——达尔文。
一、出示麦穗,揭示课题。
评:小小的麦穗,给人很大的启示。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分节读全文。
2、请同学当评委发表意见,评评刚才几位同学的朗读。
3、再选几节读出文中意思。
1)那正是大熟的季节,地里满是沉甸甸的麦穗。
苏格拉底对弟子们说:“你们去麦地里摘一个最大的麦穗,只许进不许退,我在麦地的尽头等你们。
”(读出麦穗的“沉甸甸”,每一穗都是“颗粒饱满”的。
)2)突然,大家听到了苏格拉底苍老的如同洪钟一般的声音:“你们已经到头了。
”这时,两手空空的弟子们才如梦初醒,他们回头望了望麦垄,无数株小麦摇晃着脑袋,似乎在嘲笑他们。
(把这位圣人虽然已显老态但仍然声音洪亮要读出来。
)4、简要概括课文。
三、寻找名言,读中感悟。
1、默读课文,找找哪些句子给人启示,最值得我们欣赏、体会。
2、重点读悟第7节。
1)读出问题。
请同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体会到了什么?读出什么问题?2)解决问题。
先自己读书,再小组讨论,最后讨论。
第一句:人的一生仿佛也在麦地中行走,也在寻找那最大的一穗。
“人的一生”与“在麦地中行走”有什么相似?“最大的一穗”指什么?第二句:有的人见到了颗粒饱满的“麦穗”,就不失时机地摘下它;有的人则东张西望,一再地错失良机。
小学语文公开课教案《最大的麦穗》教学设计与课后反思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理解课文中苏格拉底让弟子们摘麦穗的故事。
(2)学会通过联系生活实际、查阅资料等方法,理解课文中的难点。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珍惜眼前人、把握当下的价值观。
(2)培养学生勇于面对困难、敢于挑战自己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学习生字词。
难点:理解课文中苏格拉底让弟子们摘麦穗的故事,以及故事所蕴含的道理。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带领学生齐读课文《最大的麦穗》。
(2)引导学生思考:你们认为什么样的麦穗才是最大的呢?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或与同学讨论,解决生字词问题。
3.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课文中的生字词。
(2)教师讲述苏格拉底让弟子们摘麦穗的故事,引导学生理解故事所蕴含的道理。
4. 课堂练习:(1)学生朗读课文,体会文中情感。
(2)学生运用生字词进行造句练习。
四、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思考如何珍惜眼前人、把握当下。
3. 写一篇关于本节课的课后心得体会。
五、课后反思:1. 教师反思课堂教学过程,是否有效地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字词。
2. 教师反思课堂练习环节,学生是否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际操作。
3. 教师根据学生的课后作业和心得体会,了解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以及对所学知识的运用情况。
4. 针对教学中的不足,教师应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5. 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六、教学评价:1. 学生朗读课文的表现,是否能够流利、准确地朗读课文。
2. 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是否能正确书写和使用。
3. 学生对课文故事的理解程度,是否能理解并描述苏格拉底让弟子们摘麦穗的故事。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最大的麦穗》教学分析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最大的麦穗》教学分析《最大的麦穗》这篇散文文笔美丽,篇幅不长。
它主要叙述了希腊学者苏格拉底让弟子们摘取一个最大的麦穗,结果这些弟子们最终两手空空的故事。
揭示了人的一生必需实实在在地抓住眼前的机遇,而不能东张西望的道理。
在教学中,我抓住本文的写作特点,反复朗读。
作者把在麦地里行走比做人生,将摘取最大的麦穗与追求远大抱负联系起来;将眼看满田沉甸甸的麦穗不去定夺,或迟疑观望,或顺手扔掉已经摘下的,与放弃机遇、错失良机联系起来;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与抓住时机仔细去做、切实完成当前任务联系起来。
这样看来,一件毫不起眼的小事-----摘麦穗,作者就给予了它深刻的意义。
课文联系非常自然,说理也非常透彻,给人的教育应当也是特别深刻的。
同学在学习中,已经从课文的最终一个自然段中读懂了道理。
他们也知道了做人应当抓住身边的机会,不要放弃良机。
但是我发觉,说归说,大道理是明白了,联系实际来理解,可能还有一段距离,因此,在课堂上,我设计了这样一段对话,关心同学理解课文的寓意。
师:追求应当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你是怎么来理解的呢?请大家联系实际,先自己说,然后在小组内说,最终我们一起沟通。
生:(自由学习)师:我来谈谈吧。
从小开头,我就想成为一个顶天立地的大英雄,所以,对于身边的小事,我从来就不屑一顾。
比如观察小朋友摔交了,比如观察邻居的垃圾没有时间倒了我都不去过问。
我总在找做大好事的机会,可是总没有找到。
就这样,小的事情我不做,大的事情也不会遇到。
我的同学,有的由于从小事做起,都已经被评过三好或优秀,我呢,到现在还是两手空空。
真是懊悔!师:你能熟悉到这些,我感觉到很兴奋。
你就是想说明一个道理:抓住身边的每一个机会,那才是实实在在的,对吗?生:对的,老师。
师:还有谁说吗?生:我也有过类似的经受。
劳动课上,老师要我们制作一件手工艺品。
我觉得做小的东西不足以反映我超群的制作水平,所以,我做这样,做那样,又是捏泥人,又是做模型,一心想做一件最好的,最优秀的,可是结果贪大求全,做出来的东西都不满足,就把它们全扔了。
2019年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16最大的麦穗教案(含反思)
16.最大的麦穗[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最后一个自然段。
2。
学会1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会用“虽然……但……”、“即使……也……”造句。
3。
能联系实际, 说出自己对“追求应该是最大的, 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这句话的感受。
4。
凭借课文语言材料,领悟必须善于抓住机遇, 不能东张西望、错失良机的道理.5.补充关于苏格拉底的小故事, 让学生对古代西方伟大的教育家和思想家苏格拉底有初步的了解, 并激发学生对古代名人和文化的崇敬.[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读懂文章围绕“拣麦穗”所讲的故事,了解弟子们如何拣麦穗及弟子们明白的道理。
并感受苏格拉底的智慧.教学难点:明白“人的一生仿佛也在麦地中行走……"等句子的含义,体会文章蕴涵的道理。
[教学准备]配套教材、多媒体课件【课时划分】: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 激发阅读兴趣同学们, 在公元前四五百年的时候, 也就是离现在约2400多年的时候,在古希腊, 则出现了一个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苏格拉底。
他被誉为是“人类的导师"。
多媒体出示:苏格拉底图片师:同学们,请仔细观察古代思想家和教育家苏格拉底, 说说他留给你的第一印象是什么?今天, 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课文,题目叫-—(板书)最大的麦穗,就是讲关于苏格拉底的一个故事。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走进课文, 走近苏格拉底。
二、初读课文, 浅谈体会,引导质疑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把生字读正确, 把句子读通顺,在这个基础上, 还可以提高一些朗读的速度。
2.把自己最喜欢的或感觉自己读得最好的一段读给大家听听, 要求读得正确通顺, 其他同学仔细听, 然后发表评价。
3.引导学生谈谈初读后的想法:同学们,这是一个发生在两千四百多年前的古老的故事,值得庆幸的是,两千多年以后,老师和大家又读到了这个故事.老师很想先听听你读了这个古老的故事以后有什么想法。
(畅所欲言,师生对话, 了解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4。
小学语文_最大的麦穗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最大的麦穗》教学设计目标预设:1、知识目标: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结合课文内容,联系实际,说出自己对“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这句话的理解。
2、能力目标:通过朗读、感悟、体会等方式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让学生联系生活领悟到善于抓住机遇,不能东张西望、错失良机的道理。
重点、难点:理解“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这句话的意思,领悟深刻的人生道理。
媒体选择和应用:根据课上需要自己设计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直奔主题这节课,我们继续快乐地走进那块麦地,与两千多年前的哲学大师苏格拉底进行真诚的对话,一起去体会那深刻的哲理。
(齐读题目)最大的麦穗二、品读课文1 出示图片,同学们看到这幅图眼前呈现一幅什么样的景象?用文中的哪句话可以概括,我们应该怎样读?2 苏格拉底也带领他的弟子来到了这块麦地,不过他给弟子们提出了要求。
“你们去麦地里摘一个最大的麦穗,只许进不许退,我在麦地的尽头等你们。
”让学生体会苏格拉底的要求。
过渡;弟子们是如何做的?3 自由朗读第三至五自然段,并完成共学提示。
4 师生共同分析弟子们没有摘到最大一穗的原因。
(抓住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分析)过渡:面对弟子的表现,苏格拉底是如何教育弟子的,出示第六自然段分析“有一穗是最大的”和“最大的一穗”是不是同一穗?为什么?过渡:苏格拉底的良苦用心弟子们体会到了吗?出示第七自然段1 齐读这一段。
2 “人的一生”与“在麦地中行走”有什么共同之处?3 结合生活实例谈谈对最后一句话的理解。
4 学了这篇文章你联想到那些名言警句?5 出示有关的名言警句三总结全文概括文章的中心四布置作业课下搜集有关抓住机遇的名言警句,送给自己或朋友,家人,并说明理由。
《最大的麦穗》学情分析本篇文章是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二篇课文,针对小学高年级学生和本科的特点做了如下分析:1 这是篇借事说理的散文。
《最大的麦穗》优秀教案
《最大的麦穗》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理解课文中的道理,学会珍惜眼前的幸福。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运用讨论、思考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珍惜幸福的情感。
(2)引导学生懂得把握机会,努力追求自己的理想。
二、教学重点1. 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 理解课文内容,领悟课文中的道理。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一些抽象概念的理解。
2. 如何引导学生将课文中的道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文本《最大的麦穗》。
2. 生字词卡片。
3. 相关图片或视频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播放课件,展示一片麦田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
(2)提问:你们看到的这片麦田,有什么特点?2. 阅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最大的麦穗》。
(2)教师提问: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3. 学习生字词(1)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学生朗读并组词。
(2)教师挑选一些生字词,让学生造句。
4. 理解课文内容(1)教师引导学生分段朗读课文,并提问:课文中的苏格拉底想通过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2)学生讨论,教师总结:要珍惜眼前的幸福,把握机会,努力追求自己的理想。
5. 拓展延伸(1)教师提出问题:你们认为什么是最大的麦穗?(2)学生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
6. 小结作业(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珍惜幸福、把握机会的重要性。
(2)布置作业:让学生写一篇关于“珍惜幸福”的作文。
六、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通过展示麦田图片和播放相关视频,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课文中所描述的场景。
2. 互动式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3. 启发式教学: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年级语文下册《最大的麦穗》第二课时教案分析
六年级语文下册《最大的麦穗》第二课时教案分析
一、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3、通过语言文字,领悟必须善于抓住机遇,不能东张西望,错失良机的道理。
二、教学重点、难点内外能够联系实际,说出自己对“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受中,这才识实实在在的”这句话的理解。
三、教学时间二课时四、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五、教学过程(一)激情导课: 1、这节课,我们继续快乐地走进那块文化土壤深厚的麦地,与两千多年前的哲学大师苏格拉底进行真诚的对话,去聆听他的声音,去感受他的智慧,去寻找那――(齐读)最大的麦穗 2、在弟子们寻找最大的麦穗的过程中,苏格拉底一共说了几次话?请快速浏览课文,用笔画出苏格拉底说的话。
3、哪三句话?谁找出来读一读?(出示) 4、有人说:哲学家的语言是深邃的,是精辟的。
我们今天就从苏格拉底说的这三次话着手,去领略这位哲学大师的智慧,去解读这位哲学大师的精神世界。
(二)民主导学任务一:找出苏格拉底说的三句话大学者苏格拉底带着弟子来到麦地里摘麦穗。
我们先来听听他提出了怎样的要求。
自主学习:学生读文画句子。
展示交流: 1、第一句:“你们去麦地里摘一个最大的麦穗,只许进不许退,我在麦地的尽头等你们。
” 2、第二句:“你们已经到头了。
” 3、第三句“这块麦地里肯定有一穗是最大的,但你们未必能见到它;即使碰见了,也未必能作出准确的判断。
因此最大的一穗就是你们刚刚摘下的。
” 任务二:品读三句话认真读课文,边读边体会3句话的含义,在书上做批注。
自主学习:学生读文体会交流。
展示交流:交流第一句:“你们去麦地里摘一个最大的麦穗,只许进不许退,我在麦地的尽头等你们。
” 1、请一位同学当苏格拉底,说说这句话,其他同学作弟子,听明白苏格拉底的要求。
2、指名读 3、弟子们听明白了没有,明白了什么了?(苏格拉底有两个要求,一个是最大的麦穗,一个是只许进不许退。
) 4、师:真好,大家从只许进不许退体会到什么? 5、弟子们对于麦穗有没有重新选择的机会?(没有,就是要求弟子们一直往前走,没有回头重新选择的机会。
) 6、苏格
拉底会以怎样的语气跟弟子们说这一句话呢?(郑重、平静) 7、小结:看来大家不仅体会得好,读得更好。
你们听懂了,苏格拉底的弟子们也听懂了,他们纷纷走进了麦地,去摘最大的麦穗。
过了好长一段时间,苏格拉底又说了第二句话。
交流第二句:“你们已经到头了。
” 1、苏格拉底说这话时,弟子们完成任务了吗?他们表现如何?
2、苏格拉底用苍老的如同洪钟一般的声音敲响了弟子的警钟,带着自己的理解读,想象苏格拉底的心情。
投影出示:苏格拉底_________说:”你们已经到头了。
”(苍老的如同洪钟一般的声音)
3、弟子们如梦初醒,说出” 如梦初醒”的近义词,想想弟子们明白了什么?(时间已经没有了,机遇已经没有了……)过渡:难道他们没有认真摘麦穗吗?学习3、4两小节“弟子们埋头向前走。
看看这一株,摇了摇头;看看那一株,又摇了摇头。
他们总认为最大的那一穗还在前面呢。
虽然,弟子们也试着摘了几穗,但并不满意,便随手扔掉了。
他们总以为机会还很多,完全没有必要过早地定夺。
” “弟子们一边低着头往前走,一边用心地挑挑拣拣,经过了很长一段时间。
” 1、默读这两段话,看看弟子们是怎样摘麦穗的。
圈出摘麦穗时的动词。
2、边读边想象弟子们在麦地里摘麦穗的情景,帮他们找没有摘到最大麦穗的原因。
2、交流(根据学生回答,师适时点拨:弟子们怎么做,想象他们当时心里的想法,你认为该怎么读?可以配上他们的动作)(1)“看看这一株,摇了摇头;看看那一株,又摇了摇头。
”“虽然,弟子们也试着摘了几穗,但并不满意,便随手扔掉了。
”―态度犹豫,拿不定主义,不能当机立断。
(2)“……弟子们埋头向前走。
一边低着头往前走,一边用心地挑挑拣拣。
”―看出弟子们摘麦穗时非常认真,但眼光不够开阔,目光狭窄。
这样是找不到最大的麦穗的3、小结:所以这时,引读----两手空空的弟子们才如梦初醒,他们回头望了望麦垄,无数株小麦摇晃着脑袋,似乎在为他们惋惜。
假如你就是摘麦穗的弟子,此刻心情如何?会说些什么?(1)失去良机、一事无成,无比惋惜。
(2)没有当机立断,错失良机;我很后悔,当时为何不……(3)我心里很失落……(4)心里很难受……(4)心中感到懊悔,明明已经摘到手了,干吗又扔掉……
4、小结:引读弟子们总认为―总以为――
5、弟子们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
中”,固然我们可以像小麦一样嘲笑弟子们,但我觉得弟子们这个时
候最需要的是善意的提醒,我们能以旁观者的身份对他们刚才的表现
提一些建议吗? 6、小结:看来,我们都比苏格拉底的弟子更出色。
过渡:面对两手空空的弟子,苏格拉底是怎样开导的?交流第三句“这块麦地里肯定有一穗是最大的,但你们未必能见到它;即使碰见了,也未必能作出准确的判断。
因此最大的一穗就是你们刚刚摘下的。
”
1、出示齐读。
2、讨论交流:(1)讨论:“有一穗是最大的”与“最大的麦穗”是不是同一穗?为什么?(不是。
“有一穗是最大的”是指真正的麦穗,但不一定碰见,即使碰见了,也不一定就知道它是
最大的。
“最大的一穗”是指学生们摘到手中,后来又扔掉的。
)(2)
是呀,真正最大的麦穗是很难得到的,在麦地里寻寻寻觅觅,最终一
无所得,还不如抓住颗粒饱满的那一穗。
3、苏格拉底真的只是在讲
摘麦穗吗?(苏格拉底是用麦地在模拟人生,用麦穗模拟机会)他
在借摘麦穗告诉弟子人生的道理。
他可真是用心良苦啊! 4、这时苏
格拉底说话时的语气怎样?你认为“说”字前可加上一个什么词?
(语重心长或意味深长)集体语重心长地朗读苏格拉底的话。
苏格
拉底借麦穗说明的道理,弟子们明白了了吗?三、联系生活,感悟
人生。
1、出示:人的一生仿佛也在麦地里行走,也在寻找那最大的
一穗。
有的人见到了颗粒饱满的“麦穗”,就不失时机地摘下它;有
的人则东张西望,一再地错失良机。
当然,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
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
2、现在你还认为弟子们
走出麦地,手中空空如也吗?他们收获了一个重要的人生道理。
这就是……齐读 3、请大家再认真读读每一句话,你读懂了哪句话? 4、麦
穗为什么要加上引号呢?(麦穗就是机会,麦地就是人生)这句话也
写出了两种不同的人生态度:一种是看到颗粒饱满的“麦穗”,就―
另一种是东张西望―就像文中苏格拉底的弟子摘麦穗时的态度。
(提
醒分号的用法,两个分句,两种不同的人生态度。
) 5、再读几遍,
看看这里哪句话在你心中占据的分量越来越大? 6、突出显示:当然,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
(引说追求就是最大的一穗,眼前的一穗就是眼前的机遇,抓住
眼前的机遇才是实实在在的。
)板书:眼前的一穗实在的机遇(1)
在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事例呢?你能联系实际,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吗?(2)学生结合生活实例谈理解。
7、有了这样的理解,相信同学们一定会把这句话读得更好。
让我们把这句话牢牢地印在心里。
齐读。
8、学习了课文,你觉得苏格拉底是怎样的一个人?他的教学有什么特别之处? 9、老师总结:苏格拉底是一位好老师,他教导弟子,不在教室,在麦地;不用课本,用麦穗;不是直接告诉他们一个道理,而是让他们亲自实践,自己悟出一个道理。
(三)检测导结 1、目标检测:(1)背诵最后一个自然段,摘抄关于机会的名言。
(2)写一段“与机会失之交臂”令自己遗憾深深的往事,细致刻画自己的心理活动。
2、结果反馈:同桌互查,全班反馈。
3、反思总结:这节课,我们走进麦地,收获了一株颗粒饱满的麦穗,这就是:抓住眼前的一穗,把握实在的机遇。
希望你们能铭记在心,落实于行。
板书设计: 24最大的麦穗最大的一穗远大的理想眼前的一穗实在的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