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力弹力摩擦力及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力的概念知识归纳,高考物理必知!
力的概念知识归纳,高考物理必知!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是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以下是关于力的概念知识归纳:
1. 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2. 力的分类:按性质分重力、弹力、摩擦力等;按效果分拉力、压力、支持力等。
3. 重力: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力,方向竖直向下,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
4. 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方向与形变的方向相反,常见的有弹簧的弹力、绳的拉力等。
5. 摩擦力: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发生相对运动或具有相对运动趋势时,在接触面上产生的阻碍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力。
6. 力的合成与分解: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7. 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8. 牛顿第二定律:物体加速度的大小跟作用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与作用力的方向相同。
9. 牛顿第三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浅谈摩擦力做功及作用力、反作用力做功
浅谈摩擦力做功及作用力、反作用力做功作者:徐正恒来源:《物理教学探讨》2008年第06期摩擦力做功及作用力、反作用力做功是教学的一个难点,也是高考的一个热点。
有的学生认为摩擦力总是做负功,作用力、反作用力一个做正功,另一个做负功,总功一定为零。
为了弄清这些问题,纠正学生中错误观点,下面就这些问题作一个简单的分析。
1 摩擦力做功1.1 静摩擦力做功:可以做正功、做负功、也可以不做功例手握一物体匀速向上、匀速向下及水平匀速运动时,静摩擦力分别对物体做正功、做负功和不做功。
在静摩擦力做功的过程中,只有机械能的相互转移(静摩擦力起着传递机械能的作用),而没有机械能转化为其它形式的能。
一对静摩擦力所做的总功总是为零。
可以分别从做功和能量转化的角度来理解:(1)做功角度:因为这对静摩擦力的位移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同,一个静摩擦力做正功,另一个静摩擦力做负功,总功为零。
(2)能量转化角度:没有机械能与其它形式的能的转化,只是物体间机械能的转移。
1.2 滑动摩擦力做功:可以做正功、做负功,也可以不做功如图1,滑动摩擦力f对A不做功,对B做负功一对滑动摩擦力所做总功总是为负。
因为这对滑动摩擦力的位移大小不相等,滑动摩擦力做功要生热,有机械能的减小,产生的热量为:ΔE=Q=f滑×S相如图2所示,质量为m的小木块A以水平初速度v0滑上静止于光滑水平面上质量为M的长木板B的左端,最后A、B一起以速度v匀速运动。
试分析A、B之间的滑动摩擦力f的做功情况及相应的能量变化。
对A物体f做负功:WA=-fSA=12mv2-对B物体f做正功:对A、B物体系:滑动摩擦力f对A、B系统做的总功:W=WA+WB=-f(SA-SB)=-fS相=12(M+m)v2-12mv20即:|W|=fS相=Q=ΔE=12mv20-典型问题:子弹射击木块问题中摩擦力做功与相应的能量变化。
例题一木块静止在光滑的水平面上,一颗子弹沿水平方向射入木块,若子弹进入木块的最大深度为S1,与此同时木块沿水平面移动的距离为S2,设子弹在木块中受的摩擦阻力大小不变,则在子弹进入木块的过程中:()A.子弹损失的动能与木块获得的动能之比为(S1+S2):B.子弹损失的动能与系统转化为内能的动能之比为(S1+S2):C.木块获得的动能与系统转化为内能的动能之比为S2:D.木块获得的动能与系统转化为内能的动能之比为S1:解由动能定理得,子弹损失的动能(S1+S2),木块增加的动能,系统转化为内能的动能部分ΔEk=Q=f·S1。
_摩擦力和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做功
功第三课时
一、摩擦力做功
1、静摩擦力一定不做功吗?
AFf
B
f
静摩擦力对A做负功 静摩擦力对B做正功
W=-fL
W=fL
一对静摩擦力做功之和必定为零
例题1
小木块置于旋转的水平转台上,随转 台一做起匀速转动,小木块受到的摩擦
力对木块—不——做—功。
总结:静摩擦力做功的特点:
(1)静摩擦力可以做正功,也可 以做负功,还可以不做功。
(2)相互摩擦的系统内,一对静 摩擦力所做功的代数和总为零。
2、滑动摩擦力一定做负功吗?
滑动摩擦力对滑块做负功
v0
滑动摩擦力对桌面不做功
Lm
滑动摩擦力即可以 m v0
做正功,也可以做负
M
功,还可以不做功。 LM
滑动摩擦力f对m做负功 W1=- f Lm 滑动摩擦力f对M做正功 W2= f LM
一对滑动摩擦力对物体作功之和必定为负功
例题8
一个木箱放置在匀加速上升的自动扶梯上,随
自动扶梯一起上升,跟扶梯保持相对静止。木箱所
受的重力对木箱做—负————功,木箱所受的弹力对木
箱做—正————功。木箱所受的摩擦力对木箱做
正
———
——功。
N
f
a
G
三、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做功
例题9
(1)若如下图A、B 两辆小车上各放一个强磁铁,各以速
度V相向运动,两磁体间的相互作用力对A车做--负-----功,两磁 体间的相互作用力对B车做--负-----功
不要以为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 反,就一定有作用力、反作用力的功数值相等,总 功为零。
例题1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高考理综物理总复习重要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考理综物理总复习重要知识点归纳总结高中物理复题纲第一章:力一、力F: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力的三要素包括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即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但它们不在同一物体上,不是平衡力。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是同性质的力,有同时性。
二、力的分类:1、按性质分:重力G、弹力N、摩擦力f2、按效果分:压力、支持力、动力、阻力、向心力、回复力。
3、按研究对象分:外力、内力。
重力G由于受地球吸引而产生,竖直向下。
重心的位置与物体的质量分布与形状有关。
质量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重心在几何中心上,不一定在物体上。
弹力由于接触形变而产生,与形变方向相反或垂直接触面。
摩擦力阻碍相对运动的力,方向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滑动摩擦力与材料有关,与重力、压力无关。
相同条件下,滚动摩擦小于滑动摩擦。
静摩擦力可以用二力平衡来计算。
力的合成与分解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以分力F1、F2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合力F的大小和方向可用这两个邻边之间的对角线表示。
平动平衡是指共点力使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解题方法是先受力分析,然后根据题意建立坐标系,将不在坐标系上的力分解。
如受力在三个以内,可用力的合成。
利用平衡力来解题。
第二章:直线运动一、运动:1、参考系可以任意选取,但尽量方便解题。
2、质点是研究物体比周围空间小得多时,任何物体都可以作为质点。
只有质量,没有形状与大小。
3、位移s是矢量,方向起点指向终点。
表示位置的改变。
路程是标量,质点初位置与末位置的轨迹的长度,表示质点实际运动的长度。
4、时刻是某一瞬间,用时间轴上的一个点表示。
如4s,第4秒。
时间是起始时刻与终止时刻的间隔,在时间轴上用线段表示。
如4秒内,第4秒内。
ma速度v是一个矢量,表示运动的快慢,可以用公式v=s/t计算,其中s为位移,t为时间。
常用的速度单位是米每秒,也可以用千米每小时表示。
在s-t图中,速度的大小可以用正切tgθ计算。
平均速度是变速运动中位移与对应时间之比,而瞬时速度是质点某一瞬间的速度,大小为速率,标量。
力的概念和分类有哪些
力的概念和分类有哪些力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它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和运动状态。
力是物理学中的基本概念之一,它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
下面我们将介绍力的概念和分类。
一、力的概念1.定义:力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它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或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2.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N)。
3.作用:力可以使物体产生加速度,使物体变形,或者使物体发生其他变化。
二、力的分类1.按性质分类:(1)重力: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2)弹力:物体发生形变后,要恢复原状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产生的力。
(3)摩擦力: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时,在接触面上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
(4)分子力:组成物质的分子之间存在的相互作用的力。
(5)电磁力:电荷之间存在的相互作用力。
2.按效果分类:(1)拉力:物体被拉伸时产生的力。
(2)压力:物体受到垂直于其表面的力。
(3)支持力:物体受到垂直于支持表面的力。
(4)推力:物体被推动时产生的力。
(5)吸引力:物体之间相互吸引的力。
以上就是力的概念和分类的详细介绍。
掌握力的概念和分类对于我们理解物体的运动和相互作用的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和实验来更好地理解力的作用和效果。
习题及方法:1.习题:一个物体在水平地面上受到一个向右的力,另一个向左的力,两个力的大小相等。
求物体的运动状态。
解题思路:根据牛顿第一定律,物体在受到平衡力作用时,将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由于两个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它们构成一对平衡力,因此物体将保持静止状态。
答案:物体将保持静止状态。
2.习题:一个弹簧被拉长5cm,弹簧的弹力为10N。
求当弹簧被拉长10cm时,弹力为多少?解题思路:根据胡克定律,弹簧的弹力与形变量成正比。
设弹簧的弹力与形变量的比例系数为k,则有 F=kx。
将已知数据代入公式,得到 10N=k5cm,解得k=2N/cm。
初中物理的八种力的作用方式
初中物理的八种力的作用方式在物理中,力(force)是指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它是一个矢量量,具有大小和方向。
初中生研究的力主要有八种,分别是重力、弹力、弹簧力、浮力、摩擦力、牛顿定律中的作用力、反作用力和离心力。
1. 重力:地球对任何物体都会产生吸引力,称为重力。
造成物体的质量对地球的吸引力,即物体的重量。
2. 弹力:当物体被拉伸或压缩时,会产生回复撤销拉或压力的力,称为弹力。
弹力的大小和物体的变形程度有关。
3. 弹簧力:弹簧是一种特殊的器件,它具有拉伸或压缩时产生的回复力,称为弹簧力。
由于物体的弹性系数不同,弹簧力也不同。
4. 浮力:在液体或气体中,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作用,由于液体或气体对物体的压力不同而产生。
密度越大的物体浮力越小。
5. 摩擦力:物体在相互接触的表面上运动时,受到摩擦力的作用。
摩擦力有两种,一种是静摩擦力,一种是动摩擦力。
6. 牛顿定律中的作用力:牛顿第二定律表明,物体的加速度与它所受合外力成正比。
即F=m*a,其中F为作用力,m为物体的质量,a为物体加速度。
7. 反作用力:牛顿第三定律表明,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例如跳跃时的落地反弹。
8. 离心力:物体在转动时,由于离心作用力的效果,物体会向远离旋转中心的方向运动,这就是离心力。
例如过山车上的体验较明显。
以上就是初中物理学习过程中学到的八种力及其作用方式。
通过掌握物理学中的各种力,能更好地解释周围发生的各种现象以及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问题。
相互作用力和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区别是什么意思
相互作用力和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区别是什么意思在物理学中,我们经常听到相互作用力、作用力和反作用力这几个概念。
它们看起来很相似,但实际上有着不同的含义和作用。
接下来我们将详细解释它们之间的区别。
作用力作用力是指一种物体对另一种物体产生的力,也可以称为外力。
当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力时,我们称施加力的物体为作用力。
作用力可以是各种力,例如重力、摩擦力、弹簧力等。
作用力通常有大小和方向之分,可以通过矢量来表示。
反作用力反作用力是指一种物体对另一种物体产生的与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力。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任何作用力都会同时产生一个相等大小、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
因此,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一对相互作用的力,它们总是同时出现的。
相互作用力相互作用力是指两个物体之间互相施加的力。
它包括作用力和反作用力,这两个力一起构成了相互作用力。
相互作用力描述了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力的情况,是一个整体概念。
意义和区别在上面的解释中,我们可以看到,作用力是单独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力,而反作用力是对应的与之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力。
相互作用力则是描述了两个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情况。
这三个概念在表达上有一定的区别,但实际上是密切相关的。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一对合力,它们共同作用在两个相互作用的物体上,保证了牛顿第三定律的成立。
相互作用力则更加全面地描述了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情况,是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综合体现。
总的来说,相互作用力、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之间并不是简单的包含关系,而是一种逻辑上的关联。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一对相互作用的力,而相互作用力则是对这种相互作用的总体描述。
通过以上的解释,我们希望读者能够更清晰地理解相互作用力、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之间的区别和联系,进一步加深对物理学中这些基本概念的理解。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做功特点静摩擦和动摩擦力做功特点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做功特点静摩擦和动摩擦力做功特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是牛顿第三定律的核心内容,它指出:任何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类型相同的一对力。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F_{12}=-F_{21},其中F_{12}表示物体1对物体2的作用力,F_{21}表示物体2对物体1的反作用力。
1.大小相等:根据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大小相等。
因此,两个物体之间相互转移的能量是相等的。
2.方向相反: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方向是相反的。
例如,一个物体向左施加力,那么它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力的方向是向左,而另一个物体对它的反作用力的方向是向右。
这种相反的方向使得能量在两个物体之间传递。
3.类型相同: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类型相同,例如重力、电磁力、弹力等。
这意味着它们能够通过相同的机制进行能量转移和转换。
4.能量转移: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之间的功相等,且能量可以在两个物体之间转移。
例如,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作用力时,它所作的功会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使另一个物体获得动能或势能。
静摩擦和动摩擦力做功特点:摩擦力是物体表面接触时产生的一种阻碍两个物体相对滑动的力。
它可以分为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
静摩擦力是物体在相对静止情况下产生的摩擦力,而动摩擦力是物体在相对运动情况下产生的摩擦力。
以下是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做功的特点:1.静摩擦力做功特点:-静摩擦力只存在于物体尚未发生滑动时,当施加的外力小于或等于静摩擦力时,物体保持静止。
静摩擦力的大小等于施加在物体上的最大外力,即静摩擦力的极限。
-静摩擦力做功时,物体没有产生位移,因为静摩擦力的方向恰好与外力的方向相反,从而使得两个力抵消,物体保持静止。
因此,静摩擦力做功为零。
2.动摩擦力做功特点:-动摩擦力存在于物体相对滑动或相对滑动趋势的情况下。
它的大小往往小于或等于静摩擦力。
-动摩擦力做功时,物体产生位移,并且与位移方向相反。
关于力的科普
关于力的科普力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表现,可以导致物体发生运动、形变或改变物体的速度、方向等。
以下是关于力的科普知识:1. 什么是力: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通常由物体相互接触或通过场的作用而产生。
力的大小和方向可以通过矢量来表示。
2. 测量力的单位:国际标准单位制中,力的基本单位是牛顿(N)。
常用的力的单位还有千牛(kN)、兆牛(MN)等,1牛顿等于1千克乘以1米每平方秒的平方(N=kg·m/s²)。
3. 力的作用效果:力的作用可以导致物体产生变形、运动、加速或减速。
根据牛顿第一、第二和第三定律,力可以使物体保持静止或保持匀速直线运动,也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4. 力的种类:力的种类有很多,其中一些常见的包括重力、弹力、摩擦力、拉力、推力等。
每种力都有特定的作用效果和特点。
5. 重力:重力是地球或其他天体对物体的吸引力,是最常见的一种力。
重力的大小取决于物体质量和距离地心的距离,符合牛顿的普遍引力定律。
6. 弹力:当物体受到弹性物体或结构的压缩或拉伸时,会产生弹力。
弹力的大小与物体的形变量成正比。
7. 摩擦力:摩擦力是物体相互接触并相对滑动时产生的阻力。
摩擦力可以分为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静摩擦力是物体开始运动前的阻力,动摩擦力是物体运动时的阻力。
8.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根据牛顿第三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总是成对出现的,且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其中一个力被称为作用力,另一个称为反作用力。
9. 物体的平衡和力的合成:当物体上的合力为零时,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平衡状态。
多个力同时作用于一个物体上时,可以通过力的合成来计算合力的大小和方向。
10. 力学模型:力学是研究物体运动和力的力学学科。
在力学中,常用的模型包括质点模型(物体无大小,只有质量)、刚体模型(物体大小和形状在运动中不发生变化)等。
以上是关于力的科普知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重力弹力摩擦力
重力弹力摩擦力重力、弹力和摩擦力是物理学中的基本力之一,它们构成了天地万物的运动规律。
物理学家们一直探索这些力量如何在和宇宙之间产生影响,以及它们如何影响着地心引力、弦论、声学、电学等自然学科领域的规律。
重力是一种不可看见的力,它不受物质的影响而影响着物质与物质之间的距离。
重力由引力场来解释,它使物体产生吸引力,使物体组成成体。
重力是物体运动的主要力,它也影响着物体的形状。
弹力是一种力学现象,它描述的是物体被外力拉伸时的反弹力,由内力分布的变化产生的,比如当拉力作用在一条杆上时,物体会产生反弹力。
弹力也是物体运动的重要力,它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使物体产生回弹动作。
摩擦力是物体相互移动时产生的一种抗力。
摩擦力可以用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来描述,静摩擦力是当两个物体接触时,物体的静态抗力,而动摩擦力是当两个物体相对移动时,物体的动态抗力。
摩擦力可以阻碍物体的运动,也可以增加物体的稳定性。
以上三种力,重力、弹力和摩擦力的作用及其之间的联系是科学家们长期致力于研究的课题。
研究表明,重力和弹力存在着对立关系,重力和摩擦力也存在着相互作用。
重力会导致物体产生自身重力,与弹力相反,弹力能使物体产生反作用力;而摩擦力可以降低重力的作用,从而起到稳定的作用。
因此,重力、弹力和摩擦力的协同作用,为物体的运动和存在提供了一种不可替代的重要机制,使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变得更加完美。
物理学家们通过大量实验,研究了这三种力的作用规律,深入揭示了自然界运动的规律,更有效地改进了机械科学、建筑学、计算机科学、航空技术等诸多机械结构设计及工程实践中的问题。
总之,重力、弹力和摩擦力是自然界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我们需要深入理解其作用规律,以更好地利用它们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改善人类生活。
什么是力有哪些不同类型的力
什么是力有哪些不同类型的力知识点:力的概念及其不同类型力的概念:力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它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包括物体的速度、方向或者使物体产生形变。
在物理学中,力是一个基本的物理量,它的大小通常用牛顿(N)作为单位来衡量。
不同类型的力:1.重力:重力是地球或其他天体对物体施加的吸引力。
它是由于物体具有质量而产生的,其大小取决于物体的质量和距离施力物体的远近。
2.弹力:弹力是当两个物体相互接触并产生形变时,在恢复原状的过程中对彼此产生的力。
例如,压缩弹簧后的弹力,拉伸橡皮筋时的弹力。
3.摩擦力:摩擦力是两个接触表面之间由于不规则性而相互阻碍相对滑动的力。
摩擦力可以分为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静摩擦力是物体在静止状态下受到的摩擦力,动摩擦力是物体在运动状态下受到的摩擦力。
4.磁力:磁力是磁体之间或磁体与磁性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磁力的方向由磁体的极性决定,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5.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力:电荷之间的力称为库仑力,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6.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分子间的力包括范德华力和氢键力,它们决定了物质的宏观性质,如溶解度、沸点等。
7.核力:核力是作用于原子核内部,将质子和中子结合在一起的力。
这种力非常强大,能够在原子核内部克服电磁排斥力,使得质子聚集在一起。
以上是中学物理课程中关于力的基本概念和不同类型的力的介绍。
理解这些基本概念和力的类型对于掌握物理学的基础知识至关重要。
习题及方法:1.习题:一个物体在平地上受到一个20N的力作用,求物体的加速度。
解题方法: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力等于质量乘以加速度(F=ma)。
首先,我们需要知道物体的质量。
如果我们知道物体的质量是2kg,那么我们可以计算出加速度:a = F/m = 20N / 2kg = 10m/s²。
因此,物体的加速度是10m/s²。
2.习题:一个5kg的物体从静止开始沿着光滑的斜面下滑,斜面与水平面的夹角是30°,忽略空气阻力。
03、牛顿第三定律(知识手册问答版)1
力学原理问题1:什么是力?常见的力有哪些?答: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力有多种存在的方式,常见的有作用力、反作用力、动力、重力、地心吸力、摩擦力、磁力、冲力、张力、弹力、浮力和向心力。
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力。
重力: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叫重力。
问题:为什么人跳得再高、球抛得再高,都要落下来?弹力:是由于反抗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
问题:为什么球被压瘪了还能恢复到原来的形状?摩擦力:阻碍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力叫做摩擦力。
问题:为什么捏紧了刹车就能把自行车停下来?浮力:浸在液体或气体里的物体受到液体或气体竖直向上托的力叫做浮力。
问题:为什么船可以浮在水上?气球可以飞上天?问题2:力对物体的运动有什么影响?力的三要素是什么?力的单位是什么?答: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快慢。
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方向。
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静止或运动。
影响力的“使物体变形”和“使物体变速”效果的因素有:大小、方向和作用点,我们把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上述三个因素称为“力的三要素”。
力的基本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N)。
早期学术问题3:碰撞问题的早期研究有哪些?答:最早发表有关碰撞问题研究成果的是布拉格大学校长、物理学教授马尔西(M.Marci,1595—1667),他在1639年发表的《运动的比例》中得出一些碰撞的结论。
十七世纪中叶,碰撞问题成为科学界共同关心的课题,不少科学家都致力于该问题的研究。
当时,对碰撞问题研究较早的有笛卡尔。
问题4:牛顿有关碰撞问题的聚焦点是什么?答:1664年,牛顿受到笛卡尔的影响,也开始研究二个球形非弹性刚体的碰撞问题。
1665—1666年间牛顿又研究了二个球形刚体的碰撞问题。
他没有像其它科学家那样把注意力集中在动量和动量守恒方面,而是把注意力放在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上,对于两刚体的碰撞。
他提出,物体向彼此运动的时间中(就是它们相碰的瞬间)它们的压力处于最大值,它们的整个运动是被此一瞬间彼此之间的压力所止,只要这两个物体都不互相屈服,它们之间将会持有同样猛烈的压力,它们将会象以前弹回之前彼此趋近那样多的运动相互离开。
重力弹力摩擦力
汇报人:
目录
01
重力
03
摩擦力
02
弹力
04
重力、弹力、摩擦 力的关系
重力的概念
重力的方向:总是垂直向下, 指向地球的中心
重力的定义:物体由于地球的 吸引而受到的力
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成正 比,公式为F=mg,其中m是物
体的质量,g是重力加速度
重力的作用:使物体下落,产 生压力,维持地球的转动等
摩擦力在生活中 的应用广泛,如 汽车轮胎、自行 车链条、门把手
等。
摩擦力的产生条件
接触面:两个 物体必须接触 才能产生摩擦
力
压力:两个物 体之间必须有 压力才能产生
摩擦力
相对运动:两 个物体之间必 须有相对运动 才能产生摩擦
力
粗糙度:接触 面的粗糙度也 会影响摩擦力 的产生和大小
摩擦力的类型
摩擦力的大小
重力与弹力的关系 在实际生活中的应 用:例如,人在走 路时,脚底受到地 面的反作用力,即 弹力,使人能够向 前移动。
重力与摩擦力的关系
重力是物体受到地球引力的作用,摩擦力是物体与接触面之间的相互作用。
重力和摩擦力都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但重力只改变物体的运动方向,而摩擦力 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速度和方向。
重力和摩擦力都可以使物体产生形变,但重力使物体产生压缩形变,而摩擦力使物体 产生剪切形变。
重力和摩擦力都可以使物体产生加速度,但重力使物体产生向下的加速度,而摩擦力 使物体产生与接触面平行的加速度。
弹力与摩擦力的关系
弹力与摩擦力都是接触力,它们之间存在一 定的关系。
弹力是由于物体发生形变而产生的力,而摩 擦力是由于物体之间的接触和相对运动而产 生的力。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定律的适用范围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定律的适用范围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定律又称“力对力定律”,是物理学中一项重要的定律,指的是当一个物体施加一定的作用力时,另一个物体将会受到相等大小且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定律适用范围很广,并且可以在许多实际问题中解决。
关于它的适用范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物理力学中的适用范围;二是机械力学中的适用范围。
(1)物理力学中的适用范围在物理力学中,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定律可以用来解释许多物理现象,比如: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物体与另一物体或其他物体(比如楔形物)之间的摩擦力,重力,磁力,弹力,气压等等。
例如,在一个物体施加的推力相等的情况下,另一个物体受到的反作用力也是一样的。
这就是物体产生反作用力的原因,导致它可以在空间中保持不变的状态。
另外,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定律也可以用来解释物体运动的物理原理,比如弹簧的形变力学,重力,流体运动,波动力学,以及物体从静止到最终运动的运动方程。
同时,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定律还可以用来解释一些复杂的物理现象,比如旋转力学,静电场,磁场,光学,热力学,强子物理学等等。
(2)机械力学中的适用范围在机械力学中,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定律可以用来解释一些常见机械现象,比如绳索的张力,车轮的旋转力学,机械运动的动力学,等等。
例如,当一个车轮旋转时,它将会施加一定大小的作用力,在相反的方向,车轮也会受到等大小的反作用力。
此外,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定律还可以用来解释许多复杂的机械现象,比如螺旋桨,机械臂,液压机构等等。
总之,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定律是一项重要的物理定律,它的适用范围非常广泛,可以用来解释许多实际问题。
在物理力学中它可以用来解释物体的互作用,运动方程和一些复杂的物理现象,在机械力学中,它可以用来解释机械运动的动力学,车轮的旋转力学,以及许多复杂的机械现象。
因此,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定律是物理学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定律,它对于许多实际问题的解决具有重要的意义。
力名词解释
力名词解释力是一种物理量,它描述了两个物体之间互相作用的结果。
力是一种动能,通过作用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在物理学中,力是一种能量,它可以使物体运动,改变物体形状,改变物体的物理状态等。
因此,力是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在数学和物理学的各种领域都具有重要作用。
力的解释包括广义力和狭义力。
广义力是指一切影响物体运动和形状的力,包括重力、接触力、弹力、磁力、电力等。
狭义力是指物体间的机械作用力,如拉力、推力、摩擦力和结实力等。
重力是由物体之间引起的一种引力,是描述物体之间吸引力和引力的一种力。
重力十分强大,它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使物体停止运动,并使物体的运动方向向下变化。
重力也可以使物体产生作用力,引起物体的不同运动状态,如弹跳和旋转等。
接触力是两个物体之间发生的一种力,它可以增减物体的运动速度,改变物体的运动方向。
接触力是物体相接触时所形成的一种力,它可以使物体产生作用力,引起物体的不同运动状态。
此外,它也可以产生摩擦力,阻止物体的运动。
弹力是由物体相互作用产生的力,也可以叫做弹性力。
它可以使物体运动更有弹性,可以改变物体运动方向和运动状态,也可以增强物体的抗力。
弹力可以使物体产生反作用力,使物体的运动有弹性。
磁力是由磁场引起的一种力,它可以使相连的磁性物体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力。
磁力可以使相互作用的物体影响彼此的运动状态,并可以使物体产生反作用力,引起不同的运动状态。
电力是由电场形成的一种力,它可以使电子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力,也可以影响物体的运动状态和形状。
电力可以使物体产生反作用力,可以使物体改变运动方向或发生共振等。
拉力是指物体受力的运动方式,它是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如手拉皮带,拉动绳子等。
拉力可以使物体改变运动方向,也可以使物体的运动更加有效率。
推力是指物体受力的运动方式,它是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如手推火车,推动车子等。
它可以对物体的运动速度和运动方向产生影响,也可以使物体改变运动方向或发生共振等。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弹力、摩擦力
二、力的合成与分解 5. (2011· 海南 · 4)如图 4,墙上有两个钉子 a 和 b,它们的连线与水平方向的夹角 为 45° ,两者的高度差为 l.一条不可伸 长的轻质细绳一端固定于 a 点,另一端 跨过光滑钉子 b 悬挂一质量为 m1 的重
图4
物.在绳上距 a 端 l/2 的 c 点有一固定绳圈.若绳圈上 悬挂质量为 m2 的钩码,平衡后绳的 ac 段正好水平,则 m1 重物和钩码的质量比 为 ( ) m2 C A. 5 B. 2 5 C. D. 2 2
设绳子的张力为f则甲乙两人受到绳子的拉力大小相等均为f若若mm则由afa力大小相等均为f若若m甲m乙则由am得a甲a乙由由s12at2得在相等时间内甲的位移小因开始时甲乙距分界线的距离相等则乙会过分界线所以甲能赢得得在相等时间内甲的位移小因开始时甲乙距分界线的距离相等则乙会过分界线所以甲能赢得拔河项比赛的胜利故选项c正确
解析 方法一 整体法.选物块和斜劈组成的系统为研 究对象,由于系统的加速度等于零,合力等于零,故系 统在水平方向的合力等于零,因此地面对斜劈的摩擦力 等于零.故 A 正确.
图3
( A )
方法二
隔离法.选物块为研究对象,受力情况如图
Hale Waihona Puke 所示,由于物块匀速运动,故 Ff cos α=FNsin α. 选斜劈为研究对象,受力情况如图所示,假设地面对 斜劈的摩擦力为 Ff″向右,则根据平衡条件,得 Ff″ +FN′sin α=Ff′cos α, 且 Ff cos α=FNsin α, FN′= FN,Ff′=Ff,所以 Ff″=Ff cos α-Ff cos α=0.故 A 正确.
元贝驾考 元贝驾考2016 科目一 科目四 金手指考试 金手指驾驶员考试
摩擦力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摩擦力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摩擦力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碰到的一种力,它是两个物
体接触时由于表面不光滑而产生的阻碍运动的力。
在我们的日常体验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摩擦力的作用,比如当我们走路时,我们的鞋底和地面之间会产生摩擦力,这个摩擦力能够让我们保持平稳的步伐。
当两个物体之间产生摩擦力时,实际上是由于物体表面的
微小不规则结构相互摩擦导致的。
这种微观层面上的摩擦力会影响物体的运动。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是相等且方向相反的。
所以当一个物体受到摩擦力向前推进时,相对应的反作用力会使得地面向后产生一个相等大小的反作用力。
在日常生活中,理解摩擦力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对于我们
进行一些活动非常重要。
比如在开车时,我们需要理解车轮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这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控制车辆的速度和方向。
又比如在运动中,运动员需要通过了解摩擦力的作用来做出正确的动作,比如在滑雪比赛中,运动员需要合理地利用雪地与雪板之间的摩擦力来控制速度和方向。
总之,摩擦力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
的一部分,通过理解和掌握这一原理,我们可以更好地应对各种活动和挑战。
相互作用力知识点总结
相互作用力知识点总结一、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力是矢量,有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二、重力重力是地球对一切物体的吸引力。
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
重力的表达式:G=mg,其中G为重力,m为物体的质量,g为重力加速度(9.8m/s²)。
三、弹力弹力是弹性体在发生弹性形变时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产生的力。
弹力的方向与形变的方向相反。
弹力的表达式:F=kx,其中F为弹力,k为弹簧的劲度系数,x为弹簧的伸长量或压缩量。
四、摩擦力摩擦力是两个相互接触且发生相对运动或有相对运动趋势的物体在接触面上所产生的阻碍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力。
摩擦力的方向与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滑动摩擦力:Ff=μFN,其中Ff为滑动摩擦力,μ为滑动摩擦系数,FN为正压力。
静摩擦力:0≤Ff≤μsFN,其中μs为静摩擦系数。
五、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在惯性系中,不受外力作用的物体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六、牛顿第二定律力的作用效果:F=ma,其中F为合力,m为物体的质量,a为物体的加速度。
七、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两个物体相互作用时,彼此产生的两个力的作用点在同一条直线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八、平衡力平衡力:几个力作用在一个物体上,如果物体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则这几个力叫做平衡力。
九、受力分析受力分析:把研究对象在指定的物理环境中受到的所有力都分析出来,并画出物体所受力的示意图,这个过程就是受力分析。
十、常见问题类型重力、弹力、摩擦力、合力、牛顿三大定律、平衡力、受力分析等。
十一、解题技巧抓住关键:明确研究对象、分析题型、明确求解目标。
画图分析:用示意图表示物体所受的力和运动情况。
巧用公式:根据物理规律和公式进行解答。
综合运用:综合运用物理知识和解题技巧进行解答。
十二、拓展学习万有引力定律库仑定律洛伦兹力十三、总结相互作用力是高中物理的重要知识点,学习时要注意以下几点:理解力的概念和性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重力弹力摩擦力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一、相互作用——力(F):
1、定义: 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单位:牛(N)
3、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4、力按性质分为重力G、弹力N、摩擦力f、分子力等
5、力按本质分,自然界共有四种基本相互作用,这四种基本相互作用分别是引力作用、电磁作用、强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
6、支持力及压力方向一定垂直接触面,轻绳拉力方向可以不垂直接触面。
绳子的拉力可以发生突变,而弹簧的弹力不能发生突变(弹簧被剪断时除外)。
二、重力(G):
1、定义:
由于受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注:地球对物体引力的一个分力是重力,另一个分力是使物体绕地轴做匀速圆周运动所需的向心力。
2、重力的大小:
G=mg,g随纬度增高而增大,g随离地高度增加而减小。
物体在超重和失重状态(包括完全失重状态)下,物体仍然受重力。
在完全失重状态下,平常一切由重力产生的物理现象都会完全消失,如单摆停摆、天平失效、浸在水中的物体不再受浮力。
3、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
4、重心:
①定义:物体各部分所受重力之合力的作用点称为重心(了解)。
②位置:重心的位置与物体的质量分布、形状有关。
质量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重心在几何中心上。
注:不一定在物体上,比如质量分布均匀的球壳。
③悬挂法确定重心:
适用对象是薄板状物体。
对于实心的物体,重心仍在悬线的延长线上,但重心在物体内部,无法通过画线找出交点。
1.下列关于重力和重心的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所受的重力就是地球对物体产生的吸引力
B.物体静止时,对水平支持物的压力就是物体的重力
C.用细线将物体悬挂起来,静止时物体的重心一定在悬线所在的直线上
D.重心就是物体所受重力的等效作用点,故重心一定在物体上答案 C
三、弹力
1、定义: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而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产生的力。
2、产生的条件(1)物体间直接接触;(2)接触处发生弹性形变。
3、判定弹力方向的方法:
(1)根据物体形变的方向判定(普适):
物体受到的弹力方向与施力物体的形
变方向相反。
(2)根据物体的运动情况,利用平衡条件或
牛顿运动定律判定。
(3)判定弹力方向的几种典型情况:
①轻弹簧两端的弹力方向与弹簧中心轴线相重合,指向弹簧恢复原状的方向。
②轻杆对物体的弹力方向不一定沿着杆的方向,但有固定转轴的轻杆只能起到“拉”或“推”的作用,杆上弹力方向一定沿杆。
③轻绳对物体的弹力方向,总是沿着绳指向绳收缩的方向。
a、轻绳中间没有打结时,比如,轻绳跨过滑轮或轻绳上挂一光滑挂钩时,轻绳上各处的张力大小相同;
b、如果轻绳打结,即存在不可以沿绳子移动的结点,则以结点为界分成不同轻绳,
不同轻绳上的张力大小可能不相同。
④面与面接触的弹力方向,垂直于接触面指向受力物体。
⑤点与面接触的弹力方向,过接触点垂直于接触面(或接触面的切线)指向受力物体。
⑥球与面接触的弹力方向,过接触点垂直于接触面(即在接触点与球心的连线上)指向受力物体。
⑦球与球接触的弹力方向,垂直于过接触点的公切面(即在两球心的连线上)指向受力物体。
4、弹力的大小
(1)胡克定律:
①适用范围:弹簧和橡皮条的弹力
②内容:在弹性限度内,弹力的大小跟弹簧伸长(或缩短)的长度x成正比。
③表达式:F=kx,k是弹簧的劲度系数,由弹簧自身的性质决定,单位是牛顿
每米,用符号N/m 表示。
x 是弹簧长度的变化量,不是弹簧形变以后的长度。
④推论 △F=k △x
(2)对于难以观察的微小形变,可以根据物体的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运用物体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来确定弹力大小 四、摩擦力f :
1、定义:阻碍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力叫做摩擦力。
方向与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2、分类:静摩擦力、滑动摩擦力
3、静摩擦力:
(1)产生条件:①接触面粗糙 ②接触处有压力 ③两物体间有相对运动趋势。
(2)大小:max f f 0≤≤,具体大小应用受力分析,牛顿运动定律求解。
(3)方向:与受力物体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用假设法判断。
假设接触面光滑研究对象的相对运动方向即为研究对象的运动趋势方向。
(4)作用效果:总是阻碍物体间的相对运动趋势。
例题:如图所示,物体A 在水平推力F 的作用下靠墙保持静止不动,则物体是否受到摩擦力?
练习:在水平面上有A 、B 两物体,力F 作用在B 物体上,在F 作用下,A 、B 一起向右做加速运动,判断A 、B 两物体间的摩擦力。
4、滑动摩擦力:
(1)产生条件:①接触面粗糙 ②接触处有压力 ③两物体间有相对运动。
(2)大小:f=μN (N 不是G ,μ表示接触面的粗糙程度,μ只与材料有关,
μ与重力、压力无关
(3)方向:与受力物体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4)作用效果:总是阻碍物体间的相对运动。
5、用一水平力推一静止的物体并最终使它做匀速直线运动,推力F 与摩擦力f 的关系如图所示。
6、利用动平衡测动摩擦因数的优点。
(1)两物体发生相对滑动即可,不要求匀速运动;
(2)物体静止情形下读取弹簧秤示数,容易读取。
注:力按效果分可分为压力、支持力、动力、阻力、向心力、回复力等;
按研究对象分:外力、内力。
五、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1.定义
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总是相互的。
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了力,后一物体一定同时对前一物体也施加了力。
2.牛顿第三定律
(1)内容: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2)表达式:F=-F′。
(3)意义:
建立了相互作用物体之间的联系,体现了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相互依赖关系。
3.与一对平衡力的区别。
1.关于摩擦力,有人总结了四条“不一定”,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A.摩擦力的方向不一定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同
B .静摩擦力的方向不一定与运动方向共线
C .受静摩擦力或滑动摩擦力的物体不一定静止或运动
D .静摩擦力一定是阻力,滑动摩擦力不一定是阻力 答案 ABC
2、如图所示,a,b,c 为三个物块,M 、N 为两个轻质弹簧,R 为跨过光滑定滑轮的轻绳,该系统处于平衡状态,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
A.有可能N 处于拉伸状态而M 处于压缩状态
B.有可能N 处于压缩状态而M 处于拉伸状态
C.有可能N 处于不伸不缩状态而M 处于拉伸状态
D.有可能N 处于压缩状态而M 处于不伸不缩状态
3、如图所示,原长分别为L 1和L 2、劲度系数分别为k 1和k 2的轻质弹簧竖直地悬挂在天花板下.两弹簧之间有一个质量为m 1的物体,最下端挂着质量为m 2的另一物体。
整个装置处于静止状态,这时两个弹簧长度为________.用一个质量为m 的平板把下面的物体竖直地缓慢地向上托起,直到两个弹簧的总长度等于两弹簧的原长之和,这时平板受到下面物体的压力大小等于__________.
4、如图,A 、B 两物体叠放在粗糙水平面上,B 一端用细绳拴在墙上。
已知A 、B 的质量分别为m 1,m 2,A 、B 间、A 与地面间动摩擦因数分别为μ1和μ2。
现 施加向右的水平拉力F 使A 向右运动,则
A 、
B 受到A 向右的滑动摩擦力为μ1m 2g ,A 受到地面向左的滑动摩擦力 μ2(m 1+m 2)g 和B 向左的滑动摩擦力g m 21
B. 由于B 相对地面静止,所以B 受到A 向右的静摩擦力
C. 增大拉力F ,则绳子对B 的拉力也将增大
D. 增大拉力F ,则B 对A 的摩擦力也增大 例题
1、在探究求合力的方法时,先将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水平木板上,另一端系上带有绳套的两根细绳.实验时,需要两次拉伸橡皮条,一次是通过两细绳用两个弹簧秤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另一次是用一个弹簧秤通过细绳拉橡皮条.
(1)实验对两次拉伸橡皮条的要求中,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___BD_(填字母代号). A .将橡皮条拉伸相同长度即可 B .将橡皮条沿相同方向拉到相同长度 C .将弹簧秤都拉伸到相同刻度
D.将橡皮条和绳的结点拉到相同位置
(2)同学们在操作过程中有如下议论,其中对减小实验误差有益的说法是
_BD __(填字母代号).
A.两细绳必须等长B.弹簧秤、细绳、橡皮条都应与木板平行
C.用两弹簧秤同时拉细绳时两弹簧秤示数之差应尽可能大
D.拉橡皮条的细绳要长些,标记同一细绳方向的两点要远些
2、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中,某同学的实验情况如图6甲所示,其中A为
固定橡皮条的图钉,O为橡皮条与细绳的结点,OB和OC为细绳.
(1)图乙是在白纸上根据实验结果画出的力的图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BC)
A、图乙中的F是力F1和F2合力的理论值,F′是力F1
和F2合力的实际测量值
B、图乙中的F′是力F1和F2合力的理论值,F是力F1
图和F2合力的实际测量值
C、在实验中,如果将细绳也换成橡皮条,那么对实验结果没有影响
D、在实验中,如果将细绳也换成橡皮条,那么对实验结果有影响
(2)本实验采用的科学方法是____B____(填字母代号)
A.理想实验法B.等效替代法
C.控制变量法D.建立物理模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