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人教版初三九年级语文下册 文言文基础复习题
人教版九年级中考冲刺文言文基础训练专项复习
文言文基础训练专项复习1.文言文阅读大致以单篇阅读的形式考查,考查篇目为课内文言文,且多以课标16篇文言文为主,以非课标为辅,体现了注重基础、注重教材、降低难度、提升能力的立意命题导向。
2.内容一般为文言实词、虚词的理解,句子翻译、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概括、分析表达技巧、概括人物形象、感悟作者情感等,一般以填空题、简答题的形式呈现,设题较为基础。
上册一、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屯.大泽乡( )2.会.天大雨()3.今亡.亦死()4.等.死()5.楚人怜.之()6.念.鬼()7.卒中往往..语()8.吴广素.爱人()9.王侯将相宁.有种乎()10.为坛而盟.()11.比.至陈()12.号.为张楚()13.皆刑.其长吏()14.不辱.使命()15.以大易.小()16.请广.于君()17.以头抢.地耳()18.休祲.降于天()19.秦王色挠.()20.长跪而谢.之()21.寡人谕.矣()22.时人莫之许.( )23.先主器.之()24.枉驾顾.之()25.先主遂诣.亮()26.汉室倾颓..()27.遂.用猖獗..()()28.计.将安出.()()29.抑.亦人谋()30.挟.天子而令诸侯()31.此诚不可与争锋..()32.利.尽南海()33.此殆.天所以资.将军()()34.不知存恤..()35.总揽.英雄()36.内修政理..()37.将军身.率益州之众()38.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39.开张..圣听()40.以光.先帝遗德()41.引喻失义.()42.先帝简拔以遗.陛下()43.悉以咨.之()44.先帝不以臣卑鄙..()45.猥.自枉屈()46.攘除..奸凶()47.斟酌损益..()() 48.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 49.以彰.其咎()50.咨诹.善道()二、找出下面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发闾左適戍渔阳()2.为天下唱()3.固以怪之矣()4.将军身被坚执锐()5.秦王不说()6.故不错意也()7.仓鹰击于殿上()8.欲信大义于天下()9.自董卓已来()三、词类活用。
九下文言文复习 中考复习(人教版九年级下册)
九下文言文复习中考复习(人教版九年级下册)一、文学常识1、孟子,名轲,字子舆,邹人,战国时期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教育家。
是孔子之孙孔伋的再传弟子,是继孔子以后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被尊为“亚圣”。
地位仅次于孔子,后世常“孔孟”并称。
孟子提出了“仁政”的思想和“民贵君轻”的主张。
孟子还主张“性善”论。
2、《孟子》是孟子及其门人所作,现存七篇。
是儒家经典之一,“四书”之一。
《孟子》在先秦散文中独具风格,对后世散文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选自《孟子•公孙丑下》,《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选自《孟子•告子下》。
二、背诵课文(略)1、分析家认为,美国对外武力干涉他国内政的战略已呈“失道者寡助”之势,而中国“和平崛起”的外交战略正呈“得道者多助”之势。
三、句读停顿(略)1、入 / 则无法家拂士,出 / 则无敌国外患2、环而攻之 / 而不胜3、是 / 天时不如地利也4、必先苦 / 其心志5、人恒过 / 然后能改6、困于心衡于虑 / 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 / 而后喻四、字词解释1、通假字①“畔”通“叛”,背叛 (亲戚畔之)②“曾”通“增”,增加 (曾益其所不能)③“衡”通“横”,梗塞,不顺(困于心,衡于虑)④“拂”通“弼”,辅佐 (入则无法家拂士)2、一词多义①之:三里之城 / 七里之郭 / 封疆之界 / 山溪之险 / 兵革之利 / 畎亩之中 / 版筑之间 /鱼盐之中(助词,的)环而攻之而不胜 / 委而去之(代词,代它,城)亲戚畔之 / 天下顺之(代词,代他,“失道”者、“寡助之至”的人)寡助之至 / 多助之至(动词,到)天下之所顺 / 亲戚之所畔(主谓之间,不译)②而:委而去之 /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表承接)夫环而攻之(表承接,一说修饰)攻之而不胜 / 然而不胜者(表转折)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表并列)③于: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从)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到,一说在)困于心衡于虑 / 征于色发于声(在)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由于,因为)④有:必有得天时者矣(是,一说不译)故君子有不战(要么)⑤国: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国防)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家)3、古今异义1、池非不深也:护城河(古);水池,池塘(今)。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复习练习题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复习资料《公输》一、解释下列加点词1、为楚造云梯之械(7、吾义固不杀人()13、子墨子九距之())....142、将以攻宋(、子墨子之守圉有余()8、不可谓知类())....15、胡不已乎(、公输盘诎()3、起于齐(9))...吾知所以距子矣(、夫子何命焉为(10、胡不见我于王(4)))、16.....1711、解带为城(、在宋城上而待楚寇5、愿借子杀之(矣()))...18、虽杀臣,不能绝也()12、九设攻城之机变())、请献十金(6....二、翻译下列句子(、夫子何命焉为?1)、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
宋何罪之有?2)((3、吾义固不杀人。
)(、胡不见我于王?4)、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5)(、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6)((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
7)(8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
)三、课文赏析。
个与本文人物有关的成语。
2写出)(、1,进行反驳的。
思想2、课文体现了墨子的_______________,他是抓住了公输班说的__________________结合课文分析墨子的人物形象。
)(《孟子两章》一、解释下列加点词、天下顺之(、得道多助(110))()...、故天将降大任(2、七里之郭(11))...、必先苦其心()3、池非不深也(12)..、行拂乱其所为(413/三里之城()()、城非不高也)...)、曾益其所不能(5、兵革非不坚利也(14)....、人恒过()、委而去之(156))(...、衡于虑()7、域民不以封疆之界(16)..、入则无法家拂士()8、寡助之至(17)...、出则无敌国外患()、亲戚畔之(918)..二、翻译下列句子1==========1、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2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3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4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5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6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复习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复习公输【基础知识】1.词类活用①吾既已言之王矣言:名词作动词,说,告诉;②吾义固不杀人义:名词作动词,善良坚持道义;③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机变:动词作名词,巧妙的方式;④虽杀臣,不能绝也绝:形容词作动词,杀尽,杀光;⑤义不杀少而杀众众:形容词作名词,少量的人,众多的人;⑥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寇:名词作动词,入侵;⑦犀兕麋鹿满之满:形容词作动词,充满⑧子墨子之守圉有余守圉:动词作名词,守圉的方法;⑨公输盘之攻械尽尽:形容词作动词,用尽。
2.古今异义①再古义:两次今义:又一次;②所以古义:用来....的方法今义:表因果关系的连词;③地方古义:土地方圆今义:领土,土壤;④虽然古义:虽然如此今义:表示承认前边的为事,但后边的并不因此而不成立的连词;⑤金古义:古代计算金属货币的单位今义:今常表示“金银”的“金”;⑥文古义:刺花纹,彩饰今义:常指字和文章;⑦胡古义:为什麽今义:姓氏。
3.一词多义①为: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替。
夫子何命焉为?与“焉”合用,表示疑问语气。
必为有窃疾矣是。
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制造。
以牒为械当作。
②见: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动词,会见。
胡不见我于王动词,引见。
于是见公输盘动词,入见。
③类:不知可谓知类动词,类推,为与此同类名词,种类,④子:子墨子闻之子,先生,老师愿借子杀之子,您;⑤说公输盘不说说,通“悦”,高兴。
请说之说,解释,陈说。
⑥然: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这样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但是;⑦之:为楚造云梯之械这样子墨子闻之代词,指代造云梯攻宋这件事;宋何罪之有宾语前置的标志,结构助词;臣以王吏之攻宋也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结构助词;吾知子之所以距我“的”,结构助词;⑧起:出发、动身起于鲁起身子墨子起,再拜;⑨以:将以攻宋凭借臣以王吏之攻宋也认为以牒为械用;⑩而: :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表承接。
邻有敝舆而欲窃之——表转折,“却”。
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表承接。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九年级下册课内文言文阅读基础练习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课内文言文阅读基础练习(九年级下册)一、阅读《曹刿论战》一文,完成下面小题。
曹刿论战《左传》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判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又何间.焉间:参与B.肉食者鄙.鄙:卑鄙,人品不好C.公将驰.之驰:驱车追赶D.望其旗靡.靡:倒下2.下列句子是判断句的一句是()A.十年春,齐师伐我B.小惠未遍,民弗从也C.公与之乘,战于长勺D.夫战,勇气也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中“乡人”漠不关心,抱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而曹刿则是主动参与,关心国事。
B.本文通过写曹刿对战争的论述以及弱鲁战胜强齐的战例,表现了曹刿在政治上的远见卓识和军事上的卓越才能。
C.文中的对话描写很精彩,人物语言也极具个性,符合人物的身份、地位、性格。
D.全文紧扣“论战”来写,对曹刿的论战写得简略,而战争经过写得详细,这充分表现了《左传》善于剪裁、言简意赅的特点。
二、阅读《曹刿论战》,完成下面小题。
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人教版九年级的下册语文文言文复习资料_(附答案).doc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复习资料《公输》一、解释下列加点词1、为楚造云梯之械(替,给)7、吾义固不杀人(讲道义)(从来)13、子墨子九距之(通“拒”)....2、将以攻宋(用来)8、不可谓知类(明白事理)14、子墨子之守圉有余(通“ 御” )....3、起于齐(出发)9、胡不已乎(停止)15、公输盘诎(通“屈” )...4、夫子何命焉为(什么见教)10、胡不见我于王(引见)16 吾知所以距子矣(.....5、愿借子杀之(希望)11、解带为城(作为)17、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入侵)...6、请献十金(请允许)12、九设攻城之机变(巧妙的方式)18、虽杀臣,不能绝也(尽)....二、翻译下列句子1、夫子何命焉为?先生有什么指教呢?2、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
宋何罪之有?我在北方听说您造了云梯,要拿去攻打宋国。
宋国有什么罪呢?3、吾义固不杀人。
我是讲道义的人,绝不能平白无故杀人。
4、胡不见我于王?(您)为什么不向楚王引见我呢?5、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自己说)讲道义,杀少量人还懂得不合理,却要去杀众多的人,不能说是明白事理。
6、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楚国有的是土地,缺少的是民众,如今去杀害自己缺少的民众而争夺自己并不缺少的土地,不能说是聪明。
7、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
墨子解下衣带当作城,用竹片当器械。
8、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
我知道用来对付你的方法了,可是我不说。
三、课文赏析。
1、写出 2 个与本文人物有关的成语。
墨守成规、班门弄斧2、课文体现了墨子的 _“ _非攻 _” ___思想 , 他是抓住了公输班说的“吾义固不杀人”,进行反驳的。
3、结合课文分析墨子的人物形象。
墨子 :正直 ,有正义感、聪明睿智 ,有勇有谋 ,镇定自若、有雄辩之才(公输班 :阴险狡诈 ,故作聪敏;楚王 :阴险狡诈 ,随波逐流的昏庸君王)《孟子两章》一、解释下列加点词1、得道多助(施行)(仁政)10、天下顺之(归顺,服从)...2、七里之郭(外城)11、故天将降大任(重大使命)...3、池非不深也(护城河)12、必先苦其心(使苦)..4、城非不高也 / 三里之城(城墙)(内城)13、行拂乱其所为(违背)...5、兵革非不坚利也(兵器,甲胄)14、曾益其所不能(增加)....6、委而去之(放弃)(离开)15、人恒过(经常)...7、域民不以封疆之界(限制)16、衡于虑(通“横”梗塞,不顺)..8、寡助之至(极点)17、入则无法家拂士(国内)(通“弼”辅佐)...9、亲戚畔之(通“叛”)18、出.则无敌国外患(国外).二、翻译下列句子1、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2、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下语文文言文复习试题(共8课)
2005学年第二学期九年级第四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答案一、语文知识积累与运用(30分)1、(3分)馨秽蜜2、(3分)3、CADB4、(3分)①删去“关键”②将“只要”改为“只有”③“表现”改为“表明”5、(9分)①入则无法家拂士②窈窕淑女③朔气传金柝④不求闻达于诸侯⑤人有悲欢离合⑥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⑦如足蒸暑十气,背灼炎天光;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6、答案:①开轩面场圃(多写“把酒话桑麻”一句不扣分)或“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如两题都做,以答得较好的一题给分。
)②此题为开放题,答案不惟一。
从景物描写的视角、修辞手法运用、词语的精炼形象等方面赏析均可。
能指出抓住特点写景(如景物的色彩、近景远景结合等)或采用什么修辞手法(如对偶等)或用词的生动形象(如“合”“斜”)等,给1分;说出其妙处或表达效果的给1分,共2分。
示例一:这两句诗近景远景结合,写出了山村优美的田园风光,表现了诗人对农家生活环境的喜爱之情。
示例二:这两句诗运用了对仗的手法,“绿树”对“青山”,“村边”对“郭外”,词性相同,互相对应,十分工整。
示例三:这两句诗用词造句十分逼真,诗中有画。
如一个“合”字,表现了绿树的环抱相拥的情态,突出了村边绿树的繁茂。
(或:一个“斜”字,形象地描画出了村外青山由近及远伸向远方的景象,画面感特强。
)7、略8、开放题。
不恰当:“轻描淡写”指说话或写文章时仅淡淡带过,有范围限定,不能修饰“放弃”。
恰当:“放弃”是指前文“娟子却笑笑说:‘我要回乡下去。
’”,“轻描淡写”修饰的还是“说”。
9、乡村教师从火海里救出娟子等12个学生,最后去救女儿时不幸与女儿一同遇难。
娟子大学毕业后决定回乡村作教师;造悬念,行文曲折;表现主题的需要,突出乡村教师无私博大的爱以及这种爱的无限延伸(对他的学生的影响);使结构紧凑,内容更丰富。
(其它言之成理的也可以)10、要符合情境,当时心理 11、略12、供参考:贫穷农村的孩子都希望改变命运跳出“农门”,而大学毕业的娟子却毅然决定回老家当一名乡村教师,为建设落后的家乡做贡献,这说明她是个有使命感、责任感的热血青年,她爱家乡,不忘本,有志向。
九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复习试题-及答案
word格式-可编辑-感谢下载支持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复习试题一、公输【中考试题】(一)阅读《公输》《曹刿论战》,完成1~5题。
[甲]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日:“未可。
”齐人三鼓。
刿日:“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日:“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日:“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
故逐之。
”(节选自《曹刿论战》)[乙]于是见公输盘。
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
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
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公输盘诎,而日:“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
”子墨子亦曰:“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
”楚王问其故。
子墨子日:“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
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
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固之器。
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
虽杀臣,不能绝也。
”楚王日:“善哉。
吾请无攻宋矣。
”(选自《公输》)1.解释下面加横线字的含义。
①遂逐齐师()②公问其故()③望其旗靡()④公输盘诎()2.请选出加点词与例句加粗词意思相同的成语。
①例句:既克,公问其故() A 克己奉公 B 克敌制胜②例句:以牒为械() A 为民请命 B 下不为例3.对下面句子的体味,语气的表达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公输盘曰:“吾义固不杀人。
”(傲慢横蛮不讲理)B.公输盘曰:“不可,吾既已言之王矣。
”(公输盘有推卸责任,转移矛盾的心理)C. 王曰:“善哉。
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
”(楚王的骄横自负)D.公输盘诎,而曰:“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
”(公输盘恼羞成怒,暗藏杀机)4.把下面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大国,难测也。
答:(2)虽杀臣,不能绝也。
答:5.以上两个文段都涉及到战争,从文段的两个事件结局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请选择其中一点,谈谈你的看法。
答:二、孟子二章【中考预测】(二)阅读甲、乙文,完成第6~10题[甲]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基础知识复习练习及答案(全册文言文6篇)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总复习精品资料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基础知识复习练习(一)鱼我所欲也知识点一重点词语1.通假字(1)故患有所不辟.也________________(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________________(3)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乡.为身死而不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2.古今异义(1)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古义: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非独贤者有是.心也古义: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一豆.羹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4)万钟.于我何加焉古义: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5)万钟于我何加.焉古义: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一词多义得:故不为苟得.也 ______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______________________4.其他实词(1)故不为苟.得也苟:______(2)故患.有所不辟也患:____________(3)蹴.尔而与之蹴:______(4)妻妾之奉.奉:______(5)是亦不可以已.乎已:____________(6)此之谓失其本心..本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虚词意义及用法(1)为:故不为.苟得也 __________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____________(2)之:呼尔而与之. __________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______________(3)而:呼尔而.与之 ____________________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__________________(4)于:所欲有甚于.生者 __________万钟于.我何加焉 __________知识点二特殊句式1.鱼,我所欲也。
【新人教版】九年级下学期专项文言文(语文)
专项突破提高文言文(时间60分钟满分)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12分)白圭之中山,中山之王欲留之,白圭固.辞,乘舆而去。
又之齐,齐王欲留之仕.,又辞.而去。
人问其故,曰:“之二国者皆将亡。
所学有五尽。
何谓五尽?曰:莫之必,则信尽矣;莫之誉,则名尽矣;莫之爱,则亲尽矣;行者无粮、居者无食,则财尽矣;不能用人、又不能自用,则功尽矣。
国有此五者,无幸必亡。
中山、齐皆当此。
”若使中山之王与齐王闻五尽而更之,则必不亡矣。
其患不闻,虽闻之又不信,然则人主之务,在乎善听而已矣。
夫中山五割而与赵,齐悉起而距军乎济上,未有益.也。
是弃其所以存,而造其所以亡也。
(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A.白圭固.辞固:坚决B.齐王欲留之仕.仕:做官C.又辞.而去辞:辞别D.未有益.也益:好处(2)下列句子中,“而”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2分)例句:又辞而.去A.而山不加增(《愚公移山》)B.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核舟记》)C.一怒而.诸侯惧 (《富贵不能淫》)D.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亭记》)(3)下列句子,与“又之齐,齐王欲留之仕”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2分)A.此皆良实,志虑忠纯(《出师表》)B. 岂能为暴涨携之去?(《河中石兽》)C.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D.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曹刿论战》)(4)对选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A.白圭先到中山国,又到齐国,两国君主均挽留他做官,白圭拒绝了两国的请求。
B.白圭认为中山国和齐国“信尽、名尽、亲尽、财尽、功尽”,无论如何都会灭亡。
C.中山国五次割让国土给赵国,齐国率领全部军队抵御敌军,最终没有获得一点好处。
D.两国没能逃脱亡国的原因,在于国君并未意识到且无法修正国家存在的问题。
(5)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①白圭之中山,中山之王欲留之。
九年级语文下册专项复习(七)文言文基础训练习题新人教版(new)
专项复习(七) 文言文基础训练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吾义.固不杀人坚守道义2.然胡..不已乎但是为什么3.虽.杀臣,不能绝.也即使杀尽4.池.非不深也护城河5.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巩固凭借6.人恒.过然后能改常常7.是亦不可以已.乎停止,放弃8.非梧桐不止.栖息9.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怎么10.弗敢专.也个人专有11.神弗福.也赐福,保佑12.一鼓作.气振作13.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偏爱14.惩.山北之塞.苦于阻塞15.何苦.而不平愁16.帝感.其诚被……所感动17.宛.在水中央仿佛,好像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通假字。
1.公输盘不说.“说”通“悦”,高兴2.子墨子九距.之“距”通“拒",阻挡3.子墨子之守圉.有余“圉”通“御”,抵挡4.公输盘诎.“诎”通“屈”,理屈5.亲戚畔.之“畔”通“叛”,背叛6.曾.益其所不能“曾”通“增",增加7.衡.于虑“衡”通“横”,梗塞,不顺8.入则无法家拂.士“拂”通“弼”,辅佐9.故患有所不辟.也“辟”通“避”,躲避10.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辩”通“辨",辨别11.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得"通“德",感激12.乡.为身死而不受“乡”通“向",从前13.小惠未徧.“徧”通“遍",遍及、普遍14.甚矣,汝之不惠.“惠”通“慧”,聪明15.一厝.朔东“厝”通“措”,放置三、说说下列句中加点词古今词义的不同.1.子墨子起,再.拜古义:两次今义:又一次2.吾知所以..距子矣古义:用来……的方法今义:表结果的连词3.又何间.焉古义:参与今义:隔开4.肉食者鄙.古义:目光短浅今义:卑鄙5.牺牲..玉帛古义:古代祭祀用的猪、牛、羊等祭品今义:为正义的事业舍弃利益或生命6.小大之狱.古义:案件今义:监狱7.三里之城.古义:内城今义:城市8.池.非不深也古义:护城河今义:水池9.委.而去之古义:放弃今义:委托10.亲戚..畔之古义:内外亲属,包括父系亲属和母系亲属今义: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人11.故君子有.不战古义:要么今义:拥有,具有12.所以..动心忍性古义:用来……的东西今义:表结果的连词四、解释下列句中的多义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综合复习篇——基础篇
第一篇:战争篇
《唐雎不辱使命》《公输》《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曹刿论战》《唐雎不辱使命》----战国策
句子翻译
关键问题
本文论述了“”在战争胜负中的决定性作用,体现了孟子的“”思想。
本文的主要观点是:
《曹刿论战》
第二篇:治国篇
《邹忌讽齐王纳谏》《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大道之行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本文的论点是什么?答:
2、本文开头所列举的六个著名的历史人物,他们的共同特点是什么?答:
3、在作者看来,一个人经受了艰难困苦的磨练,将会有怎样的益处?答:
《大道之行也》
第三篇人物传记篇(学卷)
《陈涉世家》《唐雎不辱使命》《隆中对》《五柳先生传》《陈涉世家》
关键问题
九年级上册:《隆中对》-----陈寿
关键问题
第四篇劝谕篇(学卷)
《出师表》《邹忌讽齐王纳谏》《公输》《马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