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切口脂肪液化诊治分析_佟华铭
15例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临床分析及护理
15例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临床分析及护理切口脂肪液化是腹部手术后较为常见的一种并发症,一旦发生脂肪液化,伤口不易愈合,且易继发感染,延长了愈合时间,给患者及家属增加了精神上的痛苦和经济上的负担,并且增加了医疗纠纷的发生率。
因此,护士早期发现和恰当的处理,明确诊断,做好临床护理工作能缩短疗程,减轻医生压力,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
本文回顾性总结15例腹部手术后切口脂肪液化患者,根据不同情况,采用不同治疗护理措施,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10年1月~2013年12月在我院妇产科行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15例,年龄25~58岁,平均36岁。
其中子宫全切除术3例,卵巢囊肿剔除术3例,宫外孕病灶切除术2例,妊娠高血压综合征行剖宫产5例,滞产行剖宫产2例,术前贫血、低蛋白血症5例,皮下脂肪厚度>4 cm者10例,合并糖尿病者2例。
1.2切口脂肪液化表现本组患者于术后3~5d,切口出现较多黄色渗液,内混有少许脂肪滴及坏死组织,切口边缘无红、肿、热、痛等炎症反应,切口愈合不良,皮下脂肪游离,渗液涂片镜检见红细胞和较多脂肪滴,连续3次培养无细菌生长。
2 治疗2.1术后伤口脂肪液化时,若表皮未全裂开,表皮消毒后,挤出腔内液体,子宫腔探针探查空腔大小,若空腔小,直径在0.5cm左右,则拆除局部缝线,生理盐水、甲硝唑液伤口局部冲洗后,用50%葡萄糖注射液20ml,加胰岛素2u 冲洗空腔,最后5ml向空腔周围皮下组织浸润注射,挤净冲洗液,以蝶形胶布关闭空腔,在表皮裂口处放置无菌干纱布,以便吸干伤口的残余液体,观察24h后,若无渗出可去除干纱布[1],蝶形胶布保留5~7d,其原理是利用高糖使伤口周围细胞处于高渗状态,减少创面渗出,并有粘合作用,配碟形胶布拉拢消灭残腔更利组织愈合。
若表皮裂口处有渗出,用生理盐水、甲硝唑液冲洗空腔后,挤净冲洗液,更换干纱布。
如使用过氧化氢、胰岛素和生理盐水冲洗,平均疗程约4d[2]。
腹部手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治疗与体会
齿龈 , 或者用氨甲环酸局部止血或含漱 , 牙龈出血时易 引起 口臭 , 可用 1 %过氧化 氢 出血应尽早局部冷敷 , 卧床休息 , 关节固定与功 能位置并用 弹性绷带包 扎。尽量避 液体漱口。 免肌 肉注射 。 2 5 心理护理 : 患者终身带病 , 且 反复 发作 。故悲 观 、 自卑情 绪突出 家属 与 2 2 鼻腔出血的护理 : 出血时应 采取坐 位或半 坐卧位 。前 额部 或鼻部 冷敷 。 尽量不要将 血液吞 咽, 以免造 成 胃肠刺激 引起 呕吐 。少量 出血 可用 干棉 球或 1 : 医务人员一起鼓励患者正视现实 , 使之 了解和掌握血友病相关知识 , 学会 自我护理 , 1 0 0 0肾上腺素棉球塞鼻腔压迫止血。 一 1 J 注意保持 鼻腔清 洁湿润 , 不要用手 挖鼻腔 , 主动预防出 血 的诱 发 因 素 , 有 效 地 避 免 和 减 少 出血 的发 生 , 从而提高生活的 可用液体石蜡 油滴 鼻或用抗生素软膏轻轻涂 抹 , 防止 黏膜干裂 出血。若 出血不止 , 信心 l 。 用膨胀海绵作后鼻孔 填塞 , 压迫出血部位促进凝血 , 并及 时输注凝 血因子。患者 鼻 3、 小 结 腔填塞后 , 被迫张 口呼吸 , 因此应加强 口腔护理 血友病 患者在 日 常 的生活 中需要格外注意 自己的安全 , 避免发 生擦伤等 现象 2 3 关节 出血的护 理 : 关 节出血是血 友病最 常见且最 具有特征 性的出血 表 在有 出血现象 时要及时进行治疗 , 接受良好 的护理 。 现, 也是血友病患者致残的主要原因。膝关 节和肘关节 是最常 出血的两个 关节 , 是 参 考文 献 因为这两个关节是铰链 型关节 , 需要承受各方面的应力 , 故较不稳定 , 易受伤害 。 [ 1 ] 黄岚 , 一例血友病患者鼻出血的护理, 《 天津护理》 , 2 0 1 3年第 1 期 2 3 1 注意休 息 , 减轻疼痛和出血 : 根据患者 的出血程度 , 患者应该休 息 1 2— [ 2 ] 腾彬 , 黄宗清 , 血 友 病 A 患者 1 9 8例 关节 出血 的护理体 会, 《 解放 军护理 杂 2 4 小时或者更长时间。可选用夹板制动 , 或用拐杖帮助肢体休息。 志》, 2 0 0 3年 第 7期 2 . 3 2 冰敷 , 减慢 出血 , 减轻疼痛 : 使用 冰敷的时 间不能过长 , 一般 l O— l 5分 [ 3 ] 鲁先秀, 血 友病 A 患者 出现 肌 肉关 节腔 出血 的护 理, 《 上海 护理》 , 2 0 0 5 , 5 钟, 每 两小 时一次就够 了, 以防冻伤 。患者一般情况差时或开放的伤 口不使用冰敷。 ( 6 ) 。 2 3 . 3 压迫 , 收缩血管 , 减缓 出血 : 用弹力绷带对出血 的关 节进行压 迫 , 在受 伤 [ 4 ] 蒋连 霞, 蒋连 彩 , 血友 病 的临床 护 理 , 《 现代 中西 医结 合杂 志》 , 2 0 0 0 午第 2 4期 。 的部位用十字型包扎 。注意观察远端手指 、 脚趾皮肤颜 色是否正 常, 如 患者出现 指 端疼痛 、 肿胀 、 发凉 、 远端 皮肤 苍 白或感 觉麻木 , 应 解 开绷带 , 减轻压 力后 重新 缠
妇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临床诊断分析
者曾经过多次、 长期化疗 , 化疗药物紫杉醇、 依托泊苷、 烷化剂 、 铂类的副作用比较大 , 会对输 人性的血小板造成破 坏, 从而使 血小板输注无效 的患者不断增加 J 。 伴随临床 中血小板抗体检测技术的普遍运用 , 进行血小板 输注时应进行相关的配型实验 , 这从理论上能够对血小板 的无
[ 1 ] 张献清 , 穆士杰 , 夏爱军 . 血小板输注在肿瘤 化疗 中的应
升, 且止血效果得到显著改善 , 其有效率是 8 6 %, 与一般病症 的 血小板输注报道相符 ; 输 注无效 7例 , 无效率 为 1 4 %, 说明输 注 的血小板的存活时间在不断减少 , 国外有相关研究 表明此类 现 象是由于非免疫 因素影响而产生 的, 所 以本 研究 中所 出现的 7 例血小板输入无效是由非免疫和免疫 因素共同引起 的, 非免疫 因素是患者体内相关化疗药物造成的破坏。 选择配合性的血小板来对患者进行输注 , 虽然可以让肿 瘤
D I C等相关 的症状 , 且患者的体内没有血小板 抗体的产生。患 者血小板的输注效果 以血小板回收率 为主要 的判定标准 , 血小
板回收率和非免疫因素相关 , 关键是和患者体内有没有 同种 血 小板抗体相关 。本研究中的患者属 于非血液病肿瘤患者 , 且患
整, 进而让血小板输注无效 I 生的产生得以缓解 J 。 综上所述 , 通过抗体检测技术对肿瘤 化疗 患者进行血小板 输注 , 可以对患者的病情进行一定的缓解 。血小板 的交叉配 型 无法对化疗人员血小板的无效症产生进行逆转或者避免 , 由于 化疗的药物对骨髓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 所 以会使血小板不断 减
妇科腹部手术后 , 脂肪细胞受到损 害 , 在坏死 、 破裂及液化 过程中, 脂肪 酸可对 周 围组织 造成刺激 , 并 引起炎性 反 应…。 虽然 脂 肪 液 化与 细 菌 感 染 不 同 , 然 而 发生 后 , 切 口受 到 感 染 的 概率 明显增加 , 术后切 口愈合时 间显 著延 长 , 患者经济 负担加 重, 而病 情 若 得 不 到 良好 控制 , 可对患者身体造成严重损害 , 因 此, 对妇科腹部手术切 口脂肪液化进行诊 断 , 并给予有 效的治 疗有着显著的意义。笔者对我院近两年收治 的 8 O例妇科腹部 手术患者进 行研究 , 现报告如下。
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分析
甄锡 云, 张丽敏, 郭毓 萍, 等. 心 内科护理 风险分析 及 防范措施[ J ] . 中国误 诊 学杂志, 2 0 1 2 , 1 2 ( 3 ) : 6 9 3— 6 9 5 . 王春暖. 预 防心血 管 内科护理 风 险的方 法 [ J ] . 中 国校 医, 2 0 1 4 , 2 8 ( 8 ) : 6 1 4
3 讨 论
参 考 文 献
心 内科 医院感染率约 为 9 %~ 2 6 %- 。 ’ , 本次研 究为 1 6 5 1 %, 鉴于此 次研 究 [ 1 ] 纳入对象均为住 院患者 , 该结果属正常水平 。从感 染部位 以及病原 菌分布 来看 , 感 染较集 中, 特点鲜明 , 多见肺部感染 , 主要原因可能为 : ①长 时间的机械通 气; ② 卧床 [ 2 ] 时间长 , 有效咳痰 、 排痰不 易, 痰液易淤积 ; ③病 程长 , 循环 、 呼吸障碍破 坏身体机能 , 免疫 能力减退 ; ③发病时 , 呼吸受抑制作用 强 , 胸痛放射 ; ③个 别人 出现胃反流情况 。 [ 3 ] 当然 , 也与其它护理措施质量较高有关 , 如皮肤护理 、 口腔 护理 , 都有 助于降低 并发 风 险, 这些护理内容可控性 、 操作性强 , 落实效果 肉眼可见 , 而呼 吸道管理 注重预 见
2 0 1 4 年l 0 月第 1 O 期 嚣 豢 弼
性、 计划性 , 同时注重护患配合 , 患者 自 身呼 吸道管理能力 、 意识 也直接影 响护理 效 果, 护理质量控制不易【 。此外 , 有部分学者认为长时间机械通气 不可避免损 伤气 道, 有统计表明通气时间 ≥1 5 d呼吸道感染 率高达 5 3~ 9 0 %, 频繁插 管 、 反复加机 、 人际不协调都可能损伤气道 , 破坏粘膜 防御机制 , 增加细菌定植 风险, 当然不排 除少 数患者 出现 胃反流 , 引起 呼吸系统感染 。此外 , 有研究证实 心内科患者普遍伴 有 较大 的心理压力 , 紧张 、 恐慌加重气促反应 , 也可能增加 医院感染风险 L 3 J 。 医院应做好呼吸道管理 , 尽可能加强机械 通气护理质量 , 落实无菌操 作 , 避 免重 复加机 、 人际不协调等不 良事件的发 生 , 同时做好健康训教 、 呼吸训练 , 促有效 咳嗽 、 排痰 , 发作时 , 积极促患者镇静 、 镇定 , 避免气促过急加重呼吸抑制症状。
腹部切口脂肪液化临床分析
腹部切口脂肪液化临床分析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手术适应症主要包括腹部过度脂肪积聚,导致腹部轮廓不美观或腹部皮肤下组织松弛等。
在术前评估中,医生应该充分了解患者的病史,包括患者的年龄、身体健康状况以及过去是否有接受过类似手术。
除了病史,医生还需要进行体格检查,特别是对腹部进行详细触诊以确定腹部脂肪积聚的程度。
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手术的整体技术步骤包括局麻、切口放置、脂肪液化、组织抽吸以及切口缝合。
手术应该在严格无菌条件下进行。
首先,医生应对患者进行局部麻醉,以减轻患者疼痛感。
然后,在腹部适当位置进行切口放置,一般为在腹部中线下缘或腹部两侧正中线上开一个较小的切口。
接下来,医生使用特定的器械,将液化的脂肪组织在腹部内进行抽吸。
在抽吸脂肪组织的过程中,医生需要注意避免损伤周围组织结构,尤其是深部血管和神经。
最后,医生将切口缝合,以促进伤口的愈合和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在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术后,患者可能会出现一些术后并发症。
常见的术后并发症包括疼痛、肿胀、淤血和皮肤感染。
为了避免这些并发症的发生,患者应注意术后的休息和护理,避免剧烈运动和过度用力。
此外,患者还需要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药物治疗,以缓解疼痛和预防感染等。
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手术的预后主要受多个因素的影响,包括手术技术、患者的身体情况以及术后的护理等。
如果手术技术得当,患者合理护理,大部分患者术后可以有效改善腹部外观,获得满意的效果。
然而,需要提醒患者的是,手术只是治疗腹部过度脂肪积聚的一种方式,对于维持手术效果,患者需要通过健康饮食和适量运动来保持体重,避免脂肪堆积的再次出现。
总之,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是一种常见的整形手术,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在临床实践中,医生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并在术前评估中充分了解患者的病史和身体状况。
在手术过程中,医生应根据手术要求进行操作,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术后,患者需要合理护理和恢复,以便获得满意的手术效果。
剖宫产手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临床诊治
21 0 0年 6月
9 5
剖 宫产 手 术 后切 口脂肪 液 化 的 临床 诊 治
罗 玉 萍
摘
要: 目的 : 探讨 剖 宫产 术后切 口脂肪 液化 的原 因及 临床 诊 治。方 法 :07 1 2 0切 5
口脂 肪液化 。在切 1渗 液 处排 除渗 液 , 用碘 伏 纱条覆 盖 , 时给 予红外 线照射 , 或 静脉 点 滴抗 生素 。结 果 : 切 口 合 时间3 2 外 同 口服 产妇 愈 ~ 7 。例 行I 天 1 I 合。 期缝 所有 病例 无 院 内感染 。 结论 : 口脂肪 液化 主要原 因是 产妇 体型 肥 胖、 术过 程 不严谨 、 切 手 身体抵 抗力 下降等 。 因此 , 在剖 宫产 手术过 程 中应精 细操 作 , 一旦发 现 切 口有脂 肪液 化 的情 况应及早 处 理 。 关键 词 : 宫产 ; 剖 脂肪 液化 ; 因 ; 治 原 预 中 图分类 号 : 7 9 R 1. 8 文献标 识码 : B 文章编 号 :0 6 07 (00 1- 05 O 10— 99 2 1 )2 09 一 1 脂肪液 化是 腹部 手术 常见 的并发 症 。切 口脂 肪 液化 , 手术 使 切 口不 能按期 愈 合 , 长住 院 时 间 , 延 加重 经 济 负担 甚 至 合并 二 次 感染 反复发 作形 成窦道 , 久不 愈 , 经 常需 多次 手术 。 院 2 0 年 1 我 07 月一 09 6 2 20 年 月 5例产妇 发 生剖 宫产 术后 切 口脂 肪液 化 , 报道 现
盆 腔脓 肿 1 临床 诊 治体 会 1例
王 花子 ‘ 关 键词 : 盆腔脓 肿 ; 治 体会 诊 中图 分类 号 : 7 1 3 R 1. 3 文献标 识码 : B 文章编 号 :0 60 7 (00 1- 05 0 10- 99 2 1)2 09 —2
妇产科腹部手术脂肪液化临床诊治分析
妇产科腹部手术脂肪液化临床诊治分析摘要】目的探讨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防治方法。
方法对我院近期做的妇产科手术后发生切口脂肪液化时所进行的治疗进行对比,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
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治疗,实验组采用微波法治疗。
结果实验组的平均治疗时间和平均切口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
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95%) 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 67.5%) ( P<0.05 )。
结论适当的处理措施有利于减少妇产科腹部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
采取微波治疗能减轻病人的痛苦,缩短治疗时间。
【关键词】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微波脂肪液化是指脂肪细胞受损破裂、坏死、液化的过程,脂肪崩解产物脂肪酸刺激引起周围组织炎症反应,脂肪液化虽然不是细菌感染,但是它增加了切口感染的机会并且延长了切口愈合的时间,而近年来,随着妇产科剖宫产率的增高,妇产科手术切口脂肪液化发生明显增加。
我们对本院近期收治的妇科腹部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病例予以分析,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取2008年1月至2009年1月本院收治的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80例,年龄20~52岁;妇科手术32例,其中子宫全切术22例,单侧输卵管妊娠10例,剖宫产48例。
所有资料中,合并糖尿病12例,合并肥胖56例,妊娠水肿4例,滞产4例,术后咳嗽2例。
1.2临床表现所有患者分别在术后3~7d发现切口脂肪液化,手术后患者切口有淡黄色油状渗出物以及血性渗出物,切口外观没有明显红肿,部分可见有硬结,渗出物细菌培养为阴性。
1.3切口脂肪液化的诊断目前尚无统一标准,一般认为出现以下临床表现者应诊断为切口脂肪液化:①发生在术后3~7d,除切口有较多黄色渗液外,患者无任何自觉症状;常规检查切口时发现敷料上有黄色渗液,挤压切口皮下有较多渗液;②切口愈合不良,皮下组织游离,渗液中有漂浮的脂肪滴;③切口无红肿及压痛,切口边缘及皮下组织无坏死征象;④渗出液涂片镜检可见大量脂肪滴,连续3次培养无细菌生长。
剖宫产术后切口脂肪液化60例分析
对影响剖宫产切 口液化 的 高危 因素 制定
有效的预防措施 , 并积极治疗 , 预后好 。 关键 词 剖 宫 产 术 腹 部 切 口 伤 口感
染 危 险 因素
近年来 , 剖宫产 率有 逐 渐上 升趋 势 ,
剖 宫 产 术 后 切 口脂 肪 液 化 是 剖 宫 产 手 术
较常见的并发 症 。2 0 1 1 ~2 0 1 2年 收治剖 宫产术后切 口液化患者 6 0例 , 分析如下 。
宫切 口延裂 , 可 以让助产士将下降 的头 经
阴道向上送一 下 。④操 作者要 提 高手 术 操作技巧 , 要 彻底 止血 , 缝合 时要 按解 剖 位置认真缝合 , 不 留死腔 、 间隙适当 、 缝 线
松紧适度 。缝合切 口前 , 应用生理盐水 冲 洗切 口, 拭 净游离 脂肪组 织 和冲洗 液 , 缝 合脂肪层时 全层缝 合 , 对 合 良好 , 不 留死 腔 。⑤对于羊水污染行剖宫产时 , 切开子 宫后 , 要吸尽羊水 再取 头 , 以 防 污 染 的 羊
CHi NEsE coM M uNI TY Do GT OR S
论著 ・ 临床论坛
剖宫产术后 切 I 3脂 肪液 化 6 0例 分 析
刘 秋 莲
拆除该处 缝 线 l c m 左右 , 清除 液 化及 坏 死组织 , 生理盐 水 冲洗切 口 , 予 置放 引流 条, 加压包扎 , 两天换药 1 次; 无渗出物后 取 出引流条。1周后 痊愈 。术后 第 5~ 7 天发现切 口有 渗出物且 量较多时 , 在严格 消毒 局麻 下 , 清除氧 化坏 死组 织 , 行 2次 缝合 , 置放引流条 , 术后加压包扎 , 腹部切 口置砂袋 4个 小时后 , 渗 出物少时取 出引 流条 , 予抗生素 预防感染 、 纠正贫血 、 支 持 对症治疗 。7天 后拆 线 。4 3例经 上述 治 疗后均痊愈 。术 后 1 0天 出现 渗 出物 , 消 毒手术切 口后用止血钳从有渗 出处探查 , 有异物 ( 缝线 ) 拆 除, 并估计 切 口深度 , 量 少、 浅者, 挤压 切 口, 尽 可 能将 渗出 物 挤 净, 待渗 出物少或无 时用 蝶型胶布拉拢 固 定 3天后视情况继续 固定或拆除 。量 多、 深者 , 扩大范围 , 必要 时行 2次缝合 , 术后
剖宫产术后切口脂肪液化24例分析
的 患者进行 回顾性分析 , 寻找 发生原因, 总结治疗方法。结果
血压疾病 3例 , 术中出血量在 50m 0 L以上 者3例 , 无合并症4例。结论
约3 i。 0m n
m、 无菌性坏死 , 生渗液 , 响伤 口愈 合。② 自身愈合 能力 低 产 影
下, 如合并贫血 、 营养不 良 、 妊娠 高血压疾病 、 肝脏 疾病及糖 尿病
等使切 口局部组 织愈合力减低 J 。③滞产 、 中失血过多 患者 , 术
患者多无 自觉症 状 , 多数 于术后 3~7d换药 大
产物脂肪酸刺激 引起周 嗣组织炎症反应 , 而非细菌感染 。但它增 加 了切 口感染的机会 , 延长切 口愈合时间。
3 1 脂肪液化的诊断标准 . 对 手术切 口脂肪液 化的判定 , 目前
手术切 口不 能按期愈合 , 延长住 院时间 , 甚至合并二 次感 染反复
发作形 成窦道 , 经久不愈 , 的需再次 手术 , 加 了患者的痛 苦 , 有 增
剖宫产手术孕产妇 194例 , 8 发生切 口脂 肪液化 2 4例 , 生率为 发 12 , .% 均为横切 口。肥胖 l , 6例 滞产 1 , 并糖尿病 2例 , 2例 合 中 度或重度贫血 3例 , 妊娠高血压疾病 3例 , 中出 l量在 50 m 术 I } L 0 L 以上者 3例 , 合 并 症 4例。平 均 手 术 时 间 较 同类 手术 延 长 无
中外医学研究
21 0 0年 3月 第 8卷
第 6期
C N S N O E G D C LR S A C HIE E A D F R IN ME IA E E R H
妇产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诊治浅析
妇产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诊治浅析妇产科手术涉及到腹部切口,而开放性手术技术中的腹肌切开和切片是常规的手术步骤。
经常出现的形式之一是在手术中削减皮下组织,特别是脂肪组织。
在这种情况下,脂肪液化术是非常普遍的。
本文将分析该手术的诊治方法。
背景腹部切口是开放性手术的基本步骤,其中包括腹肌切开和切片。
然而,在切开过程中,通常可以看到一定量的皮下脂肪。
因此,在手术中削减脂肪组织,可以更好地暴露手术区域,更容易操作,使手术更加成功。
脂肪液化术是将皮下脂肪液化,并将其吸出来的手术方法。
脂肪液化术主要用于减少局部脂肪,以达到美容效果。
对于手术操作者来说,术中使用硬化液注射皮下脂肪,在较短时间内溶解脂肪并将其吸出。
这种技术广泛应用于手术减重和手术美容领域。
诊治方法脂肪液化手术在妇产科手术中应用非常广泛,特别是在腹部切口手术中,更更加普遍。
该手术的诊疗方法如下:1. 术前准备在进行脂肪液化手术前,需要清楚地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和手术部位。
术前检查包括基础检查和手术前准备。
基础检查包括切口部位、患者身高、体重、病史、实验室检查、麻醉评估等;手术前准备包括术前皮肤消毒和麻醉等。
2. 皮下注射硬化液手术时,需要在患者皮肤下注射硬化液。
注射硬化液的位置应该在皮下组织中,特别是在脂肪组织中。
注射量根据各个部位需要注射的量大致相同,但应视患者身体情况而定。
通常,注射前需要进行新鲜的准备工作,并在一个有足够光线照射的地方进行操作。
3. 皮下脂肪液化注射硬化液后应等待约30分钟,或者根据注射药物指示等待适当的时间。
皮下脂肪液化的主要思想是将硬化液转化为单细胞脂肪(liquid fat)。
这些细胞随后会被吸出,从而实现减肥和美容效果。
4. 吸出皮下脂肪皮下脂肪液化后,需要立即开始吸出。
使用吸取器或特殊的注射器将皮下脂肪抽吸掉。
此时需要注意的是,抽取的量应在安全范围内,以避免对患者的局部组织产生不良影响。
5. 缝合吸取足够多的皮下脂肪后,需要对切口进行紧密地缝合。
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30例分析
增高 。 方法 : 术后 每 日检查 切 口 , 根 据切 口 渗液 的时间 、 多少及 愈合情况采取不同的
治疗方法 , 术 后 3天 腹 部 切 V l 有淡 黄 色 油
影响切 口愈合 的重要 因素 。④ 高频 电刀
应用不当 , 也可 以使脂肪细胞 因热损伤发 生变性 , 脂肪组织 内的毛细血管 由于热凝 固作用而栓塞 , 使本身血运差 的脂肪组织
1 0. 0 62
明显 , 部分切 口有硬结 , 切 缘两端 皮下 组 织 易于分离 , 有 时仅 有表皮 相连 , 渗 液涂 片镜检见较 多脂 肪滴 , 渗 出物细菌培养 阴 性 。3 0例患者中 l 2例 术后体 温升 高 , 未 超过 3 8 . 5 ℃。1 8例 于术后 3天发现切 口 脂肪 液化 , 8例术后 5天 , 3例术后 7天 , 1 例术后 9天 发现切 口脂 肪液化 。3 0例 均
进行 。 结 果
性坏死 、 液化 。⑥手术 时间过长致切 口暴 露时 间长 , 不注意保 护切 口, 粗暴操作 , 过 度牵拉损伤使 脂肪 组织 发生氧 化分解 反 应, 引起无菌性 炎症 反应 , 导 致 液 化 。 ⑦ 术 中使用酒 精消 毒 , 酒 精进入 切 口内, 导 致脂肪组织变性 , 而后液化 。 脂肪液化 的预 防措施 : ①积极治疗合
夹、 结扎 、 挤 压使脂肪组织受损 , 缺血坏死 而致脂 肪液化 。③患者原有营养不 良、 贫 血、 水肿 、 咳嗽、 妊娠合并症如糖尿病也是
摘
要 目的 : 分 析 妇 产 科 腹 部 手 术切 口
脂肪 液化 的 原 因 , 探 讨 治 疗体会 。方 法:
对妇 产科 腹 部 手 术 后 发 生 切 口 脂 肪 液 化
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及诊治体会
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及诊治体会切口脂肪液化是术后手术创口愈合过程中出现的一种并发症,及早发现及恰当的处理能使患者早日康复。
我院自2001年2月至2010年8月共诊治切口脂肪液化48例,现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共48例,男21例,女27例;年龄27~69岁,所有患者均较肥胖,术中均使用高频电刀,切口皮下脂肪厚3~8 cm,其中腹部手术35例,包括胆囊切除术28例,胃大部切除术5例,直肠癌根治术2例,腹股沟疝修补术6例,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术3例,坐骨结节囊肿切除术4例;本组患者合并糖尿病者12例,高血压者10例。
1.2 临床表现本组患者术后4~8 d见切口出现多少不一的黄色渗液,渗液中可见漂浮的脂肪滴、少许积血及坏死脱落的脂肪,换药时皮下层触压有空虚、分离感,挤压或抽出较多黄色渗液,切口边缘无红肿、无皮温升高、无疼痛等炎症表现;镜检见红细胞及脂肪滴,细菌培养无细菌生长。
1.3 治疗方法①做好患者心理护理、消除思想顾虑、配合治疗。
②对切口内少量渗液、液化范围小、皮下无明现空虚患者,在换药时挤压尽量使渗液排出,后稍加压包扎,多数患者经2~3次换药后按期拆线。
③对切口渗液多、脂肪液化范围大者,于皮下深层、前鞘前面放置12号无菌吸痰管持续性负压吸引,2~3 d 后无分泌物即拔除引流管。
1.4 结果所有脂肪液化切口均于术后9~15 d顺利愈合。
2 讨论2.1 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切口脂肪液化的机制尚未完全清晰,我们的体会是:①患者体形肥胖、皮下脂肪层厚;②术中过多使用高频电刀;③合并高血压、糖尿病、低蛋白血症者;④切口暴露时间长、动作粗暴、反复的切割、钳夹、挤压脂肪组织使其缺血,引起无菌性炎症反应,导致液化;⑤术中止血不彻底、渗血及血肿形成,或大块结扎组织致其坏死[1];⑥过多分离脂肪层与肌鞘层使脂肪的血供减少;⑦缝合切口时留有死腔。
2.2 脂肪液化的诊断目前尚无统一标准,一般认为有以下临床表现者可诊断为脂肪液化。
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63分析
1 并发症 . 2
6 3例 患者中均 有并发症 :合 并肥胖 者 2 6
例 ( MI B 指数均大于 2 ) 5 ,其中妇科 3例 ;合并贫血者 2 0例 , 中妇科 6例;妊娠水肿者 5例f 为中度 以上水 其 均 肿1 ;合 并糖尿 病者 3例均为妇科病例 ;滞产 1 ;合并 例 两项 以上者 8例 , 中妇科 4例 ( 为糖尿 病合并肥胖 ) 其 均 ,
2 例 ;剖妇产术 2 3 7例 ,发生切 口脂 肪液化 4 例 。6 1 93 2 3 例患者 中,妇科手术 2 4例 ,均 使用 高频手术 电刀切开脂 肪层 。并予 电凝止血 ,其 中子宫切除术 1 例 ,附件手术 1 7例,合并肥胖 8例 , 糖尿 病 6例,中度或重度贫 4例术 后咳 3例 。6 3例 患者手术持续 时间 比较 同类手 术延长 2  ̄5mi,术 中出血量均为 ( 6 .±5 .)m 。 0 0 n 12 4 76 l
分病 人体 温不 高 ,一 小部 分病 人 体温 增 高但 亦不 超过 3 .℃。6 8 5 3例血 常规 检查 ,白细胞记数增 高不明显,中
性分类不 高。 术后切 口淡黄色水样渗 出物 时间 3 ld  ̄ O 不 等 ,其 中 2 例术 后 3 6 d出现 ,2 2例拆线时发现 ,1 例病 5 人 出院后才 出现 。 1 处理 . 4 术后第 3 d腹部切 口有少量淡黄色水 样渗出 物 时,及 时清 除分 泌物 ,并给予微波理疗 3 n 0mi,每 日 1次 。若渗 出物较 多,则需拆除该处缝 线 ,在严格 消毒 下先将 空腔 内液体尽量挤 压干净 ,然后用 珠海恒通 生物 工程制 药公司生产的胰 岛素 4 U ( . )加 5 %葡萄糖 0 1 m1 O 0 2 ml 0 ,取 1ml 5 冲洗残腔 ,余 5 ml向切 口皮下组织两侧 浸润 或点注 ,在将冲洗液 挤净 ,以消毒 蝶形胶布尽可 能 拉拢切 口,固定, 以便关 闭死腔【。术后 5 d内发现 J J ~7 切 口有渗 出物者 ,严格 消毒伤 口周 围皮肤 ,清洗液化坏
妇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原因分析及诊治
.
王灿灿 李
陕西
龙
陕西
1 2级研 究生
( 2 . 咸 阳市 中心 医院
【 中圈分类号 】 R 6 1 9 【 文献标 识码】 A
成阳 7 1 2 0 4 6 )
7 1 2 0 0 0 )
下空虚 , 内混有脂 肪滴、 积血 及坏死 组织 , 切 口边 缘及 皮下 无 明显红 、 肿、 热、 痛 化 : ( 1 ) 术前要询问患者病史 , 详细检查 患者 , 评估 患者整 体情况 , 有无 高血 压、
有无切 口脂肪 液化 的可能性 , 糖尿 病患者 血糖 尽量将 至正 常水 等炎症反应 , 渗液涂片镜检见红细胞和较多脂肪滴 , 送标本连续 3次培养无 细菌 高威糖等疾病 , 平, 及 时发现并 纠正低 蛋白血症 、 贫血 等情况 。术 后要采 取抗 感染措 施并保 障 生长 。
响 因素 。结论 : 研 究和分析影响切 口脂肪液化的 高危 因素 , 制定相 应的防治措 施 , 减 少切 口脂肪液化 的发 生, 及早发现及尽早促 进切 口愈合 , 以减 轻患者 的痛苦及 家属经济上 的负担 。
【 关键词 】 腹部手术 ; 脂肪 液化 ; 手术 ; 原因; 诊治
使 得脂肪 内部的毛 细血管 近年来 ,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 肥胖患者不 断增加 , 加之高频 电刀 的广 电刀运行时所产生的高温导致皮下脂肪浅表 性烧伤 , 加重 了脂肪组织 的血液供应 。同时, 由于脂 肪组织 换死 , 细胞 泛应用 , 对肥胖人群进行腹部手术时 , 常因 挤压等因素造成血液循 环不 良, 导致 热凝固形成栓塞 , 脂肪组织无 菌性坏死从 而形成脂 肪液化 , 使 患者伤 口愈合 的时 间延长 , 而且 易 破坏 , 形成 小分子物 质 , 使切 口处于高 渗状态 , 均促使 皮 下积液 形成 , 影像 企鹅 继 发感染 , 给病人增加 了痛苦及经济负担 。针对我科今 年来腹部手 术脂肪 液化 和愈合[ 2 ] 。( 3 ) 手术 过程中的机 械刺激, 止血不彻底 , 形成 血肿或造成死 腔 , 缝 率 高的状 况 , 分析导致 其发生 的原 因 , 采取 了一 系列 防止 措施 , 取 得较 好 的效 合脂肪层时骑跨组织过多等 都会造成 脂肪液 化 , 另外不 注意保 护切 口 , 长时 间 果, 现将体会总结如下 。
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诊治分析及防治办法
口干燥 , 减少渗液形成 , 促进渗液 的吸收。
( 2 ) 根据 腹部 切 口渗液 情况 区别 采用 不 同 的治疗 方法。① 切 口渗液量较少 , 液化范 围小 、 浅者 , 一般不拆除缝线 , 每天挤压切
口l ~ 2次 , 每次尽量将液 化的液体挤净 ,
化诊 断、 治 疗 方 法 及 预 防措 施 。 方 法 : 近 5年 来 收 治 腹 部 手 术 术 后 切 口 脂 肪 液 化 患者 5 0例 , 对 诊 治 资料 进 行 回顾 性 分 析 。
觉症状 , 切 口出现 黄色渗 液 , 并可见 漂 浮 的脂 肪滴 ; ② 切 口无 红肿 、 硬结 , 无压 痛 , 切 口边缘及 皮下组织无坏死 现象 ; ③渗 出 液镜检可见 大量脂肪滴 , 连续 3次培养无
致 病 菌生 长 。 脂 肪 液 化 的处 理 方 法 : 应 根 据 切 口愈
并发 症 , 延 长 了愈合 时间 , 给 患 者 及 家 属
切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肉芽组织 、 新鲜 后 , 再进 行 Ⅱ期缝 合 或用蝶 形 胶 布对 合 创 口, 用 腹带 加 压 包
扎。
切 口脂 肪 液化 的 预 防措 施 : ①合理应
增加 了精 神 I 的 痛苦 和 经 济上 的负 担 。
GHt NEs E c0M M UN{ TY D0 c T0 Rs
沦著 ・ 临床论坛
腹部 手术切 口脂肪液 化的诊治分析及 防治办法
吕雪 松
褐色渗液 , 内混有 脂肪 滴 、 积 血 和 坏 死 组
切 口脂 肪 液 化 的 诊 断 : 一 般 认 为具 有
1 2 1 0 0 0辽 宁 锦 州 市 太 和 区 医院 普 外 科
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临床分析与护理
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临床分析与护理目的:研究分析妇产科腹部手术后出现切口脂肪液化并发症的原因,并针对发病原因提出相应的护理策略和方法。
方法:对我院2009年1月-2011年1月收治的妇产科腹部手术术后并发切口脂肪液化患者32例,对其发病原因及护理方法等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患者的发病原因主要有:肥胖、妊娠期水肿、糖尿病、手术使用高频电刀等,这些因素提升了患者腹部手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病率;经我院进行相关治疗后全部痊愈出院,无感染病例;结论:对于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病例处理时应遵循早发现,早处理的原则。
通过对高危因素进行合理的预防及发病后及时有效地处理,可以明显降低疾病发生率,促进切口愈合。
标签:妇产科手术;腹部切口;脂肪;液化The analysis and attendance of abdominal incision fat liquefactionin department of gynecology and obstetrics【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abdominal operation incision fat liquefaction after the causes of complications, and to cause to put forward corresponding nursing strategies and methods. Methods: in our hospital from 2009 January to 2011 January were obstetrics abdominal operation complicated with postoperative incision fat liquefaction in 32 cases, the causes and nursing 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Results: patients were the main reasons are: obesity, diabetes, gestational edema, operation using high frequency electricity knife, these factors promote the patients after abdominal operation incision fat liquefaction of incidence; the related treated and cured, no case of infection; Conclusion: for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abdominal operation incision fat liquefaction cases treatment should follow the early discovery, early treatment principle. The high risk factors of reasonable prevention and morbidity after timely and effective treatment, can significantly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disease, and promote wound healing.【Keywords】gynecologic surgery ,Abdominal incision, adipose, liquefaction 【中圖分类号】R45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5511(2012)06-0341-01切口脂肪液化是妇产科腹部手术常见的并发症,如不及时治疗将引发感染,甚至可以危及患者生命。
妇产科手术切口脂肪液化治疗体会
关键词: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随着广大国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女性在孕育新生儿时,选择剖宫手术的女性不断增加,同时也导致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率不断增高[1]。
这种情况会对患者的身体造成较大的二次伤害,导致患者出现行动不便的状况,同时还会影响到切口的恢复情况,给患者的身心健康带来了严重的影响[2]。
且大部分患者都对妇产科腹部手术缺乏认知,极易导致患者在此过程中产生焦虑、不安以及抑郁等不良情绪,从而引发糖尿病、贫血等并发症。
本文主要对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治疗体会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我院收治的50例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患者作为主要研究对象,本次研究对象均为女性,按照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方式,患者25例,年龄17~39岁,平均年龄(26.51±1.56)岁,体重52~76kg,平均体重(64.41±1.63)kg;已婚19例、未婚6例。
观察组施予微波疗法,患者25例,年龄19~41岁,平均年龄(27.14±1.14)岁,体重51~77kg,平均体重(65.14±1.23)kg;已婚20例、未婚5例;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无明显差距(P>0.05),具有可比性。
入选标准:①行妇产科腹部手术治疗者;②意识清晰、无精神障碍者;③熟知本研究,并签订知情书者。
排除标准:①不愿意配合本次试验者;②凝血功能、肝肾功能、心电图存在明显异常者;③术后切口严重感染者。
1.2发病原因①患者自身过度肥胖,切口处的脂肪组织较厚,在手术受损后提高了脂肪液化的发生情况。
②由于患者的伤口恢复能力以及代谢水平较低,增加了切口愈合的时间,导致脂肪液化的增加。
③我国的医学水平在提高的过程中还存在这一定的弊端,尤其是在对患者进行电动手术时,极易导致切口处出现机械化损伤的情况,增加了切口处组织的坏死情况,从而增加了切口的愈合时间。
32例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分析
32例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分析目的探讨妇产科腹间手术切口脂肪液化因素,及时干预。
方法选取45d 内发生的32例妇产科腹间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病例进行分析,采取间断拆线挤出液体和敞开切口引流,微波治疗。
结果32例腹部手术患者脂肪液化得到了很好的愈合,后期再无大面积脂肪液化病例发生。
结论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不可避免,如果及时发现,处置得当,可早期愈合。
标签:妇产科;脂肪液化;临床分析脂肪液化是患者手术后切口或者切口皮下有较多渗液或敷料上有黄色渗液,渗液中可见漂浮的脂肪滴的现象,这是影响术后切口愈合的主要危险因素[1]。
它不仅增加切口感染的机会,延长切口愈合时间,同时也会加重患者的精神和经济负担。
我院2013年4月~5月共开展妇产科腹部手术127例,其中45d内发生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32例,通过回顾性分析现将其产生的原因、诊治方法以及临床经验教训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32例,均为2013年4月5日~5月20日在我院手术室实施手术,年龄19~63岁,平均41岁,妇科手术69例,其中子宫切除类42例,附件手术27例,全部为纵切口,发生脂肪液化21例。
剖宫产手术58例(剖宫产手术横切口35例,纵切口23例),发生脂肪液化11例,其中纵切口6例,横切口5例。
患者合并肥胖15例,贫血12例,糖尿病5例,皮肤炎症2例,妊娠水肿5例,滞产3例,术后咳嗽4例,其余术前体格检查正常。
手术时间均在3h以内,NNIS评分1分的有10例,其余评分为0分。
发生脂肪液化时间在术后3~8d,术中使用器械均为消毒供应中心提供,127例手术均使用过电刀,术中出血量均小于300ml,使用的缝线为新进启用的同一品牌缝线。
1.2临床表现术后第2~3d经管医生换药时发现切口有淡黄色油状渗出物及血性渗出液,切口外观无明显红肿,部分切口有硬结,血常规检查白细胞计数增高不明显,中性分类不高,渗出液涂片镜检见较多脂肪滴,连续2次分泌物培养无细菌生长。
手术切口脂肪液化诊治分析
手术切口脂肪液化诊治分析摘要】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病因、预防措施及治疗方法。
方法对2005年3月至2011年2月外科发生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51例患者诊治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经基础治疗和针对性处置后51例患者均顺利愈合,其中47例一期愈合,4例二期愈合,愈合时间为8~18天,随访3~6个月无切口裂开或感染发生。
结论肥胖、营养不良、使用电刀、暴露时间、缝合技巧等是影响切口脂肪液化发生率的主要因素。
术前预防、早期诊断、适时对症处理可减少术后脂肪液化的发生,缩短脂肪液化切口的愈合时间。
【关键词】手术切口脂肪液化随着医疗技术的提高、抗生素的普遍应用,临床外科切口感染的发生率得到明显控制和下降。
但随着肥胖人群的增加、电刀的不恰当使用等,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日益增多。
本文回顾和总结了我院外科2005年3月至2011年2月发生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51例患者的诊治体会,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51例患者中,男21例,女30例,年龄23~65岁,平均47岁。
所有患者均为肥胖患者,皮下脂肪厚度3~11 cm,平均6.5cm。
术中使用高频电刀者38例,未使用者13例。
糖尿病12例,低蛋白血症6例,贫血4例。
乳腺手术13例,腰腹部输尿管切开取石2例,行上腹部手术19例:其中胆囊切除术11例、胃大部切除术1例、肠梗阻手术5例、脾切除术2例,下腹部手术17例:其中直肠癌根治术3例,腹股沟疝手术8例,阑尾切除术6例。
1.2方法。
1.2.1观察方法。
本组患者于手术后3~8天切口出现较多黄色渗出液,局部皮下空虚,内混有脂肪滴、积血及坏死组织,切口边缘及皮下无红、肿、热、痛等炎症反应,渗液涂片镜检见红细胞和较多脂肪滴,标本连续3次培养无细菌生长。
1.2.2治疗方法。
(1)基础治疗:积极控制血糖,纠正低蛋白血症,纠正贫血,局部应用电磁热疗,促进局部血液循环。
保持切口干燥,减少渗液形成,促进渗液的吸收。
(2)根据切口及渗液的情况:①对切口渗液较少,表皮未裂开,液化范围小、浅者,一般不拆除缝线,由两边向中央挤压切口,将渗液尽可能排出后外敷碘伏纱条。
剖宫产术后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处理25例分析
剖宫产术后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处理25例分析摘要】目的探讨促进腹部手术切口液化愈合不良快速愈合方法,缩短住院时间。
方法对我院自2000年6月至2008年6月剖宫产手术后发生切口脂肪液化25例所进行的治疗方法进行分析。
结论皮肤可吸收线皮内缝合者脂肪液化不拆线,换药方法简单易行,能缩短治疗时间。
在妇产科领域,由于肥胖人群的增加和剖宫产率的提高,切口液化有增多趋势。
我院自2000年6月至2008年6月剖宫产术后切口液化25例,采用挤压换药方法,能缩短治疗时间,起到良好疗效。
现报告如下:1 资料方法1.1 一般资料:自2000年6月至2008年6月,我院剖宫产皮肤切口采用0/4可吸收线皮内缝合,均未使用电刀。
选择剖宫产腹部手术切口液化不良者25例,切口于手术后3-8天,出现愈合不良,表现为有淡黄色油状渗出液或有血性液体。
25例患者体温均未超过37.5度,切口无肿痛。
1.2 治疗方法:对于切口液化者不拆线,用1%聚维酮碘消毒切口,挤压切口周边,以利于积液排出。
每天换药一次,如渗液多则每天换药两次,加盖无菌纱布。
如体温正常,积液很少,非脓性,切口周边无红、肿,无压痛,观察一天后仍无红、肿、压痛及积液者即可出院。
如患者离医院较近者,可于门诊换药观察。
25例患者切口液化出现时间最短术后三天,最长者术后八天,愈合时间,最短三天,最长者十五天。
20例换药时间3—7天,5例8—15天。
2 讨论2.1 脂肪液化是腹部手术常见并发症之一。
目前尚无统一标准,一般认为有以下临床表现者诊断为脂肪液化[1]。
2.1.1 多发生在术后5-7天。
大部分患者除诉切口较多渗液外,无其它自觉症状。
部分患者常规检查切口时发现敷料上有黄色液体按压切口皮下有较多渗液。
2.1.2 切口愈合不良。
皮下组织游离,渗液中可见漂浮的脂肪滴。
2.1.3 切口无红肿及压痛。
切口边缘及皮下组织无坏死现象。
2.1.4 渗出液涂片镜检可见大量脂肪滴,连续三次培养无细菌生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药卫生临床经验
179
手术切口脂肪液化诊治分析
佟华铭
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广东广州510120
摘要: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病因、预防措施及治疗方法。
方法:对2005年3月至2011年2月外科发生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51例患者诊治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经基础治疗和针对性处置后51例患者均顺利愈合,其中47例一期愈合,4例二期愈合,愈合时间为8~18天,随访3~6个月无切口裂开或感染发生。
结论:肥胖、营养不良、使用电刀、暴露时间、缝合技巧等是影响切口脂肪液化发生率的主要因素。
术前预防、早期诊断、适时对症处理可减少术后脂肪液化的发生,缩短脂肪液化切口的愈合时间。
关键词:手术切口:脂肪液化随着医疗技术的提高、抗生素的普遍应用,临床外科切口感染的发生率得到明显控制和下降。
但随着肥胖人群的增加、电刀的不恰当使用等,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日益增多。
本文回顾和总结了我院外科2005年3月至2011年2月发生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51例患者的诊治体会,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51例患者中,男21例,女30例,年龄23~65岁,平均47岁。
所有患者均为肥胖患者,皮下脂肪厚度3~11cm ,平均6.5cm 。
术中使用高频电刀者38例,未使用者13例。
糖尿病12例,低蛋白血症6例,贫血4例。
乳腺手术13例,腰腹部输尿管切开取石2例,行上腹部手术19例:其中胆囊切除术11例、胃大部切除术1例、肠梗阻手术5例、脾切除术2例,下腹部手术17例:其中直肠癌根治术3例,腹股沟疝手术8例,阑尾切除术6例。
1.2方法
观察方法。
本组患者于手术后3~8天切口出现较多黄色渗出液,局部皮下空虚,内混有脂肪滴、积血及坏死组织,切口边缘及皮下无红、肿、热、痛等炎症反应,渗液涂片镜检见红细胞和较多脂肪滴,标本连续3次培养无细菌生长。
治疗方法。
(1)基础治疗:积极控制血糖,纠正低蛋白血症,纠正贫血,局部应用电磁热疗,促进局部血液循环。
保持切口干燥,减少渗液形成,促进渗液的吸收。
(2)根据切口及渗液的情况:①对切口渗液较少,表皮未裂开,液化范围小、浅者,一般不拆除缝线,由两边向中央挤压切口,将渗液尽可能排出后外敷碘伏纱条。
有15例患者采取该法,经2~3次换药后按期拆线。
②对切口渗液较多,愈合不良者,根据情况拆除1~2针缝线,高渗盐水冲洗创面,内置引流,红外线照射切口,肉芽组织新鲜后行二期缝合或用蝶形胶布对合创口。
有23例经3~5天换药后愈合。
③切口全部发生脂肪液化不愈合,予以拆除全部缝线,反复冲洗切口。
切口旁放置一次性硅胶引流管,全层缝合切口,固定引流管,接负压引流。
引流液减少后拔除引流管拆线。
13例行切口内置负压引流治疗7~16天切口愈合。
所有患者酌情口服或静脉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2结果
本组51例患者中,47例一期愈合,4例二期愈合,愈合时间为8~18天,随访3~6个月无切口裂开或感染发生。
3讨论
早期诊断对于术后患者,特别是肥胖和使用高频电刀的,术后第3天应注意观察切口变化。
一旦发现有黄色渗出液后应及时处理。
一
般具有以下表现者可诊断为切口脂肪液化[1‐2]:
(1)多发生于术后3~7天,多数诉切口有较多渗液外,而无其他自觉症状。
(2)切口愈合不良,皮下组织游离,渗液见漂浮的脂肪滴。
(3)切口无红肿及压痛,边缘及皮下组织无坏死征象。
(4)渗液镜检可见大量脂肪滴,连续3次培养无细菌生长。
依据上述临床表现,结合患者的基本情况,不难做出切口脂肪液化的诊断。
局部处理应根据切口愈合情况及渗液的多少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
若渗液较少,切口仅部分愈合不良,或挤压排液,或纱条引流,间断低位拆线1~2根,局部小切口敞开引流及加压包扎的方法。
使
用高渗盐水纱条湿敷和红外线理疗可促进创面干燥,刺激肉芽生长。
待肉芽组织新鲜后用蝶形胶布拉拢伤口或二期缝合使切口顺利愈合。
若渗液较多,切口不愈合,应及时敞开切口,于皮下深层、前鞘前面放置硅胶引流管,剪多个侧孔,全层缝合切口,固定引流管,使用持续负压吸引,定期每日使用生理盐水冲洗引流管1~2次,保持引流管通畅,2~5天后无分泌物时即可拔除引流管[2]。
虽然脂肪液化非细菌感染所致,但极易继发细菌感染,所以在充分引流的基础上,可以适当应用抗菌药物。
对于营养不良应支持治疗,改善营养状况和和免疫功能。
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与预防。
(1)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
我们认为主要与体型肥胖、切口缝合、术中是否使用高频电刀等多种因素有关。
1)脂肪组织本身血运较差,手术时切断与切口交叉的血管,使血运更加减少,脂肪细胞因缺乏营养坏死液化。
2)高频电刀止血、拉钩压榨等机械性刺激,使本身血运较差的脂肪组织血液供应进一步发生障碍。
3)脂肪组织导电不良,组织内毛细血管由于热凝固作用发生栓塞。
4)体型肥胖患者切口液化发生率较高,与腹壁脂肪层过厚,受损后营养缺乏,且脂肪过厚难以避免缝合缺陷等有关。
5)手术中缝合切口缝线不易吸收或缝合过紧影响血运,缝合过松使切口没有完全闭合容易留下死腔、形成血肿等都可以导致切口脂肪液化。
6)此外伴发糖尿病、高血压、动脉硬化及低蛋白血症等,均延长切口愈合时间,增加脂肪液化的危险性。
术中应用化疗物沾染伤口、缝线、线结异物排斥也可能导致脂肪液化。
发生脂肪液化时,脂肪组织发生氧化分解形成无菌性炎性坏死和炎症,形成较多渗液,影响切口愈合。
(2)切口脂肪液化的预防。
1)术前积极控制感染、高血糖和高血压,纠正贫血和低蛋白血症,术后行必要的抗感染治疗及营养支持。
2)合理使用高频电刀,避免损伤真皮层。
对肥胖患者应慎用电刀,必须使用时应将电刀的强度调到以恰好能切割组织为佳,精细操作,尽量缩短电刀与脂肪组织接触的时间并避免反复切割组织,以免造成大量脂肪细胞变性坏死。
3)注意保护手术切口。
使用切口保护膜或干纱布条保护切口,避免长时间暴露。
4)缝合腹膜后应以大量生理盐水冲洗切口,减少术后坏死组织的残余量。
缝合时应将皮下组织全层缝合,不留死腔。
5)对肥胖者的腹部手术特别是上腹部手术,应采用减张并仔细分层缝合。
同时避免大块缝合,打结时动作应轻柔。
6)对考虑有脂肪液化可能的患者,应置橡皮片皮下引流坏死物和渗液。
7)切口术后沙袋加压,减少死腔,促进愈合。
8)术后红外线照射切口,保持切口干燥有利于预防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4]。
参考文献
[1]张义才.切口裂开的防治分析[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0,12(3):163-164.[2]张晓辉,丁志芳.外科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诊疗体会[J].临床和试验医学杂志,2006(5):1763.
[3]陈龙,秦明.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治疗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1,9(11):94.
[4]王艳,双峰,唐家广等.红外线治疗颈腰椎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疗效观察[J].中国骨肿瘤骨病,2011,10(3):263-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