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背综合征的临床X线特点 (27)
2024硕士研究生考试《西医综合》模拟试题(含答案)
2024硕士研究生考试《西医综合》模拟试题(含答案)学校:________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考号:________一、单选题(45题)1.苯酮酸尿症是由于先天性缺乏A.苯丙氨酸羟化酶B.酪氨酸羟化酶C.苯丙氨酸转氨酶D.酪氨酸酶2.胆石症患者切除胆囊后,最可能出现的情况是()。
A.不再发生胆管结石B.胆汁排出量显著减少C.增加消化性溃疡的风险D.影响脂肪性食物的消化和吸收3.以磷酸吡哆醛作为辅酶参与血红素合成的酶是()。
A.ALA脱水酶B.ALA合酶C.亚铁鳌合酶D.胆色素原脱氨酶4.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分泌过多可引起的效应是()。
A.肝外组织蛋白质合成增加B.骨质疏松C.血管舒张D.血糖降低5.反馈信息是指A.控制部分发出的信息B.受控变量的改变情况C.外界干扰的强度D.调定点的改变6.关于支气管舒张试验,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试验前无需停用支气管扩张药B.一般采用糖皮质激素作为支气管舒张剂C.不能用来鉴别支气管哮喘和慢性支气管炎D.支气管哮喘患者改善率至少应达15%以上7.临床上使用呋塞米造成感音性耳聋的机制是()。
A.损伤外毛细胞B.损伤内毛细胞C.阻碍内淋巴高钾形成D.阻碍神经冲动传导8.男性,50岁,行甲状腺癌切除术,术后10小时开始感呼吸困难,心悸。
查体:R32次/分,BP 140/92mmHg,心率124次/分,切口处饱满。
应立即采取的措施是()。
A.立即B超B.立即拆线C.立即查血钙D.立即做喉镜9.下列关于心衰细胞的描述,正确的是()。
A.心力衰竭时形成的某些形态特殊的心肌细胞B.肺内巨噬细胞吞噬炭沫形成的细胞C.肺内巨噬细胞吞噬含铁血黄素形成的细胞D.肺内巨噬细胞吞噬脂质形成的细胞10.冠心病患者合并左心衰竭,血压正常,可选用()。
A.替格瑞洛B.伊伐布雷定C.左西孟旦D.比伐卢定11.男,55岁,急性胰腺炎3天后出现进行性加重的呼吸困难。
既往体健,吸烟史30年。
浅谈锁骨正位立位摄影方法
浅谈锁骨正位立位摄影方法封四?诊断治疗医用放射技术杂志2005年第2期总234期直背综合征济南市第三人民医院(250101)王银昌王传荣刘卫例患者女31岁.因心悸,胸部不适3天就诊.体检:体径变小,使心脏紧贴胸骨,于是胸骨起到一个质较瘦,胸廓扁平,胸背部凹陷.心率85次/分,律齐,胸骨左缘第三肋间闻及Ⅲ级收缩期吹风样杂音,心尖区闻及收缩期杂音.患者活动后出现心悸,气促.乏力,休息后缓解.心电图检查正常.x线检查:正位片示心脏略左移位,心右缘位手胸椎右缘线,心尖位于左锁中线外3cm,心脏轻度左旋心腰段平直,心胸比率0.48,侧位片示胸椎上段正常后凸曲度消失,呈轻度前凸,胸骨形态正常,心脏紧贴胸骨后缘,胸骨后间隙及心后间隙消失,心影左室段向后突出,与胸椎椎体重叠2cm,胸廓横径21.5cm,前后径4.5dn,(第8胸椎椎体前缘至胸骨后缘的水平距离减去2mm)胸廓前后径与横径比值为0.21.x线诊断:.直背综合征.心脏超声心动图正常.讨论直背综合征又称扁胸综合征,由Ralwing首先提出并命名,病因不明,Ralwing提出,由于胸段脊椎先天性变直失去正常的轻度后凸曲度进而导致胸腔前后径缩小,使心脏压缩于该狭小的间隙间而产生一系列症状.由于心脏本身并无异常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只是解剖位置发生了变化,便会产生许多异常韵心脏杂音,如主动脉和肺动脉受挤压以及右心室流出道受压均能产生明显的收缩期杂音;此外,因胸廓前后板的作用,这样,使杂音更加响亮,故本病又称假性心脏病.本综合征除某些人有心悸,呼吸困难和胸痛外,体检时心脏杂音是恒定的临床表现,并往往是唯一的发现.杂音多在胸骨左缘2—3肋间,呈收缩期喷射性,1—4级.x线检查是确诊本病的重要方法,后前位胸片显示心脏横径增宽,向两侧轻度增大,心脏向左移位,心影近似二尖瓣型,降主动脉沿椎体前缘下降,比正常更靠近中线.侧位片见胸椎上段正常后凸曲度消失,变直,甚至轻度前凸,胸骨形态正常或后凸,心脏紧贴胸骨后缘,胸骨后间隙及心后间隙消失.胸廓前后径与横径比值正常为:男(0.466±0.0598)女(0.447±0.0383)L¨.一般认为比值在0.27_-0.37之间有诊断价值L引.本综合征x线检查就可作出准确诊断,超声心动图检查也不可缺少,其价值在于排除有无异常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参考文献][1]廖志学.直背综合征的临床X线表现.中华放射学杂志,1983,17):12o_-122.[2]周燕发.实用胸部X线诊断学.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289--290.(收稿:2004—11—11)摄影技术浅谈锁骨正位立位.摄影'方法临沂市沂水中心医院放射科(276400)郭淑宁于永涛锁骨正位摄影常规一般采用俯卧位,但由于新外伤病人架站立,双脚略分开,双上肢自然下垂,手心向前,呈解剖非常疼痛,肩关节内收上翘,某些前后错位的横断骨折很容姿势,患侧锁骨中点对准胶片中心.中心线:对准胶片中心易因显示不清而漏诊,总结多次教训,摸索出立位拍摄锁骨垂直入射.优点:病人上肢自然下垂,由于重力作用,锁骨正位的一种方法,总结如下供同行们参考:胶片尺寸:10×断端呈不同程度的上下错位,避免了因投照体位而造成的漏l2;横放;采用立位胸片架.摄影体位:病人面朝立位胸片诊,同时减轻了病人的痛苦.(收福:2004—12—06)..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瞽苷书_÷1.欢迎来稿:内容不限,字数不限.本刊属全国性期刊,国内外公开出版发行.国际标准刊号:半茹宰ISSN1671--2048国内统一刊号:CN211456/R.稿件要求如下:牟生im,,-,I串2.投稿曲式:来稿需寄文字打印稿一份,不要软盘及图片,字数不限. 苹,:3.稿件处理:本刊编辑部自收到来稿之日起,一周内就会通知作者来稿是否采用.本刊不退稿,请_0T自留底稿,文责自负..『T4.来稿寄至:沈阳市铁西区重工北街22号;邮编:11O026;医用放射技术杂志编辑部收.联系人:读士钟毅...者牟5.欢迎订阅:邮发代号:8—26.每期10元,月刊,全年120元.凡错过在邮局征订时间者,可随_÷H}书**时与本编辑部联系征订.《医用放射技术杂志>编辑部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1—2048国内统一刊号CN21~1456/R,邮发代号:。
直背综合征6例误诊分析
成病人长期心理负担 , 甚至影 响病人 的升学及就业 。
1 资料 与方 法 1 1 一般 资料 : . 本文6例直背综合征患者, 是我院20 — 01
2 o 收集 的临 床上 均 有过误 诊 为 “ 0 5年 先天 性心 脏病 ” 病例 ,
男性 4例 , 女性 2例 , 年龄 1 3 4— 5岁( 平均 2 . 45岁 ) 。其 中 4
1 例, 7 0 6 占6%。
[ 参考文献 ]
[ ] 吴介平 , 1 裘法祖 , 黄家驷 . 外科 学[ . M] 北京 : 民卫生 出版社 , 人
2 0 .1 3 0 0 2 7—1 4 2 0.
[ ] 潭家 中 . 2 肝包虫囊 肿手术 方法的分析改进 [ ] J .中国实用外科
[ ] 彭心宇 , 3 张示杰 , 牛建华 , . 等 肝包虫病外科 治疗术式 选择的新 观点 ( 64 附 8 例报 道) J . [ ] 腹部外科 , 0 , ( ) 1 2 . 2 31 1 : 0 6 9— 1 [ ] 严律南 . 4 肝脏外科 [ . M] 北京 : 民卫生出版社 , 0 . 7 . 人 2 267 0 [ ] 彭心宇 . 5 肝包虫病外科手术 并发症 [ . 京 : 民卫生 出版 M] 北 人
本 组 发 生 并 发 症 者 l 例 , 生 率 6 发
1. % 。较文献 报道低 , 02 分析 原 因, 与放宽 了囊 腔闭 式外 引 ’
文章编号: 0 — 99 20 )7 03 — 2 1 1 54 (080 — 61 0 0
・ 验 交流 ・ 经
直背综合征 6例误诊分析
徐 天鹏 , 正堂 张
常 。4例男性 胸 廓前 后径/ 横径 比值在 0 25—0 37间, .9 .4 均 小于 03 ; . 5 2例女 性胸 廓 前后 径/ 径 比值 在 0 3 8—0 35 横 .1 . 6 间, 均小 于 0 3 。6例 心胸 比率 在 04 .7 . 2—0 4 .7间 , 正 常 属
5例直背综合征
5例直背综合征[摘要] 本文报告5例直背综合征,均以心脏杂音考虑“先心”或“凤心”。
直背综合征为引起假性心脏病的一方原因,有些对此病认识不足,常误诊,因此,有必要对本病引起重视。
[关键词] 直背综合征;心脏病;误诊直背综合征是一种脊椎,特别是胸椎生长上发生缺陷,常在第2胸椎以下变直,缩小了胸廓前后径,使循环系统受压的综合病征。
直背综合征为引起假性心脏病的一方原因。
以往对此病认识不足,常误诊为“先天性心脏病”。
从而使患者蒙受不必要的心导管检查。
甚至直接影响到病人的升学及就业。
因此有必要对本病引起重视,现报导如下:例1:男性,26岁,以劳累后气急,来院就诊:以往有类似发作史,自诉某医院曾疑诊:先心,房缺?。
体检:一般可,唇无绀,心左缘2、3肋间闻及sm三级,p2>a2,伴p2分裂,心电图示i°房室传导阻滞,x线表现:正位:心影不大,肺动脉段不突出,心胸比率0.42。
侧位:脊柱生理后突消失,变直。
胸骨下端稍凹陷,心影紧贴前胸壁,测量胸前后径7cm,测胸横径28cm。
胸前后径比胸横径0.25或胸横径比前后径4。
x线诊断:直背综合征(见图1、2)。
后作心动超声图正常。
例2:女性,17岁,因升学体检:发现心脏杂音,来院进一步检查,以往无明显“先心史”和“风湿史”。
体检:一般可,唇无绀,脉博80/min,律齐,胸骨左缘3、4肋间可闻及smⅳ级以上杂音,并向两侧胸前传导。
临床诊断:先心,待查?x线检查:正位:胸脊柱向右侧突畸形,心脏左移,似向左增大,肺动脉段膨隆,心胸比率为0.48,肺:(一)。
侧位:胸脊柱平直,中下段胸椎并有前移。
心影紧贴前胸壁,测胸前后径7cm,胸横径22cm,胸前后径与横径之比为0.32,或胸横径比前后径3.1。
x线诊断:直背综合征(见图3、4)。
后扇超各瓣膜无病变。
例3:女性,63岁,以咳嗽,咳痰二周,气急5天来院就诊:患者有慢性咳嗽,咳痰史十余年,每年冬季好发。
本次发病前一周出现鼻塞,流涕,继之咳嗽、咳痰,无发热。
直背综合征的临床与X线表现
2 4 胸部透视 l . 可见 呼气末肺 动脉 圆锥 明显突 出 , 动明显 , 波
两肺 门影偏浓 。
3 讨论
12 . x线投照条件: ①x线正侧位片: 正位片以后前位片为
好, x线管距离胸前 x线 片为 2 因此 时心脏 投影与 心脏 实 m,
际的大小接近 J侧位片投 照右 侧位 片为好 , 脏贴 近胶 片。 , 肝 使 肝脏失真率小 ; x线 片上 的测量方法 : ② 正位 片上经右侧 膈 面画达两侧胸壁 的距 离 称为 胸廓 的左右 径 , 位片 上经 第 8 侧
维普资讯
吉 林 医学 2 o 0 8年 5月 第 2 第 9期 9卷
・
7 l・ 8
・
临床 经验 ・
上颌 尖 牙埋 伏 阻生移 植 术 的临床 观 察
刘立亚 ( 辽宁省锦 州市石 化医院 口腔科 , 辽宁 锦州 110 ) 20 1
[ 关键词 】 上颌 尖牙 ; 阻生 ; 埋伏 移植术
① 由于有直 背综合 征 的患儿 胸椎 正 常 生理 曲度 消失 变
直。 压迫心脏 , 以 , 所 正位片见心 脏轻度左移 ; 因胸廓前 后径 ②
变小 。 使肺 动脉干接 近于胸 壁 , 由于肺 动脉及 右心室 受压 , 右 室流 出道压力 阶差达 5~1mm g 所 以肺动 脉瓣 区及心 底部 5 H,
能, 临床检查无 松 动, x线片未 见牙 根 吸收 , 但有 不 同程 度 的 变色, 未做进一步处理。
3 讨 论
膜瓣 , , 去骨 拔除埋伏牙 。将埋伏牙 用盐水纱 布包 裹待用 。测 量第一前磨 牙与侧切牙的距离 , 如距离较 窄 , 少许移植牙 片切
的近远 中面。制备 牙槽 窝 : 如有乳尖 牙存 在 , 除后 用 圆凿 , 拔 扩 大牙 槽 窝并 向上 加深 ; 如无 乳尖 牙 , 可用 消毒 过的 电钻钻 孔, 再用 圆凿扩大修整牙槽 窝。然后将埋伏牙植入 , 弓夹板 牙
常见心电图的分析与鉴别题库3-0-8
常见心电图的分析与鉴别题库3-0-8问题:[单选]SⅠSⅡSⅢ综合征见于()。
A.正常变异B.直背综合征C.右心室肥厚D.心尖部心肌梗死E.以上都是SⅠSⅡSⅢ综合征主要表现为电轴极度右偏,通常指向-90°~-150°,Ⅰ、Ⅱ、Ⅲ导联终末均为S波。
可见于:①右心室肥厚;②前壁(心尖部)心肌梗死;③直背综合征(胸廓畸形);④正常变异等。
问题:[单选,A型题]QRS波群低电压见于下列情况,但应除外()。
A.黏液性水肿B.限制型或浸润型心肌病C.慢性肺部疾病D.无力型的正常人E.胸腔积液无力型(瘦长型)的正常人可见QRS波群电压增高,而不是QRS波群低电压。
问题:[单选,A型题]关于两点半综合征的论述,不正确的是()。
A.是指QRS波群电轴指向+90°,而T波电轴指向-30°B.在瘦长体型者易见C.心电图表现为Ⅱ、Ⅲ、aVF导联QRS波群主波向上,T波倒置D.运动试验不能使T波恢复E.口服钾盐可使T波恢复两点半综合征是指在正常人中,特别是瘦长体型者偶见额面QRS-T夹角增大,QRS波群电轴指向+90°,而T波电轴指向-30°,似时钟两点半。
心电图表现为Ⅱ、Ⅲ、aVF导联QRS波群主波向上,T波倒置。
运动试验或口服钾盐可使T波倒置恢复为直立,属功能性T波改变。
(辽宁11选5 )问题:[单选,A型题]关于心尖现象(孤立性T波倒置)的论述,不正确的是()。
4(或TV5)倒置B.在肥胖型青年人中多见C.右侧卧位可使T波转为直立D.其产生机制可能和心尖与胸壁接触干扰了心肌复极有关E.属正常变异心尖现象(孤立性T波倒置)多见于瘦长型青年人,该现象属于正常变异。
问题:[单选,A型题]关于过度换气性T波改变的论述,错误的是()。
A.过度呼吸(数十秒)后胸导联出现一过性T波低平或倒置B.约11%的健康人在过度呼吸时可引起T波改变C.其机制可能与交感神经兴奋早期引起心室肌的不协调复极有关D.服用阿托品可防止这种T波改变E.属功能性T波改变服用普萘洛尔可防止过度换气引起的这种T波改变。
直背综合征的临床X线特点
宽 1 ( . % ) 左 心缘 圆 隆 8例 ( 6 7 ) 胸 廓 扁 窄 1 例 84 , 6 .% , 2例 (0 %) 其 中前 凸 3例 ( 5 , 10 , 2 %) 胸椎 曲度变 直 l 2例 (0 % ) 10 ,
( 取小数点后 2位数 ) 。
2 结 果
“ 煎饼样 ” 改变。胸前后径/ 径( / 值本文 0 2 0 3 , 横 B A) .8~ . 6 平 均 0 3 。国内文献报 道 B A值 <0 3 .3 / . 7是诊 断本 病 的主 要依
据, 本文测量 方法与结 果与国 内文献相 同 。 3 4 鉴别诊断 . 本病 因与房间膈缺损 , 的室 缺 , 发肺动脉 小 原 扩张 , 型肺 动脉瓣 或主动脉瓣狭窄等相鉴别 , 轻 根据 x线 , 电 心 图及心脏彩色超声等检查不难 鉴别。 本病临床症状轻 微 , 心脏 杂音 不能用 器质 性心脏 病解 释 ,
1 1 一般资料 .
本组病例共 1 , 中男 7例 , 5例 ; 龄 2例 其 女 年
1 3 7— 5岁 , 平均年龄 2 . 。1 患者 中因偶然 发现心脏 杂 4 5岁 2例
音而就诊 1 0例 , 因剧 烈运动后 自感气短 , 闷或心悸 而就诊 2 胸
例。拟诊 为先 天性 心脏 病 3例 , 因伴有 发热而拟 诊为心肌 炎而
而 x线特点显著 , 特别是心脏左侧位像检查 是诊 断本病 的重要
手段 。 参 考 文 献
1 朴 今淑, 志梅 , 赵 李京 子. 直背综 合征 的解剖 学研究. 中国临 床解剖
学 杂志 ,95,3:42 . 19 1 2 - 6
直背综合症
身姿挺拔防胸窄——直背综合征 2007-11-8 39健康网社区直背综合征发生心律失常的几率较高,机制尚不清楚,可能与胸廓和胸椎畸形后,纵膈前后径变小,心脏长期受压,心肌轻度增厚或转位,在某些诱因作用下心肌细胞的兴奋性或传导性发生改变而引起。
本病是一种先天性畸形,在细胞分子学水平是否累及心脏,有待进一步研究。
“坐如钟,立如松”,是身姿挺拔健美的一种表现,更是青少年的刻意追求。
但对于某些生来就身姿挺拔的人来说,有时可能是一场危机。
正常人体脊椎有四个弯曲,其中颈、腰椎凸向前方,胸、骶椎凸向后方,并有一定的角度范围。
胸椎过直可致“直背综合征”,也称为“扁胸综合征”,是一种少见疾病。
由于不明原因致胸椎、胸骨发育异常,胸椎正常生理性后凸消失,仅向前凸或伴随胸骨及剑突凹陷,使胸前后径缩短,胸腔有效容积减小,纵膈内容受到挤压,从而产生心脏和大血管受压、移位等一系列改变。
可造成多种不适,突出表现有类似器质性心脏病的临床表现:活动后心悸、气促明显,体检发现心脏有收缩期杂音:少数因反复心悸、胸闷、乏力、胸痛、头晕、晕厥等,伴或不伴有心脏其他异常,易造成误诊。
因为这些原因,有人称之为“假性心脏病”。
“直背综合征”患者心脏可完全正常,亦可伴有各种病变。
心脏无病变而有收缩期杂音者,杂音特点为在呼气及卧位时增强,吸气及坐位时减轻或消失。
心脏杂音的大小并不都与直背或扁平胸程度成正比。
有的处于亚临床状态,安静或轻度运动时无明显不适,也无杂音;当运动量较大或时间较长时就感到不适,运动耐力减低。
直背综合征的诊断主要依靠X线检查。
其它检查如心电图、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及心导管等,有的可发现有轻度异常,但均不能提供特征性诊断依据。
本病病因是脊柱胸段后凸消失、变平甚至反凸,胸廓前后径明显缩短,心脏及大血管前移受压引起。
上述主要特征在胸部侧位片均能清楚显示,再通过测量胸廓前后径、横径和两者间比值,即可作出准确可靠的诊断。
在临床上常需与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肺动脉瓣狭窄及原发肺动脉扩张等先天性心脏病鉴别。
直背综合征
直背综合征:直背综合征指患者的胸椎曲度变得平直,生理弧度消失,胸腔的前后径变短,并因此而引起心脏杂音等症状,而又无法以器质性心脏病解释的一组综合症。
疾病概况:直背综合征是因胸椎平直甚至前凸致胸腔的前后径缩小,心脏大血管受压,形成心脏杂音的假性心脏病,直背综合征因有心血管主诉与杂音,心电图异常或肺动脉段和心胸比率异常,易被误诊为器质性心脏病而长期治疗。
因此临床医师应对以上表现的病人常规作胸椎的χ线检查和心脏超声检查,以免误诊造成病人负担。
直背综合症临床并非少见,经常误诊为先天性心脏病。
该综合症系因先天性胸椎生理性向后弯曲消失,胸椎变直,胸廓前后径变小,心脏与大血管受压,在心前区出现了Ⅱ-Ⅲ级喷射性收缩期杂音。
经研究,该综合症胸廓多为扁平胸,背部肩胛区凹陷,X线照片后前位正常,但侧位片可见胸椎笔直,胸廓前后径/横径值<40%,胸椎Ⅷ前后径常<10cm,超声心动图正常,心导管检查无心内分流,心功能正常,不影响学习与就业。
临床表现①多见于青少年,平时一般健康状况良好,可能有轻微的气喘和心悸;②坐位或站立时,可见胸椎变直,两肩胛骨之间凹陷、双侧的肩胛骨呈翼状,胸廓的前后径明显变短;③胸骨左缘2~3肋间可以听到比较粗糙、喷射性收缩期杂音,其响度可达Ⅱ—Ⅲ级,甚至更高,常伴有震颤。
如果用听诊器在胸壁上加压听诊,杂音可明显增强。
另外,吸入亚硝酸异戊脂,杂音也可明显增强;吸气时杂音减弱,坐位及立位杂音明显减弱。
直背综合症的心脏杂音属于无害的良性杂音,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良性杂音的强度会逐渐减轻,最后往往会消失。
辅助检查:胸部X线摄片,对本病有诊断价值。
可以发现心脏因受压而向左移位,心影明显增大变薄,呈薄饼型,如果再做胸椎侧位摄片,可观察到胸椎变直。
诊断与鉴别诊断当青少年体检时如果发现心脏有杂音,要注意是否存在直背的情况。
根据患者的临床特点,胸部X线摄片的检查结果,在排除了其他的先天性心脏畸型或器质性心脏病以后,便可确诊。
直背综合征28例X线表现
作 者 简介 : 文 芳 , ,9 9年 8月 生 , 治 医师 , 西 省 儿 赵 女 16 主 山
童 医院 .3 0 3 0 0 1
直 背综 合 征 2 8例 x线表 现
太 原 市 第二 人 民 医院 (3 0 2 林 000 ) 建
直背综 合征 (t i t aksn rmeS S 系原 因 不明 s a h c ydo ,B ) rg b 的胸廓发育障碍所致脊柱 胸段 生理弯 曲消失 , 胸廓前后 径
阻, 防止 发 生 严 重 并 发 症 。
静脉肾盂造影
对 10例患儿跟踪随访 , 2 并经手术证 实 , 超声诊断符 合
率 9 %。 见表 12 8 ,。
表 1 超声与静脉 肾盂造影 的影像 比较 积水程度 超声检查
超声诊 断肾积水的临床 价值在 于方法简 便易行 , 无创 伤, 无痛苦 , 经济实用 。声像 图直观既能显示 积水程度 又能
(S 、 A D)室间隔缺损 ( S 、 V D) 肺动脉 狭窄 ( S 等 , P ) 给患者带 来不应有的精神 负担和经 济损失 。本 人 19 - 2 0 9 9 0 6年 收 集的2 8例病例 , 结合文献 资料 , 着重分析普通 x线表现 。
1 资料 与 方 法
0 5 -05 , .1 .4 心腰部平直或略凸, 心尖 圆钝 向左下延伸 , 心影 近似二尖瓣型, 但肺血正常。测右横膈顶水平胸廓内缘 最宽
表 2 超声与静脉肾盂造影的诊断结果 比较
显示病 因也不受 肾功能影 响 , 且对于轻 度积水 患儿可反 而
复多次检查 , 动态观察肾积水的消长情况 ; 了解 肾实质 的 可
损 害和萎缩程度 ; 可大致估测术后患侧肾功能的恢 复情 况。 并且对其合并疾病 如重复 肾 , 尿管囊肿 做 出诊 断。对于 输 有感染 的患 儿可在 超声 引导 下做 肾盂 穿刺 及作 尿液P、 l 引 从表 2可看 出超声和静脉肾盂造影对肾积水的诊断方 流 。但须强调的是 B超工作人员 的手 法 , 本组 资料 中 2例 阴性均为早期积水患儿 , 由于切 面的不 同造成 的漏诊 。 是 而其他检查如静脉肾盂造影须使用造影剂并接触放射 线, 由此可能造成不 同程度 的损害 。且 受肾功能 好坏 的影 响, 当血尿素 氮 >60 mg L时, 显 影 浓度差 或 不显 影 。 0 / 则
X线诊断直背综合征伴肥大性胸骨柄变异1例报告
一
连 线 测 , R
椎体前缘与连线作一 垂 直线 , 其距 离值为
0 85 .
cm
(图 1— 4 )。
x
线诊 断 :直背综合征伴肥
收 稿 日期 :2 0 0 8 — 0 5 — 1 7 :修 回 日期 :2 0 0 8 — 0 7 — 0 3
图 1 两 肺 野 清 晰 , 纹理 略增 加 , 心 影 大小 、 形 态 、 位置 未 见 明显 异 常改 变 , 上 纵 隔增宽 , 隐
.
cm
, 如黑 箭头所示
图4
右
前 斜 5 ~ 10 。C显 示 的胸 骨 柄影
66 ·
·
实用医学影像杂志 2009年第 10卷第 1期 JPMI,2009,Vo1.10,No.1
闻及 I Ⅲ级收缩期杂音 ,且 杂音在吸气及 卧位 时增 强 ,P2 亢进分裂 ,心 电图可有轻微 sT段改变 ,完 全性 或不 完全性 右 柬支传导阻滞 。
约 可 见 界 限模糊 的块状 阴影 。 测量胸廓横经 为 2 8 c m 图 2 侧位片 , 见 胸段 脊柱生 理 弧
度 略变直 ,胸 骨 略有 内陷 , 心 前间隙明显 变小 。
测 量 胸 廓前后 径
10 5 0 .
直背综合征1例
(+ ) ,S MA (一 ) ,H MB 4 5 (一 ) , S 1 0 0 (一) 。
病 历 资 料
[ J ] . 健康必读杂志 , 2 0 1 1 , 1 0 ( 1 0 ): 4 0 7 .
2 陈忠年 , 沈明畅பைடு நூலகம் 郭幕依 , 主编 . 实 用 外 科 病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1 0 0 7 —6 1 4 x . 2 0 1 3 .
08. 24 6
关键词
胞瘤
腹 膜 后 肿 瘤 恶 性 纤 维 组 织 细
病 理 结 果
较局 限的软组织 肉瘤 中仍为首 选 。但 外 科手术后有 4 0 % ~ 8 0 % 出 现 局 部 复 发 或
直背综合征义称扁胸综合征 , 是一种 脊椎 、 特 别 是 胸 椎 生 长 上 发 生 缺 陷 。常 在 第 二 胸 椎 以下 变 直 , 缩 小 了胸廓 前后 径 , 使循 环 系统 受 压 的 综 合 病 症 。R a w l i n g s 称之为“ 假性心脏 病 ” 。以往对 此病 认识 不足 , 常误 诊 为 “ 先 心病 ” 。从 而 使 患 者 蒙受不必要的心导管检查 , 甚 至 直 接 影 响 到患者的升学和就业 , 因此有必要对本病 引起重视 。现将 工作 中遇 到 的 1例 病例
讨 论
重器质性损害 , 所 以 多 数 患 者 既 往 可 无 明 显 症 状 。可 以在 体 检 中发 现 , 主 要症 状 是 活动后 t k , 悸, 休息后可好转。体 检时可见 胸部扁平 , 背部平 直 , 听 诊 时 几 乎 所 有 患 者 心 底 部 可 以听 到 收 缩 期 杂 音 , 肺 动 脉 瓣 区第 2心 音 亢 进 。他 很 可 能 是 一 个 生 理
脊背综合征x线诊断标准
脊背综合征x线诊断标准
1. 侧位片评估:
胸椎后凸(kyphosis)增大,即胸椎向后弯曲的程度超过正常范围。
通过测量胸椎曲度的Cobb角,如果角度显著增大则提示可能存在脊背综合征。
在特定部位(如T4至T12),可能会出现胸椎前缘与垂直线的距离小于正常值(如≤1.2厘米),表明胸椎前突减少。
2. 前后位片评估:
胸廓形态异常,表现为前后径与横径的比例失调,比如胸廓前后径与横径比值≤0.33时可能符合直背综合征的影像学特征。
心脏位置改变:心底部可能出现左移现象,且心前间隙变小。
可能伴有肋骨、胸骨或脊椎结构的变形,例如鸡胸或漏斗胸等表现。
3. 其他影像学特点:
椎体边缘硬化或者侵蚀,尤其是上下终板处的变化。
关节突关节融合或强直。
椎旁韧带和肌腱附着点的骨赘形成。
直背综合征误诊分析
向左室 , 产生 心 尖部 收 缩 期 杂音 。若 同时 伴 有心 律 失常 , 结合发病 年 龄较 轻 , 前 有 “ 冒” , 病 感 史 易误 诊 为 , 1肌炎 ,本文就 有 2例 因此而误 诊 。④ 由于 胸廓 2 改变 , 可产生 肺 静脉外压 性狭 窄甚至 阻塞 , 毛细血 肺 管压 升高 , 动 脉高压 , 肺 右室肥 厚 , 误诊 为肺 心病 。 可
5 7
・
误 诊 误 治 教 训 ・
直 背 综 合 征 误 诊 分 析
袁 楚 亮 陈锦 生 陈楚 炮 钟 广 华
广 东 省 揭 阳 市 试 验 区 人 民 医 院 (2 0 3 52 1 )
直背综 合征 是 一种 先 天性 生理 异 常 ,9 0年 由 16 R wi a 1 ¥首 次报 道 并命 名 。 由于该 征 不 为 人 们所 重 n 视 和( ) 们对 本 征认 识 不 够 , 往造 成 误 诊 。笔 或 人 往
m 一Ⅳ , 呼气末 增强 , 可伴 第 二心音分 裂 。体检 时 只 注意心 脏 , 略 了脊 柱 和胸廓 的改变 , 造成误 诊 的 忽 是 主要原 因 。本 文就 有 l 5例 因此 而误 诊 为房 间 隔缺 损 、 间隔缺 损 、 动 脉狭窄 。③放 射科 医生 阅片 不 室 肺
者于 四年来在 中小 学 生体 检 中发 现 2 直 背综 合 8例 征 ,7例误 诊 为器质 性心 脏病 。现 结 合 病例 进 行讨 l
212 患者方 面 ..
① 体 型较胖 , 别是 女性乳 房 的 特
干扰, 使扁 平胸 外貌 不明显 , 造成误 诊 。本文 3例 女
直背综合征合并重度心肌桥心电图ST段抬高1例
直背综合征合并重度心肌桥心电图ST段抬高1例[关键词]直背综合征;心肌桥;心电图文献标识码:B1 病例介绍患者,男,23岁,因“胸部闷痛不适半年”入院。
病人半年来久坐后即感胸部闷痛不适,活动后似可减轻。
于当地医院就诊,心电图示“下壁及V4~V6导联ST段弓背上抬”,诊为“心肌炎”,予以营养心肌等治疗,效差,而转入我院。
入院时查体:形体偏瘦,口唇无紫绀,颈静脉无怒张;背部平直,胸廓横径29cm,前后径10cm,横径/前后径=0.35 ;双肺无干湿性音;心界正常,肺动脉瓣听诊区闻及3/6收缩期杂音;心电图呈下壁及V4~V6导联ST段弓背上抬,导联上移一个肋间心电图仍呈ST段弓背上抬。
入院诊断:胸痛原因待查。
入院后心脏彩超检查未见异常,动态心电图检查未发现室性心动过速及ST -T 动态改变。
胸片示肺动脉段略突出,脊柱胸段平直。
病毒性心肌炎抗体动态检测、自身抗体检查、心肌酶谱、电解质等未见异常。
既往身体健康,近年来无明显感冒、腹泻等病史,无特殊家族史。
经冠状动脉造影、左室造影、右心导管造影检查,示:冠状动脉前降支重度心肌桥,收缩期狭窄95%,左室造影及肺动脉造影无异常,肺动脉压力正常。
确定诊断为 1.冠状动脉前降支心肌桥(重度);2.直背综合征。
2 讨论本病人合并两种先天性疾病。
直背综合征(SBS)为原因不明的胸廓发育障碍,以正常胸段脊柱生理性后凸消失,使胸部前后径缩短,心脏大血管受压、移位等一系列类似器质性心脏病为特征性临床表现的综合征[1]。
SBS多见于青少年,临床可表现为胸闷、心前区刺痛、心悸等不适,由于压迫移位,使右心室流出道、肺动脉紧贴于胸骨后缘,在肺动脉瓣听诊区可闻及明显的收缩期杂音。
由于SBS临床表现类似某些器质性心脏病而易被误诊为房间隔缺损(ASD)、室间隔缺损(PSD)、肺动脉瓣狭窄(PS)等,给就诊者造成不必要的心理和经济负担[2]。
临床及X线检查见直背扁胸,心底部闻及杂音(是必要条件),并排除器质性心脏病,如ASD、VSD、PS及特发性肺动脉扩张等可确立诊断[3]。
直背综合征合并心电图异常一例
直背综合征合并心电图异常一例林曼欣;张春雨;刘雪芹;盛琴慧;吴林【期刊名称】《中国循环杂志》【年(卷),期】2019(034)004【总页数】2页(P398-399)【关键词】直背综合征;合并;心电图;异常【作者】林曼欣;张春雨;刘雪芹;盛琴慧;吴林【作者单位】100034 北京市,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内科;100034 北京市,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100034 北京市,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100034 北京市,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内科;100034 北京市,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内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1 临床资料患者13 岁女童,4 年前起间断出现活动后或静息下胸痛、胸闷,多于日间上课及夜间写作业期间发作,为闷痛,心前区为著,持续数秒不等,可自行缓解,限制活动量后症状无明显改善,未予诊治,4 年来症状性质无明显变化。
1 个月前患者胸痛较前加重,发作时可持续数分钟至1 小时不等,不伴发热、心悸、咳嗽等,多次就诊超声心动图、X 线胸正位片、碳13 呼气试验均未见异常,应用辅酶Q10、果糖二磷酸等药物营养心肌,治疗效果欠佳,为进一步诊治于2017 年11 月21日入我院。
既往史无特殊。
其母有多发性硬化病史。
入院查体:肋弓轻度外翻,心音有力,P2>A2,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明显杂音,余查体无特殊阳性体征。
心电图示(图1):窦性心律,电轴临界右偏,不完全右束支阻滞,逆钟向转位,V1~4 导联T 波倒置,V5 导联T 波低平。
24 小时动态心电图示持续长时间I 度房室阻滞,未见房性、室性早搏等快速性心律失常。
血尿便常规、肝肾功能、心肌酶谱、降钙素原等检查均无异常,狼疮抗凝物、免疫相关蛋白、自身抗体谱、抗β2-GP1 抗体等检查均无异常,抗心磷脂抗体2 次检查分别为19 U/ml 及16U/ml(正常参考值<12.0 U/ml)。
根据上述表现,临床疑诊“自身免疫介导心肌炎”,限制患者体力活动,静脉予磷酸肌酸钠及维生素C 静脉输注并予丙种球蛋白冲击治疗(25 g×2天)。
直背综合症
身姿挺拔防胸窄—-直背综合征www。
2007-11-8 39健康网社区直背综合征发生心律失常的几率较高,机制尚不清楚,可能与胸廓和胸椎畸形后,纵膈前后径变小,心脏长期受压,心肌轻度增厚或转位,在某些诱因作用下心肌细胞的兴奋性或传导性发生改变而引起。
本病是一种先天性畸形,在细胞分子学水平是否累及心脏,有待进一步研究。
“坐如钟,立如松”,是身姿挺拔健美的一种表现,更是青少年的刻意追求。
但对于某些生来就身姿挺拔的人来说,有时可能是一场危机。
正常人体脊椎有四个弯曲,其中颈、腰椎凸向前方,胸、骶椎凸向后方,并有一定的角度范围。
胸椎过直可致“直背综合征",也称为“扁胸综合征”,是一种少见疾病。
由于不明原因致胸椎、胸骨发育异常,胸椎正常生理性后凸消失,仅向前凸或伴随胸骨及剑突凹陷,使胸前后径缩短,胸腔有效容积减小,纵膈内容受到挤压,从而产生心脏和大血管受压、移位等一系列改变.可造成多种不适,突出表现有类似器质性心脏病的临床表现:活动后心悸、气促明显,体检发现心脏有收缩期杂音:少数因反复心悸、胸闷、乏力、胸痛、头晕、晕厥等,伴或不伴有心脏其他异常,易造成误诊.因为这些原因,有人称之为“假性心脏病”。
“直背综合征"患者心脏可完全正常,亦可伴有各种病变.心脏无病变而有收缩期杂音者,杂音特点为在呼气及卧位时增强,吸气及坐位时减轻或消失。
心脏杂音的大小并不都与直背或扁平胸程度成正比.有的处于亚临床状态,安静或轻度运动时无明显不适,也无杂音;当运动量较大或时间较长时就感到不适,运动耐力减低.直背综合征的诊断主要依靠X线检查。
其它检查如心电图、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及心导管等,有的可发现有轻度异常,但均不能提供特征性诊断依据。
本病病因是脊柱胸段后凸消失、变平甚至反凸,胸廓前后径明显缩短,心脏及大血管前移受压引起.上述主要特征在胸部侧位片均能清楚显示,再通过测量胸廓前后径、横径和两者间比值,即可作出准确可靠的诊断。
直背综合征2例报告
直背综合征2例报告直背综合征(straight back syndrome ,SBS)是由Rawing教授1960年首先报道,是一种常染色体显形遗传性疾病,主要由于上段胸椎先天性异常或后天发育障碍,胸椎生理曲度变直,胸廓前后径缩短,左右径相对增大,从而导致心脏和大血管受压移位[1.2],引起心脏血液动力学改变,产生一系列类似器质性心脏病临床表现的疾病,极易误诊为心脏神经官能症,故又称“假性心脏病”[2]。
现将我科呼吸科门诊两例直背综合征的诊治情况总结如下:一、临床质料1病例一简介患者,女,21岁,运动员,无吸烟病史,以“咽痛伴咳嗽2天”来我院就诊,病程中略有咳嗽,无畏寒发热,无胸闷心悸,无呼吸困难,无胸痛咯血。
查体:神志清,体温平,体型偏瘦,呼吸平稳,咽部充血,双扁桃体无肿大,双肺呼吸音粗,干湿罗音未及。
心前区未见异常搏动和隆起,P84次/min,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明显病理性杂音。
全腹软,无压痛,双下肢无水肿。
辅助检查:心电图正常。
血常规:白细胞15.02*10^9/L,红细胞4.95*10^12/L,血红蛋白149g/L,血小板118*10^9/L,中性粒细胞比例77.4%,超敏C反应蛋白39.98mg/L,血清淀粉样蛋白A98 mg/L。
胸部CT:1)右肺下叶磨玻璃结节,请结合临床,必要时复查。
2)因胸廓前后径变窄导致左心室的左移。
(图一)肺功能全套:用力肺活量(FVC)87.1%,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96.4%,FEV1/FVC91.14%,MEF50 141.5% ,MEF25 139.9%, MMEF75/25 143.8%。
结论:肺通气功能正常,弥散功能正常。
支气管舒张试验阴性。
呼气NO浓度均值(FENO):13ppb。
心脏组织多普勒显像(TDI):静息状态下超声心动图正常。
经头孢等抗炎治疗症状完全消失,一周后复查血象正常。
图一2病例二简介患者,女,50岁,工人。
无吸烟病史。
直背综合征的X线诊断
直背综合征的X线诊断
乐伟侨;宗可
【期刊名称】《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
【年(卷),期】1989(000)001
【摘要】直背综合征(Straight BackSyndrone)又名扁胸征群。
由于本病在临床上较少见和认识不足,常被误诊,而X线征是诊断此征的关键。
此病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为先天性或幼年时由某种原因不明的发育障碍引起。
本病的特征是上胸推失去正常的轻度后凸曲度,反而稍向前屈,致胸腔前后径缩短,心脏被推向前移位,大血管亦受压或扭曲,因而心
【总页数】2页(P50-51)
【作者】乐伟侨;宗可
【作者单位】[1]上海铁道医学院附属医院放射科;[2]上海铁道医学院附属医院放射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
【相关文献】
1.“直背综合征”X线诊断 [J], 白音嘎日迪;
2.X线诊断直背综合征伴肥大性胸骨柄变异1例报告 [J], 许如刚;李长喜;裴新平;毛明辉
3.直背综合征的临床及X线诊断价值 [J], 杨东奎;郑雷
4.直背综合征X线诊断和分级方法的探讨 [J], 李跃进;许建军;洪鸿图;陈志伟
5.直背综合征X线诊断标准的探析 [J], 梁晋泉;白凯扬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影响高血压和糖尿病颈动脉内 中膜厚度的危险因素及超声评价作者:王冬梅作者单位:071000 河北省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摘要】目的探讨高频探头、CDFI、CDE及Sono CT技术检测高血压、糖尿病患者颈部血管粥样硬化特点与临床应用价值;其次观察血脂对颈动脉内 中膜厚度(IMT)影响。
方法对260例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行超声检查颈部血管及血脂、血糖检查,并与120例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
结果260例患者颈部血管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为75.5%。
其中高血压组、糖尿病组及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组患者的颈部血管动脉粥样硬化率分别为72.0%、77.3%、89.6%。
结论Sono CT技术使颈部血管组织细微结构的分辨力提高;增加了血管病变边界和界面的可见度。
患者年龄大、病程长、血脂代谢紊乱,斑块发生率增加。
【关键词】彩超高血压糖尿病颈动脉超声作为一种无创、简便的可重复应用的常规检查项目,可早期发现并了解颈动脉硬化病变的程度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资料。
目前,国内还没有将Sono CT技术结合采用高频探头、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技术、彩色多普勒能量图(CDE)技术应用于颈部血管的报道,评价它们各自在颈部血管检查诊断中的意义。
本研究将上述几种技术应用于糖尿病患者、高血压患者进行颈动脉内 中膜厚度(IMT)、粥样硬化斑块及血液动力学的检测,结合动脉病变均相关危险因素,探讨患者的动脉硬化病变、斑块形成及血液动力学的变化及其多种危险因素的相关性。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病例来自2005年8月至2006年12月在我院住院的260例患者。
高血压患者116例为高血压组;糖尿病84例为糖尿病组;同时患有2种疾病的患者60例为高血压并糖尿病组。
吸烟者109例,病程2个月~30年。
对照组120例为正常体检者,男85例,女35例;年龄30~68岁,平均年龄49岁;吸烟者65例。
4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4组年龄、性别比较(略)1.2 仪器与方法A TL HDI 500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5~12 MHz。
同时有Sono CT成像技术软件。
采用仪器特定设置血管条件。
所有检查均加用彩色多普勒能量显像。
探头频率为5~12 MHz,应用Sono CT技术。
患者取仰卧位,颈后部垫枕,充分暴露颈部,头略偏向对侧,自颈根部开始依次检查颈总动脉(CCA)、颈内动脉(ICA)、椎动脉(V A)至入颅处,仔细观察并记录颈动脉内径、IMT、内膜回声,有无粥样硬化斑块及其部位、大小、回声、数目,血管走行情况,分别于颈总动脉距分叉处约1~2 cm处检测其内径(CAD)。
所有的研究对象均取远离皮肤侧的血管壁进行测定颈动脉的IMT。
受试者禁食12 h后清晨采肘静脉血5 ml,测定空腹血糖(FPG),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 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 C)。
1.3 统计学分析应用SPSS 11.5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F检验及两两比较q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线性逐步回归;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所有P值均为双侧检验结果,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2.1 临床生化指标高血压并糖尿病组、高血压组、糖尿病组TG、TC及LD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0.01)。
见表2。
表2 4组临床生化指标比较(略)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P<0.012.2 超声表现2.2.1 二维超声表现:正常的颈动脉壁呈典型的“双线征”,即两条平行的强回声带被低回声带所分离,两线之间的距离即为IMT,正常值(0.68±0.26)mm[1],见表3。
对照组、高血压组、糖尿病组、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组粥样硬化斑发生率分别为18.3%、72%、77.3%、8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图1)。
糖尿病和高血压患者颈动脉IMT、内径的比较,见表4。
表3 4组IMT及斑块比较例(略)表4 IMT、颈动脉内径比较(略)2.2.2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的部位:病变发生部位以颈动脉分叉处(BIF)最多,其次为CCA主干(图2)、ICA起始部,左右差别不明显,见表5。
表5 颈动脉斑块分布特点例(略)2.2.3 斑块声像图的分类:高血压组中以软斑、扁平斑为多见;糖尿病组中以软斑、混合斑为多见;对照组中以扁平斑、硬斑(图3)多见。
高血压并糖尿病组则以软斑、扁平斑、混合斑为多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6。
表6 4组间斑块分布比较(略)注:与对照组比较,*P<0.012.2.4 CDFI:正常对照组血管壁与彩色血流界限分明,中心为色彩明亮高速血流,近两侧管壁为色彩深暗低速血流,除有斑块外,血流束无充盈缺损。
高血压组、糖尿病组因多有斑块,管腔内出现不同程度彩色充盈缺损(图4),狭窄处血流色彩明亮,血流速度增加。
闭塞者无彩色血流及多普勒信号,狭窄率80%~100%。
①血流参数及频谱形态:高血压组、糖尿病组患者CCA、ICA和V A的收缩期峰值流速(SPV)、舒张末期流速(EDV)、平均流速(TAMX)均明显减低;博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均显著增高。
②正常对照组CCA、ICA、V A频谱大部分为三峰递减形,收缩期S1峰>S2峰,舒张期基线上均有持续低速血流。
高血压组、糖尿病组患者血流频谱主要表现为收缩期流速明显减低,上升支时间延长,波峰呈圆钝型,且舒张期血流明显减低甚至低平消失,形成高阻波形。
本组有2例高血压患者,LICA内充满斑块,该血管及同侧颈总动脉内无频谱显示。
2.2.5 CDE表现:本研究对260例患者及120例正常对照组进行CDE观察,与CDFI 表现比较,ICA高、低频探头显示长度各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见表7。
表7 CDFI与CDE显示长度比较(略)2.2.6 Sono CT技术的应用:①组织细微结构的分辨力提高:受检284例颈动脉内膜增厚及斑块形成患者,Sono CT显示斑块边界清楚,结构及层次清晰(图5、6)。
②增加边界和界面的可见度:Sono CT技术所检患者,提高了病变边界和界面的可见度,使内部结构的信息含量比二维超声增加,见表8。
较小的软斑、不明显的斑块也可显示清楚(图7、8)。
表8 二维超声与Sono CT技术斑块显示比较(略)2.3 相关分析本组资料年龄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
随着病程的增加,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亦加深。
高血压患者随着血压分级,斑块的发生率也逐渐增加。
各组的颈动脉病变情况均与年龄、病程、LDL C水平、TG水平、TC水平有明显的相关性,糖尿病组的颈动脉病变情况尚与HDL水平呈明显的负相关,高血压组与血压分级有显著的正相关(P<0.05)。
本组患者中共有109例吸烟者,其发生颈动脉内中膜增厚及斑块形成明显高于非吸烟者,且与吸烟时间呈正相关(P<0.01)。
见表9。
表9 影响颈动脉内中膜增厚的危险因素的相关性(略)3 讨论动脉粥样硬化是临床上常见的病变,但临床医师很难做出直接诊断。
目前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对头部血管病变的诊断具有其他检查不可替代的优势,CT血管造影(CTA)和磁共振血管造影(MRA)等无创技术越来越普遍地应用于临床实践,与DSA有较高的一致性[2-4]。
然而,由于上述检查方法在效价比[5]和便捷性方面均存在一定不足,因此超声检查仍然是临床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常用方法。
研究发现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可仅表现为血管壁增厚,而IMT的改变要早于斑块的形成。
Raitakari等[6]将颈动脉IMT和血管内皮功能作为早期动脉粥样硬化的指标。
自从Pignoli等[7]在1986年以其无可辩驳的对照实验设计证实超声检测颈动脉IMT可以精确地反映实际值后,超声技术逐渐成为评价颈动脉粥样硬化的首选方法。
据文献报道,高血压患者脑血管阻力较正常人高88%[8]。
PI和RI都是表示动脉血管顺应性和弹性状态的指标,反映了血管阻力。
本研究血流动力学分析结果发现颈动脉斑块阳性组患者的SPV、EDV、TAMX明显减低;PI、RI显著增高,因此在临床上我们应重点检测上述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来评价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
频谱形态的改变,对评估颈动脉硬化也具有重要性。
轻度硬化,频谱上升支斜率减慢,频窗缩小,频谱增宽。
S1峰≤S2峰;中度硬化,双峰融合,舒张期血流降低明显甚至断流形成高阻波;重度硬化时,颈部血管弹性明显减弱,再度扩张受限,流速达最高点时间相对延长,使波幅圆钝呈正弦曲线[9]。
高血压是颈动脉斑块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10]。
随着高血压分级的逐渐增加,斑块的发生率也逐渐增加,此与郭筱冬等[11]的报道是相符的。
糖尿病基本病理改变为动脉硬化及微血管病变,本组糖尿病组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77.3%。
脂质代谢紊乱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
近年来大量流行病学调查研究表明TG是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AS)的独立危险因素[12]。
本组资料显示高血压、糖尿病组TG及TC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本组资料显示年龄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
相关分析发现,无论是糖尿病组、高血压组还是正常对照组,动脉病变情况均与年龄、病程、TC、TG、LDL水平呈显著的相关性,与文献报道一致[13-15],说明上述因素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众所周知,吸烟与高血压是互为因果关系,本组资料显示吸烟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增厚及斑块发生明显高于非吸烟者。
CDE可以使检出血流的敏感性大大提高,尤其是有利于显示低流量低流速的血流信号,同时检测血管时不受血流速度血管方位和声束探测角度等因素的影响,有利于末梢血流信号的检出和管壁显示清晰,显示的血流信息更为丰富,连续性更好。
Sono CT技术是一种独特的获取和处理的新技术。
它从不同的视觉角度得到多的摄影图像,实质得到比二维超声波多9倍的诊断信息,大大的提高了图像质量。
这一技术主要使组织的分辨率提高,减少噪音的干扰,提高图像的清晰度,从而提高了细微病变的检出率。
临床实践中采用二维超声诊断颈部血管已受到普遍欢迎,在判断血管内膜的变化及有无斑块或软硬斑块等方面已被临床医师所公认[16-18]。
Sono CT图像与二维超声比较,前者图像组织结构清晰,层次分明,类似局部解剖端面图,可以使颈部动脉粥样硬化的血管内膜、新鲜血栓、不明显的斑块清晰可见,减少了漏诊,为临床治疗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通过对284例颈部血管内斑块患者的对比分析和总结,我们认为Sono CT技术对于血管内新鲜的血栓、较小的软斑、二维超声不易显示的病灶也不易漏诊。
晋升网简介晋升网()致力于成为医务工作者晋升职称心灵导师;是目前国内收录医学期刊、医学杂志最多最权威的医学学术平台;提供免费医学期刊在线阅读;网罗和甄选海量优秀医学论文检索,独立研发医学在线资源分享库和医学在线模拟考试库;整合刊类、标题、关键词检索及全文检索,并独家研发刊社管理和刊社加盟系统、在线投稿、在线查稿、在线阅读、远程审稿、在线下载等系统;聚刊社力量,建服务平台,让晋升网通过“专业”走入每一个医务人员的身边是我们不懈的追求目标;晋升网()标准最便捷的晋升通道最高效的学习方法最丰富的医学文献最权威的医学期刊最专业的医学服务【参考文献】1 陆恩祥,任卫东主编.血管超声诊断图谱.第1版.沈阳:辽宁科技出版社,2001.36 45.2 Josephson SA,Bryant SO,Mak HK,et al.Evaluation of carotid stenosis using CT angiography in the initial evaluation of stroke and TIA.Neurology,2004,63:457 460.3 Lu X,Zhang W,Gui Q,et al.Evaluating non invasive medical imaging for diagnosis of carotid artery stenosis with ischemic cerebrovascular disease.Chin Med J,2003,116:112 115.4 Nederkoom PJ,vander Graaf Y,Hunink MG.Duplex ultrasound and 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 compared with dig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 in carotid artery stenosis:a systematic review.Stroke,2003,34:1324 1332.5 Buskens E,Nederkoom PJ,Buijs V an Der Woude T,et al.Imaging of carotid arteries in symptomatic patients:cost effectiveness of diagnostic strategies.Radiology,2004,233:101 112.6 Raitakari OT,Adams MR,Celermajer DS.Effect of lipoprotein(a)on the early functional and tructural changes of atherosclerosis.Arterioscler Thromb V asc Biol,1999,19:990.7 Pignoli P,Tremoli E,Poli A,et al.Intial medial thickness of the arterial wall:a direct measurement with ultrasound imaging.Circulation,1986,74:1399.8 顾正中主编.脑循环与临床.第1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3.51.9 顾慎为主编.经颅多普勒检测与临床.第1版.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3.68.10 钱建林,宣丽敏,周卫华.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特点的观察.中国超声诊断杂志,2006,7:41 43.11 郭筱冬,梅克治,孙爱华.高血压患者颈动脉超声检测的相关研究.广东药学院学报,2005,21:207 210.12 Austin MA.Epidem iology of hypertriglyceridem ia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Am J Cardiol,1999,83:13.13 Wendelhag I,Wiklund O,Wikstrand J.Atherosclerotic changes in the femoral and carotid arteries in familial hypercholesterolemia:ultrasonographic assessment of intia media thinkness and plaque occurrence.Arterioscler Thromb,1993,13:1404 1141.14 Joakimsen O,Bonaa KH.Prediction of mortality by ultrasound screening of a general population for carotid stenosis:the Tromso Study.Stroke,2000,31:1871.15 Homma S,Hirose N,Araki G.Carotid plaque and intima media thickness assessed by ultrasonography in subjects rangin from young adults to centenarians.Stroke,2001,32:830.16 张莉,金仲群,葛路岩.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评估及意义.河北医药,2008,30:1888 1889.17 邢晋放,王新房.三维彩色多普勒超声成像在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中的应用研究.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2002,11:279 281.18 叶有强,黄雪玲.双功能彩色多普勒对颈内动脉狭窄的诊断.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02,18:6.申明:本论文版权归原刊发杂志社所有,我们转载的目的是用于学术交流与讨论,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学术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