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专业建设

合集下载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建设规划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建设规划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建设规划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是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开设的产业支撑型专业。

于2007年经过充分的社会调研、专家论证并报经省教育厅审批同意设立,于2008年开始招收全日制普通高职生。

为把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打造成主动适应区域经济发展需求,对接区域设备制造业,服务区域设备制造业,改造提升区域传统设备制造业,特制订本专业建设规划。

一、专业建设背景与专业建设基础(-)专业建设背景1、行业背景2018年,全省装备制造业规模以上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3451亿元,同比增长14. 8%,增速快于全省工业3个百分点,扭转了2017年低于全省工业的局面。

占全省工业的比重为30.9%,对全省工业增长贡献率为37. 7%。

除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增长 3.5%外,其他子行业均保持两位数较快增长。

2018年,全省装备制造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达到11140亿元,同比增长24.9%,比2017年回升了13. 4个百分点。

实现利税1098.3亿元,增长26.8%,比2017年回升了26. 7个百分点。

其中:金属制品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分别保持42. 8%、35. 9%、34.持的较快增长。

实现利润706. 1亿元,由2017年负增长1.6%转为增长20%,回升了21.6个百分点。

省委、省政府十分重视智能制造装备业的发展,为此,专门颁发了《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装备制造等六个重点产业加快发展的意见》。

省经信委于又制订了《加快全省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发展行动方案》。

2014年6月4日,全省加快推进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座谈会召开,吹响了装备制造业加速向“智能化”挺进的号角。

全球制造业普遍进入了技术和设备升级改造期,靠什么来提高效率和效益,增强企业竞争力?机器人就是一个最重要的“抓手”和突破口。

目前世界机器人市场大慨有80亿TOO亿元,其中工业机器人占的比重最大。

2025年,整个机器人市场将达到500亿元。

论高职院校机电一体化专业建设

论高职院校机电一体化专业建设
力 的 “ 师 型 ” 师 队伍 ; 双 教 以培 养 基 础 应 用 能 力 为 主 旨 , 以知 识 技 能 模 块 为要 素 , 组 教 学 内 容 , 重 开发 课 程 , 进行 教材 建设 ; 建
1专业 建 设 的社 会 背景 。 .
二 十一 世 纪 , 济 全 球 化 进 程 加 快 , 学 技 术 飞 速 发 展 . 经 科 综 合 国力 竞 争 日趋 激 烈 , 别是 加 入 WT 以 后 , 们 面 对 新 的 特 O 我 机 遇 和 挑 战 。 生产 力 的发 展 要 求 我 们 建 立 和完 善 技 术 创 新 体 系 , 高新 技 术 改 造 、 升 传 统 产业 。 械技 术 与 电子 技 术 、 用 提 机 信 息 技 术 愈 来 愈 紧密 地 交 汇 融 合 为 一 体 , 成先 进 制 造 技 术 . 形 对 机 电工 程 人员 提 出 了更 高 的要 求 ,传 统 型 人 才 已难 以适 应 新 的需 要 , 养 新 型 机 电 一 体 化 人 才 , 提 高 我 国 的 制 造 业 水 平 培 是 的当 务 之 急 。
2专 业 建设 的行 业 背 景和 社 会 需求 预 测 分析 . 世界 制造 业 生 产 基 地 正加 速 向 中 国转 移 。 未来 十年 , 国 我
立 产 学 研 相结 合 的人 才 培养 模 式 ;加 强 学 生 基 本 素 质 和 基 本 技 能 的 培 养 , 其 注 重 学 生 的 外语 能 力 、 算 机 操 作 技 能 和 基 尤 计 本职业技能 ; 泛采用多媒体 教学方式 , 励 制作和使用C I 广 鼓 A

专 业 建设 的背 景 和 依 据
我 们 应 改 变 传 统 的 教 育 思 想 和 教 育 观 念 。树 立 与 高 职教 育 相 适 应 的 人 才 观 、 育 观 和 教 育 质 量 观 等 : 鉴 国 外先 进 的 教 借 职业教育模式 , 以能 力 为 本 , 立 机 电 一 体 化 专业 人 才培 养 目 确 标 和 方 案 ; 强 实 验 室 、 习 实训 基地 、 学 实 践 基 地 建设 , 加 实 教 改 变 实 践 教 学 过 于 依 附 理 论 教 学 的 状 况 ,建 立相 对 独 立 的实 践 教 学 体 系 ; 养 一 支 既 有 深 厚 的理 论 基 础 。 培 又有 很 强 的实 践 能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建设方案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建设方案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建设方案
一、建设宗旨
本次的专业建设的宗旨,是打造一支具有科学素养、专业技能、学习
能力强、创新能力出色的精英团队,带领学生走向自主创新之路,能够满
足社会对此专业人才的需求。

二、建设目标
1、建立专业知识结构的规范化体系,使学生获得紧密、完整、权威
的专业知识和理论技术;
2、建立机械电子集成技术专业课程体系,以实践为基础,提高学生
的实践能力;
3、夯实专业基础理论,强化专业实践,围绕机械电子集成技术,拓
展学科边界,提升学科竞争力;
4、振兴传统教学模式,积极探索专业教学新模式,以类似工程研究
的方式融入理论和实践,发展新的教学模式;
5、丰富机械电子集成技术方面的教学资源,建立与专业相关的实验室,并配备理想的实验仪器仪表,以便更好地推动专业的发展。

三、建设内容
1、强化理论知识,加强教学科研。

加强教材和课程教学体系的研究,优化和完善“工程数学”、“机械原理”、“机械电子集成技术”等核心
课程的教学内容,通过系统、权威的教学指导,确保存与专业核心能力相
匹配的教学质量,形成专属于本专业的实践性教学体系,提高教学质量;。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群建设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群建设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群建设1.1 专业群建设定位依托“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建设,带动和辐射机电类专业群各专业的发展。

通过“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建设,带动“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的建设与发展,并辐射到“港口物流设备与自动化”以及“材料成型与控制技术”专业,力求形成内在联系紧密,资源共享的专业群。

1.2 建设目标我校机电类专业群的建设目标是:以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建设为龙头,利用专业群的集合优势,经过几年努力,建设成能够培养具有竞争能力的实用型机电类高技能人才的基地,专业建设以就业为导向,产学结合,突出地方经济特色,为我省区域性高技能人才培养起到示范与推动作用。

1.3 建设内容突出海峡西岸经济建设的特点,根据某地区交通总体规划的基本内容的建设方案,机电类专业的发展要基本适应与满足某经济发展的要求,专业建设侧重于工业控制技术、物流装备技术、材料成型与控制技术等方面的研究与建设,并着手调研“交通工程机械”类专业设置的可行性,力图在这一领域办出自己的特色,带动区域内机电类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

根据机电类专业群定位、培养目标,将专业及培养内容进行全面的整合,力求突出先进性、科学性,能及时反映本专业领域的最新科技成果,以通用设备为主要载体,并结合交通工程机械的具体装备,突出交通行业的特点。

根据企业实际岗位要求,并紧密结合劳动部门职业技能鉴定要求,设置课程并调整课程内容。

利用重点建设专业带动并辐射专业群的其它专业。

做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更加合理有效地发挥专业示范作用。

本专业群建设下一步的建设重点是:以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为龙头,以港口物流设备与自动化、材料成型与控制技术、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等专业为支撑,拓展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领域。

通过公共模块与专业模块的整合,突出整体效益。

可以有效的利用机电基础实验实训平台,以及相关的专业实训模块。

有效整合师资队伍,充分发挥专业群的整体优势。

在重点建设机械制造基础、电气基础、机械设备维护与管理、电气系统维护与管理4个校内实验实训平台的基础上,辅以其他专业实验实训室的建设,建立1个机电技术工作室,力争打造国内机电专业领域技能型专门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不断提高人才培养的应用性与适用性。

机电一体化专业群项目建设实施方案

机电一体化专业群项目建设实施方案

机电一体化专业群项目建设实施方案一、项目概述二、项目目标1.建设机电一体化专业群的硬件平台和软件支持系统,为学生提供实践教学和创新实验的场所和设备。

2.建立优秀师资团队,提供高质量的教育教学和科研环境。

3.开展学科交流与合作,推动机电一体化专业群的学科建设和发展。

三、项目内容1.硬件平台建设:(1)资金投入:购买先进的教学设备和实验仪器,提供学生实践教学和科研实验的场所和条件。

(2)实验室建设:建立机电一体化实验室,包括机械设计与制造实验室、电气工程实验室、自动化实验室等,提供学生综合实践和创新实验的平台。

(3)软件系统支持:建立实验报告和数据处理软件系统,方便学生进行实验数据的分析和处理。

2.师资团队建设:(1)招聘优秀教师:招聘具备机电一体化专业知识和教学经验的高水平教师,提供教学和科研支持。

(2)教师培训:组织专业培训,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

(3)科研支持:提供科研项目和资金支持,鼓励教师参与科研项目和学术交流。

3.学科交流与合作:(1)学术交流会议:组织学术交流会议,邀请国内外专家学者分享研究成果和学术经验。

(2)学术期刊发表:推动机电一体化专业群的学术期刊发表高质量的学术论文。

(3)合作研究项目:与其他高校和企业合作开展科研项目,提升机电一体化专业群的科研水平。

四、项目计划1.第一年:(1)硬件平台建设:购买实验设备,建设机电一体化实验室。

(2)师资团队建设:招聘优秀教师,组织教师培训。

(3)学科交流与合作:组织学术交流会议,邀请专家学者。

2.第二年:(1)硬件平台建设:完善实验设备和实验室建设。

(2)师资团队建设:提供科研支持,开展科研项目。

(3)学科交流与合作:推动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

3.第三年:(1)硬件平台建设:更新实验设备,提高实验室设施和条件。

(2)师资团队建设:继续提供科研支持,组织学术交流活动。

(3)学科交流与合作:深化与其他高校和企业的合作,开展合作研究项目。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及专业群建设方案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及专业群建设方案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及专业群建设方案目录一、项目简介 (1)二、建设基础 (1)(一)建设依据 (1)(二)建设条件 (4)三、建设目标 (7)(一)建设思路 (7)(二)建设总体目标 (7)(三)建设具体目标 (8)四、建设内容 (10)(一)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 (10)(二)课程与教学资源建设 (15)(三)师资队伍与服务能力建设 (17)(四)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与数字化校园建设 (21)(五)实训实习条件改善 (23)(六)校企合作制度与管理运行机制建设 (28)(七)专业群建设 (30)五、绩效考核建设进度表 (32)六、资金投入预算和项目建设进度 (58)(一)经费预算 (58)(二)项目建设进度 (61)七、项目预期效果 (61)八、主要保障措施 (63)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及专业群建设方案一、项目简介本项目以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为重点,辐射带动数控技术、应用电子技术、电子测量技术与仪器、通信技术等专业群的建设。

建设内容包括校企合作机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改革、师资队伍建设、实训条件建设、改革教学组织与管理、专业群建设、提升社会服务能力等项目。

本项目的建成,将使学院成为重庆乃至西部地区高素质高级技能型机电类专门人才培养基地,为重庆市打造西部制造业高地提供人才保障。

二、建设基础(一)建设依据“十一五”以来,在《国务院关于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若干意见》(国发〔2006〕8号)的指导下,我国装备制造业发展明显加快,重大技术装备自主化水平显著提高,国际竞争力进一步提升,部分产品技术水平和市场占有率跃居世界前列,装备制造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

随着世界制造业向中国的转移,我国装备制造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期。

机电一体化技术已成为影响我国装备制造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我院开设的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具有鲜明的服务地方经济特色,为社会经济发展培养急需的机电类高技能型专门人才。

1.建设背景(1)机电一体化技术发展趋势近10年,中国将发展成为世界现代制造中心,先进制造技术及机电一体化技术是国民经济发展所急需的优势学科方向。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精品课程建设方案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精品课程建设方案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精品课程建设方案一、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机电技术应用领域日益拓宽,对机电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也逐年增加。

为培养高素质的机电技术应用人才,学校需加强专业建设,提高教育质量。

在此背景下,我校提出“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精品课程建设方案”,旨在通过青蓝工程,促进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二、背景意义1、时代需求当前,我国正处于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对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人才的需求愈发迫切。

为适应时代发展,学校需加强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本方案立足于时代需求,以提升青年教师专业能力、发挥骨干教师作用、构建和谐共进的教师团队为目标,推动专业精品课程建设。

2、校内资源利用我校在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方面具有较强的师资力量和实验设备资源。

通过实施本方案,可以充分发挥校内资源优势,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促进专业精品课程建设。

3、团队建议意义团队协作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本方案提出构建和谐共进的教师团队,旨在通过团队合作,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高教学质量。

同时,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作用,带动青年教师快速成长,为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精品课程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三、工作目标1、加速青年教师专业成长针对青年教师,本方案旨在通过系统化的培训、实践指导和经验交流,加快其专业成长步伐。

具体包括提升青年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课堂管理和组织能力、实践教学能力以及教育教学研究能力。

通过这些措施,使青年教师能够迅速适应教育教学工作,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充分发挥骨干教师作用发挥校内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通过师徒结对、教学观摩等形式,将骨干教师的教学经验、教学方法和管理理念传授给青年教师。

同时,鼓励骨干教师参与课程建设、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提升整个教师队伍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

3、构建和谐共进的教师团队通过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和合作平台,促进教师间的经验分享和知识交流,形成相互支持、相互学习、共同进步的团队氛围。

机电技术专业建设方案

机电技术专业建设方案

一、专业背景分析机电技术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涉及机械、电子、控制等多个领域的知识,是现代工程技术领域的重要学科之一。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和技术的不断进步,机电技术在社会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因此,建设一门高质量的机电技术专业对于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二、专业目标1. 培养具备扎实的机械、电子、控制等基础知识,具备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机电技术专业人才;2. 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能够适应现代工程技术领域的多学科交叉和团队协作的需求;3. 培养学生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能够为社会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三、专业设置1. 基础课程:数学、物理、力学、电路原理、电子技术基础、控制原理等;2. 专业核心课程:机械制图、机械设计、电机与电气控制、自动控制原理、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机器人技术等;3. 专业选修课程:工程制造技术、电力电子技术、电气传动与控制技术、智能控制技术等;4. 实践环节:开设实验课程、实习、毕业设计等,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教学方法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通过实验、实习、项目等实践环节,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2. 项目驱动教学:引入项目驱动教学方法,通过项目的选择和设计,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 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技术,结合实例和案例分析,提高教学效果;4. 创新创业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开设相关课程,组织创新创业项目等。

五、师资队伍建设1. 增加专业教师数量:引进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和实践经验的教师,提高专业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2. 提高教师培训水平:组织教师参加学术研讨会、培训班等,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3. 加强教师团队建设:组织教师开展教学研究和团队合作,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团队协作能力。

六、实验室建设1. 更新实验设备:根据专业发展需求,更新实验设备,提供先进的实验条件;2. 增加实验项目:增加与专业相关的实验项目,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3. 建立实验室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实验室管理制度,确保实验室安全和设备正常运行。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及专业群建设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及专业群建设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及专业群建设附表2: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建设进度与预期效果一览表(在最后)一、项目组负责人:张海筹(机电工程系主任、教授、高级工程师)戴开发(华菱涟钢集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二、专业建设的意义(一)行业背景分析1、国家调整和振兴装备制造业《国民经济与社会第十一个五年规划》中提出“振兴装备制造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

目前我国装备工业在总体规模上居世界第四位。

装备工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在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中,长三角主要城市都把现代制造业作为结构调整的支柱产业。

在全国装备工业10大行业中,农机制造业产值列第三位。

国家农机补贴政策有利于农机产业快速发展。

2004年,国家实施《农机化促进法》,中央把农机购置补贴作为一项政策实施,标志着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进入跨越式发展时期。

6年来,农机购置补贴专项资金规模逐年加大,由当初7000万元增加到2009年的130亿元,6年翻了近8番,实施范围由66个县拓宽到所有的农牧业县,在增加农机装备总量、优化装备结构、提高农机化发展水平、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国家补贴力度越来越大,受惠区域的越来越广,受补贴产品越来越多,已经成为拉动农机产品市场需求的重要力量,必将促进农机产业进一步快速增长。

据专家预计,未来国内农机市场将强劲增长。

从工业总产值看,2004年~2008年,全国农机工业总产值分别为900亿元、1084亿元、1316.7亿元、1517.5亿元和1910亿元,年均增长20.7%,保持了快速发展势头。

2009年全国农机工业总产值突破2000亿元。

按此发展速度,预计到2015年全国农机工业总产值将超过2600亿元,比2008年增长31%;2020年将达到3300亿元,比2008增长73%。

从农业机械化水平看,目前我国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只有40%左右,按照国家2015年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55%、2020年超过70%的要求,耕种收机械化水平比2008年分别提高15个百分点和30个百分点,农机产业发展潜力巨大。

机电专业群建设方案

机电专业群建设方案

机电专业群建设方案一、背景介绍机电专业是现代工程技术领域的重要专业之一,在制造业、交通运输、能源等行业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为了促进机电专业学生的学习交流、实践创新和职业发展,建设一个以机电专业为核心的群体组织,对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目标与任务1.目标:建设一个活跃、积极、互助、共进的机电专业群,在培养学生专业知识的同时,提供交流、实践和就业等方面的支持。

2.任务:(1)开展各种形式的学术交流活动,提高学生对机电专业的认识和兴趣;(2)组织实践创新活动,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3)搭建就业平台,为学生提供实习、就业和创业的机会。

三、组织架构与职责1.主席团:由群主和副群主组成,主要负责群体整体管理和决策。

2.部门设置:(1)学术部:负责组织学术讲座、学科竞赛等学术交流活动;(2)实践部:负责组织实践创新活动、实习和科研项目;(3)拓展部:负责拓展群体资源和组织与其他学术组织的交流合作;(4)就业部:负责搭建就业平台,提供就业指导和创业支持。

四、活动内容与形式1.学术交流活动:(1)邀请专家学者进行学术讲座,介绍机电专业最新研究进展和应用领域;(2)组织专题研讨会,邀请同学们分享自己的学习和研究成果;(3)参观科研机构和企业,了解最新的科技发展和应用实践。

2.实践创新活动:(1)组织机器人竞赛、电子设计大赛等实践项目,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2)开展技能培训班,提升学生的技术水平;(3)组织工程实习和科研项目,为学生提供实践锻炼的机会。

3.就业创业支持:(1)举办就业招聘会、创业讲座等活动,提供就业和创业的机会;(2)与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实习和就业推荐;(3)组织职业规划培训,帮助学生明确职业目标和发展方向。

五、组织管理与资源保障1.组织管理:(1)成立机电专业群组织委员会,负责制定有关规章制度和活动计划;(2)建立定期例会和工作汇报制度,加强成员之间的沟通与协作。

机电技术应用重点专业建设计划

机电技术应用重点专业建设计划

机电技术应用重点专业建设计划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旨在培养具备机电工程技术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具有一定实际工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技术、管理、营销和服务人才。

下面将从专业目标、课程设置、实践教学和人才培养四个方面,提出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建设计划。

一、专业目标1.培养学生掌握机电技术应用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能够熟练运用相关技术和工具进行机电产品的研发、制造、运维等工作。

2.培养学生具备解决机电工程领域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从理论和实践两个角度分析和解决问题。

3.培养学生具备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能适应不同需求的项目管理和组织工作。

4.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终身学习的意识,能够不断适应行业的发展变化和个人职业生涯的发展。

二、课程设置1.机电基础课程:包括机械原理、传动原理、机电一体化技术基础等;2.电工电子技术课程:包括电路分析、电机控制、电力电子技术等;3.自动控制技术课程:包括控制原理、传感器技术、自动化系统设计等;4.机械制造与工艺课程:包括CAD/CAM技术、数控技术、机构设计等;5.工程管理和项目实践课程:包括项目管理、工程经济学、案例分析等。

三、实践教学1.加强实验教学,通过实验课程锻炼学生的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能力;2.打造实训中心,提供机电产品的制造和运维实践环境,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技能;3.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实习,与企业合作,让学生接触真实的项目和现实工作环境,提高实际工作能力。

四、人才培养为了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机电技术应用人才,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强化实践能力培养,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加强创新能力培养,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和创新实践,提高他们的创新思维和研发能力;3.构建产教融合的平台,与企业合作共建机电技术应用实验室、工程实践基地等,培养学生与企业合作的能力和就业竞争力;4.积极引入专业资格认证,通过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提高他们的竞争力和就业机会。

总之,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建设计划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紧密结合行业需求和实践要求,提高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建设与改革实施方案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建设与改革实施方案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建设与改革实施方案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和市场需求,对于提高我国制造业水平和产业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促进该专业的建设和,制定一个科学、合理的实施方案非常必要。

下面是一份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建设与实施方案,供参考。

一、背景和目标:主要目标包括:1.建设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培养具有较高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的人才;2.建立与产业需求相适应的实训基地和科研平台,推进产学研一体化发展;3.推动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和推广,提升制造业的自动化水平和生产效率。

二、具体举措和实施方案:1.优化专业课程设置:根据机电一体化技术的特点,优化现有的课程体系,增设专业核心课程和前沿课程,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实践能力。

2.加强实验教学:投资建设现代化的实验室和实训基地,配备先进的设备和实验仪器,提供实践机会和环境,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验教学活动,培养实际操作和问题解决能力。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大引进优秀教师和专家的力度,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和教学水平,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学和指导。

4.拓宽实践平台:与企业合作,建立合适的实践基地和实习岗位,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加强与产业的对接和合作,促进人才培养和产业发展。

5.推动产学研合作:加强学院与企业、科研院所之间的合作,建立产学研一体化的合作机制,推动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促进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

6.加强学科交流与国际合作:鼓励师生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会议和研讨会,派遣教师和学生到国外知名大学进行学习和研究,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提高专业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

三、实施建议:1.加大经费投入:加大对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经费投入,确保实施方案的顺利进行。

2.建立评估机制:建立专业建设与的评估机制,定期对专业建设与的成效进行评估,及时调整和改进实施方案。

3.加强宣传和推广:通过多种渠道宣传和推广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优势和前景,吸引更多的学生报考相关专业,提高专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机电一体化专业及专业群建设总结报告

机电一体化专业及专业群建设总结报告

机电一体化专业及专业群建设总结报告一、项目建设概况机电一体化专业开办于1990年,自2000年为了适应社会需求改为高职教育,是伴随着辽宁大力发展装备制造业,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战略的实施而建立的紧缺型高职专业之一,专业特色鲜明,行业优势突出。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拥有雄厚的实训条件,有电工电子、机电控制等七个实训室,一个工程训练中心,工程训练中心被国家六部委确定为“国家紧缺技能型人才培养实训基地”、“中央职业教育专项资金支持建设型小模式实训基地”。

2013年,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被确定为省级示范校中五个重点建设的专业,按照教育厅对我院示范校《建设方案》和《建设任务书》批复的内容和要求,自2014年4月开始机电一体化专业及专业群建设项目的建设。

(一)项目管理与保障措施为了确保机电一体化骨干专业项目能够按照项目建设方案和建设任务书要求顺利实施,成立了机电一体化骨干专业建设项目领导小组,由机电行业专家和机电工程系负责人、骨干教师组成,全面负责项目的落实、协调和检查,机电一体化项目建设实行二级管理,任务到位,责任明确。

项目建设过程中,按照任务书要求,分季度、年度逐步推进,年终进行总结,并把骨干专业建设作为重点工作来抓,实行一把手负责人,与系部年度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绩效考核挂钩,集全系之力抓专业建设,确保了专业建设的顺利开展。

(二)项目建设目标完成总体情况通过示范校建设,按照《建设方案》和《任务书》要求,全部完成了机电一体化专业及专业群建设项目的155项建设任务。

完成率达100%。

(三)建设总体成效机电一体化专业经过三年的建设,在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建设、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双师型”、服务产业能力建设、专业群建设等方面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教学质量不断提升、专业教学标准不断优化,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高,初次就业率一直在90%以上,年终就业率在88.62%以上,用人单位满意度高。

二、项目建设过程与成效通过三年的建设期,机电一体化专业深化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发展道路,以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建成了具有先进职教理念、专业定位准确、教学资源一流、教学团队卓越、校企合作成效显著,彰显高等职业教育特色,依靠地方产业,围绕省里和沈抚新区装备制造业产业要求,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特色专业、品牌专业。

机电一体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方案

机电一体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方案

机电一体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方案一、背景机电一体专业是现代工程技术领域中的一个重要学科方向,涵盖了机械工程、电气工程和自动化控制领域的知识和技能。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工业的进步,机电一体专业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因此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专业课程体系,以培养适应现代工程技术发展需求的人才。

二、目标•建立起符合现代工程技术发展需求的机电一体专业课程体系•培养具备扎实的机械工程、电气工程和自动化控制知识的人才•培养具备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人才三、方案内容1. 课程设置根据机电一体专业的学科特点和发展需求,设置核心课程、专业课程和选修课程,包括但不限于《机械设计基础》、《电路原理与应用》、《自动控制原理与应用》等课程。

2. 课程内容针对每门课程,建立具体的课程大纲和教学大纲,明确每门课程的教学目标、内容体系、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

3. 教学资源充分利用学校和社会资源,建立与课程内容相关的实验室、实训基地和科研平台,以支持课程的教学实施和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

4. 教学团队建立一支高水平、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学团队,包括教授、副教授和工程技术人员,以保障课程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5. 教学改革不断进行机电一体专业课程的教学改革和课程体系的调整,以适应工程技术发展的需求和学生的培养需求。

四、实施计划1. 第一阶段(1-2 年)•完成机电一体专业课程设置和大纲编写•选聘机电一体专业教学团队成员2. 第二阶段(3-4 年)•建立与机电一体专业课程相关的实验室和实训基地•开设机电一体专业核心课程3. 第三阶段(5-6 年)•完善机电一体专业课程的教学改革和调整•建立与社会企业的合作关系,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五、评估与调整通过不断的教学评估和课程效果评估,及时调整和改进机电一体专业课程体系,以确保学生获得优质的教育和培养。

一、特殊场合:行业定制课程体系根据不同的行业特点和发展需求,需要对机电一体专业课程体系进行定制化调整,以满足不同行业的人才需求。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群建设典型案例2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群建设典型案例2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群建设典型案例——“两线相融、寓学于做”教学模式改革与探索一、实施背景近年来,国家中等职业教育事业快速发展,为社会培养了大批技术技能型人才,目前我国正处于从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正从“中国制造”走向“优质制造”、“精品制造”,这对专业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职业素质高、专业技能过硬,具有工程实践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现场实际问题的能力等。

然而,当前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还不能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实施过程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群经过不断地研究和改革,实行“双线相融、寓学于做”的教学模式,通过教学模式的改革,提高了实训基地建设和管理水平,提高了师资队伍水平,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

双线分别指指以学生身份变换和技能提升为培养主线,做中学、做学教一体。

第一条线:利用学校和企业两个场地,实施分步式的人才培养。

在培养过程中,学生的“身份”是以工学交替变换的方式进行。

具体做法是:第一步:基本知识和技能学习。

学生先在学校学习1年,完成公共课程、专业技能课程的学习,此时的身份是学生。

第1学期邀请相关企业的人员到校开展专题讲座,组织学生学习企业文化、企业生产流程和企业管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安排专业基础课程教学,使学生打下良好的专业基础。

第2学期利用校内实训基地实施项目化教学,突出技能培养,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基本专业能力。

第二步:学生带着问题和思考走进企业。

第3学期先在校外进行3个月跟岗实习,熟悉和适应企业工作环境和管理模式,初步掌握一定的专业基础技能。

通过跟岗实习锻炼,学生初步建立起“企业员工”的概念,了解职业岗位的要求,为下一步的专业课程学习奠定基础,此时的身份转变为企业预备员工。

第三步:揣着认知和反思回到校园。

回校继续学习,完成专业课程的学习,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此时的身份是学生。

第四、五学期实施项目化教学,安排专业课学习和校内实训,使学生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

机电一体化技术高水平专业群建设方案

机电一体化技术高水平专业群建设方案

机电一体化技术高水平专业群建设方案一、背景和意义机电一体化技术作为现代制造业的核心技术之一,对于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升产品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然而,当前我国机电一体化技术人才队伍建设仍存在一些问题,如人才培养模式陈旧、学科交叉融合不够紧密、产学研结合程度不高等。

为了促进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提高我国的竞争力,在高水平专业群的建设上需要做出努力。

二、目标和任务1.目标:建设高水平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群,培养一批具备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

2.任务:(1)建立专业群内的机构、团队和平台,以推动学科交叉融合和合作研究为主要目标。

(3)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引进和培养具有机电一体化技术研究和教学能力的高水平人才。

(4)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5)加强产学研结合,促进高校与企业的合作交流,解决实际问题。

三、关键措施1.建立机电一体化技术研究中心和实验室,提供先进的设备和平台,为专业群的研究和教学提供支持。

2.加强学科交叉融合,组织交叉学科的研究团队,促进学科间的合作研究,共享资源。

3.引进和培养优秀的教师和研究人员,建立师资库,为培养高水平专业人才提供支持。

4.设计和实施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组织创新项目和实践实训。

5.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交流,建立产学研合作联盟,解决实际问题,落实研究成果。

6.建立专业群的评价和监督机制,及时了解专业群的建设进展,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

四、推进和保障1.组织专家论证,制定详细的建设方案和时间表。

2.提供充足的经费支持,为专业群的建设提供保障。

3.加强宣传和推广工作,提高专业群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4.设立奖励措施,鼓励教师和学生在专业群建设中的积极参与和贡献。

5.加强与相关政策的对接,争取政府的支持和重视。

五、预期效果1.提升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群的学科实力和水平。

2.培养一批具备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建设方案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建设方案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建设方案
一、专业介绍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属于计算机、电子信息类,是一门综合性、学科
交叉性高度发展的技术专业,主要教授涉及计算机、机械、自动化及其系
统集成的机电一体化技术。

本专业为学生提供从理论到实践,从基础课程
到专业必修课的系统学习。

可以掌握计算机应用软件,成型机械、自动化
及机电一体化技术,研究各类机电系统的故障检修、维护改造,掌握建设、调试、维护和检修机器和机械设备的技术,并为解决工业生产中的工程技
术问题提供基础技术支撑。

二、专业目标
根据学院的发展特色,本专业面向新时代,把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建
设成为我校一流学科的目标,以培养具有较强的机电一体化设计与制造能力,具有良好的现代工程技术素养,具备较强的工程设计能力和综合应用
实践能力的高素质机电一体化技术人才为主要任务。

三、专业课程体系
本专业的专业课程体系以机电一体化应用技术为基础,涵盖计算机、
机械、自动化等专业的多门课程。

机电一体化专业建设课件

机电一体化专业建设课件
教师需要热爱教育事业,关心学生成长,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同时,应具备团队 协作精神,积极参与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共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师团队建设
01
加强教师培训和进修
通过定期组织教师培训和进修,提高 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培 训内容可以包括新的教育理念、教学 方法和机电一体化领域的最新发展等 。
加强教学监督和管 理
建立教学督导制度,加强对课 堂教学的监督和管理,及时发 现和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CHAPTER 06
专业教学资源建设
教学资源整合与共享
01
整合优质教学资源
将分散的教学资源进行整合,形 成优质的教学资源库,方便教师 和学生使用。
02
实现资源共享
03
促进资源更新
涉及控制理论、控制系统、可编程控制器等,帮助学生掌握控 制原理和技术的应用。
介绍信息处理的基本原理和技术,包括计算机原理、计算机网 络、数据库等,培养学生信息处理的能力。
课程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
建立完善的听课制度
01
通过定期听课和评估,了解教师的教学情况和学生的
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学生评教
02 定期组织学生评教活动,了解学生对课程的满意度和
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与激励
建立健全教学质量 评价体系
建立科学、全面的教学质量评 价体系,将学生评价、同行评 价、专家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 相结合,对教师的教学效果进 行全面评估。
实施教学奖励和表 彰制度
设立优秀教学质量奖、教学成 果奖等奖励制度,对在教学工 作中表现突出的教师进行表彰 和奖励,激励教师积极投入教 育教学工作。
教师需要具备深厚的机电一体化理论基础和专业技能,能够胜任课程讲授和指导学生实践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人才需求调研 目的:获得毕业生就业岗位、岗位上具
体工作项目、岗位升迁的完整准确信息。
人才需求调研四步走:
■拟定调研方案
■获得就业岗位及岗位的升迁 ■细化工作岗位项目 ■征询企业毕业生的整体意见
调研对象:企业人事经理 、毕业生本人、车间(部门 )领导、公司领导 企业分类方式:按规模( 销售额),按性质(国企、 民企、私企等) 调研样本选择:企业类别 构成与就业企业类别构成相 符。约20%毕业生 方法:以信函调研为辅, 以实地访谈为主
确立专业课 程体系结构 ●专项学习阶段课程与普通技工特点相对应 ●综合学习阶段课程与高技能人才特点相对应 ●入门学习阶段课程:专门知识、基础技能训练 对专业课程 按阶段分类 ●专项学习阶段课程:专业基础理论、专项技能
训练 ●综合学习阶段课程:综合技术及技能训练
●同一阶段课程排序原则:考虑课程之间的衔接
订单班(课程更换);
技术服务(解决工艺问题); 品牌宣传(合作课程和教材)
1 . 产业背景调研
得出结论
■已办专业如何调整?
专业领域内未来是否会产生新岗位? 专业培养目标是否要作适当调整? ■是否举办新专业? ■专业定位:积极服务江苏地方经济社会先 进制造业的发展,培养德、智、体、美等方 面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改革是专业建设的核心
作项目四 要素
• 数学是一门培 养逻辑思维能 力的课程,要 引入计算机的 数值计算、模 拟与思维判断 技术,改革教 学方法,减少 复杂的公式推 导。
4.提出基 础课程教 学要求
3.归纳并 • 将四要素相 形成技术 同 同的工作项 课程 • 志们 目归纳在一起,
• • 作为一门专业 技术课程的基本 教学内容。
工程教育论宏观控制模型
控制力
教育政策 领导干部 财政投入 产业需求与投入
工程教育系统
专业、课程体系、教学大纲 师资、教学内容、方法
职场目标
社会需求 利益相关者决策 (产业、学生、教师)
改革/改进战略、 策略、措施
评测
学生质量评价 专业评估 学校评估
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 职场所需能力素质知识技能
说 专 业
——以数控技术专业建设为例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
二○○九年十一月二十六日
前奏
1896年第一架自动演奏钢琴 1952年第一台数控机床
控制介质——穿孔纸带
引言
一、专业建设调研 二、构建课程体系
三、教学团队建设
四、实践教学条件建设
一、专业建设调研
调研的两个方面:
■产业背景调研 ■人才需求调研
1 . 产业背景调研
企业对职业素养及社会能力培养的 具体要求
1.学校在重视技能培养同时,要关注 诚信、敬业教育,肯吃苦、善沟通的职 业素养比专业能力培养更为重要。 2.就业时要有工作经验,减少熟练 掌握工作技能的时间。
调研成果四:毕业生建议
毕业生对学校教学工作建议
1.入学一年 ,基础课内容深,专业还没入
门。
2.学校校教学环境,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企业真实的生产、制 度环境差距大。希望增加校外实习次数。 3.课程内容对就业岗位工作帮助不大,理论 过多,对工作直接帮助的内容少。
这是构建课程体系时必须解决的问题。
二、构建专业课程体系
两个方面的工作
■建立岗位工作项目与专业课程教学内容
之间的紧密联系
■构建适应高技能人才成长规律的高职课
程体系框架
• 企业专家、 毕业生代表、 资深专业教 师、学校教 学管理人员
1.成立课 程开发组
• 对象:通过工作过程 使之按要求发生改变, 形成成果;工具:劳 动工具;规范:工作 • 的规范;要求: • 对工作成果的 2.分析工 • 求。
数量
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1个,省级特等、一等、二等各1个 国家数控技术职业教育实训基地1个 国家级精品课程4门,省级1门,市级1门 国家高职职业技能大赛一等奖1个,二等奖1个 国家级教学团队1支,国家教学名师1名 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4部
四、实践教学条件建设
四、实践教学条件建设
理念创新——“以他方为中心”
次要岗位: 三坐标测量工 数控机床维修工 数控机床装配与 调试工
4
5 6
通用车床电气控制系统的连接、检查、调 试
数控(铣)加工中心电气控制系统的连接、 检查、调试
三轴加工的零件造型、自动编程及加工
…… ……
调研结果最突出的问题
■75%以上的企业都希望毕业生具有
工作经验
■课程教学内容与岗位工作
关联度过低
内涵:提供做中学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环境 条件,使学生通过具体工作项目来学习,在获得 专业知识的同时,得到能力、素质、技能的训练
方法:用开放性思路引入企业资源, 解决部分难以承受的高投入高维护问题。
入手——为企
业解决生产实际问题
赢得——企业
支持,共建校内实训 室
入手——企业品牌与实践
教学相结合
赢得——企业出设备,学
人才需求调研第一步
拟定调研方案
获得就业岗位及岗位的升迁 细化工作岗位项目 征询企业毕业生的整体意见
毕业生就业岗位、分布: 信函向人事经理获得岗位名 称、级别、人数、岗位职责 就业岗位规范化处理:按 国家标准和企业共识处理获 得规范化岗位汇总表。 岗位升迁情况:实地走访 毕业生,获得岗位升迁路径 图。
基础与 职业能力培养 主线 三个递进层面
可 持 续 发 展 能 力 培 养 为 基 础
职 业 能 力 培 养 为 主 线
第三层面(高 技能人才) 数控加工工艺 编制、实施能 力培养 第二层面(普 通技工) 数控机床操作 技能培养
第一层面(新 学徒) 零件制作入门 技能培养
课程体系特点
■人才成长——课程体系框架结构 ■校外实习——职业素养阶段深化、
拟定调研方案
人才需求调研第二步
获得就业岗位及岗位的升迁
细化工作岗位项目 征询企业毕业生的整体意见
人才需求调研
拟定调研方案 获得就业岗位及岗位的升迁
实地调研毕业生、车间管理 人员,获得具体到对象、设 备、软件、产品、工作部位
等的80~100个工作项目。
第三步 第四步
企业对职业素养及 社会能力培养的具 体要求; 毕业生对学校教学 工作建议。
第一方面
还有一个突出问题尚未解决。 请看企业怎么说……
入学初期的“看企业,讲专业”认识实习
大二期间4个月顶岗实习 三年级的毕业实习
车工实训、钳工实训、数控机床实训、有利于 双证书制的专业技能实训
通过这样系统化设计,使学生在校期间就积 累工作经验,获得了职业素养的系统化培养。
第二方面
●入门学习阶段课程与新学徒特点相对应
细化工作岗位项目 征询企业毕业生的整体意见
主要调研成果 调研成果一:就业岗位 调研成果二:专业培养目标 调研成果三:企业要求 调研成果四:毕业生建议 调研成果五:岗位工作项目表
调研成果一:就业岗位
就业面向:面向长三角及江苏省先 进制造业,重点是无锡地区能源设备制 造、汽车制造等产业。 主要就业岗位——数控机床操作工 数控工艺员、数控程序员。 次要就业岗位——三坐标测量工、 数控机床维修工、数控机床装配与调试 工。
(数控技术:帮助企业完成高复杂 度的工艺、编程问题。 机器人技术:帮助企业形成产品。 物流技术:国产化难题。 项目还形成、转让了十余项专利技 术成果)
社会资 源整合 能力
管理体制改革 ——如成立市场部、质控部。 二级管理制度 ——增强活力的分灶吃饭制度。 产学研分制度 ——推动内涵建设的增薪制度。
4.实训机会偏少,实训机床与企业使用的 机床在先进性方面差距较大。
调研成果五:岗位工作项目
就业面向岗位 主要岗位: 数控机床操作工 数控工艺员 数控编程员 序号 1 2 3 具体工作项目
带圆柱、螺纹、沟槽、圆弧的轴类零件工 艺编制及实施 带曲面的腔槽类零件加工工艺编制及实施 带孔系、平面、曲面的箱体类零件加工工 艺编制及实施
整 调
体 整
关系及学校教学资源的配置及均衡使用 ●针对专业教学要求,调整基础课程的安排
数控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示例
主要就业 岗位
毕业实习 较复杂装配体制作、典型零件数控加工工艺 编制及实施等综合性专业课程 数控机床 操作工 顶岗实习 机械加工工艺文件识读与编制、 数控加工 使用数控机床的零件加工等专项性专业课程 工艺员 (数控机床操作考证项目) 英语、计算机基础、机械基础等基础课程 数控程序 简单装配体的制作、零件的手工制作、机械 员 零件的造型与测绘等入门性专业课程 (车工、钳工入门训练项目) 看企业、讲专业认识实习 数学、思政、英语、体育等基础课程 就业教育、体育等基础课程 课程设置
全程贯穿
■专业课程、校外实习、基础课程 ——三个阶段中相互融合
三、教学团队建设
双师素 质难提 高
双师结 构难形 成
兼职教 师难到 岗
制约专业可持 续发展的最根 本的障碍
三、教学团队建设
三 项 核 心 能 力 培 养
执教能力
社会服 务能力
社会资 源整合 能力
教学团队建设
专任教师:一人一案,落实目标。
管 理 创 新
校内基地
校 企 合 作 建好实训基地
校外基地
校 企 合 作 用好实习基地
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
形式:按就业岗位职业环境特征构建职业教育环境
,体现专业能力集成化训练要求;参照全国技能大赛的 现场布局,建成集讲授、信息收集、讨论、实施等一体 的新型教室,满足学生顶岗实习前准职业性训练。
实践教学条件建设
校级领导有责任,教学业务部门 有责任,骨干教师有责任,有形 式多样的活动内容,形成学校的 管理文化……
教学团队建设
我们强调的是融合与分享。理念上并 非每位成员全面优秀,而是校内外各具特 色成员的融合形成整体的优势;操作 中并非每位成员经历各类教学科研工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