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七年级上第一章复习提纲

合集下载

初一科学上第0章至第四章复习提纲

初一科学上第0章至第四章复习提纲

第0章走进科学基础知识§0-1、探索奇妙的自然界§0-2、什么是科学探究1.观察和实验是学习科学的基本方法,实验又是进行科学研究最重要的环节。

2.科学探究需要观察和提出问题,收集证据和处理数据,建立假设,验证假设,应用科学原理进行解释。

也可以总结为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提出问题→建立假设→设计方案→收集证据→得出结论,作出解释→讨论交流。

§0-3、建立你的健康信息档案1、健康信息档案基本包括身高、体重、体温、心率等内容。

2、长度的测量:(1)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米(m),其他单位: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um),纳米(nm)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100厘米=1000毫米=106微米=109纳米(2)长度的测量工具:刻度尺(直尺、米尺、卷尺、皮尺等)(3)认识刻度尺:①零刻度线②量程:测量的最大范围③最小刻度值:每一最小格所表示的长度。

测量所能达到的准确程度是由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值决定的(4)刻度尺的正确使用方法:①放正确: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刻度尺的刻度要紧贴被测物体。

(倾斜造成读数偏大)②看正确: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视线偏左读数偏大,视线偏右读数偏小)③读正确:先读被测物体的准确值,即读到最小刻度值,再估读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即估计值。

(一定要估读)④记正确:记录数值 = 准确值 + 估计值 + 单位(无单位的记录是没有意义的)⑤零刻度线磨损的尺可以从尺的某一清晰刻线量起。

但一定要注意读数时减去起点长度。

(5)长度的特殊测量方法:(1)积累取平均值法:利用积少成多,测多求少的方法来间接地测量。

如:测量一张纸的厚度,、一枚邮票的质量、细铁细的直径等。

(注意:页数和张数的区别)(2)滚轮法:测较长曲线的长度时,可以先测出一个轮子的周长。

当轮子沿着曲线从一端滚到另一端时,记下轮子滚动的圈数。

长度=周长×圈数。

七年级上(科学)第一章复习提纲

七年级上(科学)第一章复习提纲

七年级上第一章复习提纲班级姓名第一节科学并不神秘1、科学要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寻找它们产生、发展的原因和规律。

学习科学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解释和预测各种事物、现象及其变化。

2、科学研究是从疑问开始的.如牛顿好奇于苹果落地而发现了万有引力;瓦特好奇于水沸腾后顶起壶盖而改进了蒸汽机。

3、科学带给我们什么?①科学的发展改变人们对自然界各种事物的认识,人类的技术水平和生产能力逐渐提高。

②科学技术改变了我们的生活。

③科学技术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促进了社会的进步,但是如果使用不当,也会给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带来负面影响。

第二节走进科学实验室1、科学实验室包括实验准备室(仪器室)和实验操作室(实验室)2、常见的仪器的用途和操作方法:3、实验室仪器和试剂的存放点必须符合环境要求(如温度、湿度、光线与通风情况等)。

实验室仪器和试剂被存放于实验仪器柜子内,并按不同的用途有序摆放,特殊的具有危险性的试剂或器材还必须按其规定要求存放于规定地点。

4、烧伤或烫伤:用大量冷水冲洗伤处;被化学试剂灼伤:用缓缓流水冲洗一分钟以上附:常用仪器一、试管主要用途:①、盛放少量固体或液体;②、收集少量气体或验纯;③、在常温或加热时,用作少量物质的反应容器;④用作少量气体的发生容器。

使用方法: ①、可直接在酒精灯上加热,先均匀加热,再集中在药品部位加热;(防止试管因受热不均而破裂)②给液体加热时液体体积不得超过试管容积的1/3;(防止液体溢出)③使用时试管应干燥,加热液体时试管口不要朝着别人或自己,试管倾斜与桌面成45°角;(防止液体喷出伤人,倾斜可增大受热面积,使受热均匀)④加热固体时,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避免管口冷凝水倒流使试管炸裂)⑤使用试管夹夹持,夹在试管中上部(约离试管口1/3处),加热后不能骤冷,也不能立即放回塑料试管架上。

(避免烫伤手,防止试管炸裂,塑料试管架熔化变形)二、试管夹主要用途:夹持试管。

使用方法:①试管夹应从试管底部往上套,然后夹在试管中上部(约离试管口1/3处);②手握长柄,不要把拇指按在短柄上原因:①防止杂质带入试管,加热时烧焦试管夹。

七上科学复习提纲1

七上科学复习提纲1

七年级科学基础知识一、基础知识,你能填吗?1、生物和非生物间最根本的区别是: __新陈代谢_。

生物是有生命的物体, 它具有_应激性, _新陈代谢__ , ___能生长__, __能繁殖___,_能适应并影响环境__,__能遗传_和变异等特征。

2、判断动、植物的主要依据:该生物体能否___进行光合作用__。

3、根据体内有无_脊椎骨_,我们可以将所有的动物分为_脊椎动物_和_无脊椎动物_两大类。

4、哺乳动物是现今动物界中_分布_最广泛、_功能_最完善的动物。

它们的全身_被毛_,体温_恒定_,_胎生_,_哺乳_。

5、在各类脊椎动物中,体温恒定的有哺乳类、鸟类;必须在水中产卵并完成受精的有鱼类、两栖类。

6、身体最简单、最低等的动物是_原生_动物,它们属于_单_细胞动物。

7、凡是身体和足都_分节_,体外有_外骨骼_的动物都属于节肢动物。

8、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间的根本区别有: __种子__外有无果皮包被。

9、植物界里, 最高等的植物是__被子__植物, 最低等的植物是___藻类__植物. __被子植物__和_裸子植物__可用种子繁殖后代。

10、脊椎动物的主要特征与代表动物.11、昆虫的主要特征: 身体分_头___,__胸___,__腹__三部分,头部有__一对触角___,眼和口器, 胸部长有__两对__翅, __三对__足, 身体, 触角和__足___都有__外骨骼___.12、等级分类的七个等级是: _界门纲目科属种__,其中__种_是等级分类的基本单位.13、各类植物的特征:14、用种子繁殖后代的植物叫_种子_植物,它包括_被子_植物和_裸子_植物。

它们的根本区别在于:_被子_植物的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而_裸子_植物的种子外面没有果皮包被。

15、裸子植物的主要特征:大多数种类植株高大,_根系_发达,种子裸露,抗寒能力强。

16、生活在潮湿环境中,植株矮小,只有_茎_、_叶_分化,用_孢子_繁殖的植物叫做苔藓植物。

2013-2014七年级科学上学期期末复习提纲

2013-2014七年级科学上学期期末复习提纲

2013-2014七年级科学上学期期末复习提纲班级姓名.第一章科学入门一、科学在我们身边1.科学的本质——科学是一门研究各种,并寻找的学科。

科学离我们并不遥远,它就在我们。

2.学习科学的重要方法是:多、多、多。

3.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着世界,它对我们的生活既带来了正面的影响,使人类利用和保护的意识和能力不断提高,也带来了负面的影响。

学习科学知识,是为了使之更好地为人类服务,协调人和的关系,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二、实验和观察1.和是学习科学的基础,实验又是进行科学研究最重要的环节。

要进行实验,就要了解一些常用的仪器及其用途和实验室的规程。

2.实验室常用仪器:试管:是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

试管加热时,要用试管夹(长柄向内,短柄向外,手握长柄),试管内的液体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试管夹应夹在距离试管口1/3处。

加热时试管要倾斜度。

,并先均匀预热,再在液体集中部位加热。

热的试管不能骤冷,以免试管。

停表:用来测量时间,主要是测定。

天平和砝码:配套使用,测量物体的。

电流表:○A测定电流的大小。

电压表:○V测定电压的大小。

显微镜:用来观察等肉眼无法观察的微观世界的物质及变化。

酒精灯:是常用的加热仪器,实验室的主要热源。

使用时用它的加热。

烧杯:能用于较多试剂的反应容器,并能配制、稀释溶液等。

表面皿:可暂时盛放少量的固体和液体。

药匙:用来取用少量固体。

玻璃棒:主要用于、引流、转移固体药品。

3.认识自然界的事物要从观察开始。

态度:认真的观察,目的明确;方法:操作和观察要全面、细致、深刻,并用文字适当地描述;注意:操作要,记录要。

4.由于人体感官具有性,所以运用感觉器官的观察——直接观察往往不能对事物做出可靠的判断。

为了能正确地进行观察,做出准确的判断,我们可以借助,扩大观察的范围和进行数据的。

三、长度和体积的测量所谓测量是指将一个待测的量和一个公认的进行比较的过程。

根据不同的测量要求和测量对象,我们应能选用的测量工具和测量方法,尽可能使用国际公认的主单位即公认的标准量。

华师大版七年级科学上学期期末复习提纲

华师大版七年级科学上学期期末复习提纲

华师大版七年级科学上学期期末复习提纲绪:走近科学一:探索奇妙的自然界1、科学是以自然为研究对象,自然界由各种物质组成。

不一样的东西可能含有相同的物质成分,物质都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

自然中存在无穷的奥秘。

2、观察和实验是探索自然的重要方法。

观察可以使人们获得有关自然现象的信息,实验可以使自然现象在人为控制的条件下再现,它们是探索自然的重要方法。

3、苹果会掉下来是因为地球引力,蝙蝠靠超声定位来辨别方向,南极气温极低,最低温度接近—90℃,气候变化无常。

恐龙生活在6500万年前。

二:什么是科学探究4、科学探究需要观察和提出问题,需要通过各种途径收集证据和处理数据,需要用证据去检验假设,还需要应用科学原理进行解释。

5、亚当斯提出了海王星运动轨道参数的预言,勒威耶完成了对海王星的预测,伽勒找到了海王星。

三:建立健康信息档案6、国际单位制中长度单位是米,温度单位是摄氏度,质量单位是千克。

7、长度测量中应注意的问题:(1)刻度尺上有刻度的一边应紧靠被测物体,并放正尺的位置。

(2)刻度尺的零刻度线应与被测物体的一端对齐,观察时,视线应与尺面垂直。

(3)测量值应估计到最小刻度(又叫分度值)的下一位,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8、由于我们的眼睛对最小刻度值的下一位不可能估计得十分准确,另外由于一些测量工具本身的原因,使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存在差异,这种差异叫做误差。

误差不能消灭,但可通过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来减小误差。

9、实验报告要力求及时、准确和尊重事实。

实验报告一般包括:实验目的,实验日期,器材和装置,过程与步骤,现象与数据以及讨论与结论。

10、温度可以用来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在标准大气压下,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定为0℃,水的沸点定为100℃。

水银温度计是利用水银的热胀冷缩的特性制作的。

11、温度计使用时应注意:(1)被测温度不能大于温度计的量程。

(2)温度计的测量泡应与被测物体保持良好接触。

(3)要待温度稳定后再读数。

七年级科学复习提纲

七年级科学复习提纲

1.科学思维与科学方法1.1科学思维特点(观察、归纳、假设、实验、推理)1.2科学方法(观察法、实验法、比较法、统计法)1.3科学研究过程2.物质的组成与性质2.1物质的构成(元素、化合物、混合物)2.2物质的性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2.3物质的分类3.生物多样性与进化3.1物种的多样性3.2进化理论(达尔文进化论、自然选择)3.3进化过程与证据4.细胞与生物4.1细胞的结构与功能4.2细胞的组成与分类(原核细胞、真核细胞)4.3细胞的特性和功能(新陈代谢、自我复制)5.粒子运动与热学知识5.1粒子模型(固体、液体、气体的粒子排列与运动)5.2温度与热量5.3热学性质(导热、热膨胀、热传递)6.声与光6.1声的产生与传播6.2光的产生与传播6.3光的反射与折射7.地球与地理知识7.1地球的形状与运动(地球自转、公转)7.2地球的层次结构(地壳、地幔、外核、内核)7.3地球的自然环境(大气层、水圈、岩石圈、生物圈)8.物质的变化与反应8.1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8.2物质的变化与守恒8.3化学反应速率与影响因素9.生物与环境9.1生态系统与生物圈9.2生物的功能与适应性(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物质循环)9.3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10.科学技术与社会10.1科学技术对社会的影响10.2科学技术的应用(医学、农业、能源)10.3科学技术的发展与伦理问题以上是七年级科学的复习提纲,可以根据这个提纲对各个知识点进行梳理和复习,确保复习的全面性和系统性。

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可以适当增减知识点的深度和广度。

科学七年级上册第一章提纲整理

科学七年级上册第一章提纲整理

第一章复习提纲第一节科学并不神秘1、科学要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寻找它们产生、发展的原因和规律。

2、科学研究是从疑问开始的。

第二节走进科学实验室1、科学实验室包括实验准备室(仪器室)和实验操作室(实验室)2、实验室仪器和试剂的存放点必须符合环境要求(如温度、湿度、光线与通风情况等)。

实验室仪器和试剂被存放于实验仪器柜子内,并按不同的用途有序摆放,特殊的具有危险性的试剂或器材还必须按其规定要求存放于规定地点。

3、烧伤或烫伤:用大量冷水冲洗伤处;被化学试剂灼伤:用缓缓流水冲洗一分钟以上4、常见的仪器的用途和操作方法:一、试管主要用途:①、盛放少量固体或液体;②、收集少量气体或验纯;③、在常温或加热时,用作少量物质的反应容器;④用作少量气体的发生容器。

使用方法:①、可直接在酒精灯上加热,先均匀加热,再集中在药品部位加热;(防止试管因受热不均而破裂)②给液体加热时液体体积不得超过试管容积的1/3;(防止液体溢出)③使用时试管应干燥,加热液体时试管口不要朝着别人或自己,试管倾斜与桌面成45°角;(防止液体喷出伤人,倾斜可增大受热面积,使受热均匀)④加热固体时,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避免管口冷凝水倒流使试管炸裂)⑤使用试管夹夹持,夹在试管中上部(约离试管口1/3处),加热后不能骤冷,也不能立即放回塑料试管架上。

(避免烫伤手,防止试管炸裂,塑料试管架熔化变形)二、试管夹主要用途:夹持试管。

使用方法:①试管夹应从试管底部往上套,然后夹在试管中上部(约离试管口1/3处);②手握长柄,不要把拇指按在短柄上原因:①防止杂质带入试管,加热时烧焦试管夹。

②防止试管脱落。

三、烧杯主要用途:①用作常温或加热时较多量的液体物质的反应容器;②溶解物质或配制溶液使用方法:①加热时要垫石棉网,液体体积不超过容积的2/3,加热前外壁应擦干,不能用于固体加热;②进行反应时液体体积不得超过容积的1/3;③配置溶液时,要用玻璃棒轻轻搅拌。

新浙教版第一章科学入门期末复习提纲及重难点例题

新浙教版第一章科学入门期末复习提纲及重难点例题

第一章科学入门一、科学并不神秘1、科学是一门研究各种和二、走进科学实验室1和是进行科学研究最重要的方法,又是进行科学研究最重要的环节。

要进行实验,就要了解一些常用的仪器及其用途和实验室的规程。

2、实验室常用仪器: 1)写出下列仪器的名称:B C2)下列仪器中,用来加热的是,取用少量固体药品的是,滴加少量液体的是,用作少量物体反应的容器的是,常用来搅拌的是。

(1)烧杯(2)滴管(3)酒精灯(4)玻璃棒(5)药匙(6)试管3、下图所示实验操作正确的是(滴管滴加液体的方法:①将胶头滴管竖直悬于试管口的正上方。

②(能或不能)将试管倾斜滴加。

③(能或不能)伸入试管内。

④(能或不能)接触容器内壁。

滴管用完后应立即。

4、被烧伤或烫伤用被化学试剂灼伤用冲洗1分钟以上。

5.物质的加热:(1)酒精灯的使用:熄灭酒精灯时, 必须用盖灭, 不能用嘴吹灭。

(2)对试管里液体物质加热时:先预热,再固定加热,液体不超过试管容积的,试管口不对着自己和他人。

(3)写出2种可直接加热的仪器: 、(4)写出1种需垫在石棉网上加热的仪器:三、科学观察1、在很多情况下,单凭我们的感官填“能”或“不能” 对事物作出可靠的判断。

因此我们经常要借助于一些_ __和_ __来帮助我们做出准确的判断。

2、在科学研究过程中,常借助各种仪器来扩大____。

用能将微小的物体放大,用__ __可以观察遥远的星体。

在观察实验中,要准确记录实验__________和___。

1观察和实验是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观察记录的方法常见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种。

3、将生鸡蛋放在盛有清水的烧杯中,鸡蛋;在烧杯中加入少量食盐并不断搅拌使食盐溶解,鸡蛋将。

四、科学测量测量是指将一个_______________和一个公认的进行比较的过程。

1、长度的测量。

1、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主单位是,单位符号是。

完成下列换算:(1)2米= 厘米(2)880毫米=米=微米2、下列单位换算过程中正确的()A.1.8米=1.8×1000=1800毫米 B.1.8米=1.8米×1000=1800毫米C.1.8米=1.8米×1000毫米=1800毫米 D.1.8米=1.8×1000毫米=1800毫米3、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是。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复习提纲全册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复习提纲全册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复习提纲全册第一章科学入门一、科学在我们身边科学是一种探究自然和社会现象的方法和理论体系。

观察、实验和思考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方法,其中实验是进行科学研究最重要的环节。

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正面的影响,同时也带来了负面的影响。

许多发明都是从观察开始的,比如XXX发现了万有引力,XXX发明了蒸气机。

二、实验和观察借助仪器和工具,我们可以扩大观察的范围并进行数据的测量。

例如,在烧杯里放入生鸡蛋和清水,鸡蛋会下沉;加入食盐并用玻璃棒搅拌后,食盐开始溶解,生鸡蛋会上浮并最终漂浮;再往烧杯里添加清水,鸡蛋会慢慢下沉。

玻璃棒的作用是加速食盐的溶解。

实验仪器包括试管、烧杯、表面皿、药匙、玻璃棒、停表、电流表、电压表、显微镜和酒精灯等。

三、长度和体积的测量长度的测量基本工具是刻度尺,国际制单位是米,符号是m。

其他单位包括千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和纳米。

使用刻度尺时,要观察零刻度线、最小刻度值和量程。

读出每一大格数值和单位,分析每一小格所表示的长度和单位,即为最小刻度值。

使用刻度尺时,要确保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刻度尺紧靠被测量的物体并垂直于被测物体。

如果零刻度线磨损了,可以找一条清晰的刻度线作为零刻度线。

眼睛的视线也要与尺面垂直。

正确读取长度的方法是先读取被测物体长度的准确值,即最小刻度值,再估读最小刻度的下一位,即估计值,并注明单位。

记录的数值应为准确值加上估计值再加上单位。

长度的特殊测量方法包括积累取平均值法、滚轮法、化曲为直法和组合法等。

固体体积常用的单位有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和立方毫米,液体体积常用的单位有升和毫升。

1立方米等于10立方分米、10立方厘米和10立方毫米,1升等于1立方分米、1000毫升和1000立方厘米。

在使用量筒和量杯时,需要放在水平桌面上,观察量程和最小刻度值,并确保读数正确,视线垂直于筒壁并与凹形液面最低处相平。

对于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可以利用量筒和量杯间接测量,但需要注意量杯的刻度不均匀。

浙教版科学七上第一章复习提纲

浙教版科学七上第一章复习提纲

浙教版科学七上第一章复习提纲一、常见的实验器材及用途(在划线处写出其用途):试管试管架电流表电压表秒表烧杯天平显微镜二、实验室的安全1.下列标签贴在某些实验物品上,分别写出他们的含义:2.在实验室发生意外伤害事故:(1)实验过程中不小心被烧伤或烫伤,应(2)被化学试剂灼伤,应(3)如果意外伤害比较严重,则应(4)如果实验室严重失火,必须3.实验室安全守则:判断题在括号中打“√”“×”(1)在实验室吃东西()(2)直接闻试管中液体气味()(3)直接用手持试管加热( ) (4)加热时试管不能对人()(5)将固体垃圾或有害有毒溶剂直接倒入水槽()(6)实验完毕后,将你的实验区域清理干净,并清洗双手()(7)滴管用后应立即冲洗,未经洗涤的滴管严禁吸取其他试剂()三、常见实验操作1.滴管(1)滴管的用途:。

(2)使用滴管时,滴管口(能或不能,以下同上)伸入试管(或受滴容器);倒置,平放,碰容器壁。

(3)轻压或缓压胶头,不能用力过猛的原因:。

2.酒精灯(1)用途:。

(2)火焰温度:外焰内焰焰心。

(3)酒精量不超过酒精灯容积的;(能或不能,以下同上)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用两酒精灯相互点火;吹灭酒精灯(用盖灭)。

3.放大镜使用注意事项四、常见科学观察记录方法有、、。

五、科学测量1.测量是一个将与进行比较的过程。

3.如何正确使用刻度尺?(使用前要估计被测物体的长度,选用合适的工具)(1)放正确: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刻度线被测物体。

(2)看正确:读数时视线要跟尺面。

(3)读正确:先读被测物体长度的准确值,再读最小刻度的下一位。

(值+值)(4)记正确:在记录测量结果时,数值后面要注明所用的。

4. 体积是物体占有空间的大小.实验室测量液体体积用或,量筒应,读数时视线应与相平5.如何测量不规则物体?()6.在使用一把刻度尺前先要找到它的a、b、c7.物体的称为温度;常用液体温度计的制作原理是8. 温度计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有哪些?(1)先要被测物体的温度;(2)再选用合适的温度计(不能超过温度计的),看(3)把温度计放入被测物体里(要和被测物体,玻璃泡不能碰到容器或者)(4)读数.(读数时把温度计拿出来读;读数时视线要与相平) 9.标准大气压下,的温度是0℃,的温度是100℃。

科学上一二单元复习提纲

科学上一二单元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白天和黑夜一、太阳和影子基础知识:1、早晨,太阳从东方升起来,影子在西边;中午,太阳升到正南方,影子在北边;傍晚,太阳从西落下去,影子在东边。

2、早晨、黄昏、影子长说明太阳斜射地面,此时温度低;正午时影子短,说明太阳直射地面,此时温度高。

所以,一天中的温度是随着太阳位置的变化而变化的。

3、用温度计测温度时,要等温度计的液注停止上升或下降时再读数,温度计要放在太阳晒不到的地方。

4、当我们外出游玩时,除用指南针外,夜间我们可以用北极星来辨别方向,白天我们可以利用树木来辨别方向,树枝长的茂密一些的朝南,稀疏一些的朝北。

5、我们观察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和高度时,必须要在同一地点观察。

6、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轨迹呈半圆周型。

7、太阳的东升西落与温度变化的关系。

太阳升起落下时,阳光斜射地球,此时的温度较低;中午时分,阳光直射地球此时的温度较高。

8、太阳下物体的影子在一天中既有长短变化,又有方向变化。

9、读温度计时,视线要平行液注面。

二、太阳钟1、很久以前,人们就注意到太阳的运动和投影的变化是有规律的,人们就利用这个规律来计算时间,当时的计时工具被称为日晷或太阳钟。

2、日晷的构造像钟表,它是由晷面、晷针两部分构成,晷面是石制的,有刻度,晷针安在晷心,与晷面垂直。

3、日晷有:古代石晷、赤道日晷、地平日晷,欧洲人沿用至今的日晷。

4、日晷是古代的计时工具,现在还在沿用。

5、制作太阳钟时必须选择一个有阳光的地方。

6、太阳钟和日晷都是计时的工具。

7、在玩手掌日晷的游戏时,应该面向正南方,掌心向上平端横放在胸前。

8、日晷是用来计算时间的仪器,是根据太阳的运动和投影的变化规律制度成。

晷针的影子投在晷面上,并随着太阳在空中的方向移动,人们根据晷针影子在晷面上的位置来确定时间。

9、著名的“半钟”是这样制成的。

选择一个有阳光的地方,在地上垂直插一根小棍,当你的手表到达某一个整点时,就在木棍的投影处放一块石头作为记号,并把时间记录下来,这就是著名的“半钟”。

科学第一单元复习提纲

科学第一单元复习提纲

科学第一单元复习提纲第一节:科学并不神秘1、科学要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寻找它们发生、发展的原因和规律。

学习科学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解释和预测各种事物、现象及其变化。

2、人类社会的进步与科学发展密切相关。

科学的不断进步与发展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

3、科学研究是从疑问开始的。

因此,只要留心观察,从发现周围的问题着手,我们都可以进入科学的世界,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4、①科学技术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它使我们的生活更方便、舒适,使各行各业的效率更高,更安全可靠。

科学技术改变了世界。

②科学技术也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人们学会了用科学的思维方式去解决各种复杂的问题,并能从表面现象揭示事物的本质特征或内在规律。

③科学技术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促进了社会的进步。

但是,如果使用不当,也会给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

④人类在利用科学技术改变我们的生活的同时,必须尽可能地减少滥用科学发明对人类造成的危害,第二节:走进科学实验室1、科学研究是以实验为基础的。

2、实验仪器和试剂的存放点必须符合环境要求(如温度、湿度、光照与通风和通风情况等)。

它们被存放于实验仪器柜子里,并按不同的用途有序摆放。

3、电压表——测电压;电流表——测电流;温度计——测量温度;酒精灯——加热;烧杯——溶液加热(不可直接加热)、配制溶液;天平——测量质量;秒表——测量时间;放大镜——观察较小的物体;显微镜——观察微小的物体;试管——用做少量溶液反应的仪器;试管架——放置试管;试管夹——夹取试管4、烧伤或烫伤——用大量冷水冲洗受伤处;被化学试剂灼伤——用缓缓流水冲洗一分钟以上。

5、滴管:使用滴管时,胶头在上,管口在下;滴管口不能伸入受滴容器;滴管用后应立即冲洗,未经洗涤的滴管严禁吸取其他试剂。

6、火焰可分为外焰、内焰和焰心三层。

7、放大镜:如果所要观察的物体不能移动,可以同时移动,可以同时移动你的头部和放大镜,以获得大而清晰的图像。

放大镜拉远后图像放得更大,放大的是一个正立的放大的虚像。

七年级上科学期末复习提纲

七年级上科学期末复习提纲

一、生物的组织:细胞和组织1.细胞的结构和功能a.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的作用和特点b.各种细胞器官的功能和相互关系2.组织的构成和功能a.器官和组织的关系和作用b.不同类型的组织的特点和功能二、生物的营养与消化1.消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a.消化道的组成及其作用b.食物在消化道中的消化和吸收2.食物的分类和营养成分a.主要营养物质的种类和作用b.均衡饮食和营养不良的防治三、生物的呼吸与循环1.呼吸系统的结构和功能a.呼吸器官及其作用b.氧气的吸入和二氧化碳的排出2.循环系统的结构和功能a.心脏和血管的作用和分类b.血液的组成和功能四、生物的运动与感觉1.骨骼系统的结构和功能a.骨骼和关节的作用和分类b.骨骼对身体的支撑和保护2.神经系统的组成和功能a.神经系统的构成和作用b.感觉器官和感觉的传导途径五、生物的生殖与发育1.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a.男女生殖器官的作用和特点b.生殖方式的区别和特点2.成长与发育a.人体的生长发育规律b.青春期的特点和生理变化六、生物的遗传与进化1.遗传的基本概念a.基因的概念和特点b.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2.进化的基本观点和证据a.进化论的概念和基本原理b.地质记录和化石的证据七、生物的环境与保护1.生物与环境的关系a.生态系统的组成和相互作用b.生态平衡和生态恢复的重要性2.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a.环境问题的原因和影响b.环境保护的措施和方法以上提纲列举了七年级上学期科学的主要内容,希望能够帮助你进行复习。

注意理解并记忆重点概念和知识点,掌握基本原理和实际应用,充分做好习题练习和实验课的巩固。

祝你考试顺利!。

七年级科学知识点复习提纲

七年级科学知识点复习提纲

一、物质的分类与转化1.物质的分类:元素、化合物、混合物。

2.物质的性质:物理性质(颜色、硬度等)和化学性质(可燃性、腐蚀性等)。

3.物质的转化:物理变化(相变、形态变化等)和化学变化(燃烧、腐蚀等)。

二、空气与水1.空气的组成: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

2.空气的成分与比例的变化。

3.空气的性质与运动:压强、浮力等。

4.水的性质:呈现无色、无味、无臭的液体,有流动性、占据空间等。

5.水的存在形态:液态、固态、气态。

6.水的净化与消毒。

三、光的传播与反射1.光的传播方式:直线传播。

2.光的反射定律: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3.镜子的反射作用。

4.凸透镜与凹透镜的特性与应用。

5.光的折射。

四、电流与电路1.电流的定义和测量:单位安培。

2.电路的组成与符号:导体、电源、开关、电阻等。

3.串联与并联电路的特点。

4.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总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5.串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总电压等于各元件电压之和)。

五、植物与动物的细胞结构1.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

2.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区别:植物细胞有细胞壁和叶绿体等。

3.细胞的功能与组织器官的关系。

六、遗传与进化1.物种的起源与进化。

2.变异与适应。

3.遗传的基本规律:孟德尔定律(显性与隐性、分离与再组合等)。

4.基因与染色体:基因是遗传信息的基本单位,染色体携带多个基因。

七、能量与动力1.动力的种类:人力、风力、水力、火力、电力等。

2.能量的转换与守恒:机械能、电能、热能等之间的相互转换。

3.简单机械(杠杆、轮轴、滑轮等)的作用与应用。

4.火力发电与水力发电的原理与过程。

八、地球与宇宙1.地球的形状与运动:近地点与远地点,自转与公转等。

2.季节变化的原因:地轴倾斜。

3.日食与月食的原理与现象。

4.星座与星系。

七年级科学上第一章第一节

七年级科学上第一章第一节

03 七年级科学上第一章第一 节的主要内容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物质的变化
物质的变化是指物质形态、状态或性质的改变。物质的变化可以分为物理变化 和化学变化。
物质的性质
物质的性质是指物质所具有的特性,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物理性质是指 物质不需要经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气味、状态等;化学 性质是指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科学的基本概念包括物质、能量、信息、遗传、进化等,这些概念是构建科学知识 体系的基础。
科学概念具有客观性、实证性和可检验性,需要经过反复实验和验证,不断修正和 完善。
科学的研究方法
观察法
通过观察自然现象和实验 结果,获取感性认识和数 据。
实验法
通过设计和进行实验,探 究自然现象和物质运动规 律。
推理法
评价参与度
评价学生在讨论中的参与程度 和贡献,鼓励积极参与。
引导深入思考
引导学生对讨论主题进行深入 思考,培养批判性思维。
06 本节课程的总结和思考
本节课程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
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了解科学探究在日常生活和科 学研究中的应用。
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将科学探究的方法 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培养他们的 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化学反应的类型和特点
化合反应
化合反应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反应生成一种新物质 的反应。例如,氢气和氧气发生化合反应生成水。
置换反应
置换反应是指一种单质与另一种化合物发生反应,生成另 一种单质和化合物的反应。例如,铁与硫酸铜发生置换反 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
分解反应
分解反应是指一种物质在特定条件下分解成两种或两种以 上的新物质的反应。例如,碳酸钙在高温下分解成氧化钙 和二氧化碳。

七年级上册科学易错题和提纲

七年级上册科学易错题和提纲

七年级上册科学易错题和提纲3、一位同学的身高为1.58米,用来测量的尺子最小刻是()A、毫米B、厘米C、分米D、米4、下列对温度的认识,不正确的是()A、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B、0℃的冰跟0℃的水温度是一样低C、测量温度的仪器有很多种D、温度的单位只有吧“摄氏度”5、一般家庭用热水瓶的容积约为()A、20分米3B、2米3C、2分米3D、2厘米36、某同学出于好奇,将示数为370℃的体温计插入冰水混合物中,测量温度,测得的结果是()A、体温计的示数降到350℃B、体温计的示数仍为370℃C、体温计的示数降到350℃以下,无法读数D、温度太低,超出测量范围,体温计损坏7、把边长为3分米的正方体的铁块,在相同的温度下压成长2米,宽0.2米的均匀铁皮,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铁块的形状、质量和体积都改变了B、铁块的形状、体积改变,质量不变C、铁块的形状改变,体积和质量不变D、铁块的质量改变,体积和形状不变8、一个人在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时,不小心把被测物体放到了右盘,砝码放到了左盘,砝码有50克一个,20克两个,游码最大刻度是3克。

该物体的质量是()A、90克B、93克C、87克D、73克9、科学家之所以有许多发明和创造,因为他们能()A、关注现象,提出问题B、收集资料,发现规律C、记录结果,分析论证D、写论文报告,资源共享10、下列单位换算过程正确的是( )A、1.8米=1.8×1000=1800毫米B、1.8米=1.8米×1000=1800毫米C、1.8米=1.8米×1000毫米=1800毫米D、1.8米=1.8×1000毫米=1800毫米11、一位中学生的质量最接近()A、0.5吨B、50 000克C、500 000毫克D、500千克12、在运动会的铁饼比赛中,裁判员用皮尺测量运动员比赛的成绩,如果在测量时将皮尺拉得太紧,则测量值将会()A、偏大B、偏小C、不变D、都有可能13、上体育课时,体育老师测同学跑步的时间常用停表而不用一般的机械手表,原因是()A、手表不具备计时功能B、通过手表无法读出以秒为单位的时间C、手表计时无法看清刻度D、手表无法及时停下来14、下面是用天平称盐水质量的几个步骤,①称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②称出烧杯的质量③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调节横梁平衡④把盐水倒入烧杯中⑤从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中减去烧杯的质量就是盐水的质量,你认为排出合理的顺序是()A、①②③④⑤B、③①②④⑤C、⑤①②③④D、③②④①⑤15、下列有关天平的使用,叙述不正确的是()A、拿取砝码、移动游码必须用镊子B、已经调节好的天平位置移动后,称量钱必须重新调节C、称量完毕应将砝码及时放回砝码盒子)A、分米刻度尺;B、厘米刻度尺;C、毫米刻度尺;D、要根据测量要求而定17、走时准确的指针式手表的秒针,一小时)A、60B、1440C、86400D、4320018、下图所示的四个图中,能正确测出圆柱体截面直径的方法是()19、有两只温度计,它们下端的玻璃泡的容积相同,)A、准确度高B、准确度高C、准确度一样高D、无法确定20、探究的基本过程是①合作与交流②制订计划③建立猜测和假设④提出问题⑤检验与评价⑥获取事实与证据。

七年级科学上第一章第二节

七年级科学上第一章第二节

物质的化学性质
可燃性是物质的化学性质之一,某些物质在一定条件 下可以燃烧。例如,木材、石油和天然气等都具有可
燃性。
输入 标题
氧化性
氧化性也是物质的化学性质之一,某些物质可以与氧 气等氧化剂发生反应。例如,铁可以在氧气中生锈, 这是铁的氧化性表现。
可燃性
还原性
酸碱性质也是化学性质之一,某些物质可以表现出酸 或碱的性质。例如,食醋具有酸性,而石灰水具有碱
与酸发生置换反应。
导电性
导电性也是物质特征之一,某些 物质可以导电。例如,金属具有 良好的导电性,而塑料则不导电。
04 实验:观察物质的变化
实验目的
01
02
03
04
观察物质变化的现象和 过程。
了解物质变化的特点和 规律。
培养实验操作技能和观 察能力。
培养科学探究的兴趣和 好奇心。
实验材料
烧杯、试管、滴管、 量筒等容器和测量工 具。
05 结论与总结
本节课程的主要内容回顾
物质的变化
介绍了物质变化的定义、类型和 特点,以及物质变化与化学反应
的关系。
化学反应
解释了化学反应的定义、类型和特 点,以及化学反应中物质的变化和 能量变化。
化学反应的类型
介绍了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 反应和复分解反应等不同类型的化 学反应,以及它们的特点和实例。
状态
物质的状态也是物理性质之一,可以根据温度和压力的不 同,物质可以呈现固态、液态和气态等不同状态。
气味
气味也是物质的物理性质之一,不同的物质会有不同的气 味。例如,硫磺有刺激性气味,而水是无味的。
密度
物质的密度是物质的质量与其体积的比值,不同的物质有 不同的密度。例如,水的密度为1千克每升,而铜的密度 为8.9千克每升。

七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复习提纲

七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复习提纲

人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皮肤的感觉等感觉,分别由感官眼、耳、鼻、舌和皮肤感受。

皮肤有触觉、痛觉、冷热觉等感觉功能。

手指的指尖部位触觉神经末梢比较集中,触觉最敏感(盲人阅读盲文),手背上热敏感神经较多,热觉最敏感(测试温度)。

嗅觉的形成:气味通过鼻腔,刺激嗅觉神经末梢,嗅神经将气味传到大脑的嗅觉神经中枢(嗅觉中枢容易疲劳),从而形成嗅觉。

听觉的形成:声波经过耳廓→外耳道→鼓膜(振动)→听小骨(放大声音)→耳蜗(产生兴奋)→听神经→大脑听觉神经中枢,最后在脑部形成听觉。

4、舌头表面布满味蕾(味觉细胞和味觉神经构成),对液态物质特别敏感。

味觉的形成:食物→口腔→味觉细胞→味觉神经→大脑味觉中枢→味觉。

人具有的四种基本味觉:酸、甜、苦、咸(注意:不是辣)。

如果它们同时出现,会产生混合的味道。

麻、辣、涩等为多种刺激后的综合感觉。

舌对甜味最敏感是舌尖,苦味最敏感是舌根,咸味、酸味最敏感是舌的两侧。

声音产生的条件:物体振动,固体、液体、气体均可发声;声音传播的条件:介质;声音传播的方式:声波。

声音可以在气体、液体、固体(速度由慢到快)中传播。

15℃时,空气中传播速度为340米/秒,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无介质)。

声音的传播快慢与温度有关:温度升高1℃,每秒传播距离增加0.6米。

耳可分为:外耳(耳廓、外耳道),中耳(听小骨、鼓膜、鼓室、咽鼓管),内耳(前庭、耳蜗、半规管)。

其中,前庭和半规管是位觉感受器,保持身体平衡;耳蜗为听觉感受器。

P12 探究结论:根据声音到达两耳的时间差,辨别声源的方向和位置。

(双耳效应)频率:物体在一秒内振动的次数。

单位:赫兹(Hz)10、声音的三要素:(音调不可以改变,响度可以改变)音调:声音的高低。

音调与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越大;频率越小,音调越低。

响度:声音的强弱。

响度与距离、振幅有关:振幅越大、距离越近,响度越大;(声音大小的单位:分贝 dB)振幅越小、距离越远,响度越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复习提纲第一节科学并不神秘1、科学要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寻找它们产生、发展的原因和规律。

2、科学研究是从疑问开始的。

第二节走进科学实验室1、科学实验室包括实验准备室(仪器室)和实验操作室(实验室)2、实验室仪器和试剂的存放点必须符合环境要求(如温度、湿度、光线与通风情况等)。

实验室仪器和试剂被存放于实验仪器柜子内,并按不同的用途有序摆放,特殊的具有危险性的试剂或器材还必须按其规定要求存放于规定地点。

3、烧伤或烫伤:用大量冷水冲洗伤处;被化学试剂灼伤:用缓缓流水冲洗一分钟以上4、常见的仪器的用途和操作方法:一、试管主要用途:①、盛放少量固体或液体;②、收集少量气体或验纯;③、在常温或加热时,用作少量物质的反应容器;④用作少量气体的发生容器。

使用方法:①、可直接在酒精灯上加热,先均匀加热,再集中在药品部位加热;(防止试管因受热不均而破裂)②给液体加热时液体体积不得超过试管容积的1/3;(防止液体溢出)③使用时试管应干燥,加热液体时试管口不要朝着别人或自己,试管倾斜与桌面成45°角;(防止液体喷出伤人,倾斜可增大受热面积,使受热均匀)④加热固体时,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避免管口冷凝水倒流使试管炸裂)⑤使用试管夹夹持,夹在试管中上部(约离试管口1/3处),加热后不能骤冷,也不能立即放回塑料试管架上。

(避免烫伤手,防止试管炸裂,塑料试管架熔化变形)二、试管夹主要用途:夹持试管。

使用方法:①试管夹应从试管底部往上套,然后夹在试管中上部(约离试管口1/3处);②手握长柄,不要把拇指按在短柄上原因:①防止杂质带入试管,加热时烧焦试管夹。

②防止试管脱落。

三、烧杯主要用途:①用作常温或加热时较多量的液体物质的反应容器;②溶解物质或配制溶液使用方法:①加热时要垫石棉网,液体体积不超过容积的2/3,加热前外壁应擦干,不能用于固体加热;②进行反应时液体体积不得超过容积的1/3;③配置溶液时,要用玻璃棒轻轻搅拌。

原因:①避免受热不均引起破裂,加热沸腾使液体外溢;②便于加热、搅拌以免溅出;③以免损坏烧杯。

四、玻璃棒主要用途:①用于搅拌;②转移液体时引流;③蘸取少量液体。

使用方法:①搅拌时不可碰击容器壁,不可用棒端击碎固体;②用后要立即清洗。

原因:①防止容器破裂;②防止污染所取药品。

五、酒精灯火焰:外焰,内焰,焰心三层,外焰温度最高,焰心温度最低主要用途:用于加热物质使用方法:①灯内酒精的量不可超过容积的2/3,不少于容积的1/4;②灯芯松紧适宜,不能烧焦且应剪平;③不准用燃着的酒精灯引燃另一酒精灯;应用火柴点燃④不准用嘴吹灭(用灯帽盖灭);⑤不可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⑥不用时必须盖上灯帽;⑦调节灯焰大小时应熄灭酒精灯;⑧应用外焰加热。

原因:①酒精过多,在加热或转移时易溢出,太少时易引起爆炸;②保证更好地燃烧,火焰保持较高温度;③防止酒精洒出引起火灾;④防止灯内酒精引燃失火;⑤防止引起火灾;⑥防止酒精挥发和灯芯吸水而不易点燃;⑦防止引燃酒精蒸气而失火⑧外焰温度最高。

六、量筒主要用途:量取液体体积(精确到0.1mL,无零刻度)使用方法:①量筒要放平,视线要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三点一线);②不可加热、不可量取热溶液,不可用于配制溶液不可作反应容器;③应根据所取液体量选取量程合适的量筒。

原因:①保证读数准确(注:俯视,读数偏大;仰视,读数偏小);②防止破裂;③以免增大误差七、胶头滴管主要用途:①取用或滴加少量液体;②滴瓶用于盛放液体药品。

使用方法:①取液时先将胶头中的空气挤出,再用滴管取液,不可反复挤压胶头;②滴加时应滴管悬空,位于容器口正上方,不可伸入容器内或接触容器壁;③不能吸液过多,用后不可平放或倒置;④取液之后立即清洗,不可一管多用;原因:①防止空气中的物质污染试剂;②防止玷污滴管,污染试剂;③防止腐蚀胶头;④防止试剂相互污染;⑤以免放错,污染试剂。

八、蒸发皿主要用途:①蒸发和浓缩结晶液体;②用作较大量固体的加热。

使用方法:①可直接加热;②均匀加热,切勿骤冷;③加热结束,用坩埚钳夹持移开。

④加热后的蒸发皿不能直接放在试验台上。

原因:①薄瓷质器皿能加热;②防止炸裂;③以免烫伤自己;④防止烫坏试验台。

第三节科学观察1、观察和实验是进行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2、观察是人们有目的、有计划地感知和描述客观事物的一种科学认识方法,它是一种基本的认识活动,贯穿于整个科学研究中3、将鸡蛋放入清水中会下沉,向清水中加入食盐后,鸡蛋将上浮,最后漂浮在水面上。

在溶解食盐时,要用到玻璃棒搅拌,搅拌的目的是:加快溶解速度。

4、笔尖上发现的行星:海王星5、观察的方法:科学观察有直接观察(凭感觉器官)和使用仪器观察。

第四节科学测量一、长度的测量:测量的含义:测量是一个将待测的量待测的量待测的量待测的量与工公认的标准量公认的标准量公认的标准量公认的标准量进行比较的过程。

1、测量工具:刻度尺(注意最大量程和最小刻度值)。

2、长度单位:千米(km)、米(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um)、纳米(nm)31毫米=1000微米=1000000纳米,1米=109纳米4、感受长度的大小:感受1米(双臂张开)、1厘米(指甲宽)、1毫米的长度。

5、特殊长度单位:纳米、光年。

1光年=9.4653×1012千米6、长度的测量①选正确: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量程和准确度的刻度尺。

②放正确:刻度线紧靠被测物体,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如零刻度线已磨损,可以用其他的整数刻度线量起)。

③看正确:视线要与尺面垂直,不可斜视。

④读正确:读数时要估计到最小刻度值的下一位。

测量结果=准确值+估计值+单位(科学书宽度是183.6毫米:准确值为183毫米,估计值为0.6毫米)。

⑤写正确:写上正确的单位。

最小刻度(也可称为最小刻度值或分度值):相邻两个刻度之间的距离计算方法:将相邻两个标有刻度的刻度值相减,再除以他们之间间隔的刻度数7、其他的测量仪器有声纳、雷达、激光测距仪8、一些特殊长度的测量方法:累积法、滚动法、替代法、配合法、公式法(如测纸张的厚度,金属丝的直径,一段路程的测量等)。

练习:①测量时注意点:a、若起始测量刻度不是零刻度,则自己标记零刻度开始;b、明确最小刻度,注意读数准确,单位跟上如图所示,请写出所测木条的长度:2.55厘米,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是:0.1cm②测量纸张厚度:注意一:封面不能算进去;注意二:要多测量一些,纸张太少误差大;注意三;张数是页数的一半,即200页=100张二、体积的测量体积的概念:体积是物体占有空间的大小。

1、体积的单位:国际单位是米3(1)固体体积:米3、分米3、厘米3等符号:m3 dm3 cm3(2)液体体积:升、毫升。

1升 =1分米3= 1000毫升 1米3 = 1000升 1毫升 = 1厘米3(注:固体体积不可用升、毫升表示,升、毫升只能表示液体体积)2、体积的测量:(1)液体体积的测量:测量工具——量筒或量杯(注意最大量程和最小刻度值)。

量筒和量杯都没有零刻度线,量筒的刻度均匀,量杯的刻度不均匀,刻度间隔下大上小(2)量筒的使用方法:3、量筒的使用方法:①看:使用前注意量程和最小刻度。

②倒:左手执量筒,右手执烧杯,两个稍有倾斜,让液体缓慢流进量筒。

③放:量筒放在水平桌面上。

④读:视线与液面凹液面中央最低处相平。

⑤记:写下数值以及单位,要估读一位。

俯视,会使读数偏大;仰视时,会使读数偏小。

量筒越细,刻度间隔大,读数才准确。

(小量程一般较精确)4、不规则固体体积的测量:采用排水法(量筒内水不能太多,否则物体放进去会超过量程;也不能太少,否则无法浸没物体)a,能下沉的物体,可用V水+物—V水=V物,V水=水的体积,(V水+物=水和物体的总体积,V物=物体的体积);b,浮在水面的物体,可用V水+重物+物体—V水+重物= V物体,(V水+重物+物体=水、物体以及和物体捆绑在一起的重物的总体积,V水+重物=水和重物的体积,V物体=所测量物体的体积)。

如测小石块的体积。

所用器材:小石块、量筒、细线等。

步骤:①在量筒中加入适量(加入的水能完全浸没物体,但浸没后有不会超过量程)的水,读出读数V1②用细线系住小石块,轻轻放入量筒中,读出读数V2。

③计算:小石块的体积 V2—V1(先侧V2再侧V1时,取出小石块时有少量液体带出,使结果有误差,小石块体积偏大)(测量不规则物体时,若被测量物体能溶于水或能吸水,则测量得出的体积均偏小)5、规则固体体积的测量:用刻度尺量,然后用公式法计算。

三、温度的测量1、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2、测量工具:温度计。

它的原理是:利用水银,酒精等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

(酒精沸点78℃,故不能测沸水;水银熔点-39℃,故北方冬天不适用)3、常用单位:摄氏度,符号用“0C”表示,即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定为00C,在标准大气压下水沸腾时的温度定为1000C,把0和100之间分为100等份,每一等份就表示1摄氏度。

读数方法:37℃,读作:37摄氏度;-52.3℃读作:零下52.3摄氏度4、温度计的使用方法:①根据测量目的,选择量程适当的温度计。

观察它的最小刻度值。

②手握温度计上端,玻璃泡与被测物充分接触,若是测量的是液体,玻璃泡完全浸没在液体中,但不要碰到容器壁或容器底部。

③玻璃泡接触被测物后要稍停一会儿,待温度计读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物体。

④读数时眼睛平视液面(视线与温度计内液面相平)。

⑤记录读数:注意单位及是否零下。

温度计内径越细,刻度间隔越大,读数越准确。

(小量程一般较精确)5、体温计:①测量范围35——420C,最小刻度值0.10C;②玻璃泡大,玻璃管较细,准确度高;玻璃泡与玻璃管中间有一段特别细的弯曲,水银柱回不下来,故可以离开人体读数。

仪等。

第五节科学探究1、科学探究的一般环节:提出问题——建立猜想或假设——设计研究(实验)方案——获取事实与证据——检验假设(得出结论)——评价与交流2、对比实验:必须运用控制变量法。

保证实验组和对照组若干因素完全相同,只有一个因素不同,即控制变量,只允许有一个变量。

3、实验数量或次数不能太少,否则会使实验具有偶然性,使实验结论不准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