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语文第二轮复习 第一部分 专题二 文学类文本阅读(1)小说阅读 2 突破三类环境题即学即练

合集下载

2018年高考全国2卷语文及答案解析

2018年高考全国2卷语文及答案解析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II卷)语文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所谓“被遗忘权”,即数据主体有权要求数据控制者永久删除有关数据主体的个人数据,有权被互联网遗忘,除非数据的保留有合法的理由。

在大数据时代,数字化、廉价的存储器,易于提取,全球性覆盖作为数字化记忆发展的四大驱动力,改变了记忆的经济学,使得海量的数字化记忆不仅唾手可得,甚至比选择性删除所耗费的成本更低。

记忆和遗忘的平衡反转,往事正像刺青一样刻在我们的数字肌肤上;遗忘变得困难,而记忆却成了常态。

“被遗忘权”的出现,意在改变数据主体难以“被遗忘”的格局,赋予数据主体对信息进行自决控制的权利,并且有着更深的调节,修复大数据时代数字化记忆伦理的意义。

首先,“被遗忘权”不是消极地预御自己的隐私不受侵犯,而是主体能动地控制个人信息,并界定个人隐私的边界,进一步说,是主体争取主动建构个人数字化记忆与遗忘的权利,与纯粹的“隐私权”不同,“被遗忘权”更是一项主动性的权利,其权利主体可自主决定是否行使该项权利对网络上已经被公开的有关个人信息进行删除。

是数据主体对自己的个人信息所享有的排除他人非法利用的权利。

其次,在数据快速流转且难以被遗忘的大数据时代,“被遗忘权”对调和人类记忆与遗忘的平衡具有重要的意义。

如果在大数据时代不能“被遗忘”,那意味着人们容易被囚禁在数字化记忆的监狱之中,不论是个人的遗忘还是社会的遗忘,在某种程度上都是一种个人及社会修复和更新的机制,让我们能够从过去经验中吸取教训,面对现实,想象未来,而不仅仅被过去的记忆所束缚。

2018届高考二轮复习专题二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1小说阅读答题指导课件(语文)

2018届高考二轮复习专题二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1小说阅读答题指导课件(语文)

【真题体验】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约好在德巴街路南第十个电杆下会面”,是对地下斗争题 材影视作品的模仿,为后文悬念丛生的情节作出铺垫。 B.发现王有福正是受伤的路人后,“我”劝他到法院上告酒店, 寻求更多赔偿,因为“我”不仅热心帮助朋友,也有打官司的经验。 C.“我”经过照相馆时,见经理面对碎玻璃大骂,这一细节暗示 此地这类纠纷不少,王有福担心的“投案自首”之事是经常发生的。 D.玻璃墙伤人事件的背后,交织着伦理观念、法治观念、诚信 意识等不同理念的矛盾、困惑与冲突,是转型期中国社会的一面镜子。
他不去德巴街,我却要去,昨日那家茶馆不错。走过那家酒店, 玻璃墙上却贴出了一张布告——昨天因装修的玻璃上未作标志,致 使一过路人误撞受伤。 敬请受伤者速来我店接受我们的歉意并领取赔偿费。 我被酒店此举感动,很快想到王有福是不是撞了玻璃受的伤 呢,突然萌生了一个念头:既然肯赔偿,那就是他们理屈,何不去 法院上告,趁机索赔更大一笔钱呢?我为我的聪明得意,第二天便 给王有福打电话,约他下午到红星饭店边吃边谈。 红星饭店也是玻璃装修,我选择这家饭店,是要证实他是不是 真的在酒店挂伤的。他见了我,肿胀的脸上泛了笑容,步履却小心 翼翼,到了门口还用手摸,证实是门口了,一倾一倾地摇晃着小脑 袋走进来。
“不是你给他们赔,是他们要给你赔!” “赔我?” “是赔你。”我说,“但你不要接受他们的赔偿,他们能赔多 少钱?上法院告他们,索赔的就不是几百元几千元了!” “你 说: 一条线的眼里极力努出那黑珠来盯我, 老头愣也 不受骗了!” “没骗你,你去看布告嘛!” “ 你不骗我,那酒店也骗我哩,我一去那不是投案自首了 吗?” “大伯,你听我说……”
2.“我”在小说中的主要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8年高考语文高考题和高考模拟题分项版汇编:专题02文学类文本阅读(含解析)

2018年高考语文高考题和高考模拟题分项版汇编:专题02文学类文本阅读(含解析)

专题02文学类文本阅读【2018年高考】一、【2018年高考新课标Ⅰ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赵一曼女士阿成伪满时期的哈尔滨市立医院,如今仍是医院。

后来得知赵一曼女士曾在这里住过院,我便翻阅了她的一些资料。

赵一曼女士,是一个略显瘦秀且成熟的女性。

在她身上弥漫着拔俗的文人气质和职业军人的冷峻,在任何地方,你都能看出她有别于他人的风度。

赵一曼女士率领的抗联活动在小兴安岭的崇山峻岭中,那儿能够听到来自坡镇的钟声。

冬夜里,钟声会传得很远很远,钟声里,抗联的兵士在森林里烤火,烤野味儿,或者喝着“火烤胸前暖,风吹背后寒……战士们哟”……这些都给躺在病床上的赵一曼女士留下清晰回忆。

赵一曼女士单独一间病房,由警察昼夜看守。

白色的小柜上有一个玻璃花瓶,里面插着丁香花。

赵一曼女士喜欢丁香花。

这束丁香花,是女护士韩勇义折来摆放在那里的。

听说,丁香花现在已经成为这座城市的“市花”了。

她是在山区中了日军的子弹后被捕的,滨江省警备厅的大野泰治对赵一曼女士进行了严刑拷问,始终没有得到有价值的回答,他觉得很没面子。

大野泰治在向上司呈送的审讯报告上写道:赵一曼是中国共产党珠河县委委员,在该党工作上有与赵尚志同等的权力。

她是北满共产党的重要干部,通过对此人的严厉审讯,有可能澄清中共与苏联的关系。

1936年初,赵一曼女士以假名“王氏”被送到医院监禁治疗。

《滨江省警务厅关于赵一曼的情况》扼要地介绍了赵一曼女士从市立医院逃走和被害的情况。

赵一曼女士是在6月28日逃走的。

夜里,看守董宪勋在他叔叔的协助下,将赵一曼抬出医院的后门,一辆雇好的出租车已等在那里,扶着赵一曼女士上了雇好的轿子,大家立刻向宾县方向逃去。

赵一曼女士住院期间,发现警士董宪勋似乎可以争取。

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分析,她觉得有把握去试一试。

她躺在病床上,和蔼地问董警士:“董先生,您一个月的薪俸是多少?”董警士显得有些忸怩,“十多块钱吧……”赵一曼女士遗憾地笑了,说:“真没有想到,薪俸会这样少。

2018全国高考语文二卷精校版

2018全国高考语文二卷精校版

2018全国高考语文二卷精校版2018年全国二卷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所谓“被遗忘权”,即数据主体有权要求数据控制者永久删除有关数据主体的个人数据,有权被互联网遗忘,除非数据的保留有合法的理由。

在大数据时代,数字化、廉价的存储器、易于提取、全球性覆盖作为数字化记忆发展的四大驱动力,改变了记忆的经济学,使得海量的数字化记忆不仅唾手可得,甚至比选择性删除所耗费的成本更低。

记忆和遗忘的平衡反转,往事正像刺青一样刻在我们的数字肌肤上;遗忘变得困难,而记忆却成了常态。

“被遗忘权”的出现,意在改变数据主体难以“被遗忘”的格局,赋予数据主体对信息进行自决控制的权利,并且有着更深的调节、修复大数据时代数字化记忆伦理的意义。

首先,“被遭忘权”不是消极地防御自己的隐私不受侵犯,而是主体能动地控制个人信息,并界定个人隐私的边界。

进一步说,是主体争取主动建构个人数字化记忆与遗忘的权利。

与纯粹主体是什么样的人,技术过程和结果反而成为支配人、压抑人的力量,进一步说,数字化记忆与认同背后的核心问题在于权力不由数据主体掌控,而是数据控制者选择和建构关于我们的数字化记忆,并塑造我们的认同。

这种大数据的分类系统并不是客观中立的,而是指向特定的目的。

因此,适度的、合理的遗忘,是对这种数字化记忆霸权的抵抗。

(摘编自袁梦倩《“被遗忘权”之争:大数据时代的数字化记忆与隐私边界》)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 由于数字化记忆的发展,记忆与遗忘的平衡发生了反转,记忆变得更加容易。

B. 人的主体身份所以被数据化,是因为个人信息选择性删除所耗费的成本太高。

C. “被遗忘权”和“隐私权”的提出都是为了对抗大数据,不过前者更积极一些。

D. 我们要对抗数字化记忆霸权,就要成为数据控制者并建构他人的数字化记忆。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分)A. 文章以数字化记忆带来的成胁为立论的事实基础,论证了人被数据控制的危险。

2018年浙江高考一轮 第2部分 2 文学类文本阅读

2018年浙江高考一轮 第2部分 2 文学类文本阅读

学考总复习
②日子这么紧紧张张,应该过得快吧?没有,丝毫也没有。非但没有觉得 冬日短暂,一个个都感到缓慢,要不为啥总见书卷报端出现漫长的冬季呢!冬 季的漫长是人们感觉出来的,不,是人们煎熬出来的。日光淡淡的,没有一点 温色,寒气就像草原上的群狼到处肆虐。伸出手,手冻得疼。走几步路,脚冻 得疼。手脚冻木了,不疼了,鼻尖却辣辣地疼。疼得眼睛直想流泪,却强忍着 不敢流,怕流出来把冰碴子挂在脸上。这日子还能说是过吗?不,是在熬,在 煎熬。一煎熬日子就长,唉,好漫长,好漫长的冬天呀!
学考总复习
⑧采春?怎么个采法?采法不复杂。满地是春气,走一走浑身是春情;小 溪流春水,洗一洗满脸是春意;山壑荡春风,爬一爬萦怀是春温。更别说,枯 树丛里的松树叶柏树叶早变绿了,绿得像是点缀的翡翠;更别说,崖壁岩角的 连翘花、山桃花早已开了,粉嘟嘟的像是仙女的笑靥。有人手痒了,折一节松 枝带回去,往花瓶里一插,满屋子清香,春天的气息驱走了冬日的萎靡。有人 心痒了,掐一朵粉桃花簪在乌黑的头发上,走到哪儿,都是笑笑的,笑开了一 个人见人爱的春温时令。采春,采出的是欢乐,采出的是笑颜! ⑨还有人比他们更贪婪,见到春色手也痒,心也痒。手痒没动手,心痒大 动心,把那春意、春情、春光,甚而春枝春叶、春蕾春花,装满一肚子,塞满 一脑子。回到家里放不下,躺在床上推不开,睡在梦里仍是春水流淌,春鸟啼
学考总复习
鸣,春条喷绿,春花怒放„„梦醒了,人未醒,反而醉得迷迷离离,痴痴幻幻。 迷离中展开纸,痴幻中拿起笔,于是,世人看见:“绿柳才黄半未匀”,那是 杨巨源采回来的春天;“二月初惊见草芽”,那是韩愈采回来的春天;“昨日 春如十三女儿学绣,一枝枝不教花瘦”,那是辛弃疾采回来的春天;“离离原 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那是白居易采回来的春天。 ⑩凡人采回的青枝绿叶,香着香着淡了,散了;凡人采回的蓓蕾花朵,开 着开着败了,干了。而诗人采回的春天,却永恒地绿着,香着。白居易的春草, 从唐朝绿满书卷,绿到了今天;辛弃疾的春花,从宋代香满庭堂,香到了今天。 (选自《散文百家》2016 年第 6 期,有改动)

2018版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与增分策略:文学类文本阅读(1)(全国通用)语文课件PPT

2018版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与增分策略:文学类文本阅读(1)(全国通用)语文课件PPT

⑤那些古树个个巍峨挺拔,村民们路过时都要仰望才看得到树枝。 在我上小学的时候,有一棵大树为了全村的族人,做出了最后的牺牲。 村里要通电了,要永远告别柴木取火的时代了。然而我们村除了树多 就是人穷,哪里找钱买电线电杆呢?村里大大小小开了几天会,决定 砍掉一棵古树。
⑥那树在我家的东面。在挖浮土的前夜,村上找来德高望重的长 者在树下烧了纸,杀了鸡,点上香,祭祀这棵树后,第二天一早才动 工。我们周围的大人小孩便围着那树张望,那棵树也有两三个成年人 合抱那么粗了。村里木匠专门找来一根一米多长的钢锯条,为古树做
③彭家是我们那个家族聚居的一个小山坪,村里最古老的那棵柏 树要七八个青壮年伸手才合围得住。浓密的树枝遮蔽了树下的山坡, 树下一年四季都是干燥干净的,没有草木能在它的身下生长,粗大的 树干也没有人能攀爬。老家的房屋后面有三棵古老的柏树。每天晚上, 从远处的西河或者嘉陵江里劳作一天的白老鹳回来后,都要在树上吵 闹一会儿才肯睡觉,听着那些声音,我便会梦到很远很远的地方。
宿命,中国的诗人骚客们,自汉以后便都变成了唯美的感伤主义者,他 们是文人,但同时又是诗哲,我想中国的文学中之所以有一个很特殊很 强烈的乡愁的传统,恐与这种生命本体论的哲学,和他们悲剧论的人生 观念不无关系。
④一个人在冷雨中前行。便是把你想象成那行列中的来者,你终究 也是你自己。来者和去者,在那永恒的天道中相差多少?想到此,剩下 的便只是释然。感伤主义并不见得就是只懂得颓伤,如果对生命的深在 有所洞悉的话,感伤当然也包含了真正的彻悟和坚强。因为一切并未缘 此而中辍,因了那永远的乡愁,他们去做那不断的远游。因为真正的家
⑩回望老家,草木葱茏。(摘编自《在川北》,有删改)
4.下列对文本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A.③④两段围绕树叙写老家生活留给“我”的印象。文中既写出了树与

2018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考案(1)现代文阅读(Word版,含解析)

2018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考案(1)现代文阅读(Word版,含解析)

考案1现代文阅读本考案共4页,共10题,共95分,考试时间95分钟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导学号00774476以前我们的文化是以大为特征、以大来标榜的。

我们创造了大城市、大工厂、大烟囱、大流水线、大广场、大厦……可是与此同时,我们也必须忍受大污染、大拥堵等等。

可以说,对于“大”的迷恋在很大程度上是现代问题的症结所在。

与此同时,信息社会的来临却让我们发现了“微”的魅力和“小”的美好。

首先是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把我们带入了微交往、微传播和信息微循环时代,为微文化插上了飞速发展的翅膀。

随着这种技术向社会文化和日常生活的其他领域的渗透,我们逐渐体会到,“微”和“小”其实是一种更亲切、随和、灵活、更个性化和人性化的生活样态和文化风格。

可以说,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微时代”。

在这样一个时代,“微”已成为时代文化关键词。

微博、微信、微电影、微小说、微媒体、微广告、微支付、微信用、微管理、微投资、微生活……所有这些以动态化、碎片化、零散化、即时化、去中心化为特征的新兴的传播方式、文化形态乃至经济活动形态、日常生活形态,已经在潜移默化间深刻影响了我们的时代。

站在这个从现代性到后现代性的历史性转型的高度看,“微文化”透露出转型的信息。

“微”不仅是一种传播技术和传播方式,也是一种文化理想和审美理想,更标志着我们这个时代的转型。

在微时代,权利更加分散,微技术使得真正的“草根”更加便捷地参与社会。

微时代的经济更加尊重每一个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它提供的服务更加体贴入微。

“微时代的文化”众声喧哗,张扬个性,它是一种平民文化、草根文化,重要特征之一就是由于低门槛和便捷性所带来的信息生产和传播的自主性。

此外,它还打破了传统广播、电视等信息单向流动的特点,打破了信息的传播者和接受者的界限,实现了信息的充分交流、互动和对话,建构了一个新型的公共空间。

微文化也是一种充满青春朝气的生动活泼的文化。

2018届高考二轮复习专题二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2题型梳理及解题方法课件(语文)

2018届高考二轮复习专题二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2题型梳理及解题方法课件(语文)
一、赏析故事情节 对小说情节的考查,既可能考查某一情节、某一细节的作用, 也可能考查某种情节安排的技巧、某种线索的作用。 [题型 1] 概述故事情节 概述故事情节,考查的是归纳能力和表达能力。概括情节是分 析人物形象的基础和前提 ,建议在平时训练中就要养成“分层阅 读”的习惯,从时间节点、地点变换、对象转换、事物发展、线索 等角度分层。 概述情节发展的阶段性, 关键是把握情节发展的变化, 组织语言时,各阶段的表述形式力求一致,追求简明。
⑥贝尔蒂严词呵斥道:“收起你的那一套吧!一个双手沾满无 辜者鲜血的刽子手,有何风度、尊严可言?” ⑦霍夫曼被关进了战俘营里。贝尔蒂同大伙正高兴,谁知刚过 去几个小时,这座城市就又被疾驰增援的德国军人重新占领了,然 后大伙像猪羊一样全被赶到广场上。 ⑧霍夫曼和其他俘虏自然得到了解救,他们趾高气扬地走到大 伙面前,挨个指认几个小时前俘虏他们的人。 ⑨只要他们一指认出谁,那人就会被粗暴地强拉出来当众杀 死。 ⑩一会儿轮到霍夫曼指认了,他一双狼似的眼睛从一张张惊慌 失措的脸上扫过。没有人能忍受得了他的目光,不得不低下头,只 有一双眼睛避也不避,那人正是贝尔蒂。 ⑪只见霍夫曼盯着贝尔蒂,轻声说:“你曾维护了我的尊严, 现在,该是我回报的时候了!”说着径直走过贝尔蒂的面前。
【答题思路】 1.先审题。审读题干,包括两部分:“围绕主人公贝尔蒂”, 可以理解为要求归纳“贝尔蒂做了些什么”;任务是“梳理文章的 基本情节”。 2.先把情节发展的阶段性弄清楚,再找出写贝尔蒂言行的段 落,并加以归纳,主语自然都是贝尔蒂。 ①②段:俘虏霍夫曼。③段:宣布起义。⑤段:阻拦迈尔侮辱。 ⑦段:被德军俘虏(这一点很重要,虽然没有直接写贝尔蒂,但根据 上下文可知,一定有贝尔蒂。⑧-⑫段:被放过。⑬-⑳段:站出 21段:就义。 来承认是自己俘虏了霍夫曼。○ 3.整理答案,规范作答。 参考答案:基本情节:(贝尔蒂)俘敌—护俘—被俘—脱险—赴 死。

2018年高考语文第二轮温习第一部份专题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小说阅读自学案三步阅读检索小说文本信息

2018年高考语文第二轮温习第一部份专题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小说阅读自学案三步阅读检索小说文本信息
(2)通过对敲门的反映:“微弱的敲门声已经明白无误地告诉大家:不是来救他们的天神,而是需要他们援救的弱者……而此刻,个个都像喝足了人参汤”,感受到试验队员们虽身处困境但仍想着救助他人的高尚品质。[第1题的B和D项理解依据]
2.环境
开头部分对严酷的自然环境的描写,烘托并渲染了恐怖气氛,为人物出场做铺垫,丰富了人物形象。[第1题A项理解依据]
渴!难忍难挨的渴,使人的思想退化得十分简单、十分原始。欲望,分解成最简单的元素:水!只要有一杯水,哪怕半杯,不,一口也好哇!
空气失去了气体的性质,像液体,厚重而凝滞。粉尘,被风化成的极细小的砂粒,从昏天黑地的旷野钻入小屋,在人的五脏六腑间自由遨游。它无情地和人体争夺着仅有的一点水分。
他躺着,喉头有梗阻感,他怀疑粉尘已经在食道结成硬块,会不会引起别的疾病,
至于送瓜人是怎么冲破风沙,奇迹般的来到这里,最终也没弄清,因为谁也听不懂蒙语,只好让它成为一个美好的谜,永久地留在记忆里。
(有删改)
1.以下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
A.小说开头不仅形象描述了风沙的狂暴,也细致具体地表现了人物的直觉印象与切身感受,衬托并渲染了“天嚣”的恐怖气氛。
B.被困队员深陷绝境却调动起所有能量开门救助敲门人,送瓜人在被困队员紧要关头奇迹般的显现,这都说明生命奇迹无法说明。
C.小说擅长运用细节表现人物,开门前实验队员一句“桌子上有资料没有?当心被风卷出去”,就表现了科研工作者高度的责任意识。
D.实验队被困队员与素不相识的送瓜人之间的故事,不仅令人感动,还揭露出一个朴素而成心味的人一辈子道理:帮忙他人,也是帮忙自己。
“桌子上有资料没有?当心被风卷出去!”
“门别开得太大!”
“找根棍子撑住!”

新课标2018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专题二小说阅读1概括内容和分析艺术特色课件

新课标2018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专题二小说阅读1概括内容和分析艺术特色课件

-6-
煤炭公司看中了百亩园,要在这块地上建一个焦炭厂。两年里反 复地谈判,煤炭公司一直把土地收购价压在每亩五千块。为了表示 绝不接受的决心,今年下种的季节,西湾村人坚决地把庄稼照样种 了下去。煤炭公司终于妥协了,每亩地一万五千块。这场惊心动魄 的谈判像传奇一样在乱流河两岸到处被人传颂。一万五千块,简直 就是一个让人头晕的天价。按照最好的年景,现在一亩地一年也就 能收入一百多块钱。想一想就让人头晕,你得受一百多年的辛苦, 流一百多年的汗,才能在一亩地里刨出来一万五千块钱呐!胜利的 喜悦中,没有人再去百亩园了,因为合同一签,钱一拿,推土机马上就 要开进来了。
专题二
小说阅读
第 1讲
概括内容和分析艺术特色
-3-
概括与分析能力的考查内容广泛,综合性较强,既涉及对文中字 词句段的理解,也涉及对小说主旨的分析,还涉及对小说情节结构、 手法的把握;既有概括,也有分析,还有鉴赏等。题型上从2017年起 采用四选一的形式。
-4-
(据2016· 全国Ⅰ卷改编)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 锄 李 锐 拄着锄把出村的时候又有人问:“六安爷,又去百亩园呀?” 倒拿着锄头的六安爷平静地笑笑:“是哩。” “咳呀,六安爷,后晌天气这么热,眼睛又不方便,快回家歇歇吧六安 爷!” 六安爷还是平静地笑笑:“我不是锄地,我是过瘾。” “咳呀,锄了地,受了累,又没有收成,你是图啥呀你六安爷?” 六安爷已经记不清这样的问答重复过多少次了,他还是不紧不慢地 笑笑:“我不是锄地,我是过瘾。”
-9-
沉静的暮色中,百亩园显得寂寥、空旷。六安爷喜欢这天地间昏 暗的时辰,眼睛里边和眼睛外边的世界是一样的。他知道自己正慢 慢融入眼前这黑暗的世界里。 很多天以后,人们跟着推土机来到百亩园,无比惊讶地发现,六安 爷锄过的苗垄里,茁壮的禾苗均匀整齐,一棵一棵蓬勃的庄稼全都 充满了丰收的信心。没有人能相信那是一个半盲的人锄过的地。 于是人们想起六安爷说了无数遍的话,六安爷总是平静固执地 说:“我不是锄地,我是过瘾。” (有删改)

2018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二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1小说阅读答题指导课件

2018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二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1小说阅读答题指导课件

第二步 结合考题,分析小说的主旨和写作目的 主要是针对第 1 小题设题(见文本后紧接的“真题体验”),选 项里包含的信息很多。而第 3 小题也不可忽视。 小说主要是围绕“我”与主要人物王有福的矛盾冲突展开情 节的。 在当下社会转型时期, “我”也习染了社会的一些不良风气, 比如打官司趁机敲诈一笔等,可王有福却不这么想。他先是担心赔 不起玻璃,后又害怕被骗而不敢向法院起诉肇事方。也就是说,是 否状告酒店,“我”与王有福产生了分歧。这就要深入地探究他们 的不同“态度”,解答第 3 小题。
吃过一壶茶后,我回到了家。妻子说王有福来电话了,反复解 释他是病了, 不能赴约, 能否明日上午在德巴街后边的德比街再见, 仍是路南第十个电杆下。第二天我赶到德比街,电杆下果然坐着一 个老头,额头上包着一块纱布。我说你是王得贵的爹吗,他立即弯 下腰,说:我叫王有。 我把得贵捎的钱交给他,让给娘好好治病。他看四周没人,就 解开裤带将钱装进裤衩上的兜里,说:“我请你去喝烧酒!” 我谢绝了。 他转身往街的西头走去, 又回过头来给我鞠了个躬。 我问他家离这儿远吗,他说不远,就在德巴街尽南的胡同里。我说 从这里过去不是更近吗,老头笑了一下,说:“我不走德巴街。”
“我没请你,你倒请我了!”他说。 “一顿饭算什么!”我给他倒了一杯酒,他赶忙说:“我不敢 喝的,我有伤。” “大伯,你是在德巴街酒店撞伤的吗?” “你……那酒店怎么啦?” “这么说,你真的在那儿撞的!” “这……” 老头瓷在那里,似乎要抵赖,但脸色立即赤红,压低了声音说: “是在那儿撞的。 ”一下子人蔫了许多, 可怜得像个做错事的孩子。 “这就好。”我说。
[阅读指导] 按以下步骤把握全文: 第一步 迅速浏览全文,把握小说基本信息 (1)这篇小说主要写了什么人? 王有福。 (2)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什么地点? 当下社会转型时期的德巴街。

2018年全国二卷高考语文试题与答案解析

2018年全国二卷高考语文试题与答案解析

绝密★启用前2017 年普通高等学校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II )语文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 卷(阅读题)和第II 卷(表达题)两部分。

2.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3.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 小题,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 题。

青花瓷发展的黄金时代是明朝永乐、宣德时期,与郑和下西洋在时间上重合,这不能不使我们思考:航海与瓷器同时达到鼎盛,仅仅是历史的偶然吗?从历史事实来看,郑和下西洋为青花瓷的迅速崛起提供了历史契机。

近三十年的航海历程推动了作为商品的青花瓷的大量生产与外销,不仅促进技术创新,使青花瓷达到瓷器新工艺的顶峰,而且改变了中国瓷器发展的走向,带来了人们审美观念的更新。

这也就意味着,如果没有郑和远航带来活跃的对外贸易,青花瓷也许会像在元代一样,只是中国瓷器的诸多品种之一,而不会成为主流,更不会成为中国瓷器的代表。

由此可见,青花瓷崛起是郑和航海时代技术创新与文化交融的硕果,中外交往的繁盛在推动文明大交融的同时,也推动了生产技术与文化艺术的创新发展。

作为中外文明交融的结晶,青花瓷真正成为中国瓷器的主流,则是因为成化年间原料本土化带来了民窑青花瓷的崛起。

民窑遍地开花,进入商业化模式之后,几乎形成了青花瓷一统天下的局面。

一种海外流行的时尚由此成为中国本土的时尚,中国传统的人物、花鸟、山水,与外来的伊斯兰风格融为一体,青花瓷成为中国瓷器的代表,进而走向世界,最终万里同风,成为世界时尚。

般来说,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化,而时尚兴盛则是社会快速变化的标志。

因此,瓷器的演变之所以引人注目,还在于它与中国传统社会从单一向多元社会的转型同步的演变与社会变迁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使我们对明代有了新的思考和认识。

瓷器如果说以往人们所了解的明初是一个复兴传统的时代,其文化特征是回归传统,明初往往被认为是保守的,那么青花瓷的例子, 则可以使人们对明初文化的兼容性有一个新的认识。

2018届高三语文新课标二轮复习专题能力训练:二 小说阅读一 含答案 精品

2018届高三语文新课标二轮复习专题能力训练:二 小说阅读一 含答案 精品

专题能力训练二小说阅读(一)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

虎啸震千山聂鑫森年逾古稀的老画家高昌,阔别故乡虎山县三年后,欣然归来了。

不是应县委、县政府的邀请,而是主动打电话要来,声明路费、住宿费、餐饮费都由自个儿掏,绝不增加公家的任何负担。

虎山县在本省的西南角,从省城坐火车去也就十几个小时,高昌居然三年没来。

以前,每年他必来两三次,都是县委、县政府邀请的。

虎山县一直戴着顶“贫困县”的帽子,属“老、少、边、穷”地区。

为了稳稳地戴牢“贫困县”的帽子,省城、京城若有掌实权的大人物下来视察,县里没有什么稀罕东西款待,就提早把高昌接来,现场画张指画相赠,不算是行贿,但画的名贵明摆着的,于是便会不断得到各级部门的扶贫救助款。

除此之外,高昌只要听说县里有建希望小学、救灾、助残的消息,便会慷慨地寄钱过去。

尽管他出来读书、工作几十年了,老家也没什么直系亲属。

“著名指画家”的头衔没变,对桑梓之地岂能不关心?三年前,虎山县新换了县委书记和县长。

一个叫荒薪,一个叫魏艾。

都是三十岁不到,是名副其实的“80后”。

他们到省城开完会后,特地来看望高昌。

荒薪说:“高老,这么多年来,家乡真的麻烦您了,又是画画,又是捐款。

我们上任后,下决心带领全县人民脱贫致富。

”“好。

你们需要我做什么?尽管提。

”高昌一捋花白的胡须,说。

魏艾说:“在没有摘掉‘贫困县’这顶帽子前,我们绝不邀请您回家乡,也绝不麻烦您去作什么应酬画。

靠国家拨款扶贫,那是庸人之举,得苦干、实干、巧干,把经济搞上去!”高昌说:“画画,捐钱,我愿意!更佩服你们年轻人,有胆有识,敢想敢干。

好,我在省城的家里静候佳音。

”末了,荒薪说:“高老,我们想最后麻烦您一次,请您画一张画,就挂在县委常委会议室里,让我们一看见画,就脸红,就心跳,就不敢有丝毫松懈。

”高昌一笑,说:“你一定想好画题了,快说,让我画什么?”“远景是家乡的虎跳山,近景是花树丛中的一个鹞窝,襁褓中睡着一个婴儿。

题款为:‘靠国家财政哺乳,贫困县永远是贫困县。

【浙江选考】2018年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第二编专题二 文学类文本阅读(共158张PPT)

【浙江选考】2018年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第二编专题二 文学类文本阅读(共158张PPT)

-71 2 3 4
他就叫三子。如今回想起来,对鱼汤食不知味的原因应该就是这 句话。两个哥哥没进过一天学校的大门。现在到了他三子,父亲说 他该上学了。该,就是要,快要的意思。他忘了两个哥哥投过来的 眼神的内容,他忘了鱼汤是什么味道,他忘了那个晚上的一切细节。 美味?美味是什么味呢?当他终于能背着书包从村头墙角中出来, 忸怩地走进学校的大门,他离美味的书面意思越来越近。但是,他 知道美味的真正意思并不是之后的上学,仍然是有鱼的那天晚上— —
-13热点题型一 热点题型二 热点题型三 热点题型四 热点题型五 热点题型六 热点题型七 热点题型八
一、小说阅读 【文本一】(2017衢州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草原上的日出 [英]多丽丝· 莱辛 ①在清晨的灌木丛中,一个小男孩遇到了如下情景: ②他跑得更近了,然后又静静地站住,一种莫名的新的恐惧使他停 下了脚步。他四周的草儿生机勃勃,正在窃窃私语。他狂乱地四下 张望,接着低头看去。地上黑压压的全是蚂蚁,又大又壮,它们对他 视而不见,急匆匆地向挣扎着的什么东西奔去,好像亮闪闪的黑水 在草中流淌着。 ③之后,他屏住呼吸。怜悯和惊惧攫住了他,只见一只野兽倒在地 上并停止了尖叫。此时此刻,他只听见一只鸟儿在鸣唱,以及行色 匆匆的蚂蚁的沙沙声。
-31 2 3 4
(2017浙江高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4题。 一种美味 巩高峰 他清晰地记得,六岁那年夏天的那个傍晚,当他把一条巴掌大的 草鱼捧到母亲面前时,母亲眼里第一次出现了一种陌生的光。他甚 至觉得,他在母亲眼里一定是突然有了地位的,这种感觉在随后下 地干活回来的父亲和两位哥哥眼里也得到了证实。 他有些受宠若惊。此前,他的生活就是满村子蹿,上树掏鸟窝,扒 房檐摘桃偷瓜。因此,每天的饭都没准时过,啥时肚子饿了回家吃 饭,都要先挨上父亲或母亲的一顿打才能挨着饭碗的边儿。 那天不一样,母亲把双手在围裙上擦了又擦。母亲终于接过那条 鱼时,他忽然有一点点失望,那条本来大得超出他意料的鱼,在母亲 的双手之间动弹时,竟然显得那么瘦小。

(完整版)2018高考语文(新课标)总复习教师用书第一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二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学案1

(完整版)2018高考语文(新课标)总复习教师用书第一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二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学案1

当下社会转型时期的德巴街。
③我把得贵捎的钱交给他,让给娘好好治病。他将钱装进裤兜
(3) 梳理文章的基本情节。
里,转身往街西走去,又回来给我鞠了一躬。我问他家远吗,他说
基本情节是:
就在德巴街南的胡同里。我说从这里过去不是更近吗,老头笑了一
①—③段,写“我”与王有福在德
下,说:“我不走德巴街。 ”
比街见面,但他不敢从德巴街走回家。
[ 真题文本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指导 ]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7 ·《考试说明》题型示例 ]
玻璃 贾平凹
①约好在德巴街路南第十个电杆下会面,去了却没看到他。我 踅进一家小茶馆里一边吃茶一边盯着电杆。旁边新盖了一家酒店, 还未完工,正有人用白粉写“注意玻璃”的字样。
专题二 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
[ 考纲要求 ] 2017 年《考试大纲》 对“阅读和鉴赏中外文学作品”的考查内容及相应的能力层级作了
如下规定: 阅读和鉴赏中外文学作品。了解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
表现手法。阅读鉴赏文学作品,应注重价值判断和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 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涵的民族心理和人 文精神。
(3) 环 境 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活动的环境和事 件发生的背景作描写。环境分为自然环境和 社会环境。自然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活动的 时间、 地点、 季节、 气候及花草鸟虫的描写, 作用是渲染故事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推动 情节发展、暗示社会环境、深化作品主题; 社会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活动的具体背景、 处所、氛围以及人际关系等作描写,作用是 交代人物的生活环境、交代人物的社会关 系、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也可从侧面刻画 人物,显示作品主题。 2.主 题 小说的主题就是小说通过对现实生活 的叙述和描写、对艺术形象的塑造所表现出 来的主题思想,是小说的灵魂,是作者的写 作目的之所在,也是作品的价值意义之所 在。因此,欣赏小说必须欣赏小说的主题。

2018年全国二卷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2018年全国二卷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绝密★启用前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II)语文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2.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3.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青花瓷发展的黄金时代是明朝永乐、宣德时期,与郑和下西洋在时间上重合,这不能不使我们思考:航海与瓷器同时达到鼎盛,仅仅是历史的偶然吗?从历史事实来看,郑和下西洋为青花瓷的迅速崛起提供了历史契机。

近三十年的航海历程推动了作为商品的青花瓷的大量生产与外销,不仅促进技术创新,使青花瓷达到瓷器新工艺的顶峰,而且改变了中国瓷器发展的走向,带来了人们审美观念的更新。

这也就意味着,如果没有郑和远航带来活跃的对外贸易,青花瓷也许会像在元代一样,只是中国瓷器的诸多品种之一,而不会成为主流,更不会成为中国瓷器的代表。

由此可见,青花瓷崛起是郑和航海时代技术创新与文化交融的硕果,中外交往的繁盛在推动文明大交融的同时,也推动了生产技术与文化艺术的创新发展.作为中外文明交融的结晶,青花瓷真正成为中国瓷器的主流,则是因为成化年间原料本土化带来了民窑青花瓷的崛起.民窑遍地开花,进入商业化模式之后,几乎形成了青花瓷一统天下的局面。

一种海外流行的时尚由此成为中国本土的时尚,中国传统的人物、花鸟、山水,与外来的伊斯兰风格融为一体,青花瓷成为中国瓷器的代表,进而走向世界,最终万里同风,成为世界时尚.一般来说,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化,而时尚兴盛则是社会快速变化的标志。

因此,瓷器的演变之所以引人注目,还在于它与中国传统社会从单一向多元社会的转型同步。

瓷器的演变与社会变迁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使我们对明代有了新的思考和认识。

如果说以往人们所了解的明初是一个复兴传统的时代,其文化特征是回归传统,明初往往被认为是保守的,那么青花瓷的例子,则可以使人们对明初文化的兼容性有一个新的认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学案2 突破三类环境问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导学号 56110003)
夏日里的最后一趟班车
符浩勇
①夏日的黄昏,西斜的日头仍不肯减弱炽烈灼人的威力,贪婪地俯视着金黄的田野。

李茂的粗布汗衫已被汗水湿透,贴在他单薄的身上,裤袋里那只借来的小灵通又响起短信息铃声。

他真想停下手中的镰刀,直起身子歇息一会儿,看看小灵通里传来什么信息。

②其实,他知道,小灵通里一定是城里的朋友发来的有关民办教师转正的信息。

他读完高中,就在小学当代课老师,八年后转为民办教师,山里人简称民师。

二十多年过去,期间每隔三年,县里都组织人员来山里小学听课,考察民师的教学质量,优中选优,推荐转正。

尽管每次他都被推荐填写申请表,可最后批下来的却总是别人。

听说,今年是最后一次民师转正了,赶不上这趟班车,就别想再找到座位了。

但是,他身后“嚓嚓”的割稻声追了上来,妻子在后面说:“天不早了,赶紧些,割完这一畦,明天就结束得早些,你还可以赶回学校去。


③他顾不得腰酸腿痛,掏出小灵通匆匆看过信息,知道明天县教育局就敲定民办教师转正名单,朋友说他凭硬件是最有希望的。

他心中不由掠过一阵喜悦,手里的镰刀也快多了。

④这时,隔河那边的田野传来一个男人的喊声:“收工吧,别累坏了身子,明天再割。

我再请几个小工,一天割完。

”喊话的是王详堂。

他在小学当教师没几年,就称病转行,后又开商店。

如今手头松了,每逢收割季节,总是请人来帮忙。

⑤他生怕妻子听见后生出埋怨,妻子却已经甩过话来:“你看人家王详堂,早下海经商,农家活都不用自己忙。

这次,如不能转正,你就乖乖回来帮我干活!”
⑥为缓和气氛,他赔着笑脸说:“你说离开学校,离开孩子,我还能干什么?人各有志嘛!都说我这回一定会民师转正。


⑦“你离不开学校?学校都放农忙假了,可你班上李记那帮学生,也不见谁来帮你一把。

”妻子唠叨着挖苦他。

⑧“你……你怎么能这样说?”他好像受了侮辱,陡生怒气,可看到妻子黑瘦的脸,看到前面待割的那片田,心一软,愤怒又咽下去了。

⑨回到家里,天已黑透,他掏出小灵通再看信息内容。

其实在田头时他不止一次看过城里朋友发来的信息:最后一趟民师转正明天就可确定,但竞争非常激烈,如可能,今晚进城来疏通关系,以防万一。

他苦笑着摇了摇头。

⑩吃过饭,他给城里的朋友回了信息:听天由命吧,吉人自有天相。

11妻子对他说:“听说,你班上李记他们家里已收割完了,你是他们的老师,你去请他○
们,要是他们肯来帮忙,明天一个上午就可割完。

”他听后犹豫了:李记他们是毕业班学生,平日功课紧,放假又帮家里忙,好不容易休息一下,怎可又烦扰他们?但一想到妻子明天又要在烈日下蒸烤一天,而时令也不等人,他便硬着头皮走出家门。

12刚走近李记家,未进门就听见屋里王详堂的嗓门:“明天,你让孩子们来帮我,有酒○
有肉,一天每人20元……”下面的话他没听完就拔腿回家了。

13次日,天刚蒙蒙亮。

李茂和妻子拖着疲惫的身子来到田头,却见薄雾中十多个人头在○
稻穗中起伏,他走上去:“李记,你们怎么来了?王老师不是请你们了吗?”孩子们七嘴八舌地回答:“我们不稀罕他的钱,我们在放假前早约好了,等家里收割完就一起过来帮忙……”
14妻子显然被孩子们的言语感动,她对李茂说:“你招呼孩子们收割,我回家张罗饭菜,○
你们师生今天叙叙情。

”孩子们却婉言拒绝了。

李茂很生气,说:“你们瞧不起老师了,老师再穷,也请得起一顿饭。

”没想到,李记颤抖着声音说:“我们不嫌老师穷。

要是你像王详堂一样去经商,也早富了,但谁来教我们啊?……”他听罢竟一时语塞,心想,这回如果民师转正了,他会潜心一辈子陪伴山里的孩子。

15正午时分,稻子终于割完了,李茂的心里充满收获的喜悦,他同孩子们约好明天就回○
学校去。

孩子们走远,他又接到城里朋友的电话:最后一次转正名单已确定,可惜他落选了。

本来会议上对他是有争论的,都说像他这样的条件,早些年就应该转正了,可现在,他的年龄早过了规定年限……
16他听着愣住了,这让他怎么对妻子和孩子们说呢?朋友在电话那头还在说:“最大的○
遗憾是,这一次没能转正的民师将被清退,离开教师队伍……”他听不清后面的话,脑海里却浮现出一个恍惚的画面:一辆破旧的班车从他身边呼啸而过,他手里却攥着一张皱巴巴的过期车票……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讲述了民办教师李茂在最后一次民师转正中落选的故事。

第②段用倒叙方式简要交代他二十多年的从教经历,有利于突出故事主线,使情节不蔓不枝。

B.对称病转行后经商发财的王详堂,小说着墨不多,仅用两处典型的语言描写就刻画了一个财大气粗的暴发户形象,与李茂形成了鲜明对比。

C.李记等一群孩子拒绝了王详堂许诺的优厚报酬,相约无偿帮李茂收割,孩子们的淳朴善良感动了李茂,这也是他多年来从教的原因之一。

D.李茂的妻子虽对丈夫有埋怨和挖苦,但从她催促丈夫快些割稻以便赶回学校,以及想为孩子们准备饭菜这些情节可以看出她也是个顾全大局、通情达理的人。

解析:A项,“倒叙”错误,应为“插叙”。

答案:A
★2.从全文看,小说开头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答:
解析:解答作用类试题需要注意内容和结构。

从内容上看,写夏日黄昏,日头仍炽热,并且是贪婪地俯视,可见夏日灼热的特点。

而金黄的田野则写出庄稼成熟待收的特点;接下来介绍的就是李茂冒着酷热割稻谷,汗水湿透粗布汗衫,可见劳动的艰辛;他想看看小灵通里传来什么信息,可见他内心的焦灼。

以上都是体现的内容。

从结构上来说,后文有李茂心疼妻子,因为想要按时赶回学校,所以不得已才请学生帮忙,此段环境描写为下文情节发展做了铺垫。

答案:①突出了夏日炽热灼人、稻谷成熟待收的季节特点;②表现李茂在工作之余还要冒着酷热收割稻谷的艰辛;③烘托了李茂在各种生活压力下内心的焦灼不安;④为后文写李茂因为心疼妻子以及想要按时赶回学校而不得已请学生帮忙等情节做铺垫。

(答出任意三点、意思对即可)
3.小说最后一段以李茂脑海里浮现的一幅画面结尾好在哪里?请结合文本加以探究。

答:
解析:分析结尾李茂想象的画面这一情节的好处,可以结合其所处位置考虑结构上的特点,如本文的标题是“夏日里的最后一趟班车”,此画面正好照应这一标题。

然后可以从小说的要素入手,如对人物形象的塑造、主题的揭示等方面有什么作用进行阐述。

还要注意其语言表达上的特点。

答案:①结构上,照应标题及前文多次写到的“班车”,使小说首尾呼应,情节紧凑,结构完整;②人物形象塑造上,用脑海中浮现的恍惚画面代替激愤痛苦的语言行动,更能突出主人公梦想落空的失望和无助,增强了人物的悲剧性;③表达上,用“呼啸而过”的班车象征最后一次转正机会,用“皱巴巴的过期车票”象征主人公因年龄超限而错失的转正资格,形象生动,耐人寻味;④主题上,画面揭示了手握车票却上不了班车、坚守岗位却被剥夺转正资格甚至教书权利的反常现象,批判了社会的不公和命运的残酷,深化了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