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语文复习之《逻辑和语文学习》

合集下载

_逻辑和语文学习

_逻辑和语文学习

②一个词语也可以表示多个概 念。
如北京是个内陆城市,但不少地 方被称为海,“中南海”“北 海”“什刹海”等,在这里,“海” 是蒙古语“海子”的简称,意思是花 园,这是元代沿袭下来的名称。语言 当中的多义词常常精品表课件 示了不止一个概
概念和词语之间既然呈现复杂的 关系,要注意透过词语看词语背后的概 念。要正确使用概念,就必须弄清概念 的内涵和外延。例如:
的新判断;推理的联项是前提与结论
之间的逻辑联结项,是推理的逻辑常
项。
精品课件
如: 所有的人都要守法;(前提)
所以,(推理联项) 你要守法。 (结论)
精品课件
《福尔摩斯探案全集》华生与福尔摩斯
说话的动机、意图不同,其潜台词也 就不同。表达潜台词,可以利用演员的全 部表现手段,面部表情、手势、语调、语 气等,手法是多种多精品样课件的。
3、推 理
推理的特点 推理是从一个或几个已知判断推
出一个新判断的思维形式。推理由前
提、结论、推理联项三个部分组成。
其中,前提是作为推理根据的已
知判断;结论是根据已知判断所推出
判断下列各对概念的关系
阿Q——老舍
反对关系
文学作品——小说
包含关系
鲁迅——《孔乙己》的作者 全同关系
教师——作家 交叉关系
真理——谬误 矛盾关系
社会主义制度——资本主义制度
反对关系
精品课件
全同关系的概念在说话、写文章时,使用较多的同一关系 的概念,不仅可以达到对对象全面准确地反映的目的,而且还可以 使表达更加生动灵活。
与“北京大学”(真包含关 ) “高中生”与“青
年人”;“团员”与“学生” (交叉) “中国人” 与“美国人”、“男人”精品和课件 “女人”(全异)

《逻辑和语文学习》 讲义

《逻辑和语文学习》 讲义

《逻辑和语文学习》讲义一、引言语文学习是我们从小学就开始接触的重要学科,它涵盖了听、说、读、写等多个方面。

而在语文学习中,逻辑思维的运用往往被我们所忽视。

实际上,逻辑对于语文学习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能够帮助我们更准确地理解文本、更清晰地表达观点、更有效地进行阅读和写作。

二、逻辑在语文学习中的重要性1、有助于理解文本在阅读文章时,我们需要通过逻辑思维来梳理作者的思路和论证过程。

例如,在议论文中,我们要能够找出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理解作者是如何通过逻辑推理来阐述自己的观点。

如果缺乏逻辑思维,我们可能会对文章的理解产生偏差,无法准确把握作者的意图。

2、有助于语言表达无论是口头表达还是书面表达,逻辑清晰都是至关重要的。

一个有逻辑的表达能够让听众或读者更容易理解我们的意思。

比如,在写作中,如果我们的段落结构混乱、语句之间缺乏连贯,就会让读者感到困惑。

而运用逻辑思维,我们可以合理安排文章的结构,使各个部分之间过渡自然,从而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可读性。

3、有助于提高阅读理解能力逻辑思维能够帮助我们分析文章的结构和逻辑关系,从而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涵。

比如,在阅读小说时,我们可以通过分析人物关系、情节发展的逻辑来深入理解作品的主题。

在阅读科技文或说明文时,逻辑思维更是必不可少,它能帮助我们理解复杂的概念和原理。

三、逻辑在语文学习中的具体应用1、语法和词汇语法规则本身就蕴含着逻辑。

例如,句子成分的搭配要符合逻辑,动词的时态和语态的使用要根据时间和逻辑关系来确定。

在词汇学习中,我们也可以通过逻辑关系来记忆和理解词汇。

比如,同义词、反义词、近义词之间的关系,以及词汇在不同语境中的用法,都需要运用逻辑思维进行分析。

2、写作(1)立意与选材在写作之前,我们需要明确文章的立意,即中心思想。

这就需要运用逻辑思维进行思考和判断,选择一个有价值、有意义且符合逻辑的主题。

在选材时,也要考虑材料与主题之间的逻辑关系,选择能够有力支持主题的材料。

《逻辑与语文学习》梳理探究学案

《逻辑与语文学习》梳理探究学案

《逻辑与语文学习》梳理探究学案【学习目标】1.知道逻辑的一般知识,并能正确、严密、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思维过程。

2.能使用概念和推理的一般方法,解答一些语言使用题目。

3.能通过本次探究活动提高对逻辑的兴趣,并能有意识地使用到语文学习中。

【重点难点】知道逻辑的一般知识,能使用概念和推理的一般方法,解答一些语言使用题目。

【学法指导】认真阅读课本,了解逻辑的一般知识;然后根据“梳理探究过程”中的补充,完成课本及学案上有关题目。

【知识链接】1.什么是逻辑“逻辑”一词原意指思想、理性、规律、言辞等。

在现代汉语中,“逻辑”是个多义词,大致有四种词义:第一,指客观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第二,泛指思维的规律;第三,指某种特殊的理论、观点和看问题的方法;第四,特指一门研究思维形式及其规律和方法的科学。

我们所说的“逻辑”一般指逻辑规律,即关于思维形式结构最基本、最一般的规律。

2.逻辑与语文学习的关系逻辑和语文学习关系密切。

我们语文学习的许多方面都涉及到了逻辑知识,如修改病句、仿写、科技文阅读、作文等。

在语文学习中学点逻辑知识能提高我们的思维水平、语言表达水平、语文解题水平,从而提高我们的语文学习成绩。

学习提示病句中的“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歧义”“指代不明”“自相矛盾”和科技文阅读试题中所设置的干扰题项所出现的“偷换概念”“张冠李戴”“以偏概全””“绝对化”等,多数属于逻辑概念之间的关系混淆不清或不明确所导致的问题。

病句中的“句式杂糅”“介词(关联词)的滥用、误用”“否定不当”和科技文阅读试题中的“因果颠倒”“已然未然”“偶然或然”等,则多数属于逻辑命题与推理不当或不明确的问题。

文言文阅读试题中的最后一题、科技文阅读试题等,常常可用逻辑规律推理出需要的答案;而作文则需遵循同一律,做到话题和主题始终保持一致,否则就会出现偏题或离题的情况。

在日常语文学习中应该了解这几方面的逻辑知识:(1)概念;(2)命题;(3)推理;(4)逻辑规律。

《逻辑和语文学习》 讲义

《逻辑和语文学习》 讲义

《逻辑和语文学习》讲义在我们的学习生涯中,语文是一门基础且重要的学科。

而逻辑,作为一种思维工具,与语文学习有着紧密的联系。

理解并运用好逻辑,能极大地提升我们的语文学习效果。

首先,我们来谈谈什么是逻辑。

简单来说,逻辑就是思维的规律和规则。

它帮助我们清晰、准确地思考问题,有条理地表达观点。

在语文学习中,逻辑体现在诸多方面。

逻辑对于阅读理解有着重要的作用。

当我们阅读一篇文章时,需要通过逻辑思维去理解作者的思路和意图。

比如,文章的结构安排往往遵循一定的逻辑顺序,可能是总分总、分总、总分等。

如果我们能够把握这种结构逻辑,就能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主旨和要点。

同时,在理解句子和段落之间的关系时,也需要运用逻辑推理。

有些句子之间是因果关系,有些是转折关系,有些是并列关系。

只有明确了这些逻辑关系,我们才能真正读懂文章的内涵。

在写作方面,逻辑更是不可或缺。

一篇优秀的作文,不仅要有丰富的内容和优美的语言,更要有清晰的逻辑结构。

在构思阶段,我们要先确定文章的主题和观点,然后围绕这个观点组织材料。

材料的安排要有主次之分、先后之别,遵循一定的逻辑顺序。

比如,在论述一个观点时,可以采用层层递进的方式,由浅入深,逐步展开;也可以采用正反对比的方式,通过对比突出自己的观点。

在段落内部,句子之间也要有紧密的逻辑联系。

一个段落通常围绕一个中心意思展开,句子之间相互支持、相互印证,共同服务于段落的中心。

如果逻辑混乱,文章就会显得杂乱无章,让读者摸不着头脑。

语法知识的学习同样离不开逻辑。

语法规则本身就是一种语言的逻辑规范。

比如,句子成分的搭配要符合逻辑,主谓宾的关系要清晰明确;关联词的使用要恰当,遵循逻辑关系。

如果违背了语法的逻辑规则,就会出现病句,影响语言的表达效果。

那么,如何在语文学习中培养逻辑思维呢?多读书是一个重要的途径。

阅读优秀的作品,不仅能让我们感受到优美的语言,还能学习作者的思维方式和逻辑结构。

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思考作者是如何组织文章的,如何通过逻辑推理来阐述观点的。

《逻辑和语文学习》 讲义

《逻辑和语文学习》 讲义

《逻辑和语文学习》讲义在我们的日常学习中,语文和逻辑似乎是两个独立的领域,但实际上,它们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逻辑对于语文学习的重要性不可小觑,它能够帮助我们更准确地理解文本、更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还能提升我们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首先,逻辑有助于我们准确理解文章的含义。

在阅读一篇文章时,如果我们缺乏逻辑思维,就很容易对文章的主旨和关键信息产生误解。

例如,在复杂的议论文中,作者会通过一系列的论证来阐述自己的观点。

这时候,我们需要运用逻辑来梳理作者的论证思路,分析论据与论点之间的关系,从而真正把握作者的意图。

如果逻辑混乱,就可能会曲解作者的意思,或者无法理解文章的深层含义。

逻辑还能帮助我们辨别文章中的逻辑错误。

有些文章可能存在推理不严密、论据不充分或者自相矛盾的问题。

通过逻辑分析,我们可以敏锐地发现这些错误,从而对文章的质量和可信度做出准确的判断。

比如,有的文章在论证过程中会出现以偏概全的情况,仅仅根据个别事例就得出普遍的结论。

如果我们具备良好的逻辑素养,就能轻易地识破这种错误。

在语文学习的词汇部分,逻辑同样发挥着重要作用。

我们知道,汉语中的词汇非常丰富,很多词汇在含义和用法上存在细微的差别。

通过逻辑分析,我们可以更清晰地理解这些词汇之间的关系。

比如“大概”“大约”“大致”这几个词,它们都表示一种不确定的程度,但在使用范围和语境上却有所不同。

运用逻辑思维,我们可以总结出它们的差异,从而在使用时更加准确。

在句子的理解和运用方面,逻辑更是不可或缺。

一个句子要表达清晰、准确,就必须符合逻辑规则。

比如,句子成分要完整,语序要合理,语义要连贯。

如果一个句子逻辑混乱,就会让人感到费解。

例如“他不仅学习好,而且思想也很进步”,这是一个正确的句子,遵循了逻辑上的递进关系。

但如果说成“他不仅思想很进步,而且学习也好”,就违背了正常的逻辑顺序,让人觉得别扭。

在写作中,逻辑的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

一篇优秀的作文,必须有清晰的结构和严密的逻辑。

《逻辑和语文学习》 讲义

《逻辑和语文学习》 讲义

《逻辑和语文学习》讲义一、逻辑是什么逻辑,简单来说,就是一种正确思考和有效推理的方法。

它就像是我们在思维世界里的导航仪,帮助我们清晰地理解事物、准确地表达观点,并做出合理的判断。

逻辑不是什么高深莫测的东西,它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比如,我们在决定今天穿什么衣服、吃什么饭的时候,会不自觉地进行一些简单的推理和判断,这就是逻辑在发挥作用。

在学术领域,逻辑被定义为研究思维形式及其规律的科学。

它包括概念、判断、推理等要素,通过对这些要素的研究,帮助我们建立起严谨的思维体系。

二、逻辑在语文学习中的重要性(一)有助于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当我们阅读一篇文章时,如果具备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就能更快地理清文章的结构和思路,把握作者的观点和意图。

我们可以通过分析文章中的段落关系、句子之间的逻辑连接词等,来理解文章的逻辑脉络。

比如,看到“然而”“但是”这样的转折词,我们就知道后面的内容可能与前面的内容有所不同;看到“首先”“其次”“最后”这样的词,就能明白作者的论述顺序。

(二)有助于提高写作能力在写作中,逻辑清晰是非常重要的。

如果文章的逻辑混乱,读者就很难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

通过运用逻辑思维,我们可以合理地组织文章的结构,安排论点和论据,使文章层次分明、条理清晰。

比如,在写议论文时,我们可以先提出论点,然后通过列举论据来进行论证,最后得出结论。

在这个过程中,要保证每个论据都能有效地支持论点,整个论证过程要符合逻辑规律。

(三)有助于提高语言表达能力逻辑能够让我们的语言表达更加准确、严密。

我们在说话时,如果能够遵循逻辑规则,就能避免语无伦次、前后矛盾的情况。

同时,也能使我们的表达更有说服力,让别人更容易接受我们的观点。

三、语文学习中常见的逻辑问题(一)概念不清概念是逻辑思维的基本单位,如果对概念的理解不准确或模糊不清,就会导致后续的思考和表达出现问题。

比如,“自由”这个概念,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理解。

如果在讨论中没有明确“自由”的定义,就可能会产生误解和争论。

梳理探究《逻辑和语文学习》2018公开课课件

梳理探究《逻辑和语文学习》2018公开课课件

③词可以分为单音词、复音词、单纯词、合成词、褒 义词、贬义词。
“单音词、复音词”是从音节上分的; “单纯词、合成词”是从词的构成上分的; “褒义词、贬义词、(中性词)”是从词的 感情色彩上分的。
二、命题:
• 1、定义:命题是运用概念进行判断的语言形式,是断定或陈 述事物情况的思维单位。
• 2、隐含义:表层命题、深层命题。 • 3、多义句:同一语句可以表达不同命题(多义,可能造成歧 练习2.2 说说句子的隐含信息。 义) ①你完成今天的作业了吗? (可能平时经常不完成作业、老师天天布置作业) • 如:王小刚在飞机上写字。 • 我们煤气厂今年夏天一定供好气。 ②我们继续学习文件。 ③你准备坐飞机还是乘火车到上海?
*列举事物时要注意概念之间的关系,否则导致语病
练习1.4 ①图书馆里有外国小说、古典小说和侦探小说等。 ②今天大扫除,女同学擦玻璃,团员扫地,班干部抹 桌子。
“女同学、团员、班干部”三者之间属交叉 关系,不能并列。
外国小说、古典小说和侦探小说三者是交叉 关系,非反对或矛盾关系,不能并列 下面的概念划分错在什么地方?
(1)演绎推理(三段论)
(2)二难推理
只有年满18岁才有选举权(大前提), 在前提中提出两种可能,然后由这种可能引伸出两种结 他已经年满18岁(小前提), 论,对方无论选择其中的哪一种结论,都会陷入进退维 所以他有选举权(结论)。 谷、左右为难的境地。
《皇帝的新装》如果承认自己看不见根据骗子预设的前提,那就 练习3.2.1 等于承认自己是个不称职的人;如果承认自己看得见,又违背了事 实,是一种说谎的行为。(二难) 《皇帝的新装》 《自相矛盾》 二难推理过程 《自相矛盾》如果矛是最尖锐的,可以刺破所有的盾,那么他说 “自己的盾是最坚固的,无矛可挡”这句话就是假的;如果说盾是 最坚固的,可以挡住所有矛,那么他说“自己的矛是最尖锐的 ,无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盾不入”这句话就是假的。(二难)

逻辑知识与语文学习

逻辑知识与语文学习

[关于概念的考查] 题型一 概念理解 1.阅读下面材料,找出选项中性质不属于材料所论述的悲剧的一项( B ) 悲剧的审美价值载体只能是文学艺术。因为人生有价值的东西、美好事物的毁 灭是令人悲伤的,因此现实中的悲剧不能作为直接的审美对象来欣赏,否则人就是 泯灭了人性的人了。 A.在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中,祝英台女扮男装外出求学,为追求爱情自 由,面对封建势力的巨大压力,拒绝委曲求全,最后为情而死。 B.在甲午海战中,清军的致远号巡洋舰在中弹累累、舰身倾斜、弹药耗尽的 情况下,仍然开足马力,冲向日本联合舰队的吉野号快速巡洋舰,最后致远号巡洋 舰沉入海中,舰上200多名官兵壮烈殉国。
第一部分 语言文字应用
语言的构建和运用
特色专题 逻辑知识与语文学习
第一部分 语言文字应用——语言的建构和运用
近年来,高考语文全国卷越来越重视对考生逻辑思维能力的考查。比如,论述 类文本阅读题中对重要概念的理解和分析、根据原文内容进行合理推断等试题;作 文题(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卷Ⅰ)、仿写题(2018年高考语文全国卷Ⅱ)需要思考关键 词之间的逻辑关系。然而,在整个学习阶段,学生并没有系统地学习逻辑推理方面 的知识,缺少科学系统的逻辑推理训练。在这种状态下考查考生逻辑推理方面的能 力,更能看出一个考生的思维水平的高低,也可以充分发挥高考为高校选拔和输送 人才的目的。可以预见,未来高考还会继续加强对考生逻辑思维能力的考查,并且 题型会越来越丰富。因此,研究逻辑知识和语文学习的关系,显得特别重要。
第1轮 ·语文
返回导航
第一部分 语言文字应用——语言的建构和运用
知道了判断的种类,使用判断的时候就要注意分清判断的类型。如: ①我无时无刻在怀念我的父亲。 ②凡是有杰出成就的人,都是在艰苦环境中磨炼成才的。 ①“无时无刻”意为“没有任何时刻”,“我无时无刻在怀念我的父亲”意为 “我没有任何时刻在怀念我的父亲”,表示了一个否定判断。实际上,这里应用一 个肯定判断,即“我无时无刻不在怀念我的父亲”或“我任何时刻都在怀念我的父 亲”。②错在一个全称肯定判断,言过其实了,应将“凡是”改为“不少”或“大 多”,或者将“都是”改为“大多”。

逻辑与语文学习

逻辑与语文学习

• 你能给“女子中学”和“凳子”下定义么? • 老师给的定义是—— • 女子中学就是介于小学阶段和大学阶段之间的专供女 性接受基础教育的学校。 • 凳子是由木材或者金属等硬质材料做成腿和面而成的 供人坐的一类家具。 • 定义一个概念容易出现的问题 • ①过宽 ②过窄 • ③循环定义(用A定义A 或用A定义B,再用B定义A; 或者用A定义B,用
• • • • •
①全同关系。 妈妈/母亲 ②包含关系。 国家/中国 ③交叉关系。 共青团员/中学生 ④矛盾关系。 战争/和平 ⑤反对关系。 黑/白、吃/穿 ⑥全异关系 北斗星 / 吃饭
概念的外延之间的关系示意图:
ab b a a b a b a b
全同 关系
包含 关系
交叉关系
矛盾关系
反对关系
在语言表述中常有罗列事物的情况,罗列事物时 不小心就会犯概念交叉错误。 为防止出错,要遵循“同属同级别罗列”的原则。 放在逻辑里说,罗列事物就是概念划分的过程。 “同属同级别罗列”,就是按照同一个标准来划 分概念。
• 推理的基本形式有直接推理和间接推理 • 直接推理:由一个前提直接推出一个结论的推理。例 如上面的例子①。 • 间接推理:由两个前提退出一个结论的推理。如上面 的例子②。 • 间接推理常见形式:三段论推理和二难推理 • 三段论推理 • 三段论推理是由两个包含着一个共同项的性质判断作 前提,推出另一个性质判断为结论的间接推理。例如: • 凡犯罪行为都是违法行为,抢劫行为是犯罪行 为,所以,抢劫行为是违法行为。 • 其中:“凡犯罪行为都是违法行为”是大前提;“抢 劫行为是犯罪行为”是小前提;“抢劫行为是违法行 为”是结论。
• 命题怎么表述 • 1.只有陈述句才直接表达命题 • 下面这首诗中哪些句子是命题? •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 第二句是疑问句,它仅仅提出问题。 • 第三句是祈使句,它表达一种要求、愿望。语句是感 叹句,它只是抒发情感。 • 这几类语句都没有直接描述事件,也这就无所谓真假, 因此它们不表达命题。 • 第一句作为陈述句,描述了红豆生长的客观情况。这 个描述是符合事实的,因此它是一个真的陈述句,它 表达了命题。

高中语文必修四《逻辑和语文学习》

高中语文必修四《逻辑和语文学习》

高中语文必修四《逻辑和语文学习》在高中语文的学习中,必修四的《逻辑和语文学习》这一板块为我们打开了一扇独特而又实用的知识之门。

逻辑,这个看似抽象且高深的概念,其实与我们的语文学习有着千丝万缕的紧密联系,并且在提升我们的语言理解与表达能力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逻辑能够帮助我们更准确地理解文本。

当我们阅读一篇文章时,逻辑思维可以引导我们理清作者的思路和观点。

比如,通过分析文章中的因果关系、总分关系、并列关系等,我们能够迅速把握文章的结构和主旨。

以议论文为例,作者通常会先提出论点,然后通过一系列的论据来进行论证。

如果我们具备良好的逻辑素养,就能迅速识别出论点和论据之间的逻辑关联,从而更深入地理解作者的意图和观点。

举个简单的例子,在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中,他先批判了“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然后提出“拿来主义”的观点,并详细阐述了其内涵和实施方法。

我们运用逻辑思维,就能够清晰地看到这种批判与立论之间的逻辑推进,明白作者为何要如此行文,从而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深刻思想。

逻辑对于我们的写作同样意义重大。

一篇结构清晰、逻辑严谨的作文往往能够获得更高的评价。

在写作之前,我们需要运用逻辑思维来确定文章的主题和框架。

比如,如果我们要写一篇关于“环境保护”的议论文,首先要明确自己的观点是支持环境保护还是对某些环保措施提出质疑。

然后,根据观点来组织论据和论证过程。

假设我们主张加强环境保护,那么在论证过程中,可以从环境恶化带来的危害(如气候异常、物种灭绝等)、保护环境的必要性(为了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可行的环保措施(推广清洁能源、加强环保教育等)这几个方面展开,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进行阐述,使文章层次分明、条理清晰。

而且,逻辑还能帮助我们避免写作中的常见错误,比如概念不清、自相矛盾、论证不充分等。

如果在写作中概念模糊,就会让读者感到困惑,无法准确理解我们想要表达的意思。

例如,在论述“勤奋与成功的关系”时,如果没有清晰地界定“勤奋”和“成功”的概念,就可能导致论述混乱。

高中语文必修四《逻辑和语文学习》

高中语文必修四《逻辑和语文学习》

高中语文必修四《逻辑和语文学习》高中语文必修四中的一篇文章《逻辑和语文学习》,提到了逻辑思维对于语文学习的重要性,这在当前的学习环境中,是十分必要的。

首先,逻辑思维是我们学习语文的基础。

因为逻辑思维的核心是理性思维。

也就是说,只有我们具备了正确的思考方式,才能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语文知识。

在课堂上,老师通常会引导我们通过思考来探究问题,学生的思考方式是否科学、合理和逻辑性强,不仅是我们正确掌握语文知识的关键,也是提高我们语言表达能力的关键。

其次,逻辑思维对我们的写作和说话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我们的生活和学习中,不管是写作还是说话,都需要表达清晰明了的思路。

而这离不开良好的逻辑思维。

逻辑思维可以让我们拥有更强的意识力,梳理语言思路,从而使我们表达的内容更加有说服力。

对于写作来说,在想象丰富并有逻辑性的基础上,文字更容易表达得淋漓尽致、语言更加贴合读者的思想;对于口语,如果讲话人的语思逻辑不清晰,听众所得到的信息后果将会是和讲话人理解想表达的完全相反的。

最后,逻辑思维也是我们在阅读时提高理解能力的重要方式。

逻辑思维是将信息分解成更具体的细节和关系的过程。

当我们在阅读时,需要寻找文本中隐藏的线索,从中理解和推导文章的思想,并在脑海中串联成一条完整的思路。

如果我们缺少逻辑思维,我们在阅读中获取信息和理解文章思路会受到很大的困难。

综上所述,逻辑思维是我们学习语文的必备技能,它对语文学习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在日常学习中,我们要注重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尤其是多思考、多练习和多交流,以此来拓展我们的思维视野,提高我们的语文表达和理解能力。

同时,我们也要积极运用我们所学的语文知识来锻炼和提升我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努力成为一个具有理性思维的优秀人才。

其实,逻辑思维与语文学习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

在语文学习中,逻辑思维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分析和解决语文难题,以及在写作和口语表达中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

对于语文阅读来说,逻辑思维的运用是非常重要的。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备考 逻辑知识与语文学习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备考  逻辑知识与语文学习
第二板块 现代文阅读
——提升思维品质,审美鉴赏阅读
特色专题1 逻辑知识与语文学习
高考现代文阅读涉及的三类文体——论述类文本、实用类文本、文学类文本,
分别侧重于不同的能力考查,分别侧重于相应的任务群,现列表呈现如下:
类型
任务群
内容要求
阅读古今中外论说名篇,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和
语言特点,理解作者阐述观点的方法和逻辑。阅读
内容、人物形象、环境描 语言、体验情感的过程中
写,从而理解小说的主题。提升文学欣赏能力,进而
文学阅读与
培养学生语言运用、思维
文学类文本
散文:侧重从语言表达、
写作
发展、审美鉴赏、文化传
文章构思、内容意蕴等方
承等方面的语文学科核心
面,体会散文“形散而神
素养,新课改背景下需要
聚”的特点。
全面掌握四大文学体裁。
第1轮 语文
返回导航
特色专题1 逻辑知识与语文学习
关于上述概念之间的关系,用图来表示,就一目了然了:
第1轮 语文
返回导航
特色专题1 逻辑知识与语文学习
题型一 概念理解 1.阅读下面材料,找出选项中性质不属于材料所论述的悲剧的一项( ) 悲剧的审美价值载体只能是文学艺术。因为人生有价值的东西、美好事物的
第1轮 语文
返回导航
特色专题1 逻辑知识与语文学习
题型三 概念比较 3.下面文段有三处存在偷换概念的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 题。 规则,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解释为“规定出来供大家共同遵守的制度或章 程”。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每个人心中都要有自己做人的底线。在小人横行、 阿谀奉承之风盛行的北宋官场里,周敦颐坚守良知,洁身自好,最终流芳百世。 当然,盲目地遵守规则也不行。比如,长辈命令你去做坏事,你就不能盲目遵从。 ①“做人的底线”不能等同于规则。前者是可以主观选择的,后者是强制遵 守的。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偷换概念是将一些看起来似乎一样的概念暗中 更换,实际上改变了概念的修饰语、适用范围、 所指对象等具体内涵 。再如:


意思意思--- -1、略表谢意 什么意思-----2、意图 什么意思----- --3、解释 小意思-----------4、表示感谢 真有意思---------5、有趣 不好意思---------6、难为情 不够意思---------7、不讲义气 没啥意思---------8、必要的
语所表达的概念必须是确定的。
求婚者运用排中律知识, 猜中肖像放在银盒子里, 而赢得了爱情。
数学家斯摩林,根据莎士比亚的名剧《威 尼斯商人》中的情节编成一道逻辑推理题: 女主人公鲍西亚对求婚者说:“这里有 三只盒子:一只是金盒子,一只是银盒子,一 只是铅盒子,每只盒子的铭牌上各写有一句话。 三句话中,只有一句是真话。谁能猜中我的肖 像放在哪一只盒子里,谁就能做我的丈夫。” 金盒上写的是“肖像在这里”,银盒上写的是 “肖像不在这盒里”,铅盒上写的是“肖像不 在金盒里”。请问肖像在哪个盒里?
外延:概念所反映的对象的根本属性所涉及的对 象范围。每一个概念又都有它适用的范围。 比如“人”这个概念外延就涉及古今中外的 一切人的范围,中国人、外国人、欧洲人、非 洲人、现代人、古代人、大人、……;但不适 用于猩猩、猴、猿人、类人猿、……。 粉笔的概念外延涉及红粉笔、绿粉笔、……。 生物的概念 内涵:自然界中有生命现象能生长繁殖的物体。 外延:动物、植物、微生物
非本质属性:事物或现象的一般属性,是普遍的、 共性的、是同类对象所共有的属性,反映的是一 类对象。非本质属性,是对该对象不具有决定意 义的属性。 如:人的非本质属性有脚有手、要吃食物、有 毛发、直立行走、会跳跃等等。 2、组成:内涵、外延 内涵:概念所反映的对象的根本属性。 比如“人”这个概念的内涵是指“有语言 、能思维、会制造工具” 粉笔:用白垩、熟石膏粉加水搅拌制成 的,在黑板上写字用的条状物。
概念内涵和外延的关系
一个概念的内涵越多,外延就越小, 反之,内涵越少,外延就越大。这就是 内涵与外延的反比关系。
例如,“钢笔”这个概念的内涵,比“笔” 的内涵要多。“钢笔”有笔的一般特点外,还 增加了“笔尖用金属制成,钢性的,用墨水书 写”这一特点。 那么,“钢笔”的外延比“笔”的外延要 小,它把毛笔、铅笔、圆珠笔等都排除在外。
生活中有关概念的故事
打牌人的狡辩
某人到外地出差,住进一家旅馆。半夜,他被一群 打牌人的哄笑惊醒。他善意地对打牌人说:“十二点了, 你们该休息了!” “你睡你的,管我们不着。”一个 打牌人说。 “你们这样大声吵闹,影响别人休息。” 某人继续劝说。“影响别人,又不影响你。” “这是公共场所,应该注意点。”某人还是耐心劝说。 “这是公共场所,又不是你的家,要你管什么闲事!” 打牌人吵闹得更厉害了。 同学们能否指出,打牌人的答话除了有违公共道德 外,在逻辑上犯了什么错误。 打牌人犯了偷换概念的错误。混淆概念,进行狡辩。

有三个秀才在参加科举考试前,到一位号称“半 仙”的算命先生那里去卜问此番赶考的结果。这位 “半仙”在听完三人来意之后,半闭着眼睛,只伸出 一个手指头作为回答。 • 把三人打发走了以后,徒弟问:师父,你伸出一 个手指头是什么意思?“半仙”得意地说:我用手指 示意的这个“一”,可以说中他们三人考试的各种结 果。如果三人都考中了,这个“一”就是“一齐考中” 的意思;如果只有两人考中,这个“一”就是“一人 考不中”的意思;如果有两人考不中,这个“一”就 是“一人考中”的意思;如果是三人都考不中,这个 “一”就是“一齐考不中”的意思。徒弟说:师父真 是料事如神啊 ! 在语言环境和说话者的客观环境中,一个词
全同关系也叫同一关系,包含关系也叫从属关系
并列关系
ab
a b
a
b
a b
矛盾关系
a
b
全同关系 包含关系
交叉关系
反对关系
概念的划分:
就是以对象一定的属性为标准,将一个属概念划分 为若干个种概念,即把一个范围较大的概念分成若干个 小概念。由母项、子项、根据三部分构成。 如:“社会产品” (母项)、根据其用途(根据)、 分为“生产资料” (子项)和“生活资料” (子项)。 划分的方法: 1、一次划分,即一次划分完毕。如:现代汉语的词 分为“实词”和“虚词”。 2、连续划分,先将母项分出若干子项后再对子项进 行划分。如:“实词”又分为:名词、动词、形容词、 数词、量词、代词。“虚词”又分为:副词、连词、介 词、助词、叹词。“副词”又分为:程度副词、范围副 词、时间副词、语气副词、情态副词、频率副词、然否
全同关系
如:“偷”与“窃”;“母亲”与“妈
概念间
包含关系 如:“马”与“白马”;“学生”与“中学生” 交叉关系
如:“教师”与“作家”;“青年”与“医生
的关系: 矛盾关系
a b
如:“战争”与“和平”;“真理”与“谬论
反对关系 如:“阿Q”与“老舍”;“冠军”与“季军” 并列关系 如:“工人”与“农民”;“教师”与“学生”
“词语”的概念 内涵:能独立运用的最小的语言单位。 外延:实词、虚词、动词、名词、……
“车”的概念 内涵:陆地上有轮子的交通 工具。 外延:火车、汽车、马车、三轮车、板车…… “拖拉机”的概念 能拖能拉的机器叫拖拉机。 问题:没有揭示对象的本质属性,内涵太少, 外延过宽。 主要用于农业的动力机器。种类很多,小型的 用橡胶轮胎,大型的用履带,能牵引不同的农具 耕地、播种、收割等。
什么是逻辑?
以上两例都涉及逻辑知识,一个涉及概念问题,一 个涉及逻辑原则。 逻辑是研究人们的思维形式及其规律和方法的一门 科学 “逻辑”一词在现代汉语中,是个多义词,大致有四 种词义:第一,指客观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第二,泛 指人们思维的规律;第三,指某种特殊的理论、观点和 看问题的方法;第四,特指一门研究思维形式及其规律 和方法的科学。我们通常所说的“逻辑”一般指逻辑规 律,即关于思维形式结构的最基本、最一般的规律。
2、每次划分的根据必须同一。
如:“对仗”从形式上分为:工对、宽对,从意 念上分为:正对、反对、流水对。
外国小说、古典小说和侦探小说三者是交叉 分辨概念间的关系 关系,非反对或矛盾关系,不能并列
1、图书馆里有外国小说、古典 读书笔记和摘要、心得体会是包含关 小说和侦探小说等。
系,非反对或矛盾关系,不能并列
关联副词等。 划分的规则: 1、必须相应相称,避免“多出子项”和“划 分不全”。
如:“文学作品”可分为:诗歌、小说、戏剧文学、 电影文学、散文(相应相称)。如果减一项就是划分不 全。划分不全是对对象的概念考察不全,出现疏漏。如 果加一项“美术作品”就是多出子项。多出子项是把不 属于母项的子项划分进去了。
甲:“我来意思意思。” 乙:意思意思?你什么意思? 甲:我说:“没意思。” 乙:“没意思”?你这是什么意思? 甲:小意思!小意思! 乙:说清楚喽,什么意思? 甲:“我这个意思,您可能不会理解我这个意思。”
乙:“你这人真有意思。” 甲:“原来吧,我是不好意思到您这儿来意思意思, 可是要不来意思意思又怕你说我不够意思! 结果到这儿一看:您这意思还真不像是 那个意思。 我也知道,这意思意思也确实没啥意思,反正 我这意思-,你该明白了吧?”
1、 定义必须相称
所下的定义的外延必须和被定义概念的外延相 等,不可“过宽”,也不能“过窄”。 定义“过宽”-----“民歌是流传在民间的诗歌”。 因为民间流传的一些不堪入耳的庸俗歌曲,就 不能算作民歌。 定义”过窄“-----“知识分子是受过高等教育的 精 英分子。 因为“具有较高文化水平,从事脑力劳动的 人”都可称为“知识分子。”
研究的内容
逻 辑
一、概

二、命 三、推题 理Fra bibliotek四、逻辑规律
逻辑的作用
提高思维能力
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语法使语言正确、规范;修辞使语言形象、 美好;逻辑使语言准确、严密。
一、概
念:
语言表达方式是词语
1、定义:概念是事物或现象的特有属性在人们头脑
中的概括反映。 属性包括本质属性和非本
质属性.
本质属性:反映事物或现象本质特征的属性,是特有 的、个性的、依据此概念区别对象间的差异。本质属 性,是决定该对象之所以成为该对象并区别于其他对象的 属性; 如:人的本质属性是有语言、能思维、会制造工具的 高等动物。
2、 定义不能循环
定义不能循环,就是说定义概念不 能直接或间接地包含被定义概念,也 就是说下定义不能同语重复,否则就 达不到通过下定义明确概念的目的。 如“魔术是一种……魔术”,这就犯了 又用了“魔术”这个概念来给被定义 者界定,这便犯了循环定义的错误。
3、 定义不能否定
定义一般不能用否定形式,因为否 定形式只能说明有关概念不具有什么 属性,而不能直接说明它具有什么属 性。 例如:“浪漫主义不是唯美主义” “经济基础不是上层建筑” “唯物主义不是唯心主义” “教师不是体力劳动者”等等。
从以上例子可以说明一个词可以有多个意义, 不同的语境可以表达不同的意义。所以,多义词 有多个概念,不同的语境也会概念不同。我们应 该根据具体语境确定词语的具体意义,即具体概 念。 那么究竟应该怎样给词语下定义? 所谓下定义(解释词义),就是用简短明确的语 句揭示概念的 内涵,即揭示概念所反映的对象 的本质特征或本质属性的一种逻辑方法。 用公式表示就是:
2、每读一篇好文章,他都要写 读书笔记,写摘要和心得体会。 “晚上/来”还是“晚/上 3、这里经常干旱,山上的水非 常宝贵,我们把它留给晚上来的人喝。
来”概念命题不明确,有 歧义
用概念知识修改病句解释病因
• 3:我上街买了牙膏、牙刷和日用品。 • (牙膏、牙刷、日用品间是包含关系,不能 并列表述) • 1:出席团代会的代表有干部和青年,还有不 少女同志。 • (“干部、青年、女同志”三个概念有交叉 关系,不能并列) • 3.你不革命,你就是反革命。 • (“革命”和“反革命”之间是反对关系, 有很多中间概念,太绝对化,违背客观真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