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中医中医外科
《中医外科学》表格整理
《中医外科学》表格整理
中医外科学表格整理
一、概述
中医外科学是中医学的重要学科之一,研究中医在外科领域的
应用和治疗方法。
本文将对中医外科学的相关内容进行整理和分类,并提供相应的表格供参考。
二、中医外科学分类表
下表列出了常见的中医外科学分类和相关疾病。
三、中医外科学治疗方法表
下表列出了常见的中医外科学治疗方法和对应的疾病。
请注意,以上表格仅供参考,具体治疗方法和疾病应根据专业医生的建议和诊断进行具体选用。
四、结论
中医外科学作为中医学的分支学科,以中药和各种中医疗法为基础,针对不同的疾病提供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本文对中医外科学的分类和相关治疗方法进行了整理和归纳,希望能为读者提供参考和帮助。
中医外科简介
中医外科简介中医外科作为中医学的重要分支之一,与中医内科、中医妇科、中医儿科等一同构成了中医学的基础体系。
中医外科的特点在于通过采用中医理论和独特的治疗方法,针对外科疾病进行诊断和治疗。
本文将对中医外科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特点及其应用领域进行简要介绍。
一、中医外科的基本概念中医外科是中医学的重要分支之一,专门研究和治疗外科疾病。
它通过中医经络理论、脏腑学说、气血理论等传统理论以及中药、针灸等独特疗法,对外科疾病进行诊断和治疗。
中医外科与西医外科有着共同的目标,即提供外科手术和治疗,但其理论基础和治疗方法有所不同。
二、中医外科的发展历程中医外科的发展可以追溯至古代中国,早在《黄帝内经》和《伤寒杂病论》等经典著作中就有关于外科疾病的记录。
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医外科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理论和技术体系。
尤其在明清时期,中医外科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形成了一批杰出的中医外科专家,如华佗、扁鹊等。
三、中医外科的特点1. 综合治疗:中医外科强调“以病为中心”,注重综合分析患者的病史、体质、舌诊、脉象等多方面信息,针对疾病的病因、病机进行综合施治。
不仅可以通过药物治疗,还可以运用针灸、推拿等物理疗法,同时结合饮食调理和心理疏导等综合治疗手段。
2. 个体化治疗:中医外科注重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中医强调“辨证施治”,即根据疾病的不同病机和患者的体质特点,进行个体化的治疗。
这种治疗方法可以提高治疗效果,减少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的发生。
3. 强调预防:中医外科注重疾病的预防和康复。
通过平衡阴阳、调和气血,增强机体的抵抗力和自愈能力,可以避免疾病的发生和复发。
同时,中医外科也注重康复训练,帮助患者恢复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四、中医外科的应用领域中医外科广泛适用于外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主要应用于以下几个方面:1. 创伤外科:中医外科可以通过药物、针灸、热敷等治疗手段,促进创伤伤口的愈合,减轻疼痛和炎症反应,缓解创伤患者的不适感。
中医外科学知识点整理
中医外科学知识点整理中医外科学知识点整理引言:中医外科学是中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和治疗各种外科疾病。
它与西医外科学有很大的区别,中医外科学注重整体观察和个体化治疗,运用中医独特的理论和方法,针对患者的病情,从调理脏腑功能出发,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一、中医外科学基础知识1. 中医外科学的渊源:中医外科学是在中医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汲取了中国传统医学的精华,经过长期的实践总结,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治疗方法。
2. 中医外科学的独特理论:中医外科学强调人与自然的关系,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通过调理人体脏腑功能的平衡,来治疗外科疾病。
其中,五行学说和经络学说是中医外科学的重要理论基础。
3. 中医外科学的诊断方法:中医外科学强调辨证施治,注重从整体来观察患者,综合各种病证,以达到准确的诊断。
常用的诊断方法有望诊、闻诊、问诊和切诊等。
二、中医外科学的常见疾病治疗1. 慢性创伤:慢性创伤是人体长期受到外界刺激引起的损伤,如骨折、脱位等。
中医外科学治疗慢性创伤主要从调理人体气血,促进伤口愈合以及恢复器官功能等方面进行。
2. 腰腿痛:腰腿痛是一种常见的外科疾病,中医外科学通过中药治疗、针灸、推拿等手段,调整人体的气血运行,缓解疼痛症状,恢复患者的正常活动能力。
3. 骨折和脱位:中医外科学治疗骨折和脱位主要采用传统的扎带、拔罐等方法,通过调整气血运行,刺激经络,促进骨头愈合和恢复关节功能。
4. 疝气和痔疮:中医外科学通过调理脏腑功能,以及采用针灸、推拿等手段,调整气血运行,缓解疝气和痔疮的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三、中医外科学的预防与保健1. 预防外科疾病:中医外科学注重从平时生活中预防外科疾病的发生。
通过合理饮食、适量运动、保持心理平衡等,增强身体抵抗力,减少患病风险。
2. 外伤的急救处理:中医外科学在外科急救处理方面经验丰富,掌握一定的急救技巧和方法,能够在意外伤害时快速有效地处理伤口,控制出血,减轻伤情。
中医外科了解中医在外科领域的应用与治疗
中医外科了解中医在外科领域的应用与治疗中医外科:了解中医在外科领域的应用与治疗在医学领域中,科技的不断进步使得西医技术发展迅速,然而中医作为中华民族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在不断发展与创新。
虽然中医主要以草药、针灸等传统疗法为主,但是很多人可能不知道,中医在外科领域也有着卓越的应用与治疗方法。
本文将介绍中医外科的相关知识,旨在让读者更加了解中医在外科领域中的应用与治疗。
一、中医外科简介中医外科是中医学科的一个重要分支,它以传统中医学的理论为基础,结合现代外科学知识和技术,研究疾病的外科治疗方法。
与西医外科相比,中医外科强调疾病治疗的整体观念和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中医外科主要包括手术、创伤和疮疡的治疗。
下面将分别介绍中医外科的主要应用与治疗方法。
二、中医外科应用1. 手术治疗中医外科手术起源于古代时期,具有悠久的历史。
传统中医手术主要包括拔牙、开膛、祛风、解结等。
这些手术在早期主要通过针灸、切割和烧灼等方式完成。
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进步,中医外科手术也在不断发展和创新。
目前,中医外科手术的应用范围包括骨折、疝气、瘢痕等。
2. 创伤治疗中医外科在创伤治疗领域也有着丰富的经验和独特的方法。
传统中医创伤治疗主要包括止血、消肿、止痛等。
中医治疗创伤的方法主要通过草药外敷、针灸、拔罐等手段来缓解疼痛和促进伤口愈合。
此外,中医外科创伤治疗还注重饮食调理和养生保健,以提升患者的自愈能力和抵抗力。
3. 疮疡治疗中医外科对于疮疡的治疗也有着独特的方法。
传统中医疮疡治疗主要包括清洗伤口、排脓解毒等。
中医外科治疗疮疡注重整体调理和个体化治疗。
中医师通常会根据患者的体质和病情,选择适合的草药和针灸疗法,加速疮疡的愈合过程。
三、中医外科治疗方法1. 草药疗法传统中医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就是草药疗法。
中医师会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体质,配制适合的草药煎汤或外敷药膏,用于缓解疼痛、消肿、止血等。
中药的疗效通常较为温和,对身体没有明显的副作用。
中医外科的名词解释大全
中医外科的名词解释大全中医外科是中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和治疗外科疾病。
与西医外科相比,中医外科注重整体观察与诊断,并运用中医的独特理论和治疗方法,以达到治疗效果。
以下是中医外科中常用的一些名词解释,帮助读者全面了解中医外科的基本知识。
一、中医外科中医外科是中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针对不同部位的疾病,采用灵活多样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针灸、推拿、草药等,以恢复人体的正常生理和功能状态。
二、火针火针是中医外科中的一种特殊治疗手段,通过点燃银针,快速刺入人体的特定穴位,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火针疗法通常适用于皮肤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
三、白虎加人参汤白虎加人参汤是中医外科中常用的一种方剂,由黄连、知母、甘草、人参等多种草药组成。
该方剂具有清热解毒、通便散结、解表退热、补气健脾等功效,常用于急性胃肠炎、消化不良、发热等疾病的治疗。
四、阿胶阿胶,又称为骨胶、骨膠囊等,是中医外科中常用的一种药材。
阿胶质地黏稠,具有滋补气血、润肠通便、养阴补肾等功效,常用于治疗肺结核、贫血、便秘等疾病。
五、砭石砭石是一种中药矿石,质地坚硬。
在中医外科中,砭石用来针灸或按摩患处,具有活血化瘀、散结消肿、舒筋活络等作用,常用于治疗肌肉骨伤、脑卒中后遗症等疾病。
六、推拿推拿是一种中国传统疗法,中医外科中常用于骨骼、关节的疾病。
推拿按摩可以促进血液循环,调节气血,舒缓局部疼痛和肌肉紧张,常用于治疗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等疾病。
七、小儿外科中医外科中,小儿外科是专门研究和治疗儿童外科疾病的分支。
中医外科在处理小儿外科问题时注重整体观察,综合运用针灸、中药、中草药等多种疗法,有效治疗小儿先天性和后天性外科疾病。
八、经络中医外科中的经络理论认为,人体内部有一些通路,称为经络。
经络系统分布于全身,连接着各种组织和器官,负责传导气血和调节人体的生理功能。
中医外科中的针灸、推拿等疗法通常通过调节经络,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九、四诊合参中医外科中的四诊合参是中医的核心诊断方法,包括望诊、闻诊、问诊和切诊。
中医外科学
中医外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外科学是中医学的一门重要分支,指的是采用中医理论和方法治疗外科疾病的学科。
它包括外科常见疾病的诊断、治疗、预防及康复等方面,是一门综合性、系统性、实践性极强的医学科学。
中医外科学的理论基础中医外科学的理论基础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中医经络学:经络是中医学的核心概念之一。
经络是人体内部的一种运输系统,其功能是在整个身体内维持气血的运行。
在中医外科治疗中,经络学不仅是诊断的重要指标,还是治疗疾病的关键。
例如,针灸、拔罐、刮痧等治疗疾病的方法,都是基于经络学的原理。
2. 中医气血学:中医学将人体内的活动和机能归结为气血两大方面。
气是人体内的一种能量,血是人体流动的液体。
气血的运动状态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基础。
在外科领域,中医学常用气血来描述外科手术前后的情况。
例如,气血瘀滞、气滞血瘀等等,这些术语都是根据中医理论总结出来的。
3. 中医五行学:中医学将自然界的万物按照五行分类,即金、木、水、火、土。
人体也是五行之一,它们之间相互制约相互促进。
在中医外科治疗中,五行理论在治疗手段和药物选择上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中医外科学的治疗手段中医外科学通过采用特殊的药物治疗、针刺疗法、拔罐等治疗手段,来治疗外科疾病。
以下是具体的介绍:1. 针灸疗法:针灸在中医外科学中被认为是最重要的治疗方法之一。
针灸可以直接刺激人体穴位和经络,从而加快血液循环,加强身体免疫力,提高人体的自愈能力。
针灸除了手术治疗之外,针灸还可以治疗痛经、头痛、牙痛、腰酸背痛等症状。
2. 诊所手术:中医外科常使用诊所手术治疗疾病。
诊所手术一般包括吸氧治疗、换胃口针技术、开放性手术,切口清创等。
它们经常被用来治疗胃肠道疾病、手脚湿疹、极度疼痛等非传统医学难以治愈的疾病。
3. 中药治疗:中药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被应用于许多外科医学情况中,包括肿瘤、疮疡、癌症、疼痛和消化不良等。
中药治疗主要基于中医学的概念来确定草药的组合和用量,以达到治疗病症的效果。
中医外科如何促进外科伤口的愈合和恢复
中医外科如何促进外科伤口的愈合和恢复在外科领域,伤口的愈合和恢复是治疗的关键目标之一。
中医外科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着独特的理论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在促进外科伤口的愈合和恢复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伤口的愈合不仅仅是局部组织的修复,更与全身的气血、脏腑功能密切相关。
因此,中医外科在治疗伤口时,注重整体观念,强调内外兼治。
首先,中药的应用是中医外科促进伤口愈合的重要手段。
根据伤口的不同阶段和特点,选用相应的中药进行治疗。
在伤口早期,通常会出现红肿、疼痛等症状,此时多使用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的中药,如金银花、连翘、赤芍、丹参等。
这些中药能够减轻炎症反应,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为伤口的愈合创造良好的条件。
在伤口的中期,肉芽组织开始生长,此时则会选用一些益气养血、生肌收口的中药,如黄芪、当归、白术、白及等,以促进肉芽组织的生长和伤口的愈合。
而在伤口的后期,为了防止瘢痕形成,可能会使用一些软坚散结、通络化瘀的中药,如海藻、昆布、桃仁、红花等。
除了内服中药,中药外用也是中医外科的一大特色。
例如,对于有渗出的伤口,可以使用湿敷法,将具有清热解毒、收敛生肌作用的中药煎汤湿敷,如黄柏、苦参、马齿苋等。
对于慢性溃疡伤口,可以使用生肌散、红油膏等中药制剂,这些药物能够促进肉芽组织生长,加速伤口愈合。
此外,还有中药熏洗、中药贴敷等多种外用方法,根据伤口的具体情况灵活选用。
针灸疗法在中医外科伤口愈合中也具有独特的优势。
通过针刺穴位,可以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增强机体的免疫力和修复能力。
例如,针刺足三里、血海等穴位,可以促进气血生成和运行,为伤口愈合提供充足的营养物质。
艾灸则具有温通经络、散寒止痛的作用,对于寒性伤口或气血凝滞的伤口有较好的疗效。
中医的推拿按摩手法也有助于伤口的恢复。
适当的按摩可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紧张,减少瘢痕形成。
但需要注意的是,按摩的力度和方法要得当,避免对伤口造成二次损伤。
中医外科学知识点整理归纳
中医外科学知识点整理归纳中医外科学知识点整理归纳中医外科学是中医学的一门重要分支,主要研究外科疾病的诊断、治疗和康复,通过中医理论和方法来促进病人的康复。
以下是对中医外科学的一些重要知识点进行整理和归纳。
一、中医外科学概述中医外科学是以中医学理论为指导,运用中医疗法对外科疾病进行预防、诊断、治疗和康复的科学。
其特点是早期干预、微创治疗、个体化诊疗、综合调理。
中医外科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创伤、骨科疾病、手术后康复等。
二、创伤外科创伤外科是中医外科学的重要分支之一,主要研究各种外伤的诊断、治疗和康复。
创伤外科主要包括骨折、软组织损伤、脊柱损伤、关节脱位等。
中医外科学治疗创伤外科疾病的方法主要包括推拿按摩、中药熏洗、针灸等。
三、骨科疾病骨科疾病是中医外科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主要包括骨折、骨质疏松、关节炎等。
中医外科学在骨科疾病的治疗中,主要运用中医经络学说、调理气血、扶正祛邪等原则,辅以针灸、推拿、药物治疗等方法。
四、手术后康复手术后康复是中医外科学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主要研究手术后的恢复和康复。
中医外科学在手术后康复中,注重调理气血、扶正祛邪、改善体质等方面。
运用针灸、推拿、中药调理等方法,辅以科学的运动康复和饮食调理。
五、中医外科学的挑战和展望中医外科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目前还面临着一些挑战。
一是技术和理论的不足,中医外科学需要进一步深化和发展,充实理论体系,提高诊断和治疗水平。
二是与现代医学的融合,中医外科学需要结合现代医学的先进技术和思维,形成更加科学和有效的诊疗方法。
展望未来,中医外科学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
一方面,随着人们对综合医疗的需求增加,中医外科学将在外科治疗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另一方面,随着科技的进步,中医外科学将有更多机会与现代医学进行深度融合,形成独特的临床优势。
总结:中医外科学是一门重要的临床学科,其研究内容涵盖创伤外科、骨科疾病和手术后康复等方面。
中医外科学的发展需要充实理论、提高技术,并与现代医学进行融合。
安徽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中医学专业2019-2020学年中医外科学习题
安徽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中医学专业2019-2020学年中医外科学习题您的姓名: [填空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外科疾病肿块皮紧内软,按之凹陷,复手即起,富有弹性,不红不热多属 [单选题] *A.热肿B.痰肿C.寒肿D.气肿(正确答案)E.湿肿2.痛而酸胀,肢体沉重,按之出现可凹水肿或见糜烂流滋。
其痛的原因是 [单选题] *A.热B.寒C.风D.气E.湿(正确答案)3.热胜作痒的特点是 [单选题] *A.浸淫四窜,黄水淋漓B.走窜不定,遍体作痒,多为干性C.皮肤瘾疹,焮红灼热作痒(正确答案)D.瘙痒较剧,最易传染E.痒而脱屑,皮肤干燥4.外科内治法中,清热解毒常用 [单选题] *A.黄连解毒汤B.知柏八味丸C.犀角地黄汤D.五味消毒饮(正确答案)E.清骨散5.下列各项外科局部症状辨别阴阳不正确的是 [单选题] *A.肿势平坦下陷属于阴B.肿块坚硬如石属于阳(正确答案)C.皮肤不热属于阴D.皮色紫暗属于阴E.急性发病属于阳6.外科内治法中,清气分热常用 [单选题] *A.五味消毒饮B.知柏八味丸C.犀角地黄汤D.黄连解毒汤(正确答案)E.清骨散7.调制箍围药,欲辛香散邪,应选用 [单选题] *A.醋B.葱(正确答案)C.鸡子清D.麻油E.丝瓜叶汁8.调治箍围药,欲清凉解毒,应选用 [单选题] *A.醋B.葱C.鸡子清D.麻油E.丝瓜叶汁(正确答案)9.肿疡毒势方盛,正气已虚,不能托毒外出者,内治方药宜选用的方剂是 [单选题] *A.透脓散B.仙方活命饮C.黄连解毒汤D.托里消毒散(正确答案)E.清肝解郁汤10.溃疡疮口太小,脓腐难去,常用的腐蚀药是 [单选题] *A.红灵丹B.七三丹C.白降丹(正确答案)D.八宝丹E.九黄丹11.疮疡内治,清血分热之常用方剂是 [单选题] *A.五味消毒饮B.仙方活命饮C.黄连解毒汤D.犀角地黄汤(正确答案)E.清骨散12.挑治法适用于 [单选题] *A.疮疡溃后脓水不净B.脓肿溃后有袋脓者C.赘疣出血D.腹腔手术后E.内痔出血(正确答案)13.下列各项,不属“痒”病因的是 [单选题] *A.湿胜B.热胜C.血瘀(正确答案)D.虫淫E.风胜14.疼痛轻微,或隐隐作痛,皮色不变,压之酸痛。
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和针灸治疗学
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和针灸治疗学中医是我国传统医学的瑰宝,凭借其独特的理论和治疗体系,在世界范围内享有盛誉。
而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以及针灸治疗学则是中医学中具有特殊重要性的几个临床学科。
本文将分别对这些学科进行简要介绍。
中医内科学是研究人体内脏疾病的中医学科。
它基于中医理论,通过辨证论治的方法,从整体和个体的角度来认识和治疗疾病。
中医内科学强调个性化的治疗方式,注重调整人体内部的阴阳平衡,以及脏腑之间的协调关系,以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
中医外科学则是研究外科疾病的中医学科。
相比于西医外科学,中医外科学注重以整体观念来认识疾病,并通过针灸、推拿等手段进行治疗。
在中医外科学中,病因论治是非常重要的一环,通过辨证施治,寻找疾病发生的根本原因,并利用中药、中成药等中医治疗方法进行治疗。
中医妇科学是研究妇科疾病的中医学科。
由于妇科疾病与女性的生殖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密切相关,中医妇科学着重从整体、综合的角度来看待妇科疾病。
在治疗上,中医妇科学强调调整内分泌平衡,改善气血循环,提高机体免疫力,从而达到治愈的目的。
中医儿科学是研究儿童疾病的中医学科。
在中医儿科学中,考虑到儿童生长发育的特殊性,治疗方法上也有所不同。
中医儿科学注重整体观念,通过辨证施治来治疗儿童疾病。
此外,中医儿科学还强调预防为主,通过中医养生保健,增强儿童体质,预防疾病的发生。
针灸治疗学是中医学中的重要疗法之一。
针灸治疗学以经络学说为基础,通过在特定的穴位上插入针具,刺激穴位和经络,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达到治疗或缓解病症的效果。
针灸治疗学不仅可以治疗某些特定的疾病,还可以改善人体的整体健康状态。
综上所述,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和针灸治疗学作为中医学中的重要学科,在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它们通过独特的理论和治疗方法,帮助人们更好地治愈疾病,维护健康。
我们应当高度重视这些学科的学习和研究,并将其应用于临床实践中,为人类的健康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中医外科学总论
心得派学术思想: 1、揭示了外科病因普通规律,在上部多 风温、风热,中部多气郁、火郁,下部 多湿热、寒湿。 2、将温病学说融汇于外科辨证治疗之中, 主张以卫气营血辨证为主。
中医外科学总论
16/116
中医外科学发展概况
《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决》 近代张山雷《疡科纲要》内容简明,而且
中医外科学总论
9/116
中医外科学发展概况
唐代孙思邈所著《千金方》是我国最早一 部临床实用百科全书,记载了食动物肝 脏治疗夜盲症、食牛羊乳治疗脚气病、 食猪靥羊靥治疗甲状腺肿,都是后世已 证实了成功经验,提出了用葱管导尿, 是世界上最早导尿术,比法国用橡皮管 导尿早了1200余年。
中医外科学总论
中医外科学总论
29/116
外科疾病致病原因
六、房室损伤 主要是房劳过分,以及早婚、生育过多造成
肾精耗伤,肾气亏损,冲任失调;或小儿先 天不足,肾精不充,这些原因均能造成身体 虚弱,易被外邪侵犯,产生外科疾病。 特点:1、慢性。2、迁延性。3、合并冲任 不调与月经相关 。
中医外科学总论
30/116
衰竭。 顺证:疾病在其发展过程中按着次序出现应有症状者称顺证。 逆证:疾病在其发展过程中不以次序而出现不良症状称逆证。
中医外科学总论
23/116
外科疾病致病原因
一、外感六淫邪毒(风寒暑湿燥火,热毒火毒)
致病特点: 1、六淫邪毒均能直接或间接地侵犯人体致病。 2、六淫邪毒只能在抗病力低下时致病。 3、六淫邪毒致病大多有季节性。 4、六淫邪毒致病含有一定部位。
中医外科学总论
11/116
中医外科学发展概况
金元时期
朱震亨《外科精要发挥》 危亦林《世医得效方》,这是一本创伤
中医外科主治医师执业范围
中医外科主治医师执业范围
中医外科主治医师执业范围是指在中医学理论基础上,运用中医方法和手段,以治疗外科疾病为主要任务的医疗专业。
其执业范围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手外科
中医外科主治医师可以运用中医手法,如推拿、拔罐、刮痧、针灸等治疗手部疾病。
比如手麻、手指关节疼痛、手部肿瘤等,都可以通过中医手法进行治疗。
二、足外科
中医外科主治医师可以运用中医足部手法,如拔火罐、按摩、针灸等,来治疗足部疾病。
例如足部疼痛、脚跟疼痛、足底筋膜炎等,都可以通过中医足部手法进行治疗。
三、肿瘤外科
肿瘤外科是中医外科主治医师执业范围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中医外科主治医师可以根据中医理论,采用中药治疗肿瘤疾病。
中医药可以通过调节人体内环境,改善肿瘤患者身体的免疫力,降低化疗和放疗的不良反应,提高生活质量。
四、骨伤外科
中医外科主治医师可以采用传统的中医骨伤技术,如推拿、拔罐、针灸等,治疗骨伤疾病。
比如骨折、腰椎间盘突出、颈椎病等,都可以通过中医骨伤技术进行治疗。
五、疑难杂症外科
中医外科主治医师也可以治疗一些疑难杂症,如痛风、坐骨神经痛、脊柱侧弯等。
中医外科主治医师可以根据患者的病情,采用中医综合疗法,如针灸、推拿、中药、气功等,来达到治疗疑难杂症的目的。
中医外科主治医师执业范围广泛,可以治疗大部分外科疾病,其治疗方法具有独特的优势。
但需要提醒的是,患者在选择中医外科主治医师时,一定要注意医师的专业水平和资质,避免因选错医师而对自己的健康造成损害。
中医外科的特点与特色
中医外科的特点与特色中医外科是中医学的重要分支之一,它与现代外科学不同,有其独特的特点与特色。
以下是对中医外科的特点与特色的详细解释:1.综合治疗:中医外科注重综合治疗,采用中草药、针灸、推拿按摩、拔罐、刮痧等多种治疗方法。
中医外科将局部治疗与整体调理相结合,同时通过调理全身气血、脏腑功能来促进病变部位的康复。
2.视病全局:中医外科不仅关注病变部位的症状,还重视全身的病情分析。
中医外科医生会仔细观察病人的舌苔、脉象等,通过观察舌质和舌苔的变化,了解病情发展,同时通过脉象的变化来判断病情的缓解或加重。
3.精确辨证:中医外科注重辨证论治。
中医外科医生通过仔细的观察、问诊和望诊,辨别病人的病症特点和脏腑病变程度。
在治疗时,根据病情的不同,采用针灸、推拿、贴敷等不同的治疗方法。
4.重视预防:中医外科注重疾病的预防。
中医外科医生在治疗疾病时,不仅仅关注病情的缓解,还注重疾病的复发预防。
通过对患者的体质进行调理,提高机体抵抗力,预防病情的进一步恶化。
5.补虚固本:中医外科重视从根本上治疗疾病,强调补虚固本的治疗原则。
中医外科认为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与人体的虚实有关,通过调理人体的阴阳平衡、脏腑功能,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
6.治疗范围广:中医外科不仅仅局限于常见的外科疾病,还包含了多种其他疾病。
例如,中医外科还可以用于治疗痔疮、腰腿痛、颈肩痛等症状,以及乳腺疾病和前列腺疾病等常见疾病。
7.自然疗法:中医外科强调自然疗法的应用。
中医外科注重保持人体的自然状态,通过针灸、推拿、贴敷等疗法,促进病变组织的恢复与修复。
总之,中医外科具有综合治疗、视病全局、精确辨证、重视预防、补虚固本、治疗范围广、自然疗法等特点与特色。
中医外科注重病人整体的健康状况,通过调理全身气血、脏腑功能,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中医外科将继续保持其独特的特点与特色,为人们的健康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中医外科学三大流派的主要学术贡献
中医外科学是中医学的重要分支之一,它是以中医理论和方法为基础,应用于外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在中医外科学的发展历程中,形成了三大流派:王派、扁鹊派和华佗派。
这三大流派在中医外科学的发展中都有着重要的学术贡献,下面我们将分别探讨它们的主要学术贡献。
王派是中医外科学的重要流派之一,它以《伤寒杂病论》为代表作,提出了“伤寒六经三证”理论。
在《伤寒杂病论》中,王派强调外感风寒引起的病变,提出了对外感性疾病的治疗方法和防病经验。
该流派的主要学术贡献在于系统总结了伤寒热病的规律,提出了治疗原则,并且对外感性疾病的诊断与预防进行了详细探讨。
扁鹊派是中医外科学另一个重要流派,它以《黄帝内经》和《素问》为代表作,强调“不病先防,未病先治”的理念。
扁鹊派在中医外科学中的主要学术贡献在于提出了疾病的预防和早期治疗的重要性,强调了调整体质、增强抵抗力和预防疾病的重要性。
这一理念对于中医外科学的发展和应用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华佗派是中医外科学的另一重要流派,以《华佗内经》为代表作,提出了“外治以内断,内治以外绝”的治疗原则。
华佗派的主要学术贡献在于强调了内外兼顾的治疗思路,并提出了针灸结合、药食结合等治疗方法,丰富了中医外科学的治疗手段。
王派、扁鹊派和华佗派在中医外科学的发展中都有着重要的学术贡献。
王派总结了外感病的规律,扁鹊派强调了疾病的预防和早期治疗,华佗派提出了内外兼顾的治疗思路。
这三大流派为中医外科学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理论支持和临床经验,对于促进中医外科学的理论研究和临床实践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中医外科学是中医学的重要分支之一,它是以中医理论和方法为基础,应用于外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在中医外科学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三大流派:王派、扁鹊派和华佗派。
这三大流派在中医外科学的发展中都有着重要的学术贡献,下面我们将继续探讨它们的主要学术贡献,以及对现代中医外科学的影响和意义。
王派在中医外科学中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伤寒杂病论》的理论总结和治疗方法上。
中医外科最好的书
中医外科是中医临床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治疗方法独特,疗效显著。
以下是一些中医外科方面的好书推荐:
1. 《中医外科心法要诀》:这本书是清代著名医学家吴谦所著,是中医外科的经典之作。
书中详细介绍了中医外科的理论和实践,包括病因、病理、诊断、治疗等方面的内容。
2. 《外科正宗》:这本书是明代著名医学家陈实功所著,是中医外科的重要著作之一。
书中详细介绍了中医外科的各种疾病的病因、病理、诊断、治疗方法等,内容丰富,实用性强。
3. 《疡医大全》:这本书是清代著名医学家顾世澄所著,是中医外科的百科全书。
书中详细介绍了中医外科的各种疾病的病因、病理、诊断、治疗方法等,内容全面,实用性强。
4. 《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这本书是清代著名医学家吴谦所著,是中医外科的重要著作之一。
书中详细介绍了中医外科的各种疾病的病因、病理、诊断、治疗方法等,内容丰富,实用性强。
5. 《外科大成》:这本书是清代著名医学家祁坤所著,是中医外科的重要著作之一。
书中详细介绍了中医外科的各种疾病的病因、病理、诊断、治疗方法等,内容全面,实用性强。
中医外科在手足外科中有何独特之处
中医外科在手足外科中有何独特之处中医外科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
在手足外科领域,中医外科展现出了独特的魅力和优势,为患者提供了更多的治疗选择和更好的康复效果。
中医外科在手足外科中的独特之处,首先体现在其整体观念上。
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手足与身体的其他部位相互关联、相互影响。
当手足出现问题时,不能仅仅局限于局部的症状和病变,而要综合考虑患者的整体身体状况、情志因素以及生活环境等。
例如,一个手部患有腱鞘炎的患者,中医不仅会关注手部的局部炎症和疼痛,还会询问患者的睡眠、饮食、情志等情况。
如果患者近期压力较大、睡眠不佳,中医可能会认为这是导致气血不畅、经络阻滞,从而引发腱鞘炎的一个重要因素。
在治疗时,除了针对手部的局部治疗,还会通过调理气血、疏通经络、宁心安神等方法,来改善患者的整体状态,从而促进手部疾病的康复。
中医外科的另一个独特之处是其辨证论治的原则。
辨证论治是中医诊断和治疗疾病的核心方法,在手足外科中也得到了充分的应用。
对于手足部的损伤或疾病,中医会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舌象、脉象等进行综合分析,判断其病因、病机和证候类型,然后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比如,同样是手部的创伤,有的患者表现为伤口红肿、疼痛剧烈、发热口渴、舌红苔黄、脉数,中医认为这是热毒炽盛的证候,治疗上会采用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方法;而有的患者则表现为伤口久不愈合、肉芽苍白、面色无华、舌淡苔白、脉细弱,中医认为这是气血不足的证候,治疗上会采用益气养血、生肌收口的方法。
这种因人而异、因病而异的治疗方法,能够更好地适应个体差异,提高治疗效果。
在治疗手段方面,中医外科拥有丰富多样的方法,其中中药外用是一大特色。
对于手足部的创伤、感染、溃疡等,中医常采用中药外敷、熏洗、浸泡等方法。
例如,对于手部的冻疮,中医会用一些具有温经散寒、活血通络作用的中药如艾叶、红花、桂枝等煎汤熏洗,能够有效地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环,缓解疼痛和肿胀。
中医外科科普小知识
中医外科科普小知识中医外科呀,那可真是个神奇的领域呢!就像一个装满各种奇妙法宝的百宝袋。
咱先说说这疮疡吧。
你看啊,有时候皮肤上会长个小疖子,红红的,摸着还疼。
这就好比是身体这块土地上冒出来的一个小火山,身体里的热毒啊,就像岩浆似的想要往外涌。
中医呢,不会像西医那样,上来就给你用很强的抗生素。
中医外科讲究的是从内而外的调理。
比如说用一些清热解毒的草药,就像是给身体内部降降温,让这个“小火山”慢慢平息下去。
你想啊,如果光在表面打压,那热毒还在身体里,指不定啥时候又冒出来了呢。
再说说这跌打损伤。
生活里谁还没个磕磕碰碰的呢?不小心崴了脚,肿得像个馒头似的。
这时候啊,中医外科的手段就很有一套了。
就像有一双巧手的工匠,中医大夫会用手法复位,要是骨头错位了,就给它归归位。
然后再敷上活血化瘀的药膏。
这药膏啊,就像是一群勤劳的小工匠,跑到受伤的地方,把那些瘀血啊,就当成是堵住道路的石头,一块一块地搬走,让气血重新顺畅地流通起来。
你要是不把瘀血弄走,就像河道里堵了泥沙,水流就不畅了,身体也恢复不好啊。
还有这痔疮呢,不少人都被它折磨得够呛。
在中医眼里,痔疮就像是身体这个大机器里的一个小零件出了问题。
也许是久坐啦,也许是吃太多辛辣的东西,让身体里的气血都跑到肛门附近聚积起来了,就形成了痔疮。
中医外科怎么治呢?会用一些坐浴的药,就像是给肛门附近做个舒服的温泉浴。
那些药就像一个个温柔的小刷子,把肛门周围的湿热啊,热毒啊,慢慢地刷走,让这个地方重新变得清爽起来。
中医外科里的针灸也是一绝。
你看啊,人的身体就像一张布满线路的大网,经络就是那些线路。
要是哪个地方生病了,就像是线路出了故障。
针灸呢,就像是拿着小电笔去检测故障的电工。
那细细的针一扎下去,就像是给堵塞的线路开了个小口子,让气血重新顺畅地流动起来。
比如说头疼,也许是头部的经络被堵住了,针灸扎一扎相关的穴位,就像把堵住的管道疏通了,头疼说不定就好了呢。
中医外科还特别重视养生预防呢。
中医外科在康复治疗中的独特优势体现在哪里
中医外科在康复治疗中的独特优势体现在哪里在当今的医疗领域中,康复治疗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旨在帮助患者恢复身体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而中医外科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康复治疗中展现出了独特的优势,为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和选择。
中医外科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积累。
其理论基础深厚,强调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内外环境相互影响。
在康复治疗中,中医外科并非仅仅针对局部病症进行处理,而是从整体出发,综合考虑患者的体质、情志、生活习惯等多方面因素。
中医外科的独特优势之一在于其非侵入性的治疗方法。
与现代医学中的一些外科手术相比,中医外科的许多疗法对患者身体的创伤较小。
例如,中医的推拿按摩、针灸、拔罐等疗法,通过对体表穴位和经络的刺激,调整气血运行,促进组织修复和功能恢复。
以常见的颈椎病康复为例,针灸能够有效缓解颈部肌肉的紧张和疼痛,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从而减轻神经受压症状。
推拿按摩则可以放松肌肉,调整颈椎关节的位置,增强颈椎的稳定性。
这些方法不仅能够缓解症状,还能预防疾病的进一步发展,且患者接受度较高。
中药外用也是中医外科康复治疗的一大特色。
中药膏剂、散剂、洗剂等剂型多样,可根据不同病症和患者个体差异进行选择。
比如,对于烧伤烫伤后的创面修复,中药膏剂能够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生肌收口。
与西药的外用制剂相比,中药外用往往具有更少的副作用,且能更好地适应创面的变化,促进愈合。
在骨折康复中,中药洗剂可以活血化瘀、消肿通络,加速骨折部位的愈合和功能恢复。
中医外科注重个体差异的治疗原则也是其优势所在。
每个患者的病情、体质、生活环境都不尽相同,中医外科强调根据个体情况进行辨证论治。
同样是术后伤口愈合不良,有的患者可能是气血亏虚,需要益气养血;有的患者可能是热毒内蕴,需要清热解毒。
这种个性化的治疗方案能够更精准地解决患者的问题,提高康复效果。
中医外科在康复治疗中的心理调适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中医认为情志与疾病的发生和康复密切相关。
中医外科执业范围
中医外科执业范围中医外科,那可是个神奇而又充满魅力的领域啊!它可不只是简单地处理一些外伤那么简单。
中医外科的执业范围,那可真是广泛得让人惊叹呢!你想想看,中医外科可以运用独特的疗法来治疗各种疮疡肿毒。
那些红肿热痛的疖子、痈疽,中医外科有办法让它们消退,就好像是神奇的魔法师一样,让病痛渐渐离去。
这难道不厉害吗?还有啊,中医外科对于皮肤病也有自己的一套呢!湿疹、荨麻疹这些让人痒痒难耐的毛病,通过中医外科的手段,能得到有效的缓解和治疗,这就像是给患者带来了一片宁静的港湾。
再说说烧伤烫伤吧,中医外科的疗法能帮助患者减轻痛苦,促进伤口愈合,这就如同是温暖的阳光洒在了受伤的心灵上。
而且,对于周围血管疾病,中医外科也能发挥重要作用啊!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等,中医外科都能去应对,这不是很了不起吗?中医外科还能在乳腺疾病上大展身手呢!乳腺炎、乳腺增生等问题,中医外科的方法能给予患者希望和安慰,这不就像是黑暗中的一盏明灯吗?还有肛门直肠疾病,痔疮什么的让人坐立不安,中医外科能巧妙地解决这些难题,让患者重新找回舒适的生活,这难道不值得点赞吗?中医外科的疗法多种多样,有外用药、手术疗法等等。
这些疗法就像是一个百宝箱,里面装满了各种宝贝,总能找到适合患者的那一个。
这不就像在一个巨大的宝藏中寻找属于自己的珍贵宝物吗?而且中医外科注重整体观念,不仅仅是治疗局部的病症,更是从整体上调理患者的身体,让身体恢复平衡和健康。
这就像是给身体这个大机器进行了一次全面的保养和维修啊!中医外科的执业范围如此之广,作用如此之大,我们怎能不重视它呢?它是中医领域中一颗璀璨的明星,为患者带来了健康和希望。
我们应该为中医外科的发展而骄傲,为它的神奇而赞叹!中医外科,真的是太棒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明清时期三大主要学术流派为:以陈实功的《外科正宗》为代表的正宗派、以王维德的《外科证治全生集》为代表的全生派以及高锦庭的《疡科心得集》为代表的心得派。
此外,汪机的《外科理例》,主张外科病治疗“以消为贵,以托为畏”,并首创玉真散治疗破伤风。
陈司成的《霉疮秘录》是我国第一部梅毒病专著,书中指出梅毒由性交传染且可遗传,并详细记录了应用砷、汞剂治疗梅毒的方法。
此外,吴谦等著《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余听鸿著《外科医案汇编》等,至今仍是学习外科的重要参考书。
命名原则以部位命名者,如乳痈、子痈、对口疽等。
以穴位命名者,如人中疔、委中毒、膻中疽等。
以脏腑命名者,如肠痈、肝痈、肺痈等。
以病因命名者,如破伤风、冻疮、漆疮等。
以形态命名者,如蛇头疔、鹅掌风等。
以颜色命名者,如白驳风、丹毒等。
以疾病特征命名者,如烂疔、流注、湿疮等。
以范围大小命名者,如小者为疖,大者为痈等。
以病程长短命名者,如千日疮等。
以传染性命名者,如疫疔等。
另外,两种命名方法同时应用者也经常存在医学教育网整理,如乳岩、肾岩翻花等,既含有部位,又具有疾病的特征。
以上所述仅是外科疾病一般常用的命名原则,个别疾病的名称例外者也是有的,但临床上应用较少。
基本术语疡:又称外疡,是指一切外科疾病的总称。
疡科即外科。
疮疡:广义上是指一切体表外科疾患的总称;狭义是指发于体表的化脓性疾病。
肿疡:指体表外科疾病尚未溃破的肿块。
溃疡:指一切外科疾病溃破的疮面。
胬肉:疮疡溃破后,出现过度生长高突于疮面或暴翻于疮口之外的腐肉,称为胬肉。
需要说明的是,中医眼科所讲的胬肉攀睛(即翼状胬肉)与外科所指的胬肉不尽相同。
痈:痈者,壅也。
指气血被邪毒壅聚而发生的化脓性疾病。
一般分为外痈和内痈两大类。
外痈是指生于体表皮肉之间的化脓性疾患;内痈是指生于脏腑的化脓性疾患。
疽:疽者,阻也。
指气血被毒邪阻滞而发于皮肉筋骨的疾病。
常见的有有头疽和无头疽两类。
有头疽是发生在肌肤间的急性化脓性疾病,相当于西医的痈。
无头疽是指多发于骨骼或关节间等深部组织的化脓性疾病,相当于西医的骨髓炎、骨结核、化脓性关节炎等。
根盘:指肿疡基底部周围之坚硬区,边缘清楚。
根盘收束者多为阳证,平塌者多为阴证。
根脚:指肿疡之基底根部。
一般多用于有如钉丁之状粟粒状脓头疔的基底根部的描述。
根脚收束多为阳证,根脚软陷为成脓,根脚散漫或塌陷者,多提示可能发生走黄。
应指:指患处已化脓(或有其他液体),用手按压时有波动感。
护场:“护”有保护之意,“场”为斗争场所。
所谓护场,是指在疮疡的正邪交争中,正气能够约束邪气,使之不至于深陷或扩散所形成的局部作肿范围。
有护场说明正气充足,疾病易愈;无护场说明正气不足,预后较差。
袋脓:溃后疮口缩小,或切口不当,致使空腔较大,犹如口袋之形,脓液不易排出而蓄积袋底,即为袋脓。
痔:痔有峙突之意,凡肛门、耳道、鼻孔等人之九窍中,有小肉突起者,古代均称为痔。
如生于鼻腔内者称鼻痔(鼻息肉);生于耳道内者称耳痔(耳道息肉)等。
由于痔的发病以肛门部最多见,故归属于肛门疾病类。
外科疾病的主要发病机理是邪正盛衰,气血凝滞,经络阻塞,脏腑失和四个方面。
病因外感六淫、情志内伤、饮食不节、外来伤害、劳伤虚损、感受特殊之毒、痰饮瘀血经络辨证经络是体表组织与脏腑器官之间的重要联络渠道。
经络辨证的目的在于更好的知道诊断与治疗,一是探求局部病变与脏腑器官之间的内在联系,以了解疾病传变规律。
体表病变在多数情况下时脏腑病变的反映,可谓“有诸内必形诸外”。
如肝病见少腹痛,胃火见牙痛等。
据此,通过经络辨证,从体表局部症状所循经络了解脏腑的病变,在经络巡行的部位或经气聚集的某些穴位处存有明显压痛或局部形态的变化,反映了不同脏腑的病变,亦有助于诊断。
如胆囊炎在右肩胛处压痛,肠痈在阑尾处压痛。
三是经络气血的多少鱼疾病的性质密切相关,气血盛衰关系到疾病的发生与转归,依据疾病所属经络,结合疾病发展特点、性质等情况,可以明确地知道用药原则。
如《灵枢·官能》篇谓:“察其所痛,左右上下,知其韩文,何经所在。
”有头疽好发于项部,此乃足太阳膀胱经循行之处。
1.人体各部所属经络头顶:正中属督脉经;两旁属足太阳膀胱经。
面部、乳部:属足阳明胃经(乳房属胃经,乳外属足少阳胆经,乳头属足厥阴肝经)。
耳部前后:属足少阳胆经和手少阳三焦经。
手、足心部:手心属手厥阴心包经;足心属足少阴肾经。
背部:总属阳经(因背为阳,中行为督脉之所主,两旁为足太阳膀胱经)。
臂部:外侧属手三阳经;内侧属手三阴经。
腿部:外侧属足三阳经;内侧属足三阴经。
腹部:总属阴经(因腹为阴,中行为任脉之所主)。
其他:如生于目部为干净所主;生于耳内为肾经所主;生于鼻内为肺经所主;生于舌部为心经所主;生于口唇为脾经所主。
一、内治法的三个总则(一)消法是运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和方药,使初起的肿疡得到消散,不使邪毒结聚成脓,是一切肿疡初起的治法总则。
此法适用于尚未成脓的初期肿疡和非化脓性肿块性疾病以及各种皮肤疾病。
该法可使病人免受溃脓、手术之苦,又能缩短病程,故古人有“以消为贵”的说法。
但由于外科疾病的致病原因不同,病机转化有别,症状表现各异,因而在具体应用消法时是极其灵活的,必须针对病种、病位、病因病机、病情,分别运用不同的方法。
如有表邪者解表;里实者通里;热毒蕴结者清热;寒邪凝结者温通;痰凝者祛痰;湿阻者理湿;气滞者行气;血瘀者和营化瘀等。
此外,还应结合患者的体质强弱,肿疡所属经络部位等,选加不同药物。
按此施治,则未成脓者可以内消,即使不能消散,也可移深居浅,转重为轻。
若疮形已成,则不可用内消之法,以免毒散不收,气血受损;或脓毒内蓄,侵蚀好肉,甚至腐烂筋骨,反使溃后难敛,不易速愈。
故《外科启玄》云:“如形症已成,不可此法也。
”(二)托法是用补益气血和透脓的药物,扶助正气、托毒外出,以免毒邪扩散和内陷的治疗法则。
托法适用于外疡中期,即成脓期,此时热毒已腐肉成脓,由于一时疮口不能溃破,或机体正气虚弱无力托毒外出,均会导致脓毒滞留。
治疗上应根据病人体质强弱和邪毒盛衰状况,分为补托和透托两种方法。
补托法用于正虚毒盛,不能托毒外达,疮形平塌,根脚散漫不收,难溃难腐的虚证;透托法用于毒气虽盛而正气未衰者,可用透脓的药物,促其早日脓出毒泄,肿消痛减,以免脓毒旁窜深溃。
(三)补法就是用补养的药物,恢复其正气,助养其新生,使疮口早日愈合的治疗法则。
此法则适用于溃疡后期,此时毒势已去,精神衰疲,血气虚弱,脓水清稀,肉芽灰白不实,疮口难敛。
补法是治疗虚证的法则,所以外科疾病只要有虚的证候存在,特别是疮疡的生肌收口期,均可应用。
凡气血虚弱者,宜补养气血;脾胃虚弱者,宜理脾和胃;肝肾不足者,宜补益肝肾等。
但毒邪未尽之时,切勿遽用补法,以免留邪为患,助邪鸱张,犯“实实之戒”。
切开法切开法就是运用手术刀把脓肿切开,以使脓液排出,从而达到疮疡毒随脓泄、肿消痛止、逐渐向愈的目的。
这里所讲的切开法仅指脓疡的切开。
【适应证】一切外疡,不论阴证、阳证,确已成脓者,均可使用。
【用法】运用切开法之前,应当辨清脓成熟的程度、脓肿的深浅、患部的血脉经络位置等情况,然后决定切开与否,具体运用如下:(1)切开时机:即辨清脓成熟的程度,准确把握切开的有利时机。
当肿疡成脓之后,脓肿中央出现透脓点(脓腔中央最软的一点),即为脓已成熟,此时予以切开最为适宜。
若肿疡脓未成熟,过早切开则徒伤气血,脓反难成,并可致脓毒走窜。
(2)切口选择:以便于引流为原则,选择脓腔最低点或最薄弱处进刀,一般疮疡宜循经直切,免伤血络;乳房部应以乳头为中心,放射状切开,免伤乳络;面部脓肿应尽量沿皮肤的自然纹理切开;手指脓肿应从侧方切开;关节区附近的脓肿,切口尽量避免越过关节;若为关节区脓肿,一般施行横切口、弧形切口或“S”形切口,因为纵切口在疤痕形成后易影响关节功能;肛旁低位脓肿,应以肛门为中心作放射状切开。
切口大小应根据脓肿范围大小以及病变部位的肌肉厚薄而定,以脓流通畅为原则。
痈是指发生于体表皮肉之间的急性化脓性疾病。
其特点是局部光软无头,红肿疼痛(少数初起皮色不变),结块范围多在6~9cm左右,发病迅速,易肿、易脓、易溃、易敛,或伴有恶寒、发热、口渴等全身症状,一般不会损伤筋骨,也不易造成内陷。
有头疽是发生于肌肤间的急性化脓性疾病。
相当于西医的痈。
其特点是初起皮肤上即有粟粒样脓头,掀热红肿胀痛,迅速向深部及周围扩散,脓头相继增多,溃烂后状如莲蓬、蜂窝,范围常超过9~12cm,大者可在30cm以上。
好发于项后、背部等皮肤厚韧之处,多见于中老年人及消渴病患者,并容易发生内陷。
丹毒是患部皮肤突然发红成片、色如涂丹的急性感染性疾病。
治疗原则治疗以凉血清热、解毒化瘀为主。
发于头面者,须兼散风清火;发于胸腹腰胯者,须兼清肝泻脾;发于下肢者,须兼利湿清热。
在内治同时结合外敷、熏洗、砭镰等外治法,能提高疗效、缩短疗程、减少复发。
若出现毒邪内攻之证,须中西医综合救治。
1.辨证论治(1)内治①风热毒蕴证证候:发于头面部,皮肤焮红灼热,肿胀疼痛,甚则发生水疱,眼胞肿胀难睁;伴恶寒,发热,头痛;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
治法:疏风清热解毒。
方药:普济消毒饮加减。
大便干结者,加生大黄、芒硝;咽痛者,加生地、玄参。
②肝脾湿火证证候:发于胸腹腰胯部,皮肤红肿蔓延,摸之灼手,肿胀疼痛;伴口干且苦;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数。
治法:清肝泻火利湿。
方药:柴胡清肝汤、龙胆泻肝汤或化斑解毒汤加减。
③湿热毒蕴证证候:发于下肢,局部红赤肿胀、灼热疼痛,或见水疱、紫斑,甚至结毒化脓或皮肤坏死,或反复发作,可形成大脚风;伴发热,胃纳不香;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利湿清热解毒。
方药:五神汤合萆薢渗湿汤加减。
肿胀甚者,或形成大脚风者,加防己、赤小豆、丝瓜络、鸡血藤等。
④胎火蕴毒证证候:发生于新生儿,多见于臀部,局部红肿灼热,常呈游走性;或伴壮热烦躁,甚则神昏谵语、恶心呕吐。
治法:凉血清热解毒。
方药:犀角地黄汤合黄连解毒汤加减。
壮热烦躁,甚则神昏谵语者,加服安官牛黄丸或紫雪丹;舌绛苔光者,加玄参、麦冬、石斛等。
(2)外治①外敷法:用玉露散或金黄散,以冷开水或鲜丝瓜叶捣汁或金银花露调敷。
或鲜荷花叶、鲜蒲公英、鲜地丁全草、鲜马齿苋、鲜冬青树叶等捣烂湿敷。
干后调换,或以冷开水时时湿润。
②砭镰法:患处消毒后,用七星针或三棱针叩刺患部皮肤,放血泄毒。
此法只适用于下肢复发性丹毒,禁用于赤游丹毒、抱头火丹患者。
③若流火结毒成脓者,可在坏死部位作小切口引流,掺九一丹,外敷红油膏。
走黄是疔疮火毒炽盛,早期失治,毒势未能及时控制,走散入营,内攻脏腑而引起的一种全身性危急疾病。
又名癀走。
其特点是疮顶忽然凹陷,色黑无脓,肿势迅速扩散,伴见心烦作躁、神识昏愦等症。
凡是疔疮,均可发展为走黄,然颜面部疔疮因其所生之处经脉众多,又为诸阳所聚之地;烂疔因其病势急暴,化腐甚巨,故尤易发生走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