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社会交换理论

合集下载

贾春增《外国社会学史》配套题库-课后习题-社会交换理论【圣才出品】

贾春增《外国社会学史》配套题库-课后习题-社会交换理论【圣才出品】

第十一章社会交换理论一、基本概念1.活动答:活动,指群体成员具有的行为表现,其特点是逃避惩罚,追求报酬。

2.报酬(奖赏)答:报酬(或奖赏),指能满足有机体某种需求的强化物。

报酬既有物质性的,如金钱,也有非物质性的,如感激。

3.价值答:价值,指刺激提供报酬的程度。

4.情感答:情感,在群体中,个人之间所具有的内部兴致,如好感、反感、赞同、反对等。

在交换中,情感也可以作为一种社会资源。

5.互助答:互动,指人与人之间相互交往和影响,通过它人们可以把自己的活动变成以追求报酬或逃避惩罚为目的的行动。

6.规范答:规范,指群体中公认的行为准则,人们以它为标准调整自己的行为,明确哪些行为方式是应该的,哪些是不应该的。

7.代价(费用)答:代价(费用),指人在进行活动时失去的报酬或受到的惩罚。

8.投资答:资源,指个人的全部特性和经验,包括技能、性别、种族、出身等,在社会交换中,资源被用作投资。

9.利润答:利润,指人的行动结果中,报酬部分减去代价(费用)部分后剩下的纯报酬,包括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

10.公正性期待答:公正性期待,指由个人在过去行动中所付费用和所得报酬之间的比例关系构成的主观期待。

个人在当前或今后的行动中仍然期待着这一比例关系在同样情况下的再现。

若他实际获得少于这一期待时,就会感到不公正,产生相对剥夺感。

公正性期待普遍存在于社会交换过程中。

11.成功命题答:个人的某种行动越是经常地得到相应的报酬,那么,他就越可能重复这一行动。

这个命题主要涉及行为和奖赏的次数关系,即人最可能从事那些经常获得酬赏的活动。

霍曼斯指出:这个命题所讲的是,不论一个人是因何种原因或理由而活动,如果他的活动被证明是成功的,那么,这个人就会重复该活动。

12.刺激命题答:相同的刺激可能会带来相同或相似的行为。

刺激命题的基本意义是用过去所发生的情况,来预测目前或将来可能发生的事情。

如果某人在过去某种情况下的活动得到了报酬,那么,出现相同的情况时,就会使他重复出现那种活动,刺激实际上是指周围环境的影响作用,这个命题也就是在预测周围环境对人的行为活动的影响。

贾春增《外国社会学史》配套题库-章节题库-社会交换理论【圣才出品】

贾春增《外国社会学史》配套题库-章节题库-社会交换理论【圣才出品】

第十一章社会交换理论一、名词解释1.心理还原论答:心理还原论坚信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人的心理或行为——是一种更高层级的现象,对它的研究可以用低层级事物(如原子、神经元、基因等)及其相关理论(如物理学、生理学、生物学)来加以解释与说明。

心理学还原论还可以分为本体论的还原论和方法论的还原论。

2.单方垄断式交换关系答:单方垄断式交换关系是爱默森的社会交换网络分析中的一个概念。

在这种网络交换关系里,行动者A的报酬来源是多方面的,他可以从B1、B2、B3那里得到报酬。

相反,行动者B1、B2、B3却只能从A那里得到报酬,这种交换关系是垄断的,是不均衡的。

二、简答题1.简述霍曼斯社会交换论的理论来源与理论目标。

答:(1)理论来源①古典政治经济学以及马克思的经济思想。

以亚当·斯密等为代表的古典政治经济学家认为,人的欲望的满足主要是通过交换过程实现的。

每个人都有期望从相互交换中得到报酬的倾向。

人是富有理性的,人在行动时,尽量选择只付出较小成本就能获得较大利润的行动方案。

②文化人类学家的交换思想。

19世纪末2O世纪初欧洲产生了一大批文化人类学家,尤其是弗雷泽、马林诺夫斯基以及莫斯等人对初民社会中形形色色的经济社会交换研究深深地影响着霍曼斯。

文化人类学家的田野调查研究使得霍曼斯坚信交换是所有社会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人类不仅能够进行简单的经济上的物物交换。

在此基础上已经发展为非物质方面的社会交换,交换成为社会整合以及社会变迁的重要因素,通过交换可以揭示初民社会的社会结构。

③斯金纳的个体主义心理学思想。

如果说经济学、人类学启发了霍曼斯思想的形成,那么斯金纳的心理学理论就直接成为他的交换理论不可或缺的理论资源。

霍曼斯认为按照进化论学说,既然人从低等动物进化而来,低等动物的行为必然成为人类行为的主要来源,因此斯金纳对鸽子和老鼠的研究同样适用于对人类行为的解释。

在他看来,人的行为首先是对外部环境的一种刺激反应,人也会寻求酬赏而避免或减少惩罚,“刺激反应”行动方式和理念应当是人类行动的基础方式。

第十一章社会交换理论

第十一章社会交换理论

2. 刺激命题:
相同的刺激可能会带来相同或相似性行为。如某人过去 在某种情况下的活动得到奖赏或惩罚,而在出现相同的 情况时,他就会重复或不再重复此种活动。
3.价值命题: 有可能去重复同样的行动。当然,社会资源的价值在每 个人的心中的评价是不同的。
如果某种行为的后果对一个人越有价值,那么,他就越
(二)关于社会交换的概念 1、布劳认为并非一切社会活动都是交换行为,交换是 一种特定类型的交往,具有以下特征: (1)参与各方都期待着他人的回报,一旦他人停止了 所期待的回报,这一交换便会中止。
(2)社会交换是一种建立在相互信任基础上的自愿性 活动,并且交换只能以自愿为前提。 2、对交换概念的深化:
第十一章 社 会 交 换 理 论
主 要 内 容:
一、社会交换理论产生的社会背景和思想渊源 二、霍曼斯的行为主义交换论 三、布劳的结构交换论 四、艾默森的社会交换网络分析 五、简短的评价
一、社会交换理论产生的社会背景和思想源源
(一)美国社会学的发展简史
1、二战前属于引进欧洲社会学为主,形成芝加哥学 派的独领风骚局面。
1、什么是行为主义心理学?(p,241)
2、斯金纳的行为主义心理学理论
研究具有强烈的实证主义色彩;关心的是描述人的行 为,而不是解释行为;只研究能观察到的行为,并试 图建立一种刺激-反应的函数关系。
◆“斯金纳箱”---习得律(p,241)--强化研究; ◆语言也是一种行为,因为它服从强化的概率,而且
(1)“经济人”理性选择的特点和“边际效益递减” 原理会出现或适用于社会交换领域,但在社会交换中, 人的目标是多重的,没有统一的衡量标准,报酬的价 值是相对的、模糊的。

第十一章社会交换理论详解

第十一章社会交换理论详解

(一)霍曼斯交换理论的基本概念活动报酬源自价值情感互动
规范
代价
资源
利润
公正性期待
(二)霍曼斯交换理论的基本命题: 1.成功命题: 一个人的某种行为能得到相应的奖赏,他就会重复这一
行动;某一行动获得奖赏愈多,重复活动的频率也随之 增多;获得的奖赏愈快,重复活动的可能性就愈大。
2. 刺激命题: 相同的刺激可能会带来相同或相似性行为。如某人过去
为,而不是解释行为;只研究能观察到的行为,并试 图建立一种刺激-反应的函数关系。
◆“斯金纳箱”---习得律(p,241)--强化研究; ◆语言也是一种行为,因为它服从强化的概率,而且
是可以控制的;
◆交换理论对行为主义研究成果的吸收和借鉴:(p,241)
社会交换论是对功利主义的经济学、功能主义的文 化人类学和美国心理学家B.F.斯金纳的行为主义心 理学的全面综合,其基本研究范畴和概念包括价值、 最优原则、投资、奖励、代价、公平和正义等。主 要代表人物有美国社会学家G.C.霍曼斯、P.M.布 劳和R.埃默森。
这一奖赏对该人(或团体)的价值就愈小。 经济学上的边际递减规律;男孩追求女孩现象等。
Sociologist, born in Boston, Massachusetts, USA. He studied at Cambridge University, UK, and taught at Harvard (1946–1980). An authority on the social behaviour of small groups,
第十一章 社会交换理论
主 要 内 容:
一、社会交换理论产生的社会背景和思想渊源 二、霍曼斯的行为主义交换论 三、布劳的结构交换论 四、艾默森的社会交换网络分析 五、简短的评价

第十一章 社会交换理论

第十一章  社会交换理论

第二节 霍曼斯的行为主义交换理论
乔治· 霍曼斯是社会交换理论的创始 人。1910年他出生在美国东部的波士顿。早 年在哈佛大学读书,学习英国文学,业余 时间曾搞过诗歌创作。
一、 霍曼斯交换理论的基本概念
霍曼斯的交换理论借用了行为心理学 , 可以作为描述性的术语在交换论中出现。
(一)古典政治经济学中的交换思想
社会学和经济学一样都研究通过相互 行为而实现欲望满足的问题。
(二)人类学中的交换思想
人类学家对初民社会经济行为的研究 也为当代交换理论提供了主题与范畴。
(三)行为心理学和交换理论
行为主义心理学是研究动物和人类行 为的自然科学,它以刺激—反应作为解释 行为的原则。
(一)共享价值观
宏观交换网络不仅包括人际互动,还 包括群体和组织间的交往,不仅包括直接 的、面对面的互动,还包括间接的、时空 间隔较大的交往过程。
(二)制度化
布劳通过制度化概念阐明了宏观交换 关系的结构化过程。他认为,尽管共享价 值观为宏观交换关系的形成提供了可能性, 但要真正使这一关系结构化,即维持一种 稳定的宏观交换关系模式,还需要制度化 过程。
(一)吸引与竞争
社会交换始于“社会吸引”。当行动 者互相发现对方拥有自己所需的社会资源, 而又确信对方愿意提供这种资源时,他们 之间就产生了相互吸引。相互吸引是刺激 人们进行交换的前提条件。
(二)分化
竞争的每一步结果都推动着群体内部 结构的分化:那些拥有相对丰富的社会资 源,或者拥有为其他成员所需的稀有资源 的人在群体中获得了较高的交换地位,他 们能满足多数人的需要,因此能从多数人 那里获得回报。
5、布劳的结构主义交换理论。布劳从社会结 构的原则出发考察人与人之间的社会交换 过程。其理论目标是既想克服功能主义忽 视研究人的缺陷,又想弥补霍曼斯理论只 局限于小群体范围的不足。布劳理论试图 从人际关系的最小单位推演到较大的研究 单位——社会结构,探讨权力、规范等社 会生活中的复杂结构问题。

第十一章社会交换理论

第十一章社会交换理论

列维一斯特劳斯提出了一些基本的交换原则: several fundamental exchange principles:


第一,所有的交换关系都包括了个体所付出的代价, 但与经济学和心理学对交换的解释不同,列维一斯特 劳斯认为,这种代价应归因于社会——归因于使行为 付出代价的那些风俗、规则、法律和价值。个体本身 不承担这些代价,但把它归之于“社会秩序”; First, all exchange relations involve costs for individuals, but, in contrast with economic or psychological explanations of exchange, such costs are attributed to society to those customs, rules, laws, and values that require behaviors incurring costs. Thus, individuals do not assign the costs to themselves, but to the “social order.”
②马林诺斯基和非物质交换论 Bronislaw Malinowski and Nonmaterial Exchange



《西太平洋上的航海者》(The Argonauts of the Western Pacific)在这本书中,马林诺斯基对物质性或经济性的交换同非 物质性或符号的交换进行了区别。 马林诺斯基认为,库拉圈不仅是经济的或物质的交换网,而且 是用来加强社会关系网络的符号交换。他指出:“一次交易并 未结束‘库拉圈(Kula ring )’的关系,规则是,‘一旦进 行库拉交易,永远进行库拉交易’,两个人之间的伙伴关系是 永久的、终生不变的事。”“尽管在库拉原则中的确存在着纯 经济性的交易,但马林诺斯基观察到,臂环和项链(armlets and necklaces)的仪式性交换才是库拉交换原则中的主要功 能。 库拉圈的交换关系具有“炫耀”、共享、给予的基本功能,并 且具有创造社会联系的深切愿望( the Kula to mean “the fundamental impulse to display, to share, to bestow and the deep tendency to create social ties.” )。马林 诺斯基认为,像库拉圈这样的永久性的社会模式具有积极的功 能性后果,可以满足个人的心理需求,也可以满足社会整合和 社会团结的社会性需要。

第十一章社会交换理论

第十一章社会交换理论

本章主要内容(Main points)
一、社会交换理论的理论来源
Early Exchange Theory CLASSICAl. ECONOMICS ANTHROPOLOGY
PSYCHOLOGICAL BEHAVIORISM
二、霍曼斯的行为主义交换理论
George C. Homans’ Behavioristic Exchange Theory
社会学家对经济学极端功利主义假定的修 定:

1.人并不像功利主义认为的那样寻求最大的利润,但是他们在
同他人的社会交易中努力获取利润。
2.人们并非是纯粹理性的,但他们在社会交易当中的确会盘算 成本和收益。
3.人并不具备有关选择性方案的所有信息,但他们至少是常常 在关注某些选择性方案,这形成了衡量戚本与收益的基础。
4.在交换过程中,人们根据其获取有价值商品的难 易程度区分出各种群体,并造成权力、威望和特权的 差异。
②马林诺斯基和非物质交换论
Bronislaw Malinowski and Nonmaterial Exchange
《西太平洋上的航海者》(The Argonauts of the Western Pacific)在这本书中,马林诺斯基对物质性或经济性的交换同非 物质性或符号的交换进行了区别(material or economic exchanges from nonmaterial or symbolic exchanges )。 马林诺斯基认为,库拉圈不仅是经济的或物质的交换网,而且 是用来加强社会关系网络的符号交换。他指出:“一次交易并 未结束‘库拉圈(Kula ring )’的关系,规则是,‘一旦进 行库拉交易,永远进行库拉交易’,两个人之间的伙伴关系是 永久的、终生不变的事。”“尽管在库拉原则中的确存在着纯 经济性的交易,但马林诺斯基观察到,臂环和项链(armlets and necklaces)的仪式性交换才是库拉交换原则中的主要功 能。

外国社会学史笔记 12社会交换理论

外国社会学史笔记   12社会交换理论

第11章社会交换理论第一节社会交换理论产生的社会背景和思想渊源11.1.1社会背景(一)、对帕森斯的批判。

二战后,功能主义一度占据主导。

50中后期,国内矛盾普遍激化,暴露不平衡,人们强调个性发展,崇尚个人力量。

霍曼斯认为,功能理论只是描述而非解释。

如“内化”等命题,批判功能论抽象空洞,忽视对人的研究,把人简单看作是占据。

(二)、由于社会发展的新情况导致新的理论的出现。

社会生活中,人们普遍强调重视人的个性发展,崇尚个人力量,霍曼斯和布劳倡导的强调个人行为的社会交换理论于50后期登上美国社会学舞台。

11.1.2思想根源:在社会学领域中一直存在着两条线索,即源于迪尔凯姆的集体主义线索和韦伯的个体主义线索。

这两条线索的彼此冲突要远远大于其整合,霍曼斯的交换行为主义,从个体理性出发的社会学理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视为对帕森斯的直接批评,交换行为主义是少数几种可以同时适用于宏微观过程的理论方法之一。

(一)古典政治经济学:功利主义取向交换是人类历史阶段上一切社会中普遍存在的现象,“互通有无,物物交换,互相交呈”是每个人都期望从相互交换中得到报酬,正是人类的本性。

同时,人是有理性的,人在行动时,总是精心计算,对市场信息作出全盘估价,对行动的成本和利润加以权衡,尽量选择只付出较小成本就能获得较大利润的行动方案。

(二)人类学中的交换思想20世纪上半叶,在人类学家的研究成果中,交换被作为一种社会整合的要素受到关注,其成果为社会学的交换理论提供一些基本思想。

1.如弗雷泽用经济动机来解释澳大利亚土著居民中的姑表联姻模式,即土著居民由于没有娶亲的财力,只好用自己的女性亲属作为交换妻子的物品,因而妇女有较高的经济价值,拥有较多的姐妹或女儿的男人就富有,并给他带来威望和权力。

相反就贫穷。

2.马林诺夫斯基发现“库拉圈”的交换机制,交换以臂环和颈饰为物品,建立并维持友谊的方式,而不是获得经济动机,强调心理需要,这对摆脱功利主义起了重要作用。

第十一章社会交换理论

第十一章社会交换理论
第十一章社会交换理论
二、 霍曼斯交换理论的本命题
(一)成功命题 (二)刺激命题 (三)价值命题 (四)剥夺与满足命题 (五)攻击与赞同命题 (六)理性命题
第十一章社会交换理论
三、 霍曼斯交换理论的实际意义
霍曼斯的交换理论是以经济交易论和 行为心理学为基础,探讨人类社会行为的 一种社会学理论。他认为,利己主义、趋 利避害是人类行为的基本原则。
第十一章社会交换理论
(三)理论命题中同义反复的错误 由于霍曼斯的一些基本概念是相互定
义的,因此导致他的有些理论命题犯了同 义反复的逻辑错误。
第十一章社会交换理论
第三节 布劳的结构主义交换理论
彼得·布劳是美国当代著名社会学家。 1918年2月生于奥地利维也纳,后移居美国。 早年毕业于伊利诺伊州的艾姆赫斯特学院, 获学士学位。
一、 社会交换理论产生的社会背景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美国社会学界 的研究工作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积极 引进和介绍欧洲的社会学理论,二是进行 大量的社会调查研究,其中,芝加哥学派 对城市问题的研究闻名于世。
第十一章社会交换理论
二、 社会交换理论产生的思想根源
社会交换理论思想主要来源于古典政 治经济学、人类学和行为心理学三个方面。 早期社会学家重视交换研究的只有齐美尔, 齐美尔认为个人加入团体的动机是为了追 求个人目标的实现,个人之间存在着一种 互惠的交换模式。
第十一章社会交换理论
四、 霍曼斯的理论缺陷
(一)心理还原主义 霍曼斯把一切社会行为都归结为简单
的心理行为。从行为心理学角度出发,他 认为人的行为只是为了获得某种心理上的 满足,而且可以利用这些行为命题解释更 为复杂的社会现象。
第十一章社会交换理论
(二)关于人的行为是一种理性行为的批评

第十一章 社会交换理论

第十一章  社会交换理论
) 价值 情感 互助 规范 代价(费用) 投资 利润 公正性期待 成功命题 刺激命题 价值命题 剥夺与满足命题 攻击与赞同命题 理性命题 吸引与竞争 分化 整合与冲突 共享价值观 制度化
三、 思考题
1、试分析霍曼斯交换理论的基本命题和意义。 2、霍曼斯与布劳交换理论的区别是什么? 3、如何评价交换理论在整个社会学理论中的 地位和作用? 4、交换理论的局限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布劳的交换理论与霍曼斯的理论之间 在研究重点上存在着很大差异。在布劳看 来,霍曼斯关于所有社会现象的解释都植 根于心理学原理的看法未免过于极端。
二、 关于社会交换的基本概念
与霍曼斯把一切社会活动都看成是交 换行为不同,布劳把交换理解为特定类型 的交往。
三、 基本交换过程
与霍曼斯集中分析抽象的交换原理的 做法不同,布劳在确立了交换概念之后, 马上把注意力集中于分析基本的交换过程, 即社会交换的发生、发展及其基本形态上。
(一)古典政治经济学中的交换思想
社会学和经济学一样都研究通过相互 行为而实现欲望满足的问题。
(二)人类学中的交换思想
人类学家对初民社会经济行为的研究 也为当代交换理论提供了主题与范畴。
(三)行为心理学和交换理论
行为主义心理学是研究动物和人类行 为的自然科学,它以刺激—反应作为解释 行为的原则。
5、布劳的结构主义交换理论。布劳从社会结 构的原则出发考察人与人之间的社会交换 过程。其理论目标是既想克服功能主义忽 视研究人的缺陷,又想弥补霍曼斯理论只 局限于小群体范围的不足。布劳理论试图 从人际关系的最小单位推演到较大的研究 单位——社会结构,探讨权力、规范等社 会生活中的复杂结构问题。
6、布劳的宏观交换理论中的新概念。布劳在 分析宏观过程中,除了他的基本交换理论 外,还增添了诸如共享价值观、制度化这 样的新概念。共享价值观,是指参与交换 各方共同接受的统一的社会标准或规范, 它为宏观交换关系的形成提供了可能性, 但要使交换成为稳定的模式,必须有一个 制度化的过程。

第十一章社会交换理论

第十一章社会交换理论

4.人经常在约束下行动,但他们仍然在交易中寻求获利时相互 竞争。
5.人们经常在交易中寻求获利,但当他们进入交换联系中时, 受到其所拥有的资源的限制。
除了这些对功利主义假设的改造之外,交换理论从在经济市场进 行的物质交易的限制中去除了人的互动。这需要对前面所列的清单再 增加两条:
6.在所有社会中,人们确实都在明确界定的市场中从事经济交 易,但这只是在所有社会脉络中发生于个体间的、更为一般意义上的 交换关系中的特例而已。
4.符号性交换关系是基本的社会过程,它可以造成 等级的分化,也可以将社会整合为一个有内聚力的、 团结的整体。(Symbolic exchange relations are the basic social process underlying both differentiation of ranks in a society and the integration of society into a cohesive and solitary whole. )
个体按约活动就是体现了群体的道德规范。 (“It is groups, and not individuals, which carry on exchange, make contracts, and are bound by obligations. ” )个体间的交换就是按照群 体规范进行的,同时也就巩固了这些规则与 规范。因而,莫斯认为,既不能像功利主义 那样过分强调个人利益,也不能像马林诺斯 基那样过分强调个人的心理需要,而应当认 为个人是社会群体的代表。最终,交换关系 产生于群体道德,并巩固和服务于群体道德 这一自成一格(suigeneris)的实体。
地发现,澳大利亚土著居民明显喜欢“交表联姻”而不喜欢“平行表 联姻”。是什么原因使得姑表联姻受到普遍欢迎,而姨表联姻却受到 普遍禁止呢? 弗雷泽引用了“经济动机”的“法则”:一位澳大利亚土著人如果没 有相应的财产去讨老婆,一般地,他就会被迫用自己的女性亲属(通 常是他的姐妹或女儿)进行交换以得到老婆。这样,社会中个人(缺少 财产而又想娶妻者)的物质的或经济的动机就能解释各种社会类型(交 表联姻)。 1.交换过程是人们为努力实现其基本需求而产生的。 2.当进行交换的人们觉得有利可图时,交换过程就产生了互动模式。 3.这种互动模式不仅满足了个人需求,而且限制了接着可能产生的 各种社会结构。

第十一章社会交换理论

第十一章社会交换理论

弗雷泽认为,土著人中妇女的交换行为至少在两种不 同的情况下导致了权力和特权的分化:第一,“由于 在澳洲土著中妇女具有较高的经济及商品价值,所以 拥有众多姐妹或女儿的男子就富有,而那些没有姐妹、 女儿的男子就贫穷,甚至可能得不到妻子”。第二, “老年男子可以利用这一交换体系,从年轻的女性中 得到几个妻子;而那些年轻的男子由于没有女性用来 交换,往往被迫独身或接受那些年长者遗弃的妻子”。
彼得·布劳 [Peter Michael Blau 1918.02.07- 2002.03.12],美国社会学家,社会交换论(social exchange Theory)的代表人物之一。生于维也纳, 后移居美国。
主要著作: 官僚制组织动力学:1955 社会生活中的交换与权力:1964 美国职业结构:1967,合著 不平等和异质性-社会结构的原始理论:1977
第十一章 社会交换理论
Social Exchange theory
霍曼斯(1910-1989)
布劳(1918-2002)
霍曼斯与布劳
霍曼斯(1910~1989 )Homans,George Casper.美国社会学家,社会交换论的代表人 物之一 .
著有《人类群体》、《情感和活动》 、《社 会行为:它的基本形式》 、《社会科学的本 质》等。
4.人经常在约束下行动,但他们仍然在交易中寻求获利时相互 竞争。
5.人们经常在交易中寻求获利,但当他们进入交换联系中时, 受到其所拥有的资源的限制。
除了这些对功利主义假设的改造之外,交换理论从在经济市场进 行的物质交易的限制中去除了人的互动。这需要对前面所列的清单再 增加两条:
6.在所有社会中,人们确实都在明确界定的市场中从事经济交 易,但这只是在所有社会脉络中发生于个体间的、更为一般意义上的 交换关系中的特例而已。

社会交换理论PPT

社会交换理论PPT

信息沟通
02
03
协商与决策
交换双方需要就交换内容、条件 等信息进行沟通,确保双方对交 换行为有共同的理解。
在明确交换条件后,双方会进行 协商和决策,确定最终的交换方 案。
交换关系的建立与维护
信任建立
信任是交换关系的基础,双方需要通过诚信行为和履行承诺等方式 建立信任关系。
规则制定与执行
为确保交换关系的稳定和公平,双方需要制定并执行相应的交换规 则。
理论自身的局限性及挑战
忽视非物质交换
社会交换理论主要关注物质资源的交换,相对忽视了情感、认同等 非物质资源的交换。
难以解释复杂的社会现象
对于某些复杂的社会现象,如利他行为、社会规范等,社会交换理 论往往难以提供充分的解释。
量化研究的困难
社会交换涉及的主观感受和判断很难进行精确的量化测量,这给相 关的实证研究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冲突解决机制
在交换过程中可能出现冲突和分歧,双方需要建立有效的冲突解决机 制,确保交换关系的持续和稳定。
交换结果的评估与反馈
结果评估
在交换完成后,双方会对交换结 果进行评估,判断交换是否达到 预期目标。
满意度调查
通过对交换双方的满意度进行调 查,可以了解交换过程中存在的 问题和不足,为后续交换提供参 考。
探讨礼物交换在社会关系维护中的作用,以及互 惠原则在其中的体现。
心理学中的交换动机研究
动机理论
研究个体行为的动机基础,探讨交换行为背后 的心理驱动因素。
认知失调理论
分析个体在交换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认知失调现 象,以及如何通过调整认知来维护心理平衡。
情绪与交换决策
探讨情绪在交换决策中的作用,以及情绪对交换行为和结果的影响。

第十一章社会交换理论

第十一章社会交换理论

个体按约活动就是体现了群体旳道德规范。 (“It is groups, and not individuals, which carry on exchange, make contracts, and are bound by obligations. ” )个体间旳互换就是按照群 体规范进行旳,同步也就巩固了这些规则与 规范。因而,莫斯以为,既不能像功利主义 那样过分强调个人利益,也不能像马林诺斯 基那样过分强调个人旳心理需要,而应该以 为个人是社会群体旳代表。最终,互换关系 产生于群体道德,并巩固和服务于群体道德 这一自成一格(suigeneris)旳实体。
4.在互换过程中,人们根据其获取有价值商品旳难 易程度区别出多种群体,并造成权力、威望和特权旳 差别。
②马林诺斯基和非物质互换论
Bronislaw Malinowski and Nonmaterial Exchange
《西太平洋上旳航海者》(The Argonauts of the Western Pacific)在这本书中,马林诺斯基对物质性或经济性旳互换同非 物质性或符号旳互换进行了区别(material or economic exchanges from nonmaterial or symbolic exchanges )。 马林诺斯基以为,库拉圈不但是经济旳或物质旳互换网,而且 是用来加强社会关系网络旳符号互换。他指出:“一次交易并 未结束‘库拉圈(Kula ring )’旳关系,规则是,‘一旦进 行库拉交易,永远进行库拉交易’,两个人之间旳伙伴关系是 永久旳、终身不变旳事。”“尽管在库拉原则中确实存在着纯 经济性旳交易,但马林诺斯基观察到,臂环和项链(armlets and necklaces)旳仪式性互换才是库拉互换原则中旳主要功 能。

第十一章社会交换理论

第十一章社会交换理论
如果拥有使其他人为自己提供必要服务和利益的有效诱因的所有必要资源那么他就受到了保护不会变得依赖于任何人如果在别的地方也能获得某种服务有可以替代的某种服务的提供者那么他就不必非得依赖于某人提供必要的利益或服务的能力那么他就不必依赖特定的减少需要具体的说一个人如果能在没有某种服务的情况下也能过下去那么他就不一定去依赖某种特定服务的提供者
EXCHANGE THEORY IN CLASSICAl ECONOMICS
这些古典经济学家把人看作是理性人,他 们在自由和竞争性的市场里同他人进行交 易或交换时,总是寻求物质利益或效用的 最大化。市场中的人们是自由的,可以得 到必要的信息;他们能够考虑所有的替代 性选择,并在此基础上,理性地选择能使 其物质利益最大化的行动进程。
地发现,澳大利亚土著居民明显喜欢“交表联姻”而不喜欢“平行表 联姻”。是什么原因使得姑表联姻受到普遍欢迎,而姨表联姻却受到 普遍禁止呢? 弗雷泽引用了“经济动机”的“法则”:一位澳大利亚土著人如果没 有相应的财产去讨老婆,一般地,他就会被迫用自己的女性亲属(通 常是他的姐妹或女儿)进行交换以得到老婆。这样,社会中个人(缺少 财产而又想娶妻者)的物质的或经济的动机就能解释各种社会类型(交 表联姻)。 1.交换过程是人们为努力实现其基本需求而产生的。 2.当进行交换的人们觉得有利可图时,交换过程就产生了互动模式。 3.这种互动模式不仅满足了个人需求,而且限制了接着可能产生的 各种社会结构。
个体按约活动就是体现了群体的道德规范。 (“It is groups, and not individuals, which carry on exchange, make contracts, and are bound by obligations. ” )个体间的交换就是按照群 体规范进行的,同时也就巩固了这些规则与 规范。因而,莫斯认为,既不能像功利主义 那样过分强调个人利益,也不能像马林诺斯 基那样过分强调个人的心理需要,而应当认 为个人是社会群体的代表。最终,交换关系 产生于群体道德,并巩固和服务于群体道德 这一自成一格(suigeneris)的实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霍曼斯的行为主义交换理论。霍曼斯被认 为是社会交换理论的创始人。其主要观点 是,社会学的主要研究单位是人,而不是 社会角色或社会结构。对社会现象的合理 解释也必须以人性的内在心理结构为基础, 人与人之间的互动根本上是一种交换过程。 4、霍曼斯的理论缺陷:(1)心理还原主义;(2) 、霍曼斯的理论缺陷:(1)心理还原主义;(2) 关于人的行为是一种理性行为的批评;(3) 关于人的行为是一种理性行为的批评;(3) 理论命题中同义反复的错误。
二、 霍曼斯交换理论的基本命题 (一)成功命题 (二)刺激命题 (三)价值命题 (四)剥夺与满足命题 (五)攻击与赞同命题 (六)理性命题
三、 霍曼斯交换理论的实际意义 霍曼斯的交换理论是以经济交易论和 行为心理学为基础,探讨人类社会行为的 一种社会学理论。他认为,利己主义、趋 利避害是人类行为的基本原则。
四、 霍曼斯的理论缺陷 (一)心理还原主义 霍曼斯把一切社会行为都归结为简单 的心理行为。从行为心理学角度出发,他 认为人的行为只是为了获得某种心理上的 满足,而且可以利用这些行为命题解释更 为复杂的社会现象。
(二)关于人的行为是一种理性行为的批评 霍曼斯把经济学中“经济人” 霍曼斯把经济学中“经济人”概念引 入社会学理论,认为个人在人际交往时, 总是为了获得最大限度的利润,他把这种 行为称作精于计算的理性行为。
一、 布劳的理论目标 布劳的交换理论与霍曼斯的理论之间 在研究重点上存在着很大差异。在布劳看 来,霍曼斯关于所有社会现象的解释都植 根于心理学原理的看法未免过于极端。
二、 关于社会交换的基本概念 与霍曼斯把一切社会活动都看成是交 换行为不同,布劳把交换理解为特定类型 的交往。
三、 基本交换过程 与霍曼斯集中分析抽象的交换原理的 做法不同,布劳在确立了交换概念之后, 上把注意力集中于分析基本的交换过程, 即社会交换的发生、发展及其基本形态上。
6、布劳的宏观交换理论中的新概念。布劳在 分析宏观过程中,除了他的基本交换理论 外,还增添了诸如共享价值观、制度化这 样的新概念。共享价值观,是指参与交换 各方共同接受的统一的社会标准或规范, 它为宏观交换关系的形成提供了可能性, 但要使交换成为稳定的模式,必须有一个 制度化的过程。
二、 基本概念 活动 报酬(奖赏) 价值 情感 互助 规范 代价(费用) 投资 代价(费用) 利润 公正性期待 成功命题 刺激命题 价值命题 剥夺与满足命题 攻击与赞同命题 理性命题 吸引与竞争 分化 整合与冲突 共享价值观 制度化
(三)理论命题中同义反复的错误 由于霍曼斯的一些基本概念是相互定 义的,因此导致他的有些理论命题犯了同 义反复的逻辑错误。
第三节 布劳的结构主义交换理论
彼得 彼得布劳是美国当代著名社会学家。 1918年 1918年2月生于奥地利维也纳,后移居美国。 早年毕业于伊利诺伊州的艾姆赫斯特学院, 获学士学位。
三、 思考题 1、试分析霍曼斯交换理论的基本命题和意义。 2、霍曼斯与布劳交换理论的区别是什么? 、霍曼斯与布劳交换理论的区别是什么? 3、如何评价交换理论在整个社会学理论中的 地位和作用? 地位和作用? 4、交换理论的局限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交换理论的局限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第十一章 社会交换理论
社会交换理论是美国当代社会学理论 的主要流派之一。与结构功能主义理论不 同,它的重点是研究人际关系中的交换现 象。这一流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有乔治 象。这一流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有乔治霍曼 斯和彼得 斯和彼得布劳,此外,艾默森和怀特海等 人也对该理论的发展作出了一定贡献。
第一节 社会交换理论产生的 社会背景和思想渊源
(一)古典政治经济学中的交换思想 社会学和经济学一样都研究通过相互 行为而实现欲望满足的问题。
(二)人类学中的交换思想 人类学家对初民社会经济行为的研究 也为当代交换理论提供了主题与范畴。
(三)行为心理学和交换理论 行为主义心理学是研究动物和人类行 为的自然科学,它以刺激— 为的自然科学,它以刺激—反应作为解释 行为的原则。
第二节 霍曼斯的行为主义交换理论
乔治 乔治霍曼斯是社会交换理论的创始人。 1910年他出生在美国东部的波士顿。早年在 1910年他出生在美国东部的波士顿。早年在 哈佛大学读书,学习英国文学,业余时间 曾搞过诗歌创作。
一、 霍曼斯交换理论的基本概念 霍曼斯的交换理论借用了行为心理学 的许多概念。他在早期《人类群体》 的许多概念。他在早期《人类群体》一书 中使用的概念,如活动、情感和相互交往, 可以作为描述性的术语在交换论中出现。
一、 社会交换理论产生的社会背景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美国社会学界 的研究工作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积极 引进和介绍欧洲的社会学理论,二是进行 大量的社会调查研究,其中,芝加哥学派 对城市问题的研究闻名于世。
二、 社会交换理论产生的思想根源 社会交换理论思想主要来源于古典政 治经济学、人类学和行为心理学三个方面。 早期社会学家重视交换研究的只有齐美尔, 齐美尔认为个人加入团体的动机是为了追 求个人目标的实现,个人之间存在着一种 互惠的交换模式。
(三)整合与冲突 权力分化最终根源于交换各方所拥有 的资源不平衡,各个交换者经过反复的交 往、互动将这种不平衡以权力等级结构的 形式固定下来。权力结构一经确立,就会 对进一步的交往产生影响,布劳将这种影 响概括为整合与冲突两种倾向。
四、 宏观交换观点 虽然布劳认为在微观和宏观领域中, 起作用的是同样一些交换过程,但他承认 宏观过程中会出现一些无法还原于微观过 程的突生性质。
(一)共享价值观 宏观交换网络不仅包括人际互动,还 包括群体和组织间的交往,不仅包括直接 的、面对面的互动,还包括间接的、时空 间隔较大的交往过程。
(二)制度化 布劳通过制度化概念阐明了宏观交换 关系的结构化过程。他认为,尽管共享价 值观为宏观交换关系的形成提供了可能性, 但要真正使这一关系结构化,即维持一种 稳定的宏观交换关系模式,还需要制度化 过程。
一、 本章要点 1、美国在20世纪50年代后期,开始普遍强调 、美国在20世纪50年代后期,开始普遍强调 人的个性发展,反对把个人只作为群体组 成部分,提出了社会个体行动者的概念。 由此,便产生了用交换的观点研究人与人 关系的理论。
2、交换理论产生的思想根源。(1)古典政 、交换理论产生的思想根源。(1 治经济学中的交换思想,社会交换论借用 了许多经济学上的概念。(2)人类学中的交 了许多经济学上的概念。(2)人类学中的交 换思想。人类学家对初民社会的研究表明, 没有商品意识的互惠的交换方式,是初民 社会整合的基础。(3)行为心理学和交换理 社会整合的基础。(3)行为心理学和交换理 论。行为心理学代表人物斯金纳对交换理 论影响最大,他关于行为主义的许多论述 几乎成为社会交换理论的必要前提。
5、布劳的结构主义交换理论。布劳从社会结 构的原则出发考察人与人之间的社会交换 过程。其理论目标是既想克服功能主义忽 视研究人的缺陷,又想弥补霍曼斯理论只 局限于小群体范围的不足。布劳理论试图 从人际关系的最小单位推演到较大的研究 单位——社会结构,探讨权力、规范等社 单位——社会结构,探讨权力、规范等社 会生活中的复杂结构问题。
(一)吸引与竞争 社会交换始于“社会吸引” 社会交换始于“社会吸引”。当行动 者互相发现对方拥有自己所需的社会资源, 而又确信对方愿意提供这种资源时,他们 之间就产生了相互吸引。相互吸引是刺激 人们进行交换的前提条件。
(二)分化 竞争的每一步结果都推动着群体内部 结构的分化:那些拥有相对丰富的社会资 源,或者拥有为其他成员所需的稀有资源 的人在群体中获得了较高的交换地位,他 们能满足多数人的需要,因此能从多数人 那里获得回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