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第五章 蕨类植物
第五章 蕨类植物
楔叶蕨亚门(Sphenophytina) :仅含1 科2属:木贼属和问荆属。
真蕨亚门 (Filicophytina) :含3纲56科,2500种。 前4个亚门为小型叶蕨类,又称拟蕨类 (fern allies), 种类 很少, 多处于孑遗状态。最后1个亚门为大型叶蕨类, 较进化, 又称真蕨类 (ferns)。
肾蕨 (Nephrolepis cordifolia )
凤尾蕨
贯众
Cyrtomium
fortunei
芒萁 Dicranopteris dichotima
巢蕨
鹿角蕨 Platycerium bifurcatum
光石韦
田字草 Marsilea minuta L.
滿江紅 Azolla pinnata R. Brown
蕨类植物茎的内部结构(原生中柱:编织中柱)
编织中柱:韧皮部侵入木质部内。
双韧管状中柱
外韧管状中柱
真中柱
散生中柱
1.原生中柱:原生中柱的中央为木质部所占,其周围 绕着呈圆筒形的韧皮部。为最原始的中柱类型,包括 单中柱、星状中柱和编织中柱。 2.管状中柱:木质部围绕中央髓形成圆筒状。包括双 韧管状中柱和外韧管状中柱。管状中柱在蕨类植物中 普遍存在。 3.网状中柱:由管状中柱演变而来。从剖面上看中柱 被割成一束束。不少蕨类植物具有此种类型的中柱。 4.真中柱:木质部与韧皮部并列成束,多束形成一圈 。木贼属、多数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具有。 5.散生中柱:木质部和韧皮部并列成束,散生于茎内 。主要存在于单子叶植物中。
·蕨类植物的维管组织(vascular tissue)分
化程度不高,木质部主要由管胞和木薄壁组 织构成,韧皮部主要由筛管和韧皮薄壁组织组 成。
二、中柱(维管柱)类型
蕨类植物
第一节 维管植物概述 第二节 蕨类植物的形态特征 第三节 石松亚门 第四节 水韭亚门 第五节 松叶蕨亚门 第六节 楔叶亚门 第七节 真蕨亚门 第八节 古代蕨类举例 第九节 蕨类植物的起源和演化 第十节 蕨类植物的经济价值
第一节 维管植物
的孢子果中; 孢子果由羽片变态而成; 孢子异型; 配子体在孢子内发育。
图5–29 苹
A. 植株; B. 孢子果; C. 孢子果纵切面; D. 孢子果开裂, 伸出胶质环, 其上着生孢子囊群
1. 胶质环; 2. 孢子囊群; 3. 叶轴
槐叶苹属,槐叶苹科,槐叶苹目
飘浮水生植物; 孢子囊异型,生于孢子
配子体为原叶体 孢子体和配子体都能独立生活
与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合称维管植物 比苔藓植物更适应陆地生活
1、孢子体
根:主根不发育,主要是不定根
茎:地上的气生茎和地下的根状茎(高等仅 具)
叶:
进化:小型叶和大型叶
形态:单叶和复叶
功能:营养叶和孢子叶
维管组织:分化程度不高
孢子和孢子囊
2、配子体
孢子体 孢子叶穗
2 N 孢子体世代
幼孢子体
孢子囊 孢子母细胞
RD
N 配子体世代
孢子
胚 合子
孢子体发达
卵 精子
颈卵器 精子器
配子体退化
配子体
蛇
足
石
杉
(
千
层
塔
)
灯笼草
2、卷柏属(Selaginella):卷柏目
孢子体有根、茎、叶分化, 茎中轴上有根托,根托先端生不定根, 茎分化成表皮、皮层和中柱; 小型叶,有叶舌;
共生真菌
配子体两性,与真菌共生,气生部分有叶 绿体;
大学植物学 6蕨类植物
1.2.2中柱的类型
原生中柱、管状中柱、网状中柱和具节中柱、真中柱、散生中柱。 原生中柱为原始类型,仅由木质部和韧皮部组成,无髓和叶隙,它 又分为单中柱、星状中柱、编织中柱等多种不同的类型。 管状中柱的特点是具髓和叶隙,维管系统围在髓的外面形成圆筒状。 可分为:外韧管状中柱、双韧管状中柱等。 网状中柱是由管状中柱演化而来的。由于茎的节间缩短,管状中柱 中的许多叶隙相互重叠,从横切面上观察,在髓部的外方有一圈大 小不同而彼此分开的维管束。
孢子
配子体
同型
地下生 需菌根共生
同型
绿色心形
多同型 稀异型
绿色心形
真蕨类植物的形态
1.不定根 2 根状茎 3 叶柄 4 叶轴 5 羽片
6 小羽片
7 羽轴 8 小羽轴
肾蕨 Nephrolepis cordifolia
Used for gardening .
铁线蕨 Adiantum capillus
2.3 蕨类植物的生活史 2.3.1蕨类植物的生活史为孢子体占优势的异形世 代交替。孢子体、配子体均能独立生活。 2.3.2 水龙骨生活史
2.2.3特殊繁殖方式 无孢子生殖:不经孢子产生配子体,配子体2n 无配子生殖:由配子体细胞发生孢子体,孢子体n
2.4生境和分布 蕨类植物分布广泛,除了海洋和沙漠外,无论平原、森林、草地、岩 缝、溪沟、沼泽、高山和水域中都有它们的踪迹,尤以热带和亚热 带地区为其分布中心。 现在在地球上生存的蕨类植物约有12 000 多种,其中绝大多数为草本 植物。我国约有 2 600 种,多分布于西南地区和长江流域以南各省 及台湾省等地,仅云南省就有1 000 多种,在我国有“蕨类王国” 之称。
2)孢子的类型
大小来分: 同型孢子:多数蕨类植物的孢子囊中产生的孢子形态大小相同,称为 同型孢子 异型孢子:而卷柏属植物和少数水生蕨类的孢子有大、小之分,称异 型孢子。 形态特征来分: 两面型孢子:赤道面观肾形,单裂缝,两侧对称 四面型孢子:赤道面观为圆形或钝三角形,三裂缝,辐射对称
蕨类植物(精)
蕨类植物的形态特征
• 蕨类植物的叶子中,有仅进行光合作用的 叶,称为营养叶或不育叶;也有些叶子的 主要作用是产生孢子囊和孢子,称为孢子 叶或能育叶。 • 有些蕨类的营养叶和孢子叶是不分的,而 且形状相同,称同型叶;也有孢子叶和营 养叶形状完全不相同的,称为异型叶。 • 在系统演化过程中,同型叶是朝着异型叶 的方向发展的。
蕨类植物的形态特征
• 孢子萌发后,形成为配子体。配子体又称原叶体,小型, 结构简单,生活期较短。 • 极大多数蕨类的配子体为绿色、具有腹背分化的叶状体, 能独立生活,在腹面产生颈卵器和精子器,和苔类植物相 似,但精子多鞭毛。像卷柏和水生蕨类等异孢种类,配子 体是在孢子内部发育的,已趋向于失去独立性的方向发展。 • 配子体产生的精子和卵,在受精时还不能脱离水的环境。 受精卵发育成胚,幼胚暂时寄生在配子体上,长大后配子 体死亡,孢子体即行独立生活。 • 蕨类植物都有世代交替。少数为配子体占优势 ,而大多 数为孢子体世代占优势。
真蕨亚门:薄囊蕨纲:水龙骨目
• 绝大多数为陆生或附生种类。孢子囊聚生成各式 孢子囊群。孢子同型。为蕨类植物门中最大的1目。 • 茎为根状茎,有分枝,横卧地下,在土壤中蔓延 生长,生不定根并被有棕色的茸毛。叶每年从根 状茎上生出并钻出地面,有长而粗壮的叶柄。叶 片大,幼叶拳曲,成熟后平展,呈三角形,2—4 回羽状复叶。 • 孢子囊群生于孢子叶的背面,沿叶缘生长。囊群 有1条纵裂的环带
蕨类植物的形态特征
• 在蕨类植物中,存在着孢子体不经过孢子而产生配子体的 现象,称为无孢子生殖。 • 配子体也可以不经过配子的结合,而直接产生孢子体的, 这种现象称为无配子生殖。 • 无配子生殖在蕨类植物中相当普遍,有时在1种植物中, 同时可具有无配子生殖和无孢子生殖的现象,许多无孢子 生殖产生的配子体,能正常地产生精子器和颈卵器,这种 配子体的染色体数目为2n,由此产生的配子配合后,形成 了4n的孢子体,这种四倍体(tetraploid)的孢子体,也可 诱导形成四倍的无孢子生殖的配子体。真蕨类中这种诱导 成的无孢子生殖的二倍体(diploid)的配子体,也可以与 单倍染色体(hapoid)的配子体相互交配,由此产生了三 倍体(triploid)的孢子体。
第五节 真蕨亚门 植物学 第五章 蕨类植物
植物学
第五章
蕨类植物
第五节
一、一般特征 二、分类及代表植物
(பைடு நூலகம்)厚囊蕨纲
真蕨亚门
1、瓶儿小草属
瓶尔小草孢子体
孢子囊穗局部
植物学
第五章
蕨类植物
第五节
一、一般特征 二、分类及代表植物
(一)厚囊蕨纲
真蕨亚门
1、瓶儿小草属
2、观音座莲属
观音座莲
植物学
第五章
蕨类植物
第五节
一、一般特征 二、分类及代表植物
满 江 红
满江红的孢子果
(二)孢子囊:孢子囊穗、孢子囊群(有囊群盖、无 囊群盖)形态与着生的部位。 孢子囊的类型:环带的有无、环带的着生位置 (顶生、横生、斜生、纵裂)均在腹面。 (三)配子体:小、绿色,常为背腹性的心脏形叶状 体,有假根。精子器和颈卵器。 (四)精子螺旋状,具多数鞭毛。
二、分类及代表植物
厚囊蕨纲 原始薄囊蕨纲 薄囊蕨纲 孢子囊由一个原始细 胞发育而成 孢子囊由一群细胞发育而 孢子囊可由一个细胞发 成 育而成,但囊柄可由多 数细胞发生
植物学
第五章
蕨类植物
第五节
一、一般特征
真蕨亚门
(一)孢子体:具根茎叶的分化,根为不定根。茎 多为根状茎,二叉分枝至单轴分枝,中柱为原生中 柱、管状中柱、网状中柱。木质部有各式管胞,少 数具导管。茎表皮有鳞片或毛。叶为大型叶,幼叶 拳卷。单叶或复叶,常羽状分裂:叶轴、羽片羽轴 、小羽片、小羽轴、中脉(主脉) 叶脉:开放脉 序、中间脉序、闭合脉序。
孢子囊壁厚,由多层细胞 孢子囊壁薄,由一层细 孢子囊壁薄,由一层 构成,无柄或具短柄,无 胞构成,囊具短柄,环 细胞构成,具三列细 环带 带盾形 胞构成的长柄,各式 环带 形成孢子囊穗 孢子同型 形成孢子囊穗 孢子同型 形成各式孢子囊群
蕨类植物
管装中柱
小型叶,轮生,有或无叶舌 孢子囊生于孢子囊柄,孢子囊柄聚生
于枝端为孢子叶球 F 孢子同型或异型
第一篇 植物界的大类群
第五章蕨类植物
(二)分类:
仅存1 科1属
问荆属:Equisetum 1 问荆(Equisetum arvense)
第一篇 植物界的大类群
第五章蕨类植物
(二)分类:
仅存1 科1属
第五章蕨类植物
五 真蕨纲
2 配子体
A 叶状体,绿色自养,多为心形,具假根
B 精子螺旋形,具多条鞭毛
第一篇 植物界的大类群
第五章蕨类植物
(二)分类:
约10000种
A 厚囊蕨纲 Eusporangiopsida 1 瓶儿小草
第一篇 植物界的大类群
第五章蕨类植物
(二)分类:
约10000种
A 厚囊蕨纲 Eusporangiopsida 2 观音莲座
第一篇 植物界的大类群
第二节 蕨类植物的特征
第五章蕨类植物
3 叶
小型叶(microphyll):原始,仅具1条叶脉,无叶柄,无叶隙。 大型叶(macrophyll):叶脉具分支,形成各种脉序,具叶柄 和叶隙。仅高等植物(真蕨类)为大型叶。 营养叶(foliage leaf) :不育叶,进行光合作用制造营养物质。 孢子叶(sporophyll):能育叶(fertile),可产生孢子囊和孢子进行繁殖,
蕨原叶体
第一篇 植物界的大类群
第五章蕨类植物
孢子囊和孢子 孢子囊:是蕨类植物孢子体上产生孢子的多细胞无性生殖器官
孢子囊群(sorus):有2-3个聚生,或单生于孢子叶的叶腋,孢子叶再密 集于孢子体分枝的顶端形成球状或穗状,如伏地卷柏。 大孢子萌发--雌配子体,小孢子萌发--雄配子体。
蕨类植物
真蕨亚门 (Filicophytina)
厚囊蕨纲 原始薄囊蕨纲 薄囊蕨纲
真蕨类植物形态
厚囊蕨纲(Eusporangiopsida) 瓶尔小草属(Ophioglossum)
小草本;叶1-3片,网状叶脉。
观音座莲属(Angiopteris)
原始薄囊蕨纲 紫萁属(Osmunda)
贯众(Cyrtomium fortunei J.Sm.)
瓦韦[Lepisorusthunbergianus(Kaulf.)Ching]
桫椤(树蕨) Alsophila spinulosa
一级保护植物 活化石
苹属(Marsilea)
槐叶苹属(Salvinia)
满江红属(Azolla)
三、蕨类植物的经济价值
叶状体 配子体
苔 藓 孢子体
茎叶体
孢蒴
蒴柄
基足
第五节 蕨类植物(Pteridophyta )
一、 蕨类植物的形态特征 二、蕨类植物的分类 石松亚门 水韭亚门 松叶蕨亚门
楔叶亚门
真蕨亚门 三、蕨类植物的起源和演化 四、蕨类植物的经济价值
一、蕨类植物的形态特征
又称羊齿植物,有明显的异型世代交替; 孢子体发达,内有维管组织;
无性繁殖产生孢子,
有性生殖器官为精子器和颈卵器, 不产生种子; 孢子体和配子体都能独立生活。
根:不定根 茎:根状茎
叶:
小型叶
起源
大型叶
功能
营养叶
孢子叶
形态
同型叶
异型叶
孢子叶球(穗) 孢子叶(孢囊柄、孢子果)
孢子囊(群)
孢子(同型或异型)
配子体:孢子萌发形成的原叶体
蕨类植物-第五章蕨类植物(Pteridophyte)
第五章蕨类植物(P t e r i d o p h y t e)基本知识体系本章内容为蕨类植物的特征、分布、繁殖、生活史及代表物和经济价值重点和难点重点:在于蕨类植物的特征、难点:理解蕨类植物的繁殖和生活史基本要求叙述蕨类植物的分布、经济价值;概括蕨类植物的繁殖、生活史;熟练说出蕨类植物的特征。
蕨类植物曾在地球的历史上盛极一时,古生代后期,石炭纪和二叠纪为蕨类植物时代,当时那些大型的树蕨如鳞木、封印木、芦木等,今已绝迹,是构成化石植物和煤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现存的蕨类植物约有12000种,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尤其是热带和亚热带最为丰富。
我国有61科223属,约2600种,主要分布在华南及西南地区,仅云南一省就有1000多种,所以在我国有“蕨类王国”之称。
已知可供药用的蕨类植物有39科300余种。
1.蕨类植物的主要特征1.1蕨类植物的一般特征1、蕨类植物也称羊齿类植物,既是孢子植物,又是维管植物,比苔藓植物进化,较种子植物原始,介于两者之间。
2、有明显的世代交替现象,但孢子体(绿色植物体)发达,配子体(原叶体)退化,两者都能独立生活(与苔藓不同)。
3、属于多年生草本植物,孢子体有根、茎、叶的分化,生长期长;配子体产生精子器和颈卵器,生长期短,形成孢子体后,配子体则死亡。
4、有维管束的分化,无形成层,中柱较原始。
5、只产生孢子,不产生种子,既是高等的孢子植物,又是原始的维管植物。
1.2蕨类植物形态特征1.孢子体的形态现在的蕨类植物是进化水平最高的孢子植物。
孢子体发达,有真正的根、茎、叶的分化,大多数的蕨类植物为多年生草本,仅少数为一年生。
(1)根通常为不定根,形成须根状。
(2)茎大多数为根状茎,匍匐生长或横走。
少数具地上茎,直立成乔木状,如桫椤C y a t h e a s p i n u l o s a W a l l.e x H O O K.。
茎上通常被有鳞片或毛茸。
鳞片膜质,有各种形状,鳞片上常有粗或细的筛孔。
5-蕨类
• 全 部 埋 在 土 中
• 部 分 埋 在 土 中
卷柏目
• 1、多年生草本,匍匐于地面,有背腹之 分; • 2、根托(属于茎)先端生不定根; • 3、茎匍匐或直立,原生中柱,木质部为 外始式; • 4、叶呈四列着生于茎上,具叶舌; • 5、孢子囊异型,孢子叶聚集为孢子叶球; • 6、雄配子体的全部发育及雌配子体的发 育前期均在孢子囊中,雄配子体极度简 化(除精子器外,仅一个营养细胞)。
•
•
•
•
•
4、指示植物:不同的植物种类要求不同的生长环境,有的适应幅度较大, 有的较小,后者只有在满足了它对环境条件的要求下,才能够生存下去, 这种植物相对地指示着当地的环境条件,叫做指示植物。蕨类植物,对 外界自然条件的反应具有高度的敏感性,不同的属类或种类的生存,要 求不同的生态环境条件,如石蕨、肿足蕨,粉背蕨、石韦、瓦韦等属(少 数例外)生于石灰岩或钙性土壤上;鳞毛蕨、复叶耳蕨、线蕨等属生于酸 性土壤上;有的种类适应于中性或微酸性土壤上。有的耐旱性强,适宜 于较干旱的环境,如旱蕨、粉背蕨等;相反地;有的只能生于潮湿或沼 泽地区,如沼泽蕨(Thelypteris palustris),绒紫萁(Osmunda claytoniana)。 因此,从生长的某种蕨类植物,可以标志所在地的地质、岩石和土壤的 种类,理化性、肥沃性以及光度和空气中的湿度等,借此判断土壤与森 林的不同发育阶段,有助于森林更新和抚育工作。 其次,蕨类植物的不同种类,可以反映出所在地的气候变化情况,借此 我们可以划分不同的气候区,有利于发展农,林、牧,提高产量,如生 长着桫椤树、地耳蕨、巢蕨的地区,标志着热带和亚热带气候,宜于栽 培橡胶树、金鸡纳等植物,生长刺桫椤树(Cyathea spinulosa)的地区,标 志着南温带气候,其绝对最低温度经常在冰点以上,生长绵马鳞毛蕨 (Dry-opterlscrazsirhizoma)、欧洲绵马鳞毛蕨(Dryopteris filix-mas)的地区, 标志着北温带气候等。另外,生长石松的地方,一般与铝矿有密切关系。 5、绿化和观赏用:有不少种类的蕨类植物,由于具有独特、美观、整雅、 别致等体形和无性繁殖力强,可作盆景,绿化庭园和住宅。有些藤本种 类,还可制作各种编织品。我国是世界蕨类植物种类最多的一区,资源 极为丰富,对它们的研究利用有待于进一步开展。
《植物学》第五章蕨类植物
二、配子体
配子体又叫原叶体,由孢子(n)萌发产生。 (一)配子体的形态和营养方式 1.形态:微小,无根、茎和叶的分化,具单细 胞假根。 2.营养方式: (1)与真菌共生的配子体:不含叶绿素,埋 在土中,与真菌共生。如松叶蕨、石松类。 (2)光合自养型配子体:绿色,可独立生活。 如楔叶蕨、真蕨。
2.营养方式:
(1)与真菌共生的配子体
(2)光合自养型配子体
1.形态:微小, 无根、茎和叶的 分化,具单细胞 假根。
(二)有性生殖器官和受精条件 1.有性生殖器官: 雌性生殖器管:颈卵器,腹部埋入配子体组织中。 雄性生殖器管:精子器,球形,精子具鞭毛。
2.受精条件:必须在有水的条件下才能完成。
三、生活史 1.孢子减数 分裂的异型 世代交替。
(3)常见种类 问荆(E. arvense)、节节草(E. ramosissimum)、 木贼(E. niemale) (4)用途:清热利尿、止血、消肿等功效。
三、真蕨亚门
蕨类植物中进化水 平最高,种数最多 的亚门。 (一)主要识别特征 1.孢子体 (1)仅具根状茎;
(2)大型叶,具各种脉序;幼叶拳卷。
第五章
蕨类植物
蕨类植物是一群进化水平最高的孢子植物。 与苔藓植物相比 苔藓植物:具茎叶分化;生殖器管(精子器、 颈卵器)多细胞;具胚的出现;生活史为配 子体占优势的孢子减数分裂的异形世代交替。 蕨类植物:具真正的根茎叶;生殖器管(精子 器、颈卵器)多细胞;具胚的出现;出现了 维管组织;生活史为孢子体占优势的孢子减 数分裂的异形世代交替,配子体可独立生活。
(3)孢子囊:聚 集成囊群,生于 孢子叶背面或边 缘,具囊群盖。 薄孢子囊。
2.配子体:心形,绿色自养。
(二)代表植物
第五章蕨类植物(Pteridphyta)
5、散生中柱,木质部与韧皮部并列成束,散生茎内。
第五章蕨类植物(Pteridphyta)
中柱类型演化
第五章蕨类植物(Pteridphyta)
第二节 蕨类植物
又称羊齿植物,具有明显的世代交替现象。有根、 茎、叶的分化,在孢子体中出现了较原始的维管组织 构成的维管系统(既是高等的孢子植物,又是原始的 维管植物)。由于维管系统的产生,使植物体具有较 强的输导能力,因此,可以在较干旱环境中生活。所 以,蕨类植物一般为陆生。
第五章蕨类植物(Pteridphyta)
水龙骨目(Polypodiales)或称真蕨目(Filicales)
本目植物多为陆生或附生。孢子囊聚集为各种形状的孢子囊群,有的有囊群盖,
有的无盖。孢子同型。是蕨类植物中最大的一目。
常见植物:
蕨(Pteridium)
第五章蕨类植物(Pteridphyta)
蕨(Pteridium)
2、孢子体
经常见到的蕨类植 物是孢子体,通常在叶 子的下面或边缘产生孢 子囊,少数在茎或分枝 顶端形成孢子囊穗。孢 子囊内的孢子母细胞减 数分裂产生孢子。
第五章蕨类植物(Pteridphyta)
第五章蕨类植物(Pteridphyta)
孢 子 囊 蕨
第五章蕨类植物(Pteridphyta)
蕨孢子体形态
称为孢子叶穗。 常见有瓶尔小草(Ophioglossum vulagatum L.)
观音座莲目(Angiopteriales)孢子囊聚合成孢子囊 群,生在叶子背面。如观音座莲第五章蕨类植物(Pteridphyta)
(2)原始薄囊蕨纲(Protoleptosporangiopsida) 孢子囊由一个细胞发育而来,但其孢子囊柄是有多数细胞发育而成,囊壁由
第五章蕨类植物
第五章蕨类植物第五章蕨类植物本章重点:蕨类植物的结构和真蕨的分类本章难点:蕨类植物的起源课时:4学时内容提要:1、中柱类型主要有原⽣中柱(包括单中柱、星状中柱和编织中柱)、管状中柱、⽹状中柱、真中柱和星散中柱。
还有些种类具多环管状或多环⽹状中柱,楔叶亚门为具节中柱,或称⽊贼型的外韧管状中柱。
原⽣中柱最为原始,⽆髓和叶隙。
真中柱和星散中柱只存在于种⼦植物中。
2、蕨类植物的维管组织进化⽔平较低,⽊质部主要由管胞和⽊薄壁细胞组成,仅少数种类具导管,韧⽪部主要由筛管和韧⽪薄壁细胞组成。
绝⼤多数⽆维管形成层,所以绝⼤多数仅有初⽣结构。
3、蕨类植物是⼀群具有根、茎、叶分化,不产⽣种⼦的低等维管植物,或称维管隐花植物。
最古⽼的蕨类植物,也是最早的陆⽣植物。
4、蕨类植物的孢⼦体的根为不定根,主根不发育,仅松叶蕨类具假根。
⼩型叶蕨类具地下⽓⽣茎,或兼具根状茎,⼤型叶蕨类具地下根状茎,但桫椤除外。
5、蕨类植物的叶分为⼩型叶和⼤型叶,营养叶(不育叶)和孢⼦叶(能育叶),单叶和复叶。
6、蕨类植物的孢⼦囊,⽯松亚门单⽣于孢⼦叶近轴⾯基部,并聚⽣于枝顶形成孢⼦叶球(穗);松叶蕨亚门2或3个孢⼦囊形成聚囊;楔叶亚门的孢⼦囊5~10个⽣于孢囊柄下⽅,并聚⽣于枝顶形成孢⼦叶球(穗);真蕨亚门的孢⼦囊聚集成囊群,⽣于孢⼦叶背⾯或背⾯边缘,具囊群盖或⽆。
7、蕨类植物配⼦体亦称原叶体,微⼩,⽣地下与真菌共⽣(松叶蕨、⽯松类中的⼀些科),或绿⾊,⾃养(楔叶亚门、真蕨亚门)均具假根,性器官为精⼦器和颈卵器,精⼦均具鞭⽑。
受精过程必须有⽔的条件。
8、蕨类植物的⽣活史为孢⼦体占优势的异形世代交替。
孢⼦体、配⼦体均能独⽴⽣活。
第⼀节蕨类植物的⼀般特征蕨类植物(fern)是⼀群进化⽔平最⾼的孢⼦植物,同时也是陆⽣植物中最早分化出维管系统的植物类群。
蕨类植物具有明显的世代交替现象,有性⽣殖器官为精⼦器和颈卵器,孢⼦体和配⼦体都能独⽴⽣活,但是绝⼤多数的孢⼦体远⽐配⼦体发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凤尾蕨
井兰边草 全草清热利
湿,凉血止
痢。
芒萁
里白科
海金沙科。 孢子、根状茎、茎藤入药, 能清利湿热, 通淋止痛。
耳 蕨
蚌壳蕨科。 根状茎入药, 能补肝肾, 强腰脊, 祛风湿。
狗脊
乌毛蕨科
金毛狗脊 根茎(狗脊) 补肝肾,强腰 脊,祛风湿。
胎生狗脊蕨
石韦
附生于岩石或树 干上。
枝。多为原生中柱。叶只有1条叶脉,无叶隙。
有的有叶舌。孢子囊在叶腋处,孢子叶集生在
分枝顶端,成孢子叶球。
配子体小,生于地下与真菌共生.
⑴石松目
石松属为石松目种类 最多的属。叶为鳞片 状或针状。无叶脉或
仅有1条叶脉。茎分
表皮、皮层和中柱3
部分。 石松的孢子体
石松全草全草含石松碱等生物碱,祛风散寒, 舒筋活 血, 利尿通经。用于风湿性关节炎。孢子可作丸药包衣。
蕨类植物的孢子囊和孢子
较进化的具大型叶的真 蕨类, 其孢子囊通常生在
孢子叶的背面、边缘或集
生在一个特化的孢子叶上, 往往由多数孢子囊聚集成 群, 称为孢子囊群或孢子 囊堆(sorus)。
孢子囊
孢子囊和孢子:在孢子体上产生孢子的多细胞无性生殖器 官——孢子囊。 孢子囊群:其中有孢子囊,孢子囊中有孢子, 在孢子囊之 间有隔丝,孢子囊群可具有囊群盖。
紫萁属
紫萁属:孢子叶与营养叶异型。
紫萁属:孢子叶与营养叶。
紫萁(Osmunda)
紫萁
根茎及叶柄
残基能清热
解毒,止血 杀虫。
有小毒。
薄囊蕨纲
孢子囊起源于1个原始细胞,孢子囊壁 为1层细胞,孢子囊群生于孢子叶背面、 边缘。囊群盖有或无。除水生种类外,
均为同型孢子。
蕨
蕨:幼叶可 食,名蕨菜
石松的孢子囊
孢子囊生于孢子 叶近叶腋处。孢 子四面型,为同 型孢子
垂穗石松(铺地蜈蚣、伸筋草)
垂穗石松(铺地蜈蚣、伸筋草)
孢子及全草祛风, 活络。用于治风湿 性关节炎。
孢子祛风除湿, 舒筋活血。用于跌打 损伤, 腰腿疼痛。
灯 笼 草
㈡卷柏目
卷柏的孢子体
卷柏的大小孢子囊
孢子囊异型,大孢子囊产生1-4个大孢子,小 孢子囊有多数小孢子。
6.1 中柱类型
种子植物中柱类型:
真中柱:木质部和韧皮部呈束状或索状。
星散(散生)中柱:单子叶植物,维管束 散生。
原生中柱(星状中柱):木质部向周围形 成脊状突起
原生中柱(编织中柱):韧皮部侵入木质部内。
外韧管状中柱
真中柱
散生中柱
6.2 蕨类植物的形态结构
蕨类植物有明显的世代交替,孢子体发 达,配子体退化,孢子体和配子体都能 独立生活。
幼叶拳卷
真蕨的孢子囊群和囊群盖
真蕨的孢子囊
厚囊蕨纲
孢子囊壁厚,孢子为同型孢子。
瓶耳小草属
瓶尔小草属(Ophioglossum)
瓶 尔 小 草 科
疔 疮 肿全 毒草 等清 。热 解 毒
, 治 蛇 咬 伤 、
观音座莲属
原始薄囊蕨纲
介于厚囊蕨纲和薄囊蕨纲之间的中间类型。 孢子囊壁单层细胞形成,但在1侧形成数 个细胞加厚的环带。
6 蕨类植物
中生代、石炭纪,气候温暖湿润,巨大的乔木状蕨类 植物如鳞木类、芦木类、木贼类、石松类等,遍布各地, 形成森林造成日后的大煤田。
维管植物
维管植物包括蕨类植物和种子植物。 有由木质部和韧皮部组成的维管系统。
木质部由导管、管胞运输水分。韧皮
部由筛管和筛胞运输有机养料。
6.1 中柱类型
由孢子萌发形成,极大多数蕨类的配子体 为绿色、具有腹背分化的叶状体,能独立
生活,在腹面产生颈卵器和精子器,但颈
卵器退化,精子多鞭毛。
原叶体
蕨精子器
蕨颈卵器
6.2.3 蕨类植物的分类
石松亚门 水韭亚门
松叶蕨亚门
楔叶亚门 真蕨亚门
6.3 石松亚门
孢子体有根、茎、叶的分化,茎多数为二叉分
无性生殖产生孢子,有性生殖器官为精
子器和颈卵器。
6.2.1 蕨类植物孢子体的形态
孢子体多具有不定根。茎常为根状茎。 叶有小型叶和大型叶两类,小型叶无叶隙和叶柄。大 型叶有叶柄。有些种类有叶隙。
产生孢子囊和孢子的叶,称孢子叶,进行光合作用的 叶,称营养叶。营养叶和孢子叶相同的,称同型叶。 有差异的,称异型叶。
其叶可利尿通淋,
清热止血。
石韦制剂
清热燥湿,利尿。用于下焦湿热引起的小便不利。
有柄石韦
水龙骨科 根状茎入药称“骨碎补”,能补肾坚骨, 活血止痛。
桫 椤
是现存唯一的木本蕨 类植物,被众多国家 列为一级保护的濒危 植物。
中药龙骨风为其茎, 能祛风除湿,活血通 络,止咳平喘,清热 解毒,杀虫。
槐叶苹属
槐叶萍
满江红属
指示植物
土壤指示蕨类:钱线蕨、风尾蕨为强 钙性土壤的指示植物。芒萁为酸性土 指示植物。
矿物指示植物:木贼科的某些种可作
为金的指示植物。
问荆的孢子叶球
木 贼 属
木贼属
问荆
全草散风热,退目翳
节 节 草
全草利尿,止血,清热止咳
全草止血,收敛,利尿,镇痛。用于治风 湿症,痛风,肾炎,膀胱炎,子痫等。
全草在某 些地方充作问 荆入药。
6.5 真蕨亚门
孢子体发达,多为根状茎,木
质部主要为管胞,大型叶,幼
叶拳卷,叶片为单叶或一至多 回羽状分裂或复叶。
蕨类植物中柱类型:
原生中柱:最原始的类型。木质部占据中央,周围为
圆筒状韧皮部。
管状中柱:中柱中央有髓。木质部围绕髓呈圆筒状。 网状中柱:管状中柱变化而来,节部叶隙密集,中柱被分成一 束束。
具节中柱:楔叶亚门的蕨类具有,初生韧皮部在外,木质部在 内,成束排列成环,髓部常破裂形成髓腔,但节处是实心的。
卷柏属
卷柏
匍匐草本,有背 腹面之分。
含霉菌糖及甙。 全草生用破血, 炒用止血。
深 绿 卷 柏
江 南 卷 柏
翠云草
△
水韭亚门
孢子体茎为粗短的块状茎。具 原生中柱。叶具叶舌。孢子叶近轴
面生长孢子囊。异型孢子。
水韭属
孢子体似韭菜。块状茎上有许多不定根。具根 托。叶螺旋状排列,有叶舌。茎外围多是大孢 子叶,中间多为小孢子叶。孢子囊在孢子叶叶 舌下方的凹穴中。配子体有雌、雄之分。
生于孢子叶背面的孢子囊群
孢子囊群
孢子囊
孢子
蕨类植物孢子体的形态
在小型叶种类中,孢子囊生于孢子叶的叶腋 处或叶基部。孢子叶集生于枝顶。呈球状或 穗状。高等类型,孢子囊生在孢子叶背面、 边缘或集生在特化的孢子叶上,孢子同型或 异型。
6.2.2 蕨类植物的配子体形态
配子体又称原叶体,多为具有背腹之分的 叶状体,在腹面产生颈卵器和精子器。
凤尾蕨科。 全草入药, 能清热利湿, 凉血止痢。用治肝炎。
铁线蕨
铁线蕨科 全草入药,微苦、凉。入肝、肾二经。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利湿消肿,排石通乳, 止血。治咳嗽吐血,风湿痹痛,淋浊,带下,风 痒,湿疹。
苹属的孢子体
苹(Marsilea)
苹
全草药用,能利水消
肿,清热解毒,止血, 除烦安神。
水韭亚门仅水韭属 中国现知 3种
水韭孢子体
水韭的块状茎
6.4 楔叶亚门
孢子体有根、茎、叶的分化。茎有
明显的节和节间之分。小型叶。孢
子囊生于特殊的孢子叶上,孢子叶
聚集成孢子叶球。孢子同型或异型, 有弹丝。
问荆的气生营养枝:有明显节和节间之 分。小型叶,轮生。
问荆的生殖枝:孢子叶聚集成孢子叶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