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护理学 绪论
合集下载
中医护理学(绪论)
这一时期护理学基本形成
的另一标志,是护理和治疗病
人不再求助于巫术占卜,而是 通过客观检查和观察来判断疾 病的吉凶。
第一节 简史
现存最早的中医理论 著作《黄帝内经》
三、理论体系确立时期
战国时期,七国争雄,新 兴封建制度建立,思想文化 领域中出现了“百家争鸣” 的局面。
《黄帝内经》的“顺四 时而适寒暑”理论,指出了 四时养生起居的规律,也是 人与天地相应的整体观。
发展新 趋势时
期
第一节 简史
一、萌芽时期
约距170万年前,我们的 祖先为了生活和生存,在与 疾病作斗争中,逐步积累了 不少护理知识。
用兽皮和树皮作衣 可避寒防邪等护理。
第一节 简史
二、护理学基本形成时期
夏、商、周至春秋时期
《周礼》记载四季发病: “春时有病首疾,夏时有痒疥疾, 秋时有疟寒疾,冬时有咳上气”。
•季节气候对人体的影响 •昼夜黄昏对人体的影响
第二节 中医护理基本特点
二、辨证施护
第二节 中医护理基本特点
二、辨证施护
“同病异护”
• 指同一种病,由于发病的时间、地区以及病员 机体反应性不同,或处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所 表现的证不同,施护的方法亦各异。
“异病同护”
• 指不同的病,在其发展过程中,由于出现了相 同的病机,因而也可采用同一方法护理。
五、高潮时期
随着医学的分科, 护理学也向纵深发展, 主要体现在分科护理方 面: 内科:内科辨证施护 在宋元两代发展尤为突 出; 外科:宋元时间由于 战争频发,外伤科护理 发展尤为迅速; 妇儿科:妇产科护理 到宋代已积累了丰富的 经验。
第一节 简史
六、发展新趋势时期
“东方药物巨典” 《本草纲目》
中医护理学第一章绪论 PPT课件
以阴阳五行为认识论、方法论; 整体观念为指导思想; 脏腑经络生理 病理为辩证基础; 正邪论为病因病机认知; 辩证施护为护理核心。
(2) 护理方法
通过四诊——评估、 诊断——护理计划、 措施——评价
(3)护理技能
有针灸、推拿、刮痧、 拔罐、薰洗、热熨等; 病后调摄康复, 养生保健, 护理管理、 健康教育、 护理科研等
3、中医护理对象
患者、 健康人群
中医护理强调 “三分治,七分养”, “防重于治”的原则。
第二节 中医护理学的基本特点
中医护理学有两个基本特点: 一是整体观念 二是辨证施护 中医护理强调以人为本,重视人体五脏六腑之 间的完整统一以及人与自然环境,人与社会环境 的统一和谐,运用整体观念,对患者进行整体 护理
一、整体观念
把人与自然、社会看成一个有机整体。 并作为护理疾病的重要指导思想,贯穿 于整体护理的各个方面。
一、 中医护理学的整体观念
(一)人体是有机的整体 (二)人和自然界的统一 (三)中医整体护理
(一)人体是有机的整体
1、人体是有机的整体 2、在生理上以五脏为中心 3、在病理上互相影响
根据辩证护理评估结果,施以相应护理。 即运用四诊所收集的资料、通过综合分 析 概括判断疾病为某种性质的“证”后, 据证评估,施以相应护理。
二、病和护理患者的 基本方法, 辨证和施护是相互关联的两个方面, 类同于护理程序。 辨证施护要掌握的概念及相互关系。
1、人体是有机的整体
人体由脏腑、组织、 器官组成的通过经 络的作用使脏腑与 脏腑,脏腑与各组 织噐官之间发生生 理上的联系成为不 可分割的有内在联 系的有机整体
《中医护理学》绪论
明清时期,明代王肯堂的《证治准绳·疡医》有专门一节论“将护”。陈实功所著 《外科正宗·痈疽门》中“调理须知”“杂忌须知”两篇,实为外科护理的专篇,详细论 述了疮疡的护理原则。
明清时期展成为一门独立学科——温病学。明代吴又可在其所著《温疫论》中,阐 述了温病的护理经验。清代钱襄所著《侍疾要语》是早期关于中医护理的专著。
感谢观看
唐代著名医学家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中详细介绍了中医护理的原则以及各种疾病的护理 与食疗等内容。
南宋医学家陈自明的《妇人大全良方》是一部妇科专著,对妇人妊娠及产后护理一一进行了 论述,极大地丰富了中医妇产科护理学的内容。
宋金元时期,补脾派的李东垣在《脾胃论》一书中论述了许多有关护理的内容,如 “假令病饮酒或过食寒,或过食热皆可以增病”。养阴派的朱丹溪在《格致余论》中,提 出了老年人的保健护理及疾病中的饮食调护原则,如要“日节饮食”,宜食“谷、菽、菜、 果”等“自然冲和之味”的食物,不宜多食、偏食厚味的食物。
周代宫廷医生中已经有食医(即营养学医师)、疾医(即内 科医师)、疡医(即外伤科医师)、兽医之分,且建立了一套医 政组织和医疗考核制度,并开始进行灭鼠、除虫、改善环境卫生 等防病调护活动。
战国至三国时期,在阴阳五行哲学思想的指导下,以天人合 一的系统整体观,对以往的医学实践经验和医疗成就进行了认真 系统的总结,初步建立了中医理论体系。
当体表发生创伤时,人们常用泥土、草茎、 树叶等涂敷伤口,以止血止痛,久而久之,人 们逐渐掌握了一些适合于敷治外伤的药物。这 些形成了早期药物外治法护理的萌芽。
二、夏商周至三国时期——中医护理初步形成
夏、商时代,人们已开始注意个人卫生,有了洗脸、洗手、 洗脚、淋浴的习惯。商代甲骨文中已有关于疾病和医药卫生知识 的记载。
明清时期展成为一门独立学科——温病学。明代吴又可在其所著《温疫论》中,阐 述了温病的护理经验。清代钱襄所著《侍疾要语》是早期关于中医护理的专著。
感谢观看
唐代著名医学家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中详细介绍了中医护理的原则以及各种疾病的护理 与食疗等内容。
南宋医学家陈自明的《妇人大全良方》是一部妇科专著,对妇人妊娠及产后护理一一进行了 论述,极大地丰富了中医妇产科护理学的内容。
宋金元时期,补脾派的李东垣在《脾胃论》一书中论述了许多有关护理的内容,如 “假令病饮酒或过食寒,或过食热皆可以增病”。养阴派的朱丹溪在《格致余论》中,提 出了老年人的保健护理及疾病中的饮食调护原则,如要“日节饮食”,宜食“谷、菽、菜、 果”等“自然冲和之味”的食物,不宜多食、偏食厚味的食物。
周代宫廷医生中已经有食医(即营养学医师)、疾医(即内 科医师)、疡医(即外伤科医师)、兽医之分,且建立了一套医 政组织和医疗考核制度,并开始进行灭鼠、除虫、改善环境卫生 等防病调护活动。
战国至三国时期,在阴阳五行哲学思想的指导下,以天人合 一的系统整体观,对以往的医学实践经验和医疗成就进行了认真 系统的总结,初步建立了中医理论体系。
当体表发生创伤时,人们常用泥土、草茎、 树叶等涂敷伤口,以止血止痛,久而久之,人 们逐渐掌握了一些适合于敷治外伤的药物。这 些形成了早期药物外治法护理的萌芽。
二、夏商周至三国时期——中医护理初步形成
夏、商时代,人们已开始注意个人卫生,有了洗脸、洗手、 洗脚、淋浴的习惯。商代甲骨文中已有关于疾病和医药卫生知识 的记载。
绪论-中医护理学的哲学基础
绪论-中医护理学的哲学基 础
目录
• 中医护理学概述 • 中医护理学的哲学基础 • 中医护理学的方法论 • 中医护理学的实践与应用 • 中医护理学的挑战与展望
01
中医护理学概述
中医护理学的定义与特点
1
中医护理学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中医理 论为基础,结合临床实践,形成了一套独特的护 理理论和技术。
中医护理强调整体观念,注重人体与自然、社会环境的整体联系,通过调理患者的心理、生理和社会状 况,达到全面护理的效果。
中医护理在慢性病管理中的应用
1
中医护理在慢性病管理中具有独特的优 势,通过中医理论和技能,对慢性病患 者进行全面的调理和管理,提高患者的 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
2
中医护理注重慢性病的预防和早期干预 ,通过调整患者的饮食、运动、心理等 方面,降低慢性病的发生率,提高患者 的自我管理能力。
VS
预防观的实施需要护士具备一定的健 康教育能力和健康管理意识,能够向 病人传授健康知识和技能,帮助他们 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和习惯。
03
中医护理学的方法论
望闻问切四诊法
闻诊
通过听病人的声音、气味等来判 断病情。
切诊
通过触摸病人的脉搏、皮肤等来 判断病情。
01
02
望诊
通过观察病人的神色、形态、排 泄物等来判断病情。
3
中医护理在慢性病管理中强调个体化的 护理方案,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 个性化的护理计划,以达到最佳的护理 效果。
中医护理在康复医学中的应用
中医护理在康复医学中发挥 着重要的作用,通过运用中 医理论和技能,促进患者的
康复和提高康复效果。
中医护理注重康复过程中的 全面调理,包括患者的心理 、生理和社会状况等方面,
目录
• 中医护理学概述 • 中医护理学的哲学基础 • 中医护理学的方法论 • 中医护理学的实践与应用 • 中医护理学的挑战与展望
01
中医护理学概述
中医护理学的定义与特点
1
中医护理学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中医理 论为基础,结合临床实践,形成了一套独特的护 理理论和技术。
中医护理强调整体观念,注重人体与自然、社会环境的整体联系,通过调理患者的心理、生理和社会状 况,达到全面护理的效果。
中医护理在慢性病管理中的应用
1
中医护理在慢性病管理中具有独特的优 势,通过中医理论和技能,对慢性病患 者进行全面的调理和管理,提高患者的 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
2
中医护理注重慢性病的预防和早期干预 ,通过调整患者的饮食、运动、心理等 方面,降低慢性病的发生率,提高患者 的自我管理能力。
VS
预防观的实施需要护士具备一定的健 康教育能力和健康管理意识,能够向 病人传授健康知识和技能,帮助他们 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和习惯。
03
中医护理学的方法论
望闻问切四诊法
闻诊
通过听病人的声音、气味等来判 断病情。
切诊
通过触摸病人的脉搏、皮肤等来 判断病情。
01
02
望诊
通过观察病人的神色、形态、排 泄物等来判断病情。
3
中医护理在慢性病管理中强调个体化的 护理方案,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 个性化的护理计划,以达到最佳的护理 效果。
中医护理在康复医学中的应用
中医护理在康复医学中发挥 着重要的作用,通过运用中 医理论和技能,促进患者的
康复和提高康复效果。
中医护理注重康复过程中的 全面调理,包括患者的心理 、生理和社会状况等方面,
中医护理学 绪论复习
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
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
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 通,故形坏而无子也。
男子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 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泻,阴阳和,故能有子; 三八,肾气平均,筋骨劲强,故真牙生而长极; 四八,筋骨隆盛,肌肉满壮; 五八,肾气衰,发堕齿槁; 六八,阳气衰竭于上,面焦,发鬓颁白; 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天癸竭,精少,肾藏衰,形 体皆极; 八八,天癸竭,精少,肾脏衰,形体皆极,则齿发去
晋代王叔和:《脉经》
—阐明了脉理 —确立寸口诊脉法 —首创“三部九候”及脏腑分配原则
30
发展阶段(晋隋唐时期)
东晋葛洪所著《肘后备急方》 ♦ 海藻治疗瘿疾,是世界上最早用含 碘食物治疗甲状腺疾病的记载。 ♦ 狗脑敷治被狂犬咬伤,开创了用免 疫疗法治疗狂犬病的先河等。
……
31
发展阶段(晋隋唐时期)
10
初步形成阶段(战国—东汉)
《黄帝内经》、《难经》、《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 论》四大医学典籍的相继问世,标志着中医学理论体系的 初步形成,也为中医护理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11
初步形成阶段(战国—东汉)
《 黄 帝 内 经 》—— 是 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 医学理论典籍,分 《素问》和《灵枢》 两 部 分 , 共 18 卷 162 篇,约成书于春秋战 国至秦汉时期。《黄 帝内经》初步确立了 中医学 礼 记 》“ 头 有 疮 则 沐 , 身 有 疡 则 浴”“鸡初鸣,咸盥漱”
《周礼》“以五味、五谷、五 药养其病”“喜、怒、哀、乐、 爱、恶、欲之情,过则有伤”
9
起源阶段(夏商周时期)
《礼记》“炮生为熟,令人无 腹疾” 周代出现 “医师”、“食 医”、“疾医”、“疡医”、 “兽医”等医学分科。
中医护理学-绪论
13
2. 《伤寒杂病论》与中医护理学基础 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包括《伤寒论》和
《金匮要略》两部分。它不仅奠定了中医辨证 论治的理论体系,也为临床辨证施护开创了先河 ,为中医护理技术增添了许多新的内容。
( 1)首创药物灌肠法。《伤寒论·阴明篇》中 记载了对津枯肠燥,大便秘结者,用蜜煎导而 通之,或用猪胆汁灌肠以排出宿粪。以后逐渐 发展成目前各种灌肠法。
14
(2)开展复苏术。在《金匮要略·杂疗方》中,详细记 载了人工呼吸,体外心脏按摩、抢救自溢、溺死 患者的具体操作过程,从而成为世界上最早开展 急诊复苏护理的典范。如对自缢者,应“徐徐抢救 ,不得截绳,中下安被卧之;一人以脚踏其肩,年 少挽其发,常弦弦勿纵之;一人以手按据胸上, 数动之;一人摩捋臂胫屈伸之;若已僵,但渐渐 强屈之,并按其腹;如此一炊顷,气从口出,呼 吸眼开,而犹引按莫置,亦勿苦劳之”。这与现代 急救技术的人工胸外按摩法相似。
到外界伤害。为了保护自己,他们学会了用草 茎、泥土、树叶对伤口进行涂裹包扎,这是最 早的外科包扎止血法;对四肢的跌仆损伤进行抚 摸揉按,起到消肿散瘀止痛作用,形成了最原 始的按摩术。
8
为了避免狂风暴雨及野兽的袭击,过着“六巢而居”的 生活;为了防寒避邪用兽皮或树皮作衣。他们定居下 来后,通过对动、植物的长期观察和尝试,认识了更 多的动、植物,懂得了哪些动、植物食后可充饥或治 病,哪些会致病或中毒等。例如《淮南子·修务训》:“ 神农……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避就 。当此之时,一日而遇七十毒。”
三
是指中国古代金元时期的四大医学
宋金元
流派。即刘完素的火热说“寒凉
时期 金元四大家 派”、张从正的攻邪说“攻下派”、
李东垣的脾胃说“补土派”和朱震
2. 《伤寒杂病论》与中医护理学基础 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包括《伤寒论》和
《金匮要略》两部分。它不仅奠定了中医辨证 论治的理论体系,也为临床辨证施护开创了先河 ,为中医护理技术增添了许多新的内容。
( 1)首创药物灌肠法。《伤寒论·阴明篇》中 记载了对津枯肠燥,大便秘结者,用蜜煎导而 通之,或用猪胆汁灌肠以排出宿粪。以后逐渐 发展成目前各种灌肠法。
14
(2)开展复苏术。在《金匮要略·杂疗方》中,详细记 载了人工呼吸,体外心脏按摩、抢救自溢、溺死 患者的具体操作过程,从而成为世界上最早开展 急诊复苏护理的典范。如对自缢者,应“徐徐抢救 ,不得截绳,中下安被卧之;一人以脚踏其肩,年 少挽其发,常弦弦勿纵之;一人以手按据胸上, 数动之;一人摩捋臂胫屈伸之;若已僵,但渐渐 强屈之,并按其腹;如此一炊顷,气从口出,呼 吸眼开,而犹引按莫置,亦勿苦劳之”。这与现代 急救技术的人工胸外按摩法相似。
到外界伤害。为了保护自己,他们学会了用草 茎、泥土、树叶对伤口进行涂裹包扎,这是最 早的外科包扎止血法;对四肢的跌仆损伤进行抚 摸揉按,起到消肿散瘀止痛作用,形成了最原 始的按摩术。
8
为了避免狂风暴雨及野兽的袭击,过着“六巢而居”的 生活;为了防寒避邪用兽皮或树皮作衣。他们定居下 来后,通过对动、植物的长期观察和尝试,认识了更 多的动、植物,懂得了哪些动、植物食后可充饥或治 病,哪些会致病或中毒等。例如《淮南子·修务训》:“ 神农……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避就 。当此之时,一日而遇七十毒。”
三
是指中国古代金元时期的四大医学
宋金元
流派。即刘完素的火热说“寒凉
时期 金元四大家 派”、张从正的攻邪说“攻下派”、
李东垣的脾胃说“补土派”和朱震
中医护理学绪论
伤寒杂病论
《伤寒杂病论》是一部论述传染病与内科杂病为 主要内容的典籍,东汉张仲景约撰成于公元2世 纪末3世纪初。该书编成后不久,晋王叔和析为 《伤寒论》与<金匮要略>二书,经北宋校正医书 局校刊,历代刻印数10次而流传至今,对中医学 治疗急慢性传染病、流行病以及内科杂病等理论 和技术的发展,曾产生过极其深远的影响,在几 千来中医学发展过程中,《伤寒杂病论》一直指 导着医家的临床实践,受到了极高的崇奉。
郑剑萍
教学内容
一、熟悉中医护理发展简史
二、掌握中医护理学的基本特点
三、中医护理学的地位和作用 四、中医护理学的学习办法
中医护理概念: 是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施以独特的中医 临床操作技术与护理,与医疗共同担负着 对患者及老、弱、幼、残进行全身心照顾 的一门应用性学科。
中医护理学形成
(2)昼夜晨昏的变化过程对人体的 影响:
白昼为阳,夜晚为阴,人体也是早 晨阳气初生,中午阳气隆盛,到了 夜晚则阳气内敛,便于人体休息, 恢复精力。许多疾病的发病时间及 引起死亡的时间也是有一定规律的。
(3)地域的差异对人们的生活习惯 和身体状况的影响:
如江南多湿热,人体腠理多疏松; 北方多燥寒,人体腠理多致密。因 此每个地区也各有其特有的地方病。 甚至不同地区人们的平均寿命也有 很大的差别。
1、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在认识和分析疾病的病理状况时, 中医学也是首先从整体出发,将 重点放在局部病变引起的整体病 理变化上,并把局部病理变化与 整体病理反应统一起来。一般来 说,人体某一局部的病理变化, 往往与全身的脏腑、气血、阴阳 的盛衰有关。
1、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在治疗局 部病变时,也必须从整体出发,采 取适当的措施。 如,心开窍于舌,心与小肠相表里, 所以可用清心热泻小肠火的方法治 疗口舌糜烂。
第一章中医护理学绪论
第一章中医护理学绪论中医护理学是中医学的重要学科之一,它主要研究中医的护理理论、方法和技术。
中医护理学绪论是中医护理学的入门部分,旨在为学生介绍中医护理学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以及重要性。
中医护理学的基本概念是指中医在护理方面的理论和实践。
相比于西医护理学,中医护理学更注重对人体整体的观察和护理,它强调“治未病”的理念,提出了“望闻问切”四诊法以及“调整阴阳平衡、疏利气血”的护理方法。
中医护理学强调个体化的护理方法,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体质和环境来进行护理,在调整护理措施中发挥了独特的优势。
中医护理学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代。
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关于中医护理学的论述。
在中国古代,中医护理学与中药学、针灸学、推拿学等学科相互渗透并得到发展。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的发展,中医护理学逐渐形成独立的学科体系,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和技术方法。
中医护理学的重要性体现在多个方面。
首先,中医护理学能够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护理方法。
中医强调“因人而异”,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制定相应的护理计划,能够更好地满足患者的需求。
其次,中医护理学注重疾病的预防和康复,强调在疾病未发生或进一步发展之前进行干预,减少疾病的发生和恶化。
此外,中医护理学重视促进人体自我调节和自我疗愈的能力,通过中医的护理方法,能够更好地激发人体的自愈能力,提高抗病能力。
总之,中医护理学是中医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门学科,它弥补了西医护理学的不足,提供了更加个体化和综合化的护理方法。
中医护理学在改善人体健康、预防疾病和促进康复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对健康需求的不断提高,中医护理学的研究和应用将会越来越受到关注和重视。
中医护理学第一章 绪论
龚庆宣的《刘涓子鬼遗方》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外科专著
第一章 绪 论
第一节 中医护理发展简史
目录页
金元四大家
以刘完素为代表的“寒凉派”
以张子和为代表的“攻下派”
以李东垣为代表的“补土派”
以朱丹溪为代表的“滋阴派”
第一章 绪 论
中医护理基础理论
中医护理技术
中医临床病证护理
第一章 绪 论
第一节 中医护理发展简史
目录页
中医学在其发展过程中一直保持着医、药、护不分状态,历代医家必综合医、药、
护三者的知识、经验于一身。在中医临床,护理职责一般是由医者、医者的助手或由医
者指导患者家属分担,呈现出医中有护、医护合一的特征。
第一章 绪 论
目录页
Contents page
上篇
中医基础理论
中篇
常用中医护理技术
下篇
常见病症中医护理
上篇
中医基础理论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阴阳五行学说 第三章 藏象 第四章 病因病机 第五章 诊法 第六章 辩证 第七章 养生保健与护理总则
第发展概况,熟悉中医护理发展历史中重要 的医家、代表著作及学术思想。 2.掌握中医护理的基本特点。 3.了解中医护理在中医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在治疗期间注意“禁生冷、黏滑、肉面、五辛、酒酪、臭恶等物”。
第一章 绪 论
第一节 中医护理发展简史
目录页
《伤寒杂病论》最有影响的临床医学巨著 记载了各种护治一体的疗法,如治百合病的洗身法,治狐惑病的熏洗法、烟熏法; 治咽痛的含咽法;以及坐浴法、外掺法、灌耳法、吹鼻法等外用药护理。 提出的汗、吐、下、和、温、清、补、消八法的护理,也是辨证施护的重要内容。 饮食护理上已有专篇论述,指出饮食应辨证:“所食之味,有与病相宜,有与身为
中医护理学 绪论
• 清朝开办了“京师同文馆”——近代最早的医学院 • 丁甘仁在上海开办中医院,一边医疗,一边从事临床教学 • 秦伯未创办了中医疗养院,设病床百余张,供中医学生临
床实习 • 李平书创办了神州医院和上海医院为兴建了粹华制药厂,
9、护理技术操作
《 孙氏首创了细葱管导尿法。
千 金
这一方法比1860年法国人发明的 橡胶管导尿术要早1200多年。
方 》
此外他还发明了蜡疗和热熨法。
三、宋金元时期(960-1368年)
这一时期国家重视医药事业,宋政府有翰林医官院,御 药院,尚药局等机构,金元政府有太医院等。宋政府还把医 学校作为一个独立机构纳入国家官学系统。
•滋阴降火护理法则的建立
著名医家朱丹溪创立了滋阴学说,在护理上 独俱一格,在《格致余论》中专辟 “饮食箴” 、“色欲箴”、“茹淡箴”、“养老论”、“ 房中补益论”等提出了很多宝贵的保健护理要 求。
• 重视营养学发展食疗养生护理
《饮膳正要》是这一时期营养学的代表著作,提出了养 生避忌、妊娠食忌、乳母食忌、饮酒避忌及各种珍奇食品 的食谱:补下元,理腰膝,温中顺气用苦豆汤、治腰背疼 痛,骨髓虚损,身重气乏用生地黄鸡;治脾胃虚弱,泄痢 久不瘥者用鲫鱼羹。
金
小儿要经常洗澡,但“勿以杂水浴之。”应
方 “冷热调和” 》 对小儿喂养方面:“若不嗜食,勿强与之,强与之
不消,复生疾病。”“凡乳儿不欲太饱,饱则呕吐”
3、养生护理
《 孙氏高度重视养生之道和食疗,如 千 在饮食和药物选择上,强调“须先洞 金 晓病源,知其所犯,以食治之,食疗 方 不愈,然后命药” 》
疾病的预防与治疗
二、隋唐五代时期
肠吻合术后护理:“当作研米粥饮之,二
《 十余日,稍作强糜食之,百日后乃可进饭耳
中医护理学:绪论
和泄泻
反映了辨证施护的精神实质
本次课重点
• 四大经典著作,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护
自 然 环 境
人
五脏一体观 形神一体观
社 会 环 境
作业题
• 什么是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护? • 中医四大经典著作是什么? • 请说出金元四大家和温病四大家的姓名、医学思想或代表 作。
二是季节、气候对人体发病、治疗有影响,并可指导养生。 如春季多风病、夏季多暑病、长夏多湿病、秋季多燥病、 冬季多寒病。故要顺应四时气候变化的规律,“法于四 时”,“四气调神”,“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
2.人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
• 三是昼夜晨昏影响疾病过程,如旦慧、昼安、夕加、夜 甚; 四是地理环境、居住条件对人体生理和发病有影响。如 东南多湿热,人体腠理多疏松,易病湿热;西北多燥寒, 人体腠理多致密,易病燥寒。因此,治病与护理应因时 因地制宜。
贯串并叠合起来,便是疾病的全过程。 • 症是孤立的表现,病的全本质。
辨证施护的概念
• 辨证:就是将望、闻、问、切四诊所收集的症状与体征,
通过分析、综合,辨清其疾病的病因、性质、部位和邪正 之间的关系,从而概括、判断为某种证候。 • 施护: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护理原则和方法。
发展简史
• 6、宋代: (1)整理医籍,代表作有《太平圣惠方》、《圣济总录》和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2)宋慈著《洗冤录》——我国最早法医学专著。
发展简史
7、金元四大家: “寒凉派”刘完素(河间):火热论 “攻下派”张子和(从正):汗吐下三法 “补脾派”李东垣(杲) “滋阴派”朱丹溪(震亨):阳常有余,阴常不足
发展简史
• 4、两汉时期: • (3)汉代名医华佗——首创全身麻醉手术(麻沸散)和体 疗(五禽戏)。 • 最早发现了夹脊穴,人称『华佗夹脊穴』 • (4)三国名医董奉——医德高尚,“杏林春暖”典故由董 奉的高尚医德而来。
中医护理学—绪论(精)
伤寒杂病论 华佗 张仲景
五禽戏
首创猪胆汁灌肠法
隋唐五代、魏晋南北时期
孙思邈《千金方》
首创细葱管导尿法
王叔和《脉经》 皇甫谧《甲乙经》
宋金元时期
李东恒《脾胃论》——补土派
朱丹溪《本草衍义》——滋阴派 张从正《儒门事亲》——攻下派
明清时期
《本草纲目》——世界医药杰出 贡献
消毒隔离 预防接种 饮食卫生
中医护理学的形成与发展
萌芽时期 夏春秋 战国东汉末年
魏晋南北朝时期
隋唐五代时期
宋金元时期 时期
明清时期
近代独立
萌芽时期(原始社会)
夏春秋时期
(一)个人和环境卫生的改善 (二)饮食卫生 (三)心理卫生 (四)预防思想 (五)其他:按摩、隔离、用酒
战国东汉末年
黄帝内经
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典籍 辩证施护的理论与措施
中医护理学
以中医理论为指导,运用整体观念及独特的 传统护理技术,结合预防、保健、康复和医 疗等措施,对老、弱、幼、残者施以辩证护 理,以促进人民健康的一门应用学科。
中医药学及特点
中医药学是研究人体生理、病理、疾病防治 等理论与实践的一门科学 (1)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 体 (2)人与环境相统一 1)自然2)社会
2.辨病与辨证的关系 症:症状,是指病人自觉感到的 异常变化及医者通过四诊等诊察 手段获得的形体上的异常体征, 如发热、恶寒等。 病:是对疾病发展全过程中特点 与规律的概括。如感冒。 证:是指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 的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
3.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 同病异治是指同一种疾病,由于 患者体质,发病的气候、季节, 地理环境等不同,表现出证候也 不一样,治疗方法也就不同。 异病同治是指几种不同的疾病, 在发展过程中可出现具有同一性 质的证候,则采用同一种方法治 疗。
《中医护理学绪论》课件
总结词
预防为主是中医护理的重要理念,它强 调预防疾病和保健的重要性,主张通过 调理身体和健康的生活方式来预防疾病 的发生。
VS
详细描述
中医认为预防疾病的发生比治疗更为重要 ,通过调理身体、增强免疫力、养成良好 的生活习惯等方式,可以有效地预防疾病 的发生。因此,在中医护理中,要注重预 防保健知识的宣传和指导,帮助患者建立 健康的生活方式。
02
中医护理学的基本原则
整体观念
总结词
整体观念是中医护理的核心思想,它强调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 各个部分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详细描述
中医认为人体内部各个器官、组织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 ,人体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都受到整体状态的影响。因此,在 中医护理中,要全面考虑患者的身体状况、心理状态、生活习惯 等因素,从整体角度制定护理方案。
01
挑战
02
03
04
需要克服文化差异和理念冲突 ,实现有效的融合。
需要培养具备中西医结合护理 知识和技能的护理人才。
需要加强科研和临床实践,不 断优化和完善中西医结合护理
体系。
中西医结合护理的发展趋势
趋势
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开展中西医结合护理的数字化、智 能化研究与实践。
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推动中西医结合护理的国际化发 展。
中医护理学的科技化发展
数字化与智能化技术的应 用
中医护理学将积极探索数字化、智能化技术 的应用,如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以提高临 床护理效率和精确度。
科研创新与成果转化
鼓励科研创新,加速科研成果转化,为中医 护理学的发展提供科技支撑和动力。
中医护理学的社区化发展
社区卫生服务的融合
中医护理学将更好地融入社区卫生服 务体系,为居民提供便捷、有效的中 医护理服务。
01—中医护理:第一章 绪论
第一章 绪论
学习目标 1、掌握中医护理的基本特点 2、熟悉中医护理发展成就,激发学习热情 3、了解中医护理的学科属性
1
春秋战国时期 (起源时期)
原始人类由于生存的需要,并出于对自身本能的保护以 及在活动的互助中,逐渐形成了中医护理学的萌芽状态。
借黄帝之名编著了中医学典籍《黄帝内经》,奠定了中 医护理的理论基础。
2
汉唐时期 (形成时期)
这一时期随着科学文化的迅速发展,为中医学理论 体系的逐步形成奠定了基础。初步建立了中医学的理 论体系。
这一时期出现了较多的经典医著及名医华佗等。
3
汉唐时期 (形成时期)
《伤寒杂病论》为东汉末年张仲景所著,分为《伤寒论》 和《金匮要略》两书,是我国最有影响力的临床医学巨著。 是中医史上第一部理、法、方、药具备的经典。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出现了国际性“中医 热”、“针灸热”、“中药热”。
9
二、中医护理学的基本特点 1、整体观念:是对事物和现象的完整性、统一性
和联系性的认识。 ⑴、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⑵、人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 ⑶、人与社会环境的统一性
10
2、辨证施护 辨证施护:是中医护理工作的基本法则,是中医护理的
辨析
因证立法
据法选方 方药
证候
治法
护理
12
在这一时期的诸多医家在丰富的临床经 验的基础上,经过反复的理论探讨,使中 医理论体系逐渐向独立完整的体系发展。
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 明末吴又可的《温疫论》 清代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
8
近代及现代
近代,随着西洋医学的传入,使中医受到 了一定的冲击。
在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对中医药事业 的发展极为重视,中医药的基础理论和临床经 验得到全面整理和提高。
学习目标 1、掌握中医护理的基本特点 2、熟悉中医护理发展成就,激发学习热情 3、了解中医护理的学科属性
1
春秋战国时期 (起源时期)
原始人类由于生存的需要,并出于对自身本能的保护以 及在活动的互助中,逐渐形成了中医护理学的萌芽状态。
借黄帝之名编著了中医学典籍《黄帝内经》,奠定了中 医护理的理论基础。
2
汉唐时期 (形成时期)
这一时期随着科学文化的迅速发展,为中医学理论 体系的逐步形成奠定了基础。初步建立了中医学的理 论体系。
这一时期出现了较多的经典医著及名医华佗等。
3
汉唐时期 (形成时期)
《伤寒杂病论》为东汉末年张仲景所著,分为《伤寒论》 和《金匮要略》两书,是我国最有影响力的临床医学巨著。 是中医史上第一部理、法、方、药具备的经典。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出现了国际性“中医 热”、“针灸热”、“中药热”。
9
二、中医护理学的基本特点 1、整体观念:是对事物和现象的完整性、统一性
和联系性的认识。 ⑴、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⑵、人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 ⑶、人与社会环境的统一性
10
2、辨证施护 辨证施护:是中医护理工作的基本法则,是中医护理的
辨析
因证立法
据法选方 方药
证候
治法
护理
12
在这一时期的诸多医家在丰富的临床经 验的基础上,经过反复的理论探讨,使中 医理论体系逐渐向独立完整的体系发展。
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 明末吴又可的《温疫论》 清代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
8
近代及现代
近代,随着西洋医学的传入,使中医受到 了一定的冲击。
在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对中医药事业 的发展极为重视,中医药的基础理论和临床经 验得到全面整理和提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体
所有器官通过全身经络而相互联系,其规律是: 一脏、一腑、一体、一窍构成一个系统 例: 心——小肠——脉——舌(心系统) 肝——胆——筋——目(肝系统) …………………..
注:每一系统皆以脏为首领,故五大系统以 五脏为中心,而五脏之中又以心为最高统帅,对人 体生命活起着主宰作用。
1908年8月,天津海关拨银2万两,由长芦盐运 使司主管,在天津创办了近代中国第一所公办护士职 业学校——北洋女医学堂。 北洋女医学堂由中国第一位女留美学生金韵梅(亦 称金雅梅)任堂长(校长)兼总教习,由中国第一位 护理专业女留学生钟茂芳任看护教习。由钟茂芳翻译 的《牛津护理手册》成为当时西方护理学传入中国较 早的理论书籍,亦是中国护士学校当时的专用教材。 钟茂芳还于1914年首次提议用“护士”称谓替代 “看护”,并沿用至今。
我国近代护理概述
我国近代护理学是随西医的传入而起始的。1935年, 在广东省建立的第一所西医医院,外国人为了利用中 国的廉价劳动力,以短训班形式培训护理人员。 1887年,美国护士在上海妇孺医院开办护士训练班。 1888年,在福州开办我国第一所护士学校,首届只 招收了3名女生。那时医院的护理领导和护校校长、 教师等多由外国人担任,护士教材、护理技术操作规 程、护士的培训方法等都承袭了西方的观点和习惯, 形成欧美式的中国护理专业。
4
中医护理学发展简史:
时期 一 春秋 战国 二 汉唐 时期 作品 主要贡献 《黄帝内经 系统阐述了人体的结构、生理、 》 病理,疾病的诊断、治疗与预防 等奠定了中医护理学的理论基础。 张仲景《伤 奠定了中医辨证论治的理论基础。 寒杂病论》 提出四时食忌、五脏病食禁、妊 娠食忌等。
5
作品 主要贡献 时 期 二 华佗“五禽戏” 开创了我国保育保健的先河。(注: 模仿虎、鹿、熊、猿、鸟(鹤)五种 汉 动物动作,以保健强身的导引方法。) 唐 时 葛洪 首创了口对口吹气法抢救猝死病人的 期 《肘后备急方 复苏术。等 》 孙思邈 创立了许多护理保健的方法。如漱口、 《备急千金方 啄齿、摩眼、挽发、及食后摩腹等。 》 首创葱管导尿术,并对热熨、疮疡切 口换药引流等进行了论述。
(一)中医护理学的起源 人类为了生存,在与大自然的拼挣中,必然会 遭到外界伤害。为了保护自己,他们学会了用 草茎、泥土、树叶对伤口进行涂裹包扎,这是 最早的外科包扎止血法;对四肢的跌仆损伤进 行抚摸揉按,起到消肿散瘀止痛作用,形成了 最原始的按摩术。
为了避免狂风暴雨及野兽的袭击,过着“六巢而居” 的生活;为了防寒避邪用兽皮或树皮作衣。他们定居 下来后,通过对动、植物的长期观察和尝试,认识了 更多的动、植物,懂得了哪些动、植物食后可充饥或 治病,哪些会致病或中毒等。例如《淮南子· 修务训 》:“神农……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 所避就。当此之时,一日而遇七十毒。”
29
(三)新中国成立后的中医护理
中医护理发展到清代,虽趋向成熟,但由于历史条件 的限制,长期处在医护不分的状态,使中医未能形成 一支专门的护理队伍。 建国以后,随着中医事业的蓬勃发展,中医护理有 了很大发展
1958年江苏省中医院编写了《中医护理学》, 创办了第一所中医护校,接着编写了《辨证护 理概要》。1959年南京中医学院出版第一部系 统中医护理专著《中医护病学》。80年代初, 随着各省市中医护校的建立及各中医学院护理 学系的建立,各种护理专著相继问世 .
1976年10月以后,迎来了建设我国现代护理的 春天。国家卫生部于1979年先后颁发了《加强 护理工作的意见》和《关于加强护理教育工作 的意见》,从宏观上强化了对护理专业的管理, 加速了现代护理学的发展进程。1982年卫生部 医政司成立城市护理处;各医院重建护理部; 狠抓人才培养,充实护理队伍,至1990年,我 国护士增至100万人左右 .
学了有用吗?
新华网石家庄5月12日电 (记者陈玉) 5月11 日上午,河北省中医院儿科病房内,来自河南 安阳的一位腹泻患儿、5岁女孩张彤向护士长陈 秀荣伸出小手掌,一阵动作准确的穴位推拿过 后,孩子的腹痛慢慢减轻,小张彤在推拿中渐 渐睡着了。
如今,一批像陈秀荣一样从事中医护理的护士, 运用中医学当中行之有效的传统护理方法—— 火罐、推拿、针刺、艾炙、刮痧、中药灌肠、 熏洗等多种护理方法,实践中医“因人施护” 的护理理念。
6
时期
作品
主要贡献
三 是指中国古代金元时期的四大医学 流派。即刘完素的火热说“寒凉 宋金元 时期 金元四大家 派”、张从正的攻邪说“攻下派”、 李东垣的脾胃说“补土派”和朱震 亨的养阴说“滋阴派”。 四 王肯堂《证 介绍了创伤缝合术后的护理方法; 明清 治准绳》 时期 李时珍《本 草纲目》
7
一、中医护理学的发展简史
(4)强调饮食护理中的禁忌原则。 《金匮要略》在饮食护理上已有专篇论述。所谓 “所食之味,有与病相宜,有与、臭鱼、食之皆伤人”,“梅多 食,坏八齿”,“猪肉落水浮者,不可食”, “肉中有米点者,不可食”等。在当时,为预防 “病从口入”,有如此严格的饮食卫生要求实属 难得。
人民革命战争中的护理事业
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护理工作始于土地革命战争 年代。早1928年井岗山的红军医院,就附设有 看护训练班。1931年底创立的我军第一所医校 ――中国工农红军军医学校,在长征之前培训看 护300人;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期间,为保障 部队的战斗力,护理教育趋向正规、普及、培 养了大批优秀护理人才。1941年、1942年护士 节,毛泽东同志亲笔题词“护士工作有很大的 政治重要性”;“尊重护士,爱护护士”。
(2)开展复苏术。在《金匮要略· 杂疗方》中,详细 记载了人工呼吸,体外心脏按摩、抢救自溢、溺 死患者的具体操作过程,从而成为世界上最早开 展急诊复苏护理的典范。如对自缢者,应“徐徐 抢救,不得截绳,中下安被卧之;一人以脚踏其 肩,年少挽其发,常弦弦勿纵之;一人以手按据 胸上,数动之;一人摩捋臂胫屈伸之;若已僵, 但渐渐强屈之,并按其腹;如此一炊顷,气从口 出,呼吸眼开,而犹引按莫臵,亦勿苦劳之”。 这与现代急救技术的人工胸外按摩法相似。
1 、 《 黄 帝 内 经 》 与 中 医 护 理 学 基 础
《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一 部医学古籍,包括《素问》和《灵枢》两部分。 该书的基本观点主要有整体观、阴阳平衡观、邪 正斗争观,重视预防,包括饮食起居调理、心理 养生护理、部分疾病护理、用药护理及部分护理 技术等。
尤其是《内经》的正邪学说(正气存内,邪不 可干),比十九世纪英国的南丁格尔提出的学 说要早2千多年,南丁格尔指出:“只有病人的 自身能力才能治愈伤病 ……” 。“在任何情况下, 护理都是帮助病人,使他处于最佳状态,以便 他的自身能力去更好地治疗他的疾病”。这两 种学说是一致的。
8、明 吴有性 《温疫论》 瘟疫病的护理要 求 9、清 叶天士 《温热论》 温病的口腔护理、 物理降温 10、钱襄《侍疾要语》第一部中医护理专著
11.明清时期 ※ 李时珍《本草纲目》 :主要成就: ① 总结了16世纪前我国的药物学 ② 纠正了以往本草书中的错误 ③提出了当时最先进的药物分类法 ④系统地记述了各种药物的知识 ⑤保存了大量古代文献,丰富 世界科学 宝库
3.后汉名医华佗与中医护理 后汉杰出的医师华佗,以发明麻醉术而闻明于 世。他首创剖腹术,有完整的手术及护理方法, 但可惜未能流传于世。在施行其他手术过程中指 导弟子或家属做了大量的护理工作;在养生健身 方面,他认为体育锻炼可以帮助消化,疏通气血, 增强体质,减少疾病。他倡导的“五禽戏”,在 古代导引方法的基础上模仿虎、鹿、猿、熊、鸟 五种动物的姿态动作,把医疗、护理、体育三位 一体,从而创立了世界最早的外科护理及康复护 理。
4、隋 巢元方 《诸病源候论》肠吻合术后护理 5、唐 孙思邈 《备急千金药方》 葱管导尿术 比1860年法国发明橡皮管导尿术要早1200多年 6、《肘后救卒方》 口对口吹气
了解
7、金元四大家的重要贡献(饮食护理)
刘河间(刘完素)——火热论——寒凉派 张子和(张从正)——邪气论——攻下派 李东垣(李杲)——脾胃论——补土派 朱丹溪(朱震亨)——阴虚论——滋阴派
二、中医护理的初步形成
《周礼》中说:“食医掌和王之六食、六饮、 六膳、百羞、百酱、八珍之齐。凡仓齐视春时, 羹齐视夏时,酱齐视秋时,饮齐视冬时。春多 酸、夏多苦,秋多辛,冬多咸,调以滑甘” “四时皆有疠疾,春时有痟首疾,夏时有痒疥 疾,秋时有疟寒疾,冬时有嗽上气疾”。
礼不娶同姓
(二)中医护理学的形成与发展
1912年中华护士会成立护士教育委员会,并对全 国护校注册。1914年6月在上海召开第一次全国护 士代表大会。在这次会议上,钟茂芳是第一位被 选为学会副理事长的中国护士。钟茂芳认为从事 护理事业的人是学识的人,应称之为“士”,故 将“nurse”创译为“护士”,被沿用至今。那时 的理事长由外国人担任,直至1924年才由我国护 士伍哲英接任理事长。1922年,我国参加国际护 士会。1925年,中华护士会第一次派代表出席在 芬兰召开的国际护士会会员国代表大会。
《伤寒论》对用药时间也有严格要求:“凡作 汤药,不可避晨夜……。若或差迟,病即传变。 虽欲除治,必难为力”。这与现代护理学的用 药查对时间是相一致的。在《伤寒杂病论》中, 不但有丸、散、膏、丹等服药的护理,还记载 了各种与护理有关的护治一体的护理疗法,
如治百合病的洗身法 治狐惑病(眼-口-生殖器综合征)的熏洗法、 烟熏法; 治咽痛的含咽法,这是后世发展为各种雾化吸 入疗法的雏形。草珊瑚含片、金嗓子
(3)发展中药用药法,确立了辨证施护原则,为 后世中医护理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如《金匮要 略》中指出治疗肠痈的患者要求服用大黄牡丹汤 时宜顿服(即将中药一次性较快服完);《伤寒 论》中桂枝汤的用法从煎煮、服药方法、服药后 注意事项、观察服药后的反应、服药后的处理方 法及饮食宜忌均有详细的记载。如服药后应“…… 啜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并应“温覆令一 时许,遍身漐漐微似有汗者益佳”等等,还指出 服桂枝汤治疗期间,“禁生冷、粘滑、肉面、五 辛、酒酪、臭恶等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