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分类的方法论问题(一)

合集下载

(完整版)高等教育学复习资料

(完整版)高等教育学复习资料

高等教育学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对高等教育的规划1. 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基本要求。

到2020 年,高等教育结构更加合理,特色更加鲜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整体水平全面提升,建成一批国际知名、有特色、高水平的高等学校,若干所大学达到或接近世界一流大学水平,高等教育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

2.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3. 提升科学研究水平;4. 增强社会服务能力;5. 优化结构办出特色加快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以重点学科建设为基础第一章教育与高等教育概述一、教育的内涵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本质属性)。

教育是随着历史发展的、存在于一定共同文化的人类群体之中的活动。

首先,教育是一种社会活动;其次,教育的直接对象是人;最后,其目的是人自身的发展和完善。

教育就是使一个“自然人”成为“社会人”的过程。

二、教育构成要素教育者、教育中介(介质、文字、材料、手段)、受教育者。

三、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教育作为一种外部影响,对人的发展起主导作用。

教育也必须遵循人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的规律,包括遗传决定的每个个体的特殊性、生长的阶段性以及胜利与心理发展的相互关系。

四、高等教育的概念高等教育是建立在中等教育基础上的各种专业教育。

五、高等教育的内涵1. 建立在完全中等教育的基础上才接收的教育,其前提是学前教育、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完成后才接受的教育;2. 是一种高深知识和专业知识教育,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为基本任务,传授的是具有一定难度的、根据学科分类和社会职业分工特点专门设定的知识;3. 具有相当的学术性,承担着发展科学技术文化的任务,是社会高端文化的组成部分;4. 是有一定标准、机构和程序来确认和管理的制度行为,包括招生制度、学位制度等。

六、高等教育的特征1. 教学内容的高深性(程度特征,代表知识的难度和深刻性);2. 教学内容的专业性(知识的门类和针对性)。

高等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论析

高等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论析
22 创 新性 原 则 . 创新是一些事物进步的必然要求 , 但是创新并不意味着全盘否
进入 2 世纪 以后 ,随着世界经济高速发展 和高新技术的迅猛 1 发展 , 高等教育面临着教育 观念更新 的挑战 、 高等学校教 师面l 着 知识结 构优化 的挑战 、 高等学校面临着招 生对象变 化的挑战和教学 方法和手段不断更新的挑战 。通过深 入开展高等教育研究可 以帮 助教育工作者“ 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 的思 维 , 并从抽象 的思维 到实 践” 揭示教育的 内部规律 , , 正确认识教育 规律的辩证途径 , 为高 等 教育的实践提供理论指导。
教育长廊
高等教 育科学研 究方法论析

中 图 分类 号 : 4 G6 0 文献标识码: A

上海 209 ) 0 0 2
文章 编 号 : 6 2 7 9 ( 0 9 3 — 6 — 1 1 7 — 8 4 2 0 )0 0 1 0
( 同济 大 学高等教 育研 究所
摘 要 随着 1 世纪中叶 自 9 然科学的发展, 能量守衡及转化、 细胞 学说及进 化论 、 相对论、 量子力学等导致马克思主义 的产 生, 对 教育研究方法产生了新的影响。本 文从高等教育研 究的背景、 特征、 作用等角度分析 了现今高等教育研究方法面临新的要求和挑战。 关键词 高等教育 科学研究方法 教育学
定, 是对原有教育方法传统 之上 的批判 和继承 , 教育 在积累 中不 使 断发展 。万能的方法在 教育研究 中是不存在的 , 一定要 根据所要研 究的问题 , 通过适 时调节教育 的方法 。 注意多种 方法 的融合 贯通 。 同时关注其他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最新进展 , 及时运用 到教育研究 中来。
2 教 育研 究 方 法 的基 本 原 则

高等教育学导论整理

高等教育学导论整理

高等教育学导论整理高等教育学是研究高等教育的基本原理、规律和问题的学科。

本文将对高等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研究内容和意义进行整理和介绍。

基本概念高等教育学是对高等教育的研究和探讨。

它主要关注高等教育的特点、目标、组织形式、制度设计等方面的问题,旨在促进高等教育的发展和改进。

发展历程高等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产生于20世纪初。

它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发展历程有所差异。

在中国,高等教育学的发展经历了探索阶段、建立阶段和繁荣发展阶段。

研究内容高等教育学的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高等教育的理论基础:探讨高等教育的理论基础,包括教育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方面的理论。

2. 高等教育的制度与政策:研究高等教育的制度设计和政策制定,包括招生、课程设置、评估与监控等方面的内容。

3. 高等教育的教学与研究:研究高等教育的教学理论和方法,培养和支持高等教育教师的专业发展。

4. 高等教育的管理与发展:探讨高等教育管理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包括领导力、资源配置、质量保障等方面的内容。

意义高等教育学在高等教育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促进高等教育改革:通过研究高等教育学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提供改进高等教育的决策依据。

- 提升高等教育质量:通过研究高等教育的教学和管理问题,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 促进高等教育国际交流:高等教育学的发展有助于促进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高等教育交流与合作。

高等教育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将继续为高等教育的发展和改进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推动高等教育的繁荣和进步。

参考文献:- 张三、李四,高等教育学导论,教育出版社,2020年。

- 王五,高等教育学研究,高教出版社,2018年。

高等教育理论研究方法论问题探索

高等教育理论研究方法论问题探索



高等教育理论研究 存在 的问题及其原 因
目前 高 等 教 育 学理 论 研 究存 在 着 一 股 自 有关 高等 教育 学 的学科 定位 、 在形态 等 理论 存 我 解释 冲动 , 种 自我 解 释 冲动 的 “ 意 识 ” 元话语 问题 的长 期 被 忽 视 。这 些 问题 在 当前 这 潜 , 表 现 的恰 恰 是 高 等教 育 学 存 在 的合 法 性 以及 的话语 背 景 中被置 于研 究自明 的东 西 。 在研 究 式 , 重按 照科 学 的方法 对高 等教 育 活动进 行 注
使 方 法 和研 究 角度 多样 化 , 种种 “ 高等教 育 学” 理 研 究 。正是 这种 研究 方 法 , 高等 教育 学这 门
论 众声 喧哗 的背 后 , 人 遗 憾 的看 到 , 令 高教 理 科 学 在 回答 高 等 教 育 活动 的规 律 时具 有 很 强 证 任 论研 究 没有 明确 的 自我定 位认 识 , 没有 明确 的 的实践 性 、 伪性 。应 该说 , 何 高 等 教 育理
收 稿 日期 :O 6 0 — 0 20— 4 8
作者简介 : 郑确辉( 9 8 )男 , 1 5一 , 广东恩平人 , 硕士 , 广东商学院高教室主任 、 副研 究员.
维普资讯

4.
郑 确 辉 ・高等 教 育理 论 研 究 方 法论 问题探 索
____
同 等教 育理 论 研 究 方 法 论 问题 探 索
郑 确 辉
( 东 商 学 院高 教 室 , 东 广 州 50 2 ) 广 广 13 0
I_ -一 Cj

要: 目前高等教育 学理论研 究因为没有 明确的 自我定位认 识 、 没有明确 的 问题 意识 而

高等教育学知识点归纳

高等教育学知识点归纳

《高等教化学》第一章绪论一、高等教化发展简况1、成长中的高等教化(1)高等教化的萌芽阶段:高等教化机构性质不明确,教化职能不确定,专业教化性质模糊,学生年龄参差不齐,教学形式以非正式的方式进行。

(2)高等教化的雏形阶段(欧洲中世纪高校):已初步建立了较为完整的教化目的, 教化支配, 教化内容, 教化组织形式和教化管理体制,起先走向成型,成为一个特地的, 独立的学术及教学机构。

(3)高等教化的成型阶段(文艺复兴末期和资产阶级革命初期):高校起先围围着各个专业, 各个学科, 各门课程,组织其教化形式和内容,才有了今日意义上的高等教化,即建立在一般教化基础上的专业教化。

(4)高等教化的完善阶段:高等学校产生新职能——为社会服务。

基于学问分化, 科学进步和社会须要,多种类型的专业学院大量涌现。

2、扩张中的高等教化(1)规模化:二战后从精英走向大众(2)中心化:慢慢走进社会的中心,成为社会的核心机构。

(3)综合化:出现学科整体化和人才素养综合化(目标, 内容, 过程, 教化方法)的趋势。

(4)国际化:20世纪50年头后日益明显,即一国高等教化面对国际或全球发展的过程和总趋势,是把国际的, 全球的, 跨文化的观念融合到本国高等学校教学, 科研和服务社会诸项职能中的过程。

(5)职业化:职业准备课程更多开设,是经济巨大发展的产物。

(6)终身化:教化贯穿于人的一生,供应教化一体化,留意教化的整体性。

(7)多元化:高等教化由单一系统向多元系统转变,内部结构越来越困难。

二、高等教化探讨及高等教化学1、个别探讨阶段:没有特地的探讨队伍,探讨的成果也较为零散而缺乏系统性。

2、组织探讨阶段——高等教化学产生:20世纪70年头,有组织的探讨在西方的高等教化已起先。

1978年5月,中国第一个正规的高等教化科学探讨机构——厦门高校高等教化科学探讨室成立,标记着中国高等教化探讨进入了实质性的开展阶段。

3、系统探讨阶段——学科体系形成:中国第一个群众性的高等教化探讨组织——1979年召开的全国高等教化会筹备工作会议。

关于高等教育学的研究对象_体系与方法的思考_朱国仁

关于高等教育学的研究对象_体系与方法的思考_朱国仁

教育研究1997年第2期关于高等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体系与方法的思考●朱国仁 在我国,作为一门学科的高等教育学才有十几年的历史,但已出版的有关著作已近20种。

①为促进这门学科的发展,高教理论界正广泛地开展有关这门学科自身建设的讨论。

本文立足于我国高等教育学的发展现状,特别是关于这门学科建设的研究成果,拟就高等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体系和研究方法问题,作一初步探讨,旨在引起更多学者对这些问题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一从学科学的角度来说,任何一门学科的建立都必须具有自己独特的研究对象。

对研究对象把握得如何,直接影响着整个学科的发展方向。

在一门学科创生的时候,人们对它的研究对象的认识往往并不是十分明确,而学科自身的发展也正是随着人们对其研究对象的进一步把握而逐步走向成熟的。

高等教育学也不例外,正如有学者所说的那样,它“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确定下来,正像社会科学园地中其它许多学科的产生一样,即便我们还没有来得及清楚地理解这一学科研究对象特殊性的含义,作为学科它却已经存在了”。

②此外,人们在述及一门学科的研究对象时,常常引用毛泽东在《矛盾论》中说的那句话,“科学研究的区分,就是根据科学对象所具有的特殊的矛盾性。

因此,对于某一现象的领域所特有的某一种矛盾的研究,就构成某一门科学的对象”。

③这也成为表述每一门学科研究对象的依据,高等教育学也不例外,现列举几种表述如下。

“一门以高等教育为研究对象,以揭示高等专业教育的特殊规律,论述培养专门人才的理论与方法为研究任务的高等教育学新学科”。

④“高等教育学是教育科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它在一般教育理论的基础上,专门研究高等教育所特有的矛盾,揭示高等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

⑤“高等教育学是研究高等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是研究高级专门人才培养的科学”。

⑥“高等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既不是泛泛的高等教育,也不是高等教育规律的应用,而是高等教育的特殊矛盾和发展规律”。

⑦不论是研究“特殊矛盾”还是研究“特殊规律”,以上表述基本上表明:高等教育具有特殊性,作为高等教育学的研究对象,确实具有其他学科不可取代性。

潘懋元教授高等教育分类思想研究

潘懋元教授高等教育分类思想研究
和专 科 学校三 种类 型设 置 , 学 培 养 学术 性 研 究 型 大

潘 懋 元教 授 高 等教 育 分 类 思想 提 出 的 时代
背景
第 一 , 世界 范 围看 , 等教育 分类 是各 国高 等 从 高
教育发展 都 面 临 的一 个 “ 能不 解 决 的 难题 ” 不 。在
人才 ; 单科 学 院培 养各行 各业 高级 专 门人才 ; 专科 学 校培 养应 用技 术 与管理 的专 门人才 。类 型划 分虽 然 清楚 , 多科性 大学 与单 科性 学 院专业 口径 过窄 , 但 专 科学校 定 位不 明 ( 即所谓 “ 专科 向本 科 看 齐 ” , 能 )不
高 等职业 教育 两个子 系统 , 高等学 校分 为学科 型 、 将 应用 型 、 能型 三 种类 型 。本 文 从 潘 懋 元 高 等教 育 技 分类 思想 提 出的历 史 背景 、 高等 教 育 分 类 的基 本 内 涵、 高等教 育分类 的方 法论 以及 高 等 教 育分 类 的步 骤 和基 本框 架等方 面研 究潘 懋元 教授 的高 等教育 分
的研究 型 专家 和高 层 次 专 门人 才 , 需 要 数 以千万 也 计 的各级各 类 、 各行 各 业 的生 产 、 理 、 务 的职业 管 服
王 琪
3 10 ) 6 05 ( 门大学 教 育研究 院 , 厦 福建 厦 门 摘
要: 潘懋元教授提 出的高等教育分 类方 法将 高等 教 育 系统分 为普 通 高等教 育和 高等职 业教育 两个 子 系
统, 将高等学校分为学科型 、 用型 、 能型三种 类型 。潘 懋元教 授 的 高等 教育 分类方 法符合 中国的 高等教 育 实 应 技 际, 对高等学校的准确定位和分类发展 具有重要 的指导意义。

高等教育研究方法

高等教育研究方法

高等教育研究方法
高等教育研究方法是指用于研究高等教育问题的方法论和技术。

学者们可以利用不同的方法来收集、分析和解释数据,以便更好地研究高等教育相关问题。

常见的高等教育研究方法包括:
1. 调查研究:调查研究是一种量化研究方法,通过问卷、面试、电话等方式收集数据,然后将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调查研究常被用来研究学生和教师的态度、行为和经验等问题。

2. 实验研究:实验研究是一种控制变量的研究方法,用于研究因果关系。

研究者通过对一组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比较,来确定某一变量对另一变量的影响。

3. 客观分析:这种方法通常用于研究高等教育中的政策和制度,通过文件分析、统计分析等方式来收集和分析数据。

4. 质性研究:质性研究是指通过深入访谈、观察和文本分析等方式来收集数据,并通过不同的分析方法来解释数据。

质性研究通常被用于探索某一现象的本质、特征和意义等问题。

总之,高等教育研究方法要根据具体问题来选择,方法的选择不仅依赖于问题本身,还依赖于研究目的、资源和时间等因素。

《高等教育方法概论》习题含答案3

《高等教育方法概论》习题含答案3

《高等教育方法概论》习题含答案3高等教育方法概论习题含答案31. 描述传统教学法和现代教学法的区别,并说明为什么现代教学法在高等教育中更为重要。

传统教学法侧重于教师在课堂上的知识传授,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接受教育。

教师通常采用讲授、讲解、演示等方式进行教学,学生被要求记住大量的知识和概念并能够回答相关问题。

传统教学法注重在课堂上进行单向传授,强调纸面考试成绩的评估。

现代教学法则强调学生主动参与,教师的角色更像是引导者和辅导者。

现代教学法采用一系列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如问题解决、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

现代教学法倡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积极参与到学习过程中,从而更好地实现知识的掌握和应用。

在高等教育中,现代教学法更为重要。

高等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仅仅是传授知识。

现代教学法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使他们能够独立思考和解决复杂的问题。

高等教育需要学生具备丰富的背景知识和理论,但更重要的是学生能够将这些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中,并提出新的解决方案。

因此,现代教学法相较于传统教学法更适合高等教育领域。

2. 分析讨论课、研讨会和实验课在高等教育中的作用及其特点。

讨论课是一种学生参与度高的教学方法。

在讨论课中,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主题,自由交流和讨论观点、思想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

课堂上,学生们可以就特定议题进行分组或一对一的辩论和探讨,分享个人经验和见解。

讨论课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和表达,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以及批判性思维能力。

通过参与讨论,学生们可以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并学会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

研讨会是一种更加深入的学术交流形式。

通常由教师或学院组织,旨在促进学术探讨和研究。

在研讨会上,教师和学生可以分享他们的研究成果,互相学习和启发思考。

研讨会的特点是全程参与和互动交流。

学生们可以提出问题、提供反馈和建议,进一步推动学术研究的发展。

教育学中的高等教育研究

教育学中的高等教育研究

教育学中的高等教育研究教育学是研究人类教育活动的学科,而高等教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是教育学中的重要研究领域之一。

高等教育研究探讨着高等教育的目标、方式、机制和影响等方面的问题,旨在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和效益。

本文将从高等教育研究的目的、方法和重要性三个方面来探讨教育学中的高等教育研究。

一、高等教育研究的目的高等教育研究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深入了解高等教育的本质和规律,为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通过高等教育研究,我们可以了解高等教育的特点、目标、内容和方法,揭示高等教育对个体和社会的影响,探索高等教育的创新和发展路径。

同时,高等教育研究还可以帮助我们了解高等教育的历史和现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为高等教育的改革提供科学依据和建议。

二、高等教育研究的方法高等教育研究采用了多种研究方法和手段。

首先,文献研究是高等教育研究的基础,通过对高等教育相关文献的搜集、整理和分析,可以对高等教育的理论和实践进行深入的研究。

其次,调查研究是高等教育研究的常用方法,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收集高等教育实践中的数据和信息,揭示高等教育的问题和需求。

此外,实证研究是高等教育研究中的一种重要方法,通过数据分析和模型构建等手段,对高等教育的现象和规律进行定量分析和预测。

三、高等教育研究的重要性高等教育研究的重要性在于它对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首先,高等教育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高等教育的目标和使命,明确高等教育的发展方向和路径。

其次,高等教育研究可以提供关于高等教育的理论和实践经验,为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创新提供科学依据和方法论。

再次,高等教育研究可以促进高等教育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吸收借鉴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优秀经验和做法,提升高等教育的全球竞争力。

总之,高等教育研究是教育学中的重要研究领域,通过对高等教育的本质、规律和影响等方面进行研究,可以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和效益。

高等教育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深入了解高等教育,为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高等教育学(第七章:高等学校的教学(一))

高等教育学(第七章:高等学校的教学(一))
从萌芽、产生到发展、完善、变革,都始终在研究教学、 改进教学,已具有一整套的理论、技术、方法。 其三,从现有条件看,除非研究型大学,多数高校科研条 件还比较差,从硬件到软件,都有待加强建设;即使是研 究型大学,科研条件比较好,也很难满足所有学生参与科 研的需要。 其四,从现有的教师队伍看,多数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能力 远远强于科研能力、强于组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水平和 能力。
(二)高等学校教学的构成要素
高等学校的教学是一个由多种因素构成的 有机整体,它主要由教师、学生、教学内 容、教学手段和方法、教学管理五种因素 构成。
二、高等学校教学的意义
(一)教学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基本途径,因为: 其一,从学习时间看,当前高校的教学所占比重最大,正
是通过教学这一量大面广的活动来完成育人的基本任务。 其二,从成熟程度看,应该说教学是最成熟的途径。高校
一、名词解释 高等学校的教学;教学组织形式 二、简答题 高等学校的教学的意义和基本类型是什么? 高等学校教学有哪些基本形式?社会实践教学有
哪些特征? 高等学校的教学原则有哪些? 高校教师教学管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三、论述题 结合大学教学过程特点说明如何提高教学质量。
谢谢!
高等学校教学管理包括管理主体、管理依据、活 动方式、运用因素及管理目标等因素。
(二)高等学校教学管理的意义
(1)有利于建立稳定的教学秩序 (2)有利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工作效率 (3)有利于调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以保
证教育教学目标的实现 (4)有利于保证教学的正确方向,促进教师
教学观念更新
(一)提高文化素养,促进理论深化,改 善知识结构
(二)提高智力体质,培养实际能力,增 长创新才能
(三)培养科学观念,陶冶品德和美感, 促进个性发展

试论高等职业教育及其本质

试论高等职业教育及其本质

试论高等职业教育及其本质[摘要]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种类型和职业教育的最高层次,在三种教育分类法中都有相应的表示。

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的高等教育称为广义的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直面终端产品或终端服务的一线高级应用型人才的高等教育称为狭义的高等职业教育。

高级应用型人才的基本特点是:不以研究发现客观规律为主,而以应用已发现的规律、定理为经济社会提供直接服务为主。

高等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主要表现为四点:应用性、实践性、高等性、职业性。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本质属性一、三种分类法中的高等职业教育(一)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事物的本质是指事物固有的、决定事物性质、面貌和发展的根本属性。

要研究高等职业教育的本质,必然涉及教育、高等教育乃至职业教育的本质。

教育与人类社会发展共始终,人类对教育的认识是不断深化发展的。

古今中外的教育家们对教育的本质做了大量探索,给教育下的定义也难以数计,总括起来无非是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或教育与人的发展的关系。

“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是促进个体社会化的过程”,这应该是迄今为止对教育本质的最高层次概括,也是目前教育界较为统一的认识。

关于职业教育,在顾明远主编的《教育大辞典》中作了如下描述:传授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知识和技能的教育。

《中国教育百科全书》对职业教育的定义为:在一定文化和专业基础上给予受教育者从事某种职业所需的知识技能的教育。

总之,职业教育是指在一定的普通教育基础上,为适应某种职业需要而进行的专门知识、技能和职业道德教育,使受教育者成为社会职业所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现代职业教育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使人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的重要渠道。

职业教育是一种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活动,其本质特征是应用性。

高等教育作为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自然具有教育的普遍的本质属性。

《中国大百科全书》认为“高等教育是建立在中等教育基础上的各种专业教育”;《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认为“高等教育是指完成高级中等教育基础上实施的教育”。

高等教育发展理论的认识论问题

高等教育发展理论的认识论问题

高等教育发展理论的认识论问题摘要:进入21世纪,随着以高科技、信息化为特征的知识经济初见端倪,高等教育日益进入社会的中心,成为社会的轴心机构。

与此同时,高等教育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大变革时代。

随之而来的一个问题便是,高等教育应当如何发展、如何变革?因此,对高等教育发展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并构建一套适合于中国现实和未来发展需要的发展理论体系,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研究高等教育发展理论在于为研究者提供一种元教育学观,而这种元教育学观的形成需要进行规范性研究。

关键词:高等教育发展;认识论;规范性研究二战后,高等教育发展理论的演进大致经历了五个研究传统:注重高等教育发展内在逻辑的进化论范型、注重高等教育功能的结构功能范型、注重量与质互动的结构历史范型、注重冲突的依附论范型和注重高等教育发展与人的发展的辩证统一范型。

[1]教育理论的历史是不同意见的对话、批判的历史,人们各自从不同的假设出发,为不同的信念和判断辩护。

这是分析教育哲学家首先关心的问题。

与此相关的也正是教育学认识论的基本问题:教育学知识的确定性和可靠性表现在哪里?如何判断教育学知识的真理性,标准是什么?研究高等教育发展理论在于为研究者提供一种元教育学观。

布雷岑卡认为,从总的逻辑来看,描述性研究应是元教育学研究的出发点,而规范性研究以及提出系统的认识论规范,应是元教育学研究的逻辑终点。

[2]就像社会学的元研究作为社会学发展中自我反省意识的必然产物,它是在反思社会学自身危机的基础上迅速发展起来的,其主要功能就在于为社会学及其理论“立法”[3],对高等教育发展理论的研究最重要是回归规范性的研究。

一、高等教育发展理论的“统一范式”与“多元趋势”(一)高等教育发展理论的多元化趋势在高等教育发展研究中,由于研究传统众多,每个研究传统又分为不同的特殊理论,涉及多元的研究领域,采用多样化的研究方法,形成多元的知识体系,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混乱和迷惑。

高等教育学(1)

高等教育学(1)

绪论1高等教育发展简况(四阶段:萌芽、雏形、成型、完善)A萌芽阶段实例:古巴比伦的“寺庙学校”分为两级,一为初级教育,传授读写知识;二为高级教育,除读写训练外还学习文法、苏美尔文字等。

古埃及的“寺庙学校”有精通数学、天文知识的僧侣执教。

雅典教育中的“七艺”—即哲学、算术、几何学、天文学、音乐伦理,加上“智者派规定的文学和修辞学。

B雏形阶段——主要指形成于欧洲中世界大学教育和中国汉代的太学及唐宋的书院教育。

大学一词,原意“行会”(法学、神学、医学、人文学科)采取“上大课”的方式进行教学。

汉代的太学为高等教育从萌芽走上雏形奠定了基础。

书院教育——源出于唐代私人之学的书斋和官府整理典籍的衙门,是高等教育从萌芽走向雏形的标志。

C成型阶段——始于文艺复兴末期和资产阶级革命初期,而从18世纪60年代开始的资产阶级工业革命,把它推向了高峰。

D完善阶段——是指它的构成形式从单一走向多样,其职能不断丰富和充实。

清朝废除科举(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行西欧教学制度(洋学堂、京师大学堂——北大前身)A扩张中的高等教育:规模化、中心化、综合化、国际化、职业化、终身化、多元化。

B 高等教育研究历程分为:①个别研究阶段、②组织研究阶段、③系统研究阶段.第三节认识高等教育学(重点)性质:高等教育学是运用教育基本理论研究高等教育现象解决高等教育问题及探求高等教育规律的科学。

简之,是研究人和培养人之规律的科学。

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是研究人的培养之规律的科学。

分析高等教育学的发展动因?A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推动着高等教育学的产生和成熟。

B高等教育的内部矛盾促使高等教育学的研究不断升华。

C相关学科的协同效应推动着高等教育学的发展。

第四节高等教育的研究方法第一层:对各学科都具有方法论意义的系统科学和科学学等方法。

第二层:学科群和具有学科的方法.高等教育研究方法:(一)多学科研究法;(二)文献研究法;(三)案例分析法;(四)反思批判法;(五)体悟总结法。

探析高校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探析高校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探析高校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一、高校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1 课程内容重复和陈旧课程内容陈旧是指课程内容缺乏学科的前沿性和国际性,课程内容滞后于学科发展。

以教育学原理为例,这门课程主要适用于在上大学之前没有学过教育学或没有获得教育学学士学位的学生使用和学习,它应该是一门最基础的理论课程,但是,从我国高校教育专业各学科的教材情况来看,教材比较陈旧,落后于教育学科的发展,教育学原理、教育心理学、教育管理学、中外教育史、中外高等教育史、大学生心理学等基础课程教材内容重复。

教材缺乏更新,内容亦显陈旧。

事实上,不少课程在本科阶段就已经学过,进修硕士课程阶段仍旧重复地设有有关高等教育政策的内容。

2 课程结构不合理课程结构是指课程体系的各个组成部分及其关系。

合理设置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是确保学生形成系统、合理的知识结构和技能的途径。

选修课程是可由学生自由选择学习的课程,学校并不要求学生一定要学;必修课程是指对于形成学生的知识和技能必不可少并由学校明确规定必须学习的课程。

选修课程的学分数在全部课程总学分数中所占的比例为20%~35%不等,而必修课程学分数则占全部课程总学分数的65%~80%不等。

也就是说,平均计算,选修课程占25%,必修课程占75%,显然,选修课程学分数占全部课程总学分数的比例是比较小的,而必修课程所占比例较大。

这样的结构不符合当前我国高校教育专业实际发展的需求。

3 忽视方法论和研究方法的学习开设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论及类似的课程就是让学生切实掌握教育研究的有关理论和方法,要促进学生系统和全面地学习从事教育研究的方法和理论,掌握研究数据的整理、收集和分析的各种技术,培养学生进行独立学习和研究的能力。

但是,我们在研究中发现,几乎每个学科点都设置了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论的课程,内容基本上差不多。

只是课程名称各有不同。

比如,有的称为教育研究方法。

有的称为高等教育研究方法,有的称为教育统计与测量,还有的称为人文科学研究方法,调查表明,各学科点对这门课程的重视程度比较低。

高等教育方法论有些

高等教育方法论有些

高等教育方法论有些的发展可以追溯到中世纪的大学,后来历经发展,主要是英国、德国、美国的大学的不断转型,形成了高等教育的三项职能即:培养专门人才、科学研究、服务社会。

那么,高等教育方法论有哪些?目前高等教育学理论研究存在着一股自我解释冲动,这种自我解释冲动的“潜意识”,表现的恰恰是高等教育学存在的合法性以及有关高等教育学的定位、存在形态等理论元话语问题的长期被忽视。

这些问题在当前的话语背景中被置于研究视域的盲点,甚至在某种程度上被视为不言自明的东西。

在研究方法和研究角度多样化,种种“高等教育学”理论众声喧哗的背后,令人遗憾的看到,高教理论研究没有明确的自我定位认识,没有明确的问题意识,缺少内在的生机和活力,缺少进一步发展的理论空间,真正具有实际价值与意义的精神资源和思想资源实在很有限。

为什么会出现这些问题?有种可能,即甚少或不去理会高等教育学话语的存在及其对高等教育活动的指导。

而理论话语言说对象的缺失,又在某种程度上使高等教育学自身的发展可能过于超前或滞后,使高等教育学研究难以把握高等教育实践的内在精神实质,从而使二者在不同的层面上各有其发展的规律,因而也难以进行有效的对话。

但是,如果转换一种视角,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是“非常间接的,而且我们可以忽略它,因为我们的目的毕竟主要是对各种思想的理解。

”那么,分析当前高等教育理论研究中所存在的问题时,或许可以从高等教育学自身,而非简单地从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入手来分析高等教育学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问题的原因归根到底在于高等教育活动理论元话语的缺场。

元话语的缺场导致了对高等教育学的学科属性在一种知识或者方法之间徘徊。

这直接导致我们的高教理论研究陷入了某种危机之中,在貌似“多元化”、貌似“繁荣”的表层下掩盖了思想的匮乏与方向的迷茫。

方法论问题是理论元话语的重要组成部分,了理论研究的逻辑起点、研究方向和研究成果。

所以,本文试从高等教育学本身这一角度展开论述。

目前的某些高教理论研究,只是一种知识性而非知识论的研究。

从高等教育分类看广东省“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建设”发展

从高等教育分类看广东省“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建设”发展

高等教育课程教育研究22 学法教法研究从高等教育分类看广东省“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建设”发展卢樱颖(广州大学教育学院 广东 广州 510006)理工科大学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对我国当前社会经济发展产生较大的影响。

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理工类学科专业质量和发展水平比较逊色。

在我国理工科高校群体中,学术科研和人才培养方面表现出色的理工科高校只占小部分,绝大部分理工类高校的整体实力较弱。

那么,在当前及未来的一段时期内,政府和高校如何结合我国提出了一系列科技强国的战略部署,抓住机遇和挑战,积极主动改革传统的高等教育系统的格局,加快进度建设具有区域特色及中国特色的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呢?不难看出,建设高水平理工科大学这策略能以高等教育分类作为理论基础,让我们从高等教育分类的视角逐步改变或者完善当前政府政策引导、高校特色定位等行为。

本文拟从高等教育分类的角度对广东省“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建设”进行研究分析,以期协助政府完善政策引导提供有益的借鉴。

一、关于高等教育分类我国教育家潘懋元先生认为,“高等教育分类”是指人们为了更好地认识、研究和引导高等教育发展,将高等教育系统划分成不同的类型和层次,从而确定高等教育系统中各子系统及其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种属关系、并列关系、层次关系)的过程。

高等教育分类作为高等教育结构研究中的一子课题,是整个世界都关注的难题,同时也对高等院校的定位、发展等关键性问题有一定程度的影响,更是如今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过程中亟需解决的难题。

由于当前我们面对的是正在发展的错综复杂的高等教育系统,其中也存在着多样化的高等学校模式。

若要使我国所有的高校都能够定位准确,自身发展的方向明确,继而制定合理的发展规划,就要按照一定划分标准分别归类。

但倘若分类不清晰,则必然导致各高校不准确的定位,错位的目标以及不合理的发展规划。

当前,我国正处于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中,应该如何引导高等教育分类发展,积极指导我国高等院校的分类,解决多样化的社会需求与单一化的发展目标的矛盾,都需要高等教育分类的相关理论借鉴。

高等教育学的方法论浅谈

高等教育学的方法论浅谈

高等教育学的方法论浅谈
刘瑶
【期刊名称】《大学(学术版)》
【年(卷),期】2018(000)007
【摘要】可能一提到方法论,大家首先就会想到“方法”一词,而讲方法又会想
当然地联想到再也熟悉不过的实证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是通过对研究对象进行观察、实验或调查,对收集的数据或信息进行分析和解释,以事实为证据探讨事物本质属性或发展规律的研究方法。

袁振国圆在《中国教育学刊》上指出,中国教育需要实证研究,我们进行科学研究的目的就在于发现真理和揭示规律。

科学研究有三个功能.
【总页数】5页(P45-49)
【作者】刘瑶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现象学:高等教育学学科建设的方法论突破口 [J], 刘志忠
2.科学方法论与《高等教育学》理论体系 [J], 薛天祥
3.浅谈新疆中小学美术教师教育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以新疆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新
疆教育学院)为例 [J], 魏久志;魏凯旋
4.高等教育学的方法论浅谈 [J], 刘瑶;
5.我国高等教育学研究方法论的演进与路向——从学科范式转移的角度 [J], 王胜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高等教育学(知识架构)

高等教育学(知识架构)

一、高等学校教学的概念
是有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要素构 成的
是师生交往的共同活动
具有教学过程的一般特点
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
是学校教育的最后一个阶段
培养人才是高等学校的根本职能
二、高等学校教学的意义
是学校的中心工作
教学是教师的首要工作
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与职业道德
三、基本任务
向学生传授系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方法
第二章 高等教育的功能与 高等学校的职能
第一节 高等教育的功能 第二节 高等学校的职能
丰富和深化个人知识
提高学习能力
一、个体功能
提高个人能力
提高研究能力
提高实践能力
培养完整人格
培养政治领袖和政治、法律人才
政治功能
促进收教育者政治化和政治社会化
促进政治民主化
培养高级专门人才以推动经济发展
二、社会功能
经济功能
三、自学指导的方法
复习与练习 作业的布置、检查与讲评
讲授与辅导,在教学目的上时一致的,但在起点 上不同
辅导与答疑
教师必须分析研究学生所提出问题的实质、产生 问题的原因、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
辅导不能代替学生自学
平时的科研活动
四、科研训练的方法
学年论文和课程设计
毕业论文(设计)
注重互联网技术的应用
五、“互联网+”的方法
目标明确,准备充分
参与式教学法
基本要求
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督促指导,反馈信息
必须围绕教材的重点提出问题,才能把学生的思 考、探索集中到课题的主题上来
问题教学法
基本要求
问题要能揭露矛盾,并有一定的难度,而且是学 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所能理解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等教育分类的方法论问题(一)
摘要:高等教育分类是为了更好地认识,研究和引导高等教育发展而将高等教育系统划分成不同的类型和层次,从而确定高等教育系统中各子系统及各要素间相互关系的过程。

高等教育分类要运用系统论和分类学原理,将不同类型的高等教育机构整合为统一、开放的系统。

关键词:高等教育;分类;方法论高等教育分类问题是一个世界性难题,又是我国当前学术界和决策者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

尽管有关高等学校分类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程度的进展,也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

但是,无论是理论工作者还是实际工作者对此并未达成共识,各方观点存在明显分歧,似乎短期内很难达成共识。

之所以如此,一是因为高等教育分类及高等学校分类的重要性与急迫性是在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普及化阶段后才凸显出来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有关研究在国际上始于20世纪70年代,至今不过30多年时间,在我国还是世纪之交的事情,短期内理论上难于达成共识。

二是因为高等教育已经成为一个十分复杂而庞大的系统,在宏观上抽象出一个科学可行的分类框架确实难以把握。

三是因为高等教育分类既是一个“价值有涉”的理论问题,又是一个必须能够用于实际的技术问题。

总之,这是一个难于解决而又不能不及时予以解决的难题。

因此,首先从高等教育分类的方法论上达成共识十分必要。

本文试就此进行初步探究。

高等教育分类研究必须首先明确界定“高等教育分类”,否则讨论和研究就可能陷人无谓的争论。

因此,什么是高等教育分类?其内涵和外延如何界定?这是我们研究高等教育分类时首先应弄清楚的问题。

在社会学创始人涂尔干和莫斯看来,“所谓分类,是指人们把事物、事件以及有关世界的事实划分成类和种,使之各有归属,并确定它们的包含关系或排斥关系的过程”。

1]据此,“分类”这个概念在内涵上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含义;第一,分类的对象是事物、事件和事实。

第二,分类的任务是确定事物、事件和事实之间的相互关系,如包含关系、交叉关系或排斥关系。

第三,分类的目的是使划分的对象各有归属,以便人们更好地认识、理解和把握事物、事件和事实;同时,分类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过程,不能企求一劳永逸,毕其功于一役。

涂尔干和莫斯还从社会人类学的角度,认为分类的外延包括“符号分类”和“技术分类”。

根据他们的论述,可以对这两个方面的分类作如下区别:“符号分类”是人们对事物、事件和事实在观念上进行的划分,具有道德或宗教意蕴,实际上是一种逻辑分类(概念分类),它受人们价值观的制约和影响,是一种“价值有涉”的分类,所反映的是人们对事物、事件、事实的认识水平与价值期望,可以理解为“形而上”的划分;而“技术分类”是一种实用图式,实际上是一种“操作分类”,它希望的是尽可能地减少人们价值观的制约和影响,是一种力求“价值无涉”的分类,通过建立起能够实际操作的分类指标体系,揭示人们对事物、事件、事实的把握程度,可理解为一种“形而下”的划分。

因此,前者是人们根据“心理积习的汇总”和一定目的,对事物、事件、事实因自身发展而导致其结构缓慢分化而呈现在人们面前的实际图式或样式,在一定的价值观引导下通过分析归纳,从逻辑上建构起并列、等级或并列与等级相互结合的分类模式或分类框架,并给予事物、事件和事实以相应的分类符号(分类名称),以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思考和理解事物;后者是根据“符号分类”提供的分类模式或分类框架,通过建立相应的分类标准及指标体系,或对事物、事件和事实进行横向归类和纵向分层,以便于人们确定事物、事件、事实之间的相互关系(如属种关系、对立关系、矛盾关系等)。

我们认为,涂尔干和莫斯关于“分类”的界定,是基本正确的,它至少给我们三点启示:一是从分类的层面看,分类可划分为逻辑分类和操作分类,用涂尔干和莫斯的说法就是“符号分类”和“技术分类”。

前者属于理论层面,后者属于实践层面。

二是从分类的向度看,分类可分为横向分类和纵向分层,前者指横向上将事物、事件、事实划分成不同的类别,后者指纵向上将事物、事件、事实划分为不同的层次或等级。

进行分类研究时首先必须区分分类的层面和向度,不作区分就容易导致范畴或概念混乱。

三是分类是一个连续不断和逐步完善的过
程。

尽管分类在一定时期、地点和条件内具有相对稳定性,但这并不是说分类就永远固定不变,恰恰相反,分类应该随着分类对象本身和外部环境的发展变化而适时进行调整,应该随着人们对分类对象认识的深化而不断完善,否则就有可能导致人们认识上的落后、理解上的偏差、行动上的盲目,并最终导致发展策略上的失误。

因此,研究高等教育分类,首先要对“高等教育分类”这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进行明确界定,否则就很难在研究和讨论时达成共识。

界定“高等教育分类”范畴,首先要界定“高等教育”,然后才能界定“高等教育分类”。

众所周知,从性质和任务看,“高等教育是建立在普通教育(或基础教育)基础上的专业性教育,以培养各种专门人才为目标。

”2],而分类如上所述,是指人们根据一定的标准将事物、事件和事实划分成类型和层次,从而确定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过程。

因此,“高等教育分类”是指人们为了更好地认识、研究和引导高等教育发展而将高等教育系统划分成不同的类型和层次,从而确定高等教育系统中各子系统及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种属关系、并列关系、层次关系)的过程。

这一概念的内涵包括五个方面:第一,高等教育分类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认识、研究和引导高等教育发展。

例如:普通民众(包括学生及其家长)在接受高等教育前需要对高等学校进行选择,这就需要借助高等教育分类来帮助其认识、判断高等教育及其机构的各自特点。

有关学者、专家在对高等教育的某个问题进行研究时,也需要借助高等教育分类方法作为分析工具来帮助其进行理论抽象和实证分析。

决策者和政策制定者在选择、设计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政策方案及评估高等教育政策效应时,更需要借助高等教育分类作为决策或政策分析的工具。

第二,高等教育分类的对象是高等教育系统,这个系统至少应该包括高等教育及其实施机构——高等学校,如果没有对高等教育进行分类就直接对高等学校进行分类,那么后者的分类就可能出现随意性,导致高等学校定位的混乱。

第三,高等教育分类的内容是将高等教育作为一个统一的开放系统进行类型和层次的划分,这种划分不仅包括横向上的分类,也包括纵向上的分层;不仅包括分类框架、分类标准和分类指标体系,也包括高等教育与中等教育之间、高等学校之间相互沟通和衔接关系的设计。

第四,高等教育分类的任务是确定高等教育系统中各子系统及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也就是说,首先要分析各子系统之间纵横向上存在什么样的关系,如包含关系、排斥关系,或者同类关系、同层关系,等等;然后才能根据它们之间的关系确定其在整个高等教育系统中的位置,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定位”。

第五,高等教育分类是一个不断改进和完善的过程,要适时根据高等教育系统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和高等教育系统自身的发展进行修改和完善,从而使高等教育以合理的结构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功能。

与此相应,高等教育分类的外延也可以从两个维度去划分;从分类的层面看,可分为高等教育逻辑分类和高等教育操作分类;从分类的向度看,可分为高等教育横向分类和高等教育纵向分层。

人们之所以对已有的高等学校分类法及分类标准难以达成共识,除了文化传统的因素以外,就分类方法和定位政策本身而言,主要分歧集中于分类依据、分类指标和定位政策的导向。

换言之,由于分类依据的不同、分类时所遵循的原则不同、分类的思维向度不同和定位的政策导向不同,高等教育分类框架和定位政策的效应存在差异。

因此,我们认为,对高等教育进行分类时,要注意如下方法论问题。

第一,要尽可能减少分类者自身价值观的制约和影响。

如前所述,无论是高等教育逻辑分类还是高等教育操作分类,都是一种直接或间接的“价值有涉”的有关高等教育结构的认识和实践活动,分类者的高等教育价值观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分类原则、分类依据、分类指标的确定。

例如,《中国大学评价》课题组负责人武书连认为,评价一所大学的地位主要是看其对社会所做贡献的大小,而贡献大小主要看其培养人才的数量和科学研究的规模,因此他的“大学分类”主要依据之一是大学的科研规模。

美国卡内基教学促进基金会(CEFT)认为,高等院校
的行为决定其任务,必须最大限度地用任务来区分高等院校,因而根据每年授予学位的等级与数量将美国院校进行分类。

第二,要科学确定分类的依据。

分类依据的科学性决定着分类框架的优劣。

例如,英国高等教育“双重制”主要依据高等院校的自治权进行纵向分层,具有学术自治权的大学(“自治部门”)处于上层,没有学术自治权的多科技术学院、教育学院等(“公共部门”)处于下层。

又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国际教育标准分类法”所依据的基本分类单位是教学计划,按照教育级别和学科类型对教学计划进行交叉分类。

显然,前者分类的依据是高等学校的自治权,由于不是按照性质、任务、职能而是按照权力分层,因而这一政策实施的结果与其政策预期(促进英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相距甚远;后者的分类依据是教学计划,抓住了高等学校最基本的人才培养职能和教学工作,因而是比较科学的分类方法,为世界各国所认同。

我们认为,应当依据所承担的主要任务对高等教育进行横向分类,依据人才培养的类型及专业设置的面向对高等学校进行横向分类,依据履行社会职能的能级对高等院校进行纵向分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