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课实践
2024年第二课堂的实践活动总结范文
2024年第二课堂的实践活动总结范文【2023年第二课堂实践活动总结】尊敬的领导、亲爱的老师、同学们:大家好!很高兴能够在这个特殊的时刻,为大家汇报我参与的2023年第二课堂实践活动。
这一学年充实而精彩的实践活动,不仅丰富了我的社会阅历,也增强了我自身的实践能力。
首先,借此机会我想回顾一下我参加的主要实践活动。
本学年,我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多项实践活动。
首先是社会实践活动。
学校组织了一次社区走访活动,我与同学们一起走访了我们所居住的社区,了解了社区的基本情况,认识了一些居民,这次活动让我更深刻地体会到社会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其次是科技实践活动。
我参加了学校组织的机器人比赛,通过与队友的合作,我学到了很多有关机器人控制和编程的知识,不仅提高了我的动手能力,也增强了我的团队合作意识。
此外,我还积极参加了学生会和社团的实践活动,担任了社团的负责人,在组织和管理中不断完善自己的能力,同时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在这些实践活动中,我收获了许多。
首先,实践活动锻炼了我的实践能力。
通过亲身参与各种活动,我积累了大量的实践经验,提高了自己的实践操作能力,培养了自己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其次,实践活动丰富了我的社会阅历。
在社区走访活动中,我了解到社会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拓宽了自己的视野,增长了见识。
再次,实践活动培养了我的团队合作意识。
在科技实践活动和社团活动中,我需要与队友和社团成员合作完成任务,这锻炼了我的沟通、协调和合作能力。
然而,实践活动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首先,由于时间安排的紧张,我参加的实践活动较少,与一些同学相比,我参与的实践机会较少。
其次,有些实践活动的组织和管理还需要进一步完善,活动的策划和执行不够精细,导致活动效果不尽如人意。
另外,有些实践活动的主题和内容相对单一,没有涉及到更广泛的领域。
这些都是我在实践过程中一些需要反思和改进的地方。
通过这次实践活动,我深刻体会到实践的重要性和价值。
实践活动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
“两课”社会实践教学的尝试与总结
见》( 教社政 [ 0】 2 5 5号)等文件精神,笔者增设 0 了实践教学环节,利用 2 0 0 5~ 2 0 0 6学年寒暑两 个假期, 先后组织燕山大学里仁学院一、 二年级全 体 学生开展 了万余 人次的大规 模 的 “ 两课”社会实
践活动 。
中带有普遍性的具体问题。 调查具有普遍意义的社 会 问题, 有助于学生真正了解社会的本质和规律。
要堂 塞
在尝试引入实践环节 , 不过规模很小, 而且仅仅把
容,以便学生随身携带,随时记录。学生社会调研
期间每人每期应填写 3 5 ~ 篇调研 日记, 记载调研 经历和随感。 调研结束后学生根据调研内容, 按照 规定的 《两课”社会调研报告撰写规范》完成调 “
处于尝试阶段, 有必要通过培训使广大师生尽快进 入 角色 。 对教师 培训包括 对任课 教师和辅 导员 的培 训,目的在于提高教师业务素质和思想理论水平。
每 次开展社会 调研之前 都要对 学生进行 培训 , 由任 课 教师 和 辅导 员一 起 作 为指 导教 师对 学 生进 行关 于 “ 课 ”社 会实 践 的意 义 、选 题原 则 、调研 方 两 法 、报 告撰写 等 内容 的辅导 ,指导学生 开题 ;
研报告, 每期开学后连同 《 两课社会实践手册》一 起交到学院。《 两课社会实践手册》 由辅导员负责
管理 ,作为评定成绩 的重要参考 ,下次调研 开始前
它作为一种考试方式。 如此大规模的 “ 两课”社会 实践活动,既是 “ 两课”教学改革的初步尝试,也 是将长期坚持开展的一项重要的教育活动。
21“ . 两课”社会实践教学取得 的基本经验 总的来说,“ 两课”社会实践活动的设计 、组
织 和实施 是按计划 、分层 次 、有秩 序进行 的 ,取得
高校“两课”实践教学研究——基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实践教学的思考
践
教
学
研
究
基 于《 想道 德修 养 与 法律 基 础 》 思 实践 教 学的 思 考
杨 业 琴
( 三江 学 院 党 委 办公 室 , 苏 南 京 2 0 1 ) 江 1 02
摘 要 :改进 教 学 方 法 , 实加 强 “ 切 两课 ” 实践 教 学 . 强 增
“ 两课 ” 学 的 实 效 性 是 教 育 行 政 部 门 、 教 高校 领 导 和 “ 课 ” 两 教 师 共 同关 注 的 目标 。作 者结 合 《 想 道德 修 养 与 法 律基 础》 思 课 的教 学 实 践 , 从课 堂教 学 、 内 实践 、 外 实践 三 方 面探 索 “ 校 校 两
二 、 真做 好课 前 调 研 认 ( ) 实做 好 实践教 学 对 象 的主 体 需 求 分析 一 切
、
引 言
加强马克 思主 义理论 与思想 政治教 育课 ( 下简称 “ 以 两 课 ” 的 实 践 教 学 . 坚 持 马克 思 主 义理 论 实 践 性 原 则 的 必 然 ) 是 要求 , 落 实 党 的 教育 方 针 的 客 观需 要 , 实 现 人 的 全 面 发 展 是 是 的 必 要保 证 , 优 化 “ 课 ” 学 的 现 实需 要 [2 “ 课 ” 师 是 两 教 1] 两 I。 教 在 钻研 理 论 的 同时 , 要着 力研 究 实 践 环 节 的改 革 . 方 面 充 需 一 分 利 用好 课 堂 教 学 时 间 ,另 一 方 面 引 导 学 生 利 用 业余 时 间 走 进社 会 大 舞 台去 实 践 。 “ 课 ” 践 教 学 改 革 对 老 师 的 “ ” 两 实 教 提 出 了更 高 要 求 , 否将 理 论 知 识 转 化 为学 生 的 内在 动 力 , 过 能 通 课 堂 教 学 改 革 和 课 外 实 践 拓 展 , 升 学 生 认 识 社 会 、 强 责 任 提 增 感 的 能力 , 摆在 “ 课 ” 师 面 前 的 一个 现 实 问 题 。 是 两 教 《 想 道 德修 养 与 法律 基 础 》 是 高 校 学 生 进 入 大 学 后 所 思 课 接 触 的 第 一 门思 想 政 治 课 门课 在 所 有 的 “ 课 ” 这 两 中起 着 打 头炮 的作 用 。 大学 生 从 高 中跨 人 大学 是 人 生 重 要 阶 段 , 何 让 如 大学 生尽 快 适 应 角 色 转 变 .让 大 学 里 的 第 一 门 思 想 政 治 课 真 正进 入 大 学 生 头 脑 ,让 大 学 生 从 思 想 政 治 课 学 习 中 体 悟 到 做 人 的 基本 道 德 要 求 ,思 想 道 德 修 养 与 法 律 基 础 》 肩 负 着 光 荣 《 的使 命 。自“5 革 方 案 ” 0改 以来 , 校 一 直将 “ 课 ” 践 教 学 环 高 两 实
两课社会实践活动心得体会
两课社会实践活动心得体会两课社会实践是一项重要的学校活动,通过这次实践活动,我获得了很多有益的经验和启发。
在我看来,两课社会实践活动不仅是一次对书本知识的拓展和补充,更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重要途径。
下面,我将从准备阶段、实践过程以及心得体会三个方面来谈谈我对这次两课社会实践活动的感受。
在准备阶段,我们班进行了广泛的调研和讨论,确定了实践活动的主题和方向。
经过多方面的考虑,我们决定以环境保护为主题进行社会实践。
在控制环境污染、节能减排、保护野生动植物等方面,我们利用课余时间阅读相关的书籍和资料,深入了解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现状。
同时,我们还邀请了相关领域的专家来给我们做讲座,这样更加全面地认识了环境保护的相关知识。
在准备阶段,我们还进行了分工合作,明确了个人的任务和责任,每个人都积极参与,努力为实践活动做出最大的贡献。
在实践过程中,我深切地感受到了社会实践的重要性和意义。
我们首先参观了当地的环境保护基地,通过亲自参与环境检测和清洁工作,我深刻地认识到环境保护的复杂性和困难性。
我看到了大量的垃圾和废弃物,看到了许多濒临灭绝的动植物,这让我深感环境保护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同时,我们还参与了一些环保活动,比如植树造林、清洁河道等,亲身实践了环保知识,增强了我对环保事业的责任感。
通过这次实践活动,我不仅了解了环境保护的知识,还学到了很多其他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比如,我学会了如何与人合作,如何与陌生人相处,并且锻炼了自己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在实践过程中,我们遇到了很多问题和困难,但是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我们最终克服了困难,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这次实践活动也让我认识到,只有团结合作,共同努力,才能取得更好的成果。
通过这次实践活动,我还体会到了自己的成长和进步。
在实践活动中,我遇到了许多挑战和困难,但是我没有退缩,没有放弃,而是勇敢地面对和解决问题。
我学会了从困难中寻找机会,从失败中汲取教训,不断完善自己。
学校两课教育开展方案
学校两课教育开展方案近年来,随着教育领域的改革不断深入,学校两课教育也成为了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在这个与社会发展息息相关的时代,学校应该如何开展两课教育呢?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来探讨学校两课教育的开展方案。
一、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为了有效开展两课教育,学校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实践能力是将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的核心能力。
学校可以通过组织社会实践活动、参观考察等方式来拓宽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注重学生创新思维创新思维是学校两课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学校应该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的创造力、独立思考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可以通过开展科技创新项目、设计比赛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创新潜力。
三、关注学生社会责任感学校两课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学校应该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可以通过组织社会实践活动、开展公益活动等方式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四、加强文化传承与研究学校两课教育应该重视文化传承与研究。
学校可以通过开设课程、举办讲座、组织研究竞赛等方式来加强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研究。
同时,学校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心,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欣赏。
五、提升学生文学艺术修养学校两课教育也应重视学生的文学艺术修养。
学校可以通过开设文学艺术课程、举办文艺演出等方式来提升学生的文学艺术素养。
同时,学校还可以鼓励学生参与文学艺术创作,培养他们对文学艺术的热爱和创作能力。
六、加强体育健康教育体育健康教育是学校两课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校可以通过开展体育课程、举办体育比赛、组织健康讲座等方式来促进学生的体育健康。
同时,学校也应加强对学生身体素质的培养,培养学生热爱运动的习惯。
七、开展科学技术教育科学技术教育是学校两课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学校可以通过开设科学技术实践课程、举办科技竞赛、引导学生进行科学实验等方式来开展科学技术教育。
这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还可以激发学生对科学技术的兴趣。
两课社会实践论文
两课社会实践论文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能够促进他们对社会的了解,提高自身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现状的认识,实现书本知识和实践知识的更好结合。
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两课社会实践论文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两课社会实践论文篇1两课社会实践步骤和要求一、人员分组班长(或学委)主要根据本班同学的意愿,自由组合分成各个小组,每组一般8-12人(一般为10人),每组确定一名组长,负责统筹与协调。
班长(或学委)将分组名单发至任课老师邮箱内,名单一定要记得写学号。
二、确定题目、组内分工分组确定后,组长召集本组同学碰头,确定本组选题。
然后,根据选题确定组内成员的分工。
分工主要包括:进行社会调查、拟定调查报告、报告的誊写三、进行社会调查根据选题,选择社会调查的时间和地点。
调查的主要手段有访谈、发放问卷等。
若进行问卷调查,其主要步骤包括:问卷设计、问卷印制与发放,问卷统计分析等。
进行调查时要注意协调时间,尤其要注意交通、人身和财产安全。
四、拟定调查报告组内进行讨论,拟定调查报告,报告可以分成几部分大家合写,也可以由文笔好的同学起草执笔,但组内全体同学一定要共同参与。
报告字数在4000-5000字左右。
报告应包括标题、摘要、关键词、正文和参考文献等内容。
其中,正文一般应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选题的目的和意义,2、调查所采用的主要方法,3、调查的内容,4、调查的数据分析,4、问题的原因分析,5、结论或政策建议,6、参考文献,7、附件(比如调查问卷、访谈记录等原始资料,但是注意附件不算在报告字数内)。
五、报告的誊写根据学校的要求,调查报告必须手写,组内协调,推举书法好的同学完成,注意,一定要本人签名并写学号,(写名字有两处,第一处是封面,第二处是最后一页,都要写上)以便登分,无签名者按缺考处理。
分好组后,学习委员到明德楼430办公室找曾志敏老师统一拿作业本。
六、成绩评定在最后一页,有小组评价,按照组员参与程度,分为“优秀、良好、中等、及格和不及格”5个等级,在组内自评,并写下相应的等级。
高校“两课”实践教学的困境与出路
“ 课 ” 实践 教 学 的基 本 目的是 让 学 生 接触 社 会 。 两
■
把 政 治 理 论 与 社 会 实 际 联 系 起 来 ,使 马克 思 主义 理 论 真 正 成 为 学 生 世 界 观 、人 生 观 和 价 值 观 的 理 论 指 南 。 目前 ,尚 处 于 探 索 阶 段 的 “ 课 ” 实 践 教 学 在 实 施 中 两 遇 到 的困难 很 多 ,其 中 ,主要 有 以下 三方 面 : 1 实 践 资 金 难 以解 决 。实 践 教 学 作 为 “ . 两课 ” 教 学 的 重 要 环 节 ,要 求 全 体 学 生 参 加 。按 一 般 思 路 ,学 生 要 “ 践 ” 就 要 走 出校 门 ,通 过 参 观 、调 查 研 究 等 实 手 段 接 触 和 了解 社 会 ,这 就 需 要 相 应 的 资金 支 持 。 而 目前 高 校 普 遍 对 “ 课 ”实 践 没 有 设 专 项 资金 ,即 使 两
不 能 放 慢 只能 加 快 。 如何 在现 有 条 件 下 ,在 资 金 投 入 许 可 的范 围 。让 学 生 在 进行 理 论 学 习 的 过 程 中 能 充 分 把 握 时代 的脉 搏 ,这 需 要 我 们作 新 的探 索 。我 们 认 为 。
要 增 强 实 践 教 学 的 可 行性 ,必 须 面 对 现 实 困 难 ,通 过
教 学 的 必 要 性 已 有 高 度 认识 ,实践 教 学 也 取 得 了一 定 的成效。然而 , “ 两课”实践教学在具体实施过程 中,
学 的指 导 任 务 主 要 由任 课 老 师 承 担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一 位 教 师要 在 有
限时间内负责几百到上千人 的课外实践指导 ,其 困难
是可想而知的。 不 少 人 批 评 目前 的实 践 教 学 “ 形 式 ,轻 实 效 ”、 重
高校“两课”实践教学的意义及其实施途径
的 前 途 和 择 业 等 实 际 问 题 , 生 常 常 会 在 世 界 观 、 生 观 学 人 和价 值 观上 不 可 避免 地 产生 困惑 。 践 教学 的引 入 , 学 实 把 生 真 正 地 带 到 社 会 中 去 ,使 学 生 将 所 学 的 理 论 知 识 运 用 到 现 实 中 去 ,用 书 本 中 的 理 论 来 解 释 现 实 社 会 所 存 在 的
“ 课 ” 是 高校 对 大 学 生 进 行 德 育 的主 渠 道 和 主 阵 两
地 。长 期 以来 , “ 课 ” 学 过 程 中一 味 强 调 知 识 的积 在 两 教
221 看 影 像 资 料 ..观 有 计 划 地 组 织 学 生 观 看 影 像 资 料 片 ,是 实 践 教 学 的
理 论 联 系 实 际 的 教 学 原 则 2高 校 “ 课 ” 践 教 学 的 实 施 途 径 . 两 实 21 “ 课 ” . 将 两 实践 教 学 与 学 生 社 团 实践 活 动 有 机 结 合 目前 很 多 高 校 学 生 社 团 活 动 与 “ 课 ” 属 学 校 不 同 两 分 部 门 管 理 , 致 学 生 社 会 实 践 活 动 与 “ 课 ” 践 教 学 长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两 实
的 内涵 , 可 以 为 “ 课 ” 践教 学 提供 更 广 阔 的空 间 。 又 两 实 22 极 探 索 和 利 用 多 种 有 效 的 社 会 实 践 形 式 。 -积
高校 “ 课 ” 践 教 学受 到 多种 因素 的 制约 . 此 . 两 实 因 在 选 择 实践 教 学 的具 体 形式 时 , 们 应 当选 择切 实 可行 、 我 实 施 起 来 难 度 比较 小 的 方 式 。
充 分 认 识 当 前 高 校 “ 课 ” 践 教 学 的重 要 性 . 讨 两 实 探
“两课”教学实践“以学生为本”之我见
<div class="article_tit"> “两课”教学实践“以学生为本”之我见 </div> <span>作者 : 李燕</span> <p> [摘要]在“两课”教学过程中实践“以学生为本”是非常必要的,而要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一是要实施主体性教育,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二要与时俱进,在教学内容与形式上求实求新求活。
<br/> [关键词]“两课”;以学生为本;主体性教育;与时俱进 <br/> [作者简介]李燕,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讲师,博士,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江苏苏州215006 <br/>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08)12-0175-03 <br/> <br/>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这一意见的发布引发了如何在高校“两课”教学中实践“以学生为本”精神的热烈讨论。
作为一名从事“两课”教学近十年的教师,根据笔者的“两课”教学实践经验,本文尝试就这一话题发表一下自己的浅见。
<br/> <br/> 一、教学中“以学生为本”的必要性 <br/> <br/> “两课”作为向大学生传授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培养他们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良好道德品质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本”是非常有必要的。
<br/><br/> (一)“以学生为本”是增强“两课”教学实效性的关键 <br/> 由于“两课”的教学目的不同于其他专业课程,只需要授之以一些相关的公式、原理及相关技术就可以了,“两课”教学是培养大学生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良好道德品质的课程,使学生们懂得怎样做对社会有用的人,如何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学会做事。
注重“两课”实践教学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 想 政治 教 育研 究 》 思
注 重 “两 课 ”实 践 教 学 全 面 提 高教 学 质 量
苏 圣 儒
江 泽 民 同 志 在 庆 祝 北 京 大 学 建 校 10周 年 大 会 上 0 的 讲 话 中 , 大 学 生 提 出 了 “四 个 统 一 ”的 要 求 , 中 对 其
堂 讨 论 , 学 生 们 受 到 深 刻 的 教 育 , 培 养 和 锻 炼 了 大 使 也
学 生 运 用 所 学 知 识 分 析 问 题 和 解 决 问题 的 能 力 。 在 社 会 实 践 方 面 , 要 有 三 种 形 式 。 一 是 适 应 校 主 外 实 践 基 地 。 我 们 先 后 建 立 了虎 头 要 塞 、 芬 河 、 区 绥 市
我 院 的“两 课 ” 以 素 质 教 育 为 主 线 的 教 学 过 程 在
中 , 据 工 科 学 生 的 特 点 , 极 开 设 人 文 社 会 科 学 选 修 根 积 课 , 宽 “ 课 ” 学 的 领 域 , 之 与 “两 课 ” 学 相 互 拓 两 教 使 教 配 合 , 成 功 能 互 补 的 “ 课 ” 育 新 体 会 。 学 院 规 定 形 两 教 学 生 必 须 选 够 8学 分 课 程 , 核 合 格 , 可 毕 业 并 取 得 考 方 学 士 学位 。 自 19 9 5年 以来 , 院 已 陆 续 开 设 出 了《职 我 业 道 德 > 《马 克 思 主 义 哲 学 原 著 选 读 >、 、 《现 代 西 方 哲 学 思 潮 > 《 泽 东 经 典 著 作 选 读 > 《自然 辩 证 法 > 《 、毛 、 、 美 学 > 《 辑 学 > 《文 学 艺 术 > 《大 学 语 文 >、 语 言 艺 、逻 、 、 《 术 > 《 共 关 系 学 >、 公 共 关 系 心 理 学 >、 现 代 社 交 礼 、公 《 《
三环型高校“两课”实践教学模式探析
中 可能 的存 在 ,但 又 必 须 通 过 “ 场 活 动 ” 这个 载 体 现
来体 认 ,这 种 体 认 带 来 的 “ 义 ” 可 能 超 或 窄 于 原 意
来 教 师 设 计 ( 设 ) 的 “ 义 ” 这 个 环 区 之 所 以 称 之 假 意 。 为 “ 场 活 动 ”而 非 “ 践 活 动 ” 现 实 ,主 要 是 因 为 本 文 所
・哆 毫 ・ ‘ 盎 , 场
●21年第1期 ( 0 0 1 管理研究) ●
三环 型 高校 “ 课 "实践 教 学模 式 探析 两
钱 结 海
I 摘 要 ]三环 型 高校 “ 两课 ” 实践 教 学模 式 是 实施 “ 两课 ” 实践 教 学的 一种 模 型 结构 。 “ 两课 ” 实践
3C 环 区 — — 作 品 展 示 。 “ 品 展 示 ” 是 “ 课 ” . 作 两
考虑 活动成 本 ,这是 基本 问题 ,一味地 追 求远 距离 、大
规 模 、大 题 材 的 活 动 ,是 不 可 持 续 的 ,事 实 上 也 很 难 做
实 践 教 学 的 最 后环 节 ,是 个 人 的 、小 组 的也 是 班 级 的 在 这 次实 践 活 动 中收 获 的 “ 义 ” 的 “ 放 ” 阶 段 , 意 释 主要 内容 是 各 小 组 在 课 堂 上 通 过 演 讲 、解 说 、播 放 等 形式 展示 “ 品 ”并 予 以评 比 。 “ 品 展 示 ” 可 以 在 作 作
取材” ,由班 级干 部 来担 任 ,借 用班 级 已有 的组 织 力量 来 开 展 小组 讨 论 比较 容 易 ;小 组 成 员则 一 定 要 随 机 编 组 ,这关 系 到 活 动 的 多元 性 和公 平 性 。其 次 是 鉴 于 讨 论 活 动 是分 组进 行 的 , “ 课 ”教 师 很 难 做 到 每 个 小 两 组 的讨 论 都 要 在 场 , 当然 也 不 必 在 场 ,因 为 教 师 的 在 场 可 能 干扰 小 组 的发 挥 。为 此 ,教 师 事 前 务 必 要 求 小 组 组 长做 到 “ 织 有力 、讨 论 民 主 ” 组 ,纪 律 要严 明 ,人
“两课”教学中渗透国防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神、 忧患意识和危机意识等方面, 还存在许多比较突 出的问题 ; 由于当代大学生多数为独生子女 , 自 我意 识强 , 但独 立 意识 差 , 缺 乏 为 自己言 行 负 责 的 意识 ; 由于有 的大学 生进 人 大 学后 目标 缺 失 , 失 去 奋 斗 动 力, 对 他人 、 对 家庭 、 对社 会 的责任普 遍较 差 , 往往 不 能正 确地 设计 自己的 未来 , 不 能 把 自己未来 的人 生 理想 和奋 斗 目标 与 民 族未 来 和 国 家 发展 结 合 起 来 ; 因此 , 高等院校开展 国防教育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 责任意识 , 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 对于培养 高素质的专门人才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 三) 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危机意识。由于受长 期和平环境的影响 , 当代大学生 国防意识普遍 比较 淡 薄 。有 的大学 生认 为 当今 世界 很 太 平 , 战 争 的威 胁 离我 们很 遥远 , 没有 哪个 国家敢 对 我们 发动 战争 。 这 种想 法 十分有 害 , 近代 中 国的 屈辱 史 就是 很 好 的 例证 , 值得 人们警 醒 。 国防意识 的松懈 , 必 然导 致不 堪设想的后果 J 。虽然和平与发展依然是世界的主 题, 但世界仍不太平 , 霸权 主义和强权政 治仍然存 在, 地 区 冲突时有 发生 , 不 同文化 之 间的碰撞 也 愈加 激 烈 。在 中华 民族 伟 大复兴 进程 中仍 然 面临着 巨大 的前 进 阻力 , 西方 敌 对 势力 总 是 采用 各种 各 样 的手 段来 打 压我 们 , 挤 压 我们 的发 展 空 间- 3 J 。高 等 院校
在两课教学过程中通过整理各种国防教育内在资源加强对大学生国防意识的教育进而增进当代青年学生为实现中华名族伟大复兴实现祖国完全统一而奉献一切的高尚道德和献身精神从而增强国家防卫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有利于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培育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高职“两课”实践教学模式探讨
峻 挑 战 。学 校 只 有 直 面 各 种 社 会 信 息 ,F衡 理 论 教 学 s- 与 实 践 教 学 , 学 生 在 “ 实 的 氛 围 ” 学 习 , 加 使 真 中 增 “ 课 ” 说 服力 , 能真 正 提高 “ 课 ” 教育 实效 。 两 的 才 两 的
二 、两 课” 践 教学 的现 状分 析 “ 实 1 两 课 ” 践 教 学 存 在 的 问题 .“ 实
美 与 丑 , 可 避 免 地 会 对 高 职 生 产 生 影 响 。互 联 网 也 不
、
“ 课 ” 论与 实践 的平 衡 两 理
1“ . 两课 ” 高 职 教 育 培 养 目标 中的 地 位 在
高 职 院 校 人 才 培 养 的 目标 不 是 只 考 虑 社 会 上 某
使 得 学 生 接 受 信 息 的 主 动 性 、积 极 性 和 选 择 性 大 大
( ) 与 上 缺 乏 广 泛 性 。 “ 课 ” 践 作 为 必 需 的 1参 两 实 教 学 环 节 , 该 落 实 到 每 个 学 生 , 多 数 院 校 存 在 以 应 但
点代 面现象 , 主要精 力投 放在 社会 实践 小分 队或某 把
一
社会 、 近 现实 、 近大学 生生 活的有效 途径 。 会 实 贴 贴 社 践 可 以 使 大 学 生 获 得 丰 富 的感 性 材 料 , I X: 论 的 I ̄ , J - I 理 理解 和把握 。 会 实践也使 大学 生作 为主体在 面对现 社 实 、 用 理 论 中 由认 知 转 化 为 体 验 , 所 学 理 论 内 化 运 将 为 自身 的 素 养 和 能 力 。 脱 离 现 实 社 会 生 活 实 践 , 离 脱 学 生个人 实际生 活经验 ,两课 ” 论教 学就 成为单 纯 “ 理 的理 论 说 教 , 失 去 了 吸 引力 、 响 力 , 谈 不 上 实 效 就 影 更
高校“两课”实践教学的三个原则
总之 ,两 课 ” “ 实践 教学 把局 部 的实践教 育和 现实 国情整 体 的教育 相结 合 , 局部 的社会 实践 和现 实 国 从
*
收 稿 日期 : 0 0—0 2 21 8 6 作者简介 : 彭德 林 , 师 , 士 , 事 马 克 思 哲 学 、 方 马 克思 主义 研 究 。 讲 博 从 西
举 的范 围只在 乡县一 级 , 以上都 是 问接 选举 ; 经济上 9 的人 刚刚解 决 了温 饱 问题 , 种 整体 国情 的 县 在 0 这
“ 级” 征在 各个局 部 的实践 中得 到具 体表 现 , 们能够 直 接感受 和认 识 。 初 特 我 把局 部 的实践 教育 和现 实 国情 整体 的教 育相结 合 , 还意 味着通 过 局部 的社会 实践 和 现实 国情整 体 之 内在 联 系来把 握“ 课 ” 两 实践 教学 的方 向 。这 就是 使大 学 生从 我 国社 会 主义 初级 阶段 的具 体 实 际 出发 , 坚
第 3 卷 第 5 2 期 21 0 0年 1 O月
湖 州 师 范 学 院 学 报
J u n l fH u h u Te c e sCo lg o r a z o a h r le e o
V 0132 N O. . 5
0 c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1 t 2 0
高校“ 两课" 实践教学 的三个原则
持 中 国共 产 党 领 导 的社 会 主 义 制 度 , 守 社 会 主 义 法 律 制 度 , 养 社 会 主 义 道 德 包 括 社 会 主 义 的 职 业 道 遵 培
德、 社会公 德 和家庭 道德 , 校期 间能够 遵守 学校 纪律 , 在 成为 合格 的大 学生 ; 在专 业见 习 、 实习等 实践 中 , 在
两课社会实践活动心得体会
两课社会实践活动心得体会
社会实践活动一:参观研学基地
通过参观研学基地,我对农业生产和农村发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我们参观了当地的农田和农民工作的现场,了解到他们的辛勤劳动和对农作物的精心呵护。
在农田里,我们亲手体验了种植、浇水、施肥等工作,深刻认识到农业生产是一项艰苦却又重要的工作。
同时,在参观过程中,我还注意到了一些问题,比如农田的水资源利用不合理以及农民收入的不稳定性等。
通过这次实践活动,我深刻理解到农业生产不仅仅是简单的耕种,还需要创新和科学管理。
社会实践活动二:志愿者服务
这次志愿者服务活动让我深感人与人之间的互动是多么有意义。
我们去了一所敬老院,陪伴老人们聊天、看报、玩游戏等,让老人们感受到了关爱和温暖。
在与他们交流的过程中,我了解到他们内心的孤独和寂寞。
一位老人告诉我,他们希望能够多与外界交流,与年轻人更多地互动。
这让我意识到,作为年轻人,我们应该更多地关心和陪伴老人,给予他们精神上的慰藉和支持。
通过这次志愿者服务活动,我体会到了互助、奉献和爱的重要性。
这次活动让我更加懂得感恩,并且更加珍惜自己的生活。
“两课”教学的几点体会
“两课”教学中的几点体会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教师(简称“两课”教师),是学校德育队伍的重要方面军,肩负着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和提高科学文化素质等重大使命。
实现这一特定教育职责的途径无非有两条:一是通过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系统的理论灌输,另一条则是通过课堂外(包括所有非“两课”课堂教学以外的其它育人形式)对学生施以教育和影响。
我从事“两课”教学十三年,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不断总结自己教学的得失,探索“两课”教学的新途径,现将自己多年来在“两课”教学实践中运用的教学方法作一个简单地总结。
一、“问题教学法”“问题教学法”是指在教学中带着“问题意识”来组织教学,通过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讨论问题到解决问题等一系列环节,使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从而提高学生自主分析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掌握正确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水平。
“问题教学法”的运用包括几个方面的环节:一是鼓励学生自己独立思考,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以《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为例,学生提出的问题主要来源于下面几个方面:1.来源于老师讲课的内容而提出的问题。
比如对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目标是共同富裕,还是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对此老师和学生有不同的意见。
2.联系当地的实际情况提出的问题。
学生各地的情况各不相同,学生往往发现老师所讲的与自己的家乡的情况不同。
3.就当代的各种社会现象提出疑问。
比如我们正在努力缩小贫富的差距,但为何贫富的差距反而拉大了等。
4.就当前的国际形势提出问题,等等。
二是老师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分析,选择有代表性的问题,形成课堂讨论的问题,布置学生进行课后准备,然后在充分准备的基础上在课堂上进行讨论,最后老师再加以总结指导,加深学生对这一问题的认识。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大胆质疑,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对学生所提出的问题,首先要肯定其提出问题的勇气,表扬其提出问题所表现出来的正义感,其次要认真对待,既不要马虎应付,敷衍了事,也不要不懂装懂,弄巧成拙,而是要细心倾听,仔细分析。
两课社会实践心得体会
两课社会实践心得体会
社会实践是一次很有意义的经历,通过参与其中,我深刻地体会到了许多道理和价值观。
以下是我对两次社会实践的心得体会:
第一次社会实践是参观了一家社区老年活动中心。
在这次实践中,我和同学们与老年人们共度了一段美好的时光。
通过与老年人的交流,我深刻地感受到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积极乐观的态度。
他们告诉我,年龄并不是问题,重要的是保持心态年轻,积极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
在那里,我还看到了很多老年人尽力保持身体健康的努力,他们积极参与各种活动,如健身操和手工制作,这让我明白了“身心健康”的重要性。
第二次社会实践是去了一家福利院,给孤寡老人们送去关爱和温暖。
在那里,我领悟到了“感恩”这个词的真正含义。
这些老人已经失去了家人的陪伴,但他们并没有放弃对生活的希望。
他们以她们有限的能力和智慧,尽力让自己过得更好。
他们用朴实的言语和温暖的目光,表达着他们对我们的感激之情。
看着他们那么真诚的笑容,我深刻地明白到了生活中有许多值得感恩的事物,我们应该珍惜眼前的幸福和快乐。
通过这两次社会实践,我学到了很多宝贵的东西。
我明白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如何建立起来的,以及我们对社会的责任和义务。
同时,我也明白了自己应该如何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要保持积极的态度,勇往直前。
通过这些经历和体验,我希望能够将这些宝贵的价值观贯彻到我的生活中,并成为一个对社会有责任感的人。
两课综合实践社会调研
两课综合实践社会调研近年来,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社会问题和矛盾也随之增加。
为了更好地了解社会现状和有关问题,学生们参加了“两课综合实践社会调研”活动。
这次社会调研活动的主题为“社会矛盾与和谐”,旨在通过学生们的实地调研和访谈,了解当前社会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并探讨如何建设和谐社会。
在调研中,我们发现了许多矛盾和问题。
首先,城市与农村之间存在很大差距。
无论是经济水平还是生活品质,城市明显优于农村。
而在城市中,贫富差距也越来越大,城市贫困人口的生活条件十分艰苦,而富人则过着奢华的生活。
其次,教育问题也是当前社会中存在的矛盾之一。
大多数优质教育资源都集中在一些核心城市,而基层教育资源匮乏导致贫困地区孩子们的教育水平明显低于其他地区孩子们的水平。
此外,学生面临的入学难、就业难等问题也十分严重。
另外,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人的福利保障已成为当前社会中的一大热点话题。
在访谈中,我们了解到许多老人的养老金仍然非常低,生活非常拮据。
同时,由于社会家庭结构的变化,很多老年人都失去了家庭的温暖和关爱,不得不独自面对晚年的生活。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提出了一些建议。
首先,要加大城乡发展和教育资源的均衡化投入,缩小城乡和地区之间的差距。
其次,要建立更加完善的老年福利保障体系,尤其是针对失去家庭照顾的老年人要提供更多的社会关爱。
最后,要加强社会公益事业的宣传,通过社会行动来形成更加良好的社会风尚。
此次活动不仅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了社会的发展和现状,还让我们更加认识到自己的使命和责任。
我们要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建设和谐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2023年“两课两操一活动”计划
2023年“两课两操一活动”计划导言:“两课两操一活动”是中国教育系统中的一项重要教育实践活动,旨在培养学生的德育素养和身心健康发展。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紧紧围绕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结合学校实际,制定科学合理的“两课两操一活动”计划,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和全面发展的机会。
一、“两课”计划:1. 语文课:加强文学经典教材的阅读,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和理解能力。
组织学生进行文学作品创作,通过写作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2. 数学课: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设置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并引导学生探索解决实际问题的数学方法。
二、“两操”计划:1. 体操:每天开展晨间操和课间操。
晨间操以轻松活泼的形式进行,既锻炼了学生的身体,又为他们注入了活力。
课间操设置有针对性的动作,进行全身运动,促进血液循环,缓解学习压力,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和精神状态。
2. 心理操:通过放松的音乐、自我暗示等方式,帮助学生调节情绪和消除压力。
每天固定时间进行心理操,让学生学会自我调整和保持内心平衡。
三、“一活动”计划:1. 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加社区服务,参观地方文化景点,参与环境保护等实践活动。
通过实践,让学生更好地了解社会、感知社会,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
2. 美育活动:举办绘画、音乐、舞蹈等艺术类比赛和表演,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定期组织艺术家进校进行艺术讲座,让学生深入了解艺术的魅力。
3. 体育活动:开展各类体育比赛和体育文化活动,如田径运动会、篮球赛、足球赛等。
同时,鼓励学生参与健身活动,提供丰富多样的课外体育锻炼项目。
四、实施措施:1. 制定详细的时间表和活动计划,确保每一项“两课两操一活动”都能得到充分的时间安排和重视。
2. 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育服务能力,确保活动的质量和效果。
3. 加强学生评价和反馈机制,及时了解学生对“两课两操一活动”的需求和建议,不断改进活动的内容和形式。
两课社会实践活动心得体会范文4篇
两课社会实践活动心得体会范文4篇两课社会实践活动心得体会1长期以来,社会实践活动一直被作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跨世纪合格人才的重要途径。
__年我校组织了“下农村、进社区、到企业”系列活动。
根据学校有关精神,我们组织了“进社区”活动小组,并开展了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取得了令人可喜的成绩。
现将总结汇报如下:一、高度重视、认真组织假期前,各队积极响应、认真落实,根据自身专业特点,确定实践方向,作好动员工作。
6月14日上午我校举行了三支队伍的出发仪式。
广大同学都以认真的姿态对待这次社会实践活动,热情的参加了社会实践活动,从而锻炼了广大同学的社会交往能力,培养了广大同学的综合能力。
二、紧密结合实际,多形式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进社区”小分队社会实践活动在坚持以往成功做法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各社会实践点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根据实际需求开展不同的社会实践活动。
(一)从组织形式上看,主要有两种形式:1、分散活动。
其内容丰富多彩,主要是通过学生完成社会实践调查表,涉及农村、城市、工厂等方面;2、集体组织。
组成社会实践小分队,分赴三个社区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6月14日义井东社区、6月15日西山朝阳社区、6月16日小店东风社区,其中走访老红军6人。
参加人数合计65人次,其中教师有常建有、田晓丽、任云花、杨青会、韩茂忠、韩彦。
(二)从社会实践的类型看,主要有以下几种:1、开展便民服务。
和社区合作组建了技术小组,利用各自的技术在市场上设立单车修理、义务宣传等便民服务点,尽己所能,不怕脏、不怕累,以优质的服务赢得当地群众的称赞和好评,同时也努力实践着青年志愿者的精神。
2、开展社会调查活动。
有人利用假期对社会一些活动进行调查,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3、开展文艺宣传活动,以健康向上的、自编自导的文艺节目进社区进行演出,受到当地群众的喜爱和好评。
4、环境保护。
组织学生积极参与社区组织的社会环境卫生清理。
5、考察实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保障和改善民生
(福州大学阳光学院09级土木工程(1)班 240990)摘要: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
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
关键词:民生,保障,和谐社会
一.何为民生问题
什么是民生问题?民生问题就是老百姓的生活问题。
党中央提出的“以人为本”,就是把人的全面发展、人民的利益作为根本,就是要关注民生,解决民生问题。
党的十七大在改善民生方面提出了明确的目标要求,要从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加大对改善民生的投入力度。
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并且提出了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六大任务。
这是我们党对人民群众的庄严承诺,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按照这一目标要求,关注民生,要采取多种针对性措施,着力解决人民最关心的几个问题,是解决我国当前民生问题的当务之急。
民生是党的宗旨所系。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要体现在一心一意改善民生上,就要把为民谋利益、谋幸福,体现在党和政府的全部工作中。
国以民为本,党以民为基。
只有始终坚持人民群众的利益高于一切,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利益问题记挂在心上、解决在手头,才能使党的宗旨落到实处。
民生与社会主义本质相连。
社会主义的本质就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切实保障和不断改善民生正是体现了这一本质特征。
人民群众正是通过实实在在的民生改善,来感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民生是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这就要求做到发展依靠人民、发展为了人民、发展的成果由人民共享。
只有把发展体现在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稳步提高上,体现在老百姓发自内心的笑脸上,这样的发展这才算以人为
本的科学发展。
民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
民生问题归根到底是人民群众的利益问题,是如何使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得到满足的问题。
只有坚持不断地改善民生,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切实解决利益平衡和利益兼顾问题,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才能促进社会和谐。
二、我国民生的现状
目前,中国正处于复杂的转型时期,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的不平衡发展趋势加强,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民生问题日益凸显,成为社会探讨的焦点问题之一。
民生问题是一个事关党和国家前途与命运的大问题,民生问题的解决程度决定了社会的进步程度。
高度重视并积极采取措施解决民生问题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保证国家长治久安健康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我国经过 30年的改革开放,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瞻目的成就,不仅基本解决了亿万人民的温饱问题,而且越来越多的城乡居民过上了富裕的生活。
但是,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及改革进程的不断深化,新的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也在不断出现,民生问题日益凸显。
中国现在是一个金字塔型的社会分层结构,很不正常。
当前全国居民低收入者以及中低收入者约占全部居民的 80%多,中等收入者只占全部居民的 10%~15%。
这样的社会结构不是健康的结构,不可能形成一种和谐安全的社会局面。
因此,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我国社会结构的发展目标应该是橄榄型的结构。
重视并改善民生是当前我国促进“橄榄型”结构的形成有效方式。
通过改善民生,可以满足民众的基本需求,保证其基本生活水准的持续提升,从而有效保障民众有尊严的生存。
在保障民众生存权的基础上,通过保障充分的就业,提供公平的教育机会,以及社会保障制度,维护民众继续发展的权利。
通过基本生存权和发展权的保障,为低收入者和中低收入者步人中产阶层提供充分的机会。
三、如何保障和改善民生
目前,党和政府提出的很多改善民生的措施都在不同程度上体现了对社会公平正义的价值追求。
总结党和国家近些年的政策措施,我得出以下总结。
总体而言,应该从经济,政治,文化等多方面着手,在经济上,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生产力,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共同富裕。
在政治上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依法治国,加强党的领导,坚持执政为民,促进社会主义公平正义,在文化上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完善公民价值体系,提高全民族素质。
另外,在生态建设
上应树立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使经济法杖与自然保护相协调,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具体而言,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教育问题。
在教育方面,强调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制定中长期规划。
落实城乡免费义务教育政策。
三年内基本解决农村“普九”债务问题。
完善国家助学制度,加大对中等职业学校和高等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
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
发展职业教育,重点支持农村中等职业教育。
实施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绩效工资制度,督促地方财政增加收入,提高中小学教师待遇。
全面加强教师特别是农村教师培训,鼓励大学生、师范生到基层、农村任教。
推进农村中小学校舍标准化建设。
2、就业问题。
在就业方面,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
为了实现就业公平,强调继续实行积极就业政策,并加强全面培训劳动者、建立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形成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的制度、规范和协调劳动关系、维护劳动者权益的取向;在分配方面,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
3、社会保障问题。
社会保障方面,要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
社会保障,从我们的国情出发,可以是低水平的社会保障体系,但要实现全覆盖,不漏一人,不让一人因生活窘迫而绝望。
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主要是要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完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社会保障体系,完善社会保险,社会救助与社会福利等各项制度,保障人民基本生活,缩小社会不公平,坚持以完善民生为出发点和基本目标,这是构建和谐社会努力追求的目标,是公平与正义的核心价值追求,也是社会保障制度的核心价值取向。
4、医疗卫生问题。
在医疗卫生方面,着眼于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强调要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
近年来国家快速推进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积极开展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试验,可以预期,一个覆盖城乡居民的医疗保障体系将在近年内得到确立,它将从根本上免除国民疾病医疗的后顾之忧,切断疾病与贫困之间的链条。
5、文化体育问题。
文化体育方面,积极发展文化公益性文化事业,加快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扶持文化产业,培育骨干文化企业。
繁荣社会科学,积极发展文学艺术、广播影视、新闻出版事业。
加强网络文化管理。
加强基层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大力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发展体育产业。
6、社会管理问题。
社会管理方面,要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及时合理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坚决纠正各种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
健全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机制,坚持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处理群众来信和接待群众来访制度。
健全社会稳定预警机
制,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置各类群体性事件。
深入开展平安创建活动,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工作措施。
严密防范、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
四、总结
通过改善民生可以为大量社会成员的基本生存提供一个基本的保障,提供一个起码的尊严底线,从而消除贫困现象,减小或缓解过大的贫富差距;还可以为每个社会成员广泛地提供最为基本的发展机会和发展平台,从而增强整个社会的创造活力。
从而,有助于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让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改革的成果,为每一个社会成员提供充分的自由发展的空间;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秩序稳定,秩序是一切社会赖以生存发展的前提。
没有秩序的无政府状态,比任何专制的危害更烈。
“安全、有序、稳定”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标志。
民生问题是任何时代、任何国家的人民大众都普遍关心的切身利益问题。
解决民生问题,使民众安居乐业、共享太平,能够为政权的稳固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
总而言之,解决民生问题在当下,我们所迫切需要解决的就是,就业、教育、社会保障、医疗卫生、文化体育、收入分配等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现实、最直接的利益问题。
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
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