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1

合集下载

四年级上册冀人版科学教案(一)

四年级上册冀人版科学教案(一)

四年级上册冀人版科学教案(一)科学教案 - 四年级上册冀人版课程概述•科目:科学•年级:四年级上册•教材版本:冀人版课程目标1.理解和掌握本册科学教材的基本内容。

2.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提高科学素养。

3.培养学生观察、实验、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第一单元:观察天空1.课时名称:太阳的运动–学习太阳日常的运动规律并进行观察,让学生认识到太阳是地球的卫星之一。

–进行室外太阳观察实验,观察太阳的变化。

–完成实验记录表。

2.课时名称:月亮与地球–学习地球和月亮的关系,了解月相变化的原因。

–进行月相观察实验,观察月亮的形态变化。

–完成实验记录表。

3.课时名称:星星与星座–学习星星和星座的基本知识,了解星星的特点。

–通过观察星星、制作星座模型等活动,培养学生对星座的兴趣和认识。

第二单元:植物的生长与变化1.课时名称:种子发芽–学习种子发芽的基本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进行种子发芽实验,观察并记录发芽的变化。

–学习种子的埋藏方式和条件。

2.课时名称:植物的生长需要什么–学习植物生长的必要条件,了解植物为什么需要阳光、水和空气。

–进行观察实验,观察植物在不同条件下的生长表现。

3.课时名称:植物的繁殖–学习植物的繁殖方式,包括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

–进行观察实验,观察植物的繁殖过程。

教学方法1.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

2.结合图文、动画等多媒体资料引发学生的兴趣,提高授课效果。

3.鼓励学生互动交流,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评估1.学生能准确描述太阳、月亮、星座的基本特征和运动规律。

2.学生能正确使用观察方法,记录实验过程和结论。

3.学生能分析植物的生长和繁殖的基本条件,理解科学原理。

扩展活动1.组织户外实地考察,观察自然界中的植物和天象。

2.邀请科学家或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科学讲座,拓宽学生的科学视野。

以上是《四年级上册冀人版科学教案》的相关内容,希望能为您的教学提供一些指导,祝您教学成功!。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案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案

1.给动物分类【课标落实】1.本单元通过一系列观察、比较、分类、实验、交流等活动落实《课程标准》中年级的课程目标。

科学知识:能根据有关特征对生物进行简单分类。

科学探究:在教师引导下,能从具体现象与事物的观察、比较中,提出可探究的科学问题。

在教师引导下,能运用感官和选择恰当的工具,制作模型、观察并描述对象的特征及现象。

在教师引导下,能依据证据运用分析、比较、推理、概括等方法,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在教师引导下,能对自己的探究过程、方法和结果进行反思,作出自我评价与调整。

科学态度:在科学实为依据,不从众,不轻易相信权威与书本;面对有说服力的证据,能调整自己的观点。

乐于尝试运用多种材料、多种思路、多样方法完成科学探究,体会创新乐趣。

能接纳他人的观点,完善自己的探究;能分工协作,进行多人合作的探究学习;乐于为完成探究活动,分享彼此的想法,贡献自己的力量。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了解人类的生活和生产可能造成对环境的破坏,具有参与环境保护活动的意识,愿意采取行动保护环境、节约资源。

2.本课学习内容基于《课程标准》课程内容中“生命科学领域”的中年段要求。

7.2地球上存在不同的动物,不同的动物具有许多不同的特征,同一种动物也存在个体差异。

能根据某些特征对动物进行分类识别常见的动物类别,描述某一类动物的共同特征列举我国的几种珍稀动物。

【教材分析】《给动物分类》是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1单元《动物大家族》的第一课时。

通过一年级下册第4单元第10课《形形色色的动物》的学习,学生已经能够说出生活中一些常见动物的名称及其特征,能说出动物的某些共同特征,因此动物对学生来讲是一种非常熟悉的生命形态。

本课带领学生根据某些特征对动物进行分类;识别常见动物的类别,描述某一类动物的共同特征;列举我国的几种珍稀动物。

但学生对于分类的操作并不是很精确,缺乏逻辑性。

本课要帮助学生建立起“先制定标准,再分类”的认识方法。

本课教学内容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这是一个导入活动,以交流动物园分区的话题让学生产生动物分类的意识,同时揭示分类的必要性,引出课题。

小学科学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声音》教案

小学科学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声音》教案

小学科学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声音》教案一. 教材分析《声音》这一单元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的基本原理。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以及人耳如何接收和感知声音等知识点。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对周围的声音现象有一定的感知。

但他们对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的原理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实验和讲解来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的基本原理。

2.培养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来探究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

2.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3.人耳如何接收和感知声音。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讲解法、讨论法、提问法等,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通过实验和讲解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探究和理解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原理。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振动的物体(如尺子、鼓等)、介质(如空气、水等)、接收器(如耳朵、声音传感器等)。

2.教学工具:PPT、黑板、粉笔。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和感受振动的物体产生的声音。

例如,将一把尺子紧按在桌面上,拨动尺子使其振动,学生能听到尺子发出的声音。

2.呈现(10分钟)利用PPT展示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的原理。

通过图片、动画等形式,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声音的产生过程,以及声音如何在空气中传播。

3.操练(15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情况。

实验可以设计为:将振动的物体(如尺子)放入空气中、水中,让学生观察和听取声音的变化。

4.巩固(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法,引导学生回顾和巩固所学知识。

例如,提问学生:“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什么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如何?”等。

小学科学全册(教案)学年科学四年级上册教科版

小学科学全册(教案)学年科学四年级上册教科版

小学科学全册(教案)学年科学四年级上册教科版科学是一门让孩子们以探索自然为基础的学科,它培养了他们的好奇心和思维能力。

在《小学科学全册》这本教材中,四年级上册涵盖了丰富的科学知识和实践活动,以帮助学生们建立对科学的基本认知和实验技能。

本文将围绕着《小学科学全册(教案)学年科学四年级上册教科版》,介绍几个具体内容,并提供相关教案和教学活动。

第一课:生活中的力这一课程旨在引导学生认识生活中的力,并通过实际观察和实验了解力的作用。

教案如下:1. 导入:呈现一系列运动中的现象,如石头滚下山坡,水龙头喷水等。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背后有什么力量在起作用?2. 概念解释:通过图片和文字解释力的概念,并给出例子,如重力、推力和拉力。

3. 实验活动:设计一个实验,比较不同重物下落的速度,引导学生观察、记录和分析实验结果。

教师提供实验材料和步骤指导。

4. 总结: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结果总结力的特点和作用。

让学生自己找到身边生活中的力的例子,并进行归纳。

第二课:光线的传播这一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光线的传播方式,并通过实践活动体验光的传播。

教案如下:1. 导入:播放一段关于光线的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

然后提问:你见过光吗?它是怎样传播的?2. 知识讲解:通过图片和文字解释光的传播方式,如直线传播、直线反射和折射。

3. 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进行一次实践活动,使用镜子进行光线的反射实验。

学生观察光线的传播路径,并记录下实验结果。

4. 思考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一些问题,如为什么我们能看见自己的影子?为什么太阳光会被云层遮挡?第三课:植物的种子这一课程旨在帮助学生认识植物的种子,了解种子的结构和发芽过程。

教案如下:1. 导入:播放一段关于植物的种子的视频,让学生对种子有一个初步了解。

2. 知识讲解:通过图片和文字解释种子的结构和功能。

引导学生了解种子的外层、种子壳、种子芽等部分。

3. 观察实验:提供几种常见植物的种子,让学生观察种子的形状、大小和颜色。

2023最新人音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精编版)

2023最新人音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精编版)

2023最新人音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精编版)一、教材分析与教学目标本教案是针对2023最新人音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的教学设计,根据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设计出合理的教学步骤和活动安排,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研究成绩。

教材分析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单元:植物的生活、动物的生活、天气的变化、能量的使用等内容。

通过这些内容的研究,培养学生对于自然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提升他们的科学知识和思维能力。

教学目标1. 理解并记忆教材内容,掌握相关的科学知识,并能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2. 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意识,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步骤与活动安排单元一:植物的生活1. 导入:通过观察植物的形态和生长过程,引发学生对植物的兴趣。

2. 研究内容:研究植物的生长过程、植物的不同部分及其功能、植物的繁殖方式等。

3. 活动安排:观察种子的萌发过程、实地观察不同植物的生长环境、制作植物标本等。

单元二:动物的生活1. 导入:通过观察动物的特征和行为,引起学生对动物的兴趣。

2. 研究内容:研究动物的分类、动物的生存环境及适应方式、动物的生长和变化等。

3. 活动安排:参观动物园、进行动物观察和分类练、设计展板展示等。

单元三:天气的变化1. 导入:通过观察天气变化和气象仪器的使用,激发学生对天气的兴趣。

2. 研究内容:研究天气的变化规律、气象仪器的使用和读取、天气与季节等内容。

3. 活动安排:观察和记录天气变化、制作气象仪器模型、组织天气预报活动等。

单元四:能量的使用1. 导入:通过观察能量的使用场景和讨论能源问题,引发学生对能量的思考。

2. 研究内容:研究能量的来源和转化、能源的种类和利用方式等。

3. 活动安排:设计能源利用实验、制作能源相关的图片或海报、讨论能源的合理利用等。

三、教学评价与反思本教案的教学评价主要从学生的参与度、研究成绩和科学思维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估。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6篇)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6篇)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6篇)1.四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篇一一、学生情况分析:学生经历了一年的科学学习,对科学课的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

比如,对周边的事物有了一定的科学认识;初步掌握了科学学习的方法,尤其是观察的方法;学生的求知欲和参与科学活动的愿望明显增强。

因此,这一学年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至关重要的时期。

四年级学生整体学习比较认真,学习积极性很高,学生普遍的特点是比较活泼,思维较活跃,好奇心较强。

女生普遍比男生遵守课堂纪律,但男生普遍比女生爱动手,爱发言。

通过观察,学生对科学课的知识掌握程度差异较大,部分学生动手实验的能力不强。

本学期,需要在科学课堂常规养成,科学学习兴趣,动手实验操作等方面加强教学,获得进步。

二、教材分析:1、本册内容情况:《科学》四年级上册由“动物与运动”“位置与运动”“力与运动”“昼与夜”和“交通运输”五个单元组成。

在三年级上、下册的基础上,本册教材将继续引领学生经历一系列有意义、有价值的科学探究活动,使他们获得更多的学习体验,加深对科学的理解,增进科学探究的能力。

本册教材以“运动”为主线,通过与运动有关的生命世界、物质世界、地球宇宙世界内容的学习帮助学生开始意识到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不断运动的世界,从而为下学期学习“变化的世界”奠定基础。

2、本册单元目标:(1)动物的运动引导学生从多种途径观察并模仿动物运动的多种方式,逐渐养成坚持进行合理体育锻炼的习惯,能利用类比推理的方法分析动物身体结构与运动功能的联系,并鼓励学生大胆设计仿生产品。

(2)位置与运动通过学生亲历各种活动,能选择参照物,定性的描述一个给定物体的相对位置,认识地图图例,帮助学生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并能利用简单工具测量物体运动过程中不同时刻所经过的距离,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3)力与运动探究力与运动的关系,体验各种力作用的不同结果,通过实验帮助学生意识到力能改变物体运动状态。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整理科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是孩子们认识自然、了解世界的重要途径。

在四年级上册的科学教学中,我们不仅要重视课堂教学的内容和方法,还需要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培养孩子们科学思维和动手能力。

通过整理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加强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为孩子们服务。

以下是我整理的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的内容,希望对各位老师有所帮助。

一、第一单元:物质和性质1、《物质的不同性质》主题:了解物质的性质,通过实验观察归纳不同的性质。

教学目标:学生能够通过实验观察,比较不同物质的性质。

教学重点:物质的性质。

教学方法:实验法、讲解法、归纳法。

教学难点:通过实验观察留意物质的性质,运用归纳法归纳不同的性质。

教学过程:1)讲解物质的性质,引出本节课的实验。

2)学生小组进行实验,记录实验过程并比较不同物质的性质。

3)教师带领全班协作,在黑板上记录学生的实验结果,并讨论归纳出不同物质的性质。

4)总结本课内容,回答问题并巩固知识点。

2、《物质的状态变化》主题:了解物质状态的变化,通过实验观察状态变化的过程。

教学目标:学生能够对比观察不同物质的状态变化。

教学重点:物质的状态、状态变化的原因。

教学方法:实验法、讲解法、归纳法。

教学难点:运用归纳法观察不同物质的状态变化。

教学过程:1)讲解不同种类物质的状态,并引导学生思考不同状态之间的转变过程。

2)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状态变化的过程。

3)在黑板上结合实验结果,对比不同物质的状态变化过程。

4)总结本课内容,巩固知识点。

二、第二单元:天体和星象1、《什么是太阳系》主题:通过讨论太阳系的组成、运行等方面,让学生了解太阳系的基本情况。

教学目标:学生能够认识太阳系的基本情况。

教学重点:太阳系的组成、运行。

教学方法:讲解法、讨论法、绘画法。

教学难点:通过讨论了解太阳系的结构、组成和运行轨迹。

教学过程:1)讲解太阳系的组成,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学生分小组讨论太阳系的组成、运行等方面的问题,将讨论结果归纳在黑板上。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科学教案:四年级上册科目:科学教材:四年级上册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科学知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判断能力。

2.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科学探索的意识。

3. 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掌握课本上的科学知识,能够正确运用知识进行实践探索。

2.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判断能力。

3. 能够合作学习,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和互动。

教学难点:1. 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探索,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提高学生的沟通和交流能力。

教学准备:1. 备好课本、教辅、实验器材等教学资源。

2. 设计合适的实践活动,准备好相关的实验材料。

3. 提前分组,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温故知新:复习上节课学到的知识,鼓励学生主动回答问题。

2. 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提问和展示相关图片,引发学生对本节课主题的兴趣。

二、知识讲授(15分钟)1. 新知引入:利用教材和多媒体工具,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知识内容。

2. 重点讲解:对重要概念、原理进行详细讲解,并结合实例进行说明。

三、实践探索(25分钟)1. 分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实践题目进行探索。

2. 指导学生:向学生介绍实践活动的步骤和要求,并指导学生如何进行实验和观察。

3. 实践活动:学生按照指导进行实验、记录数据和观察结果。

四、总结归纳(10分钟)1. 学生汇报: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汇报实践结果和观察成果。

2. 总结归纳:引导学生总结实践活动的结果和经验,并将其与课堂知识进行联系。

第二课时:一、复习回顾(10分钟)1. 温故知新:复习上节课的实践活动和学到的知识。

2. 提问导入: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导学生回顾并掌握上节课的重点知识。

1. 新知引入:通过教材和多媒体工具,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知识内容。

2. 重点讲解:对本节课的重点概念、原理进行详细讲解,并结合实例进行说明。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第一单元第一课 我们关心天气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第一单元第一课 我们关心天气

第一单元第一课我们关心天气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各种天气的特征。

2.对各种天气现象进行分类。

运用感官观察天气,并讨论和记录天气的特征。

3.意识到天气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提高关心天气的意识。

教学重点:学生对各种天气特征的描述。

教学难点:对各种天气现象进行分类。

运用感官观察天气,并讨论和记录天气的特征。

教学准备:搜集各种天气的资料(包括文字的、图片的、音像的),准备参加下次活动时交流。

尝试通过不同渠道了解明天的天气。

准备好科学记录本。

教学时间 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引入:谈话:“你关心天气的变化吗?你看过天气预报吗?”老师在黑板上写“今天天气怎么样?”如果有人问你“今天天气怎么样?”你准备怎么回答?二、探究内容:1、了解云量、降水量、风和气温等是天气的基特征。

(1)思考:天气和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每天天气都在发生变化,我们怎样描述天气的变化?(2)指导看“城市天气预报图”。

问:在这张天气预报图中,是怎样反映天气变化的?图中符号代表的是什么意思?(3)学生说出自己的理解。

学生在回答问题时老师提示:图上标出的温度是指当地的日最低气温和最高气温的变化范围。

(4)提问:你还知道哪些天气现象?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画相应的天气符号。

(5)学生分组讨论:·说说自己遇到过哪些天气。

·在不同的天气里自己有什么样的感受。

·印象最深的一次特殊天气是怎样的,自己当时有什么样的感受,把它写在学生活动记录本上。

·怎样把这些天气归类。

(按云量、降雨量、气温、风速和风向分类。

)3、了解天气预报中的新内容。

(1)说说你知道哪些天气预报的新内容。

(2)阅读本地地区发布的天气预报的新内容:空气质量预报、降水概率、舒适度指数、紫外线强度。

(3)讨论:气象台为什么要向社会预报以上这些天气、环境信息?我们应该怎样利用它们来指导自己的生活?(4)师:你还知道气象台可以为我们发布哪些关于天气的信息?(火险等级、穿衣指数…..)三、板书设计晴天多云阴天小雨天中雨天大到暴雨天雷雨天大风天台风天飓风天炎热天凉爽天第二课时一、学生实际观察并描述当天的天气。

四年级上册科学《天气》教案【七篇】

四年级上册科学《天气》教案【七篇】

【导语】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怎么写?⽆忧考整理了四年级上册科学《天⽓》教案【七篇】,希望对你有帮助! 1-1我们关⼼天⽓ 【教学⽬标】 科学知识: 1.初步感知可以从云量、降⽔量、⽓温、风向和风速等天⽓现象来描述天⽓。

2.知道常见的⼀些天⽓现象和天⽓符号。

过程与⽅法: 1.能对各种天⽓现象进⾏分类。

2.运⽤感官观察天⽓,并学会⽤简单的词句把它记录下来。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意识到天⽓每天都在发⽣着变化并影响着我们的⽣活,提该关⼼天⽓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知道常见的⼀些天⽓现象和天⽓符号。

【教学准备】 1.⽤天⽓符号标注城市天⽓情况的中国地图⼀张; 2.每组⼀套天⽓符号卡⽚; 3.天⽓现象归类表格和关于天⽓状图各⼀份; 4.每个学⽣科学记录本各⼀本。

【教学过程】 ⼀、认识天⽓现象 1.出⽰⼀张“城市天⽓预报图”:这是⼀幅中央⽓象台的天⽓预报图,图中显⽰了哪些天⽓现象? 2.根据学⽣的回答在⿊板上粘贴相应的天⽓符号并写上名称。

3.提问:你们还知道哪些天⽓现象?(根据学⽣回答出⽰相应符号) 4.发给每⼀组⼀套天⽓符号:请⼤家对这些天⽓现象进⾏分类。

5.汇报交流。

⼆、描述今天的天⽓怎样? 1.今天的天⽓怎样呢?我们⼀起到外⾯从云、降⽔、温度、风四个⽅⾯对今天的天⽓进⾏观察,然后⽤⼀些词或句⼦将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出⽰观察要求:请从云、降⽔、温度、风四个⽅⾯对今天的天⽓进⾏观察,然后⽤⼀些词或句⼦将观察到的天⽓现象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 2.提问:今天的天⽓对我们的⽣活有什么影响?(如不知如何回答可提问:你觉得今天的天⽓我们应该穿什么⾐服?) 3.认识“状图”的使⽤:刚才同学们在汇报的时候想到⼀点说⼀点,有没有办法把天⽓和我们⽣活的关系更直观地表⽰出来的⽅法呢?打开书本第3页,看看书本上向我们介绍了怎样的⼀个好⽅法? 三、总结 刚才我们观察的是今天的天⽓,那么明天⼜会天⽓怎样呢?后天呢?⼀个⽉内我们杭州的天⽓⼜在发⽣怎样的变化呢?在接下来的⼀个⽉时间⾥请⼤家每天都能把观察到的天⽓现象记录下来,这样我们就能了解在这段时间⾥我们这⾥的天⽓变化是这样的。

北师大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设计-实验一实验教案

北师大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设计-实验一实验教案

北师大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设计-实验
一实验教案
实验目的
学生通过本次实验,能够了解水的三态变化,并能够观察和记
录水从液态到固态的变化过程。

实验材料
- 水
- 火眼纸
- 冰块
实验步骤
1. 老师向学生介绍实验的目的和材料。

2.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

3. 每个小组拿到水和火眼纸,将火眼纸放在一个干净的桌面上。

4. 将水倒入火眼纸上,观察水的状态,并记录。

5. 将冰块放在火眼纸上,观察冰块的状态,并记录。

6. 讨论和总结观察到的现象。

实验结果和讨论
1. 学生观察到水在倒入火眼纸上时呈现液态,冰块放在火眼纸上时呈现固态。

2. 学生通过实验认识到水可以在不同条件下呈现不同的状态,液态和固态是水的两种常见状态。

3. 学生了解到水从液态到固态的过程称为凝固,从固态到液态的过程称为融化。

实验心得
通过本次实验,学生对水的三态变化有了初步的了解,并通过观察和记录的方式培养了科学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同时,学生也认识到科学实验的重要性,能够通过实践来研究和探索科学知识。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学期全册科学教案人教版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学期全册科学教案人教版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学期全册科学教案人教版科学教案:小学四年级上学期全册科学教案【教案一】任务名称:探究太阳的直射和斜射辐射对气温的影响教案目标:1. 让学生了解太阳的直射和斜射辐射对气温的影响。

2. 培养学生观察和实验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准备:1. 彩色图片展示太阳的直射和斜射辐射。

2. 温度计和测量器具。

3. 温度记录表。

教学过程:引入:1. 展示彩色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太阳的直射和斜射辐射。

2. 提问学生:你们觉得太阳的直射和斜射辐射有什么区别?对温度有影响吗?实践活动:1. 分组实验,每组选择一个阳光充足的地方。

2. 测量在直射辐射下的温度和在斜射辐射下的温度,并记录数据。

3. 小组讨论并总结观察结果。

4.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结果,明确直射辐射对温度的影响较大。

拓展活动:1. 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自由探究:太阳直射和斜射在不同时间对温度的变化有何影响?2. 各小组讨论并展示实验结果。

3. 教师总结学生观察和探究的结果,引导学生认识到太阳的直射和斜射辐射影响气温的变化。

【教案二】任务名称:了解动植物的生长过程教案目标:1. 让学生了解动植物的生长过程。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3. 培养学生爱护生物的意识。

教学准备:1. 有关动植物生长过程的图片和视频。

2. 植物种子和土壤。

3. 动物幼崽的图片和视频。

教学过程:引入:1. 展示动植物的生长过程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观察。

2. 提问学生:你们觉得动植物是如何生长的?有什么特点?实践活动:1. 学生观察并剖开一个植物种子,认识其构造。

2. 将植物种子种植在土壤中,每天观察并记录其生长情况。

3. 学生观察和研究动物幼崽生长的过程,通过图片和视频进行了解和讨论。

4.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动植物的生长过程,并与学生共同制定保护生物的措施。

拓展活动:1. 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野外考察,观察不同类型的动植物生长环境和其生长的过程。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教科版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教科版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教科版科学教案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万物都有食物教学目标:1. 了解不同的食物来源和食物的种类。

2. 学习掌握食物链中的不同角色及其相互关系。

3. 培养学生对食物来源的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1. 认识不同的食物,并了解它们的来源。

2. 学会绘制简单的食物链。

3. 培养学生对食物链中角色的理解和意识。

教学准备:1.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材。

2. PPT 或投影仪。

3. 相关的食物图片或样本。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新课(约10分钟)通过一个问题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身体里的能量是从哪里来的吗?”鼓励学生思考并提出答案。

Step 2: 了解食物的来源(约15分钟)通过PPT或板书展示不同的食物图片或样本,让学生观察它们并了解它们的来源。

引导学生讨论并总结食物可以来自植物、动物或其他来源。

Step 3: 认识食物链(约15分钟)引导学生了解食物链的概念,并通过PPT或板书展示简单的食物链图。

解释不同角色之间的关系,如植物是食物链的第一环,其他生物通过吃植物或吃其他动物获取能量。

Step 4: 绘制食物链(约20分钟)分组活动: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特定的食物链,用纸张和颜色笔绘制出食物链的图示。

Step 5: 小结食物链的重要性(约10分钟)引导学生回顾所学内容,强调食物链在维持生态系统平衡中的重要性。

提醒学生保护食物来源以及避免浪费食物。

Step 6: 作业布置(约5分钟)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回答一道与食物链相关的问题,如“什么是食物链?为什么食物链是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教学扩展活动:1. 可通过参观动物园或植物园加深学生对不同食物来源的了解。

2. 观察班级宠物或植物,帮助学生观察它们的食物来源和食物链关系。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和对食物来源的理解。

2. 检查学生绘制的食物链图示,了解他们对于食物链结构的掌握程度。

四年级科学教案上册教案

四年级科学教案上册教案

四年级科学教案上册教案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基本科学知识,培养科学思维方法。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探究科学问题的兴趣和态度。

4. 促进学生对科学本质的认识和理解。

二、教学内容1. 物质的变化2. 植物的生长与变化3. 空气的组成与性质4. 太阳、地球和月亮5. 水的循环与变化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促进他们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2.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激发他们的兴趣和动力。

四、教具和多媒体资源1. 投影仪2. 教学软件:PowerPoint、视频、图片等3. 实验器材:烧杯、量筒、漏斗等4. 植物标本、显微镜等五、教学方法1. 激活学生的前知:回顾三年级所学的科学知识,为新知识的学习做铺垫。

2. 教学策略:采用讲解、示范、小组讨论、实验探究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

3. 学生活动:组织学生进行观察、实验、讨论等活动,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探究能力。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故事、实例等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授新课:通过讲解、示范和多媒体展示等方式,让学生掌握新知识。

3. 巩固练习:通过课堂练习、实验等方式,巩固所学知识,加深理解。

4. 归纳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5. 布置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要求学生回家完成。

七、评价与反馈1. 设计评价策略:通过观察、测试、实验报告等方式,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2. 为学生提供反馈:根据评价结果,为学生提供针对性的指导和建议。

新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声音》教案

新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声音》教案

新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声音》教案教学目标:1.认识不同的声音,描述声音的特征。

2.简单分类声音,了解声音的来源。

3.培养探究声音的兴趣,提出有意义的问题。

教学准备:包含各种声音的音频视频素材、声音记录表等。

教学流程:一、导入出示图片,引导学生想象图片中事物发出的声音,并进行交流讨论,用简单的词语描述声音的特征。

将注意力集中到声音上。

二、聚焦让学生举例说一说自己听到过的声音,并用词语描述它。

引导学生关注声音的来源和特征。

三、探索引导学生观看视频,描述交通工具、动物、球类和生活中的声音,并记录下声音的特征。

让学生提出关于声音的问题,培养探究声音的兴趣。

四、拓展给学生播放一段音乐,让学生感受音符的高低变化。

引导学生提出更多关于声音的问题,如声音是如何传播的,我们是如何听到声音的等。

教学重点:1.用词语描述周围的声音。

2.简单分类声音,了解声音的来源。

教学难点:用词语描述周围的声音,并提出有意义的问题。

本节课我们通过实验探究,发现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我们用皮筋、钢尺、鼓和音叉等物体进行实验,观察它们在发出声音时的振动状态,总结出物体振动产生声音的规律。

同时,我们也学会了观察、比较、描述物体发生和不发生时的不同状态,并记录下来。

这些实验不仅让我们认识到声音的产生原理,还培养了我们的细致观察的惯和态度。

最后,我们要记住: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声音也会随之消失。

声音不仅可以在空气中传播,还可以在固体中传播。

让我们来探究一下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方式。

教师拿出一个音叉,敲击它,让学生感受一下声音的振动。

然后将音叉放在桌子上,再次敲击,观察桌子上的物品是否会震动,是否会发出声音。

通过实验,学生可以发现固体可以传播声音,而且传播速度比空气中快得多。

活动三:探究声音在液体中的传播除了在空气和固体中传播,声音还可以在液体中传播。

教师将一个音叉放在水槽里,敲击它,让学生观察水面的波动和声音的传播情况。

小学科学全册(教案)四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

小学科学全册(教案)四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

小学科学全册(教案)四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教案第一课:鸟的觅食法课时目标:通过学习鸟类的觅食法,让学生了解鸟类的生活习性,并能够观察鸟类的觅食行为。

教学重点:了解鸟类的觅食法。

教学难点:观察鸟类的觅食行为,总结鸟类的觅食法。

教学准备:图片、PPT、小饼干、鸟类觅食模型。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新课 (5分钟)教师用PPT或图片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的内容,提问:大家还记得我们上节课学的是什么吗?(学生回答)对!我们学习了植物的繁殖方式。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什么呢?(学生回答)很好!我们要学习鸟的觅食法。

Step 2 学习新知 (15分钟)1. 教师出示一张鸟类觅食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图片中的鸟的动作和所觅食的对象,让学生描述鸟类的觅食方式。

2. 教师出示一些不同种类的鸟的图片,让学生观察鸟类的嘴型和脚型,引导学生思考不同嘴型和脚型与觅食方式之间的关系。

3. 教师出示一些不同形状的鸟巢图片,让学生猜测不同形状的鸟巢适用于觅食哪种食物,激发学生的思维。

Step 3 实践探究 (30分钟)1. 教师将准备好的小饼干撒在教室地板上,并放置一个高处,让学生模拟鸟类觅食。

2. 将学生分为小组,每个小组安排一个学生担任观察员,观察其他小组学生的觅食行为。

3. 观察员记录下学生觅食时的动作和选择食物的方式,并总结不同小组学生的觅食行为。

Step 4 总结归纳 (10分钟)1. 观察员向全班汇报观察结果,展示图片和记录表。

2.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不同种类的鸟类觅食方式,以及不同形状的鸟巢的意义。

3. 教师出示鸟类觅食的模型,让学生观察和比较,进一步理解鸟类觅食方式。

Step 5 拓展延伸 (1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鸟类图片,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尝试分析它们的觅食方式,并与其他同学分享自己的观察。

Step 6 小结复习 (5分钟)教师和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梳理所学知识点和方法,并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

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

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一、教学目标1.了解科学是什么,科学研究的对象和方法;2.完成观察和实验的任务,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践能力;3.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促进学生主动思考。

二、教学内容1.科学是什么–科学的定义和特点–科学研究的对象–科学研究的方法2.生物科学–动物–植物–人体3.物体的性质与变化–物体的形状、颜色、大小等性质–物体的变化:溶解、燃烧、生锈等4.自然资源–水资源–大气资源–生物资源三、教学准备1.教学用具–教材:四年级科学上册–视频、图片、实物等多媒体教具2.教学环境–教室内的投影设备和电脑3.教学方法–讲述与示范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师生互动的讨论和问答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科学是什么1.导入(5分钟)–利用一段科学实验的视频或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好奇心。

2.讲解(15分钟)–讲解科学的定义和特点,介绍科学研究的对象和方法。

3.活动(25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小实验,例如:观察一颗种子发芽的过程,记录观察结果并进行分析。

4.总结(5分钟)–通过讨论整理出科学的定义和特点,以及科学研究的对象和方法。

第二课时:生物科学1.导入(5分钟)–通过课外例子、图片或实物,让学生观察并描述一种动物的特征。

2.讲解(15分钟)–带领学生了解不同的动物,介绍它们的特征和生活习性。

3.活动(25分钟)–分组让学生进行小调查,观察不同动物的习性,并向全班展示调查结果。

4.总结(5分钟)–总结不同动物的特征和生活习性,并向学生展示有关动物的图片或视频。

第三课时:物体的性质与变化1.导入(5分钟)–利用实物或图片,引导学生观察不同物体的性质,如形状、颜色、大小等。

2.讲解(15分钟)–以不同物体为例,讲解它们的性质,如金属的导电性、绳子的柔韧性等。

3.活动(25分钟)–分组让学生进行小实验,观察不同物体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如将钢铁放置在水中观察生锈的变化。

4.总结(5分钟)–让学生通过讨论总结不同物体的性质和变化规律。

小学科学全册(教案)四年级上册科学青岛版(五四学制)

小学科学全册(教案)四年级上册科学青岛版(五四学制)

小学科学全册(教案)四年级上册科学青岛版(五四学制)科学教案-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青岛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四季的变化和与之相关的气候现象、衣食住行的改变。

2. 技能目标:学会观察记录天气情况,了解不同季节的气候特点。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记录天气的习惯,增强对自然环境的关注和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四季的变化和气候特点,通过天气观察和记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记录习惯。

2.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季节和气候的联系,培养学生观察和记录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录音、气象图表、季节变化图片。

2. 学生准备:学习用具,记录表格。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播放录音或展示季节变化图片,引入本课的主题,让学生回忆起自己平时在不同季节会有哪些经历和感受。

2. 学习活动(30分钟)(1)四季的变化教师通过展示季节变化的图片和季节特点的描述,让学生了解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特点。

(2)气候的变化教师通过展示气象图表和相关的气候现象图片,帮助学生了解每个季节的气候特点,如春天温暖多雨,夏天炎热多雨,秋天凉爽多风,冬天寒冷多雪。

(3)衣食住行的改变教师通过图片或实物展示,引导学生了解随着季节的变化,人们的穿戴、饮食和交通方式等也会有相应的改变。

3. 拓展活动(20分钟)(1)天气观察和记录学生分组观察当天的天气情况,并用记录表格记录下来。

每个小组可以选择不同的季节进行观察和记录,然后与全班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

(2)小调查:我最喜欢的季节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调查,了解每个人最喜欢的季节,并找出原因。

然后,小组代表向全班汇报调查结果。

4. 归纳总结(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总结四季和气候的关系,并对衣食住行的改变进行归纳。

五、课堂作业:1. 完成天气观察和记录表格,要求包括日期、天气状况和气温等信息。

2. 思考:你最喜欢的季节是什么?为什么?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媒体教学、图片展示和实物观察等多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了解四季的变化和与之相关的气候现象,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力、记录能力以及与他人交流的能力。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教案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教案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教案背景介绍: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是为了帮助四年级学生系统学习科学知识和培养科学思维能力而编写的教学计划。

本教案全册共分为八个单元,每个单元包含多个课时的内容。

下文将依次介绍每个单元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等内容。

第一单元:物质变化与能量传递此单元旨在让学生了解物质的基本特征和物质的变化过程,以及能量在物质变化中的作用。

教学目标:1.了解物质的基本特征,包括颜色、形状、质地等;2.了解物质的三态变化及其特点;3.理解能量在物质变化中的作用;4.通过实际观察和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教学内容:1.物质的基本特征- 颜色、形状、质地等2.物质的三态变化- 固态、液态、气态的特点及转变关系3.能量在物质变化中的作用- 火焰燃烧、水的沸腾等实例教学方法:1.实物展示:利用实物展示物质的基本特征;2.实验教学:通过简单实验让学生亲自观察物质三态变化情况;3.多媒体辅助:利用多媒体资源呈现火焰燃烧、水的沸腾等现象。

教学评价:1.观察记录:要求学生观察物质的基本特征,并做好记录;2.实验报告:要求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做实验报告,分析物质三态变化情况。

第二单元:植物的内外部特征和生活习性此单元旨在让学生了解植物的内外部特征,以及植物的生活习性,让学生对植物有更深入的认识。

教学目标:1.了解植物的内外部特征,包括根、茎、叶、花等;2.了解植物的生活习性,如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等;3.培养学生观察植物的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教学内容:1.植物的内部结构:根、茎、叶、花等2.植物的外部特征及生活习性- 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等教学方法:1.实物展示:通过展示不同植物的根、茎、叶、花等部分,让学生观察和比较;2.实地考察:带领学生走进校园或社区,观察不同植物的生长环境;3.小组讨论:利用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分享并总结植物的生活习性。

教学评价:1.小组展示:要求学生分组展示所观察到的不同植物的内外部特征;2.问答练习:通过提问的方式,检验学生对植物生活习性的理解程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1、冷与热一、教学目标和能力要求1、通过认真观察,知道一些物冷与热的现象。

2、会用不同方法研究水的冷与热。

3、亲历用感觉器官研究物体冷与热的过程,体会到科学研究仅凭感觉是不够。

二、教学准备。

每组三个装有冷、热、温水的水槽,媒气炉、炒菜、煮开水、冰箱等视频,有关沙漠、冰川、地热、喷泉的视频。

三、教学过程。

(一)任务驱动1、师:夏天真热,琪琪、波波、彬彬、妍妍四年好朋友约好到泳池游泳,游完水刚上岸的波波觉得浑身发冷,但准备游泳的彬彬却热气死了,你能帮他们找出原因吗?2、学生发言。

3、师:在我们的生活中热与冷的现象随处可见。

(二)哪里热,哪里冷?1、师:你能说说,家里哪里热、哪里冷?2、师:现在,我们一起到家里面寻找冷和热的现象。

(播放体现冷、热现象视频)3、师:在自然界中也有冷热的现象吗?4、分小组讨论。

5、师:在自然界里,冰川、沙漠、地热、喷泉冷热都不相同,现在,我们一起走进这些地方,亲身感受一下。

(播放视频)(三)感觉水的冷与热1、师:桌子有三杯冷热不同的水,你有什么方法知道它们的冷热不同呢?2、生答,师板书。

3、分组实验,师巡视,提醒学生用多种方法尝试。

4、小组派代表到台前汇报。

5、师:如果我们把两只手分别放在冷、热水里,然后再把两只手同时放在温水,你的手有什么感觉?6、请两位学生到台前试验。

7、学生汇报感觉。

8、师:靠手能准确知道物体的冷热吗?(四)问题延伸:怎样才能准确的知道物体体的冷热程度?1、生讨论。

(为下一节课的学习作铺垫)2、生答:温度计。

3、师:请同学们回家尝试一下。

2、温度计(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和能力要求1、通过观察,认识温度计的构造,能正确地使用温度计。

2、能正确地读写温度。

3、学会测量空气的温度和人体的温度,掌握一些科学的技能。

4、亲历一系列测量物体温度的活动,逐步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准备。

课前要求学生购买式样各异的温度计或气温计,课件1个。

三、教学过程(一)任务驱动1、暑假里,彬彬、波波、妍妍都去旅游里,他们回来以后一起交流旅游的感受,波波说:“我到了吐鲁番,哪里实在太热了。

”彬彬说:“武汉也是很热,它是我国的三大火炉之一。

”妍妍说:“我觉得海南岛也很热”。

他们去的地方究竟哪个最热呢?2、生答。

3、师:怎样准确知道各地的温度?(二)认识温度计1、师:温度计是测量温度的专用仪器,请你们把带来的温度计和桌面上的温度计比较一下,看看它们有哪些相同点,各自有什么作用。

2、生观察温度计,记录观察结果。

3、汇报发现,师板书:相同点:有刻度、有红色的液体、单位(℃)……。

4、师:温度计的刻度有什么用呢?每小格代表多少摄氏度?5、生答的基础上师小结。

6、师:温度的单位用什么表示?怎样读和写?7、生答的基础上师小结。

(三)讨论:下图中哪一种测水温的方法对呢?1、师:出示三种测水温的的方法。

2、学生讨论。

3、指名学生回答。

4、小结:温度必须悬挂在被测水的中间。

(四)拓展:温度计的量程。

1、师:图中有三种温度计,你知道它们的最高、最低温度是什么?仔细观察,并记录下来。

2、生汇报观察结果。

3、师:每种温度计都有一定的测量范围,就是温度计的量程。

4、师:根据这些温度计的不同量程,你能说说它们分别用在什么地方吗?5、生答。

6、师:不同的温度计有不同的用途,超过温度计的测量范围,温度计就不能正常工作,还很容易爆裂。

8、师:现在,我们一起来总结一下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

(课件演示)9、师:你能用温度计正确的使用方法测量桌面这杯冷水的温度吗?10、生测量一杯水的温度。

11、指名几位学生把观察结果写到黑板上。

12、师:总结、纠正。

温度计(第2课时)一、测气温1、多媒体出示以下各个地方:教室、走廊、大楼旁、树萌下、草地上。

1、问:同一时间不同地方的气温都一样吗?2、生:(不一样)3、师:你能预测出这些地方的大概是多少吗?4、生预测。

5、师:究竟我们预测得对不对呢?我们亲自去验证一下,下面我们分5个小组,约定在同一时间测量。

6、各小组分别到以上5个地方测量气温。

7、汇报交流。

8、师:从表中,你发现什么规律。

9、小结:同一时间不同地方的温度是不同的,露天的地方比较热,室内和有遮挡的地方比较凉。

二、一天中的气温师:同一个地方不同时间的气温是怎么样的呢?请大家利用课余时间测量教室内的一天的气温,并记录课本的表格中。

生:课后测量。

三、测体温1、师:我们知道不同量程的温度计用途不同,测量体温的用体温计,体温计的种类很多,有普通体温计、红外测温器、数字显示体温等。

(多媒体各种体温计,介绍各自不同的特点)2、师:怎样测量自己的体温呢?谁来示范一下?3、点名让学生上台示范测体温。

(旨在让老师根据学生的示范动作进行点评、纠正,从而让学生掌握测量体温的方法。

4、生测自己的体温。

5、汇报交流,并总结得出人体正常体温的范围。

四、了解一些物体的温度1、多媒体图片介绍一些常见物体的温度。

2、师:你还知道别的物体的温度吗,到网上我们可以了解更多物体的温度。

3、热往哪里传一、教学目标和能力要求1、通过实验了解热传导的规律,知道不同材料的物体导热性能不同。

2、通过制作简易保温瓶,探究不同材料的保温性能。

3、善于得用身边材料进行科学小实验,提高动手能力。

4、通过实验活动,体会实验记录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如实记录实验数据,学会尊重事实,尊重科学。

二、教学准备。

1、绿豆,不同材料的棍子,凡士林。

2、带塑料盖的玻璃瓶、水温计、泡沫、塑料、布等材料、烧杯。

3、铝箔纸、卡纸、盒子、小木棍。

三、教学过程(一)任务驱动1、师:老师下课后去倒了一杯热水,但水太热了,怎么喝?谁帮我想个办法让水凉得快一些。

2、生答(把热水杯放进冷水杯里,会凉得快一些),生并上来示范。

(二)水温的变化3、师:这种方法能不能使热水的温度降下来呢,我们一起来探究,为了准确的知道热水水温和冷水水温,我们可以借水温计进行测量,每隔3分钟记录一下。

(由老师统一计时)4、学生分组测量。

5、各小组汇报测量结果。

6、师示范把数据填在P16页的图表中,得出热水和冷水的温度变化的曲线图。

7、师引导学生分析:从这些曲线中,你发现了什么?如果继续测下去,两条曲线最终会重合在一起吗,为什么?8、指名学生发言,师再总结。

(三)观察下图,想一想,在加热的过程中,酒精灯的火焰会使周围哪些物体受热?1、生观察、讨论,并把结果写在课本上。

(有了前面的知识铺垫,学生很快就会完成)2、汇报交流。

(四)哪颗豆子选掉下来?1、师:热从任何材料的物体传递的速度都一样吗?哪种材料传得快,哪种传得慢?2、生讨论,预测各种材料传热快慢3、汇报,师板书学生的预测。

4、师:为了验证我们的猜想,我们可以通过下面的实验来探究。

5、师:示范实验的方法,并讲清注意事项。

6、生分组实验。

7、汇报交流。

8、师:从这些现象中你发现哪种材料传热快?9、生答后师小结。

10、师:你还有别得到方法检验不同材料的导热性能吗?(五)调查炊具各部分的材料1、多媒体出示常见的炊具。

2、讨论:这些炊具各部分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想一想为什么?3、生汇报。

4、小结:人们利用各种材料的导热性能差异,制作了不同的用具。

(六)保温与材料1、师:不同材料的保温能力一样吗?2、生答:不一样。

3、师:哪些性能好,哪些性能差,我们一起来做个保温瓶看看。

4、师:示范做法。

5、生分组做。

6、生观察不同材料制作的保温瓶温度变化,记录结果。

(如果材料材料不够,全班若干不同材料的小组进行实验。

)7、汇报。

8、小结。

(七)做“太阳能炉”1、师:地球上大部分的热就从太阳传过来的,我们能不能把太阳的热收集起来为我们服务呢?2、生答。

(学生举出多种利用太阳的装置)3、师:好,我们一起来做个简易的“太阳能炉”玩玩,好吗?4、生:好。

5、师:示范制作方法。

6、生:分组制作太阳能炉。

7、到操场上进行太阳能炉煮水竞赛活动。

8、师:你想了解更多太阳能的应用,请到网上去查找更多的资料,并把你的新发现上传到论坛上,与大伙交流分享。

4、热胀冷缩一、教学目标和能力要求1、通过实验,知道固体、液体、气体都能热胀冷缩。

2、能对固体、液体、气体的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归纳。

3、了解在生产生活中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的应用。

4、能够以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完成物体热胀冷缩的实验。

二、教学准备。

热水、烧杯、小瓶、小吸管、上宽下细的玻璃水杯,气球、烧瓶、固体热胀冷缩演示器。

三、教学过程(一)任务驱动1、师:出示两个瘪了兵兵球(一个是好的,一个有裂开一个小口)。

2、问:这两个球还能用吗?有什么办法?3、生答:放进热水里。

4、师演示。

5、生:发现一个乒乓球鼓了起来,一个没有任何变化。

6、问:这个乒乓球为什么重新鼓起来。

7、大部分学生会答是热胀冷缩的原因。

8、师追问:是什么热胀冷缩,是乒乓球本身,还是……。

9、生答。

(乒乓球、球里面的空气)10、师高举另一个乒乓球问:为什么另一个乒乓球不能鼓起来呢?(二)会变大小的气球。

1、师:为了寻找乒乓球不能鼓起来的原因,我们先来做一个让气球变大变小的实2、师演示实验方法。

3、生分组实验。

4、汇报。

5、师引指导学生解释气球变大变小的原因。

(三)热胀冷缩的现象1、师:生活动中有哪些是热胀冷缩的现象呢?2、出示多媒体课件,让学生解释原因。

(四)网上学1、师:回家以后找一找,生活中还有哪些热胀冷缩的现象,并登录论坛,与其他同学交流一下。

5、热对物质状态的影响一、教学目标和能力要求1、通过观察、实验,知道有些物体的状态会随温度的变化而改变。

2、通过实验探究,认识水的三态变化,了解冰点和沸点。

3、初步学会使用酒精灯给水加热的步骤和方法。

二、教学准备一小块蜡、细铁丝、金属盒、蜡烛、试管夹。

冰块、温度计、酒精灯、铁架台三、教学过程(一)任务驱动:1、图片出示场景。

2、师:早上波波从家里带了一块巧克力,准备中午放学的时候吃,谁知道准备拿出来吃的时候,发现巧克力熔化,为什么呢?谁告诉波波巧克力熔化的原因。

3、学生答。

(二)蜡块的变化1、师:我们还见过哪些物体像巧克力一样,状态随温度变化而改变呢?2、生答。

3、一块蜡块受热后会发生什么变化呢?4、生预测。

(有以往的生活经验,应很容易猜出来)5、师:是不是像我们所说的那样呢?我们亲自动物给它加热一下吧!6、师:示范加热方法,并提出实验注意事项。

7、生分组实验。

8、汇报观察结果。

9、小结:蜡块加热后会变成液体,再变成水蒸气,冷却后凝固成蜡块。

(三)拓展:物质的三态1、师:物质都像蜡一样有三种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在不同的温度下,它们会呈现不同的状态。

2、师:说说下列图中的物体,什么温度下是什么状态呢?3、师:水是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物质,水一共呈现给我们什么样的形式,讨论一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