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汉语国际推广背景下中国文化海外传播的若干思考_周婧

合集下载

从汉语教学看中国文化的海外传播

从汉语教学看中国文化的海外传播

从汉语教学看中国文化的海外传播作者:孙杭萍赵倩蓉左青来源:《新课程学习·下》2014年第10期摘要: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升,海外高校的汉语课堂数量也逐年增长。

对美国和加拿大四所大学的汉语学习者和非汉语学习者进行了调研,探究学习中文是否可以加深外国学生对中国文化的了解以及对中国文化的喜爱,是否会促使学生采取一些有利于中国的行动,从而探究海外汉语课堂是否真正对中国文化的传播和国家形象提升起到一定作用。

关键词:海外汉语课堂;中国文化;传播一、文献综述作为中国文化软实力建设的着力点之一,汉语课堂的规模在世界范围内迅速扩大。

国内有关海外教学以及文化软实力的研究有很多,朱志平、赵宏勃从语言教学研究中最重要的因素(“教什么”)和语言教学实践中最关键的因素(教师)出发,研究新趋势下提高汉语课程教学效果的方法和途径,认为最重要的途径是培养适合海外需求的汉语师资。

刘保华根据自身教学实践经历,结合相关理论,探索海外汉语教学实际需求和国内对外汉语专业人才培养的对接问题。

过国娇阐述全球“汉语热”浪潮下,海外中小学汉语教学缺乏合格师资的现状,在师资培训理念、培训内容等方面提出了思考和建议。

国外学者中,James F. Paradise运用统计数据说明,中国的孔子学院有助于在文化上传播中国语言文化,在政治上提升中国软实力,但同时认为孔子学院会成为中国扩大世界影响力的一个途径。

学者的研究多为理论研究、定性分析,实践类、定量分析研究较少。

为弥补这样的空缺,本研究通过发放问卷,收集、分析数据,探究学习汉语和中国文化传播之间的关系。

二、研究设计此次调研探究的问题是:学习中文是否可以加深外国学生对中国文化的了解以及对中国文化的喜爱,同时,学习中文、了解中国文化、喜欢中国文化这三者是否会促使学生采取一些有利于中国的行动,从而对软实力的提升起到作用。

1.研究对象笔者于2014年2月至4月走访了加拿大维多利亚大学、英属哥伦比亚大学、美国芝加哥洛约拉大学和西北大学,调研期间以随机抽样方式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170份,有效问卷165份,其中汉语学习者的有效问卷80份,非汉语学习者有效问卷85份。

汉语国际教育与中华文化国际传播

汉语国际教育与中华文化国际传播

汉语国际教育与中华文化国际传播一、本文概述《汉语国际教育与中华文化国际传播》这篇文章旨在探讨汉语国际教育在推动中华文化国际传播中的重要作用,以及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文章首先概述了汉语国际教育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分析了其在全球范围内推广中华文化的独特优势。

接着,文章深入探讨了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强调了汉语国际教育在促进文化交流与互鉴、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方面的重要作用。

在此基础上,文章进一步分析了当前汉语国际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与挑战,如师资力量不足、教材体系不完善、教学方法单一等,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文章展望了汉语国际教育与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的未来发展前景,认为应继续加强汉语国际教育的国际化、专业化、标准化建设,推动中华文化与世界文化的深度融合与交流。

二、汉语国际教育的发展历程与现状汉语国际教育的发展历程源远流长,伴随着中国对外开放政策的逐步深入和全球范围内的“汉语热”现象,其影响力逐渐扩大。

早期的汉语国际教育主要集中在国内的几所知名大学,如北京大学、北京语言大学等,以接待外国留学生为主要形式。

这些留学生主要来自与中国有友好关系的国家,学习汉语主要是为了增进对中国的了解,为日后的工作或研究做准备。

进入21世纪后,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升,汉语国际教育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一方面,中国政府加大了对汉语国际教育的投入,推动了一系列政策和项目的实施,如“孔子学院”的设立。

孔子学院作为推广汉语和传播中国文化的重要平台,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建立了数百所分支机构,成为汉语国际教育的重要力量。

另一方面,随着全球范围内的汉语学习热潮不断升温,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开始将汉语纳入国民教育体系,甚至将汉语作为高考科目。

这一趋势不仅促进了汉语国际教育的普及,也进一步推动了中国与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与合作。

然而,汉语国际教育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其中,最为突出的是师资力量的不足和教学资源的短缺。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如何在海外传播中国文化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如何在海外传播中国文化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
摘要
派往海外的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以及其他赴海外汉文化传播者在文化传播活动中,常容易偏于文化技艺的传播而忽视文化核心的传播,自身也常容易流为文化的“提及者”、“说明者”而不是文化的真正“说法者”和“实践者”。

对此,需要依照文化的层次设计好科学合理的文化传播序列,规范文化传播的内容。

同时,还要恢复传播者在传播活动中的主体核心地位,多方调整传播者的文化传播策略,使传播者能在文化传播中发挥更为积极有效的作用。

关键词
汉语国际教育文化传播指令讯息文化反馈
一、两个问题
二、传播什么中国文化
三、如何传播中国文化
《国际汉语教育人才培养论丛》第二辑。

汉语国际教育中文化教学与传播

汉语国际教育中文化教学与传播

汉语国际教育中文化教学与传播汉语国际教育是指在海外推广汉语和中国文化,培养海外汉语学习者的一种教育形式。

随着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学习汉语。

汉语国际教育中文化教学与传播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汉语国际教育中文化教学与传播的重要性,以及该领域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汉语国际教育中文化教学与传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在汉语国际教育中,教授汉语的同时也需要传授中国文化。

因为语言和文化是密不可分的,要真正掌握一门语言,就必须了解和理解其背后的文化内涵。

通过汉语国际教育,学习者不仅能够掌握汉语,还能够了解中国的历史、传统、风俗习惯、价值观念等方面的知识,从而更好地融入中国社会和与中国人交流。

未来,汉语国际教育中文化教学与传播将会更加重视互动性和体验性。

传统的文化教学往往是静态的,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

而现在,越来越多的教育机构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让学生亲身去感受和体验中国文化。

比如举办中国传统节日活动、组织学生参观中国历史文化名胜等,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和体验中国文化,从而更好地学习汉语。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汉语国际教育中文化教学与传播也会更加注重网络化和信息化。

通过各种在线教育平台和社交媒体,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文化和学习汉语。

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开展线上的文化交流活动,让海外学生不出国门就能够感受中国文化的魅力。

汉语国际教育中文化教学与传播是至关重要的,它不仅能够帮助海外学生更好地学习汉语,还可以增进国际间的文化交流和理解。

未来,随着汉语国际教育的不断发展,汉语国际教育中文化教学与传播也将不断深化和完善,为世界各国人民搭建起更加广阔的了解和交流的平台。

汉语国际推广助推中华文化对外传播的路径

汉语国际推广助推中华文化对外传播的路径

汉语国际推广助推中华文化对外传播的路径、八前言对汉语国际推广助推中华文化对外传播的路径的研究,不仅促使我们提出更多健康的路径对外传播中华文化,而且符合了外国人了解中国、学习汉语的需求。

汉语与中国哲学、艺术、文学乃至思维方式方面都密不可分。

它不仅是中华文化的载体,同时又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

汉语的国际推广不只是简单的语言的向外传播,更多的是伴随着中华文化向外传播。

它使中华文化的发展与传播达到了一个更广阔的领域,这不仅有利于增加中华文化的活力,而且促进了中华文化与国际文化的交流。

一、汉语国际推广助推中华文化对外传播的路径(一)设立孔子学院我国在1987 年成立了“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简称“汉办”)。

为了推广汉语和传播中国文化与国学的教育和文化的交流,汉办设立了孔子学院,给世界各地汉语学习者提供了规范、权威的现代汉语教材。

它发扬了孔子“和”的思想,推动中国文化与世界各国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随着韩国首尔首家孔子学院的成立,后来的几年中,孔子学院迅速覆盖许多国家和地区,截止2010 年,汉办已经在96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322 所工资学院和369 个孔子课堂。

【1】(二)人员来往1. 移民自古以来,文化的传播都得益于人们的相互交流。

在这一过程中,各国的移民在流动中都带着本国的风俗习惯、民族文化而来。

当人们进入迁入地后,不自觉的进行着文化交流。

他们熟悉居住国的法律、制度、文化风俗,又了解中国的政治、经济,有效的促进了中外交流和经贸往来。

大部分的移民有广阔的文化知识、较高的文化素养和善于社交的活动能力,和居住国的政治、学术界进行着愈来愈广泛的交流,有效得推进了中国与世界各国的友好合作。

例如美国旧金山的唐人街,聚集了大量华人,代表着中国文化的餐饮业、书法、中医等引起了美国人研究和了解中国的兴趣,中华文化得到了传播。

2. 交换生人员的交流必定会推动文化的交融和相互影响。

国际交换生项目近年来在国内高校蔚然成风。

在学生交换过程中,大量的外国学生走进中国,学习汉语,了解中国的文化。

浅析汉语国际教育中的文化传播

浅析汉语国际教育中的文化传播

浅析汉语国际教育中的文化传播摘要:语言作为文化的载体,对于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具有重要的意义,尤其是在这样一个世界经济逐渐趋于一体化的今天,将汉语推广出去,让越来越多的人学习汉语,了解汉文化,将对国家的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基于此,文章将对汉语国际教学中文化传播的意义进行分析,并提出促进其教学过程中文化传播的策略,以期对汉语言及汉文化的发展有所帮助。

关键词:汉语;文化;意义;策略引言随着全球化的到来,世界各国之间逐渐变为一个共同体。

各国之间为了能够深入的发展与合作,通晓合作者的语言是必要的方式。

对于中国来讲,汉语不单纯的是一门语言,它更是中国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载体。

在当今世界各国已然形成了“汉语热”的潮流,以此为契机通过汉语国际教育事业来传播中国文化,有利于世界各国对中国的深入认识。

与此同时,文化传播的策略更值得我们深思。

一、汉语国际教学中文化传播的意义1、有利于中国传统文化传播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人们利用语言积累知识形成文化。

想真正的掌握一门语言就要对其隐含的文化进行解读。

中国是个有着几千年历史的国度,文化的延续从未中断过。

“汉语热”潮流形成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各国的学生从某一个途径了解到中国,才来学习汉语。

例如,外国人经常谈到功夫,他们认为中国的功夫很厉害,为此有些人特地来中国学习,汉语也就成了其重要的交际工具。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适当的进行文化知识的讲解。

一方面,能够让学生深入了解中国,也能激发学生学习汉语的热情。

另一方面,有利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让世界通过中国的文化更加深入的了解中国,改变对中国的认识。

通过中国文化的传播,也有利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2、有利于深入学习汉语在中国早期的英语教学中,因经验的缺乏,将教学的重心全部放在语言规律的学习上,而忽略了目的语中的文化内涵及其思维方式。

使得即使理论扎实再扎实的人也不能真正的掌握语言。

因此,作为对外汉语教师,重视语言中的文化内涵是具有必要性的。

汉语国际传播中的几个问题

汉语国际传播中的几个问题

汉语国际传播中的几个问题一、概述汉语国际传播作为推广中华文化、促进国际交流的重要手段,近年来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和中国国力的增强,汉语的国际地位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开始重视汉语教育,将其纳入国民教育体系。

在汉语国际传播的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汉语本身的复杂性和独特性给国际传播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汉语作为一种非拼音文字,其书写系统和发音规则与许多其他语言存在显著差异,这使得学习者在掌握汉语时面临较大的挑战。

汉语的文化内涵丰富而深厚,需要学习者具备一定的文化背景知识才能真正理解和运用。

不同国家和地区对汉语教育的需求和定位存在差异。

在一些与中国经贸、文化交流密切的国家,汉语教育的需求较为旺盛;而在一些与中国关系相对疏远的国家,汉语教育的推广则面临较大的困难。

在汉语国际传播的过程中,需要针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不同的推广策略和教学方案。

汉语国际传播还面临着师资短缺、教材不足等问题。

全球范围内具备专业汉语教学能力和经验的教师数量有限,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汉语学习需求。

现有的汉语教材在内容、形式等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需要不断更新和完善。

汉语国际传播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然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

为了更好地推动汉语的国际传播,我们需要深入分析这些问题的根源,积极探索有效的解决方案,为汉语的国际传播提供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1. 汉语国际传播的背景与意义在《汉语国际传播中的几个问题》这篇文章中,“汉语国际传播的背景与意义”段落内容可以这样生成:随着全球化的深入推进,世界各国的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语言作为文化交流的桥梁和纽带,其重要性愈发凸显。

汉语作为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之一,承载着丰富的中华文化内涵,具有独特的魅力和价值。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升,汉语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不断增强,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开始学习汉语,了解中国文化。

汉语国际传播的背景,既体现在全球化背景下文化多样性的需求上,也体现在中国日益增强的国际影响力和文化软实力上。

中国传统文化在海外传播情况分析

中国传统文化在海外传播情况分析

中国传统文化在海外传播情况分析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际影响力的提升,中国传统文化的海外传播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然而,传统文化的海外传播并非易事,因为文化差异、语言障碍、市场需求、国际竞争等因素会对传播造成影响。

本文将分析中国传统文化在海外传播的现状和问题,并提出对策。

一、中国传统文化在海外的传播现状中国传统文化在海外传播的形式主要有三种:一是政府和民间组织举办展览、交流、演出等活动;二是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技术相结合,例如汉字与动画的结合,传统乐器与电子音乐的结合等;三是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例如文化创意产品、电影、电视剧、动漫游戏等。

以下是关于这三种传播方式的分析:(一)政府和民间组织举办展览、交流、演出等活动近年来,中国政府在海外推广中国传统文化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例如,2014年8月,中国国务院文化部、中国国际文化传播中心和中国驻加拿大使领馆联合举办“情系中国,文脉相承——中国文化遗产加拿大展”;2016年12月,中国国家文化出版基金会联合中国文化产业发展促进会在英国伦敦举办了“文化中国,新春伦敦”系列文化活动;2017年4月,中央文化宣传部联合泰国文化委员会在曼谷市共同举办了“文化中国,2017年泰国主题年”系列文化活动等。

此外,一些民间组织也积极参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海外推广。

例如,中国音乐家协会、中国戏曲学会等组织在海外举办音乐、戏曲等文艺表演和讲座,以及音乐会、画展等文化活动。

这些活动加强了中国传统文化与海外文化间的交流与合作,对促进两国的文化交流具有积极的作用。

(二)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技术相结合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技术相结合是目前中国传统文化海外传播的新趋势。

通过这种方式,传统文化不仅得以传承,还能得到全新的生命力。

例如,中国的传统书法艺术结合了被广泛使用的键盘输入法,让各地人民能够方便地了解和学习汉字书法;传统乐器音乐与电子音乐相结合,创作出了具有时尚感的古风音乐,吸引了年轻人的关注。

这种对传统文化进行现代改良的方式,在国际上经常获得好评,成为中国文化向国际化的有力突破口。

加强汉语国际推广 让中国文化“走出去”

加强汉语国际推广 让中国文化“走出去”

进 中 国经 济 发 展 和 加 快 中 国 越 了 语 言 本 身 。较 之 军 事 强 文化 传 播 发 挥 着 重要 作 用 。
从 历 史上 看 , 种语 言 的 一
势 和 经 济 强 势 的影 响 周 期 而 推 广 , 是 其 国家 “ 实 力 ” 都 硬 充
当 今 世 界 正 处 在 大 变 革 言 ,语 言 与 之 相 随 的 文 化 强 分 提升 的结 果 , 过 来 又恰 恰 反
2 0 年 1 月 。 京 召 开 第 三 届 孔 子 学 院 大 会 08 2 北
( 源 : 视 网) 来 央
学 习 该 种 语 言 所 负 载 的 文 化 。 当 今 时 代 . 化 越 来 越 成 为 民 族 凝 聚 力 和 创 造 文 力 的 重 要 源 泉 、 来 越 成 为 综 合 国 力 竞 越 争 的重 要 因素 , 语 国 际 推 广 是 为 了 让 汉 世 界 更 好 地 、 准 确地 了解 中 国 , 更 好 更
4 阅上 . 0 . 4 宁f 10 l 09 2
对 传 外 播亟 圈 i
就 的一 个 反 映 。 拥 有 了“ 实 力 ” 在 硬 的 有 力支撑 之后 , 们 也 清醒地 认 识到 , 我 成 功 地 进 行 汉 语 国 际 推 广 远 远 不 是 政
治 热 情 和 行 政 力 量 所 能 推 动 的 。 我 们 必 须 具 有 雍 容 大 度 的 文 化 心 态 ,娴 熟 驾 驭 自 己文 化 资 源 的 能 力 ,用 文 化 的 魅 力 推 动 语 言 传 播 , 得 世 界 。 语 国 赢 汉 际 推 广 , 仅 仅 是 推 广 一 种 语 言 , 重 不 更
大 调 整 之 中 , 中 国 面 临 的 国 势 的 形 成 虽 然 相 对 缓 慢 却 更 是 维 护这 些 国家 “ 实 力 ” 硬 最 际 竞 争 日趋 激 烈 ,发 达 国家 为 持 久 。一 种 语 言 与 文 化 一 为 长久 强 大 的因素 。 种语 言 一 在 经 济 科 技 上 占优 势 的 压 力 旦 借 助 “ 实 力 ” 立 起 自己 硬 建

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的必要性、紧迫性与挑战性

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的必要性、紧迫性与挑战性

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的必要性、紧迫性与挑战性一、本文概述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的必要性、紧迫性与挑战性,以期在全球文化交流的舞台上更好地展现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促进世界文化多样性的发展。

本文将阐述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的必要性。

中华文化作为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传承与发扬对于增强国家文化认同感、促进国际文化交流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随着中国的崛起和国际地位的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也成为了展示中国形象、提升国家软实力的重要途径。

本文将分析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的紧迫性。

在当前国际形势下,文化竞争已经成为国家间竞争的重要领域。

中华文化要在全球文化舞台上占据一席之地,就必须加强国际传播力度,提升文化传播效果。

同时,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新媒体的兴起,文化传播方式也在发生深刻变革,这要求我们在传播中华文化时必须紧跟时代步伐,创新传播方式。

本文将探讨中华文化国际传播所面临的挑战。

在全球化进程中,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碰撞日益频繁,文化差异和文化认同成为了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的主要挑战。

同时,西方文化的强势地位也给中华文化国际传播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如何在保持中华文化独特性的基础上实现有效的国际传播,成为了我们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二、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的必要性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中华文化国际传播显得尤为重要。

这不仅是对外展示中国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需要,也是加强国际文化交流、促进不同文明互鉴互通的必然选择。

中华文化国际传播有助于塑造良好的国家形象。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包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道德伦理、艺术审美等精神财富。

通过国际传播,可以让世界更加了解中国的历史传统、价值观念和社会制度,从而增强国际社会对中国的认同感和好感度。

中华文化国际传播有助于推动国际文化交流与合作。

在全球化的今天,文化交流已经成为各国之间合作的重要桥梁。

通过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可以加强与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与合作,增进相互理解和友谊,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中国对外文化传播的思考与实践

中国对外文化传播的思考与实践

中国对外文化传播的思考与实践国家形象是一国企图全球化的重要因素之一。

一个国家的文化传播是否成功无疑是这个国家在海外形象建设过程中应重点关注的问题。

在全球化背景下,文化已成为国家间相互交流合作的重要捷径。

中国文化对外传播的过程中,既包含着海内外中华文化的深度交流,更在突破性地传递着中华民族和中国国家的价值观。

一、中国文化传播的使命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多年文明史的伟大国家。

在全球化潮流的影响下,中国正在以前所未有的姿态和创新方式开展对外文化传播,以增强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影响力,提升中国国际形象。

然而,面对文化差异和语言障碍等种种问题,中国对外文化传播依然面临着巨大挑战。

中国文化对外传播的使命就是将中国的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在与世界其他文化的相互交流中保留传承、积极创新和跨越式发展。

而这种文化传承和发展必需以对外文化传播作为媒介,增加海内外的中华文化交流,及时将中国的文化成果、文化创意和文化体验分享到世界范围内。

二、中国对外文化传播的思考1. 坚持国情和文化自信文化对外传播必须立足于传播中华文化的价值观和中国国情,保持文化自信,使其成为中国的核心文化内容。

仅介绍、展现或传播文物、历史和风俗等是不够的,传递文化的精神内核更为重要。

中国文化对外传播应将中国文化的创新能力和标准纳入传播内容中,表达中国的文化理念、道德伦理、美学观和社会价值观。

2. 引入并借鉴国际先进文化理念中国的文化传播应该是一种相互依存和相互借鉴的过程,不能僵硬地、自闭地只传输中国文化内容,而是结合于当代世界文化的发展,将符合中国国情的部分提炼出来,融入海外国家的文化语境之中。

对于经济崛起但文化实力相对欠缺的新兴国家来说,需要更加加强自己的文化建设,并借鉴发达国家成功的文化经验、理念与创新,为文化发展赢取先发优势。

3. 运用新媒体把握文化传播机遇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新媒体技术的普及,网络已成为全球文化传播的新平台。

文化传播的方式和手段越来越多样化和快速化。

中国文学海外传播的现状与问题研究

中国文学海外传播的现状与问题研究

中国文学海外传播的现状与问题研究随着中国真正走向世界并开始对外交流,在世界范围内宣传中国文化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

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文学自然也需要在海外传播,以增强各国人民对中国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然而,中国文学在海外传播中仍存在许多问题。

本文将围绕中国文学海外传播的现状与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

一、中国文学海外传播的现状在当前全球化的背景下,跨国文化交流日益频繁,中国文学在海外的传播也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

一方面,国家和文化机构加强对中国文学的推广和宣传,力图将中国文学和文化的形象呈现在海外受众面前。

另一方面,电子阅读等新形式的出现使得海外读者可以更加轻松便利地获取中国文学作品。

此外,随着国内知名作家的代表作品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并走向世界,中国文学也受到了来自世界的关注。

二、中国文学海外传播存在的问题尽管目前有力的推动,中国文学在海外的传播仍受到了一些制约和影响,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语言障碍语言障碍一直是中国文学在海外传播中的主要问题。

相比于英语、法语、德语等欧美语种,汉语有着较为复杂的语法和汉字的难度,这给海外读者的阅读和理解造成了很大的困难。

2.文学翻译文学翻译的质量和难度也是中国文学在海外传播中面临的问题之一。

翻译选题难度高、版权费用高、翻译技术水平不高等问题都制约着中国文学在海外的广泛传播。

此外,一些中国文学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等常常被难以准确地传达到海外读者的心中。

3.文学创新与宣传中国文学在创新方面的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

在海外传播中,我们重点宣传的是那些优秀的文化作品,而对于尚未被推广的优秀作品,却鲜有人关注。

同时,随着年轻一代的逐渐崛起,他们的审美、观念、思想都与国外拥有较大差异,如果中国文学没有顺应时代潮流,没有创新和革新,那么它难以在海外得到更广泛的认同和接受。

三、解决问题的途径为了提高中国文学的海外传播力度,必须要有一些应对措施:1.加强语言培训对中国文学的海外推动必须要加强语言学习辅助工作。

汉语国际推广背景下的文化传播

汉语国际推广背景下的文化传播

四 、策略与方法
4 、加强国内外合作 ,共同推动汉语国际推广事业 。政府、高校、企业等各方 应加强合作 ,共同参与汉语国际推广工作 ,形成合力推动中国文化传播。
四 、策略与方法
5 、重视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提高汉语学习者的跨文化沟通能力 。通过开 设相关课程、组织实践训练等 , 帮助汉语学习者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促进中国 文化与世界各地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谢谢观看
四 、策略与方法
2 、通过文化体验、文化交流等方式 ,让学习者更好地了解中国文化 。通过组 织文化体验活动、开设文化交流项目等 ,可以让学习者亲身感受中国文化的魅力, 加深对中国的了解和认识。
四 、策略与方法
3 、借助现代信息技术 , 如网络、多媒体等 ,提高文化传播的效率和影响力。 例如 ,可以开设网络孔子学院、制作多媒体宣传片等 , 以便更加广泛地向世界各 地传播中国文化。
四 、策略与方法
四 、策略与方法
为了更好地推动汉语国际推广背景下的文化传播 , 以下策略和方法值得:
四 、策略与方法
1 、结合不同国家的文化特点 ,制定具体的文化传播策略 。不同国家和地区有 着不同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 , 因此需要根据当地的特点和需求制定有针对性的文 化传播策略 , 以更好地适应当地国情和文化环境。
汉语国际推广背景下的文化传 播
01 一、汉语国际推广


目录

02
二 、文化传播的理论 和实践
03
三 、汉语国际推广背 景下的挑战与机遇
04 四 、策略与方法
05 五 、结论
内容摘要
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和国际影响力的提升 ,汉语国际推广已经成为一项重要 的国家战略 。在汉语国际推广过程中 ,文化传播是非常关键的一环 。本次演示将 探讨汉语国际推广背景下的文化传播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 并提出一些有效的策略 和方法。

汉语国际推广背景下对中国文化海外传播的思考_李晓臻

汉语国际推广背景下对中国文化海外传播的思考_李晓臻

一系列大型对外文化交流活动,对中华文化在海外地位的 “软力量”是什么?就是这种民族的自信。这种不断崛起的信
提升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如:已经落幕的中法文化年活动; 念和潜力,这种死去之后重头再来的能力,就是我们文化的 在美国举办“中国文化节”、在意大利举办“中国天津周”、在 生命力,就是我们最宝贵的、最伟大的软力量!在这种自信
辨”的老问题。 由此也就涉及到了“儒教文化复兴”的问题,
中华文化是中国各族人民、港澳台同胞和海外华侨、华 康晓光博士在其“中国软力量建设与儒家文化复兴的关系 ”
人、华裔的精神家园、情感纽带和身份认同。她不但有自强 一文中,指出“复兴不是简单地、机械地复古。复兴也不是一
56
个轻薄的概念。它有严肃的内涵。如果仅仅是从儒家文化中 女人、甚至是男人的衣着的考究,并产生向往的心理。更值
种对一个国家的文化与国情的整体性的理解。“文化的标准 引起世界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了解中国和借鉴中国经
不是只指那些单纯的文化活动或文化产品本身,而是指建立 验的极大兴趣。要真正深入了解中国离不开对汉语的学习;
在这些具体的文化内容之上的文化观念”[3]。
第五,汉语还具有正在不断显现的经济优势,在一些国
会联想到这些“脸”,它们成为了中国文化区分与别的文化 的标志。可是仅仅知道了中国有这些东西就了解了中华文 化么?我们生生地浪费了那么多文化传播的机会。我们反复 的说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可是别人感受到的却只有简单的
播的同时,以中华民族传统而优秀的道德品质严格的要求 自己,能够“以身作则”,扮演好“使者”和“模特”的双重角 色。
的主旋律”,因此,我们在看到汉语与文化课程成功开设提 响力、说服力和吸引力,不依靠物理和金钱发挥作用,而是
供给我们机遇的同时,也应该感受到我们汉语国际推广的 共同的价值观产生的吸引力,以及为实现这些价值观作贡

中国文化与国际传播的策略与实践研究

中国文化与国际传播的策略与实践研究

中国文化与国际传播的策略与实践研究一、引言随着中国的崛起和国际影响力的扩大,中国文化的传播也逐渐成为全球热门话题。

在这个时期,如何有效地推广中国文化,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是中国文化传播者面临的首要问题。

二、中国文化特色中国文化作为世界上最为悠久、最为绚烂的文化之一,具有独特的特色。

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中国文化强调的“中庸之道”,即以和为贵,追求平衡和谐。

中国文化中另一个重要的特色就是讲究礼仪,讲究规矩。

在中国文化中,尊重长辈、关心家庭、重视师生关系、注重人情世故等,这些都体现了中国礼仪文化的重要性。

此外,中国的饮食文化、汉字文化、书法文化等也都是中国文化的独特特色。

三、中国文化传播的策略和实践1.重视文化翻译中国文化的翻译对于其国际传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翻译不仅仅是简单的翻译语言,而是要将文化背景和内涵等方面的内容也一并传达出去。

因此,我们需要加强翻译人才的培养,增加文化翻译的质量和数量。

2.加强宣传力度在海外机构中成立中国文化宣传机构,是推广中国文化的重要一步。

可以通过各种形式的展览、演出、文化论坛等来让海外的人们进一步了解中国文化,促进中外文化间的交流与合作。

3.文化创意市场化将中国文化特色和文化元素与现代创意进行结合,创作出一些新的、富有创意的文化产品,例如服装、生活用品、数字游戏、音乐等。

这些文化产品的推广和市场化,可以增加人们对于中国文化的接受度,从而推动中国文化的传播。

4.文艺作品的推广推广优秀文艺作品是推广中国文化的重要手段之一。

可以通过海外巡演、影视推广等方式,让更多的人了解到中国的文艺作品和文化精品,从而提升中国文化的影响力和国际知名度。

五、结论中国文化作为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传播不仅是中国文化自身的推广,还是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

加强对中国文化的研究和推广,推进中外文化的交流与合作,都将成为中国文化传播的重要策略与实践。

中国文学海外出版传播的思考和启示

中国文学海外出版传播的思考和启示

中国文学海外出版传播的思考和启示作者:韩梁来源:《对外传播》2018年第08期随着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全球读者对“中国故事”的好奇与期待与日俱增。

中国文学在全球的“能见度”不断提升,走向世界的规模不断拓展,海外出版传播“影响力建设”初具成效,成为构建国家软实力与国际话语权的重要途径。

中国文学正在推陈出新,描绘有“精神重量”的中国,打破语言藩篱,弥合多样性文化的差异,畅通渠道,搭建联接中外的桥梁。

中国文学走向世界的道路注定漫长,既积累不少有益经验,也面对多重复杂挑战,其历程带给人们诸多思考和启示。

一、书写“中国故事”,探索共性与特性的美妙融合中国文学海外出版种类丰富,视角多元。

近年来,中国文学的海外出版和传播,经历了从政治性向审美性、从边缘到主流、从单一性向多元性的进阶演变。

从经典纯文学到商业化运作的流行文学,从当代写实、谍战推理、都市生活到乡土文学、科幻文学、儿童文学,各种流派、风格、层次皆有涉及。

从文学传播角度分析,真正让异域读者折服的中国文学作品往往既能直击人性重大关切,又能展现民族独特审美品格趣味。

麦家的《解密》在海外走红,与谍战推理小说庞大成熟的国际读者群体密不可分;刘震云的作品语言幽默,视角独特,反映小人物悲喜,容易引发共鸣;刘慈欣的《三体》系列成功“圈粉”包括美国前总统奥巴马、脸书创始人扎克伯格在内的国际政商精英,显示出探寻人类命运等终极哲学命题的科幻杰作能够超越民族国界,展现强大感召力。

众多成功案例证明,不同地域、不同文化、不同文学谱系的海外读者对中国“好故事”的共同渴望,超越了对内容、题材的差异化关注。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网络文学全球圈粉成为中国文学海外传播新亮点。

不论作品规模、传播效果、读者接纳度,还是衍生品开发,中国网络文学都已走在世界前列,甚至与好莱坞大片、日本动漫、韩剧并称“世界四大文化奇观”。

与精英文化输出方式不同,网络文学国际传播的核心能量在于打通读者的“快感通道”。

中华文化海外传播现状与问题分析----以汉语国际教育为背景

中华文化海外传播现状与问题分析----以汉语国际教育为背景

中华文化海外传播现状与问题分析----以汉语国际教育为背景摘要:为切实加强中华文化在海外的传播深度与广度,更好的弘扬与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明,彰显国家软实力,从而不断的提升国家综合实力,增强国际话语权。

本文将基于对外汉语教育背景下,对中国文化的传播现状与问题进行分析与研讨,首先对中华文化海外传播的重要性进行阐述,其次对汉语国际教育背景下中华文化传播原则进行解析,再次对中华文化海外传播现状与问题进行简析,最后对汉语国际教学背景下的中华文化传播途径进行分析,以供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中华文化;汉语国际教育;传播途径;现状问题引言随着经济全球化浪潮的不断推进,我国与世界各国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变得日益密切,文化之间的往来与碰撞也随之变得越来越频繁。

在此时代大背景下,中国与世界各国之间的文化贸易往来变得更为紧密,文化传播已然成为提升综合国力以及国家软实力的重要途径。

文化是一个国家与民族的灵魂,更是国家与世界进行联结的重要桥梁与纽带。

汉语国际教育在发展与完善的过程中,以语言教育等诸多教育形式,对中华文化进行了全面的传播与弘扬。

但是在其传播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阻碍着中华文化的海外传播与发展。

因此,需要对其现存问题进行有效的分析,并切实拓展中华文化传播路径,全面弘扬中华文化,提升国家综合实力。

一、汉语国际教育背景下中华文化传播重要性在我国综合国力不断提升的驱动下,我国的历史与文化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与重视,前往我国进行旅游与学生的人数也在不断的增多,这也使得汉语学习成为了外国人的一种必然需求。

最为明显的体现便是一些高等院校中,已经开设对外汉语专业,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也在随之不断的发展。

在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推动下,世界各国之间的文化贸易往来变得极为密切,汉语作为一种文化底蕴极深的语言,在此过程中深受外国人的喜爱。

汉语文化的有效传播亦是中华文化在海外的传播。

文化自身具有极强的多元化特性,汉语国际教育中的语言教学正是我国优秀文化在海外的传播与展示。

从汉译外人才培养探索中国文学海外传播路径

从汉译外人才培养探索中国文学海外传播路径

从汉译外人才培养探索中国文学海外传播路径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际地位的逐渐提升,对外交流与交流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

而在这个过程中,文化传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中国文学作为独具特色的文化资源,有着广阔的海外传播空间。

要推广中国文学,培养外人才成为首要的任务。

要进行外国人才的培养,首先需要解决的是语言障碍问题。

由于中文的复杂性,对于外国人来说学习中文是一项艰巨的任务,需要更加系统和全面的教育方法。

我们需要建立更加细致、专业的中文教学体系,培养专业的中文教师。

可以开展一些针对外国人的文化交流活动,增加对中国文学的兴趣和了解。

除了语言障碍,外国人才的培养还需要解决文化差异问题。

文化是语言的载体,了解文化的背景和内涵对于理解和传播中国文学非常重要。

在培养外国人才的过程中,需要加强文化教育,让外国学生深入了解中国的历史、传统和文化。

可以通过开展中国文化交流活动,包括举办文化讲座、展览和演出等形式,向外国学生介绍中国文学的优秀作品和传统艺术,增加他们对中国文学的兴趣,促进中国文学海外传播。

为了更好地培养外国人才,还需要提供更多的奖学金和交流机会。

通过设立奖学金项目,向外国人提供经济支持,鼓励他们来中国学习和研究中国文学。

可以开展中外学者的学术交流活动,包括学术研讨会、研究项目合作等形式,为外国人提供更多与中国学者交流的机会。

这不仅有助于培养外国人才,还可以促进中外学者之间的学术研究合作,进一步推动中国文学的海外传播。

值得注意的是,培养外国人才的过程中还需要采取多种形式的传播方式。

传统的出版和翻译方式虽然有效,但在海外传播中也面临着诸多限制。

我们可以通过利用互联网和数字化技术,开展在线教育和数字出版,构建中国文学海外传播的新渠道。

还可以利用社交媒体和短视频等新兴媒体形式,进行文学推广活动,吸引更多的外国读者参与进来。

培养外国人才是推动中国文学海外传播的关键环节。

要解决语言障碍和文化差异问题,建立专业的中文教育体系和加强文化教育是重要举措。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 语 国 际 推 广 的 形 成 和 发 展 1987年 我 国 在 教 育 部 内 设 置 了 国 家 对 外 汉 语 教 学 领 导 小 组办公室( 简称国家汉办) , 希望通过语言作为桥梁, 不带有政 治色彩, 以民间的文化语言交流的方式来传播中华文化, 通过 传播中华文化这种途径, 达到宣传中华民族价值观的目的。之 后, 汉办始终以“向世界推广汉语, 增进世界各国对中国了解” 为 宗 旨 。[ 1] 2006年 汉 办 的 全 称 改 成 了 “国 家 汉 语 国 际 推 广 领 导 小 组 办 公 室 ”。 从 “对 外 汉 语 教 学 ”到 “汉 语 国 际 推 广 ”, 我 意 识 到 当 前 中 国政府已经把汉语国际推广作为国家的一个国际战略提到了 议事日程上, 同时感觉到汉语推广的理念发生了改变, 从比较 重视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汉语教学变为重视对全世界各类人进 行各种层次的汉语及相关内容的普及教育。 二 、汉 语 国 际 推 广 的 形 式 与 内 涵 及 之 间 的 联 系 “汉语国际推广”从字面上理解就是在国际上推广汉语 , 但实质上要推广的不仅仅是汉语本身。这是由语言本身的性 质所决定的。语言是思维的工具, 交际的工具, 文化的载体, 学 会一种语言就自然而然地学会了持这种语言的这个民族的思 维 方 式 。因 此 与 其 说 汉 语 国 际 推 广 是 为 了 传 播 中 国 文 化 、宣 传 中华民族的价值观, 不如说它本身就是中国文化的海外传播, 是中华民族价值观的展示。 “加 强 汉 语 国 际 推 广 工 作 是 进 一 步 发 展 我 国 与 世 界 各 国 人民友好往来、满足海外学习汉语愿望的客观要求, 是增强我 国文化影响力、提高国家软实力的迫切要求, 是树立我国良好 国 际 形 象 、维 护 世 界 文 明 多 样 性 、构 建 和 谐 世 界 的 必 然 要 求 , 也是我国借鉴国际语言推广经验、提高汉语国际地位的战略
你这头驴! 怎么会干出那种事来? ( 14) This is what we call a toad lusting after a swan’s flesh. 这可真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 其他类似利用动物的某些特征来构成隐喻概念的还有很
多, 如: 英汉语都以鹿比喻温驯( as timid and tame as a deer) , 以 蜗 牛 比 喻 缓 慢 ( as slow as a snail) , 用 狐 狸 比 喻 狡 猾 ( as sly as a fox) , 用公鸡比喻骄傲( as proud as a cock) , 用绵羊比喻可爱( as lovely as a little sheep) , 用 蜜 蜂 比 喻 忙 碌 ( as busy as a bee) , 用 猴 子 比 喻 调 皮 淘 气( as naughty as a monkey) , 用 鹦 鹉 比 喻 学 舌 ( to parrot what other people say) , 等等。
举 措 ”。 [ 2] 三 、汉 语 国 际 推 广 背 景 下 如 何 有 效 地 传 播 中 国 文 化 1.中国人 对 自 己 的 传 统 文 化 应 有 的 态 度 和 在 传 承 上 要 做
的工作
首先, 我们自己要重视中国传统文化。 过去, 我们并不重视自己的传统文化, 任其自生自灭。比 如, 不重视传统节日。“中秋节”被瘦身为“月饼节”, “腊八节” 很 少 有 人 过 。 在 许 多 大 城 市 “春 节 ”似 乎 也 只 剩 下 了 饭 店 里 的 年夜饭和电视机里的春节联欢晚会, 没有春联没有鞭炮。直到 韩 国 将 “端 午 祭 ”申 报 为 他 们 国 家 的 世 界 非 物 质 文 化 遗 产 , 我 们 才 有 了 紧 迫 感 。 2006 年 6 月 10 日 迎 来 第 一 个 “文 化 遗 产 日 ”, 主题为 “保护文化遗产, 守护精神家园”; 2008年开始将清明 节 、端 午 节 和 中 秋 节 增 设 为 国 家 法 定 节 假 日 。 很多时候我们过多地考虑了物质利益, 忽略了精神价值。 “传统节日的保存是文化归属感确定的基础, 能增强中华民族 的民族认同, 实现民族内部的心理的沟通, 能增强中华民族的 心 理 凝 聚 力 。 而 且 只 有 属 于 中 国 的 才 能 够 走 向 世 界 ”。 [ 2] 我 们 应该给予传统文化足够的重视。 其次, 我们应该努力在外来文化中坚守并发展自己的传 统文化。 西方文化依靠其强大的经济实力, 席卷全球, 对我国的 影 响 也 不 小 。 麦 当 劳 、牛 仔 裤 、好 莱 坞 、托 福 等 等 , 我 们 的 生 活似乎被西方文化所包围。应该如何坚守传统? 我们可以以史 为鉴。 在朱子那个年代, 佛教作为一种外来文化, 已经广泛流 行。“他的态度并不是一味地排斥, 而是有选择地吸纳。但是这 种吸纳是以坚持文化的主体精神为前提的, 他特别强调 ‘道 统 ’”。 他 把 中 国 传 统 文 化 的 不 同 门 类 和 分 支 整 合 成 一 个 新 的 系统, 吸收佛道的精华( 思辨) 为我所用, 化腐朽为神奇。“正是 这种文化的主体精神, 才能使中华文明在一波又一波异质文 化的冲击下始终保持了独立而辉煌的存在, 也才能保证中华 民族能够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并有可能与其他的文明平等
总之, 在保证经济快速稳定发展的同时一定要坚守中国 文化, 保持它的先进性。从某种程度上说, 只要我们的文化足 够先进, 又有一定的宣传, 别人自然会主动学习, 传播推广的 目 的 自 然 也 就 达 到 了 。我 们 有 史 为 证 。“唐 代 中 国 的 经 济 与 文 化 高 度 发 达 , 而 尚 在 ‘大 化 革 新 ’前 的 日 本 社 会 发 展 还 落 后 于 中国, 因此, 中日之间的交流, 日本取积极主动的态势, 如饥似 渴地吸收中国文化, 从公元630年到公元834年的二百余年中, 日本共派出遣唐使18次, 其中有16次到了中国”。[5](395)
当 然 , 除 动 物 之 外 , 汉 、英 两 种 文 化 中 还 存 在 其 他 一 些 类 似的实体性隐喻概念。如:
( 15) Put down in black and white. 白纸黑字写下来。
( 16) It is good fishing in troubled water. 浑水摸鱼。 4.结 语 隐喻不应仅仅被看作是一种修辞手段, 只对其进行纯修 辞学的研究; 而应把它看作是一种人类认知、思维的一种基本 手段, 对其进行全面、系统、多角度的研究。同时, 由于不同隐
周刊 2008年第28期 ○ 文化艺术研究
对汉语国际推广背景下中国文化海外传播的若干思考
周婧
( 浙江传媒学院 国际文化传播学院, 浙江 杭州 310018)
摘 要: 本文介绍了汉语国际推广的形成与发展, 分析 了其形式与内涵以及中国文化海外传播的价值, 并对如何在 汉语国际推广背景下有效地进行中国文化海外传播提出了一 些建议。
195
○ 文化艺术研究 2008年第28期
周刊
对 话 ”。[3] 再次, 我们要合理继承中国传统文化, 科学地改造, 使之
成为一种与时俱进的文化。 我们可以对传统文化做出新的解释, 赋予它新的内容和
生命, 使之成为一种与时俱进的文化。朱子改造和重建儒学的 经验值得我们借鉴。“朱子对儒学的经典作了一番重新整合 , 他大刀阔斧地删繁就简, 抽出最核心最基本的文本予以重新 诠 释 , 使 之 经 典 化 、系 统 化 , 从 而 构 建 了 一 套 全 新 的 儒 学 体 系 和 理 论 框 架 。这 一 工 程 的 杰 作 就 是 《四 书 》学 体 系 的 形 成 ”。“他 非常注意以传统的、本土的思想与精神的资源库 , 作为自己研 究、发展与建构的立足点和出发点”, 同时, “改造传统、再构传 统, 使传统与时俱进”。[4] (4)
喻中包含着人类相似的认知基础, 所以不同的文化中的隐喻 也具有一定的相似性。
参考文献: [ 1] Aristotle.Rhetoric and Poetic[ M] .New York: The Modern Library, 1954. [ 2] G.Lakoff, M.Johnson.Metaphors We Live By [ M] .The U- 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80. [ 3] I.A.Richards.Rhetorical Philosophy[ M] .Ithaca Cornel U- niversity Press, 1962. [ 4] M.Black.Models and Metaphors [ M] .Cambridge Univer- sity Press, 1979. [ 5] R.W.Gibbs.The Poetic of Mind[ M]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4. [ 6] 邓炎昌, 刘 润 清.语 言 与 文 化 [ M] .北 京 : 外 语 教 学 与 研 究出版社, 1989. [ 7] 胡壮麟.语言·认知·隐喻[ M] .现代外语, 1994, ( 4) . [ 8] 束定芳.论隐喻的本质及语义特征[ J] .外国语, 1998, ( 6) . [ 9] 赵艳芳.隐喻的认知基础[ J]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1994, ( 3) .
2.中 国 文 化 海 外 传 播 的 原 因 ( 1) 中国文化海外传播的价值 中国文化值得向海外传播是由中国文化的特性决定的。 目前我们所处的世界, 贫富差距大, 局部有战乱; 高科技 和信息革命使得经济迅猛发展, 全球化进程加快的同时, 也使 得自然环境遭到了更大的破坏, 西方文明肆意侵略践踏其他 文明, 战争冲突等不稳定因素依然存在。因此, 保持良好的生 态 环 境 , 国 与 国 、文 明 与 文 明 在 当 今 世 界 的 和 平 相 处 、共 同 发 展, 成为全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望。这样的和谐世界要求文明的 多样性、包容性, 而中国文化恰好具有这样的特点。 中 国 文 化 和 谐 性 表 现 在 “天 人 合 一 ”的 思 想 。“天 人 合 一 的 思想强调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 认为人与自然不是截然分离 的 对 立 物 , 人 的 存 在 与 自 然 的 存 在 是 互 为 包 含 的 ”, “人 是 ‘天 地 之 心 ’, 为 万 物 之 灵 长 、宇 宙 之 精 华 , 人 要 爱 万 物 ”, “人 的 活 动要遵从自然的法则, 与自然环境和谐交融”。[5](12) 中 国 文 化 的 多 样 性 和 包 容 性 可 以 从 中 华 民 族 的 图 腾 — — — 龙的形象上得到最直观的体现。“在氏族发展过程中, 以蛇为 图腾的华夏族联合了许多其他氏族, 形成了巨大的部落联盟, 同 时 也 就 吸 收 了 其 他 氏 族 的 图 腾 , 如 虎 、牛 、马 、羊 、鹿 、鹰 等 , 逐渐演化出 一 种 联 合 性 的 图 腾— ——龙 ”。[5] (355) 龙 以 蛇 为 基 础 , 移植了其他动物的部分肢体, 体现了中国文化对不同的文化 的包容及其本身的多样性。 另外, 中国文化伦理观中强调的“以德治国”对西方的“以 法治国”做了必要的补充, 对当代社会秩序和人伦关系的规范 和调节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 2) 中国文化海外传播的紧迫性 这是由当今国际形势决定的。改革开放以后, 中国经济持 续快速发展。10%左右的经济增长 速 度 , 让 外 国 人 惊 叹 的 同 时, 也让他们感到了不安。“中国威胁论”频频出现, 特别是在 西方一些发达国家。我们否认“中国威胁论”, 坚持中国是和平 崛起, 除了以实际行动证明以外, 还必须有充分的理由说服他 们, 让他们相信中国现在不会将来也不会称霸世界。中国文化 的 伦 理 观 如 “己 所 不 欲 , 勿 施 于 人 ”, 价 值 观 如 “中 庸 ”, 和 上 文 提到的中国文化的种种特性, 都是很好的证据。只有让他们打 消“中国威胁论”的疑虑, 中国才能更加顺利地朝前走, 才能得 到更多的帮助, 才能更好地发展。 3.中 国 文 化 海 外 传 播 的 具 体 方 法 首先, 我们应该注重传媒在中国文化海外传播中的作用。 许多外国人对中国的了解来自中国电影。然而中国在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