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汉语文学史第36章 1985年以前的小说

合集下载

中国文学史(全)

中国文学史(全)
创新发展
在传承传统文学的基础上,中国文学将更加注重 创新发展,探索新的表达方式和艺术手法,推动 文学的进步和发展。
THANKS
感谢观看
唐宋古文运动及其影响
要点一
唐宋古文运动的兴起
唐宋时期,古文运动逐渐兴起。韩愈、柳宗元等人倡导古 文运动,主张恢复先秦两汉的散文传统,反对骈文浮华的 文风。
要点二
古文运动的影响
古文运动对唐宋及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 方面,它推动了散文创作的繁荣和发展;另一方面,它也 促进了诗歌、词曲等文学样式的变革和创新。同时,古文 运动所倡导的文学观念和审美标准也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 生了重要的影响。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和发展,网络文学逐渐成为一种新兴的文学形态,吸引了大量读者和作者的参与。
网络文学的特点
网络文学具有创作自由度高、传播速度快、互动性强等特点。它打破了传统文学的出版和传播方式,为作者提供了更 广阔的创作空间和更多的读者群体。
网络文学对传统文学的影响
网络文学的兴起对传统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方面,它丰富了文学的表现形式和题材内容;另一方 面,它也对传统文学的出版和传播方式提出了挑战。传统文学需要适应新的时代背景和读者需求,不断 创新和发展。
魏晋玄学与文学观念转变
魏晋玄学
魏晋时期出现的一种以老庄思想为基础的哲学思潮,强调自然无为、任性放达的人生态度。这种思想 对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使得文学作品更加注重个性和情感的表达。
文学观念转变
在魏晋玄学的影响下,文学观念发生了重大转变。文学作品从过去的注重教化功能转变为注重审美功 能,追求形式美和艺术性成为文学创作的主要目标。
传统文学作品中蕴含着丰 富的人生哲理和智慧,可 以启迪人们的思想,提高 人们的文化素养。

中国现代文学史名词解释

中国现代文学史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题目录1.1.文学研究会 1.2.创造社 1.3.语丝社 1.4.美文 1.5.语丝文体 1.6.小诗 1.7.新月诗派 1.8.象征诗派 1.9.春柳社 1.10.《终身大事》 1.11.爱美剧 1 .12.湖畔诗社 1.13.南囤社 1.14.乡土文学2.1.左联 2.2.社会剖析派小说 2.3.东北作家群 2.4.京派作家群 2.5.新感觉派 2.6.中国诗歌会 2.7.上海艺术剧社 2.8.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 2.9.国防戏剧3.1.七月诗派 3.2.九叶诗派 3.3.荷花淀派4.1.“三突出”创作原则 4.2.“根本任务论” 4.3.“黑八论” 4.4.“主题先行论”5.1.“朦胧诗” 5.2.新写实小说 5.3.“四川诗群” 5.4.“上海诗群”名词解释题答案1.1.文学研究会:是中国新文学运动中第一个纯文学团体,成立于1921年1月,发起人有茅盾、周作人、郑振铎、叶绍钧等人,以《小说月报》为阵地,积极倡导文学革命。

其主要理论家茅盾提出文学要老老实实表现人生,尤其应描绘被压迫的人民,在创作方法上,他主要提倡现实主义,反对唯美主义和浪漫主义。

文学研究会作家的成就,主要表现在小说创作上,如茅盾的《蚀》三部曲、叶绍钧的《倪焕之》,许地山的《缀网劳蛛》、冰心的《超人》等均以对现实的细致描绘、深入剖析,显示出现实主义特色而成为文学研究会这个现实主义文学流派的力作。

1.2.创造社:1921年7月成立于日本,成员主要有郭沫若、郁达夫等,是“五四”以后的一个重要的浪漫主义文学社团。

创办《创造》季刊、《创造周报》、《创造日》、《洪水》等刊物,主张“为艺术而艺术”,强调文学必须忠实地表现作者自己“内心的要求”,重视文学的美感作用。

创造社成员的作品大都侧重自我表现,带有浓厚的个人主观抒情色彩。

1.3.语丝社:得名于1924年11月在北京创刊的《语丝》周刊,由《语丝》主要撰稿人组成,主要代表人物有周作人、鲁迅、林语堂、钱玄同、孙伏园、俞平伯、刘半农等。

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增订6版)笔记和课后习题答案考研资料(含考研真题)详解

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增订6版)笔记和课后习题答案考研资料(含考研真题)详解

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增订6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完整版>精研学习䋞>无偿试用20%资料全国547所院校视频及题库资料考研全套>视频资料>课后答案>往年真题>职称考试试读(部分内容)隐藏绪论0.1复习笔记一、现代汉语概说(一)什么是现代汉语1.定义现代汉语是指现代汉民族所使用的语言,包括多种方言和汉民族共同语两个部分。

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就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名师点拨】现代汉语与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区别、普通话的三个标准都是各校考研真题中的常考知识点,也是本章的核心概念,对此考生务必要准确记忆2.属性语言是社会的产物,汉语作为一种语言,具有一切语言共同的属性,具体包括:(1)语言是音义结合的符号结构系统;(2)语言是人们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交际功能);(3)语言是人们认知世界的工具(思维功能);(4)语言是文化的载体。

3.形式现代汉语有口语和书面语两种不同形式。

(1)口语口语是指人们口头上应用的语言,具有口语的风格。

其特征是简短、疏放,有较多省略;一发即逝,难于流传久远。

(2)书面语书面语是指以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用文字写下来的语言。

其特征是趋于周密、严谨;结构完整,长句较多。

4.文学语言(1)含义文学语言又称标准语,是指现代汉民族语言中经过高度加工并符合规范化的语言。

作为标准语,文学语言以其典范性特征区别于一般的书面语与口语,推动着现代汉民族语言的健康发展。

(2)与“文艺作品的语言”的关系①联系文艺作品的语言是指艺术文学表达手段的总体。

文学语言也包括优秀的、典范的文艺著作的语言。

②区别文学语言的内涵与功能比文艺作品的语言广泛得多。

(3)与书面语的关系①联系文学语言的形成和发展,以书面语的产生与演进为先决条件。

在书面语的基础上,更有利于对语言进行加工,并把它的成果定型和保存下来。

②区别文学语言比一般书面语更丰富、更具有表达力。

中国当代文学史(陈思和)

中国当代文学史(陈思和)


中国当代文学的源流 现代文学:两大传统:知识分子启蒙传统、抗战
以来的战争文化传统
古典文学
西方现代文学
1. “五四‛新文化的启蒙文化传统
北大的游行队伍
1919年6月3日,街头演讲的北大学生
五四运动有三大优良传统,即民主和科学 两大旗帜,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对社会主义的郑重选择。
2.
左翼文学的特点
教学重点:掌握当代文学的发展概况 教学难点:了解工农兵文学思潮的发展流变。
教学内容
1、当代文学定义 2、当代文学分期 3、各时期的发展概况 4、工农兵文学思潮
一、‚当代文学‛及其他几个相关重要概念 中国当代文学
中国当代文学就其整体而言,是由40年代中后期 的大陆文学和台湾、香港、澳门地区的文学构成 的,这是在几个不同的政治-文化区域中形成的 具有不同性质和特点的文学。在通常的意义上, 中国当代文学是指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以来的 文学,新中国的大陆文学是中国当代文学的主体。
张 爱 玲
整体性:
由于历史和政治原因,当代文学暂时还处于一种 分裂状态,即便香港、澳门回归大陆,但其文学 现象与大陆之间的沟通和内在联系还有待于进一 步加深研究。 因此,我们可以说,在当代文学这一个整体大视 野中,其实还隐在地有一个‚局部性‛特征,比 如说对港、台文学的研究,在文学史这样一个层 面上一定要注意。
20世纪中国文学
20世纪中国文学,就是上世纪末本世纪初开始的至 今仍在继续的一个文学进程,一个由古代中国文学 向现代中国文学转变、过渡并最终完成的进程,一 个中国文学走向并汇入世界文学总体格局的过程, 一个在东西文化的大撞击、大交流中从文学方面 (与政治、道德等诸多方面一道)形成现代民族意 识(包括审美意识)的进程,一个通过语言的艺术 来折射并表现古老的中华民族及其灵魂在新旧嬗替 的大时代中获得新生并崛起的进程

现代汉语文学史

现代汉语文学史

1.萧红的代表作:《生死场》《呼兰河传》《马伯乐》《小城三月》《旷野里的呼喊》。

鲁迅对其评价是“丰沛的才情与越轨的笔致”。

2.民间生活的浮世绘——《茶馆》,三幕剧。

老舍建国后的代表作《龙须沟》《茶馆》《西望长安》《红大院》。

老舍创作带有自传色彩的小说《正红旗下》。

老舍《茶馆》的结构特点:《茶馆》是人像展览式结构,三个横截面连缀式的结构。

每一幕任务的言行都指向特定的时代特点,让贯穿全剧(主要人物)或父子相承的人物(次要人物)体现历史的变化所造成的人物命运的变迁。

这样以特定的时代为纬,以历史的演变为经,以历史的人物命运为纬,以共时人物命运为经,组成了一个纵横的连缀式的结构。

整个剧本没有贯穿始终的中心故事,没有一个能把各种人物聚拢的中心人物,各行其事。

每一幕内部也以许多小小的戏剧冲突连缀,以貌似平淡散乱的人物,情节织出一副《清明上河图》式的从清末到民国末年的民间众相。

3.王安忆“三恋”——《小城之恋》,《荒山之恋》,《锦绣谷之恋》。

王安忆笔下的上海与张爱玲笔下的上海的区别:张爱玲笔下的上海:从女性的角度,以上海人观点看上海。

王安忆笔下的上海:都市改造者的身份看上海。

(1)张爱玲在创作中从来都没有刻意去塑造上海的形象,而是以她华丽而荒凉的风格发展了海派文学其中一支。

而王安忆的《长恨歌》则是刻意地在为上海这座城市立像,不但写出了这个城市的人格形象,也写出了几代上海市民对这个城市曾经有过的繁华梦的追寻。

(2)张爱玲笔下的都市文化有着很强的个人化色彩。

而王安忆虽然也有个人化色彩,但王安忆笔下的都市文化要比张爱玲的大得多,也少了很多张爱玲笔下的虚无感。

张爱玲对她笔下的生活在都市中的人物,持冷眼旁观的态度,刻意保持距离。

而王安忆一方面有着同情和体恤;另一个方面有着审视和批判的态度。

(3)王安忆《长恨歌》中的文学上海形象的塑造不同于张爱玲。

张爱玲是以现代都市市民一分子的态度对待都市的现代化,她既是都市文化的消费者,同时又是都市文化品质的提升者。

陈思和《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笔记和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陈思和《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笔记和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7.2习题(含考 研真题)详解
8.1复习笔记
8.2习题(含考 研真题)详解 (略)
9.1复习笔记
9.2习题(含考 研真题)详解
10.1复习笔记
10.2习题(含 考研真题)详 解
11.1复习笔记
11.2习题(含 考研真题)详 解
12.1复习笔记
12.2习题(含 考研真题)详 解
13.1复习笔记
目录分析
1.1复习笔记
1.2习题(含考 研真题)详解
2.1复习笔记
2.2习题(含考 研真题)详解
3.1复习笔记
3.2习题(含(含考 研真题)详解
5.1复习笔记
5.2习题(含考 研真题)详解
6.1复习笔记
6.2习题(含考 研真题)详解
7.1复习笔记
读书笔记
虽然这是本教材,但是陈思和的当代文学教程真的很不错!脉络清晰,可读性很强,而且老师自身特色使得 他以别样的视角解读挖掘了很多当代文学史上所没能记载的民间内容。
精彩摘录
“十七年”农村题材小说的特点。 220世纪中国乡土文学的发展。(南京大学2011年研) 概述**《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主要内容,以及“文学新方向”的确定。 共名”状态,即某种时代主题支配了一个时期的思想文化,如“五四”时期的“反帝反封建”和“个性解 放”,抗战时期的“民族救亡”等。作家在这种文化状态下创作,虽然其作品容易被接受,但其精神劳动的独创 性很可能会被掩盖。 “新时期文学”女性写作。 英雄主义乐观主义的创作基调被作为固定的审美模式,形成了统一的审美风格特征。 ①明确提出了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文艺创作方向 体现了“为农民服务”的“人本主义”文学思想。 ①“山药蛋派”的文学创作是半个世纪以来中国农村社会变迁和中国农民生存状态的一面镜子。

《中国现代汉语文学史》(第二版)课件 (24)[24页]

《中国现代汉语文学史》(第二版)课件 (24)[24页]
经常为《论语》撰稿的有周作人、俞平伯、老舍、郁达 夫、丰子恺、简又文、老向、陶亢德、邵洵美等等。鲁 迅、茅盾也曾在该刊发表过文章。在《论语》、《人间 世》的影响下,还出现过《逸经》、《谈风》、《西风》 以及《文饭小品》、《天地人》等同类性质的一批杂志。
三、丰子恺的散文
丰子恺等人的创作代表着又一种方向,在叙事抒情中继 承中国传统散文、佛教禅说的诸多长处,风格平淡如水, 明白如话。以散文作为思考人生的方式,叙议结合,重 理念和生活的哲理,以及高远的情境和高雅的韵致。
到昂扬的“抗争之曲”的转变过程。散文集有《黄昏之 献》、《鹰之歌》(1936)、《白夜》等。 丽尼散文文字优美、感情率真、浓郁,能很巧妙地将外物 着我之情彩而又浑然一体,辅之以象征和暗示传达自己的 感觉和意识;同时,注意韵律和节奏的和谐、色彩的搭配, 有着散文诗式的典丽和音乐感。
陆蠡(1908—1942),原名陆圣泉,浙江天台人。和丽尼 齐名。在抗战前写有《海星》和《竹刀》两集,1940年出 版《囚绿记》。
沈从文的散文代表集子有《湘行散记》、《湘西》、《从文自传》、 《记丁玲》等。比较有代表性的名篇有《箱子岩》、《桃源与沅州》 等,表现了乡村中国中的普通、质朴的乡下人的命运,在一种委婉平 实的叙述风格中,自显示出诗意的美,以及古代游记和笔记的余韵。
与之风格相近的还有萧乾、师陀、废名、吴伯箫等,他们 都是京派散文的代表作家。师陀的《黄花苔》、《江湖 集》,废名的《桥》、《芭茅》,吴伯箫的《羽书》等也 都是散文创作的代表作品。大多都既有着生活的沉重、文 笔的壮阔,也有着田园的抒情风味和对“乡村文化”的眷 恋和温情。
京派散文显现出“乡下人”的过于武断的审美心理结构。 他们对一切成例和观念基本都持一种怀疑态度,追求一种 自己内心的“我”的价值,以一己之体验来显示目的的开 放。这就势必有一定的狭隘性和封闭性,但显然也是他们 的散文在中国现代散文史上所显现出的个性。

郭沫若 现代汉语词典

郭沫若 现代汉语词典

郭沫若现代汉语词典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郭沫若是中国现代汉语学者、作家、翻译家、历史学家、文学家、艺术家等多重身份的杰出代表。

他的学识渊博,著作颇丰,对中国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他所编纂的《现代汉语词典》更是被誉为中国现代汉语学习者的“圣经”,被广泛应用于学生、学者、工作者等各个领域。

郭沫若的《现代汉语词典》是中国出版历史上的一座里程碑,是中国第一部权威的现代汉语词典。

它于1947年首次出版,历时十年才完成,收录了当时流行的现代汉语词汇,并对其进行了详尽的解释和例证。

这本词典不仅受到当时学界的高度评价,更在后来的发展中成为中国现代汉语学习者的必备工具书。

在中国的汉语教育领域,这本词典被誉为“现代汉语学习的圣经”,被广泛用于学生的词汇积累和语言学习中。

《现代汉语词典》的编纂过程非常严谨和周密。

郭沫若亲自领导编纂团队,历时十年,从各个方面精心选拔、整理、编辑了50余万条词汇和成语,并对每一条词汇都进行了详细的解释和例证。

他还借鉴了西方语言学的编纂方法,采用了系统和科学的分类体系,使得这本词典的内容更加全面和真实,具有很强的权威性和实用性。

除了收录词汇外,《现代汉语词典》还附有详细的音序表、释义索引、附录等内容,方便读者查阅和使用。

该词典还通过不断修改和更新,使得其内容与时俱进,逐渐成为中国现代汉语学习者的“利器”。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这本词典已经多次修订和重印,形成了多种不同版本,并被广泛运用于学校、图书馆、出版社等各个领域,成为中国现代汉语学习者不可或缺的参考工具。

郭沫若的《现代汉语词典》不仅具有丰富的内容和权威性,更体现了作者对语言学研究的深刻理解和独到见解。

他认为语言是社会生活的产物,是人类思维和文化传播的工具,因此语言学习的过程不仅是积累词汇和语法知识,更是了解和理解社会和文化的重要途径。

这也是《现代汉语词典》受到广泛关注和好评的原因之一。

郭沫若的《现代汉语词典》是中国现代汉语学习者的“圣经”,是中国语言学研究的重要里程碑。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下册啊)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下册啊)

名词解释及人物介绍文学研究会: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个专门性的文学社团,1921年月1月4日在北京成立。

发起人有沈雁冰、郑振铎、周作人、叶绍钧、王统照、许地山、蒋百里、等12人。

(存在11年)成立宗旨:研究介绍世界文学,整理中国旧文学,创造新文学。

会刊:革新后的《小说月报》;文学主张:“为人生而艺术”;“文学应当反映社会现象,表创造社:成立于1921年7月1日。

发起人有郭沫若、郁达夫、成仿吾、田汉、张资平、穆木天等7人,当时都是留日学生。

们先后出版有《创造》季刊等。

创造社大体可分为前后两期,以1925年“五卅”为分界线。

前期创造社的文学主张是“为艺术而艺术”。

强调文学必须忠实地表现作者自己的“内心要求”带浓厚的抒情色彩,直抒胸臆和病态的心理描写往往成为他们表达内心矛盾和对现实反抗情绪的主要形式。

文艺思想和创作倾向是以浪漫主义为旗帜的。

后期创造社的主要成员开始倡导革命文学,思想明显“左倾”。

鲁迅化革命的主将、中华的精神。

鲁迅(1881-1936),浙江绍兴人,原名周樟寿,字豫山。

1918年5月,鲁迅在《新青年》发表了在现代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标志五四新文学时代的伟大开端。

1936年10月19日,鲁迅在上海逝世。

《野草》开了中国散文诗的先河。

作品:《狂人日记》、《阿Q正传》、《呐喊》、《彷徨》具有反封建的热情,和五四时代精神,表现了文化革新和思想启蒙的特色尖锐地揭露了宗法制度和封建文化传统的弊害,通过对人民命运特别是农民命运的描写,揭示了旧民主主义革命失败的历史教训和现实革命运动应当关注的问题。

(农民:迷信、落后和愚昧。

妇女:宗法制的毒害。

下层知识分子:封建科举制的毒害)创作方法:现实主义和象征主义相结合,对人物潜意识、心里剖析。

艺术风格:注重白描、主人公独语自白。

塑造人物:对生活中的原型进行充分的艺术集中和概括,使人物形象具有较为广泛的典型性。

还注重以个性化的人物语言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

汉语史稿课后题答案

汉语史稿课后题答案

汉语史稿课后题答案第一节、汉语史的对象和任务1、汉语史的性质及其实践意义是什么?(1)性质:汉语史是关于汉语发展的内部规律的科学。

(2)汉语史的研究对象:①在这一门科学中,我们研究现代汉语史怎样形成的,也就是研究现代汉语的语音系统、语法结构、一般词汇、文字是怎样形成的。

②语言发展的内部规律:一般内部规律和特殊内部规律。

a.一般的内部规律对于一切语言是共同的规律,比如,语言各个构成部分发展速度的不平衡性,语言诸要素中词汇变化最快。

b.特殊内部规律是指一定的具体语言的内部发展规律。

如,汉语的内部发展规律和俄语不同;俄语的内部发展规律跟英语也不同。

(3)实践意义:研究汉语史,首先是为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服务。

研究汉语史,对于深入了解和正确使用现代汉语有重要意义。

研究汉语史对于普通话语言学理论的发展也是很有意义的。

第二节、中国历代学者对汉语史的贡献1、中国历代学者对汉语史的研究可以分哪几个阶段?每个阶段有哪些著名的学者和重要的著作?这些著作的性质和体例大致是怎样的?我国学者对语言文字进行研究,是从汉代开始的。

之后历经六朝、唐、宋、元、明,到清代达到极盛(黄金时代),取得了大量研究成果,叫做“小学”。

这个过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一)语义研究阶段汉初(公元前3世纪)——东晋末(5世纪)代表作品是汉代的《尔雅》、《方言》、《说文解字》、《释名》(1)《尔雅》①《尔雅》是中国最古的字典,也是我国第一部研究词义的专书。

王力先生认为这本书成书应在西汉。

②《尔雅》按意义分类,全书十九章,每章篇名都是用“释×”表示:释诂、释言、释训、释亲、释宫、释器、释乐、释天、释地、释丘、释山、释水、释草、释木、释虫、释鱼、释鸟、释兽、释畜。

③十九篇中,前三篇是解释一般词语,方法是把许多同义词放在一起,而用一个单词来解释。

例如《释诂》第一条是:”初、哉、首、基、肇、祖、元、胎、落、权舆、始也。

这后十六篇是解释各种事物名称的,例如《释亲》:“父为考,母为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与此相应,反映农村改革的小说也异彩纷呈,贾平凹《小月前本》、 《鸡窝洼人家》、《腊月·正月》,周克芹《山月不知心里事》,张 贤亮《龙种》等都反映改革给中国农民带来的心灵阵痛,从而暴露了 传统落后的文化是中国农村改革的巨大障碍。
蒋子龙(1941— ),河北沧县 人。1976年发表短篇小说《机电 局长的一天》,1979年发表成名 作《乔厂长上任记》,开启“改 革小说”的先河,并贡献一大批 作品。小说有《开拓者》、《一 个工厂秘书的日记》、《锅碗瓢 盆交响曲》、《拜年》、《蛇神》 等。
真正给张贤亮带来知名度并引起争议的作品是《灵与肉》、《土牢情 话》、《绿化树》、《男人的一半是女人》等 。这几篇小说讲述的 是过去的苦难生活和永不泯灭的创伤性心灵历程,其中渗透了作者自 身性体验。小说的主人公都是极度困厄的知识分子,在被流放、被劳 改的处境中,他们遇到了生活方式、情感方式都近于“原始”的劳动 女性。这些劳动女性不仅解除了他们的“双重饥饿”,而且以古朴、 坚韧、达观的性格赋予落难知识分子超越苦难和自我救赎的非凡力量。 在这里,知识分子的自我内省、《资本论》的启悟、劳动女性的感召, 成为张贤亮作品的基本结构。其中自我内省是主线,在与劳动女性的 关系中推动了自我内省;读《资本论》以及反省西方人道主义的影响, 使主人公进行自我的思想批判。所以张贤亮的小说不是再现苦难,而 是如何从苦难中实现自我超越。
铁凝(1957— ),生于北京。 主要有小说集《没有纽扣的红衬 衫》、《红屋顶》、《麦秸垛》、 《对面》和长篇小说《玫瑰门》、 《无雨之城》、《大浴女》、
《笨花》等。
《哦,香雪》是铁凝的成名作,小说以清新秀润的笔法写了载着现代文明的 火车开进山里的台儿沟,给山里的姑娘们带来新的希望和憧憬。主人公香雪 用鸡蛋换回朝思暮想的自动铅笔盒,反映了作者以清纯的心灵拥抱生活的乐 观精神。
第三十六章1985年以前的小说
第一节伤痕小说
作为新时期小说第一股巨大的浪潮,伤痕小说率先打破“文化大革命” 后小说界的短暂沉寂。1977年11月《人民文学》发表刘心武的短篇小 说《班主任》,1978年8月《文汇报》推出卢新华的短篇小说《伤 痕》。这两个短篇小说引发全国性的关于“暴露”问题的大讨论,从 而带动1977年至1979年创作伤痕小说的思潮。
绿》和散文集《在那绿草地上》。
张洁的创作始终以独特的女性视角审视中国当代女性尤其是知识女性生存的 全部痛苦和困境。小说《爱,是不能忘记的》较早触及婚姻、爱情和伦理道 德关系之间的思考,回答了爱情在生活中的位置这一尖锐而沉重的问题。
《方舟》以特有的勇敢和真诚展示了女性心灵世界的矛盾和痛苦,这种矛盾 和痛苦就在于女性独立意识的觉醒,以及这种觉醒意识不为外部世界理解和 接受。荆华、梁倩和柳泉不得不以一个女人所能付出的全部牺牲来换取作为 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所应有的权利 。
反思小说把触角伸向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尤其是1957年的“反右” 运动、1958年的“大跃进”、1959年的“反右倾”斗争,重新思考这 段历史及其悲剧。
1979年发表的茹志鹃的短篇小说《剪辑错了的故事》和鲁彦周的中篇 小说《天云山传奇》是较早反思极左历史的作品。随后出现的作品有 高晓声《李顺大造屋》,张贤亮《灵与肉》,张一弓《犯人李铜钟的 故事》,方之《内奸》,李国文《月食》,王蒙《蝴蝶》,张弦《记 忆》,韦君宜《洗礼》等。
《美食家》塑造了文学史上的食客形象朱自治。他出身资本家,旧 时代靠祖上的家业坐着黄包车去赶吃;时代变了,他只能徒步去找吃, 寻求吃出点意思来。“文化大革命”后,他竟然由一个浑浑噩噩的吃 客变成“美食家”。作者通过朱自治由精吃到粗吃再到堂而皇之的大 吃,折射了社会历史的变迁和饮食文化的兴衰。
张洁(1937— ),祖籍辽宁抚 顺,生于北京。1978年发表处女 作《从森林里来的孩子》,引起 文坛注意。同年发表短篇小说 《爱,是不能忘记的》。作品集 有《张洁小说剧本选》,小说散 文集《爱,是不能忘记的》、 《方舟》,中短篇小说集《祖母
《没有纽扣的红衬衫》通过塑造16岁的中学生安然,展现了生活方式和价值 观念在新时期的激变,张扬了率真个性的童真。
1984年以后,铁凝的小说进入新一轮的探索。《麦秸垛》是这一时期有代表 性的创作成果。
《玫瑰门》是铁凝长篇小说的处女作。小说通过司绮纹的人生遭际,反映北 京“响勺胡同”半个世纪的历史变迁,揭露了人性的扭曲、虚伪和变态。
“开拓者”形象
蒋子龙的小说塑造了乔光朴、车篷宽、高盛五、解净、应丰、宫开宇、 武耕新等一系列改革者、开拓者形象。这些人物的共同特征是知难而 上、披荆斩棘、开拓创新,具有强烈的理想化色彩。《乔厂长上任记》 中的乔光朴,是新时期工业领域的改革者形象。他勇挑重任,主动到 老大难的电机厂任厂长。面对积弊如山、问题成堆的工厂,他利用自 己的才智和魄力,大刀阔斧地改革,使工厂走上正轨。
李国文(1930— ),祖籍江苏盐城,生 于上海。新时期李国文延续自己审视社会 的独特方式,冷静地描述人物挫折多变的 命运,并把对历史的反思融入其中。短篇 小说《月食》和长篇小说《冬天里的春 天》,反思干部和群众之间的关系;长篇 小说《花园街五号》提出干部接班人的问 题。这些小说的历史跨度较大,往往以主 人公的经历为主线,采取意识流或电影蒙 太奇的手法来结构全篇。
《大浴女》描写女主人公尹小跳艰辛的成长过程与情感历程 ,细切而精微地 透视一个女性在各种因素羁绊下事倍功半的一生,并通过她的经历与感触, 重新审视扣问亲情、爱情与友情,深入揭示女性与男性、女性与时代之间难 以谐和的内在矛盾。
谌容(1936— ),原名谌德容。 1980年发表成名作《人到中年》,已 出版长篇小说《万年青》、《光明与 黑暗》,小说集《真真假假》、《永 远是春天》、《赞歌》、《太子村的 秘密》、《懒得离婚》、《谌容小说 选》、《谌容中篇小说集》等。90年 代又推出长篇小说《人到老年》和 《死河》。
中篇小说《人到中年》采用意识 流动、交错的手法,通过中年女医生 陆文婷受到的不公正待遇,尖锐深刻 地提出知识人才不受重视的问题以及 解决中年知识分子问题的紧迫性。
冯骥才(1942— ),原籍浙江慈溪, 生于天津。有长篇小说《义和拳》(与 李定兴合作),小说集《铺花的歧路》、 《啊!》、《雕花烟斗》、《爱之上》、 《意大利小提琴》、《雾中人》、《高 女人和她的矮丈夫》等。冯骥才关注天 津市民的民风民俗,他的中篇小说《神 鞭》、《三寸金莲》和《阴阳八卦》以 怪诞的形式展现清末民初天津卫的世相 人情时,也揭示了隐藏在事后的民族文 化传统对人的束缚和制约,使小说在通 俗性和传奇性中渗透深刻的文化反思。
蒋子龙创作特征
蒋子龙的小说善于在尖锐的矛盾冲突中刻画人物,风格粗犷雄劲 ; 但因作者用二元对立的方式来对待复杂的社会改革问题,导致小说模 式化,人物也过于理想化 。
第四节 都市小说的兴起
陆文夫(1928—2005),江苏泰兴人。 1956年出版短篇小说集《荣誉》,同年 发表《小巷深处》。小说集还有《二遇 周泰》 、 《小巷深处》、《特别法 庭》、《小巷人物志》和长篇小说《人 之窝》。苏州的园林、石板小巷、大桥 小桥、奇巧的假山、吴越遗迹、风味小 吃,这些苏州生活特有的地域风俗成为 陆文夫小说独特的审美情趣, 因此他的
的成功,就会淡化作为妻子、母亲 的角色而不被接受;如果只扮演贤 妻良母的形象,就会因失去与丈夫 “在事业上、精神上的对话”而被 抛弃。小说在当时引起很大争议。
《封·片·连》等。
张抗抗(1950— ),祖籍广东, 生于浙江杭州。主要有小说集 《夏》、《塔》、《红罂粟》、 《陀螺夏》、《永不忏悔》、《张 抗抗中篇小说集》和长篇小说《分 界线》、《隐形伴侣》、《情爱画 廊》等。
《邢老汉和狗的故事》通过一系 列天灾人祸和一场匪夷所思的 “打狗运动” 控诉了当时官方 推行的非人性的极左政治路线。
张贤亮(1936— ),祖籍 江苏盱眙,生于南京。发表 《邢老汉和狗的故事》、 《灵与肉》、《土牢情话》、 《龙种》、《河的子孙》、 《绿化树》、《男人的一半 是女人》、《男人的风格》、 《习惯死亡》、《我的菩提 树》、《早安,朋友》等短、 中、长篇小说。
第三节改革小说
改革开放的潮流刚刚涌动,作家们就将目光敏锐地转向改革,他们以 饱满的热情或冷静的理性去关注这一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巨变。一时 间,改革小说风起云涌。
蒋子龙《乔厂长上任记》、《一个工厂秘书的日记》、《开拓者》、 《赤橙黄绿青蓝紫》、《锅碗瓢盆交响曲》、《燕赵悲歌》等作品塑 造了一系列的“开拓者”形象。张洁《沉重的翅膀》、张锲《改革 者》、柯云路《新星》和《三千万》,以及水运宪《祸起萧墙》,都 反映了现代化进程中的改革生活。
反思小说的高潮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但它延续的时间较长。
意义与缺陷
与伤痕小说相比,反思小说观照社会的视角更加多样化, 人物在特定历史环境中情感、性格的复杂性和矛盾性得到 揭示,作品在一定程度上融入作者本人对历史和社会的理 性思考。在艺术上,由于表现手法的日趋多样化,人物刻 画更加丰满,情节设置、细节安排更加合理,对人道主义 的思索也更加深入。
到了《祖母绿》,《方舟》中的批判性已被达观的人生态度所取代,曾令儿 在失去爱人和儿子后,怀着一种沉静的心情回视过去,有一种大苦大难后获 得的大彻大悟。
从钟雨、荆华、梁倩到曾令儿,张洁为我们提供了女性世界的迷茫、困惑、 思考和觉醒,从而使我们认识到现代女性举步维艰的生存困境。当然由于作 家的过分偏激,导致作品在表现生活、评价人物时不免有失分寸。
回目录
意义 从社会学角度来说,伤痕小说彻底否定了十年“文化大革命”,宣泄
了人们压抑已久的义愤,更为重要的是,它揭示了“文化大革命”的 最大祸患在于对人们心灵的戕害,从而引起疗救的注意。 从文学的角度来看,伤痕小说立足现实,以批判的眼光大胆地触及20 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文学中回避的个人命运、情感创伤等人性、人情 问题,使作品具有强大的情感冲击力。 缺陷 伤痕小说艺术上略显粗糙,作品因急于宣泄情感,惨剧鲜血淋漓,缺 乏必要的提炼和理性的反思,存在简单化、概念化、表层化的缺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