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中运用材料的通病及措施
论文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范文
论文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范文一、引言论文作为学术界重要的研究成果之一,不仅承载着研究者的辛勤努力,也是学术交流和知识传播的重要途径。
然而,在众多论文中,我们也能够发现一些普遍存在的问题。
本文将针对论文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进措施,以期提高论文质量和学术价值。
二、论文存在的问题1. 缺乏明确的研究目标和科学性在撰写论文时,一些作者没有明确阐述自己的研究目标,导致读者无法准确了解研究内容与意义。
同时,部分作者在进行实证研究时未严格遵循科学方法和规范,造成研究结果缺乏可靠性。
2. 文章结构混乱和段落划分不清有些论文在文章结构上缺乏逻辑性和层次感,导致读者难以理解或跟随作者思路。
此外,段落划分不清晰也给读者带来困惑。
3. 参考文献引用不规范许多作者在参考文献引用方面存在问题,如未标注引用出处、引用格式混乱等。
这不仅违反学术规范,也使得读者难以追溯参考资料。
4. 数据分析和结果表达不清晰一些论文在数据收集和分析方面存在问题,如样本量偏小、方法不科学等。
此外,部分作者在结果展示上使用过于复杂的图表或文字描述,给读者带来困扰。
5. 缺乏创新性和学术价值一些论文内容过于陈旧、研究重复度高,并未提供新的见解和观点。
这样的论文缺少学术贡献,难以引起读者的兴趣和关注。
三、改进措施1. 设立明确的研究目标并加强科学性在撰写论文之前,作者应该明确自己的研究目标,并将其清晰地表述出来。
同时,在实证研究中应遵循科学方法和规范,确保数据可靠性,并进行统计分析以支持结论。
2. 优化文章结构和段落划分为了让读者更好地理解论文内容,作者应该规划良好的文章结构,并准确划分各级段落。
可以通过使用标题、subtitles等方式突出文章结构层次,让读者更容易跟随和理解作者的思路。
3. 严格遵循参考文献引用规范在论文中引用他人研究成果时,作者应准确标注引用出处,并按照学术规范选择合适的引用格式。
这样不仅可以保证学术诚信,还能方便读者追溯参考资料。
考场议论文论据使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考场议论文论据使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在考场上,议论文是一种常见的题型,要求考生根据所给的论题,围绕主题展开观点陈述,并借助逻辑推理和论据支撑来加强立论。
在写作过程中,很多考生在使用论据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文章的质量,也影响了考生的得分情况。
在考场上,很多考生为了让文章看起来“有理有据”,会大量使用论据来支撑自己的观点。
这些论据往往只是泛泛而谈,缺乏具体的案例、数据或引用。
有的甚至是虚构的、站不住脚的论据。
这种现象不仅违背了写作的基本原则,也影响了文章的可信度和说服力。
在考场上,如何正确有效地使用论据成为了考生们面临的一项重要挑战。
为此,我们需要认真思考论据使用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对策来提升我们的写作水平。
1.2 问题意识在考场论据使用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1.部分考生论据采集不全面,只是简单地引用一两个例子支撑自己的观点,导致论证不够充分。
2.部分考生论据质量参差不齐,有些例子不够具体、不够可信,甚至有些是伪造的数据,导致论证失去说服力。
3.部分考生在引用论据时存在规范问题,不注明资料来源、作者以及出处,存在抄袭嫌疑,严重影响了文章的可信度和正规性。
4.部分考生在运用论据时只看到一个角度,缺乏全面的思考,导致论证片面,缺乏深度和广度。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对策来加以解决,包括加强论据采集、提升论据质量、注意论据引用规范、培养辩证思维能力等方面。
只有通过这些对策的实施,我们才能在考场上更加准确、有力地运用论据,展现出我们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
2. 正文2.1 论据使用存在的问题在考场议论文中,论据使用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缺乏全面性和准确性:有些考生在论据使用过程中只选取了部分支持自己观点的数据,而忽视了其他可能存在的相反证据。
这样会导致论据的不全面和不准确,影响文章的说服力和可信度。
2. 缺乏说服力:有些考生在使用论据时只是简单地列举数据和事实,缺乏对论据的解释和分析,缺乏逻辑性和连贯性。
论文写作中的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法
论文写作中的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法在论文写作过程中,常常会遇到一些问题,如组织结构不清晰、语言表达不准确、参考文献引用不规范等。
本文将对这些常见问题进行探讨,并提供解决方法。
一、组织结构不清晰论文的组织结构对于传递观点和展示论证思路十分重要。
如果组织结构不清晰,读者很难理解论文的主旨和逻辑关系。
解决方法一:构建清晰的大纲在写作之前,制定一个清晰的大纲是非常重要的。
大纲应包含引言、正文和结论等部分,并在每个部分中细分出小节。
通过一个完整而条理清晰的大纲,可以更好地组织论文的结构,确保论文逻辑严密。
解决方法二:使用逻辑连接词在论文中使用逻辑连接词,如“首先”、“其次”、“此外”等,可以帮助读者理解各个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
合理运用这些连接词,可以使文章更加连贯,组织结构更加清晰。
二、语言表达不准确语言表达的准确性是论文写作中的关键之一。
如果表达不准确,很容易导致读者产生误解或理解困难。
解决方法一:使用专业术语在论文写作中,使用专业术语可以准确表达自己的观点。
因此,在撰写论文之前,应该充分了解相关专业术语,确保使用准确。
解决方法二:审慎使用翻译工具翻译工具可以帮助我们解决一些语言难题,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情况下都适用。
有些句子翻译成英文后会失去原义,因此在使用翻译工具时需要审慎对待,可以结合词典、语料库等多种工具使用,确保翻译的准确性。
三、参考文献引用不规范参考文献的引用规范与学术诚信密切相关。
如果参考文献的引用不规范,会导致论文形同虚设,丧失了学术研究的价值。
解决方法一:学习引用规范在写作之前,我们应该学习并掌握相关的引用规范,比如APA、MLA等。
这些规范细致而复杂,但对于保证论文的学术合规性至关重要。
解决方法二:使用引文管理软件引文管理软件可以帮助我们管理和格式化参考文献。
通过输入参考文献的基本信息,软件可以自动生成符合规范的引用格式,节省了手动编写参考文献的时间,同时提高了引用的准确性。
综上所述,论文写作过程中会遇到组织结构不清晰、语言表达不准确和参考文献引用不规范等常见问题。
考场议论文论据使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考场议论文论据使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在考试中,议论文是一种常见的题型,而论据的使用则是其中一个非常关键的部分。
在实际的考场写作中,很多考生在论据的选择和运用上存在一些问题,这不仅影响了文章的表达效果,也可能影响到最终的评分结果。
我们有必要深入探讨论据使用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应的对策。
在撰写考场议论文时,许多考生往往只能采用一些基础、普遍的论据,缺乏新颖性和独特性,导致文章内容显得平庸乏味,难以吸引读者。
一些考生在选择论据时也存在盲目跟风的情况,没有充分考虑论据的适用性和可靠性,反而选择了一些虚假的、不可信的资料,影响了文章的可信度和说服力。
对于论据使用存在的问题,我们需要深入分析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通过丰富论据来源、加强论据逻辑性、注重论据质量和避免论据滥用等措施,可以使考生在撰写考场议论文时更加得心应手,写出更具有说服力和可信度的文章。
1.2 问题意识考场议论文是考试中常见的一种文体,论据使用是其重要组成部分。
在实际写作中,我们也经常会遇到一些问题。
一些学生可能只注重数量而忽略了质量,导致论据不够充分,甚至有些是靠杜撰或拼凑来凑数的。
一些学生在运用论据时缺乏逻辑性,缺乏合理推理,使得文章整体逻辑不清晰,难以说服读者。
一些学生可能也存在论据质量不高的问题,选择不够准确或不够权威的资料,降低了文章的可信度。
有些学生可能会滥用论据,甚至出现剽窃的情况,严重损害了学术诚信和写作规范。
我们有必要对考场议论文中论据使用存在的问题有清醒的认识,找出合理有效的对策来解决这些问题,提高我们的议论文写作水平。
2. 正文2.1 论据使用存在的问题在考场议论文中,论据使用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 缺乏多样性:有些学生在撰写议论文时,常常只围绕少数几个论据展开,导致论据的多样性不足,使得文章缺乏深度和广度。
2. 缺乏逻辑性:有些学生在使用论据时,难以将不同的论据联系起来,导致文章条理不清,逻辑不严谨。
论文可能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解决措施
论文可能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解决措施论文可能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解决措施在撰写论文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会影响论文的质量和完成时间。
这篇文档将探讨论文可能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措施。
一、问题一:选择合适的研究课题选择合适的研究课题是论文写作的基础。
如果课题选择不当,可能导致研究不具备实际意义,或者难以证明假设。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广泛阅读相关文献,选择研究空白或者热点领域的课题。
2.与导师和同学进行讨论,征求意见和建议。
3.考虑自己的研究兴趣和实践经验,选择符合自己专业背景和能力的课题。
二、问题二:收集和整理相关文献资料论文需要基于大量文献资料,这就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进行收集和整理。
这个过程中可能遇到以下问题:1.获取文献资料困难:一些文献可能需要付费或者需要特殊权限才能获取到。
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是利用学校图书馆和学术数据库的资源,同时也可以尝试向作者或者其他作者索取资料。
2.文献的质量不高:部分文献可能不符合学术规范或者信息不准确。
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是要学会识别高质量的文献(如SCI、SSCI等),并借助教授、导师和同行专家的意见和建议。
三、问题三:组织和编写论文结构论文的结构和组织对于论文的质量和可读性至关重要。
下面是可能遇到的问题和应对措施:1.缺乏清晰的论文框架:可以通过撰写提纲和目录来明确论文的框架,确保每一部分都有明确的目标和内容。
2.逻辑混乱和信息重复:在写作过程中,应注意每一段落的逻辑关系,确保信息的连贯性和准确性。
定期进行论文的复审和修改,删减冗余信息。
3.语言表达不准确:写作过程中应避免使用复杂或模糊的语言,尽量使用简明扼要的句子和段落,确保表达的准确和清晰。
四、问题四:数据的分析和结果的解释数据的分析和结果的解释是论文的核心部分。
以下是可能遇到的问题和应对措施:1.分析方法不当:选择合适的统计分析方法是数据分析的关键。
要根据研究目标和数据性质选择适当的方法,并理解和正确应用这些方法。
论文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进措施
论文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进措施论文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进措施一、引言论文是学术研究的重要成果之一,也是评价一个学者研究能力和学术水平的重要依据。
然而,很多论文在撰写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其质量和可读性。
本文将探讨论文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二、主要问题分析及改进措施1. 研究选题缺乏原创性和重要性问题分析:一些论文选题过于平凡、常见,缺乏研究意义和创新思维。
这样的选题容易导致论文内容空洞、表达乏味,无法引起读者的兴趣。
改进措施:研究者应该关注热点问题和前沿领域,选择具有一定研究价值和实际意义的课题。
同时,采用合适的研究方法,结合自己的实际研究情况,深入挖掘问题的本质,提出创新见解。
2. 文章结构松散,逻辑不清问题分析:部分论文在文章结构上存在问题,缺乏层次感和逻辑性,导致读者难以理解。
改进措施:在撰写论文之前,研究者应该对整体结构和内容进行合理安排。
一个良好的论文应该具备引言、文献综述、研究方法、实验数据分析、结果与讨论、结论等基本部分,并结合研究目的和论文类型进行适当调整。
同时,将内容按照逻辑关系进行有序展开,确保文章逻辑性的连贯性和可读性。
3. 参考文献引用不规范问题分析:有些论文在参考文献的引用上存在问题,如遗漏了重要的引用文献、引用格式不规范等。
这样的问题会成为论文质量的隐患,降低了论文的学术价值。
改进措施:研究者在撰写论文时应该注意对已有研究成果的充分了解,并对相关研究进行详细引用。
遵循学术规范,在论文中清楚标注引用文献的来源和出处,并使用一致的引用格式。
4. 数据分析模型和方法不准确或不合理问题分析:部分论文在数据分析方面存在问题,运用的分析模型、方法不准确或不合理。
这样的问题会导致研究结论不可靠,无法支撑作者的论点。
改进措施:在进行数据分析时,研究者应该选择合适的分析模型和方法,确保其准确性和可靠性。
合理利用统计学和数据分析软件,遵循科学严谨的原则,对数据进行可靠的分析和解读。
考场议论文论据使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考场议论文论据使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近年来,随着考试制度的不断完善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的考试形式也在不断变化。
在考场上,一种特殊的文体——议论文,却依然存在一些问题。
最为突出的就是论据使用存在的问题。
本文将从这一角度出发,探讨考场议论文中论据使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论据使用存在的问题1. 论据不够具体在考场议论文中,很多学生使用的论据都缺乏具体性,缺乏真实的例子或数据来支持自己的观点。
这样的论据往往难以说服读者,甚至会导致评分偏低。
2. 论据不够可信有些学生使用的论据来源不明,不够可信,甚至是道听途说或者道理不清。
这样的论据往往难以引起读者的共鸣,也会导致评分偏低。
二、对策1. 增加真实的例子或数据在写考场议论文的时候,应该尽量使用真实的例子或者数据来支持自己的观点,这样的论据更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也更容易说服读者。
在备考时,可以多留意一些社会热点事件或者统计数据,为自己的议论文积累更多的论据。
2. 引用权威的研究成果除了真实的例子或数据,还可以适当引用一些权威的研究成果来支持自己的观点。
这样的论据更具有说服力,也更容易为自己的观点背书。
在备考时,可以多关注一些权威的学术期刊或者研究报告,为自己的议论文积累更多的论据。
3. 扩大论据来源的广度在写考场议论文的时候,应该尽量扩大论据来源的广度,多角度的论据更容易为自己的观点背书。
在备考时,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适当扩大自己的视野,为自己的议论文积累更多的论据。
由此可见,对于考场议论文中论据使用存在的问题,我们可以通过增加真实的例子或数据、引用权威的研究成果、扩大论据来源的广度、增加论据的深度等对策来解决。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考场上写出更具有说服力的议论文,也才能在考试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希望广大考生能够引起重视,并在备考时加以实践。
论文存在的常见问题及改进
论文存在的常见问题及改进
论文存在的常见问题包括但不限于:
1. 缺乏清晰的研究问题和研究目标。
一个好的论文应该有一个明确的研究问题和可行的研究目标。
2. 文献综述不够充分,没有完全掌握前人的研究成果和研究动态。
3. 研究方法和实验设计问题。
研究设计的不严谨,方法无法体现研究目标和问题,或者实验数据的课程分析和归纳不到位。
4. 论据不够充分。
缺乏有说服性、充分的论据,不能很好地回答研究问题。
5. 论文结构不严谨。
缺乏明确的层次和章节,导致逻辑关系不清晰,难以阅读理解。
改进的方式包括:
1. 充分理解研究问题和目标,集中精力思考是否抓住研究的核心问题。
2. 认真学习和查找文献资料,合理获取和应用前人研究成果。
3. 仔细制定研究设计,优化实验流程。
数据的分析和处理应该具有严谨性和合理性。
4. 深入分析问题,运用更充分的论证材料,增加论文的说服力。
5. 遵循正确的写作格式,按照章节和结构清晰明确的要求来完成论文的撰写和排版,使论文更具可读性和可理解性。
考场议论文论据使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考场议论文论据使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一、引言在现代社会,考试是评价学生学业成绩的一种重要方式。
考场议论文是考试中的一种常见形式,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针对某一议题进行立论、论证和辩证。
近年来关于考场议论文中论据使用存在的问题愈发突出,一些学生在撰写考场议论文时常常出现论据使用不当的情况。
这些问题会严重影响学生的考试成绩和综合素质评价,因此有必要对此进行深入探讨并提出对策,以促进学生在考场议论文中更好地运用论据。
二、存在的问题1. 缺乏真实、可信的论据在撰写考场议论文时,一些学生常常缺乏真实、可信的论据。
他们可能会编造事实或者以假数据作为论据进行论证,以此来支撑自己的立场。
这种不端行为严重违背了学术诚信的原则,破坏了考试的公平性。
2. 论据使用不当一些学生虽然提供了真实的论据,但却未能合理、有效地运用论据。
他们可能只是简单地罗列论据而不加思考地进行深入分析和评价,导致论证过于浅显和缺乏说服力。
3. 缺乏多样性的论据一些学生在撰写考场议论文时常常使用相似的论据,缺乏多元化和多样性。
这种情况下,无形中限制了论证的广度和深度,导致论证的单一性和片面性,影响文章的质量和表现。
4. 随意引用一些学生在撰写考场议论文时会随意引用他人的观点和数据,但却未能认真分析和评价这些引用的论据的可靠性和可信度。
这种盲目引用可能导致论据不清晰、不准确,进而影响论证的有效性。
三、对策建议1. 强调学术诚信教育学校和教师应该加强学生的学术诚信教育,提高学生诚信意识,培养学生正确的学术道德观念,引导学生明辨是非,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学校应建立健全的学术诚信制度,加强对学生的审核和监督力度,严惩学术不端行为,以维护考试的公平性和公正性。
2. 提供更多真实可信的论据学校和教师应该向学生提供更多真实可信的论据,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科技前沿等多方面信息,引导学生主动获取、收集并运用真实可信的论据,以提高考场论据的逼真程度和确凿性。
3. 增加对多样化论据的培训学校和教师应该加强对学生多样化论据的使用培训和指导。
考场议论文论据使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考场议论文论据使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考场议论文是高考和各种考试中常见的一种题型,要求考生根据所给的论据进行分析、论证和结论,以表达个人的观点和看法。
但是在现实中,考场议论文的论据使用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论据不够充分、论据不够严谨、借用他人观点不注明来源等。
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考生的论证能力和写作水平。
本文将围绕考场议论文论据使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展开探讨。
考场议论文论据使用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论据不够充分。
有的考生在写作时只能依稀记得一两个相关的例子或观点,但并不能提供足够多的论据来支撑自己的观点。
这样就容易导致论据不够充分,无法令人信服。
二、论据不够严谨。
有的考生在选择论据时并没有对其进行充分的考量和验证,导致选取了一些不够严谨的论据来支持自己的观点,这样会降低整个文章的可信度和说服力。
三、借用他人观点不注明来源。
有的考生在写作时会借用他人的观点作为自己的论据,但却没有注明出处。
这样就存在抄袭和侵权的行为,不利于考生的正当权益,也不符合学术道德规范。
一、提前准备,积累论据。
考生在备考过程中,可以积累各种不同领域的论据,比如历史、社会、文化、科技等方面的案例和观点,以备不时之需。
这样当在写作时就能更有底气和说服力。
考场议论文论据使用存在的问题需要引起考生的重视,只有充分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和影响,才能够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策和解决办法。
希望通过本文的探讨,能够使考生们在今后的写作中能够更加有效地使用论据,提高议论文的写作水平和质量。
【文章2000字】。
写材料常见的8个问题及解决办法
写材料常见的8个问题及解决办法写材料常见的8个问题及解决办法1. 问题:材料不够详细,没有提供足够的信息。
解决办法:增加材料的内容,提供更多的细节和相关信息,以便读者能够全面了解所涉及的内容。
2. 问题:材料结构混乱,缺乏逻辑性。
解决办法:对材料进行重新组织,使其结构更加清晰有序,逻辑性更强。
可以使用标题、段落和标点符号等来帮助读者理解材料的结构和层次。
3. 问题:材料语言晦涩难懂,使用了过多的专业术语。
解决办法:简化语言,避免使用过多的专业术语,尽量用通俗易懂的词汇表达。
同时可以提供解释和定义以帮助读者理解。
4. 问题:材料中存在语法错误和拼写错误。
解决办法:仔细校对材料,纠正语法错误和拼写错误。
可以使用拼写检查工具和语法检查工具来帮助发现和修正错误。
5. 问题:材料没有给出具体的例子或实证数据来支持观点。
解决办法:适当引入实例或提供有力的数据来支撑所提出的观点。
这样可以增强论述的可信度和说服力。
6. 问题:材料重复冗长,内容有很多废话。
解决办法:删减冗余和无关紧要的内容,使材料更加简洁明了。
可以使用更简练的词句和表达方式,减少赘述。
7. 问题:材料的观点不清楚或不一致。
解决办法:明确材料的主题和论点,确保观点清晰明确,并确保材料中各个部分的观点是一致的。
可以使用逻辑连接词和过渡语句来帮助建立观点之间的逻辑关系。
8. 问题:材料缺乏引用和参考文献,没有提供相关的原始资料来源。
解决办法:提供引用和参考文献,确保所引用的资料是可靠和可验证的。
这样可以增加材料的可信度,并让读者了解到更多的相关资料。
继续写相关内容9. 问题:材料中存在逻辑漏洞或自相矛盾的观点。
解决办法:仔细审视材料,发现并修正逻辑漏洞和自相矛盾的观点。
可以重新组织材料的结构,调整论证的顺序,以确保逻辑的连贯性和一致性。
10. 问题:材料缺乏对反面观点的讨论或回应。
解决办法:在材料中充分考虑并讨论反面观点,提供合理的批驳或回应。
这样可以凸显作者对问题的客观性和全面性,并增强读者对材料的信任和认可。
议论文材料运用常见弊病
议论文材料运用常见弊病一、空洞无物,无病呻吟。
开头有观点,结尾也能回扣观点,可惜“猪肚”空空荡荡,只是一个空皮囊。
或者就题目中的原材料原地打转,或者翻来覆去地干嚎,没有事实论据更没有理论论据,有骨没肉,瘦骨嶙峋,有气无力,能够凑够800字,真不容易!有的甚至把前面的现代文阅读中的文章照抄下来,好歹有个例子,但文不对题,猪肚子里装一堆宝玉不但长不了肉,还会要了猪的命。
二、思路狭窄,材料陈旧。
每年批高考卷的时候,出镜率最高的总是那几个名人,司马迁、屈原、陶渊明、苏轼、鲁迅、牛顿、爱因斯坦、居里夫人。
不管哪个题目,哪个观点,都是他们几个撑门面,有学生说:“我这一辈子就靠他们了,从高一到高三,我的作文里就不能没有他们。
”他们不仅为人类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还得为中国的考生当牛做马,真是可怜啊!三、思想肤浅,材料低俗。
2007年我看到一篇文章《时间不会让记忆风化》,里面写到的事例有:第一次吃肯德基的过瘾,第一次玩网络游戏的刺激,第一次看到杨钰莹的惊艳,第一次穿上“耐克”的得意。
这不能说没有材料,这些材料不能说不扣题,但看了之后让人更加难过,这些学生不是愚蠢而是低俗,不是瘦弱而是没灵魂,瘦弱可以补充营养,而没灵魂则需要动大手术,长时间治疗了。
四、卖弄记忆,材料堆砌。
有一篇文章《走与停》,材料丰富得让人佩服又眼花缭乱,有张良、范蠡、邓亚萍、伏明霞的急流勇退,韩信、鳌拜的功高盖主,毛主席吟诗作赋,爱因斯坦喜爱音乐,鲁迅弃医从文,汉初的休养生息,文化大革命的一味狂热,有海水的动与静,有四季的轮回、动物的休眠、下跳棋的以退为进等等。
没有分类,没有分析,只是像开杂货铺一样一股脑地摆出来,然后得意洋洋地睥睨天下:厉害吧!?把所有的药箱都打开,把所有的好药都拿出来,照样治不了病,重要的是用哪种药,怎么用。
材料不需多,四五个足矣,关键是如何挑选、如何分析、如何证明观点。
五、叙述太详,文体不明。
有一篇文章《问》,文章一共920字,开头一段56字用华丽的排比谈“问”的作用,结尾又用一句反问强调“问”的重要,而中间850左右的字记叙了两个故事,一个是孔子和两小儿辩日,一个是唐太宗问魏征如何治国,叙述详细,语言动作描写生动,但没有任何分析议论的话,给人的感觉既不像议论文也不像记叙文。
考场议论文论据使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考场议论文论据使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摘要】考场议论文是考生在考试中面对一个具体问题时需要进行论证的一种文体。
在实际写作过程中,考生在使用论据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
首先是不恰当引用,容易出现抄袭现象;其次是信息泄露风险,可能将个人隐私泄露给他人;再者是缺乏证据支持,导致论证不够有说服力。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建议考生在写作过程中注重引用规范,保护个人隐私信息,同时加强对论据的收集和管理。
我们应该提高对论据使用的规范性和准确性,以提升考场议论文的质量和说服力。
展望未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相信考生在使用论据方面会有更多更好的解决办法。
【关键词】考场、议论文、论据使用、问题、对策、引言、背景介绍、问题意识、不恰当引用、信息泄露风险、缺乏证据支持、对策建议、结论、总结观点、展望未来1. 引言1.1 背景介绍考场议论文是学生在考试中常见的一种题型,要求学生就一个特定的问题或话题进行辩论和论证。
在考场议论文中,学生往往会遇到一些问题,其中之一就是论据使用存在的问题。
这些问题可能包括不恰当引用、信息泄露风险、缺乏证据支持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本文将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考场议论文是考试中常见的题型,通常要求学生就一个特定的问题或话题进行辩论和论证。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使用合适的论据来支持自己的观点,并且要确保这些论据是可靠和有效的。
在现实的考试环境中,学生往往会面临论据使用存在的问题,这可能会影响他们的论证质量和最终的考试成绩。
对于这个问题,本文将从不恰当引用、信息泄露风险和缺乏证据支持这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帮助学生在考场议论文中更好地运用论据。
希望通过本文的讨论,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对论据使用存在的问题,提高他们的论证能力和写作水平。
1.2 问题意识考场议论文是一种常见的学术文体,其目的是通过论据和逻辑推理来支持作者的观点。
在考场议论文中,论据使用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可能会影响到文章的可信度和说服力。
议论文中运用材料的通病及措施
议论文中运用材料的通病及措施写议论文时,合理运用材料是很重要的,但是材料运用贴切时,还可能因为其“陈旧”而导致文章的吸引力不强。
此时,如何使材料出新就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1.认清“材料陈旧”的实质材料给人陈旧感主要是因为运用得太频繁,容易使读者产生审美疲劳。
其实,材料要新颖,并非仅指要用眼前的新闻,应该还包括运用古老的但是鲜为人知、少有人用的材料。
具体地说就是,如果能够用最新的消息作为材料,肯定会令读者眼前一亮;但是如果用的是古人也没关系,却得尽量避开经常被使用的人物材料。
比如庄子和惠施是好朋友,庄子在学生作文中常常被作为例子运用,但是惠施却很难得被作为例子运用。
此时以同样精美的语言说同样深刻的道理,一般来说要以惠施为例的文章易引起读者的好感。
因为庄子已经引起了读者的审美疲劳,但是惠施一例要“稀罕”得多。
相对来说,两个同时代的人物,一个成了老材料,一个让人觉得“材料较新颖”。
再如,近来常在学生作文中出现的“感动中国十大人物”。
2006年学生使用这些材料时,让人看了还是觉得时代感很强的,但是过了一年,再来反复运用这些材料,读者恐怕不会再有很大的兴趣去仔细的看了。
这些人物的事迹得意大规模的表彰也是刚过不久的事,为什么也无法通过运用到作文中而得到读者的青睐呢?原因在于刚过去的中考、高考,以及各大媒体报导中太多见了,已经无法引起读者的新鲜感了。
因此,衡量一个材料是否新颖的标准不是它离我们有多久,而是在眼前所需的状况中,这个材料被运用的机率有多低。
辨证地说起来,可以“雷锋”“张海迪”等为例,八十年代的学生较多以之为例,还能得到读者的好评,但是现在谁再用这些材料可能会使读者顿生厌倦;但是也许很多年以后,大家都快忘记这些人物的时候,谁忽然以之为例,说不准又能获得“材料新颖”的评价。
2.老材料如何再利用对于运用太频繁的材料,我们不能一棍子打死,而应该“适可而止”地将它们运用起来。
对一个人物已经很熟悉了,却不能在作文中使用,因为怕落得个“材料陈旧”的评价,这对于学生来说无疑是一种打击。
申论作文五种通病
申论作文五种通病随着申论考试的日益普及,越来越多的考生开始了解申论作文的写作技巧。
然而,由于缺乏经验或者没有进行系统的备考,很多考生在作文中常犯一些通病。
下面将介绍五种常见的申论作文通病,并提供相应的改进建议。
首先,许多考生在作文开头时喜欢使用陈词滥调的套话,例如“随着社会的发展”、“近年来我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这类套话过于通用,缺乏新意,容易让阅卷老师感到审美疲劳。
因此,我们建议考生可以尝试使用一些生动有趣的引子,或者直接展开论述,提出自己的观点。
其次,有些考生在作文中使用了大量的形容词和修饰语,致使文章过于冗长,语言显得累赘。
这类作文往往让人感觉语言腐烂,内容空洞。
我们建议考生要注意控制自己的修辞,尽量使用简练有力的词语,使文章更加精炼。
第三,一些考生在申论作文中喜欢使用虚假例子或者夸大事实,以增加说服力。
然而,这种行为往往会被阅卷老师识破。
因此,我们建议考生要坚守事实,避免对事实进行夸大或者歪曲,保持客观公正的态度,以增加作文的可信度。
第四,有些考生在作文中只重复表达自己的观点,而忽略了对其他观点的充分论述。
这种单一观点的表达容易让人感到片面,缺乏说服力。
因此,我们建议考生要注意对不同观点进行平衡分析,或者提出自己的反驳意见,以增加作文的可信度和论证力。
最后,一些考生在作文中没有进行合理的章节划分,导致文章结构松散,内容难以理解。
我们建议考生在写作之前,先做好大纲和提纲,合理安排文章结构,确保逻辑清晰,条理流畅。
综上所述,申论作文中常见的五种通病是:使用陈词滥调的套话、使用过多的修饰语、使用虚假例子或夸大事实、只表达单一观点以及缺乏合理的章节划分。
我们建议考生要对这些问题保持警觉,合理改进,以提高作文的质量和得分。
材料议论文教案制作中的常见问题与对策
材料议论文教案制作中的常见问题与对策一份好的材料议论文教案的制作需要经过多方面的考虑和准备,例如思路是否清晰,结构是否合理,内容是否丰富等等。
但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可能会遇到一些常见问题,影响到教案的制作和效果。
本文将从思路规划、撰写表达、排版美观等方面,探讨在材料议论文教案制作中的常见问题和对策。
一、思路规划1.问题: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
2.对策:在制定教案前,应该明确教学目标和重点,依照教学目标,选择适当的材料进行分析和教学。
提供欠缺的知识或技能以达成教学目标,而不是仅仅强调材料本身的分析和评论。
3.问题:思路不清晰,重点不突出。
4.对策:在写作过程中,需要先进行整体脉络的梳理,明确对待材料的角度和立场,突出文章的主题和重点,以帮助读者快速了解文章的主旨,并引导读者思考与分析。
5.问题:篇幅过短或过长。
6.对策:在写作过程中,根据教育目标,合理安排篇幅,划分好文章的主要结构,可适当增加或减少材料和论证部分,确保文章逻辑严密、内容全面、条理清晰。
二、撰写表达1.问题:语言表述不准确、不规范。
2.对策:在文章撰写过程中,注意语言规范性及正确性,尽量避免语法错误和说话模糊,并注意用语准确、简练、生动,避免使用模糊、空洞、甚至错误的表述来误导读者。
3.问题:过多使用标点符号。
4.对策:在文章撰写过程中,注意标点符号的使用、数量和位置,尽量避免使用重复的符号,或者使用过度。
对于虚词、形容词等语言力度薄弱的单词,可以考虑使用逗号分割的方法来增强语言的逻辑性。
5.问题:缺乏具体丰富的论述。
6.对策:在论述部分,保持思路清晰、逻辑紧密,尽量用事实、数据、案例等证明自己的论点,减少主观性和乱点相,对论述内容进行深度分析和归纳整理。
三、排版美观1.问题:字体和大小不一致。
2.对策:在教案的排版中,注意字体和大小的一致性,尤其是标题部分和正文部分,以确保排版美观大方,简洁明了。
3.问题:图片、表格未打匀,显示效果不理想。
议论文写作通病_初二作文
议论文写作通病
(一)思路凌乱,构造涣散。
如以“目的”为话习题的文章,一考生开头写道:“目的是黑夜指路的明灯,目的是远行者手中的罗盘”,之后其实不提出中心论点,便马上举例谈“持之以恒是实现目的的保证”,再谈目的的重要性,最后又收尾到“实现目的也要考究方法”。
真可谓是“东一榔头、西一棒”。
(二)事实论据堆砌,缺少议论。
有的考生写作议论文开头一段,结尾一段,中间摆三个事实论据便完事大吉,没有体现“我”的思想的理性议论,完全靠堆砌材料完成一篇文章,毫无“议论”的特征。
(三)行文中不懂得当的过渡。
即论点与论据之间,论据与论据之间缺乏须要的粘连。
针对学生精选作文中出现的这些现象,笔者认为要写好议论文,需注意以下三点,即理顺思路,严谨构造;理性议论,章显深度;过度有方,粘连恰当。
1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供参考。
论文材料和语言方面的毛病_写作指导
论文材料和语言方面的毛病_写作指导论文材料和语言方面的毛病论文材料和语言方面的毛病在写毕业论文中,要从各方面搜集丰富而详细的材料,这些材料是分析提炼主题的基础。
主题确立了,还需要材料来证明。
但是所搜集的材料是丰富而复杂的,不能都拿来使用,还要经过选择,才能使用。
在组织观点与材料时,还要注意语言的正确表达。
有些毕业论文在使用材料和语言表达上,主要有以下几种毛病:一、选择材料脱离论文的主题选择材料必须紧紧围绕主题,为表现和论证主题服务。
凡是能有力地说明、突出、烘托主题的就选用,否则就舍弃,这是选择材料的一个基本原则。
有些毕业论文在运用材料时常常犯不忍割爱的毛病,将一些与主题无关的材料,写进文章里,材料与主题脱节,影响了主题的表达。
例如有一篇论述“办好业余教育”的文章,文中插入一位老科学家的一段故事。
文章写道:“1911年,慈僖、光绪都死了,那时要一天举一次哀,在我上学的那个小学校里,举哀下跪时,小学生都嘻嘻哈哈,监学也看不过来,但骂我骂得最厉害。
后来我头一个剪的辫子,引起风潮,结果记我一大过,所以,我根封建制度。
辛亥革命时,我也几次想离开唐山,跟我的同学杨杏佛等人回到南京参加总统府的工作,但是妈妈来信说:革命是对的,但要先有学问才能革命。
我觉得也对,因此发愤苦学,在唐山路矿学堂五年,我年年考试都是第一名。
”这段材料是感动人的,但它与“办好余务教育,为国家多培养人才”这个主题无关,作者使用这个材料,便违背了围绕主题选材的原则,犯了材料脱离主题的毛病,应该删去。
二、选择材料不够典型所谓典型材料,是指那些最有特征、最有代表性,能有力地揭示事物的本质,能集中地表现论文主题的材料。
围绕主题选材,但没有必要,事实上也不可能把与主题有关的材料都写进去,必须精选典型材料。
魏巍在写《谁是最可爱的人》之前,曾写了一篇《自豪吧,祖国》的通讯,里边用了二十多个生动的例子,以后写《谁是最可爱的人》,只从中选择了五个事例,后来又删掉了两个,只精选了三个事例,分别表现中国人民志愿军对待敌人、对待朝鲜人民和对待自己的不同态度,从而揭示了“最可爱的人”的本质特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议论文中运用材料的通病及措施
发表时间:2009-11-04T09:48:29.937Z 来源:《现代教育科研论坛》第9期供稿作者:郑凤华[导读] 写议论文时,合理运用材料是很重要的,但是材料运用贴切时,还可能因为其“陈旧”而导致文章的吸引力不强郑凤华(定兴县第三中学河北定兴 072650)
写议论文时,合理运用材料是很重要的,但是材料运用贴切时,还可能因为其“陈旧”而导致文章的吸引力不强。
此时,如何使材料出新就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1.认清“材料陈旧”的实质
材料给人陈旧感主要是因为运用得太频繁,容易使读者产生审美疲劳。
其实,材料要新颖,并非仅指要用眼前的新闻,应该还包括运用古老的但是鲜为人知、少有人用的材料。
具体地说就是,如果能够用最新的消息作为材料,肯定会令读者眼前一亮;但是如果用的是古人也没关系,却得尽量避开经常被使用的人物材料。
比如庄子和惠施是好朋友,庄子在学生作文中常常被作为例子运用,但是惠施却很难得被作为例子运用。
此时以同样精美的语言说同样深刻的道理,一般来说要以惠施为例的文章易引起读者的好感。
因为庄子已经引起了读者的审美疲劳,但是惠施一例要“稀罕”得多。
相对来说,两个同时代的人物,一个成了老材料,一个让人觉得“材料较新颖”。
再如,近来常在学生作文中出现的“感动中国十大人物”。
2006年学生使用这些材料时,让人看了还是觉得时代感很强的,但是过了一年,再来反复运用这些材料,读者恐怕不会再有很大的兴趣去仔细的看了。
这些人物的事迹得意大规模的表彰也是刚过不久的事,为什么也无法通过运用到作文中而得到读者的青睐呢?原因在于刚过去的中考、高考,以及各大媒体报导中太多见了,已经无法引起读者的新鲜感了。
因此,衡量一个材料是否新颖的标准不是它离我们有多久,而是在眼前所需的状况中,这个材料被运用的机率有多低。
辨证地说起来,可以“雷锋”“张海迪”等为例,八十年代的学生较多以之为例,还能得到读者的好评,但是现在谁再用这些材料可能会使读者顿生厌倦;但是也许很多年以后,大家都快忘记这些人物的时候,谁忽然以之为例,说不准又能获得“材料新颖”的评价。
2.老材料如何再利用
对于运用太频繁的材料,我们不能一棍子打死,而应该“适可而止”地将它们运用起来。
对一个人物已经很熟悉了,却不能在作文中使用,因为怕落得个“材料陈旧”的评价,这对于学生来说无疑是一种打击。
那么,这些曾经或者正处于用得“满天飞”的材料真的就被“封杀”了吗?
事实上,并非如此。
像这样的材料还是可以的用的。
比较好的一种情况是再去看看这些人还有什么没有被人注意的生活细节,这肯定是能给人新鲜感的。
比如有一段时间,学生作文里经常用到卡夫卡,由于《变形记》中的情感基调使得学生总是将他与悲伤的内容联系起来,看多了也就不觉得好了。
但是在他的日记里有这样一段话:“不要绝望,甚至对你并不感到绝望这一点也不要绝望。
恰恰在似乎一切都完了的时候,新的力量毕竟来临,给你以帮助,而这正表明你是活着的。
”有学生从他的这个性格层面来用之为材料,给人的感觉就是很新颖。
如果实在缺乏积累,不能发现人物独特的生活、情感上的细节,也可以用这些材料。
但是得尽量避免详写那些众所周知的事情,而应该只将它们作为排比例运用,比如下面这个文段;历史长河奔涌向前,冲淡了所有人的记忆。
对于某些人某些事,我们或多或少地会选择记忆以及遗忘。
只是,拥有责任心的灵魂会被历史铭记。
勾践卧薪,隐含了几多艰忍;昭君出塞,喻示了几多豪迈;马谡被捕斩,饱浸了几多无奈!文天祥过零丁洋,正直不屈,不畏折磨,英勇就义;魏徵大胆直谏,甘冒风险,几经生死,终成明镜;周公握发吐哺,辅助幼帝,平定内乱,天下归心;岳飞精忠报国,奋力抗金,古亭冤逝,万代流芳。
更有“但求马革裹尸还”的无畏,“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诚……责任是一副千斤重担,放在每个人的面前。
挑起它,你便是英雄,是侠之大者;临阵退缩,你便是懦夫,终成无名之卒。
勾践、昭君、文天祥、魏徵、岳飞等人都是经常被运用的材料,但在这段话里又出现了。
作为排比例出现其实就是将材料略写的一种形式,但是它又不是仅仅使材料变得简练些而已,它还可以起到增强语势,增强情感,使对问题的认识从个别发展到一般,更具普遍意义的作用。
因此,用老的材料作为文章的点缀,升华主题,应该是一种很好的选择。
再如,有些人物与事迹虽然用得很频繁了,但是若能开发出深刻的别具一格的道理来,那也是可以用的,比如下面这个语段;屈原之死,死的原因不是“诗人”的,死的方式却是“诗人”的。
政治家只要死得其所和旗帜鲜明,诗人却要死得美,死得如其所吟,死得浪漫。
我们何不理解为:屈原是在他的政治理想破灭后,紧紧地拥抱着诗的理想而去的。
这死,亦是一种决裂,与以往从事的“政治”的决裂,与终生所爱的诗章同归。
这是历代美的理想之追求者的最好结局。
死,可以明志;生,却可以践志。
当死临到司马迁头上时。
他选择生。
一种令肉体与精神,令自己与亲友都极度痛苦的生一一接受宫刑。
司马迁出于公心,为李陵辩护,得罪了汉武帝,假如就为此而死,亦不失为真谏烈臣;但司马迁认为自己规定的人生使命却不是仅此。
他要以一介布衣的身分完成千古史记,为中国撰写第一部大型纪传体史书。
(《择生与择死》张曼菱)屈原和司马迁也是在学生作文中出现频率很高的材料,这段文字对屈原的死进行了透彻的分析,并且用“死,可以明志;生,却可以践志”这样的话来联系两个材料,“明志”与“践志”都是较高的人物评价了,但是无疑这两个评价之间又存在着递进关系,立意就变得更加深刻了,这种深刻是一种言人之所未曾言的体现,自然给人耳目一新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