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别离是否在误导我们的留学观

合集下载

《小别离》引发留学教育观 出国留学何时好?

《小别离》引发留学教育观 出国留学何时好?

至美留学-211院校专属留学平台 《小别离》引发留学教育观出国留学何时好?
《小别离》热播应发留学教育观,出国留学何时好?很明显这部现代社会生活剧紧密切合了现在中国学生和家长们的心理状态和教育焦点,很明显不论是低龄留学,最终家长们的目的可以归结为一个:上个好大学,学个好专业,那个好学历,有个好饭碗!
而《小别离》中三个不同家庭也明显代表了当前送孩子留学的三个不同阶层:
土豪阶层:出国留学为孩子镀金,回来接管自家企业OR公司,更有资历、底气管理中产阶层:在条件可能下,想尝试让孩子避开当前分分分的国内教育
工薪阶层:一定不能让孩子跟当前的自己一样,拼尽全力让孩子走在起跑线前面
父母的心态:十分认可美国那边的教育方式,生二胎之后更是想要早早规划,让她从小就适应国外教育环境,觉得百利无一害。

对此孩子们,则表示低龄留学的他们在刚开始的新鲜感过去之后,则是不适应,孤独,对于性格成长期的孩子而言,这种环境的突变有可能造成孩子自闭、不太愿意交流、或者所谓的学坏。

所以,其实只要把握你自己最终目标不变,完全可以根据孩子的成长情况来有的放矢,如果你要送孩子出国,尤其是低龄、自制力差,那么要么你陪同,有管得住的亲戚朋友,要么你就孩子小的时候开始规划,初中、高中多多尝试新的事物,按照美国大学本科申请的标准来充实孩子,这种打有准备的仗反而对孩子会更好,而且申请的学校也可能会更佳,同样花钱也更少,性价比来说会更强。

电视剧《小别离》观后感

电视剧《小别离》观后感

电视剧《小别离》观后感
电视剧讲述了三个家庭的父母孩子共同成长的一段段故事,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不是朵朵一家,而是琴琴一家人的故事。

琴琴家是很常见的普通家庭,琴妈是社区医院大夫,但对孩子有很高的期盼,希望下一代能过上自己没达到的梦想生活,琴爸是出租车司机,对目前生活挺满足,老婆孩子热炕头就好。

琴琴本人成绩优秀,稳考重点高中。

但琴妈受琴琴大姨和其他人的影响,总觉得出国留学就能出人头地。

但家庭条件一般,使得琴琴爸妈在孩子教育上产生分歧:琴妈为了让孩子出国留学,一门心思打算买房供琴琴读书,而爸爸则认为国内教育一点不比国外差。

而琴琴自身,其实根本不想出国,不想离开父母,不敢跟妈妈说内心最真实的想法。

缺乏对独立人格的培养,孩子不仅容易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甚至会免不了走向平庸。

很多家长自身眼界和追求有限,但却以不切实际的愿景为标杆,扼杀了孩子的选择权。

当然物质并不是决定性的。

父母爱孩子本身没错,但教育因人而异,不要把父母自己的愿望强加到孩子稚嫩的肩膀上。

同时,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要多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

在理解了自己成长的路程后也同时认为可怜天下父母心这句话
的道理和含义,在这里也想呼吁大家父母不容易,养大我们教育我们这一路的心酸历程我们应该感同身受的去理解他们,更好的成长。

电视剧《小别离》观后感_作文专题

电视剧《小别离》观后感_作文专题

电视剧《小别离》观后感《小别离》观后感篇一《小别离》是这个时代难得的作品,因为它直视了我们共同的焦虑。

与许多人悲催的生存境遇相比,方园等家庭的教育经历其实未必有多么不堪,多么催泪。

在成千上万留守儿童、候鸟少年或者吃不上营养餐的贫困地区学生的匮乏镜像映射下,许多都市家庭孩子的教育是餍足甚至过度的,但根本点在于这样的餍足和过度丝毫不能带来幸福。

所以,我们也不能据此判定鲁引弓的写作是矫情的,因为不同的家庭各有各的烦恼焦虑,无论它们因何而生,焦心的感受都是真切无比的。

古人云,“圣人忘情,最下不及情,情之所钟,正在我辈”,其实圣人也有“终身之忧”,庶民也有“一朝之患”,而中间的很多人呢,虽解决了形而下的困境,但还无法完成形而上的超越,在二者中间撕扯纠结,也许反倒有更多的不幸。

方园、林红、吴佳妮们努力踮起脚尖“抢购教育”,想去够一够更好的生活,够不着当然痛苦,勉强够着了,也将衍生出一串串的烦累,比如,不得不委屈自己,不得不苟且过日,不得不仰人鼻息,不得不经历一番小别离。

你是自认生活得不错的中产阶级么?但有时你是否觉得拥有的一切都脆弱得不堪一击?你侥幸赢得了自己这一代的生活,可有信心赢得下一代?……这是横亘在我们每一个人面前的问题,也是看《小别1 / 8离》这时的感叹:这表面风光但实际千疮百孔的中年生活……但怎么办呢?谁让你遇上了这样一个时代。

必须得承认,每一个时代都有自己的情绪,而高速发展的时代里也许就注定了集体的焦虑。

五十年代美国人集体焦虑,九十年代的香港人集体焦虑,所有经济高度发展的时代里人们都极度焦虑,因为选择太多,每一个选择都意味着将来生活形态的千差万别,责任太大,所以你无比焦虑。

著名的心理学家罗洛梅安慰人们说焦虑也并不是没有好处“那是一种与创造性同在的情绪,而在这样的一个时代里,焦虑的人才是真正健康,恰当的感觉到时代脉博的人。

”也就是说,时代里最聪明的人才会焦虑,最有才干的人才会焦虑。

焦虑让人不快,让人煎熬,但也让我们始终处于应激状态,更好地面对多变的挑战。

《小别离》——与陈旧的教育观念说“别离”

《小别离》——与陈旧的教育观念说“别离”

《小别离》——与陈旧的教育观念说“别离”最近热播的电视剧《小不离》,受到了专门多家长和朋友的关注,这部电视剧是围绕中学生出国的情况展开,讲述了三个不同家庭面对小孩升学、留学、青春期的故事。

先来简单介绍一下这三个家庭的背景:1号家庭——琴琴家出租车司机金志明和社区大夫吴佳妮是一对夫妻,他们是社会中收入一般的老百姓。

女儿琴琴学习成绩一直专门好。

本来打算小孩考取国内重点高中,然而因为妈妈佳妮看到其他家要把小孩送出国,不期望女儿长大了过一般的生活,因此也开始寻思把女儿送出国读高中。

因为学费不够,她尝试各种方法,因此也和老公产生了一系列的矛盾……2号家庭——朵朵家眼科大夫方圆和名企高管董文洁是一对夫妻,女儿朵朵爽朗、爽朗,喜爱写小讲,确实是成绩忽上忽下不稳固,让爸爸妈妈一直担忧,妈妈文洁舍不得把小孩送去国外,为了让小孩上国内的重点中学,给小孩报了各种补习班;爸爸心疼女儿学习压力大,也期望小孩有更多的选择,因此和女儿开始了出国备考之路……3号家庭——小宇家小宇的爸爸是企业老总,妈妈去世早,爸爸娶了一位和自己年龄相差20几岁的妻子蒂娜,他们组成了重组家庭。

小宇学习上一直马马虎虎,爸爸觉得小宇在国内考试上没有优势,期望把小孩送到国外学习锤炼,因此不惜花费庞大,努力把小孩送到国外的学校……像剧中的每个家长一样,现实中的我们也专门担忧,甚至比电视剧中的家长更焦虑,因此周围专门多朋友开始讨论起了“小孩以后是否要出国”,“中学出国是否过早”等话题。

事实上,我们该考虑的不仅仅是和小孩不离,应该先和我们旧的教育观念不离,当我们不再焦虑,专门多咨询题就迎刃而解了。

一.“学习不行”=“这辈子完了”每次小孩不学习,或者成绩不行,家长都开始着急、焦虑。

那么什么缘故我们会担忧呢?缘故确实是我们像朵朵妈妈一样有如此一个逻辑:你今天要是进不了前一百,你就进不了重点高中,你进不了重点高中,你就进不了重点大学,你进不了重点大学,你等因此这辈子完了。

小别离观后感

小别离观后感

小别离观后感最近看了一部电视剧,叫《小别离》,这一看,可把我心里的各种滋味都给勾了出来。

剧里的那些父母和孩子之间的事儿,真的就像是发生在我们身边一样。

特别是孩子面临出国留学这个情节,让我感触特别深。

先说说方朵朵这一家吧。

朵朵妈那望女成凤的心啊,简直比火还热烈。

每天盯着朵朵的学习,这作业那考试的,一刻都不让孩子松口气。

朵朵呢,本来是个充满灵气,爱写小说的小姑娘,可在妈妈的高压下,整个人都变得战战兢兢的。

有一次,朵朵熬夜写作业,困得眼睛都睁不开了,手里还握着笔,脑袋一点一点的,看着就让人心疼。

她妈妈在一旁还不停地唠叨:“这道题怎么又错了,你怎么就这么不认真!”朵朵心里那个委屈啊,可又不敢说出来,只能默默地掉眼泪。

再看琴琴家,虽说经济条件比不上朵朵家,但琴琴那懂事的劲儿,真是让人忍不住点赞。

琴琴妈一心想让琴琴出国,觉得国外的教育好,将来有出息。

可琴琴心里不愿意啊,她舍不得离开爸爸妈妈,离开熟悉的环境。

有一回,琴琴妈拉着琴琴去参加留学讲座,琴琴坐在那里,眼睛里都是迷茫和无助。

她不明白为什么妈妈非要把她送出国,在她心里,能和爸爸妈妈在一起,比什么都重要。

小宇家就更热闹了。

小宇这孩子调皮捣蛋,但心地善良。

他爸爸工作忙,没时间管他,后妈又和他相处得磕磕绊绊。

小宇想出个国,一方面是想换个环境,另一方面也是想证明自己。

记得有一次,小宇因为在学校闯了祸,被爸爸狠狠地批评了一顿。

小宇梗着脖子,大声说:“你们都不理解我!”说完就跑回房间,“砰”的一声关上了门。

那一刻,我能感觉到小宇内心的孤独和渴望被认可。

看着这些孩子和家长,我就想起了自己的小时候。

我爸妈虽然没有像剧里那样逼着我出国,但在学习上也是没少给我压力。

记得有一次考试,我没考好,回到家心里忐忑得不行。

我爸拿着我的成绩单,脸色阴沉得能滴出水来,大声地说:“你怎么就这么不争气!”我低着头,眼泪在眼眶里打转,心里委屈极了:我已经很努力了,为什么你们就是看不到呢?从那以后,我每天都拼命地学习,可成绩却没有明显的提高。

看完《小别离》 你妈还逼你出国吗?

看完《小别离》 你妈还逼你出国吗?

看完《小别离》,你妈还逼你出国吗?又是一年开学季到了,学生们都陆续地回到校园的“怀抱”。

那天和朋友吃饭,无意中聊起读书这个话题。

据说今年全国高考报名有940万人,真是一年比一年夸张。

面对“中国式应试教育”和“分数选拔”的压力,很多小孩从中学时代开始就要每天起早贪黑地学习,被学校和家长逼着“头悬梁锥刺股”。

拿我朋友的小孩来说,她女儿今年14岁,刚上初二,学习生涯虽没有“头悬梁锥刺股”这么夸张,但也是压力山大。

马上就升初三了,我朋友干脆辞了职在家照顾女儿,日夜24小时守护着。

哎,面对需要玩命去竞争的升学压力,其实往往是父母们比孩子更紧张,恨不得付出全部精力监督孩子学习。

我身边也有很多这样的朋友,出于对孩子的心疼,考虑到孩子未来的前程,他们都想把子女送出国。

从我们年轻的时候流行起来的出国留学热潮,至今都还没有消停,甚至愈演愈烈,而且朝低龄化发展,很多中学生都开始成为出国留学的“排头兵”。

就比如我二姨的孩子,刚刚上高中,就被送去了美国。

我曾看过一份数据统计,2015年中国出国留学总人数突破50万,中学生留学人数占13.76%,9成以上为自费留学。

中学生留学需要支付昂贵的学习、生活费用,少说都要话费几十万,这对于众多的普通家庭来说莫过于巨大的压力。

前段时间追的《小别离》,正好也是讲子女留学的问题。

三个不同阶层的家庭面临升学难题,不约而同地想要送孩子出国。

其中有一个家庭我的感触很深,吴佳妮和金志明这个普通家庭。

能看得出来他们夫妻俩为了孩子的留学问题是操碎了心。

出国留学的花费等一系列需要承担的问题给他们这样的皮条家庭造成了巨大财务和心理负担,也直面展示出了普通家庭在孩子教育问题上的酸甜苦辣。

“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是中国家长的共同心声,但光明前程的背后隐藏的往往是父亲的辛酸劳苦。

剧中,工薪阶层的吴佳妮为了送女儿出国不惜“砸锅卖铁”,她先是想要“卖房”,继而是“卖女儿”,因此还引发了她与金志明的种种矛盾。

《小别离》直戳“中国式教育” 低龄留学话题再引热议

《小别离》直戳“中国式教育” 低龄留学话题再引热议

阿博留学--领先的互联网留学商城: 《小别离》直戳“中国式教育” 低龄留学话题再引热议继《欢乐颂》之后,《小别离》再成2016年现实题材剧的佳作。

虽然没有大IP的热门出身,《小别离》却聚焦了时下最热门的话题——家庭、教育、民生。

“你今天进不了前100,你就进不了重点高中,你进不了重点高中,你就进不了重点大学,进不了重点大学,你等于这辈子就完啦。

”这是《小别离》中的一句台词,也确实反映了中国教育背景的现实。

1、低龄留学到底是好还是不好呢?《小别离》讲述了以方圆一家为主线的三个不同阶层家庭所发生的故事:方圆的女儿朵朵成绩在中考的生命线徘徊,想送女儿出国学习;方圆的发小张亮忠为解决新任妻子和儿子间的矛盾,准备一掷千金送“学渣”儿子出国;邻居吴佳妮家境一般,却执意筹钱送学霸女儿留学深造。

“低龄留学”因《小别离》再次引起了广泛关注,成为朋友圈的热门话题。

阿博留学--领先的互联网留学商城: 数据显示中国是全球低龄留学生的主要生源国。

美国低龄留学生中,中国生源占32.3%;英国低龄留学生中,中国生源占15%;加拿大低龄留学生中,中国生源占31.2%;澳大利亚低龄留学生中,中国生源占48.9%。

对于这么小就要被送出国,与父母分离的孩子来说,留学到底是好还是不好呢?这个问题就真的要看个人了。

虽说留学优势多多,但是也要建立在孩子愿意留学,并且有能力独自求学能力的基础上。

毕竟要出国求学的是孩子,接受一切考验的也是孩子。

除了考虑孩子的适应能力,出国留学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因素,比如留学费用就是一个重要的考虑。

如果从高中就开始留学,有人算了以下一笔账:从高一到研究生毕业,美英澳加等热门留学国家所有花费四舍五入后要400万!2、留美≠留下留学还需提前做好身份规划除了留学费用外,更需要提前考虑是,孩子在美国留学多年,如果想要留在美国工作生活怎么办?这是普通中国留学生毕业后都会面临的抉择,不少学生到美国留学都有一个“绿卡梦”,但是从留学到绿卡,中间有着无数的障碍!大部分人走的都是从F-1→OPT→H1-B→绿卡这条路。

《小别离》中那些“害人”的留学观

《小别离》中那些“害人”的留学观

《小别离》中那些“害人”的留学观作者:暂无来源:《读报参考》 2016年第28期电视剧《小别离》的热播,让低龄留学成为热点话题。

我是1998年中国第一批留学美国私立寄宿高中的小留学生,毕业后身为母校泰伯学院(美国著名私立高中)的中国代表及普林斯顿大学前校友面试官,我亲眼见证了近几年来留学行业的巨大变化。

这些年,我接触了很多中国家长,深深体会到,中国最需要教育的不是下一代,而是家长群体。

这部电视剧非常真实地反映了中国家长的现状。

不论是高管、精英、富豪,还是普通小康家庭的家长,大部分人对留学并不了解,解决方案只能是问熟人、找中介。

问熟人,通常熟人也不懂,都是道听途说,即使自己孩子出国留学了,家长了解的信息也非常有限。

找中介,家长无法判断是不是黑中介。

如剧中小宇的爸爸,被忽悠以为捐赠一个图书馆就可以不用考试,这样的例子在现实中不计其数。

其实,最关键的问题是为什么要出国,并不是所有孩子都适合出国。

《小别离》中的三个家庭,孩子出国留学都没有明确的目标。

第一个家庭,文洁的女儿朵朵是因为想要换一个环境,去治愈考试焦虑症。

朵朵英文能力很差,她完全没有在英文环境下生活过,生活中也看不出是一个适应能力极强、非常独立的孩子,课余生活也没有突出特长。

即使她幸运地去了一个不错的学校,入校后也会面临许多挑战。

在国外,考试并不比国内少,论文不比国内短,学业压力甚至更大。

国内依赖的是补习班、老师监管、家长监督,而在国外只能靠自己主动去解决所有问题。

另外,孩子对美国的历史文化、生活习惯、思维方式也不了解。

家长突然把孩子丢过去,以为到了保险箱,其实是冒着极大风险走人另一个极端。

第二个家庭,张亮忠的儿子小宇,学习成绩更差,没有办法的办法才想到出国。

我一直不明白,为什么有些家长会认为,在国内学不好的孩子,出国后就可以出人头地。

我接触过上千名留学生,很多家长说,孩子不适合国内的教育体制,但其实不是体制的问题,而是孩子自己的问题。

如果学习习惯改不过来,出国了之后只会更难。

【观后感】小别离观后感

【观后感】小别离观后感

【观后感】小别离观后感又一教育主题电视剧落下帷幕,这部电视剧是使我受益最大的电视剧,它使我对我的学习生涯有了新的思考,对我的人生有了新的感悟,使我受到的触动很大。

嗯,与其说是触动,不如说是“颠覆了我很长时间来的学习思想”。

以前自认为大人的我,看完这部剧后,才觉得自己真的长大了。

我经常用这首诗来嘲笑我考试的失败。

经典诗句“生于自然,我会有用,千金散尽后我会回来”也被我用作炫耀自己的工具。

现在回想起来,真的很幼稚。

我以为自己很有天赋,但这部电视剧让我意识到我的学习方法很僵化,我没有自己的兴趣——这是最致命的。

此时我坐在电脑前,写着文章。

使我想起了一直不被我看好的方朵朵。

初三那年,她的成绩急剧下滑,她的妈妈认为写小说是最为关键的原因,于是禁止她写小说。

为此她们吵得架不计其数。

迫于中考的压力,她得了轻度的抑郁症。

父母只好把她送出国,结果她的分数出奇的好,只是苦于没有特长。

一段时间后,较为开明的朵朵爸想出了她写小说的这个特长,而且惊奇的发现有几万粉丝的女儿已然成为一个大作家了。

凭借这个特长轻松的把朵朵送到了美国很好的高中。

最后发现,朵朵的小说销量达到了40万本,赚到了400万。

这时,我的父母充满了情感,这也让我意识到,丰富多彩的兴趣在我们的学习生涯中至关重要。

这不仅仅是为了考试,更重要的是,它可以开阔你的视野,让你改变对生活的态度,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工作时间甚至退休后敢于接受和尝试新事物。

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再来看三家中成绩最差的张小宇,可能是因为家庭的因素吧。

上课说话,打架斗殴,不完成作业,欺骗家长老师已经成为常事。

他爸爸也拿他没办法,把他送出了国,体验下外国的生活。

先是去了澳洲,在那里租房,打工赚钱,可是因为触犯了当地的法律,14岁以下就打工,被学校开除了。

后来自己发奋学习,考取了美国的一所学校。

回来之后像换了一个人,孝敬父母,尊敬长辈,还想着给弟弟买礼物……这一切都表明,成就不是衡量人的唯一标准,更重要的是独立生活的能力和自力更生的精神。

《小别离》

《小别离》

龙源期刊网 《小别离》作者:来源:《大学生》2016年第24期王小萌:留学与否不该是家长的纠结而看自己选择由于课业繁忙,我很少能把一部电视剧完整追下来,《小别离》是2016年里为数不多追完并有生活共鸣的一部剧。

在一股留学潮中,不同的家庭面临着相似的问题,因此《小别离》应运而生。

家长们把孩子送出国到底是不是为孩子好?大多数人都有误区:认为不管是不是学习优异的孩子,只要出国镀金,回来就比大多数本土学生强。

但我觉得,出国不是摆脱中考、高考压力的捷径,反而在异国他乡,由于语言的不通孩子会接受更大的压力。

我有一位初中同学,平时学习刻苦、成绩中上,只因中考发挥失常无法进入全市前三的学校,提前进入了爸妈安排的留学计划。

暑假的两个月她好像销声匿迹了,原来她报了全托式英语辅导,一个人住寄宿学校、一个人吃饭、面对着枯燥的英文字母,克服着独处的恐惧和中式英语根深蒂固的思想,最终考出了雅思 5分的成绩。

她临走前邀请了我们所有人,热闹的氛围下,她跟我的另外一位同学悄悄讲:我觉得我待不久,但是我必须要走。

果然,不到半年,跨国学习水土不服,她最终辜负了父母的期望。

她又一次销声匿迹了,这一次她选择了复读重新参加中考。

也许,这才是适合她的一条路。

还有一位高中留学澳洲的同学,向往国外家庭的生活,希望能尽快融入当地,于是放弃了在姨妈家居住,而是选择了寄宿家庭。

没想到中间波折不断,连续换了两个寄宿家庭才找到合适的。

第一个寄宿家庭给她写了整整两页的要求列表,酷爱阳光的她竟被要求不能在阳台晾自己的衣服,每次离开自己的房间都需要关灯,甚至是短暂的几分钟。

她难以忍受,转而更换了第二个家庭,没想到这家的主人是个素食主义者国内属于大口吃肉、大口喝酒的类型,其实寄人篱下的留学生远没有外人想的光鲜。

看着《小别离》中,朵朵出国的时候文洁哭成泪人,我在屏幕前也哭成泪人,感受她暂时离开女儿的心酸,我在想,如果有一天我也走了,我和我的父母会不会在离别的瞬间感到一丝后悔。

为什么家长热衷“小别离”?

为什么家长热衷“小别离”?

天 ,标题 就 是 “ 魔鬼 数字 四
. 0 时期 ,都 曾出现 这种 大 幅增 长 的 阶段 不 得不 选择 出国 留学 ,或 者 睡四个 小时 ,喝 四杯咖 啡 ,得 4 情 况 。 目前 儒家 文化 圈国家 ,出 选择 就 读 国际 学校 ,进 而 直接 出 的平 均绩点 。 国 留 学 比例 大 约 占 比 同 龄 人 的 国 。而 这 种原 因 ,如 同 留守儿 童
低龄留学是因家长对 中国教育不 中外合作办学项 目受到不 同阶段
满 而导 致 的 。对 此 说 法 ;笔者 不 学 生 的 热捧 ,也 是这 种 需求 的体 能苟 同 。 现 。 比如 ,北京 的普 通 高 中国 际
2 0 1 5 年 出 国 留学 总人 数 达到 部 的录取 分数 ,经过3 年 ,已经 从
5 2 万 .其 中 自费4 8 万 。根 据 美 国 远 远 低 于校 本部 .迅 速 赶上 甚 至
国际 教育 协会 发 布 的数据 ,中 国 超 过校本 部 。 已经成 为 世界 上 最大 的生 源 国 。
因此 , 出 国留学 热首 先 是 一
在 愈演 愈 烈 的出 国潮 中 ,以 中学 个 文 化现 象 ,并 非对 中国教 育 的
最 后 ,我们 也 需要 承 认 ,在
比 ,除 印度 外 ,基本 都 是儒 家文 出 国 留学 热 中的确 有一 个基 本 判
1 5
出适 合 自己的选择 。
来 说其 他不 好 ,这 是一 个基 本 逻
其实不只是出国 留学 ,国际 辑 。更 重要 的是 .一些 家长 对 西
前不 久 热 播 的 电视剧 小别 学校 、普通 高 中 国际班 以及 大 学 方 教育 存在 认 知上 的误 区 ,盲 目 离 》 .再 次 引起 大众 对低 龄 留学 的关注 ,于是 有 一些 专家 就说 :

《小别离》背后的逻辑毁了多少孩子

《小别离》背后的逻辑毁了多少孩子
吸, 以至绝望 。
底 ,选 择权 其 实都在 父母 手里 。就 像是 “ 国 ”这事 儿 跟孩 子丁点儿关 系都 没有 。

父 母总会 煞 费苦心地给 孩子 施加 “ 压力 ”, 比如 近
5 2・
使送孩 子 出国 留学 也一点用没有 ! 可 以说 ,人 与 人千 差万 别 ,归根 究底 就 在于性 格 ,
与 父母 的依 恋关 系 ,直接 决 定孩子 能 否走 好未 来 的
人生路 ,以及能走多远 。 如果可能 ,父母最好不要缺席 孩子的成长 。 即 使是 物质 上 的极 大富裕 和满 足 ,也 无法 弥 补家庭 温暖 的缺 失带给孩子 的伤害 。这 样的孩子天 生就缺乏感知 幸福 、获得 幸福 的能力 , 自然 也无 法 获得积 极 的 自我认 知 ,何谈 自信和积极主动 呢? 孩子 的 成长 不仅 需要 爱 和拥抱 ,还需 要 守纪 、规矩
微小的性格差距就会造成做人做事的巨大差别。那些在人
生之 路上 比较成 功的人失败 ,往往 是 由自己的性格 缺陷决定 的。
智 力 、学 习和成 绩 、高 门槛 等从 来 不是 个人成 功 , j 幸福最主 要的 因素 。
孩子 的 好性 格 , 由父母 塑造 。 即性格 不是 天生 的, 是后 天形成的 。如果说遗传能 够为孩子 的性 格提供坯子 的
其实何尝只是 “ 出国 ”这一件事呢 。 说到底 ,这些 父母们 操心 的都是孩 子的 学习 、前程
和未 来 。为 了孩 子的 未来能够 过得 好一些 ,不惜 一切 代 价。
从 中,我 们或 多或少 能找到 一些熟 悉的情 景 、看 到 自己的影子 。 这 背 后 ,也 有 一个 通 行 了很 多年 的逻 辑 :学 习 好 了,一切就都好 了。考上大学 了,一切就都 好了…… 这 是个很可怕 的逻辑 。 长 期生 活 在这 样 的逻 辑 下 ,孩 子 们 的 压 力会 越 来

2023小欢喜观后感_2

2023小欢喜观后感_2

2023小欢喜观后感2023小欢喜观后感1美好的时光总是过得很快,转眼间,开学季又将来临,快乐的暑假,我与女儿朝夕相处,尽情享受她们带给我的快乐,但回过头来想与她们生活的场景,却有着与以往不一样的感触。

一天,我与孩子观看以高考为主题的电视剧《小欢喜》,观看到剧中主人公乔英子因抑郁而爬上高台,大声哭诉说要逃离妈妈宋倩时,旁边的女儿忽然来了一句:妈妈,你喜欢宋倩吗?我扭过头来,还没来得及回答,她又自言自语起来:反正我是不喜欢,这真是一个失败、自私的妈妈,你看她,都把孩子逼疯了,我觉得,她更不会是一个好老师,天天逼着孩子做卷子,学生不疯才怪呢?我就喜欢人家季扬扬的妈妈,温柔、善良,就像我们赵老师,我就喜欢我们赵老师,她从不大声批评我们,出现问题,总是耐心教育我们,给我们讲做人的道理,没有大量的卷子,但我们的成绩也不错呀,你知道吗,这次毕业考试,我们班是六年级几个校区的第一名呢……说起她的班主任,孩子一脸幸福的模样。

我为孩子遇到这样一位好老师感到高兴,因为,她不止一次在我面前提她的赵老师。

接着,她又问,你们班的学生喜欢你吗?你会像我们赵老师一样吗?唉,你肯定不会,你那脾气呀,只有我能受得了!孩子说完,一脸的嫌弃……剧中情节,孩子的话,让我陷入了沉思,再没有了看电视的欲望,仔细想想,孩子说得确实对,他们虽小,但却也知道什么是好,什么是坏,有着自己的想法,我们应该尊重他们,而不是一味地按自己的喜好去强压,无论我们是家长,还是老师。

想要真正让孩子喜欢,就应该有耐心,善于倾听孩子的心声,做他们的朋友,这样,才能让他们敞开心扉,你才能真正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

我这个人脾气不太好,所担任的班级学生也不少,各种因素加在一块,常常使我出现失控的情况。

学生作业没写完,不问原因,重写。

学生闹矛盾,上课不认真听讲,不仔细调查原因,狠批。

为了追求成绩,给孩子布置大量作业,狠写,遇到问题时,又不肯俯下身子认真倾听孩子们的话,亲手把孩子们与自己之间竖起了一道墙,一道无法跨越的墙,这道墙阻挡了我们前进的道路,遮避了我与孩子们之间的欢声笑语。

《小别离》读后感800字作文

《小别离》读后感800字作文

《小别离》读后感800字作文暑假,我在菱湖书院的图书馆里无意间看到了一本书。

它的名字叫《小别离》。

它不仅是一本书,还是一部电视剧。

我看过《小离别》电视剧的片段,觉得很贴近我们现在学生的生活,所以看到图书馆有这本书就把它借回来仔细阅读了。

这本书围绕着出国展开,讲述了方朵朵他们家面对升学、留学和孩子成长的故事。

在女儿方朵朵连初二都没有上,她的妈妈就开始了中考倒计时,把家里所有有关娱乐的东西都收起来,电视也不许看,方朵朵觉得很不可理喻经常和妈妈闹矛盾,妈妈很伤心,女儿也很伤心。

女儿便把自己的烦恼写成了小说,放在了网上。

哪曾想却一夜成名,粉丝成千上万。

妈妈知道后没有为女儿感到骄傲,反而大发雷霆没收了她的电脑,并责骂朵朵,这是浪费时间、浪费生命。

原来方朵朵的学习成绩非常优异,每次考试都会进年级前50 名。

后来因为写小说每天晚上熬夜更新,第二天上课睡觉,还和老师顶嘴,学习退步到了年级171名以外。

这样妈妈对于朵朵的行为更加限制,给她报了语、数、英各种补习班,每天学习任务都排的很满。

妈妈希望她在中考前的每天都过得充实,但女儿觉得她的生活过的很压抑。

有一天,方朵朵放学后和同学一起去看歌迷演唱会。

对于方朵朵是一次放松,不会耽误学习,但对于妈妈来说,这是一种不努力,不上进,学习态度没改变。

她们又一次发生了争吵,妈妈和女儿的矛盾升级。

学***幅度下降,爸爸妈妈怕她上不了好的高中,便想让女儿出国留学,多一条退路。

朵朵也希望可以出国,离开家。

离开现在的学习环境。

想到了出国这条路后,接下来的每一天,方朵朵的爸爸妈妈就不停的开始跑中介询问留学的事。

找家人朋友打听国外的学校。

可是因为签证、学费等问题,方朵朵家又出现新的危机。

爸爸妈妈想各种办法来解决女儿出国的事,甚至买了房,这也让方朵朵看到了他们的付出和不易。

而至今难忘的还有她的爷爷,爷爷在病危时把所有积蓄拿出来给朵朵出国留学。

在经历过这些事后,方朵朵长大了懂事了,爸爸妈妈也开始改变,不在强迫她做不愿意的事。

由《小别离》热播说开去

由《小别离》热播说开去

由《小别离》热播说开去作者:暂无来源:《环球慈善》 2016年第9期最近电视剧《小别离》热播再次引发公众对孩子出国留学热的关注。

该剧以即将参加中考的三个孩子的教育选择为主线,讲述三个不同家庭对处于青春期孩子升学和留学的态度。

其反映的中国家庭亲子关系中核心的教育问题,尤其在国内教育和出国留学抉择中的纠结与痛苦,正是当下最热门的公众话题之一。

在被各种穿越剧、抗日剧和偶像言情剧刷屏的当下,这样探讨现实问题的电视剧更显珍贵。

一直以来,直击现实的剧目因题材选择和人物演绎接地气和直指人心备受推崇。

从上世纪90年代《渴望》《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到近年的《金婚》《蜗居》;从《心术》《老有所依》到《大男当婚》《媳妇的美好时代》等,总能引发公众热议和追捧。

比如《媳妇的美好时代》通过描写两家人的家长里短,探讨都市家庭婆媳关系和“80后”年轻人婚恋观。

《咱们结婚吧》《大男当婚》讲述了伴随城市化进程加速,城市大龄未婚男女面临的婚姻压力和无奈选择。

《心术》直面近年愈演愈烈的医患矛盾,尝试从医生和医院视角出发,探讨医生职业操守和患者非专业认知间的矛盾渊源,回应安乐死伦理边界、医疗责任和职业操守的平衡等社会问题,让人们对医者立场有了全新认识,帮助医患双方实现换位思考。

《老有所依》描述老龄化加剧背景下,中国式家庭养老面临的困境。

这些热播现实题材受追捧背后有着共通之处,即契合了当下民众最关心的现实话题,从相亲到“裸婚”,从高房价到子女教育,从医患纠纷到居家养老,无一不是普通老百姓生活无法回避的难题。

正是这些“接地气”的内容成为俘获观众心灵的“杀手锏”。

值得深思的是,这样的剧目屈指可数。

这与最近30年中国电视剧生产“高歌猛进”和海量出品相比,并不相称。

随着互联网和手机等新媒体普及,中国电视剧产量呈“井喷”式增长。

而在数量增长的同时,内容制作隐忧凸显。

首先是资源浪费严重。

每年产出电视剧仅一半左右能播出,另一半被丢弃。

有数据显示,仅这项浪费投资约80亿元。

不想再看《小别离》了,它的这个观念毁了我们多少孩子!

不想再看《小别离》了,它的这个观念毁了我们多少孩子!

不想再看《小别离》了,它的这个观念毁了我们多少孩子!家庭条件一般,学习成绩是学霸腾利级别的琴琴,她的妈妈佳妮说:我较大要送孩子出国,出了国,你才能更优秀。

学习成绩中上等,家里是中产阶级的豆豆,她的妈妈文洁说:你必须抓紧学习,只有上用了重点大学,你这辈子才能成功。

家里是富豪级别,学习成绩落后的学渣小宇,他爸张亮忠说:你在国内只能上个民办大学,如果出国镀了金完,那些员工才能听你的,你才能更好地继承我的丰氏。

说到底,这些父母们操心的,都是孩子的学习,前程和未来。

为了孩子的往后未来能够过得好一些,不惜一切代价去积攒现在。

整个剧情,都在渗透一种可怕的逻辑:一个人,只有学习好了,一切就都好了。

只有考上好大学,这辈子才能成功。

长年在这样窄逼的逻辑下生活的孩子,他们的压力会越来越大些,呼吸空间则会越来越小。

小到让父母自己难以呼吸,以至绝望。

以至于他们在重压下才,对父母接获了这样的咆哮:比如前阵子那个因为被骗一万元学费而猝死的女大学生。

她是死于钱财被骗吗?不,她是死于无望。

很多人看到新闻的第一反应是觉得不可思议:被骗了几十元而已,怎么就被气死了呢?!然而,细细想,这是意料之中的结果。

这个女孩生前,一定是整个家庭的盼望希望和出路。

研习不是她自己的事,而是整个家庭的事。

为了给她筹足学费,这个家庭一定用尽了自己家庭成员的化为乌有、人情关系和尊严。

这么多的牺牲,这么重的期待,压得她几乎要喘不过气。

好不容易筹到的几万元,好不容易看清楚的希望,小姑娘就像是这个姑娘的救命稻草。

就像是一个即将窒息之人的一口氧气。

她只有这一口氧气。

她脆弱吗?不。

她曾经强大到,扛下了整个家庭甚至整个家族的殷切期待。

可惜她太小了。

那尽管已经到了她的极限。

当钱筹到了,当总算可以实现大学梦想,去兑现家庭所有人之前的期盼之时,忽然,钱被骗走了。

好像整个世界都塌方了。

一直以来,她只有这满嘴氧气。

所以,丧失的危险感,足以把她消灭掉。

很多家庭,就是这样把孩子逼疯的。

低龄留学,“小别离”背后有大问题

低龄留学,“小别离”背后有大问题

低龄留学,“小别离”背后有大问题
汪昌莲
【期刊名称】《湖南教育(下旬刊)》
【年(卷),期】2016(000)009
【摘要】近日,随着电视剧《小别离》的热播,小留学生群体连同低龄留学现象再度成为公共话题.根据中国与全球化智库最新发布的调查《中国留学发展报告(2015)》显示,与2012年相比,2015年在国内读完高中再出国读大学的学生比例从61%下降到44%,出国读高中的学生比例则从17%上升到27%。

(光明日报)一部热播电视剧《小别离》,炒热了低龄留学话题。

不可否认,时下“跟风留学”、缺乏职业规划、留学准备不充分等问题十分突出。

【总页数】1页(P14-14)
【作者】汪昌莲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小别离》:低龄留学戳人心现实视角有深度
2.低龄留学,小别离能否换来大成长?
3.小别离:低龄留学背后的忧思
4.《小别离》:低龄留学戳人心现实视角有深度
5.“低龄留学焦虑症”,何药可解?——热播剧《小别离》背后的迷思低龄留学:一种艰难的选择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家长有理由,孩子有“乡愁”

家长有理由,孩子有“乡愁”

家长有理由,孩子有“乡愁”开学季上演“小别离” 留学低龄化究竟值不值最近,热播剧《小别离》引起了大众对于“留学低龄化”的热议。

剧中的三个家庭,在面对“要不要出国”“出国有哪些得失”这样的问题时,他们有着各自不同的思考。

而所谓的“小别离”指的是未成年的孩子离开父母,远走异国求学的现象。

确实,现在的低龄留学热度持续升温,对于“小别离”家长有理由,孩子有“乡愁”。

值得追问的是,“低龄留学热”究竟为哪般?现象:电视剧反映现实,留学低龄化呈趋势在电视剧《小别离》中,三个家庭在面对孩子中考的升学压力时,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送孩子出国留学——“学霸”琴琴家长不惜卖房送女儿出国;普通中等收入的朵朵家长,花了近10万元为孩子补习托福和SAT考试技巧;家境富裕的小宇爸爸索性从一开始就怀着送娃出国的心。

未满18岁的他们直接上演“小别离”,转身成了奔向“洋高考”和“洋名校”的小留学生。

虽然三个案例不能说概括了所有家庭的不同类型,但至少折射出现实中不少父母和孩子的想法。

根据《20XX中国学生国际流动性趋势报告》显示,20XX上半年海外留学数据持续大幅上升。

另据官方数据统计,20XX年中国已超过50万出国留学人员,比十年前增长了290%。

中国留学低龄化成为一个流行趋势。

思考:家长有理由孩子有“乡愁”,“小别离”值不值记者采访了身边的一些家长、孩子和留学机构,对于“小别离”他们有着各自的考量。

家长王女士是名高知分子,其女儿在初三毕业后直接选择了美国库欣高中就读,她是真正欣赏国外的教育资源。

王女士认为,美国名校有着先进的教育体验,所谓“师以长技”,希望孩子能打开视野,思维更加国际化,“只要适应了国外的教育环境,相信对她成长会很有帮助。

”当然,也有做着“名校梦”的家长也非常直接地表示,国内竞争压力大教育资源有限,不得不“早做打算”。

一家留学机构的专业人士宋先生认为,低龄留学给予学生更多的选择机会。

“低龄留学生在社会文化、语言、学习和未来工作模式等方面更加国际化,未来也会带给中国更多了解国际准则,掌握最新思想和技术的人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别离》是否在误导我们的留学观当留学热潮已经轰轰烈烈上演了这么多年之后,在低龄留学正火的现在,出国留学不再是一件高不可攀的难事,如何留学成功才是关注重点。

太傻留学专家告诉你,在这样的现实之下,对于留学的观念,如果还停留在若干年之前,留学这贴灵药,起到的可能会是反作用,制造出来的很可能是诸多留学垃圾中的又一人。

电视剧《小别离》正火。

小康、中产、土豪,三个不同家庭面对孩子升学、留学同样焦虑,加之正好碰上孩子的青春期,各种问题被异常放大。

电视剧写实非常,焦虑确实也存在,现实当中可能更魔幻更折叠。

然而,在这一场焦虑当中,留学变成了万能狗药膏———对于背景平平的小康家庭而言,家长认为留学能让前途更光明,走上人生巅峰;对于中产家庭而言,剧中人物认为留学能让孩子摆脱国内过大的学习压力,获得自由;对于有钱任性的土豪家庭而言,成绩不好钱来凑,出国留学是为了镀金,拿到好学历以便将来继承家业。

对于电视剧传递出来的这些关于留学的观点,太傻留学专家认为在当下,并不是合适的,甚至可以说是错误的。

首先说学费。

按照剧中父母最开始的理解,留学美国高中的费用在一年20万人民币左右,还在可承受范围内。

后来在中介的普及下,才意识到每年可能需要花费至少35万元人民币。

实际究竟需要花多少钱?按照一名美国老师向笔者给出的数据,美国私立走读高中一年下来3万美元左右确实可以支撑。

然而,按照笔者从中国市场了解到的情况,如果想去到顶级的美国寄宿高中,中国学生每年花费35万人民币其实是最为基本的,这其中涵盖了不少家长必须倚赖的中介服务费用;如果学校地段位处繁华街区,50万人民币一年其实也不在话下。

学费是其次,更重要的是家长对留学这件事的期望和观念--出国留学是否就意味着能够减轻学习压力?因为教育模式的不同,国外学生的考试压力确实小了,但并不等同于学习压力也跟着变小了。

相反,出国留学可能面临着更为巨大的压力。

美剧《摩登家庭》中二女儿Alex就是最好的例子,为了保持全校第一名的记录,课内写各种paper、大量阅读、做实验是常规,除此之外,即便已经面临申请大学,Alex每天课后还要奔波在各种兴趣班的路上。

相比后来因为成绩不好去了社区大学的姐姐,Alex课余生活可以说乏味得很。

对于中国学生而言,去到国外留学,还需要面临教育方式、人际关系、生活环境不同带
来的适应过渡难题,这些才是更大的挑战。

即便英文再好,全英的生活、学习环境对于大多数高中生来说,仍然是一件加倍费劲的事情。

再说留学申请这件事。

剧中家庭认为,学霸琴琴将来考上哈佛大学、麻省理工等名校是轻而易举的事情,朵朵、小宇也因为托福分数考到了87分左右,被认为是高分,加上一项特长,便顺利被理想的美国高中录取———在申请者不断增加的当下,这种情况其实早已过时。

从2016年本科常规录取率来看,美国8所常春藤大学创下历年新低,被录取的中国学生屈指可数,本质原因在于申请人数增多,分母大涨。

美国高中的申请情况同样如此。

值得注意的是,满分120分的托福考试,对于擅长考试的中国学生而言,80多的分数实在不能算高。

最后,留学后拿到更好学历、找到更好工作这件事,更是见仁见智。

家长要理性看待“海外镀金”这件事,国外院校“宽进严出”,学生拿到录取,未必就能保证顺利毕业。

实际上,“海外镀金”并非易事,家长需要意识到要想提高留学回报需要的努力并不比考上国内清华、北大等名校少。

出国留学也不一定意味着就更有竞争力。

教育部最新数据显示,2015年度我国出国留学人员总数为52.37万人,其中各类留学回国人员总数为40.91万人。

这么多人出国留学,但绝大部分都回国工作,茫茫人海中,如何更有辨识度更具竞争力?还是要看学生本人。

借用剧中引用的一段纪伯伦的诗句:“你们的儿女其实不是你们的儿女,他们是对生命自由的渴望而诞生的孩子”,希望父母们不要将自己的期待和焦虑加注在子女身上,出国留学并非万能膏药,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尚处于心智发展的阶段却要远离父母漂洋过海谈何容易。

本文由太傻留学提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