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武汉城市精神为引领,建设文化强市
武汉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提升城市能级和城市品质的实施意见
武汉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提升城市能级和城市品质的实施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武汉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1.06.26•【字号】武政〔2021〕13号•【施行日期】2021.06.2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市建设正文武汉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提升城市能级和城市品质的实施意见武政〔2021〕13号各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门:为进一步推进打造“五个中心”、建设现代化大武汉,统筹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持续推进城市空间结构优化和城市能级、品质提升,经研究,特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湖北武汉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坚持把全生命周期管理贯穿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全过程各环节,锚定国家中心城市、长江经济带核心城市和国际化大都市总体定位,面向全国拓展功能,面向未来塑造功能,面向基础夯实功能,优化空间布局,转变发展方式,强化基础设施,拓展综合功能,提升人居环境,塑造特色魅力,创新城市治理,全面提升城市能级和城市品质,不断增强城市核心竞争力,加快打造“五个中心”、建设现代化大武汉。
二、工作目标到2025年,城市能级和城市品质明显提升,达到全国城市先进水平,城市更加宜业、宜创、宜居、宜乐、宜游,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显增强。
(一)国土空间形成新格局。
“精明增长”“紧凑城市”理念深入实施,城市空间开发保护格局持续优化,“主城做优、四副做强、城乡一体、融合发展”空间发展格局基本形成,探索出一条多中心、网络化、组团式发展新路。
(二)综合功能实现新跃升。
系统完备、高效实用、智能绿色、安全可靠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全面形成,科技创新策源、高端要素集聚、优质产业引领、交通市场枢纽、公共服务供给、对外开放交流等功能显著增强,武汉战略牵引和辐射带动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武汉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武汉市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实施方案的通知
武汉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武汉市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武汉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1.06.30•【字号】武政〔2021〕14号•【施行日期】2021.06.3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市建设正文武汉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武汉市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实施方案的通知武政〔2021〕14号各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门:经研究,现将《武汉市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武汉市人民政府2021年6月30日武汉市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实施方案为进一步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加快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以新业态新模式引领新型消费加快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20〕32号)、《商务部等14部门关于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指导意见》(商运发〔2019〕309号)等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特制订本方案。
一、总体目标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快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重要论述,坚持新发展理念,聚力打造国际消费门户城市,辐射带动长江中游城市群消费提质扩容,加快提升武汉国际知名度、城市繁荣度、商业活跃度、到达便利度、消费舒适度、潮流引领度、政策引导度。
到2025年,培育形成2—3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核心商圈、10个以上知名夜间消费集聚区、10个以上智慧商圈、10个以上直播基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1万亿元,网络零售额突破5000亿元;培育1—2个国家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片区,国内旅游人数达到3.87亿人次,入境旅游人数达到360万人次。
二、主要任务(一)打造国际消费新地标1.打造国际化商圈商街。
着力推进“两圈四街”等核心商圈商街建设,推动航空路商圈、中南—中北路商圈提档升级,加快打造商业地标;推动江汉路、楚河汉街、光谷步行街、汉正街改造升级,打造高品质步行街;推动武商梦时代、华润万象城、SKP等大型购物中心建设,打造新型标杆式购物中心。
2024年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宣传口号_1
2024年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宣传口号2024年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宣传口号11、争创文明城,惠及百万人。
2、微笑是我们的语言,文明是襄阳的名片。
3、文明创建,人人可做,处处可为。
4、住智慧襄阳城,做文明襄阳人。
5、襄阳好丰日“创文”正当时。
6、你我共创,文明飘襄。
7、只有文明的市民,才有文明的襄阳。
8、一花一草凝聚城市美景,一言一行演绎襄阳文明。
9、襄阳文明,你我同行。
10、携手奉献爱心,共铸襄阳文明。
11、你我文明一小步,城市文明一大步;讲文明话,做文明事,当文明人,创文明城。
12、古城襄阳我的家,用心呵护靠大家;举手投足显素养,点滴之间见精神。
13、共创文明城市,争当文明市民。
14、人人需要文明襄阳,襄阳需要人人文明。
15、文明您的语言,优雅您的举止。
16、“襄”文明,“阳”天下;共建文明襄阳,同享襄阳文明;一江水,一池情。
17、江山留胜迹,文明育新人。
18、诸葛躬耕地,文明襄阳人。
19、智慧之城,文明之城。
20、文明襄阳齐创,美好生活共享。
21、一卷山水画,一城文明风。
22、一城文明风,满目和谐情。
23、献计又出力,看谁贡献大;文明言行从我做起,天天做好时时牢记。
24、你若文明,便是榜样。
25、文明襄阳人人爱,创建有你更精彩。
26、用微笑融化陌生,用文明美化襄阳。
27、古风古韵古文化,好山好水好襄阳。
28、告别不文明,你行我也行。
29、山美水美襄阳城,人美心美文明地。
30、襄江碧水穿城过,两岸共创文明城。
31、汗水浇灌襄阳地,文明花开春满园。
32、共建文明襄阳,共享襄阳文明。
33、一点一滴汇聚你我之力,一举一动成就襄阳之美。
34、襄阳干干净净,你我开开心心。
35、文明,让襄阳更闻名。
36、一城文明画,四季山水诗。
37、开一心四城新局,创文明卫生城市。
38、襄。
约千年古城,阳。
溢文明风尚。
39、共享清澈汉江水,同做文明襄阳人。
40、千年流芳灵秀地,人人争创文明城。
41、三国文化古城,满目文明新风;共“襄”美丽梦想,同沐文明“阳”光。
武汉现代新型城市圈文化生态培育的路径选择
武汉城市圈“ 两型社会 ” 建设 的首要要求是 实现思
想 观念 和发 展 方 式 的根 本 性 转 变 , 力 发 展 “ 型 着 两
产业” 最大的特点是先行先试 , ; 着力实 现思想观念 和 体制 机制 最 大 限度 的解 放 和 创 新 ; 极 的 目标 是 终 实现可持续发展 , 不断满 足人们 E l 益增 长的物质文 化 需求 。从 这 三个 层 面来 看 , 两 型社 会 ” “ 建设 十分 注重人 的文化属性 , 不但 有利于而且强 力引导着最 具“ 两型产业” 特质的文化产业 的发展 ; 不但直接要 求而且直接推动着人们养成先进 的思想观念 , 科学 文 明健康的生活习惯 与行 为规范 , 推动着体制机制 的创 新 ; 重 要 的是 新 型 工 业 化 、 型城 市 化 、 乡 更 新 城
型 城市 圈 和长株 潭 城市 群 为全 国资 源节 约 型和 环境
的任 务 。
武汉 城 市 圈 “ 型社 会 ” 设 与 文 化 生 态 之 f 两 建 H j 相 互作 用 , 相互 促 进 , 机 统 一 。一 方 面 , 有 武汉 城 市 圈 “ 型社 会 ” 两 建设 既 为 文 化 生 态 的构 建 提 供 了广 阔的空 间 , 时 又 发 挥 着 重 要 的推 动 和 促 进 作 用 。 同
收 稿 日期 :2 1 0 1—0 6—1 6
度等 , 具有教育性、 娱乐性 、 消费 陛、 生产性等基本特 征, 既是精神产品 , 又是物质产品 , 对社会经济 的发 展进步有强大的牵引力和推动力 , 对新的体制机制 的形 成 和建立 有 强大 的导 向力 , 人 们 的思 想观 念 、 对
惠及 全 民的原 则 , 以政府 为 主导 , 以公 益性 文化单 位
武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武汉市加快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
武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武汉市加快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武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20.12.22•【字号】武政办〔2020〕114号•【施行日期】2020.12.2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市建设正文武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武汉市加快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武政办〔2020〕114号各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门:《武汉市加快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实施方案》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武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2020年12月22日武汉市加快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实施方案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数字中国建设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国家、省关于智慧城市建设工作部署,加快提升具有武汉特色的超大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指导未来三年全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工作,特制订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新发展理念,以信息化引领城市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以体制机制创新、技术应用创新为驱动,助力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模式创新,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为加快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打下坚实基础。
(二)建设原则——应用导向,服务群众。
坚持将人民群众的体验感和获得感作为智慧城市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解决企业和群众实际困难。
——强化统筹,共建共享。
坚持统筹集约建设云网基础设施、城市大脑等统一支撑体系,推进数据资源深度整合与开发利用。
——政府引导,多元参与。
坚持创新建设运营模式,积极引导各类社会资源参与新型智慧城市建设。
——制度先行,安全可控。
坚持完善制度规范体系,强化网络安全措施落实,保障智慧城市建设运营安全可控。
(三)建设目标按照“1153”总体架构(即1个云网,1个大脑,政府管理、惠民服务、城市治理、产业创新、生态宜居等5大重点应用领域,运行管理、标准规范、信息安全等3大保障体系),推进智慧城市建设。
初三-九年级上-道法-第五课基础背诵
第五课《守望精神家园》基础知识练习一、填空1.中华文化的特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薪火相传、历久弥新。
2.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
3.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5.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
6.坚定文化自信,事关国运兴衰、文化安全和民族精神的传承发展。
7.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精髓,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精神力量,已经成为一种文化基因。
8.中华传统美德的特点:内涵丰富,博大精深。
9.美德的力量在于践行。
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青少年责无旁贷。
10.民族精神的核心:爱国主义。
11.爱国主义的本质是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高度统一。
12.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的人民。
13.中华民族精神具有与时俱进的品格/特点。
14.价值观是文化最深层的内核。
15.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植于中华文化,是中国人民在共同生活中形成的价值共识,而且吸收了世界文明的有益成果,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
16.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导向,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价值引领。
二、干扰项改错1.中华文化是中华传统美德的精髓。
【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精髓】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具有相同内涵。
【不同】3.坚定文化自信,必须全面继承传统文化。
【对优秀传统文化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4.坚定文化自信,必须不忘本来、摒弃外来、面向未来。
【吸收外来】5.坚定文化自信,需要消除文化多样性,实现不同文化的统一。
武汉开放大学2023年地域文化(专)形考任务1-4答案
武汉开放大学2023年地域文化(专)形考任务1-4答案形考任务一【代做】dai20231231.建于1905年的平和打包厂,位于汉口( ),是当时英商的加工打包仓库。
A.合作路B. 青岛路沿线C. 仁寿路西段D. 天津路1号2.( )初,由于连年大水,汉水河床发生剧变,汉水改道,从龟山北入江。
这次改道将汉口划出,奠定了武汉三镇的地理基础。
A. 洪武B. 成化C. 嘉靖D. 万历3.武汉现代商贸文化的基本特征就是创新进取、勇于开放包容、讲求重情诚信,其核心应该就是一个“()”字。
A. 包B. 情C. 诚D.和4. 1949年( )中国人民解放军攻占武汉,武汉解放。
A.4 月20日B.4 月23日C.5 月10日D.5 月16日5.盘龙城( )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还被列入中国20世纪100大考古发现。
A.1988B.1989 年C.1992 年D.1994年6.汉口位于汉水下游入长江处,古称夏口。
清光绪二十五年( 年)张之洞奏请清政府将汉阳、夏口分离,专设夏口厅。
A.1755年B.1798年C.1899年D.1906年7. “货到( )活”,是当时华中地区流行的俗语,充分显示了其作为商贸物流中心发挥着物流枢纽的功能和作用及对于周边地区的社会影响力。
A. 武昌B.汉口C.汉阳D. 武汉8.武汉地形以( )为主,且市内湖泊塘堰众多。
A. 平原B.丘陵C.盆地D. 高原9. “武汉三镇本是由( )个文化空间构成,不同特色的文化能够共存,并已形成传统”,这本身也正是武汉文化独特的魅力。
A.二个B.三个C.七个D.十三个10.2013年,武汉市政府为了传承历史文脉、留住城市记忆,将其中( )处列入武汉市首批工业遗产保护名录。
A.15B.18C.27D.2911.根据《中英天津条约》,汉口于( )年被强辟为对外开放的商埠,同年设海关于汉口,名江汉关。
A.1861B.1851C.1871D.184112.盘龙城是公元前15世纪左右的古城遗址,它属于( ) 朝。
弘扬新时代武汉英雄城市精神,用榜样力量激励
弘扬新时代武汉英雄城市精神,用榜样力量激励新冠疫情爆发以来,武汉成为了全球关注的焦点。
在这场前所未有的战斗中,武汉展现出了英雄城市的精神,让世界为之动容。
弘扬新时代武汉英雄城市精神,正是要用榜样的力量激励更多的人。
武汉英雄城市精神体现在两个方面:坚韧不拔的抗疫精神和众志成城的团结精神。
首先,武汉人民在疫情初期面临巨大考验时,毫不退缩地投入到抗击疫情的战斗中。
医护人员冲在前线,日夜奋战,不顾个人安危,全力救治患者;社区工作者主动担起疫情防控的责任,组织志愿者守护每一个社区;普通市民自觉遵守防疫规定,相互帮助,共同守护家园。
他们展现出的坚韧不拔的抗疫精神,令人感动和敬佩。
其次,武汉人民在困境面前表现出了众志成城的团结精神。
全国各地的医疗队、物资支援队以及志愿者纷纷前来武汉支援,全国人民紧密团结在一起,共同与疫情作斗争。
这种团结精神也得到了国际社会的高度赞扬和认可。
各国纷纷向武汉提供援助,武汉英雄城市精神成为全球共同抗击疫情的力量源泉。
弘扬新时代武汉英雄城市精神,需要通过榜样力量来激励更多的人。
首先,要深入挖掘和宣传抗疫英雄的先进事迹,让更多的人了解他们的付出和奉献。
通过媒体渠道、纪录片、纪实文学等形式,将他们的精神传递给更广大的人群。
同时,也要大力宣传和表彰身边的普通人英雄,他们在抗疫过程中默默奉献,展现出了伟大的精神力量。
这样可以激励更多的人投身到具有正能量的行为中去。
其次,要加强教育系统中对于英雄城市精神的教育。
将英雄城市精神融入到教育内容中,通过校园文化建设、课程设置等方式,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
通过教育引导,让更多的年轻人受到英雄精神的感召,成为弘扬英雄城市精神的传承者和发展者。
最后,要营造社会氛围,让英雄城市精神在社会各个领域得到传承和发展。
政府部门可以通过政策引导和激励措施,鼓励企业、社会组织等各方力量积极开展弘扬英雄城市精神的活动。
同时,也要加强社会文化建设,创作更多具有正能量和英雄主义精神的作品,激励人们崇尚英雄、争做英雄。
中共湖北省委、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若干意见
中共湖北省委、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若干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湖北省人民政府,中共湖北省委员会•【公布日期】2009.11.11•【字号】鄂发[2009]31号•【施行日期】2009.11.1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文化、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体育综合规定正文中共湖北省委、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若干意见(2009年11月11日鄂发〔2009〕31号)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全省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努力实现建设文化强省的战略目标,特提出如下意见。
一、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总体要求(一)重大意义。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是社会文明程度和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文化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产业支撑,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构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的重大举措。
我省文化资源丰富、文化积淀厚重、文化人才荟萃、科教优势突出,具备实现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一系列有利条件。
近年来,全省上下大力推进文化建设,共同思想基础不断巩固,社会文明风尚逐步形成,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初步建立,文化产业实力明显增强,文化建设成就显著。
面对当今世界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新形势以及全球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的新特点,面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日益完善的新要求,面对现代传播技术广泛应用的新变化,面对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新期待,面对文化与经济政治社会日益交融并相互促进的新趋势,各级党委、政府一定要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进一步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以更先进的理念、更开阔的思路、更有效的政策、更得力的措施,进一步加快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推动全省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武汉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武汉市文化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的通知
武汉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武汉市文化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武汉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2.02.18•【字号】武政〔2022〕7号•【施行日期】2022.02.1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文化正文武汉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武汉市文化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的通知武政〔2022〕7号各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门:经研究,现将《武汉市文化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武汉市人民政府2022年2月18日武汉市文化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为加快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依据我市“十四五”发展规划编制工作总体安排,特制订本规划。
一、现实基础“十三五”期间,我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省委、省人民政府工作要求,坚持守正创新,大力开拓进取,加快推进文化强市建设,文化产业总量持续增长,文化体制机制不断创新,新型文化业态发展壮大,文化融合深入推进,文化品牌效应持续放大,文化发展环境不断优化。
(一)综合实力逐步增强。
“十三五”期间,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助推武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019年,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811.98亿元,比2016年增长70.13%,占全省比重为45.62%,占全市GDP比重为5.01%。
(二)企业培育成效明显。
2019年,全市共有规模以上文化企业972家,比2016年增加467家;2020年,全市规模以上文化企业营业收入总额2036.67亿元,比2016年增长98.3%,企业质量效益持续向好。
(三)产业集聚初见成效。
东湖高新区获批国家文化产业出口基地。
武汉东湖国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武汉创意天地、华中国家数字出版基地(华中智谷)、红T时尚创意街区等骨干园区进一步做大做强。
认定市级文化科技融合示范园区19个、市级特色文化产业园区20个。
武汉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武汉市国际化水平提升计划(2013—2016年)的通知
武汉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武汉市国际化水平提升计划(2013—2016年)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武汉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3.06.04•【字号】•【施行日期】2013.06.0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科技计划正文武汉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武汉市国际化水平提升计划(2013—2016年)的通知各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门:经研究,现将《武汉市国际化水平提升计划(2013-2016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武汉市人民政府2013年6月4日武汉市国际化水平提升计划(2013-2016年)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省第十次党代会精神,将武汉建设成为立足中部、面向全国、走向世界的全国重要的中心城市和国际化大都市,特制订本计划。
一、指导思想与工作目标以建设幸福武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建设生态宜居武汉、文明武汉为支撑,以建设国家创新中心、国家先进制造业中心、国家商贸物流中心为引领,着力提升城市国际化水平,将武汉建设成为我国中部地区的国际交往门户之都、国际产业聚集之都、国际商贸物流之都、国际人才创新之都、国际文化活力之都、国际生态宜居之都,为建成在全球范围内具有一定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国际性城市,进而建成全球性的创新中心、文化之都和重要的世界城市奠定坚实基础。
二、主要任务(一)密集举办国际活动。
精心培育机博会、光博会、食博会、文博会、旅博会、动漫展、汽车展等一批具有武汉特色的国际性展会。
进一步办好国际杂技节、国际渡江节、国际旅游节、国际赛马节等节会,承办好世界女子网球协会(WTA)超五巡回赛武汉站赛事等具有较强国际影响力的体育赛事。
继续办好华创会、市人民政府国际咨询顾问团会议等国际性会议。
办好国际园林博览会,努力打造一批本土高端会展品牌,着力引进一批国际知名会议展览活动和高端专业学术会议落户武汉。
到2016年,每年举办国际体育重大赛事2-3项,形成3-5个有国际知名度的品牌活动。
武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武汉市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建设方案的通知
武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武汉市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建设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武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24.09.07•【字号】武政办〔2024〕89号•【施行日期】2024.09.0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知识产权正文武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武汉市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建设方案的通知武政办〔2024〕89号各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门:《武汉市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建设方案》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武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2024年9月7日武汉市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建设方案为全面推进武汉市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以下简称示范区)建设,打造创新涌动的知识产权保护典范城市,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建设目标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北武汉重要讲话精神,围绕加快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强化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知识产权保护“武汉经验”,辐射带动全省及国家中部地区知识产权保护水平整体提升。
到2025年底,知识产权保护水平显著提升,全市知识产权保护社会满意度在83.5分以上,每万人口高价值专利拥有量超过40件,年度版权登记数达到85000件,专利密集型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5%;知识产权保护生态显著优化,知识产权行政案件办理周期压减10%以上,全年知识产权维权援助和调解案件超过3500件;知识产权保护效能显著增强,推动知识产权审判案件法定审限内结案率不低于95%,全年平均结案时间压缩至100天以内。
二、工作任务(一)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整体部署1.加强统筹调度。
建立武汉市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建设联席会议机制,统筹协调、定期调度、督办重点任务落实情况。
武汉城市精神
•
•
融通天下 自强不息
•
“融通天下 自强不息”,鲜明概括了武汉兼收并 蓄的文化传统和开放包容的城市品格,展现了奋发图强、 永不懈怠、矢志不渝朝着奋斗目标奋力前行的精神气质。 融通天下,具有吞吐吸纳、兼容并蓄、通达内外等 涵义,展示武汉江汉汇通、中国之心、九州通衢的独特 地理方位,体现武汉文化多元、融汇东西南北的文化特 色和有容乃大的气魄和胸襟。 自强不息,语出《周易•乾》:“天行健,君子以 自强不息。”自强:自己努力向上;息:停止。全句意 思是自觉地努力向上,永不松懈。这句话出自古典,文 词渊雅,意蕴深厚,与奋发图强、坚忍不拔、永不懈怠 地建设、复兴大武汉的精神契合。
•
•
图新图强。创新是人类特有的认识能力和 实践能力,是推动民族进步和社会发展的不竭 动力。强烈的创新意识是时代的最强音,是推 动武汉奋力赶超,实现跨越发展的强大推动力。 图新也具体指向武汉创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图新图强既是一种愿景再造,更是一种精神追 求。
敢为人先 包容和谐 追求卓越
•
“敢为人先 包容和谐 追求卓越”,深刻揭示了辛亥武昌首义“敢为天下 先”的核心精神和武汉这座城市独有的历史魅力和精神气质,浓缩了武汉五 方杂处、兼收并蓄、宽厚豁达的文化特质,展示了武汉建设国内领先、国际 一流城市的不懈追求。 自近代始,武汉就是一个风云际会的舞台。武汉人民秉承荆楚先民“筚 路蓝缕、以启山林”的开拓精神和“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昂扬气概,武 昌首义,神州巨变,帝制终结,共和始创。在改革开放的年代里,武汉也一 度成为全国城市综合改革的风向标,天下第一街、第一位洋厂长、第一支商 业企业股异地上市。今天,敢为人先仍然是我们这座城市奋力前行的重要精 神资源。 包容和谐。这是城市的一种胸襟,一种心境,也是城市的一种格局。明 末清初,汉口成为四大名镇之一,往来贸易繁盛,货到汉口活,各地人等都 能在这座城市找到自己生活的位置,是为包容。武汉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必 须承续这份历史文化资源,博采众长,努力走出一条创新发展、和谐发展的 新路。 卓越是一种境界,指将自身的优势、能力、资源发挥到极致的一种状态。 不够精益求精、缺乏韧性是这座城市和市民性格中为人们所诟病的,把卓越 作为一种精神追求正是基于城市的这种缺失提出来的。“十二五”时期,武 汉必须志存高远,以追求卓越的精神状态复兴和铸就大武汉的辉煌。
武汉精神解读
.. 6、武汉城市精神表述语阐释 1.敢为人先追求卓越。
深刻揭示了辛亥武昌首义“敢为天下先”的核心精神和武汉这座城市独有的历史魅力和精神气质,同时展现了武汉面向未来、建设国内领先、国际一流城市的永恒追求。
9 自近代始,武汉就是一个风云际会的舞台。
武汉人民秉承荆楚先民“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开拓精神和“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昂扬气概,武昌首义,神州巨变,帝制终结,共和始创。
在改革开放的年代里,武汉虽深处堂奥,但也一度成为全国城市综合改革的风向标,天下第一街、第一位洋厂长、第一支商业企业股异地上市。
2.融通天下自强不息。
鲜明概括了武汉兼收并蓄的文化传统和开放包容的城市品格,展现了奋发图强、永不懈怠、矢志不渝朝着奋斗目标奋力前行的精神气质。
融通天下,具有吞吐吸纳、兼容并蓄、通达内外等涵义,展示武汉江汉汇通、中国之心、九州通衢的独特地理方位,体现武汉文化多元、融汇东西南北的文化特色和有容乃大的气魄和胸襟。
同时也表明,武汉要实现跨越式发展,需要有更加包容、开放的思想,以“融通天下”的精神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向心力、辐射力,实现武汉复兴梦想。
自强不息,出自古典,文词渊雅,意蕴深厚,其正确把握方向,顺应潮流,不畏艰险,奋勇向前,永不止息的含义,与奋发图强、坚忍不拔、永不懈怠地建设、复兴大武汉的精神契合。
3.首义首创图新图强。
首义是武汉城市鲜明的历史标识,也是武汉这座城市的骄傲,敢为人先是这块土地传承几千年的文化密码,图新图强是对这座城市抱负和使命的最好诠释。
武昌首义打响结束清王朝统治的第一枪,终结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创建了以民主共和为旗臶的国体和政体,是中国近代文明进程中的一座丰碑。
图新图强既是一种愿景再造,更是一种精神追求。
指武汉有优势、有条件、有气魄、有能力通过创新驱动、转型发展,争创国内领先、国际一流城市。
4.敢为人先包容和谐追求卓越。
深刻揭示了辛亥武昌首义“敢为天下先”的核心精神和武汉这座城市独有的历史魅力和精神气质,浓缩了武汉五方杂处、兼收并蓄、宽厚豁达的文化特质,展示了武汉建设国内领先、国际一流城市的不懈追求。
我为家乡发展建言献策武汉3000字
我为家乡发展建言献策武汉3000字创建文明城市,建设美好家园,是我们每个武汉市民共同的心愿。
可是,现在我们走在街上,都可以看见一些白色垃圾。
抬头向天上看,都可以看见灰色的废气。
在向前看去,就看见有人在随地吐痰、乱扔垃圾在此,我要为武汉的发展献上一策。
首先要说的是,市民们保护环境的问题。
在公园里,看不见小草的身影,只有那些不死的人工草,为什么?因为垃圾的污染,垃圾桶的旁边,都是那些没有回家的垃圾,那些清澈的小河,水面上都漂浮着那些塑料袋呀,塑料瓶啊什么的,把小河都污染了。
在一些街边的餐馆前,都是一片乌黑,只是为什么呢?不用说,就是餐馆里面废掉的地沟油啦据报纸上说,武汉火车站旁并不像其他的火车站一样干净,而是一堆一堆的垃圾,臭气熏天,乘客们都值得捂着鼻子逃走了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我就不一一列出来了。
我提议:每月都有一次全市民捡垃圾日,将垃圾堆成山的地方都清扫干净,草丛中的塑料袋、纸屑、塑料瓶等等都回到自己的家里,小河中的垃圾便捞起来至于长江里的垃圾,那就乘坐轮船捞起来,也不需要全部捞起来。
只要能保持市区的干净就行了!武汉市民十不行为规范:不随地吐痰,可我们在街道上,到处都可以看见随地吐痰的人。
不乱倒乱扔垃圾,我们的乱倒是指乱倒脏水,乱扔就不用说了,纸屑啊,塑料袋啊,餐巾纸啊,废瓶子啊等等。
不乱贴乱画,我住的那栋楼里了,请上都是一些宣传报,还有用油画棒画的小人,其中也包括我画的小人。
不乱停放车辆,这一点没什么问题,都有那些警察叔叔来指挥停在哪儿,所以我要在这里谢谢各位警察叔叔们。
不乱穿马路,虽摆上了护栏,可依然还是有人翻越栏杆,甚至在没有护栏出现以前,也有人乱穿马路,差点被车辆给撞,这让那些开车的司机经常提心吊胆的。
不乱搭乱盖,假如这栋楼是四层,可你哪天去看,却发现变成了五层,这就是那个住在最顶层的客户在楼上又搭了一层,本来这一层是没有的,这就是乱搭乱盖。
不损坏公共设施,像一些护栏啊,消防栓啊,电话亭啊什么的,都有被划过的痕迹,有的油漆都被一些人抠掉了,护栏的栏杆都要少了几根呢。
武汉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总结
武汉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总结
近年来,武汉市政府高度重视城市文明创建工作,不断加大投入,积极推动城市文明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
在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下,武汉市已经成为一座充满活力、宜居宜业的文明城市。
首先,武汉市政府加大了城市环境整治力度。
通过加强市容市貌管理,清理城市垃圾,改善道路交通秩序,提升城市整体环境品质。
此外,武汉市还大力推进了城市绿化工作,建设了一大批公园绿地,提高了城市的绿化覆盖率,使市民们能够享受到更加清新的环境。
其次,武汉市政府积极引导市民文明素质的提升。
通过开展文明礼仪宣传教育活动,提倡文明行为,倡导文明交往,促进社会风气的良好形成。
同时,武汉市还加强了城市精神文明建设,举办了一系列的文化活动,丰富了市民的文化生活,提升了市民的精神文明素质。
此外,武汉市政府还加大了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
通过修建城市道路、桥梁、地铁等基础设施,提高了城市的交通运输能力,改善了市民的出行条件,为城市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总的来说,武汉市政府在城市文明创建工作中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也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未来,武汉市政府将继续加大对城市文明创建工作的投入,进一步提升市民的文明素质,打造更加宜居宜业的文明城市。
相信在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下,武汉市将会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摘要: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我们党的奋斗目标,是广大人民的共同心愿。
当前,我国正处于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之中。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们需要提高全国人民的素质和文化水平、加强国家管理和领导能力、发挥市场的作用、推进科技创新、加强生态环境建设等方面的努力。
本文将探讨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提供几个具有指导性的案例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
关键词: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建设、素质提升、国家管理、市场作用、科技创新、生态环境建设、案例正文: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当前,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
这一目标的实现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全人类的共同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
随着我国经济和科技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但是社会问题的处理、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等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和挑战,需要我们进一步努力。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解决上述问题,实现全方位、多层次、高质量的现代化目标,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二、素质提升和文化建设素质提升是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关键步骤之一。
在这方面,我们需要重视教育和文化的发展,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加强师资力量和学校设施建设,提供公正、公平、公开和高质量的教育和文化服务。
同时,要加强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弘扬,使之成为鲜明而有力的中华民族精神支柱。
三、国家管理和领导能力的提升国家管理和领导能力的提升是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不可或缺的手段之一。
在这方面,我们需要推进管理体制的改革,提高政府的管理水平和运行效率,加强领导能力的提升,打造高效的治理机制,有效解决社会问题,保障人民安居乐业。
四、市场作用的发挥市场经济的发展对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这方面,我们需要推进经济体制改革,打破各种垄断和不合理的限制,加强市场监管和规范,拓展市场空间,完善市场基础设施,实现市场与政府的有效协调。
武汉精神宣传标语
武汉精神宣传标语 1、武汉精神:敢为⼈先,追求卓越 2、弘扬武汉精神,助推现代都市农业跨越式发展 3、敢想敢做,敢闯敢试,努⼒实现农业科技发展上⽔平,服务国家中⼼城市建设 4、建设风正⽓顺劲⾜业兴的农业机关 5、勇⽴潮头,抢抓武汉国家农村改⾰试验区机遇 6、图新图强,推进现代都市农业资源资本化进程 7、我⾝边的优秀武汉精神践⾏者 8、弘扬武汉精神,勇当跨越先锋 9、弘扬武汉精神,沐浴⽂明春风 10、践⾏武汉精神,从细微处做起 基本内容: 正如⼀个国家、⼀个民族、⼀个企业、⼀个⼈要有精神,⼀个城市也需要有精神。
“城市精神”这个城市理念的提出,⾸先是由城市的功能和它的特征所决定的。
城市是⼀个地理的、经济的、社会的空间实体,是各种⾃然要素和⼈⽂要素的组织系统。
城市聚集了⼤量的⼈⼝、资源和社会经济资源和频繁的政治、经济、⽂化、教育、科技乃⾄宗教活动,是⼈流、物流、信息流的集散中⼼;其次是由“城市精神”本⾝的能动作⽤所决定的。
“城市精神”本⾝具有鲜明的⽬的性和计划性、具有强烈的主观创造性和发展的前进性。
“城市精神”这个价值理念是由于城市病的严重存在⽽提出的。
城市⽆不具有⼆重性。
进化伴随着退化,⽂明与野蛮同在,⾼雅与低级俱进,有城市必有城市病。
因⽽必须研究城市病的症状、病灶、病因、病理,对症下药;要⽤先进城市精神替代落后的城市精神,要研究先进城市精神的载体,研究城市社会医⽣的⽔平、分布。
总之,必须以发展克服城市病,以规划克服城市病,以管理医治城市病。
“精神”是看不见、摸不着、抓不住的东西。
但是,精神是可以爆发、转化为物质⼒量的。
只要我们⼤胆探索、勇于创新,⼀座雄伟壮观、傲视世界的有中国特⾊的武汉城市精神⼤厦就会展现在世⼈⾯前。
我们如何实现这个宏伟蓝图呢? ⼀是发展经济———打好塑造现代城市精神的物质基础。
城市精神的塑造,其基础还是物质性的东西,看得见、摸得着、抓得住的东西。
任何城市要塑造城市精神,第⼀要务是发展经济,提⾼市民⼈均GDP指标,缩⼩恩格尔系数,提⾼物质性⽣存质量。
武汉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工作的意见-武政规〔2017〕48号
武汉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工作的意见正文:----------------------------------------------------------------------------------------------------------------------------------------------------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工作的意见武政规〔2017〕48号各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门: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工作的指导意见》(国发〔2016〕17号)和《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工作的实施意见》(鄂政发〔2016〕29号)要求,为进一步加强全市文物工作,推动文物事业发展,促进文化强市建设,经研究,现提出如下意见:一、深刻认识加强文物工作的重要意义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厚滋养,是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是不可再生的珍贵文化资源,是城市的“金色名片”。
保护文物,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对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提升市民素质、增强民族凝聚力、展示文明城市形象、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武汉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文化遗存丰富,文物事业蓬勃发展。
但是,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文物保护面临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全市文物事业的健康发展。
进一步加强文物工作,提升文物整体保护能力十分迫切。
对此,各区(含开发区、风景区、化工区,下同)、各部门和单位要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切实提高对文物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增强对历史文物的敬畏之心,树立保护文物也是政绩的科学理念;要以强烈的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全面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工作方针,加强对文物工作的组织领导,促进文物保护与经济社会统筹协调发展,推动文物事业科学发展,为加快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现代化、国际化、生态化大武汉,开启全面复兴大武汉的新征程作出应有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弘扬武汉精神,建设文化强市》教案吴三中曹慧凤【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能回顾并复述我国发展先进文化的相关知识,理解弘扬武汉精神,建设文化强市的意义及采取的措施;2、能说出并理解青少年要弘扬武汉精神,投入到文化强市的建设中。
过程与方法目标:1、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分析归纳、综合思维能力;2、提高答题技巧,培养学生解题审题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弘扬武汉精神,激发学生爱国、爱省、爱市情感。
【教学重难点】1、理解弘扬武汉精神,建设文化强市的意义及采取的措施;2、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情景设臵、自主学习、讨论【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教学过程】《弘扬武汉精神,建设文化强市》导学案吴三中曹慧凤【情境创设】播放视频:武汉精神的践行者【知识链接】找一找:弘扬武汉精神,建设文化强市与哪些知识要点相关?知识要点重要知识可联系点:22、23、29世界各国之间的经济竞争和科技竞争,归根到底是教育和人才的竞争。
教育决定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
民族振兴的基石是教育。
科技创新能力已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
发展教育和科技是实现经济振兴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大计,也是建设创新性国家的要求。
中华文化的特点是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民族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培育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要结合时代和社会发展的要求,不断为之增添新的富有生命力的内容。
民族文化是民族的根,民族精神是民族的魂。
创新(发展先进文化或国家发展)的根本基点: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中华文明历经沧桑、饱受磨难却绵延不绝,历久弥新的重要原因是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基础工程:发展教育和科学。
思想道德建设的核心:为人民服务;原则:集体主义;重点:增强诚信意识。
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基本问题】一、是什么?1、武汉精神是什么?敢为人先,追求卓越。
2、我们用来强国的文化应该是什么样的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3、倡导武汉精神属于发展先进文化的哪一方面的内容?其重要性或地位是什么?属于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
4、思想道德建设的核心是什么?思想道德建设的核心:为人民服务;5、发展先进文化的根本基点是什么?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二、为什么?1、为什么弘扬武汉精神,建设文化强市?(意义)(1)有利于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和社会文明程度,培育文明道德风尚。
(2)有利于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有利于提高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
(3)有利于提高教育科学文化水平,化人口大国为人才强国,将人才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
(4)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发展先进文化,建设和谐文化。
2、开展武汉精神评选的意义?或文化为什么可以强国?(我国为什么要走文化强国道路?)(意义?)或为什么要向先进人物(如感动中国人物、道德模范)学习?或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意义?答案见上问三、怎样做?1、我国是当之无愧的文化大国,但由文化大国到文化强国,应该从哪些方面努力?(请为打造文化强省、文化强市提建议)或向先进人物学习,政府应该怎样做?(1)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必须优先发展教育,化人口大国为人才强国,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水平。
(2)加强科技创新和教育创新,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3)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学习和借鉴外来优秀文化,不断发展民族文化。
(4)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发展先进文化,建设和谐文化。
2、我们怎样做武汉精神践行者?或在建设文化强省(市)中,青少年应该怎么做?或青少年应怎样向先进人物学习?符合题意就行。
【拓展训练】一、单项选择题1、胡锦涛主席“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论述囊括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崇尚科学文明的思想,对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是A发展教育和科学 B 实施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 C 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2、2011年9月20日,第三届全国道德模范评选表彰颁奖典礼——《德耀中华》在北京举行。
开展这一活动有助于①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②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质。
③直接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物质基础。
④形成讲道德、促和谐的文明风尚。
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3、2011年9月20日,是中央颁布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十周年纪念日,也是“公民道德宣传日”。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核心是A增强诚信意识。
B为人民服务。
C集体主义。
4、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桂林市举办了红色经典歌舞晚会、红色音乐会、“光辉的历程”群众红歌等一系列大型群众文化活动。
这些文化活动A满足了人民的文化需求,为先进文化建设提供了物质基础。
B丰富了人民的文化生活,是加强先进文化建设的有效形式。
C激发了人民参与文化建设的热情,是时代精神的核心。
5、从今年5月11日开始,武汉市启动“文明过马路”周末劝导日制度,劝导市民珍惜生命、文明出行,做文明市民。
这一措施A 说明人口过多过快增长,直接影响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B 是解决我市发展问题的根本措施,有利于解决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C 有利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市民的思想道德素质6、“13亿人口,素质低,就是沉重的人口负担;素质高,就是丰富的人力资源。
”当前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把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变为人力资源优势。
而实现这一转变的有效途径是A。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B.大力发展教育和科学事业。
C.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7、焦裕禄、孔繁森、吴天祥、沈浩……一个个廉洁奉公、大公无私的模范人物,正逐渐走进广大中小学生的内心世界。
目前,武汉市各学校积极开展的廉政文化进校园活动A. 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B. 是继承传统文化,抵御外来文化的要求C. 是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需要8、“有的时候,感动就在我们身边;有的时候,我们也需要感动;有的时候,我们铭记了感动;有的时候,我们也可以做到感动身边的人。
”《感动中国》被媒体誉为“中国人的年度精神史诗”。
开展《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评选活动①有利于激发正义,弘扬正气②是弘扬和培育伟大民族精神的需要③有利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④是推进政治文明建设的要求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9、中央电视台一年一度的“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评选活动A有利于提高中央电视台的收视率。
B有利于弘扬社会正气,推进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C有利于促进我国文艺事业的蓬勃发展。
10、也许我们已经习惯了志愿者就在我们的身边,我们更要习惯,自己也是志愿者中的一员。
在2010年的不同场合,我们在玉树、在舟曲、在世博、在亚运,在那些鲜为人知的地方,都可以看到志愿精神在闪耀,他们无私帮助他人,播撒文明,这表明我们要A化人口大国为人才强国,从根本上提高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
B先富者带动和帮助后富者,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C发展先进文化,培育文明道德风尚。
材料题部分:【感动中国】——让感动常在(2011年4月调考题)1、一年一度的《感动中国》被媒体誉为“中国人的年度精神史诗”。
获奖者或者用自己的力量,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与发展,诠释了一个人对国家、社会应当担当起怎样的社会责任;或者用自己的故事,解读了人与人之间应该有着怎样的情感,带给公众感人至深的心灵冲击。
他们感动了我们,感动了中国。
(1)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评选有何重要意义呢?谈谈你的理解。
(2分)(2)有的时候,我们铭记了感动;有的时候我们也可以感动身边的人。
为了让这份感动延续下去,我们应怎样承担对社会的责任?(2分)2、“追忆辛亥首义历史,传承辛亥首义文化,迎接辛亥首义百年”的辛亥革命百年论坛在武汉隆重举行。
武汉市举办辛亥首义文化节、辛亥革命历史专题辩论赛以及各类首义主题的群众文化活动,在普及辛亥武昌首义的历史知识的同时,大力弘扬“敢为人先”的首义创新精神。
(1)举办辛亥首义文化节,弘扬“敢为天下先”的首义精神,属于精神文明建设的哪一方面的内容?(2)发扬“勇立潮头,敢为人先,崇尚文明,兼收并蓄”的城市精神,建设新武汉,对武汉市民的素质提出哪些更高的要求?3、每一座城市都有自己的城市精神,城市精神是一座城市的灵魂,也是一座城市的追求。
如何表达城市精神,又是一座城市灵魂的物化,一座城市追求的表达。
为进一步宣传武汉、提升武汉城市形象,增强城市软实力,发挥精神文明建设在引领城市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中共武汉市委决定开展“武汉城市精神”表述语征集评选工作。
经过历时近4个月的公开征集,20万市民的热情参与投票,先后举办各类座谈会30余场,多方专题研讨并反复征求社会意见,市委常委会的慎重审议,2011年12月1日,大武汉精神诞生。
学生自己设计问题,并且作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