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进宇:会“遗传”的八个坏习惯,不改会害了孩子!

合集下载

董进宇博士:别让你的唠叨变成孩子的“毒药”

董进宇博士:别让你的唠叨变成孩子的“毒药”

别让你的唠叨变成孩子的“毒药”孩子最反感自己父母的行为是什么,很多孩子都说是父母的“唠叨”。

虽然“唠叨”是家长“爱之深,责之切”的一种表现,是爱的体现,但是在家长没完没了的强调和警告下,孩子很容易产生逆反心理。

既然唠叨那么招人反感,都是什么原因导致父母唠叨,董进宇博士根据多年来的调研,得出了一下几种?第一,唠叨是“爱”的极端表达方式。

许多父母为了自己孩子,可以说是"鞠躬尽瘁",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他们心甘情愿为孩子吃苦受累,可惜唠叨只是费力不讨好的方法。

另外,幼小孩子由于认知问题,很难理解家长的关心。

所以,家长遇到孩子的问题,与其不停的唠叨,远不如用事实和行动来说服和教育孩子,反而效果会更好。

第二,唠叨是父母过度关爱的表达。

在孩子小的时候,由于他们什么都不会,父母对孩子事无巨细的照顾,那怕是不停地嘱咐也是应该的。

但当孩子逐渐长大,他们不再是"小不点"了,此时再对孩子已掌握的能力或他们想尝试的行为,家长不厌其烦地"说教",孩子必然不愿意听。

所以,家长该放手时要放手,千万别唠叨。

第三,父母会唠叨是亲子关系不佳的表现。

人与人关系疏远的重要标志,就是"无话可说"或不愿应对,于是就出现了一方高举"免战牌",一方是"宜将剩勇追穷寇",可这样的做法将进一步加深相互距离感。

所以,与其说那么多"心里话"孩子不听,还不如想想孩子为什么会这样,或自己是否带有强烈的负面情绪?第四,父母无法解决孩子的问题,不知不觉中唠叨越来越多。

每当孩子出现某些问题,家长既没有原则和界线,又舍不得按照事先约定惩罚孩子,或完全"不知道"应该如何去解决,只好学习祥林嫂,不停的唠叨了。

一般孩子对最初几次的唠叨,还是能听进去一部分的,家长就感觉"管用"会延续使用,可这无疑是饮鸩止渴。

董进宇博士:六个大人坏习惯,小孩子请勿模仿

董进宇博士:六个大人坏习惯,小孩子请勿模仿

董进宇博士6点大人坏习惯,小孩子请勿模仿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每个瞬间,你看到孩子,也就看到了自己;你教育孩子,也就是教育自己,并检查自己的人格。

”很多时候,孩子的言谈举止反映出来的,正是我们大人在孩子眼中看到并经过内心解读的形象。

因此在培养孩子的行为习惯时,我们更应该自省吾身,检视自己是否为孩子树立了良好的榜样示范呢?孩子从大人的身上看到什么,往往就容易学习做到什么。

孩子总是像一面镜子,反应着大人们的一举一动,无论是想法、情绪或行为举止。

但是大人们却似乎容易看不见这些。

因此,以下6 点大人坏习惯,小孩子请勿模仿。

(1)当孩子在胡闹发脾气,大人们也不示弱跟着瞎起哄。

常在演讲与咨询中,提醒着父母,当孩子情绪激动、发脾气,这时你的冷静、淡定、少刺激,是面对孩子情绪波动的基本原则。

当孩子的情绪像海啸,实在很难再接受你的唠叨、啰嗦、讲理、指责、纠正,甚至于跟着以牙还牙发起脾气来,他的心很难会静下来。

如果你期待这场胡闹能够适时结束,孩子的激动情绪能够平复。

请先让自己平稳,冷静以对会是最好的情绪示范。

但如果你选择像地壳板块碰撞,和孩子的情绪瞎起哄,那么一场亲子的情绪地震,可以预期即将轰隆轰隆引爆。

(2)当孩子在闹脾气需要静,大人们总是趁势说个不停。

我常常和父母分享一件事,在处理孩子的情绪时,虽不至于需要翻农历,但总得选个良辰吉时。

但常常遇到的情况是,父母总是急于在当下就想要“处理”孩子的问题。

而这里的“处理”,大都是想要用说理来解决。

说理,不是不能说,而是要选对时间说。

试着先让孩子的情绪,在时间的酝酿下,先趋于冷静、缓和。

把处理的时间先延宕,届时再和孩子讨论。

但与其说理,我想试着先同理孩子的情绪。

(3)孩子用打解决问题不行,大人用打解决事情可以。

我常常强调一件事“打小孩,胜之不武”。

打小孩,到底是要教孩子什么事情?这一点,为人父母请先想清楚。

打,多少你在示范问题解决的方法,虽然这是挺糟糕的方法。

打,多少也在告诉孩子你也已经没有步数,不知道该如何教他。

董进宇博士:每一个孩子都是父母的翻版!

董进宇博士:每一个孩子都是父母的翻版!

董进宇博士本文来源于董进宇博士官网/转载请注明出处。

每一个孩子都是父母的翻版!教育孩子,一定不能一味娇纵宠溺,同样也一定不能一味指责漫骂。

董进宇博士说到,必须明确,我们教育孩子的目的是要让孩子明白事理,其中最重要的是我们要教会他怎样做人,要让他明白,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绝不能有不劳而获的思想。

一个聪明的母亲在语言方面一定是一个艺术家,因为任何人内心都不喜欢被命令和强迫。

所以,要想出一个科学的方法,不需要讲什么大道理孩子就能乐意去做。

要知道,命令和强迫都是无效的,与其命令孩子,不如好好地引导他们。

一个好的母亲应该时时刻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不要让自己的着装打扮成为人们的笑柄而使孩子苦恼万分。

因为当孩子看到这一切时会感到非常难堪,同时对孩子的精神也有很不好的影响。

所以,作为母亲一定要行为检点,穿着既不要过分妖艳,也不要过分懒散。

否则,母亲在孩子心中的权威一定会下降,而一旦下降,教育就开始步人失败。

我的邻居中,有一位母亲非常节俭,自己穿得非常寒酸,却送女儿去贵族学校上学。

尽管如此,她女儿还是非常不喜欢她妈妈到学校去,我曾听她这样讲:“我妈妈的打扮,实在让人难堪。

”做母亲是不该这样的。

她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应该从孩子的角度考虑。

也许有人会说这女孩太不懂事,但我却明白她这样说的原因。

要知道,即使把孩子送到贵族学校读书,也并不等于就尽到了母亲的责任。

是的,一个衣冠不整的母亲,她那有多少心思去教育孩子把孩子打扮得干干净净呢?要知道,懒散是纠缠人一生的坏习惯,很多人都是因为外表散漫而一生失意无为。

所以,培养孩子的品行,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教育他一定要爱整洁爱干净,而衣服质料的好坏并不重要。

整洁干净能使人精神昂扬,自信心大增。

就拿马来说吧,当它拥有一副漂亮的马鞍时,就一副扬眉吐气的样子,如果给它换上破旧的马鞍,它就打不起精神。

董进宇博士说到,连马都知道打扮的重要性,更何况人呢?清洁干净的衣服与清洁干净的身体和脸蛋能让孩子神采焕发,脏乎乎的孩子常常被人看不起,老是垂头丧气的,所以我们从小就要教孩子讲卫生,爱干净。

董进宇博士:教育孩子经常出现的问题

董进宇博士:教育孩子经常出现的问题

董进宇博士教育孩子经常出现的问题当和朋友谈到孩子时,我总会告诉他们一些儿童教育的方法。

然而却听到不少家长说,小孩问题太多了,我可没有像你这么有耐心教育孩子啊。

其实望子成龙是每一位家长都渴望的,他们内心确实也想把孩子教好,然而实际实施教育时却没耐心了。

下面我总结了几个主要常见的问题。

1、孩子不自信、害怕面对问题造成孩子情感交流障碍的根本原因就是童年父母与自己的情感交流缺失,或者是不能理解、接受孩子,最终造成孩子难以感知别人的心理,造成难以和别人、社会衔接。

当你不能和别人衔接时便会造成社会的隔离,最终造成自己被孤立起来,当然会造成自己脾气暴躁,甚至出现焦虑、忧郁。

因此彻底的方法就是在尽量接触人的基础上最好能做心理治疗,深入的改善这种情感连接障碍。

一个没有自信的人是很难突破自我观念的局限去学习新知识探索生活的。

2、孩子总是犯错,可以指责吗?人很多时候都是比较情绪化的,需要理解和支持。

很多时候家长看到的只是问题的表面因此当家长在指责孩子的某个错误行为的时候,孩子说不定已经很努力了。

虽然结果不如意但是过程已经证明孩子很努力了。

没有谁愿意把自己能做好的事情故意做错、要相信,不管结果怎么样孩子都已经尽力了。

要明白,孩子的一切都还处于学习状态,不能独立分辨一件事的好坏。

只是凭着自己的感觉去做,家长应该多鼓励孩子,鼓励孩子犯错同时给孩子犯错的机会,因为人只有做了之后才有可能犯错。

3、孩子情绪很重怎么办呢?您所说的孩子畏难情绪,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您打骂造成的,咱们人有一项特殊的技能”潜意识”,潜意识会记录所有一切发生过的事情,比如:咱们平时看书虽然只看过一遍,但是在需要用到这方面知识的时候,大脑会自动搜索与之相关联的的知识信息并通过大脑反应出来。

孩子同样也是,孩子的潜意识会记录当时家长打孩子时产生的恐惧和不安,如果遇到相同的环境,大脑很自然的就会按着潜意识提供的信息来做出判断;还有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家长给予孩子的精神营养不够,在孩子最需要鼓励和表扬的时候家长却站在“爱”的角度去批评打骂孩子,以至于给孩子的心理造成了很大的影响,打击了孩子的自信心。

董进宇博士:毁掉孩子一生的“十把刀” 再不看就晚了!

董进宇博士:毁掉孩子一生的“十把刀”  再不看就晚了!

董进宇博士:毁掉孩子一生的“十把刀”再不看就晚了!教育的真正目的不是上大学,而是培养真正的人!这是每个家长都应真真切切要铭记的!怎么去培养一个真正的人呢?需要家长运用智慧去塑造自己的孩子。

所以我们做家长的也要不断地学习、改变、成长!第一刀:砍去民主,种下强权的种子中国的民主改革应该说已经取得了不小的进展。

几千年来中国人习惯了在皇帝的一人专制下生活。

在传统的中国式家庭里家长也就是家里的皇帝。

他们说一不二,强行决定孩子应该怎么样,不能怎么着。

现在的孩子估计都不会下跪了,但在家庭生活中我们有没有做到最基本的民主呢?比方说涉及孩子利益的事情家长有没有征求过孩子的意见?当家庭内部出现争执的时候有没有采用民主的办法来解决问题?家长总是习惯于用简单粗暴的办法,以“都是为了你好”的名义来代替孩子做出决定。

而这种行为就是一刀砍去了孩子脑子里的民主意识,而让他觉得强权就能战胜一切。

第二刀:砍去爱心,种下自私的种子当你为如何抚养年迈的父母而与你的兄弟撕破脸皮,为分父母的那点遗产又与你的姐妹大打出手的时候,有没有注意到有一双惶恐的眼睛正疑惑地看着你的表演?当你看到小偷在撬邻居家的门,拉着儿子匆忙离去的时候,有没有发现儿子的另一只手握成了拳头?当女儿告诉你小区花园的水龙头坏了,你是提上工具就去修理或者立即给物业打电话,还是告诉她不要多管闲事?你假装没有看见公共汽车上站不稳的老人,当孩子想起身让座的时候,你却用眼神去制止他。

你的这些表现是对孩子潜移默化的家庭教育的一部分,你的每一个行为都在一刀刀砍去孩子的爱心,而在他幼小的心灵里埋下了自私的种子。

第三刀:砍去诚实,种下说谎的种子孩子一旦明白说谎就可以不挨揍、不挨骂,或者可以让皮肉之痛尽可能迟一些来临的时候,他就可能慢慢变成说谎专家。

小孩子说谎都是被逼出来的。

如果我们说实话可以得到实惠,那谁还愿意冒险去说谎呢?很多的孩子都有一个困惑----为什么大人可以说谎,而小孩就不能呢?小孩在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说明他已经发觉了大人是经常说谎的。

董进宇博士:孩子不听话能不能打?家长必看!!

董进宇博士:孩子不听话能不能打?家长必看!!

董进宇博士孩子不听话能不能打?家长必看!!面对孩子的叛逆、不听话,我们讨论做父母能不能打孩子的问题。

其实“打孩子”这个事,一直以来陆续有很多家长问过我,我之所以没有专门写博文,是因为,我也想找一个“打孩子”的机会,然后,通过自己的真实经历,写写感受和经验。

不过,很遗憾,我至今没有找到“打孩子”的机会!孩子的淘气、捣蛋、任性、破坏、叛逆……都在一场场斗智斗勇的对决中,被“情”和“理”巧妙地化解了!下面是这几年网友们曾给我发过的求助内容,出于尊重,不显示网名。

对不起,拿你们的例子做“反面教材”,请谅解!我们大家一起分析看看,忍无可忍,能不能打孩子?一、网友们“打孩子”的真实例子【网友1】笑妈:请教我儿子3岁2个月,最近我打他,他就还手了,我一般都是说他不听,讲道理不听才动手打他屁股,他最近还手了,昨天和小朋友抢车,我批评他了,没打他,他后来哭了,我就抱着他回家,他小手啪就打在我脸上了,我气他给他扔地上了,他就大哭,后来问他打妈妈对吗?死活不肯承认错误,后来在他爸爸的劝解下认错,我该怎么办?【网友2】笑妈,我想问问你有没有打过笑笑?我家孩子太任性了,完全不讲道理,我也知道当妈妈需要耐心,但是有时候就是控制不住自己。

昨天他一个劲儿地玩水龙头,开开关关搞得乱七八糟,我跟他说了几次都不听,最后忍不住我就把他从卫生间拎出来,啪啪打了几下屁股,他大哭打闹,但是死不悔改,今天居然又跑进去玩水龙头,我晕,这可咋办呀?【网友3】笑妈,真羡慕你家笑笑乖巧懂事又听话。

我家孩子才刚2岁,现在已经很不听话,郁闷死了!昨天去游乐场,非要去爬大孩子才能玩的铁索桥,我跟他说了现在你玩不了,会摔跤的,他也不听,还往上爬,折腾得的我满头大汗,后来我直接给拖出来,打了他几下!【网友4】我儿子特别喜欢玩冰箱的门,有时候还故意使劲地关,嘭一下冰 董进宇博士箱里面的东西都倒了。

我跟他说了好多次,冰箱不能玩,根本没用,屡教不改,不打管不了!【网友5】我孩子脾气很不好,他的要求必须满足,比如他看上了什么,如果你不给他,他就生气地乱摔家里的东西。

董进宇:这些“不要”千万别再对孩子说了

董进宇:这些“不要”千万别再对孩子说了

董进宇博士这些“不要”千万别再对孩子说了“你可千万不要像你爸爸一样,总是身体不好”“你可千万不要像你父亲一样,性格那么懦弱”“你可千万别学你爸,整天不务正业,都没几个朋友”。

可谁知,孩子却恰恰成为了这样一个体弱多病、优柔寡断、人际交往困难的年轻人,将母亲口中的这些“不要”统统照搬到了自己身上。

这种现象在我过去的咨询个案中时有发生。

为了孩子的成长,父母有时会把对方作为反面教材,拿来批评指责,试图引导孩子成为克服这些缺点的人。

殊不知,效果适得其反。

这是因为,每个人的潜意识中都有着对父母的忠诚。

哪怕受外界信息影响,使我们在意识中认为自己的父母是十恶不赦的坏蛋,我们的潜意识也会依然期望,通过成为和父母一样的坏蛋,来得到父母那份初始的爱。

除了达不到理想的教育成果,父母拿对方作反面教材还有着更深层的危害。

孩子的一半来自父亲,一半来自母亲,两者结合形成了孩子最初的“自我”。

当孩子在接收由父母中一方对另一方进行指责的信息时,也就是被被迫灌输了“自我”的一半在否定另一半的内在状态。

这种状态会在孩子的潜意识中不可避免地产生矛盾冲突,导致内心失衡。

更有甚者,父母分别在孩子面前挑剔对方的过错,也就等于在孩子心中立下了双重否定,使孩子的“自我”处在了极端痛苦的位置,丧失了内在能量。

那么,如何找回失去的内在能量呢?尊敬父母,是我们内心力量的源泉。

因为尊敬父母就是尊重自己的根基。

在家庭生活中,如果父母能在孩子面前多赞扬对方的优点,比如:“你的父亲是一个很有责任心的人,值得大家学习”,“你真是一个善良的孩子,和你母亲很像”,或者“妈妈希望你能成为一个像父亲那样温柔而有力量的男子汉。

”那么对孩子来说,就意味着被给予了这样一个许可:“你的父亲、母亲是值得被尊敬的人。

你以后可以尊敬你的父亲、母亲了。

”换成潜意识的语言,就等于告诉了孩子:“你的根基是牢固并且可以被信任的。

从现在开始,你可以完整地接纳你自己。

我允许你连接自己力量的源头了。

中国家长常犯的三种错误亲子教育专家董进宇

中国家长常犯的三种错误亲子教育专家董进宇

中国家长常犯的三种错误亲子教育专家董进宇一,拿孩子与优秀的孩子比只会让孩子更自卑。

许多家长习惯于拿自己的孩子跟比自己的孩子更优秀的孩子比。

希望你的孩子像人家学习。

但是比完之后,家长们发现,孩子并没有发奋学习。

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这一“比”不符合人性。

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两个人是相同的。

孩子的真实感受跟家长的期望完全相反。

孩子的理解力差,他会理解为:他优秀、我劣等;他好、我不好;妈妈爱他,不爱我。

这正好是让孩子没有学习动力的原因。

? 所以,家长绝对不能拿自己的孩子与优秀的孩子比。

这么比让孩子越比越自卑,失去学习的动力。

有一阵,女儿董晨耕总跟班里一个叫李毅的女生比。

为了教育她,董进宇在女儿镜子上贴了一张纸条,内容是“董晨耕是最好的、董晨耕是优秀的、董晨耕是聪明的、董晨耕数学很优秀、董晨耕外语优秀,等等”。

贴上,还叫女儿大声地读。

董进宇对女儿说,从今天开始,你不许跟任何人比,只跟你自己的昨天比,只要你今天比昨天进步就好。

二,批评不会让孩子发奋学习。

批评只能让人不做什么,它不能让人做什么。

随地吐痰,你批评他,下次不吐了。

闯红灯,你批评他,下次不闯了。

但它不能让人做什么。

想让孩子发奋学习,想让孩子做什么,孩子需要鼓励、表扬、赞美、成认,只有鼓励、表扬、赞美,才能把孩子的生命之火煽起来。

大局部家长不明白,孩子学习成绩不够理想、学习不够用功,你越批越不好。

因为你只告诉孩子不能做什么。

孩子的内因没有被你激发起来。

没有动力,也不知道应当干什么、怎么干。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不可防止地要经历一些挫折失败,因为孩子不会总结,他一看成绩不好,最直接的反响就是我笨。

你再批评孩子,甚至挖苦孩子,只能使孩子更自卑,更没有信心。

三,学习真正的秘密不是刻苦,是快乐。

中国有句老话说,学海无涯苦作舟。

一个人要想学好,他就必须刻苦学习,必须有毅力才能办得到。

这就给孩子一个错觉:学习是件很苦的事儿。

其实,学习的真正秘密不是刻苦,而是快乐。

当然,学习的快乐不是那种简单的、急躁的、浮浅的快乐。

博瑞智教育:家长最易给孩子做出的坏榜样

博瑞智教育:家长最易给孩子做出的坏榜样

家长最易给孩子做出的坏榜样董进宇博士说到,生活中。

家长最容易把以下四个坏习惯传染给孩子。

如果你有以下的坏习惯,就要提高警惕了,因为你会在潜移默化中给孩子树立不良的榜:样的。

一起来看看吧,给自己先打个预防针。

父母坏榜样一:遇事先追究责任,而不是解决问题球球和小朋友在小区里踢球。

球球不小心把球扔到房子的窗户上,把玻璃打得有裂痕了。

球球很害怕,于是急急忙忙跑回家告诉妈妈。

谁知道,妈妈听了后,直接问:“你确定是你打坏的吗?会不会是其他小朋友打坏的。

”当球球确定地告诉妈妈是自己打坏的,球球妈妈反而不高兴,还不断地责骂球球又打坏东西,老是给自己添麻烦。

其实,球球是想找妈妈帮忙想办法解决的,球球心理也很着急。

而此时妈妈也没有第一时间跟球球去解决问题。

无论孩子做什么事情,父母可以跟孩子一起分析原因所在,怎样解决,等事情解决完毕,再跟孩子分析哪里错了,以后要怎么做才对,这样孩子不仅乐于接受,还学会了遇事要先解决问题,而不是埋怨、追究责任。

父母坏榜样二:没有耐心听孩子讲话妈妈和丁丁在奶奶冢吃饭,丁丁盯看干炸带鱼,伸手夹1过一大块,可是不小,亨弄掉在地上。

于是,丁丁妈妈就责备地说:“你这孩子怎么总是毛手毛脚的?”丁丁说:“地上的带鱼不是我弄的……”丁丁妈妈顿时火冒三丈了,大声地说:“丢块带鱼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你居然当着这么多人的面撒谎,我平时是怎么教你的,你气死我了……”幸好有奶奶的劝解,不然丁丁妈妈肯定要责罚丁丁了,而那顿饭也吃得寡淡无味,不欢而散。

从孩子1岁左右开始;家长就要学会耐心地听孩子把话说完。

董进宇博士说到,坏榜構都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个老师,父母的言谈举止直接影响着孩子,为了教育孩子,父母该特别注意自己的行为规范,不能把错误的、不良的习惯在不知觉中传染给孩子。

父母坏榜样三:很少从自己身上找问题6岁的小杰,爸爸做翻译工作,经常出差,因此常常会向幼儿园请假带孩子出去应酬。

去年孩子上小学了,以为上学也是可以“想去就去,不想去就不去”的,于是小杰每天找各种理由赖学,家长当然是不会答应的。

董进宇博士:避开12种“文盲式”隔代教育,早读早受益!

董进宇博士:避开12种“文盲式”隔代教育,早读早受益!

避开12种“文盲式”隔代教育,早读早受益!隔代教育多数会有负面影响。

因为老人的思想观念基本定格在他们的时代,同时,隔代的感情要比父母对孩子的感情更加浓厚,老人的晚年时光可能多数都是倾注在孙辈身上的,过分的爱会让孩子缺少砺练。

首先我们得感谢爸爸妈妈不辞辛苦的帮我们照顾孩子,不过老人容易有些不好的教育方法,我们还是应该有足够的认识和重视。

本期小编收集了12种错误的教育方式,与家长们分享,希望给你们有所帮助。

1、吃饭时不让孩子好好咀嚼宝宝吃饭的时候,他们用小小的牙齿咀嚼,咀嚼后,唾液和食物混合,这样的混合物通过牙齿的充分磨碎后,一起进入他们的胃。

有了大量唾液搅拌在食物里的食物团又和宝宝胃里的胃酸一起反应,然后再进入下一步工作。

老人为了让宝宝尽快吃完饭,经常会把食物泡软,或者一口水一口饭。

表面看来,宝宝吃得很快,实际上,食物没有充分粉碎直接进入宝宝胃里,没有唾液的参与,只靠胃液,很难消化。

2、过度保护,破坏孩子的直觉宝宝坐在凳子上时,老人们会经常把手放在宝宝背后,这样的确不会摔倒,但是宝宝的直觉就被你们糊弄了。

哪天恰巧你的手不在背后了,宝宝还是会往后仰过去,因为他一直习惯了后面有手。

宝凳子后面是空的,宝宝从开始就知道这一点,他是不会往后仰的,因为他知道后面是空的。

而我们亲爱的爷爷奶奶,姥姥姥爷,你们破坏了宝宝的直觉!3、给孩子穿的太多当妈妈们在妇产医院生产的时候,医生会告诉我们,不要给宝宝穿太多。

医生说的是对的,宝宝应该比大人穿的少一层。

如果你心理上做不到,至少让孩子跟你穿的一样多--你穿短袖时,他也穿短袖,你穿背心时,他也穿背心!告诉家里的老人--其实宝宝热比宝宝冷更危险的。

宝宝流鼻涕,发烧,打喷嚏100%是因为曾经穿多了,出汗了,他运动之前,你没给他退一件衣服,所以出汗了。

出汗就比较危险吗,出汗时毛孔是张开的,只要有一点点风就会让宝宝生病。

我们要做的其实就是不要热到我们的宝宝别让宝宝受热的折磨!4、不停喂孩子吃东西宝宝的胃是需要休息的。

董进宇博士:教育无小事,每个细节都对孩子影响深远!

董进宇博士:教育无小事,每个细节都对孩子影响深远!

董进宇博士:教育无小事,每个细节都对孩子影响深远!董进宇博士在教育孩子的第四道门说过:教育无小事!意思是说父母在教育孩子这件事上,没有一件事是小事,父母的一句话、一个眼神、一巴掌,可能就让孩子的人生完全偏航!1有这样一个故事:法国有一位化学家,当他获得诺贝尔奖的时候,记者问他:你取得这么伟大的科学成就,请问和你童年的家庭教育有没有关系?这位化学家说:太有了,我给你举个例子,在我五岁那年,有一天我到厨房去拿牛奶,那个年代牛奶是用三斤的玻璃瓶子装的,当我从柜子里把牛奶拿出来的时候,一下没抓住,啪,掉地上打碎了,三斤牛奶全部打到地上,玻璃碎片满地都是,响声很大,我当时吓傻了,站在那里。

妈妈听到响声跑了过来,看到那个情况,也楞了一下,随后妈妈说,哎,儿子,你说牛奶已经打碎了,我们看看有啥用吗?我说:我也不知道有啥用啊,妈妈提醒我说,儿子你看,牛奶在地中央放在一起像个海洋啊,可以划船吗,你不是叠了很多纸船吗,去找纸船咱们划船。

我如梦方醒,去找纸船的功夫,妈妈把地上的玻璃碎片收掉,之后我和妈妈在牛奶上玩划纸船,玩了二十分钟后妈妈说,儿子啊,你看纸船洇湿了,牛奶完成使命了,咱们把它扫掉吧!扫掉之后妈妈找了个一模一样的牛奶瓶子,里面装满了水,把我领到院子里面对我说,儿子过来!我来教你怎么拿牛奶瓶,右手抓瓶颈,左手托瓶底,就这样反复跑了十几次,最后妈妈说,儿子,你刚才之所以把牛奶打碎了,是因为你太小了,不知道怎么拿,下次再拿牛奶,右手抓瓶颈,左手托瓶底,会了吗?我很开心的回答说:会了!这位化学家后来回忆起这件事说:母亲的做法给我了极大的启发,启发有两点:第一点:母亲把一汪无用的牛奶变成了可以划船的有价值的海洋,我后来很多科学研究本来实验已经失败了,没有得到我想要的结果,我就想,母亲能把无用的牛奶变成可以划船的海洋,这个失败的结果,有没有什么正面的价值的东西,我的很多重大科学发现就是这么发现的!第二点:通过这个牛奶事件,我发现一个规律,人是通过做错事才能学会做正确事情的,正是因为把牛奶打碎了,我学会以后怎么拿牛奶,所以从此以后,我再也不怕做错事了,当一个人害怕做错事、害怕犯错误、害怕失败、害怕挫折、这个人断然是成不了科学家的!3故事中母亲智慧的做法为我们树立了好榜样,真是教育无小事,处处有教育!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下面是我们为大家总结的父母最伤害孩子的8句话,同时也是孩子最讨厌父母说的8句话,让我们从这些细节入手,把“伤害”变成“爱的表达”!把“你怎么这么笨!”变成“你一点都不怕困难,太难得了!”02把“住嘴!你怎么就是不听话”变成“我相信你,因为你一直都是说话算话的孩子。

董进宇博士:爸爸并非圣人,一起看看所有爸爸都会犯的10大错误吧!

董进宇博士:爸爸并非圣人,一起看看所有爸爸都会犯的10大错误吧!

爸爸并非圣人,一起看看所有爸爸都会犯的10大错误吧!董进宇博士说到,好的领导和父亲的标志就是,他具有从错误中学习的能力。

我多次说过“我希望,在我的孩子还小的时候,我就了解了现在我知道的这些为人父的知识”。

现在的我之所以能成为一个知识渊博的父亲,部分原因正是我已经当了这么久的父亲。

所以,我罗列了一些我犯过、别人也犯过的错误。

之所以罗列这些,不是因为我已经做到了完美,而是因为我最终认识到了这些问题的存在。

想想这些地方,想一下你能怎样训练你的儿子,使他在他的家庭中避免这些错误。

错误1——强调弱势,而非优势作为一个父亲,我倾向于关注那些儿子做错的事,而不是他做对的事。

其实这是不对的。

要帮助你的儿子发现他的优点——上帝赋予的天赋,关注那些优点而不是过分批评他们的缺点。

与你的儿子讨论他的优缺点——我们都被赋予了某种技能,也同时欠缺某些技能。

找出你儿子擅长的地方,帮助他发挥这些优势以达到未来的成功。

如何判断你儿子的强项和弱项:1、他擅长哪些方面的事情?哪些方面他做起来比较吃力?2、他喜欢做什么?尤其在做哪些事的时候特别有激情?3、他的个性怎么样?是冷静?温顺?还是起伏不定?4、他的性格怎么样?是内向还是外向?5、他的体格怎么样?6、你儿子的优点是什么?是可爱?有同情心?决心坚定?还是意志顽强?错误2——缺少肢体关爱男人在成长的过程中都不习惯受到太多来自男性的关爱,尤其是肢体上的。

董进宇博士说到,有趣的是,我们会通过在绿荫地、摔跤场和拳击擂台上的搏斗来弥补这点。

出于某种原因,我们认为在体育竞技的热乎劲儿里拍打男人的屁股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却觉得用拥抱的方式欢迎别人心里不大舒服。

雄性动物具有体格优势,如果从这点看,你可能会认为我们男人应该更擅长用肢体动作表达关爱,但是事实恰好相反,我认为一定是我们自小在潜意识里就被灌输了这种社交禁忌。

拥抱并亲吻你的儿子吧。

给他多一些身体的关爱,即使他长大了,也请继续这么做。

是的,你没有听错,我说的就是亲吻他。

董进宇博士:“不管”是最好的“管”

董进宇博士:“不管”是最好的“管”

董进宇博士爸爸的陪伴对孩子成长很重要不要以为你一边看手机,一边坐在孩子边上就是陪孩子了。

董进宇博士说到,你看手机也会让孩子学着迷上电子产品。

你的行为就是孩子学习标本。

爸爸要给孩子以行动和语言上注入正面的,阳光的,正能量的力量。

爸爸的消极态度,负面思想,粗暴的语言,对朋友、对家人,特别是对孩子的母亲的态度和语言及行为都深深的影响着孩子的身心成长,甚至铸就孩子终生的人生品格。

爸爸手上拿着手机却要孩子认真做作业。

爸爸歪倒在沙发上却要孩子站有站相坐有坐相,爸爸随地吐痰却要孩子讲卫生,爸爸总爱迟到却要孩子做人要诚信……这无异于对牛弹琴。

孩子的不配合只能说孩子也不是天才。

爸爸,你是多么重要!如果可以每天全身心陪伴孩子至少15分钟,那你的宝宝进步不会让你失望的。

美国心理学家发现:一个人能够取得成就,20%取决于后天努力,80%取决于父亲教导。

作为孩子生命中“重要的人”,同样一句肯定的话,如果由爸爸说出来,对孩子的影响力会是妈妈的50倍。

妈妈对孩子的影响是孩子能不能成为一个独立的人;而爸爸则是塑造孩子对人生的看法;关系到人格的形成。

家庭教育中,父亲和母亲谁更重要?答案是都很重要。

董进宇博士说到,一个人和母亲的关系是否和谐,会影响孩子未来的婚姻是否幸福;和父亲的关系是否和谐,会影响孩子的是否勇敢自信,未来的事业是否有成就。

和孩子建立亲密的亲子关系,需要每天一点一滴的积累,不是一蹴而就的。

高品质的陪伴要每天专注地陪伴孩子至少15分钟!也就是在陪伴孩子的当时,父亲或母亲是全心全意地和孩子一起互动,心无旁骛,没有想着工作,没有想着压力。

可以和孩子一起读书讲故事;和孩子一起游戏或打球;一起听一段音乐;一起坐在沙滩上听海浪的声音,讲解大自然的知识;一起爬山、一起坐在地上研究自然,观察小动物、小花儿、小草树木。

可以是不加评判、没有指责、没有轻视、没有打击、没有打断,只是很单纯、很欣赏、很专注、很幸福地、静静聆地听孩子诉说。

在聆听的过程中,父母可以有的是:嗯、哦、哇、是哦、然后呢?还有呢?接下来呢?等回应。

董进宇博士:妈妈,我不喜欢你的这些坏习惯!

董进宇博士:妈妈,我不喜欢你的这些坏习惯!

董进宇博士妈妈,我不喜欢你的这些坏习惯!别以为胎宝宝还在妈妈肚中就没有自己的“思想”,胎宝宝对于准妈妈也是百般挑剔呢!董进宇博士说到,他们不但有生物钟、喜欢规律的生活(“准妈妈的生活规律将直接影响胎宝宝”),而且对于准妈妈的一些坏习惯更是深恶痛绝。

【生活中的有害物质】生活中充满了有害物质,从日常作用的洗洁精、杀虫剂,到化工化学试剂,再到较强的放射线,无不危害着胎宝宝的成长发育。

一般来说,这些有害物质对于胎宝宝影响最严重的时期,是怀孕的8-12周,这时期的胎宝宝可能会选择自然流产的方式而优胜劣汰;而怀孕后期,虽说这些有害物质对胎宝宝造成畸形的可能性会大大降低,但却可能影响胎宝宝的器官发育,或者在器官功能方面出现问题,甚至导致早产。

因此,胎宝宝非常不喜欢准妈妈孕期经常接触有害物质的习惯,如工作环境或日常生活。

【长时间坐而不运动】准妈妈长期坐立而不运动,不但对于自身的身体健康不利,容易引起准妈妈下肢浮肿、痔疮发生、不利于顺产,而且孕晚期也会压迫到肚中的胎宝宝,使得胎宝宝呼吸不畅或胎位不正,情况严重的可能造成早产或胎死腹中。

因此准妈妈在孕期,不但要经常开窗通风、注意坐姿;而且还要经常到户外走动走动,呼吸新鲜空气的同时,也活动一下筋骨。

【准妈妈不远离烟酒】众所周知,过度的饮酒和吸烟,对身体健康的危害是非常之大的。

如果准妈妈吸烟饮酒的话,不但影响自己,而且还会影响胎宝宝的生长发育,并且增加胎宝宝畸形的发生率;而母乳的妈妈吸烟饮酒,酒精和烟草中的化学成分还会通过乳汁毒害宝宝。

当然,这里所说的“烟”,不仅仅是准妈妈自己吸烟,而且还包括周围环境中的二手烟,二手烟对于胎宝宝的危害甚至比一手烟更严重。

【孕期生病随意吃药】孕期准妈妈的身体素质本来就比平日要弱一些,因此生病是在所难免的,并不是说准妈妈生病一定不能吃药,而是一定要遵医嘱地吃药,千万不要自己随意用药。

董进宇博士说到,记得妈妈当初怀孕明明之时,妇产科医生就对妈妈说过,孕期生病不吃药,对胎宝宝不好;而如果随意吃药,对于胎宝宝的影响会更大,可能会造成胎宝宝的畸形或流产早产,因此准妈妈最明智的选择应该是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科学地用药。

董进宇博士:教育孩子没有底线就没有安全线

董进宇博士:教育孩子没有底线就没有安全线

董进宇博士版权所有,违者必究官方网站 教育孩子没有底线就没有安全线现在的父母越来越重视家庭教育,越来越渴望提高家庭教育的能力,但家庭教育的误区也特别明显。

许多人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过于强调要给孩子自由、民主,但是往往忽视了规则和自制力培养,李某某的案子就是典型的放纵型家教,自由而没有自制力,欠缺道德底线。

真正好的家庭教育,一定是让孩子获得主动性和自制力的平衡发展,平衡的教育才最有利于孩子和谐成长。

教育是不能走极端的,只有自由没有控制、没有节制,孩子很危险的。

最近审判的复旦投毒案,我特别注意到一个细节,林森浩投毒之后完全有机会救黄洋,有机会让自己不死的!这让我想起了十几年前北大发生的投毒案,王某某看到同学中毒后的症状,突然感到害怕,赶紧拉着同学打车上医院,承认是自己下的毒。

到了医院,当医生要做常规检查时,王某某承认是他下的毒,让医院赶紧救人。

后来,中毒的同学住院治疗一年后基本恢复了,王某某被判了11年。

林森浩和王某某的共同特点是漠视他人、漠视情感乃至漠视生命,只将注意力集中在知识和技术等狭窄的领域,为实现个人目标很少考虑可能带来的恶劣后果。

这种“情感荒漠化”跟小时候的家庭环境有关。

许多父母忽略孩子的情感发展,把家庭变成了学校,把自己变成了助教,过于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忽视健康人格的培养,从而造成了孩子的“情感荒漠化”。

相比之下,王某某比林森浩敢于承认错误,他的良心未泯救了同学,也救了自己。

从这里我想到,在家庭教育中,一定要打牢底线伦理,如北京大学何怀宏教授所说,要把握底线伦理的道德、公民义务和职业道德三个层次,而最重要的就是道德底线。

当孩子伤害了别人的时候,父母绝对不能轻易放过,一定得让他道歉,一定得让他认识到不能伤害别人,要有勇气承认错误,改正错误。

董进宇博士:警惕扼杀孩子自尊心的杀手

董进宇博士:警惕扼杀孩子自尊心的杀手

董进宇博士在《培育优秀子女的规律》一书中提到,人的自尊心就像人的脊梁柱,一个人要活的有尊严,就必须抬头挺胸。

孩子也是人,所以孩子也一样,要活的有自尊。

但是很多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不怎么注意这些,让自己的教育方式成了孩子自尊心的杀手。

董进宇博士是著名的家庭教育专家,也是中国亲子关系第一人董进宇博士认为,以下几个方式是家庭教育方式的误区,也是扼杀孩子自尊心的杀手:1,父母是孩子的管家,为孩子包办一切很多家长都喜欢为孩子包办一切,照顾孩子的一切,把孩子打扮成帅哥靓女,然后孩子大一点的时候,送孩子学礼仪,学钢琴,学绘画,学舞蹈等等课程。

可是你发现了吗?孩子喜欢舞蹈吗?孩子喜欢钢琴吗?孩子什么都不喜欢,你给孩子那么多安排,你是孩子的管家,可惜孩子不喜欢你为他打造的人生。

董进宇博士建议:若是真正的爱孩子,就放手让孩子选择,让孩子自己选择自己的兴趣爱好,不要做管家。

2,父母行为较轻浮,不能给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

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强,你说的话孩子不大乐意听,但是孩子绝对会模仿你的行为。

你在孩子的面前搬弄是非,平时说话不注意,脏话连篇,那么你的孩子也会模仿你的这些行为的。

董进宇博士建议:家长平时就要注意自己的言行。

给孩子做好榜样。

3,忽略孩子的存在家长们可能都认为,小孩子是天真的想法,没有必要听孩子的说话,就忽略孩子的存在,孩子得不到你的尊重,那么他就无法树立自尊心。

董进宇博士建议:听听孩子的看法,有些家庭重要的事情,询问一下孩子的意见,不要让孩子感觉到被忽视了的感觉。

4,当众批评孩子当孩子犯错的时候,家长总是当着亲戚朋友的面批评孩子,有的还当着同学的面批评孩子,那么我想说,你这样完全是在摧毁孩子的自尊心。

不用多说几次,一次就可以了。

董进宇博士建议:给孩子留足够的面子,关门教育孩子,文昌不是一件坏事。

5,破坏性的批评孩子。

有很多这样的家长,在孩子没有做好事情的同时,他否定的不是孩子行为,而是孩子的人。

比如:“你怎么这样啊,不好好学习。

董进宇博士:毁掉一个孩子仅需7步,而80%的家长却正在做!

董进宇博士:毁掉一个孩子仅需7步,而80%的家长却正在做!

董进宇博士毁掉一个孩子仅需7步,而80%的家长却正在做!1、让孩子觉得自己什么都不行,没人赏识他。

例如学习不行,长相不行,交际不行,干家务不行,马虎,粗心,让家人为他受累……总之,他没有行的地方。

2、经常拿比他"行"的人刺激他。

例如这种话时常挂在嘴边:"看人家××,从不让父母操心!"这类话最具打击力和摧毁力,是毁孩子的王牌语录。

3、父母把自己塑造成为家庭牺牲者的形象,这样会使孩子产生罪恶感。

而一个有罪恶感的人往往采用自暴自弃的方法度过一生。

具体方法举例如下:经常告诉孩子,自从有了他,你连电影也没看过,你为他操碎了心,都累出病来了,最好再具体说出你身上的哪种病是由于他造成的。

或者说,如果不是为了照顾他,自己早就在事业上有大发展了。

4、和孩子说话时口气不和蔼,不使用商量的口吻,音量达到70分贝以上,使用命令式的口吻。

如果还能配合一些挖苦讽刺的汉语词组,则效果更佳。

如"你真蠢""你混""没见过你这么傻的""怎么生了你这么个东西"等等。

5、孩子的一切要由你来决定,切不可给他一点儿自由,他的行踪你要密切注视。

他如果有日记,一定要设法查看;他如果有信件,一定要审查。

这样做能在他心里造成他不是人的感觉,造成他是一个受人操纵的木偶的感觉。

一个怀疑自己不是人的人是绝不可能奋发上进的。

6、有迁怒的本事。

单位上遇到不顺心的事,回来后要想方设法找理由给孩子泼狗血。

无论什么事都归功于孩子的过错然后教训他,并制止他流眼泪。

这样做可以有效地打击孩子的自尊心,增强孩子的自卑感,同样可以造成他不是人的感觉。

7、当众出孩子的丑。

前6条都是在家庭里的"单练"。

真正要彻底毁掉他,这第7条才是杀手锏。

你一定要当着外人(或同学或亲友或邻居)损他,贬他,让他无地自容。

从心理学角度讲,这样做能使一个人产生惧怕社会的心理,产生自惭形秽的念头。

董进宇博士:孩子11种问题行为,源于家长外行教育

董进宇博士:孩子11种问题行为,源于家长外行教育

董进宇博士孩子11种问题行为,源于家长外行教育董进宇博士说到,你不去疏导而去激怒孩子,孩子的理性就会在暴躁中烧焦;你让孩子感不到任何爱,他的心就会冻僵。

家庭是个环境,孩子就像生长在其间的植物。

环境里的土壤营养是否充足,水分和阳光是否适当,都会影响到孩子这株“植物”的“精神生命和物质生命”。

给“外行”的家长当孩子,就像是植物生长在土壤或者光照有问题的环境里,肯定会有这样或那样的发育不良。

观察孩子,要着重关注孩子的性格和人生态度,因为性格和价值观对孩子的影响是长久的。

如果把孩子比成一部汽车,那么,价值观就是这辆车的方向盘,孩子的性格和智力就是车的性能。

我们应该既要锻造孩子的良好“性能”,又要避免让孩子走错方向。

在家庭教育的过程中,家长不应该仅仅注意现在孩子身上的问题,更要注意观察一些成年人身上的缺陷,要注意从成年人身上总结教育孩子的经验,因为那才是童年环境、家庭教育所产生影响的最后结果。

从孩子身上看问题,很容易一叶障目,因为孩子身上的每个具体问题都让家长挂心,这些问题分散了家长对孩子的真正问题的注意。

教育孩子目光要长远一些。

一个孩子就是一份“试题”,时时处处都在考验着家长的家庭教育水平;一个成年人就是一份“答案”,处处时时都体现着家长对教育试题的回答。

孩子是教育的“开始”,成年人是教育的“结果”。

分析“开始”,我们作出的往往都是些主观的预测和假想;分析“结果”,可以让我们更客观地借鉴这个人所受的家庭教育的利弊。

所以,对于成年人的分析和观察,对于我们教育孩子有更多的借鉴意义。

董进宇博士说到,在此,我们简单地列几种成年人身上常见的问题,供家长朋友们在教育子女时借鉴。

一、丧失生活的快乐人生虽然不是一场欢宴,但是,也会有很多美妙的感觉供我们品味,对于孩子来讲更是如此,因为他们很容易满足。

但是,在功利心强的家长眼里,快乐并不值得追求。

每当看到孩子兴高采烈地沉浸在游戏中时,他们就会想,要是孩子能把这时间用在学习上该有多好……其实,学习、玩耍、沟通、与家人相处等活动都有其各自的快乐,然而,不会教育孩子的家长,只会让孩子感觉学习是负担、玩耍没自由、沟通很压抑、相处很无聊,只有摆脱家长跟小伙伴们在一起时,才能得到些许的快乐。

【珍藏】董进宇博士学习办法大全

【珍藏】董进宇博士学习办法大全

董进宇博士学习方法孩子学习不好,找到原因才能对症下药,董进宇博士总结的孩子学习不好的八大原因:1.自我观念的局限错误的自我观念限制大脑潜能输出,是孩子学习不好最大的原因2.学习方法不得当一流的学生一定有一流的学习方法,死记硬背降低学习效率3.基础知识不牢基础知识不牢导致新知识无法掌握,形成“滚雪球”效应4.没有学习兴趣“头悬梁、锥刺股”般痛苦的学习感受,让孩子的学习兴趣全无5.缺乏激励因素6.7.8.一、?123、??123?45?6二、?学习程度:??1、听懂了(把老师讲话的那个意思听懂了)?2、记住了(如:理科,把公式定理定义的那个符号记住了)?3、学会了(知道原理了,知其然知其所以然)??4、掌握了(知识变成自己的了,可以用这个知识来解决问题了)?董进宇博士指出,学习有四种程度:听懂,记住,学会,掌握。

其相对应的学习程序则是要:专心听课(听懂),认真看书(记住),做例题(学会),做习题(掌握)。

他表示,人的听力系统会自动漏掉80%,所以孩子在上课时重在听懂老师的意思,课后重在把老师所讲内容重看,眼睛是视觉扫描仪,能弥补听觉漏掉的内容。

学习的程序:??1、?专心听课。

(学生听课,大部分注意力集中在记录符号上,而不是真知上,再努力也是个三流学生)?例听课:坐舒服,盯着老师的脸,听老师说话的意思是什么。

一堂课只记几十个课本上没有,老师讲到的关键词。

(不光是记老师讲的话,而是把那个话的意思听懂,这叫专心听课)?? 表述意思:如果只记录符号只完成了表述意思的???7%???????????????口气、语气、声音???38%???????????????面部表情,肢体动作???55%??2、认真看书。

(通过耳朵接受信息的话,它会遗漏掉大量的信息。

)老师走了,打开书“从头到尾”,把老师讲的内容看一遍两遍三遍。

通过视觉化扫描。

把公式、定理、定义符号达到记住了。

??3、做例题?不急做作业,把例题再做一遍(把步骤答案盖住,做不出来,打开书对照一下,看人家是怎么解的、这个公式定理定义是怎么使用的)??4、?做习题?三、文科的学习方法:?1、鬼子扫荡(不要在不懂的地方停下来,以一“章”为单位,一篇文章会的不会的,懂的不懂的,234到底问1???23?4?法)? ?55个,5678-旧知识没学会,不学新知识;2、循序渐进-不能跳跃;3、突破“三定”(定义,定理,定律),把握重点;4、反复练习,增长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董进宇博士会“遗传”的八个坏习惯,不改会害了孩子!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要让孩子生理和心理都健康,父母以身作则最关键。

家长应该避免以下这些坏习惯。

★爱批评抱怨
母亲如果经常抱怨自己的身材,给孩子特别是女儿传达的信息是“自尊来自牛仔裤是否合身或体重有多轻。

”这可能会使孩子讨厌镜子里的自己,自尊下降,对自己身材不满。

这些都很容易导致青少年反复节食减肥、暴饮暴食或者厌食症等问题。

★用食物安抚情绪
家长在伤心或失望时用食物安慰自己,也会给孩子发出错误信号--食物可以解决很多问题。

正确的做法是,通过与朋友交谈或者散步等更好的方式改善和提升情绪。

★过多使用手机和电脑
研究发现,在屏幕前的时间太长会影响儿童睡眠问题,导致学习成绩下降及体重增加等多种问题。

然而,有些家长一边告诉孩子不要在吃饭时玩手机游戏,自己却在边吃饭边用手机刷微博。

言教不如身教,应制订手机电脑家庭使用规则,所有家庭成员必须严格遵守。

★过分注重外表和物质
家长太注重外表和物质需求,很容易给孩子造成不良影响。

家长应设法培养孩子更多的健康习惯,比如散步、打球等,让孩子明白,身强体壮比穿着打扮更重要。

家长赞美孩子漂亮的同时,应更多地表扬他们的聪明和善良。

★借酒浇愁
工作一天不顺心,回家就想喝一杯。

这给孩子传达的信息是,酒是缓解压力的极佳方式。

家长应该寻找更积极的解压方式,比如锻炼身体、冥想打坐、与家人聊天等。

★总爱攀比
有些家长凡事总爱与人攀比,动辄就教育孩子“邻居家小孩如何”“你某某同学如何”等。

此类攀比往往会适得其反,不但起不到鼓励和鞭策作用,反而容易导致孩子产生逆反心理。

正确的做法是,当孩子有良好表现时,及时表扬。

★爱争吵
如果夫妻间总爱争吵,孩子学到的是“争吵是解决问题必要途径”。

父母吵架不但难以解决问题,还会给孩子带来负面压力。

研究发现,这种压力还会增加儿童发胖的几率。

董进宇博士
★对别人说三道四
很多家长爱对别人的长相或行为说三道四。

这其实是缺乏自信的一大表现。

久而久之,孩子也会学习这种行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