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充中考语文二轮复习课件_考点四 修辞 对联PPT课件

合集下载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对联》课件(19张PPT)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对联》课件(19张PPT)

专题四 对联
②【对联二】 雾锁山头山锁雾 天连水尾水连天 【分析】这是一副回文联,既可顺读,也可倒读。对联大意为:大 雾弥漫,看不清远处的山峰,水天一色,天水相接,连绵无尽。已 知 中的字为同一个字,请结合对联大意将下联补充完整。
专题四 对联
跳竹竿是壮族人民最喜爱的传统体育项目之一,寄寓着期盼丰 收的美好心愿。跳竹竿源于生产生活,不仅动作简单易学,而且男 女老幼均可参与。跳竹竿时,和着欢快的碰撞节奏声,表演者翩然 起舞,轻松穿梭于开合变换的竹竿之间;持竿者吆喝助威,敲击出 灵动鲜明的节奏。观众也被现场欢快的气氛感染,变得亢奋起来, 纷纷加入跳竹竿的队伍。
符合以上特点的对联叫“严对”,而在结构、词性方面不够严 格的叫“宽对”,中考一般只作“宽对”。此外,对联通常用毛笔 竖写,贴挂时,上联居右,下联居左。
专题四 对联
三、区分上下联的方法 (1)按音调平仄区分。一般看尾字声调,上联尾字的声调应为仄 声,下联尾字的声调为平声。(根据古音和今音的对照,今音的一、 二声约等于古音的平声,今音的三、四声,约等于古音的仄声) (2)按因果关系区分。“因”为上联,“果”为下联。比如“方 向正确城乡富,政策英明衣食丰”,先有“城乡富”这个“因”, 才会有“衣食丰”这个“果”。
郴同学根据景区提供的图片拟写了一副对联,但对下联举棋不定,
请你结合对联知识帮他选择准确的一项( C ) 上联:山为锦屏何须画
下联:______________
A.水作琴声不用乐
B.水作琴声何须弹
C.水作琴声不用弦
D.水作琴声曲悠扬
专题四 对联
【解析】拟写对联时应注意:①字数相等;②词类相当;③结构相 应;④平仄相对,仄起平收;⑤内容相关。首先排除“水作琴声何 须弹”,“何须”上下联重复。根据结构相同的特点,排除“水作 琴声曲悠扬”, 根据平仄,排除“水作琴声不用乐”。

中考对联复习专题PPT课件

中考对联复习专题PPT课件


墙 上 芦 苇,头 重 脚 轻 根 底 浅;

山 间 竹 笋,嘴 尖 皮 厚 腹 中 空。

└─┘ └─┘ └─┘ └─┘ └─┘ |

方位 联合 主谓 主谓 方位 │

└────┘


└──┘

偏正


主谓

└┬┘
└───┴─────┘


联合

└───────────┘

主谓
• 词类必须相同,结构必须相应,这两条一般都是应该遵守的。
.
16
• 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 • 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 • 三尺剑,六钧弓,岭北对江东。 • 人间清暑殿, • 天上广寒宫。 • 两岸晓烟杨柳绿, • 一园春雨杏花红。 • 两鬓风霜,途次早行之客; • 一蓑烟雨,溪边晚钓之翁。 • 155293453(诗联会友)
.
17
• 1、
• 犹留正气参天地
纸上画龙龙不动; 鬓边插凤凤难飞。
三尺彩绫,三尺系腰,三尺坠; 一床锦被,半幅遮身,半幅闲。
风紧林密,问樵夫何处下手? 山高水深,劝渔夫及早回头。
竹本无心,节外偏生枝叶; 藕虽有孔,心中不染尘垢。
桃李杏梅,这些花那时开放? 稻麦黍稷,此杂种是何先生。
•”
.
20
说出这两幅对联的差别。
学海赛舟资水为墨腾蛟浪 广寒扳桂丹霞作笺步云衢
中考对联复习专题
.
1
对联的分类:
从内容分: 春联、喜联、寿联、挽联、装饰联、行业 联 、交际联和杂联(包括谐趣联....)等
从形式分:
有正对、反对、流水对、联球对、集句对等

南充中考语文二轮复习精品课件_考点四 修辞 对联(43张)

南充中考语文二轮复习精品课件_考点四 修辞 对联(43张)

(4)节奏相合。节奏是由停顿形成的,上下两联在哪里停顿,有几处停顿都应 当吻合。如杭州西湖岳坟联:“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上下联的 节奏都是二字一顿、二字一顿、三字一顿,节奏完全吻合。 (5)平仄相协。古人把上声、去声归为仄声一类,与平声(阴平、阳平)相对。平 仄最起码的要求是:上联末字必仄,下联末字必平。上面所举的杭州西湖岳 坟联上联是:平平仄仄平平仄,下联是: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相协,富于音乐 美。
2.对联对法指要 (1)字数相等。对联字数可多可少,但上下两联的字数必须相等,不能有一字 之差。 (2)词性相对。上下两联相应位置上的词,词性须相对,如名词对名词,动词对 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往细里说,颜色词要对颜色词,量词要对量词。如:两 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3)结构相应。上下联的句法结构应当一致,如动宾结构对动宾结构,主谓结 构对主谓结构等。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2.反问句和设问句的区别: 反问句和设问句都是无疑而问,有时容易混淆,它们的区别是: (1)反问句就是明知故问,一般由陈述句改变而来,句中充满了说话人的充沛 强烈的感情,或肯定或否定,且只问不答,答案就在问句里面,它的字面内容 和句意正好相反,句子的语气较强;设问句是从正面故意提出问题,自问自答, 问句本身不表示肯定什么或否定什么,语气较弱。 (2)反问句的主要作用是加强语气,用强烈的反问语气来表明作者的思想;设 问句的主要作用是提出问题,引起读者的注意,启发读者思考。
(7)原料代成品。 例:五十年间万事空,懒将白发对青铜。(“青铜”代青铜镜) (8)地名代本体。 例:延安还是西安?要划清这种界限。(“延安”“西安”分别代两大阵营)
10.反语 反语就是说反话,使用同本意相反的词语以表达本意的修辞手法。以说反话 的方式突出其幽默感与讽刺性,加强表达效果。 (1)嘲讽性反语。这类反语是用好的词句述说不好的人或事物,以表示嘲弄、 讽刺、憎恶、蔑视等感情。 例:当三个女子从容地转辗于文明人所发明的枪弹的攒射中的时候,这是怎 样的一个惊心动魄的伟大呵!中国军人的屠戮妇婴的伟绩,八国联军惩创学 生的武功,不幸全被这几缕血痕抹杀了。 这个句子中的“文明人”“伟大”“伟绩”“武功”,其实说的是反动政 府及军警的野蛮、卑劣和罪恶滔天。

中考语文总复习——修辞、对联 PPT课件

中考语文总复习——修辞、对联 PPT课件
❖例句:
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
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反复
❖ 定义:为了强调某个意思,某种感情,有意 重复某个词语或句子。
❖ 种类:连续反复和间隔反复。 连续反复中间无其他词语间隔。 间隔反复中间有其他的词语。
❖ 作用:突出思想,强调感情,分清层次,增 强节奏感。
❖ 例句:山谷回音:他刚离去,他刚离去。
[题三] 下列句子修辞手法运用不恰当的一项 是( ) A、图书馆是书籍的宝库,那里贮藏着无数 的人类智慧的结晶。 B、蚂蚁身躯虽小,但力量很大,一只蚂蚁 可搬动一粒米,一群蚂蚁不就可以翻江倒 海了吗? C、那翠绿的叶片,那满树的繁花,给我这 小小的书房带来了一室的春光,一室的清 香,一室的暖意。 D、盛开的藤萝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 流动,在欢笑,彼此推着挤着,好不热闹。
[题二]“远远望去,宛如一群雪白肥壮的大
狮子,有坐着的,有卧着的,有两两相对
的,有簇聚成团的,原来这是一座宣石假 山”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作用?
❖ [答案] 比喻;把假山的形状与姿态描绘得更 加生动、具体、形象,使文章富有文采,激 发阅读兴趣。
❖ 解说:考查的着眼点是考生运用修辞手法的
能力,同时也对学生语文多方面的能力进行 检验。
喻体
明喻 甲象乙 出现 像、似的、好像、如 出现
宛(犹)如 、好比、
暗喻 甲是乙 出现 是、成为
出现
借喻 甲代乙 不出现 无
出现
比喻
❖ 4、例句: ❖ 共产党象太阳。 ❖ 我们是祖国的花朵。 ❖ 猫儿在稿纸上踩了几朵小梅花。
明喻 暗喻 借喻
拟人
❖定义: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 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 词来描写物。
[题一] 对下列各句使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正确 的一项是( )

部编版初三九年级语文中考 综合性学习修辞、对联、仿写 课件

部编版初三九年级语文中考 综合性学习修辞、对联、仿写 课件
早日到来的急切心情。
我们要特别辨明几种易混淆的修辞手法
比喻和比拟:比拟是把拟体当成本体来写重点在“拟”, 比喻是用喻体比方本体重点在“喻”。
对偶与对比:对比的基本特点是“对立”,对偶的基本特点是对称; 对偶主要是从结构上说的,它要求结构相称,字数相等; 对比是从意义上说的,它要求意义相反或相对,而不管结构形式如 何 反问与设问:设问不表示肯定什么或否定什么,
3、词性相对。
4、结构相应。
5、内容相关。 对联的上下联内容必须是相关的,来形成一个有机整体,来共
同表达一个主题,绝对不能彼此鼓励,各自为政。
中 考
考点二 对联


(三)【技法总结】
1.区分上下联


(1)看句尾平仄。先看看末尾字,上联的末字是三声或四声(仄声),下联的
末字是一声或二声(平声)。例如“春风堂上通佳气;夜雨庭前种好花”,四声“
综合性学习
——考点四 修辞、对联、仿写
1.比喻修辞手法及作用:
• 【定义】用将某一事物或情境来比另一事物或情境的修辞方法。(要了解本体和喻 体)
• 例①:他长得很像他哥哥。(表示比较不是比喻句)(两个不同事物具有相同的特征) • 例②:他刚才好像出去了。(表示推测揣度不是比喻句)
• 【作用】:可使语言形象、生动,把抽象的事理具体化,形象化。
判断下列句子,是对偶句的打“√”,不是的打“×”。
1.满招色。
(√ )
3.好一个黄土高原!好一个安塞腰鼓!
(× )
6.反复修辞手法及作用:
【定义】根据表达的需要,使同一个词语或句子一再出现的一种修辞方法。 包括连续反复和间隔反复。 例①: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连续反复) • 例②: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对联-2024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课件

对联-2024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课件
3.准确仿写下联 对联要求上下联字数相等,平仄相对,对应位置的词或短语的词性要相同。下联的内容应尽量在给出的材料中选取,写完下联之后还要根据对联的相关知识逐一进行检查,尤其是注意最后一个字的平仄需要符合“仄起平收”的原则。
(二)对联配对题解题方法 1.看内容。上下联的内容应该有关联。 2.看结构。上下联的字数相等,结构相称。 3.看词性。上下联同一位置的词或短语一般都具有相同的词性,如名词对名词等。 4.看平仄。上下联一般都是平仄相对的。尤其要注意对联一般都是“仄起平收”。
方法归纳 (一)拟写对联的方法 拟写对联,要求考生对对联有一定的了解,懂得对联的相关知识,并能够进行有效仿写。 1.读懂题目要求 例如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某年中考卷考查拟写对联,要求写我国历史上的巾帼英雄,明确告诉考生所写英雄只限于女性,考生可以选择题目中的花木兰作为主人公,也可以考虑其他的女性英雄。
根据对联的要求及文段的提示,从以下句子中分别选出关于物质生活民俗和社会生活民俗的对联,按上下联顺序填写序号。 ①束发正是用功时 ②北户迎风夏月凉 ③流水高山无古今 ④南檐纳日冬天暖 ⑤清风明月自来往 ⑥及笄当知读书好
(1)物质生活民俗:____________________(2)社会生活民俗: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④② (2)⑥①
例3 (2023·防城港模拟) 根据对联的要求,从以下句子中选出缅怀红军长征及包含革命根据地的两副对联,按上下联顺序填写。 ①万千翠竹织摇篮 ②立志同挑革命担 ③同心共写振兴诗 ④烈士血染湘江魂不灭 ⑤誓将遗愿化宏图 ⑥五井杜鹃红党史 ⑦挥泪继承先烈志 ⑧红军四渡赤水志长存
对联
典题精析
例1 (2023·广西中考) 【节日画面】广西各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节日。每逢节日,人们载歌载舞,欢聚一堂。“三月三”是壮族的传统节日,如今也是广西各族人民共同庆祝的节日。每年“三月三”,各族歌手齐聚歌圩,你唱我和,以歌会友,以歌传情。真可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下列句子中选出一副对联,将相应的序号填到横线处,使解说词内容连贯,上下联顺序正确。 ①八桂团结谱新曲 ②四海风云增光辉 ③九州奋发奏华章 ④五湖气象呈祥瑞

部编版语文 中考二轮专题复习:《对联》课件 (共31张PPT)

部编版语文 中考二轮专题复习:《对联》课件  (共31张PPT)
(理发师) ⑶操天下头等事业,做人间顶上功夫。
(鞋店) ⑷ 随我登堂入室,任君步月登云。
用对联评析人物
1、写鬼写妖高人一等 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2、 盛唐诗酒无双士 青莲之苑第一家
3、玉帐深宵悲骏马 楚歌四面促红妆
蒲松龄 李白 项羽
名胜联蕴涵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根据下列对联内容,写出相应的名胜古迹。

(末字仄声 34 ) (末字平声 12 )
关于横批
才成志立


华 潇
横批是张贴于一副对联上头的横联。“横” 横写的书写方式;“批”含有揭示、评论之意, 对整副对联的主题内容起到补充、概括、提高、 画龙点睛的作用。
月 峥


莫 横批(从右到左)





传统贴法
才成志立 年











6、平仄相对(仄起平收)
上下联平仄要交错,传统习惯是“仄起平收” 。
上联末字用仄声字,下联末字用平声字。
(现代汉语中一般三、四声为仄声,一、二声的为平声)。
1、书山勤为径 , 学海苦作舟。
jìng
zhōu
2、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成湖。
liǔ

根据对联特点,连线匹配对联。
海到无边天作岸 恒心搭起通天路 良言一句三冬暖 发愤识遍天下字
学习目标
1、积累有关对联知识 。
2、欣赏对联,掌握对对联的方法。
3、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理解对联所承载的中华传统 文化。
中考复习——对联 对偶+仄起平收
两问两对三反三比借用夸人

中考专题复习课件:对联(共64张课件)

中考专题复习课件:对联(共64张课件)

对联的主要种类:
1、春联:春节期间贴于门上的对联。例如:爆竹一声除旧, 桃符万户更新。 2、喜联:祝贺结婚、生子、等喜事的对联。 如:百年恩爱双心结, 千里姻缘一线牵。 3、挽联:悼死者之对联。例如:黄兴挽七十二烈士联: 七十二健儿, 酣战春云湛碧血, 四百兆国子,愁看秋雨湿黄花。 4、楹联:寺院、庙宇楹柱上的对联。例如:财神庙联: 颇有几文钱,你也求,他也求,到底给谁是好。 不作半点事,朝来拜,夕来拜,怎样教我开销。 5、俗联:通俗易懂之对联。 如: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另一层意思是“因何而得偶?有幸不须媒”。一谈蔬果花卉,一谈人事姻缘, 联意隽永,引人入胜。
一些传统对联的主要制作方法,摘录如下:

八、双关
1.谐音 普天同庆,当庆当庆当当庆;举国若狂,且狂且狂且且狂。 再如: 因荷而得藕;有杏不须梅。 *据传,这是明代宰相李贤在招婿前与陈敏政的一次测试应答对。隐含 又如: 莲子心中苦;梨儿腹内酸。 全联意为“怜子心中苦,离儿腹内酸”。 2.借义 利用汉语中一个字或词语有不种含义的特点制联,同时表示 两种事物的制联方法乃借义法。 如: 虚心成大器;劲节见奇才。 又如: 龙井泉多奇味;武夷茶发异香。




对联的由来:
对联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秦、 汉以前,我国民间就有挂桃符来驱鬼避邪 习俗。这是对联的萌芽。 五代时,桃符上的神像不见了,取而代 之的是联语。《茅亭客话》记载:五代后 蜀主孟昶曾写了一副“新年纳余庆,嘉节 号长春”的对子,据说是我国最早的对联。 宋代以后,在民间,新年悬挂春联的现象 已经相当普遍,明代人们开始用红纸代替桃 木板,出现了今天所见的春联。

对联和律诗中间的对仗有继承演进的关系,律诗的平仄格律 和“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原则,也适用于 对联。至于每副对联的字数,并无限制,由四字、五字、六 字、七字、八字、九字到几十字、几百字,只要有话可说, 能成对偶就行。下面举例以见一斑: 祖国山河壮;人民岁月新。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上联的“祖国”、“山河”和下联的“人民”、“岁月” 都是名词,上联的末字“壮”和下联的末字“新”,都是形 容词,上下相对,平仄协调,内容与形式都与上述的五条规 律符合。 我们可以把以上内容归结为“四讲”,即“字数讲相等, 字音讲平仄,词语讲对仗,句法讲对称”。同时,上下联内 容要有一定的联系,但不能雷同或重复,雷同的对句俗称为 “合掌对”,如“新年迎五福,春节接三多”,其中的“新 年”和“春节”、“迎”和“接”都同意,传统上认为这样 的楹联犯制作楹联的大忌。

中考语文:《对联》复习课件

中考语文:《对联》复习课件
修辞手法识别
对联常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使语言更加生 动、形象。鉴赏时要能够识别这些修辞手法,理解其表达 效果。
意象与意境体会
对联通过语言塑造形象,表达情感,形成意境。鉴赏时要 深入体会对联中的意象和意境,理解其深层含义。
文化背景理解
对联常常涉及到历史典故、名人轶事、传统文化等,鉴赏 时要结合当时的文化背景来理解对联的含义。
中考对联模拟试题三及答案解析
下联
芝兰馥郁盈四海
答案解析
此题考查对联的意象与意义。上联“桃李芬芳”表示 培养的学生遍布各地,下联“芝兰馥郁”则表示品德 高洁,整体表达出教育培养优秀人才的意境。
THANKS
感谢观看
对联的赏析角度
对联的语言要优美,用词要精炼、形象,读起来要有 韵律感。赏析时要从语言的角度来评价对联的艺术价
值。
输入 标题
思想深度
对联往往蕴含着作者的思想、观点和情感。赏析时要 深入挖掘对联所表达的思想内涵,理解其深层意义。
语言优美度
创意新颖性
对联作为一种传统文化形式,具有一定的社会价值。 赏析时要考虑对联所传递的文化价值和社会意义,评

要点二
详细描述
结构对称是对联创作的基本要求之一。在创作对联时,要 注重上下联的对应和对称,使对联整体上呈现出平衡和稳 定的美感。同时,要注意上下联内容的关联性和逻辑性, 避免出现上下文不连贯的情况。
04
对联的鉴赏与赏析
对联的鉴赏方法
语言结构分析
对联的上下联在字数、结构和语法上要相匹配,平仄对应 ,形成和谐的整体。鉴赏时要注意分析对联的语言结构是 否严谨、工整。
3. 语境理解
理解对联的语境和意义,确定 应填写的内容。
改错题解析与解题技巧

南充中考语文二轮复习完美课件-考点四 修辞 对联(共43张PPT)

南充中考语文二轮复习完美课件-考点四 修辞 对联(共43张PPT)

十三亿儿女共同温暖的家。
上联:七十年改写历史燃梦想
下联: 四十载绘出愿景迎未来
【解析】本题考查补写对联。补写下联时,要注意字数要与上联相等,相应 位置上的词的词性要一致。内容上,根据题干画线句子,提取主要信息,并根 据上联结构调整形式即可。)
考向研析 该考点题型灵活,但以选择题、仿写题、对联题出现的频率居高,分值一 般为2分。另外,要关注阅读中句子的赏析题。
2.反问句和设问句的区别: 反问句和设问句都是无疑而问,有时容易混淆,它们的区别是: (1)反问句就是明知故问,一般由陈述句改变而来,句中充满了说话人的充沛 强烈的感情,或肯定或否定,且只问不答,答案就在问句里面,它的字面内容 和句意正好相反,句子的语气较强;设问句是从正面故意提出问题,自问自答, 问句本身不表示肯定什么或否定什么,语气较弱。 (2)反问句的主要作用是加强语气,用强烈的反问语气来表明作者的思想;设 问句的主要作用是提出问题,引起读者的注意,启发读者思考。
考点四 修辞、对联
南充考什么
真题试做
样题一(2015•南充)下列对修辞手法及作用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2分) A.这棵大树依然挺立着,烈日烤灼着它,干渴折磨着它,然而它没有倒下,它坚韧而顽强地活 着。(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突出了这棵大树所经受的种种磨难,表现了它的坚韧和顽强。) B.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运用对偶手法,描绘了一幅天高日丽、红碧交辉的彩色 图画,令人心旷神怡。) C.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运用 拟人的修辞手法,将“老城”人格化,使之带有生命的感觉与意味,体现了老城暖和安适的特 点。) D.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用“可悲的厚 障壁”形象地表达出“我”与闰土之间因观念、地位、生活环境的差异所带来的精神上的 隔膜。)

部编版语文 中考二轮专题 对联 课件 (共42张PPT)

部编版语文 中考二轮专题  对联  课件  (共42张PPT)

考题形式
2023年中考语文第二轮专题复习考题过关
(书写对联题型)人生七十古来稀,喜逢家里老人(祖父祖母或外公外婆)生 辰,按照乡风民俗举办相关祝寿宴庆活动。 (1)请根据寿联的上联,撰写下联和横批。 上联:福如东海喜迎七十华诞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 横批:____________________
应考指南
类型:春联、寿联、婚联、贺联、挽联、格言联、书画联、名胜联 …… 对联的要求: 1、上下联字数相等 2、上下联相同位置用字不能重复 3、上下联相同位置的词,词性相同 种类相当 4、结构(格式)一致 5、围绕同一主题 6、仄起平收(上联尾字仄声下联尾字平声)
考题形式
2023年中考语文第二轮专题复习考题过关
真题检验
6.福州乌山的王琵琶亭有一副对联,上联:一弹流水一弹月。最适合作为下联的一 句是( ) A.半入江风半入云 B.一味清凉上月时 C.二分明月万梅花 D.三月细雨春妩媚
【答案】示例:一支粉笔写春秋 两鬓染霜送(谱)春秋 满园桃李笑春秋 【解析】两联都应围绕赞颂老师默默奉献这个中心。上联停顿为4/3。“三尺讲台 ”为偏正短语,“三尺”是数量词,“讲台”是名词,“迎冬夏”是动宾结构,宾语是表 示季节的词。
【答案】示例: 多艺多才有担当 ; 曹刿请命无愧匹夫职责 【解析】要内容相关,上下衔接。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但又不能重复。 如“多艺多才”对“能文能武”,“有担当”对“迎挑战”;曹刿对“苏武”,“无愧”对“ 不辱”“职责”对“使命”。答案为: 多艺多才有担当/曹刿请命无愧匹夫职责。
2023年中考语文第二轮专题复习考题过关
专题9:中考对联
2023年中考语文第二轮专题复习考题过关
考点解读
中考语文设置对联考点,主要是考查考生的想象、分析、理解和概括等思 维能力,考查考生语言综合运用的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借代 借代是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述的人或事物,而用与其相关的事物来代替的修 辞手法。它强调两事物间的相关点。 借代的种类: (1)特征代本体。 例:大胡子凶神恶煞地吼叫着。(“大胡子”代长大胡子的人) (2)具体代抽象。 例:枪杆子里面出政权。(“枪杆子”代武装力量)
(3)专名代泛称。 例:我们的时代需要千千万万个雷锋。(“雷锋”代具有雷锋精神的人) (4)人名代著作。 例:我们要多读点鲁迅。(“鲁迅”代其著作) (5)部分代整体。 例: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缁衣”代其所穿衣服) (6)结果代原因。 例:专弄文墨,为壮士捧腹。(“捧腹”是“笑”的结果)
二、拟对联的解题策略 1.明确答题指向。很多对联拟写题提供了相关的场景和对内容的限定,或要 求联系课内所学,要认真理解领会,句子写好后应与要求进行对照,并检查是 否恰当。 2.紧抓对联特点。要抓住对联固有特点,如字数相等、句式一致、词性相对、 结构相同或相近、内容相关等,筛选确定有效词句。 3.坚守宜简原则。对于填空、撰写类具有开放性的题目,只要题干中没有要 求,应本着宜简不宜繁的原则设置上联,巧对下联,切不可上联繁杂,下联难 对。当然,“简”,是指句式简明,言简意赅。
5.对偶 对偶也称“对仗”,俗称“对对子”,是用一对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结构相 同、意义相关的短语或句子表达意思的修辞手法。两句间的关系有承接、递 进、因果、假设和条件等。按内容分可分为正对、反对、串对。 按内容分可分为正对、反对、串对。 ①正对:上下句意思相似、相近、相补、相衬。例: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 ②反对:上下句意思相反、相对。例: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③串对:又称“流水对”。上下句意思具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 系。例: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4)节奏相合。节奏是由停顿形成的,上下两联在哪里停顿,有几处停顿都应 当吻合。如杭州西湖岳坟联:“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上下联的 节奏都是二字一顿、二字一顿、三字一顿,节奏完全吻合。 (5)平仄相协。古人把上声、去声归为仄声一类,与平声(阴平、阳平)相对。平 仄最起码的要求是:上联末字必仄,下联末字必平。上面所举的杭州西湖岳 坟联上联是:平平仄仄平平仄,下联是: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相协,富于音乐 美。
4.上下联友情对。上下两联要情意贯串,言简义丰,一气呵成。选词成对要紧 扣情意这一主线,富于情趣,这样的对联才有诗意,才能创新。 5.平时积累是关键。要大量地、充分地学习积累对联的基本知识,多积累一 些经典对联,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多将课内外历史人物、文学常识等知识 联系起来学习,多研究中考对联题的特点,就一定能熟练驾驭此题型。
2.反问句和设问句的区别: 反问句和设问句都是无疑而问,有时容易混淆,它们的区别是: (1)反问句就是明知故问,一般由陈述句改变而来,句中充满了说话人的充沛 强烈的感情,或肯定或否定,且只问不答,答案就在问句里面,它的字面内容 和句意正好相反,句子的语气较强;设问句是从正面故意提出问题,自问自答, 问句本身不表示肯定什么或否定什么,语气较弱。 (2)反问句的主要作用是加强语气,用强烈的反问语气来表明作者的思想;设 问句的主要作用是提出问题,引起读者的注意,启发读者思考。
考点四 修辞、对联
南充考什么
真题试做
样题一(2015•南充)下列对修辞手法及作用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2分) A.这棵大树依然挺立着,烈日烤灼着它,干渴折磨着它,然而它没有倒下,它坚韧而顽强地活 着。(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突出了这棵大树所经受的种种磨难,表现了它的坚韧和顽强。) B.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运用对偶手法,描绘了一幅天高日丽、红碧交辉的彩色 图画,令人心旷神怡。) C.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运用 拟人的修辞手法,将“老城”人格化,使之带有生命的感觉与意味,体现了老城暖和安适的特 点。) D.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用“可悲的厚 障壁”形象地表达出“我”与闰土之间因观念、地位、生活环境的差异所带来的精神上的 隔膜。)
(6)意义相关。对联的两联之间在内容上必须相互关联,体现一定的逻辑关系, 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注意:上联中出现过的词语,下联最好不要重复出现。在范围、立意、境界、情 绪等方面,下联应压住上联。 错例:举国欢乐迎富贵,合家欢腾奏和谐。 正例:五湖四海皆春色,万水千山尽德辉。 符合以上特点的对联叫“严对”,而在结构、词性方面不够严格的叫“宽 对”,中考一般只作“宽对”的要求。
7.设问 设问是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故意先提出问题,然后自己回答(先问后答,自 问自答)的修辞手法。 例: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8.反问 反问是无疑而问,用疑问形式表达确定意思的修辞手法,句末一般用问号,有 的也可用感叹号(无疑而问,答在问中)。 反问的形式有两种: (1)用肯定的形式表示否定。 例:难道我们能浪费时间吗? (2)用否定的形式表示肯定。 例:难道不是我们劳动群众创造了人类世界吗?
(3)比喻要合乎事理。如“广场上人山人海,人们像蚂蚁一样挤在一起”从 情感上看感觉别扭。 例: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 比喻有明喻、暗喻和借喻三种类型(“甲”指代本体,“乙”指代喻体) : (1)明喻 格式:甲像乙(比喻词除“像”以外,还有“好像、仿佛、若、如、犹如、宛如、 似、好似”) 例:共产党像太阳。
(2)喜爱性反语。用不好的词句述说好的人或事物,以表示喜爱、亲切、赞誉、 戏谑等感情。 例:我本来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有什么看头啊! 此句中,“有什么看头啊”属于正话反说,表面上看是说没有看头,其实是表 达了作为妻子对丈夫的热切思念,很想去看。
二、区分几种常见的修辞手法 1.比拟和比喻的区别: (1)比拟是仿照拟体(被模拟的事物)的特征模写本体,重在“拟”,表现的是 甲物具有乙物的动作、行为;比喻是喻体比方本体,重在“喻”,表现的是甲 物具有乙物的特征。 (2)比拟的本体必须出现,拟体一般不出现,如“嘎子竖起耳朵听”不必说出 嘎子像哪种动物那样“竖起耳朵”;比喻的本体可出现可不出现,但喻体必 须出现,否则就不是比喻了。
3.排比和反复的区别: (1)排比是为了加强语势;反复是为了突出强调某种感情。 (2)排比是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密切相关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短语或句 子排列;反复是一个句子或词语重复出现。
二、对联相关知识讲解 一、对联基本知识 1.什么是对联 对联,又称对子。它采用对偶的修辞方法,按照字音平仄相对、字义虚实相当 、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或相似的一对语句构成,表达相反、相关或相近的意思 。它分上联和下联。 它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一种文学样式。对联里有思想、有情趣、有艺术。欣赏 对联有益于提高我们的文化修养和文化品位。
【解析】本题考查辨析修辞手法及其作用。A.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排比 是把三个或三个以上意义相关或相近、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相同的词组 或句子并排,以达到一种加强语势的效果的修辞手法。这句话没有运用排比 的修辞手法。)
样题二(2019•襄阳)下面这段文字,节选自某校校长在“内容,结合所学对联知识,补写下联。
6.反复 反复是为了强调某个意思、某种感情,有意重复某个词语或句子。 反复的种类:连续反复和间隔反复。连续反复中间无其他词语间隔,间隔反 复中间有其他的词语。 例①: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连续反复) 例②: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 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间隔反复)
你听,1949年10月1日天安门城楼上那一句庄严宣告,声震寰宇;你看,庆
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的欢庆场面,历历在目。七十年峥嵘岁月,漫漫旅途中
您用一种心无旁骛的决心,用一把响彻天宇的号角,改写了上下五千年的历
史,燃起了民族复兴的梦想。四十载,您带领全国人民立下“让人民过上好
日子”的铮铮誓言,绘出三步走的美好愿景,拼搏迎来幸福生活。祖国,您是
备考全攻略
一、修辞相关知识讲解 一、常见的几种修辞手法 1.比喻比喻是用本质不同但具有相似点的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事物来说 明或描绘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的修辞手法,即打比方。比喻一般包括 三部分:本体、喻体、喻词。构成比喻必须符合下列三个条件: (1)本体和喻体是本质不同的两类事物,同类事物一般不能组成比喻句。 (2)本体和喻体之间必须有相似点,即喻体必须在某一点上与本体相似,才能 用来说明描绘本体。如“我们的祖国像花园”。祖国和花园是本质不同的 两类事物,“美丽”是二者的相似点。
(7)原料代成品。 例:五十年间万事空,懒将白发对青铜。(“青铜”代青铜镜) (8)地名代本体。 例:延安还是西安?要划清这种界限。(“延安”“西安”分别代两大阵营)
10.反语 反语就是说反话,使用同本意相反的词语以表达本意的修辞手法。以说反话 的方式突出其幽默感与讽刺性,加强表达效果。 (1)嘲讽性反语。这类反语是用好的词句述说不好的人或事物,以表示嘲弄、 讽刺、憎恶、蔑视等感情。 例:当三个女子从容地转辗于文明人所发明的枪弹的攒射中的时候,这是怎 样的一个惊心动魄的伟大呵!中国军人的屠戮妇婴的伟绩,八国联军惩创学 生的武功,不幸全被这几缕血痕抹杀了。 这个句子中的“文明人”“伟大”“伟绩”“武功”,其实说的是反动政 府及军警的野蛮、卑劣和罪恶滔天。
2.对联对法指要 (1)字数相等。对联字数可多可少,但上下两联的字数必须相等,不能有一字 之差。 (2)词性相对。上下两联相应位置上的词,词性须相对,如名词对名词,动词对 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往细里说,颜色词要对颜色词,量词要对量词。如:两 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3)结构相应。上下联的句法结构应当一致,如动宾结构对动宾结构,主谓结 构对主谓结构等。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3.夸张 夸张是对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故意地夸大或缩小的修辞手法。 例①: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扩大夸张) 例②:山,快马加鞭为下鞍。惊回首,离天三尺三。(缩小夸张) 例③:他酒没沾唇,心早就热了。(超前夸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