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复习备考学案)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复习课教学设计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复习课教学设计学校:崂山八中姓名:解丽丽教学目标:(三维目标本就是一体的,所以,没再按老的方式分开写,只是分条来叙述)1、通过小组合作,了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基本过程、重要历史事件及影响,培养合作学习的习惯和精神,培养归纳总结及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和学生一起画时间轴和探索简图,形象直观地了解本专题的时间段限、阶段分期及知识结构等,并体会到探索之路的艰辛和曲折,从而对坚定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
3、在教师的引导下,了解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取得的巨大成就,培养知识迁移能力,总结整理的能力。
4、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总结邓小平理论形成的过程,了解邓小平理论的核心内容,认识邓小平理论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
5、结合探索的过程及取得的成就,总结认识及启示。
培养掌握史论结合的史学原则和方法。
重点难点:1、探索篇是一个重点,其中,形成知识网络及认识曲折性、艰难性是一个难点。
(主要通过一轴一图三版块来突破)2、对邓小平理论的内容的理解及地位的认识既是重点同时也是难点。
一定要明白,邓小平理论本身就是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取得的理论成果。
(主要通过教师的引导分析来完成)3、启示篇既是重点也是难点(在教师的引导下,利用史论结合的原则来突破)教法启发式谈话法、问题探究教学法、“论从史出,以史佐证”的方法等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十七大报告胡锦涛在十七大上,做了主题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的报告,让我们清楚地看到了今后,中国人民将在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上一如既往地走下去,回顾历史,我们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有过风,也有过雨,有成功,也有失误,让我们一起来回顾那段充满艰辛和曲折的探索之路吧!讲授新课:从课堂内容和结构上分三大版块探索篇成就篇启示篇探索篇第一步:先确定本专题的时间段限,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和老师一起画时间轴。
岳麓版历史必修2《第四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优秀教案(重点资料).doc
即墨四中-必修2-第4单元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即墨四中王总清【课标要求】1.概述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总结其经验教训。
2. 了解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的内容,掌握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的内容,了解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
3. 概述我国创办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等史实,分析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点。
4.了解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变化的史实,探讨影响其变化的因素;以互联网的普及为例,说明大众传播媒体的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巨大变化。
【课前快餐】1.从晚商墓葬挖掘来看,大小墓葬中普遍随葬酒器。
这一史实反映了A.商朝的农业生产比较发达B.商朝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C.商朝奴隶制度趋于瓦解D.商朝人用饮酒仪式祭祖2.从西周的“田里不鬻”到战国时期的“民得买卖”所反映出来的实质问题是A.私田开垦越来越多 B.铁农具和牛耕出现,生产效率提高C.国君承认私田主人的土地所有权 D.生产关系发生质的变化3.近代以来,中国交通工具和交通事业的发展产生的影响是①促进了信息的传播②开阔了人们的眼界③加快了生活的节奏④推动了经济文化交流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4.十七世纪时,荷属东印度公司雇用著名的印刷业家族,为公司绘制航海地图。
绘图人员受雇后,必须在阿姆斯特丹市长的面前起誓,答应要保守秘密,不让航海图上的信息外流。
荷属东印度公司此一做法最主要是出自何种考虑?A.战争 B.商业 C.文化 D.外交5.“英国是最先发生工业革命的国家……再不需要把黑人当作商品从非洲运走,而要把他们当做劳动力留在非洲来生产原料,并为资本主义国家准备市场。
”上述核心观点是A.英国废除了奴隶贸易 B.非洲的工业革命已经开始进行C.奴隶贸易不符合资本主义发展 D.非洲成为了廉价原料产地和新的商品倾销市场6.在西方,火药、指南针和印刷术对于推翻封建统治、开拓世界市场、推动科技革命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它们在明清时期的中国却未能推进社会变革。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专题复习教学设计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专题复习教学设计一、专题综述: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我国基本上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从此我国开始了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本专题的时间段限从1956年底至今,在半个多世纪的探索中,我们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也出现过“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等急躁冒进的错误,甚至出现了“文化大革命”那样全局性的、长时间的严重错误。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实现了历史性的伟大转折,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中国共产党在实践中逐步找到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
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的确立,成为中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保证。
二、内容标准:1、了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的严重失误。
2、讲述王进喜、邓稼先、焦裕禄等先进人物艰苦创业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事迹。
3、简述“文化大革命”中民主法制和国民经济遭受严重破坏的主要史实,认识“文化大革命”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严重灾难。
4、认识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史上的伟大转折。
5、知道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内容,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
6、以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为例,探讨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
7、知道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
8、说出我国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等重要法律,了解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的重大进展。
9、认识邓小平理论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
三、学情分析:学生经过第一轮的单元复习,对本专题的内容已有了基本的了解,有一定的知识储备,但是,对于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这个大专题知识网络的构建、理论的理解及情感上的认识,依然存在欠缺。
四、教学目标:(三维目标本就是一体的,所以,没再按老的方式分开写,只是分条来叙述)1、通过小组合作,了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基本过程、重要历史事件及影响,培养合作学习的习惯和精神,培养归纳总结及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历史:第四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复习教案(人教版必修二)
第四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1.概述20世纪50~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① 1953-1957年,社会主义工业化成功起步1953年,中共中央在过渡时期总路线中提出社会主义工业化的主张,同时做出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决定,并强调要处理好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之间的关系。
1953年开始实施“一五”计划,1957年“一五”计划提前超额完成,初步建立了独立的工业体系,初步形成了合理的工业布局,社会主义工业化因此全面展开。
② 1956年中共八大作出了正确的决策内容:a大会指出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建立;中国国内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的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b. 大会指出党和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把中国尽快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影响: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指明了正确的方向。
③ 1958-1960年,“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反右倾运动,犯了急于求成的严重“左”倾错误背景:中央领导人片面追求经济建设中的高速度;1958年提出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影响:“左”倾错误迅速发展,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生态环境严重破坏,群众生产积极性严重挫伤;造成连续三年的严重困难时期(1959-1961)。
④ 1960-1966年,开始纠“左”,调整国民经济取得很大成就1960年冬,党中央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1962年,国民经济开始好转⑥ 1966-1976年“文革”时期,“左”倾错误恶性膨胀,严重干扰和破坏了国民经济建设。
国民经济损失惨重。
2.在20世纪50~70年代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中,有哪些经验教训值得总结?经验:党勇于探索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犯了错误,就严肃对待,勇于正视,努力纠正,体现党对国家、人民的忠诚态度和负责的精神。
并且在50-70年代,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仍取得丰硕的成绩。
教训:①必须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的矛盾和基本国情有一个科学的认识,这是坚持和实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战略决策基础。
高考一轮复习教案:第四单元《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岳麓版)
第四单元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1.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起步的标志是什么?有什么特点?取得哪些成就?2.“一五”计划为什么要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重工业是国民经济、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基础。
而新中国成立之初,现代工业基础十分薄弱,而且门类不全。
中国要建立独立、完备的工业体系,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就要优先发展重工业。
3.“一化”与“三改”的关系任何?体现了什么原理?A.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建立 B.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C.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D.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完成2.下列表述符合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基本精神的是A.优先发展重工业,奠定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B.不与国计民生相关的轻工业放在首位C.重点抓好农业,迅速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D.以工商业为主,加快手工业的合作化进程3.1956年底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得出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A.一届人大会开 B.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确立C.一五计划基本完成 D.公有制占据主导地位4.1956年,中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期间,某资本家担任一工厂的副厂长,一时间,工人议论纷纷。
以下四种意见,唯一正确的是A.他是资本家,怎么可以担任我们的副厂长 B.资本家是要剥削的,我们一起把他拉下马C.工人阶级当家作主,他的话我们不能听 D.他懂业务,他说得对,我们还是要听的5.中共八大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这是因为:①正确分析了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②提出了社会主义改造的任务③提出尽快地使中国从农业国变为工业国④提出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6.总路线、“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主要错误在于A.片面地强调经济发展速度 B.片面地强调公有化程度C.夸大了主观能动性,急于求成D.主观地夸大了阶级斗争的形势7.下列关于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评价,正确的是:①党对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探索②反映了人民要求迅速建成社会主义的愿望③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④完全符合当时中国的国情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8.十年探索时期,我国经济建设呈现出的趋势是A.经济基本处于停滞状态 B.前期和中期较好,后期问题较多C.初期和后期较好,中期问题较多 D.中期存在问题,后期逐渐纠正9. 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影响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是A.中国经济起步晚,基础薄弱 B.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的经济封锁C.中共缺少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 D.指导思想上犯了急于求成、脱离实际的“左”倾错误10. 1960年冬,中共中央提出对国民经济“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目的是A.解决反右倾斗争严重扩大化的问题 B.纠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错误C.解决社会主义改造的遗留问题 D.落实毛泽东《论十大关系》中提出的经济方针1.“文革”以后,中国现代化建设重新启动,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方面的突破性举措是A.直接选举农村基层干部 B.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C.取消人民公社 D.放弃“以阶级斗争为纲”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首先在农村试行经济体制改革的省份是A.广东、福建 B.安徽、四川 C.四川、浙江 D.安徽、江苏3.江泽民总书记在“十五大”报告中指出:20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巨变。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四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学案人教版必修二第四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考纲要求}考什么?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改革开放的决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课标要求}概述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总结其经验教训。
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决策的内容,认识其对我国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历史意义。
讲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认识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概述我国创办经济特区、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和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史实,分析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点。
了解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认识其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意义了解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史实,探讨影响其变化的因素。
了解中国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认识其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
以我国近现代报刊、影视和互联网的逐渐普及为例,说明大众传播媒体的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巨大变化。
{考情分析}本单元属于中国现代经济史部分,一般主观题会涉及较多,它是中国现代史的主干部分,若中国现代史要考主观题,必定会考经济史,其实过渡时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十年,新时期是重点,文革一般少考,毕竟是场内乱,关注一下即可。
本单元主要讲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探索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光辉历程。
基本线索:(1)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为过渡时期,主要进行工业化建设和三大改造,最终确立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2)从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到“文革”结束,为曲折发展时期,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
(3)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至今,为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对内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对外开放并形成全方位的开放格局,开辟了中国特色的现代化道路。
(4)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社会面貌和人民生活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2016-2017学年岳麓版历史必修二第四单元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单元复习学案
第四单元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单元复习学案【单元综述】本单元主要讲述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历程。
内容包括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上的路线、方针、政策及经济建设中的实践活动等。
新中国成立后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经历了一个曲折发展的历程,从走苏联模式的道路到走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最终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而且坚持改革开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为中华民族的复兴奠定了基础。
【单元知识网络】【单元要点整合】1.本单元复习,要抓住一条基本线索: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建设实践相结合,探索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三大时期、六个阶段:一是过渡时期(1949—1956年),包括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阶段(1949—1952年)、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起步阶段(1953—1956年)。
二是全面探索社会主义建设时期(1956—1976年),包括全面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十年(1956—1966年)和“文革”十年(1966—1976年)。
三是新时期(1978年至今),包括改革开放的探索(1978—1992年)和改革开放的深化(1992至今)两个阶段。
2.注意横向联系。
梳理每一个主要历史时期和阶段,加强政治、经济、外交、思想和科技文化等知识的内在联系;联系苏俄十月革命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的有关史实,分析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从学习苏联模式到走自己道路的重大创新,比较中苏现代化道路的异同;从世界现代化道路的模式探索上,联系20世纪30年代罗斯福新政、苏联的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等分析比较世界经济体制的发展与创新的特色和相互借鉴的问题。
3.学习本单元要抓住一条主线,两个阶段,四个重点。
一条主线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两个阶段是以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为标志,分为前后两大阶段。
四个重点:中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改革;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中国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复习课)教案
专题五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袁老一中内容来源:2015年《河南中考》目标确定的依据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a.了解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
b.知道1954年颁布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知道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的标志。
d.了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的严重失误。
e.简述“文化大革命”中民主法制和国民经济遭受严重破坏的主要史实,认识“文化大革命”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严重灾难。
2.教材分析本单元所讲述的内容时间跨度从1953年到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前。
考试出题的频率特别高。
主要考点涉及到:第一个五年计划、《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三大改造、“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等内容。
3.中招考点分析近年中考,我们同样应该特别关注第一个五年计划及三大改造等内容。
因为近年来民主法制建设是考试的一个命题热点,所以我们除了要关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外,还应该联系到在“文化大革命”中民主法制建设遭到严重破坏的史实。
4.学情分析由于本专题涉及的考点及热点较多,学生在学习新课的时候知识点掌握的又不太牢固,特别是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归纳能力不强,所以在专题复习时应多加强知识点的巩固与训练。
学习目标1.了解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
2.知道1954年颁布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3.知道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的标志。
4.能说出大跃进、人民公社失误。
能对大跃进、人民公社进行评价。
教学过程3.结果:到________ 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4意义: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公有制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主体地位;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及社会主义建设 复 习 导 学 案
例
分
析
典
例
分
析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国家慰问“一五”计划期间为国家工业化建设作出贡献的老工业区
的职工,你的任务应该是()
A.东南沿海地区B.西北地区
C.东北地区D.西南地区
下列关于中共八大的评价中,正确的一项是()
A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B是探索社会主义的良好开端
C是党的历史上一次严重的失误D吹响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号角
C.沿海经济开发区──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内地
D.内地──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发区
6、江泽民总书记在十五大报告中指出:20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巨变。这三次巨变指的是( )
①辛亥革命②五四运动③抗战胜利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建立⑤改革开放
A.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B.实施“一五”计划
C.人民公社化运动D.中共“八大”
5、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
A.人民共和国的成立B.三大改造的完成
C.第一部宪法的颁布D.一五计划的完成
B综合应用
做任何事情都可能一帆风顺,出现失误在所难免,关键是要从中吸取经验教训。新中国成立后,党领导中国人民顺利地完成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有成功但出有失误。
A.①③⑤B.①④⑤C.②④⑤D.③④⑤
7、三大改造时期、探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我党在农村分别实行了什么政策?有何共同目的?
答案:
18.2009年,新中国迎来了她的60岁华诞。泰安市某中学初三一班同学精心收集了一些珍贵图片,重温历史,向祖国母亲致敬。请你观察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复习学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复习学案莱芜四中张宇【考纲领航】1、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的决策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5、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考情透析】本部分内容是五年来新课标高考考查的重点和热点。
题型上,选择题与主观题并重,形式多样化;内容上涉及“三农”、民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开放等热点问题,在近几年高考中占有极其重要地位,2012年高考依然要重点掌握,要注意开放性试题和探究性试题。
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探索过程中出现的失误。
(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3)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4)从人民公社、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入手,结合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原理,分析经济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实质、影响,认识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5)与现阶段体制改革的新动向和对外开放的新水平等现实问题、热点问题相联系,考查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填补命题空白区。
【网络构建】【核心考点突破】改革开放“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是我国的强国之路,改革开放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突破一:改革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史实2.美国罗斯福新政新经济政策突破二:开放温家宝总理政府工作报告同时提出:“努力提高对外开放的质量和水平 ,实施“走出去”战略。
”图片 史实谈谈明清、近代、当代中国经济发展与世界经济发展趋势的关系【拓 展 提 升】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我国居民家庭消费水平比较(未考虑价格因素影响)(单位:元/人)2、结合身边的实际谈谈该怎样缩小收入差距?胡锦涛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起来,坚定不移地沿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开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奋勇前进,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努力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知能演练】1、(2011·全国新课标文综·T33)1962年,中共中央发布文件规定,农村人民公社一般以生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至少30年不变。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复习课学案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复习学案初稿主备人:高晓奎【复习目标】(标★的问题是本单元的重点内容,你可一定要特别关注啊!) 1、1953年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内容是什么?★2、“一五”计划制定的时间、基本任务、取得的成就?★3、三大改造的内容、实质以及完成的意义?★4、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的时间、通过的会议、性质及作用? ★6、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的相关内容?(时间、过程、后果) ★7、“共和国的脊梁”中三个先进代表人物的事迹,学习他们身上哪些可贵的精神品质? 自主复习一、社会主义探索中取得的成就(一)整体回顾——感知目标(二)联系课本和知识网络,自主复习第4、6课(三)知识拓展,能力提升材料: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通过“一化三改”创造性地完成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历史转变。
但由于缺乏经验和受到“左”的指导思想的影响,在前进的道路上出现过急躁冒进的错误,甚至还出现了全局性的、长时间的社会动乱。
中国人民经过20多年的艰辛探索,为确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积累了正反两方面的丰富经验。
请回答:1、“急躁冒进的错误”和“全局性的、长时间的社会动乱”指的是哪些事件?2、结合材料回答:你认为出现这些失误的共同原因有哪些?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认为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可以从中吸取什么经验和教训?图说历史:、一五计划的实施(时间、基本任务、取得的成就) 、三大改造的完成(内容、实质、意义) 、1954年宪法的颁布(时间、会议、性质、作用)123、6、下面的每一幅图片都在述说着一段历史,请根据相关信息,将其与历史融合、与知识连接,相信呈现在你眼前的一定是一个完整的历史故事。
图一图二①图一是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制造的第一批解放牌汽车出厂时的欢庆场面。
图二是青藏公路建成通车后行驶在公路上的车队。
这些成就出现在期间,当时的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
②以上图片反映的是同一历史事件:。
它的完成标志着我国初步建立起基本制度,从此中国进入阶段。
岳麓版历史必修2《第四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学案
岳麓版历史必修2《第四单元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学案单元知识体系单元复习攻略⑴本单元是围绕两个中心环节展开的,一是“探索”,二是“特色”。
要认识清楚和准确把握好这两个中心环节。
⑵应注意与世界史知识紧密结合,应看到中共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过程是建立在吸取外国经验教训之上的。
如,中共八大的召开就是在苏共二十大召开后,吸取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之后所做出的独立探索。
⑶运用辨证的观点来分析历史问题,既要看到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总结其经验;又要正确对待探索中的挫折,吸取其教训;更要理解走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伟大历史意义,坚定前进的方向和信心。
单元专题归纳1.1956-1976年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⑴探索的背景:①新成立之初,大力恢复发展国民经济。
农村完成了土地改革;城市没收了官僚资本和帝国主义在华资产,并将其组建、发展为国营经济;合理调整工商业。
到1952年底,国民经济形势基本好转,为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实施创造了条件。
②1953年,中共中央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要求在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同时,完成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③1953~1957年,进行了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建设,优先发展重工业,初步形成了合理的工业布局,社会主义工业化由此全面展开。
④1953~1956年,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在确立,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开辟了道路。
⑵有益的探索:①1956年,中共“八大”指出:国内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的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之间的矛盾。
党和全国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就是把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在中共“八大”的指引下,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蓬勃开展起来。
②针对“左”倾错误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凋,1960年冬,党中央提出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国民经济转入调整的轨道。
人教版历史必修二第四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复习学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学习目标】〔1〕概述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总结其经验教训。
→→着重考查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中国的主要经济建设方针 ,从正反两方面总结其经验教训。
〔2〕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决策的内容 ,认识其对我国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历史意义。
→→突出考查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及其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开创性作用。
〔3〕讲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 ,认识改革与社会开展的关系。
→→重点考查中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方向和历史意义〔影响〕。
〔4〕概述我国创办经济特区、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和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史实 ,分析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点。
→→明确考查中国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过程及概况。
〔5〕了解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 ,认识其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意义。
→→针对性考查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提出及完善过程。
【归纳总结】一、过渡时期〔1949年—1956年 ,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时期〕〔一〕国民经济恢复时期1、时间:1949年—1952年2、措施:〔1〕没收官僚资本和帝国主义在华企业〔2〕建立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3〕合理调整工商业。
3、意义:使新中国掌握了国民经济的命脉 ,为国民经济恢复、开展和新政权的稳固奠定了根底。
〔二〕社会主义改造1、过渡时期总路线〔1〕时间:1953年制定。
〔2〕内容:①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 ,②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2、三大改造〔1〕时间:1953——1956年〔2〕目的:为了适应国家工业化的需求 ,早日建成社会主义。
〔3〕实质:变革生产关系的社会主义革命。
〔4〕对象: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
〔5〕方法:①农业组建农业生产合作社。
②手工业组建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复习学案 岳麓版必修2
高中历史第四单元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复习学案岳麓版必修2建国后,两大任务: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按阶段划分:过渡时期(1949—1956年);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56—1966年);文革十年(1966—1976);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1978年-------今)第1课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一、社会主义工业化1、背景:A、建国初,恢复发展国民经济是当务之急B、1952年底,国民经济形势基本好转。
2、方针:(1)路线:____年提出__________总路线。
核心:________(2)一五计划:_____年开始,重点________,_______年超额完成。
3、成果:二、三大改造1、农业:1953年试办__________;1955年掀起_____________高潮2、手工业:1953年兴办________________3、资本主义工商业:采取利用、限制、改造的策略;纳入___________轨道;1953年,个别_________;1956年____________4、成果:(1)1956年底,________基本完成(2)_____________基本确立(3)开辟了________道路三、经济建设的成就和教训(1956-1966)1、中共八大: 1956年(1)主要矛盾:(2)主要任务:2、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1958年八届二次会议3、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左倾错误迅速发展;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生态环境严重恶化;严重挫伤群众积极性4、三年经济困难:1959-1961主要原因:(1)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5、1960年提出八字方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62年底形势好转。
6、定位:1956年到1966年社会主义建设虽走了弯路,但成就巨大。
◆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探索的经验教训有哪些?(1)必须坚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
岳麓版必修二历史复习学案:第四单元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探索
第四单元复习【学习目标】2′1. 1.了解“一五”计划实施的条件和取得的成就,归纳其特点。
了解社会主义改造的原因和过程,认识其意义。
识记并理解中共“八大”的主要内容,归纳其历史意义。
总结1956——1976年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的经验教训。
2.了解中共意义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决策的内容,认识其对我国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历史意义。
讲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认识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了解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认识其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意义。
3.概述我国创办经济特区、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和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史实,分析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点。
了解世贸组织(WTO)的由来和发展。
了解中国参加世界贸易组织(WTO)的史实,认识其影响和作用。
4.了解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史实,探讨影响其变化的因素。
【达成途径】1′1.复习课本第18、19课基础知识,掌握其知识脉络,整理新中国经济体制的探索与改革脉络。
2.复习课本20、21课基础知识,掌握对外开放格局形成及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史实。
【自主学习】15′【巩固目标】27′要点一:建国后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要点二:建国后工业经济体制的三次重大转变1.第一次建国初到1956年后,从建立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经济体制向高度集中统一管理的计划经济体制转变。
(1)原因:①照搬苏联模式。
②中共缺乏经济建设经验,照搬政治斗争方式。
③主观上追求“一大二公”,急于完成工业化。
(2)核心内容:实行和强化计划经济,废除生产资料私有制,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片面追求工业发展的高速度。
(3)结果:这种体制在建国初期,对于恢复国民经济、进行工业化建设曾起过积极的作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但它超越了历史发展阶段,其严重的弊端使企业失去了活力。
2.第二次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从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变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从计划经济转变为以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经济。
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学案
八年级历史班级姓名《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学案学习目标知道中共八大制定的主要任务、1958年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探索建议社会主义道路的成就。
通过学习中共八大制定的主要任务以及邓稼先、王进喜等先进模范人物,培养学生的快速阅读、查找、识图和归纳知识要点的能力。
自主学习(一)探索中良好的开端:年中共八大在北京召开,指出国内的主要矛盾是:大会指出当前党和人民主要的任务是这次会议的意义是(二)探索中的失误:1、总路线于年提出。
①提出原因: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认识不足;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缺少,又急于求成。
②内容是:。
③危害:忽视了客观的。
为发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提供了理论依据。
2、“左”的错误:①主要标志:。
②表现:“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③危害:“大跃进”运动使国民经济严重失调;人民公社化运动挫伤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
(三)、建设成就和模范人物:1、成就:2、模范人物:达标检测1、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党在()过程中的一次严重失误。
A.一五计划实施 B.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 C.土地改革 D.三大改造2、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主要的贡献表现在()A.坚持既反保守又反冒进的方针 B.正确指出了国内的主要矛盾C.坚持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 D.提出了正确处理“十大关系”3、某地一大宅院门的灰墙上一福墨字对联依稀可辩:“放开肚皮吃饱饭,鼓足干劲搞生产”,横批是“多快好省”。
这幅对联最早应该书写于()A.20世纪50年代末B.20世纪64年代末C.20世纪70年代初 D.20世纪70年代末4、造成1959~1961年我国国民经济严重困难的多种因素中,主要的是()A.空前严重的自然灾害 B.国际反共势力的破坏C.“大跃进”、“人民公社化”D.苏联撕毁两国经济技术合作协议5、所谓“大跃进”运动是指()A.将各类合作社转变为人民公社 B.超额完成各种计划指标C.制订并完成各种不切实际的目标 D.全民大炼钢铁运动6、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最主要特征是()A.高指标B.瞎指挥C.浮夸风D.共产风孤山九年制学校。
2019年中考历史复习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案.doc
2019年中考历史复习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案一、目标1.识记: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建立的标志;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中的严重失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涌现的先进人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邓小平理论2.理解:“文革”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严重灾难;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3.运用: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二、重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三、难点“文革”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严重灾难;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四、知识梳理(一)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年)的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逐步提高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
(二)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
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初步奠定了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的基础。
(三)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建立的标志党和国家通过生产合作社的形式对农业、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通过赎买等形式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到1956年,基本完成三大改造,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公有制的转变,标志着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四)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中的严重失误“大跃进”以追求高速度为目标,以大炼钢铁为中心的运动。
它试图迅速改变国家的落后面貌,赶超西方资本主义国家。
盲目追求“高速度”导致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人民公社化运动实行“一大二公”,政社合一。
这种平均主义和“共产风”严重脱离了生产力发展水平,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是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过程中的严重失误。
(五)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涌现的先进人物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涌现了“铁人”、“两弹元勋”、“县委书记的好榜样”(党的好干部) 、解放军好战士等许多先进人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单元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能力提升】(共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10年高考全国Ⅱ卷文综19题)据统计,到1950年9月,中国人民银行的存款总额比1949 年12月增加了12倍以上。
这反映新中国A.迅速实现经济稳定B.国民经济形势基本好转C.合理调整了工商业D.人民收入迅速增加2.(2012年3月广州一模)宣传画是以宣传鼓动、制造社会舆论和气氛为目的的绘画。
右图宣传画应创作于A.北伐战争时期 B.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C.文化大革命时期 D.改革开放时期3.(2011·海南单科·23)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上海、天津等工业先进地区人均工业产值的增长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这反映出当时中国A.工业发展速度放缓 B.重工业生产速度加快C.工业布局发生变化 D.工商业改造已经完成4.(2012年1月苏北四市一模11题)有人把我国建国后农村土地政策归纳为四个步骤:给农民土地——土地收归公有——给农民土地经营权——种地给农民补贴。
这种变化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以增加农民收入 B.满足农民土地要求,推动农村经济发展C.调整农村生产关系,以促进生产力发展 D.农业是关乎社会和谐和经济发展的基础5.(2012年1月临沂市期末19题)1932年,长沙刘越华夫妇创办小吃店“越华楼”,几十年来生意兴旺,1954年,长沙市政府开始着手对“越华楼”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你认为刘越华夫妇在改造中的命运可能性最大的是A.可以继续经营店铺,并开始把利润的大部分上缴国家B.可以继续经营店铺,并开始把利润的小部分上缴国家C.不能继续经营店铺,也不能分享店铺的任何利润D.不能继续经营店铺,但可以分享店铺的部分利润6.(2012年1月中山市期末12题)商业广告是促销的重要手段。
据史料记载:中国现代意义上的广告起始于鸦片战争后,民国初年得到显著的发展,1953年后消失,1978年末又重新出现。
材料中广告业消失的最主要原因是A.经济困难,物资匮乏 B.企业热衷产品直销C.三大改造,政府取缔 D.国家实行计划经济7.(2012年1月长沙一模15题)1958年6月毛泽东批示:“超过英国,不是十五年,也不是七年,只需要两到三年,两年是可能的。
这里主要是钢,59年达要到2500万吨,我们钢的产量要超过英国。
”对毛泽东的这一批示解读有误的是A.中国当时特别注重发展钢铁工业 B.此时毛泽东在经济建设上急躁冒进C.该批示可用于研究‚大跃进‛运动 D.折射出当时英国工业实力严重下滑8.(2012年1月揭阳市期末17题)中共党史专家杨奎松教授认为发动“大跃进”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个是过强的民族悲情意识;一个是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
形成这种“民族悲情意识”的主要原因A、美国政府支持蒋介石政权B、近百年来国家积弱受人欺凌C、中苏关系的公开破裂D、中国的统一大业尚待完成9.(2012年1月黄山市一模11题)右图《刻舟称瓜》是创作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后期的一幅美术作品。
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记录了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B、反映了农业生产的巨大发展C、反思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的历史D、表达了人民改变落后面貌的强烈愿望10.(2012年1月济宁质检22题)1960年,毛泽东在七千人大会上总结经济困难局面出现的原因时,明确提出了“人祸”的问题。
他认为“人祸”不是敌人造成的,而是我们自己造成的。
“人祸”应是A.阶级斗争的扩大化导致社会动荡 B.经济建设领域的‚左‛倾指导方针及其实践C.中国和苏联两国关系的不断恶化 D.中国在外交领域继续坚持‚一边倒‛的方针11.(2012年1月清远市调研19题)右面是一名同学整理的历史读书笔记,记录了某一历史时期的情况,对此历史时期,正确的认识是:A.从‚左‛倾冒进到国民经济调整B.从国民经济恢复到‚一五‛计划完成C.‚文化大革命一到实施拨乱反正D.从改革开放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12.(2012年3月威海市一模)右图反映的是1958~1965年全中国的粮食产量(万吨)。
引起1960年后粮食产量回升的主要原因是①人民公社化运动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②党中央开始纠正农村工作中的‚左‛倾错误③‚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的提出④完成了对农村的社会主义改造A.②③B.②④ C.①②⑤ D.②③④13.(2012年3月莆田市质检12题)陈云曾说过:“中央人民政府在一九五三年十二月,对粮食实行了计划收购(即统购)和计划供应(即统销);然后对食用油也实行了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从一九五四年九月十五日起,又对棉花实行计划收购,对棉布实行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
”对此理解错误的是①当时我国计划经济体制已经全面确立②我国计划经济体制是在经济运转中逐步建立的③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完全由领导人主导④统购统销的体制曾有利于社会稳定与发展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D.②④14.(2012年3月枣庄市模拟)下表是1956—1964年我国经济发展趋势示意图。
根据该表,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1956年以后工业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基本确立B.‚左‛倾错误是导致农业产值大幅度下降的主要原因C.‚八字方针‛实施使工农业比例趋于平D.优先发展农业使1961年后农业产值增加15.(2012年3月延边市质检33题)对发展经济来讲,中国的人民公社化运动和苏俄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都是不成功的。
这是因为A.严重超越了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B.建立了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基础C.没有把经济建设放在首要位置 D.过分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16.(2012年1月郑州市一模21题)1980年,某村实行生产责任制,一位老农高兴地说:“土地又归俺所有了,我愿种啥就种啥……”对此评价不正确的是A.正确反映了农村土地所有权的变革状况 B.土地改革极大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C.这种责任制不符合现代化农业的发展要求 D.自主经营符合市场经济的发展方向17.(2012年1月泰安市期末15题)下图为1950—1984年苏联和中国的粮食产量示意图。
导致后来苏联与中国粮食产量差距扩大的根本原因是A.苏联处于寒温带,中国处于亚热带B.苏联农业集体化效率低下,中国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C.中国与苏联的农业劳动者素质不同D.中国农业机械化水平高于苏联18.(2012年1月无锡市期末12题)“1991年首钢销售收入91.4亿元,是1978年的6.3倍;实现利税29.26亿元,是1978年的6.72倍;实现利润23.6亿元,是1978年的7.9倍,平均每年递增17.22%,超过世界500强企业1953年以来平均增长速度的一倍……”当时首钢能取得如此成就的原因是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展开 B.优先发展重工业方针的继续贯彻C.国民经济实行全面整顿思想的提出 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完善19.(2012年1月潍坊市期末16题)改革开放使我们先后冲破了“个人崇拜”“计划经济崇拜”和“所有制崇拜”。
下列内容明确体现出打破“所有制崇拜”的是A.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中共‚十五大‛明确了非公有制经济的重要地位C.建立现代企业制度D.邓小平南方谈话阐释姓“资”还是姓“社”问题20.(2012年1月杭州市一模14题)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指出:“改革开放胆子要再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
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
深圳的重要经验就是敢闯。
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
”这一时期“好路”的“路标”是A.加入亚太经合组织 B.建立多种形式的经济责任制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1990国际元)上表表明A 近代现代中国GDP占世界份额急剧下降B 民国时期,军阀混战导致GDP出现负增长C 改革开放前,受‚文革‛等因素影响GDP几无增长D 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呈现出快速发展的势头22.(2012年1月池州市一模15题)下图反映的是1978—1985年中国进出口贸易额变化图,贸易额不断增加的原因是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②外交成就的突破③经济特区的设立④城乡经济体制改革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②③④D、①③④23.(2012年1月潮州市期末21题)1979年3月,中央电视台播出了建台以来的第一条商业广告:国产幸福可乐。
同时,美国也宣布可口可乐将重返中国大陆市场。
依据所学判断以下理解正确的是A.中国民族产业面临挑战 B.中国开始向市场经济过渡C.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D.中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24.(2012年1月宁波市期末15题)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毛泽东在1957年提出“赶英超美”的口号,发动了“大跃进”运动;1978年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提出“发展是硬道理”的主张;进入21世纪后,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这种变化主要是由于A.适应国际形势由两极向多极化变化的趋势B.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由注重数量到注重质量C.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指导思想不断发生变化D.中国共产党对建设社会主义的认识不断深入成熟25.(2012年1月宿州市一模13题)90年代初,国务院放开了国家管理的737种生产资料和交通运输价格中的648种,同期也放开了国家管理的农产品收购60种价格中的50种。
与此直接相关的是A.南巡讲话与十四大召开 B.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C.城乡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D.重新启动加入世贸组织的谈判姓名班级学号二、材料题(26题31分,27题19分,共50分)26.(31分)新中国不同时期的经济政策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点。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国某时期的工业建设成就分布示意图请回答:(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图中工业成就取得的原因。
(6分)材料二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最近苏联方面暴露了他们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的一些缺点和错误,他们走过的弯路,你还想走?过去我们就是鉴于他们的经验教训,少走了一些弯路,现在当然要引以为戒。
——1956年毛泽东《论十大关系》(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毛泽东所说的‚苏联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的一些缺点和错误‛主要指什么?(2分)毛泽东的论述反映出我党指导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理念是什么?(2分)材料三:‚五八年来了个大跃进,实行了吃钣不要钱、干活不记工的办法,造成了于活磨洋工、吃饭放卫星……出现了干多于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使生产又受到了损失。
‛——侯永禄的《农民日记》(3)材料三中说的是当时农村中的什么体制?这种体制给我国带来了什么影响?(4分)材料四《中国1957~1960年工业、农业总产值》(4)据材料四概括中国当时产业结构的特点(或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