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20三峡教案冀教版

合集下载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20《三峡》教案冀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20《三峡》教案冀教版
-运用多媒体设备展示课文重点词汇和句式,结合实例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掌握。
3.主题探讨与背景拓展:
-采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在欣赏三峡风光视频的过程中,感受作者的情感,深入理解课文主题。
-利用教学软件(如思维导图)辅助分析课文结构,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提高理解能力。
-通过网络资源,拓展学生对三峡历史文化背景的了解,增强他们的文化底蕴。
3.强化语言建构与应用: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句式,提高学生运用语言表达美景的能力。
4.增强思维发展与提升: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探讨课文,培养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提升思维品质。
5.塑造人文情怀:感悟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赞美,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和祖国的热爱之情,培养人文素养。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
1.课文内容理解和记忆。
-开展摄影欣赏活动,让学生通过观看三峡风光摄影作品,学会从不同角度欣赏大自然的美,提高审美情趣。
-鼓励学生在假期进行实地考察,根据旅游指南,规划一次三峡之旅,亲身感受三峡的魅力,并将所见所闻记录下来,与同学分享。
教学反思与改进
在《三峡》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到学生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兴趣有所差异。为了更好地评估教学效果并找出需要改进的地方,我计划进行以下反思活动:
2.掌握重点词汇和句式。
3.领悟作者表达的自然美和情感。
难点:
1.文章结构的分析和理解。
2.对课文深层次主题的探讨。
3.将课文中的描写转化为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解决办法及突破策略:
1.对于重点内容,通过课堂讲解、提问和复述等方式强化记忆。
2.利用图表、思维导图等方式帮助学生梳理文章结构,增强理解。
3.对于词汇和句式的掌握,通过例句展示、仿写练习等方法巩固。

七年级下册语文《三峡》教案

七年级下册语文《三峡》教案

七年级下册语文《三峡》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准确朗读《三峡》一文,并掌握其中的生字词。

学生能够理解《三峡》的主要内容和思想情感,包括描写三峡自然风光的精彩词句。

学生能够学会使用文学鉴赏的方法,分析文中的表现手法和语言特色。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相结合的方式,深入理解《三峡》的文学价值。

培养学生利用网络资源、图书资料等辅助工具进行自主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培养学生欣赏自然美、感悟生活美的能力,形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理解《三峡》的文学价值,掌握其中的文学手法和写作技巧。

分析并感悟文中描写三峡景色的语言魅力,理解作者的情感态度。

难点:准确鉴赏《三峡》中抽象描写与具象描写相结合的文学手法。

体会作者在文中蕴含的深层次情感与思想内涵。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激发兴趣:展示三峡风光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对三峡景色的兴趣。

提问讨论:引导学生讨论对三峡的初步印象和感受,为学习课文做铺垫。

2. 自主预习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标记生字词,初步理解文意。

学生利用网络资源或图书资料,查找与三峡相关的背景知识。

3. 合作学习分组讨论:学生分组探讨课文中的难句、难点,并相互解答疑问。

分享交流: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分享本组的讨论成果和学习心得。

4. 深入探究教师讲解:教师重点讲解课文中的文学手法、语言特色和写作技巧。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联想其他文学作品中的自然风光描写,进行比较鉴赏。

5. 总结反思课堂总结:教师总结课堂要点,强调学习目标的重要性。

学生反思:学生回顾自己的学习过程,总结收获和不足,为下一步学习做准备。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直观展示三峡风光。

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

结合文学作品的特点,运用文学鉴赏的方法进行分析和解读。

《三峡》教案(优秀6篇)

《三峡》教案(优秀6篇)

《三峡》教案(优秀6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这里是美丽的小编给家人们整编的《三峡》教案【优秀6篇】,欢迎借鉴。

《三峡》教案篇一【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1、了解一些文言知识,积累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

2、了解文中所描写的三峡的自然景观,感受三峡的自然美。

3、把握本文景物描写的特点。

过程和方法:1、诵读法。

郦道元的《三峡》抓住了三峡这一自然景观的特点,描绘了三峡不同季节的壮丽景色,语言精美,描写生动。

教师可指导学生以多种形式反复诵读,在诵读中体会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较后达到熟读成诵。

可引导学生利用提纲背诵法快速背诵,在板书中教师较好给学生提供背诵提纲。

2、拓展阅读法。

选择与三峡有关的诗文进行拓展阅读,培养学生的比较阅读能力。

3、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

充分体现学生阅读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教学重点】1、欣赏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深入作品的意境,感受其画面美。

2、抓住精彩的写景段落,仔细揣摩画龙点睛的词语,把握作品景物描写的特点。

3、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1、把握文章描写景物生动、传神,语言精美的特点。

2、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一课时—、导入新课:2分钟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壮美,无数名山大川像熠熠生辉的瑰宝,妆扮着中华大地,引得—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文人墨客为之倾倒,为之歌唱。

我国北魏时期有名的地理学家,面对祖国的大好河山,为我们写下了一篇篇脍炙人口的游记散文,《三峡》就是其中的一篇。

去过三峡的同学,可能会因那两岸倒江悬崖峭壁而赞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也可能会因江面上飘浮着的白色垃圾而忧虑人类环境的污染,还可能会因新建的三峡工程而惊叹科学技术改造大自然的伟力,你也许会让思绪倒流,追溯三峡的过去,想—睹她在历史上的真容:学习了郦道元的《三峡》之后,我们将会有怎样的感受呢?二、作者及作品简介2分钟郦道元,字善长,北魏范阳涿鹿人。

初中《三峡》教案

初中《三峡》教案

初中《三峡》教案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 通过品析课文,引导学生领略三峡的自然风光之美。

3. 通过展开想象,让学生体味文章的意境。

教学重点:1. 品读课文,感受三峡的独特美。

2. 理解并掌握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

教学难点:1. 体味文章的意境。

2. 理解课文中的文化内涵。

教学准备:1. 多媒体课件2. 课文译文3. 与课文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分钟)1. 利用多媒体展示三峡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三峡的自然风光。

2. 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三峡的了解和印象。

二、整体感知课文(10分钟)1. 教师范读课文,让学生对课文有一个整体的印象。

2. 学生配乐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韵律美。

3. 学生齐读课文,加强语感。

4. 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句意,自由欣赏三峡风光。

对课文理解有困难的地方,可以与同学或老师交流解决。

三、品析课文,理解文意(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对课文的重点句子进行品析,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意境。

2. 学生分小组讨论,探讨课文中描绘的三峡景色之美。

3.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展开想象,体味意境(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想象自己置身于三峡之中,感受课文中描绘的景色和氛围。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想象和感受,教师点评并总结。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所学知识。

2. 学生谈对本节课的学习感受和收获。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学生回家后,请父母帮助解释课文中的生词和难点。

2. 学生写一篇关于三峡的短文,可以是自己对三峡的描述,也可以是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对三峡的自然风光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能够通过课文感受到作者对三峡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在品析课文的过程中,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相互交流,提高了自己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在展开想象,体味意境的环节,学生积极参与,分享自己的感受,使课堂氛围十分活跃。

《三峡》教学设计(优秀5篇)

《三峡》教学设计(优秀5篇)

《三峡》教学设计(优秀5篇)《三峡》教学设计篇一教材分析本文出自郦道元的《水经注》,比较精要的描述了三峡的雄奇险峻、清幽秀丽的景色,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欣赏、赞叹。

因此学习此文要让学生领会文中所描绘的三峡美景,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1、节奏分明的朗读课文,疏通课文大意,并基本能当堂成诵。

2、学习积累重点词语。

3、品味文章语言,展开想象,体味作品意境。

4、体会作者对三峡独特美的欣赏之情。

教学重点对照注释,疏通文意,展开想象,品味语言,反复朗读,基本能当堂成诵。

课前准备学生:预习课文,了解大意。

师生:查找有关三峡的资料、图片以及作者的概况。

教师:制作幻灯片。

教学内容熟读成诵,准确理解,品味语言,体味意境。

教学设计一、烘托气氛,导入新课大屏幕以长江为背景,反复播放《长江之歌》。

同学们,刚才你们听到的是什么歌曲?(生回答)对,它就是《长江之歌》。

长江是我们的骄傲,是我们的自豪。

长江一泻千里,气势磅礴,特别是三峡的景致,更是雄奇险拔,清幽秀丽,令人神往。

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挥毫泼墨尽情描绘,也写不尽长江的饿俊美。

长江之美,美在三峡。

今天我们就随郦道元的笔端,去游一游那雄伟壮丽的长江三峡。

大屏幕出现课题。

二、检查预习:1、三峡的地理位置:(大屏幕显示地图)2、作者的情况:(大屏幕显示作者投降及有关资料。

明确:郦道元,字善长,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

撰著《水经》四十卷,《本志》十三篇。

)三、反复朗读:1、教师在音乐声中范读课文,大屏幕显示相应的图片。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注意节奏。

3、检查生字认读情况:大屏幕显示生字。

学生读出生字读音。

4、学生齐读课文。

四、学生自主探究,疏通课文。

(大屏幕显示学法:1、自主探究。

2、同伴互助。

3、提出疑难)在学生基本疏通课文后,大屏幕展示图片,学生在课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五、试背课文学生在疏通的基础上再读课文,大屏幕出示相关图片预以提示,试背课文。

语文七年级下冀教版第25课《三峡》教案

语文七年级下冀教版第25课《三峡》教案

语文七年级下冀教版第25 课《三峡》教课设计一.学习目标1、有感情的朗诵背诵课文,培育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借鉴学习抓住特色描绘光景的方法。

3、推测文章的思想感情,让学生认识、热爱祖国漂亮的河山。

二.教课重难点教课要点:借鉴学习抓住特色描绘光景的方法。

教课难点:推测文章的思想感情,让学生认识、热爱祖国漂亮的河山。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假如说滔滔东逝的长江是一条艺术长廊的话,那么三峡就是此中的一朵奇葩。

它迭出的奇境、变化的四时、涌动的波浪、耸峙的山峦,激发了古今诗人画家多少情思与灵感!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唯恐是此中最早的一位了,今日,我们学习选自《水经注疏》的《三峡》。

(板书文题)二、自学怀疑学生初读课文,比较说明,借助工具书和《精讲精练》,初步理解文意。

(1)教师散发文字资料,指导学生累积词语。

①读准字音:(2)以小组为单位,解决疑难词句,教师巡视指导。

三、合作研究、沟通展现㈠、依据文章想象三峡壮景,掌握各段的写景要点及光景特色,领会文章整体布局的奇妙。

学生疏组沟通,每组负责一个语段,而后选几位同学全班沟通。

1.学生明确:第 1 段要点写山,“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两岸都是绵延的高峰,几乎没有中止的地方,突出群山绵延的特色学生齐读第 1 段,想像群山绵延,高耸入云的三峡美景。

2.学生明确:第2、3、4 段写水,描述不一样季节的不一样情形。

第 2 段写夏季三峡情形。

“夏水襄陵,沿溯阻绝”突出大水猛涨。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此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以船行之快突出江流湍急的特色。

学生齐读第 2 段,想像江水浩大、日行千里的画面,感觉其豪放美。

3.学生明确:第 3 段写三峡春冬之景。

“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此间” ,“清荣峻茂,良多兴趣” ,水清,树荣,山高,草盛,兴趣无量。

用极为精练的四个字状写四种景物,总结全段。

学生齐读第 3 段,想像三峡的秀美、挺秀,感觉其清悠美。

七年级语文教案《三峡》(2篇)

七年级语文教案《三峡》(2篇)

《三峡》教案(2篇)《三峡》教案教学目标:1、利用工具书熟练掌握生字,翻译、理解课文内容并熟读成诵。

2、品析课文,展开想像,领略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

3、学习抓住特点描写三峡自然景物的方法,体会文章整体布局的妙处。

教材分析北魏郦道元的《三峡》,描写了三峡春、夏、秋、冬四季的美丽景色,是写景散文中的上乘之作。

文美,也容易理解,对初一学生而言,结合树下注释读懂弄通不困难,关键是要适当地学会学习文言文的一些方法,如读准句读,特殊字词和句子的用法;关键是了解写景散文运用的写作手法和文章的布局(写四时风光为什么从“山”写起?为什么不按春夏秋冬的顺序来写?)。

教学设想:教学过程中尽量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通过欣赏三峡风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熟读成诵,积累理解”的环节对课文反复诵读,读准字音,读清句读,进一步引导学生运用工具书并结合书下注释通过圈画法把字词和译文一一对应,尽量字字落实;通过“品读课文,解决问题”的环节时问题呈现,然后一一解决,使学生明了写景散文运用的写作手法和文章的布局。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流程:一、三峡风光,感受引读。

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壮美,无数名山大川像熠熠生辉的瑰宝,妆扮着中华大地,三峡美景是其中之一,欣赏几幅长江三峡的风景图吧!美丽的三峡引得无数文人墨客,挥毫泼墨尽情描绘。

如李白的《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学生齐读)北魏著名地理学家、散文家郦道元也用优美的文字给我们展现三峡之美,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文言文《三峡》。

(板书课题及作者)二、了解《水经注》和郦道元郦道元,字善长,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他好学,历览奇书,撰注《水经》四十卷,《本志》十三篇。

(板书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水经注》不仅是一部地理志,也是一部山水游记和民俗风土录,是一本有文学价值的地理巨著。

《水经注》的文体骈散相杂,写景部分多用四字句,受楚辞、汉赋影响,富有文学气息,对后世影响较大。

《三峡》教案5篇

《三峡》教案5篇

《三峡》教案5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策划方案、条据文书、合同协议、应急预案、规章制度、心得体会、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planning plans, documentary evidence, contract agreements, emergency plans, rules and regulations, insight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三峡》教案5篇教案使教师更好地反思教学过程和效果,进行教学改进,优秀的教案设计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以下是本店铺精心为您推荐的《三峡》教案5篇,供大家参考。

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冀教初中语文七下《三峡》PPT课件

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冀教初中语文七下《三峡》PPT课件

朗读指导
以读促悟
1.读准字音。
2.读准节奏。
句子中的停顿:句首助词、语气词后要停顿; “之”“乎”“者”“也”要拉长;根据字词的 意思,一词一停顿。
标点符号的停顿时间:“、”<“,”<“。”<
段与段之间
3.读出感情。如哀伤凄婉的感情朗读节奏要轻缓; 愉悦欢乐的感情朗读节奏要欢快。
明确分工
❖ 1—4组分别朗读1—4段 ;5—8组分别评价 1—4组并为其打分。(满分5分)
再读悟情
❖ 1、2组第一段,3、4组第二段,5、6组第三 段,7、8组第四段
❖ 个人自由展示(任意一段) ❖ 全班齐读
课堂小结
❖ 了解《水经注》及作者。
❖ 能正确、流利、有感请地朗读课文,在理 解意思的基础上力求熟能成诵。
❖ 掌握重点字词阙、曦、襄、巘、溯、湍、 属等的字音及意义。
❖ 准确无误地翻译重点句子:自非亭午夜分 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虽 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清荣峻貌,良多趣味。
早发白帝城 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学习目标
❖ 了解《水经注》及作者。
❖ 能正确、流利、有感请地朗读课文,在理 解意思的基础上力求熟能成诵。
❖ 掌握重点字词阙、曦、襄、巘、溯、湍、 属等的字音及意义。
❖ 准确无误地翻译重点句子:自非亭午夜分 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虽 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清荣峻貌,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 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 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 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合作探究
1.自主学习里提出的问题,先组内讨论,组内解 决不了的再在全班提出并共同讨论解决。

七年级三峡教案

七年级三峡教案

七年级三峡教案一、教学目标1、积累文言词汇,如“阙”“襄”“溯”等,理解文意。

2、品味文章语言,感受三峡的壮丽景色。

3、体会作者对三峡的赞美之情,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掌握重点文言字词和句子的翻译。

(2)学习作者描写三峡景色的方法。

2、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的情感,理解文中蕴含的文化内涵。

三、教学方法诵读法、讲授法、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有着壮丽的山河。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郦道元笔下的《三峡》,去领略那雄伟奇丽的风光。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听读,注意字音、节奏。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结合注释,初步理解文意。

3、检查预习情况,重点检查生字词的读音和理解。

(三)精读课文,理解文意1、小组合作,结合注释翻译课文,遇到疑难问题,小组内讨论解决。

2、教师巡视,解答学生的疑问。

3、重点讲解以下字词和句子:(1)重点字词:阙、襄、溯、素湍、飞漱、属引(2)重点句子:①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②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③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

(四)品读课文,感受美景1、文章描写了三峡的哪些景色?明确:山、水2、作者是如何描写三峡的山的?明确:“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作者用“连山”“略无阙处”写出了山的连绵不断;用“重岩叠嶂,隐天蔽日”写出了山的高大险峻;用“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从侧面烘托出山的高大。

3、作者是如何描写三峡的水的?明确:写夏季的水,“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通过“襄陵”“阻绝”写出了水势的浩大;用“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写出了水流的湍急。

写春冬之水,“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七年级语文教案《三峡》教案_042文档

七年级语文教案《三峡》教案_042文档

2020七年级语文教案《三峡》教案_042文档EDUCATION WORD七年级语文教案《三峡》教案_042文档前言语料:温馨提醒,教育,就是实现上述社会功能的最重要的一个独立出来的过程。

其目的,就是把之前无数个人有价值的观察、体验、思考中的精华,以浓缩、系统化、易于理解记忆掌握的方式,传递给当下的无数个人,让个人从中获益,丰富自己的人生体验,也支撑整个社会的运作和发展。

本文内容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教学目标1.了解文中所描写的三峡的自然景观,感受三峡的自然美。

2.把握本文景物描写的特点。

3.指导学生积累文言知识,重视朗读训练,逐步提高文言文的朗读和翻译能力。

4.学习古人写景的方法,体会其语言的精妙。

5.引导学生在想像中再现景物,体会作品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逐步提高鉴赏能力,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欣赏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深入作品的意境,感受其画面美,抓住精彩的写景段落,仔细揣摩画龙点睛的词语,把握作品景物描写的特点。

难点:把握文章描写景物生动、传神,语言精美的特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1.诵读法。

2.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

●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多媒体显示《三峡》图。

如果说滚滚东逝的长江是一条艺术长廊的话,那么三峡就是其中的一朵奇葩。

它迭出的奇境、变幻的四季、涌动的波涛、耸峙的山峦,激发了古今诗人画家多少情思与灵感!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恐怕是其中最早的一位了。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三峡》。

二、师生互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1.了解学生预习情况。

下面老师先了解一下同学们已掌握的情况。

先请大家齐读一遍课文。

(评价:同学们读得不错。

声音洪亮,字音、停顿掌握得也不错。

请大家看屏幕,来做两个题。

)哪位同学来说说下面几句话的含义?(对他们的答案,同学们有不同看法吗?(1)下面我们来看看文章的内容。

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景的?)(2)既然写四季的景色,那为什么不按春夏秋冬的顺序写?(3)的确,郦道元写文章正是为了突出三峡的特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生分别和自己的小伙伴互相检查、提问。
利用简练的语言和熟悉的图片创设情境,将学生吸引到本课的学习情境中来,在复习的同时达到温故知新的效果。
明确本课学习目标。
识记文学常识、增加文学积累
以读促情,并用朗读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主动发现问题的能力。
以读促情,再次朗读加深理解。
把握重点,,总结重要知识,增强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
(2)清荣峻貌,良多趣味。
3.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你有没有类似的体验?
4.背诵课文。
六、课堂小结(2分钟)
总结本课的知识内容,作者及《水经注》;重要字词及句子;文章的主要内容。
七、小组评价与反馈(2分钟)
八、布置作业(1分钟)
1、练习册1——5题。
2、背诵课文。
学生自己说出学过的山水作品。
多媒体出示七年级上册《与朱元思书》中所描绘的富春江景色的图片,学生看图背诵《与朱元思书》中的相关句子。
《水经注》:是我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
作者:郦道元,南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朝时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
2.解除字词障碍。
阙、曦、襄、巘、溯、湍、漱、属、转、裳
3.疏通文意,提出疑问。
四、合作探究(20分钟)
1.课文翻译
自主学习中提出的疑问和不懂的问题。
2.文言字词
通假字:阙、转
古今异义:或、至于、虽、良
感情:作者对山水风光的热爱,寄予了对劳动人民对的同情。
八、小组评价与反馈(2分钟)
找学生到黑板上听写,其他同学在练习本上听写,然后互批互改、师生共同明确答案。

白板出示学习目标,学生齐读,老师解读。
学生精读课文,独自分析,找出疑难,全体交流,寻找答题方向,教师指导并明确答案
学生共同讨论交流,教师巡视,并加以点拨,找到正确的答题方向,小组组织语言,增强表达能力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20三峡教案冀教版
课题
三峡第一课时






1、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水经注》及作者,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疏通文意,掌握重点字词及句子的意思,力求熟能成诵。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结合课下注释,通过个人读,齐读等形式,感悟文章意境及感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祖国山川的壮美雄奇、清幽秀丽,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学生朗读、讨论、探究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祖国山川的壮美雄奇、清幽秀丽,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本文抓住景物特征写景状物的方法




本文抓住景物特征写景状物的方法
解决方法
朗读法、讨论法、合作探究
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
(教什么)
落实方式
(方法或手段)
二、研读目标(2分钟)
1、了解《水经注》这部中国古代地理名著及作者南北朝时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郦道元。,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疏通文意,力求熟能成诵。
2、学生结合课下注释,通过个人读,齐读等形式,感悟文章意境及感情。
3、感受祖国山川的壮美雄奇、清幽秀丽,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三、自主学习(10分钟)
1.了解《水经注》及作者
白板出示文言文朗读方法和注意事项,学生以不同形式朗读。
学生结合课下注释尝试自己翻译课文,用笔画出或写出存在的疑问。组内进行交流,答疑解惑,组长总结本组内存在的疑问,加以整理,并准备在班内交流解答疑惑
1.学生将自己得疑惑不解的句子进行整理
2.组长将本组总结的存在的疑问提出来,其他组解答疑惑
3.师生共同商讨重点语句的翻译
设计意图
(为什么这样教)
一、复习导入(5分钟)
二、研读目标(2分钟)
1、学习本文抓住景物特征写景状物的方法。
2、通过学生朗读、讨论、探究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
3、感受祖国山川的壮美雄奇、清幽秀丽,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三、自主学习(10分钟)
1、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自然景观的?主要表现了景观的什么特点?
4.学生总结出文言知识: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
5.对比阅读,学生找出联系。
再次出示文言文朗读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学生再次朗读。
教师白板出示问题,学生分组讨论探究,教师巡回指导,小组推荐学生回答问题,展示。
1—4组展示答案,其他组评价。
师生共同回顾学习目标、并且整体感知本课学习内容、之后对每小组进行评价、总结,激励学生学习热情
教师导出本课的题目《三峡》,同时布置问题:《与朱元思书》和本文有什么异同。进而带着问题研读学习目标。
白板出示学习目标,学生齐读,老师解读。
学生根据课下注释整体感知了解《水经注》及作者。
学生自读课文,找出不会读的字借助字典自己解决。找一、二、三、四组学生分别试读1—4段,其他组找出读错的音最后由5、6、7、8组学生评价并纠正字音。




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疏通文意,熟能成诵。




声情并茂地朗读并感悟作者的感情。
解决方法
朗读法、讨论法、合作探究
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
(教什么)
落实方式
(方法或手段)
设计意图
(为什么这样教)
一、激情导入(3分钟)
古人云:“仁者乐山,智者乐水”,自古以来,许多文人墨客皆喜好山水,山水景物曾经引起他们无限的情思,也给我们后人留下了不少的传世之作,大家回想一下,我们曾经学过了哪些山水作品
检查学生对本课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链接中考,加深中考意识。
总结本课的总要内容,测评目标达成度。
巩固所学知识并为下节课学习做准备。
温故知新
板书设计:
文言知识总结
通假字:阙、转
古今异义:或、至于、虽、良
一词多义:自、绝
词类活用:奔、霜
课后反思
课题
15、《唐雎不辱使命》第二课时






1、知识与能力目标:学习本文抓住景物特征写景状物的方法。
一词多义:自、绝
词类活用:奔、霜
3.在理解的基础上朗读课文
4.回忆上册《与朱元思书》简单比较其与本课的异同。
5.由“早发白帝,暮到江陵”会想起李白诗中的哪句诗?
五、当堂检测(5分钟)
链接中考:(2013.安徽)
1.给加粗的字注音并解释。略无阙处沿溯阻绝属引凄异则素湍绿潭故渔者歌曰
2.翻译下列句子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作者是怎样描绘三峡两岸连山的?
3、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五、合作探究(20分钟)
1、作者为什么先写山后写水
2、写山水时用了哪些写作手法?
3、引用渔歌有什么作用?
六、当堂检测(5分钟)
练习册6——12题
七、课堂小结(2分钟)
山:连绵不绝、重重叠叠、高可蔽日
水:水势险恶、水位高、水急
写作手法: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