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读为本,自主合作,积累感悟
如何在语文课堂中落实好"以读为本"的教学理念
如何在语文课堂中落实好"以读为本"的教学理念导读:本文是关于如何在语文课堂中落实好"以读为本"的教学理念,希望能帮助到您!如何在语文课堂中落实好"以读为本"的教学理念史兰霞关于语文阅读,《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可见,阅读已被赋予了一种全新的内涵,它在学生的语文学习活动过程中的作用与价值越来越厚重。
语文阅读已逐渐提升为一种精神体验,一种审美欣赏,它也赋于了学生更多更大的人文关怀。
如何在语文课堂中落实好“以读为本”的教学理念,已经不可避免地摆在我们每个语文教师的面前。
笔者以为,可以从下面几方面来着手。
一、保正好“读”的时间。
课堂上的阅读教学时间是有限的,在有限的时间里,要保正学生有充足的读书时间就必须靠科学合理的安排。
一般可以从这几方面入手:其一,精讲多读。
教师要坚定树立“讲”为“读”服务的教学指导思想,做到“精讲多读”。
认清教师的“讲”是为了帮助学生疏通思想、指点迷津、拨正方向。
因此,课堂上,教师要有针对性地讲,讲在点子上,讲在重点处、关键处、疑难处、空白处,通过“精讲”腾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多读。
其二,以读代讲。
对课文中文字浅显、学生一读就懂的部分,无需教师再作详尽地讲解,可以“以读代讲”。
而那些易于意会却难于言传的句段,教师很难把它讲得更传神,就应当引导学生反复朗读,体会情感,以此把不可言传的感情读出来。
通过这种以读代讲的方法,促使学生达到理解课文的目的。
其三,读贯始终。
“读”是阅读教学的特征,要把它贯穿于整个阅读教学的始终。
在整个阅读教学过程中,必须以“读”为基础,将“读”体现在每个教学环节中,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的始终。
阅读教学一般要做到三读:初读、细读、精读。
只有将这三“读”落实好,让学生多读,才能达到《大纲》提出的“正确地读、流利地读”这一基本要求。
二、选准“读”的内容。
每篇课文教学的内容都是极为丰富的,而教学的时间却是很有限的。
以读为本 读中感悟
用 多种 形 式 的 比较 朗 读 。
4 . 1 调 换 字词 , 进行 比较 朗 读 。如 《 小英 雄 雨 来 》 有 这 么 句: ” 1 2岁 的雨 来使 尽 力 气 , 才 把 缸挪 回原 地 。 ” 在 朗读 时 , 我 先 引 导 学生 把 ” 挪” 换成” 搬” ” 拿” 等 词 与课 文 原 句 进 行 比较 朗 读 ,” 挪“ 字将 雨来 年纪 虽 小 但 却 十 分 勇 敢 的英 雄 形 象 刻 画 的
此 时教 师 只 是 笑 了笑 , 没 有 给 予 回答 , 而 是 引 导 学 生 进行 一 番
4 . 3 改变 重 点 词 句 , 比较 朗 读 。 如 教 学 《 荷花 》 一课 , 有 这 么 一句 ” 荷 花 在 这 些 大 圆 盘 之 间 冒 出来 ” 。教 学 时 , 我 出 示 幻灯片( 1 ) 荷 花 在这 些 大 圆 盘 之 间 冒 出来 ( 2 ) 荷 花 在 这 些 大 圆 盘之 间 长 出来 ( 3 ) 荷 花在 这 些 大 圆 盘 之 间 伸 出来 让 学 生 朗 读 、
练语感 。 ” 语 感 就 是对 语 言 文 字 的敏 锐 感 和 迅 速 领 悟 的 一 种 能 力, 包 括对 语 言 文 字 的正 确理 解 和 内容 感 悟 。教 师 精 彩 的 范 读 本 身 是 对学 生 语 感 培 养 、 训 练 的一 种 好 方 法 。如 , 教学《 美 丽 的小 兴 安 岭 》 一 课 时, 我 首 先 联 系 上 下 文 设 计 了 这 样 的 导 语: ” 今天 , 老 师要 带 大 家 去 一 处 , 既是一 座美丽 的大花 园, 也 是 一座 巨大 的 宝 库 … … ” 接着 , 要求学生 闭上眼睛 , 倾 听 教 师 声 情并 茂 的朗 读 , 充分地 感受 , 并 把 自己 感 受 到 的 告 诉 大 家 。 有 的 学 生说 , 听 了老 师 的 朗 读 , 自己 仿 佛 走 进 了 漫 无 边 际 、 生 机 勃勃 的林 海 ; 有的说, 此时 自己 仿 佛 也 变 成 了林 海 中 的 一 片 绿叶 、 一 株 小草 …… 学 生 们 在 教 师 用 语 言创 设 的 浓 浓 的情 感 世界里 , 充 分感 受 小 兴 安 岭的 美 丽 。 自然 产 生读 的 渴 望 , 纵 情 阅读 , 倾 诉 情感 。 2 自读 自悟 以读 为 主 , 注重学生 自己独特的感悟 , 是 新的《 语 文 课 程 标 准》 所 倡 导 的 阅 读 教 学 新 理 念 。即 将 阅 读 的 主 动 权 交 给 学 生, 让学 生 在 老 师 的 启 发 引导 下 自读 自悟 , 并通过读 中思、 读 中悟 、 读 中品, 激 发 学 生 探 求 知 识 的欲 望 和 主 动 参 与 的 意 识 , 变” 学会” 为” 会 学” 。例 如 教 学 《 圆明园的毁灭》 一课 时 , 一 些 学 生理 解 圆 明 园辉 煌 的 历 史 , 当 他 们 看 到 英 法 联 军 烧 毁 圆 明 园 的影 片时 , 不禁提出” 英 法 联 军 为 什 么 敢 任 意 烧 毁 圆 明 园? ”
古诗学习心得体会(通用14篇)
古诗学习心得体会(通用14篇)古诗学习心得体会(通用14篇)当在某些事情上我们有很深的体会时,可用写心得体会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这样可以记录我们的思想活动。
一起来学习心得体会是如何写的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古诗学习心得体会,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古诗学习心得体会篇1经过这次对中华古诗词的培训,让我深刻体会到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要使学生愉快、轻松的学习古诗词的内容,体会诗词大意,积累诗词的语言,那么自己首先要把握好古诗词的韵律格调。
那么,应该怎么做呢?一、以读为主,积累语言古诗词是最精妙的语言艺术,是用最少的字词,最简练的结构,最优美的音韵来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
有着鲜明的艺术形象和深远的艺术意境,需要反复诵读,深刻体会。
因此,在古诗词教学中,我教学生以读为主,积极引导他们探寻诗词的意蕴。
二、自主探究,勤思创新1、诵读积累教师在教古诗词的时候,还要有意识地加大古诗词的量,以诗带诗,以词引词,用思乡之情、爱国之情或其他的情愫贯通几首诗词,尽可能走进学生的情感深处。
如在学习了《送孟浩然之广陵》之后,可以让学生再诵读四首关于送别的诗:《别董大》、《送别》、《赠汪沦》、《送元二使安西》等。
在学习了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后,可让学生再诵读《春望》等关于爱国的诗。
这样就达到了以新带新、拓展诗词量的效果,还有利于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展示自己的才能。
2、主动探究,想象升华陶行知主张有行动才能得到知识,有知识才能创造。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解放学生的双手,让学生在行动中产生思想与智慧。
如在教学《送孟浩然之广陵》时,我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让他们借助工具书等理解重点字词的意思,然后借助重点词、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学生很快就完成了任务。
但要真正领悟这诗中的意境,光理解诗句的意思是远远不够的。
古诗词都是十分精练含蓄的,“言有尽而意无穷”,留给我们无穷的想象空间。
在能熟练朗诵古诗词的基础上,再抓住古诗词以最凝练的语言表达最丰富的感情的基本特点,把对学生情感的引发、激荡、升华,贯穿到教学的全过程,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乘上腾飞的小船进入诗词的意境。
以读为本,自主合作,积累感悟——浅谈初中文言文教学策略
以 读 为 本
主 作
累 感 幅
浅谈 初 中文 言文 教 学策 略
福建省尤溪第一中学 陈红华
近 日 ,我 阅读 了 本 市 2 0 1 2 年 中考 语 文学 科 质 量 分析 报 告 ,报 告 中 显 示 , 全 卷 得分 最 低 的是 文 言 文 阅读 ,得 分率 不到6 0 %,文 言文 教 与 学 的 现 状 令 人堪 忧 。 确 实 如 此 ,在 课 改 浪 潮 不 断 推 进 的今 天 ,文言 文 教 学仍 然 存 在着 低 效 、 无 效 和 负 效 的 问题 。正如 钱 梦 龙老 师 所 言: “ 文 言 文教 学 是 语文 教 学 改革 的 一 个 ‘ 死 角 ’ ,即使 在 语 文教 学 改革 很 红 火的年 代 ,文言文教 学这 块 ‘ 世 袭 领 地 ’上 仍 然 是 一派 ‘ 春风 不 度 玉 门关 ’ 的荒 凉景 象 。” 文 言 文 是 中 华 民族 博 大 精 深 的 思 想 文 化 的载 体 ,文 言文 教 学 是学 习中 华 民 族 文 化 的最 佳 途 径 ,有 利 于提 高 学 生 的语 文 素质 。作 为 一线 的语 文教 师 ,我 们 任 重 而道 远 。教 学文 言 文 ,需 要 我 们 以一 腔 爱 文 言文 的 心感 召学 生 ,以厚 实 的功 底 展现 文言 文 独 有 的魅 力去吸 引学 生 ,积 极 探 索活 化 文 言 文教 学 的 方法 , 让 学生 爱 上 文 言文 。我 在 多年 的 文 言文 教学 中 ,尝试 过 以下方 法 。 创 设情境 ,激 趣导 人 初 中教材 中入选 的文言文 篇 目 , 大 多 是 传 世 不 衰 的 名 家 名 篇 , 每 一 篇 文 章 ,都 是 走 近 一 个 名 家 的 窗 口 。 读 《 出师 表 》 ,我 们 认识 了 “ 鞠 躬尽 瘁 , 死 而 后 已 ”尽 忠 竭 智 的诸 葛 亮 ;读 《 爱 莲 说 》 ,我 们 认识 了 洁身 自好 不慕 名利 的 周敦 颐 ;学 习 《 记 承天 寺 夜 游 》,我 们 了解 了经 历坎 坷 却 又豁 达 乐 观 的苏 东 坡。这些名家的经历和故事是学生熟悉 或 感 兴趣 的 ,用 名家 的 资源 作 为 导 入课 文 的 突 破 口 ,可 以 让 学 生 迅 速 走 进 课 文 ,产 生学 习的欲 望 。 文 言 文 中 有 很 多 大 家 耳 熟 能 详 的 格 言 、警 句 、成 语 ,如 出 自 《 马说 》的 格言 “ 世有 伯乐 ,然后有千里马。千里 马常 有 ,而 伯乐 不 常 有 ” ,出 自 《 岳 阳 楼 记 》的 警 句 “ 先 天 下之 忧 而 忧 ,后 天 下之 乐 而 乐 ” ,出 自 《 孙 权 劝 学 》的成 语 “ 刮 目相 看 ” “ 吴 下 阿蒙 ” ,这 些富 有生命力的语言材料也是极好的激趣之
以读为本,提高语文能力
以读为本,提高语文能力曾有圣人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
”我们中国经济的总设计师邓小平说的“小时候背的东西往往可以记一辈子,而且背得多了,对一个人的文化功底甚至可以起相当大的影响。
”这些足以说明读的重要性,的确,读能理解课文,读能进行语言文字训练,读能激发学生习作兴趣,读能培养学生良好品德。
一、树立新的阅读教学理念《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中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
……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
它告诉我们,阅读教学重视语文实践,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
过去的阅读教学重知识的传授,教师努力地把自己所知的一份塞给学生,学生死记硬背,表面上追求了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实际上知识没有得到内化,能力没有得到提高,这种“教师的繁琐分析代替学生的语文实践,忽视了语言文字训练,忽视了培养学生语感。
”但我们又不能片面地认为阅读教学就不需要传授知识,不需要帮助学生理解,反而就是让学生读,培养学生的语感。
我们要把传授知识,理解知识与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有机结合起来,它们两者不是水油分离,完全割裂的,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相依存,相辅相成的,遵循这一规律,摆正两者的关系,寻找两者的最佳坐标点,才能避免教师分析乏味,学生读得乏味,才能改变阅读教学费时低效的现状,获得课堂教学的高效益。
二、读能理解课文《语文课程标准》的教学建议中提到:“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
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
有些诗文应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
”它告诉我们:读是阅读教学最基本的教学活动,也是最重要的教学活动;读时重视过程注重内容,重视方法指导。
具体操作如下:1、自读:自读时要求学生标出生字和不理解的词语,把课文读通顺,读准字音,分析比较字形,联系上下文或借工具书理解词义。
以读为本 读中感悟
读; 或读 巾板画 , 边画边读 , 使语 言与 形象 紧
密 联 系 , 乳 交融 , 水 相得 菔 彰 。为 引 导 将 语 言 文 字还 原 成 语 寿形 象 , 要 学 生 借 助 想 像 , 我 描
述形象。要学生在仔细 凄第一节的基础上说
说 自t脑 子 里 浮 现 出 来 的 燕 于是 什 么 样 子 。 2 , 并 要求 强捌 用 自己 的话 说 ,从 而 使 学 生 经 历 J“ , 课文 语 言— — 语 言 形 象— — 自我 语 言 ” 的 转 换 。二 是要 学 借助 绘 画 , 示 形 象 。我 让 展
引 导他们凭借联想想像 ,将语 占文字还原成
语 占形 象 , 而变 语 言 的感 知 为形 象 的感 受 。 从
采 取 多种 灵 活 有 效 的手 段 ,培 养 学 牛 的 语 言 转化 、 象还J 力 , 读中联想 , 后描述 ; 形 糸能 或 读 或 读 中 揣 摩 , 中表 演 ; 边 读 边 演 , 读 或 边演 边
范读 的引导 , 使学生 与教师 , 作者和文 中人物 构成联系 , 达到 了朗读 的理想境界。
三 、 中悟神 。 悟 语 言蕴含 。 然 小语 读 感 虽 教 材 大多 通 俗 浅 显 ,但 不 少 课 文 在 浅显 的文
字中不乏 丰富的语言蕴含 , 如借物喻人 、 借事
论 理 的记 事 状 物 文 , 示 人 生 、 发 明理 的寓 警 启 言 童话 文 等 。 而 就小 学 生 知 识 水 平 和认 识 能 力 而 言 , 内涵 的解 决 不是 空洞 的说 教 、 象 其 抽
中, 深切感 知内容 , 引导理解语 义 , 足 感受 语
境 , 析语 技 , 累语 占的 重 要 基 础 。 而小 语 品 积 教 材 大 多 足 客 观 事物 或 想 像 事 物 的 描 述 , 引 导感 知 内容 ,实质 就 是 感 知 语 言 所 描 述 的 事 物 。随 着 自我 生 活 的丰 富 , 视 接 触 的增 多 , 影 课外 阅读 的 拓 展 ,学 生 头 脑 中 已经 贮 存 r与 课 文 内容 相 似 的形 象画 面 。} 中 , 以有 效 c读 } J 须 的 方 法 激 活 贮 存 的 与课 义 相 匹 配 的 相 似 块 ,
以读为本 读中理解 读中感悟
以读为本读中理解读中感悟作者:徐晖来源:《读与写·中旬刊》2018年第09期摘要:读,作为感知教材、培养语感的重要手段,是语文教学的根基。
“以读为本”是每一个语文教师在教学艺术的探求上必须遵循的教学准则,也是当今阅读教学的一项基本要求。
从语文学科的属性出发,我们应该还给学生读书的权利,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理解,读中探究,读中发现,读中明理,读中怡情,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关键词:朗读;读中理解;读中感悟;读中悟情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8)26-0081-01“教学千法读为本”。
读,作为感知教材、培养语感的重要手段,自始至终都是语文教学的根基。
“以读为本”是我们每一个语文教师在教学艺术的探求上必须遵循的教学准则,也是当今阅读教学的一项基本要求。
“读”是“思”的凭借,是“悟”的前提,是“说”的准备,是“写”的基础。
从语文学科的属性出发,我们应该还给学生读书的权利,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理解,读中探究,读中发现。
读中明理,读中怡情。
修订版的《大纲》也明确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书,在读书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
”根据三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和阅读水平,我们将读文贯穿于课堂教学,通过学生不同方式、不同目的读,使“读”与“悟”融于学生的自主阅读,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朗读、理解、感悟、积累,达到发展语言、熏陶情感、发展能力的作用。
下面,就以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七颗钻石》这篇课文为例,谈谈我在课堂教学中的一些做法。
《七颗钻石》一文是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中的一篇讲读课文。
该单元围绕“可贵的亲情、友情”组织专题。
通过本单元的教学使学生在学习课文、感受“爱与真情”的同时,能够行动起来,在生活中深入体验这种情感,学会表达和回报父母对自己的爱,懂得关心别人。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要让学生在读中有所感悟,整体感知课文是前提。
以读为本 读中感悟
课 文 ,师 生 作画 ,再 让 同桌 互 相 介 绍 自己 所 画 的燕子 ,
进 而 登 台 介 绍 老 师 所 画 的 燕 子 。 这 样 引 导 促 , 进 了 “ 语
旨 ‘ —
_ 形 象—
—
语 言” 的转换 ,使学生加强 了对 语言形
象 的感受 ,促进 了语言文字 的 内化 。 二 、 从 读 中感悟 内涵
音如 泣 如 诉 学 , 生 如 身 临其 境 。 学 生 们 在 读 书 声 中 再 现
了课文描述 的情景 , 在读书 声中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听隐藏 在文字 背后
的声音 ,在读书声 中感悟 了文本传达 的精神 。
四 、 从读 中感悟 写法
我们 的教材都是经过作家精心思 考和仔细推敲的
佳作 ,有着培养学生 语文能 力 、 启智育人 的巨大作用 。
教师应根据课文的语言规律 、 特点以及学生 的实际情
况 ,进行有针对性 、 有选 择性 的 引导 ,这样 ,学生运 用语
述 ;或 读 中 揣 摩 读 , 中 表 演 ;或 边 读 边 演 边 , 演 边 读 ;或 读 中 板 画 边 , 画 边 读 , 使 语 言 与 形 象 紧 密 联 系 , 水 乳 交
融 , 相 得 益 彰 。 如 教 学 《燕 子 》一 文 时 , 我 要 求 学 生 在 熟
读 课 文 的 基 础 上 , 借 助 想 象 , 描 述 形 象 让 , 学 生 在 仔 细
内 容 。 如 《二 泉 映 月 》一 文 中 有 这 样 一
句话
“
:
渐 渐地
渐 ,
渐地 ,他 似乎 听到 了深沉 的叹 息 ,伤 心 的哭泣 ,激愤 的 倾 诉 倔 , 强 的 呐 喊 … … ” , 句 子 虽 然 不 长 , 但 却 是 阿 炳 人
以读为本,将“读”字贯穿教学全过程
以读为本,将“读”字贯穿教学全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语文新课程标准》),这要求我们在阅读教学中贯彻“以读为本”的理念,返朴归真,让朗朗的读书声回到教室。
本文从课堂教学的教师操作层面出发,谈如何组织学生展开有层次地阅读课文,逐步深入地与文本进行生命的对话。
在整个教学过程上,以学生为主体,通过通读、细读、品读、诵读等多种形式的读,以达到感知课文,理解课文,体悟情感,积累语言的目的,完成学生个体阅读的全过程,将“读”贯穿于阅读教学的全过程。
[关键字]:以读为本通读感知细读悟语品读悟情诵读积累针对语文课堂上出现教师满堂灌的现象,许多有识之士呼吁阅读教学要返朴归真,实行“以读为本”,要让朗朗的书声回到教室。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这些古人教育名言,广为人们所引用,为当前“以读为本”的教学理念作注脚。
新课标也进一步强调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以读为本”即是指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
然而,以读为本,并非是将阅读教学倒退到那种私塾式的教学形式。
如果让学生一味地读,整堂课都是学生捧着书,不知所云地摇头晃脑地背课文,这大概是没有人会同意的。
读书总是要有层次性和指向性,我们需要考虑的是,在课堂上,教师如何做好“组织者”和“引导者”的角色,带动学生通过读,逐步深入地理解课文,展开与文本的对话。
笔者认为,教师在组织教学时,应吃透“两头”,一头是“文本”,根据文章本身的特点,有一条指引学生理解文章的思路,使学生更容易地与文本开展对话;一头是“人本”,能始终引发学生的阅读需要,激发学生读课文的高涨热情,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只有吃透两头,才能做到“以人为本,以读为本”,自觉地将“读”贯穿教学全过程,引导学生自读自悟,自求发展。
以读为本,读中体验感悟,提升语文素养
以读为本,读中体验感悟,提升语文素养[摘要]阅读是语文课程中极其重要的学习内容,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阅读教学的目标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让学生在读中感悟,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以读为本体验感悟一、阅读教学为什么要倡导以读为本,读中体验感悟阅读是语文课程中极其重要的学习内容,课程标准关于阅读的目标在理念上有较大变化。
现代阅读观认为,一般意义上的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小学语文课程的阅读同样也应这样理解。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
纵观小学课本都是古今中外的优秀文学作品,都与孩子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蕴涵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和情感因素。
这些内容都应通过孩子们独特的“体验”来实现。
然而,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教师们过于注重理性分析,怕教材挖掘不深学生理解不透,牵着学生走向教者设计的圈套中。
把一篇好端端的文章分析得支离破碎,学生完全处于被动接收的地位,因而学生的独立思考可怕地消失了。
而体验性阅读教学正是克服了传统阅读教学的弊端,它激励学生对阅读内容作出有个性的反应,确认自己认为特别重要的问题,作出富有想像力的反应。
所以教学中,我们要充分相信学生,给学生自由的空间,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权利还给学生,珍惜学生的独特体验。
二、怎样实施以读为本,读中体验感悟1.揭题引读,让学生自读自悟。
这是中高年级阅读教学的充分体现。
“揭题引读”的问题要设计好,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
教师只有通过精心的揣摩,设计的引读题目体现整体性,才利于学生既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又易于对作者的思想感情进行体验、感受。
在执教的《麻雀》一课,原来设计的问题是:课文是怎样通过老麻雀的动作、神态来保护小麻雀的?表现了老麻雀的什么精神?试讲后,大家在研讨时觉得问题设计的较零散,既找动作,还要找神态,这样从整体上感知感悟的不够,课堂也问的多读的少。
后来我整合了问题,重新设计了这样的问题:课文的哪些地方使你最感动?从中体会到了什么?这样设计,有利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学生通过课文中的语句“突然,一只老麻雀从一棵树上扑下来,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反思 第三单元
《日月潭》是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第一课。
整组教材是围绕爱祖国,爱家乡的专题来组织的,本课教学的情感与态度的目标是要让学生感受日月潭的秀丽风光,激发学生热爱宝岛台湾和盼望祖国统一的情感。
在教学中,我力求做到三维目标的整合,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一、以读为本,自主感悟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
要达到上述目标,必须让学生充分地自己读书,读出声,读出意,读出味,读出情,读出神,如临其境。
在读中整体感知,理解文意;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和情感的熏陶;在读中积累语言,学习表情达意的技巧。
在教学中,我借助挂图和多媒体课件,将文本语言还原为生动可感的意想,让学生陶醉在令人神往的境界中,对日月潭的风光有了更多的表象储备,有效渲染了气氛。
然后以读代讲,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感悟、理解,让学生感受日月潭的旖旎风光。
其中第三、四自然段是朗读的重点,要通过朗读,表达出不同时间,不同天气景色的变化。
为此,我设计了指名读,自由放声读,男女生赛读、找伙伴读,小组读,师生合作读等多种朗读方式,在老师适时的点拨和示范下,体会和感悟日月潭的秀丽风光。
二、以评促学,鼓励为主发展性评价就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根本目的的教学评价。
教师课堂上的口头评价以及生生之间的评价,能帮助学生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与领悟。
师生评价,生生评价是否恰当,直接作用于学生的学习过程,因此,在教学中我尽量体现评价的真实、真情、平等、启发和提升,设计了多种鼓励性的评价语言去肯定学生的点滴进步,如:你读得真美!老师为你的进步而感到高兴!“只要心去读,读出来的效果果然不同!”“老师知道你很努力,我们相信,你的付出一定会有收获的”等。
学生在老师的感染下,也能体现出了评价的发展作用,对同学也是先肯定,然后提改进意见。
“良言一句三春暖”,学生在长期的发展性评价中,胆子大了,能力也强了,对阅读的兴趣也越来越浓了。
2023年三年级语文一块奶酪教学反思
2023年三年级语文一块奶酪教学反思2023年三年级语文一块奶酪教学反思1《一块奶酪》是部编教材三年级语文第三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
教学本节课,我的感受是:成功之处:一、采用学生自主识字,老师巧妙点拨的生字教学效果较好。
教师都放手让学生进行自主识字,然后向大家介绍自己的识字方法。
这大大激发了孩子识字的热情,学生们积极参与,课堂气氛活跃,不但提高了识字效率,学生们也学得愉快而轻松。
二、以读为本,读中理解,读中感悟。
《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积极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语文教学应该以学生自读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大力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基于这个教学理念,我在教学《蚂蚁队长》中设计了“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的方法进行教学。
不足之处:该放手就放手,略读课文,正是放手的好机会,教师完全可以提供他们一个展示的平台,让他们在这一宽松、和谐、民主的平台上,主动学习,自主探究,交流、合作、共享学习成果。
2023年三年级语文一块奶酪教学反思2教学目标:主要内容;评价蚂蚁队长完成度:中等这节课关于让学生概括主要内容出现的问题:学生容易把里面的情节作为主要内容,不能用概括的语言表达,部分同学可以(平时回答问题积极的)。
大部分同学这样概括:蚂蚁队长面对奶酪渣自己不吃让小蚂蚁吃的故事。
这个答案不能说错,因为他只有一个情节,,但是如果再有情节学生就会不断地叠加,其实这件事在课文第一段就有明确语句:今天搬运粮食。
无论发生什么都是在搬运粮食过程中的,学生找不到关键的事件,不能把情节放到大的背景下。
这应该是归纳能力的缺失。
在评价是否喜欢蚂蚁队长时,他们的评价只是抓住文中的某一句话来评价,很少的同学可以从整篇__考虑。
于是关键词从有毅力和纪律性变成了尊老爱幼。
今后的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整体意识。
2023年三年级语文一块奶酪教学反思3讲完这节课,我的心情实际上是特别不好的!感觉自己把这节课讲砸了!课堂上呈现的和自己设计这节课所设想的完全不同!如果一节课,学生的表现不好,那只能说是讲课人设计的不好!我在想,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问题出在哪?首先我把课文处理得复杂了!这是一篇自读课文,可我却处理得像是讲读课文!这篇课文的阅读提示里只有两个问题,一个是默读课文,想想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另一个问题是你喜欢蚂蚁队长吗?为什么?我在想,为什么这篇课文安排的是默读,而不是自由朗读?答案就是这篇课文不好读!我自以为让学生预习了,学生一定能够读好这篇课文,还幻想着学生能够读得非常精彩!于是我让学生分自然段读课文,结果孩子们读得结结巴巴,声音还特别小!当朗读课文用了很长时间后,我就已经慌了神,底下的环节不用想也不会好到哪去!我自以为设计了两个很巧妙的问题,抓住小蚂蚁们两次干活很卖力这个情节,引导孩子们去从课文的字里行间感悟蚂蚁队长的以身作则和爱护幼小,再相机去引领学生体会__塑造人物所用的写作方法!但学生课文没有读好,理解自然肤浅,而且这些孩子刚从二年级升入三年级,根本不可能长篇大论地讲述自己的见解,所以就显得整篇课文处理得支离破碎!每一个环节的处理都不尽如人意!这篇课文虽然讲得令人遗憾,但我自认为在引领学生感悟语言的精妙和指导学生运用语言的这条道路上并没有跑偏!这算是一点安慰吧!比如开头让学生思考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以一块为量词的名词,还有生字词、多音字的处理,以及用争先恐后造句等等,这些基础的字词知识还算是夯得实吧!引领学生感悟作者在塑造童话人物形象上运用的语言、动作描写,以及__在整个结构上的前后呼应虽然是蜻蜓点水,但也算是教给他们在写作上的一点点技巧和方法吧!备课,不仅仅是备教材,设计教法,还要了解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能力和学情基础!这一点,一定要牢牢记住!2023年三年级语文一块奶酪教学反思4作为一个语文老师只有自己走进文本,被文本感染感动,才能够感动学生,带动学生。
以读为本,读中感悟
以读为本,读中感悟作者:任瑞华来源:《新课程·小学》2014年第01期一、案例背景“以读为本,读中感悟”是语文教学的基本方法,在读书的过程中,我们倡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读体现学生对文本的独特感受,再现学生的心灵世界,并加以合作交流,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当中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把学生真正地吸引到教学中来,这才是建立新型课堂的前提。
我在执教《荷花》一文时,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在充分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紧紧抓住重点字词来理解课文,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二、案例实录师:孩子们,读完这段,你有何感受呢?生:我觉得“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这个句子写得特别美,特别是这个“冒”字。
到底美在哪儿,我也说不清楚。
师:说不清楚是正常的,你能觉察到“冒”字特别美,就已经非常了不起。
请大家想一想,“冒”字还可以换成别的什么字?生:(纷纷回答)可以换成“长”,可以换成“钻”,可以换成“伸”,可以换成“露”,可以换成“探”。
师:自己用心读读前后几句话,体会体会,你觉得怎样长出来才叫“冒出来”。
(学生自由朗读后交流)生:(纷纷回答)使劲地长,不停地长,笔直地长,高高地长。
师:你们再体会体会荷花长出来的那种心情、那种状态,你觉得那是一种怎样的长?生:(纷纷回答)痛痛快快地长,争先恐后地长,兴高采烈地长,精神抖擞地长,喜气洋洋地长。
师:太好了!大家看,这就是从挨挨挤挤的荷叶之间喜气洋洋、生机勃勃地冒出来的白荷花。
(课件播放荷花)你们想啊,这些百合花冒出来以后,想干些什么呢?(学生观赏课件后进行想象写话,然后全班交流)师:多么可爱的白荷花呀!大家看,一个“冒”字,不但把白荷花写活了,而且是白荷花变得更美了。
正像同学们所讲的那样,这是一种喜气洋洋的美,生机勃勃的美!让我们一起起立诵读,像白荷花一样的冒出来!快冒,快冒!三、案例分析本教学片段体现了以下教学理念和特点:本片段我在强调尊重学生独特体验时,没忘了文本是语文教学的根本,在强调文本、读懂文本的同时,不忘学生的个性和学生的主观体验,因为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才能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创新精神,才能使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也才能使学生得以发展。
以读为本,读中感悟
以读为本,读中感悟读书的过程,是咀嚼、消化、吸收、储备语言的过程。
孔子说:“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一篇课文,读得越熟领会越深;熟读成诵,作者的语言就有可能转化为读者的语言,在自己今后的写作中,也就能灵活运用了。
“熟读深思子自如”,“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当前学生在写作中普遍存在着词汇贫乏,语病百出,无话可说的问题,读得少,背得少就是其中的一项重要原因。
正因为这样,《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要求小学三学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
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除了加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外,平时就应该要求学生多读、熟读、读通、读好,在读中引导学生体会语感,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受能力。
《课标》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
”“以读为本”是当今阅读教学的要求。
教学中要让学生以读为本,读中感悟,笔者认为应做到如下五端:一、初读感知“初读感知”,可以在课前进行,也可以在课上进行,是学生根据明确的教学目标,凭借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和阅读技能去充分地朗读课文,在读中初步理解课文内容,试着解决一些浅显的问题,并找出自己疑惑的地方。
“观书贵疑”,应该从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使他们敢于提出问题,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只有这样,才能把书本上的知识,经过大脑“消化”,变为自己的“血肉”,才能学有所长。
如:教学《葡萄沟》一课,我提出初读课文的要求:1.借助拼音读文,注意读准字音,遇到生字要多读几遍,遇到长句也多读几遍,直到读顺为止。
2.借助字典或词典,联系上下文理解生字词。
3.想想葡萄沟有哪些方面可夸?4.看看自己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地方不理解?做上记号,以备下节课交流。
这样,不仅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同时,为下节课理解课文打下基础,突出学生学习、发展的主体性。
以读为本,读中感悟
《以读为本,读中感悟》小课题研究计划南昌市铁路第一小学卢汉妹一、课题的研究背景(发现问题的过程、个人条件、学生现状调查)语文教学的“以读为本”的观念已深入我们每一位语文老师的心中,《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让学生充分的读,让他们在读中感,在读中悟,同时培养他们的语言感受能力,使学生们的情感得到升华。
在语文日常教学中我发现:课堂上教师繁琐的提问和讲解,使学生处于被动的位置之中。
学生极少有自己活动的空间和时间去探究、体验、感悟和理解课文,主体意识处处受到压抑,失去了自我。
本文根据《语文课程标准》“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受到审美乐趣。
”,在我们本册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要求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这不仅是小学语文的重要教学目标,而且也是学生感受文章感情,获得语感训练的重要手段。
针对二年级学段和我班学生的实际情况,特提出研究《小学语文教学以读为本,读中感悟》这一课题。
二、研究的基本内容1、朗读方式的有效选择和运用。
朗读采用初读感知、边读边悟、精读领悟、美度品悟、诵读感悟等方式,包括朗读、默读,个别读、齐读,表演读、研究读等等,而感情朗读应该说是朗读的最高层次要求,但它绝对不是能够一蹴而就的,需要其他朗读方式的奠基性训练,最终达到以读代讲,读中感悟的目的。
2、本课题主要研究小学语文有感情朗读,并能抓住课文重点语句,通过朗读达到以读代讲,读中感悟,继而达到理解课文的内容为目的。
3、通过多种朗读方法提高学生朗读水平,并提高学生对课文的感悟能力三、研究的思路和方法改变以往课堂教学的方法,改变了过去的教学观念,树立全新的科学的教学理念,视朗读教学尤其是情感朗读为语文教学的重要命脉,最终实现了以读为本,读中感悟的目标。
通过课堂感情朗读的指导让学生对课文的朗读也都有计划、有过程、有步骤、有目标的。
以读为本 注重感悟
业体育教师队伍。体育 教师 队伍建设 的好 坏 . 只 进 行 项 的 角 逐 , 间安 排 在 体 育 课 或 课 外 从而推动农村 中学体育教学 断迈 上新台阶 时 直接影响 着农村 中学体育教 育的质量 和水平 。 活动时问 , 每次比赛排 名张榜公布 。这样 既可
( 者单位 作
加 强 农 村 . 学 体 育 教 育 教 学 谈 中
文, 青 广 袁
虽然新课标已经实施 了好几年 , 但农 村中 首先 , 体育教师也应转变观念 , 加强 自身的思想 以提高学生的兴趣 , 又节 约了经费 , 还可以发掘 学体 育现状仍不容乐观 , 这是 由于诸 多主客观 建设 , 努力提高 自己的业 务水平 , 自己重视 自 体育人才 、 选拔人才 、 培养人彳。 因素 的存在 , 制约 了农村 中学体育教 学的顺利 己所 从 事 的 事 业 。这 就 要 教 育 行 政 主 管 部 门 、 4在 中考 中应该增 加体育成绩 的测试 。凡 .
{ 本娃康 , 也是培 养学 生 的意志 品质 、 强其集 地增加体育经费 , 步改善办学条件 , 增 逐 充分利 体荣誉感等优秀品德的最好课堂 。 体育教育的 体育设施搞好体育教学 , 上好每节体育课 , 组织
总之 , 育教学是学权教育上作的重要组成 体 目的是保证全体学生 的身体健康 、 心理健康 , 每个学生参加体育达标活动。多开展小型的比 部分 。影响农村 中学体育教学质量的问题是多 提 展的 , 体育教师或者班 主任 应多组织 班级或年 真操作 , 充分凋动体育教师 _ 的 圾性 和 任 L
进 行 。为 此 , 人 根 据 农 村 中学 的 实 际 情 况 和 农村 中学领导为他们提供方便 和条 件 , 本 以支持 是参加 中考的学生必须进行体育 知识测试和体
自主合作学习心得体会
自主合作学习心得体会自主合作学习是一种基于学生主体性和合作性的学习方式,通过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与同伴进行合作探究,达到知识共享和共同成长的目的。
在我实施自主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收获和心得体会。
首先,自主合作学习培养了我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这种学习方式下,我需要自己负责选择学习的内容和确定学习的目标。
同时,我还要通过自主查阅资料、整理知识点,并制定学习计划和学习方法。
这些全面的自主学习环节,使得我逐渐养成了主动学习的习惯,并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提升我的学习能力。
其次,自主合作学习提高了我的合作和沟通能力。
在合作学习中,我需要与同伴共同制定学习计划、分工合作、互相交流和协作。
通过与同伴的密切合作,我不仅学会了倾听和尊重他人的意见,还能够主动与他人分享自己的思考和发现。
在这个过程中,我逐渐培养了团队合作的意识和能力,并发现通过合作可以实现更好的学习效果。
再次,自主合作学习增强了我的问题解决能力。
在学习过程中,我遇到了很多困难和问题,而自主合作学习要求我们通过分析和思考来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通过独立思考和合作探讨,我不仅能够找到问题的解决办法,还可以进一步提出问题的深层次思考。
这种问题解决的能力培养,使我能够更加独立和自信地面对各种学习和生活中的挑战。
最后,自主合作学习丰富了我的学习体验和乐趣。
在自主合作学习中,我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选择学习的内容和方式,从而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
与此同时,我还可以通过与同伴的合作和交流来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和收获。
这样既能够增加学习的乐趣,也能够享受学习的成就感。
综上所述,自主合作学习对我个人的学习和成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通过这种学习方式,我提高了自主学习能力、合作和沟通能力,增强了问题解决能力,并丰富了学习的体验和乐趣。
相信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我将继续秉持自主合作学习的理念,不断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
优秀心得体会范文:以读为本读思结合优化感悟心得体会2篇
优秀心得体会范文:以读为本读思结合优化感悟心得体会 (3)优秀心得体会范文:以读为本读思结合优化感悟心得体会 (3)精选2篇(一)读书是一种提升自我的方式,不仅可以丰富知识,开拓视野,还能够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和阅读能力。
自从我开始重视读书以来,我深刻体会到了读思结合的重要性以及优化感悟心得体会的必要性。
首先,读思结合是提高阅读效果的关键。
仅仅机械地读书,只是记住了某些知识点,而没有进行思考和理解,是远远不够的。
我经过观察和实践,逐渐形成了一套读书方法。
在读书之前,我会先对书籍内容有一个大致的了解,明确自己的读书目的和期望。
在阅读过程中,我会不时停下来思考,将自己的思维和作者的思想进行对比和融合。
其次,优化感悟心得体会是提高读书效果的必要步骤。
读书不仅仅是为了积累知识,更重要的是要从中汲取智慧和经验,让自己得到一种精神上的充实和提升。
为了更好地实现这一点,我会在读完一本书之后,立刻记录下自己的感悟心得。
这些感悟心得可以是对于书中的某个观点的深刻理解,也可以是对于自己思维方式的改进和调整。
通过读思结合和优化感悟心得体会,我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书中的内容,也能够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和阅读水平。
我发现,通过读思结合,我能够更好地理解书中的观点和思想,将书中的智慧与自己的实际经验相结合,形成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和见解。
而通过优化感悟心得体会,我能够更好地吸收书中的精华,并且通过记录下来的感悟心得,形成自己的知识库和思维模型。
总之,读书不仅是一种传递知识的方式,更是一种提升自我和培养素养的方式。
通过读思结合优化感悟心得体会,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吸收书中的内容,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和阅读水平,实现个人的全面发展。
因此,我们应该将读书作为一种习惯,将读思结合和优化感悟心得体会贯穿其中,不断提升自己的学习效果和阅读品味。
优秀心得体会范文:以读为本读思结合优化感悟心得体会 (3)精选2篇(二)读书是我们不断追寻知识和智慧的过程,也是我们提升自己的重要途径。
返璞归真 以读为本
返璞归真以读为本目前,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仍有把大量时间用在对课文内容的分析理解上的现象,由“满堂灌”滑向“满堂问”。
即一般在初读课文后,就是师生问答,或以问题为中心的学生讨论发言,教师提出一连串的问题,大问题套小问题让学生回答,提问结束,齐读一遍课文或指名读几遍课文,以体现讲与读的结合。
这种以问答为主的讲读,侧重让学生“理解”课文,这个词什么意思,那句(段)话说明什么,总之为了获得语言文字所负载的信息。
同学的发言,教师的讲解似乎也成了重要的学习内容,课文语言反倒不是学习重点,学习只是为了回答提问浮光掠影、蜻蜓点水般地接触一下课文,结果往往课文上完后,而课文中的词句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还读不顺畅,至于课文所蕴含的学生十分需要汲取的语言营养等,都白白地随繁琐的分析、问答而流失。
这种问答式的讲读,学生多数是被动的,能参与的始终是少数,也有违于主体性、面向全体的教学原则。
语文教学的特定作者是让学生学习语言,课文是规范的语言,是学生学习的范文。
学生学习语文的直接感知以积累为主,理应让他们品尝课文的原汁原味,不需要插入第三者太多的解说。
阅读教学必须以读为本,学生读书方法的习得,阅读能力和良好的读书习惯的形式,语感的培养,情感的熏陶,认识的提高,都必须通过读的实践,这是教师的讲解和提问所不能取代的。
生命全程心理学指出,传统意义上语言习得关键期指2岁至青春期之间,此时儿童其实仅在语言、语法特征的发展上类似成人,而语义、语用层次的发展则可一直持续到成人期,这既告诉我们在小学阶段是可以贮存大量的语言资源的,也告诉我们真正理解语言、创造性地运用语言,形成丰富的精神底蕴是需要广阔的知识背景和一定的人生阅历的,语言是和生命一起成长,对于小学阶段,熟读成诵是关键。
古人就深谙这一机理,指出“十五之前,多记忆,少悟性”,因此强调先多读多背一些书,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逐渐地理解消化。
我们现在的语文教学,也一样大可不必拘泥于对课文内容的透彻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读为本,自主合作,积累感悟
作者:陈红华
来源:《作文成功之路·教育教学研究》2013年第03期
近日,我阅读了本市2012年中考语文学科质量分析报告,报告中显示,全卷得分最低的是文言文阅读,得分率不到60%,文言文教与学的现状令人堪忧。
确实如此,在课改浪潮不断推进的今天,文言文教学仍然存在着低效、无效和负效的问题。
正如钱梦龙老师所言:“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死角‟,即使在语文教学改革很红火的年代,文言文教学这块…世袭领地‟上仍然是一派…春风不度玉门关‟的荒凉景象。
”
文言文是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思想文化的载体,文言文教学是学习中华民族文化的最佳途径,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作为一线的语文教师,我们任重而道远。
教学文言文,需要我们以一腔爱文言文的心感召学生,以厚实的功底展现文言文独有的魅力去吸引学生,积极探索活化文言文教学的方法,让学生爱上文言文。
我在多年的文言文教学中,尝试过以下方法。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初中教材中入选的文言文篇目,大多是传世不衰的名家名篇,每一篇文章,都是走近一个名家的窗口。
读《出师表》,我们认识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尽忠竭智的诸葛亮;读《爱莲说》,我们认识了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周敦颐;学习《记承天寺夜游》,我们了解了经历坎坷却又豁达乐观的苏东坡。
这些名家的经历和故事是学生熟悉或感兴趣的,用名家的资源作为导入课文的突破口,可以让学生迅速走进课文,产生学习的欲望。
文言文中有很多大家耳熟能详的格言、警句、成语,如出自《马说》的格言“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出自《岳阳楼记》的警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出自《孙权劝学》的成语“刮目相看”“吴下阿蒙”,这些富有生命力的语言材料也是极好的激趣之处。
二、注重诵读,感知课文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学习文言文,第一要诀就是诵读,只有通过反复读,才能明文意,晓文理,于漪老师曾说过:“要反复诵读,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读出感情,读出气势,如出自己之口,如出自己之心。
”真到了这种境界,文意将会自现。
当然,在诵读的过程中老师要明确要求,指导方法。
初读课文,重在读“准”,读准字音,读准句读。
文言文中有不少通假字和多音多义字,只有读准字音,才能准确地把握文章的原意。
如“便要还家”(《世外桃源》)句中的“要”通“邀”,意为“邀请”;又如“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口技》)句中的“间”不读“jiān”而读“jiàn”,意为“夹杂”,这些关键词若读错,理解错,就会直接导致文意的曲解。
文言文诵读的第一环节除了要读准字音外,还要读准句读,这对文意理解和培养语感十分重要。
如“其一/犬坐/于前”(《狼》)句中“其一”意为“其中的一只狼”,“犬坐”意为“像狗
一样蹲坐”,而若将这个句子读为“其一犬/坐于前”,意思就变为“其中一只狗蹲坐在前面”,整个句意完全“走形”。
像这样的一些难句,老师要指点引导,反复诵读,让学生真正掌握。
再读课文,重在读“懂”。
如果对所诵读的内容一无所知,而只是摇头晃脑地念着,这是死记硬背。
这样的结果,一是背诵的速度慢,二是容易遗忘。
指导学生朗读,应在粗知文段层次内容,掌握文章思路的基础上诵读,是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
稍长的文段还要分层理解,分层诵读,化整为零,化难为易,然后再合总为一。
三、自主译读,合作解疑
初中教材的文言文选文,短小精悍,注解详细,浅显易懂。
学生在自读过程中,只要认真阅读注释,少量查阅《古汉语字典》,便能疏通文字,读懂课文。
可有些教师为增大教学密度,运用串讲法搞“字字落实,句句过关”。
教师在台上讲得眉飞色舞,学生在台下默默听记,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状态,大脑陷于抑制状态,旺盛的求知欲被“串”走了,学生的智力被“串”掉了,阻碍了学生智力的开发,能力的培养。
因此,在课文词句的疏通上,我从不串讲,而是要求每个学生自主译读,人人都参与,边读边口译,碰到难词难句不能理解,就做好记号,先在学习小组讨论解决,如仍不能解决,则在全班质疑,这些质疑的字词要板书在黑板上,让学生课后分类积累。
学生提出的疑难,尽量让其他学生回答,培养学生质疑解难的兴趣和能力。
一般来说,提出的疑难问题,十之八九其他学生能够回答,少数疑难经过教师引导也能回答。
这个环节做到了全员参与,同时体现了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合作精神,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可以逐步提高学生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
四、问题引领,感悟理解
传统的文言文教学,教师除对词句的串讲外,还要对课文内容做详细分析,生怕学生不能理解课文,总是喋喋不休地在课堂上进行讲解。
其实,教师繁琐的讲解,往往会使学生产生不耐烦的情绪,效果也不见得好,教师一定要把基点放在学生自行领悟上,用问题引领学生理解课文。
如教学《曹刿论战》,我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1.曹刿求见鲁庄公的原因是什么?2.鲁庄公是如何备战的?曹刿如何评价?3.作战时,曹刿怎样选择时机?4.你认为曹刿、鲁庄公是怎样的人?5.文章详写了哪些情节,为什么这样安排?这五个问题包括了情节内容、人物分析和写作特点。
前三个问题可以用文中原句直接回答,只要熟读文章,相信大部分学生能回答,后两个问题要通过分析概括,但也不困难。
这几个问题设置由易到难,有层次。
学生弄懂了这几个问题,也就理解了文章。
问题不局限于教师来提,也可让学生来提,不仅可以是师问生答,也可生问生答、生问师答,或通过组织讨论、小组竞赛来解决。
课堂教学的形式可以变换,这样会让学生学习的兴趣更浓,课堂教学的效果更好。
五、归类积累,养成习惯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语文教本只是些例子……从语文教本入手,目的却在于阅读种种的书。
”学生学习课文,是为了培养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要有这个能力,前提就是积累文言
文词语。
所以,教师要指导学生分类积累词语,打好词语基础。
七年级刚开始学习,我指导学生主要积累重要实词、通假字、古今异义、成语、格言、警句,以课文为单位,制作成卡片附在课文背后。
八年级以后,再增加了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常用虚词的用法和特殊句式,仍然以课文为单位,只是一词多义的例句要包括之前学过的文章,能将所学过的知识进行联系、归类、比较,这样分类的积累让学生明白掌握文言词语的一些固定用法和特殊的意义,也让知识系统化,提高学生在文言文阅读中的词语辨析能力。
当然,这样的积累应该让学生养成习惯,最终建成一个词语库,使它在文言文学习中发挥巨大的作用。
总之,文言文教学必须打破那种以串讲为主的模式,更新观念,找准激趣点,以诵读为本,在读中译,读中悟,让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快乐地走进文言文大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