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新河浦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规划

合集下载

广州市的河涌治理(历史、现状、展望)

广州市的河涌治理(历史、现状、展望)

广州市的河涌治理(历史、现状、展望)广州现在每天仍有 124 万吨污水直排河涌。

”广州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苏泽群表示,痛定思痛之后,有关部门深入剖析了影响河涌治理效果的原因:污水治理系统建设滞后,截污不彻底导致效果大打折扣;老城区长年雨污不分、错接乱排严重。

广州市市长张广宁提出,计划投入 400 多亿元进行污水治理与河涌整治,力争在 2010 年 6 月底前使广州的水环境实现根本好转,届时不但要游珠江,各区的书记、区长也都要选一条难整治的河涌游泳。

广州市曾经的河涌景象;广州的河涌,总是与浓郁的岭南水乡独有风韵联系在一起。

四通八达的河涌网曾经与广州的生活连得那么紧。

那个年代的岭南生活,总是与河涌有着紧密的联系。

涌边的夏日黄昏,三三两两,成双结群。

凉风有信,秋月无边,那是打发无聊的欢乐小聚;端午时节则迎来大娱乐。

三五村镇相约于大河涌上,在喧天锣鼓和鞭炮声中,竞上几趟龙舟。

临涌的街边,一般是赶墟场所。

墟市交易的货品诸如瓜果花卉、百货商品,多用小船顺着河涌运抵赶墟的街边。

然而,河涌生活不仅仅为城镇与村落所独有。

珠三角的河汊网密布,大小河涌交织,恍若城市经脉一般盘活了整座广州城,既可用作交通,也可防洪排涝。

城内富商的豪宅大院,多筑有水道,引来河涌之水,造成水景花园。

花园边上,备有私家码头,泊有小商船。

每天清晨,富商坐上自家商船,沿着河涌到达上班之所。

广州如今的河涌现状:从 1997 年开始,广州的河涌整治工作已广州如今的河涌现状经搞了 10 多年,但直到今天,部分河涌的污染问题仍未得到根本解决,一些被称为“黑龙江”的河涌黑水横流,臭味冲天,成为广州市民的心头之痛。

“岭南水乡”广州河涌密布,仅市中心城区就有河涌 231 条,总长 913 公里。

上世纪末,随着广州城市规模扩大和人口膨胀,养育了千万广州人的河涌大多成为“排污渠”“臭水沟”。

石溪涌、车陂涌、猎德涌、沙河涌等都是广州有名的“臭水沟”。

广州市水务局副局长赵军明说,目前广州中心城区仍有 65 条河涌还没有截污,水质基本为劣Ⅴ类水,水体发黑发臭,每天约有 124 万吨生活污水经过这些河涌直排珠江。

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广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批复-粤府函〔2014〕233号

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广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批复-粤府函〔2014〕233号

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广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批复正文:---------------------------------------------------------------------------------------------------------------------------------------------------- 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广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批复粤府函〔2014〕233号广州市人民政府:你市《关于广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成果的请示》(穗府报〔2014〕29号)收悉。

现批复如下:一、原则同意《广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以下简称《保护规划》)。

二、要充分发挥《保护规划》在广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中的综合调控作用,强化广州市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的地位,按照《保护规划》确定的目标,有效保护和利用历史文化遗产和资源,延续历史文脉,传承与弘扬优秀岭南传统文化。

三、切实加强广州城市传统格局、历史风貌、空间尺度及与其相互依存的自然景观和环境的保护。

加快建立和完善历史建筑和传统村落名录,加强对文物保护单位和历史建筑的全面普查和保护利用。

正确处理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合理利用历史文化遗存,加快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服务和综合防灾体系,努力实现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协调统一。

加强对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和宣传,积极营造全社会高度重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良好氛围。

四、加强规划实施管理,确保《保护规划》管制措施落实到位。

在《保护规划》划定保护范围内,凡涉及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新建、改建、扩建项目,要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实施,避免发生破坏和影响广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建设行为。

广州市人民政府要根据本批复精神,切实做好《保护规划》的实施工作。

省住房城乡建设厅、文化厅要加强对《保护规划》实施工作的指导、监督和检查。

最新广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建议

最新广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建议

广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建议广州市规划局有关部门:感谢你们及时按照国务院《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下文简称《条例》)规定,制定《广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征求意见稿》并予以公示。

我所在认真研究、对比《条例》和《规划》以及相关资料后,对《规划》提出如下意见(下文红字为我们的意见,黄色为值得商榷内容),仅供参考。

必要时,我所将参加听证会。

广州大学岭南建筑研究所2012年1月27日规划概况规划范围●本规划范围为广州市市域行政区范围,即10个市辖区和2个县级市(增城、从化),面积7434平方公里。

规划效力●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的法定专项规划,是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和规划管理的依据。

●根据《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范围内从事建设活动,应当符合保护规划的要求,不得损害历史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不得对其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构成破坏性影响。

规划的四大创新(这是政府的法规性文件,不是论文,不必提“创新”,可改为“特点”)《广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在整体规划思路、城市特色内涵、整体框架和保护体系、编制方法及内容上都做了大胆创新。

1、规划编制思路的创新●提出了山水环境与格局整体保护的城市设计框架,将传统的“云山珠水” 自然山水格局跃升为具有“山、水、城、田、海”特色的大山大海格局,从更广阔和更宏观的层面上保护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相互交融的城市特色。

(广州历史文化名城主要是指历史城区,不必把保护重点扩大到滨海的南沙地区,大山大海是未来新城市的格局)2、城市特色内涵上有创新●创造性地概括了广州历史文化名城的八大城市特色,提出了八大保护主题, 树立了广州的名城形象,为广州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明确了方向。

3、保护体系上有创新(这些都不是创新)●提出了物质和非物质两个方面文化遗产的保护策略,加强了市域历史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从空间体系上,分“市域、历史城区、历史文化街区(历史文化保护区)、文物古迹”四个层面进行保护规划。

旧城改造失败案例

旧城改造失败案例

广州荔湾广场城市是不同时代建筑的集合,每条传统老街、每幢文物建筑都记忆着独特的文化,它是城市历史与形象的载体。

广州是一座具有20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近年来随着大规模的旧城改造,如何有效地保护历史地段的传统风貌,延续城市的传统文脉,已成全社会必须思考的一个命题。

在过往的旧城改造过程中,广州既有过许多成功的典型,也出现过不少失败的个案,其中“荔湾广场模式”就被一些专家学者认为是旧城改造不成功的一个范例。

“荔湾广场模式”的败笔究竟在哪里?有专家认为,荔湾广场是典型的香港模式的移植,把一两层的老房子拆除后,建起几栋几十层的楼房,把一条完整的上下九路拦腰切断。

它对旧城的文脉以及建筑群的肌理造成非常大的破坏,这种伤害对上下九路可以说是永远的痛。

类似的例子还有广州市的农林上路、新河浦路、东皋大道、梅花村等等。

令人忧虑的是,这种破坏老城区原有风貌的改造模式至今似乎仍未完全绝迹。

“近来广州市农讲所一带开发了很多高楼,将农讲所团团包围,这么重要的文化区域怎能进行如此高强度的开发?”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教授袁奇峰坦言,“‘荔湾广场模式’又回来了。

”然而,对于旧城改造的“荔湾广场模式”,也有专家持不同观点:“谈到旧城改造,我认为广州至今还没有找到适当的、成功的模式。

”房地产专家韩世同认为,“荔湾广场是上世纪90年代初期建造的,一直作为城改失败的范例而遭诟病。

但我觉得这个项目却是广州为数不多的旧城改造项目和模式之一,用今天的眼光和标准来评价显然有些不公平,它在当时的确是一个比较成功的模式和范例。

”姑且不论“荔湾广场模式”在今天看来是成功还是失败,有一点却是肯定的:那就是旧城改造必须确立“保护优先”的原则,有效保护历史地段的传统风貌,延续城市传统文脉。

“广州是一座很有特色的城市,都市建筑既具有岭南特色(以骑楼为代表),又具有西洋特色。

但这种特有的城市风貌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受到一定破坏。

现在的旧城改造中,广州建筑整体风貌如何体现,需要我们进一步思考。

广州市城市规划条例实施细则[新]

广州市城市规划条例实施细则[新]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城市规划管理,保障城市规划的实施,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根据《广州市城市规划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及国家有关规定,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制定和实施城市规划,在本市城市规划区内进行各项建设,必须本细则。

本市城市规划区即本市行政区,含市辖各区和各代管县级市的全部区域。

第三条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市行政区域内城市规划工作,组织实施本细则。

市辖各区、特定管理区的城市规划部门,受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的委托负责本辖区内的城市规划工作。

县级市城市规划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城市规划工作,业务上受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的领导。

市、县级市城市规划部门可以根据工作需要,在各建制镇或者开发区设立派出机构,负责建制镇或者开发区规划工作。

建设、土地管理、房屋管理、环境保护、市政、公安消防、文化、卫生等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协同实施本细则。

第四条城市规划区按密度分区进行规划控制。

不同密度分区内土地利用、规划和建设应当符合所在密度分区的规划控制指标。

(一)市区城市规划密度分区除特别控制区外分为4个密度区:密度1区:市中心区内环路以内,番禺区市桥镇中心,花都区新华镇中心。

密度2区:广园路以南、华南大道天河区段和广州大道海珠区段以西与新窖南路以北的地区,以及芳村区芳村大道的如意坊大桥至鹤洞大桥段以东地区和黄埔区的广深铁路以南、茅岗路以东、石化路以西、港前路以北的城市副中心地区。

番禺区市桥镇、花都区新华镇除密度一区以外的其他地区、番禺区洛溪、大石、石楼、增城荔城镇、从化街口镇中心区。

密度3区:芳村区的花地河以东及石围塘地区;海珠区的新洲、赤岗、南洲地区;黄埔区、天河区的环城高速路—广深高速公路以南地区及天河区的龙洞地区;白云区的华南大道以南及江高城市副中心地区。

番禺区东涌、灵山城市副中心,花都区新华城市副中心。

密度4区:密度1、2、3区以外的规划建设地区(含不可建设区)。

各密度分区的具体范围详见表1—1《广州市市域规划密度分区图》。

广州市海珠区珠江沿岸历史文化保护现状研究

广州市海珠区珠江沿岸历史文化保护现状研究

广州市海珠区珠江沿岸历史文化保护现状研究作者:***来源:《新西部》2024年第07期广州市海珠区历经两千多年的冲刷与沉积,逐渐由一片滩涂地变成面积达90多平方千米的岛屿。

海丝文化、商贸文化、水乡文化等珠江沿岸历史文化极具代表性与特色。

海珠区对这些历史文化保护做出了不少贡献,然而还存在保护意识参差不齐、活化利用同质化严重、整体性保护策略缺乏等问题,亟须加强活化保护意识、深挖历史文化资源、运用多元保护策略,以更好保护海珠区珠江沿岸历史文化,助力新时代珠江沿岸高质量发展。

广州市海珠区珠江沿岸历史文化概述广州是一座沿珠江生长的城市,而海珠是一座被珠江环绕的岛屿。

珠江水在承载了两千两百多年广州城建史的同时,也见证了海珠这座小岛的发展史。

“十四五”时期,广州提出全力推进珠江沿岸高质量发展。

珠江沿岸高质量发展,需要深度挖掘其历史文化,打造广州历史文化的传承地之一。

广州市海珠区,古称“江南州”(许是意指江之南),[1]但更为人熟知的称呼是“河南”。

屈大均在《广东新语》提到,“广州南岸有大州,周回五六十里,江水四环,名‘河南’。

”[2]现今,被称为海珠,则是因海珠石。

海珠石是“广珠三石”之一,在宋代,被列为羊城八景之一“珠海晴澜”。

1960年8月,“河南区”正式改名为海珠区,取“海上明珠”之意。

广州市海珠区珠江沿岸历史文化资源丰富。

据不完全统计,广州市海珠区珠江沿岸共有1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个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20个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1个区级文物保护单位、3个市登记保护文物单位、8个区登记保护文物单位、46个区不可移动文物;2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3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4个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8个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具体名录见表1)。

《广州市珠江沿岸高质量发展建设规划(草案)》,提出“建立‘古代、近代、现代’三级资源库,集中凸显滨江岭南水乡、工业遗产、近代城市3种风貌带……建设9条‘最广州’历史文化步径,串联展现最能体现‘广州味道’的特色历史资源。

留住“昨天”、记录“冷天”、服务“明天”浅谈“城市记忆工程”

留住“昨天”、记录“冷天”、服务“明天”浅谈“城市记忆工程”
记忆 ” 。因 此 , “ 城市 记忆 工 程 ” ,
征集工作的同时,也注重记录 当今城 映 ,充分展示 了广州将近百年的城市 图集》 近年来 ,广州市 城建档 案馆 以 变迁 。 市的变迁。 ( ) 一 举办摄影大赛 ,记录广州
城 市发 展 2 0 年 ,广 州 城 建 档 案 馆 成 功 04
“ 记忆 ”。
变迁 ( 9 1 1 4 年广州城建 ) 1 1— 99 ”展
( ) 一 编研城建历史档案
览。本次展览分为 “ 广州民国城建”
( ) 二 组织拍摄 、制作 《 珠江全
景图》
广 1 《 、 图说城市文脉——广州 古 和 “ 州影像 ”两 大部分 ,通 过地 图 、规划图 、建筑图 、历史照片等珍 今地图集》
片为基础 ,拼接制 作了 《 珠江全 景 2 1 年 , 《 00 图说城 市文脉——广州 图 》,呈现了珠江美景 ,保存 了 “ 城 古今地图集 》编辑出版。本书以 “ 图 作者 单位 :广东 省广 州市 城建 档案 技
市记忆 ”。2 1 年 ,广州市城建档 文互证 、图城互映”的形式对广州城 00 案馆再次组织摄影师用 了将近一年的 市建设发展的历史进行了解读 ,力求


城建历史资料 、 城市 的发展一脉相承 ,城市的记 面启动 了 “ 广州城市记忆工程”。该 案馆组织召开了广帅l 实物征集工作新闻发布会。各大媒体 忆也是如此。当今的城市建设通过时 工程以城市发展为脉络 ,通过征集 、 整理 、保 存 、研 究广州市在城 市建 的广泛报道 ,吸引了不少热心市民积 间的积淀就会成为历史 ,成为 “ 城市
街 区 、遗迹和 建筑原貌拍摄 建档 为 市城建档案馆通过征集历史地图、照 击 ,联同文物鉴定专家走街串巷 ,征

广州市城市规划条例实施细则(新)

广州市城市规划条例实施细则(新)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城市规划管理,保障城市规划的实施,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根据《广州市城市规划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及国家有关规定,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制定和实施城市规划,在本市城市规划区内进行各项建设,必须本细则。

本市城市规划区即本市行政区,含市辖各区和各代管县级市的全部区域。

第三条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市行政区域内城市规划工作,组织实施本细则。

市辖各区、特定管理区的城市规划部门,受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的委托负责本辖区内的城市规划工作。

县级市城市规划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城市规划工作,业务上受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的领导。

市、县级市城市规划部门可以根据工作需要,在各建制镇或者开发区设立派出机构,负责建制镇或者开发区规划工作。

建设、土地管理、房屋管理、环境保护、市政、公安消防、文化、卫生等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协同实施本细则。

第四条城市规划区按密度分区进行规划控制。

不同密度分区内土地利用、规划和建设应当符合所在密度分区的规划控制指标。

(一)市区城市规划密度分区除特别控制区外分为 4 个密度区:密度 1 区:市中心区内环路以内,番禺区市桥镇中心,花都区新华镇中心。

密度 2 区:广园路以南、华南大道天河区段和广州大道海珠区段以西与新窖南路以北的地区,以及芳村区芳村大道的如意坊大桥至鹤洞大桥段以东地区和黄埔区的广深铁路以南、茅岗路以东、石化路以西、港前路以北的城市副中心地区。

番禺区市桥镇、花都区新华镇除密度一区以外的其他地区、番禺区洛溪、大石、石楼、增城荔城镇、从化街口镇中心区。

密度 3 区:芳村区的花地河以东及石围塘地区;海珠区的新洲、赤岗、南洲地区;黄埔区、天河区的环城高速路—广深高速公路以南地区及天河区的龙洞地区;白云区的华南大道以南及江高城市副中心地区。

番禺区东涌、灵山城市副中心,花都区新华城市副中心。

密度4 区:密度1、2、3 区以外的规划建设地区(含不可建设区)。

各密度分区的具体范围详见表1—1《广州市市域规划密度分区图》。

历史城镇保护开发模式最差案例

历史城镇保护开发模式最差案例

历史城镇保护与开发最差案例建筑111 张宸201111001111 吴家羽201111001110【关键词】历史保护开发最差一般来说旧城改造都是从以下的四种模式之一来进行整改的。

第一种是全盘改变,就地“以新换旧”,包括改变城市的宏观布局与城市风格。

这种旧城改造接近于建一座新城,惟一不同的是,建新城是全面铺开,旧城改造是一个局部一个局部完成的。

第二种模式是保留旧城不动,仅对其进行局部维护与整修。

选择附近的地域建立辅城(或卫星城),以充实完善旧城的现代功能,维持城市的运转,意大利的罗马就是这种模式的典型代表,罗马旧城保护得相当完好。

第三种是不发展模式,维持旧城原样不变,只做局部维修,以意大利的威尼斯为代表。

第四种模式是保留旧城的形式与精髓,更换外表的材质,把破旧的“旧城”变为全新的“旧城”,日本的东京是这种模式的典型代表。

当然。

接下来的三个最差案例都是第一种模式,全盘否定之下进行的。

1.北京王府井街区到目前为止,北京旧城再生上没有成功的模式。

北京城古老的城市肌理,生活方式,空间记忆等都几乎消失殆尽。

王府井大街被改造成了纯粹的现代化商业街道,仅保留了一两个历史文物作为象征性符号;1999年完成拓宽改造的平安大街则被仿建成明清古街样式,但这条有“第二条长安街”之称的主干道,由于“假古董”的嫌疑、严重的交通拥堵、没有过街天桥、无法停车等各种各样的问题,关于其改造成败一直存有众多争议。

全长7000米、平均路宽30米的平安大街,可以说是北京旧城改造的一个教训。

决策者的初衷是既想完善其交通功能,又想发展其商业功能,还想突出其文化旅游特色。

但最终的结果是三个问题都没有得到好的解决,机动车道拥堵、人行不便、汽车撞人事故高发;店铺生意冷清。

平安大道拓宽时,北京市的商业发展规划不是由主管部门说了算,而是由一些政府官员,最主要的是由房地产开发商在起作用当初北京平安大街工程仅拆迁费用就达到了18亿元,而负责具体落实这项工作的东城区和西城区政府仅从市财政各拿到了1亿元,因此,两个区的政府都把拆迁任务下放给了下面的房地产开发公司,同时,作为补偿,每家房地产公司又可以在负责路段的后面分得一家的“附赠地”,看起来这似乎是一个多赢的结局,政府把最费时费力的拆迁工作交给了房地产公司,卸下了包袱,房地产公司“为国分忧”,也可从中牟利,双方各得其所。

广州市增城区人民政府关于划定增城区河湖和水利工程管理范围的公告-增府〔2019〕7号

广州市增城区人民政府关于划定增城区河湖和水利工程管理范围的公告-增府〔2019〕7号

广州市增城区人民政府关于划定增城区河湖和水利工程管理范围的公告正文:----------------------------------------------------------------------------------------------------------------------------------------------------广州市增城区人民政府关于划定增城区河湖和水利工程管理范围的公告增府〔2019〕7号为进一步做好增城区河湖和水利工程管理与保护工作,保障行洪及工程安全,保护河湖生态环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水库大坝安全管理条例》《广东省水利工程管理条例》《广东省河道堤防管理条例》《广州市水务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以及《广州市水利工程划界确权工作指引(试行)》等相关政策文件,结合我区水利行业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衔接工作,现将增城区河湖管理和保护范围划定公告如下:一、管理和保护范围划定(一)河道堤防。

河涌的管理范围为蓝线划定的范围。

未划定蓝线的河涌,其管理范围为两岸堤防背水坡脚以外六米之间的全部区域;无堤防的河涌,其管理范围根据历史最高洪水位或者设计洪水位确定。

捍卫重要城镇或五万亩以上农田的其他江海堤防,从内、外坡堤脚算起每侧三十至五十米;捍卫一万亩至五万亩农田堤防,从内、外坡堤脚算起每侧二十至三十米。

(二)水库。

管理范围:1.工程区:挡水(包括作为坝体组成部分的条形山或小山头)、泄水、引水建筑物及电站厂房的占地范围及其周边,大型及重要中型水库五十至一百米,主、副坝下游坝脚线外二百至三百米;中型水库三十至五十米,主、副坝下游坝脚线外一百至二百米;2.库区:水库坝址上游坝顶高程线或土地征用线以下的土地和水域;3.其它已征地范围:包括生产及管理用房、职工住宅及其他文化、福利设施等。

保护范围:水库的工程区、生产区的主体建筑物不少于二百米,其他附属建筑物不少于五十米;库区水库坝址上游坝顶高程线或者土地征用线以上至第一道分水岭脊之间的土地。

城市更新(申论大作文)

城市更新(申论大作文)

城市更新城市是人类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活动的中心,也是人类文明结晶,智慧创造和发展进步的标志,更承载着人类对美好生活的梦想和期盼。

而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正经历着更新的考验,何为城市更新,不是为了更新而更新,也不是要把一切推倒重建,只是为了赋予城市恒久的生命力。

城市更新,做好民生工作是重中之重。

民生是城市建设的根本,民生稳人心就稳,人心稳城市就会稳,在我国的现代化进程中,城中村的管理与改造,重工业城市的升级转型,都是城市更新中难啃的骨头,但越是困难越是要面对挑战,越是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紧紧的抓在手上,切实托住这个底。

T市。

曾靠着丰富的煤炭资源起家发展,但随着资源的枯竭城市发展进入了下坡路,T市主动作为,引进了智能综合采工作面,改造升级煤炭产业,另一边利用当地的文化资源,发展中医药业,旅游业,构建了多元化的产业体系,种植绿植,进行山体修复,修建新小区,对沉陷区所有村庄实施整体搬迁,另外还坚持把抓好就业作为改善民生的根本,解决了当地人口的就业难题。

最终实现了成功的转型升级,经济发展更强,生态建设更美,民生福祉更多,市民的幸福感也越来越多。

城市更新是当文化的延续,需要将这个城市特有的文化用另一种现代的方式体现出来,实现传统建筑与现代方式的有机结合。

城市发展中长期积累的历史建筑和遗迹是用来流传人类文明的成果,是这个城市人民记忆的守护者,它时刻提醒着我们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历经沧桑,汇成了城市的史诗。

广州新河浦曾经历史文化建筑数量多,改造难度大,但是经过一番改造,在继承传统古建筑古文化的基础上进行整体改造,现在摇身一变是广州市规模最大,中西结合低层院落式近代民居建筑群,随着新兴文创产业的崛起,这里逐渐形成了艺术生活社区的氛围,让这里的每个人住得安心舒适。

城市更新不但需要政府主导,也需要公众力量的参与,每个人作为城市的一份子,应该尽我所能参与到城市更新改造规划当中,为城市的更新改造贡献一份力。

21-广州市内文保单位、历史文化名城及保护区保护规划、骑楼保护规划、...

21-广州市内文保单位、历史文化名城及保护区保护规划、骑楼保护规划、...

21-广州市内文保单位、历史文化名城及保护区保护规划、骑楼保护规划、...广州市内文保单位、历史文化名城及保护区保护规划、骑楼保护规划、近现代优秀建筑、工业遗产名录广州市规划局2010年1月目录一、文物保护单位 21、市级以上法定文物保护单位 21.1 第一到六批公布的文物保护单位 31.2 2008年第七批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共计103处) 151.3 与现有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合并的项目名单(共7处) 212、广州市登记保护文物单位 222.1 二〇〇二年九月一日广州市人民政府登记保护文物单位 222.2 广州市第四次文物普查第一批登记保护文物单位名单(二OO 五年九月二十日公布) 263、番禺、花都、从化、增城原县级或县级市文物保护单位名单31二、历史文化保护区 341、广州市第一批历史文化保护区名单(共16片) 342、广州市内部控制历史文化保护区名单(共21片) 35三、骑楼 36四、近现代优秀建筑 42五、工业遗产 43六、战略规划核心区 43一、文物保护单位1、市级以上法定文物保护单位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处(其中历史城区11处)、广东省级文物保护单位50处(其中历史城区16处),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253处(其中历史城区49处);1.1 第一到六批公布的文物保护单位荔湾分区序号名称级别年代地点类别公布时间国7 陈家祠堂国家级清光绪中山七路恩龙里34号革命史迹 1988.1第三批国15 广州沙面建筑群国家级清沙面特色建筑 1996.11 第四批省34 广雅书院旧址省级 1889 西湾路1号广雅中学内特色建筑 2002.7第四批省36 广东邮务管理局旧址省级 1913 沿江西路43号特色建筑 2002.7第四批省37 粤海关旧址省级1914 沿江西路29号特色建筑2002.7第四批省锦纶会馆省级清代下九路西来新街21号古建筑及民居 2008.12第五批市7 华林寺罗汉堂市级清下九路华林寺前31号古建筑及民居 1963.3第一批市11 沙基惨案纪念碑市级1950 六二三路革命史迹1963.3第一批市23 仁威庙市级明、清泮塘仁威庙前街20号古建筑及民居 1983.8第二批市47 黄氏宗祠市级清中山七路320号古建筑及民居1993.8第四批市48 旧当铺市级清末华贵路26号特色建筑 1993.8第四批市50 泰华楼市级清多宝坊27号古建筑及民居 1993.8 第四批市53 西关大屋建筑市级清末民初沙地一巷36号逢源大街21号逢源大街8号逢源北街13号逢源北街84号逢源北街87号古建筑及民居 1993.8第四批市75 西门瓮城遗址市级明代中山七路口古遗址 1999.7 第五批市84 南方大厦市级1922 沿江西路49号特色建筑1999.7第五批市87 中山七路旧当铺市级民国初中山七路22号后座特色建筑 1999.7第五批市88(2)旧民居建筑(2)市级清末民初长寿西路鸿昌大街22号宝源路8-34号、5-23号多宝路201-221号*旧民居建筑(1)在海珠分区特色建筑 1999.7第五批市135 黄宝坚石屋市级1912 荔湾分区文昌南路敬善里13号特色建筑 2002.7第六批市159 五眼井市级清荔湾分区下九路西来初地西来后街古井及其他 2002.7第六批越秀分区序号名称级别年代地点类别公布时间国4 广州公社旧址国家级 1927 起义路200号之一革命史迹 1961.3第一批国5 光孝寺国家级五代-明光孝路109号古建筑及民居1961.3第一批国12 怀圣寺光塔国家级唐、宋光塔路56号古建筑及民居 1996.11第四批国13 广州圣心大教堂国家级1888 一德路旧部前56号特色建筑 1996.11第四批国16 秦代造船遗址南越国宫署遗址南越文王墓国家级秦西汉西汉中山四路316号中山四路316号解放北路867号古遗址 1996.11第四批国17 中山纪念堂(中山纪念碑)国家级 1931 东风中路295号越秀山特色建筑 2001.6第五批六榕寺花塔国家级宋六榕路87号古建筑及民居省2 "三?二九"起义指挥部旧址省级 1911 越华路小东营5号革命史迹 1962 第一批省7 清真先贤古墓省级唐解放北路901号古墓葬 1962 第一批省10 中山纪念碑省级 1931 越秀公园内革命史迹 1962 第一批省16 五仙观及岭南第一楼省级明惠福西路西斋巷古建筑及民居 1989.6第三批省17 镇海楼省级明越秀公园内古建筑及民居 1989.6 第三批省22 广州古城墙省级明越秀公园内古遗址 1989.6第三批省24 药洲遗址省级南汉教育路80号古遗址 1989.6第三批省38 广东财政厅旧址省级 1915 北京路376号特色建筑2002.7第四批省39 中央银行旧址省级 1924 沿江中路193号特色建筑2002.7第四批省大佛寺大殿省级清惠福东路惠新中街21号古建筑及民居 2008.12第五批市6 广州解放纪念像市级1959 海珠广场中心革命史迹1963.3第一批市9 绍武群臣冢市级清解放北路越秀公园内古墓葬1963.3第一批市10 王兴将军墓市级清解放北路越秀公园内古墓葬1963.3第一批市14 (2)邓仲元墓(含仲元图书馆)市级 1929 图书馆在越秀公园镇海路*墓在东山分区革命史迹 1983.8第二批市19 海员亭市级1932 解放北路越秀公园内革命史迹1983.8第二批市20 越王井市级秦、汉连新路171号古井及其他1983.8第二批市29 光复纪念亭市级 1928 解放北路越秀公园内革命史迹 1989.12第三批市31 解放军进城式检阅台旧址市级 1949 府前路市政府大楼楼台基革命史迹 1989.12第三批市34 三元宫市级清应元路11号古建筑及民居 1989.12第三批市42 濠畔街清真寺市级清天成路濠畔街387号古建筑及民居 1993.8第四批市43 城隍庙市级清中山四路忠佑大街48号古建筑及民居 1993.8第四批市46 庐江书院(何家祠)市级清西湖路流水井29号之一古建筑及民居 1993.8第四批市54 永安堂市级现代沿江西路149号特色建筑 1993.8 第四批市56 爱群酒店市级1937 沿江西路113号特色建筑1993.8第四批市66 东亚酒店市级现代长堤326号特色建筑 1993.8 第四批市86 越秀山水塔市级 1931 越秀公园内特色建筑 1999.7 第五批市90 四方炮台遗址市级1653 越秀公园内革命史迹1999.7第五批市98 五羊石像市级 1959 越秀公园内特色建筑 1999.7 第五批市99 汉水闸与城墙市级汉越秀分区惠福西路光明广场古遗址 2002.7第六批市106 回教坟场市级清解放北路兰圃西侧古墓葬 2002.7 第六批市123 豫章书院和潮州会馆市级清沿江路市第九中学内特色建筑 2002.7第六批市139(1)拜庭许大夫家庙(含许应嵘墓)市级近代家庙在越秀分区高第街许地*墓在天河分区特色建筑 2002.7第六批市144 叶剑英商议讨逆旧址市级 1922 西湖路小马站15号(曾家祠)革命史迹 2002.7第六批市149 "孙逸仙博士开始学医及革命运动策源地"纪念碑市级 1935 沿江西路107号革命史迹 2002.7第六批东山分区序号名称级别年代地点类别公布时间国2 黄花冈七十二烈士墓国家级 1911 先烈中路79号革命史迹 1961.3第一批国3 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国家级 1926 中山四路42号革命史迹 1961.3第一批国9 国民党"一大"旧址(包括革命广场)国家级 1924 文明路215号革命史迹 1988.1第三批国11 中华全国总工会旧址国家级1925 越秀南路89号革命史迹 1988.1第三批省3 中共广东区委员会旧址省级 1924 文明路194-200号革命史迹 1962第一批省4 广州起义烈士陵园省级 1927(建于1957)中山三路92号革命史迹 1962第一批省5 广东贡院明远楼与中山大学天文台旧址省级文明路特色建筑 1962第一批省9 省港罢工委员会旧址省级 1925 东园横路3号革命史迹 1962第一批省11 中共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省级 1923 东山恤孤院路3号革命史迹 1979.12第二批省12 广东省农民协会旧址省级 1925 中山三路东皋大道礼兴街6号革命史迹 1979.12第二批省13 周恩来同志主持的中共两广东区委员会旧址省级1926 万福路190号革命史迹 1979.12第二批省14 白云楼鲁迅故居省级1927 白云路2号革命史迹1979.12第二批省35 广东咨议局旧址省级 1909 陵园西路2号大院之二特色建筑 2002.7第四批省越南青年政治训练班旧址越南青年革命同志会旧址省级 1925 文明路246、248号三楼革命史迹 2008.12第五批市2 庚戌新军烈士墓市级1910 先烈中路革命史迹1963.3第一批市3 史坚如墓市级 1913 先烈中路79号革命史迹 1963.3 第一批市4 四烈士墓市级1911 中山二路烈士陵园内革命史迹1963.3第一批市12 万木草堂市级 1891 中山四路长兴里3号革命史迹1983.8第二批市13 冯如墓市级 1921 先烈中路79号黄花岗公园内革命史迹 1983.8第二批市14(1)邓仲元墓(含仲元图书馆)市级 1924 墓在先烈中路79号黄花冈公园内*图书馆在越秀分区革命史迹 1983.8第二批市15 华侨五烈士墓市级 1924 先烈中路29动物园旁革命史迹 1983.8第二批市16 杨仙逸墓市级 1924 先烈中路79号黄花公园内革命史迹 1983.8第二批市17 邓荫南墓及兴中会坟场市级1926 先烈南路25号革命史迹 1983.8第二批市18 张民达墓市级1926 先烈中路动物园旁革命史迹1983.8第二批市36 黄埔军校驻省办事处、黄埔军校同学会、中国青年军人联合会旧址市级 1924 沿江中路239号革命史迹 1989.12 第三批市55 陈济棠会馆市级现代梅花村3号特色建筑 1993.8 第四批市57 旧民居建筑区春园简园葵园明园市级现代新河浦路22、24、26、28号恤孤院路24号恤孤院路9号之三培正路12、14号特色建筑 1993.8第四批市61 广东造币厂旧址市级清黄华路4号省党校内革命史迹 1993.8第四批市70 血泪洒黄花碑市级 1946 黄华路中约外街革命史迹1993.8第四批市72 抗战时期日军细菌试验遗址市级中山二路58号革命史迹 1993.8第四批市74 文德楼市级 1925 文德东路文德里1号、3号、2号革命史迹 1999.7第五批市80 中山医学院校本部市级民国初年中山二路中山医科大学内特色建筑 1999.7第五批市81 执信中学文物建筑市级近代执信南路执信中学特色建筑 1999.7第五批市82 美洲华侨纪念堂市级 1929 东山培正中学内特色建筑 1999.7第五批市83 东山浸信会旧址市级 1909 东山寺贝通津9号特色建筑 1999.7第五批市85 隅园市级 1930 寺贝通津42号特色建筑 1999.7 第五批市127 整理东濠下游碑记市级民国越秀北路石刻 2002.7 第六批市137 范鸿泰墓市级1924 黄花岗公园内革命史迹2002.7第六批市141 颐养园旧址市级民国东山分区二沙岛特色建筑2002.7第六批市142 广州市消防局旧址市级民国文明路49号特色建筑 2002.7第六批市147 市立中山图书馆旧址市级 1933 文德北路71号特色建筑 2002.7第六批海珠分区序号名称级别年代地点类别公布时间国14 广州大元帅旧址国家级 1917 纺织路东沙街18号革命史迹 1996.11第四批省18 琶洲塔省级明新港东路琶洲村古建筑及民居 1989.6第三批省26 廖仲恺、何香凝纪念馆省级现代纺织路东沙街24号革命史迹 1989.6第三批省30 纶生白公祠含"乐善好施"牌坊省级清广州市新滘镇龙潭村古建筑及民居 2002.7第四批省40 康乐园早期建筑群含岭南大学建筑群(马丁堂、格兰堂)、岭南大学附小建筑群、马岗顶洋教授建筑、模范村中国教授住宅群、孙中山铜像、七进士牌坊省级 1924 新港西路中山大学特色建筑 2002.7第四批省(1)邓氏宗祠(包括邓世昌衣冠冢)省级清祠在海珠分区龙涎里直街2号*墓在天河分区古建筑及民居 2008.12第五批市8 纯阳观市级清海珠分区漱珠岗五凤村古建筑及民居1963.3第一批市22 十香园市级清江南大道中隔山怀德大街3号古建筑及民居 1983.8第二批市24 古海岸遗址市级五、六千年海珠分区七星岗古遗址 1983.8第二批市33 赤岗塔市级明海珠分区赤岗古建筑及民居 1989.12 第三批市41 海幢寺大雄宝殿塔殿市级清南华中路188号古建筑及民居 1993.8第四批市45 卫氏大宗祠市级清海珠分区沥滘镇大浦头古建筑及民居 1993.8第四批市51 云桂桥市级清前进路146号晓港公园古建筑及民居 1993.8第四批市88(1)旧民居建筑(1)市级清末明初南华西路*旧民居建筑(2)在荔湾特色建筑 1999.7第五批市89 李福林庄园中心区住宅建筑市级 1921 海珠分区新滘镇广州园艺农工商联合公司特色建筑 1999.7第五批市117 南溟黎公祠市级清海珠分区新滘镇伦头乡古建筑及民居 2002.7第六批市132 波楼市级 1910 海珠分区洪德路海天四望街波楼3号特色建筑 2002.7第六批市138 广州市界碑市级 1930 海珠分区新滘镇小洲村特色建筑 2002.7第六批市156 杨孚井市级东汉海珠分区新港西下渡路东约大街古井及其他 2002.7第六批市158 黄埔古港遗址和黄埔村早期建筑市级明至清海珠分区黄埔材古遗址 2002.7第六批天河分区序号名称级别年代地点类别公布时间省41 十九路军凇沪抗日将士坟场省级 1933 水荫路113号革命史迹 2002.7第四批省云从龙墓省级元天河分区沙河镇五仙桥云家山古墓葬2008.12第五批省刘氏家庙省级1900 沙河大洲地12号革命史迹2008.12第五批市1 朱执信墓市级 1921 先烈东路127号执信南路152号革命史迹 1963.3第一批市25 陈恭尹墓市级清天河分区龙眼洞祥云岭古墓葬1983.8第二批市27(2)邓氏宗祠(包括邓世昌衣冠冢)市级清天河*祠在海珠分区革命史迹 1989.12第三批市32 冼星海墓市级 1985 麓湖公园内革命史迹 1989.12 第三批市67 粤军第一师诸先烈纪念碑市级现代燕塘革命史迹 1993.8第四批市69 新一军印缅阵亡将士公墓市级 1944 广园东路沙河段1号革命史迹 1993.8第四批市71 沙基惨案烈士墓市级1925 银河公园内革命史迹1993.8第四批市94 旧金山华侨千人墓市级 1887 横枝岗古墓葬 1999.7 第五批市100 朱澄墓市级元天河分区龙眼洞华南植物园内古墓葬 2002.7第六批市139(2)拜庭许大夫家庙(含许应嵘墓)市级近代墓在天河分区龙洞村*家庙在越秀分区革命史迹 2002.7第六批市148 中山大学石牌旧址建筑市级 1935-1952 天河分区石牌五山路、东莞庄特色建筑 2002.7第六批市150 胡汉民墓市级 1936 天河分区龙眼洞阴平岭革命史迹 2002.7第六批市155 毛泽东视察棠下农业生产合作社旧址市级 1958 天河分区棠下达善大街27号、49号革命史迹 2002.7第六批芳村分区序号名称级别年代地点类别公布时间省通福桥省级明芳村分区石围塘五眼桥古建筑及民居 2008.12第五批市52 毓灵桥市级清芳村分区冲口杏花大街古建筑及民居 1993.8第四批市63 车歪炮台市级清广州造船厂区东南面革命史迹1993.8第四批市124 聚龙村民居市级清芳村分区冲口街古建筑及民居第六批市130 惠爱颠医院旧址市级 1898 芳村分区明心路36号特色建筑 2002.7第六批市134 明心书院市级 1912 芳村分区花地街明心路特色建筑 2002.7第六批市136 真光书院市级 1917 芳村分区白鹤洞岗顶特色建筑 2002.7第六批白云分区序号名称级别年代地点类别公布时间国1 三元里平英团旧址国家级 1841 广园西路抗英大街革命史迹 1961.3第一批省1 升平社学旧址(包括义勇祠)省级 1841 白云分区石井镇革命史迹 1962第一批省31 石井桥省级清白云分区石井镇革命史迹 2002.7 第四批省玉喦书院(包括萝峰寺)省级清白云分区萝岗镇古建筑及民居 2008.12第五批省卢廉若墓省级 1927 白云山双溪寺后古墓葬 2008.12 第五批市5 广东人民抗英斗争烈士纪念碑市级 1950 广花一路35号革命史迹 1963.3第一批市26 梁佩兰墓市级清白云分区柯子岭古墓葬 1983.8 第二批市38 宋名贤陈大夫宗祠市级明白云分区石井镇沙贝村古建筑及民居 1993.8第四批市58 姑嫂坟市级南宋云台花园内古墓葬 1993.8第四批市59 柯子岭六榕寺和尚墓塔群市级明清白云分区柯子岭和顺岗古墓葬 1993.8第四批市60 简文会状元之墓市级明清白云分区太合镇白云山乡岭;盘福路98号古墓葬 1993.8第四批市62 戴鸿慈墓市级1910 白云山索道出口处古墓葬1993.8第四批市96 许氏黄太淑人墓市级 1845 白云山同合镇长红村凤凰山古墓葬 1999.7第五批市97 刘永福"虎"字摩崖石刻市级 1898 白云山能仁寺石刻 1999.7第五批市101 凤鸣古冢市级宋白云分区新市镇红路水库东侧古墓葬 2002.7第六批市103 华林寺祖师墓群市级明至清白云分区白云山二龙谷古墓葬 2002.7第六批市107(2)宋防御使钟公祠市级明至清两墓分别在太平镇飞鹅岭和广州白云山古建筑及民居 2002.7第六批市112 曾氏大宗祠市级明白云分区钟落潭龙岗村古建筑及民居 2002.7第六批市113 卢氏大宗祠市级明至清白云分区神山镇中八村古建筑及民居 2002.7第六批市114 圣裔宗祠市级清白云分区萝岗镇暹岗村古建筑及民居 2002.7第六批市115 周氏大宗祠市级清白云分区龙归镇南村古建筑及民居 2002.7第六批市128 联升社学旧址市级 1838 白云分区太合镇上北街革命史迹 2002.7第六批市129 东平公社旧址市级 1843 位于同合镇沙梨园,现为东平村沙园六巷革命史迹 2002.7第六批市133 揽翠山房市级清白云分区新市镇萧岗村北门大街15号革命史迹 2002.7第六批市146 古应芬墓市级 1931 白云分区同合镇云东小区东侧革命史迹 2002.7第六批市157 岭南第一泉市级明白云分区飞鹅岭下政民路77号古井及其他 2002.7第六批黄埔分区序号名称级别年代地点类别公布时间国10 黄埔军校旧址(包括东征烈士墓)国家级 1924 黄埔长洲岛革命史迹 1988.1 第三批省6 南海神庙(包括浴日亭)省级明、清(始建于隋)黄埔庙头村古建筑及民居 1962第一批省33 外国人公墓省级近代长洲镇深井村竹岗古墓葬2002.7第四批市30 万人坑市级 1938 黄埔牛山革命史迹 1989.12第三批市64 鱼珠炮台市级清黄埔港前站293号革命史迹1993.8第四批市65 乌涌清官兵合葬墓市级清黄埔红山革命史迹1993.8第四批市78 横沙民居建筑群市级清代黄埔横沙村横沙大街罗氏宗祠一带古建筑及民居 1999.7第五批市79 长洲炮台市级清代黄埔长洲岛革命史迹 1999.7 第五批市92 柯拜船坞遗址市级 1845 长洲黄埔造船厂革命史迹1999.7第五批市104 巴斯教徒墓地市级清黄埔分区长洲镇古墓葬2002.7第六批市105 庄有恭状元墓市级清黄埔分区大沙镇飞鹅岭古墓葬 2002.7第六批市140 长洲黄埔军校史迹(黄埔公园、济深公园的教思亭和花架、北伐纪念碑等与黄埔军校有关的旧址、遗迹)市级近代黄埔分区长洲镇革命史迹 2002.7第六批番禺分区序号名称级别年代地点类别公布时间国6 虎门炮台(番禺部分)国家级 1841 番禺上下横档岛大角山革命史迹 1982.2 第二批国18 余荫山房国家级近代番禺分区南村镇北大街特色建筑 2001.6第五批国19 莲花山古采石场国家级西汉至清番禺分区莲花山旅游区山顶北古遗址 2001.6第五批省19 莲花塔省级明、清番禺分区莲花山古建筑及民居1989.6第三批省20 莲花城省级明、清番禺分区莲花山旅游区山顶北古建筑及民居 1989.6第三批省23 留耕堂省级清番禺分区沙湾镇北村承坊里古建筑及民居 1989.6第三批省25 屈大均墓(包括八泉亭、屈氏宗祠)省级明番禺分区新造化龙古墓葬 1989.6第三批市35 黎氏宗祠市级清番禺分区南村镇板桥上街古建筑及民居 1989.12第三批市37 愉园市级清番禺分区南村镇南村北街古建筑及民居 1993.8第四批市68 植地庄抗日战役纪念碑市级 1944 番禺分区南村镇里仁洞村革命史迹 1993.8第四批市91 番禺沙头东汉墓群市级东汉番禺分区沙角镇古墓葬 1999.7第五批市110 陈氏宗祠市级明番禺分区石楼镇一村西街古建筑及民居 2002.7第六批市111 孔尚书祠与阙里南宗祠市级明番禺分区石基镇大龙村古建筑及民居 2002.7第六批市118 鳌山古建筑市级清番禺分区沙湾镇三善村古建筑及民居 2002.7第六批市119 屈氏大宗祠市级清番禺分区化龙镇莘汀村古建筑及民居 2002.7第六批市151 广游二支队司令部旧址市级 1938 番禺分区沙湾镇涌边村革命史迹 2002.7第六批市152 群园建筑市级 1941 番禺分区市桥镇海傍路特色建筑 2002.7第六批花都分区序号名称级别年代地点类别公布时间国8 洪秀全故居国家级1814 花都分区新华镇大抪村革命史迹 1988.1第三批省8 冯云山故居遗址省级 1814 花都分区新华镇大抪村革命史迹 1962第一批省32 资政大夫祠建筑群省级清花都分区新华镇古建筑及民居 2002.7第四批市109 谭氏宗祠市级明花都分区炭步镇文岗村古建筑及民居 2002.7第六批市120 高溪村民居市级清花都分区花东镇古建筑及民居2002.7第六批市122 进士第市级清花都分区赤坭镇古建筑及民居2002.7第六批市131 中国同盟会广东番花分会旧址市级 1909 花都分区新华镇三华村革命史迹 2002.7第六批市145 花县第一界农会旧址市级 1924 花都分区花东镇九湖村王氏大宗祠革命史迹 2002.7第六批从化市序号名称级别年代地点类别公布时间广裕祠国家级明-清从化市太平镇钱岗村古建筑及民居省28 五岳殿省级明-清从化市神岗镇古建筑及民居 2002.7第四批市44 从化学宫大成殿市级清从化市街口镇从化市中学内古建筑及民居 1993.8第四批市107(1)宋防御使钟公祠市级明至清祠在从化市太平镇屈洞村*墓在白云分区古建筑及民居 2002.7第六批市108 邓氏祠堂市级明从化市神岗镇邓村古建筑及民居 2002.7第六批市153 陆军第六十二军一五七师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市级1942 从化市良口镇牛背脊革命史迹 2002.7第六批市154 陆军六十三军抗日阵亡将士公墓市级 1946 从化市良口镇石榴花山革命史迹 2002.7第六批增城市序号名称级别年代地点类别公布时间省21 万寿寺大殿省级明增城市荔城镇前进路21号市工人文化宫内古建筑及民居 1989.6 第三批省27 湛若水墓省级明增城市永和镇陂头村天蚕山麓古墓葬 2002.7第四批市39 雁塔市级明增城市雁塔新区古建筑及民居 1993.8 第四批市77 湛怀德祠市级明末增城新塘古建筑及民居 1999.7 第五批市93 霍韬墓市级1540 增城永和镇九和乡龙山古墓葬1999.7第五批市116 崔太师祠市级清增城市中新镇坑背崔屋村古建筑及民居 2002.7第六批市121 熊氏祠堂市级清增城市派潭镇腊田布村古建筑及民居 2002.7第六批市125 飞泉洞摩崖市级北宋增城市荔城镇五星村周山石刻 2002.7第六批市126 百花林摩崖市级南宋咸淳年间增城市荔城镇百花林罗浪村石刻 2002.7第六批市143 宁远楼市级民国增城市新塘镇瓜岭村特色建筑2002.7第六批1.2 2008年第七批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共计103处)古遗址(共计8处)顺序号名称时代地点备注 1 狮象遗址代至商时期从化市吕田镇狮象村东南 2大通烟雨井遗址北宋荔湾区花地街芳村大道中344-360号恒荔湾畔内 3沙边窖遗址宋番禺区南村镇沙边村包括沙边村东的大岗、子子窖岗、陈岗、底岗等遗址。

越秀区2023年重点建设项目计划

越秀区2023年重点建设项目计划
华乐街
续建
26
捷星总部大厦(〕丫・8地块商业楼项目)
大塘街
竣工
27
越秀南商住综合体项目(广州市越秀区越秀
南ADo13907地块项目)
珠光街
续建
28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广州市分行营运生产用房
(原全球通大厦)装修改造项目
珠光街
新开工
29
越秀区北站路71号茶叶仓地块商业综合体
矿泉街
新开工
二、基础设施项目(6个)
新开工
8
第七中学高中部新建宿舍楼工程
区教育局
前期
9
越秀区公办小学扩容提质综合改造工程
区教育局
前期
10
五羊小学教学楼改建工程
区教育局
前期
11
广州市贸易职业高级中学校园功能微改造工程
区教育局
前期
12
豪贤中学操场改造工程(前期征地二期)
区教育局
前期
13
广州市第十六中学(校本部)学生宿舍楼改扩
建工程
区教育局
流花街
续建
37
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智能超高效地铁环控系统
集成服务项目
流花街
续建
38
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研发中心建设项目
流花街
续建
39
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装配式建筑研发及产业化
项目
流花街
续建
40
广州流花服饰数贸中心
流花街
续建
41
1iuhuama11跨境电子交易平台
流花街
续建
42
富都商贸大厦
光塔街
前期
43
广州普瑞眼科医院项目
农林街
续建
56
广州花园综合服务区一花畔酒家项目

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广州市第一批历史文化保护区的通知

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广州市第一批历史文化保护区的通知

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广州市第一批历史文化保护区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广州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0.12.13•【字号】穗府[2000]55号•【施行日期】2000.12.1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广州市第一批历史文化保护区的通知各区、县级市人民政府,市府直属各单位:市人民政府划定广州市第一批历史文化保护区16片,内部控制历史文化保护区21片,现予以公布(具体名单见附件)。

有关区、县级市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要按《广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和有关法规的规定做好以下工作:一、市规划部门在保护区公布后一年内会同有关部门编制出保护区的规划,在编制规划时应当划定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充实和完善广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项规划,并将其纳入城市总体规划。

二、保护区所在地政府在保护区公布后十二个月内应当组织制定辖内历史文化保护区的保护管理办法或措施。

根据有关法规规定,设置保护标志,建立保护区档案,明确管理单位。

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的重点是传统的建筑特色和整体的环境风貌。

要遵循先保护,后修复与完善、利用的原则。

各级政府应改善区内的基础设施和生活服务设施,提高区内居民生活的质量,促进社区经济持续发展。

三、传统中轴线、白云山保护区要进一步完善保护规划,按现有法规进行保护管理,暂不另制定保护管理办法。

四、设立内部控制历史文化保护区。

除这次核定公布的16片历史文化保护区外,将一批有保护价值的已登记备案的历史街区、地段、镇、村作为内部控制历史文化保护区,参照历史文化保护区的保护和管理办法,进行规划控制和保护,待条件成熟再正式核定、公布为历史文化保护区。

五、保护区保护需要一定的资金,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给予安排;同时,依靠社会力量开辟多种资金来源。

六、执行情况报送广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委员会办公室。

广州市人民政府二000年十二月十三日附:广州市第一批历史文化保护区名单(共16片)┌──┬────────┬──────────┬──────────┐│序号│名称│所在行政区域│简介│├──┼────────┼──────────┼──────────┤│1│沙面│荔湾区│多种风格的西式建筑群│││││,租界人工岛,古树众│││││多,整体风貌独特。

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新河浦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规划的通告

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新河浦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规划的通告

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新河浦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规划的通告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广州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6.02.25•【字号】穗府[2006]8号•【施行日期】2006.02.2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乡建设综合规定正文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新河浦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规划的通告(穗府[2006]8号)《新河浦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规划》(下称《规划》)已经市政府批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有关规定,现通告如下:一、《规划》是控制和指导新河浦历史文化保护区下一层次规划设计和建设管理的依据。

二、《规划》范围:东起达道路,西至均益路,北接庙前直街、寺贝通津和广州铁路局用地,南临东华东路、新河浦涌和东湖公园,面积62.9公顷。

三、《规划》定位:广州市现存规模最大的中西结合的低层院落式近代建筑群,以居住功能为主体和以清水红砖墙、民国水刷石、西洋式风格为主要建筑特色的历史文化保护区,广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规划》目标:保护地区历史遗存的总体规划格局,恢复人文景观特征,协调地区历史风貌,保证地区的历史价值。

五、《规划》根据新河浦历史文化保护区的历史保护建筑和现状建设实际情况,将保护区划分为核心地段和建设控制地区两大部分,其中核心地段主要包括区内文物保护单位、有代表性的近代住宅建筑及近代优秀建筑,核心地段以外地区为建设控制地区。

六、《规划》确定核心地段的保护更新策略为:以文物保护单位和历史建筑为保护重点,最大限度地保护其“真实历史信息”并进行合理利用,同时改善环境质量及基础设施条件,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建设控制地区的综合整治策略为:以违章搭建、围墙及环境设施等为整治重点,通过对环境的综合治理,使其与核心地段相协调。

七、有关规划成果信息可查询广州市城市规划局网站,网址为。

八、《新河浦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规划》自颁布之日起施行。

广州市人民政府二○○六年二月二十五日。

普通街心公园蜕变——以永胜上沙口袋公园为例探索

普通街心公园蜕变——以永胜上沙口袋公园为例探索

普通街心公园蜕变——以永胜上沙口袋公园为例探索发布时间:2023-02-06T02:10:47.131Z 来源:《城镇建设》2022年第9月第18期作者:崔健[导读] 随着城市更新改造,崔健广州市越秀区绿化养护第一工区,广东广州,510000摘要:随着城市更新改造,人们对普通街心公园的要求越来越高,文章以永胜上沙口袋公园为例,阐述了普通街心公园的蜕变。

利用历史文化景观设置、园林艺术的融合、氛围灯光的配置,融入岭南文化的印记,在狭小的空间,通过一体化设计,激活街区潜在空间,构建人文街区景观,增加市民休闲娱乐空间,提升周边产业融合,以提升街区的环境品质。

关键词:历史文化功能提升口袋公园当前,随着我国进入了城市更新时代,社会和民众都对文化历史传承的意识不断增强,由政府、设计师和居民一起主导的城市更新模式也在不断的探索中。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开始致力于对历史文化传承和园林艺术相结合的营造,以“城市记忆”为主题,探索街心公园的品质化提升改造。

广州市越秀区是广东省省会的中心区域,人口密集,街区老旧,由于城市的不断扩建,新建的建筑、道路又占用了很多土地,导致可以用于游乐休憩的街心公园占比非常少。

原有已建成的街心公园多以简单的园道和花基造景为主,少数增加凉亭和石凳供市民休憩,缺少历史文化、园林艺术造景,以至于市民较少停留休闲。

基于这个不能满足市民对美好环境需求的问题,越秀区区委区政府到首都北京考察学习,吸取老城区如何在狭小空间内打造口袋公园的经验,计划打造3个口袋公园作为试点,其中永胜上沙口袋公园就是其中之一。

1 项目选址越秀区在进行口袋公园先行试点项目遴选时,优先考虑选择历史文化和史迹相对集中的地段,以彰显丰富历史文化,透过历史文化景观建设、艺术装置设置、氛围灯光布置,融入岭南建筑印记,提取地域文化符号,提高口袋公园的艺术内涵和增强文化传播功能。

永胜上沙周边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分别是广州第一个商品房东湖新村、新河浦历史建筑群、中共三大旧址、东山湖公园、许广平故居、广九火车站旧址等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 济的发 展 必 然 会 对 历 史 文 化保护 区
定的冲击
从整体 上 看


新河 浦路 地 段 环 境基 本保持 了二 十世 纪 上 半叶


的风 貌 片保 护

区 内大 部 分 民居 建 筑 历 史 风 貌保存 比较 好
= 鋈 = 囊悫 辩 此需 成



新 河 浦历 史 文 化保 护 区 内 的住宅 大 部分 仍作 居 住 用 途

规划

面积 为 6 2 9 h m
越 秀 区 作为广 州市 旧城 区 的重 要 组 成部分 化高 度繁荣



社会


其 经 济发展 必 然 带动城市 建设 的快速发展

作 为越
秀 区 的重要 组 成部分
产生
图4 规 划 区位 图
新 河 浦历 史文化保护 区 的周边地 区 已 成为

市 区 地价最高 的及 其 他 与 公 众 利 益 有 关 的城

市 公 共 项 目的突 出 范例 会影响

由专 业 评 审 团 根 据 参 选 项 目 的 社

城 市影 响

合作 伙 伴

经 济 影 响 和 技 术 影 响 等标


决定奖 项 获得者 ]
新 河 浦历 史 文 化保 护 区 位 于 广 J 1 I市 中心 城 区 越 秀 区 ( 原 东 山


州市历 史文化名城保护格 蜀的重 要 组成部分

因此

规划必 须 保护

为 了更 加 有效地 保护 历 史文 化保护 区 的传统风 貌和 加强 其特

恢 复 人 文景 观 特征
协调地 区 历
需要 对整 个新 河 浦历 史 文 化保护 区 周边 地 区 的开 发 建设 进 行


保 证 地 区 的历 史价 值

世 界 大都 市奖设立 于 2 0 0 2 年
S OC l a
o 是 世 界 大 都 市 协 会 (W r l d As
-
ti
on

o
e f M j or M t a 三
r opo
¨s
e a
) 在世 界 范 围内专 门设

立 的奖 项


年颁发




旨在 表 彰 会 员 城 市 在 环 境
教育



由于 历 史原 因


以及 随着东部 五 羊新城

北 部东 山分 区 商业 中心 区

西 部东湖路 沿线及 地段 内局 部 地 点城

东 西 向穿越 本地 段 的交 通 量 加 大

使得 车行道
公 共 绿地

停 车场 比较缺 乏
本 区 内的绿 化 主要 由庭 院绿 化 与 林荫道 绿化构成 较少


主要 有新河 浦涌沿线水体及 绿化


绿地除少数 风 貌较好外
多数需进 行环 境整治
8 规 划定 位
新河 浦历 史文化保护 区 于 2 0 0 0 年 6 月被广州市政府列入 首批

历 史文化保护 区


是广州市现 存规模最大 的中西 结合的低层 院落
图 6 现 状建 筑 风 貌 图
图例 巨j


控制
为 街 区 历 史 文 化 的保 护 营造


个更 广 l淘的背景

由此形 成
环 境协调 区
即环 境协 调 区 就 是 为 了 对 历 史文化保护 区 风 貌进 行

4 保 护与更 新规划
4 1 规划分区

整体协调 所 控 制 的周 边 区 域
这 种近
代 由中国人 自己 出资兴 建 的大规 模新 式住 宅 区

新 河 浦地 区 的近 代 民居 群保

持 了 以 前 的独 院 式 格 局

具 有清水 红 砖 墙



图2 历 史 文 化 建 筑
西 洋式风 格的建 筑特 色

形 成较 为
完整 的历 史 风 貌街 区
西 关 大屋 并存

独 院低层 式 花 园洋房与
而 东 山 的小 别 墅 被 称 为
东 山花 园 洋 房


图 1 现 状 历 史 文 化 资源 分 布 图
以 新河 浦地 区 为 主要 地 段成片集 中分 布
新河
浦 的近 代 民居 具 有很高的艺 术价 值

更 为宝 贵

的是 这 里 的近 代 民居大 规 模成片分 布
在全 国也 不 多见
国水刷 石

‘H ‘t

慧捌 E 逾 ^ 日g m ^
lj
I I靖边界
# 医j 自 目 街坊蝙号

e]
t Ⅲ
口 翰
图7 现 状建筑功能分类图
图8 街坊划分示 意图
式近 代住宅建 筑群和历 史文化保护 区
地 区 历 史遗 存 的总体规 划格 局 史风 貌


新河 浦历 史文化保护区是 广

( 3 ) 环掳蝴 色
印证 了 广 州 多元 文 化 并存 的事


部 新 河 浦历 史 文化保 护 区 的核 [J、 分 是 二 十
~ /A
-
世 纪 二 三 十年代 建 造 的欧美风 格的低层 院落式
近 代住 宅建 巩 群
"

区 内还 有 1 处 省 级 文 物保护

单位 ( 中共



旧址)

7 处市 级 文物 保 护


部分低层 花 园式住 宅改为办 公 或商业 用途
大 多数 质 量 较 差

未整修 的建 筑及 院落
对 居 住 及 周边 环 境造
屋 顶 增建 情况 比较严 重


成了

些 不 利影响 ( 图 5
图 7)

在道 路 交通 方 面 市 建设 量 的加大
严 重不 足
图 5 现 状 建 筑 质量 评 价 图
广州新 河 浦历 史 文 化保 护 区保护规 划





许莉俊


朝晖




潘云涛
圈傍 :

翻 博 ●蚓 ■,●‘
捌 哺- 自
4 保 护 区 的保 护价值
广州 旧时素有

亡]
●r
0
口 ”
罡It
■_ E j
t # e 日 ‘ m
■ m

富西 关


贵东 山

的说法
” ,
圄 口
壤 木量 t ● IⅢ n ^
,

区)

北 侧的东 山 日 商业 中心 区 是广州市市级商业 中心 之



南侧
的东 山湖公 园是具 有 定 文化特色的城市开 敞绿化 区 ; 东北 角紧
邻 五 羊 新城 ; 西 侧及 西 南 角为 东湖 新 村等 近 年新建 住 宅 区 ; 周边
有广 州军 区


广 东省委
2


广 州 铁路集 团 等 大 型 单位 (图 4 ) 经济

单位和 4 8 5 栋 历 史保护建 筑 ( 图 1
[注:
+
图3)

该 项 目编 制单 位 为 广 州 市 城 市 规 划 设 计 所


获得 2 0 0 7
年 度 广 东 省 优 秀 城 乡规 划 设 计 三 等 奖
2 O0 6 年度 广 州 市 优

秀 城 乡规 划设 计

等奖

以 及 2 0 0 8 世 界 大 都 市奖 第二 名
世界大都市奖设立干2002年是世界大都市协会worldassociatlonofmajormetrop011es在世界范围内专门设立的奖项每三年颁发一次旨在表彰会员城市在环境教育健康人居公共交通及其他与公众利益有关的城市公共项目的突出范例由专业评审团根据参选项目的社会影响城市影响
l 优 秀 作 品鉴 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