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华大学分析化学-复习
东华大学生物化学期末考试复习重点

东华大学生物化学期末考试复习重点生物化学期末复习大题整理(应化1103)1、叙述蛋白质的生物学重要性。
(1)蛋白质是生物体重要组成成分:分布广:所有器官、组织都含有蛋白质;细胞的各个部分都含有蛋白质。
含量高:蛋白质是细胞内最丰富的有机分子,占人体干重的45%,某些组织含量更高。
例如脾、肺及横纹肌等高达80%。
(2)蛋白质具有重要的生物学功能:作为生物催化剂(酶)代谢调节作用免疫保护作用物质的转运和存储运动与支持作用参与细胞间信息传递(3)氧化供能2、叙述蛋白质的四级结构。
(1)一级结构:蛋白质的一级结构指多肽链中氨基酸的排列顺序。
主要的化学键:肽键,有些蛋白质还包括二硫键(2)二级结构:蛋白质分子中某一段肽链的局部空间结构,即该段肽链主链骨架原子的相对空间位置,并不涉及氨基酸残基侧链的构象。
主要的化学键:氢键(3)三级结构:整条肽链中全部氨基酸残基的相对空间位置。
即肽链中所有原子在三维空间的排布位置。
主要的化学键:疏水键、离子键、氢键和范德华力等。
(4)四级结构:蛋白质分子中各亚基的空间排布及亚基接触部位的布局和相互作用,称为蛋白质的四级结构。
(有些蛋白质分子含有二条或多条多肽链,每一条多肽链都有完整的三级结构,称为蛋白质的亚基。
)主要的化学键:亚基之间的结合力主要是疏水作用,其次是氢键和离子键。
3、试述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各种蛋白都有其特定的生物学功能,而所有这些功能都与蛋白质分子的特定结构密切相关,因此蛋白的功能取决于以一级结构为基础的空间构象。
因此从两个方面讨论:(一)蛋白质的一级结构与其功能的关系蛋白质一级结构决定其空间结构和生物学功能1)一级结构相似的蛋白质,其基本构象及功能也相似,不同结构具有不同功能。
例如,不同种属的生物体分离出来的同一功能的蛋白质,其一级结构只有极少的差别,而且在系统发生上进化位置相距愈近的差异愈小。
2)保守序列改变,功能改变;保守序列不变,功能不变。
例如:镰状细胞贫血症。
分析化学专业综合考试复习提纲

分析化学专业综合考试复习提纲1概论1.1分析化学的定义、任务和作用1.2化学分析法与仪器分析法的主要特点1.3分析化学中的量和单位2误差与数据处理2.1误差的基本概念(平均值;中位值;准确度;精密度;误差;绝对误差;相对误差;系统误差;随机误差;偏差;平均偏差;相对平均偏差;标准偏差;相对标准偏差)2.2随机误差的正态分布2.3显著性检验(检验两组数据的精密度显著差异的方法-F检验法;检验两组数据的总体平均值间显著差异的方法-t检验法;异常值检验方法-Q检验法、Grubbs检验法、Dixon检验法)2.4回归分析法2.5减小测量误差、提高分析结果准确度的方法2.6有效数字及其运算规则3分析化学中常用的分离和富集方法3.1沉淀分离法3.1.1溶度积原理3.1.2氢氧化物沉淀与pH值的关系3.1.3利用无机共沉淀剂分离的方法;利用有机共沉淀剂分离的方法3.2液-液萃取分离法3.2.1萃取过程的本质3.2.2分配比;萃取百分率;分离系数3.2.3重要的萃取体系3.2.4萃取分离操作3.3离子交换分离法3.3.1离子交换树脂的交换容量3.3.2离子交换树脂对不同离子亲和力的规律3.3.3离子交换平衡分配系数及分离因数3.3.4动态法离子交换分离操作4重量分析法4.1沉淀形成的过程4.2影响沉淀纯度的因素4.3沉淀的溶解度及其影响因素4.4沉淀条件的选择4.5应用均匀沉淀法和有机沉淀法的优缺点4.6 重量分析计算中的换算因素5滴定分析法5.1滴定分析法对化学反应的要求5.2标准溶液和基准物质5.3溶液的浓度:物质的量浓度;质量浓度;滴定度5.4滴定分析法的计算5.4.1滴定剂与被滴物质间的计量关系(化学计量点)5.4.2等物质的量反应规则5.4.3标准溶液浓度的计算(直接配制法;标定法)5.4.4待测组分含量的计算5.5酸碱滴定法5.5.1酸碱离解平衡(酸碱反应质子理论;平衡常数)5.5.2酸碱溶液的pH值计算5.5.3酸碱缓冲溶液(缓冲容量;缓冲范围;选用缓冲溶液的原则)5.5.2酸碱指示剂(变色原理;变色范围)5.5.4酸碱滴定法滴定曲线;滴定误差5.6络合滴定法5.6.1络合物在溶液中的离解平衡(络合物稳定常数;各级络合物的分布)5.6.2副反应系数(酸效应系数;络合反应系数)和条件稳定系数5.6.3氨羧络合剂EDTA络合物的特点5.6.4络合滴定基本原理(滴定曲线;金属指示剂;滴定误差;酸度的控制)5.6.5络合滴定的方式(直接滴定;返滴定;置换滴定;间接滴定)5.7氧化还原滴定法5.7.1影响氧化还原反应速度的因素(浓度;温度;催化剂;诱导反应)5.7.2氧化还原滴定法原理(滴定曲线;指示剂;滴定前的预氧化或预还原)5.7.3氧化还原滴定的计算(氧化还原平衡,得失电子相等原则)5.7.4常用的氧化还原滴定法(高锰酸钾法、重铬酸钾法、碘量法)5.8沉淀滴定法5.8.1银量法滴定曲线5.8.2按不同指示剂和滴定方式分类的银量法(莫尔法、佛尔哈德法、法杨司法) 5.9吸光光度法5.9.1吸光光度法基本原理(溶液对光吸收与颜色的关系;朗伯-比尔定律;吸光度的加和性和吸光度的测量)5.9.2吸光光度法的灵敏度(摩尔吸光系数ε;桑德尔灵敏度S)5.9.3 影响吸光光度法准确度的因素(仪器测量误差、对比尔定律的偏离)5.9.4显色反应(络合反应;离子缔合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成盐反应;催化显色反应;消色反应)5.9.5显色条件的选择(显色剂用量;酸度;显色温度;显色时间;干扰物质的及其消除)5.9.6重要的显色剂(无机显色剂;有机显色剂)5.9.7多元络合物及其在光度分析中的应用(异配位体络合物;离子缔合络合物;胶束增溶络合物)5.9.8 吸光光度法的应用(微量组分的测定;差示光度;光度滴定;络合物组成测定;摩尔吸光系数测定)6 原子吸收光谱法6.1原子吸收光谱的产生6.2原子吸收光谱与原子结构6.3原子吸收光谱的轮廊(影响原子吸收谱线轮廓的两个主要因素:多普勒变宽;碰撞变宽)6.4原子吸收测量的基本关系式(朗伯定律)6.5原子吸收光谱仪器(光源、原子化器、分光器、检测系统)6.6原子吸收光谱分析中的干扰效应(物理干扰;化学干扰;电离干扰;光谱干扰)6.7背景校正方法(用邻近非共振线校正;连续光源校正;赛曼效应校正)6.8测定条件的选择(分析线;狭缝宽度;空心阴极灯的工作电流;原子化条件;进样量)6.9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方法(标准曲线法;标准加入法)6.10 原子吸收光谱法的灵敏度、检出限7原子发射光谱法7.1原子发射光谱的产生(激发电位;共振线)7.2 原子能级与能级图(光谱项;电子跃迁选择原则)7.3 原子谱线的强度及其影响因素(统计权重;跃迁几率;激发电位;激发温度;基态原子数)7.4 谱线的自吸与自蚀(自吸现象;自蚀现象;共振变宽)7.5 原子发射光谱仪器基本结构的三部件及其作用:7.5.1激发光源(直流电弧;交流电弧;电容火花;电感耦合高频等离子炬(ICP)) 7.5.2分光系统(棱镜;光栅)7.5.3检测器(感光板;光电倍增管或电荷耦合器件(CCD))7.6 原子发射光谱仪的类型(摄谱仪;光电直读光谱仪)7.7 原子发射光谱分析方法:7.7.1 定性分析(标准试样光谱比较法;铁谱比较法)7.7.2 定量分析(校正曲线法;标准加入法;摄谱法;光电直读法))7.8原子发射光谱定量分析的原理7.8.1 定量分析的关系式7.8.2 内标法(内标元素与分析线对的选择)7.9 原子发射光谱的干扰与校正(背景的来源及扣除;离峰校正法;等效浓度法) 7.10 ICP-AES仪器的主要装置及分析性能7.11 原子发射光谱分析的检出限8 电位分析法8.1 能斯特方程式8.2 电极的组成及作用:8.2.1 pH玻璃电极8.2.2 参比电极(标准氢电极;甘汞电极;)8.2.3 指示电极(惰性金属电极;金属-金属离子电极;离子选择性电极)8.3 直接电位法8.3.1 pH的电位法测定8.3.2 离子选择性电极测定离子活度(或浓度)(标准曲线法;一次标准加入法;连续标准加入法)8.4 电位滴定法8.4.1 测定原理、滴定装置及滴定曲线8.4.2 终点确定方法(E-V曲线法;ΔE/ΔV-V曲线法;Δ2E/ΔV 2-V曲线法)8.4.3 电位滴定法的应用(沉淀滴定;氧化还原滴定;配位滴定)8.4.4 自动电位滴定仪原理9 电解与库仑分析9.1 电解分析的基本原理9.1.1 电解装置与电解过程9.1.2 分解电压与析出电位关系9.1.3 过电压与分解电压关系9.2 电重量分析法与电解分离9.2.1 恒电流电重量分析法9.2.2 控制阴极电位电重量分析法(电解时间的控制)9.3 库仑分析法9.3.1 基本原理(法拉第第一定律;法拉第第二定律)9.3.2 装置与过程9.3.3 库仑计(氢氧库仑计;库仑式库仑计;电子积分库仑计) 9.4 恒电流库仑分析──库仑滴定9.4.1 库仑滴定的特点9.4.2 库仑滴定的应用(沉淀滴定;氧化还原滴定;配位滴定)。
分析化学期末复习资料

11
2.配位滴定基本原理
滴定曲线,重点是化学计量点和±0.1% 时 pM 的 计 算 ; 可 以 准 确 滴 定 的 条 件 (lgcK≥6);
12
3、理解条件稳定常数的意义,并掌握有 关计算
lg k 'MY lg k MY lg M lg Y lg MY
k 'MY 意义:表示有副反应时 络合反应进行的程度
25
解:(1) Zn2+ + Y = ZnY
Zn( NH 3 ) 1 1[ NH 3 ] 2 [ NH 3 ]2 3 [ NH 3 ]3 4 [ NH 3 ]4
=1+102.27×0.10+104.61×(0.10)2+107.01×(0.10)3+ 109.06×(0.10)4 =1+101.27+102.61+104.01+105.06 ≈105.10
18
配位滴定方式及其应用
19
四种滴定方式的适用条件和相应特点
20
四种滴定方式的应用示例
21
练习题
1.用2×10-2mol.L-1EDTA滴定2×10-2mol.L1Fe3+溶液,若要求△pM’=±0.2,Et=0.1%, 计算适宜的酸度范围。
解:(1)最高酸度
lg Y(H) lg k FeY 8 25.1 8 17.1
' ' '
K
' MY
K MY
MY K MY ' lg K MY lg K MY lg M lg Y M Y M Y
10
2.配位滴定基本原理
(完整版)分析化学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分析化学复习题化学分析部分一、选择题1、实验室中常用于标定HCl溶液的基准物质是:A、NaOH;√B、硼砂;C、金属铜;D、邻苯二甲酸氢钾;E、NaCl2、铬黑T在溶液中存在下列平衡,它与金属离子形成络合物显红色, 使用该指示剂的酸度范围是:p K a2=6.3 p K a3=11.6H2In-HIn2-In3-紫红色蓝色橙色pH < 6 pH = 8~11 pH > 12A、pH < 6;B、pH > 12;√C、pH = 8~11;D、pH = 11~ 123、当TE%≤0.1%、△PM=0.2时,用EDTA准确滴定金属离子,要求lgCKˊMY值A、≥106;B≥108; C ≥8; √D、≥64、KMnO4滴定C2O42-时,反应速度由慢到快,这种现象称作:A、催化反应;√B、自动催化反应;C、诱导反应;D、副反应.5、如果氧化还原滴定,其化学计量点位于滴定突跃中点,则两电对的所转移的电子数n1与n2之间的关系为:√A、n1= n2B、n1> n2 C、n1 < n2 D、n1= 2 n26、佛尔哈德法测定Ag+时,应在硝酸的酸性条件下进行,若在中性或碱性溶液中滴定,则:A、AgCl沉淀不完全;B、Ag2CrO4 沉淀不易生成;C、AgCl 无法吸附指示剂√D、Fe3+会形成Fe(OH)3↓7、莫尔法所使用的滴定剂为:A、NH4SCN;B、NaCl;√C、AgNO3;D、EDTA。
8、沉淀的类型与聚集速度有关,影响聚集速度大小的主要相关因素是:A、物质的性质B、溶液的浓度C、过饱和度√D、相对过饱和度9、有色配合物的吸光度与下述因素无关的是:A、入射光的波长B、比色皿的厚度C、有色配合物的浓度√D、配合物稳定常数的大小10、在分光光度分析中,选择参比溶液的原则是:A、一般选蒸馏水B、一般选试剂溶液√C、根据加入试剂和被测试液的颜色性质选择D、一般选择褪色溶液。
分析化学期末复习重点总结

气相色谱定性定量依据定性:标准试样进行对照定性。
相对保留值定性,保留指数定性。
定量:在实验条件一定时,峰面积或峰高与组分的含量成正比,因此可以利用峰面积或峰高定量。
其定量方法有归一化法,内标法和外标法。
气相色谱检测器浓度型:热导检测器(TCD)和电子捕获检测器(ECD)。
质量型:氢焰离子化检测器(FID)和火焰光度检测器(FPD)。
热导检测器优点:对有机物还是无机气体都有响应,结构简单,性能稳定,不破坏试样。
多用于常量到10μg·mL-1以上组分的测定。
原理:①被测组分的蒸汽与载气具有不同的热导系数;②热死阻值随温度变化而变化;③利用惠斯通电桥测量。
分离度(R):若峰形对称且满足于正态分布,当R=1.0时,分离程度可达98%,当R=1.5时,分离程度可达到99.7%。
通常用R=1.5作为相邻两峰已经完全分离的标志。
R<1,两峰重叠,R=1.25,两峰基本上被分离。
原子发射光谱法(AES)原理:根据试样中不同元素的原子或离子在热激发或电激发下,发射特征的电磁辐射而进行元素定性和定量分析的方法。
AAS单色器:由入射狭缝,出射狭缝,反射镜和色散元件组成。
作用:将被检测的元素的共振吸收线分离出来。
原子发射光谱只能用来确定物质的元素组成与含量。
AES不能用于分析有机物和一般非金属元素。
影响谱线强度的因素:统计权重,跃迁概率,激发能,激发温度,基态原子数。
激发能最低的共振线通常是强度最大的谱线。
原子发射光谱定性分析方法:元素光谱图比较法,标准试样光谱比较法。
定性分析工作条件的选择:光谱仪,激发光源,电流控制,狭缝,运用哈特曼光阑。
光谱定量分析:内标法,校准曲线法,标准加入法。
定量分析工作条件的选择:光谱仪,光源,狭缝,内标元素和内标线,光谱添加剂。
原子吸收光谱法(AAS)原理:气态基态原子对于同种原子发射出来的特征光谱辐射具有吸收能力的现象。
是一种定量分析方法。
原子吸收光谱法的特点:①灵敏度高,检出限低;②精密度;③选择性好;④分析速度快,应用范围广;⑤仪器比较简单,操作方便,价格低廉。
分析化学复习资料

《基础化学》分析化学习题与部分思考题参考答案第1章 绪论1.1 30.0mL 0.150mol ·L -1的HCl 溶液和20.0mL 0.150mol ·L -1的Ba(OH)2溶液相混合,所得溶液是酸性、中性、还是碱性?计算过量反应物的浓度。
答案:12L 0.015m ol 230.0)(20.030.00.15020.00.1502)过)((Ba(OH)-⋅=⨯+⨯-⨯⨯=量c1.2 称取纯金属锌0.3250g ,溶于HCl 后,稀释到250mL 容量瓶中,计算c (Zn 2+)。
答案:132L 0.01988m ol 250.065.39100.3250)(Zn -+⋅=⨯⨯=⋅=V M m c1.3 欲配制Na 2C 2O 4溶液用于标定KMnO 4溶液(在酸性介质中),已知14L 0.10mol KMnO 51-⋅≈⎪⎭⎫ ⎝⎛c ,若要使标定时两种溶液消耗的体积相近,问应配制多大浓度(c )的Na 2C 2O 4溶液?要配制100mL 溶液,应称取Na 2C 2O 4多少克?答案:O 8H 10CO 2Mn 16H O 5C 2MnO 2222424++=++++--⎪⎭⎫ ⎝⎛=⎪⎭⎫ ⎝⎛4224O C Na 21KMnO 51n n ()()42242244O C Na O C Na 21KMnO KMnO 51V c V c ⋅⎪⎭⎫ ⎝⎛=⋅⎪⎭⎫ ⎝⎛ 若:)O C Na ()KMnO (4224V V ≈ 则:14422L 0.050mol KMnO 5121)O C (Na -⋅=⎪⎭⎫ ⎝⎛=c c g 67.00.134********.0)O C Na (3422=⨯⨯⨯=-m1.4 用KMnO 4法间接测定石灰石中CaO 的含量(见例1.6),若试样中CaO 含量约为40%,为使滴定时消耗0.020mol ·L -1 KMnO 4溶液约30mL ,问应称取试样多少克? 答案:()g21.0 %10010208.5630020.05%40 %10010CaO 21KMnO KMnO 51CaO)(3344=⨯⨯⨯⨯⨯=⨯⨯⎪⎭⎫ ⎝⎛⋅⋅⎪⎭⎫ ⎝⎛=s s s m m m M V c w1.5 某铁厂化验室常需要分析铁矿中铁的含量。
分析化学复习知识点总结

第十六章1.保留时间:从进样开始到某组分的色谱峰顶点的时间间隔。
2.死时间:是分配系数为零时的组分即不被固定相吸附或溶解的组分的保留时间。
3.调整保留时间:是某组分由于被固定相吸附或溶解比不被溶解或吸附的组分在色谱柱中多停留的时间。
4.保留体积:是由进样开始到某组分在柱后出线浓度极大时,所需通过色谱柱的流动相的体积。
5.死体积:是从进样器开始到检测器的流路中未被固定相占有的体积。
6.调整保留体积:是保留体积扣除死体积后的体积。
7.半峰宽:峰高一半处的峰宽。
8.分离度:是相邻两组份色谱峰保留时间之差与两色谱峰峰宽均值之比。
到峰高处,而不是样品完全流出。
R大于等于1.59.分配系数: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下,达到分配平衡时,组分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中的浓度之比。
10.分配比,保留因子: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下,组分在固定相和流动相的质量之比。
11.分配系数不等是色谱分离的前提。
12.正相分配色谱,极性大的后出来。
反相分配,极性大的现出来。
13.范式方程:H=A+B/U+CU H为塔板高度,A为涡流扩散系数,U代表流动相的线速度,C代表传质阻抗系数。
14.在柱色谱中,可以用分配系数为0的物质来测定色谱柱的[流动相的死体积、填料间隙的体积]15.组分极性越强,吸附作用越强。
第十章1.发色团:有机化合物中含有π到π*跃迁的基团,即能在紫外可见光范围内产生吸收的原子团。
2.助色团:含有非键电子的杂原子饱和基团,他们与声色团或饱和烃相连时,能是生色团后饱和烃的吸收峰向长波方向移动,并使吸收强度增强。
3.红移,又称长移,峰向右移动,由于化合物结构改变,是吸收峰向长波方向移动的现象。
4.蓝移,又称短移,风向左移动,由于化合物结构的改变或受溶剂影响而使吸收峰向短波方向移动的现象。
5.朗伯比尔定律物理意义:是描述吸光度与浓度和厚度的关系。
6.主要部件:电源、单色器、吸收池、检测器、读出装置。
7.在最大吸光度或最大吸收波长为测定波长,原因是灵敏度高、符合朗伯比尔定律偏差小,消除杂散光的影响。
[精品]分析化学复习.doc
![[精品]分析化学复习.doc](https://img.taocdn.com/s3/m/09fb9f6f856a561253d36f67.png)
I、对一个式样量很少的式样,而又必须进行多元索的测定时,应选用下列哪种方法:(1)顺序扫描式光电直读;(2)原子吸收光谱法;(3)摄谱法原了发射光谱法;(4)多道光电直读光谱法。
2处丁嚴态原子核外层电子将吸收特征能量的光辐射由基态跃迁到相应激发态,从1何吸收原了光谱;32S1/2-32P3/2 (588.99nm); 32Sl/2-32Pl/2(589. 59nm)3、在下列情况时,应选用哪种X射线光谱法进行分析:(1)区别FeO, FezOs和FeQ——多晶粉末衍射法(2)矿石中各元素的定性分析——X射线荧光法(3)汕画屮颜料纽分(钛白)的判断——多晶粉末衍射法(4)Ni-Cu合金中主要成分的定量分析——X射线荧光法(5)未知冇机化合物的结构——单晶衍射法4、分子发光类型按分子激发的模式可分为光致发光,化学发光,⑴物发光、5、分子发光分析法特点:(1)灵敏度高;(2)选择性比较高;(3)试样量小,操作简便; (4)应用范围广,具有一定优越性6、将溶液试样引入原了化器,一般采用气动雾化、超声雾化和电热蒸发方式。
10、N-H吸收出现在3500〜3300cm *.C=0伸缩振动出现在1820〜1600cn?其波数大小顺序为酰卤〉酸阡〉酯>酮类、醛>酸>酰胺C=C, C=N,和N=0 伸缩振动位于1680—1500cm-1C—0的伸缩振动在1300〜1050cnf l,包括醇、酚、讎、竣酸、酯类10、任何光分析法包括三个重要过程:能源提供能量、能量与被测物质相耳作用、产住被检测信号II、原了荧光主要分为:共振荧光、非共振荧光、敏光荧光13、分子发光分析方法:荧光分析法、磷光分析法、化了发光分析法14、讥重态:分子中同以轨道里所占据的两个电子必须有相反的自旋方向,即自旋配对,若分子中的全部电了都是自旋配对的,该分了处于单重态二重态:若分子在跃迁过程中还伴随口旋方向的改变,这吋分子便具有两个口旋不配对的电子,分子处于三重态荧光猝灭:发光分子与溶剂或溶质分子之间所发出的导致光强度下降的物理或化学作川过程重原了效M 在重原了碘、溟取代烷屮,随着碘、澳取代的增加,碳的化学唯一显著减少的现象15、将等最的恵溶解于苯或氯仿屮制成相同浓度的溶液,在哪一种溶剂中能产生更强磷光?答:氯仿,重原子取代基通常导致荧光减弱,磷光增强,氯仿的重原子效应比苯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有效数字
3.数据处理:
d
dr
S
Sr
4.酸碱滴定法:列质子条件
混合碱测定:定性
五.配位滴定法: 1.EDTA:特性 pH>12时,Y4Y(H) 只与溶
液酸度有关
M+Y
2. 酸效应系数 Y(H) :
MY
Y(H) [Y ' ] [Y]
lg K
0.059
2. 氧化还原滴定曲线:
例:A滴定B 化学计量点前—— B 被测物电对 化学计量点后—— A 滴定剂电对
Sp
n11 n22
'
'
n1 n2
3. 高锰酸钾法
(1)KMnO4溶液的配制——间接法 (2)标定:Na2C2O4 2 MnO4- + 5 C2O42- + 16 H+ =2 Mn2+ + 10 CO2+ 8 H2O ① 温度 75~85 ℃
3.金属离子M的配位效应
- 2 - n 羟基配位效应 M (OH ) 1 1[OH ] 2[OH ] n[OH ]
辅助配位效应 M ( L) 1 1[L] 2[L]2 n[L]n
[M' ] M M(OH) M(L) 1 [M]
①最佳读数范围:A:0.15~1.0 ②浓度的相对误差最小时: A=0.434 T=36.8%
T:10%~70%
7.应用:多组分分析:吸光度具有加和性
E终
九.吸光光度法 1. 物质呈现颜色与吸收光颜色成互补。
2.
A -lgT abc
A -lgT bc
C:mol/L b :cm
:衡量显色反应的灵敏度。Lmol-1cm-1
与入射光波长、吸光物质性质、温度等有关。
注:
Ma
5. 碘量法
(1)间接碘量法的滴定条件: ①酸度——中性或弱酸性 ②加过量KI ③温度 ④避光静置5分钟 ⑤滴定终点
(2)Na2S2O3标准溶液的配制——间接法
(3)间接碘法测定误差产生原因:碘极易挥发 I-易被氧化
(4)应用:测Cu2+ 2 Cu2+ + 4 I- = 2 CuI + I2 2 S2O32- + I2 = S4O62- + 2 I-
2. pHmax :水解酸度
5.混合离子的分别滴定
lgCMK’MY - lgCNK’NY ≥5
具体方法: ①控制酸度:△lgCK’≥5
配位掩蔽
②掩蔽: 沉淀掩蔽 氧化还原掩蔽
六. 氧化还原滴定 1、氧化还原反应
n(氧化剂 还原剂 ) lg K 0.059 ' ' n ( ' 氧化剂 还原剂 )
lg KMY = lg KMY - lg M - lg Y
4.单一离子配位滴定的适宜酸度范围: 1.pHmin :
lgC K’MY≥6 lgC+ lg KMY - lg Y(H) ≥6 lg Y(H) ≤ lg KMY + lgC - 6
(分别代入C、lgKMY可求出lg Y(H) ,查得pHmin )
滴 定 条 件
②酸度 ③滴定速度 ④指示剂 ⑤终点
三、应用: 1.测H2O2: 2 MnO4- + 5 H2O2 + 6 H+ =2 Mn2+ + 5O2+ 8 H2O 2.测Fe2+:
MnO4- +5Fe2+ +8H+ =Mn2+ +5Fe3+ + 4 H2O
4. 重铬酸钾法:特点
Cr2O7 2- + 6 Fe2+ + 14 H+ = 2 Cr3+ + 6 Fe3+ + 7 H2O
3.吸收曲线的作用:A~ 确定max作测定波长。
标准曲线: A~C 4.分光光度计:光源、单色器、吸收池、检测系统
5.显色反应的条件:灵敏度高、选择性好、重现性好、 对比度大。
6. 吸光度测量条件的选择
(1)入射光波长的选择:
(2)参比溶液的作用: (3)吸光度读数范围的选择:
C 0.434 T 100% 100% C T lgT
八. 电位分析法
1.参比电极:
(1)氢电极: 半电池:Pt | H2 | H+
(2)甘汞电极: 半电池: Hg,Hg2Cl2(s) | KCl
(3)银-氯化银电极
半电池: Ag,AgCl(s)| KCl
2.指示电极: 金属—金属离子电极 金属-金属难溶盐电极 惰性金属电极 E~V曲线法:拐点 3.电位滴定确定 终点的方法 ΔE/ΔV~V曲线法: Δ2E/ΔV2~V曲线法: